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式教学高中英语十篇

2024-09-11

分组式教学高中英语 篇1

高中语文分组策略教学的方法是中国时代教育教学体制不断变革的优秀产物。首先,分组策略是符合时代发展的,现在无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在高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发展的风险和难度就会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不论是在社会中的哪个层面,团队协作方式都已经成了新式的成熟的发展方式,并且团队协作长期占据了发展方式的主动。

团队协作的方式被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但是团队协作的策略毕竟不是首产于高中教学之中的,所以在将团队协作和分组策略引用到高中教学的同时,也会出现不少问题。这些教学问题直接影响分组策略的运用和发展,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首先,一般情况下班级容量比较大,学生的特性非常复杂。由于长期受到高中语文课堂固化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所有课堂内容都使用一个方式学习,教师没有尝试过分组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功效,而且对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分组策略没有任何经验。再加上绝大部分较适合学生,对于分组教学策略的产生和构成并不了解,他们在理解分组教学策略上可能会陷入一定的误区,导致分组式教学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受到阻滞。

其次,教师对分组式教学策略的运用环节,无论分组式教学策略有多么先进或者多么有系统性,如果教师不能对其加以科学合理的运用,功效就不能发挥出来。教师对分组教学策略的运用,由于缺乏经验,会遇到各种问题,致使教师对分组式教学策略运用不善,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分组式教学策略的功效,有的时候还会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负面效应,给整个高中语文课堂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分组式教学策略的要点掌握和科学运用

由于分组式教学策略的特殊性,导致分组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大部分教师对此并没有很好的办法去解决,在准备施行分组式教学策略的前提下,只有正确掌握了高中语文课堂分组式教学策略的要点,深刻了解了分组式教学策略要点的具体内容,掌握了分组式教学策略的发展规律,并且依据实际掌握的规律和学生实际学习的状况,对其加以科学合理的运用,才能真正使分组式教学策略在课堂中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才能更高效地运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组式教学策略。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注意很多运用上的细节处理。

1.教师要想运用分组式策略,首先就必须对分组式教学策略的内涵有正确的深层的认知。教师要体会到分组式教学策略的真正魅力,而不是仅仅把它看成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感受到分组式教学策略的强大生命力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体会到分组式教学策略的真正意义是在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后,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负责收集课文资料、负责记录小组意见,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就必须全身心投入,以此保证每一个学生的高度参与度。在这种学生都有相关工作分配的前提下,每一个小组的分配都会达到最大限度的优化,不会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的分配和分工发生冲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分组式教学策略不是教学的捷径,而是教师必须深度掌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学生要增强对分组式教学策略的认知,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分组式教学策略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分组式教学策略的依赖感,并且认识到分组式教学策略对自身学习的有利性。

2.教师要合理分配学生小组,既然是分组式教学策略,就肯定会涉及分组的方式、该怎么分、同学之间的分配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特别注意,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同就代表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思考方式不同,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慎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最大限度地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的思考和谐,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意见不会彼此冲突,而是互相补充。这样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才会更清晰更有效率,课堂的进行才能更加顺畅。

3.教师要在分组教学的实践后,进行总结和观察,并且及时发现分组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将每一个小组的学习规律和大体的思考习惯进行总结,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加以运用,让分组式教学策略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得力助手。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分组式教学策略是一个长远而且难度较高的任务,这就要求师生联合起来攻克难题,一起推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毛香菊.语文合作学习的三种方式[J].考试周刊,2007(11).

分组式教学高中英语 篇2

一、分组式教学存在的不足

首先, 机械分组式教学使体育往往流于形式。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 由于班级人数多、学生体育素质基础参差不齐, 更有教学课时短、教学任务重等因素, 分组式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教学任务的达成、学生体育技能的提高、体育教学的内涵都变成了纸上谈兵。学生进入高中, 体质、体育技能接受能力、个性等差异逐步显现, 加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考核项目与标准的不同, 体育实践课中将一个班级按性别分成两大组进行教学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利条件。因为分组后体育教师按照男女生不同情况, 可以分别安排合适的运动量, 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男、女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不同项目、不同要求的体育技能技术, 达到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 提高体育课质量的目的。

然而在同一组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 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有所差别的, 因此统一的教学方法只能对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那些身体素质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却成了一条捆绑其个性发展的绳索。久而久之, 就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素质好的更上一层楼, 素质差的逐渐失去了对技术技能学与练的兴趣, 甚至形成畏惧心理。这样的教学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 因此这样的体育实践课是高效的, 其实教学目标并没有达成, 教学任务也没有完成。

其次, 部分体育教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标》 (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 理念理解片面。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的体育教师就简单地认为以学生为主体, 就是学生喜欢什么, 教师就教什么。这样的课堂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略了分组分层式教学的效果。

二、分层式体育教学案例

以体操教学为例, 不少学生对体操特别是器械体操不感兴趣, 甚至存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所以很多教师就将这一锻炼学生身体各部位协调能力的体育项目弃置一旁。然而我们应当注意的是《课标》虽然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限制和具体要求, 但在内容标准中明确提出, 学生应能够完成1~2套技巧或器械体操动作。

对于器械体操动作, 大多数学生一直没有接触, 更谈不上系统地进行学习技术动作, 然而对这些“新鲜”事物, 学生既兴奋又担心。笔者曾经在省级公开课上过一节双杠课, 上课之初,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根据对男女学生的要求不同进行分组 (上课时分组可以采用常用的男女分组不轮换的教学模式) , 但在具体的教、学、练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 在完成动作的质量上会有所不同, 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甚至不敢上杠做动作, 此时, 如果还采用机械分组的方式 (在原组的学习) 会导致“胆小”的学生根本不参与, 还会产生自卑心理, 这就违背了素质教育尊重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 通过学习技术动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激发练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的基本理念。

因此,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针对学生实际身体运动能力分组, 即根据学生身体素质, 运动技术水平来分, 尽量将同一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 这样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小组不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尤其对技能掌握较差的小组给予重点指导。使学生都符合自己的实际目标, 都有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能实现的理想目标, 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如:, 对于本课教学内容来说, 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个水平小组:未完成动作的一组, 他们的目标是通过练习能够完成所学动作;能完成但动作僵硬、比较费力的一组, 他们的目标是可以熟练完成动作;已经能自然、熟练、顺利完成的一组, 学生的目标在做动作时做到支撑有力、腿夹紧、方向正直、绷脚尖、姿态好;已经能做到前一水平层次要求的学生, 做好教师的小帮手, 分到各组去做示范, 并帮助做好保护工作。

另外在分组练习过程中, 小组人员可以根据练习情况, 在完成一定水平的要求后, 进入较高水平的小组。这也就是体育教学中倡导的分层式模式, 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能单独完成动作, 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 一般在保护与帮助下更好地完成动作技术;不能或者不敢做的学生由教师集中到一起, 在教师的保护与帮助下完成技术动作。在巡回指导其他小组学生时, 让第三组学生跟随, 进行观察和比较, 进而提升自己练习的信心。实践证明, 经过这一系列引导与鼓励指导, 这些学生都提升了学习的兴趣, 胆量得到了锻炼, 最后都能单独完成技术动作。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技术动作, 又使学生以后学习双杠增强了自信。

三、分层式教学体会

由此作者联想到其他项目的体育教学, 比如在篮球技术教学比赛中, 技术比较差的学生就不愿意和技术较好的学生分在一组中进行练习, 在比赛中技术好的可以很好地参与进攻和防守, 更好地展现技术水平, 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篮球技术。对于技术比较差的学生拿球的几率很低, 更何况不会有球传给他们, 进而成为一名篮球比赛中的旁观者, 丧失了继续学习篮球技术的兴趣和动力, 加剧了两极分化的程度, 也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可通过课堂观察根据学生篮球技术高低差别进行分组分层, 这样技术较好的学生在一组可以更好地通过教学比赛提高篮球技术;技术比较差的分在一组, 由于在同一技术层面, 也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 增加了兴趣, 提升了学习的信心, 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够很好地进行篮球技术的学习。

四、分层式教学的优势

实践告诉我们, 对于体育课教学存在的个体差异的问题, 分层教学是解决这种问题良好手段之一:一是, 它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它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由度”有利于各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二是, 由于各组学生身体素质大体一致, 也便于教师安排教材、教法、练习强度及运动量, 为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 它能分层次的确定教学目标, 分层次地采用不同的教学锻炼方法, 针对性更强, 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远征.高中教材改革初探──建立体育必修、选修和健身活动课的教学体系[J].中国学校体育.1999.3:67—81.

[2]于北人.再谈优、差分组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合理安排──按体能分组有利于体育教学[J].安徽体育科技.1999.4.

[3]胡聪.互动教学法初探[J].体育教学.1999 (5) :102-104.

[4]靳玉乐.新课程发展中教学问题的探讨[J].山东教育科研.2002.2.

[5]刘远翔.时代呼唤创新型课堂[J].教育发展研究.2000.12:98-101.

分组式教学高中英语 篇3

[关键词]合作式分组学习写作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49

一、前言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生写的技能目标要求是:能根据写作的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依照学过的体裁或话题,根据所给情景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在教学中多数学生写作的内容表达不清,语句缺乏连贯,语法、词汇错误率高,中文式英语现象严重,学生对写作训练普遍有畏难情绪。面对这样的现象,如果在教学中使用“合作式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合作式分组学习的概述

“合作式分组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美国教育家David Knoots 最早提出并实施的。他提出:合作式分组学习是一种系统的教学策略,以教学中的人的实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这种策略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将班级按一定的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设疑、尝试、引导、体验、探究、讨论为基本方式进行学习,以此达到培养小组间的团结合作,发挥组员潜力,形成竞争氛围,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007年,我国学者何林详细论述了“合作式分小组活动”的各种形式,如:dictation dialogue,reading aloud,textroleplay等等。因此,如果在初中英语写作中运用“合作式分组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二、“合作式分组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式分组学习”具有理论的先进性和实践的指导性,能够更好地促进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因此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合作式分组学习”,可以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是英语课堂上的一贯风格,教学方法也多是“填鸭式”。这不符合英语写作的教学要求。写作是创建作者思维的过程,是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是作者的输出性语言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仅能充当活动的组织者、理论的讲解者、建议的提供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以及实施者。

例如:在学完了七年级(下)Module 3 Unit 2 Were going to cheer the players 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题目为“Our weekend plans”的小作文。

首先,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后,教师可以先进行理论指导,让学生围绕“Our weekend plans”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相互借鉴,纷纷说出Saturday morning, Saturday afternoon, Saturday evening要做的事情。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在练习本上写一篇题目为“Our weekend plans”的小作文。在这期间,教师只充当了组织者和讲解者的作用,而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由原来的听讲者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更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合作式分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合作式分组学习”,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进一步增强,学生也会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课堂学习氛围就会更加活跃。在活跃的课堂氛围里,每一个学生都会受到感染,每一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

例如:在学完了七年级(上)Module 10 Spring Festival Unit 2 My mothers cleaning our house and sweeping away bad luck 后,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就“What are you doing for Spring Festival at the momen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for Spring Festival?”展开讨论,由于Spring Festival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孩子最熟悉、最喜欢、最盼望的节日,所以学生对这个话题讨论得非常热烈,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讨论完以后,教师让学生利用刚才讨论的内容给美国朋友写一封信。在这期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补充意见,对具有独特视角和创见性的写法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激励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合作式分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作式分组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面对共同的目标,因此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协作,小组内必须要有很强的聚合力才能达到共同的目标。例如:七年级(下)Module 12 Unit 2 The city of the music 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进行仿写Xian Xinhai(冼星海)。由于有些学生对音乐家Xian Xinhai不是很了解,而有限的课本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课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图书馆或上网翻阅、查询有关Xian Xinhai的生平资料,之后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写一篇有关Xian Xinha的小短文。写完以后让同学之间、小组之间进行互评,打分,在互评前老师给出一些评判标准,以保证互评效果。互评结束后,各小组还可推选代表与全班同学就某些习作进行交流,最后由老师选出优秀小组,评出优秀的文章在班上朗读,并展示在教室英语角的墙上。在合作写作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合作写作的过程中,写作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内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不理解、不明白的问题立刻得到同学的帮助和指导。所以,“合作式分组学习”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式分组学习”能促进教师转变角色,进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邵金荣.“以读促写”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2014(6).

[2]李一枝,赵莉莉.合作式分组学习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桂林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

分组式教学高中英语 篇4

秘书礼仪课程是秘书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礼仪意识、提升自身形象、增强社交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秘书学专业长期作为高校的专科专业存在,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教学方法也长期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相关教学音像观摩和实践训练环节极其缺乏,学生无法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学习热情很受影响。随着一些院校文秘实训室或移动教室建成投入使用,实训环节被逐渐引入课堂,分组式教学法逐渐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传统的分组式教学存在缺少周密规划、组员临时性较强、相互间积极的依存关系难以呈现等问题,小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待加强。5月,秘书学被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当秘书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层次逐渐由专科向本科提升,秘书学专业教育逐渐与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伦理学等本科专业发生紧密联系,寻求一种比传统分组式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礼仪道德意识和社会综合技能的教学方法,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合作式教学法对传统分组式教学法的改进

(一)理论内涵的进步

分组式教学,就是通过将班级暂时划分为更多的小组,小组成员一起按照老师所安排的或自己设计的主题开展工作,并将工作结果在稍后的全班的课堂阶段做报告。分组式教学法产生于19世纪末,是西方政治、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早出”需求的教育产品。传统的分组标准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按学生智力、学科水平分组,如美国;二是按学生个性和能力分组,如日本;三是按智力和成绩分A、B、C组,如英国。这种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批教学的做法在产生之初就受到批评和指责,并一度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陷入低谷,后来由于社会的需要才逐渐复苏和发展,分组标准也趋向多元和客观。但无论按哪种标准分组,分组式教学的核心部分都是小组工作,即小组所要完成的、目标确定的工作任务。在传统的分组式教学中,组员之间的讨论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

合作式教学法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调动教学系统中的一切积极因素,促成学习者积极互动、积极探索和建构知识体系,并以团体成绩和组员成绩恰当结合为评价方法,达到学生主动、积极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合作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合作学习这种古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古罗马昆体良学派曾指出学生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到19世纪,合作学习的方式从英国传到美国并在那里兴盛;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公立学校的发展在美国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到70年代复兴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系列更系统、更成熟的原理与策略。合作式教学与传统的分组式教学在形式上相似,表现为教师作为幕后的指导者,仅仅负责学习情景的组织;所有学生有权利就工作流程、工作结果的形成和展示汇报等做出决定。其核心虽然也是小组工作,但更强调组员为完成小组任务所需的合作意识和行动。相比传统的分组式教学而言,合作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主题工作的准备,而且可以用于课堂上对工作结果的检测中。

(二)教学实践的进步——以重要宾客接待礼仪教学为例

1。重要宾客接待礼仪

秘书接待礼仪是秘书商务活动礼仪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指秘书在接待活动中应遵循的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言谈风度等方面的礼仪。秘书接待礼仪可分为日常接待礼仪和重要宾客接待礼仪两个环节,日常接待礼仪主要指基本的办公室接待礼仪规范;重要宾客接待礼仪则涉及接机、陪车、会谈、参观、宴请、娱乐等各环节礼仪规范,比日常接待礼仪更加复杂,对团队的合作精神要求也更高。

2。合作式教学法在重要宾客接待礼仪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内容:杭州华尚服装公司要推出新款秋装,为引领时尚潮流,公司总经理李总特意请巴黎著名服装设计师Smith先生来杭进行指导。Smith先生的助手Mike先生、秘书Mary小姐随行。三位客人乘坐F1036次航班往返,在杭停留三天。

主题任务:制定接待方案

具体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组成接待团队。根据国际认可的5人一小组的最合适人数标准,规定每组人数以5人为基数,分别承担法方的Smith先生、Mike先生、Mary小姐和中方的总经理李总、秘书小刘五个角色,允许各组根据需要补充其他角色。

(2)制定详细的接待方案。该方案需具体注明接待流程及相应礼仪规范。每位组员都可以承担自身角色的礼仪规范文字撰写,从角色本身的职责考虑,尽量做到周到、完备;也可以由每位组员承担一个环节的礼仪规范撰写。

(3)方案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形式不限。

教师工作:

(1)下达主题任务,要求学生下周进行课堂汇报。

(2)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伙伴,完成分组,并引导各组确定秘书小刘的人选。

(3)对接待方案的指导思想、内容、附属材料、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详细说明。

学生完成情况:

各组学生都在课下进行了周密的讨论和策划,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有一组学生以视频短片的形式进行汇报,该组学生共7人,其中五位学生分别担任Smith先生、Mike先生、Mary小姐和李总经理、小刘秘书五个角色,另有一位学生担任驾驶员,一位学生担任视频导演、摄像及剪辑。方案共分接机、陪车、会谈、参观、宴请、送行六个环节,介绍、握手、奉茶等细节分别融入接机和会谈环节中。每位环节的礼仪规范分别由一位学生撰写,秘书小刘担纲整合统稿工作。

视频显示,在实施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身着与角色身份相符的服饰,言谈、举止也与相应的礼仪规范完全符合,各环节衔接紧密,操作准确,能看出他们在课下经过了充分的讨论和认真的演练。尤其是饰演秘书小刘的学生,在每个环节都发挥了中心作用,其他学生也都给予他高度的配合,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认真的态度。当该小组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时,其他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观看,视频中学生操作正确时,教室里非常安静,但

分组式教学高中英语 篇5

1. 分组式学习的概念

分组式学习就是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团队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分组协作是一种组织方法和管理手段。教师先通过对学生成绩和性格的一定了解之后再进行合理的分组, 分组是协作式学习的基础是个架构, 学生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的学习是这个方法的精髓。协作式学习就是要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 教师要想办法将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提升探索与发现计算机技术的意识, 在提高他们内部之间的协作意识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 小组之间建立一种合理的竞争机制,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这也更加适合中职学生的发展。通过对学生的整体进行分组, 让他们每一个人都与自己小组的人团结、合作, 共同实现学习目标, 分组协作式学习还能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 在任何的教学中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其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分组协作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平等性和发展性,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具有自发性、合作性、高效性、交互性等特点能够更好的促进中职学生的发展, 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2. 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应用

2. 1 分组

分组是分组协作式的基础, 学生分组学习效率的高低基本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的质量决定的, 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学生的基本成绩和学习能力和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程度以及个人的性格要有大致的了解, 进而考虑哪些学生适合分配在一块, 哪些人不适合分在一起。这样才能提高分组学习的效率。教师要考虑将整个班级的学生大致分配成几组, 每一组多少人, 学生数量要合理。太少了, 学生分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讨论时没人发言, 太多了, 学生就容易聊天也不便于管理。所以要分成合理的人数, 4 到6 人较为合适的, 不多也不少便与管理。将计算机技术成绩较为优秀的和较差的合理分配在一个组中再分配一些成绩中等的或者对计算机技术有较大兴趣的。将一些在课堂中较为积极的人、性格较为开朗的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和性格较为内向的分配在一起, 互相带动弥补这样才能够形成同学间的相互协作和配合, 之后还要选择一位学生担任小组的组长, 组长必须是自身的计算机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都较为优秀的学生,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带领大家学习, 为组员解决问题。另外还需要有较强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给组员分配适当的任务, 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采用以上方法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组才能够得到最佳的分组效果, 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2. 2 制定小组目标和任务

分组之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依据整体情况制定小组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充实不至于将分组协作式学习落于形式。教师还可以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一些竞争, 给予他们一些适当的奖励, 组与组之间形成了竞争关系能够有效提升组员之间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比于传统的学生自顾自学有很大的优越性, 对于学生与老师来说在学习中都能够更加轻松有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3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职计算机教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给小组制订了学习任务之后就要给予他们适当的空间, 既不能不管不顾也不能干涉太多, 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加强巡视, 当学生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及时的给予指导。在给小组安排问题时最好也按照分组的情况来安排, 如果一个小组成员的成绩都较好就可以安排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 如果有较差的学生就安排较简单点的问题, 尽量保持一个相对难度的平衡, 这样成绩好的组不会因为题目太简单而散失讨论的兴趣和耐心。成绩较差的也不会因为太难而散失解题的信心。在题目完成之后就是要对小组进行考核, 查看每个完成的情况, 如果学生对一些问题没有弄清楚,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问, 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这样才能够确保计算机课的课堂效果达到最佳。当出现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成绩下滑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和关心了解。可以通过组长了解该学生的近期学习情况再与学生进行交流, 找出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2. 4 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任务

再对小组安排课堂任务时教师要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制定教学任务, 安排给小组的任务既要符合小组的实际情况也要依据自己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讲授一部分教学内容时都需要先将这部分教学内容科学的分解成若干份, 小组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自身的实践或者对下一课题进行预习, 在面对问题时小组之间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在解决问题时确保每个同学都有任务, 在完成之后确保每位同学都已经明白。

分组协作式有着众多的优越性, 在教学实践中也较为常用, 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最佳的效果。加强在中职院校中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形成系统化、科学化、可考核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适应现代社会的职业技能需求, 这对中职学生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分组式教学高中英语 篇6

近几年, 我校一直坚守“以人为本、和谐校园、有效教学”的办学理念, 通过全校老师的实践、探索, 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高中化学老师, 我在积极响应学校的办学理念的同时, 根据本学科特点, 采用课堂分组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高中化学课堂分组教学的必要性

(一)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 化学分值比例低于语文、数 学、英语。 许多学生认为学不学化学无所谓, 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 新课改后, 化学课时紧张, 老师没有多余的课时重复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 如果按以前的教学方式, 则势必会造成好学生“吃不饱”, “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三)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 也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然而有些实验器具非常昂贵, 不可能为每个学生都购置, 必然导致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做实验。

针对以上情况, 为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很有必要。

三、分组教学如何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 深入了解学生, 客观分组。

1.分组前:化学老师首先要全面了解班里的每个学生。比如化学知识能力水平可根据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定;对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家庭背景等, 可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聊天或者进行家访及平时观察等方式了解。

2.分组时 :根据学生的差异、学科的特点 , 与教学要求相结合进行分组。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分组的: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分为6个小组, 每小组5个人。这样分组的原因是:有的学生思维敏捷, 语言表达能力强, 有的学生反应较慢, 表达能力弱; 有的学生基础较好, 有的学生基础不是很牢固,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小组中, 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互学、互助、互比、互励, 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 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关心他人, 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3.分组后 :首先选出组长 (组长是本小组的核心 , 是各项活动的组织者, 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 , 根据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 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被赋予特定的职责, 如“主持人、发言人、记录员”等。刚开始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择角色。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 课堂教学。

1.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 学生听。长此以往, 形成了学生厌听、厌学的现象。现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分组教学, 教师不再是单纯地讲和教, 而是针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问题, 指引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 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如学习原电池原理时, 为探究Zn-Cu原电池的形成, 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导入新课 (展示水果电池卡片) —感知实验仪器—学生分组演示—观察现象—分组探究原因—各组互相交流讨论—小结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整个教学设计以小组活动展开,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学生首先必须改变以往“只听讲不探究, 只练习不实践”的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会制订学习计划, 学会思考, 自主解决问题,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研 究式学习、课本知识的学习往往不是靠一个人就能顺利完成的,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式学习都是必要的。学生先要有合作意识, 进而采取合作的行动。例如, 在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时, 如果按以前的教学设计, 只需列出一个提纲, 学生在书上找出答案记住就行。但是, 我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加深对每一种材料的印象, 课前给每小组布置这样一份作业:每组选取一种材料作为研究对象, 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并总结出各种材料的性质及其对应的用途。在课堂上, 每小组派一名发言人向全班同学汇报研究结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 既达到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又训练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总结收获, 合理评价,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及教师给予小组或学生个体评价。首先, 教师在每个小组汇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对学生讨论得到的各种结果进行全面归纳, 将所学新知识条理化, 对学生容易忽视和混淆的知识进一步强调, 使学生弄清新旧知识的联系, 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体系中, 使知识系统化。其次, 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在活动中的表现, 以及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恰到好处的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使学生充满自信, 学习更加积极。

四、总结

通过教学实践, 我充分感受到分组教学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分组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分组合作教学,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的智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取长补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中体育教学分组学习模式研究 篇7

一、分组学习模式的定义、特征

分组学习模式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和协作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以及互动, 将个人的学习目标融入到小组的整体目标中, 在小组之间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实现小组的整体目标和个人的最终目标。这种学习模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的兴趣, 不但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另一面能够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 任何一个人如果给小组带来负面的影响, 都将会受到其他小组成员的谴责, 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的教学课程, 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形式的发展, 将老师主导课堂的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分组学习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分组学习模式的依据

既然是分组学习模式, 那么对于组的划分就应该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分组学习模式的依据可以说是多个方面的, 对于一个同样的学习内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媒介和手段都可以作为分组的一种依据。对于教学目的应该采用几个课时完成, 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 采用怎样的方式进行学习都可以作为分组学习的一个标准。同时, 对于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民族和宗教信仰等都可以作为分组的一个依据。

按照不同的分组依据, 目前欧美国家采用的分组学习模式主要有内部分组和外部分组两个大类, 从中又可以分成多种多样小的类别。

目前经常采用的分组模式主要有ABC分组模式和灵活分组模式两种方法。所谓的ABC分组模式就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将学生分为A、B、C组甚至还有D、E组, 其中A组学生就是水平最高的一组学生, 根据水平由高到低以此为B、C组。例如, 对于高中的游泳课程而言, 在第一节课老师为了能够将学生有效的进行分组, 采用分组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可以采用这样的测量对学生分组, 对于在老师喊下水的那一刻, 纷纷跳下水的那些学生可以化为A组, 这些学生能够在不被老师逼迫的情况下就敢跳下水, 说明其有一定的游泳水平。对于在老师的逼迫下跳下水的学生将他们划分为B组, 这些学生可能有点游泳基础, 但是对自己十分的不相信生怕下水之后自己会被淹。对于老师使用救生杆推下水的那些学生划为C组, 这些学生可以推测是没有任何游泳基础的学生。这样老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别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 使学生能够在现有的水平上不断提高。对于每个组的学生水平可能是一个层级上的, 但是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特征又有很大的差别。这样经过分组之后学生首先能够在同组内相互的进行学习, 寻找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灵活分组就是学生或者老师采用一个任意的指标, 对学生进行临时分组, 随着一项小的学习任务完成, 学生又可以灵活的变动到其他组, 或者是组成新的小组。例如:首先将学生按照性别划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 等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之内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 在将所有学生按照一定的男女比划分成新的小组, 这样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和同性以及异性一起学习获得的收获有什么区别, 在处理问题方面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在不同小组之间变换就能够很快的知道, 一个新的团队具有怎样的特质, 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成员间的竞争和合作, 在实现小组学习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自身目标。

三、分组学习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新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第一维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共存的目标, 鼓励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的提高其个人能力, 最终做到学以致用。第二维目标就是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有机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和分享环境, 同时注重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和方法的改善。第三维目标就是在学生学习基本知识, 提高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感情认知水平, 不断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新分组学习模式的分组方式和标准。首先应该将分组的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进行重新的界定, 使标准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真实要求。在划定分组之后可以在组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使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其次, 该改变传统的ABC分组方式和灵活分组方式的局限, 增加性别分组、行政分组、体能分组以及兴趣分组等多种方式。但是无论采取怎样的分组方式应该时刻遵循分组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效率的宗旨, 是划分组别之后能够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3.创新教学的结构和环节, 在传统教学中的教学结构就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先后顺序对学生展开教学工作, 只有在前面的内容教授完成之后, 才开展进一步的工作。但是, 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创新性的对教学结构进行修改, 高中的学生都已经是具有相应体育基础的学生, 在此背景条件下就可以将对根据上课的天气因素或者是主次等多种因素, 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也可以根据不同组别内学生的情况不同, 同时开展多种项目的教学工作, 在一个小组掌握一种技能之后, 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相互传教。例如: 按照学生的兴趣不同, 将学生分为篮球组、羽毛球组、足球组、排球组以及网球组等多个小组,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是对这些球类运动感兴趣的,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教他们相应的技能和规则, 之后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 再让学生小组内进行更小组别的划分, 通过内部更小级别的小组的比赛式训练, 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老师感觉技能达到要求的标准之后, 让不同球类爱好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的传教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效果, 同时还能够同时开展多种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效率。

4.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评价内容和方式多元化的评价系统是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这要求老师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时, 不能够单纯的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 还应该结合多维度的教学目标, 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胜利、体能、体制等多种身体素质。使教学的成绩能够客观的反应在个人身体基础上, 得到的改善和提高, 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 增加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我, 激发起不断挑战自我的魄力, 不断增强其学习体育项目, 为健康积极锻炼的动力。例如:对于田径运动中的跑步, 如果对学生的成绩采用按照时间的快慢来界定成绩, 那就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 让一个跑步高手和一个举重高手一起比赛, 可定是前者赢, 这无疑是从一开始就扼杀了后者奋力前进的动力。如果老师采用成绩的评定方式是将学生学习之后的速度水平和学习之前的进行对比, 看学生进步程度的话, 这肯定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挑战自我的动力。

分组学习模式是一个能够和新课标水平要求符合的新的教学方法, 将其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有机的结合起来, 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其具有的优势, 很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 提高教学的效率。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 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 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发生重大的变化, 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新课标下教学工作的需要。高中体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项课程, 其原来的教学模式也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更难以满足新的课程目标的需要。为了能够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分组学习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项新的、高效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分组学习模式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学模式呢?其具有怎样的特征, 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怎样的独特优势呢?其是否将成为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可以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模式呢?本文将能够分组学习模式的定义、特征, 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等多个方面对其展开全面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高中体育,分组学习模式,应用优势

参考文献

[1]陆霄.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析[J].体育世界.2011 (08) .

分组式教学高中英语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分组协作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272—01

如何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提高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促进职教事业迅速发展,成了中职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不断去探究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新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协作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一、分组协作式教学的内涵

分组协作式教学,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以学生为主体而组成的小组或团体。小组和团体是分组协作式学习之根本所在,协作式学习则是教学方式的重要载体。协作式学习是有小组或团队成员之间协同工作、共同配合进而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内容的探索与发现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一起实现学习目标。分组协作式学习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平等性、发展新和创造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具有合作性、自主性、交互性、高效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让学生在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组协作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1.如何分组

教师应该先摸底后分组,分组之前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等形式了解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计算机感兴趣的程度、对计算机知识的接受能力、实际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互助协作精神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按优生和差生分别错开进行分组。在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的有以下三种:

“头脑风暴”式分组合作教学一般以8-12人为宜,也可略有增减(515人)教师交给学生讨论的应是明确且能激发学生开动脑筋的问题,主题确定后,要力争吸引所有学生参加,吸引每个人思考和发言。

“模拟课题”式分组合作教学法是把教、学和做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和目的,制定相关的模拟课题供各小组挑选,待各小组挑选感兴趣的课题后,给予适当的说明指导,并提供相关必要的材料,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分析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将研究结果展示出来,最后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角色扮演”式分组合作教学法就是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或创设一个现实的或虚拟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到带有情景的教学过程中来,进行充当各种角色的行为演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参与者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以特定的社会角色进行思考,扮演不同的角色,就会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不同侧面,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知识,而且也有助于他们以更真实和更现实的角度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

2.分组协作式教学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每次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学生动手操作时以小组为单位,先让学生自己解决。简单的问题要求每个人都独自完成;难度较大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运用集体智慧去分析、解决问题。当遇到大部分学生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进行集体讲解,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展开竞争,做得好就给予表扬鼓励。整个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逐步培养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教师对每组的学习任务落实情况应予以抽查。实行动态分组后,各组成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每隔一段时间,经过检测分析后,对各组成员及组长应作个别调整,保证分组更加合理,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加强指导和监管

实行分组并选出小组长后,教师要在小组间流动指导。对于理论性的关键问题,一定要亲自指导较差的学生,顾及每一位学生。由于学生的自律性及专注性不一,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进行充分必要的课堂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例如对于成绩下降的组长可考虑取消他的职务,进步陕的组员可考虑让他担任小组长。同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并对表现出色的组长给予表扬,对进步陕的学生加以认可。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兼顾公平在实施分组教学的过程中。

三、运用分组协作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合作,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分组合作教学法提倡小组合作,提倡知识共享,强调团队合作意识,互帮互助,来完成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分工。分工是成功合作的基础,可以加强各成员的责任心,减少成员间的相互依赖,同时也避免做重复性工作,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学会讨论,讨论是提高的前提,讨论穿插于分组合作教学活动每一阶段(开始、展开、结束),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讨论可以辨别正误,讨论可以促进提高让学生学会表达,表达能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之一,分组合作教学法提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表达,在表达中学会更好的合作,让学生学会竞争竞争能够激发人的斗志,使人不断进步,分组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小组之间有竞争,并强调在合作基础上有竞争,竞争是合作的手段,有了竞争,合作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让学生学会反思,在分组协作学习中,由于强调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有助于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四、采用分组协作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分组的数量应当不超过教师的管理能力,以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或出现讲空话的现象;某一组的学生人数应控制在能使小组成员从该组的各项活动中获得最大利益的范围内。

第二,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及学生的特长、个性的差异等,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台理分工,也可以由组内成员商量分工,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避免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有的成员忙得很,有的成员却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

第三,分组学习会增加攀比心,只想表现自己的组,不管别组学生的表现,甚至有贬低其他组的一些做法。这时教师要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反思与探讨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这还是弥补了是整体教学中班级授课制度的不足,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了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团节协作的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发挥其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就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更多的新型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慧明:《“分层、分组”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2]冯敬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教育信息化同》,2010(12)

[5]韩云风:《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

分组式教学高中英语 篇9

分组教学法是以班级为单位, 以小组内学生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是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分组教学旨在给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减少心理压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互助活动,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组教学因学生之间交往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能力。

通过五年的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我认为分组教学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成员分组、任务布置、辅导交流、综合评价。

一、成员分组

1. 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根据教学的要求, 我拟订了一份调查表, 在上高一新学期第一堂课时发给学生填写, 以此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哪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掌握程度如何, 现在他们最希望学习什么内容。

将调查表收上来后, 根据反馈的结果, 将学生大致划分为三大类: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对教学大纲的内容已基本掌握的学生属一类;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对教学大纲中的知识未系统学习过的属第二类;从未接触过计算机, 甚至连键盘也不熟悉的属第三类。

2. 所具备的硬件条件

我校学生2200人左右, 一共有3个机房, 一个高一机房, 一个高二机房, 一个学生、老师培训机房。高一机房有60台计算机, 而现在高一实行小班教学, 每个班只有50人左右, 所以对于分组教学有很大的优势。

3. 所具备的软件条件

我校高一年级使用的计算机机房是2007年装备的新机房, 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 装有多媒体教室软件Lan Star。Lan Star是一套应用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广播教学、语音教学、分组教学等功能的纯软件多媒体教学平台系统, 它主要的功能是可以将讲课教师计算机上的内容同步传输到每一台学生机上, 它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 可以让老师方便管理教室中的多台计算机, 它具有任务的布置、任务前的指导、作品的快速上交等优势。

4. 合理的分组

合理的分组对于分组教学至关重要。在学期初第一至二周内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将每班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4-6人, 根据调查表区分的三类学生 (各2名) 组成一个小组, 最好男女学生要搭配。这样则互补性强, 更能体现和发挥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 还能培养团队精神。每组推选一名理论水平较高、操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员担任组长, 起联络、监督和指导作用。恰当地安排上机座位 (各组连续坐一块且组长坐中间) , 有利于辅导组员。

二、任务布置

1. 加强学生管理

众所周知, 信息技术课80%以上要在计算机教室上, 学生天性好动, 上课只顾自己玩, 经常做与课堂无关的操作, 甚至打游戏, 若不有效组织, 那将会变成“放羊式”上机, 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让老师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维持纪律的话, 显然会事倍功半且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 加强对组长的管理, 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监督、管好本组的组员恰好能避免上述弊端。这样, 老师既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又能更多地点拨、辅导学生, 增加了师生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

2. 合理布置任务

我们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 任务的布置至关重要。因为我们要体现小组之间的相互合作, 又要体现自身的价值, 所以我们在上课之前一定要对本堂课所布置的任务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任务不能太难, 太难的题目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索然寡味, 味同嚼蜡。任务也不能太简单, 太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很快做完, 做完之后就没事可做了, 而且太容易的题目不能体现各组之间的差别。所以我们在设置题目的时侯, 一定要合理, 难易要搭配, 可操作性强, 评价标准清晰。

三、辅导交流

1. 课前的辅导

对于一些题目较难的任务, 教师应该在开始实践之前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 让那些无从下手的学生找到目标。老师应该把任务布置清晰, 然后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或步骤, 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新课程背景下, 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而是师生互动合作发展的舞台, 改变过去的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认识误区, 形成一种积极的、平等的、理解的、双向的、民主的、友善的、信任的师生关系。

2. 小组长的辅导

选择小组长时应避免采用教师指定的方式, 应当真正尊重学生的意愿, 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在选择之前, 教师可以公布挑选组长的标准。由于有自愿建组作前提, 公举组长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 选出的组长较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由于在机房上课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老师有的时候面临很多问题, 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 但如果我们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小组长, 那么上课效率将大大提高, 而老师也会轻松很多。组长的及时指导和组内互帮互助既能缓解燃眉之急, 又加强了组内的协作, 而组员间的优势互补, 互帮互助, 献计献策, 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就得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和体现。

3. 个别辅导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巡回指导, 所以不可避免有个别学生会提问。应该耐心指导, 不能打击学生积极性。一些容易的问题让小组长指导, 而一般学生问的应该是小组长不能解决的。对个别学生的辅导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做中学。而“做中学”也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遇到的问题当堂解决。

四、综合评价

当任务完成之后, 小组长把本组完成的任务上传到老师的主机上。然后学生在下面填写评价单, 评价单的内容包括自评、互评、组长评价和老师的评价、存在的问题等内容。

老师则在这段时间内快速评价学生的作品, 根据“任务”或课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各组的协作意识与组员的参与程度等项目对各组进行点评, 以鼓励为主, 指出不足, 提出建议。对于优秀的作品, 要展示给学生, 让其他的组参考学习, 也激发了学生追求完美的品质。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也可以对做得特别优秀的小组进行奖励。旨在画龙点睛, 重在鼓励。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 便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但是, 分组教学仍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 一是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对待分组教学上, 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三是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 往往使学习好的学生容易骄傲, 使学习不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分组式教学高中英语 篇10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

分组竞赛教学法的运用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确保分组竞赛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由于不少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者对师生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定位都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导致教师越俎代庖, 而学生则成为了被动的听讲者。从分组竞赛教学的本质来看, 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中心, 教师必须充分组织和发动班级学生踊跃参与分组学习, 激发学生的求胜心, 让学生的大脑和身体都充分运动起来。

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9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相关内容时,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讨论学生各自最喜欢的科目。教师可据此对学生的科目学习情况进行一番整体了解。教师要求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并说明理由, 全程运用英语进行表述, 通过观察每个学生英语表达时的状态, 以及是否流畅自然等, 对各学习小组进行综合打分。此时, 各个学习小组便有了各自的任务和目标。在任务和目标的指引下, 各个小组为了获得最好的成绩, 都会加紧练习, 无形中提高了各自的英语表达水平, 也增进了对该课程的理解。

二、构建高效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分组竞赛教学法的过程中, 作为指导者, 教师要全程参与和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成果, 而学生则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挖掘自身潜能, 实现自我学习成果的最优化。在此过程中, 师生之间必须保持连续紧密的互动和交流。一方面,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难题, 及时予以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 学生要随时向教师请教各种疑难问题, 保证分组学习的有序进行。

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科学有效地监督和把控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的各个环节, 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组, 确保小组内部能够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 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另外, 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 参与分组学习, 敢于认识自身的不足, 善于和教师、同学进行沟通, 获取有利的学习信息。

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Why do no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相关内容时, 这节课的教学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也真实地存在于不少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初中学生正经历人生的叛逆期, 不懂得如何与父母融洽相处。教学者可以以此为突破口, 走访学生家庭, 搜集反馈信息, 再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还要认真听取学生内心的想法, 了解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为更好地和学生互动奠定基础。

三、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竞赛

初中英语教学实施分组竞赛教学法需要创造合适的契机, 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竞赛的动因。研究发现, 通过设计和组织多样化的学习实践活动, 增强教学趣味性, 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竞赛的重要且有效手段。教学者要使学生明白学习的原因和学习的主要内容, 让他们享受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乐趣。

多样化的学习实践活动必须以教学内容为基础, 不能随意发散, 要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努力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 教师可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 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 努力营造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另外,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活动, 深入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9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时, 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 临时开设一场欧美音乐鉴赏课, 全程英文播放歌曲, 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猜测歌名, 并现场为每首歌曲编一段舞蹈。由于该学习实践活动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 学生都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兴趣。

四、结语

上一篇:避雷系统下一篇:宁静方可致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