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资源论文十篇

2024-09-12

可用资源论文 篇1

一、开放获取在大学图书馆实践中产生的重要作用

1. 使图书馆的地位发生明显变化。

在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下, 大学图书馆的工作程序一般是学校下拨给图书馆资源建设专款, 图书馆再根据学校的专业学科特点订购各种资源, 通过开展借阅、影印、刻录、下载、复制等多种方式提供给需求用户。这种服务模式读者要使用信息资源必然要依靠图书馆, 图书馆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开放获取由于需求用户可以免费从网上获取大量资源, 不再需要到图书馆来翻阅厚重的纸质版文献资料, 读者获取文献资源的方式发生改变, 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大大下降, 因此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受到严峻挑战, 其作用、地位被削弱, 最终将成为高校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

2. 有利于馆藏资源建设及期刊定购策略的选择。

目前, 由于图书、期刊价格逐年上涨, 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升级换代、维护及人员培训等方面都需要经费, 而经费短缺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图书馆的发展。通过开放获取访问, 图书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获益: (1) 作者付费后可以从出版商那里得到开放获取期刊的优惠, 这种优惠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2) 还可以根据馆藏情况和开放的期刊情况, 有选择地订购期刊节约资金; (3) 图书馆之间还可以进行协调采购, 提供开放获取或馆际互借, 不仅节约了经费, 而且提高了文献保障率。随着高校加入开放获取这一模式,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将进一步丰富, 为解决经费短缺及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3. 有利于提高科学研究水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确保科研人员在何时何地均可从网上获得最新研究成果, 有利于消除获取科学知识的限制、减少科学研究费用, 保存科学成果, 加快科学传播与交流速度, 提高学术交流信息的保障能力, 便于研究成果更广泛地被利用、更及时地被发现、检索; (2) 科研人员的成果被广泛地传播、引用、提高文章的利用率和影响率, 成为展示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与交流平台。

4. 有利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图书馆几十年来一直在谈资源共享, 但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主要原因是理念没有转变。面对数量不断增长的开放获取资源, 任何一个大学图书馆都无力承担完全收藏和开发的任务。但开放获取给图书馆以获取信息的自由, 赋予了图书馆普遍共享信息资源的权利, 使图书馆从理念上进行了革新, 它们以互惠互利为原则, 将馆藏资源加工后, 以开放获取的方式提供给其他图书馆或信息机构, 不仅为本馆开展了服务, 也为所有图书馆用户开展了服务。这种共建共享方式不仅为共同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搭建了平台, 而且还构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体系。

二、大学图书馆在开放获取环境下应采取的策略

1. 要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用户需求。

针对服务模式和传播渠道的改变, 大学图书馆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据专家预测, 到2020年, 英国的研究著作40%将以电子形式出版, 50%将以印刷和电子两种形式出版, 仅有10%的出版物纯粹以印刷形式出版。另有数据统计, 美国98.9%的公共图书馆提供免费计算机上网服务[3]。国外文献出版的这种发展趋势和图书馆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今后随着开放获取这一模式的出现, 信息环境和用户需求也将发生变化, 图书馆存在的形态和服务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因此, 图书馆要考虑转移工作重心, 要从重视纸质文献资源的收藏转向以网络平台为中心的网上服务。传递深加工的信息资源, 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如果我们无视社会发展环境而延续那种一成不变的传统管理方式的话, 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只有积极应对才能真正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 积极宣传开放获取运动。

把开放获取运动作为图书馆的一项工作加以宣传。其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点: (1) 呼吁学校领导重视开放获取运动, 制定相关政策, 推动开放获取运动的开展; (2) 在师生中宣传开放获取资源, 因为他们是直接利用者, 但是并非每位师生都了解获取开放资源的途径, 这就要求图书馆作必要的推介, 鼓励研究人员能充分利用这一平台, 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 开放学术资源; (3) 利用图书馆主页将教师常用的开放获取资源进行集中的组织和揭示, 同时将开放获取对过公告栏、办公系统网加以及时的宣传与报道; (4) 利用文献检索课对学生进行开放获取教育, 学会对开放获取资源的检索与方法利用, 特别是鼓励学生通过博客、维基、论坛、个人主页等去进行学术交流, 启迪思维, 获得知识。

3. 充分利用开放获取资源降低馆藏资源的成本。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安排专人收集相关开放获取资源。近年来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非常快, 新的信息资源不断出现, 及时掌握最新的第一手资料是十分重要的; (2) 按照本校学科建设的特点、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把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开放获取资源放到特定的专栏里, 便于用户通过该栏直接访问开放获取资源, 图书馆不再购买能通过开放获取资源得到或替代的资源, 以降低图书馆资源建设成本,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更需要投入的地方, 比如信息服务方面。

4. 实现开放获取资源与馆藏资源整合, 建立统一检索平台。

为了实现开放获取资源和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 图书馆要引进先进技术研究, 把开放获取资源和本馆资源进行整合, 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借需求用户检索。现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拥有较丰富的数字资源, 但每一个检索系统又都有着不同的检索界面、使用方式、身份认证、资料属性, 格式各不相同, 因而用户无法一次获取各数据库的信息, 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为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平台, 使用统一标准, 依托统一的软件平台, 促进开放获取资源的利用。可以将搜集到的开放获取资源与本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 根据需要建立专题库, 形成图书馆的特色学科资源库。将图书馆自身资源和网络上开放获取资源进行合理整理和组织, 还可以结合各学科热点门户网站和学科馆员工作平台的建设, 将已有的各学科领域的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整理和揭示, 便于用户通过这些网站和平台直接访问开放获取的学科资源库。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分数据库展示检索结果等这些都是很成功的一步, 值得各馆借鉴。

开放获取运动的出现, 对大学图书馆具有深远的影响, 图书馆在受到开放获取所带来利益的同时, 也有义务为开放获取作出积极的贡献。图书馆必须以开放的姿态, 积极参与、推动该项运动, 发挥自身优势, 探索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摘要:“开放获取”运动作为一种新的学术交流和出版模式, 已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 在我国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图书馆应加大“开放获取”的力度。文中分析了“开放获取”在大学图书馆实践中产生的作用, 提出了图书馆需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开放获取,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肖冬梅.开放存取运动缘何蓬勃兴起[J].图书情报工作, 2005 (5) .

[2]陈吟月.学术资源开放存取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 2007 (1) .

可用资源论文 篇2

德国没有官方机构来保护语言的纯粹性, 因为“纯粹性”这一概念会让人联想到20世纪30年代的不愉快记忆。法国则有两个这类机构:“法兰西学院” (Académie Française) 和一个直接向总理汇报的独立委员会, 负责监督企业和其他机构使用新词汇的情况, 尤其是英语的舶来词, 违规者会被告知要使用papillon代替flyer (传单) , 德国人不能总说i Pad, 而忘记tablette (平板电脑) 。德国交通部长彼得·拉姆绍尔自认为是德语的坚定守护者, 在过去3年间, 他一直都在温和地引导“德国铁路”这类企业回归语言纯粹性的道路。

但德国的广告业尤其容易遭到英语舶来词入侵。德国语言协会 (German Language Association) 成立于1997年, 旨在保存和推广歌德式的德语文化, 该协会的霍尔格·卡拉特表示, “人们有个错觉, 仿佛说英语显得你更活跃、更年轻、更现代化, ”德国的网络服装店Zalando就是明知故犯者的典型代表, 其广告中充斥着“Must-haves (必入手款式) ”, “Basics (基本款) ”和“Shop by Style (按风格购买) ”等英语词汇。德国电信 (Deutsche Telekom) 也在宣传语中使用英语, 例如令人费解的“Call&Surf Comfort via Funk”。

品牌咨询公司E nd m a rk的贝恩德·萨姆兰德表示, 其实德国的大多数英语口号都反响平平, 因为这些公关式的标语让很多德国人难以理解。近期一个调查显示, 汽车广告中只有1/4的英语口号能被读懂。最不知所云的口号是三菱汽车的“drive@earth”。

可用资源论文 篇3

【关键词】可用资源 农村 高效课堂

充分挖掘可用资源,有利于学校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改善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有利于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往往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尝试跨学科集体备课,甚至要走进社会,寻找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要素。为了使农村高效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获得各类教学资源的支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最有效的获取技能和培养情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人在音乐个性化教学实践中一直在努力探索,现将一些粗浅的尝试与同行商榷。

一、适时使用信息技术,让农村音乐课堂更具魅力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才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能让音乐教学获得“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感觉,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我尝试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认识到恰当运用它,一定会使平凡普通的农村音乐课堂,变得激情浪漫、光彩无限、魅力无穷。比如七年级上册《茉莉花》一课中,想要让学生做到有感情的演唱,就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茉莉花的特点以及歌曲的地位。但我们的身边没有茉莉花的实物,况且由中国军乐队演奏的第一支乐曲《茉莉花》的九七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如何让学生及时全面生动的掌握这些学习材料呢?我运用信息技术把这一问题轻而易举的化解了。我依次给学生放了视频短镜头:又香又白的茉莉花图片,公园游客们纷纷与茉莉花合影的照片,中国军乐队在九七香港回归的政权交接仪式上演奏的第一支乐曲《茉莉花》。通过视频与学生交流,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守旧教学模式,用生动逼真的画面,富有特点的声音,形象具体的事例,把对歌曲单调的口头介绍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从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力求情景交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音乐课堂实效。

二、搭建合作平台,让农村音乐课堂更加民主

奥尔夫曾经说过:“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意义的。”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等优点。在大家彼此熟悉的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互相帮助的条件。小组合作活动可以放心的让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并与教师共同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如在教唱初二上册第六单元多声和谐《献给老师的歌》歌曲中,教师在教唱二部合唱时,可以选出两个“声部长”,并由“声部长”分别带领两个小组学唱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声部长”的教唱过程中,再进一步选出更小的负责人去帮助那些识谱上、音准上有困难的学生。作为教师,只要巡视指导,把握好时间,等着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就可以了。

三、接受流行音乐,使农村音乐课堂更具吸引力

流行音乐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正强烈地冲击着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冲击着一个个年轻躁动的心。对于怎么都“抵挡不住的”流行音乐,音乐教师们该如何对待呢?

我想,与其一味地压制、贬抑,倒不如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接受,让学生自主地感受、体验和思考,从理念和形式规律上认识其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艺术价值,吸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流行歌曲服务于音乐课堂。如:在《青春舞曲》的教学中,我积极思考,采用了青少年喜欢的流行歌曲组合如:心跳男孩、动感男孩以及玖月奇迹演唱的《青春舞曲》视频,除了让学生掌握其不同的演唱形式,还让学生对歌曲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另外,我还补充了《策马奔腾》《那些年》《父亲》等流行歌曲,有的作为奖励型歌曲,有的作为感恩父母的专题教育的歌曲。

四、把握节日和学校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让农村音乐课堂与时俱进

我国传统节日及国外的部分节日里蕴藏着无限的德育资源。如:在本学期第二周的教师节前后,我将八年级第六单元的《献给老师的歌》提前到本周开展教学活动。我首先与各班主任取得联系,并与班主任统筹安排,学生课前主动邀请班主任及其他学科老师光临音乐课堂,听一听学生对老师感谢的话语,听一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听一听学生唱给老师的歌,并与老师合影。接着,安排班主任老师还代表全体老师向学生提出几点希望。在整个课堂中,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增进了解。最后,我还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国家重视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再次强调老师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希望学生尊师重教,热爱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增加体育运动,让农村音乐课堂更健康,更具活力

在音乐艺术领域中,如声乐演唱、跳舞、乐器演奏、指挥等都是和体育运动紧密相连的。无论是上述领域中的哪一种,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体魄。

一个没有力量的钢琴表演,即使表演者的演奏水平再高,总还是让观众感到不过瘾,缺少了点什么。比如,在教学八年级第一单元《青春与世界联网》这一作品时,我在节奏教学开始的全曲欣赏和最后的表演唱两个环节中,增加了体育中的健美操和华尔兹、伦巴、斗牛等现代舞中的基本步法,学生根据兴趣任选自己熟悉的一种步法,伴着《青春与世界联网》中欢快、轻巧及富有弹性的旋律,学生们边听、边学唱、边跳着合拍动作,很快,整首歌曲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六、渗透美术元素,让农村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细腻

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深化,音乐课堂融入美术元素已成为音乐教育的时尚手段。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中就曾明确告诉我们:“音乐与绘画有着密切的亲族关系。”如我们在欣赏画面的色彩、线条和构图中可以感到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的流动,从音乐的音响中也能联想和想象到多姿多彩的“画面”。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第三单元作品《茉莉花》时,在《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欣赏有关茉莉花的水墨画、国画图片及视频,让学生自己感受茉莉花又香又白的特点,然后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速,什么样的音量、什么样的情感去演唱。在此基础上再展开《茉莉花》的歌曲教学就轻松多了,学生的歌唱也会有更为细腻的表达。由此发现,音乐与美术间有着不可回避的互通性、融合性。也就是体现了我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境”。

大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和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著名的教育博士李建华说:“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丢了钥匙——这个钥匙就是中国教育的传统——‘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而个性化音乐教学实际上就是找回这把丢失的钥匙。”如今尽管找钥匙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我愿在这一音乐教改的阵地上不遗余力,努力探索,打造好这把金钥匙,去打造农村高效音乐课堂,开启学生音乐心灵的大门,让乡村音乐教学走得更远,让美丽中国更和谐!

可用资源论文 篇4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作者:王学军

邮编:260502

通讯地址:青州市王坟初中

挖掘身边可用资源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实验,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最终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关键词:实验教学

资源利用

科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就是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做简单易行的替代性实验。其实,组织学生共同研究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器材,本身就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物理资源。特别是在实验器材相对不足的农村中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材资源的深加工

改演示实验为学生边学边做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但它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做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们又发现,在学生物理分组实验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多,仪器少,实验中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的旁边坐”的倾向;二是由于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做实验的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由于边学边做实验课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课,其教学形式如上课,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习,容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做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例如:演示“液体压强特点”实验时,我是让学生这样来做的:

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可用气球)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 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 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

④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演示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紧接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演示实验猜想,然后提出如何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题,待学生明确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后,利用压强计来演示(可以是多个学生),教师指导。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脸上洋溢成功的喜悦。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二、自然资源的利用

自然资源中的许多内容可以成为物理实验教学资源。对自然资源也应该认真加以开发和利用。如:利用太阳光可以研究光的传播、光的色散等现象;讲解树荫下的光斑、闪烁的星光、雨后的彩虹等自然景观。利用水可以研究运动,研究浮力;利用山地丘陵可以开展登山运动,研究人的功率。利用大山讲解声音的回声现象等。农村中学可以为科学探究提供良好的场所,农村中学的课程资源尽管在很多方面无法与城市中学的课程资源相比,但我们农村中学有着城市中学无法比拟的实验条件—无污染的、广阔的大自然。自然界中绚丽多彩的晚霞和日出东方时的壮丽景象是任何一位艺术家都难以描绘的。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我们目睹的大部分颜色是污染造成的。城市的落日和空气清新的乡村落日是不同的,于是我们可以以天空的颜色与大气污染为课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生活中的物理资源

1、利用农村生产生活经历讲解物理实验知识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很早就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甚至参与田间劳作,这样给他们提供了城市学生无法体验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

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使用地膜时应注意当雨水过多时适时揭膜的目的。在讲摩擦时可让学生回忆在家拉手推车时,同样重的车走在水泥路 上和土路上的感觉,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拉重车和轻车的用力情况,找出用力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巧用身边材料、器具,开展物理实验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利用日常器具不但具有取材简便,现象直观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人人动手,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生活中的许多日常用品大都对物理实验是有用的,我们应该将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生活中的日用品,可以有选择地收集起来,巧用这些身边的材料、器具,开展物理实验。如在学习摩擦力的方向时,让学生双掌合十然后对拉,让学生从掌心来体验摩擦力的方向,然后用黑板擦或鞋刷用力按在黑板上拉动,让学生从黑板擦或鞋刷的毛方向来得出摩擦力的方向。用收集的废钢锯条演示振动发声,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3、有效利用资源弥补农村实验教学的不足(1)自制教具,扩展创新

自制教学仪器(包括教具和学具)不仅是当前解决许多农村中学缺少仪器的矛盾和急需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科学家的优良传统。它对于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很大作用。如:牙膏皮可以做有关的浮力实验;大墨汁瓶和细玻璃管可以用来演示物体的微小形变;取一只空塑料瓶,截去上部并装入适量的水,然后盖上一块硬纸板,将鸡蛋放在硬纸板上,让一名学生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板,演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等等。(2)重视课外小实验的开展

物理课外小实验是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的实验,它们加深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不少农村中学都不能开齐和开足新教材中规定的物理实验,很多时候是老师做实验学生看实验,甚至是老师说实验学生听实验,这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更严重的是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而一个丰富的小实验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所以,物理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展物理教学中的课外小实验。如:用木版、图钉、薄铁片、细铜丝、小木夹可以做成一个电池夹和一只小灯泡座,然后将铅笔心剖制两半,留下附有铅笔心那一半,在铅笔心的一端接一根导线(用细线绑紧或用胶布粘住),用铜线在铅笔上绕圈,做成一个能紧密接触笔心又能在铅笔心上滑动的铜环,这样就可以做成一个简易的滑动变阻器,用导体把电池、灯炮和这个滑动变阻器连接起来,就可以观察铜环在铅笔心上滑动时小灯泡亮度变化。

高可用性系统研究 篇5

所谓数据高可用性是指确保网络数据不受各种因素侵扰、网络数据实时可用的技术, 主要包括群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防毒技术、数据备份技术、UPS和异地容灾等。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归根到底是保证系统服务不中断, 系统不停机。

1 系统停机原因及可用性评价

停机故障的定义为:当环境致使用户无法准时完成他的工作, 我们就说系统发生了停机故障。

引起停机的原因有很多, 常见的有: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网络故障、人为错误、自然灾害和其他原因等。图1为对停机故障常见原因的调查结果图。

图1来自计算机行业分析机构Gartner/Dataquest, 分析停机故障的最主要原因为软硬件故障和人为因素。

系统的可用性计算公式为:undefined

A指可用性的百分比, MTBF指平均故障问题时间, MTTR是指最长修复时间。对于某一特定系

统的MTBF为100 000小时, MTTR为6min, 其可用性为99.9999%。要获得6min的停机时间的可用性, 需要一个持续运行100 000h的组件, 两次故障间隔要超过11年, 即要获得99.9999%的可用性整个系统在11.4年内只允许6min的停机时间, 而非每一个组件。

考虑到实际的需要, 单一的技术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 这是一个不现实的目标, 只能很大程度的依靠运气来保证系统的安全了。

只有将整个系统的故障间隔增大, 减少系统的停机时间才能获得较高的系统可用性。下面将从各个方面来讨论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2 高可用的机房环境

机房环境是整个系统的基本保障, 没有一个高可用的机房环境, 系统将无法稳定、可靠运行。机房环境包括:电力保障、防雷、防尘、防火、防静电、适宜的温湿度、监控、防盗等。

2.1 电力保障

为保障有效用电, 可以从两个不同的电网获得电力供应进行双路供电, 可以避免一路电源故障而导致的系统运行中断。如果系统以双机热备 (主从服务器) 的方式提供服务, 要为每个服务器分别引入一路电源。

UPS (不间断电源) 也是一种避免电力中断的设备, UPS可以为系统提供几分钟乃至几小时的故障处理时间, 可利用这段时间安全关闭数据库、文件系统, 为后备电源的接入赢得时间。

发电机是提供系统用电的最后一道屏障。停电后, 在UPS电量耗尽之前, 使用发电机供电可以有效保障系统用电, 避免了因电力故障而导致的系统不可用。

2.2 监控与防盗

保证系统设备的物理安全与保障系统的数据是同等重要的,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机房并为机房安装专用的监控报警装置可以有效预防和发现非法闯入者, 避免因蓄意破坏而导致的系统不可用。

2.3 防火、防水

防火、防水同样很重要, 为机房安装一套独立于大楼消防系统的保护装置, 而且为其配备警铃报警器, 以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紧急情况。而且要为机房配备专用的气体灭火系统, 以保证未发生火灾的设备被水损坏。

设备机房应该放在二楼以上的地方, 避免受到洪水、消防用水、暖气用水等的浸泡。

2.4 温度与湿度

为保护机房设备免受高温和潮湿的破坏, 一定要按照系统运行的最长时间要求安装合适的空调设备。最好的办法是为机房设备设立独立于大楼的制冷设备, 这样可以将大楼的制冷设备的故障隔离, 而且减少了整个制冷系统的能耗。机房空调应选用专用的 (下送风) 机房空调, 以保证有效地制冷。

适宜的温度也可以减少机房内的浮沉, 避免灰尘落在设备内而导致的短路等故障。

2.5 避雷与接地

防雷, 机房系统一定要设立独立于大楼的防雷系统。以保证机房等弱电系统的设备免受雷击, 避免因雷击而造成的系统设备不可用, 这些设备包括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

接地, 机房设置分离的强弱电接地系统, 将强电系统接地和弱电系统接地分开进行, 避免因静电而导致的系统设备故障。

3 高可用服务提供

3.1 高可用网络

网络是计算机通信的基础, 有了高可用的网络才能为系统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通信保障。建立高可用的网络可以有效避免网络中断或网络阻断的故障。

3.1.1 构建冗余网络

冗余网络连接保护网络, 使之免于发生在网络接口卡、包含NIC的I/O子系统或连接到NIC的某个网络硬件的电缆这些部件上的故障, 可以避免主机到网络的单点故障[2]。

另外冗余网络还指建立网络的IP路由冗余, 通过网络设备的冗余连接, 保证了网络通信的高可用, 有效避免单个网络设备的损坏或链路的失效而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3.1.2 网络安全

将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区分开来, 是阻挡来自外来干扰的最好办法。通过设置进出数据过滤机制, 可以监控和过滤有效访问, 拒绝恶意和非法访问, 从而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3.1.3 补丁与防病毒

安装防病毒软件可以将电脑的病毒程序全部杀死, 避免产生额外的网络带宽和负担, 可以减少被恶意程序影响。如可以有效防止ARP、拒绝服务攻击等, 删除记录用户名密码等木马, 防止受到远程控制软件的控制等。

及时安装系统补丁程序, 将已知系统漏洞的威胁消除, 具报道, 现有的入侵和损害多数是由于未及时安装系统补丁造成的。

3.2 高可用服务系统

性能稳定、可靠的服务系统是提供高可用服务的必要条件。利用集群技术, 将两台或多台服务器通过集群软件连接形成服务器群, 在系统中配置一个或多个备用系统, 作为主服务器的备份。如果主服务器发生故障, 备用系统自动跟进, 在经过短暂的中断后, 全面接管主系统。这样系统故障引起的停机时间将不会超过主系统和备用系统的切换时间, 该时间一般为几秒至几十秒。

3.2.1 服务器系统

服务器系统包括其硬件冗余、热插拔 (Hot Plug) 、DP (双处理) 、SMP (对称多处理) 、RISC和CISC处理器架构、总线技术、磁盘技术、电源技术、智能输入输出 (I2O) 、双核处理器技术、64位处理器技术等[3]。

3.2.2 应用服务软件

群集技术是指在系统中配置一个备用系统, 作为主服务器的备份。一般通过集群软件管理群集系统, 群集系统依靠群集软件实现服务系统的软件可用性, 依靠群集系统可以实现故障转移。

良好的系统服务软件也是提高系统服务可靠性的一部分, 如性能优良的数据库软件、安全稳定的操作系统等。

3.3 高可用的应急方案

在设备出现故障后 (如RAID磁盘中有一块盘损坏、冗余系统中一个系统出现停机等故障) , 由于可用性较高, 暂时不会影响到系统的使用, 但存在可用性隐患, 如不及时解决该故障, 就会导致系统不可用。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这类故障, 各个单位都应有自己的方式和办法, 有些单位甚至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方案和策略。

为设备购买7×24的服务是一项比较理想的选择, 这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来解决这类故障, 降低系统的不可用因素。

4 高可用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是对系统数据的保护, 数据保护更多地体现在诸如容灾系统的建立、容灾方案的可行性、异地存储方案的部署等方面。涉及的技术有NAS、FC SAN、IP SAN、数据同步、数据镜像、热备份、互援备份[4]等。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有六个层次, 如图2所示。这几个层次之间是互相独立的, 选择任一个层次不会对其它层的选择使用产生影响, 如选择硬件RAID并不一定排除对软件RAID的需要, 反之亦然。

图2 数据管理层次

在系统中构建和实施SAN (存储区域网络) , 可以带来诸多好处, 如集中化和整合存储资源、共享存储资源、减轻网络负载、加速备份速度、改善数据访问等。利用FC SAN或IP SAN可以更好地提高存储区域网络的性能, 提高系统数据的可用性保障。

5 高可用容灾

5.1 数据备份

如果数据备份做的好, 它会成为对付任何灾难的最后防线。即使在系统完全失效的情况下, 只要有有效的备份在, 数据就可以得到恢复。要注意的是数据镜像不能代替数据备份, 他们两者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不管有没有镜像, 备份都是必须进行的工作。

5.1.1 备份软件

虽然各操作系统或各数据库系统都带有数据备份的功能, 但该功能不能充分的满足用户的实际备份需求, 由于商业备份软件具有很多优点, 成为人们的首选工具。

5.1.2 备份类型与策略

备份的类型关系到备份的性能。由于备份牵扯到备份数据量的大小、数据所占存储空间的大小、备份速度的快慢、数据恢复的难易、备份时服务中断与否以及中断时间长短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备份类型至关重要。

5.2 数据恢复

恢复的速度取决于备份的速度与复杂程度, 越高速的备份, 其恢复速度越慢。数据恢复是系统可用性的最后保障, 因此一定要保证备份生成的磁带都能进行可靠恢复。

5.3 数据库维护

数据库管理员应该定期对数据库进行优化, 以保证数据库处在最佳的服务状态。

6 高可用管理制度

6.1 正规的操作规程

无论是系统用户还是系统管理员, 都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 这套规程必须是被证实不会给系统带来负面影响的。任何对规程的改变都要事先在试验平台上进行相关的试验, 通过后才可用于系统中。应有专门的人员或者机构来监督和实施操作规程。

6.2 人员培训

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也是系统可用性的组成部分之一。

高质量的用户培训, 确保用户掌握关于系统方面的知识, 避免和减少用户因误操作而造成的数据丢失等问题, 在用户投入实际工作之前和工作之中都要根据工作要求为其提供充分的系统培训。

对于系统管理人员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给与充分的培训和训练, 还要重视其思想。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生活空间, 让他们更乐于为目前的工作效力, 而不是总想着跳槽或没有安全感。这样就可以避免更多的人为因素造成的系统故障, 如不安心工作、蓄意破坏等。比起其他安全性来说, 这种潜在危险对系统带来的影响更加巨大, 更不好防范。

6.3 系统管理制度

系统管理是指过程、数据、工具和组织的组合, 是充分有效地管理一个系统所必需的综合性手段。树立并制定管理目标是系统管理中的首要任务, 只有充分地了解才能尽力地实现这一目标。质量测量与跟踪环节非常重要, 通过测量与跟踪环节可以衡量所取得的测量数据是否达到系统的目标要求。可以根据管理实施的状况对管理计划进行再次分析并作出修改, 以便提供更有效的系统支持。

7 总结

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每一种方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他们有密切的联系。只有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部署和实施高可用性, 将各种方法进行有机的统一, 才能做到最佳的高可用性系统。

参考文献

[1]Chris Oggcrino.高可用性网络基础[M].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2]EvanMarcus, 汪青青.高可用性系统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达.网管员必读—服务器与数据存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产品可用性设计方法研究 篇6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功能已不再是消费者决定购买的最主要因素,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宜人性、环保性等因素愈来愈受到重视,在竞争中占据突出地位,尤其是可用性(Usability,也译为易用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用性良好的设计是可以提高用户工作效率的,可用性设计不好的产品浪费钱不说,而且可能很危险。在欧盟,设计中可用性的问题已经上升到法律高度:雇主在法律上有义务保证雇员使用的系统有可用的界面。然而目前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的使用变得日益复杂,走入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因此,如何使产品符合用户需求、方便易用,即可用性问题便成为了一个永恒存在而又必须不断克服的问题。

2 产品可用性案例分析

现在市场的不少产品在可用性方面考虑不够,比如人们常用的家庭影院和复印机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一般家庭(发烧友除外)使用家庭影院无非是看电影、听音乐,人们希望音效能自动调到最佳,自己只需要进行影片、曲目选择,音量大小调节等最基本的功能设置,其他高级功能由系统自动设置完成。但是大多数的家庭影院功能越来越强大,用户可自行设置的功能越来越多,功能的增加带来了成本的增加、用户学习难度的增加、操作出错几率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何况大多数用户在使用时可能从来都不会去用所谓的高级功能。如家庭影院遥控器功能繁多、布线凌乱等,都是现在用户反映的可用性设计不好的最大问题。

现在办公室必备的复印机也是功能越来越强大,除了复印功能外往往还是扫描仪、校对机、装订机、传真机和打印机等,但是这个过程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居然是打印纸,它们很容易出现打卷、卡纸等故障,而且没有几个普通用户能真正懂得如何操作机器,他们大部分都是现学现用,这导致经常出错,使得工作不得不中断,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当然目前也有不少厂家开始注重产品的可用性设计,例如某公司的u盘后部设计了一个挂饰,当取下u盘盖后可以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装饰,它还可以固定u盘盖,这个小小的细节就解决了人们常常因找不到u盘盖而烦恼的问题(见图1)。

3 产品可用性设计方法研究

3.1 产品设计中的可用性含义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说,可用性是指产品方便用户使用,同时用户对产品表示满意并乐于使用它。这最终可归结到人的生理接受性和心理接受性上。产品的可用性主要表现在对产品理解的易用性、操作的易用性、解决问题的易用性以及产品生产的易用性等方面。

产品的可用性涉及到人可能与之交互的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安装、维护等过程。它指的是产品对用户来说有效、易学、高效、好记、少错和令人满意的程度,即用户能否用产品完成他的任务,效率如何,主观感受怎样,实际上是从用户角度所看到的产品质量。产品的可用性具有如下五个属性[1]:(1)可学习性:系统应当容易学习;(2)效率:系统的使用应当高效;(3)可记忆性:系统应当容易记忆;(4)出错:系统应当具有低的出错率;(5)满意度:系统应当使用起来令人愉快。

3.2 产品可用性设计原则

目前,可用性设计原则数目众多,但主要原则还是相近的,而且基本上都是针对界面设计的原则。下面根据产品设计中的可用性含义和界面可用性设计原则总结出以下产品可用性设计原则[2]:

1)针对“可学习性”的设计原则有:(1)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型:通过产品语意的相关设计使用户建立正确的概念模型,并加快或促进用户对新产品的适应,缩短认知周期,使用户很容易掌握如何使用产品。(2)采用用户的语言:产品提供的信息要符合用户的知识、经验、期待和预测,要使产品传达出来的信息易于用户接受和理解,减少不必要的认知学习。

2)针对“效率”的设计原则有:(1)简化产品的操作方法:把各种复杂的操作设计分解成简单操作,并安排成一定的顺序,或者通过新技术对产品的复杂操作加以合并或分类重组,或直接将部分操作由机器本身自动完成。(2)匹配原则:利用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c.利用各类限制因素:物理结构限制因素、语意限制因素、文化限制因素、逻辑限制因素。

3)针对“可记忆性”的设计原则有:(1)记忆负担最小化:尽量利用储存于外部世界和用户头脑中熟悉的知识来设计产品;设计各种记忆辅助工具以提醒用户,同时减少产品的操作步骤,以减轻用户的记忆跨度。(2)一致性原则:一致性指的是产品各部分之间保持一致,同样的信息应该使用一致的用词、外观和布局。(3)合理利用标准化。

4)针对“出错”的设计原则有:(1)反馈性原则:向用户提供信息,且反馈信息与用户的意图相符合,以用户可以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2)允许用户尝试并提供应急处理。(3)避免出错:设计人员应当考虑用户可能出现的所有操作错误,并应针对各种差错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处理措施。

5)针对“满意度”的设计原则有:(1)情感化原则:使人愉悦的设计会让人们更加能容忍操作界面上的问题和困难。(2)设计不仅仅要考虑使用者,还要考虑生产、安装、维修等所有相关人员。产品不仅要符合用户的审美观,还要尽可能保证生产、运输、安装、存放、拆卸、维修等的便利,同时产品的设计上要尽量避免尖锐、生硬等感觉,以免对用户造成伤害,以提高产品所有相关人员的满意度。

产品可用性设计原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的应用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人员对它的理解,因此不能保证按照这些设计原则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一定具有高可用性。提高产品可用性的根本途径是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的主要原则是[3]:(1)尽早聚焦于客户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的早期就应该专注于理解用户的需要;(2)完整综合的设计:设计的各个方面应该平行地进展,而非顺序地进行,应该保持产品的内部设计和用户界面需求相一致;(3)较早地并持续不断地测试:把可用性测试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可以让用户在产品发布之前对设计给予一个反馈的机会;(4)反反复复地设计: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应该通过多轮测试反复修正设计。因此在实际的产品设计中,应该将产品可用性设计原则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可用性效果。

3.3 产品可用性设计方法研究

传统的产品开发一般遵从市场调研、产品规划、产品研发直到产品化这样的流程。这种流程更关注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两个环节,无法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以改进产品可用性质量,即使事后得到了也因为要推倒重来而增大了开发成本。因此要开发出高可用性的产品必须要将可用性活动贯穿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在设计调研阶段进行产品的可用性研究,并分析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以用户为中心,让用户参与进来并根据用户的反馈反复改进设计;同时还要进行可用性评估以更好地满足产品的可用性,并为下一代产品的改进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具体有以下几个阶段:

1)设计调研阶段:在该阶段就要进行产品的可用性研究,即用产品的可用性属性作为特点来分析同类产品以及竞争性产品,并分析人们对产品的可用性需求,使目标用户的实际需求成为产品设计的导向,这样能避免开发不必要的功能,节省大量开发资源,为设计师的设计提供方向性的参考,使得开发出来的产品具有高的可用性质量,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感受,帮助产品取得市场成功。再根据调研结果建立用户模型和设计目标。

2)可用性设计阶段:可用性设计强调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以在设计调研阶段建立的用户模型和产品的可用性分析为基础,并以产品可用性设计原则为指南进行反复设计。因为设计人员不可能一次就能设计出高可用性的产品,所以必须利用反馈,不断地修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设计,这也就是一个“设计—测试—评估—再设计”的过程。在反复设计过程中要有用户的积极参与,同时利用原型的方法(可以是基于纸面的二维的低保真原型,也可以是基于虚拟产品的三维的高保真原型),以便及时收集到用户的反馈信息,发现更多潜在的产品可用性问题,从而设计出容易理解、易于使用并被广大用户所满意的高可用性产品。

3)可用性评估阶段:可用性评估是可用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的目标是为了检验我们设计的产品是否达到可用性的标准,发现其存在的可用性问题,以便改进产品,提高其可用性。可用性评估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进行,设计人员从设计前期就应不断地收集用户和专家对产品可用性评价,并根据这些评价进行反复设计直到系统可用性达到要求为止。可用性并不是系统的单维属性,它包含有若干彼此可能互相矛盾的成分。一般来说,在一个特定的项目中,并非可用性的所有方面都具有同样的权重,所以,在评估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对用户和任务的分析来明确它们的优先级,给可用性的不同方面赋予不同的权重。

4 结语

进行产品可用性设计应该结合产品自身的特点和产品设计的流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想尽可能地提高产品可用性质量,就要做好设计前的产品可用性需求调研;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产品的可用性设计原则、通过产品原型测试收集到的用户反馈信息进行反复设计;同时,还要通过产品可用性评估收集更全面的反馈信息,为下一代产品的设计提供依据。

摘要:通过对现有产品可用性的分析,根据产品设计中的可用性含义,提出了可用性设计原则、基于产品设计流程的可用性设计方法,为在设计过程中提高产品的可用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可用性,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产品设计

参考文献

[1][美]JakobNielsen.可用性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源.基于虚拟技术的产品可用性设计研究与应用[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07.

校园网高可用性技术研究 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开展, 并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 与网络相关的应用也蓬勃发展, 逐步形成了以互联网和校园网为基础的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化平台。2005年5月~6月,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调查”活动, 就全国高校校园网的网络建设状况与软硬件使用情况、目前高校教学信息化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情况、以及高校用户对现有教育网络使用情况和服务的满意度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千兆成为主流, 应用全面渗透。此次调查显示, 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建立校园网, 其中拥有1000M主干带宽的高校已占调查总数的64.9%, 2005年一些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院校率先升级到万兆校园网。调查结果还显示, 我国高校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 已经意识到信息资源及应用软件的重要性, “重硬轻软”的现象将会逐渐转变, 高校在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等建设方面的投资将逐步提高。

网络已经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平台和教学手段, 研究如何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对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工作效率, 保证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校园网络系统的组成

一般而言, 从系统结构上来分析主要由以下几大部分所组成:

(1) 接入子系统。

该系统是校园网的边界, 是校园网与外部网络进行信息交换的汇集点, 一般由边界路由器和接入电缆 (光缆) 组成。根据接入带宽的不同, 可以选择带有10M、100M或1000M接口的路由器作为接入设备。接入子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校内用户和外部网络用户之间的互访。

(2) 通信子系统。

该系统由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以及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实现校园网内部信息的交换和传送。目前, 核心交换机主要采用背板吞吐量高、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千兆交换机, 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和接入交换机之间千兆互联。通信子系统是传输信息的骨干, 是校园网的基础设施, 其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校园网络作用的发挥, 因此, 通信子系统的选择和设计往往是校园网设计的重点。

(3) 资源子系统。

该系统主要由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和相应的软件资源组成, 是校园网作用的具体体现。随着校园网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校园网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 需要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 对访问的带宽以及通信质量等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 因而通信子系统的可用性级别要求也越来越高。

(4) 存储子系统。

校园网资源子系统的不断完善, 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越来越大, 许多学校的需求已经达到TB级, 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由于这些数据是校园网络中重要的教学资源, 存储和备份这些数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高效地利用、可靠地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 已成为关系校园网重要作用能否发挥的重要问题。

2 提高系统可用性的关键技术

网络的高可用性一般在系统、组件和链路三个级别上体现。系统级的高可用性要求网络拓扑必须有冗余节点和备份设计。组件级的高可用性着眼于网络设备自身, 要求网络设备具有冗余部件和热备份机制。链路级的高可用性则要求传输线路备份, 如果主要数据通路中断, 备用线路将迅速启用。主要技术有:

(1) 冗余技术。

冗余技术是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部件, 当系统发生故障时, 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 由此延长了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在校园网中通过使用链路冗余来提高交换机之间链路的可靠性;采用模块冗余来提高单个部件或设备的可靠性;采用路由冗余来提高网络接入的可靠性。

(2)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数据备份主要是指使用大容量存储设备对网络系统中的重要数据建立拷贝, 当系统或数据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方便地恢复。从提高可用性的角度看, 备份是通过降低系统的维修时间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是信息的冗余。

(3) 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合理、透明地在节点之间重新分配系统负载, 以使系统的综合性能得到提高, 同时, 当其中的一个系统出现故障后系统中的其他设备能自动承担故障设备原来的负载。因此, 负载均衡技术在提高系统吞吐率的同时, 还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负载均衡虽然是相同设备的重复配置, 但与冗余技术有区别, 即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在正常情况下均投入使用, 是一种特殊的冗余。

(4) RAID技术。

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 技术是针对存储设备而使用的一种冗余技术。常见的RAID级别有RAID0、RAID1、RAID5, 不同级别的RAID技术提供不同的可用性。在校园网络中采用基于RAID技术的存储设备, 能大大提高其可用性。RAID技术主要应用在校园网的资源子系统的各类服务器上, 特别是应用在存储子系统中, 以保证数据安全。

(5) 可扩展网络技术。

可扩展弹性网络技术即XRN (eXpandable Resilient Networking) , 是由3Com公司提出的高可用性千兆以太网核心和聚合主干, 采用XRN技术设计的校园网主干, 能克服传统采用交换和链路冗余方式实现高可用性时存在的管理复杂和设备利用率低的缺点, 从而提供更出色的性能和灵活性。

(6) 安全防护技术。

病毒以及恶意攻击对网络的可用性影响非常大, 通过在网络中集成诸如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以及各种评估平台, 可以检测和防止这些不安全因素对网络的影响, 提高网络的可用性。

(7) 链路聚合技术。

链路聚合技术亦称主干技术 (Trunking) 或捆绑技术 (Bonding) , 其实质是将两台设备间的数条物理链路“组合”成逻辑上的一条数据通路, 称为一条聚合链路。交换机之间物理链路Link 1、Link2和Link3组成一条聚合链路。该链路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 内部的组成和传输数据的细节对上层服务是透明的。

网络高可用性研究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 网络在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其研究更加深入。在认识到网络高可用性的重要意义后, 一些原来被用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和技术也开始应用于提高网络的可用性领域, 新技术也不断出现。因此要提高校园网网络的可用性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

摘要:校园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平台和手段, 提高校园网的可用性, 对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提高教学质量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校园网络系统的组成和提高系统可用性的关键技术两个方面, 研究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好校园网, 切实保障校园网的高可用性。

关键词:校园网,可用性,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高蕾.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0) .

[2]徐云娟, 章剑.校园网安全技术的研究[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 (1) .

慢性肾炎,可用芡实 篇8

上海 吴先生

点评:

慢性肾炎患者可尝试使用药食同源的芡实。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性平,入脾、肾、心经,有补脾止泻、固肾涩精的作用,对肾虚遗精、脾虚泄泻均有一定疗效。《滇南本草》记载,芡实能“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下面推荐两款芡实食疗方——

1.芡实白果粥:芡实30克,白果6个去壳,加入糯米50克,放进瓦煲内慢火煮粥,每日1次。白果又叫银杏,味甘、苦、涩,性平,有轻微毒性,可敛肺益气、定喘,兼治蛋白尿。芡实配伍白果相得益彰,有补肾健脾、固涩敛精之效。正气虚损、蛋白尿持续不消的慢性肾炎患者,可长期服用。慢性肾炎有血尿素氮或血肌酐升高者,不宜用本食疗方,因其含非必需氨基酸较多,可能增加氮的摄入。

2.莲子芡实瘦肉汤:莲子、芡实各30克,猪瘦肉100克,加水,用瓦煲煲汤,饮用时加少许盐调味,连渣服。莲子味甘涩、性平,可补脾止泻、养心安神、益肾固精。莲子不弃莲子芯,其虽味苦,但有清热、固精、安神、强心之功效。瘦猪肉性味微寒,归脾、肾经,可滋养脏腑、补肾健脾。

敏捷可用性 篇9

Alistair Cockburn说这种说法完全不对:

谁提出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点是否够好。

这引起社区中“我们对他们”的分裂,而不是“我们加他们”的合作。

与Nielsen提到的其他威胁不同,他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所以把“我们对他们”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留给我们,这是不能接受的。

建议方案:好的观点拿来用就行了——不要担心它们的出处。像Kurt Morris在敏捷可用性发贴中说的:“一旦消除了“我们对他们”的敌对心态,你就会见到令人惊羡的成果。”

Nielsen 继续提出这样的问题,敏捷习惯把故事分成更小的任务,这允许以不一致的方式开发功能,有可能掩盖了总的用户体验。他说,最糟糕的是“用户界面最终会看起来像缝缝补补”。Nielsen“s的解决方案是:

快速重复地执行可用性测试。他说“每周测试完全可行,即使在最短的sprint开发周期,也肯定能让你整合用户的多轮反馈。”

采取并行轨道,让可用性工作比开发工作更早一步完成。

采用不需编码的低仿真原型(比如纸),把前面花费的时间减少到最小。

Jeff Patton 提炼了12个可用性的最佳实践(与Nielsen的相呼应):

驱动:用户体验从业者是客户或者产品所有者团队的一部分

前期研究,建模,设计——但是只需要够用就行了

分解大块设计工作

采用并行轨道开发,提前工作,后期跟踪

从复杂故事中争取设计时间

培养用户验证小组,以方便持续用户验证使用

在单独轨道中进行用户持续研究,与开发分离

平衡用户多个活动的时间

开发前采用RITE方法对用户界面进行迭代

低真原型

把原型当作详细说明

成为设计的协调者

Jeff描述的RITE (pdf) 方法来自于微软的游戏工作室:“RITE与传统的可用性测试不同,它强调极快的变化,并验证这些变化的有效性”,

管理资料

具体来说,一旦发现问题,方案受到影响, 从业者就修改用户界面(原型或者应用程序)。在另一个参与者到来之前,诸如重命名按钮、修改菜单条目文字这样的变化经常发生。更复杂、但是很明显的变化是 越快越好,这样变化就能被尽快地测到。

除此之外,Jeff发现他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于我开始在敏捷团队内工作,我变得喜欢协同设计。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从大规模人群中收获信息并对信息建模。我发现自己同一群群的用户和开发者一起工作,撰写用户场景,起草用户接口设计。”

最后,Alistair 说道(在提到开发者/可用性分歧时):“谨记住,”只有我们“。”

查看英文原文:Agile Usability

可用资源论文 篇10

Forrester Research安全与风险副总裁兼研究总监Stephanie Balaouras写道:“一个随时在线、随时可用的企业的目标就是100%的服务可用性。由于某些宕机时间无法避, 对企业来说, 重要的是把态度从被动应对宕机时间转变为主动规划、完善流程和采取预防性措施。企业应该在客户急需他们的时候努力提供可用的服务。” (《Building The Always-On, Always-Available Enterprise》,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 2014年6月) 。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for SAPApplications包括最完整的开源集群解决方案SUSE Linux Enterprise High Availability Extension的各部分组件。SUSELinux Enterprise High Availability Extension能帮助保护企业在x86服务器上运行的任务关键型工作负载, 这已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得到证实。

使用SUSE Linux Enterprise for SAPApplications高可用性组件, 包括新的资源代理, 客户可使SAP HANA系统复制自动化从而优化数据库的可用性, 尤其是借助SAPHANA的内存预加载功能。

上一篇:语言实验下一篇:中小学调查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