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特性十篇

2024-09-12

某些特性 篇1

1.1 取样地点

分别在岗地白浆土、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上取样,岗地白浆土取样地点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三农场耕地(N46°5′、E132°55′);草甸白浆土取样地点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七星农场;潜育白浆土取样地点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前进农场(N47°01′,E132°31′)。

1.2 方法

1.2.1 原状土取样方法

将容积100 cm3的环刀按土壤层次分别打入土中,取出削平,加盖后用胶带密封,待室内测试用。取样深度:耕层10~15 cm,白浆层25~35 cm,淀积层50~55 cm。重复4次。

1.2.2 土壤机械组成

采用比重计法测定。

1.2.3 土壤硬度

采用日本DIK-5500自记式惯入硬度计测定土壤硬度。测定时将圆锥体(圆锥角30°,截面积2 cm2)以5 cm·s-1的匀速垂直插入土壤中,仪器随插入深度自动纪录相应的硬度曲线。

1.2.4 土壤三相率

土壤三相率采用DIK-1120型土壤三相仪[1]测定。

1.2.5 土壤饱和导水率

采用DIK型六点式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仪测定,耕层土壤采用定水位法,白浆层和淀积层采用变水位法测定[2]。

1.2.6 土壤水浸容重

采用由南京土壤研究所著的《土壤理化分析》[3]中提供的方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械组成

表1是按照H.A卡庆斯基土粒分级标准整理的供试白浆土机械组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构成白浆土的主要颗粒以粉粒组和粘粒组为主,耕层占土粒总量的94.34%~95.26%,白浆层占91.90%~98.61%,淀积层占97.85%~98.96%,沙粒组不足10%;剖面机械组成呈“上轻下粘”分布;不同层次的土壤颗粒构成特点不同,耕层和白浆层以粉粒为主,特别是粗粉粒和中粉粒含量比淀积层高17.5%~42.5%,粘粒含量不足淀积层的1/2。白浆土机械组成的分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大量研究认为,造成白浆土质地上轻下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白浆土在形成过程中粘粒不断向下迁移的结果[4]。新家宪[5]认为,白浆层的机械组成中粉粒和粘粒的体积比接近于构成最密充填的理想比值。

注:比重计法测定。

Note:Determine by the hydrometer method.

2.2 土壤三相率和通气透水性

由表2可知,供试的3种白浆土耕层固相率在37.8%~45.7%,土壤孔隙度高,通气透水性良好。但白浆层土壤固相率高达55.3%~64.1%,气相率仅为1.4%~10.1%;淀积层固相率为53.0%~59.3%,气相率为7.6%~14.3%,白浆层和淀积层的气相率明显低于耕层土壤。一般而言,当土壤固相率超过55%以上时,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明显低下,作物根系生长受阻[6]。

白浆土的饱和导水率自上而下明显下降。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为2.45×10-4~7.43×10-4 cm·s-1,白浆层土壤饱和导水率1.30×10-5~10.30×10-5 cm·s-1,淀积层4.44×10-7~1.86×10-5 cm·s-1。由于白浆层和淀积层透水性差,土壤排水能力弱,在多雨的年份或季节,土壤水分长时间停滞在表层土壤内,土壤表涝严重。

2.3 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

由图1可知,耕层土壤硬度在20 kg·cm-2以内,白浆层的土壤硬度增加到40~50 kg·cm-2,淀积层硬度下降到25~35 kg·cm-2;土壤容重调查结果,耕层为1.02~1.18 g·cm-3;白浆层为1.47~1.59 g·cm-3,超过了Trouse[7]提出的1.46 g·cm-3植物根系可以穿透粘土的最高容重指标;淀积层为1.40~1.42 g·cm-3。Russell R S[8]认为,作物根系的穿透率同土壤的惯入硬度值密切相关,当土壤惯入硬度超过20 kg·cm-2时,根系几乎完全不能穿透土壤。

显然白浆层的容重和硬度均超过作物根系穿透能力,特别该层仅位于地表下20 cm,土壤硬度大,容重高,限制作物根系下扎,造成土壤有效土层浅,抗御旱涝能力弱,生产潜力低,是作物根系生长的障碍层次。因此,改良白浆土的关键就是降低白浆层的硬度,促进作物根系下扎。

2.4 浸水容重

土壤浸水容重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在泡水情况下板结和淀浆的程度及土壤耕作特性的好坏。土壤发生板结时,植物根系难以伸展、生育不良。白浆土不同层次的浸水容重见表3。

不同土层浸水容重依次为白浆层>耕层>淀积层。白浆层浸水容重大,主要源于该层次的粉砂质的质地构造,是土壤易板结、深松后效持续时间短的根本原因。

3 结论

白浆土的主要颗粒以粉粒和粘粒为主,占土壤颗粒总量的91.90%~98.96%。不同土壤层次的颗粒构成特点不同,剖面机械组成呈“上轻下粘”分布。耕层和白浆层以粉粒为主,特别是粗粉粒和中粉粒含量比淀积层高17.5%~42.5%,粘粒含量不足淀积层的1/2。

白浆土耕层固相率在37.8%~45.7%,土壤孔隙度高,通透性良好。白浆层和淀积层土壤的主要矛盾是固相率高、气相率低。

白浆土饱和导水率自上而下明显下降。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为2.45×10-4~7.43×10-4 cm·s-1,白浆层和淀积层土壤饱和导水率低,透水性不良,已造成上层滞水。

白浆土耕层土壤硬度在20 kg·cm-2以内,容重为1.02~1.18 g·cm-3,作物根系可以正常生长;白浆层的土壤硬度增加到40~50 kg·cm-2,容重在1.47~1.59 g·cm-3;淀积层硬度25~35 kg·cm-2,容重为1.40~1.42 g·cm-3。白浆层和淀积层的容重和硬度均超过作物根系生长的适宜范围,特别是白浆层土壤硬度大,容重高,埋藏深度浅,是作物根系生长的障碍层次。

白浆层的浸水容重高于耕层和淀积层,土壤易淀浆板结。

参考文献

[1]土壤物理学会.土壤物理性研究法[M].日本东京:岩波书店,1985.

[2]日本土壤物理学会.土壤物理性测定法[M].翁德衡,译.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79.

[3]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

[4]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土壤[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5]新家憲ら.白しょう土の緻密化と粒度分布の関係[J].J.ofEnvron.Sci.Lab.,Senshu Univ.,1991(2):181-192.

[6]土壤物理研究会.土壤物理用语事典[M].日本:养贤堂,1984.

[7]Trouse A C,Humbert R P.Some effects of soil compactionon the development of sugar cane roots[J].Pl.Soil.,1961,1(9):75-85.

某些特性 篇2

一、心理素质

随着世界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 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已成为一个队在比赛中能否取胜的关键。正如美国篮球界专家所指出的:“现代篮球比赛的取胜, 60%靠思维, 40%靠体力, 且水平愈高, 这种趋势愈明显。”这里所说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 实质上就是指篮球意识, 而篮球意识是运动员自觉的心理活动。在身体、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 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此, 人们清楚地认识到, 现代竞赛不仅是运动员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水平的竞争, 而且更重要的是心理能力的较量。

1. 加强情感训练, 培养自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现代篮球比赛中, 由于竞赛的激烈性和复杂性, 往往使运动员会出现多种复杂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既敏感又易变, 并富于感染性, 有时因个人失误或一时的不利局面, 会使整个球队的情绪发生骤变。一般心理素质较好的运动员, 则能克制情绪的波动, 并能最终取胜, 反之则会一败涂地。因此, 加强情感训练, 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是教练员赛前心理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训练中因人施教, 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并注意培养队员与队员之间的友谊, 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 树立良好的互助精神。这样, 增强了运动员对教练的信任, 提高了运动员取胜的信心, 使他们能轻松自如地投入比赛, 并注重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培养运动员的目的性、勇敢、顽强和自制力等心理品质。

2. 加强运动员适应性能力

裁判员在比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裁判员如有明显的误判、漏判和错判, 其至偏袒对方 (尤其在关键时刻) , 而运动员对此又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就容易引起不满, 愤怒或自认倒霉、自暴自弃等消极情绪, 注意力分散。比赛时的环境要比平时更热烈, 更复杂, 周围有观众, 有裁判, 甚至有记者, 形成了与练习不同的特殊的竞赛氛围。另外, 观众的呼喊往往带有倾向性, 专门在运动员运用技术前或失误后给予刺激。以上所说的情况, 运动员都要做好充分准备。还有, 现在的篮球队实力强弱与否, 明星队员的数量将是一个重要标志, 正是拥有乔丹、皮蓬等明星队员, 芝加哥公牛队夺得了1996至1998年NBA总冠军, 正是拥有刘玉栋等明星队员, 八一火箭队夺得多次CBA冠军。当其他队员防守这些明星时, 你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 弄得不好会一败涂地。所以, 要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勇敢、顽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运动员, 才能增强篮球比赛的信心。

二、力量素质

1. 力量素质的作用

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中的首要素质, 对其他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力量素质的提高, 有助于提高其他素质的水平, 同时, 对于提高篮球技术、战术水平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力量素质的发展, 对于防止肌肉拉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对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拼搏精神具有保证作用。总之, 力量素质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2. 篮球力量素质的特征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具有全面发展的特点。不仅要求上肢、下肢、腰背部肌群均衡发展, 而且要求肌肉的爆发力、耐久力、最大力量在整场40分钟时间内跑跳、对抗的比赛中都具有很强的能力。在训练中不能单一发展某种力量能力而忽视其他。

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要求比较精细, 不仅要求运动员有较敏锐的时空判断能力, 而且对用力的大小、方向也有很高要求。

现代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身高而敏捷, 体格强壮, 对抗力强, 瞬时输出功率大, 在行进间跑跳过程中力量的冲撞与对抗对比赛争取主动、取得比赛胜利起着很重要作用。

3. 力量素质训练

(1) 发展腿部肌群和增强膝关节韧带肌腱坚韧性和灵活性的练习:人体运动中的跑、跳、蹬地、支撑, 主要依靠腿部力量和膝关节坚韧性、灵活性。因此, 力量训练首先发展腿部力量和增强膝关节的坚韧性和灵活性。

练习一:肩负杠铃做半蹲 (大、小腿的夹角约120°左右) 和蹲 (大、小腿的夹角稍小于90°, 大腿不能拨着小腿) 。身侧必须要有同伴准备作保护和帮助。

练习二:肩负最大负荷量的40%~50%重量, 杠铃在软地或垫毯上做半蹲后跳起。做8~12次乘4~6组。

练习三:徒手或负重 (身穿加重背心或绑腿加重) , 作单腿深蹲起 (交换腿做) 。

(2) 发展小腿部位肌群的力量和增强踝关节及趾关节韧带和肌腱的坚韧性。从人体动态学的角度分析, 一切起跑的蹬地、起跳的踏跳、变速跑的起动侧蹬均与前脚掌、脚弓、踝关节、小腿部位肌群的暴发力有关, 这对篮球运动员来讲, 是至关重要的。

练习一:单运或双运足在垫子上或在林屑跑道、沙坑上做连续交换跳 (左足跳50次—右足跳50次—双足直膝向上跳50次) 。

练习二:负重或不负重的跳绳, 特别是直膝跳和“双飞” (一跳二摇) 和“三飞” (一跳三摇) 。

练习三:单手或双手, “双拍”或“三拍”篮板, 原地连续跳 (10次乘3~4组) 。

(3) 发展手指、手腕、手臂肌群力量练习。手指、手腕、手臂肌群的力量和灵活性, 直接关系着投篮、传接球、抢打球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用的效果。

练习一:空手用力长握, 要求高速率, 15~30秒, 张开手指, 用力正扣手腕, 高速率, 15~30秒。

练习二:对墙指撑推离墙双手击掌。

练习三:传实心球。

4. 力量素质训练原则

(1) 必须遵守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量, 训练量的原则。

(2) 必须遵循因人制宜、个别对待的原则。

(3) 必须贯彻大运动量“超负荷”原则。

(4) 必须加强保护帮助和监督鼓励。

5. 力量素质训练注意事项

(1) “超负荷”———最大用力训练时, 必须加强保护和帮助, 以免出现创伤事故。

(2) 只有保证练习动作的质量, 才能获得训练的效果。因此, 必须加强督促, 以保证练习动用正确的姿势。

(3) 力量训练的时间以每天30分钟为宜, 如果是隔日训练, 则以星期一、三、五为好, 训练间隔不要超过三天, 否则会影响训练效果。

三、视觉能力

在探讨篮球运动员运动成绩表现与运动员各种特殊机能有何关系时, 研究人员发现, 运动水平高低与运动员的视觉能力有关。视觉能力是指大脑对眼睛传递信息接受与反馈的能力, 每一名篮球运动员都应具备这种运动能力。良好的视觉能力, 有利于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 可促使运动成绩提高30%~40%, 对于篮球意识、平衡性、空间判断、反应、协调性、集中注意力和信心等能力可以产生重大影响。视觉能力的构成及其对篮球运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静止视力与动体视力

所谓静止视力, 是分辨静止状态事物的能力, 是运动员必须具有的观看能力基础, 也是各种运动视觉的基础能力。所谓动体视力, 是指可以正确辨识移动物体的能力, 如篮球运动员在判断传球者所传出的各类来球, 或是在接球时知道球向自身前进的视觉能力。

2. 眼球运动、深变知觉、眼手或眼脚的协调能力

眼球运动可分为追踪运动和跳跃运动两种。追踪运动是以物体在眼睛下中心的状态下, 配合物体移动来移动眼球的运动。深变知觉是正确判断距离感或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如投篮者在投篮时, 判断与篮板的最佳距离和空间位置的视觉能力。

3. 周边视野、视觉反应时间、视觉化能力

周边视野是指收看到的眼端目标的范围, 如中锋、后卫都很需要有宽阔的视野, 以便能更为有效地观察全局和判断。如篮球运动员在内心演练或意象个人最佳动运时的动作流畅和心理状态的视觉化能力。

4. 焦点调节能力辐射、开散能力

观看远物、近物时立即对焦的能力, 如投篮手能将视觉焦点由传球手迅速移至球和篮筐的最佳时空选择上的能力, 或是传球者对传球动作的焦点注视, 迅速转移至对本方接球手接球的视觉能力。

5. 对比感度、光感度、视觉集中

对比感度是辨别色彩或明暗微妙差别的能力。如:投篮手在背景颜色与球的颜色相近的情况下, 也能正确地做出正确判断的视能力, 或者在两队球衣相近的情况下, 能正确辨别对方与本队球员的视觉能力。如在太阳下接球时, 能正确判断球的飞行速度、轨迹、方向等;在夜间有照明设备的球场比赛时, 时于高传球做出正确判断。视觉集中力是指将视觉集中于一点的能力, 即全面提高运动视觉至最大限度的能力。如在长时间的比赛中, 运动员能持续且完全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中的视觉能力, 或是投篮手投篮时, 能将视完全的集中于瞬间投中球的视觉能力。

四、总结

以上所说到的因素对篮球运动员在篮球比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忽略这些因素, 要取得好的篮球联赛成绩, 就要加强这些因素的锻炼和培养, 但是这些因素也不是全面的因素, 只是一小部分而已。

参考文献

[1]体育院系教材编审组.篮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2]体育院系教材编审组.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叶国雄.篮球研究必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4]柯敏.心理素质是篮球比赛取胜的关键因素[D].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1.

某些特性 篇3

关键词:小蓬竹;干旱胁迫;繁殖;相对含水量;生理特性;根系活力

中图分类号:Q945.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8-0181-03

水分短缺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生产和植被恢复的关键制约因素[1]。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为了适应干旱胁迫,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并逐渐形成了一些特异的耐旱机制。干旱胁迫下,植物的水分饱和亏、小枝水势、根系活力、繁殖等变化已广泛用于植物对逆境的反应机理研究[2-4]。小蓬竹(Drepanostachyun luodianense)属禾本科竹亚科镰序竹属,别称藤竹,是我国特产的一次性开花结实的合轴丛生型竹种。竹体圆筒状,长达10 m,地径0.40~1.50 cm,以分蔸繁殖为主,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种。小蓬竹种群主要分布于罗甸县、长顺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望谟县的喀斯特山地上[5]。小蓬竹不仅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如造纸、编织凉椅、农具等,而且可用作优良的梯度绿化园林绿化竹种,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在喀斯特环境下,由于降水分布的时空不均匀性、土体的不连续性、植被覆盖率低导致的涵养水源功能较差等,使得整个喀斯特区域针对植物的临时性干旱事件频发[6]。作为喀斯特生境的适生竹种小蓬竹在其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养分平衡等生态功能[7]。笔者所在的团队在之前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干旱胁迫对小蓬竹的光合作用[8]及保護酶特性[9]的方面,但叶片组织水力、繁殖更新、根系活力等也是从机理上了解小蓬竹适应喀斯特生境的重要内容,需要加以研究完善。因此,本研究通过70 d的盆栽试验,研究小蓬竹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旨在探讨干旱胁迫对小蓬竹某些相关生理生态特性与抗旱性的关系,进一步丰富小蓬竹耐旱机理的研究内容。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2009年7月中旬从小蓬竹原生地贵州罗甸县董架乡将长势较为一致的野生小蓬竹竹丛截杆(地上部分长度保留0.8 m)后移栽至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移栽竹丛于9月长出新叶,2010年8—9月发笋,成功进行更新繁殖;2010年12月将成活的长势较为一致的小蓬竹竹丛进行分蔸繁殖;选取根系较为一致的分蔸后的小蓬竹植株,种植于规格一致的聚丙烯花盆内(底部内径24 cm,盆口内径29 cm,盆高22 cm),土壤统一采用经多菌灵消毒后的喀斯特石灰土。用烘干法测定土壤的田间持水量(FC,37.43%)以及土壤含水量(Cs,11.58%),并称量盆质量(PZ,0.25 kg),控制移栽时装入盆中土壤的质量(TZ,8.50 kg,约距花盆沿2~3 cm),将每个盆编号,做好相应记录,而后进行常规的统一水肥管理。小蓬竹分蔸盆栽后老叶逐渐脱落,当年冬季置于温室内越冬,春季气温回暖后搬出大棚置于开阔处自然状态下,盆栽苗于2011年3月长出新枝叶;至7月中旬,选取长势良好、较为一致的无病虫害小蓬竹盆栽苗,移入隔绝降水的透明大棚作为干旱胁迫试验材料,此时盆中苗木平均质量约0.35 kg。

1.2 试验设计

考虑到9月是小蓬竹集中出笋时期,干旱胁迫试验时段设置为7月底至10月初,可观察到干旱胁迫对小蓬竹繁殖生长的影响。以Hsiao在1973年提出的中生植物水分梯度的划分为基本依据,设置4个土壤水分梯度,即其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CK)、60%(轻度干旱胁迫)、40%(中度干旱胁迫)、20%(重度干旱胁迫),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盆[10]

2011年7月25日开始控水处理,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11]。试验于贵州大学林学院苗圃大棚内进行,避免降水对试验的影响,每天17:00—18:00称重并调节水分状况(电子称,感量5 g),至8月5日各个处理均达到设定的水分条件,至10月18日胁迫处理结束,其间不施肥并随时拔除杂草。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叶片相对数量为原有个体胁迫结束时叶片数量与胁迫开始时叶片数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出笋率为胁迫结束时出土的竹笋总数量与母竹数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竹笋成活率为胁迫结束时还成活的竹笋数量与总出笋数量之比,用百分比表示;幼竹地径指成活幼竹土面处直径,以游标卡尺测定。取新鲜叶片称其鲜质量,在蒸馏水中浸泡24 h后称其饱和鲜质量,最后在110 ℃下烘并称其干质量,计算公式为:叶片相对含水量=(鲜质量-干质量)/(饱和质量-干质量)×100%;水分饱和亏=100%-相对含水量。采用压力室法测定小枝水势,测定时间为17:00,测定仪器使用美国PMS Instrument Company生产的Model 1000 Pressure Chamber Instrument。根系活力采用TTC法进行测定,上述生理指标均参照文献[12]进行测定。叶片保水力用叶片失水速率反映,失水速率越快,表明保水力越差,参照文献[13]的方法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所有获得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均用SPSS 17.0完成,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新复极差法;图表处理采用Excel 2003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整个干旱胁迫期间,所有处理的小蓬竹均无死亡。干旱胁迫约1个月后,中度与重度干旱胁迫下小蓬竹开始明显萎蔫。相对于CK而言,轻度干旱胁迫下的叶片仅在正午时段稍微向内卷曲,中度与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小蓬竹叶片在晴天的白天(除上午早些时候)完全展开外,其他时候都处于稍微卷曲(中度胁迫)或较为严重卷曲(重度胁迫)的状态。

2.1 叶片相对数量与生长繁殖情况

由表1可知,干旱胁迫结束时,轻度干旱胁迫与CK的叶片相对数量比刚开始胁迫时有所增加,但二者差异不显著;中度、重度干旱胁迫的叶片相对数量有所减少,分别为胁迫前的84.14%、69.54%,二者均极显著小于CK与轻度干旱胁迫,且重度干旱胁迫极显著小于中度干旱胁迫。扩展生长是环境和植物内部代谢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各种与植物生长有关的环境因素中,水的有效性占主导地位[14-15],干旱胁迫使叶片扩展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总叶面积。有研究表明,作物叶面积决定冠层对光的截获能力,从而影响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其最终产量[16]。干旱胁迫约15 d时,各处理陆续有竹笋出土,各处理竹笋出土时间差异不大,胁迫结束时调查了小蓬竹出笋成竹及幼竹生长情况,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与CK相比,轻度干旱胁迫下的小蓬竹出笋率、成竹率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出笋率极显著低于CK、轻度干旱胁迫,但与中度干旱胁迫差异不显著;中度干旱胁迫的成竹率没有显著降低,但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小蓬竹成竹率极显著低于CK、轻度干旱胁迫和中度干旱胁迫,说明重度干旱胁迫下的水分亏缺对小蓬竹出笋、成竹极为不利,出笋幼竹死亡率较高。至干旱胁迫结束时,仍成活的幼竹地径情况与出笋、成竹情况类似。

2.2 组织水分状况

细胞水分含量常用相对含水量表示,植物细胞遭受干旱胁迫时,其相对含水量变化范围为50%~100%或更低[17]。小蓬竹叶片相对含水量以CK最大,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逐渐降低,但轻度、中度干旱胁迫与CK差异不显著,仅重度干旱胁迫极显著低于轻度干旱胁迫、CK,比CK低23.16%,说明干旱胁迫对小蓬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显著(表2)。

植物水分饱和亏有2种意义:一是植物水分亏缺的能力,二是植物从干旱缺水的土壤中吸收水分的能力。一般认为,植物抗旱性强,水分饱和亏就大,且其值受环境影响较小[18]、较稳定。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小蓬竹叶片水分饱和亏不断升高;轻度干旱胁迫的水分饱和亏与CK差异不显著,但中度、重度干旱胁迫与CK、轻度干旱胁迫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2)。说明在中度干旱胁迫与重度干旱胁迫下,小蓬竹叶片出现了严重的水分亏缺,同时也表明小蓬竹能忍耐高达30%的水分饱和亏。

通常植物组织的水势愈低,则吸水能力愈强,反之吸水能力则较弱,这种变化规律可用以确定植物的受旱程度和抗旱能力[19]。小蓬竹小叶的叶柄特殊,不便于用压力室法测定小叶水势,因此笔者在正午时测定了小枝水势,以代表组织水分状况。由表2可看出,CK的小蓬竹小枝水势最高,为-0.96 MPa;小蓬竹小枝水势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逐渐降低,CK与轻度干旱胁迫差异不显著,与中度、重度干旱脅迫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李娟等对黄条金刚竹的研究也发现,随着干旱胁迫的持续,其叶片水势不断降低[20]

2.3 根系活力

根系是植物直接感受土壤养分、水分信号并吸收土壤养分与水分的器官[21]。干旱胁迫下,各处理的小蓬竹根系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轻度干旱胁迫>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CK(图1),由此可知干旱胁迫下小蓬竹根系活力并没有减弱,其中轻度干旱胁迫下的根系活力为30.39 mg/(g·h),极显著强于CK,且达到了CK的2.42倍。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的根系活力均比CK高,说明干旱胁迫能提高小蓬竹根系吸收水分以及矿物质的能力,有助于度过干旱环境。

3 小结

在某种程度上,小蓬竹叶片相对数量与叶面积具有相同的意义。相对于CK而言,轻度干旱胁迫对小蓬竹叶面积影响轻微(表1),说明小蓬竹在轻度干旱胁迫下能够正常扩展生长;当干旱胁迫强度进一步增大时,植株用于叶片扩展的资源投入量大幅减少,小蓬竹细胞增大受阻,叶片相对数量相对于胁迫前不断减少,同时部分叶片提前衰老与枯落,因此叶面积不断减小,小蓬竹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以应对水分亏缺。植物通过保持一个较小的总叶面积来使单位叶面积的光合作用维持在一定水平,这是植物适应土壤水分减少的一种重要方式[22]

临时性的轻度干旱胁迫及中度干旱胁迫对小蓬竹的繁殖影响较小,而重度干旱胁迫不但极显著地降低了小蓬竹克隆繁殖个体的数量与成活率(表1),还极显著降低了克隆繁殖个体的质量。成活幼竹地径不断减小,几乎无法完成更新繁殖,这可能是因为光合产物积累对繁殖消耗支撑不够[23],也可能是因为小蓬竹的生物量在干旱胁迫下进行了分配调整。

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与小枝水势不断降低,叶片水分饱和亏不断增大,离体叶片失水时间变短,而叶片的失水速率不断提高(表2)。小蓬竹植株水势下降,使其保持与下降的土壤水势间的差距,有助于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24],以调节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保证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这说明轻度胁迫下的小蓬竹叶片能够维持原有的持水力,但干旱胁迫的进一步加重打破了小蓬竹叶片水分平衡,使其持水力显著降低。

根系活力是反映根系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指标,其高低会影响根系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的能力[25],根系活力的下降不仅会影响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而且对根系的合成代谢和地上部分的同化作用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水分胁迫下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是植物抗旱能力强的一种表现[26]。轻度干旱胁迫下的小蓬竹根系活力极显著增强,而中度、重度干旱条件下的小蓬竹能够维持较高的根系活力,这提升了小蓬竹在干旱胁迫下吸收水分的能力,有助于小蓬竹度过干旱条件。

仅从本研究的条件与深度可以看出,在70 d的轻度干旱胁迫下,小蓬竹并未表现出不适应的状况,这可能与其在喀斯特地区经过长期的适应与锻炼而形成的对临时性干旱的抗性有关。对不少其他植物的类似研究也显示,适度干旱胁迫能增强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27]。中度干旱胁迫下的小蓬竹完全可以忍耐70 d时间尺度的胁迫,但不利于现有个体的生长,同时也限制了通过克隆进行的繁殖更新,长时间持续的中度干旱必然导致现有种群的消亡。当胁迫强度进一步加重,水势小于一定限度(阈值)时,细胞终究会失去调控能力而死亡。小蓬竹适应干旱的机理主要是通过降低植株整体叶量及提高叶片的保水力,以此降低植株蒸腾耗散;维持比CK更高的根系活力,加强根系对水分及矿质营养的吸收能力,实现其对干旱胁迫较强的忍耐性和较好的适应性。此外,笔者推测8、9月期间,70 d(或略长)为小蓬竹在重度干旱环境下的极限忍耐时长,如果在日均温更高的夏季,小蓬竹在重度干旱胁迫下的忍耐时间会更短。

参考文献:

[1]Bouwman A F,van Vuuren D P,Derwent R G,et al. A global analysis of acidification and eutrophica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J]. Water,Air and Soil Pollution,2002,141(1/2/3/4):349-382.

[2]徐兴友,张风娟,龙 茹,等. 6种野生耐旱花卉幼苗叶片脱水和根系含水量与根系活力对干旱胁迫的反应[J].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1):180-184.

[3]尹宝重,王 艳,张月辰. 干旱胁迫对红小豆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7):65-67,70.

[4]张美俊,杨武德,乔治军,等. 不同糜子品种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J]. 草地学报,2013,21(2):302-307.

[5]刘济明. 贵州喀斯特地区小蓬竹生态特性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6]朱守谦,韦小丽,祝小科,等. 乌江流域喀斯特石质山地水分特征研究[C]//朱守谦.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Ⅲ.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30-37.

[7]蒙朝阳. 喀斯特植物小蓬竹群落生态学与繁殖栽培技术研究[D]. 贵阳:贵州大学,2008.

[8]刘济明,颜 强,廖小锋,等. 干旱胁迫对小蓬竹光合生理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8):65-69.

[9]刘济明,李 鹏,廖小锋,等. 干旱胁迫对小蓬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3,22(9):153-157.

[10]Hsiao T C. Plant responses to water stress[J]. 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1973,24:519-570.

[11]国 琳,张劲松,孟 平,等. 山茱萸光合及水分利用特征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33(1):21-26.

[12]邹 琦.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62-63.

[13]谢乾瑾. 蒙古莸抗旱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14]山 仑,陈培元. 旱地农业生理生态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18.

[15]Kume T,Takizawa H,Yoshifuji N,et al. Impact of soil drought on sap flow and water status of evergreen trees in a tropical monsoon forest in northern Thailand[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7,238(1/2/3):220-230.

[16]Randall H C,Sinclair T R. Sensitivity of soybean leaf development to water deficits[J]. Plant,Cell & Environment,1988,11(9):835-839.

[17]Lawlor D W,Cornic G. Photosynthetic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associated metabolism in relation to water deficits in higher plants[J]. Plant,Cell & Environment,2002,25(2):275-294.

[18]黃颜梅,张 健,罗承德.树木抗旱性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7,15(1):49-54.

[19]Mrema A F,Granhall U,Sennerby-Forsse L.Plant growth,leaf water potential nitrogenase activity and nodule anatomy in leucaena leucocephala as affected by water stress and nitrogen availability[J]. Trees-Structure and Function,1997,12(1):42-48.

[20]李 娟,彭镇华,高 健,等. 干旱胁迫下黄条金刚竹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6):1395-1402.

[21]齐 健,宋凤斌,刘胜群. 苗期玉米根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生态环境,2006,15(6):1264-1268.

[22]Gindaba J,Rozanov A,Negash L. Response of seedlings of two Eucalyptus and three deciduous tree species from Ethiopia to severe water stres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4,201(1):119-129.

[23]Sardans J,Rodà F,Peuelas J.Effects of water and a nutrient pulse supply on rosmarinus officinalis growth,nutrient content and flowering in the field[J].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2005,53(1):1-11.

[24]Mayek-Pérez N ,García-Espinosa R,López-Castaeda C ,et al. Water relations,histopathology and growth of common bean(Phaseolus vulgaris L.)during pathogenesis of Macrophomina phaseolina under drought stress[J].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02,60(4):185-195.

[25]譚 勇,梁宗锁,董娟娥,等. 水分胁迫对不同产地板蓝根幼苗抗氧化物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6,21(5):20-23.

[26]魏 媛,喻理飞. 一年生构树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4):40-44.

某些特性 篇4

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为随品种的.进化而增加的变化趋势.POD活性在生育期中呈上升变化,SOD活性则随着生育进程逐渐下降.栽培大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以上部叶片最高,半栽培大豆与栽培大豆类似,半野生大豆的变化则不明显.

作 者:王晓慧 李大勇 徐克章 张治安 武志海 陈展宇 杨光宇 杨春明 WANG Xiao-Hui LI Da-Yong XU Ke-Zhang ZHANG Zhi-An WU Zhi-Hai CHEN Zhan-Yu YANG Guang-Yu YANG Chun-Ming 作者单位:王晓慧,李大勇,徐克章,张治安,武志海,陈展宇,WANG Xiao-Hui,LI Da-Yong,XU Ke-Zhang,ZHANG Zhi-An,WU Zhi-Hai,CHEN Zhan-Yu(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春,130118)

杨光宇,杨春明,YANG Guang-Yu,YANG Chun-Ming(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吉林公主岭,136100)

某些特性 篇5

一、图示信息不严谨

1. 第56页图3-14中的平衡关系, 只是一种理论和

想像, 脱离实际。事实上, 1个碳原子与1个氢原子的真实质量之比 (或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只是约等于12∶1, 何况如何得到12个氢原子和1个碳原子也是个棘手的技术难题。

2. 第93页图5-4最后一张图片中的铁钉与硫酸铜

溶液反应, 表面产生的红色物质模糊不清。对比《化学》九年级下册 (2012年10月第1版) 教材第11页图8-13, 图中红色物质却很清晰。

3. 第130页图7-9中连接小试管的应是细软绳, 若

换成金属丝, 密封效果不佳, 但露在锥形瓶外的部分看起来很像是金属材料。

4. 教科书最后所附元素周期表:粉紫色代表金属元

素, 黄色代表非金属元素, 但右下方灰色区域代表什么元素呢, 没有明确说明。对比可知, 该区域是暂时没有中文名称的元素。

二、图示实验操作不完善

1. 第19页图1-25中, 试剂瓶瓶口应紧靠在试管口

上方才好。若按教材中的方法倾倒, 一定会有一些液体试剂流到试管外;第24页《习题与应用》第2、3小题中图片也有类似问题。

2. 第20页图1-27中, 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与试管

口的距离, 比第126页图6-25和第136页图7-14中距离明显要远一点。因此, 距离最好保持一致。

3. 第38页图2-15明显差了一幅图, 加了二氧化锰

后, 分解速率加快,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的复燃现象的图示应画出, 否则就没有对比作用。

4. 第97页讨论3氧化铜与氢气反应的图示中, 螺旋

状铜丝几乎刚好可以伸进试管, 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集满H2的试管中, 继续通入H2, 实验过程复杂又有安全隐患。建议将试管换成集满H2的集气瓶, 瓶口向下, 铜丝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瓶内, 不需继续通入H2, 现象明显, 操作简单, 安全方便。

三、知识结构编排有些混乱

1. 第76页第二段内容和第77页“学完本课题你应

该知道”的文字中多次提到化合物, 而化合物的定义要在第81页《水的组成》中才讲到, 编排顺序有些混乱。

2. 第94页实验5-1中,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的

文字表达式没写, 却写成镁与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编排明显出了问题。

四、课后习题设计有待改进

1. 第10页第3题的 (3) 小题“水变成水蒸气”是“物

理变化”, 描述的内容既不是物理性质, 也不是化学性质, 与题目要求不符。

2. 第123页第1题的 (7) 小题“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变成红色的是”, 据题目要求, 应填“二氧化碳”。这种题目设计欠妥, 易产生歧义, 因为真正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 而不是二氧化碳气体。若改成“在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后变红色”, 描述就较准确。

3. 第135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第1个“?”应改成

“, ”;第147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1) 小题有两个“C”选项, 应将其一改成“B”。

五、文字说明不清或实验操作不符合实际

1. 第125页实验活动2中, 提到实验用品“稀盐酸

(1∶2) ”, 本教材其余涉及稀盐酸时都没有数字比, 到底“1∶2”是水与氯化氢气体的质量比 (或体积比) , 还是水与浓盐酸的比值关系, 没有明确说明。实际上也不需知道具体浓度, 建议省略。

2. 第126页右上方“注意”方框的文字说明, 与第21

页中用酒精灯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方法自相矛盾, 值得商榷。实际操作时, 只需先均匀预热后外焰加热, 不用移动试管, 红色变紫色的现象同样明显。

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的重要学习工具, 应特别注重科学性、真实性、严谨性、权威性, 尽可能做到图示和编排等准确无误, 真正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 编著者和广大教师都要为教科书的尽善尽美尽最大的努力。

某些特性 篇6

如何保质保量监控好车用乙醇汽油的质量, 是市场监管人员和我们分析人员必须面对的课题, 其中含氧化物 (主要指醇类和醚类) 含量会影响到油品质量, 合理范围内的含氧化物, 会大幅度提升燃油的抗爆性能, 但若含量过高, 则会降低燃油的热值, 因而车用乙醇汽油国家标准 (GB18351-2013) 要求汽油中乙醇含量在10.0±2.0%v/v, 其他含氧化合物不大于0.5%m/m。

1汽油中含氧化物的分析标准方法是SH/T0663-1998, 即样品在第一根色谱柱即强极性预切柱上将轻烃组分与含氧化物分离放空, 而含氧化物和重烃组分被反吹到第二根色谱柱即非极性分析柱, 当含氧化物完全出峰后, 系统再次反吹, 将重烃组分放空。我公司在分析变性燃料乙醇中甲醇、乙醇含量的基础上, 基于SH/T0663-1998的分离原理, 采用将原方法中的轻烃组分和重烃组分全都回到检测器进行检测。这种研究方案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方面, 考虑到放空到环境中成分会造成分析室空气质量下降, 第二方面, 考虑到在汽油中含氧化物分析方法调试过程中, 更易于监控色谱分离的效果, 更准确的确定切换时间;第三方面, 可以更好的兼顾到变性燃料乙醇中甲醇和乙醇的快速分析, 可简单的通过切换时间完成一台仪器在两个分析方法之间的转换。我们研究的总体思路如下:由于轻烃组分中甲基环戊烷在预切柱上最后出峰, 寻找出甲基环戊烷和在预切柱上最早出峰的醚类的保留时间, 并以甲基环戊烷之后, 最早出峰醚类流出之前选择第一切换时间;其次在选好第一切换时间之后, 对标准样品继续分析, 此时含氧化物组分和重烃组分进入第二根非极性色谱柱分析, 待叔戊基甲基醚从色谱柱流出后, 将色谱阀切换回原位, 此为第二切换时间, 重烃组分由系统反吹回检测器, 中间部分为含氧化物目标组分, 选择的切换时间应保证含氧化物组分不丢失, 各种轻烃、重烃组分不混杂。

2 实验方法

由于该方法分析含氧化合物最关键是掌握好阀的切换时间, 若切换得太快时, 轻烃在预切柱还没走完即被反吹和含氧化合物一起进入分析柱, 则轻烃易和C4醇类出现合峰, 导致含氧化物含量测定值偏高, 若切换得太晚时, 同于醚类极性弱, 部分或全部醚类会随着轻烃后从强极性预切柱出来后进检测器, 导致含氧化物偏低, 所以用含醚类的含氧化合物标样测试通过预切柱时间来确认第一次反吹时间。

因为走预切柱时在甲基环戊烷之后, 紧接着就是醚类出峰, 标准是以甲基叔丁基醚来定反吹时间, 考虑到二异丙醚要求的反吹时间可能比其他醚类稍短, 而市场汽油含量复杂, 若不定量, 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偏低。

我们将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2.1 首先进一针石油化工研究院YQ-1汽油切割醚标样只走预切柱, 确认甲基环戊烷和甲基叔丁基醚的保留时间分别为0.7min和1.1min。

2.2 由于没有二异丙醚切割标样, 我们用甲基环戊烷和二异丙醚分析纯试剂按1:1体积比配制成定性标样, 该标样只走预切柱, 确认甲基环戊烷和二异丙醚在预切柱上保留时间分别为0.7min和0.98min。

2.3 通过确认甲基环戊烷出完峰时间为0.9min, 因此, 我们确定第一个反吹时间为0.91min。确保二异丙醚反吹到分析柱。

2.4 第一反吹时间设置好后, 用YD-1汽油中醇醚定性标样进样分析, 先走预切柱, 在设置的时间点反吹到分析柱, 通过谱图判定最后一个目标峰—叔戊基甲基醚在12.5min出完峰, 所以将第二次反吹时间定为12.6min。

2.5 在12.6min后反吹的重烃组分直接进检测器, 在21.0min开始出峰, 由于不是含氧化物目标组分, 不用将其分离, 直接合峰走出即可。

2.6 在确定好切换时间后, 采用定量标样进行分析, 根据标准采用的内标法, 编辑定量分析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在方法建立摸索好条件后, 我们采用石化研究院醇醚定量标样中的2#标样进行分析, 以甲基叔丁基醚为例 (2#标样中含甲基叔丁基醚为15.11%) , 在系统上分析为14.63%, 结果相差0.48%, 小于标准要求0.74%。其他含氧化物结果偏差均小于标准要求, 不再列举。由此可见, 优化后的方法满足标准要求。

3.2 影响含氧化物含量高低的因素分析

3.2.1 由于苯在分析柱上出峰, 而且和正丁醇峰离得很近, 大约相差0.2min, 当时间带放宽时, 苯峰易扣在正丁醇的峰上而导致含氧化物偏高, 或有的乙醇汽油中没有正丁醇只有苯, 易被误认为苯峰是正丁醇, 所以一定要确认好保留时间。

3.2.2 当目标峰出峰很复杂时, 或发生峰的保留时间滞后, 有可能是压力的变化等情况导致保留时间滞后, 轻烃峰在预切柱没发走完被反吹到分析柱, 这时可能引起含氧化物含量偏高。

在市场乙醇汽油质量的监管过程中, 我们应用此方法进行大量样品的分析, 未出现异常数值, 系统运行稳定, 为市场监管乙醇汽油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摘要:通过对乙醇汽油中醇类和醚类分析方法的优化, 采用将原方法中的轻烃组分和重烃组分全都回到检测器进行检测, 用二异丙醚确定最佳切换时间, 保证轻烃组分在预切柱内走完, 同时保证含氧化物不在预切柱被放空, 能在分析柱完全分离, 并进一步讨论了含氧化物分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某些特性 篇7

《2008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第108条针对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的可接触塑料零部件, 禁止其含有浓度超过0.1%以上的6种特定邻苯二甲酸酯 (DEHP、DBP、BBP、DINP、DIDP和Dn OP) 。其后,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建议把DINP的临时禁令改为永久禁令, 并解除DIDP和Dn OP的临时禁令, 同时在禁制清单增加其他4种邻苯二甲酸酯 (DIBP、DPENP、DHEXP和DCHP) , 不过这些行动均未落实。

根据经《消费品安全改进法》修订的《消费品安全法》第14 (a) 条, 凡受由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执行的消费品安全规则或类似规则、禁令、标准或规例监管的产品, 其制造商须证明该产品符合所有由该委员会执行的适用要求。儿童产品方面, 认证应以获该委员会认可的第三方合格评定机构的检测结果为依据。因此, 受邻苯二甲酸酯限量监管的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用品, 其制造商在发出儿童产品证书, 并将儿童玩具或儿童护理用品投入美国商业领域之前, 应交由第三方检测是否符合这些限制。

2011年8月的美国公法第112-28号指示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征求意见, 探讨是否有方法可以减少第三方检测规定所引起的成本, 并可确保符合适用的消费品安全规则、禁令、标准或规例。该公法还授权该委员会可发出新的或经修订的第三方检测规例, 只要委员会决定该等规例可减少第三方检测的成本, 并可确保符合适用的消费品安全规则、禁令、标准或规例。为此,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要求Toxicology Excellence for Risk Assessment就邻苯二甲酸酯进行研究, 并就其结果拟备两份报告。根据这项研究, 委员会工作人员得出结论, 即甚少资料显示, 聚丙烯、聚乙烯、高强度聚苯乙烯和ABS树脂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等塑料制品可能含有目前禁用或按照上述拟议的规则将禁用的邻苯二甲酸酯。此外, 没有证据表明, 消费品 (特别是儿童产品) 所用的这4种塑料 (纯净物料或使用回收物料) 含有浓度超过0.1%的该类邻苯二甲酸酯。

为此,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建议作出一项决议, 认定这4种塑料若含有下列任何一种添加剂, 即符合邻苯二甲酸酯禁令, 因此毋须由第三方检测以确保合格。

·聚丙烯:含有聚丁烯、癸二酸二辛酯、石蜡油、树脂酸异辛酯、矿物增塑油和多元醇等增塑剂;碳氢溶剂;催化剂;填料;成核剂;主抗氧化剂及副抗氧化剂;中和剂;抗静电剂;爽滑剂;金属钝化剂;猝灭剂;紫外线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防黏结剂;润滑剂;或着色剂;

·聚乙烯:含有甘油三苯甲酸酯、聚乙二醇、葵花子油、石蜡、石蜡油、矿物油、甘油、EPDM橡胶及EVA聚合物等增塑剂;催化剂;引发剂;促进剂;抗静电剂;填料;阻燃剂;防黏结剂;爽滑剂;发泡剂;交联剂;抗氧化剂;碳黑;或着色剂;

·高强度聚苯乙烯:含有催化剂;内润滑剂;链转移/转换剂;稳定剂;稀释剂;着色剂;氯化铝、氯乙烷、盐酸;氧化铁、氧化钾、氧化铬;或双功能过氧化物;

·ABS树脂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含有磷酸酯、长链脂肪酸酯和芳香族磺酰胺等增塑剂;碳氢溶剂;稳定剂;润滑剂;抗氧化剂;分子量调节剂;引发/催化剂;激活剂;乳化剂;或着色剂。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饮食调养 篇8

现代生活中,有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而在长期用药期间,患者的身体会出现一些不适,很多医护工作者把这些不适当成药物的不良反应,实际上这些不适是药物造成的营养流失。笔者在护理工作中,总结了長期服用某些药物出现的症状,制定了相应的饮食调养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噻吩嗪类利尿药

如双氢克尿噻和速尿等,长期服用会引起低血钾症,出现四肢无力、腹胀等,服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吃一些富钾食物,如香蕉、豌豆、马铃薯、菠菜、甘薯以及海藻类食物。

2.激素类药物

常用的有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药物,经常服用可引起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症,因为激素类药物会抑制肠道吸收钙,引起血钙不足,因此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要多吃钙质丰富的食物,如虾皮、豆制品等。

3.抗癫痫药

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都会影响叶酸吸收。而叶酸缺乏可致贫血,所以服用该类药物,要多吃含叶酸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番茄、小白菜、油菜、豆类、坚果等。

4.抗生素类药物

服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时,易造成维生素B1缺乏,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脾气暴躁、健忘以及出现消化不良、体重减轻、心悸、便秘等症状,因此服用这些药物期间要多吃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麦麸、黄豆、酵母、瘦肉等。

另外,患者应尽可能避免长期、大剂量或单独使用可致营养缺乏的药物,如避孕药、广谱抗生素及泻药。如果用药后出现与原发疾病无关的症状,或出现营养缺乏症状时,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必要时可补充营养液,以控制或纠正药物所致的营养不良。

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 篇9

中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使各种名列“正史”的著作也不能免俗。以居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例,它就广采博纳了许多传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了增删,叙述上更富于文学气。比如,秦始皇巡幸江东时,项羽夹在人群中观看,傲然评论道:“彼可取而代也!”英豪之气溢于言表。陈胜贫困时,对同伴说:“苟富贵,毋相忘。”气概相差一筹,只念念于个人能否翻身转运。而刘邦在咸阳看见秦宫殿的壮丽时竟失声大叫:“大丈夫生世,当如是也!”一脸的贪婪与鄙俗,气质更低下了。关于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在失意时各言其志的这些传闻,前人往往视为司马列迁的文学笔法,把它解作一种人物性格的对比描写。其实差矣,司马迁在这里肯定依据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否则哪能描写得这样栩栩如生。《史记》中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史学家司马迁一手“创作”的。离开民间传说的哺育,个人的想像是达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地步的。司马迁曾以“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作为自己治史活动的座右铭。他公开宣布,自己非常重视参考、吸收民间传说。再如《鸿门宴》这样的场景,当事人早已死尽,又无官方的详细记载予以披露,司马迁的想像力再丰富,也不可能活现出如此生动的个性冲突的戏剧性场面。其中“项庄舞剑”一段,与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十分接近,与其说是后来的民间说书人受了《史记》这部臣著的影响,还不如说二者同受汉代及以后的民间传说形式的影响。司马迁的这种态度,对以后史学界有直接影响。“二十四史”不同程度地吸收了民间传说,以至于有

志者完全可以从中勾勒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当然,这还不包括那些为数更多的稗史、遗闻、野语、历史演义和历史剧里的历史传说。如果把二者加在一起,总量将在被目为“宝库”的希腊神话传说和印度故事之上。

中国三千年以上文字记载的历史,产生了庞大的文献记录。从春秋时代,中国历史著作就一直没有断绝过,形成了传统。从汉朝始,每代统治者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进行官方的修史活动。民间的历史著述也很繁多。即使在社会动荡、文明解体的南北朝时代,这一传统也未从根本动摇。其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时间跨度上看,都十分惊人的历史记录体系。

(1)对第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因为采用民间传说撰写历史,所以形成了我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

B.司马迁对项羽、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的描写并无多大的文学气,只不过是采纳了民间传说的某些材料。

C.文中引用《史记》中对项羽、陈胜、刘邦言行的描写,从而有力地证明《史记》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历史著作。

D.《史记》之所以能把项羽、陈胜、刘邦刻画得如此生动,并非完全是史马迁的想像和描写的结果,而是因为有生动的民间传说这个基础。

(2)下列对“离开民间传说的哺育,个人的想像是达不到如此多样化的地步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一项是

A.离开了民间传说,像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就不可能撰写出真正的历史著作。

B.《史记》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有赖于民间传说和作者的想象力。

C.多样化的想像是司马迁能在《史记》中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

D.民间传说培养了史学家丰富多彩的想像力,从而为塑造历史人物打下了基础。

(3)第二段引述了“项庄舞剑”的史实,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庄舞剑”中富有戏剧性的、生动的描写反映出民间说书艺人对《史记》的影响

B.“项庄舞剑”这个片断描写生动,极具戏剧冲突,这也是后代民间说书艺人说书的特点。

C.司马迁对“项庄舞剑”的描写明显受到了民间传说的影响。

D.后代民间说书的风格与《史记》中的一些描写相似,并不能说明后代的民间说书人受到了《史记》的影响,而是二者都受到民间传说的影响而导致相似的。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史”中大多数历史著作吸收了民间传说,因此可以据此编写出一部“中国正史中的民间历史传说大系”。

B.《史记》是“二十四史”中首部依据民间传说来撰写历史的史学著作。

C.把“二十四史”中民间传说和真实的历史故事加起来,数量将超过希腊神话和印度传奇故事。

某些特性 篇10

“药引”有时可起导航作用

“现在我吃的药多是中成药,但是,几十年前人们吃草药都讲究‘引子’。”今年73岁的肖女士说,在她记忆中,开中药方子要“引子”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在《红楼梦》中,宝玉曾给黛玉开过一副药: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其中所需的药引子就是古墓里的死人头上的珍珠宝石。为什么吃中药要有“引”才行呢?

通俗点讲,有些药引子就像身体内的导航一样,它会告诉你吃下的药将要去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发挥作用等。中医讲究的经络,是体内看不见的气血运行路线,“药引子”就是引导药物药力到达病变部位,让药物更具有针对性,简而言之,就是引药归经,增强疗效。

黛玉吃的药物中以珍珠宝石为引也是有道理的。玉石也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玉石有“除胃中热、喘急烦懑、止渴、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滋养五脏、肉筋强骨、安魂魄、利血脉、明耳目”等功能,因而也可用来做药引,至于为什么要用死人头上的珍珠宝石就不得而知了。

“药引子”因人、因病、因药而异

现在,中西药种类繁多,煎中药吃的人不像数十年前那么多了,再用“引子”服药的人更是少了。今年20多岁的小邓听说过“引子”这种说法,但是从来没用过:“吃中药本来就很麻烦了,再要用特定的东西配合吃中药,就更觉麻烦了。”对此,专家解释,其实,有时医生在开药的时候,会把“引子”也加进药方,吃中药的时候就直接把“引子”也服进去了,并没有增加服药的繁琐程度。

如当归四物汤中,为了增加药力,加入甘草、大枣,甘草、大枣之甘,益气健脾,既助当归、芍药补血,又助桂枝、细辛通阳。这几种药一般都是一个处方中的成员,不是单独的“引子”。有同样作用的还有凉膈散中的白蜜、甘草,它们可助芒硝、黄芩推导之力。但是,除了这些不需要患者“操心”的药物外,有一些药物在服用前,如果能“不厌其烦”运用一些常见食材做“引子”,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如食盐、生姜、大枣、蜂蜜等都是很好的“药引子”。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引子”也是药,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症,及不同的主药,都可能会导致“引子”作用的改变。如何运用“药引子”就像如何吃药一样,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相关链接】:

常见“药引”有哪些

食盐: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水、解毒之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

生姜: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葱白: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寒闭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灯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清心除烦,利尿通淋。治疗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粳米: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治疗火热病证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以防苦寒败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顾护胃气。如清暑解热的白虎汤。

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峻烈药物(如甘遂、芫花、大戟、葶苈)时,常取大枣10~15枚缓和药性,以防止中毒。

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滋养、润燥、解毒。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证时,常用蜂蜜1~2汤匙为引。

食醋: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之效。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证时,常取食醋1汤匙作药引。

红糖:甘、温,能补中、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少腹冷痛病证时,常取红糖20~30克为引。

【超链接】

中药热服冷服 据病情而定

□文/程怀孟(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有些人喜欢在中药煎出来后趁热服下,怕放凉了失去疗效;也有人认为冷服比热服好。其实,中药汤剂是冷服、热服或温服应根据病情、药性以及体质等方面来决定。

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宜采用温服法,即放到不冷不热时服用,温服能和胃益脾,减轻胃肠道刺激,而且温服苦味会减弱,不太苦口,有利于吞咽。

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服法服用。热服即是将煎得的汤剂趁热服或将药温热后服用,一般属于温中散寒、补益虚弱、理气活血、发汗解表的药剂应热服,如补中益气汤、四物汤、理中汤、四逆汤、小建中汤等宜热服,且发汗解表的药物服药后可加喝热稀粥以助药力发汗、解表退热。

清热泻火、解毒通利、祛暑的药剂应冷服,如清营汤、白虎汤、导赤散、清瘟败毒饮、清络饮、龙胆泻肝汤等宜冷服,这样可以增强药物的清热降火、解毒通利的功效。

在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要有特殊的服药方法,如真热假寒证时应寒药热服,真寒假热证则应热药冷服。

上一篇:图形思维能力下一篇:豁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