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起点七篇

2024-08-26

心灵的起点 篇1

学习起点就是学生在已经掌握的原有知识和经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是学习起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预设只有准确掌握好学习起点, 才能够实现跟学生在继续学习新知上的沟通, 才能够保证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吻合, 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学习起点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通过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取过程既受到个人先天性因素的影响, 也被个人原有知识所影响。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就会有一个数学知识网络在脑海中逐渐形成, 当碰到新问题或新知识时, 大脑就会在这个数学知识网络中查找与之相关联的内容, 并在新知与旧知间建立联系。可如果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并没有与脑海里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或者脑海里根本没有存储这类相关的知识, 那么, 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困难得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起点进行教学预设, 研究他们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进而优化课堂。而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教师对学习起点的理解有偏差, 课堂上气氛活跃但教学效率低, 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也就是建立在学生的现实起点上, 同时数学教材体系中也有逻辑起点, 所有新知都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之上。因为不同学生的现实起点与逻辑起点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学生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 则接受能力较强, 可是如果学生现实起点低于逻辑起点, 那么其接受能力就会比较弱。因此, 教师的教学预设既要考虑教材的逻辑起点, 又要充分而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现实起点, 使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明确学习起点 优化课堂教学

1. 明确逻辑起点, 优化课堂教学。

逻辑起点是教学新知识的知识、理论基础, 是学生对以前教学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掌握的情况。教师要选择好教材的起点, 找到以前教学内容和当前教学内容的连接点, 但在特殊情况下这种逻辑起点并不明显, 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整套教材, 准确掌握好数学教学的逻辑起点, 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前后联系, 使新旧知识凝结为一个整体,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分数与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 乍一看该课时的逻辑起点应该放在分数与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上, 但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就会发现本课的教学内容还包含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内容, 因此本课的逻辑起点调整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进而预设了如下教学设计:

用所学知识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将小数和分数互相转化, 你有几个办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计算, 以及将分数转化为小数再计算, 哪种转化方法更为简单?

计算

思考分数与小数相加减, 存在哪几种计算方法, 应该考虑哪种方法?这一教学设计将分数与小数转化、分数加减、小数加减的学习起点内容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联系之前学习的逻辑起点知识, 将新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2. 明确现实起点, 优化课堂教学。

现实起点实质上是相对于理论起点的实际起点, 是学生受教学活动、家庭教育活动、社会生活实践综合影响形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总和。由于学生的现实起点不仅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有关, 且与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所以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化和随机性, 这对于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种现象让教师把握教学的现实起点更加困难了。虽然现实起点很不好把握, 但教师还是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现实起点进行推算, 包括有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学生个体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等内容, 并结合学生的现实起点对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 可以进一步优化课堂,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另一种较为直观的现实起点掌握方法是调查测试。以前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为考察内容, 设置实践性较强的调查和测试内容, 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程度和数学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考察, 可以形成对学生现实学习起点的直观认识, 从而为教师的教学预设提供参考, 进而优化课堂结构。

三、从学习起点出发优化课堂教学

1. 从学习起点出发, 以旧导新。

以旧导新是当前教学活动普遍使用的新知识教授方法, 是借“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来实现新知识的教学目的。为了能够在新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 教师必须让旧知识重现课堂, 唤醒学生脑海中对旧知识的认识, 让旧知识的表现形式、变化形式、作用机制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其次,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突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用它们的共同点引出新知识, 以它们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印象。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 我根据“以旧导新”的原则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

提问反思:同学们, 以前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哪些字母?请举例说明。

旧知识呈现:根据同学们之前回忆, 总结出字母可以表示的意义以及以下几种应用到字母的数学算式, 请同学们说明下列算式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什么?

求未知数x:12+x=20, 38-x=12, 4x=28

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C=2 (a+b) , C=4a, S=ab, S=a2

引入新知识:今后我们会发现生活和学习中有更多的字母以不同的形式出现, 那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2. 从学习起点出发, 联系实际。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学生接触的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 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的丰富性, 注定了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并没有明显的延续性, 也就是说总会有一部分教学内容相对于之前的教学活动而言是全新的, 不一定有明显的数学学习逻辑起点。但是没有逻辑起点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不能够完整地完成这一教学内容的学习。为了有效地解决没有逻辑起点的问题, 教师往往会联系教学活动的现实起点, 也就是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是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进行设计的, 是生活中简单数学现象的再现, 在没有逻辑起点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向前追溯教学内容的源起的生活实际, 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

通常情况下这种联系生活实际以教学情境创设为具象形式出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通过视频、图片与语言的表达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教学内容。

3. 从学习起点出发, 开门见山。

如前文所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学内容较为繁杂, 全新的知识没有办法确定逻辑起点, 只能依靠联系实际来进行阐释。但是还是会有一些数学知识既没有逻辑起点也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 针对这种特殊的教学内容, 教师往往会选择直奔主题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数学知识往往较为复杂, 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勉强与其他知识或者实际进行联系很容易将问题复杂化, 复杂的联系过程本身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 所以相比之下还是开门见山式的简单、直接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剖析, 切实将教学内容的最简方式展现给学生, 应用一一对应、直接联系等简单平实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关键, 进而掌握这一知识。

在《数的整除》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因为没有适宜的学习起点, 也没有相应的直观实际, 所以选择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式。例如:

请同学们口算上述问题并分析上述算式中哪些算式是整除?

师:按照你的理解, 哪些算式符合整除?

生1:我认为 (3) 、 (4) 都不是整除, 因为整除就应该是整数。

生2:我认为 (1) 、 (2) 、 (5) 都是整除, 只要商是整数就可以了。

生3:我觉得 (1) 和 (5) 才是整除, 我认为整除是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 而且没有余数。

师:在数学体系中就把像 (1) 、 (5) 这样的情况叫整除……

通过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 与学生一起对整除的概念进行深入地剖析, 让学生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看懂、理解整除的概念。

四、顺承学习起点 优化课堂教学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按照教学案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但是从学习起点的角度来看, 教学案只是教师主观上对教学活动的设想, 教学案的内容是教师所设想的教学理想状态, 而实际教学活动中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是很困难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依然应该准备教学案, 但是在教学案的应用形式上, 应该以用教学案为主, 将教学案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工具来辅助教师的教学, 而不是完全按照教学案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该从学习起点出发, 切实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起点结合起来, 并在针对随着学习起点的推动而产生的变化进行实时性的, 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 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形成的关键阶段, 在小学教学阶段对如何准确把握学习起点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了解起点以及从起点出发这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习起点的把握能力提升提供支持和借鉴。

摘要:随着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而准确把握好学习起点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形式。笔者试着结合教学案例,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学习起点,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学习起点,逻辑起点,现实起点,优化课堂

参考文献

[1]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2]李庆英.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 2013.

阅读,心灵放飞的起点 篇2

一、抛砖引玉,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烟台的海》向我们展示了大海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风光之美。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形象、生动,文字可以带领读者直接走进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引发读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但是,虽然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抒情散文却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而是鼓励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将重点字词、优美的句子展示在黑板上,这样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教师将有关烟台大海的风景视频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让学生从视觉上获得冲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再次走近文本体会烟台大海的壮观景象,让学生轻松感受文本之美。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走近文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授散文的方法,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并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方式灵活、生动,让学生很快深入到阅读情境之中。

二、授之以渔,指导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也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只有阅读方法得当,才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也才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以《卢沟桥烽火》为例谈一谈这个问题,这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激情的语言将日本侵略者故意制造事端,对我国进行大肆侵略的行径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赞扬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抗外敌的伟大精神。这样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谈到深入的解读还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导学案”的形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自主预习,解决基础知识,例如生字词、文章背景等,理清文本的梗概,同时鼓励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资料,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是对当时事件的记录,也可以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然后自由结成小组,大家共同制作一份手抄报,并且给自己的小报想一个恰当的题目,制作完成之后,将自己的作品在班内进行展示。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这篇文章中的历史事件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和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深度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这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为文本的精读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并且反复训练,这样让学生自主阅读,收获知识,方能功到自然成。

三、百花齐放,获得独特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走近文本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以便在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悟。

例如,《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哲理,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资源。教师就以此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你会怎样做?这样的选择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陷入了深思,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说:“我也许也会像文本中的那样一直走到最后却一无所获,这和我平时的做法很相似,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好的。”“当我们遇到值得我们珍惜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要懂得珍惜,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以后我会吸取教训的。”通过这样的引导,每个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有了自己独特的收获。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悦读”,生成精彩的语文课堂,让阅读课堂成为放飞学生心灵的地方,让学生在课堂自由飞翔。◆(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许河镇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家对于阅读教学都非常重视,但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抛砖引玉,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烟台的海》向我们展示了大海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风光之美。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形象、生动,文字可以带领读者直接走进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感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引发读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但是,虽然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抒情散文却存在着一定的畏难情绪,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大。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进入文本,而是鼓励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将重点字词、优美的句子展示在黑板上,这样完成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在进一步学习课文时,教师将有关烟台大海的风景视频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让学生从视觉上获得冲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再次走近文本体会烟台大海的壮观景象,让学生轻松感受文本之美。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走近文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授散文的方法,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并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利用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方式灵活、生动,让学生很快深入到阅读情境之中。

二、授之以渔,指导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就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也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只有阅读方法得当,才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也才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以《卢沟桥烽火》为例谈一谈这个问题,这一课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激情的语言将日本侵略者故意制造事端,对我国进行大肆侵略的行径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赞扬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抗外敌的伟大精神。这样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谈到深入的解读还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在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导学案”的形式,指导学生课前预习,通过自主预习,解决基础知识,例如生字词、文章背景等,理清文本的梗概,同时鼓励学生收集一些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资料,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既可以是对当时事件的记录,也可以是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然后自由结成小组,大家共同制作一份手抄报,并且给自己的小报想一个恰当的题目,制作完成之后,将自己的作品在班内进行展示。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也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

这篇文章中的历史事件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和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深度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对这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为文本的精读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并且反复训练,这样让学生自主阅读,收获知识,方能功到自然成。

三、百花齐放,获得独特感受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走近文本体会文本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以便在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悟。

例如,《最大的麦穗》这篇文章,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哲理,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资源。教师就以此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你会怎样做?这样的选择给你什么样的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陷入了深思,之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同学说:“我也许也会像文本中的那样一直走到最后却一无所获,这和我平时的做法很相似,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好的。”“当我们遇到值得我们珍惜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要懂得珍惜,这样才不会留下遗憾,以后我会吸取教训的。”通过这样的引导,每个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有了自己独特的收获。

自信——成功的起点 篇3

曙光中学 李红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肯定具有某种才能,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实现这种才能的途径,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发挥自身才能来改变事物和环境。自信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我能行!”由此可使人进入良性发展循环:自信→开发潜力→促进成功→更自信→更成功。自信是促使人实现个性和才能全面发展的前提,是成功的起点,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存在着巨大的潜在能力,只不过能力的趋向、种类、表现形式等方面各不相同而已。因此,不存在无能的人,只存在能力未被发现的问题,每个人都是有用之材。

“老师、同学们,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做好班级劳动委员的工作,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站在讲台旁的小林激动地做着就职演说,他的眼里泛着激动的泪光。

我的眼前浮现出小林刚进学校时的模样。高高的个子,瘦瘦的体形,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看着你的时候,眼光是胆胆怯怯的。下课时,总是轻轻地自言自语、神神叨叨;上课时,经常会呆呆地看着教室的某个地方,老师抽他起来回答问题,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不会”;晚自修时,总是偷偷地看一些课外书或者发呆,有时连作业都不完成;同学在讨论策划活动时,他一副与我无关的样子,同学分配任务给他,他总是推却“我肯定不行的”;老师找他谈话时,经常低着头保持沉默或者只会回答“我知道了”、“我明白了”。篮球场上能看到他独自专注的投篮,除此之外,在他身上看不到同龄人的自信、热情、活力。相反,他让我感受到了他的自卑、不合群以及与同学、老师之间的距离感。

进入高中后的第一次月考小林考得一塌糊涂,这样的结果也是在我意料之中的。趁此机会,我特意去他家进行了家访,希望进一步了解孩子,通过家校合力改变孩子的现状。在和家长的交谈中,我得知:小林出生于黑龙江,父母从事石油科研工作,因为工作的缘故,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举家搬到上海居住。由于出生不久心脏做过手术,所以从小体质较弱,在黑龙江生活时,家人、亲戚、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关心他,照顾他。他也是一个乐观自信、懂事、学习习惯良好的孩子。但是,自从来到上海后,他慢慢开始不喜欢去学校,平时也总是一个人,也没有要好的小伙伴,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据他父亲讲述,转入新学校时,小林一开始是充满热情和期待的。当时学校里从外省市转来就

读的学生比较稀少,同学们都会用嘲笑的口气称他“外地人”,再加上生活习惯、口音等不一样,在同学们看来都是笑点。久而久之,他越来越害怕和同学们在一起,班里的很多活动他都不愿参与,常常以“我不行”“我不会”搪塞过去。在学校,他战战兢兢,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只会被他人嘲笑的小丑,他甚至在初中毕业时一度认为自己根本没实力继续高中的学习。和小林父母的一番长谈后,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是否感受过集体的快乐?是否感受到过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关心?无疑,他是寂寞的,他是孤独的。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产生了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我不行!”由此进入恶性循环:自卑→不敢想→不敢干→导致失败→更自卑→更失败。对待这样的学生首先要让他不再受控于过去,而是着眼于未来,从自卑中走出来,重塑自信。

一、创设情境 沟通心灵

确立自信,首先要引导小林正确看待自己,了解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对自己的评价合理,适度,获得与自我感觉和谐的生存环境。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先走近他的心灵。为此,我认为对小林第一次正式谈话的方式尤为重要,我充分利用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技巧。我采用了“绵里藏针”法,即关爱和批评齐头并进,分三步进行:首先,遵循“不是说教,是在聆听”的原则。在谈话中让他多讲他心中的不满,让他宣泄心中的情绪,我也能籍此找出他心理症结。其次,遵循“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我向他讲述自己在中学时的亲身经历,从他全神贯注听讲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自信在升腾。以我的亲身经历让他产生心灵的共鸣。因为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或地位高的人面前获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个人的自卑感。最后,遵循“不看过去,看现在”的原则。引导他学会和自己比较,辨证地看待与他人的比较,因为他在与同学的比较中总是获得自卑和自怜,只有和自己比较才能感到自信,同时也看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谈话中我尽量少用“不准”“不能”等措辞强硬的话,更多的用“不希望”“我相信”富有鼓动激励的词语。通过这次谈话让小林感到他正在被老师、同学关注,老师是“关心他的,理解他的”。

二、鼓励参与 体验成功

学生的自信来自于周围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能力、学业上成功的体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学业能力的成功自然会得到赞扬、肯定能增加信心,鼓励是培养自信的灵丹妙药。在鼓励中学生会克服种种困难,增强求知欲,面对挫折

不倒下,哪怕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都应热情地鼓励,促使其产生前进的动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为了让小林客观认识自己,我先做功课,全面分析。得知小林的英语口语相当不错后,在一次主题班会课上安排了他的英语演说,由于事先精心准备,小林标准的发音、流利的口语让同学们惊愕不已,掌声一阵高过一阵,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林。在大家的惊讶与称赞声中,小林的眼中有了光彩,他挺起胸膛,似乎比平时高了不少。当天在给他的QQ留言中,我写道:“主题班会上你的精彩演讲、熟练标准的口语惊到我了,原来是深藏不露呀!期待你再露一手。”在班级的各类活动中,我会推荐一些任务交给他,并且会帮助他策划、准备,直到顺利完成。比如运动会期间,他负责班级的后勤工作;比如每日晚自修结束后负责关教室的门窗;比如班级志愿者服务区打扫的监督工作等等。渐渐地,小林变了,他的责任心越来越强,托于他的工作能一丝不苟地完成,他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待到时机成熟,我马上趁热打铁,又一次正式地找他个别谈话,用既严肃又期待的口吻,指出他在课堂上的不专注,晚自修上的不认真,鼓励他在纪律上、学习上迎头赶上,并组织班级同学以“结对子”的方式来帮助他,帮助他研究学习方法,理清学习中具体的困难。当任课老师表扬他上课有进步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找他个别谈话,真诚地祝贺他的点滴进步,鼓励他多发言,多提问。我把他的点滴进步都会通过微信与其父母分享,让家长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渐渐地,小林变了,作业每天按时完成并订正;上课开始与老师呼应,有时还会主动发言;晚自修开始制定计划,看课外书的情况基本杜绝;课后不再自言自语,有时还会来办公室答疑。

三、适时教育 稳固自信

品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好奇冲动行为不易持久,只能逐渐在反复中成为习惯行为,最终内化为品质。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教育时机,耐心地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第一次班委改选中,小林打算自荐劳动委员一职,可是就在竞选的前一天他来找我,他说他决定放弃,因为他认为班级比他行的同学很多,自己不一定会当选,与其竞选时失败,不如现在放弃。刚树起的一点自信又开始动摇了,我告诉他:“首先,无论你做怎样的决定,老师都支持你。但是,我觉得你这段时间用自己的行动和真诚为班级服务的心已经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不敢参与竞选,连输的机会都没有,更何况想在竞争中获胜,社

会中充满了竞争,难道每次都选择放弃?在小学、初中的这几年中,你已经放弃了很多,难道在高中生活中,你依然甘心?”

在我不断的鼓励中,小林终于勇敢地参加竞选,自信地讲完了自荐的理由,我带头鼓起了掌,对全班同学说:“小林同学责任心强,虽然言语不多,但是在班级的卫生、劳动等管理中确实兢兢业业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一个班干部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取得的进步表示祝贺。”这一刻我看到泪花在他的眼眶中闪烁。最后小林如愿当选为劳动委员。身为班干部,我和他的父母对他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我也相信,他会在为班级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在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中越来越自信。

成功的起点作文 篇4

有一次,老师在3月5日学雷锋日时说要让小队长带领小队队员去敬老院或幼儿园搞活动,于是这个任务便降临到我的头上。那天是

周三,老师说要在本周完成。我便在脑海中寻找学校附近的敬老院和幼儿园,决定去附近一个幼儿园。当天,我拉上好友小A一同前去幼儿园。

我们来到幼儿园门口,门卫阿姨出来说:“有什么事吗?”没等小A开口,我自信地说道:“阿姨,我们是初中生,想来搞‘学雷锋’活动,可以见下园长吗?”阿姨思索了一会儿,说:“我去问一下。”待阿姨走后,小A紧张地问:“能不能行啊?”“放一百二十个心吧,告诉你噢,自信的微笑是成功的起点呢!”我拍拍她说。

不一会儿,我们出现在园长办公室。小A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把我们来的意图说了一遍,园长听完便同意了。我们商量在周五放学时来幼儿园搞活动。我们走出幼儿园,高兴得跳了起来,说:“耶,我们成功了哦!”我安静下来说:“讨论一下这个活动怎么弄吧!”经过我们的一番讨论,分配好了各自的工作,我来通知各个成员,她来查找一些有趣的笑话,几个简单的谜语,我们各带一个相机。

到了周五放学,几个男生说等会儿再去,我们女生先搞起了活动。我们先进行自我介绍,在给小朋友讲了几个笑话,让他们猜了几个谜语,那几个男生才来到幼儿园。我们看到他们来迟觉得不公平,便“怂恿”小朋友对他们进行惩罚。听了小朋友的建议,他们也接受了惩罚,做了几个俯卧撑,唱了几首歌,小朋友这才放过他们。一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本次活动以快乐告终!

生命的起点作文 篇5

生命的起点从小溪开始,从挺拔的大树开始,从不畏艰险的爬山虎开始,从棕北小花园的秋天开始。

瞧,小花园里小鱼儿在涓涓的小溪中穿行。有时害羞地躲进假山中,在墨绿色的水藻中嬉戏,在环形溪中跑趟。几片枫叶飘落到水中,把本来五颜六色的花衣弄乱了。

溪旁的一群不知名的花,各有千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典雅,红色的花热烈,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仿佛一位正在微笑的小姑娘,从内心散发出真实的笑,因为即将迎接一波新的生命、新的自己,为小溪增添了不少生机。

走过附有青苔的石拱桥,瞧见一颗挺拔的参天大树,将污浊的空气过滤,将纯净的气息萦绕在校园里每个人的心头。它撑起一片绿阴,绿阴下一大片的小草,落叶覆盖在它们身上,为来年春天新的茂盛做准备。此时,小草正在暖暖的爱里安详地睡着。小鸟在枝头“唧唧啾啾”歌唱着。

秋天的落叶总带给人一种伤感、凄凉。从树上脱落下来,落叶完成了它的使命,魂归大地。这是一段生命的结束,也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闭了眼,“霜叶红于二月花”不知枫叶是喝了红酒,还是怀着一颗赤红的心,不然为何如此红?枫叶在空中飞舞,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碧蓝的天空下,一片片飞舞的红叶,飞进了每个人的心。

棕北的秋天,像一颗赤红的心,孕育着一代代棕北人。

棕北的秋天,是用无数汗水和成功铸成的。

家庭幸福生活的起点 篇6

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只有选对了方向,才能走向成功之路。而选择生活、工作的方向需要智慧。这智慧来源于我们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积累。阅读,践行《弟子规》便是终南捷径。

我们都知道,观念左右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的正知正见?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是告诫、训导,也不是成套的理论、成体系的课程。家庭教育的成就过程就在父母的行为、举止、言谈乃至礼仪风范中,在看似随意的表达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品质,在孩子的认知中树立正确的观念,父母的“教”是次要的,“做”才是主要的。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读诵五千年文化结晶《弟子规》,不仅有利于融洽亲子关系,更有利于生活实践。这一过程对儿童来说是终生享用的财富,将指导他人生路该怎样做抉择,怎么走,对父母来说,也是为人父母人生的第二次成长。父母会背能做,孩子会背能做,父母子女之间一辈子的共同语言就建立了,亲子的基石也就奠定了。从孩子心灵出发,智慧成了有源之水。

子女成人成才、人生幸福,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人生当中,没有任何的成功能够弥补婚姻、家庭教育的失败。没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就不可能拥有真正快乐与光明的愿景。人生就好像下一盘棋,假如我们思考的都是下一步该怎么走,那你每一步都会走的举棋不定,假如我下棋可以看到一百步怎么走、两百步以后怎么样规划,那你的人生会走的很从容,你的孩子的人生也会走的高瞻远瞩。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身教胜于言教”,不论哪个方面,凡是要求孩子做到底,父母一定要先做到。孩子成为栋梁之材,还是平庸之辈,主要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年轻的父母们,为了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共同重视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共同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吧!

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负起责任来,所有的子女都成人成才,都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易经》里面有一句重要的话“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就是在孩子小时候就要给他很好的良善教育,给他培植道德的理念、正确处事待人的态度,养他的浩然正气,让他奠定德行的根基。你把小孩教养好了,这个功德最神圣。为什么呢?因为祖国的未来就在孩子的手里,如果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那么将来必定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他越有科学知识而没有品行越是危险,在学校里就流传着一句话,说孩子如果是有才无德那是危险品、毒品。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有德有才的真正的好孩子。《三字经》里第一句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人本来就是良善的,就是因为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受社会的污染才学坏了。本性都是一样的,而习性人与人之间就不一样了。因为受的教育不同、受的熏染不同,在社会里受不良风气的熏染,他就变成坏人了,如果受到良好的教育,它就变成好人了。所以,我们要坚信品学兼优的孩子是教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是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的,所以有见识有智慧的父母,一定是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教育孩子的指导方针,通过学习、落实圣贤的教诲,让小孩能在一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当孩子从小就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形成优良的品德时,他走到哪里都能受到别人的喜欢和尊敬,自然就能招感贵人的相助,促使他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美满。

入 则 孝

这一篇讲的是为人子之道,子女的本分就是一个孝子。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人们所自觉奉行的一条道德准则,人人皆知父母养育儿女之辛苦,要尽我所能来回报双亲,但这种良善的天性如不及时施以正确的教导方法,使之生根、发芽、成长、坚固,则此种感恩的心情很快会灭泯灭掉。不知不觉中,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会认为父母疼我爱我乃天经地义之事;至于我也要疼爱父母,因无人教无人提醒,乃渐渐遗忘于脑后。如果在幼童时期没有引导孩子形成孝道的观念,没有使孝敬父母成为孩子的自觉行为,长大后却埋怨孩子不懂孝道、对他人没有爱心,岂非是缘木而求鱼!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见成效的。当他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后,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长辈及一切人;在家里吧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会做人做事。一个人只有对父母有了这份知恩报恩的心后,他才能进一步把这份爱心扩展到周边的一切人。所以圣人提倡以孝治理天下,以孝治理天下必定能得到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出 则 第

这一篇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与长辈在一起的规矩,教导孩子对待长辈要有恭顺的态度和行为,要懂得尊重别人。当我们在家里已经养成了对父母、师长、兄弟的一种恭敬承顺的态度后,长大踏入社会,自然对领导、长辈及一切人都有一种恭敬地存心,表现在外面就是以礼待人。我们要知道,很多为人处事的行为,确确实实是在家里养成的,所以说家教为什么如此重要!一个懂礼貌的人,他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众人的喜欢、获得贵人的帮助。相反,假如没有礼貌,他不止不会遇到贵人、不会有很多助力,在言语、行为当中还会形成很多的阻力。他自己还会觉得莫名其妙,他们怎么都看我不顺眼,搞不清楚问题到底发生在那里。所以,为人父母者果真为你的孩子前途着想,一定要慎重思考,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到底是考试分数重要还是教孩子做人做事的态度重要?既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遇到贵人、事业有成,那么从小就要重视这些影响孩子一辈子的重要的德性教育,这才是他人生美满幸福的根源!不然,等孩子长大以后习惯成自然,就很难改变了,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啊!

所谓“谨”,就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做人要谨慎小心才不至于犯错误。“谨”这部分的教诲可以培养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自制力,第二是独立生活的能力,第三是做事的能力。现在孩子大部分都缺乏这三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论语》中所说的“洒扫、应对、进退”这种生活规范教育。可不要小看这六个字,它既是生活教育也是人品教育,这是中国文化教育一贯的传统。现在孩子大部分都是娇生惯养,从小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长都不肯让小孩去吃苦。这样就连最基本的洒扫庭除都不会,试想他们将如何面对生活呢?要知道“责任的承担是成长的开始”,一个孩子有责任心,他才能有所担当。所以,如果爱你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多承担一些家务。所谓“习劳知感恩”,只有通过亲身实践,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人生的艰苦,才会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他们自然也就养成了忍让、克己、吃苦耐劳和善解人意的品格,培养出了坚强的意志力,长大以后才能经受住人生的艰难困苦,才能在逆境中奋起,才能挑重担、成大器。

“信”是会意字,代表人言,也就是说话要算数,说到做到。孔老夫子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当人人对你说的话、办的事都产生怀疑时,你就无法在社会、人群当中立足。因为社会是一个团体生活,假如大家都不信任你,就会离你而去,你就很难发展。所以,信用跟一个人的生命同等重要。因此,说话、做事都要以诚信为原则。特别是在生意场上,做生意最关键的就是信用,真正把诚信做到了,大家跟你合作会很欢喜,都会很愿意帮你,你的事也必定成功。所以,诚信的人可以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信”引申来讲还包括信念的意思,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要有信念,就是我们讲的志向。如果人没有了信念、没有了志向,人生也就没有了方向、目标,哪怕是吃得饱、穿得暖,奢华享受,那叫做混日子,一天到晚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那样的生活,是禽兽生,不是人生,人与禽兽的区别是在道德上。所以人要立志,立志做什么呢?立志做圣贤。圣贤人的生活一定幸福、圣贤人的事业一定成功。学习《弟子规》我们也要有一个正确的信念,要学做圣贤,那么幸福成功就是自然而然的。

泛 爱 众

“泛爱众”就是已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人类生活是以爱心为纽带,没有爱心,人类生活就太痛苦不堪了。这个爱心从哪里来的?这个爱心就是孝心。孝道,正是培养爱心的第一步,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绝不会真心爱他人,所以只有孩子懂得了对父母尽孝道,他才能把这份爱心继续向外延伸出来爱一切人。这样由近及远,使他的爱心和责任感日扩日大,进而推衍到爱护别人的父母跟孩子,再继续扩展到爱护一切万物,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因此,孝道绝不是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自私,恰恰相反,是要最终养成孩子大公无私的品德。

现在很多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目的在生活,他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都是在为自己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挣钱多、有小车洋房等等,追求的都是个人相关的利益,只顾自己而遗忘了整个天下国家个芸芸众生。这样的心胸是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的,因为他的快乐是建构在成败得失之上的,有得失就会生忧喜,而真正的快乐是不以成败荣辱、称讥毁誉为原则的,那种快乐是超乎于喜怒哀乐之上的乐。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要想拥有真正的幸福快乐,就需要培养一点天下的精神,不是小我,而应该有一个大我,要能够使自己的心与天地万物同体。如果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时候都能够兼顾到他人、兼顾到家国天下,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共处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亲 仁

“亲仁”,亲是亲近、学习的意思,亲近那些有道德、有学问、有人生境界、有情操的人,这是讲择师。一个人的学问要有成就,有两个先决要素:一个是好老师,一个是好同学。好老师帮我们指路,把很重要的教诲告诉我们,使我们的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好同学能够彼此互相提携、互相提醒。只有这样,我们一生才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业,乃至敬德修业成就圣贤的人品。

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就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会提升。但是“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每天身旁都是狐群狗党,自己的言语、行为就会变得愈来愈粗俗、低级、下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的道路上,必须要有良师益友的提携。只有亲近仁德之人才

能增长我们的智慧,人生有智慧才会下对抉择,人生才会愈走愈轻松,假如没有做对抉择,那人生会愈走愈沉重,所以“亲仁”非常重要。中国古人说:“天地君亲师”。这是因为人伦大道,必靠师而传承,无师则人道衰,故师的作用等同于天地。友以辅仁,亲近良师益友,才能学有所成。人应当有博爱之心,爱一切人,但首先是亲近有仁德之人。

余 力 学 文

《弟子规》一共讲了七个方面内容,前六个方面讲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都是让我们努力去落实而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的,是说力行这方面,而学文就是要学习圣贤经典,通过学习能帮助我们力行,这样力行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所以学文很重要,文不可不学。文化文化,就是要用文来教化我们,学问就是要来化我们自己,变化自己的气质,把文化到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化到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去。所以学文和力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力行帮助我们学文,学文指导我们更好地去力行。我们学到了圣贤教育,帮助指导我们去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在力行;真正力行了,对于圣贤的教诲,就会有心的悟处,就会有更深入的体验。力行是行门,学文是解门,解行要并重。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所谓“至要莫若子”,人生第一件大事是要把孩子教好。假如我们的孩子没有教好,你这一生会不会幸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一个人的人生能不能够过的自在,他的中、晚年取决于孩子懂不懂事,孝不孝顺。假如养育出来的孩子不懂事,我们的后半辈子会很难熬!不知道孩子今天又会上演哪一出戏,来让我们来收拾残局?

今天,奋斗的起点作文 篇7

年的跨越

也许昨天,我们还在一起咿咿呀呀的哼着歌,漫步在葱葱郁郁的林间;但是在今天,我们又长大了一岁,20xx总会像昨天般浮现眼前,热情的奔跑,去超越,然后我拾缀了失意后的坦然,昨天是如此,那么今天呢?我会在学习的征途中疾步匆匆,收获成功吗?

会的,因为我相信,不经意间的跨越却也真实,毕竟我又长大了一岁,步入我十五岁的春天。

新的开始

也许昨天,我们还追随着胡歌,坐在电视机前观赏着仙剑三,亦或沉迷在动人的长篇小说里;但是在今天,我们的书本已是初中的最后一册,如果是三年制,我们该被称为毕业班了吧!说好了的永远,断了线,说好不变的,却都已改变,仿佛一切都在倒退,倒退到原点,再次走进了似乎熟悉的校园,我问我自己:昨天很闲适,今天不再,你能面对以后的失意亦或压力吗?

会的,因为我坚持,如果可以,心情迷离在雨季,在窗外也会望着天宇,在日记的开头画上雨天的标志。

我的感悟

当我们以一种平淡的心情打开记忆时,看那些留在昨天的心结,便宛如天上飘动的云,卷卷舒舒,而许多美好的或者不美好的感觉就会扑面而来。记忆是条长线,盘旋在天边,温暖的笑脸,哭红的双脸,闪烁着,跃入心间。我渐渐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暗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失败,决定不了人生成败,在哪跌倒,就昂着头爬起,我不认输。

生命没有过渡,因次不能等待。

上一篇: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下一篇: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