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条件三篇

2024-07-31

适宜条件 篇1

1 材料和仪器

亘黄芩购自某药材公司, 所用试剂乙醇为分析纯, 其余为色谱纯。黄芩苷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110715-200612) ;水 (注射用水)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Agilent公司) ;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 (沈阳龙腾电子称量仪器有限公司) , 夹层提取罐等。

2 方法

2.1

选用L9 (34) 正交试验设计, 见表1、2、4、5。

2.2 样品制备

2.2.1 生黄芩 取亘黄芩1 kg直接切片;冷润黄芩 取亘黄芩1 kg用冷水湿润4 h, 再切片, 60℃烘干;其余按正交试验设计, 每份试验样品量均为1 kg, 依法加工。以上黄芩饮片用小型粉碎机分别粉碎, 将粉末过3号筛备用。

2.2.2 取上述粉末样品各约0.3 g, 精密称定, 加70%乙醇40 ml, 加热回流3 h, 放冷, 滤过, 滤液置100 ml量瓶中, 用少量70%乙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 洗液滤入同一量瓶中, 加70%乙醇至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1 ml, 置10 ml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供测定用。

2.3 黄芩苷的测定

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18 (5μm ×4.6×200) mm;流速:1.0 ml/min流动相:甲醇-水-磷酸 (47 ∶ 53 ∶ 0.2) ;柱温:25℃;波长:280 nm;进样量:10 μl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在60℃减压干燥4 h的黄芩苷对照品0.31 mg, 置5 ml量瓶中,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即得。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各10 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 测定。

3 结果

生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为12.04%, 冷润黄芩中苷含量为7.85%, 从所得数据统计分析表明, 黄芩煮制最优条件为A2B2C3D1, 蒸制最优条件为A2B3C3D2。见表2、3、5、6。

注:临界值 F0.01 (2, 2) =99 F0.05 (2, 2) =19

4 讨论

生黄芩中含大量的黄芩苷水解酶, 在适宜条件下能将黄芩苷水解为黄芩素等, 因其分子中存在邻三酚羟基, 易氧化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2]。这里我们测得生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最高, 而冷润黄芩中黄芩苷含量最低, 反应了黄芩苷被大量酶解。

亘黄芩煮制中, 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投料温度, 温度较低时, 黄芩苷水解量大;其次为煮制水量, 太小, 煮化不透, 水解酶残留, 太大, 又导致有效成分过量流失, 无谓损耗增多;再者为煮制时间, 过短, 则杀酶不彻底, 随时间延长, 杀酶更彻底, 但黄芩苷可能流失增多, 煮制10 min可以达到最佳效果;干燥方式则影响较小。

亘黄芩蒸制中, 蒸制时间为显著影响因素, 时间越长, 杀酶效果越好;而水量、蒸制前处理、干燥方式均影响较小, 虽然蒸制前处理对其苷含量影响较小, 但我们从实际工作中体会到亘黄芩蒸前用沸水润湿后马上蒸, 软化较好, 非常利于切制;不用水湿润直接干蒸者, 待稍微冷却即变硬, 难于切制, 且易炸片, 外观逊色不少。另外, 入中药煎剂的饮片, 煎煮前常用冷水浸润20 min左右, 如果所用黄芩饮片蒸、煮制不够或未经蒸、煮而入煎剂将会导致有效成分黄芩苷部分酶解损失, 从而影响临床疗效。这样, 我们综合评判亘黄芩煮制条件A2B2C3、蒸制条件A2B3C3较为合理适用, 为保证临床用药质量提供了一定依据。

注:临界值 F0.01 (2, 2) =99 F0.05 (2, 2) =19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211.

适宜条件 篇2

1 黄瓜的特性

黄瓜是喜温蔬菜, 适宜温度在18~30℃, 最适宜温度是24℃, 此温度范围内, 株体同化作用旺盛, 利于光合作用产物积累。温度35℃时, 光合作用产物和呼吸消耗处于平衡状态;>35℃时, 呼吸作用强烈, 消耗大于光合产物, >45℃时, 在3H内株体茎叶不会被灼伤, 空气湿度>95%时, 黄瓜株体可以忍受2h的48℃的高温, <10℃时, 株体的同化作用、营养运输等生理活动都会停止, 极易冻害, 所以10℃被称为黄瓜的“经济最低温度”。黄瓜也是喜湿蔬菜, 怕淹耐湿不耐旱, 要求土壤湿度大于85%, 对空气湿度的要求白天大于80%, 夜间大于90%。

2 灰霉病的特性

黄瓜灰霉病 (Botrytiscinereapens) 为真菌侵染病害, 它每年都会发生, 是黄瓜生育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般可减产10%~20%, 严重的可达70%以上。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 也能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及菌核在病残体上越冬, 主要危害黄瓜株体的花、叶、茎和瓜果。病菌首先侵染开败的花, 长出灰褐色霉层, 然后侵入瓜果, 致使幼小瓜果脐部腐烂, 使瓜果生长停滞, 甚至腐烂, 表面密生灰色霉层。如果带病菌残花或病瓜果脱落到叶面或茎蔓上, 均可引起叶片或茎蔓发病, 致使叶、茎出现灰褐色霉状物, 开始腐烂直至瓜株死亡。黄瓜灰霉病的适宜温度在18~23℃度, 空气湿度在90%以上利于发病蔓延, 可以通过风、雨、农事操作或人在瓜株间走动传播。

3 防治措施

3.1 生物防治

利用黄瓜株体的耐高温的特性, 人为调节大棚和温室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来改变棚室内的小气候条件, 通过调控改变大棚和温室内的气温和湿度条件, 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黄瓜灰霉病的侵染、发病和蔓延。

晴天上午日出后, 揭开草萜, 使棚室温迅速上升到30~33℃, 开始通风, 要控制棚室内温度不超过35℃, 湿度降到85%, 利用高温和低湿双重因素来抑制病菌的萌发和侵染, 而且这时的棚室的小气候条件对黄瓜株体进行光合作用十分有利;中午加大通风来降温排湿, 使下午温度降至20~25℃, 湿度降到70~80%, 虽然棚室的内温度适宜灰霉病菌的萌发和侵染, 但可以利用低湿条件来抑制病菌, 而且棚室内气候条件对黄瓜株体的光合作用有利;日落后再通风1~2小时, 使夜间温度控制在15度以上, 可整晚放风降低湿度, 充分利用低湿条件来控制病菌曼延, 夜间小气候条件的控制,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运输, 减少呼吸作用消耗, 积累营养, 促进株体和果实生长。

当黄灰霉病瓜发病严重, 农药防治控制无效时, 可以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来控杀灰霉病菌。高温闷棚应选择在晴天上午, 把棚室内温度提升到40~45℃, 保持闷棚2h, 可以有效杀死灰霉病菌。然后适当通风降温, 温度降到28℃再闭棚, 10天内闷棚2~3次就可以全部杀除灰霉病菌。高温闷棚的关键是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 不可灼伤植株, 并在前一天浇足水, 使棚室内的湿度>95%, 增强黄瓜植株的耐热性, 高温闷棚后还要及时追肥, 加强田间管理。

浇水时要采用高畦覆地膜和滴灌方式, 选择在晴天早晨进行, 不宜在阴天浇水。浇水后要立即闭棚升温。当棚室内温度达到32℃时, 持续1小时后通风排湿, 使棚室内湿度降到85%以下, 抑制病菌发展。

3.2 化学防治

黄瓜灰霉病初发时, 要及时摘除受侵染的病花、病叶, 除掉重植株, 带到室外晒干燃烧掉, 减少病源, 并立即对病源四周进行化学防治, 喷施农药。同时注意收看天气预报, 要据据天气形势, 在出现连阴雨天气等适合灰霉病侵染、发病和蔓延的气象条件下, 不能利用人为揭帖通风来调控棚室内温度和湿度条件, 要及时喷施50%的多菌录500倍液等有效农药, 做好预防和控制。在发病蔓延时, 除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外, 还要及时配合化学措施, 喷药, 控制病情扩展。

4 结语

为防止或减轻灰霉病对黄瓜生产的危害, 除及时科学防治外, 还应选用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如津春2号、津优3号等优质品种, 可以提高黄瓜对灰霉病的抵抗力。同时改变传统耕作方式, 将大棚和温室选建在地势高、易排水、采光好的地段, 采用高畦覆地膜和滴灌、暗灌技术, 种前对土壤内病菌进行药物处理, 并深耕土壤掩埋, 采用轮作种植方式;此外还应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壮苗, 合理施肥, 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 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摘要:平顶山大棚温室黄瓜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化生产, 黄瓜灰霉病的发生需要适宜的气象条件, 因此分析和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调节大棚温室内气温和湿度条件, 改变棚室内的小气候环境, 加强田间管理, 通过调控气温和湿度条件, 就可以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灰霉病的发生与蔓延。

关键词:黄瓜,灰霉病,气象条件,防治

参考文献

[1]张和义等.大棚日光温室黄瓜栽培[M].金盾出版社, 2001.

冬枣适宜的贮藏条件 篇3

1.采收时间 采收成熟度对贮藏寿命影响很大,即成熟度越低越耐贮,以初红果(着色25%以下)最耐贮,全红果(100着色)最不耐贮。以鲜食为目的贮藏的,半红期采收,以加工为目的的,初红期采收,短期贮藏的可以全期采收。

2.温度和湿度 在高于冬枣冰点温度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贮藏效果越好,低于冰点温度时会产生冻伤。成熟度不同的冬枣其冰点也有差别,一般半红枣的冰点在-2.4℃左右,初红枣的冰点高于此值,全红枣冰点低于此值。所以不同成熟期的冬枣应分别贮藏。冬枣也是极易失水的果实,在冷藏条件下适合冬枣贮藏的湿度为90%~95%。

3.O2、CO2含量 在冷藏条件下,O2含量应控制在3%~6%。温控精度高的贮藏环境,O2含量应偏低,这样可提高保鲜质量。温度误差较大的贮藏环境,O2含量应偏高,以防发生无氧呼吸或CO2中毒。

上一篇:工业建设下一篇:高效数学课堂源于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