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养鸡研究概况论文四篇

2024-09-05

林下养鸡研究概况论文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白河滩丰产林内, 试验选用杨树树高15 m左右, 郁闭度0.8, 树木长势良好。试验地地面平坦, 海拔120 m, 杨树林面积100 hm2。该林地为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常发区, 2011年6月10日调查, 树上平均幼虫虫口密度4.4头/百叶。

1.2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鸡为南阳当地生产的柴蛋成年鸡, 鸡龄2年。供试树木品种为六至八年生107、108杨。

1.3 试验设计

2011年6月初在杨树林内西北、东北、中部、中南选择有代表性的4个区域, 每个区域面积6.67 hm2, 用高塑料护网严密网住。每区域内放养成年蛋鸡200只, 白天让鸡在林内自由觅食, 刨食各类害虫, 夜晚集中在鸡舍内。在每1养鸡区域内随机设置1块标准地, 每块标准地0.67 hm2以上, 杨树数量超过200株, 并在每一标准地内按对角线随机选择15株作为标准株。同时在未养鸡区域另设1块标准地, 选择15株杨树为标准株, 做为对照, 对照地林地情况与标准地相同。

1.4 农情调查

2011年在6月25日第2代害虫蛹期、7月20日第3代害虫蛹期、11月20日害虫越冬期, 按照杨树食叶害虫预测预报规程分别调查各标准地标准株树冠下地面扇形1 m2范围内的活蛹数量, 计算虫口密度、虫口减退率, 并统计树叶受损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虫口密度及树叶受损率

6月25日、7月20日和11月20日3次虫情调查发现, 养鸡区地面下蛹的密度大大降低, 树木生长期间, 树叶受损率也大大降低, 控制杨树食叶害虫数量效果非常明显 (表1) 。

2.2 虫口减退率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 6月25日第2代害虫蛹期虫口减退率达78.9%, 7月20日第3代害虫蛹期虫口减退率达97.4%, 11月20日害虫越冬期虫口减退率达90.0% (表2) 。同时, 树木生长期间, 树叶受损率也由90%降低到30%。养鸡控制害虫发生危害效果非常显著。

(%)

3 结论与讨论

林下养鸡是广大林农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同时也是防控杨树食叶害虫的好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林下养鸡防虫效果非常明显。初次放养鸡6月虫口密度就可以降低80%左右, 7月以后害虫虫口密度可降低90%以上, 如果连续几年放养可不用防治食叶害虫。林下养鸡是一种无公害防治方法, 不仅可以防治杨树食叶害虫, 同时对其他地下害虫, 尤其是地下越冬害虫也有很好的防治控制作用, 同时又对所有作物、人畜没有危害, 非常环保[1,2]。林下养鸡是在养鸡的同时防治了地下各种害虫, 节省了药物、人力, 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 既经济又实惠。但林下养鸡防控杨树食叶害虫适用于适宜养鸡、面积大的片林、路林, 不适宜林网和零星林木[3,4]。

参考文献

[1]萧刚柔, 于诚铭, 王淑芬, 等.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2]林晓安, 裴海潮, 黄维正, 等.河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5.

[3]韩青, 丁宁, 张昌莲, 等.重庆市林下养鸡发展现状及展望[J].家禽科学, 2012, 7 (3) :49-51.

林下养鸡研究概况论文 篇2

1 林下养鸡的概述

1.1 林下养鸡

林下养鸡没有标准的定义, 顾名思义就是对农户传统养鸡模式加以科学饲养管理, 实行户外轮流放牧饲养的一种方式, 产品健康绿色。

1.2 林下养鸡途径

灌木林养鸡:具有天然饲料来源丰富, 以昆虫、植物种子为主, 补饲少为特点。

果林养鸡:以牧草植物居多, 补饲较多, 有利于果林的虫害防治、粪污的充分利用, 如“桑园鸡”等。

药材林养鸡:产品具有保健作用, 价值高, 深受消费者欢迎。

2 林下养鸡的环境选择

重庆市“两翼”地区有5000多万亩确权林地, 发展林下经济如林下养鸡有充分林下资源利用。

2.1 场地选择

鸡散养场地应选择地势相对开阔、阳光充足、水源较好、远离城市, 无污染、牧草生长良好的林地, 鸡舍相距牧地较近, 便于管理。

2.2 牧草地建植

可以采用放牧地种植牧草, 轮流放牧;也可以采用专门种植牧草, 收割后饲喂。牧草种植方式:采用混撒混播, 一般豆科牧草占60%左右, 禾本科牧草占40%左右。牧草品种有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等。

2.3 鸡舍搭建

林下养鸡一般采取搭建散养棚, 采用就地取材, 如竹子、树皮、树枝、茅草、木条等, 有条件的可以搭建彩钢棚, 形状如“人”字屋架, 能够遮风挡雨、防寒防暑;舍内采取斜坡地面, 便于清粪消毒, 放置鸡只栖息架, 并放置产蛋窝;建筑面积20~30平米为宜, 饲养量300~400只;根据海拔及环境需要, 应注意以下几点:

海拔1000米左右地区:散养舍相对封闭, 主要注意防风防寒、防野生动物侵害。

海拔500米左右地区:采用半开放式, 散养舍可以采取彩条布或者塑料网围护。

地势较低地区:采用开放式散养棚, 只需注意防暑防雨。

放牧地还需安装防护隔离设施, 满足防疫及动物安全。

3 林下养鸡品种选择

根据用途和市场需求, 可以选用不同品种。

3.1 本地鸡品种

本地鸡由于极强的山地适应性以及高抗病力, 是林下养鸡的首选品种, 在重庆特别是“两翼”地区, 山坡林地资源丰富, 农户素有散养鸡的习惯, 且散养情况下补饲量小, 鸡肉风味好;再者由于本地鸡生长慢、个体小, 5个月出栏体重1750克左右, 也适合营养滋补及家庭消费。如武隆黑鸡、城口山地鸡、大宁河鸡等。

3.2 肉杂鸡品种

肉杂鸡品种长势快, 个体重, 经济效益较好, 但由于商业化原因, 鸡苗未到脱温日龄就销售, 抗病力差, 存活率低, 因此散养不太适合, 且由于长势快, 需要补饲量大, 对大量散养户调查表明, 许多培育的肉杂鸡品种需要较高的饲养管理技术才行, 选择是要注意。

3.3 蛋鸡品种

由于目前“土鸡蛋”价格趋势, 已经每枚鸡蛋销售到1.5~2.0元, 因此不乏散养蛋鸡现象, 但是由于散养条件下营养水平低, 因此也需要多补充蛋鸡料, 而且产蛋量远远达不到笼养水平。

4 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4.1 鸡苗培育

由于农户散养量不大, 因此最好引进专业鸡场培育的脱温鸡苗, 该鸡苗的优势在于完成了全程免疫技术, 重量在250~400克, 体格较为强壮, 引进后可以直接放养, 不需要再进行免疫接种;但引进后还需大约一个月左右的配合饲料补充, 以增强鸡苗的抵抗力。

4.2 放养规模

以农户散养为主, 大部分饲养规模建议以50~200只为宜, 因为投资小, 便于管理, 风险也小;根据农户自有资金及环境条件、人力允许, 可以适度增大规模饲养1000~2000只, 这样可以不增加人力投入量, 流动资金也不需要太多。

4.3 饲养密度

根据近几年散养示范试验观察, 为保持生态环境, 从每亩饲养量200只逐渐减少到30只, 环境破坏程度逐步降低并得到了保持, 根据环境土壤植被的不同情况, 以放养密度40只左右为宜。

4.4 饲喂

林下放养, 一般采取放牧采饲为主, 精料 (粮食) 补饲为辅, 放养前期每天可以补饲二次, 后期补饲一次即可;在夜晚来临前, 补饲便于鸡只回笼栖息、管理。

4.5 放牧

一般采取白天放牧、夜晚回笼栖息;规模饲养情况下, 采取每群300~400只规模搭建鸡舍, 实行放牧区内隔离栏、外防护网;经过观察, 放牧时间达2~3个月时, 植被开始遭到破坏, 轮流放牧时间间隔以2~3个月为宜, 这样便于防疫、减少劳动量、鸡群应激、生态保护。

4.6 饲料来源

除补饲配合饲料、粮食、牧草外, 农副加工产品、新鲜蔬菜均可。

4.7 水源

要求饮水清洁卫生, 无污染, 量充足, 尤以山泉水最好。

5 预防及消毒

5.1 消毒

放牧环境周边, 采取2%烧碱液喷洒消毒, 场内采用撒生石灰片消毒;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 进行紫外线消毒5分钟;鸡群进入散养鸡舍前采用0.1%的新洁尔灭喷洒消毒或者4%来苏水, 定期对饮水槽、料槽清洗消毒;鸡群进入后, 整个生长期内可以进行2~3次0.1%的新洁尔灭带鸡喷洒消毒, 出栏后场内采用2%烧碱液喷洒消毒。

5.2 预防

鸡苗培育期, 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马立克、传染性法氏囊、新支二联苗、禽流感、鸡痘、新城疫等共7次疫苗接种, 根据标准进行皮下、肌肉注射或者饮水、喷雾等;整个生长期还主要进行鸡白痢、球虫、感冒、大肠杆菌等预防治疗, 并请兽医例行进行预防诊断, 禁止外来人员参观访问。

5.3 出栏

浅谈右江河谷的林下养鸡 篇3

右江河谷小盆地的适宜小气候与社会大好环境的和谐促进, 给右江河谷区域林下养鸡事业的可持续性大发展带来了机遇。

1.1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包括百色市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三县一区的右江河谷区域, 是我国最理想的三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之一, 年平均气温21.5℃, 年均降雨量1150mm, 光、水、温湿度条件十分优越, 是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最理想的自然环境。

1.2 社会保障前所未有

近年来, 国家十分重视“三农”科学发展, 出台强农惠农的强势政策, 广西吹响了“富民强桂新跨越”号角, “科学发展、钱粮双增”目标引着广西正从农业大省朝着农业强省迈进, 一个美好的现代农业良性循环已在广西形成, 扶持政策、科技支撑、社会关注、干群协作、民声高涨, 营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

1.3 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 右江河谷的群众, 占尽了交通、信息、政策和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紧跟政府的积极引导, 不断尝到甜头, 得到实惠, 农民热情高涨, 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以和谐快速发展, 为大力发展林下养鸡等农牧业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效益分析

右江河谷区域原有的农业发展基础较好, 大力推广林下养鸡, 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环境因素和丰足的农村劳动力,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综合再提高。

2.1 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 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已让右江河谷区域的农民尝到了甜头, 农民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 很快认识到林下养鸡带来的益处, 或由企业带头, 或由协会引领, 政府传、帮、带、扶, 会很快形成规模性养殖。林下养鸡, 不占农田, 不辟新荒, 达到促农增收目的。

2.2 充分利用林地资源, 优化林牧环境

林下独特的小气候, 满足养鸡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气流等诸多环境因素, 加之人为简单改造与利用, 可促成“鸡觅食, 土轻松, 补肥料, 树高兴”的绿色环保、林牧和谐的发展局面。

2.3 回归自然降低成本, 轻松提高产值

广阔天地, 空气清新, 林下养鸡, 动物自主活动机会倍增, 既增强体质又减少疫病发生, 有效克服了长期以来规模化笼养模式的诸多不易攻破的难题。“病少鸡肥味道好, 生态有机价更高”, 其综合效益会明显高于传统模式。

3 科学管理

林下养鸡, 要充分利用地势, 科学选择场址, 合理配置鸡舍, 强化场内区域功能, 加强饲养管理。

3.1 适宜的环境选择

林下养鸡的环境选择很重要, 应选择交通方便但又要清静无污染的山林地, 有山有水, 通风向阳, 藏风聚气, 地势干燥, 距离交通要道保持200m以上的有效间距为佳。以既防止周围居民生活区、垃圾厂、工矿以及其他养殖场污染本饲养区, 又要防止本饲养区对周边的污染为准则。在林地内建立的鸡舍, 要求有一定的青绿植物做遮挡, 遮阴面积在35%~75%之间, 要选择那些有丰富的青绿植物、昆虫以及沙粒的林地环境, 确保鸡群有足够的“天然食物”。

3.2 合理的鸡舍布局

鸡舍的建设主要是考虑冬季的饲养保温和黑夜的休息之用, 除了考虑安全、稳固、耐用、物美价廉之外, 还要注意鸡舍的朝向及结构等要素。按右江河谷一带的地势、气候分析, 一般以南北朝向为佳 (偏向±15度) , 适宜采用半开放式结构, 深冬时节可以进行简单围拦即可达到冬暖夏凉效果。鸡舍间既要保证足够的防火卫生间距又要方便生产操作。要根据山势、水势, 舍内地面要比舍外地面高20cm左右并设立排水沟即可有效防水防涝, 舍内墙壁需要平整, 粉刷石灰, 以利于后期清洁消毒工作的开展, 整个鸡舍的体积不宜过小, 宽应在4m以上, 具体长度虽无硬性要求, 但根据饲养量而相应调整。屋檐高2m左右, 除育雏鸡舍外, 南北两侧墙面要有足够的窗户以及地窗。

3.3 必要的防疫设施

林下养鸡也要讲究卫生防控, 内外联防, 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卫生防疫机制, 要强化卫生意识, 饲养区内要严格执行生活区与生产区的隔离原则, 同时要慎防外来人员未经消毒直接由入口进入鸡舍内部。应设置消毒池, 在消毒池内可选用2%~5%的次氯酸纳等常规消毒溶液, 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消毒处理, 鸡舍入口要设置洗手盆以及入舍专用鞋, 要有鸡舍用具消毒设施, 定期对鸡舍以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 在日常维护及消毒过程中还应确保鸡舍的干燥, 防止因湿度过大引起的细菌扩散, 鸡舍内的粪便要及时清理。

3.4 加强雏鸡管理

提高雏鸡成活率是养鸡生产的关键环节, 要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做好雏鸡舍清洁以及消毒工作。育雏前应准备有充足的饲料、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以及消毒药物等物品, 要有必要的保温、升温设施。林下育雏, 既要注意防寒保暖, 又要保证通风透气, 并保证足够的光照。防虫防鼠、防其他野生动物的侵害也是生产中要加以考虑的实际问题。

育雏时要有合理的粮食搭配, 育雏饲料可选全价小鸡料, 待雏鸡能自由放养和采食后, 要逐渐改变营养结构。

3.5 加强放养的管理

在雏鸡饲养3~4周时, 可采用小面积放养, 一般就是在活动场内围养, 使鸡有一个从舍养到放养的适应过程, 在这个适应过程中以增强其抗病性和防御天敌的本领。在围养一段时间以后, 选择气候适宜的晴天中午将雏鸡赶至室外进行放养, 其主要食物由饲料变为虫草等, 同时注意在草皮上撒少量的饲料颗粒, 并培养其条件反射特性, 便于收牧。在放养过程中的投料, 要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方式方法, 要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根据林下生态状况补充适当的饲料, 一般以能量饲料为主, 如玉米及其他农副产品。在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时要停止放养。要尽力做好放养过程中的防疫消毒工作。

4 疫病防控

科学养殖, 防患于未然。养殖必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 养防结合, 防重于治”的原则。

预防为主。在确保有效的安全间距为前提下, 一般情况下, 新开辟的养鸡场地是相对比较安全、干净。根据右江河谷一带鸡病的流行特点, 林下养鸡以预防禽流感、鸡新城疫及鸡出血性败血症为主。同时, 平时准备一些微生态制剂伴料喂鸡或洒在鸡群活动圈内, 可以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滋生。专家研究认为, 有效搭配的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调节动物内外环境微生物的平调发展, 促进动物健康及环境优化。

治疗为辅。疾病防治, 是动物饲养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条件较为优越的林下养鸡也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疾病困扰。在不同的饲养阶段要选择不同的抗菌素以及消毒药品, 诸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哌酸、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药物以及高锰酸钾、百毒杀等消毒药剂。值得注意的是, 一定要按照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 尽量不用或少用抗生素, 更不能长期使用抗生素, 以免降低林下养鸡产品品质。

5 注意事项

考虑到林下饲养过程中, 林地病虫害以及林间杂草防杀害虫时喷洒各种农药对鸡群的影响, 我们要通过调节合理的时间差来防止这一矛盾的发生, 才能更好的推广这一绿色的养殖技术。

实践中偶有发现, 桉树林下饲养种鸡, 种鸡的繁殖率下降。这真是偶然现象还是必然现象?这些问题, 有待专家探讨。

6 总结

充分利用右江河谷独特的区位优势, 发展林下养鸡, 能充分利用林地的青饲料和昆虫、蚯蚓等有益资源, 简化了群众劳动程度, 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 鸡群能得到充分运动, 增强抵抗力, 减少疾病发生。在净化环境、优化林地土质的同时, 提高成活率, 提高产品品质, 有利于品牌建立,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多重促进。通过分析右江河谷地区发展林下养鸡的系列因素, 我们不难发现, 右江河谷地区林下养鸡的工序相对简单, 效益空间巨大,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注重育雏管理以及放养管理, 辅以严密的安全防范 (包括对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因素危害等因素的防范) , 定能总结出一条适宜于右江河谷地区推广林下养鸡的饲养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洪秀.菏泽林下养禽发展现状调查[J].家禽科学, 2008 (05) .

[2]刘彦平.林下养殖柴鸡注意事项[J].现代农村科技, 2009 (17) .

[3]王大名, 苏岫岷.林下养殖中国林蛙技术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 1996 (06) .

[4]贾正武, 王法振.林下养殖五大优势[J].农业知识, 2009 (12) .

[5]陈爱芹, 孙学森.生态林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J].农业知识, 2009 (12) .

[6]胡大洲, 孟宪成.林下养殖对森林资源的危害[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2) .

[7]谢东, 郭廷军, 杜勇杰, 等.林下养殖柴鸡技术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 2008 (08) .

[8]李国铨.北流市积极开发绿色财源建设[J].广西农村经济, 2000 (03) .

[9]张伟, 甘甲忠.正在形成的北流市兽药城[J].中国牧业通讯, 1998 (06) .

林下生态养鸡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篇4

1 育雏计划的制定

根据养鸡场的鸡舍建筑及设备条件、生产规模及工艺流程, 制定一个缜密的年度育雏计划, 一般每批进雏数应与育雏鸡舍、成鸡舍的容量大体一致, 育雏舍和成鸡舍的比例为1∶4, 与育成鸡舍的比例为1∶2, 育雏数由成年母鸡需要量和育雏育成期间的死淘数等来确定[1,2,3,4]。

2 育雏方式选择

可根据饲养场具体情况选用立体笼式育雏、网上平面育雏和垫料地面散养。

2.1 立体笼式育雏

立体笼式育雏能充分利用空间, 有效防治球虫病及寄生虫病。全重叠育雏笼由笼架、笼体、食槽、水槽和承粪板组成。在上下笼间留足空间放活动式承粪板, 并定期调换清粪。栅栏用铁丝、竹或木条制成, 围住笼舍四周。栅栏外设置食槽、水槽, 栅栏与栅栏之间保持20~35 mm的可调节距离, 方便雏鸡采食、饮水。笼底网眼规格为12 mm×12 mm, 方便鸡粪掉出由承粪板承接。每个笼组养殖1~7周龄雏鸡800只。若结合育雏、育成阶段, 则使用育雏、育成笼。笼具组设计为3~4层。采用机械供料, 料槽置于前网内, 笼门设在前网中央, 前网孔径不宜过大, 以幼雏无法逃出为佳。为便于不同日龄的鸡只采食, 可以调整前网可移动的网片以调节纵栅的间距;也可调节前网与料槽间的距离。底网孔径规格为13 mm×51 mm或25 mm×25 mm, 育雏阶段在笼底铺12 mm×12 mm规格的塑料网, 5~6周龄时撤去[5,6,7]。

2.2 网上平面育雏

网上平养是比较先进的一种养殖方式。它是用网板代替地面。网板可用点焊网, 一般网眼为1.5 cm×1.5 cm。网板离地面50~80 cm, 用角铁焊成支架把网板铺在上面。这样能承受饲养人员在上面走动, 便于饲养操作。也可以用竹笆代替网板。

立体笼式育雏和网上平面育雏2种育雏方式可省去垫料, 最大优点是雏鸡与粪便接触机会少, 发生球虫病、白痢的机会大大减少。但管理方式的投资较大。

2.3 垫料地面散养

垫料地面散养是指在育雏室地面铺上5~8 cm垫料, 垫料要求干燥、清洁、吸水性强、无异味, 切忌使用霉烂材料。使用前要对垫料进行检查, 把发霉的部分扔掉, 然后在太阳下曝晒以进行干燥和消毒。整个育雏期雏鸡都生活在垫料上, 育雏结束后更换垫料。

垫料地面散养投资少, 管理方便, 雏鸡的自由活动空间较大。但雏鸡与粪便未分离, 不利于疾病防控, 特别是防白痢、球虫病等。

3 育雏舍准备

育雏舍要求保温性能好, 利于通风换气。通风量不能过大, 以保证空气流通又不影响室温为宜。已用过的房舍要进行适当休整和清扫、消毒。进雏前14 d, 对育雏舍进行清洗和消毒, 搬出舍内所有能移动的器具。铲除鸡粪、污物、蛛网等, 并进行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喷洒墙壁及地面 (要等上一次喷洒的消毒药干燥后再喷洒下一种消毒药) 。有条件的可用火焰喷枪对地面及地面以上1 m进行火焰消毒。可密闭的鸡舍可采用福尔马林40 m L/m3、高锰酸钾20 g/m3进行熏蒸消毒。方法是将高锰酸钾放入瓷盆中, 迅速倒入量好的福尔马林, 密闭1~3 d后, 打开门窗通风1 d以上。也可在进鸡前3 d用烟雾弹进行熏蒸消毒, 熏蒸前要密封好窗户、门缝, 堵住通风口, 洗刷干净的育雏用具、饮水器、料槽 (桶) 等全部放进育雏舍进行熏蒸消毒。保持舍内温度15~25℃, 湿度70%~90%。按每瓶100 m3 (说明量为每瓶200 m3) 进行熏蒸消毒。熏蒸48 h后打开门窗, 排除剩余的气体。经消毒的鸡舍严禁未经消毒的物品进入, 工作人员进入时也要更衣、消毒。在进雏前1~2 d进行调温, 并使室内温度达到育雏标准要求[8]。

4 育雏设备的准备

4.1 供暖设备

根据饲养场具体情况确定用何种供暖方式, 主要有热风炉 (以煤等为原料的加热设备) 、火炕, 亦有用红外线供暖 (安装在金属反射罩下, 在20℃室温下, 每100只鸡需要250 W的红外线灯1只) 。条件好的可用空调取暖。

4.2 食槽或者料桶

食槽或者料桶要求有利于采食, 便于清洗。槽上缘要求比鸡背约高2 cm。笼养食槽为笼养设备配套设施。料桶每100只雏鸡需3个。

4.3 饮水器

饮水器要求便于清洗、无污染, 饮水器数量与规格根据鸡的大小和饲养方式确定。乳头饮水器较为理想。每100只雏鸡需中型饮水器3个。

4.4 垫料

地面散养育雏时使用的垫料常选用稻壳、锯末、刨花等材料, 厚度3~5 cm。垫料质地要求干燥、清洁、吸水性强。

5 育雏物品准备

5.1 饲料

育雏用全价饲料。柴鸡0~6周龄累计饲料消耗量为750~800 g/只。

5.2 疫苗

柴鸡育雏期所用疫苗主要有马立克氏病疫苗、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和鸡痘疫苗、流感疫苗等。提前准备的疫苗要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在合适条件下贮存。

5.3 药品及添加剂

常用消毒药 (百毒杀、威力碘、次氯酸钠、高锰酸钾、新洁而灭等) 、抗菌药物 (预防鸡白痢、禽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等药物) 、抗球虫药等。添加剂有速溶多维、电解多维、口服补液盐、VC、葡萄糖、益生素等。

5.4 其他用品

包括记录表格、干湿球温度计、连续注射器、普通注射器、滴瓶、生理盐水、刺种针、台秤、喷雾器、手电筒等。

6 免疫程序的制定

根据种鸡场提供的母源抗体, 结合当地疫情流行情况,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不可照抄照搬。

7 结语

育雏是一项细致的系统工作, 按照上述准备工作, 一步一步细心去做, 就一定能取得育雏的成功。

摘要:介绍了林下生态养鸡育雏前需要准备的物品以及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以便为育雏期提供更好的条件。

关键词:林下生态养鸡,育雏前准备,计划,方式

参考文献

[1]宋丽丹.蛋鸡的育雏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 2014 (9) :133-134.

[2]赵旭.提高土鸡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技术[J].四川畜牧兽医, 2014 (6) :37-38.

[3]陈志祯, 陈进碧, 郭洪杞.提高山鸡育雏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贵州畜牧兽医, 2002 (5) :39.

[4]叶跃初, 朱世保.浅谈鸡的育雏[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4) :287.

[5]郭金河.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的措施[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 (11) :67.

[6]赵象忠.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的八项措施[J].甘肃畜牧兽医, 2006 (4) :42.

[7]王焕军, 杨建富, 王叶录.饮水在养鸡中的重要性[J].中国畜禽种业, 2011 (2) :144.

上一篇:给排水工程预算造价论文下一篇:生存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