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十篇

2024-05-11

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 篇1

2007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公布了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着重研究无形资产在欧洲近百家上市企业总价值中的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无形资产平均占98家企业总资产的60%。从7个领域的18家企业来看,这一比例超过了70%。负责这项研究的亚历克西.卡克林斯—马尔谢认为,“无形资产价值上升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大多数企业今后都会感受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无形资产在全球化和激烈的经济竞争中是一个重要的决定成败的因素”。因此,如何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管理和经营好无形资产,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我们目前所处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或智力经济化为重要标志的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产生,使得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作为知识形态存在的特殊资源———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比例大大增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企业经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作价成为公司的资本金。在以前的《公司法》中,对无形资产出资范围和比例做了严格的限制,即只能以工业产权和土地使用权出资,而且出资比例不得高于注册资本的20%。而2006年新修订的《公司法》中,明确取消了对无形资产出资比例不得高于注册资本20%的限制,同时规定注册资本中货币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根据新公司法第27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这样一来,企业无形资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70%,而且对无形资产出资的范围进行了扩大,即从以前的“工业产权”扩大到“知识产权”。

另外,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已将发行上市条件降低,同时对无形资产出资折股等做出了较宽松的规定。根据创业板规则草案关于发行条件的规定,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50%。创业板对无形资产比例的突破,与其自身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准备到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绝大多数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往往是这些企业赖以生存的资产来源。可以预见,创业板上市企业发起人以无形资产作价出资入股的情况将比较普遍,无形资产作价出资额占股本的比例将大大提高。

二、现代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它反应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品牌意识、管理水平和营销能力。无形资产的培育和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笔者认为,应做好无形资产全过程的管理,在此过程中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积极产生无形资产

一是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重实物资产、轻无形资产的观念,在企业中树立无形资产重要性的氛围;二是要大力提倡创新。企业应加大对创新的投入,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的科技含量,实现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与质量升级,以更好地提升竞争力和满足市场需求;三是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质量是培育和开发无形资产的基础,企业管理者必须从战略高度去认识质量,才能真正找到培育和开发无形资产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四是注重品牌效应。在培育和开发无形资产的过程中,没有品牌就没有持续发展,而良好的品牌可以使无形资产增值。

2. 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知识类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识不够, 已发生许多因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而使无形资产无偿流失的例子。我国每年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中有四分之三未申请专利,申请国外专利的也仅有几百项, 在科研鉴定成果中, 专利数量微乎其微。我国的高科技无形资产由于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大量的技术成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而是让别人无偿使用, 使得无形资产白白流失。

目前无形资产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对创新成果保护意识不强。在形成了有独创的技术成果后,对技术成果没有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导致技术成果不能得到保护,无法成为法律认可的无形资产; (2) 人员流动引起无形资产流失。例如人员辞职、跳槽带走了专有技术和技术秘密,导致无形资产流失; (3) 无形资产的闲置造成无形资产流失。例如研发出来的技术没有及时申请专利,新品牌没有及时注册商标,因而不能及时形成有价值的资产。

因此,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在积极产生无形资产的同时,还要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3. 重视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

进行无形资产日常管理就是对无形资产进行规划、组织、控制,使之发挥最佳效益。无形资产日常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其价值能否保值增值。进行无形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设立无形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部门的主要职能包括:对企业所有无形资产的开发、引进、投资进行总体控制;根据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要求,协调企业内部其他各有关的职能部门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与外部国家主管机关和部门的关系;考核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状况和经济效益情况。

其次,制订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包括无形资产研发管理制度,无形资产权益(获权、维权、保护)管理制度,无形资产实施管理制度,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无形资产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严格按照制度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

再次,建立现代无形资产信息系统,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监控与经营业绩的考核结合起来,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提供一个科学的模式。

最后,对无形资产的整个运作体系进行随时、动态地监控,定期项企业决策层汇报,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避免无形资产流失获遭到侵害。

4. 实现无形资产的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这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金融工具之一。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稳定信用关系上的经济,失信行为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尝试采用无形资产证券化手段进行融资,其理论还处在探索形成阶段。以1997年美国Pullman Group以David Bowie所出版唱片特许使用权为支持发行证券融资获得成功为标志,作为无形资产证券化重要内容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获得较快发展。但到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缺少明显成功的案例。基于国外经验和我国社会信用基础薄弱、资本市场还不很成熟的现状,为了加无形资产证券化的推行速度,还应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税收制度方面进行充分的设计和完善,以鼓励企业利用这一融资渠道建立无形资产及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5. 注重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

作为一项有财产权利的财产,其财产权利应能够得到法律保护,也就是说财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被企业所控制。无形资产既然已成为企业非常宝贵的资源,那么企业就有责任去很好地珍惜和维护它。保护无形资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无形资产积极注册、申请,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域名登记以及采取技术秘密保护措施,将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便于保护和利用;二是要积极维护自己对无形资产的合法拥有地位,遇到侵权和侵害无形资产的行为,应该积极主张和制止,以免积重难返,造成被动;三是积极宣传普及,在企业员工中树立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主动维护意识,扩大保护网;四是要与行政司法机关主动沟通协调,主动配合执法部门整顿市场秩序,依法打假治劣,及时利用媒体揭露侵权行为。

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竞争的有力手段和武器,重视和管理好无形资产,一定会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摘要:在现代企业经营中, 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从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经营中的作用入手, 介绍了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如何管理无形资产。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营,无形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http://blog.nnsky.com/blog_view_102478

[2]试论无形资产法律保护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http://www.86love.com/information

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 篇2

一、公路资产

(一) 有形公路资产

当前,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规定》, “公路”是指经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定的城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公共道路公路包括公路的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公路设施”是指公路的排水设备、防护构造物、交叉道口界碑、测桩、安全设施、通讯没施、检测及监控设施、养护设施、渡口码头、花草林木、专用房屋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是构成公路的基本要素。因此, 有形公路资产就是指公路实物及其附属的必备设施。

(二) 无形公路资产

公路资产从一个更广的意义上来说既包括有形的公路实物资产, 即公路实物及其附属的必备设施, 也包括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深化条件下产生的由有形公路资产派生出来的相关财产权利, 即依附于公路实物之上的公路收费经营权。无形公路资产就是指公路收费经营权资产。

二、我国公路经营企业公路资产的属性

有形公路资产的产权是国有的, 即有形的公路实物对于公路经营企业来说不可能归自己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对于国家来说, 它是不可转让的, 是供社会大众使用的;所以站在公路经营企业的角度上, 由有形公路资产派生出来的公路收费经营权可以被企业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它才是企业真正拥有的资产, 因而公路经营企业所取得的资产只能是公路收费经营权资产。在这个意义上, 有形公路资产和公路收费经营权资产得到了明确的划分, 并且国家占有公路实物, 企业取得公路收费经营权既然对于公路经营企业来说公路资产只是指公路收费经营权, 而公路收费经营权应归属于什么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无形资产理论

对于无形资产, 《企业财务通则》第20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企业会计准则一无形资产》则有更加详细的规定, “无形资产, 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 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 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可辨认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是指商誉。特许权是无形资产的一种。无形资产理论是公路资产一公路收费经营权的一个理论基础。

(二) 特许权理论

特许权, 通常是指由政府主管部门或企业授予的, 准许一定的主体 (企业或个体生产经营者) 在一定地区、一定期限内生产经营某项业务或某类产品的特别权利, 占有这种特许生产经营权的单位或个人, 可以凭借这种特权获取额外的经济利益, 因而它是一种无形资产。特许经营权包括由政府机构授权的形式。交通运输设施的特许经营, 在我国就是由政府或其授权的交通主管部门, 将某项目的建设权或者经营权有选择地授予具有资格的受让人, 并以受法律约束的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受让人以管理企业的方式建设或经营该交通运输设施, 并承担相应的风险。受让人要遵守国家法律和特许经营条款的规定, 同时也拥有对该项设施经营的独占权。特许经营权是公路资产一公路收费经营权的另一个理论基础。

(三) 公路经营企业取得的公路收费经营权是无形资产

公路收费经营权依存于收费经营公路, 公路经营企业只有得到一种特许, 进行经营性收费才能收回自己的投资并赢得一定的利润。因此, 公路收费经营权可以定义为企业或组织为实现公路管理权和收回公路建设投资而依法拥有的向公路资产使用者获取合法收益的权利。收费经营权的前提是收费公路的存在, 并且出让方和受让方必须严格遵守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规定的各项条款。可以看出, 公路收费经营权是依法获得的权利, 其根本来源是政府的授权, 政府准予企业使用相应的权利在某一地区经营收费业务。公路收费经营权属于特许经营权, 特许经营权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 从而公路收费经营权自然属于无形资产, 它不同于有形公路资产, 公路收费经营权是带有独立资产特性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形成渠道之一是政府机构特许, 如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优惠融资条件等。公路收费经营权属于后者。

由此得出结论, 公路经营企业所拥有的只是公路收费经营权, 其本质上是由政府机构许可的, 或由政府机构授权, 准予企业使用公共财产或在某一地区享有经营某种业务, 在一定地区、一定期限内归企业独占。公路收费经营权属于无形资产下的一个三级项目, 即无形资产一特许权一公路收费经营权。公路经营企业只依存于公路收费经营权而存在, 公路收费经营期限终了, 公路经营企业便不复存在, 所以, 公路经营企业应当也必须把公路收费经营权作为无形资产才合理。

三、公路经营企业公路资产作为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 促进行业优势的价值转换

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行业 (产业) 有不同的要求。某些行业保持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 既需要政策予以足够的扶持, 也依赖于政府对其实施必要的保护, 促使该行业保持良性发展的格局, 使这类企业发挥行业优势, 创造出优秀的业绩。这一优秀的业绩就是行业优势的价值转换, 这对该行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乃至全社会的稳步发展, 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 实现地区性经营的超额收益

公路收费经营权一经转让, 那么由于公路在某地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就具有地区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车流量的增大, 几十年的收费经营权会使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尤其公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 必然会产生这一效果。

(三) 产生良性的风险回报

投资就会有回报, 同样, 投资也必然会产生风险。公路经营企业在合理预计路段前景的前提下, 只要经营得当, 风险控制得力, 其收益可能会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一般企业。而且在现实的运作中, 确实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回报。

四、结语

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 篇3

一、我国油气开采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资产作为油气开采企业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为油气开采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了保证。加强资产管理、推行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关系到油气开采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油气开采企业资产管理中储量资产还未纳入,仅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90%以上。其中,固定资产又分为6大类:油气资产、房屋及建筑物、油气集输设施、运输设备、机器设备、其他设备,其中油气资产所占的比重最大,约占固定资产总额的85 %以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油气开采企业对资产进行了归口管理,初步建立起一套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实施油藏经营战略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

一是资产管理的范围较窄。目前,我国油气开采企业资产管理仅局限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而对于占企业相当大比重的储量资产的管理,还没有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效地结合,资产管理的内容与实施油藏经营管理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资产管理尚处于静态管理阶段。目前,油气开采企业资产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价值的入账、折旧、报废处置流程的简单核算,处在实物完整性的简单管理状态,对资产的使用状况缺乏深层次的分析,特别是对于资产的运营状况分析还没有提上日程,对资产分布状况、运行分析、使用效率效益的高低还没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定期或者动态的资产经营分析制度,不能真正发挥领导参谋助手作用,不能为资产的日常修理、保险、更新改造、调剂、租赁和利用率提高等提供有用的参考资料。

三是资产管理渠道不畅,各环节之间脱节。目前油气开采企业的资产运营模式主要是:由计划部门负责资产购建计划的审批;由机动、基建、采油、集输等有关部门负责资产的购建;由财务部门的基建投资岗负责资产转资前的账务核算;由财务部门资产组负责资产转资前的验收和转资后的日常管理。不难看出,资产的管理是由不同部门分段管理,部分部门只管投资不管产出,各环节之间很容易出现脱节,特别是作为资产管理的最重要环节——资产的入口是由非资产管理人员控制管理,资产管理人员无法真正实现对资产“一生”的管理,这给管好资产带来了种种不利。

四是增量资产管理与存量资产管理脱节。投入的资产有的重复,有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在盘活存量的基础上考虑增量的投入。

二、油藏经营战略对资产管理的要求

油藏经营战略作为油气开采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指导思想,它是在分析油气开采企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因素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和生产要求的基础之上,以油藏作为油气开采企业经营管理最根本、最直接的对象,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着眼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强调各学科的协同性,从经济和技术的双重角度出发,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最大量的油气,使油气田开发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随着我国油藏经营战略的付诸实施,油气开采企业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以成本和效益为核心,合理优化资产配置。实施油藏经营战略,必须坚持以成本和效益为核心,对于资产管理而言,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盘活存量资产,用好增量资产。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存量资产的管理,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对资产投资的管理。

二是从资产的投资到报废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油藏经营战略的实施要求资产不论大小,从计划、审批、购买、验收到转资,经历日常的使用、保管、维护,一直到报废、清理,中间每个环节都不能忽略,资产的报废处置与资产的购置转资同样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当形成一个全过程动态的资产管理体系,弥补资产管理的漏洞,制定严格的程序规范,防止资产从管理脱节中流失。

三是优化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实施油藏经营战略,就要将目前油田发展的方针定位为“优化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降低总量”。在控制增量资产投资的同时,认真研究存量资产闲置的原因,盘活闲置资产,使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重新发挥作用。

四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资产。各项资产是实施油藏经营战略的主要物质技术条件,企业应充分有效地使用资产,定期对资产的构成、利用率、完好率以及资产的利用效果等指标进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财务部门还应配合设备部门,搞好老设备的挖潜、改造、革新工作,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基于油藏经营战略的资产动态管理方法设计

实施油藏经营管理,建立油气开采企业动态资产管理机制,就是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学习国内外科学的资产管理经验,打破以往的资产管理模式,对资产的管理从源头抓起,从设备购置及工程开工开始参与,到竣工验收、转资交付使用、日常管理、报废处置,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其具体思路(如下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以储量评估为资产管理的出发点

油气储量资产化的过程,也就是油气勘探开发企业走向市场,建立和完善储量市场的过程。物探公司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寻求优质储量,然后通过储量市场,将储量销售出去。油气开采企业从油气储量市场上收购储量,通过有效技术手段,尽可能降低开采成本,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因此,储量资产化的实质就是油气勘探开发实现商业化、资产化经营,通过油气储量进入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产的保值增值,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油气开采企业来讲,油气储量资产化是企业资产管理的核心。

建立油气开采企业动态资产管理机制,就要将储量管理纳入到资产管理的范畴内,建立以储量评估为基础的动态资产管理机制,使地面资产的配置适应地下资源状况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油气开采企业资产运行的效益。

(二)实现资产的全过程动态管理

资产寿命的长短、生产效能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设计结构和各种参数,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资产的正确管理与有效使用。同时,资产的使用寿命除与自身的物理性能相关外,还与地下的油气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密切相关。基于此,资产管理人员须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确保资产正常高效的运转,否则会影响油气的开采量。资产管理人员应学习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加强资产的动态管理以提高利用率,对价值巨大的重点资产实行单项资产跟踪管理,从资产的购建、转资、使用、日常管理直至资产的闲置报废与处置的全过程实施重点监督与管理,全面掌握企业资产的增减变动、用途、结构、保全以及运行成本等状况,确保资产在整个寿命周期内得到有效的使用。

四、油气开采企业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方法的应用对策与建议

(一)按油藏经营战略要求合理配置资产

资产是油气开采企业实施油藏经营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传统上油气开采企业资产的配置都是按油气生产单位进行配置的,与油藏经营的需要缺乏联系,因此,进行基于油藏经营战略的油气开采企业资产动态管理,就要根据油藏经营的要求合理配置资产,使资产发挥最大效用。

(二)加强油气开采企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一套准确、精细的资产实物、使用状况数据资料是进行资产动态管理的前提条件。对企业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将盈、亏、报废、租赁、闲置、相互占用资产等作为清查重点,明确各项资产产权,通过有效地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清查不遗漏、盘盈资产及时上报,将准确率较高的数据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

为了保证资产基本数据的完整,需要实施资产的网络化管理,实施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网络化办公,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确定后备案在册,资产管理网络初步建立,使基层各种资产信息及时地传递到各级财务资产部门,使油气开采企业资产数据库及时得到维护,真正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

(三)提升油气开采企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油气开采企业资产全过程动态管理方法的应用,要求企业从资产运营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营运和相关技术培训,加强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使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以保证资产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改变传统的看待资产管理人员的眼光,确立各级资产管理人员培训为掌握生产工艺、熟悉市场交易、明白财务流程、懂得资产运作的复合人才。

(四)进一步完善油气开采企业资产运营分析及激励约束机制

要从资产分布状况、运行能力、效益高低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价和建立定期资产经营分析制度,深入分析油气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运营现状。要将资产经营考核指标纳入企业的经营考核体系,完善现有资产经营管理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工资与职责履行情况、资产经营管理绩效挂钩,加大对高效资产管理单位的奖励力度。

浅析企业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 篇4

浅析企业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

摘 要:无形资产运营是指对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实现最大增值的活动。重视无形资产运营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要从商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必须注意有效地利用和开发无形资产,重视无形资产的运营的意义。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上升,无形资产决定了其在企业盈利过程中的作用,通过无形资产的有效运营实现增值应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无形资产 管理 运营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日益扩大、对企业贡献不断增强,强化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尤为重要。无形资产是创造有形资产价值的源泉。利用无形资产增值可以为企业增加收入,从而增加资产的价值总量,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对消费者而言,他们购买的涉及到产品的品牌、信誉等方面,而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注重品牌及信誉,并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就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无形资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重要程度甚至等同于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对企业贡献体现在延伸价值。然而,很多企业还没有设立专门机构,对无形资产进行科学管理,这极有可能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企业管理者应该做好无形资产开发工作,要充分利用无形资产的投资行为,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实现企业无形资产保值增值 1.完善企业内部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是很复杂的过程。是要完成这一过程得做好相关工作。在涉及许多具体的方面,例如共享知识资源,建立信息资源库,利用知识创造价值,扩展投资范围,通过扩大商业化以及建立联合体等。此外,企业应健全无形资产保护制度,加强监督,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关贸总协定中的中相关条约的学习,维护好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避免侵权事件。 2.完善企业无形资产转化机制。作为企业来讲,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针对需求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无形资产多元化,并整合和完善内部职能部门,发挥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培育核心能力。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要重视无形资产及其投资开发过程,做好相关市场前期拓展工作,尽一切努力实现其价值转化;由于市场中固有风险的存在,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关注和做好无形资产风险管理工作,这包括风险的评估和风险的分散,可以利用联合开发减少风险。此外要尽力获得商品的标准所有权,以实现无形资产的效益。 3.努力提高无形资产转化动力。无形资产转化过程具有很大的风险,无形资产转化如果成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失败的风险。无形资产转化的风险性要求必须给予创造者一定的价值补偿,这可以增强创造者的创造动力,为无形资产转化提供条件。给予创造者的补偿应该是经济补偿,通过市场实现无形资产成为货币。价值补偿要通过市场的经济数据的来检验。根据无形资产在市场上价值的大小,给予其创造者相应的奖励。 二、重视科学评估确定无形资产价值 1.努力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体系。无形资产评估工作必须要有法律的保障与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调整无形资产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针对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进行相关严格规定,这有利于保障无形资产的安全,有利于促进无形资产资源合理流动。当前一些省份已经出台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有力地推动了无形资产评估业的发展。但由于地方法规的局限性,建立全国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已迫在眉睫。 2.建立无形资产评估评估体系。除了政策法规外,有效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还必须要求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评估部门,选派专业员对无形资产进行分类,并按科学程序进行评估,使无形资产价值得到量化。此外,还应做好相关管理与协调工作,以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利于准确评估。 3.加强无形资产评估体制建设。健全的体制有利于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目前而言我国体制建设在无形资产评估方面还有所欠缺,由于缺乏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管理部门,极大影响了无形资产的正常流动和合理利用。我国政府应加快无形资产评体制建设,培养相关评估专家,规范评估方法、标准,推动技术市场、产权交易的健康发展,保障无形资产增值。 三、加强无形资产运营管理 1.充分发挥金融外部环境的作用。无形资产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这需要外部金融市场发挥融资的作用;企业扩大生产也需要资金。为了减少投入,降低风险,无形资产运营必须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通过产权市场转让、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等方式,推动企业无形资产运营管理不断优化。 2.无形资产运营要提高效益。企业购并后,往往具有规模大的特征,容易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然而如果不注重效益的提高,盲目扩大规模,仍会导致破产。因此无形资产运营要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确保重组形成新企业后,综合效益要大于几个成员企业的经营效益之和。 3.处理好坚持主业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多元化经营是实现规模扩张的重要手段。通常当市场处于封闭情况下多元化经营可以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不同产品的互补,可以带来综合效益。从表面上看多元化似乎减少风险,但实际上如果实施无关联的多元化,反而会加大风险;如果产品系列过多也会增大研究与开发成本,使企业的整体效益下降,削弱企业竞争能力。因此企业首先应经营好主业,确立自身竞争优势,然后实施与主业相关性较大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稳步实现组织的规模扩张。 参考文献: [1]杨丽,肖慧霞.试析无形资产运营风险.中国农业会计,,(4) [2]杨长英.试析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中国总会计师,,(4) [3]杨泽花.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现实意义及有效途径.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5) [4]于玉林.无形资产:管理经验与管理技术.现代会计,,(3). [5]李虹,罗燕.无形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浅析.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6) [6]张梅良,唐代喜.对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再认识.求索,2007,(9) [7]谭文.对无形资产运营评价体系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

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 篇5

一、加强资产公司对权属企业的管控力度, 强化产权管理和风险管理

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建立资产经营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目标, 资产公司权属企业的最直接和最终目标就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资产经营公司集团内部最佳配置资源, 并通过经济规模实现财富最大化,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有效的企业集团管理控制。

(一)

目前很多高校资产公司对权属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 对权属企业的内部经营目标、重大经营决策和经营行为都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参与, 特别是高校校办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后即变为高校资产公司的参股企业, 由于资产经营公司在改制后的参股企业中所占份额未达到绝对控股份额, 对权属企业的经营决策、成本控制、利润分配等缺乏话语权, 因而无法对国有资产投资实施最有效的监督管理。因此, 资产公司应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 依据《公司法》规定和《公司章程》约定, 通过派出股东代表、委派董事、监事行使出资人权利, 履行出资人参与权属企业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强化资产公司与权属企业之间的控制与协调, 实现权属企业内部的资源、技术共享与转移,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针对这些目前在高校企业改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应加强对权属全资企业的监管, 强化产权管理和风险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进投资企业规范化建设,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资产公司及派出人员要依法履行职责、忠于职守, 切实加强资产公司及投资企业的监管, 确保学校权益,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因管理不善、监管不严、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

资产经营公司对权属企业的经营性活动和投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 对已创办的高校权属企业和企业所属的资产, 应划归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建立健全投资决策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不为权属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担保和负债。资产公司在兼顾各方责、权、利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制、重组等方式进行整合。以学校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出资的, 应处理好权属企业的利益关系, 通过资产公司进行规范投资, 把投资风险降为最低。

二、大胆改革, 给予权属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力, 解放

企业的生产力, 让企业自主创新,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

(一)

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 市场信息瞬息万变, 要求企业反应迅速, 决策上主动求变, 企业掌握着第一手的信息, 如果没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力, 不能及时决策, 就不能赢得主动, 就会失去先机, 不能抓住市场的机会, 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

有创新就能提升竞争力, 高校应给与权属企业充分的自主创新权力, 激励权属企业自主创新、大胆求变, 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

三、推行绩效考核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应在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将考核结果与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人事变动、年终考核等结合起来, 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奖惩制度, 充分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 从而促进我国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可持续发展。

(一)

资产公司要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和奖惩办法。在合理的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对全资、控股企业负责人实行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建立和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建立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有效机制, 通过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 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方面的业绩指标体系来考核。规范全资、控股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 加强对权属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监管, 加大财务监管力度。

(二)

权属企业管理的水平和发展速度的绩效考核被公认为是一把双刃剑, 没有绩效考核, 难以激发各权属企业的积极性, 所以推行绩效考核是必要的。推行预算管理目标实现与各权属企业的年度绩效评价和领导班子年终奖挂钩, 权属企业的领导班子应加强与实施企业的绩效测评与任免有机结合起来。整个业务运作如果不能与组织的绩效目标结合起来, 不能与人力资源的评价结合起来, 就会缺乏动力。要制定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 与测评联系起来, 可有利于发挥权属企业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动性。

(三)

要充分调动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积极性, 发挥董事、监事的决策、监管作用。一直以来, 高校权属企业的董事、监事基本都是一些部门领导兼任, 责权利没明确, 形同虚设, 放任企业领导班子对企业的经营管理, 没有起到决策和监管的作用, 使企业管理混乱、没创新、停滞不前, 甚至亏损、倒闭, 造成国有资产的贬损、流失。故对各个在权属企业里担任董事、监事也要明确责权利, 制订出董事、监事的工作方案, 制订针对董事、监事的月考核、年考核, 对不作为、不合格的要做出处罚, 对称职的、做出了贡献的董事、监事要予以奖励, 以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

四、做好财务预算和加强财务监督,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 提高权属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有效保护股东合法权益

创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监促权属企业贯彻和遵循资产公司的战略与政策, 提高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整体的运行效率, 降低财务风险,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一)

加强对资产公司及权属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管理水平, 增强资产公司和权属企业的综合实力, 从而推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和权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权属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方面需要结合权属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 制定明确的任务目标, 对权属企业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权属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确保财务信息准确性, 落实责任制, 建立严明的考核制;另一方面, 对参股的权属企业的管理可以采取宽松管理措施, 直接委派专业的财务人员对参股的权属企业定时查看企业的财务情况, 资产公司委派出董事参与到权属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 参与到权属企业的利润分配, 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约束机制, 完善财产管理内部控制、资产保管以及财产清查等制度, 通过清晰的职责分工, 逐渐健全构建资产公司对于权属企业的有效监督机制。

(二)

深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工作, 不断强化权属企业的财务监管力度, 全面降低运行成本, 增收节支, 提高权属企业的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充分发挥派出董事、监事的作用, 定期或不定期向参股权属企业索要财务报表, 加强资产公司对权属企业的监督和审计。内部审计是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对权属企业实施管理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资产经营公司对权属企业管理控制的弱化使得部分权属企业不配合, 多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内部审计还达不到预期效果。资产公司应建立起高层次的审计监控体系, 审计内容包括全资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权属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 要将审计的侧重点放在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执行等方面, 帮助企业查找生产经营管理漏洞, 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纠正, 并对相关责任人加以处罚。促进权属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三)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实施人员控制主要应着力于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度, 通过对权属企业财务人员的委派, 对整个产业集团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控。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在人员委派中存在的委派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监控不到位、责任不到位等现象, 人员控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岗位、机构、人员三落实。资产经营公司在其权属企业中实行财务总监等企业关键财务岗位人员委派制度。权属企业关键财务岗位人员, 由资产经营公司委派, 按法定程序任职, 未经集团公司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各权属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会机构, 配备好财务部门负责人及相应的财会人员。同时, 建立财务人员选拔制度, 将权属企业中优秀财务人员纳入到高校资产公司人事管理范畴。

(四)

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 篇6

一、现代企业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所探讨的现代企业理论用契约对企业 (组织) 进行研究。其中, 交易费用理论研究市场和企业 (纵向一体化) 的关系和企业边界的选择;代理理论研究企业内部结构与企业中的代理关系 (横向一体化) 。显然, 交易费用理论对国有企业的产业重组颇有借鉴之处, 而代理理论对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不无参考意义。

交易费用, 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 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机制时必然发生的“制度费用”。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 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 为节约交易费用, 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费用决定了企业的存在, 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企业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 可以将市场内部化, 消除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 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国有企业拥有关系国计民生和奠定制度基础的优质资产,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国有资产要始终保持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必须适时有效地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代理关系是随着生产力大发展和规模化大生产的出现而产生的。其原因一方面是生产力发展使得分工进一步细化, 权利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了;另一方面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代理人, 他们有精力、有能力代理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了起来。但是, 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人民与国家, 国家与政府, 政府与国资委, 国资委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与公司制国有企业, 公司制国有企业与公司管理层。但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 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 而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工资津贴收入、奢侈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 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 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代理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这便是困扰国企经营效率的委托-代理问题。

二、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产业重组

近年来,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逐步形成加快中央企业之间联合重组、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的调整重组以及以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框架思路, 加快推进了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 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 国有经济分布仍然过宽, 产业布局和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 一些企业主业不够突出, 核心竞争力不强。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这些问题暴露无疑。

然而, 挑战和机遇并存。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 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该进一步发挥出资人的作用, 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 使国有企业抓好有利时机, 通过产业重组尽快优化经营结构, 提高经营效益, 实现低成本扩张。

第一, 收缩战线, 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合理收缩中央企业分布范围, 使国有资本集中投向特定产业链中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或需要重要控制的基础产业、基础服务、基础设施、基础原料、关键技术、关键工序等。

第二, 提高产业集中度, 推动国有资本向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通过增量投入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办法, 加大对产业进入门槛高、国有经济控制力较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基础性和支柱产业等领域的投入力度,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培育未来主导产业, 形成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先导和带头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和骨干力量。完善央企的产业链条, 使之分别向上、下游延伸, 并最终形成自上而下完整的产业链。这样做, 不仅可以突出央企主营业务, 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三, 实施“走出去”战略, 推动国有资本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围绕加快培育和发展80-100家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加快中央企业的重组和调整, 在体现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性和支柱产业中拥有一批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影响力的重要骨干企业。中央企业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在一些重要行业、重要产品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可以乘势“走出去”, 实施低成本并购, 获取战略性资源, 引进关键设备和高新技术, 吸引高层次的管理和科技人才。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 改善经营管理, 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相关生产企业的重组。鼓励研究院所与相关生产企业重组, 实现研发与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第四, 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成功与否的关键, 就在于其资产能否顺利地流动。因此, 对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必须遵循流动性原则, 要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 实现国有资产的价值化管理, 促进国有资产存量能够随市场态势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不断流动和重组。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 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 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国有股东动态监测系统, 确保国有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有序流转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规范运作。积极探索建立混合产权管理的有效实现方式, 将监管重点向上市公司国有股份转移, 完善上市公司国有股东行为管理制度办法。

三、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内部治理

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十六大之后, 在中央和地方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解决了国有资产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状况, 建立起管市场、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上层设置国资委, 在中间层建立资产经营公司, 在下层是由企业群组成。这三个层次, 在上层通过国资委直接管理资产经营公司, 而不是靠各部门分工把关, 这样既能实现将政府各部门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 又直接加强了对资产经营的监督和领导, 形成了有效的制约机制。在中间层建立了国有出资人制度, 为资本运营构建合格的载体, 使企业对投资主体负责, 投资主体对出资人负责, 出资人向政府负责, 实现了国有资产监管职能与国有资产经营职能的分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以投资为专门职能的企业法人, 不直接生产或销售商品, 而是专门经营资本, 其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或称投资银行。因而, 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像普通投资者一样, 高度关注企业的经营, 并追求效益最大化, 从而强化投资者的责任, 实现国有资产的运营向市场化、企业化转变。在下层由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参股及合资企业群组成, 这些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拥有法人财产权, 具有企业法独人资格, 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立承担民事责任, 并具体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 从而实现了国家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理顺了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当然, 这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不尽完美, 国资委既作为出资人行使股东的权利, 又作为行政机关对其所出资的企业进行干预和监督, 很难避免干预过度, 使企业变成政府操纵的附庸, 出现政资不分的现象, 甚至重蹈计划经济的覆辙。因此, 应该尽快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从而理顺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第一, 完善内、外部约束机制。在内部约束方面, 应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董事会、监事会、党委和管理层分工明确, 相互制衡;建立规范、高效经营决策制度, 包括决策主体, 决策范围, 决策程序, 决策责任和风险防范等;健全财务控制制度, 包括各项经费开支规定, 分级审批, 财务审计等, 财务负责人应直接由董事会任免, 并对董事会负责, 以形成对经理人员的财务监督。在外部约束方面, 应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引入竞争机制;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培育经理人市场, 建立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进退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第二, 健全物质、非物质激励机制。在物质激励方面, 应该合理安排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配合, 短期激励包括基本工资, 奖金, 补贴和福利, 长期激励包括年薪制、股票和期权计划和剩余索取权。在非物质激励方面, 应该在职位消费激励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激励, 包括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等。

当前正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 200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我们既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 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 又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 ……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刻认识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和长期趋势, 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对国有经济的冲击和影响, 深入推进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 调整优化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 强化技术创新增强国有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确保国有资产管理转“危”为“机”。

摘要: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最具备市场竞争主体特征的、最具控制力和活力的国有企业所持有的资产,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脊梁。这些资产能否保值增值事关全局, 特别是面临如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等世界性经济重新洗牌的重大关头, 中国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如何在外患内忧中逆风飞扬。文章将探析新制度经济学所探讨的现代企业理论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企业理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牛宇燕.浅议我国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沧桑, 2008.12.18

[2].贺清龙.西方国家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初探.湖北社会科学, 2008 (05)

[3].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国有资产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2005.11.01

[4].常修泽.国资战略调整的“一高三重”.瞭望, 2004 (06)

[5].王烜.论国有资本经营与战略重组.经济评论, 2007 (09)

[6].李荣融.中国将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领导决策信息, 2005.09.12

[7].罗必良.新制度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6

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 篇7

一、加强无形资产经营与管理的重要性

从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看,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 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 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社会的特征是知识和经济一体化, 在资源配置上是以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资产的组成以知识和人力资源的无形资产为主体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点之一, 因此, 知识经济时代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它关系到高校及其相关主体的利益。各种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比重迅速上升, 各行各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越来越重视, 无形资产的价值逐渐被体现。高校是人才和高新科技集中的地方, 拥有大量的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型无形资产, 这些无形资产的取得都是国家和社会各行业投入资金, 经过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长期研究实践积累而形成的, 是属于学校的智力成果, 是学校发展和成长壮大的基础。

从现代管理学的视角看, 毋庸置疑, 无形资产的管理是一种经济行为必须运用经营理念。经营作为经营者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 它以经营者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为指向, 是自成目的的生命活动;一种价值现实的活动, 即经营者生命价值实现的活动。所谓大学经营, 是指大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引入市场机制, 运用“经营”理念、原则和方法管理高等学校, 在开放的国内外高等教育市场中博弈中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

从市场经济的视角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科技资源的重新配置, 技术市场的发展, 产权制度的改革, 知识产权的保护, 国际国内市场的融合以及高新技术成本的商业化、产业化、国际化, 值得注意的是知识经济的到来, 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无形资产科学化管理体系。特别是无形资产管理, 它与人、财、物等生产力要素紧密相关, 涉及经济、科技、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是无形资产管理的重点。现代化的无形资产管理要注重人的行为、人的动机的研究, 建立起人的约束制度, 使无形资产资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观念问题。

观念就像空气一样无形、无色、无味, 对人似乎没有任何感觉, 但在对高校无形资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犹如人需要氧气一样,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揭示人类愿望与动机背后的最终动因时指出:“任何人如果不是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人们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总是反映着人们的愿望与动机。

随着市场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在高校, 人们普遍认同无形资产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对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社会经济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动力。然而, 在实际的管理中, 关于无形资产的管理职能, 在高校没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或者形同虚设。无形资产的管理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这种阻力首先来自人们的观念,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轻“经营”。有些校领导还没有将“经营”等同于“管理”一样高度重视, 对经营无形资产的认识不够充分。甚至有的领导认为:“经营”是经济行为, 高等学府不是企业, 教职员工不是商人, 因此, 大学不应该被“铜臭”侵蚀, 即大学的价值取向不能异化。 (2) 轻“利”。整体而言, 大学学者是以著书立说作为人生的目标与根本, 而谈“利”色变。他们排斥“斤斤计较”商贾观念,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漠视, 甚至藐视因“著书立说”所带来的“利”。这主要表现为: (1) 在著书立说中更注重言论的科学性、知识性、真实性、逻辑性、完整性等, 淡漠, 甚至骨子里就没有因“著书立说”会造成泄密的可能。 (2) “著书立说”的根本就是造福人类, 即“君子重义, 小人重利”。不少的学者认为, 这里说的义, 就是仁义, 大义, 而仁义则是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利, 指小“利”, 暂时的、局部的、经济的小利益。 (3) 轻“无”。高校普遍传承着传统的管理观念, 只注重有形资产的管理。不可否论, 无形资产的特点是“无”, 即看不见, 摸不着。人们头脑里普遍缺少无形资产的“弦”。因此, 在无形资产的管理中很容易“谈起来重要, 做起来忘了”。 (4) 侵“利”。少数另类学者认为, “著书立说”追求就是名利双收。这本无可非议, 可惜的是, 他们将职务发明不经学校允许私下转让, 或挖空心思变相地交易, 从中牟取蝇头小利。从而造成学校、国家无形资产流失。

2. 机制问题。

从现状看, 高校基本游离于市场经济的主战场。高校整体竞争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准确地说, 竞争机制不够健全。如对无形资产的经营与管理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相应的制约机制, 特别是制约机制, 譬如对那些因泄密、私下买卖以及渎职等行为, 给学校、国家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失的处置等制度。

3. 管理问题。

目前, 有许多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呈松散状态, 如有的学校科技处管理知识产权, 二级学院管理科技人员, 资产公司管理科技成果的孵化与转化等等, 各自为政。没有明确专门的部门或专人管理, 缺乏健全的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学校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评估、交易、宣传、法律保护、利用等环节, 组织上均无相应的监督、协调、处理机构和明确的规定, 因而, 这将不利于高校国有资产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4. 人才问题。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 一切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 解决好如何吸引并稳定更多的优秀人才到高校工作, 是提高学校整体水平根本。然而,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一方面, 高校如果缺乏科学有效地经营与管理, 再加之竞争对手 (包括科研院所、拥有自主经营权的企业) 运用优厚条件和待遇广泛吸引人才, 高校人才流失则不可避免。另一方面, 科技成果如果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也会造成不应当的流失。

三、高校无形资产经营与管理的对策

1. 强化无形资产经营理念。

从功能上看, 经营作为经济行为, 其基本目标和唯一动力就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社会行为, 经营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并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历史发展看, “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萌芽于商品经济, 形成于市场经济, 没有市场经济, 没有市场竞争就没有经营。今天, 高等院校处在市场经济之中, 传统大学的价值取向必须创新———建立大学经营理念。谋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与最大化,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大自然生存与发展的和谐。正如马克思主义认为, “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两方面是密切相联的;只要有人存在, 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2]

毋庸置疑, 孕育大学经营与管理的文化生态;营造培养教职员工经营的厚实的土壤是现代大学的必然举措。一所高校的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知识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高教师科技队伍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有必要加大无形资产经营管理的宣传力度, 使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与科技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并用无形资产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事实强化人们对无形资产经济价值的直观认识。以不断增强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与经营理念, 从而达到自觉维护学校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 使之不再受侵害。

2. 健全经营与管理机构及其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经营与管理, 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 也可以是学校国资委的下属单位。具体负责各类无形资产经营、管理与协调, 使无形资产管理尽快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经营化。由于无形资产经营与管理是一专门的学问或技能, 因此, 要引进培养专门的资产评估师, 专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 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经营与管理制度。

高校无形资产必须实行统一归口———“一支笔”管理, 针对经营与管理无形资产的难点、盲点, 制定科学化、规范化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学校无形资产权益进行转让、借用等处置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程序执行。如, 因为无形资产在形态上体现为非空间性, 一般均难以评估。所以, 对无形资产的价值应通过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依法进行评估, 以保证学校的权益不受损失或侵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342.

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 篇8

一、文献评述

随着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愈加突出,我国的财会学者们从各个行业对无形资产与企业绩效、价值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有陈兴华等(2010)以信息技术行业和非信息技术行业为研究样本,发现无论是从存量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增量角度考虑,无形资产对企业当期及未来的营业利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宫巨宏等(2010)以纺织业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其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企业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呈强关性,反映了我国纺织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刘彬等(2009)对沪市上市公司的研究结果不仅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是显著正向的,而且还表明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程度弱于固定资产。

但是在研究方法上,上述研究均是利用回归分析进行研究,近年来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变化的文献仅有两篇,分别是苑泽明等(2010)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评价体系,以及陈凯等(2009)采用等级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医药行业的无形资产价值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而在研究内容上,大都是以某个行业进行研究,尚未有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某一区域内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采用有别于常规方法的等级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以完善目前的研究不足。

二、四川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取笔者以沪深两市A股四川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2005年后上市及数据不全的公司,共得到58个上市公司的相关样本。本文数据资料均来源于证券之星网站及东方财富网站的年报披露。并运用随机统计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四川路桥、成发科技、迪康药业、成商集团、东方电气、五粮液、友利控股、峨眉山、华润锦华、ST汇源等十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二)指标构建本文在借鉴陈凯等(2009)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本文研究的具体内容,对以下指标进行构建:

(1)企业绩效指标的构建。在本文中,由于研究重点不是对财务指标进行评析,因此仅选取以前各种相关文献研究中多次采用、具有实际分析价值的投入资金报酬率(ROIC)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替代变数,其计算公式为:投入资金报酬率(ROIC)=税后营业利润)÷投入资本总额

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利润+利息费用+无形资产摊销额+递延所得税调整增加额+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额-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金额摊销额;投入资本总额=所有者权益+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短期借款+研发支出的资本化额+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ROIC即是投入资本的运用绩效,其值越大表示投入资本的运用效率越好。

(2)企业无形资产密度IATA指标的构建。企业的获利一部分来自于建立有形资产而产生的收益,这部分称之为正常盈余;而另一部来源于无形资产产生的价值,称为超额盈余。但是在选取无形资产代理变数进行各项统计分析时,如果直接利用各企业的资本化超额盈余净值进行统计研究,可能会因公司具体情况上的差异而不准确,因而必须考虑到各公司资本大小不一的现实情况。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无形资产密度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代理变数。无形资产密度是指无形价值占企业总价值的比例,计算方式为:无形资产密度(IATA)=无形资产÷企业总价值

对于无形资产价值和企业总价值的计算,本文参考Howe(1999)使用的方法,可得到作为该获利水平下修正后的企业资总产价值:V=(Ee-TA×Ra)÷Rg+(TA+Ra)÷Ra;再对超额经济盈余予以资本化即可得无形资产价值:无形资产价值=(Ee-TA×Ra)÷Rg。

其中:V为企业价值,经济盈余(Ee)=主营业务收入-(所得税费用×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得到;TA为有形资产净值;Ra为有形资产报酬率;Rg为超额盈余资本化比率。

(3)等级相关系数指标的构建。等级相关分析法由Spearman提出,因而又称Spearman等级相关。等级相关和一般相关分析不同之处在于应变量和自变量不为常态分配,即当应变量和自变量不是常态分配或两个变数的绝对值无意义时,应先转化为顺序资料,再计算求出其相关系数。因此在估计等级相关系数时,不必知道或假设母体为常态分配,是无母数统计方法的一种。等级相关系数以rs 表示,其计算方式为:rs=1-6?撞d2(n3-n)

其中:d为两个随机变数的等级差异;n为样本数。 根据样本数和确定的误差水平,查询《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临界值表》的对应临界值,可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检定等级相关的结果, 也即若rs大于对应临界值则表示接受相关的结果, 反之则拒绝相关结果。

(三)上市公司无形资产趋势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企业无形资产变化的趋势,按照国家统计局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以上十家企业按第二、三产业进行大致分类。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按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的规定,把高信息技术产业单独划为一类。具体分类为:第二产业为华润锦华、四川路桥、东方电气、友利控股和五粮液,第三产业为成商集团、峨眉山A,高新技术产业为成发科技、ST汇源和迪康药业。变化趋势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平均比重虽有所波动但仍然为增长的趋势。2006年至2008年增长的趋势要更明显一些,此趋势可能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关。在新会计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用转回,因此笔者推测2006年底上市的公司有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有上升趋势是显而易见的,这表明四川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愈加重视。

但是同时也应看到,高新产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最高不超过8%,平均水平也只有6.80%,总体规模较低。这表明,在四川上市公司中,高新产业无形资产的比例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不大相符,与国外高新产业相比差距较大,如根据微软公司2005年一季度公布的数据可知,虽然微软公司的账面总资产仅为663亿美元,而市场价值却高达2896亿美元。无形资产比重过小是四川高新产业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这也直接导致了四川的高新产业难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另外,不同类型的四川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比重差别较大,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第二产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太低,五年的平均水平仅有2.07%,远不及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12.88%。

(四)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影响结果 为了验证四川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经营绩效是否具有持续的、显著的、正相关影响,本文采用上述10家四川上市公司连续3年度财务报表数据,计算ROIC与IATA数值的大小,并按顺序定出等级,形成六对绝对值无意义的序数数列,并以此计算四川上市公司各年无形资产与企业绩效的等级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n=10,a=0.05查《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临界值表》,得rsa(单侧检验)=0.564。由于均明显大于rsa=0.564,故表明四川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价值与企业绩效存在持续的、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而且结合表1可以发现,无形资产比重较大的公司,其企业绩效的排名也会较高,这更进一步证明了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正杠杆作用。

三、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四川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贡献是持续的、显著正相关的,这就要求四川上市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也即要加强对利用无形资产的关注,使无形资产对其发展能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四川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必须加强管理,一旦流失、损坏,将使公司面临淘汰的危险。笔者认为,四川上市公司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一是要重视对无形资产的成本核算,二是要重视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三是要加强核心技术的保密工作、四是要及时取得企业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产权。

当然本文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抽取的数量较少,只从A股随机抽取了10家,而且未进行区域间和方法间的对比分析。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提取更多的样本进行各区域间的对比分析,并利用更多的方法进行验证,这样会使本文的研究结论更加合理与可信。

参考文献:

[1]陈凯、方中秀:《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大众商务》2009年第10期。

[2]陈兴华、陈旭东: 《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行业与非信息技术行业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4期。

[3]邓贵林:《浅谈四川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会计师》2011年第4期。

[4]宫巨宏、王耀军、陈秋霞:《我国纺织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经营业绩关联性透视及无形资产的管理对策》,《天津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5]薛云奎、王志台:《无形资产信息披露及其价值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1年第11期。

改善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的若干思考 篇9

改善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的若干思考

为了支持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化解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保全国有资产,我国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三年多来的运作情况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2002年底为止,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阶段性处置不良资产3535亿元,累计回收现金668亿元,现金回收率为18.9%.在资产管理和处置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作 者:张范全 作者单位: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杭州办事处刊 名:今日浙江英文刊名:ZHEJIANG TODAY年,卷(期):2003“”(13)分类号:关键词:

企业经营中的无形资产 篇10

近十年来, 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截至2011年末, 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35万公里, 总资产已超兆 (亿亿) 元, 其中固定资产占80%以上。高速公路资产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 如何有效地按照市场经济机制去运作和管理其庞大的固定资产, 确保高速公路资产的保值增值, 已经成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主要探讨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

一、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内容

(一) 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定义

财政部、交通部1997年颁布的《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中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和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 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 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 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而财政部2006年制定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则对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没有作出明确界定。

(二) 高速公路固定资产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公路及构筑物:包括路基 (土方和石方) 、路面、桥梁 (跨线桥和跨河桥) 、涵洞、隧道、防护工程等。

2、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护网、灯杆、灯具配电控制柜等。

3、通讯设施:包括数据传输设备、业务电话系统、指令电话系统、紧急电话系统、电缆光缆外线路系统等。

4、监控设施:包括外场设备、控制中心设备等。

5、收费设施:包括中心设备、收费站设备、车道设备等。

6、机械设备:包括清扫车、压路机、洒水车、摊铺机、路缘机等。

7、车辆:包括巡逻车、生活用车、拖车、工程抢险车等。

8、房屋及建筑物:包括服务区房屋、收费站房屋、管理控制中心房屋、道班房、车库、油库等。

9、其他:包括复印机、打字机、计算机、摄像机、录音设备等。

二、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指固定资产的购建、核算、保管、使用、调拨、租赁、出售、毁损、报废、封存、启用等业务的财务管理及实物管理。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固定资产应该由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管理, 管用结合, 责权结合;定岗定人管理, 责任到岗, 责任到人, 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

(一) 财务部门基本职责

组织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与分析工作;设置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 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簿、台帐、明细帐、总帐;全面反映固定资产增加、转移等的动态变化, 准确进行价值核算。

(二) 管理部门基本职责

按资产类别和职能范围, 实行部门归口的科学、有效管理, 肩负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和技术数据的追踪、反馈, 协同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监督、检查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

(三) 使用部门基本职责

保管、使用各类固定资产实物, 配合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工作, 准确提供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分布情况, 保证固定资产完好、无损。

三、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

由于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接触到的只是某一类或某几类固定资产, 而财务部门接触所有类别固定资产, 所以财务部门应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认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 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协调资产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 办理资产管理的具体业务等日常性工作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资产管理工作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 负责制定公司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 按照公司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结合公司现状和管理需要, 逐步建立健全公司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细则;

2、根据公司资产管理规定, 组织或协助办理资产管理的具体业务。

负责协调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及业务衔接。组织统购公司计划内资产的竞价采购手续, 协助办理公司资产的报废、出售、调拨等处置手续, 协助办理建设资产的竣工移交手续, 协助办理其他涉及资产交易和处置事项等;

3、夯实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 及时准确计算各类资产价值, 编制各类资产统计报表。

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岗位, 配合其他部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帐, 准确计提资产折旧, 逐步完善资产管理的原始和基础资料, 定期编报各类资产统计报表, 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公司固定资产实际情况;

(二) 强化资产预算管理、推进资产项目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分析等阶段性工作

1、强化公司年度资产预算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审核公司固

定资产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 加强对计划外资产的审批控制, 监测公司年度资产预算的执行进度, 协调资产预算的期中调整, 考核资产预算的年终完成情况。对年度资产预算进行全面、动态管理;

2、推进资产项目管理工作。

包括组织专项资产的评估, 参与公司资产项目的收购以及重大资产处置工作, 并根据经营管理需要, 组织做好资产减值测试工作;

3、加强资产管理的分析工作。

编制各类对内对外资产分析报表, 针对资产管理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及时反馈给公司经营层,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合理配置固定资产, 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 组织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和专项检查工作

1、根据资产管理工作实际需要, 在年度财务决算前组织

协调公司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协调成立资产清查盘点小组, 督促清查盘点进度, 报送报送清查报告及处理建议。

2、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并结合清查盘点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资产的专项检查工作。

(四) 完成资产档案管理等其他资产管理工作

1、加强资产档案的管理工作。

及时整理并移交各类资产管理档案, 包括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各类统计分析报表以及资产项目的评估报告等;

2、组织对各级固定资产管理单位和人员的业务指导和日常考核;

3、完成其他资产管理工作。

四、高速公路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提升

目前, 我国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已经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固定资产, 而高速公路具有投资周期长、资金积聚程度高等特征, 鉴于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 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迫切需要把自己所掌握的庞大公路资产变现, 让固定资产流动起来, 获取资产现金流。这是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升华。

本文推荐用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不失为获取高速公路资产现金流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因为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础是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入的资产, 这对流动性较差但现金流稳定的高速公路资产是一种较好的存量变现方式。

(一)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及条件

1、资产证券化是以项目所属的全部或部分资产为基础, 以

该项目资产所能带来的稳定的预期收益为保证, 经过信用评级和增级, 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 将流动性差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净流量的资产, 通过一定法律和融资结构安排, 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 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这种融资方式是由原始权益人将其特定资产产生的、未来一定时期内稳定的可预期收入转让给特殊目的机构 (SPV) , 由SPV将这部分可预期的收入证券化后, 在国际或国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由于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隔断了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的风险和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的风险, 使其清偿债券本息的资金仅与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收入有关, 加之由证券市场发行的债券由众多的投资者购买, 从而分散了投资风险。

2、资产证券化应具备资产、制度和市场三方面基本条件。

资产条件包括基础资产必须能够产生稳定可测的现金流, 具有低违约率、低损失率的历史纪录, 本息的偿还能够合理分摊在一定的时间区间, 具有一定同质性和分散性, 具有广泛的地区分布等。制度条件主要是指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交易过程实现的, 交易过程是在现行的法律和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条件主要是指现阶段的市场必须具备能够履行职能的相关主体, 如投资者、信用增级机构、评级机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可以发行和交易的市场等。资产证券化实质是对证券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要素在发起人、发行人、信用担保机构、投资者等主体之间进行分离与重组, 保证证券化资产能产生预期稳定的现金流, 并按时支付给投资者。资产证券化这种融资方式对高速公路项目来说具有许多超越传统融资方式的优越性。

(二) 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

1、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资产重组原理构建资产池。

原始权益人 (发起人) 根据自身融资需求和现有金融资产情况, 选择在未来可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的资产作为基础资产, 汇集组成资产池。

2、根据项目融资的需要设立SPV。

原始权益人把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SPV, 资产从资产负债表“资产”栏目中剥离, 从而实现受托资产与发起机构破产风险的隔离, 这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核心所在。原始权益人与新成立的SPV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 将资产池中的部分资产出售给SPV。根据合同或协议的规定, 如果原始权益人发生破产清算, 被证券化的资产将不作为清算对象, 从而用破产隔离的办法实现证券化资产的“真实出售”。

3、为增加基础资产的信用度, SPV必须对整个资产证券化交易进行信用增级, 以提高所发行证券的信用级别。

4、完成上述步骤后, 特别目的机构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将

要发行的证券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 然后由证券承销商负责向机构投资者发行证券, 并将募集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或购买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

(三) 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及意义

1、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来说,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对其建设资金多元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一可有效的改善财务结构, 提高资金利用率。第二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 降低融资成本。第三可以实现真实出售, 进行破产隔离, 规避融资中所存在的风险。第四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都适用, 不会受到局限。另一方面, 高速公路的原始权益人可以通过证券化获得所需资金, 而那些希望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机构或个人购买了资产支持证券, 各得其所。

2、简言之, 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 资产证券化为原始权益

人创造了流动性, 为投资人提供了投资机会, 高速公路资产盘活了, 同时新建公路项目也获得了资金。这样, 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 最终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因此, 在拓宽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势在必行的情况下, 将资产证券化这一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引入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中, 无论是从盘活巨额的存量资产角度, 还是从资产证券化在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实践发展角度看, 高速公路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都是一件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 在我国当前阶段, 高速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 日益庞大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必将引起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的高度关注。希望财务部门站在整个公司的层面, 和资产管理、使用部门一起对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盘活资产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交通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R] (1997) 财工字第59号

[2]侯琳琳.我国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J].中国市场, 2007年39期

上一篇: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管理企业重点是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