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五篇

2024-09-06

师德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篇1

首先, 要热爱教育事业, 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 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不计名利, 积极进取, 开拓创新, 无私奉献, 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 不求最好, 但求更好, 不断地挑战自己, 超越自己。我要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献给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教育学生, 赏识每位学生, 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成才, 使他们在老师的爱心呵护下健康地成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学习是师德修养的进取心

1.努力学习教育理论。

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务奉献、争当先锋模范”为重点。长期坚持政治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奉公守法, 恪尽职守, 遵守社会公德,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为人师表。

2.注重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

在“和谐、探索、实践、经验、反思、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中不断钻研摸索, 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大家都知道,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 而应教学相长, 在学会工作的同时, 也要学会学习, 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不断给自己增加燃料, 储备能量, 使自己不断完善, 充实自我, 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 只有这样, 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

三、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依法执教, 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才会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竭尽全力去教育学生, 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 规范自己的言行, 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 廉洁从教。

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 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人的本身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热爱学生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谁爱学生, 学生就爱他, 只有爱学生的人, 他才能教育学生。”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 绝不能厚此薄彼, 按成绩区别对待。对待每个学生要做到“三心俱到”, 即“爱心、耐心、细心, ”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 时时刻刻关爱学生, 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 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 言行过激, 对学生要有耐心, 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 并且多加鼓励,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树立学生学习的自 信心, 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一个好老师受同学欢迎, 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 也许就是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及时的表扬, 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 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 然而, 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 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 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情况。

进入新世纪, 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 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 而更多的新问题会层出不穷, 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 会对金钱至上的物质横流社会, 教师要能抵得住诱惑, 守得住寂寞, 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教师要以志存高远, 洁身守志, 为人师表, 这正是教师这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 因此, 做一个好教师, 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学生都喜欢模仿, 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 正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因此, 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 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俗话说:“教育无小事, 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 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 身教重于言传。严于律已, 以身作则, 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四、更新观念, 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 就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教为学服务, 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 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 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 不是运动员, 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 去学习、去实践。总之, 品德修养是教师形象的关键,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彻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才能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努力创造教师新形象。

现代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要做好一个现代教师, 就其主要修养来说, 大致是道德、文化和教育三大方面。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师德方面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 高尚的道德品质, 无私的奉献精神,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专业方面, 要有扎实的文化修养, 多方面的知识储备, 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在教育方面, 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 要能不断反省自己, 不断总结和积累新的经验, 才可能成为学识厚实的“经师”和道德高尚的“人师”, 学生才可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 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 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 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在现行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 我们必须认识到, 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劳动的对象、工具、产品都是人。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它不仅是教师自身行为的准则, 也是作用于学生的重要教育手段。

关键词:师德,爱岗敬业,关爱

参考文献

[1]赵汝宁, 康钰.立足本职加强师德修养浅谈[J].才智, 2008, (10) .

[2]海拉提·乎尔曼汗.崇高的师德是为师之本[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1) .

[3]欧阳池桂.试论师爱[J].邵阳学院学报, 2003, (04) .

[4]潘梦鹄.强教师素质必先强师德[J].学周刊, 2011, (01) .

[5]唐光怀, 邓忠莲.师爱为师德之本[J].怀化学院学报, 2004, (01) .

[6]高鑫.师德琐议[J].河北教育 (综合版) , 2006, (04) .

师德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篇2

一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传承作用, 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全体教职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所形成的集体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是人们心中固有的行为准则, 是一个群体中特有的氛围和传统。它承载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体现出集体的意志力, 引领一个群体不断向前迈进。精神文化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融入人的心灵深处, 体现了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良好的职业素养, 这种精神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地传承。为了弘扬良好的精神文化, 玄武中专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让这支队伍对新教师实施传帮带, 让优秀教师发挥表率作用, 从而带动影响一批年轻教师。

玄武中专音乐舞蹈教研室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多年来这个教研室形成了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形成了很强的集体凝聚力。教师们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遇到组内老师上市级公开课或者参加大型比赛, 都是一人参赛, 全组动员, 一个人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 组内老师集体出动、群策群力, 在专业指导上给参赛老师不遗余力的帮助, 每个人都奔着冲金夺银的目标, 奔着为校、为全组争光的目的, 感觉夺不到金牌就对不住学校似的, 这种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凝聚力就形成了全组的精神文化, 这种精神文化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来, 全组25名教师中8名教师在技能大赛、两课评比和信息化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可以说, 是集体的智慧更是良好的氛围让全组老师攻坚克难取得胜利。这样的成绩是罕见的, 在每次成绩的背后, 都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譬如声乐比赛中, 参赛选手需要有人伴奏, 同组老师不计名、不计利, 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不辞辛劳地陪伴选手练习, 成功的选手背后站着一个无私奉献的团队, 大家不仅在工作中互相帮助, 甚至生活上也互相照顾、和衷共济, 整个集体就是一个温馨友好的大家庭, 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精神文化就像良好的家风一样代代相传。这个教研室获得了“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 多名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市区级的优秀青年教师。良好的精神文化宛如阳光雨露的滋润, 青年教师就如花儿健康成长。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文化, 保障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制度是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是约束人行为的刚性规定, 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从心所欲不逾矩”,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制度是确保学校各项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 是落实任务执行力的利剑。纪律是规范、准则, 青年教师的可塑性很强, 学校要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中职院校教师发展的需求, 在师德修养、专业成长等方面建立系列规章制度;针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 建立新教师的考核培训机制。如为了夯实教学基本功, 在教学常规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三年以内新入职的教师在教案书写、听课节数、考试命题规范、开设公开课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为了让青年教师得到更大的锻炼, 建立青年教师参赛的奖惩制度, 完善竞争机制,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 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总之, 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功能, 鞭策青年教师的言行。随着“90后”“00后”逐渐走向工作岗位, 青年教师的优点与缺点并存, 普遍具有创造力强和个性张扬的优点, 又暴露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足, 适当的制度约束会增强青年教师的原则性、纪律性, 远离随意、散漫等不良风气。

三建设美丽校园的物质文化, 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工作环境

玄武中专把芬芳馥郁的桂花当成学校的象征物, 着力打造“桂文化”,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以李清照赞美桂花的诗句为纽带, 以关键词“高雅、凝聚、精致、卓越”来诠释校园文化的内涵。高雅:桂花没有牡丹的艳丽、月季的妩媚却有独特的芬芳, 超凡脱俗、自成高格, 因此“高雅”意为雅致、别致, 喻为玄武中专办出品牌、形成特色。对教师来说, 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来说, 要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凝聚:桂花外形一团团、一簇簇, 凝神聚气, 芬芳馥郁, 那是凝聚的力量, 蕴含着全校上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精致:桂花花形较小却精巧别致, 喻为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 崇尚求真务实的作风, 也彰显全校上下立志把学校工作做强做精,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的信心决心。卓越:“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表达了玄武中专人争先创优, 争创一流的梦想。为了让“桂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 学校积极创建园林化校园, 专辟园地“桂花苑”, 种植桂树, 题写与桂花有关的诗词楹联、经典诗篇, 增强师生对“桂文化”的认同感, 在外环境上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以花为媒, 努力用一棵树、一种花, 流露一种气质, 诠释一种文化, 传承一种精神, 凝聚一个梦想。真正做到让每一棵树、每一面墙都在说话, 让标语口号发挥应有的感召力。苏霍姆林斯基所在的帕夫雷什中学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均是十分丰富并极大地发挥了教学效益。环境影响了特定阶段的孩子, 对一辈子在校园环境里工作学习的教师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玄武中专的“桂文化”影响了一代代的玄武中专人在职教道路上奋勇前行。

四培育校园科研文化, 铺就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教研文化或许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文化”, 从事教科研工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 钻研教材教法, 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才能尽情享受教学工作的愉悦。教学工作是一项研究性、创造性的工作, 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 它不是工厂中机械的程式化的生产, 它需要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出色的创造力。“教育家和教书匠的一个最大区别, 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 中职、高职“3+3”“3+4”不同的办学模式, 不同的学生特质, 不同的培养方向带给我们广阔的研究思路。中高职的衔接, 中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很多崭新的领域等着教师去探索。职校的学生基础薄弱, 学习习惯不良, 跟普通中学相比, 没有升学的巨大压力, 部分学生体现出较强的厌学情绪, 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实际情况是很多职校教师由于生源基础差, 享受不到教学相长的喜悦, 教学中获得感、成就感不强, 因而滋生了职业倦怠感。因此, 职校教师尤其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 因材施教, 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 洋溢个性和张力。从其他角度看, 职校教师由于不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从事课堂教学改革的舞台更广阔, 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参与教学研究。因此, 要鼓励青年教师做个有心人, 以研究者的姿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法, 对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展开思考。同时, 鼓励青年教师抓住机遇。在职教系统,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职校教师的发展搭建了教科研的平台, 省市级的论文评比、课题申报、两课评比都能让教师有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机遇。玄武中专意识到了这点, 学校确立“文化立校、科研兴校”的发展思路。全校上下形成浓郁的科研氛围, 如老中青搭档组建课题组, 业务上同伴互助, 相互促进, 在相互学习合作中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文化。

“文化立校, 创新发展”, 玄武中专的校园文化之树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枝繁叶茂的大树, 迎来一树一树的花开。近几年来, 在全国、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 学校共获得“60金63银30铜”的好成绩;在全国、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中, 学校共获得“15金6银3铜”的成绩, 获奖数名列全国第一。玄武中专人勇夺桂冠, 用实力展现了追求卓越的“桂文化”理念, 体现在整体的办学成效上, 学校在近三年的年度办学质量综合评估中, 在全市职业学校中居于前列。成绩的取得体现的是集体的智慧、团队的力量;展示的更是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精神。校园文化对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教师个人发展的内驱力、教师教学风格的独特魅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让我们合力打造学校校园文化, 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猛.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浅谈师德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篇3

一、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校正调节

调节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师德的基本功能。这里所说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评价、命令、教育等方式或途径,指导或校正教师的行为,协调教师的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以达到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面对着复杂的矛盾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需要一种调节机制。师德是帮助教师选择行为方式的最主要和有效的调节机制。师德以其特有的形式向教师呈现明确的行为准则或规范,鼓励和支持他们采取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教育过程展开的行为,对于相反的行为则给予抑制和反对,从而促使教师和进入教育过程的其他各方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顺利完成教育任务。

教育实践中,调节教师行为的机制不限于师德一种。现在我们正努力追求的法制化社会,即依靠法制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教育法制的完善,教育管理的法制化,也构成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法律同样是教师行为的调节机制,与师德在目的层面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法律是以具体条文的形式呈现,由政府专门机构特别制定并按一定程序强迫推行,因此它的优势和劣势都表现在外部强制性和不可随情势而论的呆板机械性。和法律相比,师德对人行为的约束更具温润圆透的特点,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更有人情味。

在教育过程中,制度、条例或法律一旦建立就不能随意更变,因此它不能迅速准确地反映教育过程中的特殊矛盾。例如,教师守则中可能规定教师不能迟到早退,却不能明确说明在何种特殊情况下迟到早退是合理的、被允许的。这些条例、规定“就事论事”,在内容方面缺乏广泛包容性,因此对教师行为的调节在范围上有限。例如,“教师不能迟到早退”、“不能擅离岗位”等规定,都是针对某种或儿种具有行为,全没有“爱岗敬业”这一道德教条来得大方和游刃有余。

正因为法律和行政规范、制度无法完全调节教师的教育行为,所以才需要更为灵活方便、广泛有效的师德规范莅临“指导”。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法律、行政制度和道德作为调节教师行为的三个方面,不是互不相关、截然分离的;实际上,法律和行政制度等等都需要道德的支持,具备道德的基础,体现道德的精神,否则它们就是非人性的或反人性的东西。反面而观,之所以在师德之外还要建立各种法律、行政制度,是因为师德的调节作用与方式是有限的。

总体说来,师德的行为调节功能是通过社会舆论、教师个体的内心信念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力量来实现的,其基本作用方式是诉诸人内心的自觉自愿。所以,师德总是被人称为教师的内心大法。

师德造成的社会舆论是调节教师行为的外在力量。当教师的行为符合师德要求时,社会舆论就会给予正面评价,教师会有积极的情绪、情感反应,并强化已有教育行为;当教师的行为有悖于师德要求,社会舆论就会对其进行谴责或批评,教师会有消极的情绪、情感反应,倾向于纠正原来的错误行为。

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外在的道德力量,它的作用一是通过个人的内心自觉实现的;二是在法律、制度等强制手段无能为力时发挥独特作用。例如,教师对学生实行“攻心为上”的“心罚”,贬抑学生的人格,当法律还不能惩罚他时,道德法庭会执行对他的审判。

二、对教师的行为激励作用

师德对教师同样有激励功能,其功能主要是通过评价来实现。比所有具备此种道德取向的教师都会得到积极的舆论评价,被倡导、被赞赏、被鼓励。教育领域中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模范班主任等活动,就具体体现了这一点。

有一点也许应该特别强调,即师德对教师进善取向的激励,不仅仅局限于“调节教师的道德行为”这样狭窄的一个方面。师德的激励功能有广泛的表现,它不仅看教师的道德行为效果,而且看道德行为动机;不仅看道德行为,而且看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态度、道德意志等素质发展情况。这充分体现出师德的丰富内涵,即只有道德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说明拥有道德,师德的激励也就不单纯指向教师的道德行为。

师德对教师成长的影响 篇4

摘 要:该文以小学教学中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为题展开论述,首先对小学教师师德与学生成长关系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通过引用调查资料来明确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之后从学生学习态度、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品德发展等方面对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从人文环境建设、学校师德教育制度完善、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等方面对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师师德 学生成长 品德 制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a)-0186-02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良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后期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师德是教师的个人素质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个人意志力、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师德培养已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斯霞、丁有宽曾经对吉林市的小学生个性发展做了调研,他们从吉林市内多个小学中随机选取3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变量控制法,研究各个因素对小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其中,自变量包括教师的性别、教师的年龄、教学环境、教师师德等,因变量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等。整个调查研究过程分4个步骤,首先,在自变量的其他3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观察分析教师性别变化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分析自变量中其他3个因素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教师性别、教师年龄以及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都在10%以下,而当教师师德发生变化时,学习态度、个人品德、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发生变化的学生数量分别为47.2%、51.31%、43.0%、52.45%,由此可见,教师师德会对小学生的个性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其对教师持有一种膜拜的态度,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参照老师的做法。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尊重并更好地陶冶学生情操,而那些不注重职业道德建设的小学教师,所培养出的学生也不会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师德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时间长,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楷模,小学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打下的烙印是比较固定的。教师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对学生的个性产生深刻、永久的影响,所以,小学教师师德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

2.1 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教案和板书的整体美观性特别注重,在教案书写和板书安排方面,教师的字迹都非常工整,而且内容非常条例规范,受到这种教学工作态度的影响,那么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作业书写也会认真,卷面整洁,并能按时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很多细节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如眼神、表情、手势、语调、演示动作,课堂气氛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都有着必然的影响。学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形象载体,透过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了解到教师的优劣程度。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首先要端正教学态度,注重细节,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进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

教师师德反映了教师的思维品质,它将影响到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说来,教师“精细”的教学风格,促进着学生把握事物特征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趋于成熟,从而造就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具有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教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引导着学生联想能力趋于周密,从而也造就了学生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思维特征。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思维方式和思维创新,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发展潜能。有创造性思维的老师,则会对某一事物从不同寻常的角度和多个方面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式地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对某一问题的解答产生不同寻常的结果。如果老师不注重思维品质提升,而始终保持着传统刻板的教学思维,那么学生在学校里时刻就会感到一种压力,他们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偏离教师的做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会受到严重阻碍。

2.3 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对于其教学风格的塑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由上述可知,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所以,教师本人的道德修养必然会对小学生的道德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个人品德往往可以触及到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教师要把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和谐地统一起来,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把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随时随地融于知识的传播和治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知识情操,纯朴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山河和人民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都会在无形中受到熏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在塑造自己的形象时,一定要注意到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营养。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模仿,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小学教师师德修养途径分析

3.1 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在小学教育发展中,应该将师德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将爱岗敬业、尊重宽容、团结和谐等理念进行倡导和发扬,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定期举行交流大会,将有效教师的师德事迹进行宣传,以此来激励更多的教师,使教师师德得到潜移默化地提升。

3.2 健全学校师德教育制度

首先,应该将师德教育列入学校制度化的工作日程,学校建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师德教育内容,师德教育不仅仅包括教师的个人品德教育,而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师思维能力培养、教学风格塑造,以此来塑造小学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3 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耐心积极地引导,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具备完善的个人品质。其次,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师师德建设,首先,要建立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教育制度。最后,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其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并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读后感 篇5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一书以教师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作为师德修养的出发点,以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为基本路径,以促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为基本目标。读完此书后,我进一步理解了自身的职业价值,并坚定了从细节入手,教育孩子的这种观点。

雅斯贝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说明教师职业是以育人为中心的职业,培育人的灵魂。

所以我在敬业的前提下,把“师爱”放入了首位。师爱,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发挥它的巨大作用的。

书上提到了一则寓言,非常吸引眼球,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与启发。是这样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她们到家里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中我们中间的哪一位。”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回家,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了进去。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历来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积极的爱让我们成倍地放大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促进孩子的精神成人。在我们的教育中“爱”占据了那么重要的位置,然而我们的社会对“爱”却是越来越冷漠。在电视报道中,我们不难听到些“老人摔倒无人搀扶,路遇强盗无人问津”等等,我们的爱何在?我们的良心何在?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孩子使之受到教育,这便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

其次,我把“教育创新”放在了第二位。创新,这既是新时代师德的应有之义,也是教师走上幸福职业路的必经之途。教育创新不仅可以改善教育实践品质,还可以提高整个社会教育水平的重要内涵。

书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低年级语文课《雪地上的小画家》。讲到冬天下雪后,小动物们都出来了,用自己的足和爪子在雪地上画出美丽的图画。教师问:“为什么青蛙和蛇没有出来呢?”有个孩子说:“因为青蛙和蛇没有毛衣服,怕冷,所以待在家里没出来。”老师听了很不高兴,严厉的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

之后,教室里一片寂静,没有人再站起来回答。看到这个情形,老师说:“我告诉你们,青蛙和蛇是冷血动物。冬天需要‘冬眠’,所以不可能出来,这个道理等你们上初中以后就明白了。”这是每位教师在课堂中都会遇到的情景。对此,不同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反映出教师思想观念的差异。在上述情景中,既然是初中内容,为何要让低年级的孩子回答对呢?为什么我们要把这种科学知识强灌输给孩子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观念的新,有了此观念后才可以谈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

上一篇:教学重组下一篇:局部相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