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十篇

2024-09-12

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 篇1

2012年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期,原煤产量保持整体较快增长,煤炭进口再创新高,煤炭行业告别“黄金十年”等。2013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煤炭价格逐渐趋向理性,实现煤炭总量控制有一定难度,铁路煤运紧张局面有待缓解,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工作提上日程。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政策环境改变的形势下,国内煤炭供求仍将较为宽松,国内煤市供需相对过剩的阶段性特征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未来一段时期内煤价上涨力度不会太大,煤炭价格将更趋于理性。

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和市场拐点的到来,市场竞争将主要在大型煤炭集团间展开,竞争会更持久、更残酷。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一些效率低、资源条件差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与此同时,国内煤炭市场过去十年那种高投入、高产出、高盈利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煤炭产业将由以往的投资驱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黄金十年期间形成的行业格局将逐渐松动,企业间逐步由产量和规模的竞争转向创新能力的竞争。通过管理、技术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向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多元的增值服务,将成为煤炭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问题。

2 矿山安全管理创新

2.1 深塑企业安全文化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矿山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根基。矿山安全文化内涵丰富,它涉及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安全技能、安全评价,以及安全考核等方面。新时期矿山安全文化的创新应当从宣传教育的阶段逐步转型,力求渗透于矿山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最终实现人料机法环信各个管理系统的良性循环,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进而融会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此外,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促进内部管理改革,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实现企业愿景的不竭动力。

1)以企业党委、团委、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为组织机构,定期安排培训教育,以切实提高广大干部员工安全意识为目的,积极开展内容深刻、形式新颖、载体丰富的安全宣教活动。通过多角度、多途径扩大安全宣教的涵盖面,实现安全宣教的预期效果,最终使企业安全文化真正走进职工岗位中、生产队组内、住宅公寓里,以及职工家属区。

2)依托网络互动平台、期刊报纸传媒、广播电视新闻、户外张贴宣传等企业自身的媒体力量,对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和安全实践进行广泛宣传。对特殊岗位、特殊工种的员工进行短期离岗脱产培训和外包学习的方式;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办法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同时通过开展岗位对标、技术比武等活动,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此外,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还需要通过一定硬性管理制度条文的建立来约束和规范,通过多手段、多途径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让企业安全文化在广大员工心中植根。

2.2 夯实安全管理根基

安全管理水平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矿山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在煤炭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一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煤矿企业,在全力夯实安全管理根基的前提下,积极开拓发展思路,通过筹资上市、拓宽经营范围、储备接替矿井等形式登上了更高的舞台。

1)构建长效安全管理机制。随着国内各大煤炭企业矿井技改和建设矿井的逐步完成,各种先进的现代化作业方式被广泛应用,煤炭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构建长效、稳定的安全管理机制成为了新时期各个企业着力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科学、合理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的逐步构成,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技术业务素质、应急处理能力、一线工作经验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同时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迈上更高的台阶[1]。

2)强化安全监察工作职能。安全监察工作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开展安全生产的必要性环节和服务,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煤炭企业的安全监察工作而言,过程存在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这就要求企业需要着力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素质强、工作责任心重的安全监察团队。通过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思路、探索新方法,理顺安全监察与生产的协同关系,构建安监服务与安全生产的全新理念,积极推行监中有帮、帮监结合的安检模式,严格管控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将事故彻底隔离在企业安检大门之外。

3 矿山经营管理创新

3.1 宏观统筹与科学规划

矿山企业的转型创新与科学发展,必须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前提。根据宏观发展规划,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制定矿山未来发展战略。在巩固和提高当前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着手未来产能衔接和接替工作。存续企业理顺管理体制,优化现有经营项目,努力开拓外部市场,形成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赢利实体,在具体措施上要改革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培育发展能力。同时对人才、技术、设备、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扩大资源占有率,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框架,实现矿山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

3.2 增强国际经营管理能力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快速的资源配置,煤炭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于国内同行业的竞争,同时还要接受国际先进企业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煤炭企业必须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经营管理能力为切入点,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开放式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煤炭企业管理走向国际化已提上日程,国内众多企业将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全球竞争中[3]。知识贮备方面,要不断熟悉国际标准体系和国际营销管理的相关内容;经营管理方面,要建立一套能够准确捕获市场动态、洞悉市场变化的信息处理平台;人力资源方面,要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硬、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管理模式方面,在积极探索全球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将已有的企业管理理念由单一竞争逐步转向竞争合作共赢的新方向。

3.3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煤炭企业矿山管理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平台,以地质、采矿和测量等专业技术为基础,利用统计学原理,通过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建模等手段,构建清晰、可视的三维立体厂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和效能的系统分析,优化煤炭开采、生产及洗选设计方案,合理组织流程工艺,实现矿山设计、生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集成[4]。由于采矿计划具有动态性,受市场价格的波动、生产设备的折旧、矿山品味的变化,以及自然、社会的不确定因素共同影响,因此煤炭企业要积极开拓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管理内涵,加速信息化武装步伐,提高开采计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合理组织生产、提高企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3.4 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市场化的过程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通过不断地管理创新可以逐步提升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煤炭企业必须紧紧围绕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来促进自身转型发展。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通过有机整合以后形成的一项或多项在同一领域、同一行业内具有一流水平的明显优势。它是真正优于、高于竞争对手“无法替代”的产品、服务、价值和文化。煤炭企业围绕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个目标,通过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方式、改进生产组织流程、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打造品牌影响力,在业内某一流程、某一产品、某一工艺、某一区段做到一流水平、无法替代,最终实现自身管理转型创新。

3.5 打造过硬软实力

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亦是一种创新实践。企业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同时又助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煤炭企业要实现管理创新,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推行文化强企战略,通过构建和培育卓越的企业文化,力争将企业文化建设提到一个新高度,为企业的转型跨越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企业实现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意念力、执行力和推动力。煤炭企业的矿山文化建设应以建立具有导向性的文化方向作为基础,将培育企业精神作为灵魂来熔炼,塑造企业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文化环境作为工作中长期努力的方向。此外,通过经常性地组织和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筹办各类课堂讲座、技术传授、文艺宣教和技能竞赛等活动,有助于激励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3.6 善用资源促转型

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是矿山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保证。煤炭企业应根据自身矿山的地质构造、自然环境、气候因素等相关特点,通过合理参考和使用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工艺和生产经验进行开采生产。严抓经营管理,根据自身特色,合理利用资源,通过有效手段实现矿产资源合理配置最优化。此外,煤炭企业应始终坚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理念、一种目标、一种战略,切实做好“开发一座矿山,保护一座矿山”,严禁乱采乱挖,严禁矿产资源的低效生产,严禁矿产资源的不良、无序竞争。

4 结束语

在国际国内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煤炭企业自身只有抢抓机遇、苦练内功、坚持管理和技术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企业健康、持续、全面的发展,实现企业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结合当前国内煤炭市场形势及国家煤炭企业综改政策,对新时期煤炭企业矿山管理的安全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创新性思考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矿山管理,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煤炭企业

参考文献

[1]陈国山.矿山企业管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2]蔡林沁,谢阅,李凤保.基于Web混合模式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2,15(8):7-8.

[3]李高明.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1(5):91.

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 篇2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环保的新能源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使得光伏行业成为了近年来发展最为快速的行业, 在过去的15年里, 全球的光伏产业以25%的年均增长率迅速增长,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 能够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新时期光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

1. 企业风险管理面临挑战大。

光伏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国际化合作程度高的行业, 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各类风险程度高。对财务管理而言, 其要面对的各类财务风险也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比较多, 因此对光伏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 各类风险控制、规避、应对方案都要有着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确保企业能够有效的防范和规避风险。

2. 企业投融资难度大。

企业财务管理一项重要职能就是通过较小的投入获得更多的资金收入。因此加强企业对投资质量的控制和融资渠道的拓展就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对光伏企业而言, 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剧, 就要求企业必须要进步加强对投资质量的管理不能仅满足于投资数量的多少, 更应当关注质量的高低, 特别是在当前光伏企业之间整合力度加强的情况下。同时, 就融资渠道而言, 虽然光伏行业就其长远发展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但由于近期市场波动和国际需求量的大量下降, 造成其短期内融资难度加大。

3. 国际化的特点对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相关报道显示,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市场, 80%-90%的生产容量依赖出口, 80%集中在欧美。因此, 我国光伏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更多集中在国际市场, 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 国际市场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 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要求也更为严格, 因此, 企业必须要适应国际化这一特点, 在财务管理职能规范、财务制度建立和落实、财务管理人员培训使用、财务监督和控制等方面切实做好工作, 才能真正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光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财务风险管理存在漏洞。

一是在企业投资管理方面, 没有进行严谨细致的市场调查和分析, 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波动没有充分的认识, 造成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对投资质量的控制不到位, 在投资方面出现不少问题, 影响了企业资金链, 甚至严重威胁了企业的生存。如无锡尚德、江苏赛维LDK两家国内知名的光伏大企业甚至在2011年度传出了破产的新闻。二是在企业融资方面, 多数光伏企业为民营企业, 其本身的资金基础就相对较弱, 加之市场近期前景较为模糊, 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 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非常困难, 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和投资失误就极易造成重大损失。

2.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力。

由于国内多数光伏企业的私人性质, 导致其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一直存在着漏洞。一是财务控制制度不健全, 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如财产保全、会计系统控制等方面, 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及时性不高, 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现金管理不科学。有的企业盲目投资, 造成自身资金短缺, 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需要, 陷入财务困境;有的则造成资金的闲置, 造成浪费。三是在资产的管理方面, 重资金、轻资产, 重采购、轻管理等问题较为突出, 企业资产管理混乱, 经常出现账物不符的现场出现。

3. 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难以满足企业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 综合素质还不过硬。一方面在业务技能方面, 对国际财务准则和相关规定不了解或是了解不透彻, 不能真正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 影响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质量。另一方面, 在相关人员的培训和使用方面, 企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专业优秀的人才在企业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造成人员流动性大, 也给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了影响。

四、提高光伏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对策分析

1.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一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普通员工都要深刻认识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企业中建立“全员财务”的观念, 密切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 提高员工对财务管理的理解。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坚持内部审计与财务机构向分离的原则, 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促进企业改善管理。三是扎实落实预算管理。从预算编制、实施等方面加强企业预算管理, 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 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 加强投融资管理的力度。

一是加强投资管理。在企业投资方面, 从前期的调查核实, 到投资计划制定, 到项目实施, 企业要切实加强管理力度, 提高投资的科学性, 特别是要对国际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 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各类风险。二是在融资方面。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通过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 拓宽企业资金来源, 进一步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3.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是提高业务水平, 财务人才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他们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 其业务范围大大突破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领域和知识领域, 融合了生产、经营、管理、市场、投资、金融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是传统的基础财务职责更高层次的体现。其次是具有很好人文素质和高尚职业道德修养,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是对财会人员强化道德约束, 防止和杜绝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措施。同时, 由于光伏企业国际化的特征, 财务人员应该熟悉国际规则和法律法规, 必须懂得跨国公司理财、资本运作、并购和重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税收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冯琴.浅谈民营科技企业财务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8) [1]冯琴.浅谈民营科技企业财务人才队伍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8)

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篇3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一、创新财务管理观念,培养高层次财务管理人员

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做到以人为本,坚持人本化,信息化以及知识化的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要重视人才的开发,培养与提高,增加人力资源的投资。推行财务分层管理和全员财务管理,实行民主式财务管理,提高员工对财务的参与意识。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源泉。财务管理将是一种知识化管理,其知识含量将成为决定财务管理是否创新的关键性因素。

由于对知识资本进行市场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超前性,必须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适应和创新能力。我国目前急需造就一支具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宽知识面和较扎实的经济理论的财务人员。要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理财策略,利用知识资本,以最大限度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经济竞争从有形竞争转向无形竞争,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和地位日益提高,无疑是企业竞争中强有力的武器。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已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效途径。21世纪我国企业资产管理需要将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品牌形象、商誉、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作为重点,实现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管理转变,以企业知识的整合与重建来铸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最近国内一批研究企业理论和企业战略的学者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进行深入研究得出重要结论: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可以持续发展,是因为掌握了秘密武器——核心竞争力。无形资产是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拥有一定规模和高质量的无形资产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无形资产能否创新和提高价值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否提升,并决定了企业价值的高低。企业投资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在选择投资方案时,应尽可能选择最具潜力和最能扩充企业知识资本的项目。

三、发展网络财务,实现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跨越

信息经济时代,现代网络的发展,为构建和优化财务管理的新模式——网络财务,提供了技术支持,逐步将网络财务融入到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入世后,企业经营更多的依赖于全球经济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财务加强了财务管理的时效,打破了时间的限制,企业财务管理变得即时和迅速,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以及财务的实时管理。

这种财务管理模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业务管理融入财务管理中,真正实现财务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映,实现对业务的全过程管理,这样财务管理能力可以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网络财务在企业中的运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得以相互联结,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通过网络财务,可以及时做出财务安排,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使得财务管理在空间上,时间上和效率上都发生了改变,极大地延伸了财务管理的能力,使财务管理达到新的高度,实现了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的跨越。

四、加强风险管理,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以及知识的积累和更新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加大了企业的决策风险。其次,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加大了产品设计和开发风险,特别是高科技项目,由于自身的竞争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经济活动的风险更大。再次,由于“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剧。

企业应单独设立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

五、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些目标是与物质资本占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物质资本的地位相对下降而知识资本的地位上升,不同资本所有者对企业均有经济利益方面的要求。这一重大变化,决定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其经济利益不仅仅归属于股东,归属于“相关利益主体”。

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创新 篇4

企业管理的创新需要精确的找到管理上的切入点,创新管理应该在关键环节进行攻关。管理观念的革新是国有企业面对的重要关隘。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推动了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西方学者对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较早,结合公司的实际,探索其管理创新模式的路径,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增瓦。第一,重视战略思维。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管理三维一体。战略性思维是指个体或群体,从本质上、前瞻上、准确而全面的把握事物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实现某重大问题的分析、解决。企业战略思维的创新第一位要有战略前瞻,根据国际发展、需要,创新企业管理。例如,我企业以“让您的品牌走向世界”为口号,走出了其国际战略发展的第一步;其次,战略竞争力的培养,世界企业的竞争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创新为动力的,战略竞争力的培养是企业目前的重中之重;最后,进一步增强品牌的竞争力度,提高品牌的软硬实力。第二,构建生态竞争理念。生态企业是指企业与环境、人和谐发展的关系。生态不是仅仅调节企业与生产环境的关系,降低造成的污染。企业如同人和其他生物一样,是一个“群性”的概念,脱离群的类是无法生存的。企业之间按照一定的企业规则,自觉的组成“企业共同体”。企业应该打破常规竞争体制,形成竞争与合作同一的理念,即:在竞争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企业之间相互依赖,共同分享技术、信息、物质等。第三,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并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基督教人性本恶的基础上,提倡科学管理;中国家族企业在儒学文化的基础上提倡人本管理;步入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开始向我国学习人本管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在中西方企业管理中呈现出优势。企业在创新管理中,应该注意:首先,以人为本,关心职工、关注职工、满足职工、理解职工,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其次,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调整高精尖人才的配置比例,培养人才全面发展,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最后,科学与人本相结合的奖惩机制,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与职工激励,在惩罚过程中也要尊重职工,形成良性的奖惩机制。第四,制度管理机制的创新。制度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环节,是解决企业采购、销售、市场资源分配的问题。制度创新是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推行的重要管理创新,希望以此使增强企业活力、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企业的制度创新启动较早,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企业面对世界市场,如何发挥行业优势,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必须深化管理制度创新,如:薪酬制度、奖惩制度、决策与执行机构的高效运作,进而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综上所述,在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企业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自我改革、自我创新,是应对外来挑战的有效方法,但是适合国有企业的创新管理却还在摸索进行中,希望管理创新能给国企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活力。

二、目前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优”与“劣”

国外资本主义企业起步较早,管理日趋成熟。国内诸多企业在革新管理模式的同时,注重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国际管理大师熊彼得的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最后,企业管理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科技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同样,在深度和广度上,企业管理对信息化的以来程度越来越大。例如,我公司在开始实现信息化管理,基本实现全面信息化管理。在业务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创新管理中的“绊脚石”创新型管理在理念上具备先进性,在配套设施上却不需要过于繁琐的软、硬件设施。企业的施行过程中,出现了“无所为”的现象,即:不是不能做,而是不去做。究其根源,国有企业本性的遗留占有主要原因。当然,以下因素也影响了创新型管理的践行: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其二,竞争意识不能深入人心,无法全面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其三,领导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执行力的下降;其四;与创新管理配套的奖惩机制缺乏。创新管理在实践中能不能转化为实际应有的利润“催化剂”,在于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在于企业职工面临的生存境遇。管理机制的创新是有一定风险的,其关键决定性因素的还是企业和员工息息相关的生存境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创新管理构建中取得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说明我国企业创新管理还处于低级阶段,先进化水平不够。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当然,成绩是要肯定的,不足是要正视的,创新是要推进的。所以,构建和完善企业管理创新机制,是目前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企业管理创新机制建立面临的挑战

通过分析企业创新管理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而考虑在创新机制建构过程中的风险预见。长期以来,企业受计划经济模式和高度集中管理模式积淀的影响,对企业管理创新造成了观念上、制度上的阻碍。然而,企业生存必然要求企业管理的创新;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也要求企业创新势在必行。企业创新管理可预见的风险有:第一,新旧管理观念的冲突。前文已经言明,国有企业在世纪初已经开始接触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但是,国有企业的“光环”严重阻碍了先进管理理念的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企业的竞争意识、国际意识、经营理念、品牌意识等与时俱进。新观念的突然引入,与传统计划经济遗留造成了明显的矛盾。第二,宏观管理的非科学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得以长期存在的保障。某些企业在施行管理改革过程中,没有实现企业的蓬勃发展,反而企业销售额开始下降。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企业管理甚至企业存在受到挑战,是管理非科学性造成的,体现在:①企业战略前瞻与发展环境的适应性;②企业战略的制定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③企业战略前瞻与战略管理能力的矛盾;④企业战略价值导向的非科学性。第三,企业组织领导层面的问题。在企业管理组织上,改革仍是未完成时,具体表现在:①企业管理组织管理权模糊,行政与市场界定含混;②职业化、专业性组织管理人才的匮乏;③管理层面机构叠置,管理人员权利交叠,执行过程阻碍较大;④奖惩机制的滞后性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性并存。第四,信息化管理面对的主要问题。国有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起步相对较早,然而,信息化管理投资成本过大,且在隐私权、知情权等法律层面的诸多问题,是信息化的推进甚慢。创新管理,取得利润的最大化,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面临以下几点难题:①企业前期论证与后期管理的冲突;②国内信息化管理系统发展不足,国外管理系统价格昂贵且技术上也缺少专门人才;③管理理念的落后是主要制约因素。第五,构建和完善企业文化面临的挑战。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核心标识,是企业在业界范围得到认可的主要依据,也是企业发展的点滴记录,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在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发展可预设性的问题集中于:①企业文化深入人的程度不够深入;②企业文化流于形式现象滋生;③企业文化把握程度不够精确。

新时期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探讨 篇5

关键词:新时期经济体制,财务管理,问题探讨,措施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速度的不断加快,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给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给予与挑战。要求企业转变管理思想,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快速适应宏观经济与市场环境的整体变化,让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虽然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新时期背景之下,如何良好的展开财务管理工作,是所有财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但是一些企业却仍然实行着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的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为了让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发展,改革企业财务会计是很有必要的。根据有关资料我们可以归纳出财务会计主要面临的几点问题:

1. 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

长期以来,财务管理的作用一直都是为企业谋划最大的利益,在财务管理工作的金成中,忽视企业员工利益、忽视企业的社会价值以及忽视建立良好的企业面貌等,久而久之成为难以化解的企业矛盾。在新时期时代的背景之下,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来解决这些矛盾,是企业在新经济体制的作用下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2. 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要处理的日常信息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多变,要想全盘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难度非常大。当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远远满足不了新时期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严重影响在新经济体制影响之下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全盘掌控。

3. 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

在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下,财务管理人员存在频繁跳槽的现象,导致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不愿意去主动接受新事物、财务管理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无法根据市场经济大环境来调整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最后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内部突发的财务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导致企业经济频频出现问题,有损企业的经济效益。

4. 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协调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包括资产运转、统计核算、审计监控、会计等多项经济管理任务不能够进行统一管理,缺乏协调管理,若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各个负责人互相推卸,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运作。另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通常与其他部门分离,几乎没有实质上的联系,财务管理范围狭隘,容易导致管理工作出现滞后性与盲目性,取法发挥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大优势。

二、新时期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 重视政策落实与资金运用的有效性

铝加工企业的财管人员都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确保政策的落实。通过相关政策,有效管理资金的运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首先,可以创新思路,拓宽资金渠道,适当剥离低效率的资产,从而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其次,争取国家各方面的优惠政策,获取资金补贴,适当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再次,确保企业资金正常运转的同时,在规范的体制下灵活使用专用基金,能够有效解决资金流转不周的问题。最后,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促进企业内外监管机制的完善,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财务管理工作要服务于企业改革

财务管理师确保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手段之一,企业财管人员应该从企业的利益出发,参与到企业改革之中。第一,在改革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协调好财务部门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为改革方案的落实提供基础。第二,加强财务监督力度,提高相关法规的威慑力,杜绝出现违规乱纪的现象,及时发现管理中的不足,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第三,认真研究企业改革之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新的财管模式,加强企业财务的宏观调控。第四,加强对预算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输出的透明度,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核算,促进财管工作发挥作用。

3. 财管人员要恪守本分,做好财务工作、

企业要想获得合法收入和法律的保护,企业的财管人员就必须按照规定办事,学会科学理财一旦出现违纪现象,就会受到法律以及相关经济法规的处罚。如果一个单位在财务方面经常出现由于财管人员违纪而频频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又没有得到及时的阻止,单位就很难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

三、如何加强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

1. 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制度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

首先,通过投资论证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保证制度、财务资产清理制度以及存货资金控制制度等一系列的资金管理制度用来控制财务风险;其次,在企业融资方面,一般的来说,只有在内部融资不能够满足企业资金运转的时候,才应该转向外部融资,以减少企业融资费用;最后,通过调整企业资产结构、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实行股份合作制等方法,来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

(2)财务管理要权责分明

第一,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推行责任会计,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第二,建立健全的管理系统,确定各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通过这个方法对各负责人的管理工作的考核提供可靠的凭据,并对财务管理人员实际的管理工作起到一个良好的反馈作用;第三,全程控制企业的成本。

2. 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公司财务部门在加强财务人才建设这一方面不能松懈,首先,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要求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以内的知识,对于相关经济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当前的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专业以外的知识也要有所掌握。其次,在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其风险意识的培训,让他们能够具有防范风险的能力与意识。最后,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财会资源共享平台,加强财务部门与别的部门之间的沟通,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另外,企业领导也要经常向财务管理人员学习一些主要的财务知识,以便能够更好的领导企业。

3.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根据笔者的自身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各种财务改革的案例来说,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是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加强经济活动的提前预测,并积极进行财务总结,从而提高企业的防范风险的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为财务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工作任务,奖罚分明,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上进心和责任心。

四、总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新时期企业的财产管理工作也一直在不断的进步与完善。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财管人员,就必须树立创新思维,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财务研究,同时注意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将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纪玉珊.关于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财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19).

透析新时期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篇6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

战略成木管理的基本框架是关注成本驱动因素, 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 明确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功能定位。成本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开发的实施, 实质上就是成本管理会计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 成本分析与成本信息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 与影响战略的相关要素结合在一起, 通过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构和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 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

战略管理中同成本因素紧密相关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三个, 即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他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了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管理等活动的集合体, 创造价值的过程可分解成一系列互不相同, 但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 这些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体系”。价值链的各环节都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一个环节的运行质量直接影响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但每个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增值有多大的影响, 需要视其特定行业中的位置重要程度而定。

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价值链的角度看, 战略联盟可以定义为2个或多个企业通过在价值链某项或几项活动的协调和共享达到扩展价值链和增强竞争力为目的的组织。

在价值链的某一共享环节中获取共享收益, 同时也将不可避免产生共享成本 (即包括协调成本、妥协成本和僵化成本) 。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尽量增大共享收益, 同时减小共享成本, 使“净竞争优势”达到最大。

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分析, 可以确认企业的价值活动有哪些, 处于什么样的分布状态, 以及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并将本企业价值活动的所耗成本与其对产品价值的贡献进行比较, 确定其发生的合理性, 进而决定对其是消除还是改进。

(二) 战略定位分析

一个行业的竞争环境是决定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 企业的战略必须同行业中各竞争要素的特点及其组合相匹配, 如价格、产品质量、性能、特色和服务等。如果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 企业应该作出积极的反应, 采取恰当的战略行动, 捍卫其竞争地位。

企业战略应该很好地同其竞争环境协调起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原则。企业战略定位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诸战略中最为明确的一种。成本领先战略的逻辑要求企业就是成本领先者, 而不是成为竞争这一地位的几个企业之一, 所以, 成本领先是一种格外强调先发制人策略的一种战略。当一个企业能够为买方提供一些独特的、对买方来说不仅仅是价格低廉的产品时, 这个企业就具有了区别其他竞争对手的经营差异性。差异领先战略的逻辑要求企业选择那些有利于竞争的并能使自己的经营独具特色的性质, 重在创新。因此只有通过战略定位分析, 将成本管理同具体的战略相结合, 才能体现出战略成本管理应有的管理效果。

(三) 成本动因分析

在价值链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的基础上, 企业能够确定其应采取的成本管理战略, 但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 还需要找出成本的驱动因素, 以便对症下药, 保证成本管理战略的有效性。动因顾名思义是驱使一种活动或一组活动的原因。成本动因分析可以满足战略成本管理的这一要求, 能够将影响企业成本的因素很好地揭示出来, 同时指出企业应采取什么方法来控制这些因素, 以更好地为战略成本管理服务, 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从广义上说, 成本动因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微观层次的与企业的具体生产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 如物耗、作业量等;二是战略层次上的成本动因, 如规模、技术多样性, 质量管理等。在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条件下, 通过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可以提高各种生产执行性因素的能动性及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 从而使价值链活动达到最优化而降低价值链总成本。

综上所述,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是指管理者为谋求未来成本竞争优势, 按照成本最优化要求, 通过有组织的进行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对未来成本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成本的信息管理系统。从战略的高度将战略管理的分析方法同成本信息的产生和利用做一个合理的嫁接, 就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分析框架。

参考文献

[1]王以宝:《企业管理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会计月刊》, 2004年。[1]王以宝:《企业管理审计的难点与对策》, 《会计月刊》, 2004年。

[2]李瑞生:《论现代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研究》, 2005年第8期。[2]李瑞生:《论现代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研究》, 2005年第8期。

[3]汤云为:《内部控制评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年9月。[3]汤云为:《内部控制评价》,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年9月。

浅析新时期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 篇7

国外的企业管理起步较早, 经过几代人的管理创新, 现如今已经成功地将管理学与心理学进行了融合, 并形成了专门的学科, 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总的来说, 其企业管理技术已经相当先进。相比较, 国内企业管理开展至今也不过30多年的时间, 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与国外管理水平相比, 依然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我国的化工企业也迫切需要进行管理创新, 虽然这是一种无形的投资, 但它所带来的效益将是难以估计的。

一、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的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 国内化工企业的水平差异较大, 有的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有的企业却即将面临倒闭。虽然这种现象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下看似非常正常, 但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 所需要思考的就是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表明上看, 一个企业的落后必然是因为其科学技术落后, 但究其根源, 我们会发现幕后的推手其实是因为企业的管理不善。管理的落后造成科学技术的落后, 科学技术的落后就直接导致生产力跟不上去。这也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化工企业所面临的现状。为此, 要想使企业重回发展上升之路, 我们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如何才能提高化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在于管理创新。这里的创新并不是指毫无根据的瞎想, 只有以化工企业的现实状况为基础, 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稳定的创新, 不断地对其进行完善, 才能不断地提高化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最终才能使化工企业在巨大的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化工企业的创新相比其它类型企业而言, 要更复杂, 难度也要更大一些。因为它有两个条件需要遵守。一般的企业进行创新, 只需要遵循一个条件, 那就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无论企业管理者的能力有多强、思维有多么敏捷, 他在进行主观创造的时候都必须要结合市场, 只有在充分调查、分析市场的基础之上, 他才能有效地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管理方面的知识来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而化工企业在进行创新的时候除了要遵循这个条件之外, 还必须遵循化学的规律。化学作为一门科学, 发展至今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 但科学的发展史永无止境的, 因此化工企业的创新还必须以现有的化学技术为基础, 即任何创新都不能超过现有化学技术能够实现的范围, 否则创新不但无法带来进步, 还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这样的分析, 我们就应当明白化工企业的创新其实就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即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这两个方面并不是毫不相关的, 它们既有相融合的一面, 也有相互分离的一面。融合是指技术的创新会带来生产率的提高, 进而造成生产规模的扩大, 所需要的管理也就需要加强。因此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不竭动力。同样也只有管理不断成熟才能更好地将资金应用于技术创新, 使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至于两者相分离的方面就在于两者的根本出发点不同, 管理创新是管理方面的内容, 而技术创新则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提高。目前, 我国大多数的化工企业之所以发展缓慢,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们只重视了技术创新而忽视了管理创新。这主要是因为管理者思维太过狭隘, 无法从过去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阴影中走出来。他们忽视了化工市场的作用, 也就懒得去对市场进行调查思考,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不了解现代企业比较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更不用说熟练运用这些方式方法来进行资本经营了。他们只知道一味地强调科技创新, 从事科研的人员一定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但他们却不明白市场是在不断扩大的道理, 他们每年要将一大笔钱用于生产投入, 名义上是用于新的技术研发, 但实质上因为离开了管理的帮助, 投入的钱都只能用于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真正倡导的技术创新也只能成为一张空头支票。经过调查显示我国化工企业的科技贡献率要比发达国家低的多, 这其实也是因为忽视了管理创新所致。长此以往, 企业就只能被卷进强大的市场之中, 而自身无论是管理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无法取得明显的提高, 最终只能在强大的市场竞争面前败下阵来。因此我国化工企业落后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因为管理落后, 要想提高化工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当务之急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市场尤其是要对国外市场展开深入调查, 加强营销管理, 倡导管理创新。这样才能在不断增强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

三、我国化工企业实现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我国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一定要以我国现有的化工企业水平为基础, 在加强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上进行。总体来说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思想创新、组织创新及管理技术创新。

思想创新主要是指企业上下员工观念上的转变。通过引进新的管理方面的人才来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 同时管理者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 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鼓励员工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 培育员工要敢于创新的意识。总之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兴起一股思想解放之风。同时创新并总是一帆风顺的, 要明白创新的长期性, 培育员工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 同时管理者也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观念上的转变是进行创新的基础。

组织创新是要求对现有的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要精简管理机构即分成若干管理小组, 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 同时还要加强研发、销售等管理机构的人员配置, 提高研发销售等工作的工作质量。

管理的技术创新是指管理者要学会运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时刻了解市场的变化行情, 提高自身快速做出决策的能力, 因为这往往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及时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来让企业取得发展。

要协调好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注意两者之间的资金投入一定要满足合适的比例, 使得两者一定要齐头并进坚决不能出现一头大的情况。

最后企业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管理者要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 了解每一位员工的特长, 然后将他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 这样才能让他的能力可以充分发挥, 为企业的效益作出贡献。

四、我国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方式

(一) 营造企业自发学习的氛围

俗话说“活到老, 学到老”, 人如此, 企业更是需要如此。因此管理者需要在企业内部大兴学习之风, 建立开放式图书馆, 鼓励员工在工作之余多去阅读一些有用书籍。除此以外, 企业还可以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让企业员工可以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总之, 就是要将企业组织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要让每位员工都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学习, 员工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只有每位员工的素质都提高了, 整个企业才会不断的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

(二)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主观创造性

首先要结合员工自身的特长将他安排到最适合的岗位, 然后根据岗位的具体情况为每位员工都制定出严格的激励机制, 提前完成任务或提出有建设性意见者可根据贡献大小给与合适的奖励。反之, 对于那些不用心工作导致超出规定期限尚不能完成任务者将根据损失大小给予相应的惩罚。同时为了激励员工的创新意识, 可激励员工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于那些比较好的想法积极给与肯定, 即使有言过其实者, 也要给与相应鼓励。

(三) 积极推进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思维, 使管理者成为创新的推动者

企业的管理者拥有最后的决定权。一个优秀的建议最终能否被采纳, 取决于管理者。一个突然出现难得的且会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 企业最终能否把握, 也取决于管理者。因此, 管理者的决定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任重而道远, 他不但要随时加强自身的学习及知识积累, 要培养出长远的战略性眼光, 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灵活的创新思维。只有一个具备以上特质的管理者才有潜力成为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才有可能将企业带到高速发展之路。

(四) 加大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 面对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 除了管理者要快速敏捷的把握住机遇并作出决定外, 企业自身还必须有能力可以对管理者的决定快速做出反应。这就需要企业能够采用新的管理技术, 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来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及质量。

创新就一定是要进行别人所没有进行过的创造性试探。它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及优势, 从而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面对一个不断快速变化的市场,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权, 企业就需要始终保持创造的活力, 作为化工企业更需要如此, 因为它还是技术不断取得发展的源泉。当今时代, 只有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的化工企业才能真正取得创新所带来的成果,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管理创新是一个企业活的灵魂, 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化工企业也不例外, 化工企业要取得发展, 要想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加强管理创新。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化工企业管理创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管理创新,化工企业

参考文献

[1]薛海山.浅析新时期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J].大众商务.2011.9[1]薛海山.浅析新时期化工企业的管理创新[J].大众商务.2011.9

新时期电力企业全方位管理研究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全方位管理;人力资源;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14102

电力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电力企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电力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电力供求随时平衡的特点,因在技术、经济、管理、预测、决策上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会遇到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风险。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会使风险类型、特性、程度大小发生变化,因而对电力企业运营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但从目前看,我国电力企业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缺乏深度和广度。企业的战略管理、适应电力企业管理的组织形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制度还很缺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电力企业全方位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1人力资源管理

电力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为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在电力企业发展与全方位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地位。

1.1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人文氛围

(1)电力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办法, 向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上转移。把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把人力真正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利用,让其变成企业的人力资产。在人才的招聘或引入上,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招聘前的规划工作, 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来确定招聘的条件,不应是过于追求高学历,还要考虑到适用性,要注重资历、经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后备干部,让企业员工意识到在企业中还有自身发展的平台。(2)努力营造人文氛围,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在员工中广泛宣传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新思维、新理念,使员工知晓其基本内容和对自身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使员工认识到称职合格的员工,既要具备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1.2努力改善人才队伍结构

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有才华的有志青年积极参加公司的建设与发展,切实“把住入口”,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达到岗位规范的要求。

1.3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我们应该结合人才队伍状况的实际,组织员工进行生涯设计,为培养人才、开发人才、挖掘人才、使用人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搞好员工个人发展,加强员工岗位能力建设提供基础性依据。

1.4建立和运用员工培训机制

对企业员工进行终身培训是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从知识的重要性还是从知识的创新速度来看,企业员工都面临着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压力。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否则就要被淘汰。作为电力企业一定要建立和运用新型培训和管理机制,积极落实年度培训计划,改进培训方式,增加能力培训含量,以此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达到增加长期竞争力的目的。

2塑造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其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其首要任务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向下,建设有行业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迫切需要。每个企业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将其作为企业成员行动的导向,企业才能实现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实现超越。在新时期,电力企业已从过去传统的安全管理过渡到现代化安全管理。因此,电力企业务必重视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不仅让电力企业员工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同时也让他们增强安全生产的能力,为确保安全生产创造条件。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和电力职业培训机构也应在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指导、培训和评价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办安全技术学习班、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安全文化研讨班、安全文化建设评估会等,为企业提供安全文化宣传、培训的平台。同时电力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丰富安全文化的内容,例如发挥宣传教育网络的作用,利用安全日、安全周活动和各种会议、员工手册、宣传栏、公司刊物、报纸、局域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组织安全大检查、召开现场事故分析会、举办事故展览和典型事故分析、开展各种安全竞赛如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查隐患竞赛、安全生产征文征联竞赛等,创造出整洁的企业生产和生活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富有感染力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形成全体员工情系企业,心系安全的企业文化。

3重视战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3.1强调战略管理模式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各电力投资主体都在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保证战略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企业应在管理模式上力求创新、力求突破。如有的电力企业坚持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推进公司股权多元化,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精细化管理促进集团化运作和集约化发展。有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深化企业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节约型、创新型企业,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等。

3.2坚持科学发展观

积极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是电力企业的重任。从战略角度和社会需要出发,不少电力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大力开展资源节约与环保型企业建设,注重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循环经济原则,通过节能、节电、节水、节地、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综合利用等一系列措施,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力工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新路子。

3.3协调发展

自中央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将国民经济发展的方针由“持续、快速、健康”六个字改为“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八个字以来,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重复率较高的关键词之一。如何适应这种发展方针的变化,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3.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的道德规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企业在生产产品、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推进协调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提高信誉、创建品牌的需要。这也进一步拓宽了管理创新的领域,(1)改变生产方式,整合资源,减少对土地等资源占用和浪费;(2)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3)协调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公众等)的关系;(4)讲诚信,树立企业公信力,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建立合理的业绩管理指标

电力体制改革给中国电力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致使电力企业不得不对自身内部管理的高效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等在内的综合业绩予以极大的关注,良好的业绩管理体系可直接支持电力企业通过改善运营效率迅速提高经济收益,帮助电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做好准备,它是帮助电力企业提升综合业绩、释放巨大价值潜力的金钥匙。建立合理的关键业绩指标包括三大步骤:第一步,建立企业的价值链,形成价值树,深入了解达成企业总体业绩目标的深层驱动因素;第二步,确定对业绩最具影响潜力的关键业绩指标和价值杠杆,并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使之都能在企业的价值创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个人的努力与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第三步,建立相应的考核和奖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考核频率、决策支持系统的要求、业绩审核会制度等,明确各部门领导在业绩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将各个员工的业绩指标完成水平与奖惩机制密切挂钩,否则,再好的业绩指标体系和犯规机制,如果缺乏后果管理作为约束,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不能建立起真正的业绩管理体系和文化。

总之,电力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建企业的全方位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向市场经济管理的跨越,由一般的科学管理向现代化的知识型管理跨越。

参考文献

[1]徐德蜀.安全文化、安全科技与科学安全生产观[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5).

[2]曾昌祥.以人为本建设先进的电力企业安全文化体系[J].电力安全技术,2005,7(11).

[3]张文泉,沈剑飞.管理咨询与企业诊断[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4]李万宝.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厦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5]蓝峻,张黎.论电力企业现代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2006,(3).

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 篇9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扬弃发展,与封闭、事后、静态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财务管理有很大差异,它更强调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涉及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而且从中外财务管理发展过程中,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规律:财务管理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来自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所以新时期下,对于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的认识,同样离不开对当前与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

对于财务管理的环境变迁,可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环境看,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知识经济的兴起;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等等。而从微观环境分析,又表现为:公司内部及公司间的机构重组、购并组;人才环境的变化等方面。而每一方面的特点及其对财务管理,都提出了挑战。

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最近几十年来,在技术进步与各国开放政策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规模扩大,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期内,经济全球化将呈现出新特征:一是网络经济将带动电信、银行、保险和运输等全球服务业市场继续扩张,已经形成的时间上相互连续、价格上联动的国际金融交易网络,随着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量迅猛增长。二是跨国公司已突破反垄断法约束,全球购并将涉及更多领域,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又将使生产、营销、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三是WTO等多边组织、国际政策协调集团、非政府组织的国际网络和区域性经济组织,通过全球范围或区城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安排,将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对财务管理有着直接影响的是金融全球化。金融已经成了改变我们生活的关键性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未来不是信息时代而是金融时代。金融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它使企业筹资、投资有更多的选择机会,选择权更具有价值性,所以说,金融全球化客观上提升了企业的价值;但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可以看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后是极大的风险。在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如何寻求机遇、规避风险,是财务管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2知识经济的兴起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首次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并对“知识经济”下了明确的定义,即“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经验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对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微观视野看主要有以下方面:

2.1企业资产形态的变化

传统工业经济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有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而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投入为主,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起决定作用。现代企业中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不断上升己表现为一个明显的趋势。

2.2企业竞争力要素的变化

在典型的工业经济形态中,市场占有率和较大的市场份额是企业补偿投入成本、形成和增加企业利润、维持满意市场结构的决定要素;同时,由于固定资本的经营杠杆效应和企业以有形物质资产投入为主的特征,企业总是力求通过扩大产出规模来增加财务成果,从而获取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经济逐渐朝知识经济方向发展,市场份额和产出绝对规模只是企业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在内涵上,企业竞争力更主要是源于企业对各类知识的占有和知识资本的运用程度。企业在一定时期积累的知识量越大、其知识资产的结构及其动态组合与社会对知识的要求结构越一致,企业知识资产的转化效率就越高,企业竞争力,特别是长期竞争力就越强。

2.3企业经营行为的变化

知识投入的增加,特别是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知识化和企业资产形态的无形化,企业投资转向以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的新领域,随着经验决策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科学决策转变,企业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日益知识化,对知识资产的评估和管理是知识决策的中心内容之一;由于知识成为企业的主体资产形式,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日益柔性化。生产方式的柔性化表现为小型灵活的生产日益成为主流。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发展出灵活的工作时间、场所和报酬制度,企业更强调知识、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利用,并通过网络在企业内部分享、重组和创新,整个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网络化的信息结构;由于知识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克服了物质资源的稀缺性和使用上的排他性,企业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与社会对知识的要求形成经常性的正向互动关系,使企业经营目标与社会整体目标日趋一致。

2.4企业产品的变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产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一是产品的知识含量提高,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二是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主要由其所含的知识量决定,知识的重复使用使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制造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三是经济信息的广泛流通和网络购物的兴起,使市场信息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顾客要求企业以最低的价格快速进行市场订货并提供多种类和个性的产品和服务,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提上日程。3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电子商务是由美国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的,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两

者结合的成果。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也演化到网络财务时代。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软件是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引发了企业经营环境的革命性变化也必然冲击着传统财务管理并导致发生相应的变化。

3.1会计功能的变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很多企业将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结点,企业的众多业务处理活动都将在网上进行。

传统会计的单一货币计量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多国货币、电子货币。其支付方式也将由现有的纸质现金、支票、汇票等结算方式转变为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信用卡等网上结算方式。财务软件在设计中就必须具备电子货币交易结算系统。同时,财务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不仅仅是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更重要的是诸如网络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等反映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经营、领导决策提供全方位服务。

3.2财务管理信息的实时动态化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普通企业同样可以拥有原来只有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才具有的一些优势和资源。这样,企业经营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各种虚拟企业,其业务分散在全球各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CEO、CFO们可以随时随地将企业全球的信息尽在掌握,为财务的集中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将得到快速便捷的反映,从而实现财务信息的动态实时处理。

3.3财务管理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浪潮的影响,财务的国际化已是必然选择,企业要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更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财务国际化的目的就是要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这需要做各方面的工作,必须打破传统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接轨,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支持多国语言,支持多币种和电子结算,并将财务融入Internet时代,最终解决财务的国际化问题。

4企业组织的重构

企业重构自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兴起以来,愈演愈烈,现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浪潮。企业重购内部因素来源于公司内部组织的重构,即压缩管理层次,使管理更灵活机动,剥离公司非核心业务,增强公司核心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公司的全球竞争能力。

企业重构的外部因素是来自全球企业间激烈竞争的压力以及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内部原因则是为了增强其竞争优势而必须的战略调整。企业重构对企业本身,甚至对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财务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

公司内部重构时如何进行资产剥离;公司之间的购并如何进行资本运作;跨国购并时如何进行国际财务管理。

5人才环境的变化

加入WTO后,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留住优秀人才,甚至吸引国外管理人才流入,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在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进程中,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精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和组织协调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人员还远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提高人员素质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

6税制法规环境的变化

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 篇10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现状,优化

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企业中的财务预算、业务预算以及决策预算工作等, 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保障。但预算管理本身具有专业性、复杂性特征, 加上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多变复杂, 更使预算管理工作面临一定的难题, 需做好预算管理创新, 确保与企业战略管理需要相吻合。因此, 本文对当前企业预算管理与优化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预算管理相关概述

关于预算管理, 其本质可细化为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角度出发, 预算管理强调使预算计划与企业发展要求相吻合。如从预算目的角度出发, 强调以企业战略为依据进行预算计划设定, 确保能够达到企业战略实现目标;再如预算计划内容, 其中许多如主营业务计划、内部流程维度、客户维度以及财务维度的制定, 都需与企业战略吻合;或在预算执行方面, 要求预算计划在可操作性上较强, 能够结合企业内部规章制度、部门职责。预算计划的合理性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 对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可起到突出的作用。若从微观角度出发, 预算管理则可理解为一种控制工具或组织系统, 如在开展评价考核活动中, 需以预算管理获取的数据为依据, 以此达到控制目标。这种控制工具不会随个人意志进行转移, 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色彩。无论从哪方面概念角度, 都可发现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重要, 是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性保障[1]。

二、新时期企业预算管理发展现状

尽管现代企业发展中, 对预算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且能够将预算管理融入到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 但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明显, 其中仍有较多弊病存在, 包括理论层面、观念层面以及预算管理实践等。

(一) 预算管理理论问题

当前关于预算管理概念与操作, 不同学者研究中给定的内容也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问题的存在使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中缺少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如部分学者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视角, 将现金预算、成本预算、销售预算以及资本预算等作为预算管理内容。也有学者强调在整个预算管理系统中, 需将计算机、鉴证、奖惩、报告、分析、计量、执行与编制作为系统模块, 这样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可满足全面预算整合标准。需注意的是这些预算管理理论的提出主要针对特定的行业或企业提出, 若直接照搬照抄, 套用在企业中, 将难以为企业实务提供指导。因此, 当前预算管理理论的混乱成为制约预算管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2]。

(二) 预算管理观念问题

预算管理有效性能否得以提高,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管理作用的发挥。从企业预算管理现状看, 大多因预算管理观念错误而使其执行效果受到影响。需注意的是当前企业在改革创新中, 在做好制度完善、结构重组等工作的同时, 也要求在管理理念上进行创新。但部分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仍残留计划经济痕迹, 与预算管理实施难以吻合。如员工在预算管理意识上薄弱、预算管理在整个管理活动中的地位较低, 这些都可作为预算管理观念过于滞后的重要表现。再如部分企业中的管理层人员, 在预算管理创新中缺少动力, 仅在国家强制推动下进行预算管理, “奴役性”较强, 这样所取得的预算管理效果也极差[3]。

(三) 预算管理实践问题

预算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管理活动之一, 并不以单独形式存在, 要求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各环中。然而当前企业中的预算管理并未真正融合在其他管理活动中, 完全停留在形同虚设层面。具体表现为:第一, 预算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的脱节。正如前文中关于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 其本质为企业战略的具体化。假若预算管理活动盲目开展, 未能对战略目标进行诠释, 这便出现预算管理、企业战略相割离的局面出现。第二, 预算管理中管理层与基层员工参与问题。预算管理的落实关键在于企业管理层人员发挥其重要作用, 然而部分人员完全将这部分工作内容划入到企业计划部门、财务部门中, 或在预算管理中仅强调如何确定预算指标, 其他如预算控制或奖惩被忽视, 不利于预算管理效果的实现。而从基层员工参与角度看, 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强调采用“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方式, 但真正将该方式落实到预算管理中的企业却极少, 所以基层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也不高, 不利于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 预算管理机构问题。预算管理机构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载体, 要求其可满足权威性、专业性与代表性等要求。如在权威性上, 强调企业人员对预算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保证预算数据严肃性的基础上, 使预算管理各环节能够进行衔接;而专业性要求在罗列财务数据的同时, 需对预算动因进行明确, 但由于部分企业直接将预算管理机构划入财务部门中, 这样在货币收支计算中往往忽视预算动因的分析。这种预算管理机构专业性、权威性的缺失, 很难使预算管理顺利开展。此外, 预算管理中如报告、奖惩、分析、计量、执行与编制等环节也常处于缺乏协调状态, 影响预算管理激励功能、管理控制功能与计划决策功能的发挥[4]。

三、企业预算管理优化的相关建议

(一) 企业预算管理中理论与理念的更新

在现行外部环境多变复杂背景下, 企业预算管理理论与理念应随之更新。针对其中存在的理论混乱现状, 主要强调结合企业当前预算管理水平与经营特征, 进行预算管理理论的选择, 尽可能依托先进的理论指导企业预算管理活动的开展。而在管理观念上, 要求从基本理念、管理思想上进行转变, 其中的基本理念侧重于对预算管理本质与意义的正确认识, 而在管理思想上要求引入全面管理思想, 该思想指导下, 应使与预算管理相关的各项职能落实到位, 如企业控制、企业组织与企业计划等。同时, 管理层人员与基层员工都需认识到当前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 若不能保持创新意识, 将会持续倒退, 最终被市场淘汰[5]。

(二) 企业预算管理层次确定

正如国外学者David Otley关于预算管理的观念, 强调在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中应将组织涉及的关键性问题都考虑其中。该观念充分说明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贯穿于所有管理环节中, 可考虑将预算管理具体细化为两个层次, 包括预算管理制度的创新与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其中的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强调在企业整个管理系统中, 预算管理能够融入, 保证其控制工具作用的发挥。而在预算管理模式上, 要求立足于当前预算管理现状, 进行对症下药。如在管理工作开展中, 需平衡协调预算管理各环节、组织结构与领导, 这样在企业上下都能对管理工具给予认同的情况下, 便为预算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另外, 在企业预算管理创新中, 可考虑引入现代先进的管理工具, 如标杆管理、EVA或平衡计分卡, 为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实践平台。通过观念意识强化、预算管理模式优化创新, 势必会推动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7]。

四、结论

预算管理发展与优化是新时期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保障。实际优化预算管理过程中, 应正确认识预算管理的基本内涵, 立足于当前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如理论混乱、观念滞后、执行效果差等, 在此基础上做好理论与观念更新工作, 不断创新预算管理模式, 以此使预算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刘凌冰, 韩向东, 杨飞.集团企业预算管理的演进与意义建构——基于神华集团1998-2014年的纵向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 2015, 07:42-48+96.

[2]廖敏霞.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企业经济, 2013, 05:42-45.

[3]白夏平, 李世新.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与创新[J].企业经济, 2011, 09:44-47.

[4]陈雯.ABC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实施案例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3.

[5]陈秀利.我国企业集团预算管理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2.

[6]田钰.基于EVA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12.

上一篇:继电保护设计下一篇:食用菌市场行情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