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文三篇

2024-07-08

把握课文 篇1

关键词:把握文本,拓展学习,协调与整合

首先, 把握课文文本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 须注意拓展内容与课文文本之间在内容与情感表达上的平衡。一般而言, 所拓展的内容与课文文本的内容与情感之间可以有一定的距离, 但是, 所拓展的内容不宜过于拔高, 如果其内容与情感的表达远远超乎课文文本的话, 所带来的问题则是:一方面, 学生通过课文文本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则无法进行有效的迁移, 另一方面, 由于拓展文本的内容与情感过分高于学生的知识与情感范围, 致使其无法正常理解, 这样, 脱离常规学习的负担势必加重, 久而久之, 则会使得学生的学习心理受挫, 从而得到适得其反的后果。譬如, 有的教师在《孔子拜师》 (三年级上册) 之后, 要求学生拓展学习《论语》, 这样的安排是不很恰当的, 一是《论语》通篇古文, 没有基础的学生根本无法通读, 一是其中的道理亦过于艰深, 学生不易理解, 再则《论语》洋洋万言, 恐怕短期内也不能完成。

其次, 把握课文文本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 须注意不同拓展功能的分置。某一具体的文本所能拓展的方向是多元的, 即便仅仅是内容与情感这一向度, 不同的教师所能提供的拓展文本可能也不会完全一致, 譬如, 同是《荷花》一文 (三年级下册) , 有的教师拓展的是周敦颐的《爱莲说》, 有的教师拓展的是季羡林的《清塘荷韵》片段……但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教师的拓展过于集中于内容与情感方面, 而没有更好地留意拓展在其他方面的功能。拓展学习不但应就内容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同时还可以就文本的表达方式、文本的体裁甚止是其他相关能力 (比如口语交际、课文理解能力) 的培养提供支持。譬如拓展同一题材而体裁不同的内容, 学完《荷花》之后拓展学习汉乐府的“江南可采莲”、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拓展同一体裁而题材不同的内容。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尽管一个文本的拓展向度是多元的, 但并不是每篇课文都需要从这不同的向度进行拓展, 选择何种功能拓展与文本自身密切相关, 只有正确把握文本特点从而确定与文本特点契合的拓展才是高效的、适度的。

再次, 把握课文文本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拓展学习, 须注意文本自身的学习目标与拓展学习目标的协调与整合。阅读教学中拓展学习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学生需要具备拓展的基础──文本自身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 因此, 在学生对于文本自身的基本的学习还未达成之前, 教师不要盲目进行有关的拓展学习。更为重要的是, 文本自身学习目标得以实现基础之上的拓展学习, 也要因应不同课文的学习特点而有所区别:第一, 学生学习一篇课文, 在基本实现了针对这一文本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等三个维度的目标之后, 拓展学习目标的选择是开放的, 即可以施行有关内容情感、表达方式、口语交际等能力方面的拓展学习。第二, 如果学生在文本自身的学习中, 他某一方面的目标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 那么, 最好不要进行围绕这个没有实现的目标的拓展学习。第三, 如果学生在文本自身的学习中, 他某一方面的目标已经达到了教师的预期, 那么, 可以围绕这个实现的目标进行与此相关的拓展学习, 这样的处理是考虑到了已知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迁移、正迁移, 它对于学生强化对于相关知识和能力的理解、运用是大有裨益的。

把握课文特点落实“语用”训练 篇2

一、品用典型词语,丰富词语积累

词语积累,不仅要读准词语,会写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正确、灵活地运用。我们必须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的要求,在指导学生写好350个生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并在有梯度的训练中不断内化,进而学会运用。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两只鸟蛋》一文中有“小小的”“凉凉的”“轻轻地”三个叠词。在教学时,笔者先采用自读、指名读、对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出词语的味道;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用这些叠词说说读了之后知道了课文的哪些内容;然后,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说出自己平时积累的带有叠词的词组,如“长长的小路”“绿绿的树叶”等,再引导学生了解将“鸟蛋凉凉的”改写成“凉凉的鸟蛋”这种意思不变的词语倒置形式;最后,进行拓展训练——课件出示一些实物图片,让学生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叠词,再进行词语倒置的表达。学生不但乐于表达,而且表达得丰富多彩:“青青的瓦片——瓦片青青的”“白白的墙——墙白白的”“大大的窗户——窗户大大的”……再如,《夏夜多美》一文中有“青青的”“绿绿的”“弯弯的”以及“静悄悄”“亮晶晶”等词语。教学时,笔者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或课外阅读中关注类似的词语,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积累。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运用中内化、积累,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词语的积极性,也促进了语感的培养。

二、感悟精妙短语,练就构词能力

低年级教材中,除了叠词之外,也陆陆续续出现了其他一些各具特点的短语。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感悟短语的精妙,练就灵巧的构词能力。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中,出现了好多表示“什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形式的短语,如“令人难忘的日子”“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笔直地站着”等。教学时,笔者把这些短语作为教学的重点,进行有深度的训练。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中带有这些短语的句子和去掉这些短语的句子,如,①“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②“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挑选了一棵柏树苗,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关注了这些短语。接着,笔者让学生说说这些短语在表达中的作用——用上这些短语,语句更加生动、更加具体,语言也更加优美。然后,笔者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画面,让学生运用这些短语进行口语表达。结果,学生把画面内容表达得既具体又生动。最后,要求学生在日记中,运用这样的短语进行书面表达。如此,让学生学以致用,就易于达成课标关于“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的要求。

三、借助典范句式,提升造句能力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学生要是没有一定的造句能力,就难以写出好的习作来。我们要根据课标对学段的要求和基本学情,紧密结合文本特点,抓住最为关键的词句,精心把握训练时机,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训练造句的能力。如《松鼠和松果》一课中有这样的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笔者先让学生读这个句子,了解句式“……那么……那么……”是说一种事物同时具备两种特点;再让学生用“那么……那么……”说话。一位学生说:“老师那么美丽,那么漂亮。”笔者提示道:“美丽和漂亮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你能不能换个词?”学生改口道:“老师那么年轻,那么漂亮。”马上有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那么聪明,那么善良。”笔者心花怒放地称赞:“同学们那么聪明,那么可爱,老师谢谢你们的夸奖!”这节课笔者不仅收获了学生乐学的喜悦,也收获了受学生肯定的欣慰。又如,《快乐的节日》一课中出现了“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我们像小鸟一样……”这样的句子。笔者引导学生用“像……一样”来说话,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老师像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有的说:“老师像大树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学生在仿说仿写的实践过程中,对文本的体悟更为深刻,语言、思维也都得到了训练。

四、模仿表达方法,提升言语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低年级有些课文结构和内容比较单一,构段的方式相同或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儿童复述、背诵和仿写。在教学时,我们要关注重点语段、篇章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运用语言文字,再进行读写结合,从读中学习表达。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笔者在引导学生逐段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利用课件出示三个段落:①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②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③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接着引导学生感悟这几段话的表达特点:都是先写谁说了什么,再写它做什么。然后,利用课件出示蝴蝶、昆虫、蚂蚁、小鸟等小动物在荷叶上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后,模仿这几段的表达方法写一写。由于有课文语句为范例,有方法可以借鉴,学生的表达精彩纷呈,有的写道:“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小蝴蝶站在荷叶上,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有的写道:“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操场。’小蚂蚁趴在荷叶上,踢踢腿,伸伸腰。”……学生借鉴文本的表达方式,既感知了“语用”奥秘,又掌握了“语用”技能。

《化石吟》课文把握 篇3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揣摩语言,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音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策略】

1、吟诵法:

诗歌教学首先应重在朗读吟诵,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诗歌的韵律,诗歌的感情;在诵读中揣摩词语的形象精炼,句子的含义隽永,在诵读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2、联想想象法:

科学的探索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依据现存的化石推测逝去的世界,依据科学的分析想象神秘的故事,在合理的联想想象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习方式】

1、自觉参与:

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创设适宜诵读的情境活动,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诵读中来。读中见意、读中品词、读中悟情,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参与意识不断加强,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自主探究:

依据化石推测上古的生物世界,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联想想象,探究未知世界的秘密。在发言中主动思考,在表达中善于探究,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小组合作:

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明确分工,分别指定读题员、记录员、报告员、协调员等;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合理比较,使学生群体间产生合作、共享的局面,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

【课前准备】

1、教师与学生一起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

2、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化石的形成。

【教学步骤】

【把握课文】推荐阅读:

把握05-15

心态把握05-25

把握意外06-05

把握06-08

把握文体06-09

把握细节06-16

把握原则07-03

把握“度”07-12

把握瞬间07-15

把握策略07-19

上一篇:加工中心编程下一篇:描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