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现状十篇

2024-07-21

锻炼现状 篇1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按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对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完调查问卷后当场收回问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的论文和研究结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编制《大学生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问卷503份,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479份,有效回收率为92.1%,有效率为95.2%。通过再测法进行信度检验,所得信度系数分别为R1=0.87, R2=0.84, R3=0.83,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1.2.3 数理统计法

把调查问卷所取得的所有数据录入电脑,运用SPSS FOR WINDOWS 11.5统计软件对调查研究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以P<.05为显著性标准。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从表1可以看出:只有34.2%的大学生“经常参加锻炼”,一半以上(60.1%)的大学生“偶尔参加锻炼”,并且还有5.6%的大学生“不参加锻炼”。这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比例不高,并且有一部分大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够,还没有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统计结果还显示:1.男女大学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67.114, P=.000<.001),男大学生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53.7%)远远高于女大学生(18.0%),且男大学生中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53.7%)高于偶尔参加锻炼的比例(42.2%);女大学生中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18.0%)低于偶尔参加锻炼的比例(75.1%)。这说明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好于女大学生,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2.文理科大学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x2=3.162, P=.472>.05)。3.不同年级大学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40.266, P=.000<.001),其中三年级锻炼情况最好,依次是二年级、一年级、四年级。这可能是四年级学生社会活动增多,学习负担加重,面临毕业分配等,造成他们体育锻炼时间的减少。

2.2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从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较明确,38.4%的大学生选择强身健体,男女、文理、不同年级选择一致,均排在第一位,说明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有效手段。其它列前的依次还有:“满足体育兴趣需要”、“减肥、健美”等。同时也可以发现大学生进行锻炼的目的呈现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有11.7%的大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能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善具有一定的认识。在不同年级中该项选择排序中四年级最高,这可能与他们面临步入社会、考研等多重人生选择造成心理压力过大有关,因此锻炼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比例相对较高。

2.3 影响大学生不进行体育锻炼主观上的原因和客观因素。

通过调查,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原因中“没有习惯”所占比例高达36.1%,这确实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其它原因列前的依次有“没有精力”、“没有兴趣”、“对运动能力缺乏信心”、“没有必要”等。限制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中首要因素是“没有时间”33.2%,其它依次是“没有场地”、“没有器材”、“没有指导”和“没有经费”、“缺乏吸引力”、“没有组织”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较薄弱,良好的以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的理念和行为还没有完全彻底地形成。同时,体育设施的缺乏不能与学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相适应,从而约束了大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学校对体育锻炼的指导也不得力,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和体育精神没有形成。因此,学校应加强场地、器材等硬件建设以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同时积极有效地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切实做好指导工作,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为大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和支持,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感到体育锻炼没有吸引力,女大学生和四年级大学生的比例更是达到10%和10.3%。

2.4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度。

从表3可以看出:在“小强度(34.4%)”和“中等强度(40.9%)”上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同时还有3.5%的大学生只进行轻微运动。男女、文理科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强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x2=3.897, P=.420>.05, x2=2.444, P=.655>.0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体育锻炼强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64.789, P=.000<.001) 。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各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在一次锻炼时间上是“l至20分钟”、“20至30分钟”、“31至59分钟”、“60分钟以上”。但也有8.4%的大学生锻炼时间仅在10分钟以下,不可能达到体育锻炼的良好效果。男女大学生在一次锻炼时间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34.066, P=.000<.001)。在“60分钟以上”选项上,男大学生所占比例(32.6%)明显高于女大学生(13.0%),说明男大学生一次锻炼的时间多于女大学生。文理科、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一次锻炼时间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x2=3.371, P=.498>.05, x2=17.677, P=.126>.05)。

从表5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锻炼频率上,有42.0%的大学生“每周1至2次”,16.1%的大学生“每周3至5次”,有9.2%和26.1%的大学生选择“一个月一次以下”和“一个月2至3次”,这表明有三分之一多的大学生很少进行锻炼。男女大学生在锻炼频率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x2=43.731, P=.000<.001)。在“一个月2至3次”和“每周1至2次”选项上女大学生所占比例(31.8%,45.2%)明显高于男大学生(19.3%,38.1%)。而在“每周3至5次”和“每天1次或以上”选项上,男大学生所占比例(23.4%,12.4%)明显高于女大学生(10.0%,1.9%),说明男大学生锻炼频率要大于女大学生。文理科大学生在锻炼频率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x2=14.020, P=.007<.01),在“每天一次或以上”文科所占比例(13.7%)大于理科(4.2%)。从不同年级来看,可以发现:选择每周1-2次的比例均排在首位。不同年级大学生在锻炼频率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x2=73.584, P=.000<.001)。在“每周3至5次”和“大约每天1次或以上”选项上,四年级大学生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它年级。进一步比较可以发现在“每周1至2次”、“每周3至5次”和“大约每天1次或以上”选项总体比例上,三年级75.7%>一年级70.7%>二年级64.4%>四年级44.9%,这说明三年级参加锻炼的情况相对较好。

3. 结论和建议

3.1 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不近人意。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作用和重要性,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多抽出时间,采取适宜的运动量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以获取良好积极的心理体验全面提高自身健康。尤其是女大学生和四年级大学生更要加强体育锻炼。

3.2 高校要从教学和管理工作入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建设工作, 加强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教育和指导。

同时努力改善设施,创造锻炼条件和体育氛围,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使大学生能够主动顺利地进行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健康水平。

摘要:目前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 而体育锻炼现状却不尽人意, 只有34.2%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够。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好于女大学生, 不同年级中, 三年级锻炼情况最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情况不太理想, 不能达到体育锻炼的良好效果。男女大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参考文献

[1]李燕强, 侯玉鹭.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5, 04.

[2]李秀梅.浙江省高校课外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03.

[3]曾吉.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0, 06.

锻炼现状 篇2

关键词:广西,大学,体育锻炼

1 前言

目前,部分发达国家学校体育模式多为俱乐部式,即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一个以上的单项运动俱乐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有固定的伙伴,在自己最合适的时间参加锻炼,他们自觉锻炼和享受体育的意识很强。我国高校体育硬件设施目前不可能实行俱乐部模式,学生体育意识相对比较淡薄。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都相对零散,多样性差,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的广西在很多方面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高校学生也是广西发展的未来,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广西人口素质的高低,健康是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据了解,广西高校体育课设置均为一周一次,熟知体育理论的人都知道: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几乎不能引起身体机能的变化,很难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因此,是否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他们能否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广西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制约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因素,拟出相应的对策,为广西高校开展好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提供可行性参考,逐步提高该地区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从而为广西的发展培养出可“健康工作50年”的高素质人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对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贺州学院、河池学院5所高校分别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每个学校男、女生各40人,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9份(男生193人,女生196人),有效率为97.25%。

2.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广西5所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所收集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筛选,统计。

文献资料法:查阅体育学术期刊,找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课题作为参考。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课余体育锻炼理解为大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课余时间进行的身体锻炼活动,并将调查内容分为对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每周参与次数,平均每次持续时间、项目选择,价值取向、制约参与的因素和课余时间的其他活动方式等。通过对这些调查内容的统计,对广西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做出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分析。

3.1 广西高校学生课余活动情况调查。

课余生活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问卷中所列的10项可选择的活动方式均有人选择,和朋友出去玩,学习、看电视、等排在前6。排在“课余时间较多进行的活动”首位的都是和同学或朋友一起玩。而且,排在比例较高的前三位的活动都与肢体活动关系不大。由此看来,交际和学习成为广西高校学生课余活动的主要内容。学生们通过听音乐,和好朋友聊天来缓解压力,这符合大学生活的特点。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体育锻炼作为度过余暇的重要方式。

3.2 广西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

在回收有效问卷的389人中,男生193人,女生196人。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男生占63.21%女生占53.57%,兴趣是体育锻炼的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行动。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比例高达26.22%,这是一个潜在的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群体。不能忽视的是,高达15.426%的学生不喜欢课余体育锻炼,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是目前高校体育老师和主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问题。

3.3 广西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从整体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看是很高的(87.66%),但是,每周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多于3次的男生占50.25%,女生占37.75%。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多于30分钟的男生占72.54%,女生占51.53%。女生的参与程度要小得多。这虽然符合男生较女生更好动的生理特点,但这个差距应该引起重视。一方面,这与广西目前相对比较贫穷的现状有必然的联系,人们的基本需求与经济直接挂钩,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人们的需求层次越低,而对健身的需求属于较高的需求层次。还有广西基础教育的落后,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广西农村体育基础教育更加落后,很多学生上大学前连排球都没有见过,更别说参与这些活动了,这样的基础给大学学校体育带来很多困难。我们期待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希望教育部门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是否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行为是受体育意识影响的,主要取决于他们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程度和所持态度积极与否。所以,学校应该加强体育价值的宣传力度,增加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态度和自觉行为。从目前看,在通过以上手段提高学生主观认识的同时,要设法用客观的手段,让学生增加锻炼量,特别是解决女生的这一问题更为迫切。下面是对广西高校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价值取向的调查分析。

3.4 广西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调查调查

体育锻炼价值取向能反映学生对体育价值和功能的认识程度,也能反映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和目的。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在引导学生时做到有的放矢,树立他们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学生体育锻炼价值取向前两项有一致性,其主要价值取向为健身和娱乐消遣,缓解压力和人际交往的认同度也比较高,这种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出现与广西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从上表可以看出,该地区大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呈多元化趋势,大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价值取向是积极的。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问题,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体育锻炼是被动的,消极的,而且无持久性。这与应试教育中“强迫式体育”有很大关系。建议在体育成绩考核方法上加以改进。

3.5 参加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及场馆分布调查。

3.5.1 广西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项目选择排序,男生: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长跑等,女生为:羽毛球、长跑、排球、健美操、乒乓球,等.男生喜欢趣味性强、有激烈的对抗性项目,有3层左右大学生选择篮球作为身体锻炼,篮球设施在广西高校中非常普及。女生喜欢柔和的节奏性项目和无身体对抗的隔网项目,调查结果与学生性别差异的身心特点基本一致.在各运动项目中,选择参加人数最多,最具广泛性的项目是羽毛球,该项运动既不枯燥,锻炼价值也比较高,简单易行。同时,这一现象主要与体育经费投入少,而且运动场馆及运动器材不足有关.针对广西的实际情况,问卷中列出的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几乎没有人选择,同样,从小学就列入教学大纲的投掷性项目和短跑、跳跃等几乎没有人喜欢。调查结果反映了学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具有集中性,多样性较差。据笔者实地了解,该地区在体育师资建设方面,项目分布很不均衡,小球项目的专业教师相对缺乏,目前户外运动只有广西工学院在开设。而最不受学生欢迎的田径项目的老师过多,这给拓展不同项目的体育课程设置和课余锻炼指导带来困难,建议该地区各高校加强师资建设,加快引进紧缺专项教师的进程,扩大学生选择范围,满足学生的项目需求。

3.5.2 在场馆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在校园里,这符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在校园里进行锻炼既方便又实惠,而且是朋友和同学最集中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女生选择收费场馆的比例占到10.71%,据调查,许多学生选择收费场馆是因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学校没有场馆,比如游泳等。也有不少学生因为收费场馆设施好,而且有人指导,或是能交到朋友等原因而选择收费场馆,“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经逐渐进入大学校园。一方面学校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念,另一方面尽量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6 影响广西高校学生周末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调查

影响广西高校学生在周末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女生较男生更为繁杂。除了前面提到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程度等主观因素外,确实存在很多客观的制约因素:其他活动太多、运动场地不足.运动器材短缺。因此,在现有的锻炼条件下,如何引导学生在周末因地因时参加体育活动,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4 结论

1.广西高校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参与体育锻炼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度过课余时间的重要方式题。

2.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大多数比较积极,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较高,为87.72%。但运动量明显不足。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趋势,大多数学生的价值取向是积极的,但有小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还存在问题。

3.广西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具有集中性,多样性较差。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以学校场馆为主,以校外收费场馆和免费公共场馆为辅。影响广西高校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因素除了主观方面对体育的价值功能认识不足外,客观原因主要包括:其他活动过多、运动场地不足、运动器材短缺、无人指导等。

5 建议与对策

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体育对学生的个人生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使其明白体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提供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帮助他们制定符合个人特点的体育锻炼目标。逐渐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教委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的规定,改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举办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体育知识竞赛,野外生存等。并利用校园广播,橱窗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的体育价值宣传。体育成绩评定时要对“体育差生”给予正确的评价,让他们体验到体育活动的成功或乐趣,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设各种运动项目课程,以满足学生对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继续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争取尽快使学校体育场地严重不足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3.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动员教职工关心或参与学生体育社团的指导工作,可指定有热心和特长的教师作为学生体育社团的固定指导员,并动员所有学生,特别是女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到不同的体育社团中去,并在制度上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崔世君.宁波市高职院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2008,(6).

[2]苏南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大学生锻炼习惯养成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7,(6).

[3]范洪悦.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态度及其行为的调查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42).

[4]邓卫权.高校三、四年级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分析[J].华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12).

[5]乔培基.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体育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2004,(10).

锻炼现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影响因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2—0196—02

大学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者,体现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最先进的思想观念。他们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无疑是未来国家高科技人才的主流,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工作质量。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体育态度、体育健身意识和形成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 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那么,高校体育对大学生体育态度有何影响?他们对待体育的态度怎样?对体育的认知、兴趣爱好、行为意向有什么特点?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对于进一步有的放矢地落实高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满足大学生体育需要,确定和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态度现状和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探索其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宏观管理与指导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有助于新形势下,管理部门对高校体育做出正确的决策,为推动高校体育的全方位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天津市高校在校一、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本文研究过程中,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体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主要通过CNKI中文数据库网收集了1990—2008年的中文期刊作为研究资料。(2)问卷调查法。对体育态度的研究采用毛荣建(2003)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该量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编制的,包括8个分量表,70个题目。抽取了天津市4所普通高校(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大一(123人)、大二(129人)年级大学生,发放问卷260份,回收256份,回收率为96.1%,有效问卷252份。(3)数理统计法。本文对所获得的有效问卷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应用t检验判定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体育态度之间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调查结果

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现状。毛荣建(2003)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该模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了行为习惯、目标态度和情感体验三个变量。该模型假设,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共同影响行为态度,行为态度影响行为,而行为意向又影响行为;同时,行为又受行为习惯、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感的直接影响。这一理论模型概括了以往社会心理学中对态度—行为关系的定性论述和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的《锻炼态度量表》就是以此理论编制的。

调查得知,总体上,大学生八个分量表的得分情况基本上都高于平均分(行为习惯稍低),这显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还是较好的,特别是在行为认知方面,大一、大二学生得分都超过了30分,说明大学生对参与锻炼导致结果的认知越正确,认识到了锻炼可以舒缓焦虑、烦躁的情绪,可以使人得到宣泄,可增强人的意志等,在“提倡全民健身是明智之举”、“我喜欢参与锻炼活动”答题中,学生是完全赞同这种说法。但在行为习惯分量表得分并不高,可见学生锻炼的自动化程度还不高,锻炼中并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锻煉,没有养成很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情感体验分量表上,学生的得分也不高,这说明学生在参与锻炼得过程中,并没有很深刻、丰富的情绪体验,象“我因锻炼而自豪”、“我认为,锻炼是我应做的事情”、“一说要锻炼我就感到很兴奋”,学生的回答是“说不清”,影响了学生的得分。在主观标准分量表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受父母、朋友及他人的影响比较大,但大二同学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大一同学小,这可能与大二同学大学学习生活有关,他们做事更加有自己的主见,更少的受到别人的影响。

2.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情况。从调查分析中对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得分情况进行分析,男大学生的锻炼态度各类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主观标准除外)。这说明活跃在校园的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上逊色于男大学生,这种情况的产生一方面与男女性别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似乎课余时间锻炼是男生的事情;另外,从学校因素来考虑,我们的学校体育,更应该关注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开设一些较受女学生喜欢的项目,如健身操、形体课、瑜伽等,在组织形式上可以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吸引女大学生积极锻炼。

3.城市和农村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调查问卷分析得知,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锻炼态度上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基本上各分量表得分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在主观标准上反而相反,这说明农村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越小,在锻炼问题上农村父母可能也懂锻炼的一些知识和方法,所以他们也不会影响和引导孩子。至于整体上城市和农村孩子锻炼态度上差异不明显,可以反映咱们国家教育方面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方面农村和城市贯彻的很好。

(二)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

1.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了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依次排列是:身体方面的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学习方面因素、交流方面因素、习惯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更多地受到身体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促进身体健康、塑造良好体形(女生较多于男生)等。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因素,即为了调节情绪、消遣娱乐、锻炼意志、兴趣爱好、充实生活等。也有极少数男同学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感觉不去运动身体就不舒服。

2.阻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客观因素是没有时间、缺少场地器材、缺少活动伙伴、没人指导等;主观因素是懒、没有兴趣、身体好用不着锻炼等。从阻碍大学生体育锻炼客观和主观因素分析,客观因素的影响最重要,它制约着学生实际参与锻炼的可能性。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学生大多都喜欢体育运动,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想去锻炼而最终放弃。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1)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上比较好。但不同年级、性别、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在锻炼态度各分量表上有些差异,但差异不明显。(2)从学生主观标准得分较高,说明父母、同学及周围的人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3)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归结为,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和阻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促进因素有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学习方面因素、交流方面因素、习惯因素等。阻碍因素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有没有时间、缺少场地器材、缺少活动伙伴、没人指导等。主观因素是懒、没有兴趣、身体好用不着锻炼等。

2.建议。(1)鉴于体育锻炼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体育态度,增强对体育锻炼的了解,提高对锻炼的认识,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2)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活动,多开设女性喜欢的项目,满足女大学生锻炼的需要。(3)学校体育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锻炼平台,吸引、督促学生积极的参加锻炼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體育大学出版社,2004.

[2]毛荣建.青少年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3.

[3]范洪悦.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态度及其行为的调查研究[J].天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3):89-90.

[4]谢龙,赵东平,严进洪.青少年体育锻炼与行为的关系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1):72-74.

Research on Status Quo of Undergraduate Sports Attitud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HUANG Yan-m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Undergraduate sports attitude has a major impact on their sports behavior. The paper, with the methods of documents, questionnaire and numerical statistics etc., analyzes the sports attitudes of 252 undergraduates in 4 universities of Tianjin. The study results are that theexercise attitude of undergraduate is positive .There are difference in gender and grade in their exercise attitude .The factors of improving exercise are physical, psychology, study, communication and habit .The discouraging aspect hav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问卷 篇4

尊敬的广大市民:您好!

我是XX院校体育系的学生,正在做关于“XX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本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了解XX市广大居民参加体育锻练状况,以及影响XX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您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个问题所给出的几个答案中选出一个和您情况相符的一项,或在空白中填写即可。衷心的感谢您的支持和协助!

1.您的年龄()

A.16~30

B.30~40

C.40~60

D.60以上 2.您一般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是()

A.0次

B.1 次

C.2次

D.3 次

E.4次

F.5次

G.6次以上 3.您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A.增强体质

B.娱乐

C.交友

D.个人爱好

E.其他 4.您平时通常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是什么()(可多选)

A.散步

B.跑步

C.健身器材

D.太极拳

E.健身操

F.健身房

G.广场舞

H.球类运动

I.其他

6.您对你周围可用的体育锻炼设施满意吗()A.非常满意

B.满意

C.基本满意

D.不满意

7.您平时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可多选)

A,家里

B.公园

C.广场

D.全民健身路径

E.游泳池

F.健身房 8.您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是?()(可多选)

A.早晨

B.中午

C.下午

D.晚上

9.如果有专业人员组织您或您的家人一起去参加健康的体育运动您会去参加体育锻炼么?()

A.会

B.不一定

C.不会

10.您认为制约您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

锻炼现状 篇5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某中学初三女生300为调查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所需信息;其中问卷的发放,采取课堂即发即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88份,有效率96%。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三女生月经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

结果显示,月经期间只有174人有选择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占总数的60.42%;有39.59%的学生选择正常参加或不参加。一般人们误认为,月经期间进行体育锻炼会导致月经不调或加重痛经等,从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现代医学认为,经期参加适宜的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盆腔充血、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还有助于调节经期情绪,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更为协调。经期参加健身锻炼是有益的。但不能忽视女性经期的特殊性,要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参加运动项目并控制运动量。正常参加和不参加都是不可取的。但本次调查39.56%的学生对经期体育锻炼选取了错误的方式,说明这部分学生对经期体育锻炼基本常识没有了解。

2.2 初三女生月经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项目

对月经期有选择性参加体育锻炼的174名学生,进行经期体育锻炼主要项目调查(采用单项选择的方式),结果见表2。体育锻炼项目,以慢跑、立定跳远、散步最为常见。月经简单说就是女性子宫内膜周期性的剥落、出血。因此,月经期间进行体育锻炼,首先要控制运动量;其次避免参加会引起腹内压增加和使腹部震动剧烈的运动。立定跳远恰恰是一项能引起腹部剧烈震动的运动。如此多的学生经期进行立定跳远的练习,原因是立定跳远属于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大量文献指出经期不能游泳,而且专家建议经期前后三天都不宜游泳。但本次调查有5.17%学生经期继续游泳。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27.01%)对经期体育保健知识没有掌握。

2.3 初三女生对经期体育保健知识的了解

只有35.42%的学生了解经期体育保健知识。本次调查,64.58%的学生对经期体育保健知识不了解。分析,首先学校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没有开设有关课程或经期体育运动保健的讲座。其次,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主动传授不足。教师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处理办法就是让学生休息,久而久之造成学生认为经期不宜运动的片面概念。

2.4 初三女生获得有关经期体育保健的途径

根据2.3,对102名了解经期体育保健知识的女生,进行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调查(采用单项选择的方式),结果见表3。学生对经期体育保健知识获得途径比较分散,依次为:教师的指导、查看有关书刊杂志、与同学、朋友的交流、网络等。其中来源父母的指导仅占总数的4.90%,说明父母对经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并不熟悉,所以,孩子很难从她们身上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其次有关课程、讲座也对学生知识影响较少。第三,来源于教师。本次调查中教师途径排在前列,但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是这类知识的主要授业者,而仅仅只有20.59%的学生的知识来源于这个途径,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忽视这方面的教育。

3 结论

初三女生经期进行适宜的课外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数的60.42%;39.56%的学生不锻炼或正常锻炼,这部分学生没有了解经期体育锻炼的基本常识。初三女生经期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主要选择项目依次为:慢跑、立定跳远、散步;27.01%的学生选择错误的项目进行锻炼。64.58%的学生对经期体育保健知识不了解,只35.42%的学生了解有关经期体育保健的知识;学校忽视经期体育保健知识的教育。学生对经期体育保健知识获得途径比较分散,只有20.59%的学生的知识来源于教师的指导,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重视这方面知识的传授。

4 建议

经期体育锻炼能改善女生生理反应。例如运动时,腹部、盆腔肌舒张与收缩,对子宫有按摩作用,加强经血的排除,减轻痛经;同时加快血液循环减轻月经子宫收缩时间等。在经期参加体育活动首先应根据个体的具体状况而定,尽量参加一些运动量小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投篮等活动。这些运动比较缓和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其次,经期一般不宜参加比赛。因为比赛时争夺激烈,运动强度大,精神易过度紧张,神经系统往往不能适应,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产生痛经、月经周期紊乱、经血过多过少等症状。

经期中的女生,应选择一些负荷较小的运动项目,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等,这些运动项目对腹部压力较小,对身体反应良好。其次,在月经期参加体育锻炼要避免那些强度大、震动大的运动项目,如跳高、跳远等,一些增加腹部压力的运动也尽量要避免,如举重,仰卧起坐等。这些运动可能会导致子宫位置改变和经血过多。第三,如果因体育活动而引起的月经紊乱,则需调整运动负荷,待月经恢复正常再继续坚持锻炼。但调整运动负荷后仍然出现月经紊乱,或有痛经现象患有内生殖器官炎症等,则应暂停体育活动,及时检查治疗。

摘要:目的:了解初三女生经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让处于经期的女生进行更为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60.42%的学生进行适宜的课外体育锻炼;27.01%的学生选择错误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64.58%的学生对经期体育保健知识不了解;学生对该类知识获得途径比较分散。建议:经期要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学校与教师要加强经期体育保健知识的传授,消除学生的顾虑,以促进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关键词:初三女生,月经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璐.体育学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概述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2):28-32.

[2]黄璐.体育学广义跨学科概念辨析与动力基础[J].体育科学研究,2012,16(2):54-56.

[3]陆体福.高中女生经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J].当代体育科技,2012,2(21):15-16.

[4]黄璐.对“一元训练理论”的几点质疑[J].体育学刊,2007,14(2):117-120.

[5]黄璐.基层潜在运用一元训练理论的选择依据[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27-132.

[6]陈甲莉.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初中女生月经期上体育课影响因素的调查[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7]黄璐.竞技运动异化论逻辑起点商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3):239-242.

锻炼现状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锻炼,现状

1、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状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较高,从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来看,90.5%的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78.2%的学生表示体育特有的娱乐功能也是其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动因;67.5%的学生认为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改善其社会交往能力,而且还能使其更好的适应各种环境。从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满意度调查来看,28.3%的学生对于现有体育锻炼状况表示非常满意,47.5%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16.3%的学生表示不够满意,7.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这表明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

2、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2.1、锻炼项目和锻炼场地

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学生经常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包括跑步、篮球、羽毛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但是,由于学校体育场地数量较少,可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从学生最喜欢参与的体育项目来看,70.1%的学生喜欢以跑步的方式进行课外锻炼,位居第一位;以篮球运动为主要锻炼方式的学生占52.4%,位居第二位;21.3%的学生喜欢参加羽毛球运动,位居第三位。从不同性别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时所选择项目种类来看,女生多以参与活动量较小、活动强度和难易程度易于控制的运动项目为主,如跑步、乒乓球、排球等;男生多以参与活动量较大、对抗性较强的集体运动项目为主,如篮球、足球等。从学生最喜欢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场地来看,选择在田径场进行锻炼的学生人数占调查总数的69.1%,排在第一位;选择篮球场的学生占49.2%,排在第二位,选择在足球场锻炼的学生占19.7%,排在第三位。

2.2、锻炼时间和锻炼频率

锻炼时间主要指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所持续的时间;锻炼频率则是指学生在一周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从学生每次课外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来看,83.2%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能保证半小时以上,其中,57.5%的学生锻炼时间可以达到1小时以上,但是,也有16.2%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低于30分钟。从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分布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在下午课后进行锻炼,占调查总数的68.1%;喜欢在早上进行锻炼的学生占22.8%;9.1%的学生表示其每天锻炼的时间不能固定。从学生锻炼的频率来看,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较低并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每周锻炼1-2次的学生占51.4%,排在第一位;每周参加3-4次体育锻炼的占37.8%,排在第二位;每周锻炼次数在5次以上的学生占8.8%。

2.3、体育消费情况

体育消费是指学生用于体育锻炼方面的个人支出,包括体育锻炼的物质消耗和经济投入,即包括购买体育服装、参加健身辅导、购买杂志报刊等方面。从物质消费方面来看,71.2%学生表示在体育消费中花费最多的是购买运动服饰,10.7%的学生主要购买体育报刊、杂志等消遣类读物,5.3%的学生表示会到收费性体育健身场所进行消费,从体育精神消费方面来看,11.5%的学生表示会花钱到比赛现场进行体育比赛观赏的消费。但是,也有17.3%的学生表示对体育锻炼兴趣冷淡,不会特意去进行体育消费。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满意度,多数学生会选择下午课后、晚自习后或早晨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比如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相对较少,学生锻炼的场地主要为校内免费开放的公共场馆,选择去收费场馆进行锻炼的学生数量较少。

3.2、建议

学校要不断改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条件,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及建设力度,同时,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的开发程度,提高对现有场地、器材的管理和使用率。同时加大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全民健身计划及“阳光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外锻炼的认识,促进校园良好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田海丽,王健.“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天津市市级重点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13):5-7.

[2]郝思哲.体育课教学质量与学习满意度及课外体育锻炼意向关系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01):77-79.

锻炼现状 篇7

所谓体育锻炼, 指的是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使用多种手段, 结合一些自然外力的辅助以及相关的卫生措施, 最终实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强健体魄、提高精气神。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丰富, 同时可以排遣工作以及其他方面造成的心里压力, 让人们可以身心愉悦。除此之外, 体育锻炼还可以帮助人们的骨骼、肌肉生长, 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并改善人体的机能状况, 提高人的抵抗力和适应力, 有利于身体的生长与发育。体育锻炼还可以降低人罹患心脏病、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防止人提前衰老。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的高素质人才群体,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强健自己的身体, 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我国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1 硕士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硕士研究生在学校进修期间, 普遍把自己大量的时间用于学术研究或者科研项目中, 忽视自身的体育锻炼, 认为体育锻炼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 而且还会消耗自己大量的精力。研究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往往不够到位, 把体育锻炼的主要功能局限于强健人的体魄或者是塑造良好的身材, 这种对体育锻炼的理解是十分片面的。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而研究生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普遍不够, 难以真正理解体育精神, 这都会导致他们无法真正对体育锻炼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 无法调动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热情。

2 硕士研究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

硕士研究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往往是消极的, 能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少之又少, 研究生普遍都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学业上, 课业负担重, 学习压力大,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 把体育课看成是无用的课程, 一些逃课、旷课的现象十分严重。对于女研究生来讲, 多数的课余时间用于上网、购物、读书等, 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很小。对于男研究生来讲, 课余时间一般用于打游戏等, 也有一些男生喜欢打篮球、踢足球、打排球等体育锻炼方式, 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的教师教导,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肌肉拉伤、腿脚受伤等问题, 最终导致了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消退。

3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往往也是单一的, 大致可分成两个类别, 一类是为了减轻体重而盲目参与体育锻炼, 这严重违背了体育锻炼使人强健体魄的初衷, 使得体育锻炼失去其原本的意义。另一类则是为了应付学校组织的体能测试和体育考试, 为了顺利通过体能测试, 拿到好的体育考试分数, 一些研究生在测试或者考试的前几天强迫自己进行体育锻炼, 并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身体对于突如其来的高负荷运动吃不消, 导致一些健康问题, 并不利于研究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体能测试和体育考试的本来目的是为了督促研究生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 这一目的并没有达到。

4硕士研究生对于体育项目的选择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 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 男女研究生之间也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女研究生普遍会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往往是一些瑜伽、跳绳、健美操、舞蹈等趣味性较强但是运动的强度较小的项目, 对于一些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运动很少问津。女研究生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的强度普遍较小, 对于身体的锻炼程度往往达不到体育运动的标准, 并且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女研究生对于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很少有能坚持下去的, 最终半途而废, 不能够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男研究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往往偏好一些篮球、足球、网球、排球、器械健身等体育项目, 这些项目的运动强度处于中等状态, 并且由于一些兴趣以及个人偏好的原因, 体育锻炼的状况要好于女研究生。但是由于缺乏正确方法的引导, 男研究生在体育锻炼时出现的伤病状况较多, 对于自己身体的伤害较大。

二针对现状提出的若干对策

1高校要坚持研究生体育课程的开设

目前, 我国的各大高校对于研究生体育课程开设的情况普遍较差, 很少有高校对于研究生体育课程的开设给予高度重视。想要提高研究生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学校首先要开设体育课程, 要根据研究生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研一学生集中在学校学习, 因此, 研一要开设体育必选课。而对于研二、研三年级的学生, 要开设体育选修课。除此之外, 在开设体育课程的时候, 要针对学生身体的不同情况以及学生不同的喜好和兴趣开设课程, 比如, 可以将体育课分为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瑜伽、器械健身、花式跳绳等若干个不同的项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课堂的上课方式也应该不断创新, 教师要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 而不是用一些固定的标准要求学生, 增加学生的课堂压力。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让学生可以把体育锻炼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2组织课外体育活动

我国的研究生普遍将科研项目与学术研究当成自己在学校的主要任务, 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的机会十分少。针对这一情况, 学校应该积极组建一些研究生体育锻炼组织, 呼吁研究生积极参与进来, 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 并带动更多的人一同参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可以组织一些比赛或是体育活动, 比如可以举办研究生运动会、研究生体育知识比赛等, 不仅可以让研究生主动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了解体育运动的一些基本常识, 同时也可以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 增加学校研究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而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项目则可以培养研究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让其可以真正理解体育精神的魅力所在。学校还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办公室, 专门解决学生一些体育方面的困惑, 比如一些男研究生在打球过程中经常受伤, 那么就可以咨询这个体育办公室的教师, 让教师帮助其找到正确的训练方法, 减少伤病的发生。这不仅能提升研究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参与度, 同时对其健康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3 重视理论, 培养意识

想要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必须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基础进行支撑。研究生获取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的渠道较少, 针对这一状况, 高校就需要为研究生创设一些条件, 比如在课余时间召开一些体育方面的知识讲座、学术讨论等, 请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师或者是专业的体育运动员进行体育知识的讲解和培训, 对国家的一些体育政策进行积极地宣传, 帮助研究生建立良好的体育理论基础。还可以开设一些体育网站, 创设一些交流平台, 研究生可以互相交流体育知识和体育心得, 并且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交友, 互相带动, 坚持体育锻炼。除此之外, 高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 对于一些重要的体育赛事进行直播展示, 组织兴趣浓厚的研究生进行观看, 使得校园内的体育锻炼氛围大大加强。

4 加大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的资金投入

校园内的体育器材以及体育场地是上体育课和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备条件, 高校应该加强对于体育器材的投入以及体育场地建设, 增加体育器材的购置资金, 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场地。高校的一些体育馆、体育场要积极对研究生开放, 学校也要积极利用校园内的空地, 缓解体育锻炼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 要对校园内的体育设施进行经常地检测和维护, 对于一些出现破损的运动器材及时的补修, 对于一些使用时间较长的器材及时的更换, 避免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发生危险和意外。

5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要积极为研究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 可以在日常学校生活中设置一些早操、课间操环节, 让研究生可以自由参与, 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地放松身心。还可以增加一些体育艺术演出、体育竞赛等, 提高体育活动的魅力和吸引力, 进而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 可以在学校张贴一些宣传语、宣传画, 建一些体育名人的雕塑等, 增进学生对于体育历史的了解, 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同感。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有效地增进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总之,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 更应该注重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参加体育锻炼是提高研究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必须对研究生的健康情况重视起来, 积极的开设体育课程, 组织体育文化活动, 增加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渗透, 加大对体育器材及场地的投入, 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氛围, 达到提升研究生体质的目的, 让其能够以强健的体魄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杨伟伟, 王贤伟.研究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 (2) .

[2]吴学锋.贵州省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 (5) .

[3]孙红伟, 张建雄, 江月兰, 张崇英.影响开展体育健康课程的因素分析——以广州市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为例[J].学理论, 2012 (08) .

[4]段兴军, 陈美龄, 任国林.甘肃省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阴山学刊 (自然科学) , 2012 (03) .

[5]郭芙茉, 王玉秀, 杜志华.在校硕士研究生体育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 2011 (03) .

锻炼现状 篇8

课外体育锻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一般职高生三年后毕业直接走向社会,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缺少了继续接受体育教育的机会。而职高生又是21世纪我国未来技术工人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和体魄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可见,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职高学生来说,健康是第一要素。既然要重视职高学生的健康状况,就必然要重视他们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现实状况。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职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职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总体认识

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职高生来说,对个人体型与体质的满意程度不高,这与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应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大多数职高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是比较喜欢的,且不少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进健康,保持良好的体型、对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对智力的开发大有裨益、能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说明广大学生对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较高,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并能与自身的健康联系起来。

二、职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1.职高学生参加早操锻炼的情况

职高学生锻炼时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多集中在徒手体操(如广播操、健身操等),早操锻炼的场所也大多在学校。这说明早操锻炼已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并能够有规律的进行。同时学生早上时间比较紧,选择锻炼时间较短、运动项目简单、活动场所也较具有针对性。

2.职高学生参加课间操的情况

从职高学生对课间操的看法可知,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可积极休息、消除疲劳;可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可调节精神、提高学习效率,但不少学生认为其作用意义不大,甚至有学生认为参加课间操是完成学校任务等其他意义。这说明当前职高学生对参加课间操的现状不容乐观,这种半军事化组织的课间操基本流于形式,锻炼效果可想而知。

3.职高学生参加班级体育活动课的情况

职高学生虽然对班级体育活动的意义有一个清楚的、多元化的认识,但与实际行动有差距。特别是高职预科三年级的学生,由于要面临毕业升学,课余时间很少花在体育锻炼上。即使参加了班级体育活动,也并不是积极主动,自然也就难以保证锻炼的效果。职高生对班级体育活动的要求或愿望大多集中在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上,因此我们应切实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全面落实教师的指导入手,积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形式,加强管理,努力实现学生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的统一。

三、职高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分析

职高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总体动机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有学生从未参加过早操锻炼;对学校统一组织的课间操的态度是完成任务;班级体育活动时从不主动地参加,回教室复习文化课;还有的同学在双休日和节假日,从未进行过体育锻炼。这说明职高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职高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总体动机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这同样也可以反映出职高各年级段学生的微妙心理状态,应加以正确引导和调控。

四、对策

1.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强调学生的健康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一些具体的措施,促进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同时,场地设施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加大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资金投入,并逐年按一定的比例递增,以加强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从客观上保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条件需求。

2.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提高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程度,加大对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把组织实施工作落到实处,尽可能多地组织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或表演赛,正确地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3.职高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指向终身体育。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以教会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段为重要目标,注意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动机,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4.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的作用,切实、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对在校内进行的课外体育锻炼更应加强其组织与监督。同时,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性质与强烈程度,体育教师应根据职高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加强健身锻炼知识、方法和卫生保健等内容的传授,重点介绍不同季节、不同运动项目的选择方式及自我健身计划的制订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加强目标管理。

锻炼现状 篇9

李清勇(江西省新建县教育体育局)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人口数量或者比例越来越多的现象。联合国规定的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数的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南昌的老龄化程度不仅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江西省的水平也要高得多。由此可见,南昌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面对着一个日益增长巨大的群体,我们应该重视、关注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根据老年人的特殊性,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本文以南昌市城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并对南昌市城区部分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走访考察,以了解城区老年体育锻炼的现状,探析影响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旨在为南昌市社区体育管理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通过调查发现:

1、南昌市城区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特征,其中增强体质是南昌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主要动机。

2、在南昌市城区老年人生活方式中,参加体育锻炼排排名第三,在看电视电影、读书阅报之后。

3、南昌市城区老年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人数过半。其中大部分人对如何控制自己的强度不清楚。锻炼时间段主要选择在清早,地点主要选择在公园、学校,锻炼项目排前三的是慢跑、步行、气功跟太极拳。其中男性老年人跟女性老年人没太大的区别。

4、在影响南昌市城区老人体育锻炼的因素中,家务忙、没有组织者、不会锻炼排前三。经济上的拮据、场地少、缺少专门性的指导员,也间接性地影响到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

通过上述的调查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及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要提高老年人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从而增加他们的体育锻炼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同时,利用大众传媒对体育锻炼的作用、意义进行广泛的宣传,有针对性的引导老年人不断地更新观念,改变一些不良的老年生活方式,改变对体育的价值观念的认识,使参与体育活动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直伴随自己的晚年生活。

2、重视社区体育的发展,加强社区体育建设。应当按照老年人的身心特征来规划和设计活动的空间环境,在社区或居民小区建设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场地设施,让老年人更方便地参与体育活动。丰富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要充分关注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体育需求。利用社区这块基层的体育阵地,加强对体育科学健身知识的宣传力度,请有关专家进行健康讲座,与小区其他部分合办老年人健康报,通过社区内的体育锻炼积极分子进行宣传等。加强义务监督和体质监测,使老年人能够真正认识到健身的实际效果。

3、政府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充分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在现有条件下,整合各种社会体育资源,为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服务。通过立法和政府部门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明确学校与体育锻炼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确保有针对性和分时段开放一些健身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和使用率。

(作者电话:***;信箱:402759551@qq.com)

锻炼现状 篇10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锻炼活动。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课外体育锻炼对培养大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强青少年体育的各项方针政策中,高职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和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常州市5所普通高职院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按比例进行整体随机抽样,样本量为500人,其中男300人,女200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查询近10年来有关高职院校关于课外体育锻炼的资料,同时查阅体育方面的书籍等,丰富理论知识基础,开阔思路,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 访谈法

向常州市高职院的体育部主任和一线体育教师请教了解与本研究相关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对部分高职院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通过访谈的方式学生比较放松,可以得到真实的资料。

2.2.3 问卷调查法

对常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发放问卷,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动机、锻炼项目、锻炼时间、锻炼频数等进行调查。

2.2.4 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对课外体育锻炼很积极的男生为9%,女生为4.6%,男生要比女生的态度积极点,持积极态度的男生为13.6%,女生为7.2%。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为一般,也就是无所谓。在走访中也发现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就是没有把它作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来做,觉得有时间就去,没时间的话就不去。或者有的学校学生去了也基本就是为了老师的考勤才去的,去的出发点不是锻炼身体或者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这一点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如何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是我们当下该做的。

3.2 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大部分还是出于对身体素质的考虑,说明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还是比较在意的,可是为什么学生对身体健康重视而很少去参加锻炼呢?走访中发现学生大部分不知道如何锻炼身体,锻炼身体的注意事项,再加上现在校园里吸引他们的事物太多,所以很多学生宁愿去上网也不愿意去锻炼身体了。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健美形体,特别是女生的比例要高于男生,这也与男女生本来性格上的差异有关,女生天生比较关注自己的形体,对外在的要求要高于男生,所以这部分女生参加锻炼主要是为了保持体形,健美减肥。排在下面的依次是消遣娱乐、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应付考试、人际交往等。

3.3 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分析

调查中发现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数一般为一周2次,多的一周4次,还有一部分学生从来不参加课外锻炼。锻炼时间一般一次30~60min,如果有老师指导的话时间能长一点,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一般30min就结束了。参加的项目一般男生篮球的居多、其次是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女生一般为运动量和强度都小的慢跑、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等这些常见的项目。他们都喜欢在室内,很少有喜欢在室外的,特别是在夏天比较热的情况下,学生更不愿意到室外活动,这也与现在学生的不能吃苦耐劳有关,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不能接受太辛苦的锻炼。

3.4 影响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性别差异影响,调查发现男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要明显高于女生,在锻炼项目上也有显著差异,男生喜欢对抗性强,活动量大的,而女生喜欢强度小,有锻炼氛围的;二是受所学的专业影响,调查中发现理工科的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次数要明显高于文科类的学生,参加项目也有不同,理工科的学生喜欢参加像篮球、排球、足球等有对抗性的项目在而文科类的学生相对喜欢室内的项目、对抗性小点的;三是受学生的来源影响,来源农村的学生一般参加锻炼时选择技术性不强的项目,而城市的学生一般喜欢技术性强的运动项目,这与学生的成长环境有一定关系。

4 结论

4.1 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总体上还是比较积极的。特别是随着年级的上升,逐步掌握运动技术和不断接受新运动项目的学习,逐步对体育锻炼有兴趣,而增加体育锻炼次数。

4.2调查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表明,增强体质、健美体形和消遣娱乐这三项指标位居前列,说明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开始关注自身身体健康。

4.3 调查常州市高职院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数发现,男女性别之间、不同年级之间、不同生源地之间呈显著差异,男生锻炼频数要高于女生,年级高的锻炼次数比年级低的频数高。

4.4 常州市高职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为主。

5 建议

5.1 针对常州市高职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各院校应进一步强化课外体育锻炼组织领导部门的职能,完善相应管理工作条例,加强各院校间的体育研讨与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推进常州市高职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工作。

5.2 体育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必须克服急于求成,短期见效的想法。各高职院要进一步加强宣传,举办各种体育知识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健身方法,强化体育意识,把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生活、体育与时尚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5.3 加强常州市高职院学生体育社团建设,教师提供必要技术辅导和组织管理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喜欢的传统优势项目和新兴项目社团,优先发展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简单易开展、学生又喜欢的运动项目社团。让大部分学生都融入到那种突出健身性、趣味性、集体性和简单易学的体育活动中。

5.4 采用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式管理,把课外体育与课堂体育教学相联系,在课堂教学考评中,把课外体育锻炼纳入教学评价中,可以让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课外的体育锻炼中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2002.8.6

[2]赵一平,马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897-899

[3]杨培基,等.我国部分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6):91-93

[4]郭昪平,等.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2):94-96

[5]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2002

[6]刘华轩.清华大学“高知识人群”体质、健康与对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7]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04.11.29

上一篇:职业病预防控制论文下一篇:细分市场制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