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谐的教师语言四篇

2024-09-07

培养和谐的教师语言 篇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否真、善、美反映了语言使用者自身对“真、善、美”的态度和选择, 也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道德取向。语言和谐包含了语言内部各要素的和谐, 包含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和谐, 还包含了使用语言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等[1]。言语交际中体现和谐, 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前提, 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心修养, 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只要语言不和谐, 社会就不可能安定, 人类就不可能和睦相处。语言和谐与否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和谐的试金石,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在某种程度上说, 和谐语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3]。作为一个高校, 高校校园语言是否和谐, 一个高校毕业生是否具有和谐语言, 也成为一个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为和谐社会服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我们认为, 和谐语言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初步探讨和谐语言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意义, 讨论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和谐语言建设的途径、方法等问题。

和谐语言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

1. 和谐语言是高校所培养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我国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这些高级专门人才, 无论是哪个门类的, 都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 也都有责任自觉为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如何让培养的人才能够为社会和谐服务,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才具备了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素质。这些素质中, 和谐语言是各类专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如果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和谐语言这一素质, 必然导致其难以与人建立和谐关系, 不能与人和谐相处, 因而导致其生活环境的不和谐, 同时也难以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和能力。这样的人才, 是难以胜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可以说, 和谐语言是高校所培养人才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

2. 和谐语言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和谐语言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人, 离不开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也离不开和谐语言。而高校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因此, 高校的人才培养就应该自觉地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和谐语言的人才作为目标。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环境。而高校自身的和谐语言环境将直接地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和谐语言素质。这些素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些人才对社会的贡献。语言伤害、语言欺诈、语言庸俗等都是难以与和谐语言的要求相违背的, 语言伤害甚至会酿成恶性刑事案件[4]。因此, 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重视和谐语言问题。

3.和谐语言环境是高校人才和谐语言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正处在知识和认识发展成熟的阶段, 对各类新鲜事务具有非常强的接受能力。而在高校中生活的大学生们, 还没有完全走入社会, 受到社会各类不良语言的影响比较小, 他们接触最多的还是同处于高校中的同学、老师。如果我们高校建设成为处处充满和谐语言, 人人争说和谐语言的环境, 大学生们一定能够养成自觉使用和谐语言的良好习惯, 从而具备和谐语言的素质。因此, 高校大学生学习和谐语言、运用和谐语言, 为他们走向社会, 去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使用和谐语言发挥重要的作用。反之, 如果我们高校中不能形成和谐语言的环境, 那么我们培养的大学毕业生, 必然难以自觉形成讲和谐语言的习惯。因为和谐语言是相互作用的, 我们不可能指望大学生每天接触的教师、同学言语冲撞, 而要求大学生们还能够和颜悦色, 柔声细语。

和谐是由不同事物构成的一个协调统一体。和谐并不等同于相同。和谐语言也是这样, 和谐语言并不要求每一个人都使用相同的语言、相同的句式、相同的表达, 而是要求每一个说话的人能够尊重别人和相互尊重。我们的同学、老师可能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 因此有很多的不同, 比如生活习惯不同, 饮食习惯不同, 风俗习惯不同等。可以说, 正是由于这些不同, 才有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是, 不同就意味着相互接受、相互尊重。“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两千年以前的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 我想, 对于在文明社会中接受了多年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也一定是很明白的。语言是内心活动一定程度的外化。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树立起和谐观念, 我们的语言自然就能够和谐、文明、优美。

规范课堂语言、加强传统文化和语言风俗教育是高级人才和谐语言培养的重要途径

和谐语言是高级人才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是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高校和谐语言建设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 关系到所培养人才为和谐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 是一个非常严肃、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 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1.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和谐

在高校培养人才的活动中,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各项能力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学生多年以后的一些语言习惯来源于大学学习期间老师在课堂中的用语, 甚至, 有些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深受其喜爱老师在课堂教学语言中所用思维习惯的影响。因此, 在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 还要特别重视课堂语言对学生思想、语言等各方面的影响, 进而影响到其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以后的语言和谐性, 影响到其知识和能力在社会建设中的发挥。作为教师, 有责任注意自身语言和谐的重要性, 自觉地做到语言和谐。作为高校的管理者, 就要在规章、制度中, 重视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课堂语言和谐, 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努力做到课堂语言和谐。

2. 加强传统文化和语言风俗教育

在高校, 乃至社会中, 很多的不和谐问题均起源于文化差异、民俗差异与民族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却会导致非常深层次的矛盾。在一所高校中, 同班同学中往往来自不同城市、不同省份、或不同民族, 这就造成了生活学习中的诸多差异。比如印度人认为使用左手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而我国则一般认为双手才能表示最大的尊敬。哈萨克族待客的最高礼节是上手捧着大块的羊尾巴送到客人嘴里, 一般汉族人是非常难以消受的。在北方, 一般认为客人喝酒多则表示主人待客周到, 而南方人则难以理解, 认为是强人所难。笔者不少南方友人就很抱怨, 但也只能入乡随俗。可是北方人到了南方, 却往往认为主人待客不够周到, 连酒都不让人喝。这样的差异太多了, 甚至有时候相邻村子之间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如何在这些差异中构建和谐, 如何在有差异的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同学之间构建和谐, 语言的和谐非常重要。而要让说话的对方理解自己, 首先要让对方明白自己。在目前的高校中, 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教育。如果在教育中, 能够认识到这些不同, 就为相互理解、相互和谐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 在高校中, 尤其是在有不同民族的高校中, 开展语言风俗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在国内高校中, 还有一个非常良好的条件, 那就是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和谐思想贯穿始终。古代各类典籍无不体现这一思想。在一些大学, 刚刚进入大学的理工科大学生们往往表现得比文科大学生还要积极地去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 大学生有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和积极性。因此, 把这些典籍介绍给大学生们, 让和谐思想教育他们, 让和谐语言感染他们, 是当前国内高校完全可以开展的工作。

党的领导和相关制度建设是完成高校人才和谐语言培养的必要保障

1.党对和谐语言建设的领导

学校各级领导班子是高校构建和谐语言的第一要素。领导带头、行政人员带头是建设和谐语言环境的重要保证。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 只有从领导做起, 从党政一把手做起, 才能形成自上而下的约束力。《论语》中讲:“其身正, 不令而行”。各级领导做到了语言和谐, 才能够很好地约束老师和学生的语言行为, 才能够形成和谐语言建设的良好氛围。

2. 和谐语言相关奖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如果校园中已经形成和谐语言的良好氛围, 那么, 人们依靠自我约束和相互交流, 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和谐语言氛围保持下去。但是, 如果目前校园中还没有和谐语言氛围怎么办?如果在某些小团体小环境中尚缺乏和谐语言环境怎么办?无论教师还是大学生, 还是有比较强的从众心理的。要养成和谐语言习惯, 就要破坏这种不和谐语言小环境。这就要求在领导自身做到语言和谐的基础上, 我们的制度能够约束他们, 让高校在各种制度约束和和谐语言大环境下形成和谐语言氛围。同时, 我们的制度制定也要人性化, 明确制定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和谐语言环境, 培养大学生和谐语言素质, 形成人人使用和谐语言的风气。在制度执行中, 努力做到不伤害同学、老师, 不破坏他们的语言积极性。

结语

和谐语言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诸多方面, 关系到高校所培养人才的素质, 关系到这些人才各项能力的发挥, 甚至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语言问题是一个非常庞杂的问题, 与人文、社会、哲学等各个学科都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和谐语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尝试揭示和谐语言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阐述和谐语言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并探讨了高校在和谐语言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个探讨是初步的, 是非常浅显的, 希望本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大学教师以及高校管理者关注这个问题, 研究这个问题, 让高校处处充满和谐语言, 让大学生学会使用和谐语言, 让这些人才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够充满和谐语言, 让这些和谐语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些亮点, 增添一份色彩。

参考文献

[1]申言义, 新时期和谐语言构建的探新之作——冯广艺《语言和谐论》简评[J], 修辞学习, 2008 (2) :81.

[2]顾平, 构建和谐预言的伦理原则[J], 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2 (4) :123-125.

[3]冯广艺, 语言和谐论[J], 修辞学习, 2006 (2) :14.

培养和谐的教师语言 篇2

[关键词]人格魅力;和谐师生关系;英语

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十多年的教师,我发觉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不仅仅通过语言来有意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能有目的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促进和提高学生在班集体中进行自我教育的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那么教师在语言艺术上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语言要规范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功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多年的教学实际,我认为,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语言要风趣,有幽默感。

新课程标准英语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英语教师们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每当上课铃响,英语老师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 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 Good job!” 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next time.”

教师的语言要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词来进行说理教育,不能在正式的教育场合中随便使用谈家常所用的词语,也不能在和学生促膝谈心时使用外交词令,有些语言词只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用。因此,教师应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话,并使语言的含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既要注意语义的转换,又要表现出语义在语境中的逻辑功能。说话时更不能搞老一套,贴标签,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教师的语言必须“客观真实”、“主观真诚”、“情境真切”。

二、语言要有情感性

“若要使人心动,必先使已动情。”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语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心理学家发现有的情感因语词刺激发生波动,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变化,导致皮肤导电率的相应变化。皮肤电反射强度即可说明语言符号的情感性效应的大小。由此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满怀情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

三、语言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针对明显。例如,某女生因连续再次考试失利而流露出了消极情绪,她在作文中写道:“一切希望都是失望,一切理想都是幻想。”我阅后批道:“Be yourself on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will be yours.”然后又附上“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这几句话给这个学生以极大的鼓励,使她重新燃起了自信之火。

作为教师,如果你只是想要一种控制学生的力量,那么只需要一根指挥棒或几句指令性的话就够了。可以肯定,冷谈和空洞的语言,缺乏真诚和理智的语言不能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学生许多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是不能靠教师指令性的语言去解决的。其语言不可能显示出教育的力量。

四、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社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

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建和谐社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例如,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画画,常常在英语课上画画,而英语成绩却一塌糊涂。我没有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而是在他的作业本中写道:“Your drawing is very excellent. You are really a clever boy.If you learn English just like you learning drawing, your English must be very good. I am sure you can .” 另外我在课余找时间跟他交流,对他喜欢画画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又指出他不应该在课堂上分心,影响学习。给他阐明学英语的重要性,又鼓励他在课余多学画画,学有专长。这样引起他的共鸣,师生心灵沟通,他也因此喜欢学习英语起来,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培养和谐的教师语言 篇3

边墙沟小学

赵志燕

语言交流在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不仅仅通过语言来有意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有目的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过程,促进和提高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质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教师在语言艺术上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一、语言要规范

英语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在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和韵律、节奏等方面下工夫。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

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具有节奏感的语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

多彩的百花园。英语教师们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带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每当上课铃响,英语教师都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Good job!” 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next time.”

教师的语言要能用丰富多彩的语词来进行说理教育,不能在正式的教育场合中随便使用谈家常所用的词语,也不能在和学生促膝谈心时使用外交辞令,有些语言词只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用。因此,教师应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话,并使语言的含义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既要注意语义的转换,又要表现出语义在语境中的逻辑功能。说话时更不能搞老一套,贴标签,模棱两可,含糊其辞。教师的语言必须“客观真实”、“主观真诚”、“情境真切”。

二、语言要有情感性

“若要使人心动,必先使已动情。”教师要说服学生、感化学生,必须讲究语言的情感性,把握好语词的情感色彩。

语言的情感性有一定的技术参数。心理学家发现有的情感因语词刺激发生波动,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和汗腺的变化,导致皮肤导电率的相应变化。皮肤电反射强度即可说明语言符号的情感性效应的大小。由此证明,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教师满怀情

意,单调的教学就能读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到的就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似乎是种深情的诉说。

英语教师语言的情感性一般表现在语调的平、升、降、曲四方面。平表示淡漠、庄严、悲痛和沉郁的感情;升,表示疑问、愤怒、惊异、召唤等语气;降,表达坚定、感叹、祝愿、祈求等情绪;曲,表示幽默、怀疑、调侃和讽刺和语意。

此外,英语教师语言情感还体现在语气的变化上,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可以表达不同的语言。如“气徐声柔”,给学生以温暖感;“气满声高”给学生以喜悦感;“气短声促”给学生以紧迫感。

三、语言要有激励性

激励性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形象,感染力强,针对明显。例如,某女生因连续再次考试失利而流露出了消极情绪,她在作文中写道:“一切希望都是失望,一切理想都是幻想。”笔者阅后批道:“Be yourself on everything and everything will be yours”然后又附上“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这几句话给这个学生以极大的鼓励,使她重新燃起了自信之火。

英语教师语言的激励特征主要表现在对比激励和夸张激励两个方面。人比人,激励人。教师常在班上倡导比、学、赶、超的学风,比字当头,极富鼓动性,它能使学生心底的激情喷发而出,使一些纷繁难题峰回路转。这种“比”就像一杆路标,激励引导学生朝着目标前进。除了运用对比手法来激励学生外,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在有意识地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说法来表达、突出、强调某种思想,从而激励

学生在短时间内做出迅速的反应。

作为教师,如果你只是想要一种控制学生的力量,那么只需要一根指挥棒或几句指令性的话就够了。可以肯定,冷淡和空洞的语言,缺乏真诚和理智的语言不能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学生许多思想上、学习上的问题是不能靠教师指令性的语言去解决的。那种只会下指令或动辄伸手去刮人鼻尖的教育者,其语言不可能显示出教育的力量。

四、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现代社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

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人都有自尊心和自觉能动性,只有受到尊重信任,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尊重学生意味着应当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歧视、不讽刺挖苦,更不训斥体罚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学生,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有些时候碰到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令人气恼,但要注意处理的方式,不能一味粗暴责骂。遇到在课堂上开小差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以眼神制止或走到其身边,轻敲其课桌表示无言警告,这比当众呵斥批评更有效多了。教师对学生应当尊重信任,才能以情营情、以情促知,师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

在笔者的班里有一个学生非常喜欢画画,常常在英语课上画画,而英语成绩却一塌糊涂。笔者没有在课堂上点名批评他,而是在他的作业本中写道:“Your drawing is very excellent.You are really a clever boy.If you learn English just like you learn drawing, your English must be very good.I am sure you can.”另外笔者在课余找时间跟他交流,对他喜欢画画表示理解和支持,但又指出他不应该在课堂上分心,影响学习。给他阐明学英语的重要性,又鼓励他在课余多学画画,学有专长。这样引起他的共鸣,师生心灵沟通,他也因此喜欢学习英语起来,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其叛逆心理很强,教师应当有像大海般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体罚学生更不可取,应当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尊重与信任,尽可能为其排忧解难,以老师广博的爱心,赢得学生的敬重,这样,学生自然“亲其师”而“信其道”了。

培养和谐的教师语言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艺术化;教学语言

1 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和艺术化教学语言的必要性

1.1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语文是学习母语的重要学科,也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科目,占据着小学课程的很大部分时间。然而正是由于语文教学课程多,小学生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不强,导致长时间的枯燥语言教学学生出现严重的疲惫感。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差,质量得不到保证。采用个性化和艺术化教学语言,使语文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学生思维得到启迪,也将我国语言的艺术魅力得以表现,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艺术情操、艺术魅力,大大的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1.2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老师通过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语言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充满着探索精神,如果一味的采用平淡无奇的教学语言,势必不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语文有几百篇,国内的国外的,诗词歌赋、散文、寓言、小说等等种类很多,只有老师采用个性化和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这些作品的文学魅力和精神思想得以体现,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3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鲜活的示范

语言是人类思想得以表达的载体,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职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的语言艺术魅力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因此小学语文老师的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语言教学会为学生学习语言和表达语言提供鲜活的示范作用。小学生最爱模仿,他们喜欢幽默的语言,喜欢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话,因此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对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

2 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和艺术化教学语言的特征

2.1讲究变化

小学语文选材不同,有小说、散文、诗词歌赋、故事、寓言等等,如果采用一种腔调、一种语气、一种叙述方式,势必会让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和艺术化教学语言的首要特征就是要讲究变化。例如,在讲授《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需要老师庄严沉重、悲痛的语调,同时配上千万人民送总理的录像视频和讲述总理为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贡献,这时老师在告诉同学们,周总理有句名言“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将对所讲述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会树立同学们向周总理学习的志向。然而,在《狼和小羊》一文中,老师就不能用这种腔调继续授课,而是对小样和狼采用不同的语气和声调,同时让学生们参与到表演当中,不仅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教会他们如何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2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前苏联学者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往往令人记忆深刻。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艺术性的重要表现就是赋予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带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课文静止的文字变得栩栩如生。例如,在辨析“躁”与“噪”时,如果老师仅仅告诉同学这两个字都读作“zào”则学生很快就会忘记两者的区别,如果老师说前者有个足字,说一个人着急上火,到处乱跑,特别的“急躁”,后者有个口字,如果你们在下面总是说话,那是不是教师就出现很多“噪声”,这样的造句和辨析会使课程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对学生具有启发性的指导作用。

2.3富有美感

美感是语文本身的特质,同时也是汉语文的艺术魅力,但是如何将语文中的美感激发出来就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地方向。语言要讲究艺术性才具有美感,而只有富有美感才能让语言变得艺术性。例如,在老师朗读优美的诗词时,如果配上音乐、钢琴曲,将会使整个朗读变得诗意盎然。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也要发现美,塑造美。

3 培养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和艺术化教学语言的策略

3.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优化教学语言的意识

我国经过多次新课改,为的是改变传统的“师本主义”和“填鸭式”教学。培养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和艺术化教学语言的重要前提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优化教学语言的意识。只有从理念、意识上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个性化、艺术化教学语言的理念。改变教学理念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需要教育局和学校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配合、并且严格监督,这样才能真正得以实行。

3.2精心备课,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个性化和艺术化语言教学的基本前提就是教师语言的缜密、简洁、得当,在此基础上需要教师能够对课本的中心思想、人物情感、语句名词等有很好的把握,最后经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和拓展,发展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和艺术化语言。这些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进行精心的备课,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对课堂学生需要掌握的东西和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设和生成,这样才能把课文和课堂时间得以充分的利用。

3.3积累语言素材、储备广博的知识

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语言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的很好的,需要教师努力学习,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能够旁征博引,知会古今中外。教师可以阅读国内外名著、小说,同时还需要对寓言、故事等进行研究,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范围。只有教育工作者本身具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语言素材,才能发展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语言教学。

3.4提供教师培训机会,引进优秀人才

培训有利于教师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长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可以将教师送出去学习,回来后进行授课演示,不仅可以带动其他老师学习,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为了注入新鲜的血液,学校还需要聘请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在个性化和艺术化教学方面有造诣的教师来校任教,这将会带动整个学校教师的发展,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4 结语

小学语言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方法,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个性化和艺术化的教学方法,同时提出了培养教师个性化和艺术化语言教学的策略。开展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和艺术化教学语言的必要性,不仅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还能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鲜活的示范。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和艺术化教学语言的特征包括讲究变化,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及富有美感。培养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和艺术化教学语言的策略主要有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优化教学语言的意识,精心备课、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积累语言素材、储备广博的知识,提供教师培训机会、引进优秀人才等。因此,本文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段静静.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晋桔.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3]徐品品.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语用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4]王清.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中国戏曲艺术之美下一篇:点燃希望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