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上市发展论文四篇

2024-09-10

民办学校上市发展论文 篇1

关键词:民办教育,法律地位,上市难度,上市建议

近年来, 我国民办教育获得很大发展。根据《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报告》的数据显示, 2009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总值约为6800亿元, 预计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有望突破9600亿元。虽然与公办学校相比, 民办学校在国家政策、经费来源等方面仍处于劣势,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现有的公办学校已难以彻底满足人们获得更高教育服务的需求, 从而为民办学校提供了巨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已出现以新东方为代表的一批发展迅速, 已成功实现海外上市的教育培训机构, 民办教育可以此作为自己发展上市的借鉴。

一、国内民办教育行业上市现状

总体来看, 由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国家不断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 人口基数巨大, 中国人重视教育的历史传统, 加之教育培训机构现金流充裕、抗衰退性强等因素的存在, 使得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正日益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截止2010年12月, 国内有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正保远程教育集团等培训教育机构先后获得风险投资并且成功上市, 总市值超过92亿美元;包括中职北方汽车职业培训学校、万国教育集团等在内的273家学培训教育机构获得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注资, 涉及金额超过27亿美元;红黄蓝幼儿园、大地幼教机构等在内的175家学前教育机构获得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注资, 涉及金额超过16亿美元。大量资本的注入, 有利于民办教育更加规范化, 形成规模化产业块, 向国际品牌进军, 教育机构在资本结构和管理上也将更加透明、正规, 有利于该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国内民办教育行业上市发展的隐忧

但上述热闹景象并不能掩盖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多年来的问题与冲突。来自国外的投资者们往往惊讶的发现, 在中国社会教育这个被时常定义为“社会福利”的行业背负着太多与商业原则并不相符的包袱。软银中国公司总裁薛村禾曾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我们前后也看过不少教育项目, 但都没有最终下定决心去投。这个行业仍然让投资者觉得有不确定性。而来自盛金资本的一位合伙人则直截了当地指出, 现在的民营教育机构基本都是花钱圈地、扩张, 盈利模式看不清楚, 市场信心不足。具体来说, 国内民办教育行业上市发展存在法律地位、登记机关及税收等方面的障碍。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民办非企业法人的自然属性就决定了其难以成为上市主体。

此外, 虽然法律规定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 但对何为合理回报以及合理回报是否意味等于营利等问题尚未作出明确规定。与一般企业相比, 民办学校对结余的支配权要更多地受到国家的限制。

其次, 民办学校在审批和登记机关环节上也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如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 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权限审批。以培训成人教育为主是由教育部和社会劳动部部共同审批, 目前这种审批部门有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工商部, 登记部门有民政部和工商部, 这种较为混乱的审批登记现象, 将对我国民办教育机构整体上市的核准造成障碍。

再次, 国家对公益性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和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在税收方面采取的是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 到目前为止,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捐资举办和不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对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一直未出台, 并因此给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举办者举办要求合理回报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造成一种不确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税收法律障碍。

最后, 目前我国适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会计制度存在问题:适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会计制度尚不健全, 收付实现制下的收入确认方式不利于某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上市。

民办学校无法获得公立学校那样的大量财政拨款, 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也极难取得, 现阶段国内资本市场不对其开放, 仅靠投资者投入和学费收入又难以满足学校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海外上市便成了民办学校获得资金的重要选择。但民办学校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原因在于投资者看重的往往是公司的成长性, 而要证明公司的成长性往往需要很长时间, 才能建立投资人的信心。除此之外, 企业本身的规模也很重要。实际上新东方和环球雅思之所以表现相对突出, 便部分得益于规模优势。而获得这一优势的关键, 则是必需的时间与积累。教育产业要先做服务, 培养口碑, 三五年后才能谈得上发展。设备、师资、场地等固定资本投入则是随着消费度的增加不断扩大的。这也使得教育行业本身所需要的信任度通常更大, 长期的坚持与细节的贯彻缺一不可。

三、民办学校上市建议

中国的教育培训业, 已被风险资本家公认为最值得投资的行业, 但在业内, 谨防扩张风险、突破行业瓶颈的呼声也日益高亢。笔者认为在目前法律框架制约下,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国内外上市进行资本融资。

(1) 找准学校定位, 实现外延与内涵的同步发展

在越来越挑剔的投资者面前, 教育机构对自己的定位必须更为精准, “大而全”远远不如“小而精”让人印象深刻。随着民众收入水平高, 对获得高质量教育服务的要求迫切, 这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学校应向着生源来源多元化、教师培养国际化、课程设置突破单一化、学校文凭的国际化的教育目标发展, 在时机成熟时可以采取兼并、合作、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扩张, 力争把学校变成国内乃至国际名校。但需要注意的是, 学校在实现外延扩张的同时必须注意内涵发展, 必须以主业为主, 即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以学前和中小学教育为主, 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发展网络教育和教辅培训等相关行业。不能仅是为了筹资而上市, 上市应是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水到渠成的事情, 应作为长远规划, 而不能急功近利, 这点是最为重要的。

(2) 吸引上市公司投资或参股

虽然现阶段无法直接在国内上市, 但民办学校如能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可吸引上市公司投资或参股, 将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与学校的办学优势结合起来。上市公司介入后, 可以对非直接的教育活动, 如资金募集、后勤管理、资产经营、校办产业等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使学校全心全意办好教育。

(3) 考虑多种融资模式, 吸引民间风险投资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我国民间已经积累起巨额资本, 教育培训行业作为朝阳产业已成为其投资热点。民办学校应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注意内部产权关系, 在争取银行优惠贷款或者股东再投资的同时, 还可通过租赁、担保、合作、并购等方式获得资金, 也可采取校企合作, 校校合作, 实训基地共建等多种融资合作方式。

四、结束语

在2011年3月份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 民办教育实业家或投资者、同界别、不同背景的代表委员也在为民办教育发展建言献策。民办教育在提高学校质量和教师能力的前提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 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使民办学校决策走上规范、科学的道路, 通过规范化决策和管理来规避扩张过程中的经营风险。相信不久的将来,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 民营化的学校很可能在未来二三年内登陆中国A股市场。

参考文献

[1]研究咨询部.2009年中国教育行业投资统计分析报告[J].ChinaVenture, 2010, (2)

[2]陈杰.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境内上市面临的法临的法律问题[J].新浪教育, 2011, (3)

[3]李威.教育行业渐成创投避风港危机中吸引资金近20亿元[J].中国会计报, 2009, (4)

[5]姜澎.民办教育机构被迫海外上市[J].文汇报, 2011, (2)

民办学校上市发展论文 篇2

记得四月的深圳已是夏日般火热,仅隔两年后,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地之一梅开二度。穿梭展会其间,望见植根于这片热土的颇具实力的多家企业,迈瑞、蓝韵、金科威……,在它们各自展台上活跃着目不暇接的新品发布、新合作签署、新基地建成等活动。历史的掌纹倏然伸展,他们的成长,他们的发展、壮大,过去两载的情景一一浮现,依稀如昨,尤以迈瑞脉络勾勒最深、延伸最远。

海外上市,树历史里程碑

2006年9月26日上午9点30分,久负盛名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里,钟声洪亮悠长地回荡在纽交所上空。

迈瑞公司董事长徐航和总裁李西廷共同按动纽交所上市按钮,钟声响起之际,迈瑞一举成为在纽交所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医疗企业,成为当今中国医疗设备企业海外上市的先锋。这不仅预示着迈瑞公司的发展跨上新台阶,更磅礴出中国医疗设备产业整体鼓舞人心的新气象。

当时,媒体纷纷报道,迈瑞纽交所成功上市,标志着中国医疗设备企业获得国际主流资本市场认可,迈出了中国医疗设备企业进军国际的步伐。

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董事长徐航表示,上市使迈瑞公司完成了从国际业务到国际资本的拓展,有效解决了资本补充来源问题,使迈瑞更具国际竞争力;上市融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新的市场营销网络的扩建,尤其是海外市场的拓展。他还表示,筹得新资金后,迈瑞将站在更高层面上构筑国际化蓝图。

之后的时间里,每届春秋季医博会,迈瑞创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均保持在4个新品以上的增长,例如,今年4月26~29日的第5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代表着迈瑞最新水平的BeneView T8/T5信息监护仪、BC-5500/5300/538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DC-6Expert/DC-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5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WATO EX-65/55麻醉机等四大系列新品同步上市。

事实证明,上市直接促进了迈瑞在海内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和信赖度的提升,逐步在全球市场树立起国际性可信赖的品牌形象。上市两年来,帮助迈瑞引进了更多优秀的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助力其向医疗设备更多领域发展,招揽到更多国际人才,建立起更广泛的国际技术交流平台。

深耕海外,全球战略突破

曾有人断言,迈瑞的真正挑战不在中国。按照目前全球市场计算,中国市场仅占全球5%份额,而真正肥沃的市场在欧美,那里更是迈瑞上市后的“考场”。

2008年3月11日,迈瑞宣布与美国Datascope公司(纳斯达克交易代码:DSCP)签署了收购其生命信息监护业务的最终协议。3月12日,在深圳著名的五洲宾馆举行了“迈瑞公司收购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新闻发布会”,总裁兼联席首席执行官李西廷先生等高管亲临会场,公布了此次收购的实质内容,再次聚焦起产业界、财经界的关注目光。

李西廷表示,迈瑞出资2.02亿美元收购Datascope监护业务,一跃跻身成为全球第三大医用监护设备生产商。此番,迈瑞向其国际化战略进程和海外市场的扩张迈出了前进的一大步。

此次收购的基本资产包括:Datascope生命信息监护仪业务、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生产厂、Datascope产品商标权、监护产品的研发团队、监护产品营销网络、相关知识产权及位于荷兰的物流仓库。其中Datascope产品商标权可延续使用到2015年。另外,利用Datascope荷兰物流仓库的软硬件设施,迈瑞可在阿姆斯特丹建立欧洲物流中心。据迈瑞披露,收购完成后,将保留Datascope监护业务原有产品线,并继续在美国生产,Datascope监护业务现有管理团队和员工也将继续留任。

提及Datascope公司,资深的业内人士均有耳闻,这是家成立于1964年的老牌监护仪制造商。它占据着美国300床位以下中小医院监护仪市场50%的份额,更吸引人之处,是它具有40余年雄厚的技术和市场积淀,在欧美市场建立有高效的直销及服务网络。

迈瑞在中国国内监护仪市场已连续8年独占鳌头,收购Datascope生命信息监护业务,直观地分析,将给迈瑞带来监护仪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长。与此同时,如李西廷所言,更值得看重的,是除监护产品之外的医用成像系统和临床检验产品等均可通过Datascope的销售平台交叉销售,利用Datascope已有的庞大营销网络,迈瑞可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推动其全线产品借势更快速有效地进入欧美市场。

而此前,Datascope产品成本相对较高,其监护仪部件几乎全在美国本土采购。李西廷还表示,利用中国研发基地,迈瑞将针对新市场定制Datascope的产品,加强产品的功能。被收购后,利用迈瑞全球研发、生产及采购能力,可显著降低Datascope的生产成本。

因此,李西廷满怀信心地认为,这项收购实现了双方优势互补,在有效的资源整合后,将带来全方位的协同效应,这是一块有望成为迈瑞未来全球发展的优质资产,将助力迈瑞在国际市场的表现更上层楼。

当然,早前曾有外界纷纷担忧,“跨国收购后,技术、研发、人力、文化等诸多资源的整合将存在不小的困难和挑战”,其实,在前期迈瑞与Datascope已有五年的良好合作,迈瑞ODM设计生产的两款监护仪在Datascope的销售渠道中斩获颇丰。迈瑞常务副总裁成明和在今年春季医博会期间曾表示,双方已建立起深厚的理解和信赖,令迈瑞有理由相信整合工作会更加顺畅。

这次跨国收购,在有条不紊地实践和履行着迈瑞上市伊始寄望和制定的计划,即融资后加快高端产品线的成熟以及海外市场的战略突破。

国内合作,旨在多方共赢

“南京·迈瑞医疗电子产业基地”建设启动

2007年9月22日,适逢中秋、国庆双节来临之际,在南京江宁高新区一片占地550亩的开发区一隅,欢声笑语、气氛欢快。南京市经委、江宁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南京市海关等领导、企业嘉宾、东南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迈瑞南京分公司员工及媒体记者等共同见证了“南京·迈瑞医疗电子产业基地”的奠基仪式。

奠基仪式上,迈瑞常务副总裁穆乐民致辞表示,这是迈瑞2006年纽交所上市后在国内的重大举措。

穆乐民说,迈瑞建立南京基地旨在利用长三角地区丰厚的科技和土地资源,在华东地区开辟新的研发生产基地,建立起新产品线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全球培训中心,与迈瑞深圳总部、北京研发中心和美国西雅图研发中心形成互补、协调发展,是迈瑞长远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整体规划,南京基地的一期建设将于2008年底完成。

携手富士在放射领域战略合作

时间追溯到今年4月18日,在今年春季医博会的迈瑞展台二层,人头攒动、热闹异常。成明和常务副总裁与富士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重人先生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随后,香槟开启、闪光灯频闪,在场的两公司代表与嘉宾共同举杯庆祝框架协议的签署。

协议书规定,迈瑞与富士医疗将在影像产品销售领域展开战略合作,迈瑞将作为富士CAPSULA X单槽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总代理,对此款产品进行市场推广销售工作,这也是富士新款CR产品首次在中国的销售。此次框架协议的签订,象征着迈瑞与富士医疗在CR领域战略合作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成明和与徐重人就本次合作接受媒体访问时侃侃而谈,双方言辞恳切,均对此次合作寄予厚望。

徐重人高度赞赏迈瑞近年的飞速发展:“富士医疗对迈瑞短时间内在海内外市场建立起可信赖的国际品牌形象,表示由衷得钦佩!富士医疗通过较长时间的选择和慎重的多方考察,最终决定与迈瑞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此我们感到十分喜悦和欣慰。”他认为,富士医疗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可依托迈瑞在中国地区完善的渠道体系、行业引领者的品牌形象等优势,积极、快速地推广CAPSULA X单槽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在中国的应用,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更多的中国医院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成明和说:“这次合作是迈瑞进军放射影像领域的重大举措之一。”他谦逊而自信地对徐重人总经理表示,“迈瑞十分高兴能够联手在放射影像领域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富士医疗,富士医疗是CR产品的发明者,有着卓越的产品。此次合作,将迈瑞DR产品与CR产品配套销售,将促进双方为我国的医院放射科室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增强迈瑞在放射X射线摄影系统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深入拓展放射影像领域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共赢模式。”

奢侈品牌:家族经营?上市发展? 篇3

传承奢侈品原始的作坊式手工制造,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坚守家族运营,对于很多品牌来说,变得越来越艰难。眼看着不断庞大的消费市场,甘于做小众的“寂寞者”,面对全球经济越来越剧烈地跌宕,虽然仍有一些品牌坚持绝不上市,但是残酷现实也表明,更多的品牌转而选择了进入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加速扩张。去年到今年,在奢侈品行业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大事件是法国LVMH集团对爱马仕发起的多次股权收购。

金融与时尚之争

2010年10月,LVMH集团意外宣布已购入17.1%的爱马仕股份,成为爱马仕家族继承人以外的最大单一股东,从而引燃了两大集团之间的股权争夺战。

爱马仕家族和公司管理层均认为LVMH集团来者不善,目的就是控制这家奢侈品企业。双方各自发布声明:LVMH表示无意收购爱马仕,但不排除进一步持股:爱马仕方面则宣称自己家族拥有75%的股份,全家族团结一致反对收购。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LVMH集团对爱马仕的声明未予理睬,反而在去年12月增持爱马仕股份至20.21%,今年7月又增持至21.4%。

这场并购被称为是潜伏已久的计谋。LVMH的董事长对爱马仕的欣赏由来已久,因为爱马仕几乎是所有人心目中将制造工艺极致演绎的品牌,是行业标杆。历时170多年,六代家族,才成就至今的爱马仕,虽已上市,但爱马仕一直强调对品牌的家族控制。然而,既然上市,被收购就立刻成为可能。

家族企业为何如此坚持家族控制,抵触大型奢侈品公司的收购呢?Armani曾指出,

“金融市场不了解时尚,因为时尚太善变,如果一款新上市的衣服遭到批评,公司股价便会下跌。”Armani的话代表了许多家族企业的看法:家族企业能更好地保持品牌传承下来的核心价值观和DNA,企业不用受外界的过大影响,CEO能更重视长期发展而非短期盈利。有句话叫做“强大的家族打造强大的企业,强大的企业制造出强大的家族”。

为保卫对爱马仕集团的长期控制权,应对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LVMH集团发起的股权收购战,爱马仕家族继承人决定把手中持有的50.2%股份合股,成立一家控股公司,以“家族集团”这一单一股东身份掌握爱马仕集团控股权。这家控股公司的股权只限于爱马仕家族继承人之间进行交换,控股公司合伙人在2031年之后才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收购公司股份。

家族掌权有难度

爱马仕的案例并非个案。上市的大型奢侈品公司例如LVMH和PPR。近年来一直磨刀霍霍,向一系列具备潜力的高档服装或生活品味的品牌展开并购,PPR就曾开列出12个潜在收购目标。而也不断有新闻爆出,欧洲不少控制着高端时尚品牌的家族后人,纷纷将其持有的股份变卖出售,放弃了家族品牌的控制权。

难道,现在奢侈品行业家族所有权制度真是到了难以延续的阶段?家族所有权要延续下去的先决条件是有家族成员愿意承袭家族业务。LVMH、PPR收购的众多奢侈或时尚品牌,其中不小的部分都是因为家族成员对家族产业不感兴趣,待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放弃了对品牌的控制权。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产业的经营模式。资金需求量庞大的产业,单单一个家族很难掌控,这恰恰是目前奢侈品行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历史上,奢侈品家族企业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欧洲,但是日益崛起的亚洲消费者正在改变着一切。经过08年、09年金融海啸的冲刷,奢侈品在传统的欧美成熟奢侈品市场销量大幅缩水。但是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的销售增长率坚挺地站在全球市场的最顶端。

因此,对于大部分奢侈品公司来说,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占领这些新市场。尽管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颇具购买热情,但对于奢侈品公司而言,要实现预期的利润率却很艰难。

为什么?市场发展过快,品牌竞争过于激烈。中国地域广大,市场成长很快,目前约有70%的品牌都已经进入这个市场。现在不光一线城市的黄金位置炙手可热,二三四线城市的开店竞争也不能大意。要保持品牌能见度和维持市场份额并非易事,除了大规模的投资广告外,还需要保持约15%的开店速度巩固市场地位,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给予支撑。

虽然我们看到大街上奢侈品牌众多,但目前已经能盈利的不过是那些最先进入中国,深耕多年、亦曾经历数年亏损的强势品牌,如LV、Rolex、Chanel等。这些品牌已经建立了非常有利的品牌知名度,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而大部分后来牌仍处在困境当中,需要大笔资金投进去用于品牌宣传和消费者教育。

另外一点属于新兴市场的特色的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消费者。由于中国消费者对品牌认知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品牌区分度低。这也使得许多新晋的名牌得以和历史悠久的欧洲大牌在中国这一市场上同台竞技。比如,美国手袋和皮具用品品牌Coach在中国市场就有了和LV等品牌一决高下的机会。因而像LV这样的品牌除了跟同等地位的品牌一较高下外,也不得不悉心应对新晋品牌的冲击。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资金短缺成为家族奢侈品牌面临的最大问题。解决资金问题,加快国际扩张是重中之重。如今一连串大牌,比如Prada和Salvatore Ferragamo,已经迫不及待地迈入了IPO的伸展台。

定位决定输赢

上市能为奢侈品牌带来什么?可以肯定的是,上市会给品牌带来更多的资金来建设品牌和开设店铺。从“服务小众贵族”到“扩大经营规模”,这是全球化大趋势下奢侈品牌的一大转变。宝格丽的CEO曾表示,意大利奢侈品行业的工匠过去是非常成功的,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经营规模更加重要。

全球四大奢侈品集团——LVMH、历峰、PPR、斯沃琪的成功经验己表明,规模化公司能为品牌的广告及营销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这对以品牌形象为第一要素的奢侈品行业至关重要。此外,大型公司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也是单打独斗的家族公司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规模化经营并非是奢侈品企业的唯一道路,资金不是决定一个品牌是否成功的唯一因素,这还与品牌定位和产品特性有关。

欧洲男装及男装面料品牌多美(Dormeuil)集团的第五代传人Dominic Dormeuil先生曾说:“全球成功的男装品牌都是家族企业。”的确,就单一的男装品牌而言,成功的确实都是那些独立运营的家族企业。这跟男装的产品特性有关。男装的经营不似女装,男性对服装的品味相对女性比较保守,设计风格需要有延续性,风格要稳定,不似女装风格千变万化。长期稳定的发展方向对男装品牌而言非常重要,这也是家族企业的文化优势所在。

以前文提到的爱马仕与路易威登为例,两者之间并不是纯粹的金融冲突,而是文化冲突。爱马仕信奉的是“精湛的手工艺、创意和风格”,这是其品牌的核心DNA,也更能被家族企业理解和传承;而LVMH集团则是一个采用金融手段实现并购战略的奢侈品制造商,看重的是投资经营的收益,商业特性更为显著,不排除有为了更好的业绩而改变原品牌的风格特色的可能。

品牌的定位和目标细分市场也决定了一个品牌是否要走上大规模扩张的道路。例如,爱马仕和LV两者的定位和目标客户就有明显不同,两者的生产模式不同,经营规模扩张速度自然也不一样。

爱马仕作为顶级奢侈品品牌目标客户虽然不像旧时局限于王公贵族,但仍然是十分小众的精英阶层,不走“平民化”道路,这在其产品组合和定价上就能明显反映出来。消费群体小但消费能力高,这是以爱马仕为代表的家族企业的消费者的典型特征。正是因为定位小众,甚至是大众“看不见的阶层”,这些品牌很少在大众媒体做广告,也不需要大规模地,快速扩张,而更加稳扎稳打,注重通过完美精湛的品质和服务培养相当稳定忠诚的消费群体,这些群体甚至可能是代代相传。

但以LV为代表的大众奢侈品品牌瞄准的可不仅仅是小众精英阶层,而是要网罗上至社会名流下至普通大众的多个消费群体。因而,像LV这样的大众奢侈品牌有一个特殊的、看似矛盾的经营目标:将品牌优越感与产品平民化和谐融合。

也就是说一方面要抬高身份,塑造高端形象,保证有大规模受众将该品牌视为一种“向往”;另一方面要通过生产价位较低的产品来扩大消费群,提高市场份额。

大众群体虽然消费能力有限,单次购买金额并不大,但人数众多,凭借这一群体的规模,奢侈品才能不断成长并盈利。对于当今大部分已告别手工生产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奢侈品牌产品来说,规模是保证品牌长期的成长和盈利的重要基础。

中国旅游上市企业发展报告 篇4

2016-05-15 15:28

宋城演艺的现场演艺业务主要为千古情系列和主题公园集群,包括《宋城千古情》、《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泰山千古情》等,2015年宋城演艺在三亚、丽江多地异地项目成功复制,千古情系列观演人数超预期增长,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5 年整体观演人数2.23亿人次,同比增长53.42%。

围绕“积极打造宋城生态,全面拥抱互联网”的战略目标,宋城演艺成功并购六间房,各项经营指标超预期,标志公司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布局。2016年,公司将围绕六间房平台,进行多元化布局,大力打造吉祥物、“偶像天团”等优质自有IP,将IP内容、线下旅游区、影视综艺、动漫、网络剧等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并逐步推出经纪业务和周边衍生品。线上线下联动,深度挖掘“粉丝经济”。同时,公司还将联合高校资源,做好为六间房提供优质主播的学校和培训课程,提升六间房主播的数量和质量。致力于成为线上直播规范化的标杆型企业。

2016年,宋城演艺明确提出积极布局海外,未来将通过自主投资、合作和收并购等多种方式,积极对接海外资源,加快海外现场娱乐及旅游项目兼并收购的步伐。争做“世界演艺第一”、“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前三”这样的战略目标。全面升级宋城生态。

(三)传统旅行社加速并购、完善产业布局

2015年旅行社类企业实现总收入505.23亿元,同比增长31.74%;净利润33.38亿元,同比降低8.76%。其中,中国国旅借力免税业务实现约213亿收入,中青旅借力景区做大资产规模实现收入约106亿元。

众信旅游于2014年1月作为国内首家民营旅行社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募集资金3.37亿;随后通过定向增发 6.3亿元购买竹园国旅70%股份,夯实出境游供应商龙头地位。与悠哉旅游网战略合作,入股旅游卫视旗下“年假旅行”,打造T2O销售模式;2015年,众信旅游收购华远国旅100%股权,众信旅游和华远国旅的核心业务均为出境旅游批发,两者客户、供应商有很大重叠,两者在机票、酒店、地接社等旅游资源采购,线上、线下旅游产品销售方面发挥规模效应,重组完成后,上海携程将成为众信旅游的股东,可以在线上旅游产品销售等方面为众信旅游、华远国旅提供更大支持。由于出境游和异地生活服务的客户群体高度重合,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游学、移民、海外置业等领域,战略投资移民机构杭州四达,海外留学游学租房平台异乡好居。完善产业链,打造全方位出境综合服务平台。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83.70亿元,同比增长98.48%,目前公司市值178.27亿元。(截止到2016年5月3日)

(四)酒店类企业业绩暂时承压,并购扩张仍在加速

2015年酒店类上市企业实现总收入272.94亿元,同比减少5.37%;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加26.14%,酒店类企业经营业绩处于暂时性低谷。其中,锦江酒店与锦江股份共实现营业收入177.97亿元;华住酒店、首旅酒店分别实现营收57.75、13.33亿元。首旅酒店通过收购如家,酒店数接近3000家,客房数超过35万间;锦江股份截至2015年报告期末拥有酒店数超过4700家,客房数约48.6万间。考虑到收购铂涛酒店和2016年收购的维也纳酒店的影响,根据美国《Hotels》杂志公布的2014“全球酒店集团300强”的排行榜披露的数据推算锦江客房数将达到90万间,超越希尔顿集团跻身全球第一。

(五)自驾、租车成出游方式首选,租车企业实现快速增长

在美国,前五大租车公司市场覆盖率高达95%,而中国租车市场前十名的公司覆盖率总和还没有超过13%,市场的“大蛋糕”显然很诱人。目前,获得融资的企业都在跑马圈地,大举购车。其中,规模最大的神州豪掷6亿元,半年之内车辆保有量从6000辆提升至13000辆,目前车队规模约5万辆。2015年神州租车实现营业收入50.03亿元,同比增长35.21%;并实现净利润14.0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21.33%。2016年2月神州专车运营主体神州优车完成了新一轮36.8亿元融资,投后估值为287亿元左右。而2015年一嗨租车更是实现了净利润6.96亿元,高达847.58%的净利润增长率。

(六)在线旅游企业收入逐年翻番,线上线下融合趋势不断增强 根据艾瑞监测数据,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4326.3亿元,同比增长39.9%。预计2016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可达5420.9亿。截止到2015年年底,中国移动端出行服务用户乘客数量总计接近4亿,85.9%的用户会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使用例如两种以上的移动出行服务。另外2015年我国旅行社市场中在线预订的比例暴增到20%,在线市场规模的增速是线下旅行社的6倍以上。而消费者选择的在线旅游品牌越来越集中,前三名携程、途牛、同程就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其中携程以25%的份额蝉联中国在线休闲度假市场第一名。以门票预订起家的驴妈妈,2015年线上门票成绩单依然靓丽,与去年同比增速达4倍,人数达到3000万;驴妈妈5A景区合作数量位列OTA第一;黄山、香港迪斯尼、长隆、少林寺等重点景区出票量第一。

中国在线旅游度假市场线上线下融合趋势不断加强。2015年6月,港中旅集团宣布,将旗下的中旅总社与芒果网合并,相当于港中旅集团内部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中旅总社的线下资源和门店体系以及芒果网的线上平台将有力促进二者O2O的发展,并借以抵抗OTA企业向线下的延伸。2015年7月万达宣布35.8亿元战略投资同程旅游,万达旅游产业将借助同程旅游打通线上渠道,获取海量客源;同程旅游将借助万达获得大量旅游目的地资源,可迅速扩大交易量。2015年11月,海航旅游战略投资途牛5亿美元。2016年1月众信旅行子公司香港众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入股穷游网,将增强众信定制游及自由行板块产品丰富度,增强众信线上业务体验。

二、美国本土上市旅游企业对国内旅游企业的启示

(一)国内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空间广阔

目前,海内外上市的国内旅游企业总市值仅为美国上市旅游企业市值的20%,但2015年中国国际游客已跃居全球第四,约为5690万人次,与排在第二的美国的7790万人次相比,约是美国的73%。加上中国国内的旅游市场也将更加火爆,巨大的行业机遇将会催生更多的中国旅游企业涌现,借助资本的力量腾飞。

美国资本市场上的本土旅游企业共有33家,市值合计约2.7万亿人民币,加速并购、海外扩张与全球化经营的策略培育了7家市值超过千亿的大集团,其中迪士尼市值10932亿元,希尔顿集团市值1418.68亿元,全球最大在线旅游服务商Priceline市值4339.58亿元。从业态来看:主题公园与娱乐设施这样的人文景区发展蓬勃,有迪士尼、六面旗等10家企业;其次是大型酒店集团12家,由希尔顿、万豪两家千市值企业引领行业发展;3家游轮企业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与丽星占全球85%市场份额,并且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美国的在线旅游企业市场渗透率在2012年就已达到74%,分工较明确、竞争合作有序,市场集中度高。

(二)酒店业公司扩张潜力巨大

整体上看,国际一流酒店集团处于成熟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而国内的酒店集团处于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中,从国际酒店集团的规模对比来看,我国酒店上市公司的酒店总数及客房间数仍有10倍的数量级差距,并且增速较之缓慢。由此,对于新兴市场,规模增长和重组并购是发展的主线。

发源于欧洲的酒店业,二十世纪50年代,在美国得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集团化的发展。根据2014年Hotelmag评选出来的世界排行前10的酒店集团中,有6家总部设在美国。美国酒店业反映出了当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首先,酒店业的所有权面临巨大变迁,并购的浪潮不断扩大,甚至波及了整个旅游业。酒店业由独立经营朝着连锁、特许经营、管理合同的方式发展,充分实现着“规模经济”和自然扩大规模的潜力。如国际酒店业中,以希尔顿、凯悦、万豪、喜达屋、洲际等为代表的31个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的47个品牌通过自行投资、委托管理、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中国。其次,酒店不断开拓新型品牌,适应多角度全方位定位适用群体的战略。如在1996年,喜达屋饭店及度假村国际集团,它拥有100家饭店,2.65万间客房,年收入为3.85亿美元。1998年,喜达屋完成了更名、对ITT集团和Westin饭店的并购三件大事,这在其发展历程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当前,旗下有圣•瑞吉斯 St.Regis、W饭店 W Hotels、艾美 LeMeridien、福朋喜来登 Four Points、雅乐轩酒店(A Loft Hotel)等多个品牌,实现不同定位,从而促使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多元化布局,迅速提升市场集中度和利润率。

(三)着力发展主题公园、邮轮等新型休闲度假业态

自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第一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在广东深圳诞生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主题公园的开发正转变到理性开发以及规范化运营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内主题公园仍然有相当大的潜力尚未开发,应从主题内容丰富、挖掘文化内涵、增加休闲度假元素等多方发力,注重盈利模式的的开发与创新。

美国的主题公园是世界主题公园的鼻祖,这与美国人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乐于参与的天性有关。从1955年,第一个迪斯尼在洛杉矶建成开放后,主题公园已经成为美国大众,尤其是年青人最喜爱的娱乐目的地。迪斯尼公司除了主题公园外还拥有电影、电视、房地产等多元化产业,而主题公园及度假区所占公司的经济份额并不高,但其形象、品牌价值极大。2016年,迪斯尼主题公园分布于四个国家(美国、法国、日本和中国),六个城市(美国有奥兰多和洛杉矶二处,中国有香港和上海两处)。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国大陆首座迪士尼主题乐园,2016年6月16日开园时将包括六大主题园区:米奇大街、奇想花园、探险岛、宝藏湾、明日世界和梦幻世界。上海迪士尼乐园里有许多全球首发游乐项目。上海迪士尼乐园门票已于2016年3月28日凌晨起开售。

2015年,Disney主要营业收入来自媒体网络收益233亿美元(占比44.34%),主题公园收益162亿美元(占比30.86%),影视制作收益74亿美元(占比14.10%),消费品和互动媒体收益收入57亿美元(占比10.86%)。

除迪士尼外,“六面旗”(SIXFLAGS)也是一个影响巨大的主题公园,也是世界最大的地区性主题公园公司。其第一个主题公园于1961年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开业,当年的门票为2.95美元,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一票通的主题公园,“一票通”理念后来被旅游界所广为应用。现在,该公司拥有主题公园30个,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各有一个以外,其它28个均分布于美国境内,号称全美95%的人口分布在该公司主题公园的8小时车程范围内。其在美国境内有3万员工,去年有3400万游客在该公司的主题公园内享受了2.5亿小时,平均每人在公园待有7小时25分钟,全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1亿美元。

强大的资本力量、完善的配套设施、发达的对外交通网络、丰富的旅游观光资源及国际化的邮轮经济政策推动美国游轮业发展。(1)美国邮轮业在发展之初便利用欧洲-美洲之间的航运便利,借助强大的资本力量迅速扩张,形成了产业力量。目前已形成产业化、多元化、日常化发展,邮轮业的旅游消费者多是平民;(2)建立了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包括母港码头、停靠码头和小码头。美国邮轮母港数世界排名第一,佛罗里达是美国的邮轮中心,佛罗里达州发送游客数量占美国的56%。美国最大的三个邮轮母港迈阿密、卡纳维拉尔港、埃弗格雷斯港都在佛罗里达州。而中国只有上海和厦门建成了专业码头,配套设施也刚刚起步;(3)由于邮轮码头只是旅客上下船的节点,一般需要发达的内陆交通实现游客快速集散,美国发达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及对外交通设置为其提供有效保障;(4)美国邮轮经济集中发达的城市较多都是注明旅游目的地集中了历史人文古迹或者大都市的经济文化景观;(5)美国政府对发展游轮产业制定积极鼓励政策,旅游、交通、港口、海关、口岸等多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形成了国际化的运作机制。

全球邮轮旅游市场主要为三大著名邮轮公司嘉年华邮轮公司、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与丽星邮轮集团公司所控制,在全球邮轮旅游市场占80%以上的份额。其中,嘉年华和皇家加勒比均位于北美。嘉年华邮轮是世界最大的游轮公司,2012年52%的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其在邮轮行业的领导地位。公司拥有101艘巨型邮轮以及十条完全不同的航线。每年搭载的乘客有850万之多。嘉年华邮轮成立于1972年,早期通过大量收购和改造货运邮轮扩大自己的运载能力,并在十年后大量购买新邮轮。随着邮轮行业的崛起,嘉年华邮轮再次通过收购其他邮轮公司迅速扩张,并在2003年与英国最大的公主邮轮公司合并后成为世界最大的邮轮公司。

(四)提升在线旅游竞争力,全球化经营

我国自1996年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出现后,以携程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为标志,我国的OTA公司进行快速发展阶段且出现多家在美国上市的在线旅游企业,如艺龙,去哪儿等。目前,我国OTA公司增长面临蓝海。2005-2013年中国主要在线旅游企业的平均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3.9%,明显快于美国同业7.2%的增幅,但中国在线旅游渗透率刚刚超过10%,显著低于美、英等国50%的渗透率。一些国外公司也看准机遇试图进入中国市场。2014年Priceline向携程投资5亿,Priceline将向携程用户开放其在中国本土以外的全球超过50万家酒店资源,携程也将对Priceline开放其在中国地区的超过10万家酒店资源。此外,携程用户将可以享受Priceline的租车及餐馆预订服务,Priceline客户也能够享受携程的机票和景点门票预订服务。

美国的Priceline以反向定价著称,是在线旅游C2B的开创者;Expedia以代理+批发商为主、品牌多元化;TripAdvisor特色是旅游社区和评论网站,三者市值均超过百亿美元。我国自1997年首个旅游网站上线,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我国在线旅游业将加速变革,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从优化库存管理,产品结构,提升售前售后服务,夯实在线旅游竞争力。同时,通过并购整合、渠道下沉和全球化经营,实现做大做强。

美国的OTA企业已经基本建立了通过广告收益、交易收益、代收业务收益及合作伙伴收益多条收入渠道的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盈利环境,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极大的推动了OTA的发展。相较而言,美国OTA多做酒店,且基本都是线上工作;而中国OTA主要集中于机票业务,酒店住宿业务稍逊一筹。

Priceline作为全球主要在线旅游公司之一,通过旗下六大主要品牌Booking.com、priceline.com、Agoda.com、KAYAK、rentalcars.com及OpenTable运作。1998年创立,融资1亿美元;2001年2月,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斥资7352万美元,获得Priceline的17.54%权益(后逐步增持超过30%),成为Priceline的最大股东;2003年以后,整个市场大环境逐步好转,Priceline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开始飞速成长;2004年9月,Priceline斥资1.61亿美元,收购了英国线上酒店预订服务公司Active Hotels,正式进军欧洲市场;2005年7月,继续以1.33亿美元收购了荷兰的酒店预订网站Bookings BV;2007年11月,Priceline收购了位于曼谷和新加坡的在线酒店预订公司Agoda进军亚洲市场。让Priceline真正独树一帜的,当属其创立的C2B的反向定价模式。根据“产品越接近保质期使用价值就越小”的原理,其允许客户自定义其在线预订的要求,这种模式既满足了商务散客需要控制预算、又要高性价比的住宿需求,也使淡季或闲置酒店住房得到收益,同时不显示报价信息也保护到了酒店的品牌定位。Priceline竞争优势明显,以672.17亿美元的市值高居在线旅游榜首。

Tripadvisor Tripadvisor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付费广告点击收益9.56亿美元(占比64.08%),订阅、交易及其他收益3.77亿美元(占比25.27%),展示付费广告收益1.59亿美元(占比10.66%)。

三、对中国旅游企业上市的融资建议

(一)充分发挥上市融资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优势

旅游行业投资的“势”就在眼前,资本的力量日渐发力,旅游业正迎来二次创业的高潮,日益成为驱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分四个层级:上交所的主板、深交所的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全国股权转让系统的新三板,前三者融资能力较强,新三板略弱。同时,IPO筹集资金能够为企业的二次飞跃聚集资本,增强公司收购兼并能力,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功能。携手资本助力好的企业发展,有助于企业形成规范的现代治理结构,提高知名度、扩大业务扩张能力。

(二)政府及部门推进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大型旅游集团

目前,国内上市旅游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旅游行业内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走在全国的前列,做一些大胆的探索。各省级单位应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建立大型旅游控股集团,运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优质企业实现与资本的对接。通过资产证券化、并购基金等模式加大旅游业的投资规模,引入战略投资者市场化运作,提升旅游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吸引更多的资金关注旅游业,形成良性循环,以实现旅游业真正的崛起。对于已设立省级旅游集团的地区,应打破大集团小公司的模式,积极推进企业体外优质资产注入,做大企业资产规模。鼓励企业管理者持股,完善绩效与经营指标的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真正打造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旅游集团。

同时,鼓励已上市传统景区企业打破地域限制,加快外延式扩张,多元化布局,打通产业链,做大企业规模。鼓励酒店集团通过收购兼并做大资产规模,做大委托经营管理规模,真正培育出几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酒店集团。

(三)推进景区、邮轮、主题公园等企业登录主板、中小板、创业板

现阶段,居民出游热情高涨、旅游行业市场空间广阔,但优质的景区资源仍供不应求,邮轮、主题公园等休闲度假业态仍亟待丰富。景区、本土主题公园的产业链延伸潜力巨大,中国邮轮市场初具腾飞态势。国际邮轮巨头加码布局中国市场,中国的邮轮母港建设也在进一步提速。《航运展望》预测,2030年,中国有望超越英国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邮轮旅游市场,打造现代派邮轮派系,将邮轮视为海上度假胜地,虽然目前国内邮轮的渗透率较低,但预计邮轮旅游将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旅游方式。景区、主题公园、邮轮产业实现扩张均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因此,应推进符合条件的景区、主题公园、邮轮企业登主板及中小板市场、借助资本实现快速扩张。

(四)鼓励技术创新的初创企业登录新三板、海外资本市场

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三板为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高新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能够为盈利模式较好的亏损企业筹集到所需资金,从而做大做强。同时,海外资本市场也为很多前景广阔,尚未盈利的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海外上市的优势包括企业要求标准较低、发行速度较快;但劣势在于估值水平低于A股市场、上市成本较高。

上一篇:河南省民营科技企业下一篇:系统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