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管理十篇

2024-09-11

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管理 篇1

一、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概念

(一) 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一般来说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 由于负债而致使公司承担的风险, 也泛指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 造成公司利润的不确定性。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杠杆进行分析。财务杠杆是指由于投资者收益发生变化, 而致使息税前利润变化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财务费用产生相应的变动。

(二) 企业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在经营中的不确定性而导致利润变动的风险, 特别是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的风险。经营杠杆系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与销售额 (或销售量) 变动率之间的比率。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产品售价、市场需求、成本以及固定成本比重等, 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对经营杠杆中的比值产生了影响。由于经营杠杆的作用, 伴随着销售额下降的同时息税前利润也会更快下降, 从而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 企业资金结构问题。资金不合理的结构和不合理的制度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企业在扩大生产和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 如果出现盲目扩大和大量赊销的情况, 企业会产生严重的资金问题和应收货款占款, 短时间形成难于控制的风险, 影响企业资金的自有率和流动性, 造成企业坏账, 形成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二) 企业内控制度问题。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 导致企业资金存在使用上的权力与利益和责任不相对应, 财务与管理人员没有职业的风险控制意识, 形成资金效率不高, 资金完整性受到影响, 给企业带来具体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 企业分配制度问题。企业对收益分配万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状况的判断力和公司的声誉, 从而影响公司资金的来源, 也会影响公司的的财务结构。由于收益分配决策不够规范, 公司不能结合自身的真实情况进行科学的决策, 使公司的财务结构深受影响,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内在关系

(一) 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相关性。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属于企业生产中两类重要的风险, 在内容、表现上存在相互依存的相关关系, 企业财务风险会增加经营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会加大财务风险。从更高的层次看,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与企业经营风险有着正比例的关系, 并成为企业经营质量高低的代表;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财务风险在具体运行中的反映, 经营风险的增加会提升企业负债的水平, 并转化为企业财务风险。因此, 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具有高度相关性, 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和生产, 对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二) 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协同性。在企业大部分的财务工作和经营工作中存在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协同性, 特别是二者之间可以通过协同性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相互的促进。例如:在企业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项目中, 可以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理, 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 可以强化企业经营风险控制而降低财务风险的积累与爆发, 做到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保障。

四、控制与管理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要点

(一) 风险分散法。应该看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是一定的, 因此在企业筹资、经营过程中要注意对风险的先期防范, 以风险分散的策略控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扩大与积累。企业应该在财务与经营活动中选择财务杠杆小、风险水平低的项目, 通过优化和重新结构形成财务和经营投资的新形势, 采用多元化、系统化和差异化的方式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做到风险的有效分散, 提升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控制能力与水平。

(二) 风险转移法。在企业财务工作和经营活动中, 应该通过保险、融资、债权等形式将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证券化处理, 通过与专业金融组织的合作, 将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转移到社会上, 通过规范的运作将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转化为企业经营和生产的能力, 在控制和转移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同时,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三) 加大风险控制力度。针对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特点, 要在遵守企业经营和财务相关法规的前提下, 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监督、检查、控制的力度。可以发挥企业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的专业优势, 通过制度强化和细节处理提升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防范能力。可以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 通过专业、系统的第三方监督提升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水平。企业要努力与职能部门取得不断联系, 借鉴社会和其他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控制经验, 做到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升。

(四) 强化企业内部风险意识。企业应该对全员进行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教育与培训, 提高企业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重视程度, 形成企业内部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正确认知, 为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认识基础。此外, 应该通过建立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预警系统进行风险意识的教育, 建立市场经济和竞争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识别体系, 通过员工主动调整和积极改变, 提升企业抵御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 做到对企业竞争能力、生存能力、发展潜力的不断提高。

五、结语

企业运行和经营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 同时要做到面临风险时的多元化处理, 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控制, 做好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概念理解, 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关系分析, 采用系统控制和调控措施使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做到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确保企业运行和经营中各类风险的系统、全面、针对性地管控, 以做到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防范, 做到对企业竞争、协作、发展的深层次保障。

摘要:本文从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概念认知出发, 分析了产生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原因, 阐述了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之间辩证的管理, 提供了风险分散法、风险转移法、加大风险控制力度、提高风险控制意识等措施, 希望为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风险,经营风险,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文宁, 马旭萍.浅论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异同与管理[J].中外企业家, 2012, 21:154~157

[2]顾弘宇.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J].甘肃科技, 2011, 17:114~117

[3]徐晓晶, 王成林.会计信息的失真与企业经营风险关系的探讨[J].技术经济, 2002, 7:107~109

[4]廖科华.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经营风险定量结构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03, S1:119~122

[5]张劲松, 陈旭.论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J].商业研究, 2004, 6:133~135

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管理 篇2

一、财务风险的本质

公司财务收益及财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 即认为存在财务风险。由于来自不同风险源的各类风险综合作用的结果终究会反映在财务信息上, 因此财务风险可以看作是公司风险的集中体现及最终表现形式。

既然财务风险就是财务结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 那么财务风险的本质应该在资本投入生产后收益达不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 是资本价值形态转换的风险。

财务风险形成于资本的流动过程中。从资本的垫支到资本增值的创造, 最后是资本垫支的回收过程。资本循环的每一步都印上了财务风险的痕迹:本金垫支伊始, 风险就已经启动;资本价值转换和增值的过程, 就是风险的转移和积聚过程。所以说, 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

二、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 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及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1、内部原因。

(1) 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 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 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 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风险意识淡薄。 (2) 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 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 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 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流失严重。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是指资金从筹集、投入、运营、收回到收益的分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2、内在财务风险分类。

在此活动过程中, 由于各生产经营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 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上述这些因素的影响引起的内在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筹资风险。它是由于负债融资不能如期偿还而带来的风险。该风险可分为收支性风险和现金风险, 收支性风险为收不抵支造成企业不能到期偿债以至破产的风险;现金风险为企业某一时段上现金流出额超过现金流入额而造成手中没有现金偿还到期债务而带来的风险。

(2) 内部投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对内部资金投入所产生的风险。投入资金不足会破坏生产经营的连续性;投入资金结构比例不合理会形成流动比率过高或过低, 固定资产闲置或不足;投入资金效益低等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3) 经营内部风险。它是由于企业经营收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这里主要指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风险。主要有销售风险、成本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等。这些风险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密切相关, 因此称其为内部风险。

(4) 收益分配风险。它是指收益确认是否适当和收益分配政策是否科学以及分配形式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等而产生的风险。

(二) 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 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 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例如, 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 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 减少了利润, 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前, 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供求变化多端, 汇率随之变化, 从而产生风险。上市公司哈高科按照分行业的数据计算, 该公司大豆深加工行业所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4.28%。因此, 大豆深加工是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2007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大豆遭受严重挫折, 榨油行业大批企业亏损, 相应的豆粕价格也在高位波动, 影响甚大。2008年年初国内外大豆价格大幅飙升, 下游生产企业面临豆粕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企业在原料采购中没有话语权, 处于相对被动地位, 只有依靠自身能力消化高成本带来的外部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 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 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二) 结合实际, 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 更是不可避免。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 因此面临财务风险, 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分散风险等策略防范财务风险, 这对于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 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风险控制

1、筹资活动风险控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 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 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 由此产生筹资风险。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 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 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 将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2、投资活动风险控制。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在决策中要追求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 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平衡器作用。

3、资金回收风险控制。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 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 包括机会成本 (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 、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坏账损失成本。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 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 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 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 加速现金流出。因此, 对于应收账款管理, 应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 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并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 建立销售责任制。

4、收益分配风险控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 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 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张速度快, 销售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 需要添置大量资产, 税后利润应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 而股息分配低于一定水平, 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格, 由此形成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摘要:本文从资本转换和增值的角度, 阐述了财务风险的本质, 进而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

关键词:财务风险,原因,控制

参考文献

[1]郭复初.财务通论,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7.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篇3

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组织规模不断变大,组织结构也日趋复杂,这些都使得企业的管理复杂多变,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而现金流量作为跟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的生命“血液”,其在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因此作为企业,必须对现金流量的信息予以充分的重视,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现金流量,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使其“血液”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这已成为现今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点。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

多元化经营乃是现代企业分散风险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积极的方法。一般财力雄厚、技术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更愿意采用这种方法。另外,风险转移法是不少企业,特别是那些规模不大而管理水平又一般的企业所乐于采用的。它是指以一定的代价将可能的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的合法行为,包括保险转移或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即企业就某项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交纳保险费,而非保险转移则是指企业以一定的代价将某种财务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专业机构或单位,如将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卖给批发商或零售商业部门等。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

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

四、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账款管理成本,3.坏账损失成本。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管理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一是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二是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三是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四是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五、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领导体系

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任何企业,企业的领导阶层是企业文化的开拓者,也是企业文化的最初载体。就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而言,最终的引导者和诠释者均取决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员工执行力的培养也依赖于企业的领导阶层。另外,无论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领会和感悟,都需要领导阶层来引导和管理。只有有了运行良好和有效的领导体系,企业才能良性循环。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而对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来说,就更是如此,由纵向的有效管理,再到横向的有效控制,才能达到财务风险的最优化控制。

六、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构。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七、培养和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由上而下的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尤其重要。而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无论是一般的员工还是领导阶层,都应当树立强有力的风险意识,让财务风险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里得以体现。首先,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坚实的财务知识基础,具备财务分析能力,并且能对财务风险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分析,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作为财务管理人员要有职业的敏感度,随时的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对策。最后,专业人员应当在平时的工作细节里,把财务风险意识渗透进去,让企业的其他员工也培养出强烈的财务风险意识,为企业的安全有效运行作出贡献。

企业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探究 篇4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形成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为各大企业的平稳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国内市场也呈现出激烈的竞争,这使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财务风险,要想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但是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完全避免风险是不可能的,只有切实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树立风险意识并清楚的认识到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式,是你,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

一、财务风险的主要特征

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首先,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也就是说任何企业但实际发展过程中铺不可能完全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市场经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风险无处不在;因此,任何性质的企业都不能怀有侥幸心理,要切实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其次,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企业经营者并不能完全掌握,财务风险会出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于影响财务状况的因素有很多,很有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一触即发,也有可能是没有任何预兆的爆发。再次,财务风险具有亏损性,企业的收益和财务风险成反比,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在经营中的收益就可能越小;相反,风险越小,企业获得的收益就越大;但是企业如果想在投资中获得大规模的利润,那么所承受的风险也就会相应变大;最后,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强烈的复杂性,这是因为影响企业收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造成的,有时是由于企业内部的战略决策失误造成的,如果企业设有专门的财务风险预测人员,那么根据专业的市场监测和科学的决策,会在一定程度上环节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再加上并不是所有风险都是可预测的,这就是财务风险变得更加复杂,这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二、企业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因素

企业的正常经营,依靠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经济,而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府政策、供求关系、经济规律和市场运行特点等,然而其中每一个因素都是企业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变的,正如上文所说的客观性;但是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化,将会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和约束,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者,要想在多变的市场经济中取得有利地位,就要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做好财务规划和管理,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经营中的资金流动问题

企业资金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资金的合理规划以及自身的购买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企业资金流动性的大小和企业财务风险有很大关系,例如:资金短缺、债务不清不楚、资金囤积等困难的解决都将反映出企业的财务能力。影响企业资金流动性高低的最大因素有两点,第一是企业能否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合理利用规划,创造出大量的财富;第二是企业在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作出科学的投资和决策。

(三)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差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其中对未来影响最大的能力就是盈利能力,这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市场经济中,只有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才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从而获得债务偿还能力,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有利地位。

(四)企业内部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的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相互协调、融合的桥梁;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某种措施,激励员工积极上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由于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度,致使内部职责不明确,企业工作范围不和谐等,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无法顺利解决。

三、有效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措施

(一)建立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

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内容,这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点,是企业运营资本风险管理,在存货、先进流量等的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在网络环境中将生产、营销、服务以及通讯等进行统一和及时的处理,以降低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第二点就是在企业收益分配,重点由之前的人力资源向目前的知识资源过度,对分配模式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三方面就是指在融资以及投资方面的创新,投资风险是企业要特别关注的,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具有独特性,它综合企业的数据化格式开展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潜在的内外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可能引发的危机进行预防控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首先是企业预警机制的完善,站在整体角度,设置全面的预警防预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等部门设立严格的风险指标;其次是建立财务预警机制,主要是对企业正常运行中的财务指标设置一定的预警机制,从这两大方面入手双管齐下,点面结合形成一个严密系统的预警体系;

(三)树立风险意识

财务风险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利益,关系到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财务工作是企业运行的基础部门,涉及到多个岗位、多层职位,工作内容紧紧围绕财务相关工作,因此企业中的大小部门都应该根据市场环境划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界限,使工作人员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例如营销人员在完成赊销业务过程中,需要做好坏账准备,并对相关赊销业务进行责任追究,将应收账款的回款情况直接和营销人员的工作绩效联系起来,从根源上避免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四)确保财务决策的正确性

引发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切实际的财务决策,财务工作中多种方案需要决策者决定,如财务预算方案、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以及工程决算方案等等,在决策过程中,尽可能排除经验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的影响,站在客观、全面的角度完成决策是最基本的决策方式,同时,对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以往的经验教训切忌照搬照抄到现有的财务工作中,要结合多方数据确立合理的决策,比如说,在选择某一投资方案时,企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市场调研,并结合企业的资金实力、财政来源和现金流量,制定出可行性报告,只有尊重市场客观规律才能进一步收获成功。

四、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大力支持,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决定了企业将面临着多样化的财务风险,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找到风险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十分必要;本文的相关论述,希望能够为各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防控工作带来启发。

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篇5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分析

1、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下, 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企业财务活动收益与企业的期望收益相背离的现象。在企业的生存环境中存在很多难以预计和无法控制的因素, 由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 使得企业没有获取到预期的收益, 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财务风险贯穿企业理财活动的全过程, 企业要通过财务的整体观念透视财务本质来界定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要从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重视财务风险的管理。因为, 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整个财务运行的各个环节, 包括企业的筹资、投资、回收、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财务风险从企业的价值角度反映企业在财务管理和理财过程中形成的风险, 是一种可度量的可能性, 只有对财务风险度量, 才能财务措施规避和分散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 另一是企业的自身情况。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主要包括:企业宏观经济的走势情况对企业的收益产生影响;政治法规的变化主要是税法变化对企业的收益影响较大;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对企业预期收益也将产生很大影响,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产业政策的调整, 由于产业政策的调整使得企业决策活动的变化, 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企业自身的内部原因主要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只注重对企业资金的管理, 没有将财务风险管理贯穿到整个财务运行过程中;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够协调造成财务工作存在潜在的风险;财务决策的质量缺乏科学性、有效性和严肃性, 目前多数企业的财务决策经验性和主观性太强。

为了更好的识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就需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特征进行分析, 以便及早识别, 及早进行改进。财务风险在企业中主要具有的特征有: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的特征、财务风险是主体的无意识行为、财务风险具有复杂性的特征、财务风险具有相对性特征 (随着环境变化转变) 。

二、加强企业理财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1、加强企业筹资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企业在进行筹资风险管理时, 要把握好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在一定的原则和尺度下, 使得企业的筹资过程能够科学、理性的进行, 使得财务风险最小。企业在筹资中要把握的原则主要有: (1) 企业所筹集的资金数额要依据企业的需求量确定。资金数额要依据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的销售趋、企业的生产周期、企业产品结构和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合理确定, 防止资金的积压和不足风险。 (2) 筹资需兼顾企业的投资, 两者要有效结合。企业只有明确的资金的去向, 才能更好的确定企业的筹资种类和规模, 使得筹资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 筹资结构要与企业的资产结构相适应。企业要依据目前的资产结构确定筹资的来源渠道以及负债的长短构成。

企业防范筹资风险的主要措施有: (1) 依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和经营情况, 采用科学方法确定筹资规模; (2) 比对不同筹资结构的成本, 选择适合企业的最优筹资结构; (3) 依据合理预测企业资金需求和实际需要, 确定好筹资期限; (4) 企业要依据宏观经济的走势, 合理确定企业的筹资时机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 (5) 企业要对筹资规模、筹资结构、筹资期限和筹资时机进行合理统筹, 制定详细的计划; (6) 通过预测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和企业未来的平均资金利润率, 选择合适项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强企业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企业在加强对投资风险控制时, 要明确资金使用风险形成的原因。企业在运用资金时形成的风险主要有: (1) 投资过程科学化程度不高, 包括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决策不科学、投资执行效果差; (2) 金融投资的风险分散组合效果差, 企业没有利用好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 进行投资风险和报酬相匹配分析, 导致承担风险较大; (3) 没有处理好金融投资和实业投资的关系。目前, 金融投资的运行和发展越来越脱离于实业投资发展的需要, 使得企业的实业投资风险加大; (4) 投资主体存在有效理性和机会主义思想。由于投资主体的有效理性使得企业投资总是存在风险的。另外, 企业的投资主体为了谋求可人利益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 使得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企业在加强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时, 主要把握的原则和措施有: (1) 要采用有效性原则, 制定有效风险投资控制策略。 (2) 企业投资要把握审慎性原则, 对投资要进行审慎的风险评估和压力测试。 (3) 要把握好创新性原则, 不断改进企业投资风险的度量方法、预警系统和控制手段。 (4) 对投资风险采用分类控制的原则, 将风险分担到不同投资主体。 (5) 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企业在投资时采用科学的模型进行投资, 如期权定性模型在投资中应用。同时加强资产组合保险的应用降低投资风险。

3、加强企业资金回收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对于企业来讲, 要想避免资金回收的风险, 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 降低产品的成本使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只有在此基础上企业的资金回收才能比较快, 使得结算资金较快的转变为货币资金。因此, 企业在对应收账款管理时控制和管理的重点是: (1) 注意评估对方企业财务状况, 依据成交数额和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合理选择结算方式。 (2) 注重对对方的资信进行评估, 确定对方企业的信用情况, 减少资金回收风险。 (3) 采用一定的折扣手段提高资金的回收, 企业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折扣政策, 促进货款的及时回收。 (4) 强化销售货款的回收力度, 企业编制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不同账龄采用不同的催收措施。

4、加强企业资金收益分配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企业在资金分配时也存在很多的财务风险, 为避免企业在分配收益的时风险, 企业要制定合理的政策, 要处理好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区别, 使得利益分配符合企业长远发展发展利益又能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 按照相关规定, 结合企业预期收益要求, 合理制定会计核算办法和利润分配办法。 (2) 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通货膨胀因素等, 使得企业再生产不受影响。 (3) 充分考虑投资者的积极性, 使得投资者的收益能够及时兑现和增长。

三、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预警机制

1、完善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

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帮助企业化解和规避财务风险, 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环境的复杂性, 决定企业的预警机制应该是多元化的。企业可以选择的预警机制包括: (1) 回避风险的方式。回避风险包括企业在风险决策时, 选择风险投资小的决策方案;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及时修改和调整决策, 降低风险。 (2) 降低企业的风险方式。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企业可以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人力、物力的投资专门监控风险并及时反应降低风险;提高企业风险主体 (产品质量、方案设计等) 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减少风险。 (3) 分散风险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 采取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力的分散, 提高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 通过分散风险的方法达到企业转移风险的目的。 (4) 债务重组方式。当企业债务发生财务困难时, 按照协议进行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资本和其他方式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完善实现财务预警机制的手段

由于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成本和技术难度都比较大, 还有更新、创新和可持续服务的需要, 一般企业在构建时会有困难。因此, 可以实现构建预警体系的方式有:有实力的企业自建型、多个企业共同建造型、中介机构建造型和政府建造型。更有利的方式是由政府牵头、企业广泛参共同建造一个由中介结构完成功能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使得该体系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效益。

总之, 企业要重视和完善财务风险的管理, 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投入, 使得企业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秀芳, 《论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9 (27)

[2]、张献奇,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现代企业, 2009 (10)

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管理 篇6

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首先,体现在内控控制的优势上,建立有效的采取内部控制能够使企业管理信息得到可靠性的保障,企业的财务资料具有完整性,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决定企业业务的正常运作,能有效抑制财务错误的发生,提高其数据的正确性;能够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流动,采取控制措施,对企业现有的财产物资具有预防作用,避免资源浪费的发生,防止财产破坏和公款私用的不合理行为;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对经营方向和目标具有认知性,促进企业职员工作的高效性,保证生产活动的有序性;能够确保宏观控制的有效执行,根据我国的财政法规,企业在落实财务内部制度时,必须实现自我监督,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的有效运行,使宏观控制能切实执行。其次,体现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原则上,企业内部控制必须遵循五大原则,分别为:符合法规原则、效益性原则、合理评价原则、适用性原则和内部牵制原则。不能与国家法律相违抗,制定企业发展所需求的战略规划,以经营效益出发,做到企业内部相互制约,由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管理人员及员工共同研制,建立自我评价体系。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能有效的降低风险,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设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包括企业内部环境、企业风险评估、企业控制活动,企业沟通与信息及企业的监控。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础,对企业经营目标的确立、风险的辨别及其他要素的执行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要保证企业内部的职权合理分配及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财务相关员工的专业能力。转变企业管理和经营观念,建立有组织有纪律的责任机构和人力管理资源政策。风险评估是受到评价的影响,财务内部控制不确定引起的,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设定应对风险目标,具备对风险的识别、分析及应对意识等,降低风险的可持续性。控制活动是针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的控制目标措施,必须结合企业的特点,严格对风险进行评估,总结统计,对职员进行分工制负责,对控制进行审核、预算、保护及分析,实行会计系统和绩效考评等控制。信息与沟通是对企业内部与外部信息的收集,进行沟通机制,通过企业相关阶层间信息的传递和运用,做好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计划,信息与沟通必须要及时,快速并采取恰当的方式获取有效的经营管理信息。监控是企业对内部控制运行进行监察工作,通过拟定报告,做出监督的过程。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离不开监控,它是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运行环节。是对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监督和监察并提出针对性的完善策略。监控必须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从而进行可持续性的监察。下图为企业内部控制五要素间的关系: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控制系统的运用

科学的评价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运行的前提。企业财务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以评价标准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企业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决定经济管理的最终决策。企业评价标准包括一般企业的评价标准和小企业的评价标准。一般企业适合评价标准,小企业适合实施标准。对此,可以把财务内部控制标准分为标准和实施标准两大内容。另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与财务报告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企业报告是企业财务评价的实施者,两者体现在财务评价的成果上。因此,财务报告与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应以评价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结果主导,企业管理人员负责对实施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对财务内部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然后将成果及评价上报监事会;还要对财务报告的相关审计进行有效的评价体系,识别内部控制有效性认可与否。

企业的经营策略与环境受扰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关键。目前我国的风险控制运行系统主要以经营目标为财务风险控制的标准,以绩效与目标的差值识别风险的动态,以应对风险的措施为控制方向。其中风险控制标准一般采用统计法、理论计算法及经验评估法分析风险的偏差;企业风险动态通过财务状况与目标的偏差对风险的好坏程度进行判断;应对风险措施是对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改变风险的差值状态,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标准。风险控制运行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对信息进行预测,并对风险因素采取控制行为进而分析其影响;事中控制是通过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消除,制定科学的控制目标。事后控制是对风险信息的反馈,财务偏差问题及时得到控制,预防偏差的再次发生。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建立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管理、风险及财务信息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的制约公款私用、管理失控、资源浪费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能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控制财务风险产生,加快企业的的经营建设,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海清.内部控制评审主体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11(45):112-113

[2]潘秀丽.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1,6(9):45-46

[3]袁文龙.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61(32):48-49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篇7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一) 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有风带来的危险, 因为风是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 所以带来的危险就是可怕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我们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 所以任何事都有风险。古语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如果我们能事先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 进而防范和处理, 也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 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 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 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 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 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分类, 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三)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就像是看不见的障碍, 可能把公司撞得粉碎。企业经营, 是开拓市场重要, 还是风险控制重要?一般而言, 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低风险对应低收益。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往往会采取赊销政策来扩大经营业绩, 如何控制好经营风险, 事前的控制重要还是事后的控制来得重要?

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和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 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 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 相应的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筹资风险即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 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 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 财务风险必然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

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过程中的产物。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 在资本运动过程中, 资本流通实际上是货币本金的垫支, 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 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所进行的运动。所以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 只要筹集货币并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 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 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 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 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 最终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和财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业绩如何, 必然会体现在企业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因此, 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财务状况风险和财务成果风险。即财务状况的变好或者变坏, 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既是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可能面临的偿债压力, 也是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于是财务结构作为财务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是财务的静态表现;财务成果则是财务运动的过程表现, 两者共同构成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 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 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二) 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 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 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变成现实, 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三) 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 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 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 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 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 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总之, 上述前两个原因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 它们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后面两个原因虽然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间接原因, 但是一旦发生, 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 管理策略

1. 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 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 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 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 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 企业需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 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 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 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 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 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 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 及时采取应变措施, 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3. 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由于企业某项投资活动, 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项目周期长、成本高, 虽然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比较好, 但是资金却紧张, 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 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 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 及时收回各种款项, 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 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

(二) 具体方法

1. 坚固法

即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 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打造坚固的企业财务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 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 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 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 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 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 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吸引各方投资。

2. 分散法

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 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 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 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 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 从而可避免单一经营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另外, 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 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 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行事。

3. 回避法

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式时, 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 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 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讲, 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风险, 股权投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风险, 所以, 企业选择投资方式时, 尽可能采用风险低的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

4. 转移法

企业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 可以采取措施转嫁风险。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财务保险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对企业闲置的资产, 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 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5. 降低法

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 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企业可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 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 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 也可以按照稳健原则建立风险基金, 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四、总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日渐突出, 而我国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相对落后,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而现实中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仍有分歧, 由此本文提出了财务风险的新定义, 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成因, 阐述了风险控制的原则, 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并以房地产企业为例, 提出了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从而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光国, 郑文婧, 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及其理论框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

[2]宋伟斌, 杨鲁“.短融长投”企业饮鸩止渴之举——基于长期信用的短期信用案例理财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

[3]金峰州.浅谈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J].价值工程, 2011.22

[4]严虹.论加强企业内部财会控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1.2

[5]王利.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 (下旬刊) , 2010.7

[6]王巍.中国并购报告2006[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 2006

[7]陈力.财务工程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

[8]石友蓉.货运代理企业财务风险传导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1

浅析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篇8

摘要:电力企业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电力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也面临着许多财务风险,而且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它面临的风险有其特殊的一面。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风险控制;控制;防范

引言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风险,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风险,而企业的各项管理又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因此财务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资产总量在国有企业居首位,财务风险控制对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一、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电力企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性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资产负债率水平普遍较高。电力企业建设需要较多的资金,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电力企业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拨款或指令性金融贷款取得。单纯依靠企业的折旧、税后净利和国家财政投人难以满足日益成长的电力发展需要,因此电力企业普遍存在资本金筹措不足,资产负债率水平较高的现象。

电力企业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受国家政策扶持较多,制约也较多。长期以来,我国电力企业实际上是集投资、建设、经营、监管于一身的垄断实体。从投资角度而言,不管是早期的政府拨款,后来的银行贷款,还是地方政府集资办点,基本上是封闭的政府投资体制。电力的供应多数通过电网公司统一的电网全产全销,产、供、销一体即发电、输电、配电瞬间完成,其电价按照并网合同中规定的成本加合理利润来执行,销售状况相对稳定,各电厂基本是按照机组大小分配电量,不存在有效的竞争。

电力企业现金流大、收益稳定、银行的信用等级较高。现金流量大,收益稳定是电力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其投资风险相对于一般行业来说,投资风险较小。电力企业作为“自然垄断”行业,具有较高的进人壁垒,竟争小,又有国家的政策扶持,风险较小。多年来银行对电力企业的信用很满意,也十分愿意贷款给电力企业,因此,电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一般能维持较高水平。

二、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1.资金风险。由于举债经营而带来的风险,就是资金风险。负债经营既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电力企业由于规模扩张过快,过多依赖债务融资,其中有相当数量为银行贷款,还有许多不良的借款、担保。长此以往,企业的偿债能力严重降低,形成大量的到期债务无法按期偿还而形成的风险。

2.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经营方面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情况,反映在财务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的经济关系。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在改制及主分离过程中遇到的债务分配、清偿问题;在电力供应市场上,电力市场的结构、电力负荷是否受到限制、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等;在营销需求上,将会遇到什么竞争,平均售电单价的高低、营销手段与服务、经营过程中客户投诉、索赔和诉讼等。以上各种风险都使企业的利润和效益变成不肯定而产生财务风险。

3.投资风险。主要指公司进行投资活动,导致投资损失所遇到风险。投资预期收益率偏离期望收益率的程度越大,投资的风险越大,反之亦然。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逐步深入,电力企业的投资项目不断增多。由于所投项目涉及的环节多,资金需求量大,这使得企业所承担的投资风险不断加大,其中,资金能否及时到位、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和工程建设速度快慢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性发展。

4.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指政府出台的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各项财政和金融政策。电力企业作为特大型中央企业,其经营发展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制定有密切关系。由于电力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放在第一位的,它必须以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这样必然面临政策性层面的财务风险。

三、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电力企业也不能置身度外。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近年来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电煤价格上涨,国家调整火电厂上网电价,增加企业的购电成本;银行贷款利率上调,使得企业财务费用增加,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等等。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務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部分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上级财务下拨的资金费用就行了;成本费用超支可以再申请追加指标,利润又不在本级财务核算;工程项目投资只是生产、计划部门的事等等。风险意识的淡薄,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部分电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部门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四、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1.确定全面预防目标,防范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将风险降至最低水平,重点在于超前预防,即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就对工作环境和场所中可能产生的事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检查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电业企业可以定期举行反事故演习;出台突发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加强日常设备巡视;加快电力设备改造;增加市政府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企业的沟通合作等。同时,积极寻求转移自然风险损失的办法。例如,为电力资产投保,合理规划资产投保范围和条款,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转移部分风险损失。特别是在电力资产的防灾防损过程中,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人可以凭借其掌握的历史经验数据和与社会其他机构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大灾预警、防灾防损建议和企业投保方案建议,从而促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措施更加完善和有效。

2.积极探索电费回收新方法,控制因电费回收难带来的经营风险。一方面,电力企业应该着力纠正用户的电能消费观念,让用户明白用电成本是累计递增收费方法,尽量节约能源使用;另一方面,具有电力销售业务的企业(尤其是电网公司)可以充分利用风险转移方法,将困扰电力企业的外部欠收电费问题通过一定的方式,利用相关业务进行风险转移。例如可以通过折扣或其他方式将外欠电费转移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等综合性服务。借此企业可以收回帐款,减少电费回收风险,加快现金流动,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电力企业财务公司的存在,就给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金融业的支持可能。

五、结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电力行业的体制改革,给电力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同时传统的计划和垄断经济体制下的电力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风险。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能够通过一定的经济行为和事前约束、过程控制,得到防范和化解,以使供电企业在今后的电力体制运行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胡振军.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途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6).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篇9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找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措施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增加,为了使中小企业能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研究如何降低风险及控制措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风险是贯穿于财务管理各个工作阶段中,因此财务管理的好坏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的防范至关重要,规范的财务管理能降低财务风险,反之者则增加风险,因此要降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我们必须从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

(一)财务管理水平落后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企业管理者也就是所有者,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统一,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都有高度决策权,企业的日常财务收支、项目投资、资金筹集等都是由企业所有者决定,这种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决策不科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了许多机遇,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控制能力差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企业资金浪费严重,财务控制能力差。

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偏重于现金交易,提前支取,延后结算,造成资金的浪费与闲置;在销售活动中为了占领市场,大量采用赊销方式,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坏帐呆账产生的几率增大,资金回笼困难;在流动资产中,中小企业存货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周转率不高将导致资金积压在存货上,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三)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低

中小企业大部分都是家族式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投资者也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偏重于经营管理,对财务管理不重视,缺乏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化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不能进行有效管理,使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四)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中小企业由于财务机构的不健全,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加之中小企业会计资料的不完整、不齐全,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这将直接影响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二、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通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及外部环境两个因素。

(一)内部经营管理造成的财务风险

(1)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过多。

按财务杠杆作用来说,企业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比较恰当的比例是6:4,中小企业由于投资发展需要,自有资金有限,大部分中小企业在资本结构上存在不科学、不合理,内部负债往往过高,适度负债可以降低资本成本,为股东带来收益。

但企业内部负债过多,一旦经营管理失败,实现不了目标利润,就不能按期偿还银行债务及利息,企业将陷入财务危机。

(2)资产流动性差,资金短缺。

中小企业因本身规模不大、资金不充足,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周转率不高,赊销比重过大,应收帐款不能及时回收,资产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现金流量少,容易造成资金短缺,一旦资金缺口不断增大,企业资金链断裂将使企业无法持续发展、持续经营。

(3)管理模式落后,缺乏科学决策。

中小企业所有者也就是管理者,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都由所有者说了算,使企业对市场信息不能及时捕捉,因此丧失了更多的机遇;加之缺乏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企业的投资不能进行科学论证及可行性分析,往往凭经验及主观判断来进行,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盲目投资而引起财务风险。

(4)财务内控、风险预警制度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层不重视内控制度,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有些即便建立了也只是流于形式,如会计与出纳职责划分不清、财务与审计部门不分,由于内部监督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致使企业对发现的问题难以进行有效控制,使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另外由于不少企业管理层认为财务就是为企业管理资金和资产,只要账目做好就行,对财务风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建立财务风险事前的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体系,偏重于事后控制,致使财务风险无法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

(5)财务风险意识不强。

一是中小企业领导层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甚至有些领导不懂财务,既使了解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但是从本身能力上就无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当企业突发财务风险时,其应变能力、处理风险和防范能力就明显不足了。

二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风险意识,甚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加之业务技能较低,财务分析和判断能力较差,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控制,加大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1)国家政策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

近几年,我国虽然加大了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但国家政策更多倾斜于大型企业和新兴企业上,从而使得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有限,丧失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2)银行信贷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市场不稳定性,盈利能力相对较差,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加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过于严格,使企业贷款融资非常困难,资金获得途径狭窄,增加了财务风险。

三、降低和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优化资本结构,调整负债比例

财务风险适度、财务杠杆效益高、资金成本最低这是企业财务结构最佳状态,财务结构的优化有助于减少财务风险,反之则增加财务风险。

一是要优化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

中小企业要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的资本、负债进行结构性调整,确保企业负债在合理的比例之内,不超过自身承受能力。

二是优化负债结构,中小企业进行负债融资时,根据自身的偿债能力,将短期负债、中期负债、长期负债进行动态组合。

(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流动性

中小企业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流动性,首先要加强财务管理,实行资金预算管理,企业每年年初编制预算方案,合理分配资金,合理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另外采取保守的财务政策,企业资产、负债比例适度,长短负债结合,减少负债风险和成本;最后加快资金的流动和周转,保持合理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存货比率。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科学决策

中小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减少决策风险。

一是聘请高层次的管理者,重视财务管理,对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全面考虑,以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积极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二是聘请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财务人员,专业化财务人员能对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措施控制;三是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准确、及时、全面的会计信息能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决策失误,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健全和不断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企业首先应设置监督控制机制,分设财务和审计部门,保证两者职能的有机结合,同时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现代中小企业大财务观念,充分发挥财务的管理职能。

另外,中小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制度,建立风险分析评估系统,提高对风险敏感性的认识及风险的控制能力。

(五)加强财务风险宣传,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一是企业管理层要加强自身建设,树立风险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加强财务风险意识的宣传,使企业员工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

二是财务人员要加强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了解财务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提高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改进中小企业信用评估制度,加大信贷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服务;另外,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声誉,树立企业良好信用度,与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金融机构的贷款,

获得充足的资金来源;最后,中小企业要积极打开融资渠道,尝试向境外融资,获取多渠道的资金。

参考文献

[1]徐祥龙.刍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J].财会通讯,第11期,124

[2]苗雨君,朱丹.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226-228

[3]田鑫,臧建玲.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J].质量与安全,204月刊(总第492期),177-178

企业如何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篇10

一、企业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在不断增加。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1]。这就要求我国企业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熟悉国家的财务制度规定,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和市场竞争,使企业能够健康、平稳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上世纪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绝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资金实力较弱、企业规模较小、内部控制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一些企业在投资生产的过程中没有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认识,只关注短期发展利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而在商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服务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产品的创新等方面缺少建树,具有较低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2]。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还存在着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风险控制能力差的情况,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三、企业如何进行财务风险控制

(一)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

财务风险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种微观经济风险,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尽量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盲目的财务决策。

首先,企业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将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建立起来,以科学的风险防范和风险规避机制来指导企业的财务决策,提高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其次,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贯穿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要尽量对各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可以采取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充分利用科学的决策模型。例如企业要进行筹资决策时,应该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依据,对资金需要量进行合理的预测[3]。之后企业还要计算分析,资金成本,并评估不同筹资方式的风险,从而将合理的资金结构和筹资方式决定出来,再进行筹资决策。这样一来企业可以尽量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

现代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建立起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所谓的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内部的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经营过程造成的影响。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关注,并分析其成因和变动过程,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出来。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要对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收集和建档,并在企业内部对财务风险进行归类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消化处理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避免给企业造成财务隐患或继续发生类似的财务风险。

(三)发挥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作用

要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企业就必须发挥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作用,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就对其进行预警,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控制风险。例如企业可以对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进行完善,做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工作、完善审计报告制度、做好季度负债率分析和资产质量分析。

(四)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优化资本结构可以有效的优化资本结构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尽量降低融资成本,拓宽筹资渠道,对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合理的利用,避免单一的贷款融资方式带来的过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要以自身的偿债能力和发展规划为依据,合理搭配债务,并均匀分布还债长短期。这样可以避免企业过早的面对还债高峰,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

(五)提高企业的外部财务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

企业还要加强对外部财务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化也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外部财务风险往往更加复杂,企业要对其原因和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尽可能的降低外部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财务损失,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管理方法我财务管理政策进行调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更加完善。为了应对复杂的外部财务风险,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机构的运行效率,企业要定期对市场环境进行预测,及时了解相关的市场动向,不断提高自身对外部风险的控制能力。

(六)采取有效的措施财务风险进行转嫁

企业进行财务风险转嫁有两种方法:保险法和分散法。企业要善于利用这两种方法合理转嫁财务风险。保险法就是充分利用保险业,对风险较高的人员和物品进行投保,从而转移一部分财务风险;分散法就是姐要尽量分散财务风险,尽量使筹资方式和经营方式多样化。

四、结语

现在企业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采取有效的对策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和应对。当财务风险发生之后企业要采取措施对损失进行弥补,减少企业受到的冲击,并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杨东娥.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3(07).

[2]梁楠郁,韦宝峰.国有大型企业风险管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J].企业导报.2014(07).

上一篇:数码暗房八项注意下一篇:Delp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