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达标排放六篇

2024-06-20

废水达标排放 篇1

1 热电公司水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现状

1.1 水处理的废水基本呈酸性

在一级化学除盐水系统中, 生水经阳离子交换器处理后, 水中HCO3-阴离子与交换剂置换下来的氢离子组成相应的无机酸, 水中的CO2以游离态存在, 存在如下平衡:

在含有大量CO2的水未进入阴离子交换器之前, 先经过除碳器, 除碳器工作时, 水从上部进入塔体, 配水装置将水均匀地喷淋在填料表面形成水膜, 水膜在填料层表面与空气接触。根据亨利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液面上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分压很小, 故水中的游离二氧化碳在填料表面不断析出, 从而达到解析脱气的目的。脱二氧化碳后的水流入下部水箱, 空气则由鼓风机从塔底鼓入, 与水中析出的二氧化碳一起从顶部排出。由于除碳器的应用, 减少了水中阴离子浓度, 不但减轻了阴离子交换器的负担, 而且有利于除去硅酸, 进而减少了再生阴离子交换器的用碱量, 因此, 阴、阳离子交换器再生废水基本呈酸性, 见表1。

1.2 阴阳离子交换器再生次数不匹配, 酸碱废水自然中和比较困难

目前水处理废水排放的原则是:阴、阳离子交换器交替再生, 尽量达到酸碱废液自然中和排放。

水处理废水排放的现状是:多数情况下再生阴、阳离子交换器的次数不能满足这种模式, 由于除碳器的应用, 再生阳离子交换器的次数比再生阴离子交换器的次数多, 造成阴、阳离子交换器再生次数不匹配 (见表2) , 混合后的再生废液显酸性。为了达标排放, 多数情况下需要向中和池内加碱。

1.3 对于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采用人工加酸碱进行调节。难以掌握合适的加酸加碱量

对于酸碱性废水的处理, 主要采用人工加酸碱进行调节。这种方式难以掌握合适的加酸加碱量, 往往会发生加过量又往回调的情况, 精度差, 酸碱耗量大, 还加大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同时给废水排放管理带来了困难。

2 改进措施

2.1 减少阳双室浮动床再生进酸量

双室浮动床再生特点是强树脂彻底再生保证出水水质, 弱树脂彻底再生保证出水水量, 即使是减少再生剂用量, 也能保证出水水质。

在阳双室浮动床中, 弱酸树脂对暂时硬度有很高的工作交换容量, 因而阳双室浮动床的平均工作交换容量大为提高;强酸树脂具有较好的交换彻底性, 因此阳双室浮动床有很高的出水水质, 当强弱树脂串联再生, 可为强酸树脂提供较高的再生剂比耗, 有较高的再生度, 因而其交换容量也得到了提高, 弱酸树脂由于容易再生, 虽然是用强酸树脂排出的废再生液对其再生, 其再生度仍然很高, 所以阳双室浮动床总的再生剂比耗可降得很低。由于强酸树脂层允许弱酸树脂层有较大的泄漏量而不影响出水水质, 当弱酸树脂层失效时, 强酸树脂不一定失效, 对出水水质没有影响。所以对于阳双室浮动床, 减少进酸量, 除周期产水量略有减少外, 对再生质量没有影响, 而且由于用酸量的减少, 不仅改善了水处理废水呈酸性, 还能使酸耗显著降低。

2.2 阴双室浮动床再生用碱适当过量

在阴双室浮动床内, 强、弱两种树脂也可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弱碱性树脂在处理阳双室浮动床排出的酸性水时, 有很高的工作交换容量, 这就使得阴双室浮动床有较高的平均交换容量。强碱树脂的交换彻底性, 保证阴双室浮动床有良好的出水水质。弱碱树脂可利用强碱树脂排出的废再生液进行再生, 降低阴双室浮动床总的再生剂比耗。由于所有再生液均流经强碱阴树脂, 使得强碱阴树脂有较高的再生剂比耗, 得到很高的再生度, 因此有较高的工作交换容量。

通过实际再生操作过程发现, 对于阴双室浮动床, 再生用碱量必须适当过量, 才能保证较好的再生质量。

2.3 根据生水水质变化控制阳双室浮动床再生进酸量

热电公司生水水质变化较大, 当生水碳酸盐硬度减小, 偏离系统原始设计装填强弱树脂体积的配比值时, 会造成上室的强型树脂层先失效, 水质超标, 阳双室浮动床必须再生, 因此弱型树脂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这不仅会造成酸的浪费, 而且会使再生废水显较强的酸性。所以在实际操作中, 应根据生水水质控制阳双室浮动床再生进酸量。

2.4 增加在双室浮动床再生过程中监测排酸、排碱浓度

根据双室浮动床的再生理论, 通过调整再生液的浓度和再生剂用量, 改变了以往规定阴、阳离子交换器再生时的用酸、碱量, 而忽视了在不同情况下再生用酸、碱量应该不同。调整后的阳离子交换器再生进酸量为2.0 t (30%盐酸) , 再生液的浓度为2.0%~2.5%;阴离子交换器再生进碱量为1.0 t (40%氢氧化钠) 、再生液的浓度为1.5%~2.0%。同时在再生过程中增加监测排酸、排碱浓度这一环节, 通过对每台阴、阳离子交换器排酸、排碱浓度的监测, 就可以了解酸、碱用量是否匹配的情况, 从改变后的阴、阳双室浮动床再生情况可以看出, 阴、阳床再生次数比较接近 (见表3) , 中和酸碱废水所需酸碱量很少, 节约了大量酸碱费用。另外双室浮动床除盐系统再生时酸、碱比耗很低 (见表4) , 因此清洗废酸、碱的水量也随着减少, 从系统中排出的酸、碱废水总量也就减少, 而且浓度也低, 这不但节约了酸碱量, 也减少了系统的自用水量, 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另外, 由于排出的水接近中性, 酸碱废液的处理也变得很容易, 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 减轻了废酸碱对环境的污染。

2.5 中和池系统改造为自动控制

上述改进措施为节约大量中和所需酸碱打下了基础, 为了保证双室浮动床再生后酸碱废水达标排放, 热电公司对原有的中和池进行了改造, 由原来的人工控制改为系统自动控制。改造后的酸碱性废水中和调节系统见图1。

酸碱性废水进中和池, 需要外排时, 如果中和池内p H值小于2.0 (或大于12.0) , 则启动中和池预调加碱加酸阀向中和池加碱加酸, 同时启动池内风搅拌系统, 调节池内p H值至2.5~12.0范围内。中和池内酸碱性废水由提升泵将废水提升, 通过管道混合器和高效中和反应器调节p H值, 酸碱性污水p H值合格后排放, p H值不合格则回流至中和池。

由于此系统具有完备的自动控制、报警、过程数据趋势图显示等功能, 可准确调节污水的p H值, 实现了自动加酸加碱, 既可以降低操作员的劳动强度, 又避免了超量回调的现象发生, 节省了酸碱用量, 最重要的是酸碱性废水中和调节系统可以实现酸碱废水达标排放, 避免了环境污染。

3 结语

经过近一年来的生产运行, 热电公司双室浮动床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 酸碱用量匹配, 全年因降低酸耗而减少用酸936 t, 价值46.52万元, 减少中和用碱89 t, 价值10.34万元,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抽检证明, 再生后酸碱废水完全能够达标排放, 废水处理后顾无忧。

参考文献

废水达标排放 篇2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趋严格,氨-氮及COD排放标准比以往更高。国家环保部门在工厂总排污口处设立氨-氮及COD在线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工厂的排污情况。由于早期的技术落后、对环保重视的程度不够,以及工艺设计与实际生产的差距等诸多原因,在“三废”(特别是废液)排放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我公司改制之后一直致力于各方面的管理、技术改造和革新,尽力减少工厂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本文谨就我公司在废液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加以阐述。

1 工厂废液来源分析

中氮肥装置在正常生产中产生的废液,主要来源有以下。

(1)压缩机的级间分离器 其组成主要是水、溶解的氨和二氧化碳、气缸油,以及随二氧化碳气体带出的脱碳溶液。由于这些废液对环境污染较小,原设计一般均采取直接排放。

(2)各种转动设备(如压缩机和机泵等) 其组成为油水。原设计为直接排放,但此废水对COD指标影响极大!

(3)正常生产中的工艺排放液 合成氨装置工艺冷凝液,其中主要含氨及甲醇等;氨冷器直排冷却水;尿素装置蒸发冷凝液,含氨、二氧化碳、尿素和缩二脲等。蒸发冷凝液中的氨和二氧化碳以及尿素必须回收,以降低尿素产品氨耗并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过去只采用解吸工艺以部分处理其中的氨和二氧化碳,但由此排出的解吸废液中的氨-氮(主要是尿素)严重超标。

(4)三聚氰胺及氨碳分离装置的含氨-氮废水;合成氨及尿素装置的含氨-氮废水。

(5)装置开停车及异常工况处理排放的废液。

2 各种废液的处理对策

经对废液来源及其污染质含量的分析论证,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案并分别治理,力争实现回收利用率高,节能降耗,投资低,尽可能趋近或达到零排放。

2.1 合成氨工艺冷凝液

合成氨工艺冷凝液中主要含氨和甲醇,其排量约10 t/h,氨和甲醇含量一般在1 000 mg/L以上。氨和甲醇既是污染物,同时也是工艺原料。国内早期引进的大型化肥装置比如沧州大化、辽化及大庆化肥厂等均采用中压汽提工艺回收,汽提气作为原料直接返回工艺系统,而汽提后的工艺冷凝液经处置后作为锅炉给水。只有赤天化采用合成原料气饱和技术,使合成工艺冷凝液直接回收利用,节能效果显著。我公司即是采用合成原料气饱和技术,将工艺冷凝液经废热回收系统预热后,去原料气饱和塔,水和污染物同时被汽化,节约了蒸汽和脱盐水,同时回收了氨和甲醇,降低了原料消耗,解决了合成工艺冷凝液排放污染问题。

2.2 合成冰机水冷器改为蒸发式冷凝器

我公司冰机出口氨气原设计为换热器(冷凝器)处理,为了保证冷凝效果,采用将冷却水直接排放的方式,冷却水消耗量约300 m3/h。由于冷凝器时常泄漏,致使废液中氨含量超标。为此,公司有关技术人员经过调研并反复论证,确定采用现在国内先进的高效蒸发式冷凝器以取代原普通换热器。方案实施后,冷却水耗量由原来的300 m3/h下降至约3 m3/h;特别是在冬季,还可直接采用风冷。如此,不但节水、节电,而且解决了排放量大及氨泄漏所致的污染问题。

2.3 尿素解吸系统改为深度尿素水解系统

尿素工艺冷凝液含有NH3 3%~5%,CO2 2%~4%,Ur 1%~2%。早期的尿素装置无论是引进的大化肥装置还是国产装置,工艺冷凝液都是利用解吸系统回收其中的NH3和CO2,而尿素则直接排放。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能源价格的上升,环保指标的严格,大化肥厂率先引进国外的深度尿素水解工艺,较为典型者为云天化、辽河、沧州大化及泸天化四家,引进意大利斯纳姆尿素水解工艺;大庆化肥厂引进荷兰斯太米卡邦尿素水解工艺。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新建的大型化肥装置皆配备深度尿素水解系统。

我公司也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引进了一套深度尿素水解系统,以取代原有的尿素解吸系统。斯纳姆尿素水解工艺采用的是3.6 MPa蒸汽作为热源,水解温度为230 ℃,水解器为卧式设备,物料停留时间约40 min。优点是操作稳定,缺点是对蒸汽要求较高。斯太米卡邦尿素水解工艺采用的是2.0 MPa热源蒸汽,水解温度为210 ℃,水解器为立式板式塔,操作相对稳定,对蒸汽的要求远低于斯纳姆尿素水解工艺。而孟山都公司尿素水解工艺选用0.8 MPa热源蒸汽,水解器为立式板式塔,其与其他工艺的区别在于采用部分CO2作为汽提介质,使水解塔液相偏酸性,同时也造成水解塔气液两相不平衡,以促进尿素水解反应的进行。优点是对热源蒸汽要求低,缺点是使用部分CO2作为汽提介质,同时水解液pH值较低。实践证明,无论哪种尿素水解工艺,废水的氨和尿素含量均低于5 mg/L,处理后的冷凝液稍作处理即可作为锅炉给水。此举不但回收了原料,同时也回收了锅炉水。目前,国内几家公司也陆续开发了尿素水解工艺,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2.4 各装置排放的含氨废水的处理

我公司的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及氨碳分离装置排放的废水都含有氨等杂质。污水处理中NH3-N的去除方法很多,有空气吹脱、蒸汽汽提、折点加氯、铵离子选择交换、反渗透及生化处理法等,国内外氮肥厂通常采用污水生化处理(SBR)法,即最为经济有效的硝化-反硝化法,且其终产物主要为N2和CO2,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努力探索并改进,近年来除脱除NH3-N效果优良外,COD亦同时达标,终致处理出水可直接排放。

污水生化处理(SBR)法的优点是处理批量大,效果好,易实现达标排放。其缺点是成本高,氨不能回收,且受生物菌活性影响,北方地区装置冬季处理困难。为此,我公司与国内一家公司合作,开发了一套有别于其他方法的新工艺。其具体流程如下。

将含氨废水导入设置于室内并具有盖板的废水收集池储存,借废水给水泵将废水泵入高效汽提塔;汽提后的出水经在线监测,合格者送入总排污系统,不合格者仍返回废水池再处理。汽提塔出气中不含氨的直接排入大气,含氨则送入气相多级硫酸吸收器,由此生成的硫酸铵经离心分离并经干燥后作为副产品回收;离分出来的液体则并入新加入的硫酸中,重新作为吸收器的吸收液。此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氨经回收后以硫酸铵产品出售,不受气候条件限制。但是,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应予注意。

2.5 含油废水的处理

我公司将各车间的含油废水与其他废水分开,统一收集。此项废水采用与国内一知名公司共同开发的油水分离装置处理。其工艺流程为,将收集的含油废水送至油水分离装置的储水罐,用计量泵将废水泵入混合罐并计量,投加驱油剂后强力搅拌,借其位差流入一带有隔离栅的静止罐中,使油水静态分层。将上层乳化油层抽出送油回收装置,回收的废油经精制后可再利用。下层泥水则送入板框压滤机压滤,油泥用作煤炉燃料,滤后液则返回废水罐。静止罐中部的清水经可清洗的多层滤油介质过滤后达标排放(或回用)。该工艺特别适用于高含油的废水处理。

2.6 开停车及特殊情况下的对策

(1)若欲完全实现零排放,则必须考虑处置停车期间对尿素系统清洗置换所得的废液。在此期间可能因缺少蒸汽或受检修时间限制,不可能按常规程序从容处理此检修清洗所得废液。

(2)水解系统设备故障无法运行或工艺系统波动导致水解不合格时的废液。

(3)尿素造粒塔洗塔废水的处理。

为了应对上述特殊情况所造成的废水,我厂利用原空分装置闲置的氧气柜经防腐处理后用作上述废水的储槽。根据收集的废水情况,在开车后水解系统正常运行时择机将废水分批泵回水解系统处理,或送至含氨废水处理装置以副产品硫酸铵形态回收。由于措施得当,我公司未出现过因停产造成污染排放事故。

2.7 其他方面

我公司历来将安全、环保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狠抓生产工艺管理,精心操作,杜绝了各类环保事故发生。

3 结 论

达标排放的污水? 篇3

然而,当地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企业排入洨河中的水都是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达标水,从近年的监测数据看,洨河水质总体呈现不断改善的趋势。

一边是环保部门宣称“污水达标”,一边是民众意见很大忧虑很重,这种现象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广泛存在。冰火两重天的差距根源何在?又该如何破解?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水质恶化归结为污水的无序排放或企业的偷排漏排,但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中带领的团队,历时4年完成的一份“中国水环境保护价格与税费政策示范研究”课题报告却告诉我们,由于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远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宽松,导致企业“合格”排放污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

马中指出,目前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中的COD一级A标准是地表Ⅰ类水标准的3倍多,工业排放标准更是地表Ⅰ类水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2008年以来,我国提高了部分工业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但仍远远低于地表水的标准。达标排放的工业污水依然比城镇污水污染物浓度高出几倍。

不达标排放,我们还能够通过法律法规的途径对其进行惩处责令改正。而“达标”的排放则无疑成为了一把保护伞,让企业“合法”地将污水排入环境。而这也正是造成环保部门宣称水质达标,而民众却感到污染仍在加剧的重要原因。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赵英民就坦言,国家排放标准是工业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需要执行的最低门槛,对于部分缺水地区或者是环境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企业排污应该有更高要求。

所以,要真正让公众感受到污染的水体水质好转,就要加强企业污染源头监管,制定更严格的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标准,推动排污标准与环境需求无缝对接,使其排放限值与水环境质量标准相协调,同时也要提高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及能力。

其次是要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但环境容量小的地区,要转变水污染治理总体思路,要从最初基于技术的治理转变为基于环境质量标准的治理,进一步实现排放限值与水质目标相衔接。针对一些污染严重的水体,可出台单独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起即将实施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篇4

实施达标计划与排污许可、垂直管理等重大改革紧密相关,几项改革任务之间有比较清晰的内在逻辑和完善的体系性,大致可以用“达标计划是基础、排污许可是核心、垂直改革是保障”来进行理解和概括。

达标计划的实施必须把企业守法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规范地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排放信息,并提供相应数据自证清白,这就是所说的要“自证达标”。

20侧重于“摸经验、趟路子”,同时又要有一些显著性、标志性的成果。到底,争取能够将所有工业污染源都能纳入到达标计划的工作体系中“犁”一遍。

严格来说,达标计划不实行传统意义上的考核,而是通过跟踪评估来客观地反映工作成效,进而识别问题、调整方向和完善措施。

环境保护部日前印发《关于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的通知》,要求到年底,钢铁、火电、水泥、煤炭、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8个行业达标计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和环境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环境守法良好氛围基本形成。从《通知》发布到第一阶段目标完成只有短短一年时间,环境保护部如何督促和指导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顺利实施?这一计划的出台又会给未来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哪些影响?记者日前专访了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

对话人: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兼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主任 田为勇

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文雯

达标计划对改善环境质量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强化环境管理、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环境报:自12月16日以来,中东部地区迎来大范围、长时间严重雾霾,环境保护部派出16个督查组督查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从环境保护部的通报中我们看到,有部分企业未落实应急减排措施甚至恶意应付检查。从这个角度来讲,达标计划对改善环境质量这个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田为勇:当前,我国环境质量较差、生态损害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雾霾天气、城市黑臭水体等环境问题凸显,直接影响人民幸福感的提升。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一些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偷排偷放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违法排污损害生态环境事件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之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此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工作要求。

达标计划抓住工业污染源这个重点,就等于抓住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牛鼻子”。重点突出、方向明确,有利于精准发力,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实施达标计划,是推动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的重大举措,是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也是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中国环境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两项环境治理基础性改革——“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达标计划也是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与排污许可、垂直管理等重大改革有何关系,如何协调推进?

田为勇:实施达标计划与排污许可、垂直管理等重大改革紧密相关,共成体系又各有侧重,实质上都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五化”为特征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几项改革任务之间有比较清晰的内在逻辑和完善的体系性,大致可以用“达标计划是基础、排污许可是核心、垂直改革是保障”来进行理解和概括。

达标计划与排污许可证在监管方法和技术路线上都是一致的,一脉相承。排污许可证以“一证式”的方式明确了企业排放的各项要求,包括了浓度值和总量值。浓度值就是排放标准,也就是要达标排放;而总量值的依据是不同时间段的浓度值,即年平均值、季度平均值。比如,京津冀地区冬季的时候给的总量少一些,夏季的时候给的总量多一些。然后是日均值,甚至是小时值,但是它们的基准都是达标排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达标计划起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排污许可制相当于给每个固定污染源定制了“身份证”,这一方面,解决了“多套数据”问题,使环境管理更加高效;另一方面,通过自行监测、公布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企事业单位治污主体责任得以加强。排污许可证在今后的环境管理中,将作为企业守法的依据、政府执法的工具和社会护法的平台,从而成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

垂直管理改革将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赋予环境执法机构实施现场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的条件和手段,将环境执法机构列入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序列,配备调查取证、移动执法等装备,统一环境执法人员着装,保障一线环境执法用车。这些为有力保障达标计划的高效推行夯实了基础。

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实施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要说得清、查得出、管得住、能持续

中国环境报: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实施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田为勇:概括来说就是要努力做到“说得清、查得出、管得住、能持续”,相关工作的设计与落实也是分别围绕这几方面来开展的。这也是在深入分析和总结导致企业重视程度差、守法意识差、投入意愿低、治理水平低的症结与沉疴所在之后形成的思路。

“说得清”主要是指3方面要说得清。一是企业要对自己的治污要求、治污技术和排放状况充分掌握,特别是要将产污特征、治污效果及成本等关键情况、内在联系说得清楚。二是明确不同工业污染源达标判定准则,特别是企业污染物排放瞬时值标准或者说最高排放浓度。今后要更多地关注这个值。既要让企业明白,又要让执法人员能操作,使其真正成为企业不敢触碰的红线、带电的高压线和坚守的生命线,一旦逾越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三是环保部门要将辖区内工业污染源的排放绩效和监管重点说清楚,并实施分类管理。对小、散、乱的企业,要通过严格执法,逐步淘汰取缔;对没有安装在线监控的企业,要增加日常检查频次、加大处罚力度,并推动其安装在线设备;对高架源等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要利用在线手段实施电子督办,发现超标立即查处。

“查得出”是指对于超标排放行为能够及时发现、精确定位。一方面,推动实现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控的全覆盖,并逐步将更多的污染因子纳入在线监控范围;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先进科技手段和大数据管理,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使超标行为无所遁形。同时,还要加强环境执法队伍的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真正使环境执法队伍走上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

“管得住”就是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等手段,严厉打击超标排污行为,形成足够的震慑力。在法律方面,将加强与司法部门的合作,推动将更多地超标行为纳入刑事案件的管理范畴。在行政方面,考虑进一步完善“按日计罚”等制度,加大行政处罚的力度。在经济方面,要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对违法企业开展环保公益诉讼,最大限度地形成打击环境污染的合力。在宣传方面,要将超标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开,并会同其他部门实施联合惩戒,使超标企业名誉扫地、寸步难行。

“能持续”主要是指企业达标状态和环保部门管理机制两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对企业来说,明确“全面达标排放”不是指在某个时间点上的达标排放行为,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稳定的达标排放状态;对环保部门来说,要将达标计划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搞“运动式”、“一阵风”,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真正把达标计划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

中国环境报: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的主要创新和亮点在哪里?

田为勇:达标计划就是要通过完善部分制度、新建一批制度,搭建一个符合“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系。在严厉惩罚那些对环保法律熟视无睹甚至铤而走险的企业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自觉守法并得到实实在在好处。在达标计划实施中将重点做好“四个创新”。

一是管理理念的创新。从主要依靠执法监督转变为守法引导与执法监督高度融合。对于数以百万计的工业污染源来说,环境执法人员永远是少数,不从管理理念上加以突破,将难以形成一套成熟可靠的制度体系。达标计划的实施必须把企业守法的主动性调动起来,规范地向社会公开自己的排放信息,并提供相应数据自证清白,这就是所说的要“自证达标”。而环保部门一方面要告诉企业怎么守法;另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就毫不留情、绝不手软。

二是管理方式的创新。近年来,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对企业超标排放的惩罚力度,这就要求环保部门要在监管中明晰、统一和规范执法尺度。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对其违法行为的后果有比较清晰的认知,彻底打消他们的侥幸心理。我们考虑借鉴交通违章记分模式,探索建立企业超标排放记分管理制度。前期在个别行业中先行先试,如果运行得理想,将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

三是管理手段的创新。快速准确发现企业的超标行为,是达标计划实施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好先进科技手段的作用。比如,在前段时间的重污染天气督查工作中,我们就广泛地采用了卫星遥感、无人机侦查、高架源监测等技术手段,为现场督查提供了精准方向,实现了定点打击。在今后日常环境监管与执法工作中,要将这些先进技术普遍地应用起来,快速发现、精确定位、严厉打击,改变传统“大水漫灌”的执法模式,科学有效地集中执法力量,“用锥子扎牛皮”,提升执法精度、强化执法威慑力。

四是管理责任的创新。当前,各地正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不断深化网格化环境监管要求。对于每个网格监管责任人而言,有效监督网格内企业的排放行为是其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对于那些由于“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从而导致企业超标排放问题突出的“网格长”,要严肃追究责任。

实现达标排放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意愿

中国环境报:为什么会确定2017年和20这两个时间点?

田为勇:划分两个工作阶段并相应设定两个阶段性目标,是在综合权衡考虑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两方面特性的基础上做出的。

一方面,任务的紧迫性显而易见。水气土等要素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最近的大范围雾霾锁城,更给我们以鞭策。当前,企业的超标排放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需要尽早、尽快地解决,不能拖、等不起,这也是我们工作极大的动力和压力。

另一方面,这项工作的艰巨性不言而喻。5年时间、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数量众多和差异巨大的行业、以几十万甚至百万计的工业点源、数目更为庞大的排放口,要显著改观排放绩效、提升主动守法的意愿,工作难度非常大。综上考虑,在整体工作部署中主要设置了两个阶段的工作目标。2017年侧重于“摸经验、趟路子”,同时又要有一些显著性、标志性的成果。所以提出到2017年底,钢铁、火电、水泥、煤炭、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八大排放总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示范效应强的重点行业排放状况要有一个显著的提升,并持续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整体环境守法氛围有明显改善,这样比较符合工作实际情况和进度要求。到年底,争取能够将所有工业污染源都能纳入到达标计划的工作体系中“犁”一遍。一方面,让所有的工业行业、企业的达标排放水平都稳定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也促使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环境守法成为常态。

中国环境报:为何最先选择钢铁、火电、水泥等八大行业完成达标计划任务?

田为勇:选择上述行业率先推行达标计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要求。钢铁、煤炭属于国家化解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水泥、印染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实施达标计划的行业。垃圾焚烧厂属于社会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火电、造纸是排污许可改革优先推行的行业;污水处理厂属于“水十条”明确的重点监管行业。

二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要性。这些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同时超标排放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实现行业达标排放对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上述八大行业分布比较集中、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的京津冀等区域,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是率先推动达标的可行性。上述行业,都是环保工作基础、监管经验较为扎实的行业,对于基础情况、监管难点和要点了解得相对比较清楚,整个执法队伍的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所以,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工作率先在上述行业推动达标排放率有一个显著提升。

当然,不排除在8个行业之外还要增加一些,但总的原则是选取产排污量大、已制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发放排污许可证的行业优先重点实施,通过重点带动一般,推动工业污染源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中国环境报:要实现各类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田为勇:最关键的问题是明确并使企业环保主体责任落到实处,有效提升企业环境守法意愿,引导企业由被动的“要我守法”转变为“我要守法”。

一是明确和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主要是明确企业环境守法的边界、内容、要求和形式,核心是“自证守法”。首先,企业要全面及时掌握自身排放状况,按时、保质地落实自行监测等要求,全面真实记录环保台账;其次,要按照规定的形式、内容和时间,全面公开自身环保信息、排放数据等,尤其是那些能够真实表征自身环保绩效的.关键指标和信息;再次,当企业在线监控、生产工况发生变化、出现疑似超标排放状况时,企业应立即核实情况,向环保部门报告,向社会公开,并对核实情况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二是构建“引导与监督并行、奖励与惩戒并重”的环境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保证政策要求和企业环保主体责任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激发企业环境守法内生动力。对于环境守法企业,特别是能够保持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并得到名誉奖励和市场认可,比如在“双随机”检查中适度减少抽查频次、在诸如“环保领跑者”等各种奖励中优先考虑。而对于那些视环保法律为无物,甚至敢于铤而走险的违法企业,要“下猛药、出重拳”,让其感到切肤之痛,不再敢越雷池半步。

完成计划的压力集中在哪里?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是全方位的

中国环境报:对环保部门来说,完成这个计划的压力集中在哪里?

田为勇:坦率地讲,这项工作的压力是全方位的,从设备、人员、能力、制度、体系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在设备方面,在线监控设备所覆盖的行业、企业、排口还存在很大的欠缺。而且,已有的在线监控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等方面也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好比抓超速的摄像头不是十分清晰。这些给环保部门全面、实时掌握企业排放状况,及时发现超标排放线索与问题带来了极大挑战。

在执法实践中,一线执法人员和监测人员的装备还是比较简陋,基本上只能监测较为有限几项主要污染因子。快速检测仪器和便携式移动执法系统还不普及,能力还极为欠缺,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刚刚起步,这给发现和认定超标排放行为都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从人员来讲,全国有环境执法人员7万多人,但面对的是数量众多且差异巨大的行业。粗略估计,全国的工业点源以百万计,规范排口至少有几百万个甚至更多,如何能够使用有限的执法资源实现对这些企业和排放口“全天候、白加黑”的有效监控,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废水达标排放 篇5

2006年5月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了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修改单。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改善环境,保护水源治理污染的重大决心,同时体现了国家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污水处理厂,特别是位于长江上游而且是三峡库区之上的重庆市污水处理厂能不能达到修订后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备受各界关注。

2 污水厂排放标准修改单的意义

2.1 污水厂排放标准修改单的内容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改善城镇水环境质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6年发布第21号文件关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修改单的公告。

在修改单上只是对原4.1.2.2条进行修改。修改部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原《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4.1.2.2条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修改单指出,原来出水排入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执行的是一级标准的B标准的地方,现在要求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见表1。虽然同是一级标准,但许多污水处理厂在处理A标准时仍存在困难。

注:(1)下列情况下按去除率指标执行:当进水COD大于350mg·L-1时,去除率应大于60%;BOD大于160mg·L-1时,去除率应大于50%。(2)括号外数值为水温大于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小于12℃的控制指标。

2.2 污水厂排放标准修改单对重庆市污水处理厂的影响

重庆市地理位置特殊。在三峡大坝修好截流之前,长江上游大部分属于Ⅲ类水域(有部分支流属于Ⅱ类水域后者更高),而且不属于缓流水体。重庆市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只要达到一级标准的B标准就达到要求。但是从三峡大坝蓄水开始,长江上游特别是三峡大坝上游就成为缓流水体。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的水体是以水库形式存在的半封闭水域。故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必须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据统计,目前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上是在2005年之前建成,其设计出水指标基本上是按照一级标准的B标准进行设计以一级标准的B标准设计的污水处理厂是否能够达到一级标准的A标准的出水要求,需要进行研究分重庆市污水处理厂概况见表

3 污水处理厂脱氮理论分析

3.1 生物脱氮原理

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氮的转化包括氨化、同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最终污水中以有机氮、氨氮形式存在的氮被转化为氮气从污水中脱除。

3.1.1 生物硝化过程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以无机化合物碳酸根和碳酸氢根及CO2等为碳源,以氨氮亚硝态为电子供体,溶解氧为电子受体,使氨氮氧化并合成新细胞。硝化和细胞合成的过程可由以下反应方程式表示:

3.1.2 反硝化过程

生物反硝化过程式由兼性反硝化异养菌在缺氧条件下利用硝酸根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作为碳源和电子供体,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生物化学过程。以甲醇作碳源为例,其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由此可以发现,在生物硝化过程中,氨氮的氧化只利用无机碳,并未用到有机碳(COD),即氨氧化不消耗COD。在反硝化过程,每1g硝态氮被反硝化,将消耗2.47g甲醇(约合COD为3.7g),即每反硝化1g硝态氮就需要消耗3.7gCOD。

3.2 污水处理厂脱氮计算

假设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mg/L):

COD=300;氨氮=25;总氮=40mg

出水均能达标则出水水质(/):

COD=50、氨氮=5、总氮=15、SS=10。

据重庆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经验,当氨氮要达到出水标准,其在好氧区充分氧化成硝态氮时,好氧区COD去除率一般为55%~70%(取中间值60%计算)进入反硝化区COD为进水的40%,反硝化可用COD量为300×40%-50=70mg·L-1。

被反硝化的硝态氮为70÷3.7=18.91mg·L-1,

出水总氮为40-18.9=21.1mg·L-1>15mg·L,

总氮去除量计算式:(COD×0.4-50)÷3.7=0.108COD-13.514。

可见,总氮去除量与COD呈线性关系,要去除总氮,必须要一定量的COD,总氮去除量越大,所需COD也越多。

3.3 重庆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核算

以所列6个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对其出水总氮进行核算。唐家桥污水处理厂总氮去除量为(363×0.4-38)÷3.7=28;出水总氮为86-28=58。

北碚污水处理厂总氮去除量为(158×0.4-35)÷3.7=7.62mg·L-1;出水总氮为52-7.62=44.38mg·L-1。

长寿排水公司总氮去除量为(209×0.4-40)÷3.7=11.78mg·L-1;出水总氮为33-11.78=21.22mg·L-1。

丰都排水有限公司总氮去除量为(178×0.4-28)÷3.7=11.67mg·L-1;出水总氮为30-11.67=18.33mg·L-1。

奉节口前污水处理厂总氮去除量为-39)÷3.7=23mg·L-1;出水总氮为71-23=48mg·L-1。

江津几江污水处理厂总氮去除量为(200×0.4-32)÷3.7=13mg·L-1;出水总氮为34-13=21mg·L-1。

4 结语

在实际生活污水C/N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污水处理厂怎样充分利用碳源取得良好脱氮效果,是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面临的难题。理论计算和实际所测的出水总氮大部分都未能达到排放标准,总氮的去除需要一定的碳源(COD)为辅助。碳源不足,脱氮效果一般不会很好。理论计算中总氮的去除量,55%~70%的COD出去率为经验数值,与实际数据有出入。而且从计算中得出的出水总氮均比实际出水总氮高。表明在重庆各污水处理厂中,好氧区COD去除率应小于60%。总氮的去除量与COD的去除量有定量关系,其公式各参数与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和操作条件有关。可继续深入,探讨其间定量关系。

摘要:介绍了修订后污水厂排放标准,调查了重庆市各个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情况,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计算和理论推导,分析重庆市现有污水处理厂能否完成出水达标。在出水各指标中,着重分析出水总氮的达标率。

关键词:总氮,排放标准,COD去除率

参考文献

[1]邓荣森.氧化沟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中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汇编[R].北京: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2006.

[3]制订者.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废水达标排放 篇6

电镀是当今全球三大污染工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电镀行业每年排出的电镀废水约有40亿立方米, 相当于几个大中城市的自来水供水量, 严重加剧水资源的短缺。电镀用水量大、电镀漂洗水严重污染, 导致了电镀工业无法持续发展。

电镀生产过程产生各种漂洗废水和废液, 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电镀行业中, 常用的镀种有镀镍、镀铜、镀铬、镀锌、镀镉、镀铅、镀银、镀金和镀锡。以铬电镀工艺为例, 电镀生产工艺流程为:碱洗 (洗油污) →清洗→酸洗 (除氧化皮) →清洗→镀镍 (第一层) →回收 (回收带出镀液) →清洗→镀铬→ (回收带出镀液) →铬还原→中和→清洗→滚洗→烘干→成品。电镀工艺流程中有多次清洗、碱洗、酸洗、滚洗等产生大量清洗水, 因此电镀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是铬、镍、锌、铜等重金属离子、氰化物和COD等。这些污染物有的毒性较大, 有些还含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 对人类危害极大。必须经过强化化学方法处理, 通过氧化破氰、还原除铬、中和反应、混凝沉淀等工艺消除污染, 并通过精密过滤彻底去除污染因子。

据统计, 全国27条主要河流, 大多数被严重污染, 其中部分重金属污染的元凶就是电镀废水和废液。由于重金属不能被任何手段分解和破坏, 只能转变其物理和化学形态, 如离子态的重金属经化学处理可能变成固态的重金属污泥, 如果这种含有重金属的污泥处置不当, 通过土壤、空气和水的作用, 重金属有可能重新以离子态进入环境, 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进入人体的重金属经过不断累积, 轻者造成慢性中毒, 重者将导致死亡。目前这种由电镀废水和废液导致的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饮用水源等环境保护的敏感区域。

嘉兴市循环经济研究院以积极开展循环经济为己任, 早就开展以我为组长的《电镀废水零排放技术》项目开发, 经过3年多研究, 终于在2008年完成研究, 并进行小批量生产提供浙江地区30多家电镀企业使用, 获得非常满意的市场效应。处理后的废水完全优于《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标准, 并实现废水循环使用、零排放, 其中回收的重金属不仅避免对环境污染, 而且可以回收利用, 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2 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和重金属回收再用装置

2.1 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特色

本装置通过超滤、反渗透法膜集成技术和离子交换法, 分离、浓缩电镀废水重金属离子, 再使用特殊研制萃取剂萃取浓缩的重金属离子, 并自动重新应用于电镀槽。

超滤是一个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是一种筛孔分离过程。被处理废水在压差的推动下, 达到分离与浓缩的目的。超滤膜早期用的是醋酸纤维素膜材料, 以后还用聚砜、聚醚砜、聚丙烯腈、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氯乙烯醇等以及无机膜材料。膜的孔径大约0.002~0.1μm, 截留分子量大约为500~500000。其操作压力在0.07-0.7MPa左右。

反渗透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膜分离技术, 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萃取剂选择为了能将浓缩后重金属萃取送回到电镀槽, 我们特别研制用于电镀液的重金属萃取剂。我们选择常用三种金属萃取剂EDTA、HNO3和Ca Cl2, 在一定的萃取条件下, 研究不同的萃取剂对重金属、Zn、Cu和Cd的萃取效率及萃取前后的金属形态变化特征。发现三种萃取剂的萃取效率依次为EDTA>HNO3>Ca Cl2。其中较好萃取剂--ED-TA不仅能萃取酸溶解态的金属, 还能萃取部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金属。为了获得更佳萃取剂, 我们选用多元回归分析这三种萃取剂不同量组合, 找出复合萃取剂的最佳组成。我们自己特有萃取剂就保证装置性能和我们设备品牌效益。

本工艺技术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超滤技术和反渗透技术有机地组合起来治理电镀废水, 利用超滤除去废水的部分一价盐, 并对金属离子进行预浓缩, 经滤预浓缩后的含金属料液再经反渗透浓缩后由萃取剂直接送回电镀槽, 超滤透过液做工艺水回用。本工艺充分发挥了超滤技术和反渗透技术的特长。

因此, 膜集成技术用于电镀废水资源化不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而且还回收了废水中的有害重金属, 变害为宝, 使水资源得到再利用, 从而推动我国电镀工业的持续发展。

2.2 技术流程

电镀后的镀件先进入回收槽, 再经过两个溢流漂洗水槽

回收槽的漂洗水通过增压装置进入预处理装置, 经过两道预处理和重金属捕捉系统后, 出水直接回到2号水洗槽, 溢流到1号水洗槽和回收槽, 形成一个闭路水循环。

重金属捕捉装置饱和后, 经过浓缩、萃取后直接自动加到镀槽重新回用。

2.3 技术关键

前期预处理系统主要是为了前期预处理, 除杂物和系统保护;微滤第二次预处理系统;主要再次预处理和系统保护;高分子重金属捕捉、浓缩系统是本装置关键部件;采用美国高分子重金属捕捉材料、抗污染浓缩分离膜来捕捉、浓缩电镀镍漂洗水, 设计捕捉能力99%以上、浓缩倍数为100倍 (以体积计) ;处理流量为1-500m3/Hr (25℃) ;特制萃取剂是本装置特色;高分子重金属捕捉材料饱和后, 用萃取剂萃取下来的浓缩金属自动回到镀槽, 实现重金属回收再用。所有的漂洗废水做为回用水从新用于漂洗。在镀镍镍回收装置上, 实际已经控制[Ni2+]≤0.1mg/1, 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在国内率先实现电镀废水处理的零排放。

2.4 技术指标

废水处理能力按照企业需要:1-500T/h;电镀废水处理装置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

设备连续运行中需要大体每15天换萃取剂;每30天换高分子滤芯。设备有自动检测提示灯, 待提示灯闪烁表示应该尽快换新萃取剂或高分子滤芯。并自动与我公司发送更换信息。到萃取剂和高分子滤芯对废水处理发生改变时会自动停机。

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8000小时;设备使用寿命>10年, 焊接符合[GB/T985一1998][JB/T4785-1997]规定。

本系统选用国外先进的膜元件、增压泵、高压泵, 以及各种仪表、SDI仪和电动球阀。整个系统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 安装COD、重金属特征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控装置, 同时完成电气和仪表的自动控制与监测。能自动对设备的运行工艺状态、运行参数实时监测, 同时系统也可以进行就地手动操作。本装置中的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 能与当地政府的环境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

嘉兴市某电镀厂 (图1) , 每天30吨镀镍漂洗废水, 投资一套10万元废水处理回收设备, 一年后产生37.27万元经济效益。

系统年运行费用。按照1.5吨/小时废水处理设计, 每年工作300天, 每天运行20小时。

设备功率0.55千瓦/小时, 电价0.8元/度。

系统年处理废水量9000吨/年;总运行电费2640元;系统年消耗高分子滤芯和萃取剂2620元。系统年运行费用5260元

系统回收单位成本:5260÷9000=0.58元/吨。

年创造效益:原来采用化学方法处理所需综合费用 (水费+排污费+药剂+电费+人工费) 大约15元/吨;

现在采用本回收设备后, 每吨水可以节约费用15-0.58=14.42元/吨。

系统年节水产生效益:9000吨/年x14.42元/吨=12.97万元。

系统每年回收镍离子2.7吨效益:2.7吨x9万元/吨=24.33万元。

系统每年创造效益:回收水费+回收镍费=12.97+24.33=37.27万元。

3.2 推广情况及用户意见

推广情况。该装置经浙江省30多个电镀企业使用, 一致认为设备的性能可靠, 技术先进, 运行经济, 是电镀行业值得推广的废水处理和重金属回收设备, 真正实现零污染排放。

用户意见。该装置由嘉兴市循环经济研究院研究设计, 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由嘉兴市朝晖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经过一年多的运行, 各指标均达到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其中:镍、铜、锌、铬等均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经济效益明显, 使用几月后就可以收回成本。

装置在电镀污染物排放监控设置和采样点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也遵照《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 本装置中的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 能与当地政府的环境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

装置自动化水平高, 无人操作, 装置运行和需要更换部件都有提前预警显示。

4 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电镀企业实施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由于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已经从2008年8月1日起执行, 对于全国现有电镀企业, 新标准的实施无疑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和技改压力, 但结合已有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并进行改造的企业经验来说, 其中蕴含大量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据估计, 新标准实施后, 全国大约60%的电镀企业需要对治理设施进一步改造或增加处理设施才能达标。执行新标准后, 全国现有电镀企业需投入约12亿元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改建, 每年电镀废水的处理运行费用约为4.8亿元。

废水处理后再进行重复使用, 则每年又可节省大量新鲜水, 同时废水实现真正零排放, 节省可观的水费和废水处理费, 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节省了大量的电镀污泥处理费用。

5 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和重金属回收再用装置显现巨大商机

这台由嘉兴市循环经济院研究开发, 由嘉兴市朝晖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电镀废水零排放处理和重金属回收再用装置, 经过一年多众多企业使用运行, 获得用户好评, 处理后电镀污染物各指标均达到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其中:镍、铜、锌、铬等均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经济效益明显, 很快可以收回成本。

新标准给了现有电镀企业2年的过渡期, 也就是给我们在这2年的准备时间里, 大力推广本装置, 走创新废水处理重金属回收系统实现环境优化组合之路, 用科技使所有电镀企业达标, 为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摘要:高分子薄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无相变、无污染, 且分离效率、浓缩倍数高等优点, 我们利用它成功地开发出电镀废水零排放系统并实现重金属回收再用。该系统采用二级膜分离技术, 来实现分离、浓缩电镀器件漂洗水。设计浓缩倍数为100倍, 处理流量为500m3/H (r25℃) 。被膜分离后的浓缩液经过特殊研制的萃取剂, 将浓缩的重金属自动萃取回到电解槽再用。本装置适合各类电镀系统, 处理后电镀废水污染物含量优于国家最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膜集成技术用于电镀废水资源化不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而且还回收了废水中的有害重金属, 变害为宝, 使水资源得到再利用, 从而推动我国电镀工业的持续发展。一年多使用证明, 本装置不仅由于实现电镀废水处理的零排放和回收再利用重金属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也为在两年过渡期内全国所有电镀企业达标作出应有贡献。

上一篇:绿色建筑的评价与设计下一篇:国际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