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牵引四篇

2024-07-11

手法牵引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7例, 男性228例, 女性149例;年龄最小者17岁, 最大者63岁, 平均42.2岁;病程最短者半月, 最长者14年;有明显外伤史者96例, 受寒凉、潮湿及积累性损伤者144例, 原因不明者137例;经症状、体征并结合X线平片、CT片确诊:患部在L3, 4间隙者47例, L4, 5间隙者213例, L5、S1间隙者90例, 二个以上椎间盘合并突出者27例;其中单纯性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者151例, 伴有黄韧带肥厚、钙化、骨质增生致椎管狭窄44例, 伴侧隐窝狭窄13例, 伴有不同程度的退化、骨质增生169例, 向左后或右后方突出诱发单侧下肢麻木疼痛者198例, 软骨板破裂脱落与突出物 (髓核) 钙化1例, 纤维环破碎突入椎管内2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治疗方法

1.2.1 牵引操作

病人俯卧于机械牵引床上, 选择患部椎间隙, 作痛点穴位注射, 药物为维生素B1100μg、维生素B12250vg、2%普鲁卡因2ml的混合物。将上半身及骨盆部分别固定在牵引床上, 通过活动的床面将上、下半身作对抗牵引, 此时病人自觉腰部有极大的胀力, 下肢的坐骨神经压迫征消失。①牵引角度仰卧位侧向成角:牵引床的胸部绑带两侧的牵引带离床面距离相等, 使牵引成角的关键是变化腰部两侧牵引带的高度。訩腰部两侧牵引带固定于离床面等高的位置, 即为水平牵引, 大部分病人适用于此种方法, 有时需在腰部加一软枕, 使腰椎向后成角;訪腰部牵引带健侧离床面距离大于患侧, 使患者下肢向患侧旋转, 此法适用于患肢需压迫止痛的病人;訫腰部牵引带患侧离床面距离大于健侧, 患者下肢向健侧旋转, 适用于患肢受压疼痛加重的病人;②俯卧位前后成角:胸、腰部两侧牵引带离床面的距离均等高, 此法适用于仰卧位疼痛加重的患者, 有时需在腹部加一软枕, 使腰椎向前成角;③牵引力量机械牵引为手动缓慢加力, 牵引力量在患者能够耐受的限度内达到腰腿痛消失或减轻为标准, 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及病情轻重适当加减牵引力量;④牵引时间可采用持续牵引或间断牵引, 但每天牵引时间累计不少于1h。每天1次, 10d为1个疗程。

1.2.2 推拿方法

持续牵引5min, 待腰部肌肉放松后, 即给予按摩手法。方法为①压脊法:医生立于病人右侧, 双手拇指自下胸段开始自上而下挤压华佗夹脊穴至腰骶部为一遍, 往复做3~5遍;②掌压法:两手相叠, 左手在上, 右手在下, 从下胸段开始自上而下按压脊柱至骶椎, 同法治疗2遍;③肘压阿是穴:在上述手法处理得当后, 再以肘尖部用力按压疼点阿是穴, 本穴施术要求是:用力要均匀、柔和、有力、渗透性强、麻木放射到位;④搬抖松解法:治疗结束前应用该手法;术者双手握住髂前上棘用力搬起床面, 进行有控制的前后左右抖动2遍, 即结束手法治疗.解除固定, 抬回病房, 平卧硬板床3d, 术后禁饮食10h, 第5d观察疗效, 效差者一周后再行一次治疗, 一般病人治疗一次后病情即可缓解, 2~3次后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 但牵引治疗最多不能超过5次。

1.3 疗效分析

1.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判定:腰椎:治愈:腰腿痛消失, 直腿抬高70度以上, 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 腰部活动功能正常。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坐骨神经受压征解除, 随访半年内无复发。该组病人经一次治疗后痊愈69例, 2~3次治疗后痊愈123例, 4次以上治疗痊愈47例, 近期治愈率为63.4%;显效:症状明显减轻, 坐骨神经受压征部分解除, 直腿抬高45°以上, 共126例, 占33.4%;无效:症状无改善, 坐骨神经受压征无减轻, 共12例, 占3.2%。总有效率为96.8%。

3 体会

手法牵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收治并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2]的患者92例, 均存在有头颈部慢性劳损、外伤和长期姿势不良史, 颈痛、肩背痛、上肢痛, 上肢手指麻木、颈背活动障碍、肌力减退、病变颈椎棘突旁有压痛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和压头试验阳性等, 颈椎X线片示椎体骨质增生, 椎间隙变窄或锥间孔变小, 排除其它型颈椎病。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 男24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42.6±11.3) 岁, 平均病程 (4.3±3.4) 年, 对照组平均年龄 (42.1±11.2) 岁, 平均病程 (4.2±3.2) 年, 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间歇牵引、手法治疗, 观察组同时增加调制中频电疗法。 (1) 牵引:采用南京产自控式颈椎牵引器, 患者坐位, 头前曲前倾约15~30度, 牵引重量10~20kg, 最多不超过40kg, 每日一次, 每次15~20min, 20次为1个疗程。 (2) 手法:按揉或拿捏颈项部两侧及肩背部肌肉, 搓揉患肢, 时间依病情而定, 一般5min, 点按风池、风府、肩井、大抒、后溪、曲池及颈肩部夹脊等穴各30s, 每日1次, 20次为1个疗程。 (3) 调制中频电疗法:使用北京产K8832-S型电脑中频治疗仪, 选择中频电流治疗处方, 中频频率2000Hz, 低频调制频率10~100Hz (动态) , 调制波形为方波频率自动变化, 产生疏、密波调制, 调幅度0~100%范围, 治疗时患者俯卧, 电极正、负极左右对置, 分别置于颈椎左右两侧, 电流强度为耐受限, 每日一次, 每次20min, 20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功能恢复正常, 能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功能大部分恢复;有效: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百分率表示,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20次后, 2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观察组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治疗20次后, 观察组治愈显效率80.4%, 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治愈显效率41.3%, 总有效率78.3%。经统计学处理, 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颈椎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多发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脊神经根受压、刺激后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关键是减轻或解除刺激神经根的病理因素, 消除神经根水肿、炎症以及周围软组织的粘连。

牵引治疗可增大椎间孔间隙, 对因颈椎退变增生椎间盘变性致椎间隙变窄, 压迫神经引起的症状、体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治疗效果多不持久, 对软组织劳损无菌性炎症的作用也不甚明显。手法操作可整复颈椎小关节错位, 改善神经根位置关系, 可松解挛缩、僵直的颈部肌群, 缓解疼痛和麻木的症状, 但对深部肌群、韧带等软组织的疗效不甚满意。

调制中频电流兼有低频与中频2种电流的特点和治疗作用, 可以作用于深部组织, 促进血液循环, 有利于致痛因子及炎性因子的消散, 降低末梢神经感受器的兴奋性, 达到镇痛、消炎消肿, 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及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加速充血、水肿等继发性炎症性反应的消退, 从而增强牵引及手法治疗的效果, 使颈椎病的症状、体征较快的缓解和消失[1]。

通过观察结果表明, 调制中频电疗法配合牵引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近期效果较单纯牵引、手法治疗明显, 方法简便, 无副作用, 患者易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黎明.临床物理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259.

手法牵引 篇3

关键词腰椎盘突出症间歇牵引治疗手法治疗我院自1996年10~2000年6月,采用全自动微电脑间歇牵引与传统推拿手法相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3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收治283例病人,其中男性198例,女性85例;年龄最长者为65岁;最小的为18岁;由于外伤引起的162例,慢性腰痛诱发的121例;发病时间最短的为5天,病程最长的是23年。发病部位在腰2~3椎间盘突出36例,占12.7%;腰3~4椎间盘突出54例,占19.1%;腰4~5椎间盘突出103例,占36.4%;腰5骶1椎间盘突出103例占318%。

2治疗方法

2.1电脑间歇牵引我们采用日本引进的微电脑间隙牵引床牵引,牵引重量取患者体重的40%~60%,一次牵引90秒,间隙放松10秒,往返牵引,牵引时间15~20分钟。

2.2推拿治疗每次牵引完毕,平躺休息约5分钟后,患者俯卧于推拿床,施滚法于腰骶部及患侧下肢,并配合腰部被动活动,在患腰背部及下肢沿足太阳膀胱经循行施四指平推法,并按揉患大肠俞、环中,拿揉委中、承山穴,着重点按突出节段椎间隙患侧旁0.5cm处,以酸胀为度;患者侧卧位(施腰椎斜扳法),健侧在下,患侧下肢屈曲,术者立于患者腹前,一肘尖抵住髂骨后并向前推,一肘尖抵住肩关节向后推,待腰部旋转到最大幅度时,再用力加大旋转角度,听到关节弹响后,患者继续俯卧位,术者在腰部用手掌反复有节奏地施按压法治疗,最后嘱患者仰卧位,作患肢屈膝屈髋动作,并按足三里、太冲等穴。每次手法治疗时间约20分钟。

上述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疗程后休息1周,观其变化,必要是时继续治疗。

3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腰部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以上,能恢复工作;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腰部功能活动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3.2疗效分析痊愈:144例,占50.9%;有效130例,占46%;無效:9例,占3.1%。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发病的致痛机理及治疗方法的优劣还存在着不少的争议。具体治疗方法有牵引、推拿、针灸、穴位封闭、椎管内给药、髓核化学溶解疗法、髓核切吸术、手术切除术等多种方法。对具体选择某种方法治疗,各家持有不同的意见。我们采用了全自动微电脑间歇性牵引、推拿手法治疗辅以腰椎斜扳法,将牵引、手法及腰椎斜扳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疗效。

4.1在仰卧位状态下行全自动电脑间隙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减轻椎间盘的压力与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或改变与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再加上电脑持续牵引与间歇放松相结合,间断的对椎间盘施加牵引力形成负压,可起到类似吸吮作用使椎间盘回纳。反复有节奏的牵拉与放松。有人认为可起到改善脊椎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椎间关节和周围韧带,肌肉及神经根炎症的消退。

手法牵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2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病史及CT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108例, 女92例;年龄18~60 (32.4±4.5) 岁。排除标准: (1) 上下肢麻木、行走不稳的严重畸形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精神及神经异常患者; (3)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4) 严重心、脑、肾等脏器功能损伤患者[3]。将以上符合标准的2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一般治疗, 包括嘱患者卧硬床垫休息、做好保暖、避免劳累, 风寒和剧烈运动等。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 进行西医封闭疗法, 由硬膜间隙外持续注药, 药物包括浓度为20%的甘露醇125ml, 地塞米松5mg静脉滴注, β-七叶皂甙钠注射液20mg以及维生素C 2.0g和生理盐水。研究组采用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等疗法, 自制药枕的主成分药物有:黄氏、葛根、党参、桑枝、鸡血藤各30g, 桑寄生、赤芍各15g, 杜仲、续断、当归、桃仁各10g;手法采用周氏复合手法[3], 即先采用放松手法, 再进行颈椎屈曲扳法;牵引采用周氏颈椎牵引法, 患者取坐姿, QY-6型牵引椅, 将颈部枕—颌带固定, 牵引角度为前倾位5°~20°[4], 牵引时间为20~30min;针刺时患者取坐位, 取大椎、颈夹脊配以针刺肩井、肩三针等, 皮肤消毒后用1.0寸的毫针直刺, 针尖达追古板骨膜外处, 每日针刺1次。所有患者均治疗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改善率=[ (术后评分-术前评分) / (17-术前评分) ]×100%。临床疗效分为4级:治愈:改善率为100%;显效:改善率为60%~99%;有效:改善率为25%~59%;无效:改善率<25%。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JOA评分

治疗前2组JOA下腰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血清指标

治疗前2组IL-1、TNF-α、TXB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IL-1、TNF-α、TXB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0%高于对照组的5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2.4 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在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 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法, 包括中药配合手法、针刺、牵引以及西药治疗等方法[5]。本研究中采取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照组西医封闭疗法和研究组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的中医疗法, 主要目的在于探讨2组方法的JOA颈椎疼痛评分、血清指标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

西医封闭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 本研究中地塞米松及甘露醇的联合应用, 能有效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可降低脊髓与神经根的水肿程度, β-七叶皂甙钠能起到皮质醇化合物的抗炎作用, 此外还具有抗渗出、消肿等作用, 能减轻对机体组织的损害, 但是西药治疗多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生, 效果仍欠佳。中医疗法中, 自制药枕的主成分中, 黄芪、葛根、党参、桑枝、鸡血藤为主要治疗药物, 能起到补气固表, 补肺益脾的作用;鸡血藤益气止汗;当归可活血祛瘀, 养血行气, 赤芍凉血活血, 在颈椎间盘突出治疗中可改善脑循环, 减轻水肿;配合符合手法, 能起到较好的镇痛作用, 改善患者的微循环、纠正患者椎肩关节的紊乱, 能改善患者肌肉收缩的柔顺性和协调性, 且手法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牵引治疗能缓解患者颈部肌肉紧张和痉挛的转台, 纠正颈部关节畸形, 有效回纳突出物, 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增加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间隙;针刺治疗能起到温经活血, 促进椎基底动脉的供血,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有研究表明[6], 针刺能降低血清IL-1β、TNF-α等多种指标的水平, 可使高凝状态的血液恢复正常, 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 维持肌肉和神经的兴奋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2组患者的JOA颈椎疼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IL-1β、TNF-α、TXB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均<0.05) 。因此本研究中的中医疗法临床疗效较显著。

综上所述, 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改善血清指标,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 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封闭疗法。

摘要:目的 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中医疗法, 包括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 对照组采用西医封闭疗法, 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的JOA颈椎疼痛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血栓烷B2 (TXB2) 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均<0.05) 。治疗后2组IL-1、TNF-α、TXB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P均<0.05)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0%高于对照组的53.0% (P<0.05)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自制药枕辅助手法、牵引及针刺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改善血清指标的水平,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 临床疗效优于西医封闭疗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自制药枕,手法,牵引,针刺,西医封闭疗法,颈椎间盘突出

参考文献

[1] 莫立斌.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55例[J].湖南中医杂志, 2012, 28 (3) :69-70.

[2] Yang JS, Chu L, Chen L, et al.Anterior or Posterior Approach of Full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 for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A Comparative Cohort Study[J].Spine, 2014, 39 (21) :1743-1750.

[3] 姚本顺, 谢远军.中医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8, 16 (10) :68-69.

[4] 龚星军, 马文央, 王倩芬.牵引配合经筋推拿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 2011, 23 (3) :16-18.

[5] Ahmed SH, El-Shaarawy EA, Ishaq MF, et al.Morphological and radiometrical study of the human intervertebral foramina of the cervical spine[J].Folia morphologica, 2013, 73 (1) :7-18.

上一篇:行为学研究论文下一篇:学生教育管理知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