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计划与控制十篇

2024-07-21

作业计划与控制 篇1

始建于1824年的S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研发、生产、销售高质量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的跨国企业,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橡胶生产企业之一。S集团旗下有四大业务部门,分别提供顾客从医疗和工业手套到高强度液压胶管和输送带及扶手带等各种各样的橡胶和塑料制品。

2006年S集团在中国上海设立了新的生产基地--S公司,总投资约4千万美元,设计年产高压胶管超过2500万m。S公司拥有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将严格按照S集团的标准生产高质量的高压胶管,产品完全达到SA E、EN以及中国标准。

2007年S公司的第一条胶管生产流水线建成,胶管业务也随之展开。经过4年的业务开展,S公司在运营的各方面渐渐步入正轨,各项业务顺利展开。但是,瓶颈问题也逐渐明显。和全球其他三大生产基地相比,按照目前S公司的设备和投入,理应可以生产更多的胶管及更好的品质。

经过研究和总结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对于作业计划与控制方面的问题。8台编织机的作业安排缺少明确的准则。 (2) 各个工序的作业安排和作业控制不很合理,有优化的空间。对于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原本总是用事后“救火”的方式来处理,使得公司应对质量问题一直处于很被动的局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S公司制造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找出这些问题之所在并且对其进行变革乃是当务之急,从而为迈向世界级的制造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公司生产管理运营的现状

对于胶管的生产来说,首先要对生胶进行塑炼混炼,然后在塑胶芯棒表面挤出内层胶料。为了加强胶管的强度和抗压能力,需在内层胶管外编织钢丝,钢丝的编织层数由胶管的抗压性能决定,从一层到四层不等。由于S公司生产条件所限,目前只生产单层和双层编织的胶管。当钢丝编织好以后,在其表面再挤出一层橡胶,再用尼龙布把它包裹起来,放入硫化缸进行硫化。硫化完成后,把包裹的尼龙布拆去,用高压水把芯棒从内层胶管中顶出。抽芯后的胶管需要进行压力检测以确认是否满足设计标准,若检测合格则捆扎并装箱,若不合格则做报废处理。抽出的芯棒必须重新焊接,再投入下一批次使用。由于橡胶的塑炼和混炼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并且投资成本巨大,S公司生产的胶管所用的胶料是直接购买于泰国的橡胶生产基地生产的混炼胶,胶料质量可靠,价格相对较高。

3. 生产运营管理中的问题

(1)作业计划与控制方面。

(1) 问题1。

8台编织机的作业安排缺少明确的准则,随意安排。由于8台编织机分别可以做单层(1SN)和双层(2SN)的钢丝编织层,不同编织机又分别可以做D N 6、D N 8、D N 10、D N 12、D N 16和D N 19这六种型号,这样组合就可以生产12种不同类型的胶管。若没有合理的分配准则,就会使得作业安排的随机性很大,生产质量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

针对问题1,经过分析发现生产作业计划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制定,能使得生产效率最高或接近最高。虽然要按照所有规则制定好生产计划再选出最优方案难度相当大,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事实上也不需要按照所有规则来制定生产计划。一般来说,生产计划的制定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例如,最少项目原则、独立具体原则、关键项目原则、全面代表原则、适当裕量原则、适当稳定原则等。

(2) 问题1的改进步骤和措施。

通过对生产线的介绍,可知S公司有编织机8台分别可做单层(1SN)和双层(2SN)的钢丝编织层,分别可以做D N 6、D N 8、D N 10、D N 12、D N 16和D N 19这六种型号,这样组合可以生产12种不同类型的胶管。由于磨损及维护等各方面的原因,每台编织机生产的各种胶管的能力都略有不同,有些编织机生产某种型号的胶管质量比较好,某些则比较差,那么如何合理安排这些编织机的生产任务呢?这里可以通过M initab软件分析产品的过程能力指标Cp和Cpk以确定哪台机器更适合生产哪种类型的胶管。

过程能力指数也称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 (稳定状态) 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

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还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人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假设1#和3#编织机都可以做1SN D N 12的胶管,表1收集了以往50组的生产数据分析1#编织机和3#编织机的生产情况。

将这50组数据分别导入M initab16中,运用质量工具中的过程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得到1#编织机Cp=0.36, Cpk=0.27和3#编织机Cp=0.57, Cpk=0.57。从Cp和Cpk的比较很容易能够看出,无论是从工艺的稳定性(Cp)还是工艺的准确性(Cpk)来说,3#编织机都要优于1#编织机。其他各型号胶管都可以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进行选择,以此得到各编织机的最优排序。

(3) 问题2。

各个工序的作业安排和作业控制也不是很合理,可以对其进行优化。例如编织用的钢丝直径没有做到严格规定,时常发生不同直径钢丝混用的现象。“用多少直径的钢丝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能使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同样也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发现该问题主要还是由于生产作业计划的控制存在不足。

(4) 问题2的改进措施和步骤。

在作业计划编制好后,要进行实施阶段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指从投料开始到制成成品的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它是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其职能是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和制造过程计划、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计划,控制影响生产质量的各项因素,保证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下面举例说明通过技术措施对生产实施阶段的工艺进行控制。由于胶管的抗压强度与所编织的钢丝直径密切相关,可以使用M initab软件的回归分析,控制所使用钢丝直径以满足质量标准,同时又能使得生产成本最低(钢丝直径越细,成本越低)。表2是从实验室采集的100组1SN D N 6胶管的抗压强度和所用不同钢丝直径的对应数据。

导入M initab16中,用回归分析进行运算,得到一次线性回归:抗压强度=-325.1+2946×钢丝直径。确定性系数96.2%,表示方程中自变量对应变量的解释程度。其取值在0到1之间,越接近1,表明方程中自变量对应变量的解释能力越强。

用二次曲线回归运算得到:抗压强度=1573–9850×钢丝直径+21363×钢丝直径^2。确定性系数99.6%

用三次曲线回归运算得到:抗压强度=2340–17615×钢丝直径+47433×钢丝直径^2–29015×钢丝直径^3。确定性系数99.6%

由于二次曲线和三次曲线确定性系数相同,都是99.6%,大于一次线性回归的确定性系数96.2%。为了便于计算,取二次曲线回归,即:抗压强度=1573–9850×钢丝直径+21363×钢丝直径^2。

根据1SN D N 6的产品规格,抗压强度应大于等于540kg,则代入公式得到钢丝直径0.2998m m。结合市场上钢丝的实际采购情况,可以采购直径0.3m m以上的钢丝作为1SN D N 6胶管的编织钢丝,如用直径0.31m m的钢丝生产的胶管抗压强度理论上可以达到572.5kg,满足S公司的胶管抗压质量标准。

生产工艺的控制如此,计划进度的控制也是同样的过程。进度控制是指对生产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编制计划,并通过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措施等来具体落实进度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检查实际进度是否按计划要求进行,对出现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修改原计划,直至生产完成。进度控制一般可以分为: (1) 保证各个生产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记录各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程度。 (2) 在各控制期末将各活动的完成程度与计划对比,确定整个生产的完成程度,并结合生产工期、生产成果、劳动效率、消耗等指标,评价生产进度状况。 (3) 安排下期工作,对一些已开始,但尚未结束的生产单元的剩余时间作估算,提出调整进度的措施,根据已完成状况作新的安排和计划。重新进行分析,预测新的生产工期状况。 (4) 对调整措施和新计划作出评审,分析调整措施的效果,分析最终生产工期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生产进度控制是一个不断进行的动态循环过程。从生产开始,计划即进入执行的动态。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便产生超前或落后的偏差。分析偏差原因,调整原有计划,使两者在新的起点上重合,继续按其进行生产活动。在新的干扰因素作用下,又产生新的偏差。生产进度计划控制就是采用这种动态循环的控制方法。

4. 质量管理方面

(1)问题。

虽然S公司在质量控制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由于测量及抽样统计方面的问题,生产出的胶管还是经常会超出规格或接到客户投诉。而又因为质量管理方法的不完善,这样使得管理总是落后一步,处理起来非常被动。

对于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经分析发现,原本应对质量问题的方法总是用事后“救火”的方式来处理。比如,胶管直径偏差大检查挤出机模芯模套的安装,胶管抗压强度低检查编制机钢丝的编织是否正常等。这样做最多可以使下一批生产的胶管不再发生此类问题,而不能有效预防未知的或未发现的问题,这就使得公司一直处于很被动的处境,而生产质量也很难再提高一个台阶。要改变这种处境,就必须要从质量管理的方法入手,彻底改变管理理念,用更有效的管理手段控制生产质量。

(2)质量管理问题的改进步骤和措施。

在质量管理方面,应当改变原来那种以“救火”为主的处理方式,结合应用统计学的方法运用6SIG M A的管理方法,从过程入手仔细研究各个环节,推行D M A IC,即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的不断开展,持续改进,贯彻以追求完美无暇为目标的管理理念,不断改善产品质量。对于检验合格的产品也同样不能放松要求,仔细检查生产过程,巩固并完善每个细节,确保生产的胶管品质始终如一。

通过6SIG M A管理的五步循环改进法,即D M A IC: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对整条生产线进行了细致地剖析,对其中近百个关键质量点(CTQ)进行重点控制。通过各种统计质量控制方法的运用,如直方图、控制图、因果图、散布图等,有效减少了在各CTQ处的差错率,显著提高了胶管生产的品质。在推行6SIG M A管理以后,经过对50组CTQ监控数据的抽样统计,差错率从原先3.9175%(4850个监控数据中有190个差错)降低至1.3814%(4850个监控数据中有67个差错),换算成D PM O(每百万次采样的缺陷率)为13814,处于3.7σ水平。

6SIG M A改进是一个反复提高的过程,五步循环改进法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反复使用,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闭环系统,不断提高品质管理水平,减少缺陷率。此外,从部分核心环节开始实施的6SIG M A管理,也有一个由点到面逐步推开改进成果、扩大改进范围的过程。

通过对生产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方面的改进,S公司在生产运营管理上获得了明显的进步,可见这两方面的改进是非常有效的。正如6SIG M A管理中所阐述的那样,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两方面的改进只是闭环改进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今后的任务则是在现在改进的基础上,继续发现新的缺陷,分析缺陷形成的原因,研究生产过程,持续改进,不断降低差错率,朝着6σ的目标不断前进。

5.结束语

文中所运用的生产管理方法,通过分析和研究原本生产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了S公司的生产效率及生产品质。当然,事实上S公司在生产运营管理上的问题不单单只有这两方面,在公司制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等等其他方面也都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只是从生产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而在其他方面也可以运用本文中所提出的这些方法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从而为S公司迈向世界级的制造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文章基于作业计划与控制技术, 结合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 着重对于S公司的生产运营平台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作业计划与控制理论, 针对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控制方面的不足, 提出了生产计划安排的改进措施, 以保证整体生产计划的优化。同时针对现行质量管理中暴露出以“救火”为主的指导思想, 提出了6SIGMA管理思想, 通过DMAIC, 即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的不断开展, 持续改进, 贯彻以追求完美无暇为目标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作业计划与控制,6SIGMA,生产运营管理

参考文献

[1]Ronald D.Snee.ISBN-13:978-0136117421.Leading Six Sigm a:A Step-by-Step Guide Based on Experience with GE and Other Six Sigm a Com panies[M].FT Press, 2002.

[2]张建同, 孙昌言.ISBN978-7-302-11702-5.以Excel和SPSS为工具的管理统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22-123.

[3]陈元.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实战精解[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2

作业计划与控制 篇2

1 井喷发生的原因

能够引起井喷的原因有很多种, 其中主要有地层压力掌握不准、泥浆密度偏低、井内泥浆液柱高度降低;起钻抽吸, 以及不恰当的预防措施或者井控措施等。例如没有按照要求标准安装并检测井控装置、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溢流等预兆现象、未了解全面井况便盲目施工或关井压力过高等都能够引发井喷事故。井喷有的是正常现象, 但出现井喷事故, 天然气喷出后与空气摩擦, 容易发生燃烧, 因此非常危险。

2 井喷事故的防控措施

在预防井喷的措施中最常见的就是压井。压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压住井下油层, 使其在射孔或作业时不发生井喷, 保证试油和作业安全顺利地进行, 同时也要保证施工后油层不因为压井而受到污染损害。因此, 做好压井工作是整个施工中的重要一环。因此, 在施工中应注意合理选择压井的方式, 做到“压而不死, 活而不喷, 不喷不漏”, 真正起到保护油层的作用。

2.1 循环压井法

循环法包括正循环压井和反循环压井两种。其中正循环压井是钻井液从泵出来后, 进入地面管线, 进入方钻杆后进入钻杆, 最后到达钻头, 进入环空, 从环空返出后进入节流管汇, 当通过节流阀时, 压力将会发生改变, 进而改变井口压力的过程。反循环压井法是从环空泵入泥浆将井内溢流踢入钻杆, 由钻杆内上升到井口, 在阻流器控制钻杆出口回压下排除溢流并开始压井。目前反循环压井更受到广泛使用。

2.2 灌注压井法

一般在修井难度不大、时间短或者工作量小、井底压力不高的情况下常选择灌注压井法。此方法主要通过向井内灌注一段压井液压住井的方法来保护油层, 操作方便, 对正常施工作业影响不大。

2.3 挤注法压井

挤注法就是利用高压在地面将压井液压入井内, 在利用压井液的重量把井压住的方法。这种压井的方法优点在于它能够解决上述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的沙堵井或井内管柱断裂脱离等问题, 虽然此方法也存在无法区分油和赃物, 造成油层孔道堵塞的缺点, 在运用挤注法将井筒内的气和水挤回地层的同时难免将沙泥等异物一起带回来, 但是在含水高、油层连通性好的油气田开采中此方法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3 压井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压井是预防井喷、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执行时需要格外注意几点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应根据了解的井况进行压井方法的选择, 所需设备材料性能完好, 认真做好记录。

3.1 确定压井液的密度

确定好井内液体的密度, 防止压井液的重量下降。压井液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利用重量把井压住, 若重量减轻则会影响压井的效果, 当压井液液柱的压力不大于地层的压力的话, 压井目的得不到实现, 重则就会发生井喷事故, 造成人员和经济的损失, 因此保证压井液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3.2 防止压漏

在进行高压压井时, 应防止将井压漏,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与经济损失。因此, 可以通过观察井被成功压住的特点 (如进口量与出口量一致、进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一致、进口与出口的相对密度一致、出口平静无气泡、停泵后没有溢流现象等) 防止压漏现象的发生。

3.3 注意井喷的预兆

发生井喷事故之前一定会有提醒人们的预兆, 因此应时刻注意观察, 避免由于忽视造成的巨大损失。井喷的预兆主要可以根据进口量 (少) 和出口量 (大) 、进口密度 (大) 和出口密度 (小) 、出口溢流有气泡;在停泵之后也应注意观察进口的压力是否增高等现象来判断。

4 结论

经过以上的分析总结, 在今后施工作业时, 将以井喷发生的原因及因素为根据预防井喷作为工作的重点, 并采取相关措施, 做好加强井控意识培训工作, 注重开始的准备工作,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解决以及控制, 将其摆在首位, 并得到及时有效的掌控, 以确保安全和高效的生产。

摘要:在井下作业施工中井喷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井控工作能够保障井下工作的安全与质量, 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井下作业中引起井喷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井下作业,井喷,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桂林.井下作业井控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1]张桂林.井下作业井控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

[2]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编写组.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2]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编写组.石油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3]谷爱民.中原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存在问题和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 (05) [3]谷爱民.中原油田井下作业井控存在问题和对策[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 (05)

[4]周长虹.井控安全技术在钻井企业的重要应用[J].科技资讯.2012 (03) [4]周长虹.井控安全技术在钻井企业的重要应用[J].科技资讯.2012 (03)

作业计划与控制 篇3

1双40英尺岸桥作业计划控制系统应用

内容

双40英尺岸桥作业计划控制系统支持双40英尺岸桥装卸船作业(装船作业流程见图1),包括双40英尺集装箱配载计划、集卡运载计划和确认、堆场作业确认及船舶岸边作业确认,便于集卡司机明确作业类型,并有助于中控人员及时掌握集卡配对和到位信息,实现集卡自动配对和有序作业,提高岸桥作业效率。

图1双40英尺岸桥装船作业流程

1.1船舶配载计划

根据装卸清单,针对可以进行双吊具作业的集装箱,编制船舶预配计划和实配计划。如图2所示,船舶前后贝位的双20英尺箱位以及同贝位相邻列的40英尺箱位均可以安排双40英尺岸桥进行装卸船作业。为此,在原有CMPort CTOS配载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功能点。

图2双40英尺岸桥作业船舶配载示意

(1)避免作业冲突避免双40英尺作业路与其他作业路(特别是重点作业路)产生发箱冲突;避免桥吊等箱,要求单路大箱作业2~3块场地同时发箱,小箱作业3~4块场地同时发箱。

(2)合理积载根据不同船舶的结构特点和预配位置,设计合理的积载位置和发箱顺序,避免在单吊与双吊作业模式之间频繁转换;尽量缩短双40英尺岸桥取箱场地到待停区的距离,节省集卡在待停区等待拼箱的时间。

1.2堆场计划

双40英尺岸桥作业适用于船舶同层集装箱作业,装船作业时一般选择质量接近的集装箱,配对作业时选择质量相同的集装箱,以便2个(或以上)作业路可以同时发箱。基于上述特点,堆场放箱须遵循以下原则。

(1)分散原则如图3所示:同一港口的集装箱应当平均分散在不同栏位中,以便多路同时发箱;同一栏位中同一港口的集装箱不能连续放置多个贝位(一般在3个大贝位以内);同一质量类别的集装箱平均分布到不同栏位或者同一栏位相距较远的区域。

图3堆场放箱模式

(2)集中原则同一质量类别的集装箱在栏位或区域内要相对集中堆放,避免岸桥在作业过程中频繁跑大车。

1.3集卡调度和控制

由于双40英尺岸桥单吊次作业的集装箱数量为2个或4个,岸桥下需要2辆集卡同时到达才能开始作业。如果1辆集卡先到达岸桥下,必须等待参与同一吊次作业的另外一辆集卡到达后才能开始作业,这不仅造成集卡和岸桥空等,而且会因为岸边集卡(包括等待作业的集卡和正在作业的集卡)数量增多造成岸边交通拥堵。

目前,宁波大榭码头应用招商国际信息公司研发的集卡智能调度系统实现集卡智能调度。该系统综合考虑集卡空跑时间、堆场等待时间和岸边等待时间等因素,为集卡分配最优指令,从而减少集卡空跑距离,缩短场桥和岸桥的等待时间,提高集卡利用率和岸桥作业效率。此外,通过在码头地面设置斑马线和停车位标志,能够降低集卡操作和岸桥吊具调整频率,实现集卡与岸桥吊具的快速对位。集卡作业主要涉及集卡调度、确认集卡到达或离开待停区、岸边作业等(见图4)。

图4集卡作业流程

1.4岸边待停区

为确保参与双40英尺岸桥作业的集卡成对、按

序到达作业现场,宁波大榭码头在码头岸边划定专门区域,用作同一吊次作业配对集卡的待停区。待停区的两端设置无线射频识别读卡器,用来识别进出该区域的集卡;无线射频识别基站采集的数据全部上传至BizTalk系统进行处理;BizTalk系统将有效的集卡到达或离开待停区的状态数据发送至码头操作系统。码头岸边待停区布局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参与同一吊次作业的集卡可以先到待停区等待,不必到岸桥下等待;同时,同一吊次作业集卡均到达待停区后,可以根据岸桥作业情况决定是否同时前往岸桥下作业。可见,通过设置岸边待停区,不仅可以避免岸边交通拥堵,而且能够保证参与同一吊次作业的2辆集卡同时到达岸桥下,从而提高岸桥作业效率。

1.5集卡终端

如图5所示,在设置双40英尺岸桥装船作业指令时,为方便集卡司机获取岸桥下作业车道位置信息、到位信息、配对集卡信息等,集卡的无线终端需要显示以下信息:(1)待作业指令在岸桥下的相对车道位置;(2)待作业指令的待停区到位状态;(3)待作业指令的上桥作业标志;(4)配对集卡及配对集卡的待停区到位状态(包括车号、车道位置和到位标志等);(5)指令压车后,原则上集卡不能直接到岸桥下等待作业,必须先到达指定的待停区等待作业,并在到达待停区后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当前指令的待停区到位确认。

图5集卡无线终端显示信息

2双40英尺岸桥作业计划控制系统应用

效果

宁波大榭码头应用双40英尺岸桥作业计划控制系统后,通过采取为双40英尺岸桥作业制定合理的船舶计划和堆场计划、设立岸边待停区、应用物联网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以及集卡智能调度系统、在集卡终端新增作业车道和配对集卡信息等措施,使岸边集卡拥堵和等待现象显著减少,双40英尺岸桥的作业效率从原来的15自然箱/h提高到52自然箱/h。

生产计划作业流程稽核控制卡 篇4

流程制定部门 序号 1 2

流程要点 《生产主计划》制定 《生产月计划》《外发加工计划》制定

《物料需求计划》制定

生产周,日计划制定

PMC部

计划员 PMC经理

PMC部

物控员 PMC经理

物控员是否定期依据《生产月计划》,《物料清单》制定《物料需求计划》,交PMC经理审核,PMC经理是否在4个工作小时内将审核后的《物料需求计划》交物控员下发采购部 计划员是否依据《生产月计划》,《物料清单》在每周六上午10点前制定《生产周计划》,并在每天16点前制定《生产日计划》,交PMC经理审核;PMC经理是否在2个工作小时内完成审核,并交计划员下发生产部

产前准备

生产部 仓库

生产计划实施

生产进度跟踪

生产部 PMC部 生产部 PMC部

各车间主

各车间主管是否按《生产周计划》进行产前准备(物料,工要求 发放物料。

各车间主管,PMC经理 各车间主

各车间主管是否严格按照《生产周计划》组织员工安排生产,PMC经理是否每天召开生产协调会对生产异常进行协调,处理。

各车间主管是否在每天上午8:30前制定《生产日报表》交登录《生产进度控制表》;计划员是否每2个工作小时到车间确认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半成品/成品入库

备注:

1. 流程负责人:即流程制定部门负责人,负责流程制定、修订、培训,并对执行进行稽核

2. 处罚规定:流程稽核人稽核发现执行人未按本流程作业时,依据处罚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处罚流程负责人5元/次; 3. 此卡由稽核中心负责制定、修订,报总经理核准后实施。

生产部 仓库

生产组长,生产组长是否将生产好的半成品/成品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仓管员

在入库后4个工作小时内将《半成品入库单》/《成品入库单》交计划员。

管,仓管员 艺,人员等);仓管员是否在上线前2天按照《生产周计划》

PMC部

PMC部

流程负责人 执行部门 PMC部

PMC部门经理 执行人 计划员 PMC经理 计划员 PMC经理

流程稽核部门 稽核要点

计划员是否在1个工作日内按照评审后的《客户订单》制定《生产主计划》,并交PMC经理审核

计划员是否进行详细的排产分析,并制作《生产月计划》,如需外发加工,是否制定《外发加工计划》,并交PMC经理审核

稽核要求 稽核频率:每周1次

信息传递: 流程负责人、流程稽核人将稽核状况记录在《流程执行检查表》中,每周六汇总后交稽核中心总监

稽核中心

流程稽核人

稽核专员

作业计划与控制 篇5

随着网络版应用软件推广应用, 计算机网络在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实现数据集中、共享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已逐步成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安全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

1 作业区局域网安全隐患现状分析

随着作业区网络资源的发展, 其开放性, 共享性, 互连程度扩大, 这就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通道, 数据信息的安全埋下了隐患。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1 开放的共享资源使数据安全性降低

由于作业区网络资源一部分是资源共享, 包括共享文件和FTP等, 正是由于共享资源的“数据开放性”, 导致数据信息容易被篡改和删除, 安全性较低, 同时由于用户缺乏备份等数据安全方面的意识和手段, 因此会造成经常性的信息丢失等现象发生。

1.2 服务器区域没有进行独立防护

局域网内计算机的数据快速、便捷的传递, 造成了病毒感染的直接性和快速性, 如果局域网中服务器区域不进行独立保护, 其中一台电脑感染病毒, 并通过服务器进行信息传递, 就会感染服务器, 这样局域网中任何一台通过服务器信息传递的电脑, 就有可能会感染病毒。虽然在网络出口有防火墙阻断对外来攻击, 但无法抵挡来自局域网内部的攻击。

1.3 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的威胁

由于作业区大部分网络用户不能接入Internet, 系统漏洞补丁不能自动下载、安装, 另外存在私自卸载防病毒软件现象, 并且使用的是固定IP地址, 这就会给计算机病毒入侵提供可乘之机, 更容易受到ARP等外部攻击。

1.4 局域网用户安全意识不强

许多用户经常将没经过安全检查的外部数据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带入局域网内部, 同时将内部数据带出局域网, 这给木马、蠕虫等病毒的侵入提供了方便, 同时增加了数据泄密的可能性。另外存在个别用户将在Internet网上使用过的笔记本电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接入局域网络内部使用, 造成病毒的传入和信息泄漏。

1.5 IP地址冲突

同一个网段内的局域网中, 个别计算机用户擅改IP地址, 造成IP地址冲突, 无法正常上网。由于作业区计算机用户众多, 所以查找工作困难。正是由于存在这些网络安全隐患, 易造成网内电脑相互感染, 病毒快速传递, 屡杀不尽;数据安全性低, 数据易丢失。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 各种安全机制、策略和工具被研究和应用。

2 作业区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策略

2.1 作业区局域网安全控制策略

目前作业区网络管理难度最大的是客户端安全部分, 对网络的安全运行威胁最大的也是客户端的安全管理。只有解决网络内部的安全问题, 才能排除网络中最大的安全隐患, 对内部网络终端安全管理主要有防御、监督和利用现有的安全管理软件加强对局域网安全控制几个手段。

2.1.1 属性安全控制。

当使用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时, 应给文件、目录等指定访问属性。属性安全控制可以将给定的属性与网络服务器的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联系起来, 在权限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更进一步的安全性。对网络上的资源访问都应预先标出一组安全属性的控制表, 来表明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能力。网络的属性可以保护重要的目录和文件, 防止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误操作等。

2.1.2 启用密码策略。

强制计算机用户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码, 如机器密码、共享文件密码, 并设置使用权限等, 以增强文件安全性。

2.1.3 采用防火墙技术。

通过安装网络防火墙, 限制网络互访, 可以有效地实现计算机对外界信息的过滤, 实时监控网络中的信息流, 执行安全管制措施, 记录可疑事件, 保护内部网络资源免遭非法使用者的侵入。

2.1.4 关闭边界网络。

严禁在矿区内部使用二级代理、VPN及拨号上网。控制通过代理接入互联网的权限。

2.1.5 加强服务器管理。

对作业区服务器的帐号、用户权限、网络访问以及文件访问等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定期做好监视、审计和事件日志记录和分析。一方面减少各类违规访问, 另一方面, 通过系统日志记下来的警告和报错信息, 很容易发现相关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及时升级操作系统, 减少系统漏洞, 尽可能关闭不需要的端口, 以弥补系统漏洞带来的各类隐患。

2.1.6 屏蔽IP地址更改窗口。

通过修改组策略或卸载动态库文件, 来屏蔽网络连接窗口, 限制IP地址更改, 可以有效防止IP地址冲突而引起的网络中断。

2.2 作业区局域网病毒防治策略

2.2.1 网络病毒、木马预防

病毒和木马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能在短时间内使整个网络处于瘫痪状态, 造成巨大损失。因此, 防止病毒的侵入是作业区局域网病毒防治的首要工作。通过严格控制传染途径来斩断病毒源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病毒策略:

2.2.1. 1 启用Symantec杀毒软件强制安装策略, 并确保病毒库及时更新。

同时开启自动防护, 定期全面扫描计算。

2.2.1. 2 安装360安全卫士和保险箱。

开启360安全卫士的防火墙, 采用主动防御技术拦截木马, 定期查杀木马及恶意插件。保险箱可以阻止盗号木马对网游、聊天等程序的侵入, 帮助用户保护网游、聊天、网银、炒股等帐号, 防止由于帐号丢失导致的虚拟资产和真实资产受到损失。

2.2.1. 3 提高防病毒意识。

首先明确病毒的危害, 减少共享文件夹的数量, 一旦不需要共享应立即关闭, 文件共享应尽量控制权限和设置密码等, 避免自由地访问共享文件;网络使用过程中提高警惕性;使用新设备和新软件之前要检查等, 都可以很好地预防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这些措施对杜绝病毒, 主观能动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2.1. 4 补全重要漏洞。由网络管理人员分发系统重要漏洞补丁, 为局域网用户提供操作系统升级服务。

2.2.1. 5 小心使用移动存储设备。

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之前进行病毒的扫描和查杀, 也可把病毒拒绝在外。

网络病毒、攻击治理

2.2.2 尽管我们能采用多种方法防范病毒,

但也不能保证网络不再中毒, 一旦发现网络中有异常信息传递, 将采取以下方案处理:

2.2.2. 1 立即断掉发出异常信息的计算机网络连接;

2.2.2. 2 采用专用软件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

2.2.2. 3 是病毒的用病毒清杀工具清除病毒;

2.2.2. 4 是恶意攻击的, 立即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处理。

通过以上策略的设置, 能够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快速有效的定位网络中病毒、蠕虫等安全威胁的切入点, 并及时、准确的切断源头。

2.3 加强作业区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

网络安全是个汇集了硬件、软件、网络、人员以及他们之间互相关系和接口的系统。这个系统的具体操作是人, 人也是网络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 而这个环节的加固又是见效最快的。所以必须加强对网络使用人员的安全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

结语

作业区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需要不断的探索。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形式及传播途径日趋多样化, 安全问题日益复杂, 网络安全已不再像单台计算安全防护那样简单, 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的防护体系, 要具备完善的管理系统来设置和维护对安全的防护策略。

摘要:随着作业区计算机生产应用规模的扩大, 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 文章探讨了作业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局域网,威胁,安全控制,病毒防治

参考文献

[1]钟平.校园网安全防范技术研究[DB].CNKI系列数据库, 2007.

作业计划与控制 篇6

1 CTC终端设备更换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CTC系统包含了TDCS系统的所有功能, 如列车运行监视, 车次号自动跟踪、到发点自动采集、实际运行图自动生成、调度命令的网络下达、车站行车日志自动生成等,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车站信号设备的集中控制, 列车进路的按图排路和调车控制[2,3]。由于CTC系统较为复杂,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CTC终端设备更新时, 对每个施工环节的风险进行把控。

一是严把点前施工准备。主要是施工前施工作业人员要做到“五清”:施工内容清、影响范围清、作业流程清、设备状况清、应急预案清。

二是严把点内施工关。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将对列车计划及调度命令的下达签收、安全接发列车、调车作业等相关列车运行安全及效率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细化拆分。因为在CTC终端设备更新施工中, 除了对旧设备进行拆除作业之外, 还要考虑对利旧设备的检查和改造, 更主要的是新设的CTC终端能在尽量小的影响范围之内进行调试。这就需要在施工时对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进行盯控, 在点内逐步推进, 甚至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还原到能够正常运行的状态。

三是严把作业完毕销记关。驻站人员随时掌握施工进度, 根据各施工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报告, 确认作业完毕, 设备试验良好无误后, 根据施工负责人的指令, 在“运统-46”上进行销记, 开通设备交付车站正常使用。

2 工程内容

太原南站行车室搬迁由既有信号楼三层搬迁至行包房六层, 采用集中监控。由此引起相关CTC设备操作显示部分设备进行搬迁。新信号机房内摆放电源屏1套、UPS、电池柜1套, 新增CTC工控机柜6台, 新行车室内摆放3个车站及长风街线路所CTC终端, 摆放位置按照设计文件执行。

3 施工作业步骤

3.1 点前施工准备

(1) 新机械室、行车室环境勘察, 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规范。

(2) 新设备上架安装、上电调试。每次要点对新设备进行调试, 将既有设备断开, 点闭前40分钟, 倒换回既有设备。再对既有设备进行信息核对试验。

(3) 新旧机械室通信设备调试及通信线缆的测试;

(4) 系统的复联试验, 与联锁、列控监测系统的接口测试。

3.2 点内施工内容及功能测试验证

太原南站行车室内的3套CTC系统终端显示, 主机分别在石太场、大西场、动车所, 动车所的显示通过光缆传输到主信号楼, 实现同步。要点分4个步骤, 第1步, 石太场复联试验;第2步, 大西场复联试验;第3步, 动车所复联试验;第4步倒换施工。

第1步, 石太场的复联:新设备加电, 系统启动完好后联系要点。联锁设备同步进行, 将石太场的联锁设备通过光缆传输到新楼的主机, 串口连通后进行调试。

(1) 与联锁的调试:系统启动完成后, 与联锁进行同步试验, 要求联锁对径路逐一试验, 核对显示信息是否与联锁一致。

(2) 车务终端调试:由值班员对系统内的每一项内容核对, 主要调试行车日志的填报、上报, 调度命令的接受、打印。

(3) CTC功能试验:由车站值班员将非常站控按钮按压, 交权给路局调度所。此时车站的联锁径路在车站无法办理, 只能由调度所进行办理。调度所内接的交权后, 对石太场进行联锁试验, 逐一核对径路信息与联锁表是否一致。核对完成后, 把控制权交给车站, 车站接到授权后重新试验联锁。

(4) 区间调试:区间信号点及轨道条件是由继电电路直接采集, 采集后通过电缆传输到主机。所以每一个信号灯光、轨道占用情况需要核对。在倒接完配线后, 进行联锁试验, 每一个区段的占用与出清, 每一架信号机的灯光显示在现场与CTC显示器逐一核对。保证现场显示与CTC界面显示的一致性。同时在调度所内核对信息。

(5) 列控调试:与列控系统串口调通后, 进行信息核对, 列控系统接收到CTC的数据与系统衔接调试。提前做好模拟限速条件, 由路局调度所下发模拟限速命令, CTC接收到能自动传输到列控系统, 列控接收到后发送报文数据到地面应答器, 在现场用读取仪读到发来的数据并核对信息。针对每一地面应答器都要发送报文数据进行核对。

(6) 邻站显示调试:相邻的车站显示终端上进行核对本站的信息。与本站试验同步进行核对。

第2步、第3步相关要点试验内容类同于第1步, 在点闭前切换至既有设备。在既有主楼行车室内进行以上的内容试验。

第4步:在完成所有的复联试验后, 要点与联锁同步倒接, 搬迁信号楼。倒换完成后进行主要项目的试验, 试验完成交车站试验。具体分工如下:

(1) 旧设备断电:专项负责人切断CTC的供电电源和采集电源, 经安全员确认设备彻底断电后再开始施工作业。

(2) 旧设备拆除:旧设备主要有运转室旧设备的拆除和机械室旧设备的拆除。运转室旧设备的拆除主要是将运转室的站机、显示器、音箱、打印机、键盘和鼠标等设备拆除, 同时拆除设备之间相互连接的线缆。机械室旧设备的拆除主要是将与旧机柜连接的线缆抽出, 将采集机笼及通信设备拆下。

(3) 新设备调试:

a车务终端显示、鼠标键盘、音频通过KVM延长器延长后是否正常。

b设备正常启动后,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调试。主要检查各设备工作是否正常, 有无异常声响或异常温升, 设备相关各指示灯点亮是否正常。

c检查通信设备、车务终端设备通信是否正常;检查新机房自律机与联锁、列控接口链接是否正常, 并进行主备及倒切试验;车务终端确认时钟同步、安全加固软件运行正常, 启动车务终端程序。

(4) 车务终端功能试验:

a站场、区间信息的核对, 邻站站场透明显示核对。

b调度命令、阶段计划的下达、签收及打印。

c CTC功能的模式转换试验, 以及在各模式下的功能测试, 办理邻站闭塞预告。

d临时限速命令的下达、取消。

e车次的自动追踪、自动报点上图。

4 CTC终端设备更换施工安全卡控措施

4.1 施工内容、标准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执行, 符合相关设计规范。

4.2 严禁超范围施工, 严格执行制定的施工安全措施。

4.3 电源的断电、送电, 要设专人进行盯控, 落实双人确认制度, 确保人身与设备安全。

4.4 做好对工控机柜及采集机柜内部线缆的标识, 尤其是电源线的零线及地线接线端子, 确保线缆连接正确。

4.5 测试自律机对微机联锁、列控连接线缆, 保证CTC系统与微机联锁、列控之间通信正常。

4.6 在连接好网络长线驱动器 (KVM) 之后, 需进行功能验证, 确保显示器、音箱、键盘、鼠标正常工作。

4.7对电源继电器的测试尤为重要, 确保电源在UPS有故障或者故障恢复时的有序供电切换。当UPS故障无输出且外电供电正常时, 能无缝切换到外电直供状态;当UPS恢复正常时, 能无缝切换回UPS供电状态。

4.8 检查核对站机时区设置, 将时区设置为北京时间, 确保与局调度中心设备时间的一致性。

5 结束语

太原南行车室CTC设备搬迁案例可分析总结出, 施工内容应符合设计规范。将CTC终端设备更新施工中的施工内容进行合理划分, 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点进行详细分析及有效的安全管理卡控, 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更新过程中的风险, 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中之重[4]。改进施工措施, 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不断创新, 进一步提高施工作业安全控制水平是保证CTC车站终端设备更新施工作业安全控制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郝瑞琴, 杨文琪.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 (CTC) 分析与设计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 2006 (06) .

[2]贺永胜.分散自律调度集中 (CTC) 系统调试[J].铁道通信信号, 2005 (07) .

[3]刘朝英.中国铁路分散自律调度集中[M].中国铁道出版社.

作业计划与控制 篇7

课程设计不仅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 大学生应当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实验方法, 不仅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初步形成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更是增强学生职业意识以及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之所以被列为高校物流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 那是因为其具有实践性强以及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特点。但是目前的国内高校受到各种限制已经形成了纸上谈兵的教学形式, 并且对学生掌握生产系统规划设计方法的要求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由于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缺乏能力培养的环节, 从而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本文重点从提高《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角度对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旨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生产物流课程设计方面主要分为解析方法和仿真方法两种。虽然解析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应用广泛且是一种成功的方法, 但是由于其过于强调数学抽象, 因此, 此方法可以求得最优解但是却不便于分析实际的系统, 并且随着不断扩大的现代物流系统规模, 使得这种方法在求得最优解过程中变得十分复杂甚至求不出最优解。而仿真法则是根据系统的实际结构和组成利用已经对系统调研分析获得的数据建立的动态模型进行分析, 由于此模型不仅对物理特性和逻辑特性进行了很好的表达且贴近实际, 因此便于分析系统。因此, 运行一次仿真模型只是对系统的一次抽样的模拟, 因此, 仿真方法不是一种优化方法并不求出最优解, 但是可以根据模型的运行效果进行参数修改, 经过反复仿真以求得最优解。因此, 随着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仿真规划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1 基于e M-Plant仿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方案研究

1.1《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建设目标

当学生完成一门或多门专业课程教学后, 综合利用所学知识以及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完成方案构思或方案设计计算实践性环节即《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此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并且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且理论结合实际的机会。本文的目标是:解决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单一且缺乏仿真模拟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 基于e M-Plant仿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的内容

本课设根据企业生产现状及生产流程的分析, 运用所学的先进生产物流管理模式, 对其进行总体规划, 以满足柔性生产的要求。

①首先以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 提出生产线平衡理论与系统仿真技术相结合, 通过对生产线的调查, 收集整理生产线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包括产品的BOM (物料清单) , 年产量, 每种产品的工艺流程, 每个工序的加工时间以及工人的人数, 生产物料的种类、重量和尺寸等信息。物流工程专业开设了物流装备和一些机械相关的课程, 学生可以根据生产物料的种类、重量和尺寸确定物料搬运的设备及生产设备。根据产出量指标确定生产的规模, 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根据产成品的种类来设计柔性生产线 (也叫混合生产线) , 能够成批生产彼此不相关的产品, 使得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一种高效率的生产。要求学生绘制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图。

②然后, 对混合生产线进行启发式平衡设计, 采用JIT技术实现对生产节拍的控制从而达到生产平衡。JIT准时制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管理技术, 即通过生产流程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均衡化、资源配置合理化。JIT准时化生产系统是只在需要的时候, 按需要的产品生产的需要, 通过程序控制、库存管理和生产, 使生产库存系统达到最小。

③在此基础上, 根据生产流程的种类和生产工艺对总体生产设施应用原则布置方法进行设施布局, 主要采用产品原则布置 (生产线布置) , 工艺原则布置 (机群式布置) 和成组单元布置。对于厂区物流单元布局可采用SLP (系统设施布置) 方法设计, 最终达到节约物流量搬运成本尽可能低的目地, 使生产效率最高, 并且要求绘制出生产流程的物流布局图和装配工位设计图。

④再应用Johnson启发式算法 (两台机器) 、Palmer算法 (三台及以上机器) 、遗传算法或其他算法进行车间的生产排程。这部分设计内容如果课程设计的时间不够, 可以不做。

⑤最后, 在对生产线进行仿真实体抽象的基础上, 利用面向对象的离散事件仿真软件e M-Plant, 建立能够满足柔性生产要求的仿真模型。仿真模型与物理车间的区别在结构上是相似的, 在功能上是同等的, 区别在于它并不消耗真实的物质和能源。3D可视化地展现生产系统运行效果, 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并分析仿真结果。这部分与前面工作的工作量各占一半。

1) 仿真内容包括生产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人机作业分析的仿真, 设施布置仿真, 生产排程的仿真, 设备数量的仿真, 设备调度的仿真, 暂存区的仿真, 生产系统仿真的输出, 仿真结果分析及优化, 最终提供优化设计方案。

2) 参数设定包括决定设计的决策变量 (如机床失效率、设备布局、零件加工工序) 、工作负荷 (如原材料到达规律) 和运行规则 (如先进先出) 等内容。仿真软件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制造系统模型, 这个模型包含制造系统中各模块的相互关系, 并且是系统内随机现象的统计模型。用户仿真时, 首先确定初始状态 (如暂存区容量、设备加工时间) , 从初始状态, 仿真软件以时间为自变量按照模型的规则运行, 跟踪所发生的各种事件 (如零件传送、设备故障) 。

3) 最后设置多次运行设定不同的仿真情形、仿真运行时间和仿真前的热身时间等信息, 仿真软件会输出仿真结果, 包括产出量, 仿真时间, 空闲时间, 加工时间, 设备利用率, 零件通过率等统计性能参数。仿真结果分析包括加工时间波动、故障率和暂存区容量变化对产出率的影响, 对象参数优化, 瓶颈分析, 对生产线平衡前后的重要指标进行比较, 以达到生产线的平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的目的。

通过计划和控制生产物流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进行优化, 从而使得企业的物流畅通无阻, 不仅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物料需求, 又可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具体方案如图1所示。

1.3 基于e M-Plant仿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的实施

在课设过程中, 学生每人一题, 每人上交一份研究报告和仿真模型。为了使得生产系统能够满足制定生产率的要求, 学生应当通过对实际生产系统进行分析建模并给出生产纲领, 对构建生产系统的设备进行合理选择, 从而优化各种参数以及平衡负荷, 此外, 还要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研究目标是使生产线布局合理, 物流顺畅, 生产线平衡率在85%以上, 且具有较高的柔性。不仅满足现有生产线的需要, 为未来的扩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课设成绩由平时成绩 (包括课设答疑情况, 设计进度) , 研究报告 (包括内容全面) , 仿真模型 (包括复杂程度, 与实际系统接近程度等) , 答辩成绩 (包括自述, 回答问题) 四部分组成。研究报告内容包括背景描述, 仿真研究的目标, 收集数据定义模型 (包括精确数据、来自客户或建模者的推断) , 建模过程, 对象的参数设置, 编写控制程序, 设计仿真实验 (说明每种设计所需要的仿真次数、每次仿真的时间长度和初始状态等) , 运行仿真程序, 输出仿真数据, 仿真结果分析, 模型优化分析。

2 结束语

本文研究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是生产管理模式与仿真技术在生产系统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本课设内容涉及到《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和《物流系统仿真技术》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以及《物流装备》课程和《系统设施布置》课程的相关内容, 这种以《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为主体综合四门课的理论知识应用实践, 有更重要的意义, 使学生对这四门专业课融会贯通。课设应用了《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生产线平衡、生产排程、设施布置、柔性生产线, 解决实际生产系统中典型问题,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获得的生产系统的规划方案运用物流仿真软件e M-Plant建模验证, 实现在工程数据的驱动下, 优化设计方案。3D动画显示, 给用户直观展现生产线的工作过程, 以更直觉、更生动、更精确的方式给出生产车间的生产过程仿真结果, 形成对生产线特征的准确理解与直观评价,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摘要:《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文重点从《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的角度, 研究有关实践教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情况。通过仿真系统和专业课程设计的有效结合, 提高了课设质量、优化课设过程。并对该门课设实施方法的改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以期对物流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建设提供意见及帮助。

关键词: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eM-Plant

参考文献

[1]蒋祖华, 苗瑞, 陈友玲.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陈荣秋等.生产运作管理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刘阳等.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课程教改研究[J].价值工程, 2013, 32:198-200.

作业计划与控制 篇8

为了保障施工项目的期限,维护项目相关利益方的利益,要制定可行的项目进度计划。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与控制对于项目管理者至关重要,进度计划与控制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方法。

1 北京的进度管理概况

1.1 金融商业项目的描述

本工程施工图纸所包括的室外工程、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通风空调工程、强电工程、弱电工程预留预埋及穿带线等,其他各专业在结构施工时预留预埋及施工后期的衔接收口等工作;工期计划是2012年12月1日-2014年11月30日,总建筑面积是:249255.10m2。施工进度到去年年底,项目的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今年主要是装饰工程,地上砌筑工程从2013年11月28号-2014年5月17日,在今年3月10号抹灰工程也开始施工。从总体分析来看由于工程量比较大,最近天气多变,人员不足,材料优势不能按时到位。所以各方面会有不足,所以工作有所滞后。

1.2 金融商业项目的进度安及工作分解情况

在表1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项目的工期计划,该表就是就是显示了今年正在施工的进度计划段,因为从去年的实际施工来看,主题工程中,一些工程延误了工期,所以死也会对后续的工序在成影响。该表格的有优势就是简单,并且每一段的施工工序都会一目了然,适合底层的施工负责人看,便于及时核对信息。但是如果一旦施工工期发生生变化,就要对该表做出改动。

2 项目施工进度控制管理

在该项目中,负责人在施工之前制定了一系列的施工准备方案,除了在施工工期上准备了总体的与细致的进度计划外,项目组还提前准备好了机械、材料、员工的分布情况。

2.1 关于施工组织设备的部署

①图1是关于工程管理的职责分布表,各部门做好自己的职责,统计各项指标及时作出相关措施。

②关于机械设备的选择,塔吊布置以考虑满足材料(主要为钢筋、模板及部分装修材料)运输和减少材料倒运为原则,现场共配置7台塔吊。

本工程混凝土均采用预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到施工现场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罐车运输,运输车的数量、行走路线和行走时间必须满足北京市及丰台科技园区管理及施工需要,在考察选择商品混凝土厂家时考虑这些因素。应急机械设备的选择,为应对现场突然停电,现场配备300k W柴油发电机3台。

③关于人员的雇佣方面。每天的进场人员都会有记录。

2.2 S型曲线比较法

本论文重点调查研究了针对项目实行进度检验的方式中所采用的S型曲线比较法。针对基坑部位土方开挖阶段运用S型曲线对项目的进度控制进行分析。

参照图2工程量编制图3所示的S曲线后,再将基坑开挖现实累计工程量与进度计划累计工程量两者实行比照,得出如下S型曲线对照图,如图4所示。

从图4显然得出,现实中累计进度与规划的累计进度的S型曲线中,就结果而言前14天的工程量大体上匹配计划进度规定的任务量,虽然在此过程中稍有出入,但不影响最终结果。由图可看出,第7天和第8天实际工程量落后于计划进度工程量,最终前8天规划达成的任务量还是要高于现实中达成的工程量,但基坑开挖第9天时现实中累计工程量与计划累计工程量达成一致,符合进度计划。从第10天、11天、12天现实中达到的工作量要超前于规划的任务量。从第13天起结合当日实况,虽现实中每天的工程量差距较大,但后三天现实累计工程量与计划累计量保持相符。

2.3 横道图比较法

高层基础工程阶段修建时长安排计划为期35天。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处理基坑土方→垫层处理→基础防水→防水保护层施工→基础筏板→绑扎钢筋等如下。

由上述甘特图中对现实进度与建设计划进度的对照可以发现,土方开挖、垫层处理、基础防水、防水保护层施工以及基础筏板这五项任务现实进度与方案进度相吻合,没有问题。以4月23日为界限,支模板工作按进度计划应该在4月23日完成全部工程量的75%,支模板总时长为4天,但现实进度只接近目标工程量的50%,滞后约一天的工程量;绑扎钢筋的任务应该完成整体进度方案的80%,实际进度只完成整体工程量的40%,存在40%的重大滞后,现实进度大幅度落后于方案进度。对照关键路线图,可知土方开挖、基础筏板、绑扎钢筋以及土方回填此四项均在关键路线上,为关键工序,垫层处理、基础防水、防水保护层、浇顶板部位混凝土以及模板支护为非关键工作。在4月23日检查时,所有任务中绑扎钢筋与支模板这两项工作均存在不同程度滞后,绑扎钢筋拖欠2天,支模板拖欠1天,另外两项关键工作土方开挖以及基础筏板均按进度完成,由关键路线图与进度对比图得知,对总工期造成2天的滞后量,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修整进度计划。调整后的双代号时标网络图如图6。

2.4 关于实际工程出现的问题讨论

①遇见的问题:在地基与基础分部施工阶段,在基坑土方回填完成前,施工围挡范围内可用场地狭小,各种施工物资材料的规划布置难度大,如果不能合理进行施工组织,会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

解决方法:借鉴周边在施项目现场布置思路,充分挖掘周边可利用的施工场地。与园区管理委员会沟通,在工程建设地附近租用场地作为工人住宿区,不占用现场场地,为现场生产区布置提供了尽量多的可利用范围。与市政道路管理部门及交通管理部门沟通,争取获得拟建项目周边道路的占路使用权,扩大周边加工场地面积。

②遇见的问题:在进行地上砌筑工程时,经过春节,项目规定放了15天的假期,腊月23放假,计划年后初7开工,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有过元宵节的习俗,所以造成工人返京不及时,计划进场工人数量中,实际到场的只有一半。

解决问题:因为项目工程施工都是采用分包的形式,在开工事前要临时招用家里附近的人员,但还是人手不够用人手不够用,要去其他项目组借调人员,同时派人员去劳务市场再进行招人,最晚在初9开工,并且还进行了赶工期。

③遇见的问题:在进行抹灰工程之前图纸进场,项目组进行图纸会审,但是在图纸会审过程中,发现图纸中具体位置信息标注不明确,节点详图出现问题,这会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项目组及时与设计院相关人员商量,设计院负责人员说回去讨论一下2天给出结果,但是3天过去了还是没有相关结论。造成工作不能及时开工。

解决问题:施工方在第一时间同时甲方,让甲方去协调催促,如果真的出现工期延期不是乙方责任。

④遇见的问题:由于施工方案布置不合理,施工工序楚翔交叉,在砌筑工程完工后电气安装接工,但是因为抹灰工程提前动工,造成电线不能下管,影响了工程的工序,浪费了物料。

解决问题:将抹灰工程完成的部门进行还原,制作新的工作交接单,分给电气安装和抹灰工程的负责人,如果再出现工程交叉情况,相关负责人负责后果。

以上问题都是会影响进度管理的问题,由于工期长项目大,在制定好良好的项目进度计划后,在施工过程还会遇见各种问题,在实际施工中,格个部门要做好职责工作,及时协调,每周都会有例会,关于人员机器与材料的进场情况,保证基础设备齐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激励制度防止出现偷工,偷料的行为,尽可能的将工作成本降低,质量有保证,实现按时交工。

3 结论

在本次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的研究过程过程中,发现一个项目不仅资金链是庞大的,项目中各个因素都会造成项目进度的变化。所以在进度控制中要协调好多因素,北京某金融商业项目是采用的甘特图制定的项目进度计划虽然甘特图计划的主要优点是各个分部分项工程所用时间明确,便于甲方对各施工单位明确责任及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管理,但遇到特殊事件时不够灵活,容易造成延误工期,导致赶工期和大量交叉施工影响工程进度情况产生,从而致使进一步的工期优化尤为困难。所以本次研究中,我运用了大量的工作分解结构进行编制。将施工进度有逻辑的表现出来。在项目进度控制中,要考虑到人材机的三大目标问题,所以在编制过程中,进行了系列的控制措施。也会有一些突发的情况所以会采取应急措施。从而使进度在控制的范围内。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金融商业项目的施工进度现状研究,在掌握进度控制的概念、原理以及步骤等理论的前提下,做好本工程项目的进度安排,分析实际项目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阐明施工进度控制对项目完成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关于施工进度的保证措施。保证施工进度得以正常进行,为施工方的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使业主的利益得以更充分地实现。

关键词:进度计划,进度控制,横道图,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徐本玲.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J].才智,2013(17).

[2]薛慧.对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与控制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07):112-112.

[3]米子德.浅析某集团公司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进度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1):173-182.

浅谈企业项目管理的计划与控制 篇9

一个成功的项目需要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尤其是计划和控制, 是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也是项目能顺利进行的基础。本文即是从企业项目管理的计划与控制的必要性说起, 分别阐述计划制定的意义及关键点、控制的途径及要素, 以及企业项目管理中计划与控制的配合与协调。抽丝剥茧, 从项目管理角度对企业管理进行分析。

1 计划与控制是企业项目管理的必要因素

计划与控制工作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企业所有管理活动几乎都与计划和控制过程相联系。不管是业务活动, 还是人事调整, 甚至有关员工生活方面的问题, 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计划和控制过程。因为计划和控制是有关经营战略确定的行动具体落实和实现的工作, 也因为企业是以经营为基本职能的经济组织, 所以不可能存在与计划和控制毫无关联的内容, 计划和控制与企业组织中所有层次及所有成员都相关。企业组织中各个层次、各个部门、各类工作人员, 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从事计划和控制相关的工作, 通过进行计划和开展控制履行着自己的职能。

当我们把眼光聚焦在企业中的项目管理时, 我们会发现, 企业的创立本身就是通过一个项目来完成, 它通过一个新建设项目使企业形成了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以满足市场或顾客的需要, 从而获取盈利并得以生存和发展, 在此基础上继续运作。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总是如此不断的重复着不同项目的运作过程, 项目使得企业由量变而出现质变, 为企业不竭的发展提供动力。所以计划和控制的重要性, 在企业项目管理上体现的尤为明晰。可以说, 不论对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个人还是企业整体, 计划和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对个人来说, 不论是处理决策问题还是处理具体操作问题, 都不可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准确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必须根据环境条件的基本趋势把工作的基本框架确定下来。对企业而言, 任何集体协作性质的工作, 都需要必要的事前筹划、安排、调整和沟通。由此可见, 计划与控制是企业项目管理的必要因素, 是企业项目管理能顺利开展、进行和完成的保障。

2 企业项目管理计划制定的意义及关键点

计划是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做的规划与安排, 是为在企业中规范、促进和调整工作过程而设置的基本规范和体系。分析探讨计划制定的重要意义, 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企业项目管理中的计划工作, 不仅对项目承担者个人和部门有着重要意义, 对与之有配合协作关系的其他人和部门都有重要意义。这种重要意义, 首先是该个人或部门, 其次是整个企业。

2.1 计划制定工作的意义

计划制定工作可以通过对项目整体的分析研究, 加深对项目的认识, 减少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失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项目的分析研究, 可以加深对项目进行过程和关键致变因素的了解, 增强对项目变化的敏感性, 合理选择进行控制的途径和关键因素;另一方面, 通过分析研究可以提高把握项目进程的能力。虽然未必能准确预测项目变化的量和结构, 但可以进一步明确其变化的方向和范围。

计划制定工作可以明确企业项目管理的工作目标, 明确的工作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 同时它也为工作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和标准, 因此对计划的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计划制定工作可以确定当时必须采取的行动。在明确了项目目标的基础上, 针对特定的条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也有了肯定的答案。这是落实目标、实现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对企业来说, 企业项目管理的计划制定过程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计划制定过程是企业中信息沟通、相互了解和事前协调的过程。不管是项目计划由下至上申报批准的过程, 还是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信息、相互配合的过程, 都是在企业内部共享信息、集思广益、形成良好理解与配合关系的沟通过程。这种沟通过程, 是项目顺利开展的充分准备。计划制定过程形成了企业总体计划。正是在充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 形成了包含各部门、各层次的企业总体计划。有了这样一个总体计划, 集体化的共同协作才转换成了现实具体的活动, 企业项目管理中的各项活动才能真正落地。计划制定过程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了施加影响的手段。在企业项目管理的计划制定过程中建立起项目基本的管理框架, 管理者通过这种管理框架, 可以施加影响, 贯彻最高管理层的意图。

举一个反面案例来说明计划对企业项目管理的意义:某汽车企业计划在2012年推出一款针对年轻人群的小型车。但是在项目前期的计划过程中, 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和认知, 且对当时年轻群体中的流行元素不了解, 仍旧采用传统的设计理念。上市后市场反映平平, 在急需调整的时候, 由于项目之初的计划没有建立明确的信息反馈途径, 使得项目管理者对市场反映不了解, 错过了调整的最佳时机, 最终使得这款车以惨淡的失败收场。计划对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一斑。

2.2 计划制定的关键点

计划制定既然对企业项目管理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就必须对其制定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确定基本的规范。计划的制定会就不同项目的关键点做出一般性的规定, 确定项目的基本问题和范围。这些关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计划范围。不同的计划涉及的范围大小不同, 属于各部门的局部计划, 范围比较明确。有些计划涉及几个部门的, 应以主要职责部门为主, 有关部门配合, 项目管理者亲自过问。计划范围的确定与计划制定者的确定, 应该结合起来进行。

计划与资源配置的协调。计划自然伴随着资源的配置, 比如要使项目从纸上谈兵到实际落地, 必然要涉及人、财、物方面的考虑。计划过程必须考虑与资源配置的协调, 才能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计划与业绩评价的协调。计划所确定的内容, 是计划期内应该实现的目标。计划中确定的内容要想真正成为业务工作的指导方案, 一个重要条件是计划与业绩评价的协调, 特别是与事后评价的协调。

3 企业项目管理控制的途径及要素

不论在计划制定过程中考虑得多么细致周密, 由于项目进行中存在各种不可控因素, 实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与计划偏离的情况。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使行动与环境变化相适应, 就是控制。

3.1 控制的途径

企业项目管理的控制途径主要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直接控制是指项目的具体执行者在自己工作过程中的控制。间接控制是项目管理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 使项目的执行者在工作过程中按预定目标努力工作。

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是企业项目管理中并存的两种行为。如果不能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很容易导致使用上的混淆和偏差。最容易出现的是误解。项目管理者应该高瞻远瞩, 从战略角度控制项目的进程, 放眼全局, 放眼未来。着重考虑外部环境对项目的影响。如果把对项目具体行为的控制看作自己的职责, 在下级的工作中频繁地检查和过问下级的工作情况, 容易伤害下级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 反而不利于顺利实现项目目标。

3.2 控制的要素

企业项目管理控制的要素有很多, 比较关键的有:目标变量、测定方法、事前标准、信息反馈和事后评价标准。这些要素是根据项目进程按顺序排列。首先要确定项目检查的目标变量及对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 明确检查目标变量所依据的标准。这样在目标变量出现异常的时候, 就可以通过计划中所制定的反馈渠道将信息反馈至项目管理者, 对异常情况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事后评价标准主要用于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价和项目参与者工作绩效的评定。所有这些要素构成一个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和完成保驾护航。

3.3 企业项目管理中计划与控制的协调

企业项目管理中的计划和控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影响, 相辅相成。两者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项目初期的计划确定了项目进行中的控制目标及控制方式, 而项目的控制也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 反过来对最初的计划进行修正, 使之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仍以上文的汽车企业为例, 如果产品刚上市的不良市场表现能通过有效的控制渠道反馈给项目管理者, 项目管理者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既定的计划作出调整, 而不是僵化地循规蹈矩, 最后的结果势必会改善。所以, 计划与控制是企业项目管理中有机结合的整体, 无论单独重视哪一个都无法带来好的结果。只有双管齐下, 互为参照, 才能保证企业项目管理的目标顺利完成。

摘要:一个成功的项目需要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尤其是计划和控制, 是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也是项目能顺利进行的基础。本文从企业项目管理的计划与控制的必要性说起, 分别阐述计划制定的意义及关键点、控制的途径及要素, 以及企业项目管理中计划与控制的配合与协调。抽丝剥茧, 从项目管理角度对企业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企业项目管理,计划,控制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

[2]黄锦平浅谈企业项目管理的几个要素[J].四川建材, 2005, (1) .

[3]范志强浅谈公司项目管理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6) .

[4]王妍浅谈企业项目管理发展的最新趋势[J].江苏商论, 2010, (26) .

[5]李强项目计划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36) .

作业计划与控制 篇10

1. 成本控制措施

(1)增强节约意识

节约是成本控制的基本手段,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但节约绝不是消极的限制与监督,而是积极地创造条件,从优化施工方案入手,从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入手,多措并举,始终把成本意识、成本措施贯穿到整个工程项目中,做好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等各项具体工作,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坚持全面管理,全面控制成本

全面控制包含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就是要求企业所有部门、班组和员工都树立起成本意识并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的各项工作中。全过程控制是指从工程项目实施开始到项目峻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在施工准备和施工阶段,严格按照项目施工方案,充分利用各项资源,科学施工,施工成本开支,确保工程质量。

(3)建立目标体系,实现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管理活动中的基本技术和有效方法,它是把工程项目的目标计划和整体目标自上而下进行分解,实现向下分解和向上支持的有机结合,推动工程项目决策措施的落实和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目标的设定和分解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目标要科学,责任要明确。

(4)实现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

成本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管理活动,必须坚持动态控制。动态控制就是将预测、更新、调整等思想和行动融入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条件变化的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并能有动态而且有效的响应。动态管理与目标管理是相一致的,在动态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将项目完成的适时情况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如发现偏差就要进行认真地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2. 项目施工控制要求

管理界面

①中标施工单位是施工现场第一负责人,对施工现场质量、HSE、协调管理全面负责;②现场监理负责施工现场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实现文明施工、文明管理;③业主项目分部负责监督各参建单位现场管理落实情况,协助施工单位与运行单位及相关方沟通协调。

二、施工管理关键控制点

1. 管道连头(金口)

(1)留头段两段的端口为连头口(金口),预留段其他的焊口不作为连头口。每处连头的不参与试压焊口数量不应超过2道口。管道连头所用钢管、弯管等材料的材质、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参与试压的连头管段安装前应进行试压;

(2)连头口施工前,需建设单位(黑、吉、辽工程项目部)、监理、施工单位三方共同做好施工前的检查工作并签字确认,监理、施工单位等应留存影像资料。连头口指令下达、结果确认须由总监签字;

(3)连头口严禁强力组对、严禁割斜口。连头口焊接,必须严格按照项目部下发的连头焊接工艺规程进行施工作业;根焊严格采用上向焊工艺;

(4)连头处安全通道设置符合要求,防塌方箱、逃生梯、绳配备齐全,沟上必须有专职安全监护人员;

(5)监理必须对连头施工进行全程跟踪旁站,并留影像及相关记录资料,以备核查;

(6)应建立连头焊口台帐,及时维护在《特殊焊口统计表》中。

2. 防腐施工

(1)要严格按照《防腐作业指书》进行施工、并持证上岗。

(2)监理单位加强防腐施工现场质量、安全规程管控,做好防腐施工旁站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除锈、加温、底漆搅拌及涂刷厚度等质量管控到位。

3. 管沟开挖、下沟、回填

(1)管沟开挖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特殊地段应留存影像资料。施工单位要加强管沟开挖深度自检、监理单位须进行管沟复验测量,确保管沟开挖深度。管沟开挖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严禁进行下沟作业。管道下沟前检查管沟,必要时应清沟。

(2)管线连续段达到3km左右应及时组织下沟。下沟前须对管道防腐层进行电火花检漏,如有破损或针孔应及时修补。下沟时设专人指挥,须按照标准规范严格配备吊管机等下沟设备,下沟过程中要防止擦伤防腐层、防止滚管及吊管机翻车等意外事故;下沟后及时检查,管子应与沟底妥帖结合,局部悬空段用细土填塞。

(3)下沟后,监理单位须及时通知啄木鸟检测单位对管顶埋深等进行复测,复测数据当天反馈至监理单位。若局部管顶埋深达不到设计埋深,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立即进行整改直至合格,否则不允许进行回填施工。

(4)回填后施工单位自行组织进行漏点检查,发现漏点及时整改。

4. 焊口返修

(1)对于焊口返修,统一执行无损检测返修通知单制度,返修口指令下达,须总监签字确认。不得采用电话、口头或便条告知等形式。(2)焊口返修监理须进行旁站,并做好记录。(3)严禁进入管道内部进行打磨、返修。(4)焊口的同一部位只允许返修一次,返修不合格即割口处理。

5. 穿越在役管线、光缆等地下障碍物

应对穿越在役管线、光缆等地下障碍物严格实行销项管理,确保每一处交叉穿越施工过程受控。沿线穿越庆铁一、二、三线及其他地下障碍物,施工单位要严格编制《穿越一、二、三线在役管道等专项施工方案》并经项目部及有关运行单位批准,按照运行单位要求办理相关许可手续。穿越期间监理(建设单位代表)、施工单位等做好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护;穿越点两侧3m-5m范围内管沟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回填过程中,穿越点管道两侧各3m-5m范围内均采用人工回填夯实;施工设备、车辆必须经在役管道通行时,采用铺设钢板、木板等措施对在役管线进行保护。

6. 清管、测径、试压及管体变形质量控制

清管、测径、试压等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及《油气管道清管、试压及干燥技术规定》(CDP-G-OGP-OP-027-2012-1)执行;清管前应对清管器进行编码,清管前放入及清管后取出清管器均应认真核实编码并做好记录。取出清管器前应提前通知监理、业主代表,到场后方可打开临时收发球筒;一经发现提前打开的,清管、测径视为无效,须重新进行清管、测径作业。

每个试压段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及时进行通球测径,测径板尺寸为试压管段中最大壁厚钢管或者弯头内径的92.5%,当测径板出现变形时,施工单位应采用电子测径仪(或变形检测器)对变形位置和大小精确测量,然后对变形位置进行处理。站间连通后进行通球测径,有问题时,施工单位及时组织整改。试压段和站间通球测径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现场管控人员参加,共同签字确认。

7. 沟下作业安全

沟下作业应认真执行作业许可制度,在进行沟下作业前办理沟下作业许可,未办理作业许可的不允许施工;每次沟下作业前要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和风险评估,做好班前现场技术、安全交底和认真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明确每处沟下作业HSE管理人员,对沟下作业实行全程监控;沟下应采取有效的支护方法,对沟壁进行加固,沟下作业必须配备有足够强度的防塌方箱、逃生梯、救生绳等,人员在防塌方箱内作业,以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并应完善应急机制措施,当现场发生塌方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把伤害和损失将到最低。

8. 站场运行与施工安全管理

加强庆铁四线站场施工与站场生产运行安全管理,保证生产运行与施工安全,站场各施工单位须按照项目部与各运行单位签订的《施工安全管理协议书》要求,积极与运行单位结合,办理各项手续并遵从、落实管理协议书中各项安全措施。

9. 阀门试压要求

按照《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站内工艺管道工程》(SY4203-2007)及《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540-2009)等相关规范要求,阀门均应进行现场逐个试压检验。

1 0. 焊工考试要求

站场工艺安装即将开始,项目部近期将组织各站场工艺安装单位集中进行焊工考试,各参加单位应提前报审焊工人员资质,焊工考试合格者方可上岗。考试费用由各施工单位自行负责。

1 1. 严禁“以包代管”

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要求承包商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管理,严禁以包代管。

1 2. 杜绝“低老坏”现象

对于现场存在的管理不到位、反复出现、弄虚作假等“低、老、坏”现象,项目部将按规定进行处理,杜绝低老坏现象。

1 3. 乙购料管理要求

施工单位按项目经理部物资采办部下发的乙供材料表进行市场采购。施工单位按照图纸技术要求,根据市场调研情况,编制《乙供材料审批表》报项目部物资采办部进行审核。物资采办部对乙供材料数量、价格、厂商、价格等信息进行审核,审核后提交计划合同部备案,物资采办部将审核意见下发施工单位实施采购。

1 4. 工程资料管理

上一篇:视错觉艺术论文下一篇:锡盟马铃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