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十篇

2024-06-11

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 篇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 各中央企业:

近期, 中央企业连续发生3起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012年2月20日, 鞍钢集团公司所属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铸钢厂在浇铸大型铸钢件时, 发生砂型型腔喷爆事故, 造成13人死亡、17人受伤。2月23日,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8万立方米转炉煤气柜维修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发生煤气中毒事故, 造成6人死亡、7人受伤。3月2日,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南京油运紫金山船厂正在维修的长航荣海号轮锅炉发生爆炸事故, 造成4人死亡、12人受伤。这些事故反映出部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存在以下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是安全责任不落实。个别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 安全生产责任没有落实到具体岗位;一些基层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 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较为严重;对重大危险源辨识不全, 监控不到位,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闭合。

二是安全交底不规范。少数企业不执行作业现场安全交底制度或执行不严格, 特别是对交叉作业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 参与作业的各方不清楚存在的危险因素, 没有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责任。

三是现场管理不严格。一些企业作业现场管理不严格,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 且得不到及时制止和处罚。

四是安全教育不扎实。不少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仍流于形式, 特别是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缺乏针对性, 导致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五是源头控制不到位。有些企业在设计、技术方案制定等初始环节控制把关不严, 对供应商质量源头控制不到位, 对分包商或协作队伍管理方式粗放, 以包代管、管而不严, 违法分包、层层转包现象屡禁不止, 给安全生产工作留下严重隐患。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 (国发[2010]23号)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 (国发[2011]40号) 精神, 切实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全面落实中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各中央企业要全面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各级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 加大安全生产考核力度, 按照《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 (国务院国资委令第24号) 的要求, 细化处罚标准, 对违反《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的企业和相关责任人要严格追究责任。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 (国办发[2012]14号) 精神, 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 重点抓好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切实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 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 并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 切实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 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 强化源头管理

各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管理新方式、新方法, 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勘探、设计、研发、测试、技术方案制定等初始环节的安全质量控制, 优化业务流程, 推行标准化管理, 加强过程管控和审核, 把好第一道关口;要加强供应链管控, 建立健全供应商资格审查、产品准入、能力评价、业绩再评价和退出机制, 把好原材料、元器件和设备的入口关;要加强分包商和协作队伍管理, 做好资质审核, 加强过程管控, 将分包商和协作队伍纳入企业管理体系, 坚决杜绝以包代管、管而不严和违法分包、层层转包现象。

三、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安委[2011]4号) 要求, 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强化现场管理,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 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 并认真组织实施, 抓好创建工作, 率先实现安全达标;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结合起来, 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 全面梳理, 查找不足, 不断改进和完善。

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 (安委办[2012]1号) 要求, 建立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自纠系统, 加强对危险源的分析和监控, 加强信息化管理, 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体系化、规范化、制度化。各中央企业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 突出行业特点, 紧紧抓住高危作业和重大危险源, 不断完善安全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要突出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要立即责令整改, 并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对存在的重大隐患, 企业要立即予以排除;对排查不认真、整改措施不落实、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的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相关责任人, 要严肃追究责任。

五、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建立地企联动机制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 健全应急管理机构, 落实应急管理责任, 并加强地企应急救援联动, 完善协调联动机制, 共享区域应急资源, 加强应对重大事故灾难区域一体化应急能力建设, 提高共同应对事故灾难的水平。要整合应急资源, 加大投入, 按照有关规定抓紧建设应急救援队伍, 加强救援装备建设, 强化救援物资和紧急运输能力储备。要加强预案衔接, 落实预案报备制度, 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联合应急演练;加强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和相关数据库建设, 提高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应急处置效率。

六、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 强化对中央企业的监督和指导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监管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办[2011]75号) 有关要求, 进一步明确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监管的职责分工, 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省、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 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中央企业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督促企业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协调帮助企业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央企业所属各级企业要主动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依法及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定期报告安全生产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等情况。

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 篇2

关键词:工会,问题,意义,科学化,途径

十八大报告指出“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更好反映群众呼声,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中央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央企创造的效益, 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与民争利, 而是谋利于民, 工会恰是谋利于民和凝力于企的独特组织。如何发挥央企工会的先锋作用, 团结带领职工建功立业, 促进企业更好地发挥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领域中的作用, 是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作为共和国的脊梁, 央企工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认清形式, 找准定位, 积极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一、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

新形势、新环境使企业工会维权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企业改革改制, 组织结构大幅调整, 职工角色分工、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工会需要兼顾多个群体。二是收入差距加大, “大锅饭”彻底被打破, 工会要拿出切实的行动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维权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定位不够明确。一些企业领导被GDP牵着走, 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和“金钱”业绩, 忽略人文关怀, 对工会工作存有“有之不多, 无之不少”的偏见。有些不能很好贯彻《工会法》, 精简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 不研究工会事业, 工会被“边缘化”趋势显现。

工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干部力量不足, “安置型”人员有所存在, 群众基础不够牢固, 工作缺乏创新。人们对工会工作的评价, 在媒体、会议等正式场合比较肯定, 但在非正式场合, 对工会作用发挥上大体不看好。主要表现是工作内容空洞化, 局限于发福利、送温暖等辅助性工作, 形式胜过内容, 群众参与度不高。二是发展不平衡, 一些老企业工会机构健全, 人但工作方法和内容陈旧;一些新企业没有工会组织, 机构缺失, 民主管理, 化解劳资纠纷缺乏完善渠道。

二、提升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提升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工运理论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自然辩证法》中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 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新世纪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作出了科学回答。央企的工会要提升科学化水平, 这既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 也是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是科学发展观的原理在群众工作中的应用, 符合工运事业的规律。

提升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加快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工会工作是党群工作和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开局, 国资委提出央企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央企业是经济社会的“顶梁柱”, 也是保证职工利益的“领头羊”, 一流的央企必然需要一流的工会。央企的工会在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特大自然灾害面前, 发动广大员工抢抓生产、捐钱捐物;在奥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 鼎力提供服务,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央企工会应适应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要求, 谋在前、走在前, 不断提升科学化水平, 带动和加强全国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提升工会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是落实社会主义维权观的需要。全总确立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 为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报告指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产生的矛盾, 从本质上是人民内部矛盾, 是非对抗性的。劳动关系双方虽然在具体利益上存在矛盾, 但二者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这需要工会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集中行使广大职工民主管理权力, 为促进人企共赢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

三、提升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是提升思想认识, 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各项工作。宏观层面, 遵循工会自身发展规律, 把“发展是第一要义”与企业发展大局相结合, 把“以人为本”与推进职工素质幸福工程相结合, 把“统筹兼顾”与协调劳资关系相结合,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与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 明确“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找准工会的努力方向。二是要以科学的制度作保障, 以科学方法来推进工会工作, 不断推动制度建设创新, 建立更加丰富有效的工作载体, 提高工作效果。

微观层面, 要打造一流工会的品牌工作, 在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上有新突破。规范化就是工会工作要成系统, 形成统一的工作模式、流程等, 开展活动有计划、有落实、有成果, 改变传统的散而杂的工会工作特征, 树立精干、高效的形象。法制化就是提升工会的法制化水平, 工会有自己的经费, 在人财物的管理上要依法办事, 运用法律武器, 为正确处理各种内部矛盾, 维护职工权益提供权威支持。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平台开门办工会, 把各工会连成一体, 增进信息沟通, 提高工作效率。

找准工会工作科学化的着力点, 促进人企和谐发展。科学维权不仅是一钱一物的争取, 更要人心的凝聚和职工自身价值的实现。企业科学发展, 效益提升是管理层和执行层共同的愿望。工会维权的方法有很多, 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从根本上讲, 只有企业经济效益上去了, 职工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障。

首先是抓精神文明创建, 保持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创先争优理念是贯穿企业发展史的精神支柱, 要在职工中开展精神文明和思想教育工作, 号召大家同举一面旗帜, 同奔一个目标;尽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让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增强归属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建设“职工之家”, 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保持广大职工昂扬向上的状态, 积极投身企业的改革发展事业当中。

第二、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建设, 为企业凝聚人力资源。当前前各企业都在大力推进人才发展战略设, 工会结合人才工程抓好职工素质建设正逢其时。要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 使职工从业素质迈上新的台阶;发挥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 最大限度地挖掘广大职工的潜力, 组织职工技能大赛, 搭建职工施展才华的平台, 促进职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 永保企业发展活力。创新工程是企业的“引擎”工程, 工会应组织广大一线职工开展经济技术活动, 鼓励职工做促进改革的先锋, 开展技术革新, 在职工中营造浓厚的转变发展方式风气、革新创造风气, 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为建设科技创新型企业贡献力量。

第三、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巩固企业发展成果。坚持以大局为重, 健全完善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 办好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加强对职工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援助, 引导职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自觉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引导职工通过理性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 促进人企和谐发展, 巩固企业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四、提升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主要保障

(一) 提高对工会地位和的认识

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国家的领导阶级。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明确指出“工人阶级作为国家领导阶级的地位不能动摇,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不能改变”。只有把工人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党所领导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工会干部应站在创建一流工会的高度来审视工会工作, 充分认识工会在全局中重要位置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

(二) 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

中央企业多为大型集团, 下属企业众多, 要从实际出发, 建立健全工会组织, 吸引人才参与工会事业, 做到哪里有职工, 哪里就有工会。要加强对基层工会的督导, 使各级工会真正有人、有钱、有场所、有活动, 以过硬的“内功”增强工会组织对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一是加强业务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 工会干部必须掌握工会与党政的关系, 培养自己成为工会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加强作风建设, “其身正, 不令行。”在工会干部中大兴求真务实, 甘于奉献之风,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体察民情, 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办事, 赢得他们的拥护和爱戴。

(四) 要进一步支持工会正确履行职能

坚持党建带工建, 工建强党建, 尊重工会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意见, 为工会履职创造条件。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 定期研究工会工作, 应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 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的事更多的交给工会去办, 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 为工会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现有体制下, 企业监督来自党组织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 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有监事会监督, 这些监督相辅相成, 其中以工会为代表的群众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清醒地认识到, 企业的发展不仅是经营效益的提高, 而应该是经济、政治、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才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工会工作科学化有助于疏通广大职工合理诉求的通道;有助于提升广大职工的幸福指数;有助于维护广大职工的劳动尊严, 提升劳动创业的自豪感。提升中央企业工会工作科学化水平, 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

参考文献

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 篇3

制定企业党建工作五年规划

确保党建、业务工作同步规划、设计、落实

在制定企业发展五年规划时,同步制定党建工作五年规划,同步落实,才能真正使企业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党建五年规划的内容应包括:

建好机制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阶段,对规模大、投资大、风险大、任务重的企业,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明确公司党委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及相互关系,形成有机融合、运转协调的新型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落实党建责任制是加强党建工作、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党章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抓好班子

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企业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党(组)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应创新形式,提高质量。每两月至少集中学习一次,建立个人学习情况汇报制度和学习评价制度,确保学习效果。紧密围绕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中心工作,积极培养核心竞争力,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建立健全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机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增强班子团结和谐,班子成员廉洁自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开展“四好”领导班子评比活动。

带好队伍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体现在:确定用人标准、研究推荐人选、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和培养后备人才等。真正把那些勇于改革创新、善于经营管理、得到职工群众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提拔的人选必须经过党组织考察,听取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在干部日常管理、教育和监督中,应体现“谁用人、谁负责”的原则,各级管理者要承担带队伍的责任。党的基层组织要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承重墙,共产党员要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排头兵。大力倡导爱岗敬业、严谨诚实,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员工良好职业操守,教育职工遵章守纪、严格按程序办事,精益求精。积极探索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将党员培训纳入企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企业党校。力争使各级党纪工团干部每年至少参加1次专门培训,5年内党员轮训率达到100%。

创好环境

持续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建立与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工作评价机制。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关注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支持工会组织发挥职能作用,协调劳资关系,维护企业稳定。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工作领导机制,打造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体现企业战略规划目标和新阶段发展特征的员工行为规范体系和视觉识别系统。贯彻实施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规范企业负责人从业行为。紧紧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各类专项纪检监察工作,建立健全惩防体系。

促好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企业实现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党建工作应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最终用企业科学发展的业绩成果检验党建工作实效。大力开展 “模范员工”、“优秀员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及先进集体等评比活动。凡属涉及到企业重大决策和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生活福利等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审议或通过。全面落实领导班子向职工代表大会述职、述廉和议廉制度。切实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建立青年工作体制机制,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根据情况专题研究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支持团组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大力加强标准化党支部建设

使基层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和“显示终端”,是组织党员直接参与、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广大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按照党的纲领和章程,科学地进行党支部建设,有益于增强中央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加强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从全面推进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入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工作思路,以党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推进党务公开,加快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符合条件的,要坚持基层党组织与行政组织“同步设计、同步到位、同步运作”,及时成立党支部,配齐配强党务干部,有序开展支部活动,确保基层党组织的及时覆盖、有效运作。

2.党支部工作要始终围绕本单位、本部门中心工作,注重实际,切实加强对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服务中心工作、创造岗位价值。支部委员应每季度与本单位行政领导就前述问题沟通商量,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3.党支部要组织落实上级党委对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的各项具体要求,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本单位基层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要教育引导党员职工支持、贯彻和落实上级组织的改革方案,主动配合行政建立和完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关心职工的切身利益,积极参与研究所在单位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比等。

4.党支部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要利用支部组织生活、年度纪律教育月活动等形式,及时向每位党员传达中央和企业的重大决策、重要会议精神、重大方针政策等,使党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其主要精神;每季度组织一次党课教育,加强对党的基本知识、党内生活的基本制度、规定,以及党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基本常识等教育,使党员了解党的知识,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党性,自觉执行党内的各种规定;通过不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专业知识培训等形式,组织党员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帮助党员提高素养、提升技能。

5.党支部要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积极鼓励优秀员工向党组织靠拢。要规范党员发展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过程有跟踪、记录要完整、发展严要求。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原则上28 周岁以下青年入党应从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要经过团组织推荐。

6.党支部每三年进行一次改选换届。逾期换届不能超过 3 个月,超过3个月的需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换届选举采用公推直选的方式进行。认真落实公推直选各项规定,扩大党内民主,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落实党员民主权利。

7.党支部每季度分析一次党员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党员思想动态,做好党员的日常管理。支部委员每年至少和所在支部党员开展一次交流谈心,肯定党员成绩,同时重点对党员中出现的不积极参加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愿做党分配的工作等“三不”现象、违纪违规苗头、思想问题、工作学习困难等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

nlc202309040544

8.党支部组织生活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党支部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举行。每年开展一次“民主评议党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领导干部参加党员大会和党员活动的到会率需达到80%以上。

9.党支部要规范党费的收缴和使用工作。党支部每季度按比例将党费上缴所在单位党委,每半年将党费收缴、使用情况向全体党员公布。

10.党支部活动的内容及党员组织生活的各项管理信息应由支部做全面详细的记录。要及时维护各项党务信息,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党支部信息管理的常态化。

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领导核心,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民民主的发展程度。发展好党内民主就能更好地为发展人民民主提供根本的领导保证,创造必要的政治条件,打下良好的政治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要求。

革命导师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为了不致失去刚刚争得的统治,一方面应当铲除全部旧的、一直被利用来反对它的压迫机器,另一方面应当宣布它自己所有的代表和官吏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来保证自己有可能防范他们。”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换届选举为突破口,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公推直选,积极探索党内基层民主新的实现形式,认真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民主权利,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活跃党的组织生活,强化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改革候选人的酝酿产生方式及书记、副书记的选举方式,从制度上体现保证党员民主权利。

“公推直选”中的“公推”就是公开推荐,把以往领导班子候选人单纯由组织推荐提名,扩大为党组织推荐、党员和群众联名推荐、党员自荐等三种形式。“公推直选”中的“直选”就是直接选举,与以往先由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党组织的委员会,然后再由委员会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的程序不同,现在是在党员大会(或者党代表大会)上直接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书记、副书记的直接选举可以等额选举,也可以差额选举,这是基层党组织选举上的一次大胆尝试。

创新选举流程和重要选举环节,充分调动党员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公推直选的流程与以往选举相比更细致完善,但是要结合中央企业的实际,选举过程必须简练易于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制定工作方案;2.公开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3.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并进行公示;4.召开党员(或党代表)大会,组织候选人进行演讲及答辩,直接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

在选举流程中,公推直选应遵循以下原则:1.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2.群众公认原则;3.充分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结合的原则;4.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原则。注重把握好“公推”和“直选”两个关键环节。通过对选举流程的改革创新,既保证了党员了解候选人的情况,又能满足党员的政治参与愿望。

注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与贯彻组织意图的结合,确保公推直选规范有序进行。

公推直选的着眼点在于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更好地得以实现,但是,推进党内民主又必须坚持循序渐进、规范有序。因此,在推进公推直选过程中,既要十分注意把握好细节工作,注重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与贯彻好组织意图有机结合起来。在扩大候选人差额比例方面,也要十分注意适度控制规模,使选举中选票能够相对集中,确保选举成功举行。对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的任职条件提出相应要求,保证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换届选举是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过公推直选能够有效保证党员对选举活动的全过程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增强党员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通过制定并落实好党建工作五年规划,使整个企业从上到下都知道自己肩负的职责,从而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通过标准化党支部建设,使基层党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通过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员民主权利,扎实推进党内民主,使基层党组织焕发生机与活力。这样,中央企业的党建工作必将呈现出新的面貌,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必将开创出新的局面。

(责任编辑:郝幸田)

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最近转发了《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9个部分、29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方法。

《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力军。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重要作用,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坚持党对中央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对于大力推进中央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强做大中央企业,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坚持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服务;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党的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相结合、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人才的机制相结合、从严治党与依法治企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与维护企业领导人员依法行使经营管理职权相结合;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关键,以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机制为重点,把维护出资人利益、企业利益和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统一起来,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努力把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主要任务:一是建设一个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致力于为国有企业建功立业,得到职工群众衷心拥护的企业领导班子;二是建设一支经得起困难和风险考验,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三是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职工队伍;四是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保证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工作机制;五是形成一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

《意见》强调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和机制,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中央企业的贯彻执行。《意见》明确了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主要内容,并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的党委成员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中的党员可以依照有关规定进入党委会。凡符合条件的,党委书记和董事长可由一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未设董事会的企业,可以实行党委书记兼任副总经理、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的交叉任职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党委书记和总经理(厂长)也可由一人担任。已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党委会和法人治理结构要通过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完善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和工作机制。未设董事会的企业可以采取联席会议方式,由党委成员和经营管理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决定重大问题。企业党组织要积极推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贯彻落实。《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实成效。要推动企业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有效途径,坚持把党组织的工作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规则结合起来,形成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保证协调高效运转,增强班子整体合力。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增强民主意识,善于集中班子成员的智慧,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不能独断专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增强大局意识,尊重和支持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不能自行其是。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勤俭办企业,坚决反对和摒弃弄虚作假、急功近利、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情况作为考核企业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按照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部署,着眼于全面提高企业负责人的业务素质,认真做好培训工作。

《意见》强调,要不断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把党管干部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按照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负责人任免管理制度和办法。企业重要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免必须经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党委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确定用人标准,研究推荐人选,严格组织考察,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管理。积极探索通过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选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坚持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贯彻党管人才原则,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企业党组织要建立与骨干人才的联系制度,努力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与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深入开展党规党纪教育,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结合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重要项目实施、大额度资金调度等开展效能监察,及时发现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骨干企业的监督检查,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建立健全企业党风建设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企业负责人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谈话诫勉制度以及任前公示、任职和公务回避制度。建立企业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企业负责人用权行为的监督。

《意见》强调,要着力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把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建立具有时代气息、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要努力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科学把握企业改革力度和发展速度,充分考虑职工群众和社会的承受能力,使改革在稳定的环境中有序推进。企业党组织要深入细致地做好企业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解决职工面临的实际困难,使广大职工群众理解、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

《意见》强调,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企业重大决策必须及时向职工代表通报,企业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必须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要深入开展厂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健全厂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厂务公开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厂务公开的实效。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探索完善维权和帮困救助工作机制,注意倾听职工呼声,落实帮困救助各项措施,帮助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意见》强调,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中央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包括国有参股企业,都要设立党的组织,建立党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保证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必要条件,并按时进行换届改选。要做到新建经济组织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组织的同时调整党组织的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企业党委工作机构和人员必须纳入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党组织活动经费从企业管理费中列支部分必须得到保证。逐步建立党务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制,并纳入企业管理人员责任考核体系,其待遇和奖惩原则上与同一层次经营管理人员一视同仁。党务工作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岗位交流。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加强党支部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工作活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结合企业实际,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内主题教育,努力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改制重组和实施关闭破产过程中,党组织要注意做好下岗职工和有偿解除劳动关系职工中党员的管理工作,在新的接收单位未落实前,要继续管理好这部分党员。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充分发挥群众组织联系广大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

《意见》最后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理顺中央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建立健全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要针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实践经验,着力解决企业党建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

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 篇5

一、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法制工作需要深入研讨的几个重点问题

结合当前中央企业法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我提出一些重点问题, 和大家一起来思考和研究。

1. 如何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对中央企业法制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今年以来, 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 总体形势积极向好。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 不确定因素还很多, 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积极谋划“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对于企业而言, 危机之初, 关键是树立信心;危机之中, 关键是危机管理和应对;危机之后, 关键是如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我预测, “后危机时代”很可能出现三大显著变化:一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二是市场竞争层面的变化;三是相关制度规则的变化。对此, 中央企业要予以高度关注, 要通过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 提高在全球经济中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是中央企业应对“后危机时代”的重要任务, 同时也对中央企业法制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是金融市场的监管更为严格, 法律的保驾护航作用更加凸显。从法律角度来看,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金融监管乏力, 经济自律缺失, 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当金融杠杆作用被过分夸大时, 交易双方的风险分担往往极不合理。目前, 各国已普遍开始致力于加强对信贷、证券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制度的完善, 许多国际大公司大集团也纷纷强化本企业在信用市场和资本市场交易活动的法律风险控制。随着中央企业优质资产向所控股上市公司的不断集中, 上市公司在金融证券市场的各项活动对中央企业的影响更加举足轻重, 其中的法律风险防范将尤为重要。

二是行业整合、并购重组活动日益频繁, 尽职调查、法律审核的广度和难度不断增加。随着全球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有人称“并购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中央企业基于产业投资的战略考虑, 利用金融危机中资产价格下降的有利契机, 海外并购步伐进一步加大。同时, 中央企业在国内也不断推进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等多种形式的联合重组。据统计, 2008年中央企业国内外并购总计达到423起。并购重组活动的大量增加, 要求企业一方面要防止一味注重规模扩张或者盲目做大,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投资所在地政策法律的深入了解和所兼并企业的权属、债务、担保等调查, 决不能在“并购潮”过后留下法律隐患。

三是在国家刺激经济的大环境下, 企业投资力度加大, 法律风险防范更不容忽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中央企业抓住机遇, 在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中获得了不少订单, 同时企业信贷资金也比较充足, 项目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危机过后, 需要高度关注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 对投资项目相关方履约能力要进行持续跟踪, 做好企业投资法律风险分析, 制定风险防范预案, 确保投资回报和资产安全。

四是国际市场从产品、服务竞争向技术竞争转变, 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更加重要。当前, 国外跨国公司都力图以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优势, 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 频繁发起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 加快抢占“后危机时代”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我国制造业尽管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不少, 但大多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主要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这就要求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制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积极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科技成果, 大力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积极应对日益增多的涉外知识产权法律纠纷。

五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形势严峻。在国际金融危机情况下, 许多国家为扶持本国产业、刺激经济发展, 往往更多地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且花样翻新, 颇具隐蔽性。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实体和第二大出口国, 已成为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对象。据商务部统计, 2008年我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案件总数分别占全球的35%和71%。今年1—10月, 我国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已分别达到65起和13起, 频率之高、强度之大, 超过以往任何国家, 其中钢铁、铝制品、轮胎、纺织品等行业更为突出。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巨大压力, 中央企业对外贸易中的前期法律风险防范和法律论证将尤为重要, 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任务将更为复杂繁重。

六是新能源经济、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企业经营需要更多关注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法律规制。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危机中纷纷提出了“绿色新政”, 把清洁能源、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6月美国通过《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 以主张“碳关税”这一环境壁垒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制约, 试图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产业分工中进一步争取主动。从我国来看, 资源瓶颈和低碳经济发展滞后已对工业化进程形成双重约束,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正在加快健全完善。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制约和国内法律监管的加强, 需要企业在对经营决策和项目合同的法律审核中, 高度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法律规制。

2. 如何正确把握和有效满足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内在法律需求。

随着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 无论企业改制上市、调整重组还是跨国经营等, 都蕴藏着大量的法律需求。例如, 中央企业经过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在多元股东持股情况下, 如何规范行使股东权、向所出资企业派出股东代表、维护股东权益, 如何理顺集团公司与整体上市公司的关系等问题, 亟待从法律角度开展前沿研究, 并依法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相关制度。在加快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工作中, 如何规范董事会与股东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责, 充分发挥其科学决策、防控风险的作用, 需要深入研究并执行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在加快整体改制上市、整合控股上市公司等工作中, 如何处理好国有产权变更、权利义务承继等问题, 需要熟悉掌握《证券法》有关规定和上市地监管规则。在中央企业参与国内外并购、做强做大过程中, 如何通过市场手段依法运作, 既应对好反垄断调查, 又学会运用反垄断法律武器打破国外竞争对手的市场垄断,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反垄断法》的深入研究。在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境外投资大幅增加的形势下, 如何加强对境外机构、离岸公司和投资项目的有效监管, 确保境外国有资产安全, 需要根据国内、国外不同政策和法律, 制定和完善企业各项控制约束的监管制度。

所以, 善于挖掘并充分满足企业内在法律需求,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法制工作的成败。对这个问题, 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

3. 如何加快促进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

对企业经营发展各种法律事务和法律风险的判断和处理,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促进法律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 既是提升企业法制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前, 加快促进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 需要着力推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这是促进两者有效融合的基本途径。例如, 许多中央企业通过经营管理流程再造, 吸收法律部门参与前期审核, 使法律审核成为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一环;通过明确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在法律风险防范中的职责, 并进行全程管理和监控, 使法制工作全面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这些经验表明, 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健全完善, 可以有力地促进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最近,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新三年目标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 在法律审核把关率达到“三个100%”要求中, 企业对实现重大决策法律审核的比率打分最低;个别企业尽管自评分很高, 但仍然存在因自身失误所引起的重大法律纠纷。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解决, 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又有利于促进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

加快促进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 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的主观能动性。企业法律顾问如果只是习惯于传统上“坐堂行医”的工作模式, 不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参与, 就难以捕捉到两者有效融合的工作领域和有利契机。有的法律顾问在企业经营会议上只会单纯背法条, 不会“用法律的思维审视管理问题, 用管理的语言表述法律问题”, 与企业领导和经营业务部门的沟通不畅, 两者的有效融合就无从谈起。要善于在法律框架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能因为法律审核工作的介入, 降低决策效率, 贻误企业商机。“润物细无声”, 促进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企业法律顾问一定要秉承法律思维与管理思维相结合的工作理念, 坚持法律管理“围绕中心、服务决策”的工作原则, 时刻注意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 努力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贴得上、融得进、见实效。

4. 如何进一步创新中央企业全系统法律管理模式。

近几年来, 中央企业按照国资委的部署和要求, 依法规范母子公司关系, 提高集团控制力, 有效控制国有资产经营风险。为此, 一些企业把加强法律管控作为提高集团管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了积极探索建立全集团系统的新的法律管理模式。

进一步创新中央企业法律管理模式, 应当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与集团系统整体管理架构相适应, 不能搞“一刀切”。从美国大型跨国公司的做法看, 他们大多采取纵向集中的法律管理模式, 公司总部总法律顾问全面负责企业法制工作, 其子 (分) 公司法律机构负责人由总部委派;也有的企业采取纵横结合的法律管理模式, 公司总部和其子 (分) 公司各自设立独立的法律部门, 但对于涉及公司重大利益的重大事项, 则实行总部垂直管理。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 从中央企业实际情况出发, 进一步创新法律管理模式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要有利于保障企业依法决策, 保障企业重大经营利益, 有效控制国有资产经营风险;二要有利于确保总法律顾问对企业法制工作的全面领导, 建立上下联动的法律工作机制;三要有利于优化整合集团系统法律资源, 形成团队优势, 提高法律资源使用效率, 逐步解决法律力量缺乏集中、法律工作缺乏统筹的问题;四要有利于强化中央企业对重要子企业法制工作的推动, 逐步形成全系统、大范围、广覆盖的法律工作网络。

5. 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

总法律顾问制度是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核心, 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已经取得明显进展, 但目前一些企业在总法律顾问定位、职责和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这项制度, 是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上层次上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进一步明确企业总法律顾问定位, 是健全完善这项制度的基础。在国有重点企业推行总法律顾问制度, 目的就是要使国有重点企业尽快适应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 大力提高企业依法决策水平。国外大公司大集团普遍将总法律顾问定位于企业管理层的核心成员, 从而有效保障企业依法决策。我们在推行这项制度之初, 就明确规定总法律顾问是全面负责企业法律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 直接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总法律顾问这个定位, 是由这项制度性质决定的, 有利于充实完善国有重点企业领导层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只有把握好这个定位, 才能发挥好这项制度创新在保障和促进国有重点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落实企业总法律顾问岗位职责, 是健全完善这项制度的关键。据反映, 目前一些企业还存在着总法律顾问参与决策不充分、至今没有形成一项固定制度的问题。《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企业总法律顾问的职责包括“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 保证决策的合法性, 并对相关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意见”。由此可见, 保证总法律顾问参与决策, 是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也是加强企业重大决策法律审核把关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组织措施。所以, 要强调这项制度的严肃性, 不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企而异。

进一步提高企业总法律顾问履职能力, 是这项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企业总法律顾问要有大局观和战略眼光, 既要随时跟踪了解外部法律环境的发展变化, 时刻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出台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又要始终以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为立足点, 组织领导好全系统法律工作。企业总法律顾问是法律顾问队伍中的“领军人物”, 要不断提高带好队伍的本领, 注意争取企业领导对这支队伍的关心和支持, 落实法律顾问的知情权, 拓宽培养渠道, 积极为法律顾问的成长创造条件。

以上五个问题, 是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法制工作需要探讨的一些共性问题。形势在发展, 情况在变化, 各个企业开展法制工作可能还有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希望大家认真总结, 深入研究, 以此推动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 中央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着“后危机时代”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法制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艰巨。为此, 我提出以下五点要求:

1.要把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再次证明, 各国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不光是资源、科技、资本等硬实力的竞争, 而且还包括法律风险防范在内的软实力的竞争。因此, 中央企业要把加快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作为当前加强法制工作的中心任务。要充分认识“后危机时代”对企业法制工作提出的严峻挑战, 努力发挥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善于根据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特点, 加快有关制度、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不断增强企业法律风险识别、管理和控制能力。要通过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 加快实现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由主要通过出资人推动, 转向同时依靠企业内在需求带动;由主要立足于权益保护, 转向同时注重价值创造, 以使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和提高。

2.要狠抓中央企业法制建设新三年目标的全面落实。新三年目标是现阶段加强中央企业法制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央企业要从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高度, 认真贯彻国资委有关规定, 层层落实目标责任, 确保如期完成, 不打折扣, 不走过场。目前, 距离目标完成还有一年半时间, 各企业正在抓紧实施新三年目标的规划方案。要根据有关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 结合企业实际, 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中央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尚未配备总法律顾问的, 要尽快培养物色合适人选, 加快推进总法律顾问岗位到位、职责到位和人员到位。要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切实提高重大决策的法律审核把关率。要重视中央企业之间好做法、好经验的交流借鉴, 取长补短, 相互促进。

3.要大力提高中央企业法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促进法律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 进一步创新符合企业实际的法律管理模式等, 说到底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法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没有一流的法律管理, 就不可能打造国际一流的大公司大集团。要重视与跨国公司进行法律管理的“对标”, 不断开阔国际视野, 深入研究国际规则和相关案例, 尽快赶超发达国家大公司大集团法律管理的水平。要紧紧围绕经营发展战略, 正确处理加强法律管理中成本与效益的关系, 不断拓宽中央企业法律顾问工作领域, 深化工作内容。要通过高质量的法律管理, 在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 努力为企业寻找和把握经营发展的商机, 创造更多的利润, 争取更大的价值。

4.要坚持不懈地推进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法律管理水平, 首先要提升法律顾问的素质。近几年来, 中央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许多企业反映, 目前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才仍然比较匮乏, 这成了制约中央企业法制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一个瓶颈。因此, 要把保证企业法律顾问骨干队伍的稳定、提高法律顾问上岗执业的专业化率、加快企业法律人才的梯队建设, 提高企业法律顾问的整体素质, 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央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要把重视和支持企业法律顾问工作与搞好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继续鼓励符合条件的员工参加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 认真开展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岗位职业等级资格评审工作, 注意加强总法律顾问后备人才培养, 努力营造企业优秀法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这里, 我希望广大企业法律顾问在开展工作中把握好以下八个字:“享受、毅力、方法、亮点”。“享受”, 就是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培养我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兴趣, 在迎接挑战、开拓进取中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毅力”, 就是要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 对我们所认准的目标坚韧不拔, 坚持到底, 力争实现。“方法”, 就是要讲求工作策略, 完善工作方式方法, 争取企业领导重视和支持, 减少工作阻力, 顺利推进工作。“亮点”, 就是要把握工作重点, 将重点工作做成精品, 并做出亮点和特色。

5.要结合“五五”普法着力培育企业合规文化。明年是全国“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年。中央企业要按照全国普法办的统一部署, 结合新三年目标要求, 认真落实相关工作任务。要牢固树立“守法诚信是企业第一生命、违法经营是企业最大风险”等法制理念, 大力培育企业合规文化, 把企业各级领导和关键岗位员工, 作为重点普法对象;把实施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国际规则, 作为重点普法内容;把企业法律管理的成功经验、做法和一些典型教训, 作为重点普法案例, 力争中央企业“五五”普法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 篇6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全国已有将近八千万名共产党员,党的组织力量空前发展壮大;党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搞建设,取得了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的辉煌成果。但是,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日益增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面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新考验。

企业党建工作,顾名思义是指企业中党组织的建设,包括企业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加强企业党组织的建设保证企业发展始终朝着社会主义方向,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政治支持和保证。从党建工作的内容来说,企业党建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具体内容,是党建工作的一部分,它既有党建工作的固有内容,又有与企业相融合的个性化特点,是党建工作与企业建设的融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 加强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2.1 坚持夯实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要坚持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指导思想,把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作为党组织的中心工作,把完成生产建设任务作为考核党支部和党员工作的主要标准,广大党员也应真正树立起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进而充分发挥党员在生产经营和企业改革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关于这一点,我们燃气公司在去年做的很有成效,各级领导勤奋敬业,率先垂范,以扎实的工作带动人,增强了班子的向心力。特别是在天然气利用一期工程建设中,公司领导班子现场办公,精心组织,加强协调,科学调度,加强督导,身先士卒,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衷心拥护和高度信赖,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

2.2 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能力

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必须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在加强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的基础上,着力提高自身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能力。要懂政治,具有坚定的党性、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和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主流,带领企业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

在提高我公司党组织素质上,具体措施在于:(1)继续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两优一先”评比、“三会一课”、党员先锋岗、主题党日、重温党章和入党誓词等党内活动。(2)各党总支和支部完成了支部改选,选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任支部委员,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3)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积极慎重地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2009年发展党员8名,转正6名,为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通过开展“首席技工”评选、职工技术比武等活动,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2.3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

始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不仅是我党先进性的主要表现,而且是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本质保证。目前,在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难题,做好企业的群众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实际意义。爱民、富民以及利民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让群众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增强生活品质,提高生活质量;从真正意义是上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及时地做好送温暖工作。应通过先进、优秀的文化以及正确的思想来引导人民群众,帮助群众理顺情绪,对于他们的利益矛盾应及时地进行调解,从而让群众心系企业,加强企业的凝聚力。

我们燃气公司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各级领导坚持经常深入一线,关心慰问职工,努力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坚持“五到场五必访”制度,深入开展“送温暖”活动,看望生病职工76人次,看望病故老人家庭22家,为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16900元。特别是在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为职工上涨了工资,同时还邀请天津肿瘤医院的专家们到秦为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举办妇女健康知识讲座等。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4 建立健全宣传阵地,强化党的喉舌作用

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并使其准确地理解我党的治国方略以及思想、方针和政策,就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强大的合力,以党引导的方向前进,一起为建设和谐文明、民主繁荣的国家而奋斗。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宣传的主阵地,利用不同形式的宣传手段,对宣传的方向要及时地把握好,将舆论导向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继而达到宣传正面鼓励、引导以及教育人民群众的目的。

去年我们燃气公司具体的宣传工作包括:(1)认真做好公司的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在市级以上媒体刊登稿件360篇;出刊《燃气通讯》6期、简报33期、《燃气信息》90期;(2)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落实责任,分解到人,协调督导宣传任务的完成;(3)抓好宣传重点,认真做好重点工程及企业改制重点事项的宣传报道工作。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对内鼓舞了士气,推动了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对外树立了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企业党建工作思路

党建工作的主要载体就是企业文化,倘若将其在生产经营中应用,则将转化成实际生产力。企业党组织应开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深层次上强化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文化中有机地纳入党的理念,继而丰富并建立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形象,打造并构建企业特色品牌与文化,从而形成企业人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同时能够自觉遵守的群体规范,深层次上加强企业的竞争力与凝聚力。

在这一点上,我们公司一直坚持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加强:(1)做好职工维权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1)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活动,征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40余条。(3)开展了羽毛球、乒乓球、迎祖国60华诞“红歌”卡拉OK比赛,快乐周末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代表公用局主办了全市“祖国颂”广场专场文艺晚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4)积极开展创建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立业活动。

综上所述,在党建工作的加强上,我们公司一直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也采取了很多很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仍然需要将党建工作置于我们工作的重心,以党建工作的加强和完善,来推动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中的党建工作也显的尤为重要,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对于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建工作,企业发展,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陈丽杰,刘宁.以人为本思想在国企党建工作中的贯彻探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2,8(1):26-27.

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 篇7

1 加强企业党建的重要性

企业的素质核心是职工队伍素质, 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经济效益的高低。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 党组织应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深刻认识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始终坚持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常抓不懈;党组织应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管理, 提升基层队伍的思想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作为员工思想教育的主线。

2 我国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党员干部们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 由于思想认识不足, 我国一些企业重生产, 而不重视企业的党建工作, 更不用谈其企业人员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领导宣扬多做少说的工作原则, 对员工所做的思想工作也多是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展开, 把解决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看作党建工作的唯一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赏干部们的综合素质, 提升企业党建工作的水平, 应采取引导、示范以及激励等有效手段, 帮助党员干部们坚定党建理想, 理顺思想, 化解矛盾, 积极开展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以谋求企业长远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2.2 企业缺乏高素质型人才

人才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当中的重要因素, 目前, 正是由于我国企业党组织当中的负责人文化程度比较低、结构分布不科学以及老龄化等问题, 阻碍了党组织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在这些企业当中, 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高学历与高职称人才的缺失, 甚至连一些中级技师与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当中的分布也很少, 使得党建工作提不上去;二是缺乏有力的管理人员,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目前企业管理人员当中还存在着一部分的关系户, 不仅工作能力不强, 而且缺乏没有具备其应有的工作态度;三是由于企业不能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受教育与受培训的机会, 从而导致因个人发展需要而出现的人才外流现象。

2.3 工作力度得不到有效加强

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是由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来决定的, 目前, 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当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思想高度上不去, 没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与标准, 所以在工作当中缺乏积极性, 只是简单的追求上级所安排的工作, 履行自己的工作任务, 但对于工作质量的好坏却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在企业当中, 正是因为思想高度上不去, 所以相关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只是将上级党委的有关指示与要求完成, 缺乏积极性, 不会在现有的水平面上主动拓展新的业务与工作技能

另外, 企业党建工作得不到进一步深化还因为不能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新思想与新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看到传统工作方式当中所存在的不足, 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当中的新需求与重难点问题, 对实际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高效的解决。目前, 一些企业仍沿用比较旧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无法及时的对员工的新动向与新需求进行实时的了解, 这样当然无法吸引广大的企业员工们积极加入到党建工作当中来。

3 加强企业党建创新的措施

企业党建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开展, 对于稳定企业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等都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其得以全力进行的基本思想基础以及精神动力的来源。因此, 在实际工作当中, 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的了解与掌握企业员工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并进行妥善的处理与解决, 在企业当中建立起新的、积极的思想观念, 不断加强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1) 要以是否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有利于企业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 有利于绝大多数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来评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2) 在工作机制上, 要从单纯依靠上级党组织发指示、出题目的被动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在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原则下, 积极主动地设计出符合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实际的”自选动作”, 以增强企业党建工作在新的组织制度以及新的内外环境下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3) 拓宽企业党的工作思路, 转变封闭性思维为开放性思维, 呆板单调定势为求新、求活、求实。

(4) 积极探索职工群众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把大众传播和新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和渠道, 善于运用多种载体, 如结合企业阶段性、突击性任务, 设计和组织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等, 以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 增加企业服务功能。转变服务意识, 树立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 党员为群众服务的理念, 把对生活、工作和思想等方面的关心提升到对文化、民主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来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服务范围, 提高企业服务效率。

(6) 加强一些机制的建设, 比如领导班子机制, 干部队伍机制。和谐企业的机制等。

4 结束语

构建社会主义社会, 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新时期下, 作为企业应当真正把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 科学谋划, 围绕核心业务, 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

摘要:党建是指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 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 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党建包括了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建设及纯洁性建设等工作, 主要任务是要对党在不同时代与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各项工作进行指导。企业党建也就是在企业内部的党组织建设, 企业党建工作开展的质量好坏, 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加强企业党建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党建创新的措施等方面对党建创新与努力加加强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企业党建,党建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杜少燚.致力党建创新服务科学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9 (17)

[2]张琳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大庆社会科学.2010 (05)

中央企业党建政工的智囊团 篇8

数字辉映足迹,汗水滋养梦想。在中央企业的党建政工领域之中,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研究特色突出、亮点不断,成果丰硕。通过不断加强和创新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了企业全面快速发展,这就是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及其会员单位的同志们。

2002年6月18日,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民政部批准,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以此为标志,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开展的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工作,也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是组织和推动中央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推进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由中央企业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组织,现由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黄丹华同志任会长,常务理事44人,理事135人。至2010年底,会员单位已发展到118家。

研究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国资委、国资委党委的重点工作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以“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应用为主”为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了“以研究课题为纽带,以课题组为主要组织形式,以交流研讨活动为平台,以推广应用为目的”的基本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研究会已经成为中央企业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平台,也成为全国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近年来,在国资委党委领导下,在全国党建研究会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指导下,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变化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挑战和课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大力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发挥了参谋助手的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长效机制,推进研究工作不断发展。研究会成立之初,在王瑞祥会长的努力和领导下,从工作实际出发,探索建立健全了以研究会秘书处为服务协调管理、以课题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立项课题为主要载体、以评选表彰为激励手段、以成果转化应用为主要目标的研究工作模式,90%以上的中央企业都成为了会员单位,制订完善了课题管理办法、工作规则、岗位职责、财务管理等一整套工作制度;形成了调查研究——发布选题——申报立项——分组研讨——初评终审——表彰奖励——宣传推广——转化应用的研究工作流程和模式,使研究工作比较科学、日趋规范、切实可行。这套以活动为载体、以专业理论和实务操作为内容、邀请相关专家和媒体参与的培训机制,受到会员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搭建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推动研究工作交流和成果应用。在中央企业内部,通过年度会议、专题研讨和课题组活动,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与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等有关社会团体联合举办活动,邀请有关社团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参加自己举办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王瑞祥、黄丹华会长和研究会其他领导也应邀出席相关社团的会议,参加有关活动。同时,推荐会员单位到这些社会活动中介绍经验,开展学术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活动,扩大了国资委和研究会的影响,树立了中央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中央企业在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方面体现了国有企业的主流水平,逐渐被社会所认同。

在过去的四个研究年度里,研究会先后成立了50多个课题组,这些课题组以相近内容的立项课题为纽带,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企业党务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干部凝聚在一起。通过交流考察、学习研讨,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不仅有效推动了研究工作的开展,而且开阔了干部的眼界,企业经验、优秀成果也得到广泛的宣传推广。

主办了一份有特色的会刊,成为外宣的重要窗口和工作载体。通过沟通协调,整合资源,并经新闻出版署批准,《企业文明》杂志成为研究会会刊。李荣融等国资委领导为会刊题写了“出精品杂志、办一流会刊、争一流市场”和“深入企业、了解读者、争创一流”的题词。几年来,通过主管、主办单位、杂志社和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会刊《企业文明》不仅成为研究会及会员单位指导工作、传递信息、交流经验、探讨理论、展示成果、树立形象的平台,也成为国资委、国资委党委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工作载体。《企业文明》杂志2007年被评为国家优秀品牌期刊,2008年12月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期刊”。杂志主动引导舆论,积极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纸质版、光盘、电子、在线阅读等立体化与多形态传播,不断提升知名度。2009年3月,黄丹华副主任到重庆调研时,看望了企业文明杂志社的同志们,对大家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取得了一批优秀研究成果,研究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研究会成立以来,始终和会员单位把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作为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国资委、国资委党委的重点工作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应用为主”为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了一套课题管理模式和流程。研究年度立项课题明显增多,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2003~2006年度,成立了29个课题组,共评选出优秀研究成果126个,共计170多万字,并分别结集出版发行。2007~2008年度,成立了11个课题组,有153个课题申报优秀研究成果的评审,共评选出优秀研究成果91个,共计129万字,正式出版发行;2009~2010年度,成立了11个课题组,共评选出优秀研究成果198个,课题质量不断提高。今年已经进入第五个课题年度,课题组已经组建,课题已经公布。

研究会成立以来,共计评选出优秀研究成果334个,其中,特等奖5个、一等奖56个、二等奖108个、三等奖165个,此外还评出97个成果奖。同时,每个研究年度都编辑出版《优秀研究成果文集》。这些研究成果既是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总结,又是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的探索。这些优秀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加强创新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积累了优秀的文化资产。

围绕国资委推进董事会试点工作,不少会员单位积极探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法途径,取得了新的成果。如:宝钢在前期课题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出版了《中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政治核心作用论》两本专著。中国海油围绕如何把国有企业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研究,提出了转化的途径、机制和工作体系。许多单位积极研究企业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和方法途径,形成了以鞍钢《党员目标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等为代表的新成果。

不少单位在研究企业文化体系和方法途径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向评价体系等更深层次拓展。研究会和国资委宣传工作局组织16个会员单位联合攻关,开展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软科学课题研究,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管理体系。许多会员单位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中航工业飞行试验研究院、中国中铁、葛洲坝集团等单位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进行探索实践,提高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水平。

培养锻炼了一支优秀队伍,为加强中央企业政研工作提供了人才保证。在研究会工作实践中,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各项活动和培训,锻炼培养了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业务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好、服务主动热情、配合互动有力、具有奉献精神的研究会工作者队伍,培养了一大批注重调研、勤奋学习、眼光敏锐、视野宽广、刻苦钻研、善于思考的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人员。

在立项课题研究中,一批研究人员迅速成长,有的走上了更高层次的领导岗位,有的成为企业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在加强和创新本职工作岗位上更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立项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正在中央企业形成“用研究活动推动人才成长,用人才成长促进研究深入,用研究成果体现人才价值”的可喜局面。而今这支队伍作为研究会的宝贵财富,为做好研究会各项工作,为加强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

进行了企业政工的新探索,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一些会员单位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积极研究探索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开展心理疏导、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的方式方法,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领域。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开展油田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长效机制研究,提出了以组织、运行、评估为内容的油田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导的有效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与实效性。中国移动在基层员工中广泛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疏导,理顺了情绪,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和谐氛围。

对党风廉政建设和群团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丰富了研究的内容。针对过去党风廉政建设和群团工作研究成果较少的情况,二次会员大会提出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许多会员单位贯彻这一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会、共青团工作,精心选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国资委纪委围绕提高企业预防腐败能力、加强惩防体系建设进行研究,进一步完善拒腐防变、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建设。长沙矿冶院、国投公司等企业在发挥职代会作用、共青团工作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

加强中央企业党建工作 篇9

国资发评价〔2012〕6号

各中央企业:

根据《关于开展中央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0〕107号),各中央企业将“小金库”治理与管理隐患排查相结合,对各类代管资金、表外资产等不属于“小金库”范围但存在管理隐患的特殊资金(资产)一并进行了清理。从清理结果看,中央企业普遍存在以上各类特殊资金(资产)。为推动中央企业加强特殊资金(资产)管理,明确管理责任,健全管理机制,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确保资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责任。本通知所称特殊资金(资产)包括职工互助基金,企业慈善基金会管理的资金,企业工会管理的资金,职工持股会管理资金,企业代管的社会保险资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企业虽不拥有所有权但承担资金安全管理责任的资金(资产),以及属于企业所有但尚未并表的各类资金(资产)。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特殊资金(资产)管理,集团总部及所属各级子企业要加强组织管理,针对不同类型特殊资金(资产)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实行专业、规范管理。各中央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认真履行管理职责,规范管理行为和资金运作,确保资金(资产)安全。

二、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各中央企业要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和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各类代管资金的特点,建立健全各类特殊资金(资产)的内控制度或专项管理办法。对于国家有明确管理规定的,要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管理措施,完善内控机制;对于国家没有统一管理要求的,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专项管理办法。企业制定的特殊资金(资产)管理制度要对资金管理机构、岗位设置和职责、收入支出范围和标准、日常管理、投资运作、监督检查、损失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明确,规范资金筹集、支出和投资的决策、授权、审批、报告等环节的业务流程,严格规定资金支出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对不相容岗位采取分离牵制措施。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规范代管资金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建立必要的经费审查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和控制。

三、严格收支管理,加强资金监控。各中央企业要切实加强各类特殊资金(资产)的收支管理,不得“坐收坐支”。代管资金来源必须合法、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财务会计制度要求,不得随意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或提高标准。代管资金支出必须符合有关规定,不得超范围、超标准开支;要加强资金支出的审核,支出报销必须做到凭证完整、手续齐全;要明确不同支出金额的审批权限,对大额资金支出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特殊资金账户开立要纳入集团统一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独立核算,不得挤占、截留、挪用或私存。各中央企业要将代管资金账户及其收支纳入集团资金管理系统进行监控,加强对代管资金账户的统一监管、对资金收支的审查监督和资金流向的动态监控,建立代管资金收支预算管理和运作分析制度,定期与有关方面进行核对,防范资金损失风险。

四、规范投资运作,确保资金安全。各中央企业要对特殊资金(资产)的对外投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对于国家明确规定不得用于投资的特殊资金(资产),企业一律不得开展投资活动;对于投资方向有限制性规定的特殊资金(资产),企业可在允许投资的范围内开展投资活动;对投资运作没有明确规定的特殊资金(资产),企业可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开展固定收益类投资活动,以实现资金(资产)保值增值,但要严格控制投资规模,防范投资风险。严禁将特殊资金(资产)用于投资风险不可认知的业务或高风险业务;严禁将特殊资金(资产)用于对外拆借、担保或抵押、质押。企业按规定将特殊资金(资产)用于投资的,要严格执行决策审批程序,实行专业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确保投资效果;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动态跟踪,及时掌握投资项目的风险变动状况,制定完善应急止损措施;要规范投资增值收益的管理,各类特殊资金(资产)投资增值收益一律纳入规定账户核算和管理,用于规定的用途或支出范围不得挪作他用。

五、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问责制度。各中央企业应当根据各类代管资金的有关管理规定,定期对企业特殊资金(资产)开展内部审计或专项检查,重点关注特殊资金(资产)收缴、支出的规范性和投资经营的风险,检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及业务操作的规范性,评价投资运作效果,及时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并负责督促整改,对特殊资金(资产)管理失职行为建立问责制度。国资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联合审计监管机制,对审计检查发现的违规运作,造成资产损失的,将依据《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0号)等有关规定,开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对疏于管理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企业人员责任,并依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2号)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表外资产管理。部分中央企业因各种历史原因,一些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报表合并条件的资产,形成未纳入企业财务决算合并范围的表外资产,易造成管理隐患。各中央企业应当加大清理力度,规范表外资产管理。对于因历史原因或政策原因等尚未确权的资产及权属存在瑕疵的资产,企业应当积极协调有关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明确权属,符合条件的应当尽快纳入企业账内统一核算和管理;对于暂时难以确权未纳入账内核算的,应当纳入企业统一的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台账,加强实物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经确权的表外资产及其投资形成的产权,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产权登记等手续。对于委托工会等内部机构管理的资产及其投资,应抓紧进行清理处置,并将清理处置收入及时纳入企业账内核算,一时难以清理处置的,也应建立健全管理台账,规范表外资产管理,落实管理责任。

七、建立报告制度,增强管理透明度。企业特殊资金(资产)的权属无论是企业所有还是职工所有,各中央企业作为管理主体,承担资金安全管理责任,应当依法履行报告职责,增强资金使用和管理透明度,自觉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各中央企业应当依据特殊资金(资产)的性质以及委托管理机构的要求,分类建立报告、公示制度,定期报告或公布相关资金的提取、汇缴、上解、开支及运作、收益情况,保障资金缴纳人或受益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知情权。特殊资金(资产)发生大额损失的,应当及时向国资委报告。

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特殊资金(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加强特殊资金(资产)监管。负责特殊资金(资产)管理的业务部门应认真履行业务管理责任,其他相关部门应当各负其责,加强对特殊资产账户和资金流的监控,依法对特殊资金(资产)进行审计监督,防范资产损失风险,确保特殊资金(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国务院国资委

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探讨 篇10

一、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决定, 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准确把握好指导思想;准确把握好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好主要任务;准确把握好方法步骤, 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目的一定要明确。中央明确提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达到为民务实清廉的目的。为民就是要解决员工当前最迫切的问题;务实就是要解决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内容的“四风”问题;清廉就是要解决奢靡之风的问题, 随时随地用“六字”检验活动是否达到了目的。二是切忌走形式。要以踏实的作风、扎实的作风去解决存在的问题, 不能用形式主义去解决形式主义问题, 做到活动有落脚点和立足点。三是与生产经营工作相结合。要把解决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 召开各层次的民主生活会,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互查找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努力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搞好群众教育实践活动, 有关部门要主动与上级保持沟通, 切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确保整个活动善始善终, “规定动作”不走样, “自选动作”有特色。

二、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目标, 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素养和能力

各级领导班子作为各项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对完成目标任务起着决定性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 加强班子的政治理论修养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 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学习的重点, 通过学用结合, 使之转化为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本领。要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 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增强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能力, 永葆共产党人先进形象。

(二) 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

要以人力结构调整、机关定编定员为契机, 努力打造一支高效运转、充满活力的干部团队。一要选好干部。在干部选拔过程中, 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地选拔干部, 并注重采用民主推荐、组织考核、岗位竞争等有效手段, 真正把“作风正、有本事、民意好、靠得住”的人才选拔到班子队伍中。二要搞好干部流动。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 对优秀干部大胆启用, 对碌碌无为和造成不良影响的要果断处理, 使各级领导班子始终保持结构优良、运转高效的最佳状态。

(三) 推动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一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操作细则和完善的工作机制, 加大执行和维护民主集中制的力度。二是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切实做到重大事项集体讨论、集体决定, 彻底消除“一言堂”和“群言堂”式的假民主、假集中现象, 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三是搞好班子团结。每个班子成员都要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和领导集体的权威, 既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又要从大局出发, 积极参与集体领导, 做到成事不败事、补台不拆台。

三、以“三型”建设为基础, 切实加强党组织建设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员队伍是十八大报告对各级党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作为国有企业, 学习好、贯彻好、践行好既是政治上的需要, 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一)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政治堡垒

基层支部要按照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的要求, 立足实际, 准确定位, 要突出“三个转变”:一是由单一政治教育向兼顾科技素质教育转变。我们要在深入推进党员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 加大科学技术、业务技能的培训, 让党员成为政治上的红人, 技术上的能人, 业务上的带头人。二是由单一抽象的说服教育向抓载体、激活力转变。各支部要开展好“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 让党员在活动中增强责任感, 体验荣誉感。三是由“过程型”向“效果型”转变。要改变过去只注重教育的覆盖面, 而不注重实际效果的局面,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 广泛深入地宣传他们的事迹, 使广大党员、职工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二)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

党员干部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时时处处都要体现先进性, 保持纯洁性, 把底线不逾越, 红线不触碰当成最基本的标准。一是守规矩。对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 要不打折, 不走样, 不变通, 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二是提素质。现在大家普遍感到企业管理细了, 标准高了, 老是跟不上拍, 究其主要原因, 与自身能力不无关系。怎样提高能力, 学习是唯一途径, 方法是向书本学, 向实践学, 向群众学。当今时代, 知识的“保鲜期”很短, “折旧率”很高, 要想能胜其任, 就必须加强学习, 防止知识“透支”和本领“恐慌”。要学理论, 学业务, 学科技, 通过学用结合, 使之成为攻坚克难的坚强意志、谋划企业发展的正确思路、实现个人梦想的成功桥梁。三是拓思路。首先, 通盘考虑问题, 不能一叶障目, 顾此失彼。其次, 要抓重点、克难点, 着力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抓局部、带全局, 克难点、促整体。其三, 要注重动态管理。“走一步, 看两步, 想三, 步”, 运筹帷幄, 步步为营。其四, 是要发挥机制和制度的作用, 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四是扬正气。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思想, 提高认识, 历练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 以敬畏之心待权、以平和之心待名、以淡泊之心待位、以知足之心待利, 不断增强自身纯洁性, 确保在事业上干成事不出事。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真正形成阳光透明、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

四、以建塑良好形象为重点, 强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倡导的价值观被员工认同以后形成的习惯行为方式, 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可忽视的软实力和发展力。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一把手”既要负起领导责任, 工作上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过问;还要负起带头责任, 带头践行企业文化, 给广大干部职工作表率。同时, 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全员系统工程, 每个单位、每位干部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和义务。

二要抓好理念宣贯。对企业文化的理念, 全体干部员工不仅要熟记于脑, 更要理解于心。各单位“一把手”要带头学习, 自己先学深学透、深入领会。有关单位要广泛宣传, 切实让“人企合一、顺势而行”的企业哲学和“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的首要共识和自觉行动。

三要抓好文化践行。全体员工要对照标准, 严格约束, 自觉践行, 使自己的言行与企业文化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通过拔高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标杆, 提升企业生存能力、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 从而实现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良性互动, 促进文化落地, 开花结果。

五、以增强民本意识为宗旨, 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上一篇:数据包络法下一篇:报警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