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所管理系统十篇

2024-09-04

儿童保健所管理系统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的试验乡镇在应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建册人数有1 010人,儿童保健管理人数902人,系统管理人数732人。

1.2方法

对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应用前后乡镇的儿童保健管理质量进行观察,统计儿童保健管理率及系统管理系统情况,调查居民的应用前后满意度。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中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后保健质量比较

经统计,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保健服务管理人数902例,占建册人数的89.31%;系统管理人数732例,占管理总人数的81.15%。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后,管理率增加至97.67%,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7,P=0.028);系统管理比例占实施后管理总人数的97.20%,与实施前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2,P=0.015)。见表1。

2.2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后家长满意度调查

在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后均选择了100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实施前,100位家长中有25例非常满意,39例基本满意,17例认为服务一般,19例不满意,总满意为81%。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后,100位家长满意度调查中,41例非常满意,45例基本满意,11例一般满意,不满意3例,总满意度97%。实施前后家长总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48,P=0.021)。见表2。

3 讨论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是指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中,依照规范化的服务流程为儿童提供现阶段开展的各种儿童保健服务项目,具体包括有儿童保健室、婴幼儿喂养室、儿童接种室、儿童观察区等,使儿童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中可按照规范化的流程方便地完成上述各种保健项目[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保健服务管理人数902例,占建册人数的89.31%,系统管理人数732 例,占管理总人数的81.15%。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后,管理率增加至97.67%;系统管理比例占实施后管理总人数的97.20%。这表明应用一站式保健服务后乡镇医院就诊儿童人数显著增加,儿童保健管理率及系统管理率明显提高,提高了家长对儿童保健管理的重视。另外,通过对应用一站式保健服务前后随机挑选的100 例儿童家长进行的满意度调查发现,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前儿童家长总满意度为81%,实施后满意度显著增高至97%,这说明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将更专业规范的保健服务展现给儿童家长,使其改善了对乡镇儿童保健管理原有印象,增强了对乡镇儿童保健管理的信任,提高了对乡镇儿童保健管理的满意度,对促进家长更多正确了解儿童保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还使乡镇儿童保健工作变得更加快捷便利。应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之前,儿童保健与儿童疫苗接种属于独立的两个部门,需要同时接受体检保健和计划免疫的儿童需要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往返进行两次缴费检查,这不仅十分麻烦,还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家长及儿童的时间,激起了其不满情绪,降低了家长对计划免疫之外的儿童保健服务的接受积极性[5,6]。而应用一站式保健服务后,家长只需为儿童进行简单的筛选和缴费等手续,即可方便地进行包括计划免疫在内的各项保健服务,不仅有效节约了家长和儿童的等待时间,还进一步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7]。

儿童保健所管理系统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64例进行保健检查的儿童均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儿童, 按照入院体检的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 观察组男10例, 女22例;年龄1~5岁, 平均年龄 (3±2.0) 岁。对照组男15例, 女17例;年龄0.5~6.5岁, 平均年龄 (3.5±3.0) 岁。两组小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小儿出生后医生及其家属为其婴儿建立儿童保健卡, 按时为婴儿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的喂养方式及护理均由家长自己护理保健。观察组采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小儿从新生儿期就要通过科学健康正确的母乳喂养, 包括喂养姿势、含接姿势要正确, 保证早吸吮、勤吸吮, 母子间皮肤早接触、多接触, 按需哺乳, 及时判断母乳是否充足以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母乳喂养6个月后小儿应进行混合喂养, 开始添加辅食, 应保证添加食物的多样化, 保证饮食营养的均衡、适量, 保持健康的体重, 并建立良好的喂养行为。针对脐带的护理, 脐带脱落之前应注意包扎的纱布有无渗血现象;小儿臀部的护理应注意勤换尿不湿, 清洁耳朵、新生儿的沐浴以及抚摸在新生儿期的护理极为重要;并及时识别新生儿危险症的表现, 若出现症状或体征均应及时送入医院, 产后42d后去医院或社区建儿童保健卡, 在适龄期进行预防接种。家长应按时对儿童进行体检, 例如儿童生长监测, 用儿童生长监测图对儿童的体重、身高等指标进行动态地观察, 了解生长发育的趋势, 早期发现生长缓慢现象, 进行有效的干预。并且按时进行听力的检测、口腔的保健护理、视力的保健等以及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并积极治疗, 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1.3 保健疗效判定 采用我院自拟保健效果满意度调查表, 对两组小儿保健满意度进行调查, 分别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 保健满意度= (满意+ 基本满意) /总例数 ×100%。疗效判定标准如下[3]:显效:通过儿童保健, 促进了小儿的身心健康, 身高、体重正常, 臀部、口腔、听力、视力等正常;有效:小儿的身高、体重等指标正常, 心理方面异常;无效:通过儿童保健, 小儿的身心健康, 身高体重不成比例, 出现呆小症、侏儒症等, 臀部、口腔、听力、视力护理保健没有效果, 有异常现象。 总有效率= (显效+ 有效)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保健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疗效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两组保健疗效有差距, 见表1。

2.2 保健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保健满意度为100%,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4%,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小儿的保健极为重要[4], 在新生儿期, 小儿刚开始脱离母体独立的生活, 小儿生存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从而易使小儿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的体征, 最终产生如产伤、窒息、感染、溶血等各种疾病, 此时的小婴儿发病率、死亡率高。因而关于小儿的保温、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方面应加强保健。对于婴幼儿期的儿童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 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小儿活动范围渐广, 接触周围事物增多, 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 需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又因小儿为混合喂养阶段, 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此阶段由于接触外界较广, 小儿自身免疫力仍低, 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需要注重保健。学龄前期儿童体格发育速度较前又减慢, 达到稳步增长, 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 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 从小培养优良的美德。学龄前期小儿防病能力有所增强, 但因接触面广, 仍可发生传染病, 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病等, 应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学龄期的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 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 矫治慢性病灶[5]。64例保健小儿, 在采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和普通儿童保健服务模式进行保健的保健效果及保健满意度效果的对比中, 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保健效果较好, 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培斌, 宋苏萍.儿童保健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及运行〔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35) :4946-4947.

[2]谢万忠, 黄宏云, 李宗年, 等.沙市区儿童保健工作现状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8) :2489-2490.

[3]卢延芳.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12) :116-117.

[4]何能清, 黄俊芳, 贺卫权, 等.新型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19) :2169-2171.

怎样做好0~6岁儿童系统化保健 篇3

【关键词】儿童保健;儿童系统化保健;三级预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儿童保健的要求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提上了一个新台阶,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做、怎样做好儿童保健还有很多模糊的地方,尤其是怎样做好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方面。

儿童早期是儿童体格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容易发生各种营养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儿童心理行为的问题也往往在这个时期种下根源。营养性疾病如近年来多方的肥胖症,目前我国尚缺乏全国性调查数据,但几个城市曾做过调查(儿童7~13岁肥胖发病率的调查),粗略估计1987~1990年我国小学生肥胖发病率大约10%,其中城市儿童肥胖高于农村,上海有调查表明,儿童肥胖率1986年仅为0.42%,1996年为2.6%,2006年上升为3.6%短短20年儿童肥胖率上升了8倍多。儿童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三岁的儿童得了电视恐惧症,大人一打开电视就哭,10%~20%的幼儿都存在心理问题如咬手指、发脾气等等,都有心理的原因。

随着医学模式向“社会形态-心理-生物医学标准样式”的转变,儿童保健也应在三个水平上进行。①增进性措施,也称一级或基础预防;②防病于未发之前,称二级预防,如新生儿缺陷病的筛查;③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及时彻底治疗疾病、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称三级预防。要做到以上三个水平的保健,要求我们做好儿童系统化保健。

现我们仅就3~6周岁儿童系统化保健的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

国家卫生部要求:0~1岁的儿童每年至少体检4次,1~3岁儿童每年检查2次,4~7岁儿童每年体检1次。具体项目包括:①体重、身高、头围、胸围的测量;②进行生长发育的检测:对头颅、五官、胸腹、四肢等进行系统检测;③选择6个月、1岁、2岁、3岁各进行一次血常规检查;④酌情选择性的进行微量元素血铅,膳食评价,骨碱性磷酸酶测定;⑤保健指导:对喂养、营养、生活护理、疾病预防、智力发育、心理方面进行指导和促进。

1新生儿期

出生至满月28天以内为新生儿期,这一时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等。各种疾病如窒息、感染等,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在发达国家约占婴儿死亡率的三分之一,尤其第一周为高。根据这些特点,新生儿期保健特别强调护理如保温、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应定期(至少两次)进行访视,家长应坚持母乳喂养,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婴儿期

28天至周岁为婴儿期,此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所需的热能和蛋白质比成人相对高,因此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十分重要。婴儿期抗病能力较弱,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计划的进行免疫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定期3各月查体一次,且要与孩子多交流,注意心理调节,几个月的小孩就有心理压力,比如饿了、母亲不在身边都会形成心理压力,碰到心理压力,孩子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只有通过行为进行缓解,如哭闹等。

31~3岁为幼儿期

此期的小儿是语言、思维、动作、神经精神发育较快的时期,要根据其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早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断奶后的营养指导,注意小儿口腔卫生,继续做好计划免疫接种和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定期半年查体一次,小儿心理调节也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儿童在这一时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是10%~20%。

4 学龄前期

儿童系统保健管理 篇4

对儿童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即为系统管理。在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定期的监护与指导,目的是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

康,减少疾病及死亡。

管理程序:

1、新生儿出生后,新生儿父母到县妇幼保健院办理《出生医学证明》时,县妇幼保健院为每位新生儿办理《泸西县儿童保健手册》。

2、新生儿父母返回休养地后将手册交给当地的村保健员,村保健员造册登记,进入儿童系统管理程序。

3,村保健员按管理规定定期对儿童进行体检,提出相关指导意见。

4、儿童三岁时系统管理程序结束,儿童父母将手册交给当地村保健员,由村保健员进行结案,管理资料上报乡镇卫生院。

5、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由县妇幼保健院负责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服务内容:

1、儿童1岁以内每年体检4次,2岁以下每年体检2次,3岁以内每年体检1次。

2、新生儿期询问母亲妊娠期健康状况、分娩前后情况,发现先天畸形、产伤、脐炎、硬肿症等,注意保暖、早开奶、母乳喂养、护理、防感染。

3、婴儿期了解喂养情况,辅食添加月龄,断奶时间,有无佝偻病早期症状,出牙月龄,头颅、胸腹、四肢、脊柱发育情况,添加维生素D的情况,基础免疫种类及次数,注意合理喂养,促进感知觉发展,体格锻炼,预防接种等。

4、幼儿期重点是营养状况,注意神经、精神、智力发育是否正常,促进动作和语言的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传染病及意外事故,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5、通过体检,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防病治病知识,达到治病育人的目的。

(一)儿童系统保健的内容:

1、新生儿管理:出生至不满28天为新生儿期,正常新生儿出生第3,7,14,28天歌方式一次,至少访视2-3次。

2.婴幼儿管理:满28天至不满一周岁为婴儿期。满一岁至不满三岁为幼儿期。婴儿期出生第3,6,9,12个月各监测一次,幼儿期出生第18,24,个月时各监测一次,满3岁检测一次。定期体检,检查全身各系统,体格发育及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指导科学喂养,婴儿体格锻炼,喂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体弱儿管理:体弱儿指低出生体重,早产,佝偻病活动期,中度以上缺铁性贫血,中度以上营养不良,先天性畸形等婴幼儿。通过家庭随访,保健门诊,即爱能够监护和会诊或转诊进行管理。

4.高危儿管理:高危儿指以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包括以下情况.(1)有异常分娩史,包括妊高征,羊膜早破,羊水污染,各种难产,手术产。

(2)新生儿出生时异常,如产时窒息,脐带绕颈,早产儿,巨大儿。(3)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

儿童视力保健的预防及体会分析 篇5

关键词:儿童视力保健,预防,视力低常

随着电子设备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儿童视力不良情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视力疾病在体检中非常常见, 近年来呈现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根据临床资料显示, 3~6岁的儿童已经基本完成了眼睛的功能发育, 是争取儿童视力健康的关键时期[1]。此时开展儿童视力保健工作, 了解儿童不正确的用眼习惯采取积极的健康教育和纠正手段是改善儿童视力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探讨儿童视力保健工作的体会, 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视力保健检查的936名托幼机构儿童。

1.2方法:开展视力筛查工作, 主要采用美国伟伦视力筛查仪进行屈光度的检查, 标准采用江苏省妇幼卫生保健中心制定的视力筛查标准。

针对存在低常情况的儿童开展健康教育, 嘱咐家属定期带儿童来院复查。初诊和复诊时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了解家长对儿童视力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随机选择34名儿童家长对其进行眼保健知识宣传与培训, 为健康教育组。另34名家长未接受教育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视力恢复情况, 及家长对眼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的影响。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30 min, 眼睛与电视的距离超过电视屏幕对角长度的5倍;儿童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3 cm左右, 看书时间超过15 min后应适当休息;指导家属和儿童正确开展眼保健操活动, 但是由于儿童好动, 手部清洁工作一定要做好, 避免使用脏手接触眼睛。学龄前儿童应当重点做好家长的健康教育, 向家长发放自行设计的视力保健宣传手册[2], 介绍日常生活中错误的用眼习惯, 共同保障儿童视力健康。

1.3数据处理: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视力低常儿童的随访结果:健康教育组中23名儿童视力恢复正常, 11名未恢复。对照组中10名儿童视力恢复正常, 24名未恢复。对照两组结果,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儿童家属参与儿童视力保健工作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教育之前, 健康教育组的平均得分为 (59.41±13.01) 分、对照组的平均得分为 (60.00±11.81) 分, 对比两组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846) 。健康教育之后, 健康教育组的平均得分为 (80.29±11.67) 分、对照组的平均得分为 (66.18±14.77) 分, 对比两组前后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

3讨论

儿童视力保健工作是目前儿童保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开展对于预防儿童视力下降具有重要价值[3]。随着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普及, 儿童接触荧光屏幕的概率越来越高, 很多家长疏于防范, 儿童与其接触的时间也不断延长, 这是造成儿童视力下降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4]。加强儿童视力保健工作, 预防眼部问题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本次研究发现, 儿童家长对于视力健康知识有所了解, 但是知识程度明显较低, 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没有理解, 通过对家长的眼保健知识宣传与培训, 让家长掌握视力健康知识, 对预防及纠正学龄前儿童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以下的体会:首先, 家长应当重视儿童眼部健康问题, 掌握眼保健知识, 预防眼部疾病, 及早发现异常并接受治疗。一旦发现异常家长应立刻带儿童前往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积极进行视力评估, 防止眼球疾病的恶化[5]。第二,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儿童视力保健工作中相关人员应指导家长监督儿童的用眼, 首先注意用眼卫生, 不要养成用手揉眼的习惯, 其实在运动和游戏之后禁止使用脏手接触眼睛;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 在光线良好的条件下看书、鞋子, 灯光昏暗的情况下避免阅读, 与书本之间的距离在33cm左右。学龄前儿童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不超过30 min[6];针对存在屈光不正的儿童, 采取正规的散瞳和验光处理, 不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眼镜。家长注意儿童的膳食平衡, 经常开展户外活动, 改善视力。指导儿童正确地开展眼保健操, 每天10 min、改善视力。

预防眼部外伤和传染性疾病, 儿童在日常游戏与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危险场所和物品, 不要使用烟花爆竹, 儿童使用的玩具应充分保障其安全性;积极预防眼科传染性疾病, 减少到人多菌杂的公共场所活动, 眼部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期减少外出活动, 加强手部卫生和眼部卫生。

参考文献

[1]高海涛, 金春华, 张悦, 等.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查0~6岁儿童屈光常规保健及转诊标准的探讨[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1, 19 (3) :106-109.

[2]陈小丽, 林毅容, 严冬梅, 等.促进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 2011, 18 (2) :68-70.

[3]张海林, 严柳青, 黄惠萍, 等.三位一体眼保健模式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 2011, 32 (6) :689-690.

[4]董益萍, 沙吉达, 朱剑锋, 等.上海市社区学龄前儿童初级眼保健模式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 (1) :29-33.

[5]谢斌.湖州市白雀乡2005~2007年4~7岁儿童视力低常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 :89-90.

儿童保健所管理系统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绵阳江油市某小学整群抽查二年级六个班共计2 64名同学,以其家长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与调查内容

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由研究者结合实际自行设计,并经预实验,由专家多次修改鉴定而成。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知识和观念;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行为的指导护理等。由培训合格的2名问卷调查员,集中组织学生家长当面指导填写问卷方式调查,现场回收问卷。回收前核实问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发现错误和遗漏及时更正和补充。

1.3 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对调查问卷中关于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监督指导行为的题目采用赋分、计算总分、划分等级的方法进行分析。积分规则为:①6道知识类题目(回答正确得1分、错误0分),得分越高表明知晓率越高;②3道态度类题目(同意1分,不同意-1分,不知道0分),得分越高表明态度越积极;③2道行为类题目(按频率赋分,如回答“每天”3分,“每周”2分,“偶尔”1分,“从不”0分),得分越高表明对儿童刷牙行为的监督指导越好。等级划分规则:①知识:得分≤2分为一般,3~1分为较好.5~6分为很好③态度:得分≤-1分为消极,0~1分为一般,2~3分为积极。③行为:得分在≤2分为极少,3~4分为偶尔,5~6分为经常。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家长264名,回收问卷264份,其中有效问卷2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83%,包括男性儿童135名,女性118名;城市211名,农村12名,3岁以前开始刷牙162例,占64.03%;每天刷牙2次以上115例,占45.45%;使用含氟牙膏122例,占18.22%。

2.2 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的知识、态度和监督指导行为现状

见表1。家长对正确刷牙的知晓率达到85%以上,但对口腔保健措施的知晓率普遍很低,特别是对窝沟封闭防龋的认识不足,知晓率仅41.9%。对帮助指导和监督儿童刷牙的行为意识相对也很差,仅占22.53%、30.40%。

2.3 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对儿童刷牙行为的影响

见表2。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不同的家长所对应的儿童在“3岁以前开始刷牙”、“每天刷牙2次以上”和“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刷牙行为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程度越高,其孩子的刷牙行为越好,“3岁以前开始刷牙”、“每天刷牙2次以上”和“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分别所占的比例越高。

3 讨论

3.1 儿童家长的对防龋措施的了解不够,缺乏对儿童刷牙行为的指导帮助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总体认知水平较高,但是对使用含氟牙膏、窝沟封闭等能预防儿童龋齿的口腔预防措施的认识较低。二年级学生基本都在7-9岁,正是处于窝沟封闭防龋的适宜年龄段,需重点加强对窝沟封闭防龋的宣传,促进采取这一经济有效的防龋措施。有研究表明3岁前开始刷牙,每日2次,使用含氟牙膏,家长监督和帮助刷牙可降低儿童患龋风险[4]。调查发现尽管许多家长认识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却没有对儿童刷牙行为进行相应的监督指导,说明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行”落后于“知”。建议形成家庭-学校-社区的综合教育模式,以爱牙日、儿童节、家长会为契机,结合日常儿童保健工作等开展丰富的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向家长普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让家长掌握准确的口腔保健知识,传授给儿童;帮助和督促儿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刷牙行为。

3.2 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对儿童刷牙行为有影响

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学生健康知识来源中,父母占第1位。家长健康知识水平的高低,健康态度的正确与否,影响子女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形成。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口腔保健的态度越积极,会影响儿童的刷牙行为。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越高,其孩子“3岁以前开始刷牙”、“每天刷牙2次以上”和“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行为比例越高,这与“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受家长影响最大的是刷牙及其相关行为”的结论一致。家长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孩子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保健知识的获取,决定孩子是否主动采取正确的刷牙行为,从而影响儿童刷牙行为的建立。因此应加强对父母亲的健康教育。深入学校、社区进行口腔保健知识讲座,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努力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与知识,使家长懂得更多的健康知识,言传身教,充分发挥家庭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习惯的影响。此次调查尚未发现家长的监督指导行为对儿童刷牙行为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可能与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对象都是局限于二年级的学生,7-9岁基本上都已经养成能够自己主动刷牙的习惯了有关。

摘要:目的 分析父母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儿童口腔疾病防治工作和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油市某小学264名在校二年级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对儿童刷牙行为的影响。结果 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会影响儿童的刷牙行为(P<0.05),家长对待儿童口腔保健的态度影响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和是否使用含氟牙膏刷牙的选择(P<0.05)。结论 儿童刷牙行为受家长影响较大,应加强对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改善家长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帮助和督促儿童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刷牙行为。

关键词:儿童,口腔健康,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刷牙行为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19

[2]郑利敏.陈长香,邢琰.对小学生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卫生职业教育[J].2008,26(23):97-98.

[3]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0-174.

儿童保健所管理系统 篇7

农村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 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的, 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日常照料保障, 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得不到充分的家庭内部维持和监护, 监护人存在教育能力不足的问题, 基本上没有能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增加了留守儿童得病的风险, 并限制了留守儿童利用卫生服务的机会, 从而恶化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环境。

2 农村留守儿童保健工作的困难与现状

2.1 机构不健全

部分地方领导对儿保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 不同程度上存在忽视倾向。对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研究解决不够, 对农村卫生资源投入少, 农村社区卫生环境差。部分农村贫困乡镇, 无儿童保健相关业务、无儿保门诊, 由于人员少, 范围大, 责任重, 致使儿童保健工作难以落实, 儿童基本保健服务得不到保障。

2.2 农村保健人员的现状

儿童保健工作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 但由于培训不及时, 人员素质差, 从总体水平看, 农村保健人员的业务水平低, 保健意识淡薄, 其重要原因是缺乏长期规划, 致使部分儿童保健人员未受过培训, 加之文化低, 对开展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另外保健人员报酬待遇低, 薪酬无保障、不落实, 部分乡镇连基本工资都无法落实, 致使工作人员不安心工作, 调动不了积极性, 人员不稳定, 直接影响了农村儿保工作的开展。

2.3 健康教育不力

农村保健人员少, 范围大, 不能深入基层普及儿童保健知识, 加上农村地区群众自我保健和接受保健的意识差, 健康教育措施不得力, 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疏忽对儿童饮食、日常卫生等情况的关注, 从而恶化留守儿童患病结构及状况, 使其更易患急性传染性疾病。所以要普及卫生保健知识, 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

3 解决对策

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水平和生命质量, 增强农村儿保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3.1 健全机构

我们要向各级领导宣传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意义, 增强其保健意识, 及时向各级领导汇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使其在人、财、物三方面给予合理的投资。完善县以上保健机构的服务功能, 乡镇卫生院要求开办儿童保健门诊, 人员设备到位, 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工作:常规健康体检、预防接种、营养指导、健康教育等, 提高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可及性, 为农村儿保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氛围。

3.2 人才培养与管理

搞好儿保队伍的自身建设, 要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职能和肩负的工作任务, 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培训一批具有现代管理和决策知识的儿童保健管理人才。严格责任制度,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常规。实施卫生行政干预, 将儿童保健纳入乡镇卫生院质量管理和年度综合考核范围, 乡镇卫生院 (所) 要固定儿保专职人员, 以开展村级业务培训, 年度考核, 改进和完善考核方法及内容, 加强儿童保健质量管理和可持续改进。严格奖惩制度, 提高保健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3 更新观念加强健康教育

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坚持以基层为重点, 加强宣传, 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普及儿童保健知识, 以健康教育工作为先导, 向全社会及家长传授儿保科普知识, 力求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不健康的行为, 提高群众自我保健能力。

3.4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保健工作的投入与关注

建议国家与政府增加农村卫生资源投入, 改善农村社区卫生环境, 在促进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时确保留守儿童的切实参与, 在人口流出密集的农村地区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农村留守儿童能享受基本的卫生医疗服务。呼吁社会给予留守儿童高度关注,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 确保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实行农村儿童保健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并逐步建立我国儿童保健决策支持系统, 加强统计信息和对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 推动农村儿保工作向深度、广度、科学化、信息化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展研究部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 2004, 25 (10) :15-18, 53.

儿童生活保健谨防误区 篇8

误区一:体检可以忽略生殖系统 时下,重视孩子体格检查的家长多了,但普遍存在检查项目不全面,特别是忽略生殖系统的检查。实际上,儿童生殖系统存在的问题并不比其他系统少,其消极影响尤其忽视不得。如男孩子有隐睾、包茎、睾丸鞘膜积液、尿道上裂或下裂、阴茎包皮过长等,女孩子则以肛门阴道瘘、小阴唇粘连、两性畸形等为多见。这些疾患往往因缺乏明显症状而不被家长注意,以致延误治疗,不仅影响孩子儿时的正常发育,而且可“株连”成年后的性功能与生育能力,有的还会发展成恶性疾患而危及生命。

误区二:打预防针要注意饮食 人们通常将接种疫苗称为打预防针,此举是保护儿童免受传染病之害的重要手段。问题在于民间流行的一些做法甚是不妥,如有些家长主张给孩子吃些小鱼、小虾或香菜之类的“发物”,意在让预防针“发”出来以取得疗效;有些家长则主张“忌口”,生怕干扰了预防针的效果。所谓预防针,一般是由灭活疫苗或活疫苗制成的,其免疫作用是靠它的抗原作用刺激身体,产生能杀灭或抑制病菌或病毒的抗体来完成。只要抗原达到一定数量,身体内就会产生足够的抗病力,达到有效预防传染病之目的。此时,即使吃“发物”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至于“忌口”(如不能吃鸡蛋、鱼、水果等)更没有道理,因为打预防针与生病不同,注射疫苗后获得的抗病作用主要体现在抗体的质量上,而抗体实际上是一类特殊蛋白质,若能多吃点儿蛋、鱼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使体内制造抗体的原料增多,反倒可以提升免疫力。

误区三:胎盘球蛋白万能 胎盘球蛋白是从孕妇胎盘中提取的物质,不少家长迷信此物,将其当作防范孩子生病的“灵丹妙药”。诚然,孕妇在接触外界病原微生物后胎盘可产生抗体,但总的来说缺乏特异性,抗病效果较弱,注射1次仅能维持4周,而且只对甲肝、麻疹、腮腺炎等少数几种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如果滥用胎盘球蛋白,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可能使孩子产生过敏,诱发哮喘甚至休克而致命。因此,胎盘球蛋白用不用、用多少应该由医生来决定,以保孩子安全。

误区四:吃得好就是营养好 不少家长以荤食所占比例来确认膳食质量,误以为天天大鱼大肉、精米白面,甚至营养液不断就是吃得好,吃得好也就等于营养好。因而,造成儿童膳食结构严重失衡,导致营养紊乱。如热量摄入过多,以致“小胖子”越来越多;而蛋白质不足,钙、铁、锌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维生素尤为缺乏,从而引起种种疾病。营养学家指出,营养好的标准应是食物品种多样,荤素粗细搭配,养分吸收全面均衡,特别不要忽视蔬菜、水果以及豆类、玉米、红薯、糙米的安排,以获得充分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这才是真正的饮食之道。

误区五:盲目进补 相当数量的家长迷信补品,将孩子的健康寄托在形形色色的滋补药品与营养液上。其实,健康儿童无须进补,盲目进补反而有害无益。盲目进补的害处如下:

补参:人参含有人参素、人参甙等成分,儿童服用会减弱其抗病力,更易感染疾病。尤其糟糕的是人参还能促进人体性腺激素分泌,有诱发性早熟之弊。

补铁:健康儿童盲目补铁可妨碍体格发育,补铁儿童较未补铁者体重增长反而慢了50%。

补钙:钙元素确为孩子正常发育的必需养分,但也非“多多益善”,长期食钙过量可使血压降低,增加日后罹患心脏病的危险。

补锌:儿童补锌应注意剂量,如果过量将会导致锌中毒,引起上腹疼痛、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补鱼肝油:鱼肝油主要含两种维生素,即维生素A、D,服用过多可招致这两种维生素中毒,危害孩子发育。

儿童保健所管理系统 篇9

一、牙齿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的一生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婴幼儿时期的乳牙对我们一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美国牙医协会(ADA)提醒刚刚当上父母的家长们,在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的6个月之内就应该带他们去看牙医,而且看医生的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孩子1周岁的生日。ADA的牙科顾问金伯利·哈姆斯博士表示:“只有家长及时带孩子去看牙医,医生才能就如何确保孩子口腔健康向家长提供恰当的建议,现在很多孩子由于小时候不注意牙齿健康,结果牙齿都成了蛀牙。”

世界卫生组织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标准之一。牙齿直接影响食物消化吸收,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健康的牙齿有利于其咀嚼、营养的摄取、学习发音、引导恒牙正常萌出、防止牙齿排列不齐等等。而牙齿损坏则会容易引起头痛、发烧、淋巴发炎等疾病,影响儿童的发育成长。

二、牙列生长分为3个阶段

1.乳牙列阶段(出生6个月~6岁)

乳牙是幼儿的咀嚼器官,可以促进颌骨和牙弓的发育。保持颅骨和牙弓正常发育是使恒牙能够正常排列的条件之一。充分地咀嚼,不仅可以将固体食物嚼碎,并能放射地刺激唾液分泌增加,有助于食物地消化和吸收。因此,维护乳牙地健康完好是这一阶段地主要内容。认为乳牙是暂时牙,将来咬替换而不重视乳牙地观点是错误地。

这一阶段是乳牙龋开始患病和逐年增加的时期。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龋病继续发展成为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乳牙早失造成恒牙错颌畸形的步骤。★ 预防保健措施:

①2岁前的儿童可由父母使用小纱布蘸温水帮助清洁口腔卫生。②2岁后的儿童趋向于在父母的帮助和指导下自己刷牙。

③3~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应该培养儿童建立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正确掌握刷牙方法,使用少量含氟牙膏(黄豆大小)。父母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④氟化物的应用。氟化物涂布于牙面,能增强牙质的抗酸度,对龋损的再矿化有促进作用,并且抑制细菌的的产酸作用。一般每年做1~2个疗程。

⑤窝沟封闭剂的应用。对乳磨牙的窝沟较易患龋的部位予以封闭,能起到较好的防龋作用 ⑥坚决纠正口腔不良习惯,以免造成颌骨和牙列发育的畸形。

▲口腔不良习惯:吮指习惯,吐舌习惯,咬唇习惯,偏侧咀嚼习惯,咬物习惯

⑦6岁左右儿童乳牙开始脱落,恒牙逐渐萌出,此时可能发生疼痛、牙龈水肿、不舒服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处理。

⑧积极与口腔医生联系配合,定期组织对儿童进行口腔检查。

⑨幼儿园应做好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和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口腔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混合牙列阶段(6岁~12岁)

此阶段从恒牙开始萌出,乳牙依次脱落,到乳牙被完全替换完毕。这个阶段,口腔内既有乳牙,也有恒牙。这是儿童颌骨和牙弓主要生长发育期,也是恒牙建立咬合关系的关键时期.,预防错颌畸形,早期矫正、诱导建立正常咬合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

这个时期儿童既处于易患龋时期,又处于龈炎发病的高峰时期,牙龈出血,炎症性肿大。因此,早期防止恒牙龋,预防和彻底清除牙菌斑与牙石,保持口腔卫生,促进牙周组织的健康是这个时期主要任务。★ 预防保健措施:

①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②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至少每年一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损的扩大。口腔检查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及时治疗。③氟化物的应用。

④窝沟封闭剂的应用。⑤坚决纠正口腔不良习惯。

⑥换牙期间可能发生疼痛、牙龈水肿、不舒服等症状,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处理。

3.年轻恒牙列阶段(12岁~15岁)

此阶段全部乳牙被替换完毕,除智齿外,全部恒牙均已萌出。第一恒磨牙由于在恒牙中萌出最早,又由于解剖形态的特点,患龋机率高,龋损也较严重。第二恒磨牙虽在12岁以后萌出,龋病的发生率也很高。★儿童正确刷牙的方法

刷牙是预防牙病最行之有效、方便易行的方法。儿童应该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刷牙必须坚持2-3分钟。做到认真、细致地刷到每一颗牙齿,才能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刷牙方法清洁牙齿:

竖刷法:把牙刷毛束与牙面成45度角,转动刷头,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上下牙列面来回刷。

①刷牙顺序是先刷外面,再刷咬颌面,最后刷里面。

儿童保健所管理系统 篇10

关键词:儿童保健,生长发育,神经心理

近年儿童保健事业发展迅速,为寻求适合婴幼儿生理和心理保健并重的服务模式,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儿童保健服务中做了全程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及干预的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7月~2010年6月间参加我院儿童保健的儿童5986名,年龄0~3岁,其中男3 135名,女2 851名。男:女1.1:1。

1.2 方法

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1)保健人员及时间安排:儿童保健人员共5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各一名,住院医师一名,护士2名,以上人员均接受过儿童心理行为等保健专科知识培训,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根据自愿原则在出生3天内建立电子保健档案,外院出生的新生儿随到随建立保健档案,以上均采用预约形式,2岁前每3个月做基本身体检查如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心肺听诊等,及出生缺陷、遗传病、高危儿、体弱儿筛查和专案管理;“四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贫血、佝偻病)等常见病的防治,督促计划免疫接种。本研究引进项目有: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婴儿气质量表(上海惠诚软件)。(3)干预方法:除传统项目如科学喂养指导包括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断奶方法等;幼儿卫生常识指导,幼儿日常照顾技巧,意外防范等以外,本研究着重增加了婴幼儿教育方法,幼儿智能发展的前瞻性指导,发放关于小儿睡眠、喂养、玩具选择、疾病预防等知识问卷调查,根据反馈信息自编健康教育处方,提供早期教育书籍及玩具资源,举办家长讲座等。

1.3 效果评价

1.3.1 评价时间

家长第一次带婴儿到儿童保健门诊时(一般为出生3天或一个月)作第一次评价,以后每三个月评价一次。并随机抽取200名参保婴幼儿家长与同期儿科门诊120名同龄非参保儿家长相比较,抽取810名满36个月本院新型保健幼儿与其他社区传统保健模式条件相当幼儿300名相比较。

1.3.2 评价内容

以问卷形式了解家长对育儿知识掌握情况如科学喂养技巧、幼儿卫生常识、日常照顾技巧、生长发育标志性月龄等。生长发育评价采用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体格发育测量值[1]。智能测试采用首都儿科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该量表易于掌握,能早期发现生长发育偏离儿童,可作为婴幼儿早期干预的依据[2]。

2 结果

开展新型保健服务以来,到院参加儿童保健的人数不断增多,按时到院体检的依从率大幅上升(见表1)。参保儿童家长对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见表2。参保儿童体格发育及智能发展指标明显上升(P<0.01或0.05),行为问题减少(见表3)。

三年来,共筛查出佝偻病患儿238例,占39.7‰;贫血患儿169例,占28.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8例,占6.4‰;腹股沟疝患儿33例,占5.4‰;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1例,占1.8‰;脑瘫12例,占2.0‰。均及时治疗或转介到其他科作进一步诊治。此间,保健人员仍对患儿提供继续随访服务,为患儿康复起到促进作用。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7年6月入保儿童佝偻病、贫血发病率分别为87.8‰和75.9‰,近三年患病率明显减少。

3 讨论

有调查表明,儿童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排在育儿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的首位[3],而这方面的治疗和干预在传统儿童保健中尚属空白。树立新型的服务理念,建立以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为中心的防治结合型主动服务模式,儿童保健服务由单纯的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延伸为集生长发育监测、膳食营养指导、心智发育筛查与咨询、常见病防治、预防保健、早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不仅为社会提供了优质服务,满足了家长对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同时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和信息反馈,掌握了更多更详细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由于优质、综合的保健服务、丰富的早期教育信息,提升了儿童家长接受保健服务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儿童保健在实施过程中,应以监测和指导服务为主,体现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个体儿童的疾病干预和健康促进,既强调个体化更需要更“全面”、更“专业”、更“深入”的保健服务,这就对儿童保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重视儿童保健医生的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使他们在完成上级各种指令性任务的情况下,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术交流,掌握基本的新知识,新进展以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儿童保健医师在门诊对每一个儿童进行生长发育和营养评价,科学喂养指导,疾病预防知识的宣教,早期智力的开发,并及时解答家长的各种问题,内容多、花费时间长,但收费标准很低,限制了一些主动性和前瞻性项目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儿童保健专业的发展,本研究实践表明,综合儿童保健服务是儿童保健的最高服务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在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儿童保健工作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 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协作组.2005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体格发育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 :611-612

[2] 潘惠妮,陈少梅,吴郁丽,等.1 200例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临床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 :1339

上一篇:克隆人的伦理下一篇:变异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