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的压力与调适五篇

2024-09-10

儿科护士的压力与调适 篇1

1 压力分析

1.1 职业风险性

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带有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行业[2], 护士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压抑。护士在给药或操作中出现差错将威胁到病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儿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不能充分表达其生理、心理需求及不能准确表述病情的患儿。儿科床位周转迅速、加床多, 需随时调整床位, 临床上时常遇到患儿重名、重姓的情况, 差错事故隐患多。小儿用药剂量有很大的差异, 在配制药物时必须准确计算, 护士在配制药物前、中、后均会反复进行核对计算, 唯恐因工作差错给患儿造成痛苦。护士工作时间越长心理压力越大, 过大的压力会引起心身疾病, 如心身耗竭综合征[3]。年幼的患儿自主意识差、病情变化快, 加上家长的不理解, 一旦发生意外, 就会发生医疗纠纷。每个护士要提醒自己消除错误、避免事故发生。一旦出现纠纷, 护士必须直接面对, 大部分家长不会分析原因, 而是将矛盾直接指向护士。担心医疗事故及医疗差错的发生是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之一[3]。

1.2 过高的期望值

儿科护士服务对象既包括患儿, 还包括患儿的家长。患病住院对患儿亲属本身就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 其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4]。有些家长对患儿的疾病知识缺乏, 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很难做出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 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甚至不合理的要求, 加之经济负担过重, 容易产生急躁、易怒情绪, 易出现对护士产生不满和过激行为。小儿通常在护理操作中哭闹、挣扎, 不能有效配合, 因此在护理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 有的家长在扎针前要求护士保证一针成功, 造成护士精神高度紧张。医院规定与病人产生矛盾时不管什么原因, 首先对医护人员处罚, 长期下去对护士造成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1.3 社会压力

很多人认为, 护士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 得不到与医生同等的尊重[5]。医生普遍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 在我国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护士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他们认为护士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 这是不公平的社会评价[6]。除治疗护理工作之外, 催缴住院押金、费用查询、探视人员的秩序维持等由护士完成, 护士承担了许多非护理工作, 儿科护士繁重的工作量和技术操作高含金量和收入不成正比, 在医院处于中下水平。医患矛盾的加深, 一些家长把对医院甚至对医疗体制的不满都发泄到护士身上。医院经常要求护士必须保持克制。护士没有得到同样的尊重, 使不少护士心理产生不满。

1.4 工作环境

儿科病房陪伴率高, 儿科护士经常在哭闹嘈杂的环境中, 尤其做各种检查治疗时患儿哭声不停, 再加上家长的训斥声、哄逗声、催促声及奶腥味、排泄物等异味, 拥挤和混乱的环境给护士造成不良刺激, 容易产生急躁情绪, 产生疲劳、头晕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婴儿疾病起病急、险, 夜间急诊多, 给夜班护士带来很大的工作量。护士值夜班, 生物钟被打乱, 造成高度紧张和疲劳。儿科护士频繁的轮班, 生活无规律, 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使护士产生身心疲惫和情感耗竭[7]。

1.5 专科技能

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是静脉用药多、穿刺困难, 头皮静脉穿刺相对于成人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丰富的经验, 而家长挑护士的做法使高年资护士紧张、繁忙, 而年轻护士锻炼机会减少, 使其感到力不从心。患儿不配合治疗, 穿刺很难成功, 有的家长指责甚至辱骂护士, 相对缺乏经验的年轻护士对头皮静脉穿刺容易胆怯。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需要护士不断更新知识, 要求护士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和用途。不断应对检查、考试, 面临就业竞争的压力, 给儿科护士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由于儿科护士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患儿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快的特点, 特别是危重患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护士不仅要掌握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还要掌握儿童预防保健知识、儿童营养知识等。要求儿科护士除必须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外, 还要有各种突发情况的预见、判断和处置能力。

1.6 超负荷的工作

儿科床位周转快, 事务性工作多, 患儿不合作, 病情变化快, 护理操作反复, 用药、治疗复杂, 同样的照顾和治疗护士付出的劳动是成人的几倍。因为现代的肥胖、超重儿童越来越多, 导致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增大, 再次穿刺率高, 造成儿科护士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为了完成工作量, 护士必须操作熟练, 缩短每个操作时间, 以完成患儿的治疗为主, 没有时间解释输入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国内护士严重缺编, 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8]。

2 对策

2.1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加强护理的道德发展, 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加强自我肯定, 并发挥自己的专长。儿科护士必须进行岗前培训, 教育护士学会换位思考。活跃护士的业余生活, 对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及释放压力和放松训练, 鼓励护士积极参与各种身体锻炼、找朋友谈话等, 增强社会的互动, 调整自己的心态, 尽可能地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学会自我调整, 以适应环境。遇到家长情绪的冲击, 学会忍耐、转移, 以避免与患儿家长发生争吵。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 以缓解自己的压力的影响,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正确对待工作压力[9]。

2.2 加强护患沟通

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通过召开座谈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儿家长明白其应遵守的制度和责任、清楚和保护护士的工作权利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增加患儿家长对护士工作的理解与尊重, 护士长经常到病房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反馈及时改进, 争取患儿家长的支持、理解与合作。加强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宣传, 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认同护理工作[10], 形成一个团结友好的工作氛围, 有利于护士放松心情, 减轻压力。

2.3 提升技能

只有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良好的沟通能力, 才能获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护士应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不断学习, 通过安排外出进修, 以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 苦练基本功, 探索婴幼儿、肥胖儿、脱水儿、危重儿血管的特点, 总结穿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专业知识, 加强危重疑难患儿护理的培训, 提高专业素质,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可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2.4 人性化管理

护士长应关怀护士, 帮助护士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实行弹性排班, 确保护士有尽可能多的休息时间, 调整其心理压力。科学排班, 年资高的护士负责一对一带教年轻护士, 以提高年轻护士的专业水平。安排护理骨干二线值班, 与年轻护士搭配。减少一线值班护士的工作压力, 创建一个安全、轻松、团结、友好、积极的工作氛围。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护士的身体和精神给予照顾, 尽可能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 尽量减少非护理工作, 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分配人员, 以缓解护士因工作紧张而导致的心理压力[11]。应多听一线护士的想法, 发生护患纠纷时管理者应先调查情况, 不要一味责备护士, 应学会换位思考, 尽可能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2.5 改善待遇

护理管理者应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 提高其福利待遇, 帮助其解决生活上的困难[12]。加强硬件设施和员工工作场所, 为护士提供适当的休息场所。儿科病房的布置要活泼、轻松、愉快, 以分散小儿注意力, 制定符合实际的陪侍人管理制度。医院领导重视护理, 合理配备护士的数量和人员结构, 许多儿科护士待遇处于医院中下水平, 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医院在配备儿科护士时要考虑儿科工作性质和程度, 给予优厚待遇, 以鼓励经验丰富和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心理承受能力强的护士到儿科工作。

3 小结

儿科护士的压力与调适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儿科护士30名, 年龄20岁~45岁, 平均31岁;学历:中专8名, 大专19名, 本科3名。选择我院成人科护士30名, 年龄21岁~47岁, 平均33岁;学历:中专11名, 大专15名, 本科4名, 从事护理工作2年~23年。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护士心理压力进行问卷调查。实行自行答卷、无记名形式单独填写, 操作者讲清答题要求, 20 min交卷。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60份, 收回有效问卷60份, 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心理压力来源

3.1.1 技术因素

儿科素来被称为“哑科”。护理人员所面对的对象大多是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疾苦的幼儿, 且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护理、治疗以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等方面与成人科护士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头皮静脉

给药是小儿用药的重要途径, 抽血化验多采取股静脉穿刺, 有时难以达到一针见血;药物配制计算要求精准, 加药频繁, 输注速度要求高又难以控制;加之小儿自制力差、多动, 液体外渗几率高又加大了反复穿刺的机会, 导致了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病人投诉机制使用不当, 如头皮静脉穿刺失败家长多认为是穿刺水平不高所致, 忽略了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和配合治疗、护理的义务, 造成认知反差, 盲目投诉, 从而增加了护士工作的难度和心理压力[1]。

3.1.2 社会因素

患儿入院后特别需要父母、亲属的照料陪伴, 陪护率往往较高, 其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与患儿、而且是护士与患儿、家长的三角关系。独生子女是一特殊的社会群体, 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入院后迫切希望病情很快得到缓解, 各项护理工作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 稍有偏差, 家长的焦虑情绪更易显露, 有的甚至面露不满、张口骂人或动手打人。

3.1.3 环境因素

儿科的一大特点是小儿的哭声多、人多, 一个孩子生病有四五个大人陪同;小儿生病大多起病急恢复也快, 出、入科量比成人科要多。因此环境拥挤, 噪声大, 护士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心情较为烦躁, 压力较大。

3.1.4 来自医院方面的压力

由于儿科护士工作辛苦、压力大, 医院往往又相对不重视儿科, 很多护士都找关系离开儿科, 使护理人员编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护士除了完成自身的工作外, 还要从事大量非护理专业、非技术性工作, 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并且要经常应对各种检查、考试, 护患关系出现问题时医院往往是从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出发, 过分责备护士。

3.2 应对措施

3.2.1 加强自我调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在工作中就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加强心理疏导, 请有关心理学专家讲课, 传授自我调适的方法, 学习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方法, 从容面对压力。一旦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可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松弛疗法。实践证明, 松弛疗法不仅对一般精神紧张、焦虑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而且对心理应激密切相关的各科疾病同样有效[2]。护士感到心理压力过重、心情忧郁不适, 应及时休假, 切忌带病坚持工作。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 升华积极情感, 遇事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倾诉, 从而释放心理压力, 促进健康。

3.2.2 加强业务培训

经常组织有针对性的业务训练, 如肥胖及脱水儿童的静脉穿刺等。探讨解决本科室工作中具体存在的疑难问题, 同事之间团结协作, 排班注意新、老、强、弱搭配, 医院选拔业务骨干担任二线护士值班, 以解决中、晚班疑难问题, 减轻倒班护士的压力。儿科病季节性强, 护士长排班可考虑弹性制度, 患儿少时让有需要的护士暂时休息, 忙时可适当加强人力。

3.2.3 完善医院规章制度, 加强护患沟通

医院给予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完善医院规章制度, 控制陪客, 改善工作环境, 病房设置专门的操作间, 操作时护士相互配合, 这样可以避开家长造成的压力。医护患关系失调特别是护患关系冲突, 其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3], 处理不当就会陷入困境, 这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医院管理者应先调查清楚, 如果护士确实有错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组织家属召开座谈会, 听取家长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取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桂华, 王岩, 于春.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J].山西护理杂志, 2000, 14 (2) :62-63.

[2]姚树林, 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21-222.

普外科护士的职业压力及心理调适 篇3

【摘要】在綜合性医院普外科,职业性质、特殊环境氛围及超负荷的工作等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表现在护士工作效率不高,体能下降,正向情绪缺乏,群体气氛单调等方面。分析原因,与护理工作本身的性质、护士自身素质、外环境对护士职业的影响有关。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职业压力应对的培训,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消除危害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提高护士对职业压力的心理适应能力,维护心理健康。

【关键词】护士;职业压力;心理健康

我院是一所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其中,普外科开放床位47张,年住院病人总数为1331余人,年手术605余台。各级各类护士总数10人,床位护士比只能达到1:0.25。一线护士由于长时间紧张工作,普遍感到身心压力大,心理健康受到影响。本文分析这一现象及原因,并总结对策,以期提高护士职业健康水平。

一、职业高压下护士负性心理和消极行为

(一)工作效率不高,积极性差

在平时工作中可以看到,个别护士护理操作动作缓慢,完成工作的时间延长,做事拖拉;也有些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够,不能及时发现患者需求,当红灯亮时,不能及时应答。

(二) 身体体能下降,抵抗力低下

绝大部分护士正值青年,本应年青力盛,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却常有护士经常性的患病,如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甚至内分泌紊乱。更多护士则反映工作强度大,身体疲劳,下班后甚至有人要休息片刻才回家。

(三)正向情绪较缺乏

职业满意度不够,部分护士流露出对工作不满意、感到厌倦、紧张、焦虑、压抑等负性情绪,在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上表现为勉强认可,并不热爱,认为是职业而非事业。

(四)群体气氛单调,业余生活不活跃

大多护士忙于应付上班,同事之间交流机会少;业余时间又要准备各类考试,本应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变得单调。

二、护士工作压力感、紧张感增加的原因

1.护士人数总体不足,个别时段明显紧缺,劳动力资源不均匀

病房实际护士数满足不了临床的需要,尤其在夜间、重病人多时、护士产假、病假等情况时,这个矛盾尤为突出,导致护士在工作量上的超负荷。

2.普外科大多收治的是手术患者,病情变化大,对护士的工作要求高,责任大,容易产生工作的高压力、高紧张状态。加之三班倒、生活无规律、工作的繁重和服务对象的不理解,导致护士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

3. 业务水平不高, 新毕业护士在业务还不够熟练的情况下面临值班、倒班,易出现护理工作应对不良或护理差错。有调查[1]表明,许多新护士独自当班时普遍存在紧张、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害怕应付不了突发事件,而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又容易导致出错误。

4. 对专业的认识不深

由于护理人员紧缺,因此,刚毕业的护士工作稍熟悉,很快就就体验到频繁的三班倒和超负荷的护理工作量,加重了有些原来就勉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的不满。而这种不满,往往不敢在同事面前表露或发泄,便表现为被动地完成工作,对工作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

三、外环境对护理职业的影响

1.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与工资待遇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护理职业存在的偏见,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护士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充分肯定和补偿,自身发展机会较少,致使部分年轻护士认为自己的前途没有希望,是造成护士正向情绪缺乏的基础[2]。

2. 工作中众多的人际冲突

表现在护士间、医护间、护患间的矛盾,尤其是有的患者和家属要求较高,他们失礼、挑剔、指责等造成护患间的矛盾冲突。

3.医疗卫生体系、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压力

很多护士要利用业余时间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学历和相关知识,以弥补原有知识结构的不足,满足护理发展的岗位要求。因此,除了承担繁重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学习压力。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加强护士职业压力应对的培训

1.评估心理健康状况,帮助护士认识并正确面对职业压力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然遇到各种的压力,帮助护士正视存在的心理压力源,使她们认识到压力对健康和工作的影响、采取科学的放松方法,合理宣泄消极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2.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进行心理健康保建知识的讲授和心理行为训练,指导护士学会放松身心的技巧,乐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有效处理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干扰,减轻或消除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

3.注重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情感表达

有研究[3]认为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护士的职业能力及行为方式、护士的情绪情感及表达方式和护士对人格的自我要求三个维度,围绕这三方面,实现临床分层次培养,加强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强化训练,多阅读现代护理学书籍,培养护士的人际交流技巧,从而提高自身形象赢得社会的尊重。

(二)提高科室管理者的支持

1.有专家[4]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护士长应经常与年轻护士沟通,了解她们的心理状况及生活、婚恋、工作中的困难及需要。掌握每位护士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调节负性情绪,同时,还要纠正那种认为新护士理应多值夜班、多承担劳累工作的习惯思维。排班上与经验丰富的年长护士相搭配,以利于业务素质的提高。安排护士上讲台进行小讲座,培养自信,肯定她们工作中的成绩,对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其自信;对出现的困难、问题诚恳地帮助解决,必要时进行耐心示范指导,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充分信任、理解每一位护士,对她们一视同仁,在进修、晋升、奖励等有关切身利益问题上公平处理。身教胜于言教,使自己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努力营造一种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从而调动护士心理的积极因素,使之更好地投入工作。

2.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对所从事职业重要性的认识

宣传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有计划地做好新护士的专业培训工作,合理安排新毕业护士的工作量,并落实一对一的带教,有目的地引导护士认可、接纳已经接受了多年专业教育的护理职业,使她们逐渐由不了解到知晓专业的发展,变不乐观为接纳护理工作,帮助她们提高专业认识。

3.利用媒体,向社会宣传护理学科的理论和发展趋势,使社会公众对护理专业作为一门自主性专业有真正的了解,从而改变人们心目中传统的护士形象。

参考文献

[1] 李萍.精神科新护士上岗前所心理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15-416.

[2] 丘东友,刘秀如,余婵华.低年资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03,18(10):753-754.

[3] 肖海汀,周仁来,王东耀,等.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聚类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63-65.

精神科护士压力与调适策略 篇4

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

凌青机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压力、调适策略

摘要:当个体的压力反应超越个体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引起许多心理卫生问题,严重或者长期的压力还与一些功能性躯体性疾病或心身疾病有关。精神科护士是特殊的护理群体,服务对象为失去理智的精神病患者,而且工作量大,环境封闭,故精神护士要受特殊的压力,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如何帮助他们缓解压力,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如何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适应环境,维持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精神科管理者的课题。本文探讨与精神科护士压力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调适策略,促进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保持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精神科护士压力相关因素分析

1.1、精神科护理工作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精神科护理工作面对的是缺乏自知力,没有理智的群体,攻击伤人难以意料,护理人员心理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服务的对象是心理障碍、没有自知力、缺乏理智、大脑机能失调、言行紊乱、不配合治疗、拒绝治疗、干扰护理工作的精神病患者,护士在护理这些患者时心身的付出要比护理躯体疾病的患者大得多,护理人员心理处于紧张状态。

1.2、工作环境的封闭性

精神科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特殊性,使病房管理实行封闭管理,护士长期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生活懒散的病人在一起,很难进行有效沟通,护士会有一种被囚禁感,有些精神病人生活懒散、个人卫生差,甚至随地大小便,使病房的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精神科护士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内心有一种压抑的感觉,这样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1.3、精神科护理工作繁重

由于精神病人是由于精神异常而不能适应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至丧失了自我保护能力,表现为自伤或伤人的行为,危害自身及他人安全;也可表现为退缩、孤僻、生活不自理,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几乎绝大部分的治疗、观察、照料工作都要护士承担。护士不仅要为病人做好生活护理,而且要做好心理护理,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此外护士除执行医嘱,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外,还要做好病人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建立起良好的病区秩序,以保证医疗工作顺利进行。护士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易出现情绪不稳、易激惹、护理质量下降,成为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压力。1.4、夜间岗位风险大

精神科男病房夜班护理岗位设置一般是双班,一名男护士和一名女护士上班,两名护士要看护80多个病人,当患者病情反复、突发冲动伤人、毁物时,在班护士处于极度压力,不能有效控制患者,护士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存在较大的风险性。护士的注意力,高度的紧张状态,压力和不安全感成为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1.5、家属对治疗、护理期望值高 精神病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在治疗效果和患者家属期望值存在一定的距离,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缺乏,需求超过了目前的现实条件,造成医患的信任感降低,护理人员辛苦的工作得不到有的认同,造成护士的自我价值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就会产生工作满足感缺乏,影响护士心理健康。1.6、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缺乏医学心理学常识,不了解各类疾病的心理,也不会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到挫折,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1.7、家庭的压力

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家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家庭矛盾是避免不了的,繁忙的工作使护士筋疲力尽,与他人交流时间减少,亲近渐淡,人际关系不理想,使护士感到无所适从,苦闷难言,引发忧愁,烦恼等负性情绪。

2、调适策略

2.1、增强精神科护士自身应对压力的能力。

护理管理者应适时评估压力源对护士身心健康影响程度,加强护士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有针对性进行减压的训练,提高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给予护士充分理解。平时就要注意对自己心里素质的培养,对内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对外能根据环境的改变进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情绪。面对压力选择积极的应对措施遇到挫折能够与护士长、同事交流、以缓解压力。同事间应相互鼓励和帮助,共同建立一个友好、和谐的工作氛围。让精神科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坚强的意志,还要有耐心克制、稳定的情绪、严肃的态度,乐观、开朗、无私的性格特征,提高工作质量。2.2、培养护士具有预见性思维能力。

预见性思维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预见病人可能出现哪些病情或变化。预见性思维是护士根据临床资料预测潜在问题,判断病情和对各种危险信号的鉴别能力的综合过程。在观察病情时,护士能否正确预测,估计病情演变,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全。预见性思维要求护士在不良后果未发生之前,就要考虑到它可能发生或可能发展的趋势,采取预防措施于病情发生之前。从病人异常的言语、表情、行为、动作中加以分析,综合探索症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互相影响,推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意外,减轻护士心理压力。

2.3、加强继续教育。

护士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除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要广泛学习护理专业的边缘学科,如社会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以提高自我评价事物的能力,诸多知识的储备,能使护士在挫折面前头脑清醒,应变自如,摆脱心理困扰,减少心理的发生,以充沛的精力工作。

2.4、体现精神科护士的自我价值

精神科护士缺乏自我成就感,他们面对的病人特殊,至于低,家属的不理解及社会要求高,造成护士自我价值较低。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挖掘每名护士的优势和潜力,积极引导护士的学习兴趣不断更新知识,尽量满足护士的学习需求,另外,还可以安排高年资护士参与护理教学及可是的管理等等。充分体现他们的自我价值。2.5、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的关怀。

要给护士一种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培养缜密、热情、精细、顽强、幽默的工作团队。为护士举办迎新会,节日会餐或组织护士进行郊游活动,尽可能使身心放松,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管理者不应只是批评,还应重视正确的心理引导。护理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定期聘请专家进行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提高心理护理质量和提高护士心理素质。2.6、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安排生活节奏,正确定位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学会在繁忙中求得休息,下夜班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参加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加强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不断的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以更大的热情去搞好工作。

3、总结

精神科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造成焦虑情绪长期存在,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而且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因此,医院应积极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护士学会心理的调适;护理管理者根据护士产生压力的来源,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缓解护士的压力,从而保持健康的身心,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参考文献

儿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干预措施 篇5

1.1 社会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

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使绝大多数夫妇只生养一个孩子, 这样的家庭结构已呈现“四二一”趋势, 即: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 整天围着一个孩子转, 对孩子的关爱可谓是谨小慎微, 甚至是溺爱有加, 孩子成为家庭的重心。一个孩子生病, 全家集体出动, 面对孩子的扎针、采血, 全家人重视过度。有的家长忽略了护士的感受, 不顾及护士的自尊, 不切实际张口便道:你一针能扎到吗?你可千万别给扎第二针。有的家长则毫不留情地说:不要你打, 去叫某某护士来。这种强制性的命令口吻, 严重挫伤了护士的自尊;有的家长则和孩子同时哭了起来, 造成更为紧张尴尬的局面, 无疑加重了护士的紧张情绪。如果一旦操作失败, 甚至会遭致不文明的谩骂和羞辱, 常常带给护士更为严重的心灵伤害。在这种高压的处境中, 护士很难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2 特殊专科导致的心理压力

据临床观察, 护士心态越是过分紧张压抑, 产生失误和差错的几率就越高。就儿科现状而言, 由于治疗护理是开放式运作, 护士的所有操作都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巨大的心理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就儿科专科而言, 婴幼儿的各项操作难度及风险都明显高于成人, 因此操作中产生失败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由于儿科护理操作的高风险和高难度, 造成了护士精神压力过大, 影响了护理岗位的稳定性。因此, 儿科等一些高风险科室的专科护士。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理解和信任, 才能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 提高专业技能, 稳定护理队伍。

1.3 医疗护理意外带来的压力

输液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都是静脉输液中不可预见的并发症。即使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但输液的诸多环节以及患儿的个体差异仍然无法规避上述风险。然而, 一旦意外发生, 家长往往会表现出过激的行为, 干扰病区的诊疗秩序。在以往发生的输液反应中, 尽管医院和科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沟通交流, 仍然难以取得家长的理解, 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客观现象, 在病区内大吵大闹, 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也给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工作中总是提心吊胆, 唯恐不慎。

1.4 护理现状产生的心理影响

儿科历来存在“三多一少”现象, 即:病人多、家属多、噪音多, 护士编制不达标。导致儿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心理压力、劳动强度显著高于其他病区。特别是每天的高峰时段以及每年的夏秋高峰季节, 整个病区人头攒动, 哭声、喊声、催促声不绝于耳。护士在这种嘈杂、烦乱的环境里处理医嘱、配液、穿刺, 很难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处理事务, 护士经常因为家长的催促分散注意力, 这样的操作环境形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过度的精神紧张降低了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

2 关注心理健康, 营造和谐氛围

2.1 宽容理解, 以诚相待

相比之下, 面对疾病和经济的双重压力, 患儿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更为脆弱。因此, 护士应该学会换位思考, 主动关心患儿的病痛, 理解家长的苦衷, 工作中多沟通、勤交流, 尽可能提供到位的服务, 满足病人的需求。如果操作不尽人意时, 要主动致歉, 多数家长在真诚和善意的沟通中一般能够理解医护人员, 积极配合治疗。如果家长发生不理智和无礼取闹的行为时, 不能以暴制暴, 要以诚相待, 忍让在先, 同时寻求院方帮助, 妥善解决纠纷。

2.2 改进流程, 规范管理

嘈杂的环境容易产生不良的医疗护理隐患。一些大型医院在不断强化和提高护士业务能力的同时, 开始尝试无家长陪护型的护理模式病房, 以减轻来自外界的干扰, 使护士能在相对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中实施护理行为。这种相对集中而封闭的病房, 减轻了护士的操作压力及劳动强度。

2.3 学会关爱, 真情相待

博大的爱无所不在。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 护士长要善于察颜观色, 悉心了解护士的心理反应、健康状况、生活需求, 从工作、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给予关心支持, 与护士交往要和蔼可亲, 积极协助护士解决遇到的难题, 做护士的知心朋友。儿科护士整天与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打交道, 护士要学会用爱心和患儿交流相处, 真诚帮助家长渡过难关, 只要护患双方多一些理解, 多数家长一定能以礼相待。

2.4 自我调整, 放松心情

当自己心情不佳, 闷闷不乐时, 要学会倾诉, 学会放松。护士自己的家人、好朋友、同事都是最好的倾诉对象。特别是护士同行, 大家有同样的经历, 同样的感受。在交流中可以发泄不快, 互相安慰, 互相启发。在今后的工作中积累经验, 少受困惑。工作之余, 适当地看看电视、上网休闲、参加朋友集会, 也是一种减压的较好方式, 可以放松心情、拓宽胸怀。

上一篇:活动品质下一篇:宠物鸟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