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障碍三篇

2024-08-02

感觉障碍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00例病例, 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50例, 男23例 , 女27例, 年龄45~84岁 , 平均年龄 (52.5±5.2) 岁 , 患者的病程时间为2~16年 , 实验组50例 , 男30例 , 女2例, 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 (50.5±4.2) 岁, 病程时间为1~14年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 即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 给予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 给与患者药物进行降糖, 观察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患者进行卫生指导和监测[2]。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按摩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对患者进行肢体区域性的按摩护理, 以及对身体的穴位进行按摩。医院专门培养和设置按摩小组, 对所有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进行统一的按摩护理, 使患者的环境和体位等适宜, 采取穴位的按摩, 例如合谷、阳谷、内关、曲池、腕骨等多处穴位的着重按摩, 并且对患者和患者的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保证患者和患者家属能够在出院后实施自我按摩[3]。

1.3 评 定标准

按摩护理实施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现象几乎不出现即感觉障碍不出现, 为显效;按摩护理实施后, 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现象减轻即感觉障碍减轻, 为有效;按摩护理实施后, 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现象没有得到改善, 既感觉障碍未得到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 计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 (9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70.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在现今社会里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 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的分泌发生障碍而导致血糖持续升高的一种代谢方面的疾病。糖尿病可以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没有其他因素的条件下, 糖尿病的病人出现了周围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4]。其临床表现通常为身体部位出现对称型的疼痛, 并且患者自身的感觉会发生异常。通常患者下肢疼痛较为常见, 患者会出现麻木、发热、触电样的疼痛感等不同症状。相关资料指出, 糖尿病感觉丧失患者, 肢体疼痛应用中医按摩原理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 且中医按摩可以疏通血液, 刺激穴位, 加快患者机体相关神经代谢, 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肢体麻木、发热、触电等疼痛感觉异常[5]。从该实验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护理上实施中医按摩护理,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 (98.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70.00%) 。

综上所述, 对于糖尿病感觉障碍患者来说, 应用按摩护理模式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丁忠秋, 吕昌良.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60例观察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13) :112-113.

[2]侯桂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综合治疗[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0, 7 (3) :43-45.

[3]陈惠珍, 冯锦尚, 王玉磷, 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6) :712-713.

[4]吕传真.重视对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防治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0, 12 (6) :385.

感觉障碍 篇2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感觉统合训练 观察

对象与方法

2005年12月~2007年3月在本院门诊确诊且家长不同意药物治疗的ADHD患者168例。按感觉统合失调轻中重3个程度分层随机抽取,分为2组,一组给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并辅以心理辅导,另一组只给予心理辅导作为空白对照。其中,训练组84例,男40例,女44例,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9岁;对照组84例,其中男42例,女42例,年龄6~12岁,平均9.1岁;两组性别、年龄、家长量表多动因子得分各方面均无差异。

ADHD诊断:根据DSM-Ⅳ的诊断标准,用Conner's父母用量表。

训练方法:采用广州医学院提供的感觉统合训练治疗方法,结合台湾陳文德教授的《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感觉统合积极疗法》(包括滑梯、滑板、秋千、插棍、平衡术、独脚椅、跳床、击球和袋鼠跳等),按就诊的顺序随机编组训练。每组5例儿童,每周训练2次,每次训练时间为90分钟,40次为1疗程。训练中,给予心理辅导。对照组不进行感觉统合治疗,只给予心理辅导。

疗效评定:选用Conner's多动父母用量表对患儿进行治疗后评定[1]。量表共有48项目内容,以0~3四级评分:0分为“无”此问题;1分为“稍有”;2分为“相当多”;3分为“很多”。由患儿父母在医生的指导下填写。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使用SPSS11.0统计分析。

结 果

训练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多动-冲动、焦虑及多动指数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而品行问题训

练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

讨 论

感统训练是通过游戏的方式为儿童提供一种感觉输入的控制,特别是从负责身体平衡的方向和速度的内耳前庭功能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输入感觉,使儿童能够统合这些感觉,促进神经功能的发展,并作出适应性反应。感觉统合训练通过针对注意力缺陷的儿童感觉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和处理不协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进行矫正。特别针对知觉不平衡和知觉上的问题、手眼协调上的障碍、学习上的障碍、反抗性特别强和协调性不佳及反社会行为,对自己评价不高及其他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对前庭、本体觉触觉的刺激输入,尤其是前庭的刺激输入,打通额神经系统的通道,从而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与国内外研究显示感觉统合训练能改善儿童的行为问题和注意力集中、身体运动协调性情绪的稳定性和学习成绩,疗效达到83.3%~91.7%一致[2]。但本次研究发现对品行方面问题的改善不明显,可能和家庭的支持配合治疗情况和调整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有关。

参考文献

1 [ZK(#]陈文德.感觉统合积极疗法.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第1版.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111-115.

2 任桂英,王玉凤.感觉统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2):260-262.

感觉障碍及检查 篇3

感觉分为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以下所述是介绍躯体感觉。躯体感觉包括了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浅感觉包括皮肤及黏膜的痛温触觉和压觉,受外界环境的理化刺激而产生,感受器大多浅表,位于皮肤内。

深感觉是深部组织的感觉,又称本体感觉,是由于体内肌肉的收缩,刺激了肌、腱、关节和骨膜等处的神经末梢,即本体感受器(肌梭、腱梭等)而产生的。

复合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判断的结果,也称皮质感觉。浅感觉有痛、温、触觉和压觉,障碍类型有:

1、感觉异常。最常见,无外界刺激自发感觉身体某一部位有异常,如麻木感、蚁走感、针刺感、温热感、触电感等。

2、感觉倒错,对触觉刺激感觉疼痛,对温热刺激感觉寒冷。

3、感觉迟钝,表现为刺激必须到达较强程度才能感觉到,或刺激从开始到被感知之间有一段潜伏期,随后可向周围扩散,刺激停止后仍持续有后作用。

4、感觉过敏,对刺激反应超过正常,轻微刺激可引起剧痛。

5、感觉减退,刺激阈增高,反应反而减弱,给予强刺激才能引起一般感觉。

6、感觉缺失,在清醒状态下,对刺激全无感觉,如同一部位各种感觉都消失,成为完全性感觉缺失,如只有某种感觉缺失,其它感觉尚存,则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深感觉,也称本体感觉,包括:

1、关节觉,包括位置觉和运动觉,位置觉是患者闭目,检查者将肢体置于某种位置上,让患者说出肢体所处的位置,或让另一侧肢体模仿出相同的角度。运动觉,患者闭目,检查者被动活动患者四肢,让患者说出肢体的运动方向,如检查者轻持患者的手指或足趾两侧做被动运动约5度左右,让患者闭目回答向上或向下,如感觉不清可加大活动幅度或再尝试较大的关节。

上一篇: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下一篇:粉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