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十篇

2024-09-12

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 篇1

关键词:留置尿管,综合护理措施,并发症

由于留置尿管可以解决各种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难、尿潴留, 起到防止损害邻近器官、保持会阴局部清洁及干燥的作用, 且操作简单, 故现已成为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但如果护理人员对尿管技术操作不够熟悉、留置尿管时间过长、护理工作不当, 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出血、疼痛、尿管脱落或不通畅等一系列并发症, 不仅无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临床疗效, 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因此, 对留置尿管患者实施有效、周到的综合护理措施显得至关重要[1,2]。为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于留置尿管患者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选取2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 并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留置尿管患者202例, 其中男110例, 女92例;年龄18~69岁, 平均 (40.8±3.5) 岁。其中泌尿外科85例, 骨科68例, 神经外科4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重大身体疾患及认知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0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留置尿管健康指导, 做好导管护理、并发症防控、会阴部清洁消毒等护理工作。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强调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性, 帮助患者做好负性情绪疏导, 举成功病例现身说法。插管前向患者讲解留置尿管的目的、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插管后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 同时注重患者隐私。

1.2.2插管护理

插管操作全程必须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做好常规会阴部、尿道口、铺巾的消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双腔硅胶导尿管, 首先用消毒石蜡油充分润滑导尿管, 从尿管插入气囊尿管, 插入成功后将10 ml生理盐水注入气囊内, 连接尿管并固定好。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避免反复多次插入, 全程操作动作应轻柔, 避免损伤黏膜, 使患者产生疼痛感。

1.2.3 导管护理

(1) 保持引导通畅:引流管和集尿袋的位置必须低于膀胱, 密切留意尿管、引流管是否弯曲受压, 同时每两天更换1次尿袋。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发生, 应及时予以处理。 (2) 防止尿管脱落:导尿前严格检查导尿管是否为合格产品, 严格掌握好球囊内注入的液体量。如尿管脱离, 应对尿道接口进行严格消毒, 并重新更换集尿袋。 (3) 预防拔管后尿潴留:因反复插管及长期留置尿管, 导致气囊里的水或气体被抽空, 使拔管困难, 因此拔尿管前采取早期护理措施: (1) 锻炼患者自主排尿意识, 每3~4小时放尿一次; (2) 应在膀胱充盈时拔管, 同时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敷下腹以诱导排尿; (3) 对于留置尿管在3 d内的患者, 在拔管后即可自行排尿。

1.2.4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饮食以清淡高营养为主, 可食用瘦肉、鱼类、牛奶等食物, 同时蔬菜水果应适量食用, 以防止便秘。每餐进食不宜过饱, 可少吃多餐, 忌辛辣刺激食物。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多饮水, 利于稀释尿液、冲洗膀胧, 有效防止尿管阻塞, 避免泌尿系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插管疼痛、第一次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不同护理后, 观察组的插管疼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9.9%,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8%和38.6%, 第一次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4.1%和98.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和77.2%,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留置尿管是为患者解除充溢性尿失禁、尿潴留、留取尿标本、记录尿液出入量的重要手段[3], 已成为临床上基础护理技术之一。但留置尿管也存在以下缺点: (1) 尿管插入时损伤尿道黏膜, 增加患者的痛苦; (2) 由于尿管刺激, 使尿道阻力增加, 导致排尿困难; (3) 多数患者会对尿管的存在产生顾虑及害怕, 无法正常排尿[4]。因此, 留置尿管的应用已经不单单是要求医护人员熟悉掌握操作技术, 对插管前、插管中及拔管的护理工作更是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常规护理模式多为护理人员机械性操作, 针对性不强, 健康教育不系统, 让患者无法对宣教内容全部掌握, 达不到患者理想的满意度。

例 (%)

综合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 能够为患者提供真正所需的护理需要, 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 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对留置尿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 通过心理护理取得了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配合, 使膀胱肌肉紧张感降低到最大限度, 使插管顺利进行。 (2) 加强插管护理,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熟悉掌握导尿适应证及对合适导管的选择, 可避免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或技术不娴熟给患者带来的不必要痛苦, 为后面插管之后的护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实行饮食护理, 不仅使患者营养供给到位, 且避免了泌尿系感染、腹部不适等问题。 (4) 针对性的导管护理措施是确保整个插管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 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又避免了感染、出现、尿潴留等一系列并发症。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插管护理、导管护理、饮食护理) , 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插管疼痛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9.9%,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8%和38.6%, 第一次拔管后自行排尿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4.1%和98.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和77.2%,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文献[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对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 对预防发生院内感染率、拔管后自行排尿、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不仅能够直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素娟, 张来霞, 史克华, 等.新法消毒与护理预防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9, 19 (4) :59-60.

[2]步红兵, 严翎, 储建耘.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J].全科护理, 2012, 10 (2) :160-161.

[3]林宝红, 罗子龙, 陈秋菊.综合护理措施在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护理, 2011, 9 (14) :132-134.

[4]张建荣.手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生 (医学专业) , 2012, 14 (17) :330.

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85例住ICU患者, 年龄55~82岁, 平均67岁, 其中女性52例, 男性33例, 导尿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渗尿。

2 病因分析

正常人的排尿是间断性的, 当膀胱内尿量达到300~500m L, 最多至700m L时就迫不急待排尿。间断排尿的开关是尿道外扩约肌, 它只能承受35~70mm Hg的压力。当膀胱容量达到700m L时, 膀胱内压达70cm Hg这时即使我们用力控制也将有尿液从尿道排出。这是大致的排尿生理。插入尿管后, 膀胱由于异物刺激, 出现痉挛。膀胱痉挛时, 膀胱内压可以超过200mm Hg, 尿道外扩约肌控制不了膀胱, 内有的尿液就会排出。所有尿管膀胱内部分的顶端都有侧孔, 留置膀胱内部分有一定长度, 膀胱是一囊性器官, 当膀胱痉挛时, 膀胱收缩围绕尿管, 将侧孔封闭, 膀胱内的少许尿液就会从尿管周围漏出;或者定时排尿后, 膀胱内还剩有一定量的尿液, 当发生膀胱痉挛时, 尿液从尿管周围漏出。所以当发生尿管周围渗尿时, 总伴有排尿感和下坠感。尤其是现在大部分医院都使用气囊尿管, 气囊充液后, 留置在膀胱内的部分更多, 其顶端的侧孔指向后上, 只有当膀胱内的尿液平面超过侧孔时, 尿液才会流出, 于是膀胱总存有少部分尿液, 当膀胱痉挛时, 这部分尿液从尿管周围被挤出。年老体弱或处于衰竭状态的患者由于尿道松弛, 留置尿管后尿管后也容易发生渗尿现象。

3 护理对策

3.1 保持尿管固定通畅, 以维持有效引流

尿管堵塞、引流不畅是诱发膀胱痉挛的因素, 膀胱痉挛是引起渗尿的主要原因。故对每例膀胱痉挛患者都要将引流管是否通畅作为首要观察指标, 并一一排除。 (1) 观察引流管位置是否妥当、管道有没有打折。应根据情况做好调整, 直至引流通畅。 (2) 观察管腔内有无堵塞。对管腔内堵塞者行间断或持续冲洗膀胱以保持引流通畅。冲洗液多为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 冲洗速度可以根据冲洗液颜色调整。速度不宜过快, 以免加重痉挛。

3.2 热敷

热敷膀胱区, 使逼尿肌紧张度降低, 从而起到缓解膀胱痉挛的作用。

3.3 选择适宜的导尿管

在不影响尿管固定的基础上减少气囊内的液体或选用气囊容积较小的尿管导尿。因为过大的气囊压力, 会增加对膀胱壁的刺激, 从而引起膀胱肌肉痉挛。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 特别是女性, 由于会阴部肌肉弹性较差, 尿道括约肌较松弛, 导尿时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导尿管, 这样既可以防止渗尿, 又能保证尿管通畅, 不易堵塞。

3.4 口服舍尼停

舍尼亭学名托特罗定, 是一种胆碱能受体阻滞剂, 作为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首选药物, 主要作用于膀胱壁和逼尿肌上的M受体, 竞争性地抑制乙酰胆碱与之结合, 从而抑制膀胱的不自主收缩, 达到治疗目的[2]。

3.5 膀胱灌注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作为一种麻醉剂, 可以降低膀胱粘膜表面的敏感性, 从而缓解症状。方法:从导尿管中注入0.5%利多卡因溶液10m L, 夹管保留20min。用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痉挛次数减少至逐渐缓解,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且无副作用。

3.6 心理护理

病人由于烦躁、恐惧等精神紧张因素也会诱发膀胱痉挛。主要是烦躁与紧张造成躯体的挛缩与强直, 直接导致膀胱痉挛, 如果病人越紧张膀胱痉挛的程度越严重。两者互为因果,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因此,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解除其心理压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患者了解留置尿管的目的和必要性,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安慰, 同时教会患者通过深慢呼吸呼吸、交谈等分散、转移其注意力,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4 体会

本文能过对85例留置尿管的住ICU发生渗尿的患者, 绝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膀胱痉挛所至, 并通过上述的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患者渗尿情况进行干预, 能有效地减少渗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24.

[2]Schwinn DA, Michelotti GA.Alpha1adrenergic receptors in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and vascular bed:potential role for the alpha1d subtype in filling symptoms and effects of ageing on vascular expression[J].BJU Int, 2000, 85 (Suppl2) :6~11.

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 篇3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临床与护理措施。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放置导尿管的72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方式、置管时间、尿量、拔管时间等,导尿前后取患者尿液来进行病原学检查,查看感染情况。结果: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中感染例数为4、4、3、3、2,感染率并无显著差异,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置管时间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需要加强护理,缩短导尿时间,及时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导尿管留置;尿路感染;临床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91-01

留置导尿管属于临床中的常见操作,主要应用在尿失禁、排尿困难、引流尿液患者的治疗中,是临床中保持患者会阴干燥的一个有效举措,但是,留置导尿管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在临床上,尿路感染发生率非常高,这不仅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也浪费了医疗资源[1]。为了避免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我院对于近年来收治的患者采用了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成效显著,现将原因与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放置导尿管的72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为19~81岁,平均年龄为(45.9±9.2)岁,其中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分别为19、17、21、9、6。排除标准:未成年者;留置导尿管前发生尿路感染者;真菌感染者;生殖器结核;包皮、包茎或者龟头炎者。

1.2 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方式、置管时间、尿量、拔管时间等,导尿前后取患者尿液来进行病原学检查,查看感染情况。

1.3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尿路刺激情况进行判别,查看腹部有无触痛感,尿液检查结果显示男性每个高倍镜下白细胞大于5个,女性每个高倍镜下白细胞大于10个,则确定出现尿路感染。若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则查看尿液培养结果,若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量大于105cfu/mL或者格兰阳性球菌菌落数大于104cfu/mL.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中感染例数为4、4、3、3、2,感染率并无显著差异,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诱因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3 讨论

留置导尿管属于临床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不仅可以辅助常规治疗,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病情,临床研究显示,有80%泌尿系统感染与留置导尿管相关,导尿管外细菌会通过周围粘膜侵入患者膀胱,引流袋细菌也会上行入侵膀胱,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本组研究显示,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与置管时间两个方面,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步的衰退,女性盆骨肌肉逐渐松弛,男性容易出现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发生率也更高,年龄较大的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抵抗力较差,抵御细菌的能力降低。此外,导尿管属于异物,会破坏患者尿道,细菌会沿导管外壁上行,在置管时间的增加下,细菌会反复感染,引发尿路感染[2]。

为了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尿道口进行彻底消毒,尽可能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及早将其拔除,对于麻醉围手术期患者,建议在术前30min来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不超过2d,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协助患者锻炼膀胱反射功能,及早进行恢复锻炼,缩短患者的导尿时间,在拔管时,最好在患者膀胱充盈时进行,降低复插率[3]。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膀胱清洗,如果需要清洗,最好使用生理性膀胱冲洗法,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喝水量最好控制在2500ml,在避免感染的同时防止结石形成,如果必须要进行机械清洗,必须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此外,保持尿道口的无菌,对患者尿道口进行彻底消毒,尿道口、导尿管消毒时间为2次/d,在大便后,为患者消毒肛周与尿道口,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为患者做好导尿管护理工作,控制好引流袋位置,避免尿液出现倒流[4]。此外,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注重对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特别要注重老年患者的护理,及时更换集尿袋与导尿管[5]。因此,年龄、置管时间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需要加强护理,缩短导尿时间,及时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骆安德,苏美如,梁琼.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标准操作规程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18(02):92-93.

[2]陈锐,陈谷霖.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10(11):149-151.

[3]刘月梅.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0,4(02):321-323.

[4]常辉毓.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原因及预防的相关研究[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8(09):627-628.

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 篇4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临床与护理措施。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放置导尿管的72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方式、置管时间、尿量、拔管时间等,导尿前后取患者尿液来进行病原学检查,查看感染情况。结果: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中感染例数为4、4、3、3、2,感染率并无显著差异,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置管时间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需要加强护理,缩短导尿时间,及时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导尿管留置;尿路感染;临床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91-01

留置导尿管属于临床中的常见操作,主要应用在尿失禁、排尿困难、引流尿液患者的治疗中,是临床中保持患者会阴干燥的一个有效举措,但是,留置导尿管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在临床上,尿路感染发生率非常高,这不仅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也浪费了医疗资源[1]。为了避免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我院对于近年来收治的患者采用了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成效显著,现将原因与护理措施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放置导尿管的72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为19~81岁,平均年龄为(45.9±9.2)岁,其中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分别为19、17、21、9、6。排除标准:未成年者;留置导尿管前发生尿路感染者;真菌感染者;生殖器结核;包皮、包茎或者龟头炎者。

1.2 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方式、置管时间、尿量、拔管时间等,导尿前后取患者尿液来进行病原学检查,查看感染情况。

1.3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尿路刺激情况进行判别,查看腹部有无触痛感,尿液检查结果显示男性每个高倍镜下白细胞大于5个,女性每个高倍镜下白细胞大于10个,则确定出现尿路感染。若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则查看尿液培养结果,若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量大于105cfu/mL或者格兰阳性球菌菌落数大于104cfu/mL.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中感染例数为4、4、3、3、2,感染率并无显著差异,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诱因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讨论

留置导尿管属于临床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不仅可以辅助常规治疗,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病情,临床研究显示,有80%泌尿系统感染与留置导尿管相关,导尿管外细菌会通过周围粘膜侵入患者膀胱,引流袋细菌也会上行入侵膀胱,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本组研究显示,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与置管时间两个方面,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步的衰退,女性盆骨肌肉逐渐松弛,男性容易出现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发生率也更高,年龄较大的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抵抗力较差,抵御细菌的能力降低。此外,导尿管属于异物,会破坏患者尿道,细菌会沿导管外壁上行,在置管时间的增加下,细菌会反复感染,引发尿路感染[2]。

为了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尿道口进行彻底消毒,尽可能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及早将其拔除,对于麻醉围手术期患者,建议在术前30min来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不超过2d,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协助患者锻炼膀胱反射功能,及早进行恢复锻炼,缩短患者的导尿时间,在拔管时,最好在患者膀胱充盈时进行,降低复插率[3]。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膀胱清洗,如果需要清洗,最好使用生理性膀胱冲洗法,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喝水量最好控制在2500ml,在避免感染的同时防止结石形成,如果必须要进行机械清洗,必须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此外,保持尿道口的无菌,对患者尿道口进行彻底消毒,尿道口、导尿管消毒时间为2次/d,在大便后,为患者消毒肛周与尿道口,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为患者做好导尿管护理工作,控制好引流袋位置,避免尿液出现倒流[4]。此外,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注重对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特别要注重老年患者的护理,及时更换集尿袋与导尿管[5]。因此,年龄、置管时间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需要加强护理,缩短导尿时间,及时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50例老年 (≥60岁) 女性患者 (除外老年痴呆, 精神病及意识不清者) 为干预组, 其中腰椎骨折12例, 股骨颈骨折12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 膝关节置换10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8例。对照组为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50例老年女性患者其中腰椎骨折13例, 股骨颈骨折10例, 股骨粗隆骨折10例, 膝关节置换8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9例。均需留置导尿管。

1.2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常规留置尿管的护理方法, 未经过干预, 尿管在术后1 d~5 d内拔除, 拔除前1 d行膀胱逼尿肌训练, 如排尿困难给予诱导。干预组术日麻醉期过后给予膀胱逼尿肌训练, 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 嘱患者自行排尿的同时拔除尿管, 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有困难者进行诱导。

2 护理方法

2.1 一般护理

遵循女性一次性导尿管导尿法的护理操作常规, 使用气囊尿管, 比普通尿管插入要深, 见尿后再进入5 cm~6 cm, 气囊尿管型号均为16号, 气囊无漏气。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尿道口清洁, 尿道口护理每日2次, 观察有无尿液渗漏现象。留置尿管期间嘱咐患者多饮水, 每天摄入1 500~2 500 m L, 宜上午多饮, 下午、晚上少饮[1], 以免尿量增多, 影响睡眠。王金英[2]对61例颅脑损伤留置尿管患者研究发现, 置管1周以内集尿袋更换1次为宜, 频繁更换集尿袋只能造成密闭系统的开放, 增加感染机会。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

2.2 术后护理

在麻醉期过后 (约术后1 h~2 h) , 给予膀胱逼尿肌训练, 引流管开放后, 让患者有意识地参与排尿过程, 锻炼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 术后第1天拔除尿管, 尽早拔除。嘱患者自行排尿的同时拔除尿管, 鼓励患者自行排尿。

2.3 拔管后尿潴留的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使患者处于接受、配合治疗的最佳状态。 (1) 尿管插入及拔管对尿道黏膜机械性刺激, 留置尿管期间不恰当的牵拉, 造成黏膜损伤, 引起尿道炎性反应和水肿, 排尿时尿道口疼痛使患者害怕排尿。 (2) 尿管插入后膀胱内环境发生改变, 正常排尿功能不能发挥, 逼尿肌功能下降。 (3) 术后排尿姿势和体位的改变, 排尿困难。 (4) 有的患者不习惯卧床排尿。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 可扶住患者站立或坐位排尿;在患者耻骨上区热敷, 刺激膀胱收缩以促其排尿, 可给患者听流水声进行暗示;也可轻轻按压耻骨上膀胱区, 帮助排尿;凉开水冲洗外阴等辅助措施, 诱导排尿。

2.4 心理护理

(1) 一部分老年患者排空膀胱后出现尿潴留需要重新留置尿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老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 对导尿产生依赖感, 又怕牵拉伤口引起疼痛, 使大脑皮层高度兴奋, 从而抑制排尿反射, 使排尿不能自主控制。 (2) 尿潴留患者十分痛苦, 心情烦躁, 并有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护理时应先安慰患者, 让其情绪安定下来, 以免因焦急紧张情绪而加重尿道括约肌痉挛, 使排尿更加困难。应该体贴鼓励患者, 并帮助创造良好的环境, 避开人多乱杂, 使患者不好意思排尿, 引起尿潴留。

3 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困难6例, 经诱导排尿处置后, 4例自行排尿, 尿潴留1例, 尿失禁1例, 重插2例, 重插率4%。对照组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困难10例, 经诱导排尿处置后2例自行排尿, 尿潴留6例, 尿失禁2例, 重插8例, 重插率16%。

4 体会

由于老年女性生理结构, 随着年龄的增加, 器官的老化, 老年女性膀胱括约肌收缩无力, 膀胱容量减少, 50岁后膀胱容量减少40%左右, 60岁以上女性尿道括约肌萎缩, 收缩无力, 多妊娠, 使膀胱、尿道周围组织遭到破坏或变薄, 引起内压力传递障碍。绝经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 盆底膀胱出口周围组织变弱, 随着增龄尿道收缩和压力降低, 手术体位等变化, 害羞, 引起自行排尿困难。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 且老年女性患者因盆底肌松弛, 易引起尿失禁尿潴留, 反复留置尿管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留置尿管时间超过7 d, 尿路感染率明显上升。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尿管留置1 d, 泌尿系感染率为1%, 留置2 d, 感染率为5%, 大于14 d, 感染率为100%, 年龄大于70岁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大于70岁以下者。尿潴留的预防: (1) 术后麻醉过后肌张力、膀胱反射开始恢复, 应定时开放尿管, 防止膀胱痉挛, 次日有两次尿意即可拔除尿管, 尽早拔除。 (2) 长期留置尿管者, 应每2 h~3 h或患者有尿意时开放尿管, 并让患者有意识地参与排尿过程, 如此反复训练膀胱功能1 d~2 d后方可拔除尿管。 (3) 拔管后排尿困难时, 应积极采取诱导措施, 如腹部热敷, 凉开水冲洗外阴, 耻骨联合上膀胱底部按摩, 听流水声, 改变体位等方法, 防止发生尿潴留。

综上所述, 对老年女性患者留置尿管早期的护理干预, 可使患者尽早拔除尿管, 预防尿潴留, 避免对留置尿管的依赖, 减少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减轻护理工作量, 减少护理耗材,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正婷.浅谈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家庭护理[J].当代医学, 2009, 15 (32) :134.

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留置导尿管住院患者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 年龄18岁~56岁;留置导尿管时间为5 d~20 d, 平均13.5 d。

1.2 留置方法与护理

采用双腔气囊硅胶导尿管, 选择合适的尿管型号, 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导尿前要严格消毒。对于留置完成的患者, 每日应用0.5%碘伏对尿道口和导尿管近端消毒2次, 女性患者应配合温水清洗[2]。注意导尿管使用时间, 一般1周1换。每周进行1次尿常规检测, 避免无症状尿路感染的出现。若发生感染及时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以便于疾病的恢复。

1.3 尿液收集

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均用密闭引流袋, 插管隔日开始在无菌操作下, 对导尿管穿刺收集中段尿液进行细菌培养、计数。

1.4 尿路感染的判定标准

据卫生部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 尿常规镜检白细胞数:男性≥5个/HP, 女性≥10个/HP;尿液培养细菌数量大于105cfu/m L则判定为发生尿路感染。

2 结果

30例患者中, 27例患者未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其中留置时间≤7 d, 7例;7 d≤留置时间≤14 d, 12例;留置时间≥14 d, 11例。3例患者发生感染, 7 d≤留置时间≤14 d患者中1例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 使用美罗培南注射液后恢复;留置时间≥14 d患者中, 1例患者肠球菌感染使用万古霉素注射液后恢复, 1例患者大肠埃希菌感染, 使用美罗培南注射液后恢复。见表1。

3 讨论

留置尿管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其引发尿路感染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 护理人员的无菌理念, 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等均有关系[3]。因尿道口污染、导尿管和接尿袋连接处细菌上行、膀胱冲洗等均会引起泌尿系统的感染, 有效控制外在因素引起的感染, 最好的措施就是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导尿管留置时间是影响尿路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留置1 d~3 d的感染率为8.33%, 留置4 d~7 d天的感染率为39.22%, 8 d~10 d感染率为70.83%, 10 d以上感染率为86.67%。表明医院尿路感染虽然与尿管保留时间有直接的关系, 但若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并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 则可以大大减少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4], 对于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来说极为有利。而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对于减少尿路感染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保持尿道口清洁可以减少肠道细菌等引起的尿路感染。

为了控制和治疗留置尿管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上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其效果明显。对于抗生素的使用, 须注意抗生素的耐药性, 大部分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均会产生耐药性, 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要避免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产生耐药菌株, 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因此, 在发现泌尿系统感染后, 应首先进行尿培养检查配合药敏试验, 再合理使用抗生素。

综上所述, 尿管留置时间对尿路感染的发生有影响, 留置时间越长, 发生尿路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在留置导尿管的过程中注重无菌操作和日常护理, 则泌尿系统感染的感染率会有大幅下降。长时间留置尿管的患者, 对其进行定时尿常规检测, 及时发现尿路感染, 立刻采取处理措施, 是可以控制其病情的发展以及有助于其疾病的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管致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预防护理方式。方法 对30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日2次使用0.5%碘伏消毒,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每周1次尿常规检测, 发现感染及时使用抗生素, 观察其留置尿管期间泌尿系统感染情况。结果 27例患者未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其中留置时间≤7 d7例;7 d≤留置时间≤14 d 12例;留置时间≥14 d 11例。结论 无菌操作, 日常消毒, 配合合理的抗生素使用, 对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控制十分有效。

关键词:导尿管,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李锐.不同干预措施对留置导尿管引发尿路感染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08, 6 (12) :3144-3145.

[2]汪凤华.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5) :2034-2035.

[3]阮丽.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认知需求调查和护理干预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7) :3583-3584.

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 篇7

1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9年1~12月, 共有200例老年男性患者因手术或病情需要留置了尿管, 年龄56~95岁, 平均75岁, 其中手术前留置尿管95例, 因尿潴留留置尿管105例。留置尿管时间3~26 d, 平均留置5.5 d。首次留置尿管成功率达96%, 26例出现肉眼血尿。1 2例出现膀胱痉挛症状。拔除尿管后成功排尿者115例。有5例患者首次留置尿管失败, 追问病史3例有尿道外伤史, 1例年轻时有淋菌性尿道炎史, 均改行其他方法进行尿液引流。另外, 1例由泌尿外科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放出部分尿液后再次留置尿管成功。无一例出现严重血尿及尿道狭窄、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2护理

2.1 尿管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尿管对于导尿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原则上要选择粗细合适、质量优良的尿管, 以减轻对尿道黏膜的刺激。硅胶尿管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对尿道黏膜刺激小, 更适用于需要保留尿管的患者使用, 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1,2,3]。尿管太细, 没有足够的强度克服尿道阻力, 导尿容易失败, 且容易堵塞。尿管太粗又容易压迫尿道黏膜导致尿道上皮细胞坏死, 诱发感染。F16尿管较好地兼顾了上述两点。因此笔者选择了F16硅胶前列腺专用尿管, 其尖部较细, 略上翘弯曲, 有一定硬度。这种尿管进入前列腺部尿道时, 由于尖部的弯曲, 很容易引导尿管进入后尿道。

2.2 插入尿管的技巧

严格无菌技术, 患者双腿保持分开状态, 一次性尿道内注入利多卡因凝胶或利多卡因溶液加石蜡油混剂10 ml, 左手捏住阴茎冠状沟处防止麻醉润滑剂溢出, 右手自前向后按摩会阴部尿道, 将麻醉润滑剂挤入后尿道, 3~5 min后, 提起阴茎, 保持符合尿道生理弯曲去插尿管, 插入12~ 15 cm 到达前列腺部尿道时, 会感觉到有阻力, 此时不要松手, 应该保持一定的推进力, 在良好的麻醉和润滑的情况下, 都会顺利插入。要尽可能深地插入尿管, 这样能使气囊安全进入膀胱, 以防止气囊嵌顿在后尿道, 导致黏膜出血坏死甚至尿道损伤。气囊内可注入生理盐水15 ml, 一般不主张注入气体, 因为气体的比重较低, 在尿液引流不通畅时往往容易使尿管尖端上浮, 不宜引流。

2.3 尿道外口的护理

留置尿管初期, 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感觉尿道不适, 尤其尿道外口摩擦不适感明显。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给予利多卡因凝胶涂抹尿道外口, 可以明显减轻尿管对尿道外口的摩擦。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 多数患者对留置尿管耐受, 尿道不适感逐渐缓解。由于逆行感染是留置尿管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 我们重视尿道口的护理, 每日用0.2%碘伏溶液常规消毒尿道口2次, 清洗时注意将包皮翻开, 冠状沟的污物要清洗, 尿道口有血性及脓性分泌物流出时也及时清理。

2.4 膀胱痉挛

通常无膀胱外伤及切开膀胱者不会出现严重的膀胱痉挛, 但部分老年患者有脑梗死、糖尿病等不稳定膀胱因素, 留置尿管后可以有膀胱痉挛症状, 此时可以减少尿管气囊内的溶液量至5 ml。本组12例出现膀胱痉挛者均有明确前列腺增生病史, 给予口服盐酸黄酮哌酯后症状缓解。

2.5 尿路感染

本组病例中并未发生临床意义的尿路感染, 尽管如此, 我们发现留置尿管超过1周的患者中几乎都存在菌尿。长期留置导尿者可以鼓励饮水3000 ml, 经常更换体位, 以增加排尿。保持尿量每日在2000 ml左右, 达到内冲洗的目的, 并可预防尿路结石和感染的发生

2.6 加强心理护理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 患者精神紧张或十分注意症状时, 其不适症状明显加重。在护理中随时我们做好心理疏导, 向患者详细介绍留置尿管的目的、意义及操作程序、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操作等, 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给予精神支持及心理安慰, 同时教会患者通过慢节律呼吸、交谈等分散、转移其注意力。留置导尿期间应注意全程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操作过程中应适当给予遮盖、无关人员回避、尊重患者的隐私,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在我科, 患者多为突发事件的受害者, 精神所受的打击比其他疾病更为严重, 从而造成精神紧张、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导尿术也是一种应激源, 可加重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4], 因此, 积极进行心理引导, 开展整体护理, 能够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摆脱这些不良情绪的影响。

2.7 拔除尿管的时机

留置导尿临床常用开放引流放尿, 这种方法违背了正常排尿模式, 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 能够使膀胱储存功能废用, 排尿反射中断, 膀胱持续呈空虚状态, 使其逐渐顺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 拔除尿管后不能及时地建立主动排尿意识[5]。笔者采取间断开放尿管, 在放尿时提醒患者有意识地排尿, 产生排尿感或排空感, 使留置导尿患者的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 这种个体化放尿方法能够锻炼膀胱逼尿肌, 使膀胱的贮存和排尿功能得到发挥, 因此本组病例拔管后第一次排尿顺利者达到94.7%。

摘要:目的 总结老年男性患者留置气囊尿管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200例老年男性患者留置尿管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例患者首次留置尿管成功率96%, 无严重出血、尿道狭窄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正确地选择尿管、恰当的操作手法以及术后重视整体护理, 能够有效减少老年男性患者留置气囊尿管的并发症。

关键词:气囊尿管,前列腺增生症,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凤琪.老年男患者留置尿管的护理体会.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5, 4:23.

[2]Newman DK.Managing indwelling urethral catheters.Ostomy Wound Manage, 1998, 44:26-28.

[3]成超, 曾蕾莉, 刘杰, 等.预防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护理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591-593.

[4]卫美华.妇产科患者术前插导尿管时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714-715.

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 篇8

方法 :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结果: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病人病情好转。

结论 :病人长期留置导尿管后易发生多种常见并发症,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后能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长期留置尿管;处理对策;并发症

留置尿管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泌尿系统感染,其次有尿道狭窄、引流不畅、膀胱痉挛、拔管困难等。现把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并发症

1.1 尿路感染:整个医院感染的约40%为尿路感染,其中80%与导尿有关,而其中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患者的概率为2%~4%。导尿管的插入常常会对尿道黏膜的完整性造成物理性破坏,而尿道对于病原的侵袭是建立在黏膜的完整性上的,所以天然屏障的破损会增加病原感染的概率。同时,导尿管作为异物会使局部发生炎症反映,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泌尿生殖道的抗感染能力。若导尿管消毒不严格带入细菌,也会成为一个安全隐患。

1.2脱落:若病人不注意或医护人员护理不当,会造成导尿管的脱落。

1.3 拔管难:拔管困难也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有:(1)结石嵌顿于尿管末端:系由于尿液中的结晶沉积于滞留的尿管末端所致(2)拔管粗暴,刺激尿道平滑肌引起痉挛,致拔出受阻。(3)气囊或液囊回缩不良,嵌顿于尿道口。

1.4 膀胱痉挛:膨大的气囊长期机械性压迫膀胱三角区,尿液结晶造成的堵塞、泌尿系感染等也是较为常见的因素。另外,长期过度导尿易造成膀胱逼尿肌失用性萎缩,也可引起痉挛。

1.5 尿道狭窄:均发生于男性,因为男性尿道较长较窄,故尿管的长期压迫易造成局部黏膜缺血坏死,使尿道口或尿道发生黏粘性狭窄。

1.6 血尿:其直接原因多为尿道黏膜破损,造成破损的原因多位置管长度不当或操作不当,其次为一次放尿量过多所致的充血性膀胱。

2 处理对策

2.1 尿路感染:(1)严格规范操作流程,所有器械严格消毒,术者操作熟练,缩短操作时间。(2)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一般使用14~16号硅胶超滑尿管。(3)避免反复插管,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保持引流系统的通畅。(4)每日新洁尔灭清洁尿道口2次,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每天更换集尿袋,要低于尿道和膀胱,及时倾倒尿液,防止逆行感染.每天进行膀胱冲洗,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每2周更换导尿管,导尿管每3~4小时夹管,训练膀胱收缩功能,以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2〕。(5)多喝水,使每天尿量达到 2000~3000ml,利用尿液冲洗膀胱,减少人工冲洗.另外pH 值在6.5~7.0之间的尿液不适宜细菌生长,因此可使用药物如NaHCO?调整尿液PH,可减少感染发生率,尽量缩短带管时间。

2.2 尿管脱出;严格检查尿管质量,遵守操作流程,气囊膨胀应充分,成人常规注入量一般为10~2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8~10m,儿童5~8ml. 为避免尿管来回移动,对尿道及尿道口造成不必要的摩擦,一般可将尿管固定于一侧大腿外侧,避免脱管。

2.3 拔管困难:(1)多为尿管末端结石引起。可行体外震波碎石,碎石后可行尿管拔除。平时应多喝水,稀释尿液,控制尿液pH,减少结晶析出(2)对于尿管拔出仍有困难者,可以先剪掉尿管尿道外的部分,然后把尿管剩余部分完全推入膀胱内,再进行膀胱大力碎石术。(3)在抽出气囊内气体或液体,感觉抽尽时,不急于拔出尿管,可先用注射器推注液体或气体约0.4~0.5ml于气囊内,然后再行尿管拔出,这样可使尿管拔除成功率增加

2.4 膀胱痉挛或挛缩:向气囊内注入液体或气体时要适量, 一般注入量为8~10ml.膀胱冲洗液的温度应注意把握,以20℃~30℃为宜,不能过低或过高。同时心理治疗也是很重要的,通过谈话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对缓解膀胱痉挛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2.5 尿道狭窄:适时移动尿管体外部分的摆放位置,能避免尿管对一个位置的长期压迫,减少局部缺血坏死发生的可能性,若在下腹方向固定尿管,可避免男性尿道在耻骨下角处成角,避免意外拖拉尿管造成损失。对于已有尿道狭窄的患者,主要处理措施是定期进行尿道扩张,如果有必要也可行尿道口切开术。

2.6 血尿:第一次放尿量应适中,不可因病人尿潴留严重而过度放尿,一般不可超过1000ml,平时可每2 h放尿1次,以防止膀胱撤退性出血,选用粗细适中的超滑导尿管,操做轻柔,可减少插管困难。冲洗膀胱时,速度要慢,压力要低。尿道口注入利多卡因等药物有利于松弛尿道括约肌,从而减轻对于尿道的机械性损伤,利于插管成功。

3 结论

以上可见,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合理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而合理的护理需要护理人员熟悉各种并发症的情况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求在病症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同时仔细观察,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不可或缺的。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不应只关注到病人的生理状况,在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护理人员也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长期留置尿管会使病人尴尬,产生一些列负面情绪,是他们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融入社会,使工作或正常生活得到严重影响。故长期留置尿管的护理的改进不能只着眼于技术层面,还应遵循现代医学模式,给与病人心理上的护理,使其身心都能恢复健康,重新完全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翁心华。现代感染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78.

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 篇9

摘 要 尿路感染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指上尿路感染的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目的:探讨尿道护理对减少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对8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保持尿道口清洁,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严格无菌操作等。结果:80例患者经加强尿道护理之后,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率有所下降。结论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加强尿道护理,可减少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

关键词 导尿 尿路感染 尿道护理 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尿路感染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指上尿路感染的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的膀胱炎。虽然导尿能给患者带来尿路感染,连续留置导尿管10d以上,尿路感染几乎不可避免,但导尿术毕竟是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诊疗手段。因此,应从思想上重视导尿引起的医院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2010 年―2012 年在泌尿外科住院并实行导尿的患者80例,年龄55 岁~70 岁,原发病:尿潴留20例,前列腺增生40例,常规手术后20例。为减少感染发生,对80例老年患者加强了尿道护理,现将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保持尿道口清洁

(1)每日用温水清洁会阴部皮肤,健康成年女性尿道前端1 cm 和男性的前尿道3 cm~4 cm 处都有相当数量的细菌寄居,需加强清洁护理。

(2)尿管若被污垢或血迹污染后,应及时将尿管上的污染物用无菌盐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棉棒蘸碘伏由尿道口开始,沿尿管由上而下擦拭消毒。导尿管若部分脱出,不能再送回,必须将导尿管拔除,重新更换后,再次留置尿管。

(3)皮肤是身体的第一防线,保持尿道口周围皮肤的清洁也很重要,每日用温水清洗尿道周围的皮肤,水的温度要保持在30~45 ℃之间,要沿着一个方向顺序来洗,洗肛门周围时,一定要由上而下,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门,清洗时更要注意,洗净后一定要擦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由于留置尿管的刺激,有时尿液会从尿管周围由尿道口溢出,发现这种情况后应及时用温水清洗会阴部,更换床单及患者所穿内衣,避免由于污染而造成感染。总之,不管任何情况下引起尿道口及尿管的污染,都应及时应用不刺激尿道口的方法进行相应处理,保持尿道口清洁,切断病菌感染的途径。

2用无菌盐水冲洗膀胱,避免病菌在膀胱内生存引起感染

(1)在泌尿外科膀胱或前列腺等常规手术后,会有大量的术后残留物及陈旧性血液残留在膀胱,如不及时由尿管引出,会使细菌滋生,引起感染。

①开放冲洗法用30 mL 的注射器,生理盐水(温度37~38 ℃)1000~1500 mL,冲洗时应反复冲洗,直至流出的冲洗液清澈为止。每次冲洗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此种冲洗方法简单可行,但污染机会大,应少采用。

②密闭式冲洗法用无菌洗液冲洗,无菌冲洗袋挂于输液架上,同时接导尿管,尿管的另一端接引流袋(开放引流袋)。开放输入管,使冲洗液缓缓流入膀胱,滴速一般40~60 滴/min,冲洗时不宜按压膀胱。

(2)在留置尿管后,大量尿液由尿管排出,而在膀胱内会残留少量或微量尿液,这也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原因之一。除膀胱冲洗外,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指导患者每日摄入2000~3 000ml液体,以稀释尿液,减少沉淀,保持尿量每日在1500~2500 mL左右,以减少尿路感染。

3严格无菌操作,避免细菌从各种渠道对尿路造成感染

(1)在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及无菌管理,对所有部位都要进行彻底消毒灭菌,避免细菌侵袭引起尿路感染。导尿前可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外阴,生活不能自理者,协助进行。女患者清洗包括前庭部、大小阴唇和周围皮肤;男患者包括阴茎和包皮,包皮过长时应予翻转,清除包皮垢。在病房导尿时,按无菌操作打开导尿包,避免与有菌物接触。用无菌镊子夹碘伏棉球消毒,消毒以尿道口为中心,由外向内,严格按无菌原则消毒,各擦洗2 次(1 个棉球只能擦洗1 次),消毒完毕将镊弃去。导尿时导尿管如误插入阴道或脱出时,应立即拔出,另换1 根无菌导尿管重插。插入及拔出导尿管动作务必轻柔,切忌粗暴,以免损伤尿道黏膜,引起感染。

(2)导管到引流管为一密闭系统,除非有确定需要,一般不允许将引流管道与导管脱离。采集尿液标本可将接管处先用酒精消毒后用无菌孔针吸取尿液,不允许随意拔开接管处取尿。

(3)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1 次,每周更换导尿管1 次,一次性导尿管可酌情延长周期。告知患者保持尿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避免挤压,防止尿液反流,造成逆行感染。

(4)男性患者导尿管插入前建议使用润滑止痛胶,插管遇阻力时切忌强行插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插管。确定拔管后,先用注射器将气囊内水抽尽,使气囊呈扁形负压状方可拔管,以防损伤尿道,造成感染。

(5)医护人员的手是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工作中往往多个患者的医护操作由一个人完成,每项操作前后一定要按标准洗手法认真严格洗手,戴无菌手套。防止细菌进入尿道,尿路器械必须在无菌下进行处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所有负责导尿管和引流的护理人员都应接受严格的操作训练,保证其操作正确无误。对老年患者由于泌尿系生理性改变,应限制水、钠的摄入。定期测量体重,注意其变化情况,观察水肿的消长情况,记录24小时液体出人量,监测尿量变化,注意有无肾实质损害的发生。告知老年人及家属出现水肿的原因,怎样观察水肿的变化,做好限制水钠的解释工作,与老年人及家属一起制定治疗方案及饮食方案。要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保护好水肿部位的皮肤,水肿较重的应避免穿紧身衣服,卧位时宜抬高下肢,协助老年人更换卧位,受压部位适当予以按摩。温度低使用热水袋时,予以棉布包裹,要特别小心避免烫伤。

参考文献

留置尿管综合护理分析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ICU留置导尿管且神志清楚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住ICU顺序编号, 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组条件:留置导尿管时间>1周, 无泌尿系统疾病, 尿常规正常, 首次留置尿培养为阴性;无糖尿病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研究终点:拔除导尿管48h。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 评分、抗生素应用、留置导尿管时间、每天入水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该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 2组患者均严格执行卫生部2010版《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留置导尿管并对其护理, 均使用16号Foley氏硅胶尿管, 一次性密闭引流系统, 7d更换1次集尿袋, 1个月更换1次导尿管 (有感染时及时更换) ;均不行膀胱冲洗。 (2) 对照组每天用0.05%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尿道口端的导尿管8~10cm及其周围皮肤黏膜, 2次/d。操作方法:臀部垫1张一次性治疗巾, 护士戴无菌手套, 一手分开回缩的包皮或阴唇, 另一手用镊子夹住棉球由内向外擦拭, 男性:尿道口、龟头、冠状沟、阴阜、阴茎、阴囊、肛门;女性: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肛门。 (3) 试验组在擦拭的同时用0.05%碘伏液流动冲洗, 2次/d。操作方法:用小壶盛38℃~40℃的温开水500~800ml, 按照每100毫升温开水加入500g/L的碘伏液1ml的比例调制成0.05%碘伏冲洗液, 臀部垫一便盆, 一护士戴无菌手套负责擦拭, 另一护士提小壶倒水, 一边擦拭, 一边让小壶的水缓缓流出冲洗尿道口、导尿管及其周围皮肤黏膜, 从上到下, 由内向外冲洗, 尿道口和皱褶处延长擦拭和冲洗的时间, 最后清洁肛门, 2次/d。2组患者擦拭方法、会阴护理的范围及其他护理措施均相同。

1.3 采样方法

分别在留置导尿管后每周取中段尿作培养。尿培养标本采集: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取中段尿, 先消毒导尿管后, 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标本均无污染。

1.4 判断标准

(1) 无症状菌尿[4]: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 但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 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2) UTI[4]:有菌尿;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 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 女性≥10个/高倍视野。 (3) 舒适度及满意度评价:自行设计患者问卷调查表, 调查表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咨询有关专家和参考相关理论, 以我院ICU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为依据自行设计。对2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发放100份, 收回100份。舒适度评价标准:分为3级, 即不舒适;不舒适但能耐受为一般;舒适。满意度评价标准:满意度评价表包含5个条目, 每条目1分, 包括留置导尿管护理的环境、留置导尿管护理技术、留置导尿管护理效果、留置导尿管护理时的服务态度、获得与留置导尿管相关知识, 采用Likert5点评分, 条目满意不扣分, 基本满意扣0.5分, 不满意扣1分。调查问卷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813, 信度为0.816。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症状菌尿发生情况

2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第1周内无症状菌尿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无症状菌尿发生总例数 (发生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发生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UTI发生情况

2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第1周内UTI发生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UTI发生总例数 (发生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发生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3 舒适度及满意度

2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UTI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等, 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据报道[4], 长期留置的导尿管在导管和尿道黏膜之间形成松散的黏液鞘, 尿道口与尿管连接处为细菌入侵和穿入膀胱的主要途径。资料表明[5、6], 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占80%~90%, 主要是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占5%~10%, 主要是链球菌、葡萄球菌和粪链球菌, 少数为真菌等感染, 都属于条件致病菌, UTI的发生与尿道口周围区域的病原菌定植率较高有关。对尿道口、尿管及周围的皮肤黏膜擦洗加冲洗比单纯的擦洗清洁得更彻底, 更有效地减少病原菌定植, 可以延缓UTI的发生, 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时间, 从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38℃~40℃的温度是人体皮肤黏膜能接受的最佳舒适温度, 适宜温度的温开水比常温下的消毒剂更能使患者感到舒适。调查表显示试验组中的25例女性患者均选择的是舒适和满意。对照组22例女性中12例舒适度选择的是一般, 7例为不舒适;满意度结果是10例为基本满意, 8例为不满意。表明女性患者对尿道口予擦洗加冲洗持满意态度, 2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舒适是指人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都达到最愉快的状态, 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它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预防和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提高治疗效果。在大力推行优质护理的形式下, 对尿道口、尿管及周围的皮肤黏膜擦洗加冲洗, 不但提高了护理质量, 还深刻体现了优质护理的主题“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

UTI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 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应加强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全程护理, 预防UTI的发生。若UTI发生后, 应严格执行UTI的隔离防护措施, 根据药敏实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连续2次培养阴性 (每次间隔>24h) 解除隔离, 对UTI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及时监测、分析与反馈, 以指导临床工作, 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内涵质量。本观察由于样本量较少, 观察时间较短, 数据收集有限, 还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观察。

参考文献

[1] Nicolle LE.The prevention of hospital-acquir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J].Clin Infect Dis, 2008, 46 (2) :251-253.

[2] 黄琨, 应燕萍.每日消毒尿道口对预防留置尿管所致逆行尿路感染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6) :1466-1468.

[3] 何桂戴.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11) :138-139.

[4] 那彦群, 叶章群, 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54.

[5] 符志刚.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菌群耐药性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2, 10 (1) :67-68.

上一篇:预警监管论文下一篇:中重度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