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十篇

2024-07-28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1

一、学校行政必须加强对数学“有效课堂”的引导、管理和监控, 避免流于形式或“虎头蛇尾”

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探讨与研究, 必须上下一心, 同心合力, 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自觉与自发, 是不会长久的。到头来只会变成流于形式, 变成开始时轰轰烈烈, 久而久之, 便会倦怠, 漫不经心, 最后是虎头蛇尾, 草草收场。因此,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 除了教师的积极参与之外, 还要依靠学校行政的柔性引导、强力推进和常抓不懈。学校行政必须把“有效课堂”的教学与研究放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考虑, 要深入教师和教学第一线, 把准教师的思想脉搏, 理解教师的多元需求, 实事就是, 采取人性化的激励措施, 充分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内在动力。只有这样, “有效课堂”的教学与研究, 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才能把它扎扎实实做好。

二、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先进的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 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要扎实地搞好“有效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必须加强对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及业务素质。必须顺应当前教育的发展潮流, 转变旧的传统教育模式与观念, 要从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 转向以知识为条件, 如何去发展学生的智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同时, 要使“有效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有效”, 就必须真正有效提高教师本人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要认真研究教材, 吃透教材, 准确把握教材, 并能娴熟地使用和掌握教材。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 才能更好地驾驽课堂, 才能把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才能使“有效课堂”真正有效。

三、必须加强数学教研组的建设, 努力开展好各种形式的“研课”活动

要搞好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除了数学教师本人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外, 数学教研组也应发挥其特殊的功能和积极的作用, 做“有效课堂”的有力推进者和实践者, 组织本组教师大力开展“研课”活动。要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遇到的各种“硬骨头”, 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 总结出新的套路, 探索出新的方法, 不断解决新的问题。要有计划、有层次地推出如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等以研讨和示范为目的的课程, 让全组教师有所感悟, 有所启发, 有所收获, 从而使教师提升认识, 增长才干,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四、必须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

在“有效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这一堂课效果较好, 令人比较满意, 那一堂课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效果不够理想, 这些情况是存在的, 比较普遍, 也很正常。人们常说, “吃一堑长一智”, 这“长智”的过程, 就是反思的过程, 因为只有反思, 才有进步与发展。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是其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体现了教师既是引导者, 又是评价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 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 也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五、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能力, 提高学习成绩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2

一、步步设疑, 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条件”时, 要求学生从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这个问题入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 提出想法, 有学生指出可以量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和三个内角的度数, 然后用一边与一角、一边与两角、两边与一角等多种方案进行证明比对。对于这些方案, 我并没有进行评价, 而是让学生自行探索:大家的想法都有价值, 并且有共同点:即通过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关系, 作一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 但这样能够满足所需吗?到底要几个条件才能达到目标呢?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都想要用自己的方法得出结论。

二、善于引导启发, 尊重学生主体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将知识蕴含在平实的案例中, 让学生自己探究, 既发挥主体性, 又能获得启发, 往往就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用脑思考问题, 勤于实践。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不少数学问题需要借助多媒体直观展示,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一些无法画出来的图形, 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地展示。

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使用, 感染力强, 能吸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注意力, 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一方面可以演示几何图形, 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人机对话辅助练习, 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时, 我先通过动态演示,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二次函数y=ax2+bx+c的系数对其图像抛物线的影响。接着我在几何画板中任意输入不同的值, 让学生观察图像抛物线的变化, 学生直观真切地感受到二次函数的变量, 总结得出系数的值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的影响。

四、讲练要精, 善于反思总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该重视“精讲精练”。“精讲”, 就是讲规律的形成过程, 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精练”就是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精心组织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枯燥乏味的内容予以加工, 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 要善于反思和总结, 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出来, 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 从而产生兴趣。如我对完全平方公式总结规律:头平方, 尾平方, 乘积的2倍中间放;又如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 根据其解集通过数轴寻求、数形结合的特点, 我形象地通过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让学生记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解本节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五、发展学生思维, 注重能力培养

新课标指出:要发展学生思维, 抓住数学本质。可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点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 思维的起点。”经验来源于探索, 成功来源于实践。初一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操作活动密不可分, 重视动手操作, 亲身体验, 注重多种感官参与,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在做中学, 主动地学。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尝试, 多动手, 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大胆猜测, 去自主探索, 去亲身体验, 去实践验证。如在教学《余角、补角、对顶角》时, 我让学生猜想如图中的∠α和∠β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我打开几何画板进行操作, 让学生观察并提出猜想。有学生猜想∠α+∠β=90°, 怎么验证猜想呢?有学生提出证明过程:根据图形可知∠α+∠β+90°=180°, 所以∠α+∠β=90°。借此, 我引入余角的概念:像刚才的∠α与∠β那样,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 这两个角叫做互, 简称互余, 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在教学补角时, 我先出示如图, 让学生继续动手操作探索∠α和∠β的关系, 学生根据上次的探索过程, 很快形成类比思维, 自主探索之后求得∠α+∠β=180°对照余角的定义, 学生很快获得了数学化归思想, 据此完成对数学的探索。在教学中, 我注重引导学生的探索过程, 紧扣数学本质。在认真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同时, 让数学课堂有“数学味”,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根据初中生身心特点,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其充分的自主空间, 让其有自由探索的勇气和热情。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66-02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活动,并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笔者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有一位成绩中等的同学,在习题评讲课上,趴在桌子上睡觉。当时,我十分恼火,不由分说,当着全班同学批评奚落了他一顿。事后几天中,这位同学上课不但不听了,连作业也不做了。面对这种情况,我反思自己的做法,知道是自己的错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敌对。我找来这个同学,向他道歉,了解他的思想和学习情况,然后为他解答一些数学上的疑惑。这样,师生关系得到了缓解,他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浓厚了。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学生竟在几次数学测试中,在全班考第一。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约弗夫所做的调查那样,学生对学科的兴趣,跟师生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法宝。当然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的另一个方面是,师生关系本身就营造了一种课堂气氛,而课堂气氛本身是影响学习的。师生关系不好,课堂气氛容易紧张、死板,使得学生如坐针毡,惶恐不安或默然,学生会不自觉地想逃避。而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温馨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教学效果自然也就高了。由以上可见,拉近师生距离,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创造性能力才能获得更好发挥,教学的效果才会提高。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优化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方法。可是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常会犯错,常会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往往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果是课堂上,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学生却一头雾水。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每接任一个新班,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情况,然后因“班”施教,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模式,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参与教学过程。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我常采用类比的教学方法。有些相近的概念或性质,比如交集和并集,正弦和余弦,椭圆和双曲线等;有些相矛盾对立的概念或性质,比如指数和对数等;有些相容的概念,比如复数和实数,数列极限和函数的极限……所有这些,尽管名目繁多,但只要在教学中将两方面反复比较,密切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能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其效果是“单向”教学不可比拟的。正如教育家瓦赫捷罗夫所说:“类比像闪电一样,可以照亮学生学科的黑暗角落。”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通过解题去体现。我们常发现许多学生热衷于解题,但他们就题解题,只重解题的数量和结果,而不善于消化、吸收和总结,学习效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考试时碰到“似曾相识”的题目,又束手无策了。这说明学生的知识没有得到迁移,能力没有形成。数学问题形式多样,变化万千,如能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其教学效率将会成倍提高。在我的教学历程中,特别注重以下两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常规思路和方法。①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②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關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在解题过程中反思。解题后的反思是指解题后对审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解题所用知识的回顾性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表现出对基础知识不求甚解,虽热衷于大量做题,却不善于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往往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解题中反映出的数学思维方法、特殊问题所包含的一般意义的概括能力,导致获得的知识系统性弱、结构性差。①有时多次受阻而后“灵感”突来,不论哪种情况,思维都有很强的直觉性,若在解题后重视一下这个思维过程,追溯“灵感”是怎样产生的,多次受阻的原因何在,总结审题过程中的思维技巧,对发现审题过程中的错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作用。②这些方法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学生在解题时总是用最先想到的方法,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方法,因此,解题后反思一下有无其他解法,可使学生开阔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不要一味代替包办,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可放手让他们自己完成。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些数学模型,让学生动脑去思考,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当学生发现自己能解决问题时,会信心十足,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匀研究中去。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一定会提高。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4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单位、姓名:

广东实验中学

蓝师江

摘要: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要是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注重课堂中变式的训练与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字: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广东实验中学

蓝师江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现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问题作以下初探:

一、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上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到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等为主的探索教学模式上来;从只局限于课堂内的传授知识转变到课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上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做到心中有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认知、情感、意识等多方面能力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和高效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兴趣,才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动力。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共鸣,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反之,老师课堂要求过于严格,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回答错了就挨批评,受嘲笑,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设计好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思考,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例如:在引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准备长度分别为3cm、4cm、5cm、6cm、10cm的5根小木棒,从中任取3根将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提出问题:

1、任意3根小木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吗?

2、有几组3根小木棒能拼成三角形?

3、有几组3根小木棒不能拼成三角形?

4、通过上述操作,你认为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三边的长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5、用简单的语言归纳你的猜想。

6、如何证明你的猜想?

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问题由浅入深,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数学思考,探索的欲望也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 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切实抓好五个环节:1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启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变试训练,注重一题多解,以提高训练效率;

4、及时评价,实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的反馈矫正;5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知识、方法,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在组织教学时,应该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此,在使用教材时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充分利用教书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B组题的作用,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教学中可采取“低起点,多已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五、注重课堂中变式的训练与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维过程,一般地都可以把它分解为三个基本部分:问题的条件部分,问题的解答过程,问题的结论部分。如果把这三个部分作为作为变化的因素,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在进行变式题设计时,应主要依据教材的例题与习题,如“圆内接四边形”一节的例题是:⊙01与⊙02都经过A、B两点,经过A点的直线CD交⊙01于点C,与⊙02交于点D,经过点B的直线EP与⊙01交于点E,⊙02交于点F,求证CE∥DF(参看教材上的图)在此题基础上,可得条件变式题:①已知CD∥EF,求证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②已知CD∥EF,求证CD=EF。经过如此分析,对培养学生识图、证明的能力是有益的,并且起到了巩固“双基”的作用。在变式教学中应该强调变式题的设计与训练。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如深的原则,设计阶梯度清晰的各类变式题组,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注重精 讲多练(变式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训练的主线作用。在实施变式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复习课教学,就可以采用“定向—自学—点拨—自测—评讲—自结”程序的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会起到理想的教学效益。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能靠增加课时,要靠提高每堂课的效益,减少无效劳动造成的时间浪费。要想提高课堂效益,必须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对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每年的变化都要心中有数。都必须钻研清楚,才能制定适当的标高,囊括所有的知识点,才能把握好分寸,不至太浅或太深,才能纵横联系,前呼后应。参考文献:

1、吕传汉主编:《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吕谓源:《教学改革的走向》,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3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篇5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本质, 以全新的理念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表面上是换了一套教科书, 实质上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是一场涉及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因此,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学习并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 转变教育观念。清楚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最大挑战和要求是什么, 即: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方式要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等学习。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 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

在以往数学教学中, “应试教育”思想表现特别明显。很多中学数学教师, 已习惯于这套办法, 所以由“应试教育”转变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 关键是数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中学数学教育思想,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 开发学生的潜能。

二、寓数学教学于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是一种激发人的感情天性的境界。对学生的学习来讲, 情境是一个猎场, 学生可在这里发现猎物;情境是一个迷宫, 学生要在这里寻找出路;情境是一块跳板, 学生要在这里飞跃。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里特征和教材内容, 精心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境, 把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亲自体验, 加深理解。

设计使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好奇心, 感到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 满足学生的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 让数学知识注入了生动的生活气息, 具有丰富的实际意义, 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在我们身边。在课堂教学中, 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学习。如让学生计算游泳池贴瓷砖的费用, 首先要计算游泳池的面积, 了解市场上瓷砖的价格。哪一类瓷砖适合泳池, 又或者工钱怎么确定。只有了解了所有的这些, 才能确定最终的费用。通过这样的情境设定,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而且也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参与作用。

三、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较高的抽象性。许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是基于实际生活问题构建与发展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让每个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作、交流。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 要进行科学的引导, 可以让学生先动手操作, 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引导。但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而应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不是单纯地做练习题。让学生走进生活, 搜集整理数据, 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通过这一具体问题的解决, 对学生理解了学习的数学知识可以为生活实际服务。例如,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内容时, 因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日历已司空见惯, 有了运用日历的经历, 学生也对日历中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理解, 并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所以上课时可提出玩一个猜日期的游戏, 游戏规则是:在一个日历上任意圈出同一数列上相邻的三个数, 若它们的和为60, 猜一下这三天分别是几号?接着又问:“如果它们的和分别是36和72呢?你是用什么方法猜日期的?”学生们积极思考, 寻找猜日期的方法, 并从具体数中发现了这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得到:如果设中间的一个为x, 那么其他的两个数分别为x-7和x+7;如果设最上边的数为x, 则其他两个数分别为x+7和x+14;如果设最下边的数为x, 则其他两个数分别为x-7和x-14。学生们相互交流补充, 从不同角度思考得到三种答案, 既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 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锻炼了数学应用能力。

四、突出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

数学教学的过程是极其重要的, 过程把握得当, 引导方法巧妙, 学生才容易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开发智力, 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反之, 忽视教学过程, 不注重引导方法, 学生将会一无所成, 而教师浪费的是学生大好的青春, 误人子弟。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课程设计, 将知识生动展现给学生, 同时注意与学生的交流, 力求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思考中获取知识, 辅之各种类型问题的综合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直觉思维能力, 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例:我在教授“平方根”一节时, 这样引导学生:“大家学过已知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用平方来求它们的面积, 那现在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可否求它们的边长呢?”之后我举了几个正方形的面积让他们求边长, 他们跃跃欲试;可是当我告诉他们现在有一个正方形面积是x平方米时, 顿时鸦雀无声, 他们想不到被一个似曾相识的简单问题难住了, 很不服气。在这种情境引导下, 顺势点出上课主题, 同学们就感觉兴趣很浓, 自己主动探索研究、掌握新知识, 感悟学习。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篇6

现阶段的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在课堂上展开讨论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形式正在被广大教师频繁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也是实施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现在好多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讨论法还有些不完善,本文就是想谈谈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深层改革实施到现阶段,数学课堂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分组教学不当、小组讨论和分组教学混淆、教学手段老套无创新、教学目标不明确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 有效教学的前提是需要淡化形式。

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都是在模仿教学形式,没有做到高效课堂。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好的课堂必须是:情境导入、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进课堂这些环节必不可少。但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有许多知识可以直入主题的,不需要过多的渲染,比如学习代数式、证明、公式等需要的是通过简明扼要就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学习,那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分组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有效性,一般采取“异质分组”,以便学生在多方面进行优势互补。(2)明确任务和责任,在分组教学中一定要把组员的任务落实清楚、明确。(3)教学过程中要选取恰当的契机进行合作学习,比如在学生困惑不解的时候;在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的时候;在需要突破难点的时候。

2. 有效教学的指导方向是必须明确目标。

要想做到目标明确,需要做到:(1)教学目标要表述清楚明确;(2)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3)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有效教学的调控策略遵循以下原则:自我调控,细节调控,灵活调控。

3. 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要做到先做后讲。

有效性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他们能一边动手一边动脑。讲解有的时候是教师讲,然后学生一步一步深入的思考,也可以是学生讲,让他们讲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比如学习多边形内角和这个知识点,就让学生先动手量一量,然后填表,找规律,最后总结,讲感悟,这样的课堂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抓住学习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4. 整合教材是有效教学的方法。

教师要想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必须要凌驾于教材之上,要因书、因课、因时、因生、因情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补充、删减或更换。教师要合理的使用教材,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实现高效课堂。

5. 变式练习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侧重变式练习,比如学习同类项的知识时,可以这样变式:a.变式1:它们是同类项吗:10xy和xz 10.6和5。b.变式2:已知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求各字母的值。c.变式3:同类项与绝对值联系在一起,求字母的值。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讲完基础知识之后进行变式练习,这样的变式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数学思想。

6. 有效教学的师生关系体现在互动活动。

有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互动活动中有最有效的体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共同提高的。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在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但是有效教学的课堂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要改变成学习活动中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有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弯下腰来,要和学生共同学习,要尊重学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要平等的对待他们,通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有效课堂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有精心备课和设置有效的教学活动作为基础,要通过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

7. 表扬评价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新课标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归根到底,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在有效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想法、行为及时给予评价,要多表扬、多给予肯定式的评价,要尽量激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评价一定要客观、公平、公正,不能为了满足学生好胜心盲目浮夸,不要模棱两可,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通过再次的探究寻到正确的答案,然后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表扬的评价,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

“当孩子的眼里是批评,那么他的心里就满是怨恨;如果孩子的眼里是称赞,他就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发掘他们思维中的创新火花,我们要及时给予他们肯定,给予鼓励,时时激励他们,告诉他们能行,他们是最棒的,要让他们充满自信,勇于探索,促进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一定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南京师大学报.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之我见 篇7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甚至感激, 相反, 不和谐的师生关系, 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 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 或聊天、或活动 (打球、游戏、讲故事、讲笑话等) , 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地建议和引导, 使学生“亲其师”, 从而能“信其道”.

二、备课要以本为本, 以人为本

一部分教师认为备课就是抄教案, 应付上级领导检查, 而且振振有词地认为所抄的这些“教案”都是由一些教育名师、甚至是教育家编写的, 有什么不行?其实我认为这些“教案”的编写大都是以教科书为本而编写的, 不能以人为本, 因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备课就不仅要以本为本, 备教材 (要教什么内容, 教学重点是什么) , 而且要以人为本, 重点是要备学生 (教到什么程度, 教学难点是什么, 用什么方法教) , 要让每名学生上了这节课后, 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 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 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 势必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 (开小差) , 就好比是营养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 可学生却不愿意吃, 怎么还谈得上消化呢?可见备学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就要转变传统观念, 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 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 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 我却不认同, 试想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 再加上正统的教师, 呆板一平如镜的语言, 我们那活泼好动的学生能坚持40分钟吗?所以教师口头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 都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一个好的课堂, 好比一个厨师做一道色香味俱全可口的菜.数学课堂也是如此, 总得让学生感觉味道好、爱听, 所以就得放点作料 (笑话幽默) , 但不能太多, 因为笑话幽默多了, 课堂冲淡了, 喧宾夺主, 会使课堂没内容, 学生学不到知识.所以课堂里只要有一两句风趣的话或者一两个幽默的动作, 就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奋, 再将他们的兴奋点迁移到学习上来.

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适宜于这些内容的不同特点,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

(1) 如教学“打折销售”, 就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法,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大家收集的商场打折销售情况, 让学生谈参加市场调查所了解的打折销售活动, 接着提问:打折销售后, 商家会亏本吗?每件商品所赚的钱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到:利润=售价-成本价. (2) 列函数式:引导同学从平时坐出租车中了解, 引导学生得到:车费=起价+超过的价钱.

2. 利用实物教学

利用实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 深奥的东西浅显化, 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蚂蚁怎样走最近”时, 我就拿出一个事先做好的可以活动的圆柱体教具,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然后变动教具, 让他们对比自己的猜测与实际的区别, 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直观设计, 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会学得轻松愉快.

3. 运用电教手段教学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教学, 有效发挥其直观的特点, 将数学课堂中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 屏幕上的图像和颜色文字一目了然, 学生学起来也轻松, 教师的教学也很轻松, 结果势必事半功倍.

4. 学生动手实践教学

如讲菱形时, 我就让同学们自制菱形纸片, 让同学通过实物找到菱形的边、角、对角线都具有哪些性质?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可以自己得出结论, 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篇8

目前,我们的教育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累,但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课堂教学是低效或是无效的。其实,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平时工作中所追求的目标,它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现就开展有效教学这一问题做一初探。

一、确立教学目标,激发创新思维

依据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适合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处于最佳兴奋点。知识目标强调理解,能力目标强调运用,教学也就有了明确定位,学生才能明白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有效备课的关键是以设计教学活动为核心,解决教学问题为重点。有效备课要抛开无谓问题,讲授理解问题,引导探究问题,抓住核心问题,解决主要问题,把问题解决融合于课堂活动与学习思考之中。

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渗透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问题设计具有启迪思维的趣味性,创新思维的挑战性,因材施教的启发性、层次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也深深感到问题因思考而有价值,问题因生成而有意义。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习情感

创设情境,主要是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补充背景知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其实,新教材本身就是创设情境很好的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课本主题图的作用,鼓励学生猜一猜、想一想、拼一拼,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一节时,教材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

1.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

形吗?

2.小明是這样想的:连接每两边的中点,看上去就得到了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他的方法对吗?

3.从小明的上述做法中,你能猜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吗?能证明你的猜想吗?

以上问题中,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情景能点燃思维的火花,那么第三个问题则是最耀眼的景观。第一个问题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很有趣,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第二个问题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想法,能引起学生猜想和质疑,学生纷纷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说理。这些问题不仅揭示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密切的联系,同时让师生共同感受了数学的理、数学的趣、数学的奇。

同时,教师要坚持写反思尤为重要,特别是课后要立即写。通过撰写教学反思,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悟性,使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初中数学有效策略》学习心得 篇9

茅山中心校 唐荣宇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 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现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问题作以下初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兴趣,才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产生一种内在学习动力。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2、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十分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问题:

1、有一个圆镜被打碎,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反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

2、这个实际问题若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同学们认为可转化为什么问题?(让学生探索、讨论)学生甲: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形镜。学生乙:把玻璃残片补成一个圆。

3、要重新画一个与原来相等的圆,必须知道什么?这样图文并茂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

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授,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切实抓好五个环节:1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启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变试训练,注重一题多解,以提高训练效率;

4、及时评价,实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的反馈矫正;5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知识、方法,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在组织教学时,应该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因此,在使用教材时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充分利用教书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B组题的作用,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教学中可采取“低起点,多已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注重课堂中变式的训练与分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维过程,一般地都可以把它分解为三个基本部分:问题的条件部分,问题的解答过程,问题的结论部分。如果把这三个部分作为作为变化的因素,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在进行变式题设计时,应主要依据教材的例题与习题,如“圆内接四边形”一节的例题是:⊙01与⊙02都经过A、B两点,经过A点的直线CD交⊙01于点C,与⊙02交于点D,经过点B的直线EP与⊙01交于点E,⊙02交于点F,求证CE∥DF(参

看教材上的图)在此题基础上,可得条件变式题:①已知CD∥EF,求证四边形是平形四边形;②已知CD∥EF,求证CD=EF。经过如此分析,对培养学生识图、证明的能力是有益的,并且起到了巩固“双基”的作用。

在变式教学中应该强调变式题的设计与训练。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如深的原则,设计阶梯度清晰的各类变式题组,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注重精讲多练(变式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训练的主线作用。在实施变式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复习课教学,就可以采用“定向—自学—点拨—自测—评讲—自结”程序的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会起到理想的教学效益。

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篇10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科目,也是体现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科目之一。一直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这导致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不是很理想。因此,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利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1.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可知,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限制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和教学理念相结合,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很多课程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客观上改变了教育目标,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对学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1]。

2.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用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对此展开具体分析。

2.1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理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这些教学方法有:探究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主体教学法等。例如:对教师教学混乱、无章法的情况,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可以让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目标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 通过对各部分内容的有序教学,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2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内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节课开始新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并且熟悉各类例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教学的有序进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疑问,当学生向教师发生疑问时,教师要分析给学生听,而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出正确的答案。综上,教师在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观察、分析、记忆和解读等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2]。

2.3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乏味、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就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并且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教学实践,找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2.4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活跃教学气氛,对比较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进行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文字及影音的功能,将其转化成数学知识点,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练习。另外,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了电脑代替人脑、课件代替板书,但是仍然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将讲解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3]。

结语

上一篇:有机-无机复合钝化下一篇:党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