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十篇

2024-05-28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篇1

关键词:小微企业,科技,协同创新

0 引言

2011年4月24日,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 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 “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要深刻领会并发扬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 将科技协同创新精神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实践中, 整合科技资源, 提高创新效率, 增强创新效果, 下大力气破除机制体制障碍, 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小微企业科技协同创新的重要性

1.1 科技协同创新是提升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不少小微企业遇到了巨大困难, 技术落后, 订单减少。小微企业只有进行科技协同创新, 借梯登高、巧借外力, 充分释放和有效集成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资源和要素, 才能力挽狂澜, 创造出一批关键的知识产权, 取得一批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因此, 要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发展难题, 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科技协同创新刻不容缓。

1.2 科技协同创新是促进小微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有利保证

“十二五”以后, 小微企业原来依赖的成本优势、薄利多销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难, 因此, 小微企业调结构、转方式迫在眉睫。小微企业通过科技协同创新, 吸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突破技术壁垒, 生产“高精尖”产品;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 促进产业生产技术升级, 从而形成以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为主的发展模式, 达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的。

1.3 科技协同创新是确保小微企业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李克强总理指出, 国有大型企业“顶天立地”, 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目前, 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全球第一。小微企业的飞速发展对打开更广阔的就业大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微企业通过科技协同创新, 共享科技成果, 必然促使其更具发展活力和发展前景, 还有利于更好地吸引科研人才和应届大学毕业生, 更好地充当创业的“孵化器”和吸纳就业的“容纳器”。科技协同创新使小微企业更好地缓解就业压力, 更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2 小微企业科技协同创新的障碍

2.1 小微企业“独木难支”, 其他企业或机构不愿意与其协同

目前, 虽然绝大部分的小微企业家都已经拥有自主创新意识, 知道创新的重要性, 但小微企业的知识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研发投入、科技人员、获取的创新资源等远远低于大中型企业。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 无论是从创新能力、创新投入还是从创新效益和创新成果来看, 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 小微企业“人微言轻”, 其他企业或机构根本不愿意与其协同创新, 这更使得小微企业在科技协同创新的道路上“独木难支”。

2.2 小微企业缺乏资金支持, 制约了科技协同创新

小微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热门话题, 从外部融资环境来看, 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困难重重。据调查, 2011年以来, 我国65%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 25%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 10%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于民间集资方式, 有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发展资金不足。当前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资源不足, 面对日益扩大的市场, 根本无法从银行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来更新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再加上对现有的资金投入不合理, 使得资金短缺成为长期困扰小微企业的难题。而资金的支持对于企业的科技协同创新至关重要, 缺乏资金的支持, 科技协同创新寸步难行。

2.3 小微企业吸纳留住人才难, 科技协同创新缺乏人才保障

我国小微企业长期对人才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没有为人才创造良好环境。与大型企业相比, 尽管在小微企业的晋升速度会更快, 但是大企业能给员工的高校深造、专业培训以及企业知名度赋予员工的优越感是小微企业无法比拟的。同样的职位, 大企业的月薪和福利都更好一些, 所以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往往“瞧不上”小微企业。因此, 小微企业往往存在管理人才队伍的问题, 例如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匮乏以及忽视对人才的培养等。而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科技协同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源, 人才是小微企业协同创新不可或缺的因素。难以吸纳和留住人才, 进一步制约了小微企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

3 构建小微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

3.1 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

一是上中下游小微企业的产业集群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小微企业多为家庭作坊式, 很容易出现“集而不群”, 孤立的小微企业很难得到长足的发展。上中下游的小微企业可以集聚、合理配置与共享企业间的信息、科技、人才等创新资源, 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企业产业链, 促进产品升级, 使企业保持科技领先地位, 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二是区域内的产业集群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区域内的小微企业可以利用其分布的区域优势聚集发展, 将更节约土地, 还可以更方便地解决水电排污等问题。而一些食品企业集群, 甚至可以建设检测中心和标准模具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每一个区域内建立一个内部信息平台和商务交易平台, 提供各种各样的交易信息和优惠政策, 共享资源, 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3.2“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

当前有一股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蕴藏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中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这股潜力一旦和小微企业结合, 就会变成巨大的现实生产力。小微企业应该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 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积极与高校和研究所合作, 吸纳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等到小微企业兼职和实习, 吸纳科研人员到企业挂职并指导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生结合企业项目开展研究, 形成“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这样既能“强壮”小微企业, 又能使科研人员得到社会实践的训练, 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 促进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 可以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和技术能力向生产力转化。“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科技协同创新模式是小微企业走出困境进而健康发展的关键。

3.3 小微企业间“抱团”的协同创新模式

小微企业“独木难支”, 因此,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可以效仿意大利, 由多家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在行业协会的支持下建立一种创新的融资机构———互助担保贷款机构。无论会员企业投入的初始启动资金份额大小, 所有成员的身份、权利和义务保持平等, 决策权和管理权由所有会员共享。我国小微企业也可以“抱团”, 通过企业间协作, 建立互助担保创新融资机构和创新平台, 即起初由各会员企业投入部分初始资金或信息、人才等资源, 所有资源由会员共享。这样既能内部保证协同创新的资金支持, 又能搭建创新平台, 融合和共享创新资源和要素, 促进小微企业间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

4 小微企业科技协同创新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指出, 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应切实提高重视程度, 破除体制性壁垒, 转变职能,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通过创新发展模式, 完善政策及服务, 引导产业发展, 拓展小微企业发展空间, 真正发挥出小微企业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4.1 积极协同大中型企业, 实现科技协同创新“同舟共济”

对于政府而言, 积极建立相同产业内大中型企业帮扶小微企业, 定期组织召开大中型、小微企业对接活动, 给小微企业创造协同创新的机会, 并对科技协同创新的企业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和机制鼓励。由政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牵线”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协同创新, 使小微企业同大中型企业建立起密切协作关系, 不仅在客观上可以有力地支持和促进大中型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对于小微企业自身来说, 小微企业要积极寻求与大中型企业合作联系的机会, 吸收和整合既有知识和技术以补充其知识储备、共同开发商机、弥补开发大中型企业忽视的市场, 共享知识和技术, 达到合作双赢。

4.2 积极争取创新资金, 保证科技协同创新资金支持

对于政府而言, 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加大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请力度, 放大财政扶持资金效应, 制定出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增加各县级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 重点对科技型小微企业、高成长型小微企业开展研发中心建设、科技创新等给予资金支持, 同时加快小微企业发展步伐。

对于小微企业自身而言, 要积极开展企业诚信建设工作, 努力提升自身信用等级, 改善企业融资条件, 积极申请贷款, 获取资金支持, 促进科技协同创新。

4.3 积极强化人才管理, 保障科技协同创新人才支撑

对于政府而言, 可以加大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资源储备, 建立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储备与调度系统, 开展用工预培训, 预计每年储备一定数量人力资源。积极引导小微企业加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教育培训, 转变家族式管理的落后管理观念。

对于小微企业自身而言, 通过自身的专业性和较好的就业环境, 来吸引高端技术人才。通过积极与高校建立合作, 让在校大学生进入企业见习, 建立高校人才与企业对接机制。这样可以为小微企业的科技协同创新保障科技人才, 促进小微企业的科技协同创新发展。

5 结束语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篇2

1. 1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定义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商户的统称[1],由郎咸平教授最早提出。科技型小微企业是小微企业中最具创新活力和潜力的经营主体。它是指以高新技术开发、服务、咨询及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与运营等为核心,研发力度在6% 以上,研发人员占比在10% 以上[2],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实行独立核算或相对独立核算的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企业。涉及领域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如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创新是其生存的根本,小微体现了其经营组织形式灵活多样的特征,也兼具投资主体和出资形式多样化等大中型企业所不可企及的优越性,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创新主体。

1. 2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作用

小微企业总数在中小企业中占的比例非常大,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不容小觑。根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共有小微企业1 169. 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 57% 。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 GDP) 总量的60%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小微企业是大中型企业成长的摇篮,每家企业的成长都经历从小到大的历程。例如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在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开始的在线搜索引擎产品开发,之后迅速传播给全球的信息搜索者,奠定了今天谷歌的搜索引擎的领导者地位; 比尔盖茨和艾伦在原始资本只有900美元时创建微软,现在微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其二,小微企业数量大,进入障碍低,组织形式灵活,对促进就业、保持社会安稳、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特别有利。以重庆为例,截至2014年6月,小微企业已占企业总数的1 /5,解决就业61. 36万人,同时,发展势头良好的小微企业也激发了经济的活力,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小微企业,其成长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产业的小微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开拓市场新空间、带动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3 制约因素

虽然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自身组织灵活、投资主体多样化等优越性,但因为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本身不够规范等原因致使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道路屡屡受阻,融资困难、信用缺失、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方式散乱、生产随意等难题困扰着科技型小微企业,导致小微企业难以破茧成蝶,成长为规范的大中型企业。基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以及体制环境方面的难题,迫切需要他们整合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的突破。在对青岛一些科技型小微企业调研中发现,科技小微企业通过不同形式的借助外部网络搭建创新平台,对小微企业克服障碍、迅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的主要模式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核心任务是研发,其本质在于不断创新,其创新的模式主要有点式创新、链式创新、网式创新等几种。

2. 1 点式创新———自主创新模式

自主创新模式的内涵比较丰富,通常包括管理、制度、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讲,侧重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方式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等[3]。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创新的意愿,但缺乏原始创新的条件和实力,其自主创新主要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为主。可以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原始创新等方式实现以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为主体的点式创新。

2. 2 链式创新

科技型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上,它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产业链上其他关联企业的支持与影响。这些关联企业既包括与其在同一个行业竞争的横向关联的同行企业,又包括与其在同一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关联企业。链式创新即基于竞合思想的与关联企业在横向或纵向链条上的合作创新。

横向链式创新: 竞合创新模式。竞合的思想是21世纪在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规避红海、寻求蓝海的战略思想。横向的竞合创新是指处于同行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创新。小微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有限性、同行业企业的资源能力的差别性以及共同处于同一行业的共同性,奠定了竞合创新的可能性以及可行性,因此同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采取互补式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非零和博弈的效果,实现帕累托最优。

纵向链式创新: 链合创新模式。纵向的链合创新模式是指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处于同一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链式协作创新[4]。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行业环境分析的观点,企业和供应商和买方之间是一种讨价还价的间接竞争关系,而在市场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整合资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作为以创新为生存根本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更是有此迫切的要求。以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作为创新的主体,并通过对同一供应链的上游企业的原材料供应的需求拉动和下游企业的市场推动的关联影响,实现创新的链式整合,最终形成“上游企业的新能源、新材料创新 + 科技型小微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 + 下游企业的市场、营销创新、观念创新”的链式合作创新。基于供应链的链合创新,可以在供应链上各主体定位明晰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起到“1 + 1 > 2”的整合效应,提升创新的效率和效果。

2. 3 网式创新———四螺旋网络创新

四螺旋式的网络创新是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所谓四螺旋式的网络创新模式指的是充分整合各类在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或缺地位的主体即科技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的力量,密切四种主体之间的关联度,四种力量相互交叉形成非线性的螺旋关系,塑造创新的氛围,形成网络式创新模式。在网络式创新模式中,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承担创新的主要任务,它是市场竞争的主角,与市场需求对接,最具创新意愿和意识,是把创新转化成生产力的最关键的力量,既发挥创新带头作用,又需充分借助政府、科研机构等的外力,以更高效地实现创新突破。政府在网络创新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宏观政策的把控,实现对创新的导向作用和对资金、土地、人才等关键资源的掌控以实现对创新的激励和扶持作用。大学及科研机构处于知识的前沿阵地,了解创新的最前沿动态,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使命,其拥有人才、知识等创新的关键要素,如能实现和企业的成果对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可以起到很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科技中介机构如金融扶持、科技孵化器、行业协会等在创新网络中更多的是发挥中介作用,它更像是桥梁连接市场和企业,把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四螺旋式的网络创新中的四种力量除了应发挥各自的影响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四方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真正形成整合式的不同形式的创新组合的网状创新的良好态势。

综上,点式、链式、网式创新模式中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不同的要求和条件,而科技型小微企业更具有与一般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特征,因此分析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从而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尤其重要。

3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特征及创新模式的选择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研发力度不低于6% ,创新是其生存的根本,但作为一种科技型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创新也具有不同的要求。科技型企业因其在市场中的作用不同以及其创新的本质,也决定了其具有一般企业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科技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蜕变期( 见图1)[5]。

种子期: 种子期也称创意期、创业前期[5]。在此阶段,创始人含科技研发人员提出创新的想法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意,并把创新的想法或创意不断摸索、尝试进一步变成发明创造或专利成果,在此阶段科技型小微企业处于孕育期,主要投入资源以人力、知识、技术等智力型资源为主,资金投入占比较少,据调查占5% ~ 10% 左右。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技术,从创新的想法变成具有商业价值的成果,需要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不断尝试,失败的风险达90% 以上。此阶段的关系网络主要以创始人的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创新模式只能侧重于以科技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模式。

创业期: 通过种子期的摸索和成果研究,创始人以小微企业的形式进入创业阶段,试图把科研创新成果更好的转化,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既涉及创新成果由实验室到市场的技术转化行为,又涉及把研发团体变成企业的企业家行为。在此阶段,经历由种子期松散创业团队到严密的以科技型小微企业形式的经济实体的转变。科技型小微企业虽初具雏形,但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市场拓展等自身条件尚未完善,加之相关政策、法规等外部环境因素的限制,企业的资源需求和供给会有较大的缺口。企业的资金、技术、知识等关键资源需求巨大,资金筹集主要由创始人的自筹资金为主要筹资方式。企业在市场上尚未形成信誉和口碑,获取其他企业等外力支持的难度较大,风险也较大。此阶段的风险主要是创业风险,如成果转化的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等,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社会网络主要基于创始人情感联络的人际网络关系为主,在行业的影响力尚未形成,难以从关联企业获取创新的帮助,企业创新主要以自主创新为主。

成长期: 经历了创业期的探索和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壮大,企业所需的资金投入也越多,而且科技型小微企业与一般企业的不同在于不断创新和研发是其生存的根本,技术投入也需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伴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企业的社会网络关系也由创业期的基于个人情感的人际网络关系日渐转变为基于企业需要的工具式网络关系,网络主体的构成也日益多元化,企业与上下游关系企业之间的供需往来联系日益频繁,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等支持机构之间的联系也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日渐紧密,企业的资金投入渠道也是多样化,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在此阶段,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供销往来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协作来更好地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的使命,是科技型小微企业不错的选择,因此,纵向链合创新模式是主要采取的创新模式。

成熟蜕变期: 进入成熟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经历了成长期在市场的影响扩大,企业的口碑、信誉、渠道关系等无形资源慢慢积累,凝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获取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支持的难度减小,以企业作为主体与上下游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等之间稳定的组织网络关系已经形成,企业在开拓地域发展时可以基于其在市场上的稳定可靠的组织网络关系获取所需投入的各种资源。在此阶段,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更充分地整合外力的作用,更好地进行互动式的科技创新,基于其稳固的组织网络关系,采用四螺旋式的网式创新模式是个好的选择。

然而,作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进入成熟阶段只是代表着其稳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蜕变为大中型企业,才能更大范围地推广科研创新成果,推动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因此,能否成功的蜕变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当然,蜕变一方面反映在企业的规模由小微到大中的变化,另一方面反映在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效果的质的提升,以及企业的人、财、技、物、供、产、销等关键要素的性质根本变化,在这个蜕变中面临的风险来自于变革的风险,能否顺利地实现资源整合优化、观念转换及各种利益关系的理顺是蜕变的关键,当然也可能面临蜕变失败而导致企业倒闭的风险。处于蜕变阶段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需要借鉴同行业关联企业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更有效合理地整合利用政府、中介机构等外力,更适合采用横向链式竞合创新模式和四螺旋创新模式的综合。

4 结 论

从科技型小微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及每个阶段特征的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可采用更适合所处阶段特征的创新模式( 见图2) 。

在种子期和创业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组织形式松散,在市场上尚不具影响力,缺乏吸引外部创新的资源和能力,社会网络关系单一,以人情网络关系为主,更适合自主创新模式,并以集成创新和吸收、消化再创新为主; 在成长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已具备完善的组织形式,在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与供应链上的上下游关系日益密切,具备了获取外部力量的支持提升创新力的能力,应更好地整合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采取纵向链合创新; 在成熟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已经形成稳定的、长期的组织网络关系,可以充分发挥其已经形成的稳定的网络关系对创新的助力作用,整合同行业企业或政府、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的力量,采取横向竞合创新或四螺旋网式创新效果更佳; 在蜕变期,科技型小微企业基于成熟期已经形成的稳定的、成熟的网络关系及在市场上的影响和地位,充分利用外力借助四螺旋网式创新,发挥四螺旋创新网络中每个主体的互动协同创新作用,提高创新的效率和效果,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向科技大中型企业的蜕变升级,更好的体现科技型企业的创新使命。

摘要:科技型小微企业是小微企业中最具创新活力和潜力的经营主体,创新是其根本要求和本质特征,虽然它具有自身组织灵活、投资主体多样化等优越性,但由于自身及环境因素的限制,科技型小微企业蜕变为大中型企业困难重重,选择合适的创新模式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突变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尤其重要。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每个阶段独特的资源需求、风险及网络关系,基于生命周期的阶段选择点式、链式、网式创新模式对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篇3

关键词:创新人才;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研究;路径和模式

引言

关于创新人才向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的研究目前尚少,众多学者主要将研究集中在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以及人才集聚的路径三个看似分离却又相互关联的方面上进行研究,但是将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不多。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急速成长的时期,如何使创新型人才向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为小微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是目前学者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一、关于创新型人才的界定

不同学者对创新型人才的定义各抒己见,主要是从创新人才意识和能力以及能够运用创新方法等方面来阐述创新人才的定义。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企业创新人才也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运用新范式、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创造新产品或服务并为企业创造新价值的人才,他是从企业创新人才价值这一方面进行分析的。

二、对人才集聚效应的研究

人才集聚是人才流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行为,一些学者提出人才集聚首先是人才这种特殊资源通过人才流动实现集聚过程;其次,人才的流动是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对人才的吸引力;最终,人才在流动过程中带动人力资本流向特定载体,这些载体集聚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而形成较大的人力资本集合。而对人才集聚的研究最多的是牛冲槐,他从环境、文化、组织冲突、知识转移等角度对科技型人才集聚效应进行近乎全面的研究。比如,在环境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制度环境的对策,以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三、关于创新型人才向小微企业集聚的研究

(一)市场完善程度的角度

现在学者研究人才集聚都是从市场的完善程度,并结合国外的人才集聚模式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根据市场的完善程度将人才集聚模式大致分为三类:市场主导型、政府扶持型和政府指导与资源引导相结合型。其中市场主导型,主要是指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市场调节功能健全,政府仅发挥辅助性的功能;政府指导与资源引导相结合型,是指市场经济轻度不成熟,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完全,政府起指导性作用;政府重点辅导型,其特点是市场经济重度不成熟,市场机制基本无法发挥作用,主要靠政府的指导。有的学者认为政府扶持型主要在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常见,在现在的研究中不再考虑这一模式,但大多学者还是将这一模式考虑在内。

其中张惠娜更加详细的阐述了人才集聚的路径和模式,从人才是否是实质流动的角度出发,将科技创新型人才向企业集聚分为柔性流动和实质流动(两者的差异以档案关系的迁入与否为划分标准)。具体的路径展示如图所示:

图1人才集聚的路径和模式

科技创新型人才向企业集聚途径l是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向企业方向发生的流动,包括实质流动(以实线表示)和柔性流动(以虚线表示)两种方式。科技创新型人才向企业集聚途径2是指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时选择去企业任职(实质流动),或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兼职或做毕业论文等形式为企业研发服务(柔性流动)。科技创新型人才向企业集聚途径3是指企业间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流动,这既可指科技创新型人才从一家企业辞职到另一家企业就职(实质流动),也指科技创新型人才在不同企业间的兼职(柔性流动)。从总体上来看,对于人才集聚的模式的研究仍是从组织、个人和市场的完善程度的角度进行分类的。

(二)人才租赁行业的不成熟

我国人才市场与国外相比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市场不完善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人才问题,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人才租赁这一新兴产业。而且在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人才租赁行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在我国目前人才分布不均的情况下,有些企业创新型人才出现大量的剩余,而有些企业严重缺乏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租赁为人才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租赁合同让闲置的高级人才在一段时间内为人才紧缺的企业所用。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随某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或租赁期满自然消失。这样,高级人才不仅可以不脱离原单位而兼职兼薪,增加额外收入,还可以使自己的才华得到施展,更好地体现人才自身的价值。

但是人才租赁在我国发展缓慢,人才租赁市场仍然没有什么大的起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发展仍然不够健全。当然,人才租赁的出现源于市场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租赁行业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尤其是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更是充满了机遇。

目前,人才租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租赁概念方面、人才租赁用工形式方面、人才租赁三方关系方面、人才租赁产生原因方面、人才租赁优劣势方面及人才租赁相关法律问题方面等,而对于人才租赁的具体如何实施和发展等方面缺乏研究。但对于我国来说,人才租赁环境不成熟,一方面是主观层面的信息不对称和租赁环境不完善等;另一方面是客观层面的受传统观念的制约等。因此,如何发展好我国人才租赁行业,使其更好的为小微企业聚集人才是我国现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人才租赁市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人才租赁已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在中部等不甚发达地区对人才租赁的发展仍然遇到许多的瓶颈和问题。

本文在对相关定义进行界定的总结的基礎上,从市场完善程度和人才租赁的发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出通过研究市场和政府的协作以及人才租赁市场的发展等方面来加快和促进创新人才向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的步伐。(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文武.企业创新人才价值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3)

[2]牛冲槐,贺召贤,张永红.组织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牛冲槐,原锟霞,李秋霞.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转移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6)

[4]宋美丽,孙健.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0(2)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篇4

一。绪论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在就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科技型小微企业已经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张的重要动力。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包括政府,学术界等在内的各方面关注和重视。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概念界定及融资概述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是指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于开发,高技术产品生产与经营,独立核算或相对独立核算的智力密集型企业,科技企业既具有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能力,又具有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经营能力,目前在各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有相当数量的科,技,工,贸一体化的高技术小微企业,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实践证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招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重要力量,是高新技术转移形成科技型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孵化器”,是培养大批高技术产业的人才基地,是高科技开发区的经营细胞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

从企业的资金来源来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划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就是企业通过自身的积累获得资本,其实质是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资本具有自主性,低成本和低风险等特点。外源性投资,即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其实质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资本具有高效性,灵活性,集中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效率低,成本高

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效率低,成本高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向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时的主要劣势之处。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小,成立时间短,行业分布广,产品品种及销售渠道变动大,贷款回笼不稳定,导致房贷银行的审查和监督难度加大,使得商业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授信的单位成本和风险远远大于对传统大中型企业贷款成本和风险,使得商业银行倾向于向大中型企业放贷。

2.中小企业融资观念狭窄,导致融资渠道单一

遇到资金困难时,73%的民营科技型小微企业首先想到的是向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当向银行借款遇到困难时,很多小微企业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又不懂如何开拓协议投资,小额股权转让,融资租赁等融资渠道,特别是有些股份制科技型小微企业对出让部分进行融资的做法比较抵触,导致企业的发展资金不能顺利到位,从而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

3.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报告不规范,缺乏可信性

科技型小微企业资金的需求方,首先要使自身成为银行可信赖的优质企业,才能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能显示良好盈利能力和稳定现金流的企业财务报表是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的必要条件。

然而由于部分科技型小微企业只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为应对税务,工商买银行等记过的审查设置多套账簿体系,导致企业很难提供连续三年完整,规范,公允,客观的财务报表给银行。科技型小微企业制度不健全和财务信息不透明,大大增加了各商业银行对民营小微企业放贷过程中的风险和监管成本。因此即使部分中小企业提供了反映其业绩优秀,发展前景良好,内容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也很难让各商业银行确信其内容的完整,公允,真实,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就极有可能被商业银行拒绝放贷。而要取得境外风险资金的注入或上市融资等对企业财务报表更高要求的融资渠道,就更加不太可能了。

4.科技型小微企业制度不规范,企业管理水平低

许多民营科技型小微企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市场化和规范化程度

还远远不够,主要表现为企业负责人权利过大,导致企业经营具有较大的主观性,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张的规划,公司管理层的家族特性表现明显等方面。在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财务规范性,使得银行对该类企业的放贷持保留意见。

5.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少,担保难

大部分银行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贷款都需要其提供相应的抵押物。但实际上许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并不能提供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导致银行拒贷。此外抵押物的价值评估也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一般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可抵押资产专用性强,流动性,变现性差,一旦发生还贷纠纷,银行变现资产的难度大。除了抵押物之外,银行也很难看重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担保情况,但一般科学家小微企业很难取得具有担保资格的大企业或担保机构的担保。这些原因都是导致商业银行在权衡放贷风险过大后而拒绝贷给小微企业。

6.纵使科技型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来源的间接融资渠道兵不通畅,但间接融资方式依然是主要考虑对象并非无理由的。因为能够通过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直接融资的只有极小部分受到国家或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高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除了要具备相对较强的发展潜力外和盈利水平外,还要具有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和规范的财务报表等。这些准入条件对绝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是相当具有难度的,因此现阶段直接融资对对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难以实现,不会成为缓解我国普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渠道,银行放贷自然应当更受重视。

四。完善或缓解办法

1.民营商业银行的引入

我国的金融体系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所组成,设计期初的目标是四大国有银行解决大型大型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股份制和城市银行解决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都加入大型国有企业或政府项目放款的争夺中。在大型企业的贷款上,银行竞争激烈,反而贷款不足,甚至撤销原有的专给中小企业贷款的机构,使广大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剧。

因此,必须从机构设置上进行金融体系改革,才能突破现有的融资难问题的制度原因。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引入民间资本,成立民营小型商业银行,在静音范围上加以限制,并给这些银行税收和政府上的优惠,成立民营小型商业银行,在经营范围上加以限制,并给这些银行税收和政策上的优惠。民营小型商业银行由于在向国有大型企业贷款上不占优势,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将主要服务对面定位为广大中小企业,同时更注意风险收益情况。这些因素决定了民营小型银行在向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时更需要熟悉企业情况,更加注意对市场深度的扩展,同时也决定了民营小型商业银行一般只能立足于当地市场。

民营小型商业银行的引入有助于扩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市场,解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信息成本较高的问题。民营小型商业银行立足当地,更加熟悉企业的经营环境,能快速察觉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迅速对变化做出反应,对风险加以控制,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更大优势。这些优势都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不能比拟的。因此,在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这样一个问题时,民营小型商业银行是主力军。能在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上引入更多民营小型商业银行的参与,加大市场竞争力度,同时对中小企业贷款给予税收和政策上的优惠,将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供给不足的问题。

2.金融产品的创新

目前银行贷款的主要模式是抵押贷款,要求企业有房产或机器等不动产做抵押物。一般来说,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小,缺少不动产的抵押物,资金的需求远远大于自身所能提供抵押物的价值,在银行较高的贷款门槛下,广大科技型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贷款。抵押物的缺乏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对银行的主要贷款模式进行改革,允许更多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出现,比如说无抵押金融产品,直接融资品等。

3.外部金融竞争者的引入

资质建设助推小微高科技企业发展 篇5

关键词:小微高科技企业,资质,认证,核心竞争力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各行业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状态中, 即便是新兴行业发展也在快速的规范中实现有序竞争。根据CHINA HRKEY研究中心调查, 截至2011年底我国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达到1100多万家 (占企业总数90%以上, 另有个体户登记企业有3600万家) , 平均寿命2.5年。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 其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占全国企业总数的60%和40%, 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层面。

国家在2011年重新定义了中小企业的划分, 增加微型企业的定义, 突出了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我国中小微高科技企业侧重细分子行业和朝阳新兴行业的创业发展, 占据了国内新产品的75%和发明专利的65%, 为我国高科技事业尤其是七大新兴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过于注重技术及产品性能的研发投入, 往往忽略了企业资质建设的重要性,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和生存能力, 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能得到国家关于高科技企业发展和高科技创新产品的各种税收和财政支持, 影响了本来就力单势薄的发展动能, 倒在半途中。

(2) 资质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建设过程, 由于该过程的缺失使得企业的管理过程、产业化过程、质量控制过程、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售前售后能力大打折扣, 严重影响了小微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行业信誉。

(3) 由于缺乏应有的资质和标准建设, 使得小微高科技企业在竞争中受制于门槛限制或不合理的标准限制, 产生严重的经营困境。

(4) 难以享受国家的各种创新资助, 与获得资助的同行相比, 显著降低了综合竞争能力。

2 企业资质建设

企业的资质建设可极大提升高科技小微企业的管理能力、产业化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并且会得到国家和地方的各种财税支持、服务支持及法律保护。

2.1 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高新技术企业的认证通过, 可使企业每年上缴的企业所得税上缴比例由25%将为15%, 同时研发投入将获得加计扣除的优惠。由此, 可使企业将盈利用于再投入的能力大增。国家将每三年复审一次, 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一条必要条件和四条评判标准:

(1) 必要条件: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 000万元企业的每年研发费用超过该年度销售总额的6%以上, 其产品 (服务) 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以确保足够的研发投入促进企业的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因此, 企业应该在每年年初筹划当年及三年内的研发课题、人力投入和资源配置, 实现以科研带动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

(2) 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权重30%) :三年内最好获得6项及以上的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 以确认该企业是否具备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3)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权重30%) :即企业以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等形成的技术成果转化年平均数最好在4项以上, 以推动企业的高科技产业化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4) 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 (权重20%) :1制定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2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3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4设有研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5建立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5) 总资产和销售额成长性指标 (20%) :此项指标是对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总资产增长率和销售增长率的评价 (各占10分) ,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资产增长率=1/2 (第二年总资产额÷第一年总资产额+第三年总资产额÷第二年总资产额) -1。

销售增长率=1/2 (第二年销售额÷第一年销售额+第三年销售额÷第二年销售额) -1。

2.2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是指第三方 (社会上的认证机构) 对供方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评定和注册活动, 其目的在于通过审核、评定和事后监督来证明供方的质量体系符合某种质量保证标准, 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给予独立的证实。质量体系认证在国际上亦称为企业认证、质量体系注册、质量体系评审或质量体系审核等。

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独立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 有四个版本:1987版、1994版、2000版和2008版, 现在采用的版本是2008版。该体系节省避免了第二方审核供货方质量、服务等等的诸多麻烦和费用, 成为交易和贸易的通行证。

国际社会40年来ISO9001体系实践来看, 至少带来四大好处:即改进企业管理绩效并控制营运风险、提高品牌信誉且消除贸易壁垒、精简运营并增进内部协同、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投诉, 从而实现资产最大化的竞争优势。

小微高科技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的建设, 完整定义了公司各部门的功能和组织分工, 其质量方针基本确立了企业经营理念和文化的重要宗旨, 对产品实现过程即:产品实现策划、设计和开发、采购、产品生产、产品监测测量、服务提供等进行了全面完整的流程设计和控制过程。认真实现该体系的建设, 将有效提高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准, 为高科技主营产品的高质量产业化奠定基础。

2.3 科技小巨人认定

国家对小微高科技企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强有力的扶持、推动和鼓励, 当企业初步实现高科技产业化时, 科技小巨人的认定资助具有雪中送炭的宝贵作用, 以下是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工程项目以及培育对象的条件:

(1) 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申请的主要条件 (将获得资助200万元) :1企业研发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10%;2企业每年的科研投入经费不低于年销售额的3%;3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获得授权的专利、软件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或专有技术、以及注册商标或品牌) ;4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70%, 并有良好的信用等级;5企业上年度产品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2亿元人民币, 且前三年产品年销售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6企业有强健的经营管理团队, 健全的财务制度, 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 灵活的激励机制。

(2) 申请科技小巨人企业的主要条件 (将获得资助300万元) :1企业研发人员:制造类企业人数不低于职工总数的20%, 软件或科技服务类企业不低于50%;2企业每年的科研投入经费不低于年销售额的5%;3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或专有技术2项以上、拥有1项以上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的标准或一项同行业中的知名品牌;4企业应有研发机构 (技术中心、实验室、测试平台等) 、研发计划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 (含引进) , 创新激励等运作机制, 并有一套较完善的规范化管理制度;5企业资产负债率一般不高于60%, 有很好的信用等级与融资能力;6企业上年度产品销售收入在1亿元—10亿元人民币, 且前三年产品销售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 其中主要产品销售额或利润额应占60%以上;7企业有优秀的领军人物与良好的经营管理团队, 有较强的抵御各类风险的运营机制, 有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3) 地市级科技小巨人申请:小微高科技企业可以先申请本地最低层面的科技小巨人资助, 其条件和要求会比省级要求低一个数量级以上, 由此, 推动本企业主营高科技产品或服务的快速发展。

2.4 其它资质建设

国家针对有关新兴产业的特殊政策也值得该行业小微高科技企业的关注, 如软件企业认定和集成电路企业的相关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当地人才计划等等。

3 产品资质建设

3.1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

每个地方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 既是对小微高科技企业的主营业务肯定, 也是国家在税收扶持、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各方面对高科技投入的引导和支持, 以上海市的政策为例, 至少可以带来以下六个好处:

(1) 税收扶持:如果是发明专利授权, 上缴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地方收入部分五年内给予减免, 之后三年给予减半扶持。如果是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集成电路设计版图登记证书则享受三免两减半。 (中资企业拿到受理通知书即可办理) 。

地税:增值税的25%, 营业税的100%, 企业所得税的40%。

(2) 资金扶持:优先享受科技基金支持 (如科技创新基金, 小巨人基金等)

(3) 财政担保贷款支持: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后给予该项目连续12个月贷款贴息支持。转化中业绩突出者, 可申请市人才资金资助、享受政府津贴。

(4) 人才引进:项目主要研发人户口 (及配偶和子女) 迁入本市、免城建费。

(5) 职称评定:项目转化人可破格评定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6) 税收抵扣: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当年抵扣不足部分, 可按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在沪的企业 (包括外商) 以企业税后利润投资于成果转化项目, 政府返还对应的已征所得税的地方收入部分。

申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企业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以上海为例) :

(1) 项目的核心技术需符合《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指导目录》, 该目录采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2) 项目的核心技术拥有受中国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类型包括:近3年内获得授权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或进入实质审查阶段的发明专利申请, 近2年内获得授权的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项目的知识产权可以是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的知识产权所有权, 或是通过独占许可方式获得的在全球范围内5年以上的知识产权实施权。

(3) 项目所形成的产品应通过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凡属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产品, 须具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产品生产许可。属国家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 必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

(4) 项目所形成的产品 (服务) 属于企事业法人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内。

(5) 项目的总体技术与其它同类产品 (服务) 相比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且项目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在申报时, 对高转产品的名称要与将来开票的名称一致, 不能有任何变动。

3.2 软件作品认定

自国家2000年国发18号文发布起, 国内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 国家在2011年起延续了相关的发展推动政策。由于, 集成电路产业为大型产业投入, 而通常小微企业获得国家财税支持的切入点在于软件企业和软件作品, 主要支持如下:

(1) 我国境内新办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 经认定后, 在2017年12月31日前自获利年度起计算优惠期, 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并享受至期满为止。

(2) 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如当年未享受免税优惠的, 可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 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1]100号) 规定取得的即征即退增值税款 (即增值税由17%降低为3%征收) , 由企业专项用于软件产品研发和扩大再生产并单独进行核算, 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4) 企业外购的软件, 凡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 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 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 最短可为2年 (含) 。

在实践中, 我们认为小微企业应该首先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由此满足国家对集成电路企业、软件企业和企业软件作品的法人要求。同时, 在申报软件作品时的名称要特别注意, 将来开票时一个字都不能不同或增减。最后, 在开票时应该与当地税务局沟通确认, 嵌入式软件最好是与硬件分开, 单独开发票。

3.3 标准建设

标准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技术进步, 改进产品质量, 提高社会效益, 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标准的设计既要考虑行业发展的宽泛性, 又要有推动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标准应该规定有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底线, 并设定业内顶尖综合要求的层次设定。

小微高科技企业应该有远大的主营目标, 从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三个层面上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在制订过程中不以自私的门槛设定为最终诉求, 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 宣示本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军地位, 从而获得相得益彰的迅猛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订中, 均有启动补助和颁布后的相应鼓励。标准制定应该是每个有志向的小微高科技企业追求并能获得巨大回报的经营目标之一。

3.4 产品检测认定

小微高科技企业的产品推广过程中, 必然会碰到各种类似3C认证、国家或行业检测认证、地方规定的属地应用认定等等, 有些是强制的检测, 有些是非强制的检测认定。即在产品推广中的门槛认定, 企业在市场拓展中应该尽早通过各种相关的检测认定, 较全的产品检测认定是社会对该产品的权威认可, 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通行证, 否则会带来极大遗憾。

3.5 省级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认定

重点新产品的认定主要是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激励企业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 培育和聚焦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提高产业产业竞争力, 增强国家和地方自主创新能力。

重点新产品的要点是该产品已经开始了产业化销售阶段才能进行申请, 在获得认定后将推荐政府采购和择优获得财政补助尤其是贷款等扶持与支持。

4 国家创新资助

国家确立七大新兴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要求在2015年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8%左右, 到2020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小微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6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的讲话, 即《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中提出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健康、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八大科学技术发展。更全面的阐述了我国中长期的产业转型和发展要求。

为此, 国家从立法保障、财税扶持、提供服务、吸引人才四方面形成促进创新的政策组合, 建立了各种配套措施和财税支持。相对来说, 各种重大专项的申请要求高、难度大, 也要求企业具备较大规模。但针对初创期小微企业的创新基金申请等容易很多。

4.1 创新基金的资助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针对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技术含金量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自主研发、创新性较强, 知识产权清晰的创新项目, 分为创新项目、重点创新项目两类进行支持。如2012年度共支持项目7423项, 支持金额480385万元, 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套, 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无疑是雪中送炭。

创新项目是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在研发或中试阶段、尚未形成有效销售的项目。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的支持方式, 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分档确定支持金额, 支持金额为50万—100万元。

重点创新项目是指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对产业或行业有影响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或关键创新产品。采用无偿资助支持方式, 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分档确定支持金额, 支持金额为100万—200万元。

4.2 专项基金与贴息贷款

由于中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巨大, 因此, 小微企业如何获得发展资金是一大难题。因此, 企业应该未雨绸缪, 尽早谋划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换认定、国家或地方重点新产品认定、创新项目申请等途径得到免息贷款、低息贷款和贷款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特色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可申请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奖励等专项支持。

5 结论

完整的综合实力建设才是小微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之路。

首先, 小微高科技企业由于规模、实力、抗风险能力和经营水平等各方面的劣势, 经营风险巨大。经营者应该善于借助国家关于高科技创新的各种政策和资助, 有效实现高科技产业化的完整过程才能极大降低企业生存风险, 营造强大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其次, 小微高科技企业在与同行竞争中努力营造全面的资质认定和国家的系统扶持同样是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门槛, 是其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也是客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信心保障。本文作者通过艰苦实践, 充分感受到资质建设和争取国家扶持在企业管理、产业化过程、行业竞争和经营起伏过程中的益处, 供大家参考交流。

参考文献

[1]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Z].

[2]国科发火[2008]17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Z].

[3]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Z].

[4]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 (ISO9001:2008) [S].

[5]国办发[1999]29号.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Z].

[6]沪府发[2004]52.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Z].

[7]国发[2011]04号.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通知[Z].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篇6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高技术产品与经营、独立核算的智力密集型企业。该行业的企业大多具有高新技术的科研开发和生产经营能力, 其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和“小、快、灵”的优势。

从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看, 主要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是企业依靠自身筹集的资本金完成企业的初始投资和发展, 外部融资则表现为向银行贷款, 发行债券或股票等。随着企业的发展, 自有资金必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外部融资将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深究

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融资上的困难, 在此, 本文就其中的几个方面做深入探讨。

1. 贷款风险大, 收益低

作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最主要的融资问题, 贷款风险大, 收益低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本身具有根据市场需求而灵活转变的优势, 然而其所固有的跳跃式企业发展方式也伴随经营销售不稳定的弊端, 由此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时间等无法确定, 加大了金融贷款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难度。同时, 科技型小微企业对于贷款的使用效率不及大中型成熟企业, 致使贷款成本越来越高, 而收益低。这些都是造成科技型小微企业很难筹集所需的资金的原因。

2. 企业财务状况不真实、担保能力弱

近些年来迅猛发展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多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 因此导致多数企业在亟需商业银行的贷款时, 无法提供连续三年有效的财务报表, 致使银行对企业的信贷额度降低, 企业无法筹集必要的发展资金。

另外, 随着一些企业采用不正当手段粉饰财务报表, 套取银行信用的恶劣事件发生, 银行对该行业的信任度急剧降低。

除上述的原因外, 企业在担保能力方面也存在缺陷。一方面囿于其自身的资产结构, 无法在贷款担保方面提供足额且公允价值可靠的固定资产等做抵押, 而其拥有的无形资产、商誉等因其自身价值无法可靠估计, 不被金融机构所认可。另一方面该行业所具有的高风险性使得其难以在社会担保方面得到支持, 导致企业无法取得贷款。在这种种情况下, 企业被拒绝放贷的可能性很大。

3. 金融机构不偏爱科技型小微企业

赵玉珍在研究中发现:银行等金融类投资者存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惜贷严重的问题, 其只要原因为融资主体双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称[1]。

在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主要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首先对于金融投资机构而言, 其所投资的风险和收益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 这主要表现为项目的成本和项目的预期获益以及前景之间无法匹配。还有, 对于融资后实际投资的成本的收回时间也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问题。由此可以看出, 科技型小微企业与金融结构之间无法达成信息匹配, 由此加重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资金紧张状况。

4. 资本市场不发达, 融资渠道单一

相比于美国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市场, 我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无法满足自身国内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要。首先, 目前我国国内自身缺乏风险投资公司, 而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很少在我国国内开展业务, 因此, 国内企业难以寻求融资对象。其次, 国内现有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能力较为薄弱, 缺少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和完善的体制, 无法满足融资要求。最后, 尽管我国部分科技型小微企业努力争取国外投资公司的帮助, 但由于自身的风险投资条件无法满足国外公司的规章条例, 最终难以获得融资支持。

5. 政府扶植力度不够

日本政府成立了专门的财政支持金融机构, 并进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建设, 支持商业银行和民间资本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不能仅仅依赖于金融、投资机构的借贷, 更需要在制度上予以大力支持。我国目前尚缺乏上述的财政支持和完善的融资与担保制度, 且政府在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担保方面没有给予更多的优惠和帮助, 这些都加剧了目前科技型小微企业状况的恶化。

三、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 政府方面

近些年来, 政府逐渐意识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困境, 然而通过设立“天使基金”等方式却也总是杯水车薪。政府可从多角度、多方面采取措施, 取得破解之径。制度方面, 我国政府应当完善保护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法案, 为其提供法律保护;还可以从银企合作角度出发, 政府牵头, 加强政府与银行、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启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征集项目, 提高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对于近些年来较为活跃的民间资本, 政府应当出面, 建立引资平台, 积极引入民间资本,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最后, 利用深市创业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的上市融资平台, 政府应当积极引导企业并购重组, 优化资本结构, 提高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的效率。

2. 金融机构方面

目前我国的科技型企业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 国内尚缺乏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财政性金融机构, 但也已经在各大银行出现了以科技金融处、科技支行为基础的特殊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作为融通资金的主力军, 面对市场需求, 应主动出击, 创新商业银行业务模式, 探索与科技型企业相匹配的贷款模式, 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融资服务。

3. 企业自身方面

科技型小微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 必须从自身问题入手。

第一, 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 获取关键性人才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应当重视高级技术人员, 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人员的吸纳, 形成良好的人才创新范围, 提高企业的口碑和形象, 为企业在融资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 企业管理者应当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 不可贪恋当下利益, 而要有长远目光;对于公司员工, 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 采用绩效考核、股权激励等方式增强工作积极性, 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第三, 企业要利用好政府和社会上的有用资源, 积极创新, 在发展的平稳期做好积累工作, 懂得在时机成熟时完成创新式的飞跃。并且, 企业可以利用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实现资源、机会共享, 不断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摘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必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一股新的能量, 但其融资困境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最大问题。本文从当下科技型小微企业最棘手的融资问题入手, 分析其融资渠道和融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进而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三大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以求科技型小微企业尽快突破瓶颈, 快速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赵玉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及其破解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18) :148-151.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篇7

1.1 美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分析

近年来, 美国为促进本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创立了一系列奖励项目, 专门针对其实际发展状况, 如:技术创新奖励项目 (SBI R) 、小企业技术转让奖励项目 (STTR) 等。从小微企业产生科技构想一直到科技构想转化为实际产品, 整个过程都有明确的资金支持。

1.2 日本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分析

日本政府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 鼓励小微企业向商业银行或民间金融公司等金融体系寻求贷款等融资形式扩大其资本。除小微企业自身努力外, 日本还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政策性扶植, 并且以信用补充制度进一步控制小微企业的发展。

综合以上两个国家的经验, 不难发现, 美国资本市场本身制度比较完善, 其证券发行市场、流通市场及信用评级机构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极大地避免了投资风险。而日本结合本国实际, 主要从融资、信用评级、政策优惠等多方面采取优惠扶持政策, 以刺激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我们国家可以从这两个国家为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采取的措施中汲取经验, 为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便利。

2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主要特点

科技型小微企业受各方面因素影响, 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但是, 通过对大量企业发展情况的观察与分析,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发展呈阶段性。下面本文将根据企业发展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四个阶段逐步分析。

2.1 种子期

种子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中最为脆弱的阶段, 主要体现在其高风险性上, 但也具备融资需求量小的优点。在这一时期, 企业的发展还主要依靠三种融资方式。

(1) 政府的资金支持。我国鼓励小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 故而设置了专门的政府资金支持政策。通过政府为媒介, 将市场上的大量资金向科技型小微企业引导, 实现政策向资金的转化。

(2) 民间借贷。受银行信用体系管理的影响, 我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信用体系还不成熟, 而相对的, 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规模非常大。但是, 这种融资方式的缺陷——监管机制不严格也是显而易见的。

(3) 天使投资 (私人创业投资者) 。近些年这种投资方式逐渐为大家所熟知和接受, 许多成功企业家开始做天使投资。作为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投资形式, 它受到广泛的使用, 其流程也逐渐科学化、规范化、安全化。

2.2 初创期

初创期阶段的企业在解决资金需求时, 仍主要依赖民间借贷。除此之外, 针对企业产品或服务市场前景好的微小企业, 可以利用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扩大规模。随着科技型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评价的逐渐完善, 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逐渐成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2.3 成长期

科技型小微企业处于发展成长期时基本渡过了前期的融资高风险时期, 能够存活到这一阶段的企业通常都有着稳定的盈利模式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这一阶段的企业由于良好的发展状态, 同时投资回报率也相对高一些, 这就使得其可以较好地得到市场上资金的青睐, 其金融支持体系多依赖创业风险投资机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提供金融支持。

2.4 成熟期

成熟期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基本趋于稳定, 这一时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的短期大额贷款, 快速积累企业资金, 满足企业需求。在融资的同时, 规模不断扩大, 不断进步发展的科技型微小企业在其规模达到上市要求, 上市是科技型微小企业满足自身发展需求而获得资金支持的最好途径。

3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发展的问题

3.1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尽管我国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 但是, 其中很多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例如, 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一年的研究开发经费没有在年销售额百分之五以上的, 便不能获得财政部、科技部的创新基金项目给予的支持。由于扶持标准相对较高, 所以大部分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并没有从中得到太多有利的帮助。除此之外, 要想取得政策性资金的支持, 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批流程和大跨度的时间等待, 这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在解决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3.2 各类金融机构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不足

由于我国在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领域起步晚, 各方信用机制等尚不健全。其中, 国家政策与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制度设定不相符, 商业银行看重贷款安全性的评定。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起点低, 缺少商业信用以及商业担保组织, 使银行支持与小微企业的发展严重脱节。两者的有效合作还需要经过长久的磨合才可实施。

3.3 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市场体制不健全

首先, 较低的发展起点导致小微企业成果很难满足上市融资条件。其次, 我国债券品种并不多, 债券市场与欧美市场相比较来说也是发展迟缓,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易受到该方面影响。再次, 我国融资信用体制不健全, 银行没有担保机构, 无法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最后, 缺少对小微企业进行长期跟踪评估的机构, 市场缺少统一的、体制管理。

3.4 科技型小微企业财务管理较分散

企业发展要依靠财务的支撑, 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多也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来判定是否对小微企业进行资金支持, 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小微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所以, 企业, 尤其是小微企业一定要注重完善财务管理流程, 杜绝财务信用危机的发生。

3.5 部分科技型小微企业经营水准低

小微企业受自身条件限制, 其企业管理方法缺乏规章化, 缺少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明确指导, 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造成安全隐患。微小企业难以应对外部市场的环境变化, 直接影响了其企业内部的信用体系。

3.6 过度依赖民间金融

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 商业银行对其评估一般不高, 很难有合适的资金支持, 多数情况下, 小微企业会向民间金融借贷, 而民间金融本身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从而对小微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金融风险。

4 我国如何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多维金融支持体系

4.1 建设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机制

(1) 建设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中的分散风险机制。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具有很高的多层次融资风险。其多层次性表现在:由于金融系统的特有股东特质, 使得风险无法分散。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时, 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 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通过与市场上其他企业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 科技型小微企业虽然资金实力不够雄厚, 但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创造难以估量的财富。正是由于这一特性,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 通过市场上的成熟企业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反担保来创造共赢局面。

(2) 规避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中的风险。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信贷之所以会存在风险, 是因为其资产抵押不足和信息不对称, 针对此情况, 商业银行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可以通过降低其固定资产抵押金额, 依据现金流标准控制风险, 同时商业银行注资为了降低注资风险, 将要审查规范的企业报表, 以便银行及时发现问题。

(3) 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信用机制建设。科技型小微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等大型机构那里融到资, 主要是因为企业太小, 各项制度不规范, 企业信用不足。但这种信用不足并不是不能改变的, 可以通过资本机制进行改善。企业想要拥有好口碑和良好的信誉就必须要完善信用机制, 信用资本评价需要银行的跟进完善, 授信支持也是如此, 和谐的信贷关系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

(4) 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中的贷款运行机制建设。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模式主要有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这两种贷款方式。交易型贷款的目的是通过交易获取收益, 出发点是银行、企业各自的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关系型贷款中双方都是利益相关者, 主要依靠双方信誉和达成的契约关系, 形成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来实现共赢。由于是不同的贷款方式, 所以体现的特性不相同, 在交易次数、资产投入上也不尽相同。

4.2 解决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多维金融支持体系的发展问题

(1) 鼓励政府进行政策性金融支持。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很大程度要依靠政府构建相关的需要组织体制, 所以, 政府要积极运用自身的组织职能, 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及发展条件。例如, 适当为小微企业制定合理减免的税收政策, 以此来促进和鼓励小微企业在成长初期健康、稳定地发展。应把重点放在社会征信系统的建设上, 在借贷征信系统中加入科技型小微企业及其主要创始者的信用情况。

(2) 建立小微企业管理组织机构。小微企业在生命成长的各个周期中, 都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各管理机构在保证政策稳定落实的同时, 也需要监督小微企业的信用借贷和财务等情况, 为后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研究数据。这一过程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管理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对后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3) 科技型小微企业自身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科技型小微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能力, 首要任务就是企业要有意识地建立一支人才资源队伍, 确保企业人才队伍向规范化、专业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还要注意培养核心竞争能力, 以抵抗国内外市场的冲击, 形成企业的长效稳定发展基础。

综上所述, 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中, 多维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设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政策的有效执行、良好的信贷管理、有效的担保体系建设, 以及小微企业自身加强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着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相信随着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结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 科技型小微企业将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完善的多维金融支持体系可以使科技型小微企业抓住机会, 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军.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14 (01) .

[2]李建林, 赵玲.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探析[J].当代经济, 2013 (01) .

青岛招行创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篇8

招商银行青岛分行(下称“青岛招行”)不断升级金融服务,加大“两小”企业信贷支持,通过信贷投入和产品创新,积极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截至2014年3月末,青岛招行小企业贷款余额147.6亿元,较年初新增9.35亿元,零售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5.29亿元,较年初新增9.67亿元。

青岛招行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根据小微企业的主要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创新业务品种,丰富产品体系,优化业务流程。这使得服务流程更加贴近企业需求,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批处理效率。该行工作人员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批发业务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零售业务两个工作日完成审批,优质高效的服务带来了良好的口碑。

青岛招行根据“两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采取一厂一策、量体裁衣做法,创新了助力贷、订单贷、千鹰展翼、1+N、集合票据、信保易等金融产品。2013年,青岛招行成功办理首笔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同时也开创了青岛当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先河。

青岛招行还通过创新适合企业的金融产品,支持企业持续发展。该行先后推出了结算流量贷、政府采购贷等对公小企业贷款产品及现金贷、积数贷、利率优惠专案等多款零售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为小微企业在融资结算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在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青岛招行持续加强与市金融办、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有针对性地扶持了一批此类企业。同时,通过加强银企对接,开展多层次银企交流对接活动,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

为使小企业能够享受更全面的金融服务,青岛招行加强金融产品服务链的延伸,实现投行业务、国际业务、网银业务、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的全面对接,让企业能够享受高品质的金融服务。

近几年,县城小微企业崛起,为了支持县域小微企业的发展,青岛招行深入胶州市建材市场、即墨市家具市场、开发区红星美凯龙、北岭灯具市场等多个专业市场,了解客户经营模式和业务需求情况,为客户提供资金、结算等方面的业务支持。

青岛招行各支行不定期组织小微企业生意会,通过生意会使小微企业主了解丰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该行积极探索与电子商务公司进行合作,依托招行特有的小微企业专属结算产品——生意一卡通,成功推出了联名生意一卡通产品,并将生意一卡通作为电商商户的结算工作,使更多的商户和业主享受到招行优质、便捷的小微金融服务。

(本刊记者)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篇9

长治郊区是一个典型的工业产业化基地,区内工矿企业密集、工业门类齐全,至2011年末,辖内小微企业达1000余家,形成了以现代冶金、电力、煤化工、能化工、制药、机械装备业等六大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近年来,长治郊区信用联社立足区域实际情况,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重要职责,2011年,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3.6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6.5%,增长21.84%,增速高出各项贷款12.14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2亿元,实现小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的监管要求。

一、创新服务专营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一是建立特色小企业贷款专业部门。2009年,长治郊区信用联社成立客户部,成为该联社专为特色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形成覆盖全区的小微企业金融专业化服务网络。二是创新管理方式。按照精细化、扁平化管理要求,提升基层网点服务功能,将全区12个信贷业务网点与联社业务对接,把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直接连入联社管道,实行专类、独立考核,提升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质量,也确保了小企业贷款增长“两个不低于”目标完成。

长治市亨**食品加工公司是一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肉鸡加工批发、加工及零售为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能充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然而,该公司起步之初资金缺乏,无力购买先进设备,发展缓慢。

该联社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派客户部成立调研小组实地走访,并数次与公司负责人***、员工及上下游相关企业座谈,了解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前景,最终为企业提供了500万元的贷款支持,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2011年7月,在该公司还清500万元贷款后,该联社又根据实际需求为其授信700万元,继续支持该企业做大做强。目前,该公司拥有了辐射方圆50公里的100余农户养殖基地,带动周围农户平均每月增收3000元左右。

二、创新授信工作机制,畅通贷款绿色通道

为适应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该联社按照便捷、高效的要求,着力打造了“操作便捷、流程规范”的办贷绿色通道。审贷会3日一召开,在确保资料齐全的情况下,对贷款流程实行限时办理,从贷款申请、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款审议、贷款审批等环节严格规定时间,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发放不超过7个工作日,审批时间由原来15―20天一下缩至3―5天。

为更好更快捷地服务小企业信贷需求,该联社在细化客户市场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服务方式,主动为小微企业“送贷上门”的贴心服务。对具有发展潜力、有贷款需求且自身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客户部经常分组主动上门开展评级授信服务,深受客户欢迎。

“以前只听说贷款费事又费力,在农信社,没有想到我5天就拿到了贷款。”*****滑雪场总经理****感慨地说。

该滑雪场在起步阶段,资金不足,)))带领客户部人员在实地调

查后,决定支持这一朝阳产业。先后投放信贷资金309万元,帮助建起了占地60多亩的标准场地,冬天游客滑雪人流不断,仅此一项年收入达到200余万元。

三、创新特色产品体系,满足企业差异化需求

“以客户为中心”是金融产品创新的原则。该联社把客户需求摆在第一,按照小企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需求,陆续推出“车贷通”、“县域中小企业动产质押融资”、“订单质押”等10多个特色信贷产品,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多样化的资金需求。据统计,2011年累计投放特色贷款近1.3亿元,有效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该联社积极与长治郊区中小企业局、工商联合会、行业商会、专业市场、担保公司等机构建立了有效的沟通与合作,采取“点对点、人盯人”的形式搭建了服务体系,为辖内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拓宽了渠道。

该联社创新出台了全员营销贷款管理办法,员工都是客户经理,人人可营销优质贷款,也为小微企业搭建了融资渠道。对于员工营销贷款,联社实行“两日发放”,从提出贷款申请到调查、审批、发放决不超过2个工作日。2011年,该联社累计营销贷款金额达5000万元,其中66%的营销贷款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长治市******中心为实现全市广播电视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变,向该联社提出了借款申请,但缺乏足值抵质押物。为解决融资困难,该联社大胆创新,以有线电视收费权作质押,及时向长治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发放贷款1000万元。2011年,又推出了应收账款

质押贷款和仓单质押贷款等产品,为更多企业拓宽了服务渠道。同时,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与太平洋、泰康等两家保险公司合作开展了代理保险业务,开发了“安贷宝”等品种,让贷款企业无后顾之忧。2011年累计为小微企业办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139笔,金额1.4亿元,实现贴现利息收入392万元,小票据赢得了大市场。

四、创新风险定价机制,提高贷款抗风险能力

根据小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偏弱、稳定性差、缺乏专业管理能力等特点,结合多年来信贷业务中积累的经验,该联社积极推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定价机制,根据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企业营运现金流、业务发生流水和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等,在政策范围内确定相应的利率,确保足够利差来弥补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敞口。如:长治市)))))有限公司、长治市*****有限公司在原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24%,由年利率11.989%下调至10.4746%。2011年,该联社按照利率定价机制,给予12个企业利率优惠,直接为企业节省成本约400余万元。2010年—2011年,长治*******新发放的中小企业贷款实现零不良。

五、创新人员培训机制,提高信贷管理能力

贷款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尤其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多。为解决过去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该联社建立了信贷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凡从事信贷的人员,必须通过省联社组织的信贷资格考试,取得信贷资格上岗证。目前,郊区联社从事信贷的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同时,联社客户部、信贷管理部、风险合规部按照要求,每年定期对信贷人员从信贷达标方面、信贷管

理方面、财务会计方面、企业评级授信方面、合规操作方面进行岗位培训,2011年,累计对信贷人员培训16次,参培率为100%,参培人员考核合格率为100%。

六、创建信息共享平台,满足银企信息互通需求

该联社积极配合当地央行和长治郊区政府建立“辖内企业电子信用档案系统”,通过采集所有在工商局注册的企业和个体户信息,编制成电子信用信息,信息分为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息和服务特色信息三大类。对于恶意逃债的企业,采取提前中断合同,利用“先诉抗辩权”依法收回贷款,然后通过银行征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将其列入黑名单,并通报同业,提高其市场准入门槛。近两年,通过征信中心共采集到2000多家企业和个体户的各类非银行信用信息数据4000多条,为其它金融机构和小企业提供服务2500余次。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 篇10

2011年,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新标准第一次将中国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这种划分更加符合实际, 有利于中国中小微型企业的分类管理, 也和国际标准更一致。《规定》指出,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由科技人员创办, 以科技人员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 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1]。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 科技型小微企业主要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 产品的技术附加值高于传统产业, 研发投入比例较高。

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的重要群体, 在面对和参与市场竞争时, 有着强烈的创新动机, 经营机制也更加灵活多变, 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生力军, 对于推动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底, 河南省共有14.09万家小型企业、28.43万家微型企业。全省中小微型企业带动社会就业1 294.06万人。其中, 注册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8 700家。当前, 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从内在动力看, 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希望能通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内在的动力是强烈而持久的。外在压力主要表现为市场需求, 同时诸如政策法律环境、金融环境、行业情况等外在因素都会和市场需求共同构成一种外在压力, 既促使也制约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方向、速度, 甚至决定其成败。

1企业成长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般来讲, 企业家兴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就要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如此, 企业就有了壮大自身、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这就是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内容。企业的成长性, 也就是持续发展的潜力, 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某些优势, 比如技术领先、战略远见、管理效能、营销优势等等方面。这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的学科角度得出的结论。经济学中有关企业成长的代表性理论观点主要有:亚当·斯密认为单个企业的成长与其分工程度正相关;科斯则强调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 企业扩张 (成长) 的动力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管理学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企业成长的规律, 代表性理论观点包括:潘罗斯指出企业内部知识创造是企业增长的源泉, 安德鲁斯认为企业成长有赖于从企业战略层面建构的核心能力。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种角度对企业成长进行观察研究, 各有特色, 各有优势。经济学侧重从宏观角度研究企业成长的原因, 有利于企业认识利用外部环境实现发展。管理学强调从微观层面研究企业成长受到影响的内生因素, 便于企业练好内功、持续发展。综合运用研究企业成长的两大类理论观点, 为本文选择和分析影响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诸种因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2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选择与分析

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存在于河南省特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 其生存发展有着诸多影响因素。研究影响其成长的因素, 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 而应该有所选择。并且, 选择时应坚持以下原则:首先, 易获取性和可比较性。所选择的影响因素应尽可能便于获取和比较,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可能。其次, 针对性和有效性。所考虑的影响因素和具体指标应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成长性, 使研究更加有效。再次, 全面性和系统性。最终确定的影响因素, 应该是能够构成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影响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体系[2]。

依据上述原则,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同时依据经过选择的多种因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度及相互关系, 本文把影响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因素大体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如图1所示) 。

2.1影响因素的选择

2.1.1内部因素

1) 企业家能力。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家在风险识别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反映了企业家对市场机会识别、捕捉并加以有效利用的能力。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业务范围相对集中,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决策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面和影响深度相对较大。同时, 市场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使得企业家的洞察力和风险识别能力的价值更加凸显, 而这种企业家能力所产生的收益, 更多地可以被归结为一种非均衡市场中的机会把握能力。可以说, 企业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影响企业的决策水平, 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命运, 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3]。

2)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探索发现、开发利用新产品、新工艺的一种实践。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 技术创新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贯穿于从创造性研究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全过程。在企业实践活动中, 科技型小微企业需要不断地投入研发经费并吸引专业技术人才, 才能助科技型小微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良好持续地发展。可以说, 技术创新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也是其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3) 融资能力。金融资源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最基础的内部资源, 因为任何资源都可以通过金融资源表现出来。面对着复杂性和动态性日益增强的外部环境, 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的所有活动和获取竞争力必须要有适时适度的资金支撑, 为其生产、销售和创新等经营活动提供支持。同时, 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的高技术开发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获取银行贷款的支持比较困难, 所以融资能力常常会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4) 营销能力。科技型小微企业参与其中的市场环境, 或者是有待开发的新兴市场, 或者是竞争激烈的成熟市场, 这决定了营销能力是其需要重点加强的能力。而且, 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大都具有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快、易被跟随者模仿等特征, 所以科技型小微企业需要有较强的营销能力, 以便迅速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 占领市场并获取最大利润。只有具备了很强的营销能力, 科技型小微企业才可能“从无到有”开辟全新市场, “另辟蹊径”占据一席之地。

5) 人力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 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 人才都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上述第一个内部因素主要讲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领导者才能, 其实, 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 乃至一般员工的教育程度、工作经历、工作主动性、工作投入、工作计划、个人素质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都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1.2外部因素

1) 政策法律环境。政策法律环境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要素体系。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任何一家企业,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生存和发展, 都离不开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 由于特殊的成长特征和成长规律, 造成其受政策法律环境的影响更显著。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如果被政府高度重视, 得到相关政策法律的支持, 就可以健康快速的成长壮大。

2) 金融环境。资金犹如企业的血液, 资金“瓶颈”会严重阻碍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健康成长。然而, 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 小微企业并没有比较畅通的融资渠道。当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兴起, 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出台了很多有力措施来推动小微企业发展。逐渐改善的金融环境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也更加有利, 为其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4]。

3) 行业情况。行业或产业发展环境都会对企业的成长产生一定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 更是与其所处的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企业所在的行业是朝阳产业或新兴行业, 比如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个性化服务业等, 那么就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小的生存压力。反之, 如果身处一些夕阳行业, 那么企业的发展会受到更多的市场阻碍因素影响[5]。

2.2影响因素的分析

上述选择的企业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融资能力、营销能力、人力资源等五个内部因素, 政策法律环境、金融环境、行业情况等三个外部因素, 是对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因素的具体分析结果。从另一个角度看, 这八个方面也可以归纳成企业家能力、企业环境、企业资源、成长能力四个影响企业成长的常用维度来观察, 但是这样更为宏观的观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 本文从八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不同影响。

整体上看, 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八个影响因素中, 企业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融资能力、营销能力、人力资源这五个内部因素更具决定性作用, 而政策法律环境、金融环境、行业情况等三个外部因素也对其成长有直接的影响, 这在图1 (内外部影响下的企业成长曲线) 中可以看得很清晰。而且, 从这个曲线可以看出, 在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早期, 外部因素对其影响更大, 在企业成长中后期, 内部因素的作用逐渐趋于主要地位。具体来看, 八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 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影响因素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这就要求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 也要注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要优化单个因素, 更要注重因素之间的协调性, 以推动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

3结语

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发展, 应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 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 运用定性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由于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处于初创阶段, 其竞争战略、企业文化尚处于探索阶段, 影响表现不是很明显。所以本文主要选取了企业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融资能力、营销能力和人力资源等内部因素, 政策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行业情况等外部因素。笔者希望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选择和分析, 找到提升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从而促进河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2012年政府报告中的“科技热词”[J].今日科苑, 2016 (6) :17-19.

[2]王乐.南通市小微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4, 28 (2) :10-14.

[3]刘静.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J].北方经贸, 2012 (11) :97-98.

[4]李森森.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4:63-72.

上一篇:地质类专业本科教学下一篇:海上音乐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