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九篇

2024-06-13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1

关键词:中医特色护理,混合痔,创面愈合,疼痛

混合痔是临床上常见的肛门疾病,是痔疮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女性发病人数明显高于男性,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1]。混合痔主要是由于对生活不重视所导致,如经常吃油腻、过辣的食物,不良的排便行为以及经常性久站、久坐等,伴有出血、疼痛等症状[2]。由于混合痔发病位置较为特殊,多采取保守治疗,但对于严重者,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伴有剧烈的疼痛,且创面愈合缓慢。因此,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3,4]。本研究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疼痛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外科2015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5 0例,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男8例,女17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56±8.75)岁;术后切口面积1~4 cm,平均切口面积(2.34±0.36)cm。对照组25例,男7例,女18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4.89±8.54)岁;术后切口面积1~4 cm,平均切口面积(2.27±0.42)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相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等护理。

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主要措施:①入院第1天: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并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同时辅帮助患者预约相关检查,告知患者检查的必要性,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指导,消除患者顾虑。②入院第2天: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采用中医情志疏导、健康教育等措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并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流质食物。③入院第3天: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④入院第4~6天:严密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和创面渗血情况,给予患者中药辩证施治,待患者排便后,采用中药熏蒸和红外线治疗,中药熏蒸20 min/次,1次/d;红外线治疗20 min/次,2次/d。⑤入院第7~10天:仍给予患者中药熏蒸、红外线治疗以及中药辩证施治,待患者结扎线脱落、手术创面干燥、排便正常后即可出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情况,以创面水肿程度为判定标准:创面边缘皮肤突起在肛周1/2圈以上为3分;创面边缘皮肤突起在肛周1/4圈以上为2分;创面边缘皮肤突起在肛周1/4圈以下为1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5]评估,评分越高,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 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

两组术后第1、3天创面愈合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5 d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疼痛程度

对照组术后第1、3、5天的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混合痔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早期治疗利于预后。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疼痛和局部水肿将导致排便困难,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中医特色护理采用穴位按摩、中医熏蒸、中药汤剂等多种方法,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第5d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第1、3、5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中医特色护理能促进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缓解患者疼痛。分析原因在于中医特色护理针对混合痔围术期患者采用多种中医疗法,形成特色的临床护理路径。通过穴位按摩,具有促进排尿、排便的作用,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降低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率。通过服用中药汤剂,可有效起到通便利尿、止血和镇痛的作用,促进患者的病情的康复。通过中医熏蒸疗法,利用物理的湿热作用,可促进中药的吸收,扩张局部血管,减轻患者的疼痛,消除水肿,加速创面的愈合。

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护理能有效促进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王鸾,刘艳君.134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应用便前坐浴法的护理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6,30(02):126.

[2]黄秀秀,叶丽萍,宋华羽,等.分阶段健康教育在肛肠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5):2394-2397.

[3]牛魏魏,潘琼.混合痔围术期患者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6,31(24):49-50.

[4]田先丽,蒋维连,刘颖,等.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08):559-561.

[5]沈洁,张旗.循证护理干预在防治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及尿潴留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03):446-449.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本组混合痔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年龄18~66岁, 平均年龄 (42±5) 岁, 病程1~20年。对照组:年龄16~70岁, 平均年龄 (45±5) 岁, 病程1~1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和体重等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右侧卧位, 骶麻。骶麻配方: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 (89.4mg) 加1%利多卡因5ml加生理盐水5ml加肾上腺素2滴。手术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完毕后, 治疗组以罗兰强注射液多点浸润注射于创口周围和痔核结扎根部, 一般使用5ml左右即可。罗兰强注射液的组成: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 (89.4mg) 加亚甲蓝20mg (2ml) 加生理盐水3ml加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0.125g (5ml) 加肾上腺素3滴, 配制成20ml的混合液。对照组用布兰注射液以同样的方法和同样的药量注射。布兰注射液的组成:0.75%布比卡因5ml加利多卡因13ml加亚甲蓝20mg (2ml) 加肾上腺素3滴。术后当天最好不要排便, 若大便干燥可以服用麻仁丸润肠通便, 术后清淡饮食, 便后及时坐浴, 专科换药。

1.3 术后疼痛的分级标准

参照全国肛肠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三度分类标准。Ⅰ度:患者感觉肛门部疼痛轻微, 但不需处理;Ⅱ度:患者感觉肛门部疼痛轻微, 但服一般性止痛药可以缓解;Ⅲ度:患者感觉肛门部疼痛剧烈, 难以忍受, 表情痛苦, 需用使用哌替啶类药物才可止痛。

2 结果

两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全部临床治愈。通过观察治疗组在术后镇痛效果和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1。在使用过程中两组均未见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注:术后前3d两组在Ⅰ度、Ⅱ度、Ⅲ度疼痛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根据肛肠手术的疼痛病理基础, 术后镇痛应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 (1) 手术损伤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 (2) 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 (3) 阻滞神经对疼痛兴奋的传导。 (4) 使外周和中枢神经去敏感化。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经反复临床比效发现罗哌卡因起效比布比卡因快, 更重要的是它的作用时间明显比布比卡因长, 而且罗哌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毒性均比布比卡因低, 是非常好的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与亚甲兰结合使用, 能够消除亚甲兰早期的烧灼样痛感, 从而达到更好的无痛效果。配方中加强的松龙注射液起到抑制炎症反应, 减轻组织的水肿, 还能软化手术疤痕, 起到预防肛门组织水肿和坏死的作用。并且发现比不加强的松龙注射液的配方止痛时间明显延长。盐酸肾上腺素能够减慢局麻药的吸收从而延长其药效, 并且可以减少其他药物的毒副作用, 还可以减少手术创面的出血。罗兰强注射液其镇痛效果可持续10d左右, 最适合于肛肠术后镇痛治疗。

此外, 罗兰强注射液的注射技巧也很重要, 所有的创面、创面边缘、结扎处及挂线处都要注射到, 更重要的是齿线附近是疼痛的敏感部位, 它的位置较深, 在临床上容易打漏, 所以最好在肛门镜下注射, 这样就能起到更佳的止疼效果。

通过对120例手术患者的镇痛治疗效果观察, 罗兰强注射液在混合痔术后止痛效果上比布兰注射液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赞同,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子会, 李西军, 崔玉芝, 等.痔瘘术后连硬膜外注药镇疼治疗104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4, 24 (6) :37-39.

[2]糜英华, 陈宏杰, 王霆, 等.综合无痛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5, 7 (4) :349-352.

[3]王琛, 黄鸿翔, 郭修田, 等.痔瘘术后疼痛的原因探讨及防治〔J〕.河南医学, 2004, 10 (9) :826-828.

[4]范亚明, 钟传华, 杨文治, 等.痔瘘无痛外科手术治疗的综合措施〔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3, 21 (4) :25-26.

[5]郑培臣, 王丽萍, 林传尧, 等.肛门疾病的手术镇痛治疗〔J〕.航空航天医药, 2005, 16 (3) :18-22.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3

【关键词】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05-01

在临床上,混合痔是一种比较难治疗的肛肠科疾病,对此此病的治疗,通常是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而在术后,往往会伴有持续且剧烈的疼痛感;术后若出现疼痛,将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与预后,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对混合痔患者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术后的疼痛,具有极为重大且现实的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39例混合痔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所接收的行手术治疗的78例混合痔患者作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39例,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在20~62岁,平均年龄为(31.4±2.2)岁;病程最长55个月,最短8个月,平均为(32.1±5.4)个月。乙组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在23~65岁,平均年龄为(32.1±2.5)岁;病程最长59个月,最短9个月,平均为(33.5±4.9)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的对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甲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措施,即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向患者说明手术前后应注意的各个事项。对乙组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为:

(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通常患者在得知需手术治疗后,就会产生各种负性心理,如不安、害怕、恐惧等,对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动态,向其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向其介绍一些成功治愈的病例,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且提升依从性。②健康宣教: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主要内容有:需准备的物品、手术注意事项,且说明手术治疗的目的、效果等,尤其需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剧烈疼痛,且介绍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缓解疼痛感[1]。

(2)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指导其采取正确的卧位,即侧卧位;同时,不断鼓励、安慰患者,或与患者聊天,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且缓解其负性心理。

(3)术后护理:①药物的应用:可按医嘱,对患者予以镇痛药物,如地佐辛+甲氧氯普胺针+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在对患者使用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说明药物使用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等[2]。②中医止痛法——耳穴贴压:该方法是经由对耳穴的刺激,达到对脏腑的调理功能,具体方法为:在0.6乘以0.6cm的胶布上放入一粒王不留行籽,在侧耳神门、交感、直肠下段或皮质下等位置,采用穴用探测棒找出穴位最痛点,一天三至六次,每次按压时间为2~3min;持续三天后,换另一侧耳。③便秘护理:术后第一日,对腹部穴位进行按摩处理,以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腹部穴位主要为大横穴、关元穴、天枢穴以及中脘穴等,其手法为推法、揉法,按摩时需保持均匀的用力,动作应轻柔。④中药熏洗:所需中药材为五倍子、芒硝以及大黄,均准备60g,对其进行溶解、稀释,得到90ml的药液,将其置于药箱中,请患者坐在自动肛门熏洗仪上,熏洗时间大约为20分钟,一天一次。

1.3观察指标

对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以判定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其中,选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其中,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 ±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时段的疼痛情况见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术前,甲组患者与乙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6h、术后24h以及术后48h的疼痛程度与甲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疼痛情况比较( ±s)

组别术前术后6小时术后1天术后2天

甲组5.79±1.815.80±1.534.60±1.613.43±1.42

乙组5.81±1.794.81±1.42*3.31±1.32*2.41±1.43*

注:*与甲组相比,P<0.05。

3.讨论

混合痔手术后,疼痛是十分常见的,剧烈的疼痛不但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将对其消化系统功能、呼吸系统功能等带来影响,继而影响疾病的预后[4]。在术后疼痛的缓解上,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笔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其中以耳穴贴压为例,通过对各个穴位、敏感点的刺激,且经由经络传导,实现缓解疼痛的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乙组患者,其术后6h、术后24h以及术后48h的疼痛程度明显优于甲组,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行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疗效确切,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疼痛,值得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朱愫裙.中医护理干预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控制30例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08(4):217-218.

[2]毛晓华.混合痔切除术应用护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4,(17):500-500.

[3]周丽梅.中医护理干预关于控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7):4687-4687,4688.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4

【参考文献】

[1]吴红芳.疼痛心理学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J].中国肛肠病杂志,,28(3):56-57.

[2]徐俊冕.医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39.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80例, 全部为本院接诊的混合痔术后自控镇痛患者, 入选时间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 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男32例, 女18例;年龄25~65 (49.7±5.7) 岁;手术时间38.71±7.14min。研究组:男34例, 女16例;年龄24~67 (49.5±5.9) 岁;手术时间37.18±7.71min。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自控镇痛方法

选择的泵注仪器为微电脑电动注药泵 (DDB-I-A型) (苏食药监械 (准) 字2014第2540514号) , 而PCI药物的配置包括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6 mg+曲马多注射液0.6 g+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3 mg+0.9%生理盐水100 ml, 均采取静脉持续给药, 用药方式为, 初次剂量为3 ml, 持续给药量则为每小时1.5 ml, 同时PCA量为每小时1 ml, 极限量规则为6 ml, 维持48 h。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包括尽量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及整洁的环境, 减少病房内外的噪音, 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暗示与心理压力;对手术部位加强保护, 做好体位与管道护理, 尽量确保患者舒适;定期协助患者翻身与咳痰, 并保护皮肤清洁与干燥, 减少褥疮;指导患者术后进食与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 包括以下内容: (1) 健康宣教:大部分患者对自控镇痛并不了解, 为此应加强健康教育, 同时告知他们术后护理方式、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促使他们提前做好身心准备。也可让他们认识到术后镇痛的重要性, 从而消除他们对继续用药的担忧, 指导与鼓励他们在术后疼痛时主动按压自控按钮。此外, 还将镇痛泵应用方法与识别简单故障提示等告知患者, 促使他们加强自我保护[2]。 (2) 心理疏导: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 予以积极的心理疏导, 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接受与配合治疗、护理。术后镇痛治疗会引发心理负担, 为此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预期, 部分患者过于恐惧则要实施心理暗示或转移注意力, 协助他们克服恐惧。 (3) 疼痛干预:主诉有疼痛的患者应及时对镇痛泵各个部分的连接情况进行检查, 确保入药途径顺畅后, 可适当增加用药剂量来缓解疼痛。针对可能加剧疼痛的各种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尽量减轻他们术后的肢体肿胀引发的疼痛, 比如抬高术侧肢体, 以及保持外展中立位等[3]。 (4) 不良反应干预:嗜睡、恶心呕吐等属于常见不良反应, 应对病情加强观察, 若有不良反应则要及时停止或减少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术后2、12、48 h时疼痛VAS评分,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取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VA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2 h疼痛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但术后12、24 h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相较, P<0.05

2.2 护理满意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0% (38/40) , 对照组则为82.50% (33/40) ,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发生嗜睡1例、眩晕2例、恶心呕吐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 对照组则发生3例嗜睡、4例眩晕及5例恶心呕吐,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混合痔术后疼痛患者较多, 部分患者难以忍受, 使得术后效果不佳[4]。近几年, 本院将术后自控镇痛应用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提高临床效果, 还应重视其临床护理干预, 本院将整体护理干预应用其中, 显示可取得不错的效果。

本院针对接诊的80例混合痔术后自控镇痛患者实施对照, 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研究组加用整体护理干预。结果显示, 两组术后2 h疼痛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术后12、24 h时研究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术后自控镇痛已经被证实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疼痛, 而整体护理干预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疼痛干预及不良反应干预等应用其中, 使得患者了解相关疾病、治疗及自控镇痛知识, 同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 提高临床效果, 可见安全性高, 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沈薇.妇科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并发症与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7 (10) :118-119.

[2]陆红叶, 徐黛玉, 沈丽娟, 等.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5) :461-462.

[3]高峰, 史勇, 钟毓杰, 等.复方亚甲蓝与自控镇痛在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9) :17-19.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肛肠科收治的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需住院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患者;(2)无心血管、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等手术禁忌证,无糖尿病、血液疾病等全身慢性疾病,无泌尿系统疾病,无尿路畸形、无排尿困难史;(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病患者,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2)过敏体质及瘢痕体质。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艾灸结合耳穴压豆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19~65岁,平均(41.4±7.9)岁。对照组:下腹部热敷结合流水诱导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21~67岁,平均(42.7±8.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痔疮围手术期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下腹部热敷结合流水诱导排尿,具体措施如下:术后采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等热敷患者会阴与膀胱区域,让患者听流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患者产生尿意,自行排尿。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艾灸和耳穴压豆的中医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术前60 min嘱患者仰卧位平躺,暴露下腹部,将点燃的艾条距皮肤2~3 cm对准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阴陵泉穴,熏灸至皮肤产生红晕,患者自感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度,可在上述穴位分别进行回旋、雀啄、温和灸。每穴施灸5 min,术后60 min重复艾灸1次。(2)术前60 min以75%乙醇将耳廓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夹起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5 cm×0.5 cm的小方胶布,置于穴位上(耳部膀胱、肾、三焦、尿道、直肠),采用轻柔按摩法用指腹轻轻按压穴丸,然后顺时针方向轻轻压丸旋转。每穴按压30~60 s,以患者略感酸、胀、痛、热感为度,并嘱患者自行按压,每隔30 min按压1次至顺利排尿。

1.3 诊断标准

术后尿潴留的诊断标准:手术结束6~8 h,患者不能自行排尿,下腹胀满,膀胱充盈;查体耻骨上区有膨隆肿物,按之有波动感,叩诊浊音区在耻骨上2~3指之间[1]。满足尿潴留诊断标准的行导尿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为5.0%(5/100),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为18.0%(18/100),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43)。

3 讨论

尿潴留是肛门疾病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2]。

杨廷莲[3]曾报道,痔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0%。尿潴留如果不能及时解决,临床上常采用传统物理方法诱导排尿,无效时实施导尿术。虽然目前临床治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人工导尿术,可以迅速解决患者的痛苦,但易引起术后泌尿系统感染。随着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其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被医患双方接受,尤其对功能性疾病,疗效更佳。

艾叶中含有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合成原料-胆碱,有膀胱括约肌兴奋作用,有利于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提高排尿顺畅度,同时在燃烧过程中辐射出的近红外线,可以激发人体穴位内生物大分子的氢键,从而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4,5]。《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失司,则水停膀胱而不得出,故生“癃闭”。说明预防癃闭,关键在于恢复膀胱的气化功能。借助艾条的温热性刺激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可输利气机,缓解疼痛,促进膀胱气化,通利小便。膀胱的气化与三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尤以下焦最为重要。造成膀胱和三焦气化不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三焦的气化功能主要靠肺、脾、肾三脏来维系,故研究中艾灸常选用神阙、关元、中极、气海、阴陵泉为主穴预防尿潴留。

耳为百脉,气血汇集之处,与经络及脏腑密切相关[6,7]。中医认为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原因为手术创伤致筋脉淤滞,阻塞膀胱水道导致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腹胀疼痛而成癃闭,亦可影响三焦、肺、脾、肾、肝诸脏腑协调功能[8,9]。本次研究选取的耳穴包括耳部膀胱、肾、三焦、尿道、直肠等穴,其中,三焦可通调水道;尿道、膀胱可调节排尿功能;肾有止水之功,按压以上穴位,经络舒筋、化淤、行气、利水,以促进排尿。另以王不留行作为贴压药物,性平味苦,归肝胃经,可利小便,对改善尿潴留症状有益[10,11]。

混合痔术后患者中药坐浴疗效分析 篇7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接受混合痔手术患者80例, 男47例, 女33例, 年龄39~84岁, 平均 (49.5±1.5) 岁。根据患者手术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患者均符合《痔诊治暂行标准》临床诊断标准。

方法:对照组进行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具体如下:患者进行混合痔第2天后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患者起始治疗时浓度应该较淡, 在温开水中加入数粒高锰酸钾晶体并将其全部溶解, 患者坐浴前必须将其浓度稀释到1:5 000, 然后让患者臀部进行泡洗坐浴, 水温控制在40℃, 患者2次/日, 15 min/次, 连续治疗7天。试验组则进行中药外洗液坐浴治疗, 方药如下:黄柏15 g, 芒硝15 g, 蒲公英30 g, 川椒15 g, 五倍子15 g等,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适当的增减药物。患者术后第1天使用柏硝祛毒洗剂坐浴, 将在1 000 m L的热水中混合100m L柏硝祛毒洗剂, 将患者臀部进行熏蒸, 当温度控制在37℃后开始坐浴, 患者2次/日, 20 min/次, 连续使用7天[2]。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患者术后感觉不到疼痛, 患者水肿等消失。 (2) 显效:患者术后存在轻微疼痛, 但并不会影响患者正常休息。 (3) 有效:患者术后稍有疼痛, 部分患者影响休息。 (4) 无效:患者术后疼痛剧烈, 患者无法入睡。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分析, 并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次调研中, 试验组总有效率 (93.3%) 高于对照组 (76.6%) (P<0.05) , 见表1。

试验组治疗后疼痛评分 (2.47±1.54) 低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渗血率26.7%低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水肿率36.7%低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脱核时间 (10.12±3.21) d低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愈合率93.3%高于对照组 (70%) ;试验组愈合时间 (16.43±4.19) d短于对照组 (P<0.05) 。

讨论

混合痔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但是多数患者手术后会出现疼痛、局部加压包扎等造成患者肛门末梢神经比较敏感, 从而引起患者出现痉挛性收缩, 导致患者创面出现炎症。根据相关数据结果显示, 5%~30%患者手术后出现肛缘水肿等并发症, 尤其是对于环状混合痔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因此, 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方法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显得至关重要。

中药坐浴是近年来混合痔术后患者中使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从中医角度来看, 混合痔患者手术后出现肛缘水肿、创面疼痛等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湿热下注, 造成瘀血阻络。因此, 临床上使用黄柏、川椒、芒硝、甘草等药物进行坐浴治疗, 药物中黄柏、川椒等具有清热解毒功能;五倍子则有收敛作用;芒硝则能够帮助患者消肿止痛;甘草则能够调节药物, 起到可清热解毒功能。诸药合用, 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本次调研中, 试验组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这个结果和周金莉等人试验结果相同[3]。

此外, 混合痔术后患者坐浴治疗后还能够增加患者对药物的吸收, 具有较好的抗炎、抗菌、止痛等作用。患者在坐浴过程中由于温度控制在40℃左右, 有一定的温热左右, 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肛门部位的微循环, 能够使患者肛门部位坏死的组织尽早愈合, 并能够保持患者创面的清洁, 使得新生组织迅速生长, 从而加速患者创面的愈合[4]。本次调研中, 试验组渗血率26.7%低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水肿率36.7%低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治疗 (10.12±3.21) 天后脱核短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创面愈合率93.3%高于对照组 (70%) ;这个结果和陈帆等人试验结果相同[4], 由此看出, 中药坐浴在混合痔术中的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混合痔发病率较高, 术后采用中药坐浴治疗效果较好, 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关洁明, 廖桂生.2种坐浴方法对混合痔术后患者疗效的比较[J].现代临床治疗, 2011, 10 (6) :19-20.

[2]陈旺.Milligan-Morgan术结合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1, 17 (1) :66-67.

[3]周金莉, 樊志敏.肛门病术后肛门水肿的原因及防治[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0, 16 (1) :58-60.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8

关键词:痔,中药熏洗,术后

混合痔手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痛苦大[1],我院自2009年开展中药熏洗应用于混合痔术后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10月我科混合痔术后患者160例,按数字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在实验组中,男44,女36例;年龄16~65岁,平均(29.8±7.2)岁;病程1.5~5.0 d。在对照组中,男47,女33例;年龄18~64岁,平均(31.2±6.9)岁;病程1周~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参照2002年9月中华医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痔诊断暂行标准》明确诊断为重度混合痔[2],并愿意参加本次研究,并排除以下患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障碍或肝肾功能未损害者糖尿病者;合并其他肛周疾病影响疗效判定的肛周疾病者不参与测评。全部病例术后均行乙状结肠镜检查除外直肠肿瘤及直肠炎等相关疾病。

1.3 方法

1.3.1 药物

治疗组选用我院中医科配置的中药煎剂,药物组成:荆芥l5 g、防风12 g、金银花30 g、连翘30 g、苦参20 g、马齿苋30 g、白头翁30 g、透骨草30 g、苏木30 g、丹参10 g。将以上药物加水1 000 ml煎至400 ml。对照组给予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治疗。

1.3.2 治疗方法

两组手术方案均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术后常规加压包扎24 h,头孢二代静点3 d,所有病例术后第2天开始坐浴。实验组使用中药液先熏洗后坐浴20 min为宜,拭干创面后,用碘伏四黄油纱条换药,每日1次,至创面愈合;对照组采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熏洗方法、时间、温度、换药及疗程同实验组。

1.4 疗效观察指标

疼痛指数、创面水肿、创面愈合时间。

1.5 疗效评判标准

1.5.1 疼痛程度

以初次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为标准。0分为完全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在线上画定位置,从无痛到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疼痛评分分数。

1.5.2 水肿程度

根据水肿的程度计分,无水肿为0分;有水肿,以肛门为中心,水肿直径≤1 cm为1分,1~2 cm为2分,2~3 cm为3分,3~4 cm为4分,4~5 cm为5分。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疼痛自术后第3天至1周的分值逐渐递减,但实验组递减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术后水肿程度比较

术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创面水肿,3 d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肿的程度逐渐减轻。两组患者创面水肿消减程度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两组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出院后复查创面愈合良好,症状消失,排便功能正常。

3讨论

在我国痔的发生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7.25%,其发病机制有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对于重度的混合痔只能起到减轻症状,减少痛苦的目的,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混合痔手术以外剥内扎为主,肛缘采取放射性切口引流,由于肛门特殊的生理部位,术后易出现疼痛、水肿、愈合缓慢。因此,如何减轻术后疼痛、水肿,加快创面愈合成为提高混合痔手术疗效的重要研究内容[3]。笔者在混合痔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坐浴,对减轻术后疼痛及创面水肿、缩短愈合时间有明显疗效。

中药熏洗可以是药物通过肛周皮肤渗透、吸收进入人体。术后肛周皮肤及附属器官出现炎症、损伤等,屏障功能减弱,透皮吸收速度加快,发挥药物与物理温热双重作用[4],能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刺激效应而发挥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及渗出,促进局部和全身血液、淋巴液循环,减少水肿,促迸新陈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功能[5]。此外,熏洗创面可保持局部清洁,达到控制病变,减少不良刺激,促进创面修复愈合的效果[6]。

中药熏洗,起到祛风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生肌的作用[7]。方中透骨革、苏木活血消肿止痛;马齿苋、白头翁、苦参解毒燥湿止痒、止血消肿收敛;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清热祛风、止痛止血。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清热解毒、活血祛湿止痛、消炎生肌之功效。本研究表明,混合痔术后中药熏洗能显著减轻疼痛指数,减轻肛缘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参考文献

[1]徐廷翰.中西结合治疗痔疮的新进展[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3,1(5):46-48.

[2]周建华.肛肠病临床诊治[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45.

[3]冷炎,周建华,丁文斌.中药.洗治疗肛门病的研究近况[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9,29(11):53-54.

[4]钟瑾,郭光丽.中药坐浴温度对痔术后水肿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08,1(5):52-53.

[5]陈凤鸣,屈玉华.中药液.蒸防治混合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0,30(12):27-29.

[6]李坤鹰.中药液.洗在痔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0,30(3):49-50.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4例均来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92例,男77例,女115例;年龄18~59岁,平均(45.27±13.37)岁;病程3个月~25年,平均(30.00±7.30)个月;伴有肛裂者57例,肛乳头肥大者113例,肛窦炎者22例。对照组192例,男83例,女109例;年龄19~60岁,平均(45.85±14.14)岁;病程6个月~30年,平均(60.00±15.29)个月;伴有肛裂者40例,肛乳头肥大者111例,肛窦炎者4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伴随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订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5]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临床诊断为混合痔,具备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证,且均采用骶管麻醉联合静脉全麻的住院手术患者;(2)年龄18~60岁,男女不限;(3)相同的住院病房条件,卫生间在病房内;(4)入院后于术前向患者告知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可能,志愿加入并签署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有重度前列腺增生病史的男性患者,处于月经期、妊娠、哺乳期的女性患者,伴发有泌尿系疾病,如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等;(2)合并有急慢性肝肾功能损害、造血系统疾病、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病史、智力障碍者及对酒精过敏者。

1.5 剔除标准

(1)术中因病情变化改变麻醉方式者;(2)术后使用镇痛泵者;(3)术后因疼痛使用盐酸哌替啶、吗啡等强效镇痛药物者;(4)观察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等不能继续进行研究者。

1.6 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手术完毕返回病房后即用济川涌泉散(小茴香15 g、川芎5 g、肉桂3 g、薤白6 g、冰片1 g,共计30 g,无纺布包装,由成都肛肠专科医院药剂科提供)药包,倒入20 m L白酒(普通52度白酒)浸透(酒液不滴为度),置于患者下腹部中极、关元穴位上,同时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俗称“神灯”,简称TDP)照射浸酒药包30 min至皮肤温热微红为度,并给予心理安慰、鼓励排尿、听流水声诱导排尿、适当松解肛周敷料等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手术完毕返回病房后即予TDP灯照射下腹部中极、关元穴位30 min至皮肤温热微红为度,并给予心理安慰、鼓励排尿、听流水声诱导排尿、适当松解肛周敷料等干预措施。

1.7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最强尿意时间点(即患者出现最强尿意在手术结束后几小时)、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即患者首次排尿在手术结束后几小时)、术后首次排尿量及导尿率(尿潴留诊断标准[6]:术后6~8 h,患者不能自行排尿,下腹胀满,膀胱充盈,查体耻骨上区有膨隆肿物,按之有波动感,叩诊浊音区耻骨上2~3指之间,诊断为术后尿潴留,予导尿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有无皮肤烫伤、酒精及涌泉散过敏反应等。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最强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比较

治疗组术后最强尿意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首次排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导尿率比较

治疗组术后导尿23例次(11.98%),对照组导尿58例次(30.21%)。两组术后导尿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765,P=0.003<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无一例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尿潴留是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肛管直肠与膀胱的神经支配来源于同脊神经段,采用骶管麻醉后阻滞了骶脊神经[7],故在肛门、直肠区域麻醉的同时抑制了排尿反射,膀胱过度充盈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8]而致尿潴留;或由于手术的刺激、伤口的疼痛、肛管内填塞纱条过多过紧等因素导致肛门括约肌痉挛而反射性引起膀胱颈和尿道括约肌痉挛,造成排尿困难,致使尿潴留的发生[9]。中医学认为,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原因是术后气机逆乱,脉络受损,气滞血瘀而致膀胱气机不化[10],故小便不通、腹胀疼痛而成癃闭。其中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隆;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病机为膀胱及三焦气化不利,病位在膀胱,影响患者的上尿路、肾脏,进一步导致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严重者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1,12]。导尿术是解除尿潴留立竿见影的方法,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尿路感染为不可避免的问题。有文献报道称留置导尿14 d后检出致病菌比例达100%[13],且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14]。混合痔术后发生尿潴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医患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应放在预防上。“治未病”是我国中医药行业中防治疾病的重要法则之一,也是中医理论中十分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首次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理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素问·刺热》曰:“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灵枢·官能》曰:“邪气之中人也……是故上工之取气,乃求其萌芽。”战国时期《难经》曰“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从五行相生相克及乘侮关系来论述治未病理论。汉代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伤寒杂病论》全书。另外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也强调,要采取预见性治疗,控制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开篇第一句话便是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并结合临床实践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治第一》中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的整体“治未病”观点。“治未病”思想在仲景学说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进一步指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认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千金要方》)。清代四大温病学家之一叶天士在《温热论》则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以防其变的防治原则。历经两千余年的实践与发展,通过历代医家杰出的贡献,治未病思想逐步走向成熟,深入人心,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并逐步成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疾病的途径。

黄济川(1862~1960年),四川内江人,痔瘘专家,我国肛肠学界泰斗。1956年创建成都痔瘘专科医院(今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并任首任院长,是新中国中医外科四大名医之一(黄济川、石筱山、杜自明、赵炳南),于1956年当选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获得了中医外科在我国近现代医学史上最高学术地位。本项目研究对象即来源于黄济川先生秘方之一“济川涌泉散”。“济川涌泉散”由小茴香、肉桂、薤白、川芎、冰片等中药材组成。其中小茴香辛香发散、甘平和胃,主要成分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15],温肾暖肝、散寒止痛,善主诸气,如膀胱水气;肉桂乃味辛甘性大热之品,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活血通经,宣导百药;薤白性温,理气通阳、下气行滞;川芎味辛,上行头目,中开郁结,下调经水,血中气药;而冰片味苦辛微寒,通诸窍、散郁火。诸药合用辛温走窜,同时用白酒浸泡诸药可加强其行气之功,共助肾及膀胱气化,从而小便自解。而穴位烫熨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依据,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并选用适合的草药制成膏药或者其他制剂,将药物置于穴位上,对穴位产生局部刺激,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灵枢·经筋篇》[16]曰:“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在实践中发现,通过穴位刺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一种独特的穴药结合的治疗方法[17]。关元穴属任脉,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够鼓舞膀胱气化、启闭通便之功[18,19,20],《素问·气穴论》:“穴在脐下3寸,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之一。中极穴,位于下腹部,脐中下4寸,为膀胱经经气的募集之地,故为膀胱募穴。《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而混合痔术后出现的尿潴留多由于筋脉瘀滞,导致膀胱气化失司,故取中及穴。因此,关元、中及两穴合用能迖到疏通经络、行气止痛、通利水道的效果。另有研究表明,局部热敷可刺激穴位,温通经络,提高膀胱区域的温度,缓解尿道括约肌的痉挛,使尿道口括约肌松弛,从而促进尿液的排出[21,22,23,24]。傅小莉等[25]通过耻骨上区局部热敷预防前列腺癌电切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取得满意疗效。局部热敷已被证实应用于产后尿潴留、痔疮术后尿潴留等中均具有重要的缓解作用[26,27,28],从而使患者能尽早排尿,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综上,本研究中组方及用法均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治未病”所倡导的预防医学思想,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或复发[24],以增强正气、强健体质、避其邪气为核心的养生、防病、治疗思想,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能明显提前感到很强尿意,并在术后尽早排尿,增加了第一次排尿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减少了混合痔术后的导尿率。“治未病”思想在本研究中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即通过采取治疗措施,增强正气,避其邪气,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济川涌泉散穴位烫熨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是有效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中医外治法,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思想,为挖掘、整理四川名老中医效验方和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了四川已逝中医名家黄济川老先生的秘方秘法。

摘要:目的 观察济川涌泉散穴位烫熨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84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2例。治疗组给予济川涌泉散穴位烫熨,对照组给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穴位照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最强尿意时间点、首次排尿时间及尿量、导尿率。结果 治疗组术后导尿23例次(11.98%),对照组导尿58例次(30.21%),两组术后导尿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最强尿意时间、首次排尿时间及首次排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济川涌泉散穴位烫熨能明显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操作简便,易于推广,是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有效的中医外治法。

上一篇:压疮的治疗及护理下一篇:中药静脉注射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