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人才十篇

2024-06-29

外宣翻译人才 篇1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要做一个称职的外宣翻译,不折不扣地译出全部意思,正确传达我国国情和对外政策,就必须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对我国政府的大政方针、立场、决策及其含义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准确无误地传达信息内容是外宣资料翻译的首要要求,翻译者绝不能疏忽懈怠,要谨而又慎。翻译者需要具备一种政治敏感性。他们必须清楚自己的立场,同时把个人观点抛在一边,只有这样才可以忠实地翻译出来。外宣翻译人员要加强学习和实践,使自己具有开阔的视野,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要始终坚持并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吸取新经验、新思想,不断增强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敢于和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了解中国,多研究一些关于中国的问题,如经济问题、人口问题、政党问题、台湾问题等。对这些关系到中国前途与命运的重大问题,如果外宣翻译者什么都不知道,那怎么能够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介绍给西方呢?翻译讲究“信、达、雅”。在政治文章的翻译中,我们掌握忠实的标准就要严格得多。这是因为,政治文章涉及国家大政方针、基本政策等,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对这类文章,我们必须紧扣原文,不得任意增删。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在政治问题上毫不含糊,因为政治涉及国家的根本利益。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

要想读者满意译文,译者首先要端正翻译态度,有为翻译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尽管外宣翻译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译者有强烈的翻译事业追求,有知难而上、殚精竭虑的精神,总会得到读者的赏识。外宣资料的翻译作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方式,要求译者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任何马虎草率的态度和做法都必须坚决摒弃。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多思考,虚心向前辈学习,努力使自己的译文尽善尽美。外宣资料的翻译工作者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考究、查证、讨教,以负责的态度,动用手边一切可支配的资源进行查考,这样才会找到一些外宣词汇的准确译法。外宣翻译者要细心一点,避免低级错误。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外宣翻译者应具备的重要的素质。

三、广博的知识面

外宣翻译人员要面对各方面的资讯,包括国内各个领域的信息。知识渊博,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作为背景,对于翻译的准确达意会很有帮助。外宣的翻译内容和题材可谓包罗万象,这必然要求译者的涉猎面要广,各个领域的知识都要懂一点,如此才能胜任外宣翻译工作;同时,囿于时间、专业方向等原因,译者又不可能样样精通,很多时候只能“点到为止”,了解一些皮毛的东西即可。有人说,翻译是一门“杂”学,译者也须是“杂”家,就是这个道理。要拓宽知识面,译者须博览群书,勤于学习,同时还要多向专业人士虚心讨教,不断在翻译实践中获取新知识。如此日积月累,终必有所收获。广博的知识面对于外宣译者来说十分重要。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几乎都有对外宣传的任务和要求,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的地方,就要做外宣工作,就需要外宣翻译。既然外宣的含义如此广阔,外宣人员的知识结构就必须“博”。有了对各领域文化语言层次的了解,以及对中外语言文化差异的把握,才会有助于一篇好的外宣译作的诞生。知识的积累,除了靠平时不懈的努力外,翻译实践本身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过程。译者应发扬寓学于译的精神,认真探索;任何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做法都必须杜绝。

四、较强的双语驾驭能力

双语驾驭能力是译者语言素养的体现,也是衡量译者翻译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要求译者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搞清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研究并处理它们之间的差异,掌握语言转换的规律和技巧。译者要有扎实的外文功底。茅盾在全国第一次翻译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语文,这是从事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翻译外文,要求译者读懂译文,忠实原文,介绍中国作品给外国人,对译者的外文要求则更高,译文一定要流畅,符合外文的逻辑语法、语言方式。同时,译者应具有扎实的中文功底。没有好的民族语言能力,译文根本做不到“达”,更谈不上“信”了。因而一个优秀的外宣翻译者在重视外文学习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本民族语言能力的培养。出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外宣的资料一般比较注重语言的优美。翻译时,译者须站在双语转换的角度领悟这种美,再尽力向目标语读者传达对等的信息,达到同样的效果。英、汉语在句式结构等方面有本质的差别,因此,对译者的双语驾驭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一点在长句及某些汉语特色句式的翻译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社会稳定、民主法制健全、社会管理有序、道德风尚良好、文化教育发达、构建和谐社会等。

五、准确的判断力

外宣翻译要求译者具有准确的判断力。不同的翻译手法有不同的翻译效果,面向不同的读者时,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如中文翻译为外文、介绍给外国读者时,大可不必费力翻成外国人习惯的语言方式,而应把原汁原味的中国著作介绍给外国人。一个外国读者,当他产生阅读有关中国资料的愿望,准备阅读的时候,对他想象的或心目中的中国资料就已经有了一个框框,有一种审美期待,希望欣赏到中国文学特有的韵味,领略到中国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异国情调,包括异域的文化、风情、习俗、审美习惯等等。而这一切又是与中国资料的语言表达形式紧密相关的。译者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与原作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背景进行翻译。

六、娴熟的翻译技巧

娴熟的翻译技巧也是外宣翻译人员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要达到翻译作品有新闻味的要求,外宣翻译人员应该掌握一些策略。第一,尽量选用一些短小、有说服力的词语,以及外国人看得懂的语句,这需要外宣翻译人员在选词、用语上下功夫。第二,尽量使译文英文化。从汉语译成英语,把意合的汉语转化成形合的英语,应尽量少用一些定语从句,多用一些简洁明了、外国人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表达。第三,在外宣译文中应尽可能多用一些解释性的语句。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汉文化中的许多概念,如果不做适当的解释,外国人无法有清晰的了解。或许他们只知道某个概念,而对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不十分清楚。总之,在外宣翻译实践中,译者应利用翻译技巧,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灵活处理文本。

翻译工作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全球化的大背景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大环境下,翻译工作更被赋予了时代意义。无论是中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还是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而言,翻译都是不可或缺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跨越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要求译者不但要实现两种语言的转换,而且要做文化沟通的使者。做好外宣翻译就要本着“外国人不是中国人”的理念,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外宣翻译队伍,把真实的中国展现给全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参考文献

[1]段连城.对外传播学初探[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78.

[2]黄泽存.新时期对外宣传论稿[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124.

外宣翻译人才 篇2

一、构建框架

所谓构建框架, 就是对原文进行整合, 使原文的语义服从于英文的表达方式, 做到形散意不散。翻译时切忌受原文形式的牵制, 否则译文零乱。

例如, 原文:近年来, 江阴还开辟了以徐霞客故居仰圣园为主的人文景观游, 以华西村为主的江南田园风光游, 以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为主的工业考察游等线路以及人民路步行街、黄山湖公园、中山公园等旅游新景点。可以将其翻译为如下译文:In recent years, several tourist routes have been opened up, characterized by humanistic scenes with Xu Xiake’s Residence, Yangsheng Garden, as a representative, Huaxi Village’s southern Yangtze idyllic scenery and the industrial investigation tour into such key enterprises as Sunshine Group, Hailan Group and so on.In addition, Renmin Road Pedestrian Street, Huangshanhu Park and Zhongshan Park, etc.have also been opened up to the residents.

原文告诉读者两层意思, 一是近年来我市旅游线路的开辟, 二是增加旅游新景点。翻译时, 应首先将旅游线路的开辟置于首位, 借助characterized by过去分词短语将一连串的旅游景点按序列后, 然后添加in addition这个介词短语作为层次的推进, 译出新景点, 完成全段翻译。

又如, 原文:江阴城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2005年顺利通过创建全国生态市省级调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和省农业生态市验收。江阴大力推进“清水、蓝天、家园、绿色、宁静”五大工程, 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译为:In 2005, JiangyinsuccessfullypassedJiangsuprovincial investigation and inspection for the creation of state ecological city, the re-examination for the state model eco-friendly city and the examination for the Jiangsu provincial eco-agricultural city respectively, due to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oth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The five projects such as“clean water, blue sky, happy life, green space and peaceful environment”havebeengreatlypromoted, thus effectively contributing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Jiangyin.

原文体现了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国家、省对江阴三个方面的调研、复查和验收, 其次是江阴市推进“五大工程”。若翻译第一部分时按原文走势, 译文定会零乱。译者将需要调研、复查和验收三者来个“三合一”, 借助副词respectively说明时间的先后关系。至于原文中“全国生态市省级调研”、“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验收”和“省农业生态市验收”三者的顺利通过, 则得益于due to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oth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这个事实。之所以将其置于首句尾部, 是考虑到方便后续“五大工程”的连接, 朗读时显得响亮、自然。最后则以副词加现在分词作伴随的手法结束整段翻译, 显得顺理成章。

二、鼓励创新

通常情况下, 外宣材料报告或领导人讲话是非常体现时代精神的, 具有官方语言风格。许多用语虽不陌生, 但译者很难从自己的语料库中找到对等的答案。这就需要译者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 但创新的目的是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创新的原则应是服从原文, 但又不拘泥于原文。

例如, 原文:抢抓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机遇, 以建设临港新城为牵引, 依托港口开发, 加快培育新港区, 新商务区、新产业区、新生态区, 进一步推进区港城联动和跨江联动开发, 促使沿江开发向纵深化、宽领域、高层次推进, 着力打造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板块。可以译为:Shanghai will be turned into a world shipping centre soon.Jiangyin must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build the new harbor city and quicken step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port area, new business area, new industrial area and new ecological area, further promoting port-city as well as crossing-Yangtze River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towards a higher level, thus a new economic growth can be nurtured.

译文的第一句Shanghai will be turned into a world shipping centre soon似乎是多余的, 但没有这句话作铺垫, 整个译文顿显唐突, 给读者的印象是后一句中的机遇不知从何而来。

又如, 原文:临港新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港兴诚、港以城兴、港城共荣、互动发展”。按照188平方公里总体规划, 高起点打造集临港产业、仓储物流、先进制造、商务贸易、居住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 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港新城。译文:The overall ai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harbor city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that the prosperity of the port and the new city is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in pursuit of honor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within 188 square kilometers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pla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high-level harbor industries, warehousing logistic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foreign trade, leisure industry and sightseeing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harbor city with sustained competitive power.

原文“以港兴诚、港以城兴、港城共荣、互动发展”是典型的领导人讲话风格, 采用四字排比手段, 若按原文翻译, 肯定读后不知所云。这段文字的首句核心是“临港新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在……基础之上”。因此, 译文将“临港新城建设的总体目标”作为无灵主语, 然后借助于be based on the principle这一谓语词组加介词宾语作同位语的手段, 展示原文中四字排比内容。既照顾到语义的连贯通达, 又体现了创新原理和从属关系的结合。

三、以意定译

《英汉翻译津指》编者陈生保先生在书中写道: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确定翻译方法, 按照什么标准确定词义的选择、句子的长短形式、加字减字、分句合句, 只能根据原文的意思需要, 按照中国语法、句法把原文的意思准确表达出来。英译汉是如此, 反之亦然。成功的译者应能避开字面用意的迷惑, 准确地分析理解原文在语境中的“言外之力”, 因为字面表达出来的用意有时不是原作的真正用意。

例如, 原文:以建设“生态江阴”为目标,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 大力推进资源循环利用、节约利用和合理利用, 积极提升生态保护水平、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译文:Building ecological Jiangyin is the task we are aiming at, 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quicken the transform of economic growth mode.The recycl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uses of them in an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way have become a necessity to raise the level in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nd the improved population quality and a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an be made possible.

原文中“大力”、“积极”这些非常中式化的用词完全可以避免, 只要确保其涵义尚存即可, 而且原文中的三个“水平”在译文中仅用to raise the level in the aspect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就能全部表达出来。

又如, 原文:江阴充分发挥长江优势, 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战略, 已逐步形成江阴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靖江园区、临港新城, “两岸三地”开发与开放互动对接的新格局。IT、钢铁、电力能源、生物医药、金属材料、石油化工、包装新材料、物流等已成为沿江地区8大主导产业。译文:As Jiangyin has taken advantage of Yangtze River and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along the River has been carried out, a new interactive structure has taken shape in the form of High-Tech Park of Jiangyi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ngjiang Industrial Park and a new harbor city along both b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 where IT, iron and steel, power, bio-medicine, metal materials, petrochemicals, new packing materials and logistics have become the eight leading industries.

翻译时若受制于“两岸三地”这一称谓, 就不能做到自然、通顺, 译文的整体结构就会受到影响。“两岸三地”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发展区域构建形式, 译者用a new interactive structure has taken shape in the form of+A B C结构, 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两岸三地”的实际内容, 完全体现了英文的表述习惯。

四、文法精准

按汉译英常规, 原文若有几个动词同时出现, 即汉语的连动式和兼语式, 译文则可选择一个主要的动词作谓语, 其余的则根据其自身在句中的作用, 选用非谓语动词, 形容词短语或介词短语等形式。

例如, 原文:以政府服务国际化、行政行为法制化、服务效能高效化为原则, 大力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加快建立法制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译文:The local government shall exercise its function in respect of social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 characteristic of being international in government service, legal in administrativ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t in service, improving its capacity against unexpected events and all sorts of risks, and quickening the steps tow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vernment of legality, responsibility and service.

这是一段不完整的文字, 它需要添加一个主语, 这个主语就是地方政府。政府的职能就是改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并要体现国际化、法制化和服务高效化的特点。至于“提高……, 加快……”, 则是政府改善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后的必然结果。因此, 译文将突出两个短语, 一个是以characteristic of引导的短语表现形式, 另一个则以improving…和quickening…并列的现在分词短语作为伴随行为。这样, 整个译文彰显紧凑, 一气呵成。

又如, 原文:健全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规范产权交易行为。积极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国内上市, 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赴境外资本市场上市, 不断培育和扩大上市企业后备队伍。译文:Jiangyin government shall continually perfect the property transaction market and enact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a better performance, giving active guidance to the qualified enterprises in an attempt to go public on the domestic stock market, meanwhile encouraging those advantageous enterprises to be taken public abroad, furthering and enlarging the industrial reserve forces supposed to get listed on the stock market.

译者在处理原文时, 将健全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作为这一段的主干部分用谓语动词, 而将其他部分出现的动词用非谓语 (giving, encouraging, furthering and enlarging) 形式表示, 并巧妙安排supposed这个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 暗示企业后备队伍上市的不确定性。

五、合理被动

英译汉时应尽量少用被动语态, 而汉译英时, 视情况适当运用被动语态和被动体是必不可少的, 有时甚至更能突出动作承受者的分量。

例如, 原文:加大对科教的投入, 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 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 不断培育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译文:Great efforts should be pu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everyone should be made to kno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and talented personnel are the first resource, therefore the talented personnel of all expertise must be introduced.Meanwhile, it is a must for any enterprises to nurture creative power.Moreover, cultivating the creative power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transform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in an effort to activate the enterprise’s motive force and vitality.

译文采用较多的被动语态, 使得原文中的“科教投入”、“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核心内容得到充分展示, 突出了重点。

又如, 原文: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深入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培育出口名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境外投资, 着力提高我市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译文:As the competition in the world market is getting acute, it is necessary to execute the strategy of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foreign trade growth mode, gaining more market share by quality and rejuvenating trade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exported products and nurturing noted brands for exports.Also, the strategy of“going out”must be implemented and the qualified enterprises are encouraged to do business and invest abroad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Jiangyin’s enterprises.

译文突出了“走出去战略的贯彻实施”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去海外投资, 为了提高江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两个要素。

再如, 原文:在“十一五”期间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各类资本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格局。积极推进资本经营, 促使一大批优势成长型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不断扩大“江阴板块”的阵容和影响。译文:During the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 comparatively sound market economy system shall be established.A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shall be set up in the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e capital of all types is encouraged to be merged so that a mixed-ownership economic structure can be formed.Also the capital management should be promoted and a large number of competitive enterprises are encouraged to be taken public at home and abroad so as to expand“Jiangyin block”in the stock market and enjoy a great reputation.

同理, “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现代企业管理”、“各种资本的融合”、“资本经营”和“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上市”等内容一一展现在读者或听众面前。

翻译与语言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缺乏对原文的透彻理解和良好的母语基础便无法写出自然贴切的译文。要真正做到在两种语言中自由穿梭, 不能满足于只言片语的对等翻译, 非得经常关注两种语言的异同, 以求表述的统一。翻译也是受制的写作, 学习翻译会督促学生自觉地研究两种语言在词法、句法、文体乃至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翻译又是艺术, 这种艺术就是将原文的形式, 经译者的理解思考, 再用译文的形式, 将原文的内容再现出来。这种再现不是机械地逐字对译, 而是对原文“意美”的再创造。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2]陈生保.英汉翻译津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7.

[3]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4.

[4]周芹芹.英汉口译中的语用对比与语用失误研究[J].科技英语学习, 2007 (2) .

[5]王莲生.谈英语比较形式及翻译技巧[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3) .

外宣翻译人才 篇3

【关键词】外宣翻译 政治性 信息等值性 文化性 三贴近原则

一、外宣翻译的特征

1.政治敏感性。在外宣翻译中,有些内容并不能机械地直译,而是应该根据 外国受众的政治文化背景,使用适当的策略,变通地达到交际、宣传的目的,塑造我国友好、负责人的大国形象。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此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如果译做“In China, Communist Party is the party in power. Besides, there are eight democratic parties.”由于一些西方媒体长期不负责任的报道,外国受众很容易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当作一对反义词来看待“,共产党”就被扭曲为缺乏民主精神的专政党。但事实上,在 中国,“民主党派”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如果将“democratic par?ties”改为“other political parties”就会避免外国受众对我国政治党派的错误印象。

2.信息等值性。在外宣翻译中,由于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遣词造句的特点 和规律不同,外宣材料中很多内容都是中国所特有的,如若逐字逐句进行英译,反而会降低信息传播的效果。例如,“圆满结 束”不必译成“conclude with complete success”,可直接译为 “conclude”或“end”;“不幸遇难”不必译为“be unfortunately killed”,可直接译为“be killed”,因为“killed”已经有“不幸”之意,若加上“unfortunately”则显得多余,给受众的感觉是还有“幸运的”遇难;

3.文化性。由于中文和英文读者的社 会历史背景和语言习惯具有一定差别,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情、文化等了解程度不同,因此对于某些信息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希望工程”可直译为“Hope Project”,但对此政策毫无了解的外国人面对这种译文就会不知所云,我们可以为其补充一定的背景知识,译为“Hope Project, a program to collect money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support education in poor areas”,由此,这一信息内容就一目了然了。再者,外国人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与中国人不尽相同,外国人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而我们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一些我们认为是“正面典型”的报道,可能 会与外国受众的价值观发生冲突。

二、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

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指的是 “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本文将从政治文体和旅游文体正反两个方面探讨没有实现有效翻译的翻译案例。

1.政治文体外宣翻译。

例:中国政府决定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 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译文: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s Rrepublic of China has decided to resume the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with effect from 1 July 1997.

分析:有些学者认为直接 译成 “resume the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就可以了,加上 “exercise”后反而有了累赘之嫌。实际上,此处 “行使”两字恰恰是最 重要的核心。众所周知,香港在第一次鸦片战 争后便割让给英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不承认割让香港的合法性,但香港在回归前一直是由英国实际霸占,直到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才真正恢复了对它 行使主权。故而“行使”二字在此处是不应该删去的。政府的这种改写行为恰好体现了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政府(赞助人)操控并影响外宣文本的翻译,同时担负着协调目标 读者接受能力的使命。因此翻译应该贴近中国的国情,贴近最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旅游文本外宣翻译。汉语旅游文本属典型的“呼唤型”功能文本,包括旅游景点介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告示标牌、古迹楹联解说等内容。英汉互译时应注意原文与译文间信息内容和文体功能的对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的对等,即应采用归化手段,由原文“体裁规约”转到译文“体裁规约”,必要时可对原文进行调整和改写。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分析。

三、结语

在我国外宣政治文本的翻译中,要尽可能地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并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翻译更为客观和科学,使翻译达到最佳效果。黄友义提出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可以为翻译工作者在进行外宣翻译实践中的考量标准。

参考文献:

[1]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胡芳毅.操纵理论视角下的外宣翻译——政治文本翻译的改写[J].中国科技翻译,2014,27(02).

试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篇4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化;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愈显突出,而这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对外宣传活动无法离开翻译这一媒介。因此,“翻译工作是对外宣传的一部分”。(沈苏儒,1992)

外宣翻译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黄友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际交流有效的开展,本文浅析了外宣翻译的特点,并结合外宣翻译的受众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设性的翻译策略和要求。

一、外宣翻译的特点

外宣翻译(C-E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Materials)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

广义的外宣翻译包罗万象,几乎涵盖所有的翻译活动,包括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有关的翻译活动,即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翻译概念。

狭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治、文献、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实用文体的翻译。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外宣翻译基本上都是中译外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那些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所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黄友义,2004)外宣翻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翻译成外文,并通过各种媒介,对外发表和传播,让外国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的了解中国。

在我国,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或者是其他外文,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影响到外国人在中国的吃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翻译都可称为外宣翻译。外宣翻译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Culture specific)交际现象,译者在翻译外宣材料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工作。

(二)外宣翻译的目标读者(target reader)是“外国人,不是中国人”

外宣翻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外宣翻译的目标读者是“外国人,不是中国人”。所以外宣翻译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和牢记其目标读者的不同,才能很好地完成“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任务。

翟树耀曾说“把外国人当作对中国的知识一无所知准没错。”赵浩生先生也曾说过“美国一般的人民,包括大多数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对中国所知有限。”(赵浩生,)

关联理论的创始人Gutt指出,不考虑背景知识,而想把同样的思想传达给任何人,这是办不到的。面对不同的受众,我们往往不仅要改变说话方式,还要改变我们想表达的内容。所以,中国外宣翻译同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同的是,一定要首先采用读者易于接受的策略,以确保在宣传内容方面获得认同。

二、外宣翻译的策略和要求

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的前提下(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循 “信、达、雅” 的标准),外宣翻译工作者还要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的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

对外宣传的任务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外宣翻译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其交际功能。交际翻译要求译者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时刻不忘要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在充分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进行跨文化意识转化,在翻译过程中有所取舍,调整文体,满足受众的接受心理,选择通顺易懂的语言,以保证交际目的的实现。(于杰,)

(一)了解语言差异,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进行适当的删减,避免文字堆砌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规范,在词法、句法和修辞等方面差异较大。从用词方面看,汉语表达趋于雅,英文趋于白;从句式结构方面看,英语注重形合(hypotaxis),汉语侧重于意合(parataxis);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风格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汉语的宣传材料相对来说通常含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饰语,而英语比较注重客观事实,平铺直叙。外宣翻译时,译者要去掉那些不必要的修饰词,以保持外宣译文简洁直观的特点。

(祁世明, 2009)

例如,每场会议召开时总会出现“胜利召开”的说法,若直译成“ the meeting is now successfully convened”,而外国读者则会以为会议之前有许多阻碍。又如,“不切实际的幻想”若直译为“impractical illusion”就不是很恰当,因为幻想本来就不切实际。再如,“不幸的悲剧”若直译成“unfortunate tragedy”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悲剧本身就是不幸的。(林本椿,2004)

因此,汉语中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富有文采的表达在英语中都变成了非常客观简洁的表达“smash”(彻底粉碎)、“Travel a lot”(走南闯北)、“overjoyed”(欢天喜地)、“spotless/pure white”(洁白无暇)、“featureless/ordinary”(平淡无奇)。

一些拼写正确、语法也看似通顺、十分“忠实”原文的译文,因为其话语构建方式没有考虑译文语读者的接受心理,违背西方受众的习惯传统,同样在英语语境中格格不入,难以得到英语受众的认同,从而无法取得译文的预期效果。(陈小慰,)

例如:创造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莆田东方国际大酒店)译文为: Establishing Green Hotel Initiating Green Consumption。

上述翻译改为Green Hotel Green Consumption足矣。

再如翻译“地大物博”、“团结与进取”时,译为“vast territory”和“unity”, 采用了舍形保义的方法,使用简练的语言有效地传递了信息。以上翻译都遵循了英语的表达习惯,避免了文字的堆砌,因此符合了读者的接受心理。

(二)增强跨文化意识,“中国特色”词语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为主

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上有着显著的不同。许多中文里约定俗成的词句原封不动地翻译成英文后,不但难以达到忠实地传达中文原意的目的,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著名对外传播专家段连城先生也曾指出:“我们不可低估外国读者或听众的能力,但也切勿高估一般外国人对我国的了解水平。”(段连城,1992:123)因此,对于汉语外宣稿件中的历史事件、地理名称、专门机构、政治术语和口号、行话和俚语、传统节日、特有的饮食文化等等,必须加予注释说明,这样外国受众看了才不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才能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如:“五·四”运动 the May 4th Movement of 1919 against foreign imperialism and domestic feudalism; 西安 Xi’an, the place of the world-renowned Terracotta Warriors;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NPC), China’s top legislature;希望工程 Project Hope, a program to collect money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support education in poor areas ; 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Chinese New Year’s Day等等。

在外宣英译中,有时可借用国外熟知的典故、人物或地名等来比喻汉语中出现的相似属性的典故,即采用归化的方法。归化是指以原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用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如我们常将中国古代的凄婉爱情故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莎士比亚笔下的“Romeo”和“Juliet”。

张健教授在《新闻翻译教程》一书中指出:“归化是文化特性的诠释,而异化则是文化特性的保留,即译文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说了什么’,而且要尽可能展示原文是‘怎么说’的,以便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在语言文化上的特有风味。外宣就是要向国外宣传中国、介绍中国,为此,异化翻译和直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外宣翻译的特点,要求译者应具备“外国人不是中国人”的意识,注意内外有别,注重中外读者的思维和心理差别,根据英文表达方式及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即通过删减、增添、编译或重组等方法策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从而达到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目的,真正使中国走向世界,使世界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

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40-48.

[2]陈小慰.福建外宣翻译的现状与对策[C].福建省外事翻译研讨会,2007.

[3]段连城.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M].《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123.

[4]范锋.浅谈外宣翻译中“译前处理”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25-127.

[5]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浅谈地方旅游外宣广告的翻译 篇5

关键词:旅游外宣广告

在广告制作中有一条公认的改变心理效果指标的AIDMA公式:Attention (消费者对商品的注意) ——Interest (对商品发生兴趣) ——Demand (产生需要) ——Memory (形成良好印象) ——Action (激发购买行为) 。地方旅游外宣广告的目的是向外国旅游者介绍各个景点的情况, 传递景点相关信息, 吸引旅游者到旅游目的地来参观。外宣广告传播, 介绍的目的决定了它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只有当译文能引起旅游者的兴趣, 打动他们的心, 使他们产生出游的冲动, 旅游的向往, 这样的广告才起到了真正的作用。地方旅游外宣广告应突出以下特色:

1、制定地方旅游外宣广告时要从地方特色出发。

地方旅游外宣广告要深入挖掘本地区特色, 体现其与众不同之处, 使游客产生一种对本地区旅游的向往、探索的冲动。如:瑞士的广告语:世界的公园, 瑞士、瑞士、还是瑞士, 强有力地体现了瑞士的特点, 令人心驰神往。又如山东曲阜市:孔子故里, 东方圣城, 国外有许多国家设有孔子学院, 也了解孔子在古代的重要作用, 外国友人也想感受一下这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先哲, 这样曲阜这块旅游地区就会因为孔子而备受欢迎;河南洛阳市:国花牡丹城-洛阳, 想欣赏牡丹的游客就会来此地, 这样就将洛阳很好的推广出去。

2、地方旅游外宣广告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印象深刻。

任何广告或景区的指示牌现在都朝着亲切的语言出发, 使游客能产生一种归属感, 外宣旅游广告更要突出这一点, 使外国游客感受到我们的热情, 友好。因为旅游广告是旅游者认识该地区的一个重要途径, 亲切自然的语言更能吸引游客, 使游客达到内心的共鸣。如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some people just know how to fly有人的确知晓飞行”, 菲律宾旅游局的“yes, the Philippines, now!”对, 菲律宾, 就现在!都充分体现了旅游广告语的口语化特点, 亲切自然, 给人一种舒服惬意的感觉。

3、地方旅游外宣广告多采用阳光时尚的语言, 脍炙人口。

现在很多广告都采用简单而时尚的语言, 或者运用一些谐音使广告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幽默风趣, 这样会给人一种舒畅, 幽默的感觉, 会吸引外来游客来本地旅游。如河北承德市:游承德, 皇帝的选择;深圳市:深圳-每天带给你新的希望;河北邯郸市:游名城邯郸, 品古赵文化;西安:龙在中国, 根在西安

4、在制作地方旅游广告时, 借用已经熟悉的景点做铺垫。

在旅游广告翻译中, 为使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本地区的特色, 我们可以借代大家已经熟悉的旅游景点而引出地方旅游景点。如中国的金字塔之都-陕西咸阳, 东方威尼斯-苏州。这样外国游客就能更好的理解将要旅行的地方, 并产生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感觉。

5、地方旅游外宣广告多采用修辞手法, 使广告形象化, 惟妙惟肖。

旅游广告多采用修辞手法, 如比喻, 双关, 对比, 排比, 夸张, 重复等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突出旅游产品的特点, 如采用比喻手法的:海口-“椰风海韵, 南海明珠”, 杭州“爱情之都, 天堂城市”;如使用双关的“昆明天天是春天”, “乌镇-古老的神话;用排比手法的如成都的旅游广告“成功之都, 多彩之都, 美食之都”;使用重复的有“乐山-乐山乐水乐在其中”;还有使用夸张的手法的广州“一日读懂两千年”, 这些修辞手法起到了形象化的作用, 更加美化了旅游目的地, 对旅游目的地有很好的宣传, 促进旅游者旅游的欲望, 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6、旅游外宣广告尽量运用简洁而完整的语言。

简洁即越短越好, 完整说明此广告既要有观点, 又要有原因, 例如强生公司的广告语“因爱而生, 强生”很经典, 简短有完整, 对人有一种吸引力。马来西亚的广告语也是短小完整的代表:

马来西亚-亚洲魅力所在;日本-发现日本, 这些都是广告语中的经典, 广告对其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纽马克指出:翻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 理论创造, 而且是文化的传递。译者应该注意此方面。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一直是国外游客关注的焦点。在翻译旅游外宣广告时, 应尽可能保留原文意思, 语境, 并从受众内心出发, 将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传达到译语中, 使外国游客有种亲临其境, 归属的感觉, 从而对他们形成感召力, 激发其出游此地的欲望。

7、结束语

总之, 任何广告都应该突出两点, 体现其特色, 能够打动人心, 无论是地方旅游广告还是其他性质的广告, 不仅在广告内容中要突出地方特色, 语言简练完整, 时尚阳光, 采用各种修辞手法, 更重要的是广告要突出以人为本, 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这样的广告能源远流长, 如哈药六厂宣扬中华传统美德“妈妈, 洗脚”电视广告直到现在都是对心灵的洗涤。所以, 在地方旅游广告翻译中也要能够打动人心, 跟游客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丁衡祁.对外宣传中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J]北京中国翻译2002 (4) ;46-48.

[2]、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3]、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Prentice Hall Interminal (UK) Ltd 1989

外宣翻译人才 篇6

迅猛增长的中国经济以及日益增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渴望了解中国,也对外宣工作提出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也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把大量的有关中国的政治政策、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和旅游的景点等各方面的信息从中文翻译成英文以便外国朋友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

鉴于东西方文化的显著差异以及西方社会对我们固有的偏见,当前外宣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再加上我们对外宣翻译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重视也远远不够,目前尚未构建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体系来支持外宣翻译的研究和发展,所以当下外宣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高素质的外宣专业人才相对短缺,这些现实状况造成了当前外宣翻译中出现了大量的语言和超语言问题。其中以很多译者忽视外宣翻译的特点过分地拘泥于原语文本并把“忠实”与“等值”等原则视为教条从而导致照搬死译的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提升外宣翻译水平、塑造好中国的形象,就必须针对外宣翻译这一特殊语境下的特殊文本,不断地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去探寻更为合理的理论架构从而能够指导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目的论与接受美学及其在外宣翻译中的内在统一性

“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翻译理论派的主流思想的代表,其核心观点是一切行为都有其目的,并且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最贴切的方式来实现它的预期目的。同理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也应着眼于翻译目的的实现,充分考虑相关因素从而确定最佳的翻译目的实现方式,即所谓的“目的决定手段”。换言之,翻译行为预期所要达到的目的就理所当然地决定了翻译行为的整个过程,从而翻译策略就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至此整个翻译过程的基本逻辑就非常清晰: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实现预期目标的相应策略,译文应对目标读者发挥预期的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功能目的论在很大程度上为外宣翻译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并开创了一个全新新的视角,弥补了学界忽视应用翻译研究的不足。按照目的论,译者的根本任务不再是一味地忠于原文,而是要实现预期的翻译目的。

以姚斯为代表人物的接受美学(Aesthetics of Reception)认为:作品只是一个具有潜在审美价值的物质成品,只有经过读者的理解和解释,才能表现出它实际的审美价值,接受其实是读者用审美经验创造作品、发掘其中的种种意蕴的过程。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把翻译研究的重点转向读者,启示我们外宣翻译的效果最终取决于读者是否接受媒介的宣传。其实在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之前,每一位普通读者都已具备各自已有的理解结构和知识框架,即所谓的“期待视域”,而作品正是要激发、唤醒读者以往的记忆和期待,使译者与读者在视域上相互融合、审美体验上相融合,让翻译达到传神感人的境界。

目的论帮助我们明确翻译的最终目的与价值;而接受美学则指明了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及价值。两者内在的统一性在外宣翻译实践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外宣翻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目标读者是外国人,是广义上的普通外国人。我们需要正视的事实是这是一些对中国了解非常有限的人。因此“外国人不是中国人”是我们在进行外宣翻译过程中始终要牢记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采用相应的变通技巧才能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译者只有顺从读者的思维习惯,欣赏习惯和心理感受,尽量使用他们所熟悉的语言表达形式,才能使传递的信息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从而有效地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和目的。

外宣翻译预期效果的层次划分

按照宣传效果,外宣材料的翻译一般可分为了解、认同和诱动三个层次。所谓了解,即让读者通过外宣资料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事实和情况。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采用尽量简洁清楚的语言帮助读者消除陌生感,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这既是外宣翻译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提升外宣效果的基础所在。而认同则是指目标读者在了解和掌握了外宣材料的内容后,对其在心理和文化层面上所产生的认同感。为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有必要的翻译技巧来应对文化冲突确保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以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并获得他们的认同。处于第三层次的诱动是目标读者在了解和认同了外宣材料的基础上,产生了进一步的阅读和体验的欲望。为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展示语言艺术的魅力,恰当使用各种修辞手段和表达技巧来引导读者的行动。了解、认同和诱动这三层效果之间是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的关系,具体到每一个外宣文本中都应通盘考虑并着力实现。

效果导向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的选择

1.译法选择上的对症下药

提升翻译质量需从翻译文本的语言功能出发,本着这一思想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将各类体裁的文本划分为“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信息型文本”(informational text)和“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三大类。由于这三种文本的目的和功能大不相同,因此要求在翻译时也应采取不同的标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从实现翻译目的和功能出发,认真分析目标读者的情况,确保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不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而且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为此就要根据不同的文本,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者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必要时原文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服从于译文的需要。

东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标准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在语言方面,这种差异也显著存在,语言逻辑观也常常大相径庭:汉语行文喜欢言辞华美、同义重复,存在着过度修饰的倾向;英语表达则强调逻辑严谨、简约明晰、讲究文风质朴。因此在外宣材料英译时,必须重视这种差异,不能简单地进行语义翻译,而应采取交际翻译的方法来进行调整和处理。

例1原文:这里三千座奇峰拔地而起,形态各异,有的似玉柱神鞭,立地顶天;有的像铜墙铁壁,巍然屹立;有的如晃板垒卵;有的如盆景古董,玲珑剔透……神奇而真实,迷离而又实在,不是艺术创造胜似艺术创造,令人叹为观止。

译文:3000 crags rise in various shapes-pillars,columns,walls,shaky egg stacks and potted landscapes-conjuring up fantastic and unforgettable images.

这是一篇旅游景区介绍材料的翻译。原文采用的是我们非常熟识喜欢的四言八式的表达方式,词语精练,对仗工整,文采四溢,对形态各异的奇峰的描写可谓是出神入化,达到了吸引读者的预期目的。但在英译时就必须面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景物描写手法上的不同之处:汉语景物描写通常追求一种朦胧的意境之美,并不过多关注细节;英语景物描写则往往侧重直观可感的实在之美,大多客观具体。因此,译文以预期的效果为导向,没有采用汉语的行文形式,并删减掉了不符合英语读者阅读习惯的内容,采了他们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有效地传达出了原作的信息和意图,这正是所谓“形虽散,神尤在”。而如果照搬直译,则不仅语言冗长繁琐,也会让英文读者不知所云,从而妨碍了译文吸引读者的预期效果。

2.翻译侧重点上要以人为本

“内外有别”是外宣工作所奉行的一项重要原则,由于目标对象是外国人,所以翻译时,就必须要从外国人的认知视角、水平和习惯出发,用外国人“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和话语进行表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由此可见外宣翻译是需要高度专业水平的工作,不仅需要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注意译文是否符合国际主流社会的思维习惯、表达习惯和语言习惯。因此外宣材料的英文版绝不应该简单的是中文版的对照翻译,许多译者常犯的错误就是忽视文本和语境特点,过分地拘泥于原语文本并把“忠实”与“等值”等原则视为教条,仅在两种语言间进行符号转换就以为万事大吉,这种眼中只有文本而心中没有读者的“目中无人”的译法直接影响到外宣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目的论和接受美学在这个问题上帮助我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要以人为本,而且这个人是外国人。

例2原文;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译文:We must unswervingly give equal import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one h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and ideology on the other hand.

与原文相比,译文中增加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语用预设信息“give equal importanc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one hand”即要“同样重视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既起到宣传我国政策方针的效果,又不会使外国读者因信息不全而感到错愕茫然。

3.翻译技巧上要注意拉近认知

在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译者应该时刻为目的语读者着想。“外国人不是中国人”这一原则告诉我们,我们的目标读者生活在和我们不同的环境中,不仅说着和我们不同的语言,而且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对中国的国情也知之甚少。因此,对同一事物认知水平差距很大,这往往成为影响外宣效果的障碍。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技巧加以消除从而拉近认知水平。

例3原文:“天府之国”旅游业今年实现开门红,1月份旅游人数达到88万,比去年同期增加18%。

译文:Tourism industry in 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Province,also known as the Land of Abundance,got off to a good start this year,with 880,000 arrivals in January,an 18percent increase over the same month last year.

和原文相比,译文中增加了southwest China’s Sichuan Province。原文中的“天府之国”为中国人所熟知,但对外国读者来说却是知者寥寥,即便说了是四川,大多数外国人也搞不清楚在那里。因此很有必要在Sichuan Province前面加上southwest China’s以帮助外国读者产生正确的认知。

结论

目的论帮助我们明确翻译的最终目的与价值;而接受美学则指明了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及价值。两者内在的统一性在外宣翻译实践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针对外宣翻译这一特殊语境下的特殊文本,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译者必须采取正确的翻译策略,在适应读者的习惯、满足读者需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己的翻译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健.英语新闻业务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张健.外宣翻译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3]陈小慰.外宣翻译中“认同”的建立[J].中国翻译,2007,(1).

[4]唐艳芳.从外宣资料的英译看译者应具备的素质[J].温州大学学报,2002,(4).

[5]马萧.文学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中国翻译,2000,(2).

[6]宋双维.目的论关照下的外宣翻译[J].宁渡教育学院学报,2010(1).

汉英外宣翻译中的本土化顺应策略 篇7

在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下, 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 对外宣传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愈显重要。 作为外宣的媒介和桥梁, 外宣翻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黄友义曾指出, 外宣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 因此, 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 外宣翻译绝不是一种单纯的、近乎机械的“语际转换”的技术工作, 也不是学点外语、懂些外语规律和法则就能胜任的。 好的外宣翻译者只有了解外宣翻译的特点并掌握相关的翻译要求, 具备扎实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才能翻译出好的作品, 让外国受众真正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并接受中国。

外宣翻译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Materi- als) , 顾名思义, 就是进行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 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我国, 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 或者是其他外文, 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 外宣翻译在遵循翻译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 广义的外宣翻译包罗万象, 几乎涵盖所有的翻译活动, 即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翻译概念。 狭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常用文体的翻译。

2.本土化的概念

本土化一词常用于经济领域, 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过程中, 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 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 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 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 简言之, 就是入乡随俗, 融入当地生活环境, 学习当地的语言, 接受当地风俗习惯, 但绝非狭隘的地域观念, 而是着眼于全球。 本土化的提出常常伴随着对全球化的讨论, 没有经济全球一体化, 就没有本土化。 在经济领域, 全球化强调在市场与科技力量支持下, 全球商品、消费乃至文化、 价值观和各地人们的行为模式都有趋同 (conver- gence) 的发展。 这是全球迈向市场自由主义的必经道路。

当今, 顺应市场化发展要求, 翻译日益被人们当做商品进行买卖, 这也使得翻译公司应运而生。 翻译的译稿不仅是文字研究, 更是一种产品在市场中进行的交易, 是把知识转化为产业的一种行为。 翻译作为产品, 自然具有本土化和全球化的特征。 在翻译理论中, 本土化策略对应的就是美国翻译学家劳伦斯·韦努蒂 (Laurence Venuti) 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中提出的归化译法 (domesticating practices) , 简言之, 就是运用当地的语言, 遵循当地文化习俗, 把原文本翻译成当地人易懂的、认可的译文。

3.本土化顺应策略

归化就是要把源语本土化, 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 采取目标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 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 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 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 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与此同时, 劳伦斯韦努蒂提出了异化译法, 相对于归化, 强调译者应向作者靠拢, 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 传达原文的内容, 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这样保留异国情调。 作为两种翻译策略, 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异化译法的优势反衬出归化译法的不足, 归化译法很难反映出源语言的文化特色、语言特点。

所谓“归化”翻译策略, 是指坚持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为归宿, 恪守目的语读者文化的语言传统, 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 采取目的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译文应当尽量适应、照顾目的语的文化因素, 为读者扫除语言文化障碍。 在这种形势下, 给对外传播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利用外宣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原则, 解决由文化引起的词汇空缺翻译的问题, 从而使传播的内容能够体现民族的独特性, 达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因此在翻译涉及我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大策略问题的对外宣传翻译工作时, 要坚持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 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 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 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必须使用归化策略。 在外宣翻译中, 目的论强调翻译中要协调原文意图、译文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 翻译的文本要以目的语文化和读者为中心, 分析归化策略的本质, 指出它是以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和读者为中心的, 是动态对等的, 运用目的语易于接受的表达方法, 使译文通俗易懂, 是适合目的语读者的一种翻译策略。 由此可知, 归化策略是对外宣传中有效的翻译策略。

4.应用案例分析

本文以旅游宣传材料和企业宣传材料为例, 具体说明本土化顺应策略的应用。 旅游宣传材料翻译在保留本土文化的基础上, 要注意读者和听者的接收程度, 调整句序, 变换表达方式使目标语读者更能接受, 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

案例一

中文: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 处于香山 (东) 、 龙门山 (西) 两山之间, 面朝伊水。 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公元494年) , 直至北宋前后延续四百多年。

英文:They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Luoyang City. They are between Mount Xiang and Mount Longmen and face Yi River. Longmen Grottoes, Yungang Caves and Mogao Caves are regard- ed as the three most famous treasure houses of stone inscriptions in China. The grottoes were started around the year 494 when Em peror Xiaowen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386-534A.D.) moved the capital to Luoyang. Work on them continued for another 400 years until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960 -1127A.D.) . The first caves of Longmen were excavated in 494, the 12thyear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Xiaowen Emperor’s reign.

上述例文中有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开凿龙门石窟一事, 译者根据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在译文中运用加译的方法重复两次提到494年发生的事情, 使读者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更清晰的印象。 译文的句子结构也做了适当调整, 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 “四百多年”在原文中位于句末, 而在译文中由于句型变化被置于句子的前部。

案例二

企业宣传材料功能性很强, 用于宣传企业文化、产品和发展等, 文本中会涉及一些行业术语, 句型较规整正式。 为达到宣传目的, 译者在翻译时应尽量贴合目标语读者的表达习惯, 用较为通俗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信息。

中文: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中国一拖”) 1955年开工建设, 现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 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辆军用越野载重汽车在这里诞生。 建成投产五十余年来, 为国家农业机械化提供拖拉机、柴油机等各种装备360多万台, 拥有的 “东方红”商标为中国 “驰名商标”。

英文:YTO Group Corporation is a leading agricultural ma- chinery and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er in China. Since our foundation in 1955, we have evolved into a comprehensive en- terprise that manufactures and supplies over 3.6 million agricul- tural machinery, construction machinery, power machinery, vehi- cles, and parts. We were the first producer of tractors, road rollers, and cross -country trucks in China, and the YTO brand has been awarded China’s Top Brand and Recommended Export Brand.

上述例文根据英语的逻辑习惯, 对句序作了局部调整。 把原文中的“1995年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五十余年来”这两个时间概念合并在一起, 并将最后一句话提前翻译。 这样大幅度地调整语序, 使得目标语的逻辑更加清晰。

5.结语

外宣翻译人才 篇8

外宣有特殊的受众群体, 这是由对外宣传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所谓对外宣传, 其对象是外国人及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更多的是指外国人,所以外国人是外宣翻译的主要目标群体,也就是说,外宣翻译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外国人。

2.外宣翻译原则

由于外宣翻译的主要对象为外国人,因此在外宣中,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差别,尤其是受众群体的思维、信仰、心理差别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不可按中国人的习惯对外宣传。 这就决定了外宣翻译过程中必须注意思维方式的转换, 否则影响外宣效果。 世界译联副主席黄友义先生曾提出“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这个原则在外宣翻译中产生积极良好的影响。 因此,在外宣翻译过程中中,首先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努力跨越文化鸿沟;其次要掌握外国语言习俗,以防掉入文化陷阱;再次要深入了解本国文化内涵,力求精准理解外宣翻译文本材料。 除此之外,外宣翻译实操中还应遵循的实践指导原则,即“内外有别”、“外外有别”、“含而不露”、“以语篇为中心”、“增进理解”和“国家利益优先”原则。

3.外宣翻译策略

外宣翻译策略不同于其他翻译策略,即异化和归化并举策略。 异化和归化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提出的一对概念,异化强调以源语言为中心,在翻译中尽可能保留源语言的表达方式,旨在向目的语受众群体传达更多的源语言文化。 归化跟异化相对,体现了向目的语的倾斜,尽量不干扰外宣翻译的受众群体,旨在发挥目的语优势,充分运用其文化因素,使译文更好地被受众群体接受。

4.外宣翻译策略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宣传作用

(1)以输出主流意识形态为基本出发点的外宣翻译策略

“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 ,向不同国家和地区宣传和介绍中国独具特色的国情风貌、文化传统、伦理道德、政治主张、 社会现状等, 输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卢小军,87)。 外宣工作涉及两种文化的交流 ,背后隐藏着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表面的“文化交流”、“对外宣传”等实际上是主流意识形态下的暂时妥协。 因此,外宣翻译策略应以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基本出发点。

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三大战略之一的新兴区域, 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注重外宣翻译的异化与归化并举, 强调受众群体对中原经济区的真实有效的理解, 同时不能牺牲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输出。 在外宣翻译过程中以此为翻译基本点,既强调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发展的明显优势, 又积极对外宣传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崛起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以受众群体意识为主的外宣翻译策略

从外宣翻译角度而言, 受众群体意识可以理解为外宣翻译过程中以对受众群体的关注、 认识和了解为指导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的意识。 这一点与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和“外外有别”原则相辅相成,即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受众群体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之下,意识形态、文化背景、语言文字不仅与我们不同, 甚至不同国家的受众对新闻内容的兴趣及需求各有不同。 因此,对外传播的内容及方式必须适合受众群体的兴趣、信仰、价值观、阅读习惯,需要熟悉他们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为受众群体所理解。

在中原经济区对外传播过程中, 应避免出现中国特色的语言习惯, 根据受众群体国家的不同理解程度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 结合两国的语言文化差异和社交语境对外宣传中原经济区的特点,尤其宣传以华夏历史文化、姓氏文化、根亲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这必将引起国外受众群体的高度关注,同时扩大中原经济区的知名度,提高河南的国际新形象。

(3)以文本类型为基础的外宣翻译策略

外宣工作者首先要确定源语言文本的类型和主要功能,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根据文本内容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

政治文献资料,如政府工作报告、白皮书、蓝皮书、国家领导人讲话等。 这种严肃的表达型文本在外宣翻译时要坚持高度的翻译的“信”和“达”的标准,对原文不能任意删减或增添,更不能任意改写或自由发挥,同时要保留一定的源语言表达习惯。

新闻文本资料,外宣翻译时应突出文本功能,保证译文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此译文必须客观准确、明白易懂,而且要具有可读性,掌握受众群体国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并用正确的语用方式传递文本内容, 使受众群体基本上以源语言读者理解原文的方式从译文中或者同等价值的相关信息。

旅游资料和公示语文本资料, 外宣翻译时应注意 “呼唤”功能,即引起受众群体的关注,注重信息传递的效果。 在翻译时力求内容上基本符合原文, 形式上突出受众群体国的文化特点、语言特点等,使用能被读者普遍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

中原经济区在对外传播时不仅有政府性质的官方宣传,还有企事业单位等得民间性质的传播方式。 因此,针对不同的外宣资料,译者应把握好翻译方向和方法,这样才能使外国媒体正确理解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模式及全面真实地了解河南省的城市、工业、农业、经济、旅游等,真正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扩大中原经济区的国际影响力。

(4)以确定翻译目的为基础的外宣翻译策略

外宣翻译是一种目的性明确、 政治意图很强的实用性翻译,是以向世界说明展示中国,发表中国观点,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为目的的翻译。 外宣翻译者应以此为准则,使译文适应受众群体的交际环境和阅读需求。 为达到译文的预期功能和翻译目的,译者可以使用译释并举策略、平行文本分析策略、编译策略等从原文中提取信息,通过翻译策略进行增、减、补、改、删等处理,使译文整体上忠实原文的表达目的和功能,使受众群体产生类似源语言读者理解力的效果。

中原经济区如今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未来以河南为首的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是河南崛起、中原崛起的良好契机。 因此,现阶段河南省应持续扩大中原经济区自身独特优势、发挥中原交通便利优势、展示中原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优势、 利用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优势,积极进行海外正面宣传。 基于这一明确外宣目的,译者应深入了解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的现状、 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及河南未来的发展规划,全面地、顺应发展趋势地向海外报道以河南为首的中原经济区, 展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潜力,吸引先进人才、外商投资建设该经济区,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同时向外输出中原文化、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提高河南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孔祥立.外宣翻译:一种独特的翻译[J].语文文学研究,2010(12).

[2]李莉文陈滢张雨苓.河南国际形象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学刊,2012(11).

[3]李瑛.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问题研究[J].翻译研究,2015(2).

[4]李英杰.中原经济区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6]马庆霞.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及应对策略研究[J].外语教育教学,2015(3).

[7]谢岩.浅谈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促进作用[J].开封大学学报,2013(9).

外宣翻译人才 篇9

1 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现状

1.1 旅游产业外宣翻译

虽然我国对旅游外宣资料的英译越来越重视, 但是当前旅游外宣资料的英文翻译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语言翻译上对文化的误解、用词不当、语法等错误, 使得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很难准确地、完整地传递旅游信息, 翻译质量低, 有的翻译甚至是背道而驰的, 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大部分游客对我国各个旅游景点出现了认知上的错误, 使得景点的形象受损, 同时也失去了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其实很多错误跟文化是有很大关系的, 翻译人员在英译汉化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去考虑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的差距, 所以我们要及时采取方式方法, 以进一步提高英译翻译的质量, 尽量避免上述问题再次发生。对于不同国家的文化礼仪、信仰, 翻译人员都要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这样才能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翻译英文资料, 才能真正吸引外国游客到我国来旅游, 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真实发展目标。

1.2 文化产业外宣翻译的研究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怎样更好地发展中国文化、展现中国文化、体现中国文化的文化特征也就成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特有产物, 同时也是在展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态及成果, 因此, 文化外宣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家形象的促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树立我国的形象也是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通过传播文化理念和相关文化知识, 使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 而文化的外宣翻译工作也就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文化外宣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 通过多年的文化外宣工作, 很多国家对我国都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且对我国的文化产生了兴趣, 那么怎样才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呢?旅游也就成为了国外人了解我国文化的首选。

文化外宣还能够进一步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这里所说的软实力主要包括国际规则的能力、文化吸引力以及政治价值观吸引力, 现阶段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一个国家的硬实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社会是在一个和谐公正的环境当中发展的, 而和谐发展的基础靠什么, 要靠软实力来实现,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于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软实力中, 文化实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 除了商贸往来, 还有文化交流, 比如中国与韩国之间建立的中韩文化节, 中国风在韩国非常受欢迎, 而韩流也被中国人所追从,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文化交流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 促进两国发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文化产业外宣翻译中还是存在很大问题, 翻译质量整体水平不高、文化翻译人才紧缺、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各有高低。

2 网络旅游文化外宣

网络旅游文化外宣主要表现在交互性、开放性和融合性, 交互性是指网络宣传有别于传统的媒体宣传, 它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来实现互动。而开放性则是指网络不但可以帮助人们搜索相关的旅游信息, 还可以及时了解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融合性主要是指网络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使旅游文化外宣可以更加生动, 受众可以接受到更多的旅游信息。网络旅游文化外宣更好地推动了我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发展。

3 结语

通过对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分析我们发现,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文化外宣翻译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只依靠传统媒体是根本解决不了的, 只有利用当前的网络资源优势, 开发地方的旅游交流推广平台, 并对旅游文化外宣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良性发展。

摘要: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旅游与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旅游文化外宣翻译逐渐成为了重点发展的区域, 而我国当前各地方的旅游文化翻译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分析如何高效利用网络整合优势, 以进一步推进地方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整合,旅游文化,外宣翻译

参考文献

[1]徐丽萍, 葛荣.浅析熟人间网络、手机短信语言的会话交际特点[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4) :109-110.

[2]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网络流行语排行榜[J].军队党的生活, 2009, (01) :129-130

[3]张佳慧, 朱蓓蓓, 杨阳.网络新词“萌”的语言学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4) :118-119.

[4]岳曼曼.外宣翻译中的“中式英语”[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07) :16-35.

[5]曾利沙.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看语用翻译系统理论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07) :29-31.

[6]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 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对外大传播, 2004, (09) :26-36.

外宣翻译人才 篇10

1 目的论简介

目的论最早兴起于德国。克里斯汀娜·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了翻译理论,提出翻译目的论的概念。该理论强调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不必过度注重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简言之,就是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采用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以实现译文在目的语环境中所需要实现的交际功能。

2 茶名外宣翻译的目的和意义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宣翻译有着“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茶文化外宣翻译是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是中国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渠道。然而,我国茶叶分类和命名方式多种多样,是茶文化外宣翻译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茶名翻译也是茶文化对外宣传的基础。

概括来讲,中国茶的命名方式包括:由色泽命名、由产地命名、由典故命名、由文化内涵命名。总之,中国的茶名除了字面上的意义,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对外翻译时,只表达字面意义,译文会比较肤浅;如果只注重文化内涵,又会给读者的阅读增加难度。译者在翻译茶名时,应围绕以下两个目的进行:(1)为对外宣传中国茶文化奠定基础;(2)促进全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并逐渐认同中国文化。

3 茶名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

3.1 以产地命名的茶,只音译地名

在中国的茶叶种类中,以产地命名的茶叶数量很多,比如六安瓜片产自于六安市、凤凰单丛产自于凤凰山。一般而言,对于以产地命名的茶叶,在对外翻译时直接采用音译的方法,六安瓜片被译成Liu An Gua Pian、凤凰单丛被译成Fenghuang Dancong。这样的翻译方式过于简单,不能将茶叶的特色和种类表现出来。以六安瓜片为例,六安是地名,瓜片指茶叶状似瓜子,这种直接音译的方法无法说明瓜片体现的是茶形。

3.2 茶名音同、意不同,引起读者误解

有些茶名的读音完全一致,译者若不注意从实质上进行区分,很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比如,潮汕有一种茶,泡茶的方式非常讲究,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因而,这种茶被称作“功夫茶”,即功夫茶艺。在英文中,没有“功夫”的对应表达词汇。因此,按照音译法将其译成“Gongfu Tea”。此外,中国还有一种“工夫茶”,指的是制作精良的红茶。这两种茶名的音同意不同。译者在翻译时,如果不注意区分实质,将两种茶混为一谈,会使外国读者对我国茶文化的认识产生缺失。同时,也给读者造成困惑。

此外,也有一些茶形同意不同,也容易让译者忽略本质差异,误导读者。日本有一种茶,在种植过程中刻意将茶树遮阴来提高叶绿素含量。因而,该茶叫做“玉露”。在英文中,“玉露”的对应表达是“Gyokuro”,指的是“a type shaded green tea”。中国也有一种茶叫“玉露”,因茶色翠绿如玉而得名。译者将中国的“玉露”译成Chinese gyokur。显然,这种译法是极为不妥的,很容易让读者误以为中国的“玉露”和日本的“玉露”是同一种类,只是产地不同而已。

3.3 茶名与常见实物错误关联,曲解原意

中国有许多茶名与其它实物重名,这很容易让译者将茶与重名的实物错误关联起来,曲解茶名的原意。比如,福建有一种茶,发源于福建省建阳县祝桃洞。在福建建阳县的方言中,“祝”字的发音和“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因此,这种茶被叫做“水仙茶”。在茶名外宣中,“水仙茶”被翻译成narcissus tea。这与茉莉花茶的译法如出一辙。茉莉花茶是由新鲜的茉莉花和新茶们在一起窨制而成。这让译者误以为水仙茶和茉莉花茶一样,是因制作方法而得名的。

3.4 没有尊重外国读者的文化和审美习惯

中外文化背景不同,审美习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龙在中国是权力、尊贵的象征。中国古代皇帝穿的衣服被称作龙袍、坐的椅子被称作龙椅,就连生的孩子都叫做龙子龙孙。但是,在西方国家,龙却象征着邪恶,被解释为“大蛇,凶暴的人,严厉而有警觉性的女人”。简言之,龙寓意着撒旦、魔鬼。中国有一种茶叫“西湖龙井”,有一种英文译法叫做“dragon well”。这种翻译方式没有尊重外国读者的文化和审美习惯,不但不利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还有可能引发读者的抵触情绪,给中国茶文化的外宣翻译带来困难。

3.5 一茶多译,术语不统一

在中国茶名外宣中,多种特点组合命名的茶翻译难度最大。以洞庭碧螺春为例,这个名字译者在翻译时,很难面面俱到,往往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翻译。因而,就出现了一茶多译的现象。该茶的译本有Dongtlng Biluochun(音译版)、pring Spira(l意译版)、Green Spira(意译版)、a special brand of tea(直译版)。

4 关于茶名外宣翻译对策的探讨

目前,比较常用的中国茶名外宣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和约定俗成法。在进行茶名外宣翻译活动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译法。但是,这几种译法不足以促进我国有效进行茶文化对外宣传。针对以上提出的茶名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4.1 在尊重双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和技巧

茶名外宣翻译不是简单的中英词汇对换,而是两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因此,要想成功地进行茶名外宣翻译,就必须充分了解和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尊重对方的文化和审美习惯基础上,结合茶的自身特点,灵活进行翻译,以产出目的语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和接受的译本。一般来讲,以产地命名的茶,宜采用拼音译法,必要时加注释;以形色香特点命名,宜采用直译加音译的方法;以创制人的名字或茶树品种命名的茶,宜采用音译法,以传说故事或美好祝福命名的茶,可采用多种译法组合的方式,既保留原名中的美妙意象,又体现出中华民族尚美求雅的审美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在翻译涉及动物、颜色等方面的茶名时,一定要考虑译文读者的历史文化,以便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此外,译文读者很难理解以这些意象和元素命名的茶。这种类型的茶名在外宣翻译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译者在翻译时,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采用读者易于接受的翻译策略。通过这种策略,降低读者的理解和接受难度。此外,还可以加上注释,进一步进行说明,以将茶名或专业术语的含义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4.2 译者要加强对茶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夯实翻译功底

要想保证翻译质量,译者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无论是口译或笔译,译者在翻译时都要考虑相关背景知识。茶名外宣翻译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之一是译者对茶文化相关背景知识的了解不深入、不全面。因此,要想做好茶名外宣翻译,译者必须加强对该领域中的概念、原理和术语的学习。只有译者对中国茶文化相关背景知识和表达方式有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才能选择更恰当的翻译方式,产出更准确的译本。相反,如果译者对中国茶文化相关背景知识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和理解不到位,难免出现断章取“译”或望文生“译”的问题,致使译本与茶名本身的含义出现“错位”或“脱节”的现象,给读者造成困扰,也不利于中国茶文化的外宣传播。

4.3 统一规范相关术语,促进我国茶文化的有效传播

目前,我国官方还没有出台茶名外宣翻译统一规范的相关术语词典。在茶名外宣翻译中,也没有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指导。这使得中国茶名经常出现一茶多译的现象。要想提升茶名外宣翻译质量、促进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政府相关部门要承担组织、引导的职责,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统一规范相关术语。比如,与外国茶学专家共同合作,共同商讨茶文化相关术语翻译的规范标准,出台权威的茶名相关术语字典。同时,通过网络或其它形式,推广使用已统一的茶学术语。

结语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茶名外宣翻译是世界了解中国茶文化的一个窗口。在茶名外宣翻译中,以让译本读者理解接受为目的,可以有效传播茶名的文化内涵,促进茶文化的国际交流与融合。需要注意的是,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并不是意味着要完全以译本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为目的。

参考文献

[1]赵萍,谭正新.外宣翻译之特点在《云南普洱茶》英译中的体现与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113-117.

[2]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3]柳菁.目的论指导下的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2014(4):124-127.

[4]孔润常.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探究[J].东方食疗与保健,2005(1):50-53.

上一篇:工伤补偿下一篇:智能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