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十篇

2024-06-14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篇1

修订后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建议作了更科学、更广泛、更合理的说明。教师应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业的形式可多样化, 重点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认为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改革更适合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特别体现在作业布置与批改两个方面。

一、作业布置

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一定的练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练习中既巩固了学过的新知识, 又在练习中增强了技能, 培养了解题的诸多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布置作业时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训练有一定代表性的的习题。这类习题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没有认真审题, 没有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等,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扬长避短, 不断进步。

2.训练习题。开放性的习题的训练, 可让学生主动、灵活地学, 知识的深度广度有了发展, 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3.训练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训练, 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又无形中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

4.针对传统作业“一刀切”的现象, 坚持分层作业, 即把作业分成A、B、C三种难度的作业,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 但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如应用题中要求困难学生一题一解, 优秀学生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中等学生尽力解法多样, 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 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生, 既能让学困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又能让优生免受“饥饿”之苦。

5.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讲“教育储蓄”一节前, 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 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 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 课后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有了“用数学”的意识。

6.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项活动或一件制作来提高作业积极性, 如上“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 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刀在萝卜或橡皮上切截, 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截得的多边形有哪几种。这样一来同学们兴趣很浓, 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了经验, 建构了知识体系, 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新课标给教学实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 在作业的优化设计上如果我们都能多花一点心思, 采取多种手段, 通过多种形式, 减少机械性、一般巩固性练习, 多布置研究性作业,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提高作业效率, 同时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活跃, 实践能力也会增强,

二、作业批改

(一) “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 学生天天做, 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 有时批改作业就要花去2个多小时的时间, 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 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备课、班主任工作、小测验、单元测验……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 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 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 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 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 但一考试成绩很差, 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 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 教师批改作业常用等简当符号, 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 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综上所述, 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 束缚了教改的手脚, 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因此, 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 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 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只有师生共同配合, 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 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课堂集体订正。对于简当的作业, 或者回答情况很好的作业, 或者做得很差的作业, 可采用集体讨论答案, 课堂集中统一批改。

2.教师全收抽改。教师要求全班同学的作业交上来, 对交上来的作业进行随机抽取批改, 了解作业回答的情况, 其他同学只写上批改日期, 学生自己订正。

3.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 其主要任务是: (1) 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 分析错误原因, 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 (2) 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 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 (3) 每一单元教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 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 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 开阔眼界, 巩固知识, 掌握方法的目的。

通过数学作业改革的几点尝试,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 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东方出版社, 1996.

[3]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第1页:摘自:《上海浦东信息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题记 (卢一欣)

[4]摘自:《数学专页》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尝试

[5]摘自:《教育手拉手论坛》关于数学作业分层批阅的一点尝试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篇2

一、注重作业的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非形式的数学知识, 又在课堂上学习了用符号表示的形式数学, 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认知结构。因此要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区别于接受性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思考习惯。作业, 特别是课后作业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好方式、好载体。因此, 我们应当多布置探究作业、少布置机械作业, 多布置创新作业、少布置重复作业, 多布置个性作业、少布置统一作业。然而, 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作业, 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都要遵循个性、创新的原则, 都应着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可见, 在新课程理念下, 作业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对所学内容机械照搬、简单重复、变相巩固的传统作业, 也许就不能算作真正的作业了。相反像调查、考察、走访、查阅、收集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非常好的作业形式, 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意题型的创新性

传统数学作业绝大部分为笔答题型作业, 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 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 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 老师要设计开放型的习题, 设计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背景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习题;且习题设计形式要多样, 有文字、表格、图画、对话等。开放性习题解法灵活, 不单靠记忆、套模式来解题, 而且答案不唯一, 解题时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只有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 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探索, 才能获得真实准确的答案, 从而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时空, 大大提高作业布置的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内容的层次性

传统的作业过程是教师意志的体现, 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 是教师按照统一性要求 (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完成方式等) 对学生的变相“灌注”过程。这种专制的、千篇一律式的作业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 而且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千人一面”, 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原则的本质, 教师因学生的差异而采取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可以适度降低作业难度和作业量, 以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 则侧重于在解决基础题的基础上, 提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 以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 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 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不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备课中, 教师应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 以不同的记号标明, 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型改为弹性型, 在难易上、数量上进行合理的调控, 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 摘得到”的位置, 使学困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 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 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养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

四、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 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题型多样, 方式新颖, 内容有创造性, 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使之情绪高昂, 乐于思考, 从而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学生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 思维就会更活跃, 反应就会更灵敏。

在复习七年级《有理数》这一章时, 我布置了一道有趣的游戏型作业:每个人自选一个伙伴到操场上去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游戏规则为:两人之间先画好一条南北方向的直线, 在线上找一点作为游戏起点, 胜者向南进一步, 负者向北退一步。然后完成以下作业: (1) 对游戏过程中的胜负情况列表; (2) 联系游戏, 利用你所学知识编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下节课我们将展示优秀问题和优秀作业。学生做游戏与提问的过程是对生活数学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深化的过程, 学生在这过程中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浅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篇3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方法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方法。现实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而忽视对作业练习的系统设计;或者在布置和完成作业的方法上安排不合理,只按部就班地布置课后作业,忽视课前和课堂的作业设计;或者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只注重“量”而忽视“效”等。这种枯燥单一缺乏趣味性的作业,学生会懒洋洋地应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作业练习的效果。教师不务实的作业布置导致学生不务实的作业练习,不能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把作业练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设计和把握,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教学,使教学与练习相互促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作业開放化——让学生互相布置作业

根据多年的教学,我了解到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对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完成困难较大,自己不会又缺乏向老师请教的勇气,有的学困生一开始还向同学寻求帮助,但时间长了又觉得不好意思,难为情,因此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只好抄作业,或者潦草完成作业,长期下去,慢慢地他们会害怕做作业,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困生,很难转化。对此,我改变了普通的布置作业方式,要求他们结合课堂内容和根据自己的能力互相布置作业,可以选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编的,还可以是同学之间互相命的题目,每次作业数量不多,三两道题即可,做好的作业可以交我面批。没想到,他们都非常乐意完成,三三两两互相布置,个个都当起了小老师,兴趣非常浓厚,并且主动将作业交我面批。慢慢地作业质量逐步提高了,更可喜的是,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有的学生为了给同学布置作业居然在家里给我打电话寻求帮助,可见,这样的做法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差异化——布置多层次的作业

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能力都不同,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每天要求全班几十名学生做同样的题,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照顾到所有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作业应有梯度,体现多层次性,如:优等生可以布置课外探索性题目,中等生布置课本问题解决题目,后进生可以布置课本基础练习,这样,努力使初中阶段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完成作业,让他们都能体会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从而乐于学习。

三、作业多样化,布置合作交流作业

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它不仅仅用于课堂教学,还适用于课后作业。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合作交流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然地获取知识。如,在七年级学习正方体的截面形状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合作交流的作业,要求课余四人一组探讨截面形状。这次作业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找到了正方体所有的截面形状,之后,我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了奖励,更加激励了他们交流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四、作业生活化,布置实践操作作业

在多年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到的知识往往比老师课堂教授的要牢靠的多。课堂教授的知识往往过于理性化,如果没有感性的参照物,学生很难理解,把理性的知识与感性的实物结合起来,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在学习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物高这一节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测量教室外边一棵大树的高度,学生分小组测量完成。听完作业以后,学生哗然,个个摩拳擦掌,从他们脸上我看得出,他们很喜欢这样的作业。不出我所料,课后他们自发组成小组测量计算,我惊喜地发现,这次活动连班上典型的学困生都积极参与……这次作业,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作业都高效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自己身边的“数学”,学生在操作思考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学习。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课后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想教学得到应有的实效,应该在作业设计上做“文章”,设计符合教学理念、符合学生实际的多样化作业,做到人人兼顾,疏密有度,把学生从传统枯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体现趣味性、探索性、实践性,让学生通过作业轻松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技能,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数学的“美”,使他们乐于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姜志明.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2(6).

[2]韩华丽.让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飞扬[J].学知报,2012(2).

[3]宋秋前.有效作业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4]费玉伟,张景斌.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0(8).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篇4

新课程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来,这不仅是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以数学思想为指导,以数学方法为手段。数学思想方法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下面谈谈几种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转化是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的有力手段,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初中数学“分式方程的解法” 就是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去求解,;又如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就是通过消元这个手段,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把未学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来加以解决。

(二)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已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各个方面,如“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没有指明顺序,此时必须分2种情况进行讨论,2组直角边可以分别对应;还有说“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4则第三边长为多少?”这里也要讨论,4不一定是直角边,若它是斜边呢?所以答案也是2个;还有“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70 º则其他角度数为多少?”这也得分2种情况去讨论,这个角是顶角怎样,是底角又咋样?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分类讨论思想,既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又能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

㈢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这句话阐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意义。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借助数形结合的载体——数轴,学习研究了数与点的对应关系,相反数、绝对值的定义,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大大减少了引进这些概念的难度;在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时候,更是借助于函数的图象来探讨函数的知识,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最生动的应用。解析式中k、b如何决定函数图象的,必须让学生结合图像去记忆,这样才能又准又牢;再如几何部分用的就更多了,可以说只要做几何题就离不开画草图,直观而且便于去分析。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篇5

一、尊重学生差异性,分层设计作业内容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作业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设定作业内容,可以先将学生按照能力的不同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是能力较强的,有良好的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第二层次的学生是平时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学习努力的;第三层次的学生就是基础比较薄弱的。

比如,教学“相似三角形”部分内容时,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应该设计一些注重基础练习的题目,包括SSS、AAS、ASA等判定定理的理解,并能够简单应用;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注重能力的提升,设计一些让学生提升能力的题目,这时候就需要在题目中挖掘出判定定理的条件;而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来说应该注重能力的拔高,对于这类学生来说可以更多地设计发散题目,充分地尊重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在自身的基础上使得数学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增强学生选择性,分层设计作业目标

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是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而采取的有效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当中一般都是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就做什么作业,根本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教师根本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作业目标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只是一味地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面对固定的作业题目,有些学生只能选择机械地完成,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水平与作业目标不相符,所以会出现“抄作业”的现象,导致学生之间出现了严重分化。教师这种强制性的作业目标设定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为了改善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以更开放的形式来让学生完成作业,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多的可选题目。

比如,在学习函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不同层次的作业:有考查反比例函数定义的题目;有最基本的性质复习;还有一些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的问题。这些题目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要全部完成的,而是可以自主地选择完成。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来完成;对于能力稍强的一些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在完成基础性题目的前提下来尝试着利用函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有选择地完成数学作业,选择自身能力范围内的作业题目,同时适当地尝试一下高水平的作业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进行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作业基本上都是写在作业本上然后第二天上交给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得到的作业反馈,无非就是作业本上红色的对号或是错号。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来说都是通过这种书面形式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长期得不到语言方面的肯定和鼓励会让学生逐渐地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其实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作业的合理评价。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的及时反馈以及合理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说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对学生起到一个引导和鼓励的作用,适当地给学生加油鼓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采取评分制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设置不同档次的作业内容,根据学生完成不同档次作业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评价,当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完成了高档次的作业,教师就应该提出表扬和鼓励,说明学生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实现了进步和发展,应该得到教师的表扬。当学生出现与自身层次不符的问题时,教师也要耐心地进行讲解和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并且彻底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作业评价,有效地帮助学生,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篇6

所谓分层设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种理念不仅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延伸到练习布置、作业设计上。初中数学练习、作业的分层设计是指教师在布置练习和作业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层次、不同的课堂表现、不同的掌握程度和不同的发展潜力,设计不同题量和不同难度的练习和作业,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2 练习、作业分层设计实施的必要性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将新学习的知识加以更深刻的理解、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的运用,教师也可以及时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没有掌握哪些知识,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的节奏。作业、练习的分层设计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将作业和练习分成不同的几个层次。层次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思维拓展型题目发掘最大潜力,学习较吃力的同学可以通过基础巩固型题目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练习和作业中获得自我进步的成就感,增强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

3 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策略

3.1 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的实施首先要将学生主体进行分层。一般来说,将学生分为A组、B组、C组三个组别。A组学生是小学数学基础扎实,课堂接受能力较强,对初中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B组学生是小学数学基础较好,课上能够紧跟老师思路接受知识,但是学习初中数学没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缺乏自主探究精神的学生;C组是小学数学基础差,理解新知识吃力,自主学习能力差,甚至是对初中数学学习完全失去兴趣的学生。

分层可以依本班最近三次的数学考试成绩为基础,对全体学生进行数学单科的排名,划分出A、B、C三个组别的大致名单。再根据任课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将个别尽管数学成绩中等,但是在初中数学学习上有探究精神的B组生调配到A组。将个别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出于懒惰导致数学成绩落后的C组学生调配到B组。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本人意愿,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自主申请在A组、B组、C组之间调配,保证分组科学合理的同时,又人性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组前,教师必须将分层设计的理念准确、全面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这种学习方法是为了每个学生的提高,避免被分到B组、C组的学生因自尊心受挫,影响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

3.2 练习、作业布置分层

学生分层之后,在练习和作业的布置上,也根据“量体裁衣”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打造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把有效的时间都花在对自己最有利的练习上。针对A组学生,设计探究性练习,这类习题难度较大,灵活度较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基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性来解决题目。A组学生通过此类习题的练习,可以体验初中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针对B组学生,设计能力性练习,这类练习难度适中,是在理解基(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01页)本知识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将原理举一反三,达到对原理的熟练运用。B组学生通过此类习题的练习,可以满足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创新思维的需要;针对C组学生,设计基础性练习,这类习题难度较小,一般是课上学习的公示、原理的直接应用。C组学生通过此类习题的练习,理解基本知识原理,增强学习初中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3 练习、作业测评分层

3.3.1 课堂练习测评

课堂练习是教师教学效果最及时的反馈,针对A组、B组、C组的学生,不仅课堂练习的难度不同,对课堂练习的测评标准也应该不同。A组学生思维灵活,反应较快,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做出难度较大的题目,测评时对正确率不能有过于苛刻的要求,注重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B组学生的课堂作业要求既保证速度,又保证正确率,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反应能力;C组学生的课堂作业是基础性作业,是对课堂所学公式的直接应用,因此要对结果严格要求。同时,对C组学生要在课堂练习的评测中多加鼓励性评语,让在学习中存在失败感的C组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培养他们学好初中数学的信心。

3.3.2 家庭作业测评

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对课堂教学起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作用。在家庭作业的测评上,可以采用教师、家长、学生结合测评的方式。A组学生做题速度较快,学习积极性较高,家庭作业量可以比B组、C组学生稍大,在测评时,在A组作业判分要严格,成绩在组内开展准确度评比,对解答出探究性、拓展性、发散性题目的学生给予额外加分;B组学生家庭作业要求完成后,学生先自我测评,在自我测评中主动发现错误并改正的,题目给一半分数,使B组学生变得乐于学习,乐于检查作业,乐于改正错题,对错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B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C组学生做题慢,自觉性较差,容易出现抄袭现象,要求家庭作业要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完成后由家长签字,以督促学生细心、认真完成作业。在成绩评判上,将错题指出后,如果学生能够再次思考得出正确答案,就给予该题目的全部分数,充分发挥测评的激励功能。

3.3.3 综合成绩测评

在数学综合成绩的测评上,设立晋级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好胜心,发挥激励作用。在教室墙壁或者黑板上设立台阶状晋级榜,最下层台阶贴上C组学生名片,中层台阶贴上B组学生名片,高层台阶贴上A组学生名片,高层台阶上端设立“数学之星”的位置。一段时间学习后,C组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晋升到B组,B组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晋升到A组,A组表现良好的学生在最高的台阶上占据“数学之星”的位置,让晋级榜时刻激励着学生,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荣誉感,也使认真努力的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快乐。

摘要:新课标针对数学教育提出了“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标准。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量身打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提高。本文介绍了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理念与实施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学生分层,练习、作业布置分层,练习、作业测评分层三个方面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参考文献

[1]薛佩琳.关于家庭作业的理性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5).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六点体会 篇7

1. 精选作业,科学指导。

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的达成度则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应科学合理。教师有准备地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突出知识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精心设计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新内容,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具有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内容的选择应从新、近、活、精等方面入手。

3. 布置探究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一般在新授课后,采用课外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假设、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或者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作品;这种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深化教材—查找资料—动手操作—成果汇报—总结评价。讲授《展开与折叠》这节课后,设计这样一个作业: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与同伴交流。(2)你能设法得到如图1所示(图略)的平面图形吗?(3)如图2所示的图形(图略)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形?(4)试试看,你最多能剪出多少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它们有规律可循吗?然后让学生在课后把小组内的结果进行交流,在墙报上张贴。这种知识性的探究作业,既克服了以往作业的缺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数学作业设计要体现情境性和合作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具体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去完成。教师要善于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经历的问题,把数学作业融入生活,增添学生做作业的情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过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行程问题时,我把全班同学带到了操场上。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两种形式的比赛。一是每组选出两名同学,绕操场向背而行,看哪组的两名同学能接上头。二是每组选出两名同学,绕操场同向而行,看哪个组的同学最先到达原位。之后找出两种比赛形式中的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联系。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是教师的专利。数学作业的设计应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一个新场所、一个试验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题目,可以有优秀生命题、同桌互选、学生自选、交互命题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同时,合作性的数学作业也是非常吸引人的。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与交流,学生共同完成一项数学作业。对于每个参与其中的学生来说,都能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观点和结果,适应现实社会对人才的时代要求,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受到交互性教育和发展。

课后,老师不留统一的作业,但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就当天的学习内容给老师留一道作业题,并附答案。第二天再和学生分别交流。

5. 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归还学生的主动权。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的点睛之笔。

6. 分层次设计数学作业,让知识结构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发展。

探究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作业设计 作业形式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常规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教师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导致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很不乐观。由此可见,教师有必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其实,作业应该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发展的园地。作业是学生形成能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传统数学作业设计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的探索。

一、注重知识难易适宜,循序渐进

学生接受和巩固知识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因此一节课有作业既不能原地踏步、机械重复,又不能忽难忽易,必须符合学生的思维及认识规律,遵循“小台阶,步步高”的原则。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老師在布置作业方面,一贯采用教材所配置的课后习题作为作业,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不注重作业难易,经常出现抄袭、马虎应付、不能按时完成,甚至不交作业,或者是购买一些配套的课后习题答案照抄照搬等现象。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甚至产生了厌烦或反感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无法提高。所以在设计作业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合理搭配。

二、作业的形式要多样

长期以来,教师布置的作业多以笔答型作业为主,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不但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的样式上要有所变化。

(1)趣味性作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对一些设计图案的作业,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去做,并多加关注。(2)实践性作业。只有实践,才能让理论的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及应用。例如:数据处理的过程,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的解决来体会。(3)探究型作业。通过探究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一次函数的性质,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画图来探究。(4)开放型作业。设计开放型作业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例如:已知△ABC,请将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三部分,你能给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三、作业布置层次化

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及每节课后的作业要求尺度,对全体学生应该是一致的,但实践证明对各类学生布置等量的作业内容不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备课中,教师可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和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表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还性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摘得到的位置,使后进生缓解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道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对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是切实有效的。

四、重视应用,促进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解决,而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实际问题。我认为老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教学前和教学后我会布置一些实践活动和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初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如:有一则广告称“75%的人使用本公司的产品”。你听了这则广告有什么想法?这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意识,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数学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教师只有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作业的改革,避免题海战术,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最终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让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让人本回归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白玉祥.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的作业设计[J].新课程学习(上),2011(07).

[2]刘栲来.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9).

[3]贾晓波.初中生心理适应能力训练教程〔M].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7

[4]张筱玮.中学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5]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3.4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 篇9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

新疆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中学 樊海彦

【摘要】数学是初中学生学习中的重要课程,而课后作业练习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的学生都认为,数学作业无非就是做资料、试卷和教材上的习题,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们在对数学作业的理解上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做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建议,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考察学生学习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做出如下论述。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方法 篇10

关键词:作业设计,作业布置,批改作业,电子作业,数学

初中数学作业多采用统一布置,不同班级所有同学使用同一本练习册,教师全部批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与探索,这种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方式明显地暴露出事倍功半,违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缺乏合作学习的理念等问题。通过精心挑选的习题可以筛掉重复题型, 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作业批改采取课前自测、随堂练习、课堂检测、课后练习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低耗高效,在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的同时避免掉进题海战术的旋涡中。

作业不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基础和掌握情况的重要渠道。本文试就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批改,浅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尝试。

一、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布置与批改方式

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多采用“统一设计、统一布置、全部批改”的方式,学校订购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的练习册,全年级所有同学布置相同的作业内容,教师全部批改讲解。

二、传统的初中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我调查了所任教年级各班数学作业情况,统计后发现如下问题:

1.作 业“ 统一设计 ”,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很多题目是重复低效训练

如今学校都是使用教育局规定的评价手册作为学生的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同一套练习,老师基本都是布置课后作业,形式单一,题目也没有分层,量多且没有选择。不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2.作业“ 统一布置”,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许多老师只图“量”,不求“质”,表现为:作业量过重,每门学科有作业,学生不管对与错,无论什么办法,只要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上交,就得感谢上苍了。不利于每个学生主动学习,导致作业效果降低,学生抄袭作业现象严重。所有同学都一样,后进生不会做,抄袭成风,优等生感到太容易,马虎了事。学生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作业质量堪忧。

3.作 业“ 全部批改 ”,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 ,也使得师生获得信息失真

教师经常不看学生的层次就全批全改, 有些是重复劳动,老师业务繁重,很多的时候只能是批改对错,并无解题方法的指导。学生由对错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 得到的仍是糊里糊涂的信息。另外有些学生平时作业很好,基本没有错误,但考试成绩相差甚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每天抄袭作业疲于应付所致。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无益处,影响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主动与富有个性地学习。违背了“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综上所述,传统的作业“统一 设计、统一 布置、全部 批改”,教师耗时费力,高耗低效,得到的是失真的教学效果;学生疲于应付,无益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且滋长了不良的思想意识和学习习惯。改革数学作业的设计、布置与批改方式应当受到学校和教师应有的重视。

三、对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布置与批改的几点浅试

1.作业设计———设计电子作业本,精心挑选作业题

具体做法:

在学校教研组的带领下, 不同年级数学备课组分配任务,形成电子作业本,电子作业本按照教材编排,每章节除了规定的课时以外,添加一节复习课。新授课时作业内容分成:课前诊测、课堂练习、当堂检测、课后作业四部分。复习课添加“概念梳理”部分,帮助学生梳理本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电子作业本由不同年级试用,修改筛选,尽量不重复,精选优质题目,覆盖书本后习题,评价手册上提及的各种题型,但又做到不重不漏。每题格式如下:

题号、试题:

教师点评:

解:

订正:

2.作业布置———作业分层布置

具体方法为:

以学生的基础、能力等为依据,学生自愿为原则,将学生分成两个层次,A层次以基础为主,配有少量拓展题;B层次是基础性和有一定思考性的作业题。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题目,A层次的学生在完成A层次作业较好的情况下可以自动换成B层次,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大程度地发展。

3.作业批改———课前批改、随堂批改和课后批改相结合

具体做法为: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设置情境或者联系已学知识,提出较易问题或操作,课前教师面批,可以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互相批改。

随堂测试、当堂批改。具体做法为:

一是学生就近自找同学批改与交流,教师巡视,发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点评;二是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位,在小组内互相批改,相互帮助。课后由小组长将作业及批改记录表一并上交。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情况,结合作业批改记录表的订正作业情况,对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重点讲解。

课后批改作业,具体做法如下:

开展“一帮一”或“小组帮一”活动,学生做作业遇到困难时或完成作业后,必须由小组长批改和点评,发现错误及时订正。教师只重点检查作业的上交、批改、点评和订正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复批、面批,重点讲评。关键做好信息交流、汇总工作———由教师和小组组长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有三个: 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例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章教学后,在教师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表中的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做一次汇报讲座,以达到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技巧的目的。

上一篇:房价合理涨幅下一篇:高考英语听力应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