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教育的矛盾化解七篇

2024-09-04

游戏与教育的矛盾化解 篇1

但是对网络过度沉迷, 特别是对网络游戏的痴迷, 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好的后果, 以致网络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难解, 困惑着家长、学校和整个社会。本文试从多方面探寻网络与教育之间的矛盾产生的原因, 从而找到切实有效的化解之道。

一、分析根本原因, 找出问题源头

如何寻找到有效化解矛盾的方法, 必须从学生这个主因开始分析, 寻找到问题的源头。2011年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称:我国网络青少年网瘾的比例高达26%, 网瘾倾向比例高达12%;13~17岁青少年网瘾比例最高, 为30.5%;其次为18~23岁青少年网民。从调查可以看出, 目前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青少年上网成瘾很多又是网络游戏成瘾。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 四成中学生认为网络游戏能“释放压力”。有专家分析, 被调查中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另外, 我们也看到中学生承受的压力较大, 这种压力主要来自学业竞争和家庭期待, 如果这些压力长久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和缓解, 学生就会在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成功感, 并在游戏的社会关系中获得满足感。分析大量沉迷网络的个案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就是孩子不能在他主流的生活渠道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 他们已经被学校、社会主流价值体系边缘化。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 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融洽, 给他们的学习及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二、从学生角度寻求化解之道

学生的压力有自身施加的, 也有外界学校、社会给予的, 所以需要学生自己寻求减压的方式, 也需要学校和社会用更多更好的方法给学生减压。

(一) 学生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减压,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二) 兴趣广泛, 不过度专注网络游戏。

(三) 学会交流, 经常和家长、教师、朋友交流, 从心理辅导入手, 防止染上网瘾。

(四) 多进行社会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公益活动。

(五) 在生活中找到自身价值, 并坚持下去。

三、从学校、家长角度寻求化解之道

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 家长和老师在劝导的时候大都会觉得力不从心。学生可能暂时从网瘾中脱离出来, 但是过不了多久又会沉迷进去, 劝说效果不显著。分析原因, 主要是学生和社会脱节, 和父母、教师缺乏沟通。

(一) 家长与孩子及时沟通,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父母对网络, 特别是网络游戏望而生畏, 认为学生一旦接触网络就会上瘾, 所以不让孩子接触网络。但是这样反而造成孩子的反感, 也使得孩子与现在信息社会生存的需要脱节。教育心理学专家林文强指出, 当今社会的子女与父母的疏离感愈来愈大, 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父母对子女过度宠爱, 但沟通却停留在物质层次而非心灵互动;二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信任感及共同话题所致。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沟通与共识, 对子女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与子女对话时若以关心、启发、尊重为出发点, 帮助子女建立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 则有益于子女的人格塑造和智商培养。

(二) 学校对学生正确引导, 及时化解矛盾。

如果有的学生已经沉迷于网络和网络游戏, 老师要关心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配合家长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同时要充实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 避免由于爱好的缺失而使学生容易被诱导到复杂虚拟的网络中。

同时, 可以通过兴趣点的转移防止沉迷。信息技术教师要严格管理好网络课程, 要特别留意这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 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游戏只是网络的一小部分, 启发沉迷游戏的学生从网络游戏中了解学习历史知识和其他一些知识, 例如:有些学生沉迷于三国游戏, 那么教师就可以从三国历史和历史人物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和研究这些人物的性格, 将学生“打打杀杀”的兴趣引导到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中。再例如:网络游戏都是通过编程实现的, 教师可以利用编程的教授让学生学习自己开发设计游戏, 将学生“为了游戏而游戏”的兴趣转移到游戏开发的层面。信息教师不能放任学生无目的地网络操作, 因为这时候大多数学生就会对游戏跃跃欲试, 千万不要让课堂学习成为网络游戏成瘾的帮手。

另外, 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校生活, 与学校联合管理好学生的学习和各种社会活动。

四、从社会寻求多方帮助, 还孩子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 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问题。相关部门应对家长、学校给予指导,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 严厉打击黑网吧。目前, 一些黑网吧经常被曝光, 学校师生和有责任的社会公民一旦发现黑网吧就要立即举报, 避免让还没有自我约束力的孩子过早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接触太过复杂的网络。 (2) 要加大力度净化网络环境。目前的网络环境非常的复杂, 不良信息泛滥, 相关部门应该对一些非法网站采取严厉的惩治。老师、家长在监护学生上网的时候必须安装相关的软件, 过滤相关网站的信息, 还学生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3) 出台简单易行的网络监护。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2010年2月5日正式启动, 2011年3月1日正式实施。家长可以向网络游戏经营者提供合法的监护人资质证明, 以及孩子的游戏名称、账号等信息限制孩子的游戏时间。

游戏与教育的矛盾化解 篇2

㈠农村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

一是传统型矛盾纠纷仍占主导地位。农村婚姻家庭、土地房屋宅基地、邻里纠纷矛盾占60%。这些纠纷具有普遍性、多发性等特点,其成因复杂多样。二是新型矛盾纠纷增长比较迅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原来部分属于偶发性的矛盾纠纷数量有所上升成为多发矛盾纠纷。如随着城市扩建、高速铁路、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土地征用、拆迁、占地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有所增长。三是矛盾纠纷区域性和时间性突出。矛盾纠纷多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集的乡镇,区域性明显。

随着全面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矛盾纠纷表现形式不再固定化,出现了新的特点,传统的矛盾纠纷划分方式不能涵盖所有的纠纷,所以在统计过程中一些无法分类的非普遍性、偶发性的矛盾纠纷统一归于其他类别当中。

㈡农村矛盾纠纷的主要特点

一是纠纷主体逐渐转变。以往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体一般是农民、邻里之间,民间纠纷普遍存在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承包、宅基院落等方面,而如今主要表现为群企之间、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纠纷。如劳动争议、征地拆迁、土地租金、环境污染等纠纷。纠纷的主体出现了以村民、企业、农村干部为主体等新特点。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广大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带来了留守妇女、儿童及老人等社会问题。二是纠纷类型呈现多样化。农村矛盾纠纷主要是以家庭矛盾和邻里矛盾为主,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利益的驱动,经济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三是纠纷调处难度加大。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生产经营、村民自治,农村基层组织对村民的制约和监督力相对降低,再加上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政府干预已难以奏效,加之少数群众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甚至过于片面化,给基层调解人员调处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二、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㈠农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现行政策鼓励下,农村私人承包土地范围扩大,但一些村民法制观念淡薄,发生争水、争地等矛盾纠纷后,没有通过司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是依靠家庭势力来解决,容易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

㈡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关心集体经济,要求参政议政的人越来越多,而管理方式与这种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有些地方在村务管理中,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状况、村民福利待遇的发放等,透明、公开、执行不到位。

㈢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够高

目前正处于政治、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不可避免,特别是随着群众要求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民主、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对矛盾的疏导化解不到位,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一些隐患。

㈣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够严谨

农村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化,而面对已经出现的矛盾纠纷由于少数部门的基层干部在群众反映问题时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足,处理不到位,致使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妥善解决,最终演变成了大问题,甚至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三、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矛盾纠纷都经过酝酿、发展到激化的过程,只有及消除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才能有效控制违规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等群体性事件。

㈠强化“三个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矛盾纠纷

一是“群众利益无小事”,注重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拆迁建房、村庄整治、土地流转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所引发的共性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化解此类矛盾纠纷,首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着重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其次,政策要透明,法理要清晰,操作要规范。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既要避免事件的发生,又要将群众利益维护好,这就要求我们在纠纷调解工作中必须依法、依理、依情,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不搞暗箱操作。如在土地流转工作上,要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本着自愿协商的原则,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手续,保护农民合法利益,不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占用承包土地。在涉及农民生存工作上,要优先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就业问题。在涉及到相关政策上,应及时向群众公开,保证政策的科学性、透明性、公正性,确保相关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二是注重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领导干部学法的目的在于促进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在基层普法宣传教育中,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这个重点,不断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如制定乡镇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学习内容、方法、目标以及考试考核办法等进行规定;每年组织基层干部参加学法和法律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干部晋职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通过抓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不仅可以提高乡镇机关党员和干部的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还能有效预防和杜绝领导干部和执法单位因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而引发的群访事件、越级访等现象的发生。

三是注重做好群众的普法宣传和教育。普法最根本的目的是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努力实现法治社会。农村容易发生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是群众法律意识相对淡薄,不懂得依法维权。在工作中应注意运用各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教育,不断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近年来,定西市通过开展“六五”普法宣传和“送法进农村、进农户、进家庭”等活动,广泛发放普法宣传册、致群众一封信等宣传材料,向群众宣传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镇村宣传栏、橱窗等宣传阵地增强普法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咨询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㈡建立“三种机制”,从层面上疏导矛盾

一要建立民意表达机制。定西市于2012年设立“12345”电子民生平台,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为群众诉求提供畅通、便利渠道。2014年,共受理各类民生事项10.2万件次,比2013年增加2.9万件次,增长138%,日均受理280件次、转办140件次。截至2015年1月20日,全市的按时办结率为82.3%,办结率为99.9%,双满意率为43.3%,满意率为61.7%。与2013年相比,日均受理量和转办量分别增加了100件次和65件次,按时办结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双满意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满意率提升了0.9个百分点。各乡镇以调处中心为平台,实行每日接待制度。平时由各乡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等部门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到中心值班,负责接待登记,倾听来访者诉求,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将矛盾解决在初始阶段。同时,根据来访者反映问题的不同性质,多渠道分流交办,如对接访中涉及劳资纠纷的由接访人员分流指派劳保所处理,涉及村民建房问题、分流指派相关工作区处理等。

二要建立超前联动的排查机制。任何一起矛盾纠纷的产生都有一个酝酿、发展到发生的过程,而基层调解组织是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首先,要建立健全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民调小组、调解信息员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基层调解网络,全面推进基层人民调解机制规范化建设。其次,要制定调解工作规范,建立信息、排查、调处、回访等工作机制,针对一般性矛盾纠纷由社区(村)民调人员在村里调处,调处结果上报。无法解决的矛盾上交镇调委会调处。重大矛盾纠纷、重大疑难问题实行挂牌督办和领导包干负责制,由相关党政领导挂帅,专门成立工作班子,协调有关部门包案负责、一抓到底,直至问题解决。再次,要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每个调委会每月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重点排查可能诱发矛盾的苗头性、倾向性、隐患性因素,定期将排查出的情况上报到镇综治办、司法所,经汇总以后,以书面形式上报镇分管领导和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便于主要领导准确掌握镇稳定动态,尤其对可能影响本区域社会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

三要建立矛盾发生时的合力化解机制。群众反映的许多问题有些成因比较复杂,涉及面广,矛盾一旦发生,仅靠个别部门力量化解往往难以奏效,必须建立由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合力化解机制。在应对群体性上访可能会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之前,司法、综治、信访、公安、主管单位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时赶到现场,相互配合,做好接待、劝返和答复工作,预防和阻止矛盾进一步激化。

㈢切实采取“三项举措”,从原则上依法处置矛盾纠纷

针对现阶段农村群体性事件中参与的合理诉求与表达的不合法手段相交织,多数人的合理合法要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相交织,群众的自发行为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利用相交织的特点,应依法处置处理矛盾。

一要做好疏导化解。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处置原则,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动解决,对于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主动办理,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始终把群众安危放在首位,有效疏导,妥善化解,确实将不安定隐患处置在当地。

二要强化思想教育。要始终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在调处矛盾中,注重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的方法,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多做暖人心、稳情绪的工作,使绝大多数群众深刻认识到如何正确对待自身利益,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如何按程序、依据政策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群众执行政策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三要切实发挥基层作用。基层组织是化解和处理群众矛盾的第一关口。要以村居(社区)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村居(社区)调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加强司法所、派出所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构筑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基层民调组织为骨干的调处工作网络,探索建立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治安调解联动对接的工作体系。以防激化为重点,积极预测,超前防范,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化解,变被动调处为主动预防,尽力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基层,解决在内部,处置在当地。

稳定是社会长远发展的关键,而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握各个时期矛盾纠纷的成因及特点,随时掌握矛盾纠纷的苗头性、倾向性、隐患性,从源头上、层面上、原则上认清形势、积极探索,不断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完善处置措施,采取有效防范举措,才能将矛盾纠纷排查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好当前的农村稳定工作,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摘要: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不容讳言,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中国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三农”问题在很程度上又以涉农纠纷和案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如何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特别是涉农纠纷和案件,平抑农民之间的权利冲突,对增强司法能力,构建和谐平安农村,对服务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游戏与教育的矛盾化解 篇3

作为北京大学动漫游戏研究中心的一员,笔者在得知这一信息后,便对此事产生了兴趣,认为有义务探究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如何能将游戏与教育工作完美结合,对于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充分深挖和发挥游戏作为人类“工具”之一的全部作用、“扶正”游戏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推动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等等方面,都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为了让新同学以最快速度融入校园学习生活当中去

校团委在往届的新生教育工作方面,一直在不断地突破和创新。据了解,最早的新生入学帮助工作是通过一本《初入燕园》的印刷册进行的,手册中详细的列出了新生在报到前、报道当天、报道后开学前等各时间段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还列出了非常详细的物品准备清单,连充电器、行李箱上用的锁、用于拉近同学距离的家乡土特产等提示都没有漏下,每一项后面还留了可供确认的打钩方框,可见校工作人员的细心与周到。相信拿着这样的一个小手册,心里一定会暖暖的。随后为了方便新生的电子阅读和网上下载,校团委又将这一手册进行了重新制作,做成一本电子书,放在北大网站供学生下载,电子书叫做《预习北大》。

为了让新同学更加直观和快速地熟悉校园和提高办理入学手续的效率,可以说校团委是花了不少心思做了很多工作的。然而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对电子书的传播效果仍然感到不满意的他们,今年又采用了新的令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由团委、学生课外活动指导中心在《预习北大》电子书的基础上,结合新生实际需求与兴趣取向,丰富完善了“预习北大”系列作品,更新了《预习北大》电子书,创作了《北大漫记》电子漫画,拍摄了校园原创情景剧《出发》,制作了游戏《北大英雄》,使“预习北大”项目作品发展成为涵盖电子书、漫画、影视、游戏的全系列作品。其中,《北大漫记》电子漫画是由北大新闻传播系06级学生陈衍所作;校园原创情景剧《出发》是由北大中文系学生干部荣文汉所作;而单机游戏《北大英雄》则是由北大物理系大四学生张鹤、地质系研三学生贾柯和田盛三人共同完成的,其中由张鹤担任游戏策划,贾柯编排程序,田盛负责美工。这些同学都是北大很有才干的学生,目前都在各自的学科继续深造,其中好几位已经出国研修更高学位。

之所以选择让在校生创作并制作这一系列作品,笔者的理解是,由于每个学校都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工作学习流程,当然也有其各自不同的精神和人文历史,这些内容当然是本校人员最了解校情,通过收集来自校园BBS社区上发表的各种诀窍和“攻略”,将老生积累的校园生活和学习工作经验手把手传授给新生,这样的做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因此最适合做入学指导的一定要是本校人员,而且还得是对母校最熟悉、感情最深、学习效果最好的人才具备这样的热情和能力,才能最全面深入地向新生传授经验。

动漫游戏是学生非常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

新生教育宣传方式之所以从一开始的印刷册,演变成电子书,直至现在推出的动漫游戏作品,这一过程完全是迎合了当今学生们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应形成的不同工具使用习惯,同时也是对教育宣传工作一步步完善,并且追求尽善尽美、直观高效等教育宣传效果使然。

还记得在笔者上大学那会儿,导师要专门安排高一届的老生挨个进入新生的宿舍,了解新生们遇到的困难,介绍解决困难的经验等等。现在有了这一系列的预习作品,尤其是通过游戏《北大英雄》,新生可以在来学校之前就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提前体验一把“报到日”和今后四年的大学生活。因为《北大英雄》是一款RPG(角色扮演)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就是一名北大新生,游戏中的任务就是各种注册、办卡、选课、选择社团,以及之后四个学年的学习、生活、休息、社团活动等各个项目,通过完成这一系列的任务,玩家扮演角色的各项能力值,如逻辑、文采、政治、体力、交际、魅力和领导附属值就会相应增长,同时还能了解到校园各个角落曾经发生过趣闻轶事,信息含量之大,与印刷册不可同日而语,让玩家身未到北大,精神已经与北大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这些都是RPG游戏设计制作的经典模块,让印刷册上字里行间枯燥呆板的条文立马变得鲜活和有吸引力起来,玩家黏着度一点不亚于目前市面上有些厂家做出来的游戏。

说到玩家黏着度,就有一个问题出来了。游戏是对现实的模拟和简化,是锻炼玩家能力的辅助手段,为了让游戏参与者不厌其烦地进行这一能力锻炼,游戏需要具备简单易懂、直观有效的特性,亦即需要具备一定的娱乐性。也就是说,游戏是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双重性活动。玩家黏着度就是衡量游戏娱乐性强弱的指标之一。按照人们的普遍认识,游戏的娱乐性通常都是大于教育性的,大都是为了休闲放松、消磨时间的目的才玩游戏的。黏着度高的游戏,势必要占用玩家更多的时间。而大学新生刚踏入高等学府,正是需要他们尽快将时间投入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也有专门的心理研究机构认为,网瘾的高发期一般都是在升学转学等转变就学环境的对接时期。在这个关键时刻,通过新生教育环节,向新生推荐一款黏着度较高的游戏,难道不怕他们过于沉迷在游戏当中,无法将精力真正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去吗?曾经就有人在看到北大向新生推荐游戏的时候,认为现在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不少:“这样的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但要注意控制,勿让学生沉迷在虚拟世界中。”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一直没有高校敢将电脑游戏形式的教育产品向学生(尤其是新生)推荐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通过与校团委书记陆鹏老师的当面畅谈和电话沟通,基本了解了这一新生事物诞生前后的思索历程,以及为什么北大敢第一个吃螃蟹。

陆鹏老师的观点非常简单:相信学生。

陆老师认为,通过高考被录取到北大就读的学生,相信其本身的综合素质就比较高,不仅仅表现在各门学科的考试成绩上,同时在学生高考高强度复习过程中养成的自控能力,以及清晰果敢的事物分析辨别能力等方面都将优于一般的同龄青年,更优于那些沉迷于网游并制造社会问题的低素质人群。

另外,笔者也亲自体验了一把《北大英雄》。以笔者这几年对游戏的研究经验来看,这款游戏与一般能够造成沉迷现象的游戏有几点本质上的区别,也是这款游戏能够远离沉迷现象的成因:

1.《北大英雄》是“预习北大”系列中的内容之一,其中“预习”二字产生的心理暗示就与其他游戏不同,其他游戏的暗示就是“游戏”、是“玩”,而《北大英雄》的暗示是“学习”,玩家在进入游戏时所抱的预期、目的不同,将间接影响玩家整个游戏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也不同;

2.《北大英雄》中的游戏背景、地图、任务系统、属性系统等内容,都将与玩家今后四年的生活内容高度重合,二者形成了很好的相辅相成作用,玩游戏的过程会为玩家在现实世界的学习生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这样玩家也就不可能出现诸如“虚拟世界代替现实世界”、“在虚拟世界中逃避现实”等等现象,在现实中的经历必然会比游戏中丰富多彩得多。而其他游戏大都是在与玩家生活内容完全迥异的虚构背景下设计出的内容,效果自然差别极大;

3.《北大英雄》的开发目的与其他商业游戏不同,一个是为了进行新生教育,一个是为了吸金。如果玩家非常沉迷于这款游戏,对其中的内容耳熟能详,信手拈来,并与北大文化产生了极强的共鸣,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就恰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而非获取商业上的利益。这一本质区别决定了《北大英雄》这款游戏的教育性意义要远大于娱乐性意义,即便沉迷,也是沉迷于“被教育”,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螃蟹好吃,当然就要一直吃下去

通过这一次的尝试,以及以上鄙人“马后炮”式的分析,我们可以非常明确:这款首个被高等学府校团委正式推广的游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在业内广泛推广使用。

陆鹏老师表示,在下一届的新生教育工作中,还将继续使用这一有效的工作方式。《北大英雄》的开发用时只有三个月,而下一个版本的《北大英雄》,北大校团委有意将开发计划延长至半年时间,并表示将在目前国内知名度较大的网络游戏开发运营企业当中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来完成。届时将由北大方面提供所有素材内容,全面更新游戏的背景故事,更多地丰富任务内容,由企业方面完善游戏程序架构,提升整个游戏画面的观赏性和精细度等。同时还会将用户群扩大至全部3万多名北大学子,不仅仅涉及新生入学指导教育工作,还将为所有北大学生的一切学习生活细节提供帮助。《北大英雄》将会同北大校团委的学生工作一起,不断更新、完善,不断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全校师生以及全国学生、家长面前。

用睿智化解与长辈教育的矛盾 篇4

江苏省海安县雅周中学 周玉元 邮编 226641 当今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日益重视,而大多数年轻父母因为工作,不得不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由于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知识阅历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常常会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如不能及时化解,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可能导致家庭冲突,影响家庭和睦。笔者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深知一些年轻父母的苦衷,搜集整理了一些睿智的案例,希望对年轻父母化解与长辈之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矛盾有所帮助。

搭建桥梁——巧沟通

【案例一】一天,王军的媳妇因孩子故意用锐器划破丝绸被而责罚孩子,王军的母亲心疼孩子,便把孩子拉过去护着。王军的媳妇当时什么也没说,而是在王军下班后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王军。晚饭后,一家人聚在一起拉家常,王军说要是没有母亲的教育,也许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母亲听了非常高兴。王军又说起小时候因用缝衣针刺破车胎,被母亲打手心而知道了要爱护财物的事。母亲明白了王军的意图,脸上露出愧色。这次愉快的聊天,王军既保留了母亲的自尊,又让母亲认识到自己溺爱孩子的不对。

如今“四二一”(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家庭模式非常普遍,孩子成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宝贝。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虽然有一定的育人经验,但教育观点较为落后且过于溺爱孩子。年轻父母掌握较为先进的教子理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常会与长辈产生矛盾。年轻的父母和长辈都是孩子的至亲,双方养育的目标一致: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在养育孩子方面无论产生多大的矛盾,都是可以化解的。但要化解这一矛盾,必须搭建一个桥梁——选一个中间人来调停,对于媳妇与公婆之间的矛盾,中间人只能由儿子来担任;对于儿子与岳父母之间的矛盾,中间人只能由女儿来担任,因为矛盾双方对于这个男人(或女人)有着共同的爱。即便如此,和父母说话也要委婉含蓄。直言不讳,有时会让父母很难接受,甚至会发生冲突。案例中王军的媳妇如果当时就和婆婆据理力争,两人也许会吵起来,可能难以收场。她让自己的老公——婆婆的儿子来调解,而王军又非常注意沟通的技巧,故两代人之间教育子女的矛盾就化解了。所以,当两代人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现矛盾时,年轻父母要冷静下来,让老公或妻子出面与老人沟通。沟通时,注意掌握技巧,矛盾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科学育儿——巧学习

【案例二】晓松的父亲有文化,但对孩子非常溺爱。他把孙子看成自己的命根子。孩子要什么,立马满足。孩子天天要吃肉,他就天天煮肉。晓松夫妻要他多炒蔬菜给孩子吃,但老人说晓松小时候也这样,气得晓松直叹气。后来,晓松利用老人爱看书,相信科学这一的优点,去书店买来育儿杂志,故意放在客厅,老人无事时就顺便看看,这一招还真管用,老人煮肉的次数明显减少。一次孩子鼻子出血,医生说缺维生素,要多吃蔬菜,晓松故意装没听见,让医生重复一遍,老人听后更是相信要合理膳食。看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晓松一家都笑了。

子女的教育现已成年轻父母的一块心病,自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交给长辈照顾,又怕长辈溺爱。材料二中的晓松的父亲就是典型的溺爱孩子,只要是孩子的要求他都设法满足孩子。其实,有时孩子的要求是随性的,但能否处理得当却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价值取向。一些年轻的父母碍于自己是晚辈,对长辈的错误做法采取忍让的态度,这种做法当然不利于孩子成长。一些年轻父母和长辈较量,结果不是长辈赌气不管孩子,就是长辈依然我行我素,使冲突越来越大,因此,年轻的父母要用睿智来化解已有的冲突。案例中的晓松在看到父亲的溺爱行为后,没有当面指责父亲溺爱孩子的不当,而是利用书籍和专业人士的建议巧妙引导父亲学习科学育儿知识,拿出令父亲信服的依据来说服父亲,使父亲乐意改变自己的不足。在家庭教育中,学习是最好的调和剂,终身学习更是现代社会的要求,通过向书本和专家学习,掌握科学的育儿理论和育儿方法,在孩子改变行为方式时,受到教育的除了孩子,还有两代人。

找准契机——巧比较

【案例三】郝芳的女儿一直是由孩子奶奶照顾,奶奶宠小孩是出了名的,比如:孙女要看电视,她就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郝芳小两口要求孩子少看电视时,老人都说“她还是个孩子”。夫妻俩怕伤老人的心,没有与老人当面争执。一天,媳妇让老公把他们好友的女儿——戴着眼镜的孩子小洁带回家,和自己的女儿玩。郝芳当着婆婆的面问小洁怎么近视的,那孩子说是长时间看电视造成的。婆婆听到了,知道自己错了,决定今后不再过分宠着孩子,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婆婆的决定让郝芳夫妻会心地笑了。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年轻的父母往往是理性的,着眼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开发等;而长辈往往是感性的,他们疼爱孙辈,常常尽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并不过多地考虑这种做法是否会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出现矛盾是正常的,要化解矛盾就要靠年轻父母的智慧。案例中郝军的媳妇让老公从单位带来和自家同龄的孩子进行比较的做法,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要想让长辈能接受你的意见,先让长辈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缺点,老人往往喜欢拿自家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自家孩子的优点老人们一般会继续保持;自家孩子的不足,老人们也会想方设法纠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孩子生长的环境,背景都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孩子与孩子之间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未必就是孩子间差距,上述所说的比较是事先有目的比较,比较的结果仅限于让长辈改正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不足,比较的结果一般不要告诉孩子,以免让孩子产生自卑。

游戏与教育的矛盾化解 篇5

解决合伙人之间、律师事务所主任与其他合伙人之间以及合伙人与聘任律师之间和聘任律师之间的矛盾,应当是社会管理的新课题,也是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因此,解决好这些矛盾,是合伙制律师事务所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源泉。

县域和中、小城市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在最初改制时,大多律师事务所仅是人合所。所谓人合所,是指改制时合伙人并没有出资或出资不规范,改为合伙制,是大势所趋,以人合为基础,制作的多数改制文件会有不同程度的虚假成份,合伙人没有按《合伙协议》的规定出资,注册资金是虚假的或是由牵头的合伙人一人出资或者是其想方设法筹资进行注册的。这样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最初应当是有生命力的,这是因为长时间受国资所某方面的束缚,一旦激情被释放,很可能会成为工作中的某种动力。但时间一长,各种矛盾就会暴露出来,特别是律师事务所出现大的风险,律师事务所就有土崩瓦解的可能。大多数合伙人认为应按出资额分担风险而对出现的风险不管不问,而牵头成立合伙所的合伙人或主任则会认为应按《合伙协议》的规定分担风险份额,矛盾若化解不了,律师事务所就会解体。若所内有所积累,合伙人之间也会因如何占有积累或分享积累而发生矛盾,这些矛盾的出现和不化解,迟早会导致部分合伙人退出合伙或导致律师事务所解体。

在司法行政机关的干预下,改制时,有些合伙人确实出了资,但由于不乐意和其他合伙人共同组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只是另外组建律师事务所不够条件,不得已才和其他合伙人共同组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一旦条件成熟或有其他原因,没有人合基础的合伙人肯定会退出合伙,另外组建新所或到其他律师事务所执业。

组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时,确实是以人合为基础,再加上按照《合伙协议》规定的资合,应当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但这样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也会因增加新的合伙人新增实收资本或新增资产,合伙人退出合伙其他合伙人承受退出合伙人的股份份额而产生矛盾,这些矛盾虽不太深,但处理不当,也会为产生新的矛盾埋下隐患。

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内部,所认出资额相同的合伙人,会因为所付出的工作量不一而产生矛盾;出资额不同的合伙人,会因承担风险或分得利益不同而产生矛盾,这些矛盾均会阻碍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更会阻碍律师事务所的健康发展与创新。

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长时间运作,会出现一些以局部利益为目标的利益集团,特别是较大的律师事务所,各利益集团往往会因某些利益分配不平衡而产生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是规范化管理下的利益分配不均或规范化管理与以往管理模式冲突而发生的利益添加或减少,这种矛盾的产生往往与部分最初合伙人或资深合伙人重视私利有关,最初合伙人或资深合伙人总认为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应该与其利益相结合,应该与其惯常的不规范做法相适应,最初合伙人或资深合伙人这些做法,不仅不能使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贯彻始终,而且还会使律师事务所因不能规范化管理而分崩离析。

律师事务所内部受理案件也会因有些律师为争揽案源降低同一案件的收费额或给介绍人好处而造成律师之间产生矛盾;工作中,也会因有些律师对相同案件压低收费数额造成不正当竞争导致争抢案源而使律师之间产生矛盾,这些矛盾的出现,常常会导致律师之间的互不配合、相互拆台而使全所律师形不成合力。

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与创新、发展,离不开合伙人的共同奋斗,更离不开全所律师的理解和支持,律师事务所主任不把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放在首位,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律师事务所自身矛盾不化解,该所就不可能实现规范化管理,更不可能有健康发展和创新,因此,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与创新,应当以全体合伙人的目标一致和共同奋斗为基础,以全体律师的理解和支持、律师事务所自身矛盾化解为途经,以律师事务所主任统筹、统管为主导,只有这样,律师事务所才会有管理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与创新。

合伙人之间经常交流,能使合伙人之间减少误解和增进了解,能化解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合伙人与外界交流,能更多地吸取他人的创新方法和管理经验;合伙人与本所律师经常交流,则能更多地了解本所实际和使全所律师理解律师事务所及合伙人、化解与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及其他律师之间的矛盾;多方位、多渠道地进行交流,能化解律师事务所主任与合伙人、聘任律师之间的矛盾,更能化解合伙人律师之间以及合伙人律师与聘任律师之间的矛盾,更能增强律师事务所的活力,减少律师事务所内部矛盾、减少内耗和增强律师事务所发展、创新的动力。

当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不能满足部分合伙人的欲望,一些管理规则与这些合伙人的惯常做法有冲突时,其他合伙人不应漠视不管,更不应该直接或间接地支持这些合伙人的错误做法,特别是律师事务所主任应想方设法做这些合伙人的思想工作,给其创造条件让其接受规范化管理的每一项规则,寻找各种途经引导这些合伙人理解、接受和支持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使之不成为律师事务所健康发展的阻力,并争取这些合伙人投身到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中来,使之成为律师事务所健康发展与创新的动力源泉。但由于一些最初合伙人或资深合伙人长时间积累的陋习很难改正,这些合伙人又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律师事务所的利益之上,若长时间将这些合伙人争取不过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及其他合伙人则应统一思想,劝这些合伙人退出合伙,反之,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由于有这些合伙人的存在而很难实现,更无法实现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与创新。

劝退这些合伙人应该首先使其他合伙人意见一致,这些合伙人感到孤立也有可能会幡然醒悟,若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加以改正,这对于律师事务所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若这些合伙人想组建新所,则应创造条件使其目的达到,这样做,不仅对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有利,而且也有利于这些合伙人换位思考问题而会去掉原来的不良习惯,实现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目的。

化解律师事务所内部矛盾,使合伙人及全所律师形成合力,是律师事务所发展与创新的基础工程,主任将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发展与创新放在首位,放在自己的经济利益之上,是律师事务所健康发展的基础工程中的根基,只有律师事务所主任有发展、创新的理念,只有律师事务所主任勤于学习,不图私利,有发展、创新的追求,律师事务所才会有健康地发展,才会有创新,反之,律师事务所就不会有发展与创新可言。

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与创新,应建立在合伙人的思想统一、齐抓共管和有明确的目标之上,也应建立在全体律师的理解和支持之上,没有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化解和统一思想,没有合伙人的目标明确,没有全体律师的理解与支持,也很难有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与创新。

规范化管理是律师事务所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础。管理混乱的律师事务所,根本不会有发展和创新的机遇,管理混乱的律师事务所,也没有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与动力,因此,只有加强规范化管理,律师事务所才会有健康发展、创新之路可走。

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创新与主任的努力分不开,也与合伙人的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分不开,更与全体律师的理解、支持相促进,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与创新,应当与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发展相适应,应当与全体律师的利益分配相协调,只有个人利益、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法制化进程相适应,律师事务所的规范化管理才有坚实的基础,律师事务所才会有发展和创新。

摘要: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应该是人合加资合的共生体,只有人合而没有资合,律师事务所就不会有强大、全面的发展动力,某些利益分配也会失去平衡;只有资合而没有人合,律师事务所则会因利益分配失去平衡而分化瓦解。人合加资合,是典型的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但其内部矛盾也不可忽视,化解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矛盾,使合伙人律师及聘任律师相互包容,共同寻求利益分配、扩张的平衡点,是律师事务所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石。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问题分析与化解 篇6

建设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不容讳言,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三农”问题仍然是困扰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在很程度上又以涉农纠纷和案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如何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特别是涉农纠纷和案件,平抑农民之间的权利冲突,这对增强司法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平安农村,巩固加强党的执政地位;对服务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类型和特点

当前农村矛盾纠纷,除传统的劳务纠纷、相邻纠纷和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略有下降外,其他涉农纠纷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居首位。特别是农村承包合同纠纷、借贷纠纷大量增加。近年来,此类案件占法庭审理案件的30%左右。

(二)土地纠纷增多。随着国家农业税的免除,过去无人问津的荒山、荒岭、山坡成了“寸土必争”的黄金之地。土地、山林、果园、鱼塘的占有、使用、收益、相邻纠纷增幅很大。

(三)“异地结婚”离婚案件居高不下。众多的打工青年异地打工相识、结婚,由于两地语言环境及生活习惯存在较大差异等原因,给婚姻家庭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此类案件在今年尤为突出;

(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增幅很大。而且呈现出案件多,标的大、难以执行等特点。法庭处理此类案件基本上以调解方式结案。

(五)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案件依然存在。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案件依然存在。此类案件往往由于农民缺乏维权意识、证据意识、时效意识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保护。有的农民则采取极端报复手段来实现权利,往往成为“站在被告席上的受害人”,教训极为深刻。

二、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坚持积极疏导的方针

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加强疏导,就是对农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呼声要主动听取,对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主动解决,对于农民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要主动办理。尊重和保护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热情。要在农民群众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做到荣之事多做,耻之事不为,不以荣小而不为,不以耻小而为之;同时倡导和谐家庭关系和科学文明的健康生活方式,让文明新风吹遍千家万户。

(二)落实司法为民举措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对依法化解农村矛盾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牢固树立“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执法指导思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便民诉讼措施,便利群众诉讼;加大司法救助的力度,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对他们的诉讼提供快捷高效服务,最大限度保障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打得起官司。在审理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中,要关注民生,维护民权,对一些社会影响较大、对立情结较强、涉及

面较广的民商事案件,要多做调解工作,防止“官了民不了,案了事不了”,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

(三)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应当肯定,几年来,回龙圩管理区的普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普遍形式过于单一,效果不够明显的问题。人民法庭要充分利用审判工作优势,采取以案讲法、以案释法、巡回审理、就地开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群众法治观念。同时要加强与宣传部门的联系,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引导农民群众以合法的形式实现自己的权益。

(四)构建多元化农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在当前农村社会中,建立一个功能互补、程序衔接、能够满足农民多种需求的多元化解机制是当前依法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发展方向。首先,多元化的农村矛盾纠纷决定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伴随利益的调整、重分,规则的修正、重建,表现在农村的矛盾纠纷在内容、性质和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纠纷成因、纠纷类型和纠纷层次呈现多元化,这就要求解决矛盾和纠纷的手段、方式的多样化。其次,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的功能差异决定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就纠纷解决方式而言,无非有诉讼和非诉讼两种方式。诉讼代表国家司法权的行使,属于一种公共性的纠纷解决机制,是纠纷“法律”解决的典型形式。与诉外纠纷解决方式相比,它更具正统性和权威性。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长、过于刚性化等制度上的功能障碍,诉讼并非纠纷解决的最佳方案。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尽管程序不如诉讼严谨、处理不如诉讼精确,但灵活、便捷的功能优势,更适合于特定社会关系、特定主体和特定纠纷的解决。再次,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

游戏与教育的矛盾化解 篇7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

内容:

为了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及时化解和消除不安全、不稳定、不文明的因素,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根据上级有关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校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一、指导思想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属地管理:各处室、系部、班级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二)各负其责:各处室、系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归口调处的原则,对口排查调处本部门主管领域的矛盾纠纷、各系部和班级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排查调处各内部的矛盾纠纷。

(三)积极防范:贯彻标本兼治、预防为主和立足于“抓早、抓小”的工作方针。

(四)依法调处: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办事,坚持当调则调,该判就判,调判结合,解决问题。

(五)综合治理:充分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和综合措施,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社会组织调解的积极作用,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共同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创新适应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新情况新特点的工作体制和手段方式;构建覆盖全学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网络,确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各类校园矛盾纠纷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或刑事犯罪案件,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

四、具体实施

(一)学校组织成立专门的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

定期排查校园内各类矛盾纠纷,建立领导小组——各处室组——各系部——各班级之间信息双向反馈的畅通渠道。学校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在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二)排查工作。

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要遵守预防为主、发现调处为次的原则,以说服教育为主要方法,以团结、安全、稳定为出发点。

排查范围包括各处室、各系部、各班级各种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矛盾纠纷,重点是利益关系复杂、矛盾纠纷活跃的部门、系部和群体。

排查分学校排查、系部排查、班级排查三类。处室排查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各处室组织排查本辖区区域内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学校稳定的矛盾纠纷。系部排查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系部组织排查本部门主管领域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稳定的矛盾纠纷。班级排查按“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的要求,由各班级主动排查内部存在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学校稳定的矛盾纠纷。

排查方式主要有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特别防护期排查。

日常排查是各处室、各系部和各班级在日常工作中,随时了解、发现、掌握各种矛盾纠纷的经常性排查活动。日常排查掌握的重大情况应及时向学校保卫处反馈。

定期排查是各处室、各系部和各班级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对本辖区内存在的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和汇总上报的活动。

专项排查是针对特定领域存在影响学校稳定的倾向性突出问题开展的排查活动。专项排查由各处室、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或根据学校部署要求具体组织落实。

特别防护期排查是在临近重大活动、重要节庆日,集中力量组织开展的预防性全面排查活动。

(三)调处工作

调处工作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和按照政策办事,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处理,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工作不到位不放过,隐患不排除不放过,确保发生的问题及时解决。

调处工作施行各处室、系部和班级责任制。校园问题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调处,处室内部问题由分管校领导负责调处,系部、班级内部问题由系部领导及班主任负责调处。

调处学校矛盾纠纷,针对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仲裁等方法。及时了解掌握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涉及人数、主要诉求、重点人员和当前动态等情况;掌握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依据,制定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案和防止事态扩大升级的处置预案,并明确答复口径;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教育工作,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劝导,同时对重点人员组织落实重点教育管理措施;组织落实工作措施或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妥善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不推诿,谁先知道谁负责,重大问题上报校办公会研究处理。

(四)报送和登记

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台帐和报告制度,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逐件按诱因、发生地点、涉及人数、重点人员、主要诉求、事态发展预测、组织调处工作情况等要素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其中重大问题(个案)应逐级上报备案,并及时补报最新情况,实行动态化跟踪管理。凡学校举行重大集体活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治安事件和学生非正常伤亡事件,要做到报告及时,信息畅通,对未按要求隐瞒不报或拖延上报的,坚决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奖惩。

无论是定期排查,还是问题的发生及处理都要及时、真实地做好登记、记载并做好归档工作。每月对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行汇总,填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报表,供各级领导和学校检验。

(五)责任追究

上一篇:乡村卫生人员下一篇:下沉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