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户外急救五篇

2024-08-03

骨折的户外急救 篇1

户外体育健身如登山, 漂流, 滑雪、野外探险等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健康时尚活动之一, 但同时也是存在较高风险活动之一。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发生的多起户外探险的人员伤亡事故便为我们敲响了警钟[1]。若参与者的安全意识薄弱, 往往会造成一些意外运动方法不当或某些无法预测的原因, 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伤害, 突发性体育健身伤害更是危害性极大, 处理不及时, 甚至会危及生命[2]。因此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常见医学急救知识, 对户外体育健身者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1 常见突发性体育健身身体伤害的急救

突发性体育健身伤害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 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突发性体育健身身体伤害的急救是指对突忽发生的运动员作初步、临时性的紧急处理。

1.1 出血后的止血

血液从破损的血管流出, 称为出血。根据出血的流向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有以下几种外出血的止血法。 (1) 抬高伤肢法:将肢体招高, 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 减少出血。 (用于四肢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 ; (2) 加压包扎法:有伤口的可先用消毒的敷料盖上, 后用绷带加压包扎。 (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 (3) 加垫屈肢止血法:如前臂、手、小腿、足出血时, 没有骨折或关节脱位, 可将棉垫或绷卷放在肘在节或膝关节窝上, 屈曲小腿或前臂, 再用绷带作“8”字型好。 (4) 间接指压法:用手指把身体浅部的动脉压在相应的骨面上, 可止住该动脉供血部位出血[3]。 (用于动脉出血)

1.2 皮肤损伤

伤处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擦伤、刺伤、裂伤、开放性骨折。 (1) 小面积擦伤, 可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冲洗伤口, 并经双氧水消毒后, 以工汞或龙胆紫液和抗菌素涂抹, 无须包扎。 (2) 脸部擦伤则不宜搽抹龙胆紫液。 (3) 刺伤一般先将污物碎片取出, 再处理伤口, 伤口消毒后, 撒消炎粉, 用消毒纱布或凡士林油纱布敷盖, 用绷带包扎, 若伤口较脏时, 可用抗菌素治疗与肌注破伤风抗毒血清1500单位 (皮试) 。闭合性损伤:伤处皮肤与粘膜仍保持完整, 无伤口与外界相通。如挫伤、肌肉拉伤, 关节扭伤、腱鞘炎与闭合性骨折等。处理方法: (1) 制动 (2) 止血防肿 (如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 ; (3) 活血祛淤, 消肿止痛[一般经过24~28小时后, 出血停止, 拆除包扎, 进行热敷, 按摩、理疗等]; (4) 功能性锻练[4]。

1.3 骨折

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称为骨折。 (1) 产生原因:是由于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强烈的肌肉收缩和应力性骨折。例如跌倒时膝部跪地, 发生膑骨骨折;踢足球时小腿被踢, 发生胫骨骨折;摔倒时手撑地锁骨骨折。 (2) 症状:a疼痛严重可引起休克;b肿胀及皮下淤血;c功能丧失;d畸形;e压痛和震痛;f假关节活动及骨擦音;gx线检查。 (3) 处理方法:a止痛抗休克 (人中、合谷、内关等) ;b伤口处理;c安全转送医院[5]。

1.4 关节脱位

组成关节的各骨之间的关节面彼此失丢正常的对合关系称关节脱位。 (1) 产生原因:一般是由间接外力所致;例如摔倒时手撑地可引起肘关节或肩关节脱位。 (2) 征象[6]:a有疼痛、压痛、肿块;b功能丧失;c畸形 (方肩) ;dx力线检查 (3) 处理方法:a止痛抗休克;b制动、固定;c转送医院。

1.5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是指肌肉、肌健部分纤维断裂、完全断裂。除肌肉本身的拉伤外, 常可同时合并周围的辅助结构的损伤, 如筋膜、腱鞘等。 (1) 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 其收缩国超过了肌肉本身所承受的能力, 或肌肉受牵伸时, 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 因而引起肌肉拉伤。 (2) 症状:损伤局部有红、肿、热、痛、压痛和功能障碍。 (3) 处理方法:损伤早期, 以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减轻炎症为主。损伤中期, 即过了24~48小时之后辅以理疗、针灸、按摩。损伤晚期, 以恢复和增加肌肉、关节的功能性锻炼为主[7]。

1.6 脑震荡

大脑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强烈的外力震荡所引起的意识和机能暂时性障碍称脑震荡。 (1) 产生原因:常因与外力碰撞所致。 (2) 症状:出现一时性意识丧失, 精神恍惚、肌肉松驰、呼吸表浅、有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征状。 (3) 处理方法:a安静平卧, 严禁摇动、牵扯;b头部冷敷 (人中、合谷) 对呼吸障碍者, 采用人工呼吸;c转送医院[8]。

2 突发性意外病症的急救处理

2.1 中暑的急救

中暑是长时间处在高温或热辐射环境下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温疾病。

(1) 产生原因:在高温或高热环境中长时间的工作或体育锻炼, 都可能发生中暑。如湿度高、通风不畅、老弱病残者, 都容易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发病。

(2) 临床表现:根据中暑程度可分为三级:中暑先兆、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中暑根据发病机理又可分为四型:循环衰竭型、高热昏迷型、热痉挛、日射病。

(3) 处理方法:对中暑者应迅速脱离热环境, 到荫凉通风处休息, 采取降温、消暑措施;对热痉挛和循环衰竭者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对日射病患者重点进行头部降温[9]。

2.2 溺水的急救

(1) 产生原因:溺水常由于游泳未掌握技术或发生肌肉痉挛, 也可由意外落水而造成, 时间长者会导致死亡。

(2) 临床表现:溺水者身体青紫, 面部肿胀、口鼻充满泡沫, 肢体冰冷, 昏迷, 因胃内积水而上腹部膨大, 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3) 处理方法:A、清除口鼻中的泥沙及分泌物B、如心跳停止可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10]。

2.3 晕劂、休克的急救

晕厥:晕厥俗称“昏倒”。是脑部暂时缺血, 缺氧而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常因突然的刺激如惊恐、剧痛、创伤、或过度兴奋等引起, 亦可因久卧, 久蹲后突然站立而发生。其它如心血管疾病等也可引起。临床表现: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 面色苍白, 四肢厥冷。晕厥前常有头昏眼花汗出心慌等症。轻度晕厥, 采用低头平卧, 不久即可恢复。重度时须及时治救。按摩部位:人中、中冲、涌泉、百会、气海。

休克:休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综合症。常见的原因如大出血、大汗、大泻、严重外伤、剧烈疼痛、严重过敏。临床表现:患者面色苍白, 表情淡薄, 汗了肢冷, 血压下降, 脉搏比较弱, 呼吸微弱, 口唇紫绀。重者神志不清, 以至昏迷。按摩部位: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百会、神阙、关元。

2.4 心绞痛、心肌梗塞与猝死的抢救

(1) 产生原因: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有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的缺氧、缺血所致。

(2) 临床表现:心绞痛发作时, 在胸骨下段, 心前区出现沉闷痛感, 一般为 (5~10) 分钟, 且可放射到左肩及颈部。心肌梗塞的病人, 可有心绞痛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时常有烦躁不安, 大汗淋漓, 面色苍白, 手脚冰冷, 脉搏细弱, 血压下降等。可有严重心律失常, 甚至心跳骤停而猝死。 (3) 处理方法:安静平卧或坐着休息并及时送往医院, 心跳骤停者应及时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11]。

3 对户外体育健身活动安全的预防指导

户外体育健身是存在较高风险活动, 每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发生的多起户外探险的人员伤亡事故便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户外运动是一项需要拥有专业体能、知识、设备和技术的运动。所以开展户外运动前, 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如提前了解活动地区的地形、气候[12], 考虑好交通、联络以及一旦出现问题时的救援等情况, 还要有户外运动专业人士的带领、专业的户外运动器材等。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同时也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户外急救知识[13]。

4 结束语

骨折的户外急救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室自2008年7月至2011年5月收治了8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 其中男性48例、女性39例, 年龄13~68岁, 平均年龄41.5岁;就诊时间为伤后1~8h;其中车祸致骨折51例、坠落伤20例、塌方伤16例;参照TiLt分型[3], B1、B2型旋转不稳定性骨折40例, C1型旋转和垂直均不能稳定性骨折29例, C2型旋转和垂直均不能稳定性骨折11例, C3型旋转和垂直均不能稳定性骨折7例。就诊时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12例、颅脑外伤7例、尿道损伤11例、四肢多发性骨折10例、合并肝脾破裂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例、骶神经损伤3例。

1.2 护理

1.2.1 急诊期护理

(1) 注重生命体征的监测:不稳定型骨折由于骨松质面损伤较大, 可引起大出血而出现休克, 采用心电监护系统动态监测患者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及SpO2, 详细记录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可为临床抢救提供可靠依据并指导护理工作;持续低流量吸氧可减少低氧血症, 提高抢救成功率。 (2) 积极纠正休克:快速建立2条或2条以上有效静脉通路, 遵医嘱补充体液、改善微循环, 必要时静脉切开确保有效的静脉通路。在大量静脉输液的同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 密切记录留置导尿的进出量, 如果休克纠正减少输液量后再次出现休克征象, 则有可能有内出血, 应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处理。 (3) 尿道损伤的护理:若出现小便困难或尿潴留且导尿管难插入, 提示可能有尿道损伤;伴完全性尿道断裂者需作尿道会师修补术, 并放置导尿管, 尿道不全撕裂者需放置留置导尿管, 留置导尿2周内应注意保护尿道口清洁、保证引流管通畅、及时清理尿道口分泌物、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引流量, 尤其注意防止导尿管脱出, 指导患者多饮水以防止尿路感染。 (4) 合并内脏破裂的护理:脾破裂经确诊后需外科急诊剖腹探查, 及时进行修补及切除;需要注意的是, 部分闭合性损伤初期由于出血量不多、休克征象不明显而难以发现, 因此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不明血尿、血便、阴道流血、腹胀, 如果休克无法就诊或出现进行性腹胀则提示可能有盆腔内脏器损伤, 应马上作相应检查和处理。

1.2.2 治疗护理配合

在未排除内脏损伤之前不可使用镇痛剂, 护士分散患者注意力可减轻其疼痛感。急救患者需要转运时, 应充分准备, 入科前做CT检查、X线检查应由护士陪护, 将患者迅速、安全转送到相应病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急诊期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 有利于早期稳定骨折, 有效减少出血并控制血流动力学, 待病情稳定之后根据个体情况考虑做骨盆骨折内固定术。手术治疗者于术前纠正并发症及合并损伤, 做好术前准备及护理工作。骨盆悬吊牵引应保持吊带平坦完整, 避免上下移动吊带位置。绝对卧床休息, 制动, 容易引起褥疮, 根据骨折即损伤的具体情况, 采取预防褥疮的护理措施, 于骨突处垫棉圈, 托起臀背用红花酒精按摩臀部、背部, 2h一次。

1.2.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 心理护理应贯穿于整个治疗及护理流程中。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因素, 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由于损伤重、出血多、疼痛剧烈, 极易出现不安、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应适当给予解释疏导, 可邀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 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结果

所有患者就诊6h内均完成急诊外固定支架治疗, 本组手术治疗21例、非手术治疗65例, 手术固定方式为单纯前环固定5例、单纯后环固定5例、前后环同时固定11例。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制动、镇痛治疗, 除了1例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其他均生命体征平稳, 顺利度过急诊期并进入二期治疗。余下86例患者的Majeed评分平均值88.0%, 治愈84例 (占87.7%) , 骨盆畸形均得到纠正。

3 讨论

骨盆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 早期急救及出血控制是治疗的重点, 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基础[4]。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必须在伤后早期得到稳妥固定, 早期外固定支架能使骨盆环获得确实的稳定并控制出血, 便于护理[5]。

本科室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骨盆骨折相关知识及护理技能, 收治患者后认真做好病情观察、常规护理、卧床患者舒适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 采取个体化、针对性护理, 有助于减低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治疗成功率。就诊后应迅速完成初步检查以确定伤情, 保持气道通畅, 必要时气道插管, 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纠正休克,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积极救治并发症, 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一步行骨盆固定。需要手术治疗者应积极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正确处理并发症及合并伤, 正确及时的护理对策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参考文献

[1]马梦昆, 杨震龙.旋转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 15 (5) :347.

[2]钟广玲, 陈志雄.骨伤科临证精要[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29-332.

[3]Tile M, Classification, In Tile M eds.Fracture of the Pelvis and Ace-tabulum[J].2 nd ed Baltimore:Williams and Wilkins, 1995:66.

[4]肖爱华, 彭贵凌, 杨志农.83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J].山东医药, 2010, 50 (44) :43.

骨折的户外急救 篇3

骨折是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经外力打击后致使部分或完全遭到破坏。它是户外运动、战争、施工中常见的、较为严重的突发损伤之一。在户外活动时,一旦从高空坠落或者被高空坠落的石块砸伤。有可能全身的骨骼都会发生或轻或重的骨折。骨折除骨头本身折断之外,还会连带周圈的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的损伤。如果现场处理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不仅增加伤者的痛苦。还有可能导致残疾或死亡。户外运动者如果具备识别,处理骨折的常识和技能的话,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同伴都是非常有益的。

如何判断发生骨折

当人体受到外界冲击力的打击,摔伤等意外发生后,我们怎样判断是否发生骨折呢?

外伤后,如果伤者表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但将伤处固定并使之制动后或安静时疼痛减轻;检查时发现伤处局部肿胀、畸形甚至缩短,成角或旋转:轻轻挤压伤处或检查时,出现骨擦音则应怀疑发生了骨折。不是每一种骨折在检查时都可听到骨擦音,检查骨擦音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和疼痛,所以,非专业人员最好不要做。另外,骨折处功能障碍,比如腕关节处骨折用伤侧手指夹起一片纸都难以做到,大,小腿骨折后站立不起,更难以行走等,即可判断为骨折。对于畸形不明显的损伤,现场难以与扭伤等损伤区别时,最好将其当成骨折来处理,以免因判断错误,处理错误带来再度损伤。

户外急救“三不”原则

不冲洗。冲洗易将污染物带入身体深部甚至骨髓,造成伤口感染,引发骨髓炎。骨折也会出血,冲洗开放性骨折时可能将已经产生的血痂冲开,导致再次出血而难以止血。

不复位。盲目复位极易造成二次损伤,或污染的骨折端回缩造成深部感染。

不上药。以免增加处理难度。

户外急救注意事项

发现或可疑骨折,现场人员首先要使伤者部位制动!用制式夹板或就地取材如木棍、竹片、树枝、手杖、报纸等做成的夹板进行骨折固定。如果这些条件均不具备,伤者自身身体也是良好的夹板。固定的目的是避免骨折处再次受损,减轻疼痛,减少出血,易于搬运。

上夹板前,凡是和身体接触的地方要用棉花,软物垫好,避免进一步压迫,摩擦损伤。骨的凹凸处,四肢,躯干的凹凸处,因骨折造成的畸形处,一定要加够厚的棉织品软垫才能避免再度损伤。

骨折固定绑扎时应将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同时固定,才能限制骨折处的活动。所以,夹板长度要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只有大腿骨折时夹板的长度是从腋下至足跟,因为大腿肌肉丰厚,仅仅固定髋及膝关节,难以固定牢固。

骨折固定绑扎的顺序是应先固定骨折的近心端,再固定骨折的远心端,然后依次由上到下固定各关节处。下肢骨折和脊柱骨折要将两脚靠在一起,中间加厚垫,用“8”字包扎方法固定。绑扎松紧度以绑扎的带子上下能活动一厘米为宜。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尖,以便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状况。如果指(趾)尖苍白、发凉、发麻或发紫,说明固定太紧,要松开重新调整固定压力。

四肢骨折的户外急救

上肢骨折。固定的位置要取肘关节弯曲位。前臂骨折固定时,将一块夹板放置于前臂下方托住前臂,先绑扎骨折近心端,再绑扎骨折远心端。绑扎好后,用大悬臂带悬吊于颈部,肘关节夹角应小于90度,即手部高于肘关节。固定时,手心朝向胸部,大拇指朝向鼻孔。上臂骨折固定时,将夹板放在伤肢外侧,先绑扎近心端,再绑扎远心端,然后用小悬臂带固定于胸前。手心的位置与前臂骨折相同。如果现场没有可利用的夹板,直接将伤肢绑扎在躯干上,也能达到固定的目的。

下肢骨折。要取伸直位固定。大腿骨折时,有条件者可在伤肢外侧取一长于腋下和足跟的木板作为夹板,在伤肢内侧取一长于大腿根到足跟的夹板进行固定。固定的顺序是先绑扎骨折近心端,然后再绑扎远心端,腋下、腰、膝关节,踝关节共七个部位,最后用“8”字包扎法将两脚固定在一起。如果没有夹板,可以将健肢当成夹板来固定。注意,夹板凡与皮肤接触的地方,要加上棉织品作为保护垫。用健肢当夹板时,两腿中间也要加垫。小腿骨折同大腿骨折固定的方式相同,夹板长度超过膝关节和踝关节即可。无论大腿骨折还是小腿骨折,在搬运时,方法都是一样的。保持下肢伸直,三个人平抬平放在硬木板上搬运即可。如果没有硬木板,在搬运这样的伤员时,为了省力和保证安全,三人平抬后,救助者同时弯曲肘关节,将伤者抱在胸前。搬运时,为避免再次损伤,伤肢应在外侧。

膝关节骨折。应按骨折时是弯曲还是伸直的状态,不改变体位进行固定,不牵引复位,将整个下肢一起固定,用夹板、枕头或未受伤腿作为夹板,双踝“8”字固定。

高处坠落极易引发骨折

登山时,脚踩空后从高处坠落是户外运动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坠落过程中,身体各个部位在受到机械冲击力的作用下都可能发生损伤,如皮肤擦伤,肢体,躯干部位的扭伤,脱臼、软组织挫伤,异物插入身体,骨折及骨折引起的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甚至在坠落时产生的爆震伤造成内脏破裂等。

高处坠落对于人体的损伤是非常严重的。其中垂直损伤最为严重。在检查伤员时,要注意询问受伤时的着地位置,以此来判断有无其他部位的复合伤。高处坠落时,伤员的足或臀部先着地,或者有高空掉下来的重物直接作用于头或肩,外力均可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脊柱骨折和颅脑损伤。仰面跌下时,脊柱受创易引起脊髓损伤。这些创伤可以相互影响,生理紊乱较为严重。

颅骨骨折的户外急救

高处坠落首当其;中的是颅脑外伤。头颅外伤后,常常伴随骨折,不同部位的颅骨骨折所反映的症状也不同。比如,当看见颅脑外伤的人眼眶或巩膜(白眼球)有淤血,鼻子嗅觉锐减,甚至鼻孔流血时,应怀疑颅前凹骨折;如果看到颅脑损伤后出现口眼歪斜、耳聋、耳鸣,耳道流血或淡黄色甚至橙色液体,应怀疑颅中凹骨折,脑脊液外漏;颅底骨折时,除了耳鼻流血或液体之外,还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受限等。

对于耳鼻流液者,要考虑是否是颅内流出来的血液和脑脊液,要彻底让其流出,不要用填塞止血法止血,防止感染或脑疝形成。搬运时注意检查有无脊柱骨折。一旦伤者昏迷,只要没有脊柱骨折,都可将其摆成恢复体位,以利于彻底引流液体;一旦出现喷射性呕吐,这样的体位还能保证伤者不窒息。

脊柱骨折的户外急救

从高处坠落或被从高空坠落的物体直接砸在头,颈、肩部,容易导致脊柱骨折。脊柱骨折最大的问题是脊髓横断,造成终身瘫痪。当人受伤后感觉脊柱疼痛,都要想到发生了脊柱骨折。伤者要主动将脊柱保持在统一轴向,不要做脊柱的前屈、扭曲、侧弯动作。一旦确定为脊柱骨折,做这样的动作,将会导致脊髓断裂,终身瘫痪。救助者要尽量安慰伤者,去除紧张,恐惧引起的身体乱动。有条件的,立即使用颈托:无条件的,可在专人固定头部的情况下,在伤者颈部用衣物、毛巾、皮带、报纸等做成临时固定颈托,将其包绕固定。四人合力,保证脊柱轴向不变,将伤者安置在硬板上,再用八根布带将伤者固定运送。

骨盆骨折的户外急救

高处坠落还可能造成骨盆骨折。骨盆骨折半数以上伴有合并症或多发伤,最严重的是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及盆腔脏器合并伤,救治不当有很高的死亡率。由于骨盆是造血机构,出血凶险、止血困难,需做进一步的止血手术。

遇到骨盆骨折的伤员,立即用三角巾或较宽的布将其骨盆紧紧包住固定,一定要牢固,以防运送时骨折处相互摩擦导致再度出血和疼痛,同时要将两膝关节屈曲绑扎固定,使骨盆固定更加牢固可靠。然后,利用木板担架迅速运送至医院抢救。

肋骨骨折的户外急救

肋骨骨折也是常见的骨折,主要因为暴力造成,尤其胸廓经前后挤压最易骨折。另外,胸部肌肉急剧强烈地收缩,如咳嗽,打喷嚏,也可能造成肋骨骨折。单纯性肋骨骨折,呼吸急促,胸部无伤口,但局部皮肤可见血肿。处理比较简单,用棉织品垫在骨折伤痛处,再用三角巾或棉织品加压包扎即可。

骨折的户外急救 篇4

一、人工呼吸

病人呼停止时要确保呼吸道畅通,马上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要有节奏地进行。

1.施救者坐在病人一侧,张开病人嘴巴。

2.为防止吹入气向外漏,要掐住病人鼻孔。

3.深吸气,张大嘴,施救者与病人口对口地像吹气球似地给病人送气。

4.一边吹气,一边要观察病人胸部是否随着鼓动。

5.吹一口气,将口松开,检查病人是否自主呼气,每隔5秒钟一次,反复进行。比起空气中的含氧率,呼出气中的氧气要低,但已足以维持生命。这种不用任何器具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十分有效、简单。

碰到嘴张不开的病人时可以掐住病人嘴巴,从鼻腔送气作人工呼吸。

1.将下巴突出,开通鼻腔及咽喉部。

2.将下巴托起,闭紧嘴唇,以防漏气。

3.深深吸气,对着鼻腔送气。

4.松开嘴,用脸颊体察病人有否自主呼气。

二、心脏挤压

发现意识消失、心跳停止时,要立即施行心脏挤压。

其方法是:取患者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术者用右手(善使左手也可用左手)手掌压在该手手背上,保持肘臂垂直向脊柱方向进行挤压。用力不宜过大,以每次挤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为度。压后应立即放松。如此反复进行。频率为70-80次/分左右。注意手掌始终不要脱离胸骨。

三、水与电解质平衡

水和电解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的组成部分。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而且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这些反应过程都离不开水。体内水的容量和分布以及溶解于水中的电解质浓度都由人体的调节功能加以控制,使细胞内和细胞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等能够经常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资料

这就是水与电解质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条件,是维持人体生命、维持各脏器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条件。但是这种平衡可能由于手术、创伤、感染等侵袭或错误的治疗措施而遭到破坏;如果机体无能力进行调节或超过了机体可能代偿的程度,便会发生水与电解质紊乱。

当然,水与电解质紊乱不等于疾病本身,它是疾病引起的后果或同时伴有的现象。讨论和处理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问题,不能脱离原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过,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甚至可以成为威胁生命的主要因素。

脱水与中暑

在户外运动时运动量一般较大,会排出很多汗水,特别是在夏天,体内的水分、盐分和维生素消耗得很多,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补充,就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或者虚脱。失水早期会出现口渴、尿少的症状。这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及时喝一些水,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如果对这些警报视而不见,则会继续发展以致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尿液发黄、精力不集中,并出现“脱水热”。

中暑是人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引起体温调节障碍。或因大量出汗造成失水失盐,血液浓缩,皮肤肌肉血管扩张而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轻者数小时可恢复,重者可以致死。睡眠不足、过度疲劳、过量饮酒常是诱因。中暑的先兆症状是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慌、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

骨折的户外急救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76例, 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4:14, 年龄21~61岁, 平均 (35.27±5.38) 岁, 受伤至就诊时间10~60 min, 平均 (30.15±10.26) min;研究组男女比例22:16, 年龄20~60岁, 平均 (35.48±5.41) 岁, 受伤至就诊时间10~55 min, 平均 (30.02±10.14) min;其中骨折原因为交通事故58例, 高处坠落13例, 重物砸伤5例;休克程度:轻度19例, 中度25例, 重度3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至就诊时间与休克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急诊均快速行开放气道, 1 min内完成对患者心电、脉搏、血压与血样饱和度的监测, 并建立2条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快速液体复苏治疗, 通过及时、快速、足量输入7.5%高渗Na Cl溶液、平衡液、羟乙基淀粉、输血, 以扩充血容量和维持收缩压 (SBP) 90mm Hg以上;研究组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早期输入250 m L 7.5%高渗Na Cl溶液 (依据患者病情于20 min后重复输入, 总输入量<350 m L) , 其余补液方法同对照组, 当患者SBP维持在50~70mm Hg时即减慢补液速度, 控制补液量。

观察指标:疗效性指标:存活、死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多脏器功能障碍 (MODS) ;综合性指标:复苏时间、24 h补液量、血红蛋白 (HGB) 、血乳酸。

判断标准:复苏成功标准:体温正常, 血液动力学稳定, 凝血四项指标正常, 血乳酸<2 mmol/L, 尿量>1 m L/ (kg·h) [2]。

统计学处理: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当P<0.05时,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的疗效性指标情况:研究组复苏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死亡率、ARDS、MOD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的综合性指标情况:研究组的复苏时间比对照组短, 补液量比对照组少, 复苏后的血乳酸水平比对照组低, HGB水平比对照组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骨盆骨折引发的大出血与严重休克是早期致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急救治疗中以液体复苏为主要治疗方案, 其目的在于稳定患者血压, 为继续深入治疗提供条件。分析原因在于限制性液体复苏通过控制出血前的输液量, 可避免大量快速输液造成的血液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 相应减少对机体代偿机制与内环境的干扰, 进而有效改善临床急救效果, 保证进一步治疗的顺利进行[3]。

相关研究指出, 复苏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 而进入手术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患者良好预后, 提高远期存活率。在本研究中, 通过对两组患者复苏后的复苏时间进行分析, 得出研究组的复苏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 表明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复苏时间, 为患者手术治疗争取时间与机会。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复苏后的实验室指标情况, 得出研究组复苏后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提示限制性液体复苏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各组织血液灌注与氧供功能恢复正常, 维持机体自身代偿机制与内环境的稳定, 起到预防后期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综上所述, 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具有复苏时间短、输液量少的优势,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降低MODS、ARDS、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参考文献

[1]李耀亮.严重骨盆骨折急救及早期并发症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30) :143-144.

[2]吴燕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急诊抢救骨盆骨折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 2012, 40 (3) :614-615.

上一篇:模糊距离下一篇: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