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四篇

2024-08-29

生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篇1

关键词:生猪,疾病,预防,治疗

能否将生猪的疾病有效而技术的进行预防和治疗,将直接关系到畜牧业和家畜养殖业的发展[1]。一旦猪的疾病发展成为流行性的传染疾病,不仅会造成生猪养殖的重大打击,甚至会造成其他动物的健康受损,最终使得整体的畜牧业发展进入停滞阶段。因此,做好本身携带病毒的生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对于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已经引起了社会各基层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生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以期提升畜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专业养殖户8家和300只生猪作为研究对象,其日龄分布在50~80日,且在体重、公母等方面的差异较小。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对生猪养殖的从业人员、生猪品种的选择、相关疾病的发生、饲养的方法等进行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 试验结果

根据调查的结果,常见的生猪疾病种类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猪气喘病

猪气喘病又被称作猪肺炎支原体病,是生猪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对于生猪的慢性呼吸道有直接影响。生猪一旦感染这种疾病,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咳嗽和气喘。进一步对这种疾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猪气喘病的主要发病器官是肺脏。猪气喘病的急性疾病主要有肺气肿和肺水肿两种形式,而马慢性或者亚急性病例则是生猪的肺部出现了“虾肉状”的变化。一旦生猪感染了气喘病,会造成猪的饲养时间变长,猪的成长速度减缓,饲料的使用效率也会出现降低。这对于商品性食用猪的饲养企业来讲非常不利。而且,气喘病在生猪成长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其发病的时间一般集中在气候出现较快变化,或者天气状况不平稳的时期。另外,饲料的质量、饲养的环境等也是造成生猪感染气喘病的原因。

2.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同气喘病一样,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也是一种呼吸道疾病。一般来讲,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由于猪体内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其二是由于和产霉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当中,其主要的症状为猪面部发生变形,并且严重的部位甚至会出现生长慢于其他部位的猥琐现象[2]。与之相对应的,猪一旦感染此类疾病,其饲料的有效能量转换就会降低,猪也就无法正常的成长。这对于猪的养殖业来讲,将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会使得猪的呼吸道发生异变,猪的免疫功能也无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样一来,猪感染其他病症的可能性会加大。另外,一旦猪的呼吸道发生了异常,猪无法完成正常的呼吸功能,将加大猪的死亡和被淘汰的可能性。当然,相比较于猪气喘病而言,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更有规律可循,猪感染这种疾病的时期一般处于猪的2~5月期间。

2.3 猪链球菌病

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这种疾病是由多种链球菌感染所造成的,其中具体的包括猪淋巴结脓肿和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其中最为主要的特征是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以及脑膜炎等。而如果猪链球菌2型一旦传染给人,就有可能造成人类引发脑膜炎、败血症或者是心内膜炎,更为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人类的死亡。因此,必须重视生猪的这种类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猪链球菌病在养猪业中非常常见,其发病和流行也没有特定的季节规律。一般来讲,如果猪与其他主群混住在一起,而猪的饲养环境又比较差时,猪的免疫系统就会出现缺失,这时候猪链球菌病将很容易发生。

3 讨论

3.1 猪气喘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造成猪气喘病的原因有很多,天气或者气候状况的急速不稳定变化,猪的饲养环境或者是猪的饲料质量等等,都可能成为引发生猪感染猪气喘病的原因。虽然,个体猪引发这种疾病之后,并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但是这种病却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控制不当很可能会造成整个猪群的感染,而且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治愈[3]。因此,必须要做好猪脐疮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首先,养猪场应当坚持繁养本养猪场内的仔猪,以尽最大可能性的降低外来发病猪引发猪气喘病的可能性。其次,做好消毒工作。良好的饲养环境,是降低猪引发猪气喘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养猪的过程中,饲养人员必须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最后,确保猪的饲料的营养。猪饲料的健康是保证猪能够进行更高营养汲取的途径。因此,在进行猪气喘病的预防过程当中,应当做好饲料的定期清点和整理工作,这样才能够及时处理掉变质的饲料,以保证猪饲料的营养与健康。这几条举措,都是在猪引发猪气喘病之前的预防工作,是先决性措施。而对于已经感染猪气喘病的生猪,可以使用疫苗注射治疗。当然,在使用疫苗的过程中要注意疫苗的安全和有效两种性能,同时其注射位置是胸腔注射。

3.2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预防与治疗

由于引起生猪感染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原因主要有猪体内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和产霉素多杀性巴氏杆菌。而感染了此种疾病的生猪,非常容易导致猪的死亡和淘汰,这对于养猪业的发展来讲,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此,国家应当加强入境猪的检验检疫工作,以最大程度的防止携带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病猪进入国家境内。与此同时,对于已经受到感染的病猪,应当做出最好的处理工作,以最高的效率降低传染的可能性。当然,由于某些猪在感染初期或者抵抗力较强的病猪,其症状还不够明显,这样会使得划归为健康猪群的猪中,依然隐藏有病猪,对于这种情况,要想做到彻底的根除,就需要将出现过病猪的猪群全部淘汰,以防止新的感染,造成养猪业的继续亏损。而对于那些可能接触过病猪的个体猪,应当进行必要的隔离观察,隔离期间,如果没有发生相应的病症,就可以进行正常的饲养。除此之外,对于抵抗力较弱的仔猪,要严禁其他猪的接触,在断奶后的一定时间之内,仍要进行必要的观察。只要没有出现相应的病症,就可以对这批仔猪进行必要的正常培育。除了上述的必要措施之外,改善养猪的环境,也是防止生猪感染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讲,第一,要保证猪群科学的密度,防止猪群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挤压现象。第二,提高通风率,保证猪圈的通风情况,并能够进行有害气体的及时排除,这是进行预防的另一个重要的方法。第三,做好清洁工作,清洁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养猪环境内完成冬季御寒和夏季防潮的目的。这是通过保持环境干燥,而防止细菌滋生的原理,来降低生猪感染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方法。

3.3 猪链球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和治疗猪链球菌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应当为生猪接种相应的免疫疫苗。例如,在生猪的肌肉或者皮下,注射接种5ml的猪链球菌病氢氧化铝胶疫苗,浓缩性的疫苗则注射含量为3ml。另外,还有猪链球菌弱毒菌苗,生猪的注射位置也是肌肉或者皮下,注射计量为1ml。两种疫苗的注射频率都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一次。其次,严格检查每一头进入养殖场的猪,尽最大可能性的将病猪进入养猪场的可能性降低为零,同时还应当做好病猪的处理工作,以防止离开养猪场的猪依然会造成传染影响。最后,对出现猪链球病的病猪进行必要的隔离和治疗,治疗时也应当按照病猪的相应症状。例如,对于出现淋巴结脓肿的病猪,在切除成熟的脓肿之后,再使用30%的双氧水,或者是0.1%的高锰酸钾进行清洗工作,然后涂上碘酊。而对于出现脑膜炎或者败血症类型的病猪,应当使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或者是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生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是促进养猪业健康与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在养猪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相关的工作,以期实现家畜养殖产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广仁.生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治疗[J].科学种养,2014(9):23—24.

[2]马向红,张新建,张友超.浅谈猪的疾病预防余治疗[J].农民致富之友,2013(14):54—55.

生猪的疾病预防与治疗 篇2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免疫应激反应死亡数, 来源于洋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重大动物免疫资料。

1.2 资料整理

采用分类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

2 结果

2.1 生猪免疫应激反应死亡情况

2008年秋至2011年春, 共发生猪瘟、猪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强制免疫应激死亡131头 (2008年秋季18头, 2009年春季18头, 2009年秋季31头, 2010年春季32头, 2010年秋季24头, 2011年春季8头) , 其中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应激死亡35头 (2008年秋季3头, 2009年春季5头, 2009年秋季6头, 2010年春季9头, 2010年秋季8头, 2011年春季4头) 。

2.2 地域分布

生猪强制免疫应激死亡在26个乡镇均有发生。

2.3 免疫应激反应死亡在强制免疫后的时间

免疫后24小时内死亡:25头;免疫后24到48小时内死亡:28头;免疫后48到72小时内死亡:39头;免疫后72小时以上死亡:39头。

2.4 体重

25千克以内3头, 26~50千克112头, 51千克以上16头。

2.5 季节

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应激死亡均有发生。其中, 春季免疫应激反应死亡57头, 秋季免疫应激反应死亡74头。

2.6 免疫病种死亡情况

猪瘟和口蹄疫免疫应激反应死亡:96头;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应激反应死亡:35头。

3 发生强制免疫应激反应死亡的原因

强制免疫前健康检查不到位, 对带病生猪进行注射。

消毒不严造成交叉感染。

应激因素引起的免疫应激死亡, 如遇气候突变、大风、大雨, 气温过高情况下进行免疫注射。

不按标准注射疫苗, 剂量过大。

出现应激反应治疗不及时, 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应激反应治疗方法不当, 影响了治疗效果。

饲养管理不当, 加大了应激反应死亡的机率。

4 预防应激免疫反应死亡的措施

做好免疫前的健康检查, 做到逐头测温, 对老、弱、病、孕的猪要认真进行登记按时补针。

严格按照免疫技术操作规程开展, 认真做好注射消毒工作。

如遇气候突变、大风、大雨, 气温过高情况下暂停免疫注射。

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剂量免疫注射, 不得随意增减剂量。

免疫注射后嘱咐畜主注意观察如遇突发情况及时与防疫人员联系, 争取最佳处理时间减少死亡。

规模猪场生猪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篇3

关键词:规模猪场;生猪疾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35-01

当养猪业的发展模式由原来的散养型逐步向规模化过渡,对于生猪疾病也是由以往的发现疾病然后治疗,转变成了发生疾病前的预防。猪的品种、投入品价格、生猪销售价格、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都能影响一个养猪企业效益的好坏,其中疾病防控是被广大养殖户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1 规模猪场生猪疾病防治难点

1.1 粪便污染

如果猪圈不经常清理,猪的粪便会一直堆积,滋生细菌,生猪的生活环境脏乱差,这些病原菌也可能会导致猪疾病的发生。

1.2 激素喂养

一些养殖户没有养殖知识,对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的认识,通常为了让猪长得更快、壮,而进行激素喂养,这会使生猪的免疫力快速下降,从而感染疾病的几率就会升高。

1.3 交叉感染

很多猪是在外地进行销售的,并且很多小猪也是在外地采购的,因此在购买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疾病的检疫。另外,在养殖的过程中还要做到定期消毒。

1.4 用药不当

在为生猪治疗或预防疾病的操作中,一些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对药物的深入了解,常常会在不对的时间进行用药,或者是对药物进行随意搭配,药量也会出现过多或过少的现象,这不仅不能防止疾病,反而会更加伤害生猪的身体健康,损害养殖利益。同时在疾病诊断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从而导致疾病加重。

在生猪给药方式方面也常常出现不恰当的行为。给药方式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疾病给药的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目前在治疗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采用注射的方法,在注射的过程中应该减少猪的应激反应。

2 防治猪疾病的措施

2.1 养殖场的科学选址

相关法律规定,养殖场要距离居民区、工业用地1 000 m以上,因为首先猪场应该保持良好的环境,其次是生猪如果感染了疾病很可能会传染给人类,所以猪场的地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并实时保持猪场的清洁[1]。

2.2 养殖场四周最好建立围墙

在进行大规模养殖的过程中,最好要搭建院墙,老鼠以及人类都是动物疾病的携带原,所以要限制人员的出入,做好定期消毒检查。

2.3 保持规模小的养殖群

在猪养殖的过程中,很多养殖户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在建立养殖场的时候,数量多的一批猪进行统一养殖,这样,一方面因为竞争导致猪生长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疾病也会传染,因此需要保持较小的规模进行养殖。

2.4 尽量减少养殖场动物的种源

目前,在很多地方都會将猪和其他动物进行混养,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养殖方式,因为畜牧的养殖和水产养殖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占用的空间都是接触路面,所以在引进新动物作为养殖对象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疫,防止新的病原侵入[2]。

2.5 免疫程序

2.5.1 种猪 种猪生长到3、4月的时候,要在蚊虫出现之前注射乙脑疫苗,2头份/头;每年注射两次口蹄疫、猪瘟疫苗,4头份/头;每年注射3次蓝耳疫苗活苗,4头份/头;细小病毒和伪狂犬疫苗根据情况可以选择性进行。

2.5.2 乳猪 乳猪出生7 d,要注射气喘疫苗,1头份/头;20日龄时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头;28日龄注射蓝耳疫苗,2头份/头;40~45日龄注射口蹄疫苗,1头份/头。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次数,并做好记录。

3 小结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营养的食物,还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所以,其健康生长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在养殖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疫苗注射,并保证生活环境的干净、卫生,总之要做好全方位的疾病防控。

参考文献:

[1] 罗鹏飞.猪场生猪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分析[J].农技服务,2016(10):115.

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 篇4

1 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特点

1.1 感染率高

目前, 我国的生猪养殖模式多为大规模养殖, 也就给疾病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一旦有部分生猪感染疾病, 其它的生猪也会受到病毒的影响, 从而出现大规模感染的现象。 由于受养殖面积上的限制, 很多生猪养殖场户在生猪出现疾病时没有将其进行隔离, 导致病毒大范围的传播, 不仅对生猪养殖场户自身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也会波及附近的生猪养殖场户, 造成地域性的经济下滑。

1.2 持续性感染

免疫性疾病的病毒可以存在于生猪的血清、脾肺和淋巴组织等多种器官中, 存活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生猪在活动的过程中, 这种病毒会不断的排出体外, 这就造成了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在病毒感染一段时间后, 生猪可能会出现呼吸道疾病等并发症, 甚至出现死亡, 给生猪养殖场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3 种猪携带病毒

如果公猪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 其精液中就会带有病毒, 而当母猪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后, 其血液中也会带有病毒, 且病毒能够通过胎盘感染给幼猪, 造成种猪携带病毒的现象。 如果幼龄生猪先天带有病毒, 其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很容易出现发育不良的情况, 同时也会增加其断奶后出现多系统衰竭的几率。

2 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2.1 自繁自养

在养殖过程中, 要尽量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来进行生猪养殖, 避免外来病原对生猪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生猪, 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来对其进行饲养, 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 避免交叉感染等现象的发生。 对饲养环境进行全面的消毒, 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浓度。 做好防鼠、防病工作, 对生猪的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 保证生猪养殖场户不受病原体的侵袭。

2.2 科学养殖

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养殖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增加。 因此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疾病监测体制, 使养殖更加科学化。 在此过程中, 首先要对疫病进行全面的监测, 对猪群进行血清学检验, 根据检验标准排查得病生猪。 一旦发现带有阳性病毒的猪, 要及时将其排除, 避免其对其它生猪的生长造成影响。 也可以通过减少疫苗接种的数量来减少免疫竞争, 从而避免免疫抑制现象和应激反应的发生。 其次, 要对猪群进行相关抗体的检验, 根据检验的结果调整接种的时间和接种的顺序, 避免其它抗原对接种的效果造成影响。

2.3 控制应激因素

应激因素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应激因素的控制, 减少应激因素对猪群造成的伤害。 在生猪养殖中要降低猪群的密度, 做好养殖环境的通风工作, 减少猪舍中的有毒有害气体, 保证光照的时间。 完成养殖设备的配置, 为猪群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做好疫苗注射等工作, 也可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药物, 增强生猪的免疫力。

2.4 完善饲料管理

在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基础上, 还要对生猪饲料进行合理的管理, 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使生猪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 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 对饲料的来源进行严格的把关, 保证饲料的质量, 加强对饲料的监控, 避免重金属等物质混入到饲料中影响生猪的健康成长。

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 具有感染率高、持续时间长、造成免疫抑制、造成仔猪带毒等特点, 严重影响着生猪的生长状态。 因此养殖户必须加强对猪群的管理, 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 实施科学的养殖办法, 控制应激因素, 加强对饲料的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 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 畜禽养殖业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加强对生猪疾病的防治能够使畜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本文对生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了疾病的防治对策。

上一篇: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下一篇:IP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