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粮油高产创建技术六篇

2024-08-19

水稻粮油高产创建技术 篇1

1选用良种

选用国家或四川省品种审定的优质、高抗、丰产的优良杂交品种, 建议农户选用南充市农业主管部门推介“2015年大春作物品种”中的水稻品种, 如:川优6203、川优8377、宜香2115、花香1618、川香优37、川香优198、蓉18优、198等。

2适时播种

适时早播, 培育壮苗, 既有利于增长水稻营养生长时间, 促进个体发育, 又有利于使水稻抽穗结实避开秋绵雨灾害性气候危害, 降低空秕粒。壮秧的标准是:秧苗挺健、矮壮, 叶色深绿, 基部粗扁, 根系发达, 白根粗壮, 同时秧龄, 叶龄适当。春季常年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初日, 为露地育秧的最早播种期限。如果是薄膜覆盖保温育秧还可提早播种期7 d左右, 东观镇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为宜。全部采用地膜覆盖湿润育秧方式。

2.1苗床地的选择及整理

2.1.1苗床选择

应选择疏松、肥沃、透气、四周无荫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水稻田作秧田。

2.1.2精细整地

苗床地精细整理、推平整绒, 按1.3~1.5 m开厢, 沟宽0.3 m, 深0.2 m左右, 四周理好排灌沟。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6~8。

2.1.3施用肥料

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一般每0.067 hm2施25 kg, 不再施用其他肥料, 也可加施尿素7.5~10 kg/0.067 hm2, 农家肥2 500 kg/0.067 hm2。

2.2浸种、催芽

2.2.1晒种

浸种前进行晒种, 既能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又能提高种子内酶的活性和发芽势, 使出芽快而整齐[8]。

2.2.2浸种

播前1 kg稻种用质量分数为20%三环唑4 g、或75%三环唑1 g兑水1.5 kg, 浸泡种子2~3 d后催芽播种, 或用30%乙蒜素800~1 000倍液浸种2~3 d, 或用“多利维生—寡雄腐霉”10 000倍液浸没种子为宜, 浸种24 h以上, 两种药剂浸种后均须晾干催芽播种, 可预防稻瘟病、恶苗病等多种病害[8]。

2.2.3催芽

催芽过程中要掌握好温度, 一般掌握在25℃~35℃, 最高不超过40℃, 防止高温烧芽, 催芽时间最高不超过48 h, 催芽的标准:“芽长半粒谷, 根长一粒谷”。

2.3播种盖膜

2.3.1播种

秧田每0.067 hm2用干稻谷6~8 kg, 将催好芽的种子分厢称种匀播, 播后用木板把谷种压入泥内, 并均匀覆盖一薄层土杂肥。

2.3.2盖膜

搭架拱铺或平铺均可。用竹片搭架盖膜时, 拱中部高度距厢面20 cm左右, 竹片之间相距50~60 cm。平铺时可撒一些麦草, 或不带叶的鲜胡豆秆, 再盖膜的四周, 用泥土压严。

2.4秧田管理

齐苗后采取阴天全覆盖、晴天揭两头, 白天揭两头、夜晚全覆盖的管理办法控制床温, 直至秧苗开始分蘖, 方可揭去薄膜;二叶期前保持沟中有水, 畦面不开裂不灌水上畦, 开裂则灌“跑马水”上畦;三叶期以后灌浅水上畦, 以后浅水勤灌促进分蘖, 同时每5~7 d, 按每0.067 hm2秧田用尿素5 kg兑粪水追肥促苗。并注意防治秧田病虫害, 青枯、立枯死苗, 可用质量分数3%广枯灵水剂75~100 m L/0.067 hm2防治;稻瘟病用丰登防治;一代螟虫可用杀虫双、杀虫单防治。移栽前3~5 d施“送嫁肥”, 每次施肥量不宜过多, 以每0.067 hm2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4 kg为宜。

3整好本田

水稻移栽前, 要搞好本田整理, 田须整平, 可按常规程序犁耙, 在做最后一道田时将田水关好, 以备插秧。

4配方施肥

高产创建水稻比常规栽培每0.067 hm2增加1~2 kg, 满足高产的营养需求。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最佳, 且兼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培肥地力、改善稻米品质等作用, 有机肥比例占总施肥量的20%~30%。施肥量按每0.067 hm2施纯氮12~16 kg, 氮磷钾比例为2∶1∶2;施肥原则是“前促、中控、保后”, 根据稻田肥力确定施肥量, 氮肥分配在底肥、分蘖肥、穗肥中为7∶2∶1, 磷肥全部作底肥, 钾肥按底肥∶穗肥 =8∶2比例施用。以有机肥为主, 速效化肥为辅, 按每0.067 hm2施纯氮8~12 kg、五氧化二磷5 kg、氧化钾10 kg, 优质农家粪为1 000~1 500 kg。分蘖肥:在移栽后5~25 d内分2次追施。穗肥:在晒田复水后施用。粒肥:抽穗后10~15 d施尿素3~5 kg/0.067 hm2。同时, 每0.067 hm2用磷酸二氢钾50~100 g喷施, 可有效促进籽粒饱满。并做到“前期轰得起 (促进分蘖早生快发) , 中期控得住 (减少无效分蘖数量, 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 , 后期稳得起 (养根保叶促灌浆) ”。

5规范移栽, 合理密植

秧龄手栽30~35 d、机栽20~25 d、强化栽培15~18 d为好。栽插规格:机栽为等行栽植, 可采取行距27 cm, 株距18 cm;手栽为宽行窄株栽植, 可采取行距为23~26 cm, 株距为16.7 cm;宽窄行条栽的宽行距为26.7~34 cm, 窄行距为16.7 cm左右, 株距为13.3 cm左右;强化栽培为三角形, 可采取宽×窄×窝 =37 cm×33 cm×10 cm。杂交稻一般保证每0.067 hm2栽1.2×104~1.5×104穴, 基本苗5×104~8×104苗, 其中, 早栽可少, 迟栽宜多。

5加强田间管理

5.1搞好水浆管理

“寸 (3.3 cm) 水促返青, 浅水促分蘖”。够苗晒田控制无效分蘖, 孕穗期和抽穗期勤灌水, 灌浆期和成熟期以湿为主。

5.2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害虫主要有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水象甲、稻苞虫和稻蝗等。实行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采用频振杀虫灯、性诱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井·枯草芽孢杆菌、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苦参碱和藜芦碱等生物农药, 或按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允许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化学农药, 如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吡虫啉和噻嗪酮等;并根据杂草发生情况, 在分蘖期进行一两次人工除草, 或前作收获及移栽返青成活后, 酌情施用国家标准允许使用的化学除草剂等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6适时收获

一般水稻的品种从外观上看有5%~10%青粒或30%的穗变黄时为最佳收割时间, 过早或过晚收获会影响产量和稻米质量。

摘要:介绍了选用良种、适时播种、整好本田、配方施肥、规范移栽, 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 旨在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做好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 从而提高水稻单产, 增加农民收益, 确保水稻总产量持续增加,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关键词: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龚明楷.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分析[J].吉林农业, 2012 (11) :147-148.

[2]王学军, 刘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总结[J].农民致富之友2013 (10) :73.

[3]王敏, 令狐昌英, 刘廷海, 等.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效果浅析[J].耕作与栽培, 2010 (4) :62-63.

[4]周维佳, 刘远坤, 黄宗洪, 等.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范[J].贵州农业科学, 2005, 33 (3) :78-79.

[5]毛艳.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 2008 (4) :31.

[6]袁双孝.川东北丘陵区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 2011 (10) :7.

[7]陈永生.浅析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J].新农村, 2013 (10) :133.

水稻粮油高产创建技术 篇2

1 创建目标与技术路线

单产稻谷10 500 kg/hm2以上。产量结构为:有效穗数255万~285万穗/hm2,穗总粒数190~200粒,穗实粒数160粒以上,千粒重27~28 g。技术目标路线:根据沙洋县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操作要求,其技术路线重点是把好“六关”,即:品种关、密度关、晒田关、肥料关、水控关、病虫关。只有把握住了这六关,粮食生产潜力才能充分挖掘,项目目标才能如期实现。总体目标:前期早管促早发、中期稳长攻大穗、后期勤管防早衰。

2 栽培技术

2.1 前期早管促早发,争多穗

中稻前期,要立足早管早发,争取有较多的低位分蘖。主要是因为早发的低位蘖成穗率高,穗大粒多,易获高产。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栽足基本苗。大田移栽密度人工插秧17 cm×23 cm或17 cm×20 cm;旱育抛秧30蔸/m2,达到大田基本苗27万~30万蔸/hm2。二是早施促蘖肥,补施壮蘖肥。中稻的施肥总量要求高产栽培的底肥与追肥比例应为氮肥6∶4,磷肥应以基施为主。钾肥用作基施与追施的比例为5∶5,施用追肥时,分蘖肥与穗粒肥的比例为(6~5)∶(5~4)。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早施分蘖氮肥是大田分蘖早发、快发的重要条件[1]。所谓早施就是指移栽后5~7 d施第1次促蘖肥,数量宜偏多,占分蘖肥的70%~80%;再过5~7 d,看苗情施肥,即分蘖势弱、苗色尖的田块,补施壮蘖肥,促进平衡;抛秧田应适当早一些,达到前期早发但不过头,为中期长穗创造条件。每次施肥都应与灌水相结合,实行以水带肥。三是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分蘖期的水分管理以促早发为目的,做到“浅水插秧,寸水活蔸,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即移栽至返青期间,一般水层以不淹没秧田最上全出叶的叶耳为适度;返青后间歇灌水,即灌2~3 cm水层,待其自然变干间歇2 d左右,再灌第2次水,即后水不见前水[2]。适时晒田,一般掌握在“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即当茎蘖苗达到预期的成穗数,其中旱育壮秧和抛秧稻苗达到80%~90%时,或者移栽后达到20~25 d,即要开始落水晒田。晒田要掌握先露后晒、分次进行的原则,晒田程度以不陷脚、冒白根、未开裂为宜。凡耕层深厚、肥水高、苗势旺、苗数足的要重晒,反之则轻晒。四是化学除草。中稻田杂草的防除以化学除草为主,一般在移栽后5~7 d与第1次追促蘖肥相结合进行。免耕或直播田前期杂草严重的田块,应在抛秧前施用灭生性除草剂。五是病虫防治。中稻生长前期应注意防治稻飞虱、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还可结合稻田养鸭吃虫、频振灯诱蛾杀虫,减少农药使用量,要注意保护稻田天敌和中性昆虫的繁衍。

2.2 中期稳长促壮秆,攻大穗

中稻生长中期,要围绕稳长促壮蘖促壮秆保蘖争穗,关键在于稳氮促碳,保持稳长,达到群体适当,冠层结构合理,顶部3片叶长度适中,挺拔不披。一是正确施用穗肥。中稻生产上多用的是大穗型和穗粒兼顾型品种,生育期长,产量潜力大,要普遍增施穗肥,并以促花肥为主,保花肥为补充。促花肥的施用要掌握一个“巧”字,要做到“三看”,即看田、看苗、看天。一看田脚肥瘦情况,田脚肥、基肥足,分蘖肥施得多的,如叶色转色不明显,可以少施氮肥,补施钾肥;二看苗势、长相,叶片挺直、叶色发黄的要多施肥;三看天气,如阴雨天可少施肥,晴天可适当多施肥[3]。促花肥一般在叶龄余数3.5叶时施用,施氮量占穗粒肥总量的70%~80%,施钾肥量占穗粒肥总量的80%,当叶龄余数为1.2~1.5时,如叶色褪淡严重的,可补施1次保花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好;叶色正常的不施。对出现缺锌病状的田块,采用叶面喷施的办法进行。二是灌好孕穗保胎水。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应以浅水湿润、间隙灌溉为主,即灌1次浅水自然干后再复水,后水不见前水,待到孕穗后期以浅水层为主,严防受旱。三是防治病虫害。中稻中期特别是孕穗后期的病虫发生种类多,危害也重,重点是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1~2次混合用药,2次总体防治。7月中下旬的防治对象主要以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为主。8月上中旬以3代三化螟、白叶枯病、稻瘟病、稻曲病防治为主。

2.3 后期勤管防早衰,增穗重

中稻生长后期要围绕保护茎叶和根系不早衰,增强稻穗抽穗后的光合效率,促进高运转、高积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以获得高产优质。一是补施粒肥。粒肥施用以根外喷施叶面肥为主。水稻灌浆期如果叶色较淡,或植株表现出缺硼症状的田块,喷1次硼肥,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二是调节水分。后期应实行间隙灌水,保持田面处于干干湿湿状态,灌浆期以湿为主,蜡熟期以干为主。后期切忌断水过早,特别注意高温年份应以水调温防热害,以免影响结实率、粒重及米质[4]。一般掌握在收获前5 d左右断水。尤其是早熟品种抽穗扬花期最易受高温热害,如遇异常的高温天气,应采取灌深水,有条件的田块可喷施清水,以提高田间湿度,降低温度,避免高温热害影响结实率。三是防治好病虫害。中后期的病虫主要是白叶枯病、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防治的关键是掌握在破口期采取一次总体施药防治,视发生动态采取个别单独补治,后期用药一定要选择对稻米无公害的农药品种,把握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

2.4 适时收获,及时干燥贮存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当延迟收割期有利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米质,且作用明显。一般掌握黄熟期好收割,实行机械收割,防止割后堆闷,干燥应采用阴干、风干,或间歇晒谷,防止高温曝晒,以提高整精米率,若实行间歇干燥效果更好。

摘要:为实施农业部下达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保障沙洋县粮食生产安全,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结合近3年项目实施过程中栽培技术应用的实际,制定了沙洋县水稻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规程,以进一步规范沙洋县水稻优质高产创建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湖北沙洋

参考文献

[1]张栩,薛应征,王书玉,等.河南省沿黄水稻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5-16.

[2]孙彦常,赵新明,郝成,等.豫粳6号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6(5):8-9.

[3]王书玉,郝成,张栩,等.豫粳8号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河南农业科学,1999(11):9-11.

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技术 篇3

关键词: 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11

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是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优化升级,是种植业“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科技增粮、科学防灾减灾、促进粮油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大举措。为扎实开展好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提高创建水平,推动全市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结合该地区实际,具体技术实施如下。

1总体要求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乡(镇)为单位,以主要粮食作物为重点,牢固树立增产理念、效益理念、绿色理念,坚持生产生态并重、强化行政科研推广协作,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建立完善适合不同区域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辐射大面积均衡增产,全面提升全市粮油综合生产能力。

2实施内容

2.1科学选择示范片

示范片的示范区和辐射区要集中连片,核心示范区以专业化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为主。要求农田基础好,潜力大;农技推广健全、技术较强,粮食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程度高;交通相对便捷,辐射带动能力强。在主要玉米和水稻主产区选择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村社作为示范片,将每个示范片面积扩大到5万亩左右。并由过去单一追求高产转变为高产高效绿色相统一,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带动,促进产能提升和效益增加。主推“三区三控”模式。每个示范片要建设核心展示田及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核心展示田1000~1200亩、示范区1万亩、辐射区3~5万亩;实施控肥、控水、控药等“三控”技术,合理调控水肥、科学用药,确保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2.2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

围绕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省工,示范推广水稻基质育秧、机插秧、玉米单粒精播(种肥同播)、水肥一体、机械收获等技术,组装配套以农业机械为载体的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生产效能提升的模式,以及粮豆轮作、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等模式,探索运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精准化、信息化。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全覆盖。玉米重点推广宽窄行休闲种植、免少耕种植、机械深松、机械收获等技术。水稻重点推广“五改两早一突破”生产模式、钵盘育苗机插秧、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栽培、机械收获等技术。具体实施的主要技术有:

2.2.1玉米主推技术模式

玉米机械收获秋深翻秸秆全部还田、旋耕起垄、秋施肥技术;玉米免耕播种秸杆全覆盖栽培技术;选用优良品种,做好种子处理;精量播种、保证种植密度;化学除草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加入增效剂减少除草剂用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玉米农药减量控害综合防治技术;农田统一灭鼠技术。

2.2.2水稻主推技术模式

水稻秋深翻秸秆还田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五改两早一突破”技术;水稻应用赤眼蜂、杀虫灯防治二化螟技术;水稻二化螟稻瘟病航化作业技术;水稻控药控水技术;水稻宽窄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农田统一灭鼠技术。

2.3强化指导与服务

农业部门应成立由栽培、土肥、植保、农机等方面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巡回指导等活动,推进关键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每个示范片要有1名技术负责人,落实专家包片、技术人员包点责任制度,开展全程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要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提升高产创建水平的切入点,建立专家对口联系制度,开展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和产品销售等指导,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能力,提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2.4加大对技术措施宣传

充分利用《吉林农业》这个平台,大力宣传高产创建中涌现出的新型组织方式、新型技术、先进典型,技术创新、新技术示范研究成果、工作研究和重点工作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龙山县粮油万亩高产创建活动总结 篇4

1 万亩高产示范片创建概况

1.1 水稻万亩示范片

创办了2个高产示范片:一是在石羔镇、华塘街道办事处、三元乡创办了768.83 hm2示范片, 涉及12个村, 农户2 976户, 总人口12 202人;二是在召市镇、贾坝乡、桂塘镇创办了689.48 hm2示范片, 涉及13个村, 农户3 279户, 总人口13 444人。水稻成熟时, 湖南省农业厅及湘西自治州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测产验收, 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9 814.50kg/hm2。按市场价格计算 (2.4元/kg) , 产值达23 554.80元/hm2, 生产成本为7 950.00元/hm2, 纯收入15 604.80元/hm2。对项目区周围地区水稻的产量及投入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农户50户, 面积6.57 hm2, 平均产量为6 934.50 kg/hm2, 产值为16 642.80元/hm2, 生产成本为7 950.00元/hm2, 纯收入为8 692.80元/hm2。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增收稻谷2 880.00 kg/hm2, 增加纯收入6 912.00元/hm2。项目区为农民增加纯收入2 275.6万元, 户均增加收入3 638元, 人均增收887.3元。同时还获得了粮多、猪多、肥多的良性循环, 提高了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1.2 马铃薯示范片

马铃薯高产示范片选择在茨岩塘镇的兴场村、凉水、半寨等8个村;水田坝乡的茶元、苗汉等4个村;大安乡的大红村、木鱼坪村等4个村, 共涉及16个村, 105个村民小组, 3 923户, 总人口16 084人。种植总面积702.13 hm2。马铃薯成熟时, 由农业厅粮油处组织省内马铃薯专家在全面考察示范片的基础上进行实地测产, 万亩片平均产量为31 209.30kg/hm2, 按市场价格计算 (1.1元/kg) , 产值达34 330.23元/hm2, 生产成本15 450.00元, 纯收入18 880.23元/hm2。对项目区周围地区马铃薯的产量及投入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农户50户, 面积7.09 hm2, 平均产量为24 268.50 kg/hm2, 产值26 695.35元/hm2, 生产成本14 551.50元/hm2, 纯收入12 143.85元/hm2。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增收鲜薯6 940.80 kg/hm2, 增纯收入6 736.38元/hm2。该项目为农民增加纯收入1 324.4万元, 户均增加收入3 375元, 人均增收823.4元。

1.3 油菜示范片

在苗儿滩镇、靛房镇创建了杂交油菜高产创建栽培示范片, 面积699.3 hm2。整个示范片涉及村、居委会13个, 农户5 123户, 总人口21 004人。经验专家组测产验收, 万亩示范片平均产量2 311.05 kg/hm2, 按市场价格计算 (7元/kg) , 产值达16 177.35元/hm2, 纯收入9 877.35元/hm2。对项目区周围地区油菜的产量及投入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农户50户, 面积8.0 hm2, 平均产量1 680.00 kg/hm2, 产值11 760.00元/hm2, 生产成本6 300.00元/hm2, 纯收入5 460.00元/hm2。项目区比非项目区增收油菜籽631.05 kg/hm2, 增加纯收入4 417.35元/hm2。该项目区为农民增加纯收入309万元, 户均增加收入603元, 人均增收147.1元。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水稻栽培技术

(1) 推广优质高产良种:重点推广Y两优2号、Y两优1号、两优1128、T优300、准两优527。 (2) 培育壮秧:移栽田播种量15.00~18.75 kg/hm2, 每1 hm2大田备足苗床375 m2, 拱膜覆盖。2.5~2.7叶时施断奶肥, 每25 m2施稀粪水100 kg, 3叶以后每长1片叶, 浇稀粪水1次, 移栽前5~6 d施送嫁肥, 25 m2苗床用尿素0.3 kg对水100 kg泼浇。 (3) 合理密植:空闲田栽19.5万~21.0万蔸/hm2, 作物田 (油菜、马铃薯、蔬菜) 栽21.0万~22.5万蔸/hm2, 移栽规格:株行距为16~18cm×28 cm。 (4) 配方施肥:施纯N 165~195 kg/hm2, N∶P2O5∶K2O为1∶0.6∶1.1[1,2]。 (5) 综合防治病虫:一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 诱杀成虫;二是认真搞好田间调查, 进行田间预测预报;三是推广高效、低毒农药。

2.2 马铃薯栽培技术

(1) 选用良种:选用高产优质种薯鄂马铃薯5号、州芋3号、克新一号、大西洋、中薯3号、州芋1号、州芋2号。 (2) 起垄栽培, 合理密植:1 000 m以下地区种6.75万~7.50万穴/hm2, 按100 cm宽划线开沟起垄, 垄宽70 cm、高25 cm, 垄沟宽30cm、深25 cm, 一垄种双行, 行距40 cm, 株距27~30 cm。高垄单行种植:按50 cm宽开沟起垄。垄宽30 cm, 垄沟宽20 cm, 株距27~30 cm。1 000 m以上地区种植7.50万~7.95万株/hm2, 按100 cm宽开沟起垄, 每垄种2行, 株距25~27 cm。 (3) 配方施肥:按生产100 kg鲜薯需吸收氮0.5 kg、磷0.1 kg、钾0.8kg进行施肥。基肥施复合肥 (N∶P2O5∶K2O为15∶15∶15) 450~600 kg/hm2, 用火土灰9~12 t/hm2作盖种肥。追肥2次, 出苗后苗高10~15 cm, 追施苗肥 (4月15—30日) , 施碳酸氢铵600~750 kg/hm2, 施后进行培土;现蕾期, 追施尿素7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 并进行1次培土, 促薯块膨大[3]。

2.3 油菜栽培技术

(1) 选用良种: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湘杂油753、湘杂油763、湘杂油6号、油研10号、科乐521。 (2) 培育壮苗:苗床厢宽1.0~1.5 m, 苗床播种7.50~11.25 kg/hm2, 3~4叶时间苗, 保持苗距8~9 cm, 同时喷施叶面硼肥。用25%敌杀死和吡虫啉防治蚜虫和菜青虫等。直播田苗至3片真叶时匀密补稀, 留苗20~25株/m2。 (3) 合理密植:育苗移栽保证12万~15万蔸/hm2。直播密度适当加大播种量, 用种量3.00~3.75 kg/hm2, 保证苗量在19.5万株/hm2以上。 (4) 化学除草:免耕直播田播种前2 d, 用百草枯3 750 m L/hm2对水450~750 kg/hm2喷雾除草。直播田四叶期用高效盖草能1 350 mL/hm2对水675kg/hm2喷雾除草。 (5) 底肥:施农家肥37.5~45.0 t/hm2、45%高浓度复合肥600 kg/hm2、硼肥15 kg/hm2。 (6) 追肥:移栽田在移栽后7~10 d和直播田定苗时, 用稀粪水加尿素37.5~45.0kg/hm2对水浇泼作苗肥。天旱土干时, 适当增加浇泼次数。越冬前看苗施45%高浓度复合肥150~300 kg/hm2作腊肥;在油菜薹高10 cm左右时根据苗情施高浓度复合肥150~300 kg/hm2作薹肥, 同时在始花期必须喷施叶面硼肥[4]。

3 主要推广方法

3.1 成立领导班子及技术班子

成立以县长彭正刚、副县长向能武为正副组长的项目领导班子, 领导班子成员包括县发改局、农办、财政局、农业局、科技局、供销联社等主要领导。各项目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项目领导班子。由县农技推广中心、经作站、植保站、土肥站选派业务骨干组成技术班子, 各乡镇也配备了相应的项目实施人员, 共组建了58人的技术队伍, 确保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得到了湖南省农业厅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局的大力支持, 各级领导经常来龙山县实地指导工作, 共同参与项目的实施, 对项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2 搞好技术培训

层层培训是把农业实用技术迅速推广到群众中去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项目实施过程中共举办农业科技人员培训、村组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培训、农民培训等各种高产栽培技术100期次, 培训农民20 000余人, 印发技术资料12 000余份。

3.3 大办示范样板

样板带动是项目技术推广的成功经验, 1年来在水稻、马铃薯、油菜3个作物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中共办“个、十、百、千”亩丰产样板个151个, 其中1亩攻关田78个, 面积5.75 hm2, 十亩丰产片66个, 面积48.99 hm2, 百亩示范样板7个, 面积52.23 hm2, 千亩示范片3个, 面积233.95 hm2, 这些样板片平均单产明显高于万亩片, 同时还起到了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 (1) 水稻1亩攻关田34个, 面积2.91 hm2, 平均产量11 746.5 kg/hm2;十亩丰产片25个, 面积19.05 hm2, 平均产量10 821.0 kg/hm2;百亩片3个, 面积21.45 hm2, 平均产量11 572.5 kg/hm2, 其中在华塘街道办事处螺丝滩村9组创办的7.19 hm2的百亩示范片经湖南省杂优中心和湘西州农业局专家验收, 平均产量达12 934.5 kg/hm2;千亩片1个, 面积70.25 hm2, 平均产量10 201.5 kg/hm2。 (2) 马铃薯:1亩攻关田19个, 面积1.36 hm2, 平均产量37 915.5 kg/hm2, 十亩丰产片28个, 面积19.82 hm2, 平均产量35 467.5 kg/hm2, 百亩片2个, 面积14.13 hm2, 平均产量33 649.5 kg/hm2, 千亩片1个, 面积72.61 hm2, 平均产量32 701.5 kg/hm2。 (3) 油菜:1亩攻关田21个, 面积1.49 hm2, 平均产量2 646 kg/hm2, 十亩丰产片13个, 面积10.13 hm2, 平均产量2 536.5 kg/hm2, 百亩片2个, 面积16.59 hm2, 平均产量2 457 kg/hm2, 千亩片1个, 面积91.08 hm2, 平均产量2 409 kg/hm2。

3.4 加大资金投入

龙山县人民政府及时安排171万元的专项资金, 用于整个高产创建示范片的物化补贴、技术培训和相应的管理费用, 确保高产创建活动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5 建立激励机制

为推动项目顺利实施, 龙山县政府对每个项目乡镇安排活动经费1万元, 并对完成计划任务的乡镇, 以县委办、政府办实行“两办”通报, 确保项目全面完成。

4 结束语

龙山县地处山区, 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总产的空间非常有限, 提高粮食总产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是在保持粮食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提高粮食单产。通过开展万亩高产创建活动, 进一步加强了粮食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示范和推广, 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 品种技术相统一, 充分挖掘良种和技术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的生产潜力。粮食高产创建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单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 是粮食生产的必然选择。

摘要:介绍了龙山县开展粮油万亩高产创建活动的概况以及主要种植作物的栽培技术, 总结了龙山县粮油万亩高产示范片的推广方法, 以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万亩高产示范,水稻,马铃薯,油菜,推广,湖南龙山

参考文献

[1]李经贤.有机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4) :58, 61.

[2]李玉波, 李懋.辉浅谈马铃薯栽培技术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6) :238.

[3]冯玉珍, 杜景珍.油菜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7 (12) :22-23.

水稻粮油高产创建技术 篇5

一、强化了组织领导, 搞好面积落实

为切实抓好我县2011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 达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长李育林为组长, 县农业局局长孙洪旗、县财政局局长尹枫为副组长, 相关部门和乡镇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局。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层层落实责任, 为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2011年, 在麻柳、檀木、万家、福善、大风等7个乡镇建立亩产700kg的2.2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基地。其中:亩产750kg的展示片在麻柳建2 000亩、檀木1 000亩、万家1 000亩、福善800亩、大风200亩、石梯100亩、大树50亩, 在麻柳、檀木、万家各建100亩攻关点, 实现亩产800kg的高产目标;在米城、堡子、龙滩、青宁、金石5个乡镇建亩产650kg以上的2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 其中米城6 000亩、堡子4 000亩、龙滩3 000亩、青宁4 000亩、金石3 000亩。辐射带动全县稻田61.7万亩。基地内良种推广率、主推技术普及率、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100%。

二、强化了宣传发动

2011年2月28日至3月2日, 麻柳镇、檀木镇和万家镇分别召开了农技站技术干部和示范村的村社干部会, 传达了省创新团队水稻专家组关于水稻高产攻关和新品种展示、万亩示范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宣传, 印发技术资料, 让示范点的农户支持水稻高产创建工作, 让每一个农户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宣传培训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三、强化了技术服务

成立技术领导小组, 由达县农业局局长孙洪旗任组长, 局属各部门及相关乡镇农技站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测产验收和项目总结等具体工作。技术专家组制定了《达县水稻集中进行旱育秧实施方案》, 编写了《达县水稻高产高效技术规程》, 印发了技术宣传资料10 000多份到示范农户。

扬中市水稻高产创建的推进与探讨 篇6

1.1 水稻生产发展现状

1.1.1 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

扬中市地处苏南, 为典型的平原圩区, 四面环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地力资源丰富、生态条件优越, 土壤类型以壤土为主, 对发展水稻生产比较有利。

1.1.2 水稻种植面积

我市水稻种植面积有一定起伏的变化。由于受种植结构调整、“压粮扩经”、工业用地、城市和村镇建设的影响, 2001-2003年的水稻种植面积下降幅度最大, 2003年降到0.77万hm2以下。2004年以来面积有所平稳, 主要是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 同时压缩了部分效益低下的经济作物面积, 目前水稻面积稳定在0.73万hm2左右。

1.1.3 水稻品种布局

2001年以来, 我市水稻品种一直以单季早熟晚粳稻为主, 重点实施优质品种更新工程, 引进、示范、推广了优质、高产、多抗的武育粳3号、9—92、武运粳系列 (9522、9520) 、武香粳14、武粳15、武运粳七号等一系列新品种, 当前重点推广的优质品种为镇稻10号、11号、武运粳23等新品种, 常年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1.1.4 水稻主推技术

近年来, 我市在水稻生产上主要推广了4项技术。一是塑盘旱育秧技术, 重点内容是:培肥秧池, 适期播种, 降低播量, 应用壮秧剂, 适时化控, 控水旱育, 治虫防病。二是群体质量栽培技术, 其技术路线是壮秧、减苗、匀抛、调肥、控水, 其主要内容塑盘旱育、控制播量、盘数, 提高抛栽质量, 优化肥料运筹, 提早脱水搁田。三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重点是在培育壮秧技术, 稀植定量控苗技术, 精确调优施肥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等关键技术上精确定量化栽培。四是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全市推广应用达到0.41万hm2, 占水稻面积的55%以上, 已成为我市主体种植方式。

1.1.5 水稻产量情况

我市1995-2010年期间的水稻单产较高, 其中1998年和2002年水稻单产最高, 达651 kg和650kg, 获全省第一;2003年开始, 水稻单产处于下降徘徊阶段, 其中2005年单产跌至10多年来最低谷, 与最高年份单产相差129 kg;2007年开始又恢复提高, 并连年增产, 2009年又上升到600 kg以上。2010年全市水稻单产为620 kg, 但仍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1.6 水稻产业开发

全市围绕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这个主题, 特别是近年来, 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 全市优质水稻比例达到90%左右, 围绕优质无公害稻米产业开发、环境认证、基地建设和无害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常年建立无公害稻米生产标准化示范区0.67万hm2, 制定、颁布《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机插秧精播定量高产栽培技术规程》2项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地方标准。在建立优质稻米产业基地的基础上, 目前全市已注册“岛泰”、“隆盛”、“金绿杨”3个稻米品牌, 初步形成有一定量的加工规模。

1.2 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

1.2.1 生产和技术问题

(1) 品种综合性状不佳。早几年, 我市推广应用多年的武育粳3号, 因小粒翘穗, 对病虫比较敏感而使生产遭受一些损失;前几年, 一直应用的95系列品种, 又因种性严重退化而造成一定损失;近几年, 品质与高产而两难其全, 没有一个稳定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综合表现上佳的主体主导品种。

(2) 种植方式多样化。我市0.73万hm2多水稻, 种植方式有多种, 抛秧、手栽、水直播、旱直播、机插秧, 特别是直播稻面积迅速扩大, 曾一段时间占到我市水稻面积的近70%, 其中旱直播稻达近0.33万hm2, 这种懒种田的方式得到不少农户自发的应用扩大, 由于播种期迟, 播量大, 出苗难, 除草难, 异型稻普遍等技术难题未处理好, 影响产量严重。

(3) 播期普遍推迟。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推广的稻麦品种均为优质、迟熟大穗型品种为主, 成熟收割期普遍推迟, 带来后茬播栽期明显推迟, 恶性循环, 导致生长量不足, 品质不佳, 产量受到影响。

(4) 施肥不科学。主要表现为:氮肥施用多, 磷、钾肥施用不足, 氮、磷、钾比例不协调, 平均每667 m2氮肥用量为22 kg, 而氮、磷、钾之比为1∶0.25∶0.34, 对照高产要求1∶0.5∶0.8, 磷、钾施用差距大;前期施肥数量多, 后期施肥数量少, 平均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6.4%∶33.68%, 对照高产施肥要求50%~60%∶40%~50%, 后期施肥量明显不足。

1.2.2 气候与灾害影响

气候条件总体来讲, “十五”期间对水稻生产是弊大于利, 不是前期遇雨涝灾害, 就是后期低温来得早, 台风频繁, 阴雨寡照。因此, 气候条件及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也是造成我市水稻减产或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十一五”期间对水稻生产也是弊利共存, 因此稻作的防灾抗逆栽培亟待加强研究。

1.2.3 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是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 抓水稻生产的力度不大。二是农技部门弱化了生产与技术的研究, 指导和服务。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村人口老龄化, 务农者科学种田素质明显下降, 使一些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 一些关键技术、关键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此外, 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降低, 一些地方乱占滥用耕地, 基本农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全市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不足, 水利设施损毁、老化严重, 农田灌排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影响了单位面积水稻产量的提高。水稻产业开发推进慢, 加工企业少、规模小, 不能有效促进稻米产业化的发展从而带动稻作生产的发展。

1.3 水稻高产增效创建的必要性与潜力分析

我市四面环江,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建设用地逐年增加, 粮食面积逐年萎缩, 到2010年全市粮食面积已降至1.5万hm2, 比历史最高的1992年减少了20.8%。与此同时, 人口数量增加, 至2010年全市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总数已高达40余万人, 粮食需求急剧增长, 供给压力加大。粮食面积减少与粮食需求增长, 迫使我市提高粮食作物特别是水稻的单产, 增加总产。在我市实施整县推进水稻高产增效创建, 已成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

近年来, 我市水稻单产虽然呈现恢复性提高, 但受多种条件制约, 特别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农户生产规模小, 农村劳动力资源紧张, 务农者科学种田素质下降, 耕作栽培模式粗放及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对我市水稻生产影响较大, 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乏力。我市具有稻作生产的优良传统, 水稻单产较高, 历史上全市的水稻产量曾一度突破650 kg/667 m2, 在全省名列前茅。我市并不缺少农业人才和水稻高产技术, 全市现有各类农技人员155名, 应用优良水稻品种4个, 有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 缺少的是优势科技力量的聚集、先进稻作技术的集成、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技术服务方式。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活动, 集聚优势科技力量、集成先进稻作技术、集中各类重点项目, 搭建农业科技推广平台, 组建农业服务组织, 将我市水稻产量恢复提高到650 kg/667 m2的水平, 较2010年提高30 kg/667 m2, 可增产320余万kg稻谷, 增产潜力十分巨大。

2 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2.1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 进一步完善创建机制, 集中力量, 加快推进“一推四普及”和“五有五统一”专业化服务, 打造一批经营规模化、技术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高产片, 促进全市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增效。

2.2 目标任务

2.2.1 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 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0.73万hm2左右, 平均每667 m2产量650 kg, 总产7 150万kg左右;累计建设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0个 (每年6个) 。通过水稻万亩高产创建, 推广应用一批水稻良种和先进耕作栽培技术, 建立一批农业专业化服务合作组织, 全面提高我市稻作科技水平和高产技术的社会化服务能力。

2.2.2 具体指标

(1) 万亩片数量

年建设万亩高产示范片6个, 5年 (2011-2015年) 累计30个。

(2) 产量品质

万亩高产示范片680 kg/667 m2, 全市平均产量达650 kg/667 m2以上, 稻米品质达国标3级以上。

(3) 技术指标

优良品种覆盖率100%, 先进栽培技术应用率95%以上, 病虫害统防统治率90%以上, 机插秧推广率85%以上。

(4) 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年新增稻谷210万kg以上, 节本增收1 000万元以上。

社会效益:通过万亩示范片建设, 全面提升我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节约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 促进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效益:减轻面源污染,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5) 专业化服务

全市建立各类农业专业化服务合作组织30余个, 新增10多家, 服务种类、服务规模、服务质量不断扩大提高。

(6) 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流转, 订单种植, 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建立订单生产基地0.33万hm2。

(7) 宣传培训

全市年举办高产创建各类培训班100场次以上, 培训人员1万人次以上。

3 技术路线

围绕水稻大面积高产高效目标, 以应用优良品种为切入点, 基于水稻机插秧技术, 集成麦秆全量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等方面的新技术, 采用建立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专业化服务合作组织和进行技术培训等方法, 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至千家万户, 实现高产技术的普及化和粮食生产大面积平衡增产增效。并通过土地流转, 建立基地, 实施订单种植, 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4 实施内容

4.1 推广高产优质品种

针对我市水稻品种综合性状不佳的问题, 根据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总体要求, 结合万亩示范区的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 选择适宜的主导品种, 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 (多) 抗优良品种, 实行良种补贴。每个示范片原则上使用同一品种, 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

4.2 大力推广水稻机插

针对我市水稻种植方式多样化、粗放式水稻直播抬头的问题, 严格控制直播稻等不利于高产的粗放种植技术的应用, 通过农机补贴, 大力推广水稻机插技术, 机插秧推广率85%以上。

4.3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针对我市施肥不科学的问题, 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依托, 普及应用科学施肥技术。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 为示范区技术指导人员及农民选择肥料品种、确定施肥数量、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提供技术服务, 在科学测土配方的基础上, 实行化肥 (主要是生态肥及小高新肥料) 补贴, 大力推广应用配方肥, 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4.4 集成推广高产栽培技术

针对我市水稻高产主体技术不明确的问题, 以省农委推介发布的主推技术为重点, 强化良种良法配套, 因地制宜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大力推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节水灌溉等技术。按照统一操作规程, 组织开展示范区生产, 确保技术统一, 力争示范片关键技术到位率和入户率达到100%。

4.5 加强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 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治方法, 科学防治病虫草害。在准确测报病虫草害的基础上, 重大病虫草害参照省农委发布的主推农药推介名录, 其病虫草害根据实际情况, 指导农民针对相应的病虫草害选准药剂品种, 掌握防治适期, 选对施药方法, 提高防治效果, 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实施高效低毒农药补贴。

4.6 推进专业化优质服务

针对我市农业劳动力以老年人和妇女为主的实际。通过建立机插秧专业合作社、病虫防治专业队、水浆管理专业队、测土配方施肥专业队, 全面提高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示范区全面实现栽培方式统一、良种统一、播栽密度统一、水浆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配方施肥统一, 有效地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促进高产增效。

4.7 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针对我市农户田块分散、管理难的现状, 以万亩示范片建设为抓手, 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股份合作、种地委托等方式, 重点推进土地集中型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水稻专业化、集约化、高效化生产水平。适度规模经营基地主动与稻米加工营销龙头企业衔接, 吸引龙头企业参与万亩示范片建设, 发展订单生产基地, 推进稻米产业化开发, 进一步密切水稻产、加、销等环节的联系。

4.8 强化技术培训

针对我市农技部门弱化了技术研究和务农者科学种田素质明显下降的问题, 对乡镇农技服务人员和各村农业主任重点进行技术培训。水稻高产增效创建的技术标准和关键技术措施, 以光盘、技术规程图的形式下发到镇、村两级。每个示范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完整的技术操作规程与技术应用图, 明确各个生育阶段的重点管理措施和管理量化要求, 在水稻生产各关键时期编写技术明白纸, 及时发放指导到各农户。

4.9 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

上一篇:教师业务能力下一篇:新疆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