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GIS四篇

2024-09-13

配网GIS 篇1

1 电力配网GIS建设的意义

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GIS, 它具有以电子地图为基础的相关功能, 包括管理配网信息、管理相关业务流程以及停送电等, 共享配网信息以及对整体进行统一的管理, 不仅如此, 还能确保规范、准确以及完整的配网信息。

电力GIS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 将电力系统、计算机图形处理以及空间数据库三种技术整合在一起, 它被广泛运用于输配电管理中,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输配电的管理效果。该系统基于地理信息, 综合管理电力设备与线路, 对电网的负荷进行合理的分布, 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停电故障并对故障处理进行协助,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企业的损失, 除此之外还有助于输配电网的各项决策。电力GIS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使工作强度降低, 科学化电网管理与决策, 定位以及排除电力故障。所以, 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花费了巨大的投资在电力GIS的开发与应用上。

2 系统设计目标

对配网设备台账与电力客户资料进行整体统一的创建, 使数据规范化、准确化以及完整化。共享整体配网信息, 统一集中资料。在该系统的流程管理模块加入异常变化与新设备的运作情况, 由流程使系统与配网资料保持一致, 配网系统资料更新不及时以及无效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在系统工作流程中加入线路管理, 在各个环节中均会有短信提醒, 系统会详细记录逾期还没有处理的问题, 可作为考核工作质量的有效依据。

3 系统功能

以下是系统功能结构图, 见图1:

以GIS为基础的基本资料管理包括:电子地图上电力设备的变化 (即增加、改动、减少) ;编辑与导入设备资料;变电站、环网柜、开关站、分支箱、电杆、刀闸、线路、变压器、开关等一切电力设备与客户为其管理对象。配网单线图是通过输入地理图中的线路、杆塔以及设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自动生成的。开关状态图是根据供电与开关通断状态以不一样的图元以及颜色而自动呈现出来的。

新投异动流程是系统中的一个异动流程的模板, 使用者可以根据需求对该流程进行参数化设定, 在该系统中加入配网管理流程, 确保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呈现出配网的变化情况, 使系统与现实资料保持一致, 使业务办理的效率得到提升。可以根据线路将停送电信息发给客户, 或者将停送电通知打印出来。所有设备的搜索、查询、定位及详细信息显示:输入名称的关键字就可以对设备进行搜索与定位, 并能查阅到设备的详细信息。可以对图形进行相关操作, 如放大、缩小以及浏览等。统计分析:统计相关设备并生成相应的统计报表。权限管理:系统的权限管理比较完善, 必须具有相应的权限才能对所有信息进行查看与修改。

4 技术构架

其操作系统要高于Microsoft window2000的版本, 运行环境为Microsoft.NET Framework。空间与非空间数据、声音、图形以及图片等都是系统所包含的数据, 空间数据是它们的基础, 完整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就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关联来实现的。空间数据库的组成如图2所示:

5 小结

由于该系统的建立, 详细的配网设备台帐也就随之建立起来, 使得各种设备的管理规范化, 可以既快又方便的找到相应信息。使用GIS类功能对所有线路与变压器资料进行收集, 将元件、客户资料及其用电信息直接呈现出来。在系统流程管理中加入线路与公变低压线路的异动情况, 确保系统资料能随之而及时得到更新。共享数据, 生产营销的相关资料与数据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能实现共享, 这样不同部门的信息就会有所出入。而配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创建, 就可以实现数据共享, 使以上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傅裕.基于GIS技术的电力配网巡检系统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 2012, 23:39-41.

[2]卓钦喜.电力配网改造分析[J].硅谷, 2013, 08:9-10.

[3]冷伟.基于ArcGIS的电力配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8:75-76.

[4]陈熠.GIS技术在输电配网系统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 2011, 09:32+48.

配网GIS 篇2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 其作用是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目前这项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 可以应用在各行各业, 如交通、水利、林业、农业、气象等, 本文主要对GIS在配网线路管理中的应用作出探讨。配网线路指合理地设计、布置和铺设各种电信线路, 是电力系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使用GIS技术, 可以令配网线路管理在信息化发展的路程上有很大的进步。

1 目前我国配网线路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地区配电网的建设不能跟上电源及主网架的建设。

随着该地区用电负荷的增长, 配电网不足而引发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 成为电力下送通道的瓶颈。

1.2 配网结构仍有待改进。

现在很多配网在结构的设计上不够合理, 例如长度过长或无法形成环网等, 带来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如果这些问题没有解决, 日后它们所带来的不足之处会更加明显。

1.3 配网线路设备更新不及时。

设备陈旧、落后会导致无法满足线路转供电等环网需求。而避雷装置的陈旧, 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1.4 配网线路运行环境不够完善。

很多地区的线路布置不科学, 没有考虑到周边的实际情况, 为设备的运行带来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实际情况中, 很多线跟树木或居民区相隔的距离太久, 很容易带来危险。

2 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实现

根据目前配网线路管理的需求和现状, 以及配网线路管理的实际需要。首先要对系统进行一个大致的结构和功能设计。由于配网线路管理涉及到多个单位和人员, 所以需要有不同的客户端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同时为了防止数据丢失, 除了主服务器外, 还要建立一个数据备份服务器, 在里面可以找回丢失的数据。最后还需要的是WEB-GIS服务器, 如图1所示, 这个服务器可以使数据的传达和接收更加方便和及时。以下, 笔者将从不同的方面来对这一个系统进行探讨。

2.1 电网模型的建立

电网模型的建立直接面向对象, 而对象则由最基本的元素, 如点、线、图形和文本直接上升到电缆、开关、电线等, 以使图形的描绘更加简易。利用多空间建模技术和自动成图技术来建立起“数字电网模型”, 实现所见即自动成像, 并随着图像的形成同步建立起不同设备间的拓补关系, 如图2所示。

2.2 辅助工作环境的建立

从技术方面分析, 由于该系统需要多个单位的协同合作, 因此, 协同单位的工作环境的建立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协同单位间都具有良好的系统运行环境, 那个这个系统的运行将会更加顺利通畅, 数据的查询、总结、发布、转化、获取等功能也会更加完善。根据需求分析, 本系统需要对多种数据进行不同单位间的传达、接受和转化, 用地理空间、设备空间、拓扑空间、电物理空间对电网的静态以及动态信息进行描述,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部门的需求, 系统需要实现不同空间之间的映射。

而从制度方面分析, 需要建立专业而且完善的制度, 从实施、监督方面着手, 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制度, 以实现更到位的管理。并需要建立自查制度, 以使能及时发现系统的不足, 及时进行改进。还需要建立完善通畅的系统运作流程, 让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受到的阻碍更小。

2.3 图像生成

需要生成正确的电力专题图, 需要完整、正确的数字电网模型。对于数字电网模型的构建, 可以使用Automatic Mapping技术根据业务规则来自动生成。在实际应用中, 为了用户的使用方便,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生成电力专题图, 并为用户提供美化和调整的工具。还应该设置保存、引出、引入等功能, 以方便用户的后续使用。

2.4 线路生成

线路的生成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不同的工具, 本文根据城镇和农村的不同情况来进行讨论。首先是农村的线路生成, 农村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没有明显的标志, 也没有精确的地图, 只能够确定经纬度和大地坐标。因而在农村可以使用GPS来定位。但城市的情况则刚好与农村相反, 有明显的标志, 需要十分精细的定位, 因而GPS技术在城市不适用。目前, UWB定位技术也许可以解决GPS技术在城镇不适用的问题, 但这项技术目前还只是出于初级发展阶段, 还需要等候其日后的完善。

2.5 WEB-GIS的研究应用

由于配网线路管理涉及到多个单位的信息和资源共享, 所以这个系统必须通过WEB的方式来发布或者获取信息, 这样各个单位的工作人员才能更快捷有效地获取到本单位所需要的信息, 他们从别的地方得到的信息也才能更迅速的共享给其它需要的单位。在WEB-GIS的应用方面, 一定要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由于在WEB上发布和获取数据的风险较大, 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湿度, 以防数据外泄。

2.6 权限的分配以及管理

因为配网线路管理涉及到的人员众多, 所以权限的管理十分的重要。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单位和部门设置不同的权限, 系统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限和责任, 每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岗位与权限跟他们在系统中的岗位与权限要相对应。同时要在系统中加入监督功能, 数据传达过程中的时效性和保密性都要得到保障。由于数据的特殊性, 可以建立双人监督的制度, 即每一项数据在每一个环节的流通, 需要两个人同时监督负责, 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若其中一人有特殊情况需要暂离岗位, 则需要其上级进行负责和监督。

2.7 与日常业务功能的匹配

由于配网线路管理是为日常配电服务的, 所以配网线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用需要跟日常配电业务相适应。本系统需要对传统配电业务中所产生的问题和繁琐的过程进行完善。例如可以根据线损以及线路接线图处理后形成可以直接使用的线损图, 而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样计算。例如, 可以提供转供电方案管理、理论线损管理、区域负荷分析管理、停电管理等功能, 与日常配电业务相结合。这样, 可以让配网线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提升系统的价值。

2.8 多空间之间映射的自动更新

前面提到, 本系统需要实现不同空间之间的映射。但这些空间之间的关联信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系统也需要自动更新这些关联信息, 以减少由人工带来的失误。如果实现了这些关联信息的自动更新, 那么就可以节省下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数据的处理。

2.9 查询、统计、总结功能

建立此系统, 是为了得到更准确、快捷的数据, 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完成配网线路的管理。因此, 数据的查询、统计和总结功能, 需要在这个系统中得到更好的体现。要为用户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 完成图、数、实际信息的准确转换, 防止数据在转换过程中出现失真或丢失的现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一种或多种的查询、统计方式, 以体现出系统灵活、易用的特点。

2.10 系统版面的设置

在系统版面的设置中, 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便捷、美观为主要方向, 去设计系统版面。将用户常用的功能放在显眼的地方, 由于本系统的数据更新较快, 需要设计一个及时更新数据的位置, 以便用户及时查看和使用更新的数据。还需要设计用户意见反馈栏, 通过用户意见的反馈, 去改进系统, 以求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感受。

3 结语

我国的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速度都在日益加快, 配电用电也已经成为我国建设道路上愈加重要的一个方面, 人们都离不开配电用电。而配网线路管理对配电又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目前的配网线路管理技术还不是那么的完善,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对这项技术的探讨研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这项技术一定可以带给人类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配网GIS 篇3

【关键词】配网GIS;配网自动化;应用分析

引言

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分析,GIS是当前比较先进的应用技术,在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很多范围内的应用,结合使用的情况分析,GIS的使用特点,以及在配网自动化的应用方式,都是当前社会发展重点研究的问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当前社会,GIS不仅推动了很多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在整个系统的工作中,由不同的结构构成,不仅能够实现管理上的合理控制,同时能够在低投入的前提下,实现良好社会效益。

近几年,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突飞猛进,在社会的多种行业发展中,极大的推进了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是越来越大的。为了保障经济的良好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就需要在能源供应方面,应用技术不断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对于电力能源而言,同样需要应用科学技术提高技术能力。对于保障电力能源供应的电力事业而言,是国家重点发展的能源行业,在大量资金投入的基础上,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网络的建设中,配网占有比例逐渐上升,随着产生的安全隐患也有所增加,这对于电力网络管理而言,造成了严重的管理压力。要实现电力网络的良好管理,就要实现良好的配网监管,避免在配网运行过程中,产生危险电力能源供应的因素,清除危险因素,实现科学的检查方式,保障清除危险因素,这就需要扩大配电网络GIS系统的工作范围,实现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在信息上的统计分析,配以图形说明分析,从而在实现配电网良好运行情况的同时保障电力能源的安全供给。

1、GIS系统的结构介绍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为收集、储存、搜索、分析及输出显示地理空间定位数据而开发的一款数据库管理系统[2]。其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①系统层 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0以上系统;②数据层 服务器采用Oracle 9i+ArcSDE9.0 for Oracle 9i,其功能是储存空间数据及非空间数据,客户端采用单机模式的MicrosoftAccess数据库,其分为两级,最大化的降低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次数;③应用软件层 也称为业务逻辑层,通过ADO.NET和MapObjects组件,和空间数据库相连,进行图形制作、编辑、管理,数据分配、查询、统计、存入、调出,用户不直接与数据接触;

2、GIS系统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过程

对于当前国内的电力网络而言,不仅运行过程中涉及多个方面共同协作,对于管理方面也造成了多方面的管理压力,从电力系统的能源制造,到能源输送以及发送到能源使用者使用端,不仅实现了电力能源出现空间上的转变,同时也需要转变工作方式,实现科学自动化的管理以及工作方式,当前对于电力能源的需要逐年上升,在网络覆盖方面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对于配电线路的布置以及使用等很多方面,应用技术支持。在电力系统的工作中,为了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就必须有对于网络工作的可靠分析,而对于GIS技术的工作情况而言,完全能够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转的需要,帮助电力管理实现科学化的监管力度,实现电力能源高质、合理的输送过程,而在电力网络中GIS的工作应用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如何实现输电配电线路管理工作

电力资源从电厂到用户的终端使用,需经过一个必要的步骤,即为输电配电过程。输电配电单位的工作内容包括点输电线路设计、高架施工、线路管理维护、设备归档及养护等,这些工作内容大多数涉及到当地的地理信息。该系统可以做到建立信息、输出图形、有效的监控力、拓扑着色、处理地理图形与连线图形的连接点,从而将地理电容情况、使用密度、供电系统的路线、覆盖区域、拓扑情况、输电导线与架线杆塔的位置关系、变电站电力隔离器的开关状态等信息直观的表达出来,给管理人员对线路的检查、维护、故障排查、电路负荷控制、操作隔离器、分析电力消耗流向等各项具体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情报支持[3]。

2.2配网设施管理情况介绍

输配电网路线路长,涉及的地域范围广阔,电压的变换次数很多,因此在电力资源的输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种类繁多,传统数据库软件的管理方式很难面面俱到,难免出现疏漏,导致事故的发生。GIS系统可以将各类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后,将其输出为不同比例的电子地理图形,直观的从地图上表达出电网的分布状况,及各种设备及终端用户的连接位置状况,该系统中还储存有各种设备的信息,包括功能、特点、适用范围、安装位置、检修历史等,不仅能对设备进行远程的监控管理,并且能够根据设备与图形的拓扑关系,运用设备估算电网的在线与离线,管理人员可以轻松得到该地区内重要电力设备分布状况,为检修和维护及排查故障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为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及正确的决策,提供了全方位的参考依据[4]。

3、GIS系统的工作特点及未来前景

该系统是基于计算机信息研发的,其工作原理、技术核心、工作流程、组建形式、操作规程等个方面因素决定了其具有操作简便、信息准确度高、输出信息直观、流程管理的相对独立、搜索引擎强大等诸多特点,决定了其在电力配网中的强大功能及无可取代的地位。不仅仅可以应用于电力配网中地理情况的表现上,还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信息存储与处理功能。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对于电力能源的需要也逐渐增加,对于电力网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通过技术上的提升,在保障电力系统良好运行的基础上,实现管理上的监管力度。对于电力网络的管理方面,运用GIS技术不仅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同时能够结合电力网络的实际情况,实现可靠的技术保障。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分析,GIS是当前比较先进的应用技术,在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很多范围内的应用,结合使用的情况分析,GIS的使用特点,以及在配网自动化的应用方式,都是当前社会发展重点研究的问题。对于电力网络而言,运用配网GIS系统实现在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保障电力网络的正常工作,实现电力系统优化管理,保障电力能源的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曹书平,况明生.GIS在配电网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9(06):128-129.

[2]邹彦艳,刘均.GIS技术在电力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01):156-159.

配网GIS 篇4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配网GIS系统,调配一体化

1 配网自动化概述

配网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扩大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配网自动化成为供电企业进一步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 已成为电网现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009年5月, 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提出建设“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战略目标的提出给配网自动化注入了新的内涵, 也给配网自动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国网公司明确指出配网系统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六大环节之一, 而配网自动化是配网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工具和手段, 因此, 智能配网也为配网自动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配网自动化的内容

配网自动化 (DA,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及通信技术, 将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电网结构、设备、用户以及地理图形等信息进行集成, 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 实现配电网运行监控及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 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用户满意度以及管理效率。

配网自动化功能可分为2方面的内容:将配电网实时监控、自动故障隔离及恢复供电、自动读表等功能, 称为配电网运行自动化;而将离线的或实时性不强的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停电管理、用电管理等功能, 称为配电网管理自动化。

3 配网自动化系统组成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由网络建模/图形编辑、统一配网数据中心、配网高级分析、配网调度应用等几个部分组成, 外部与配网GIS、配网生产、配网停电和抢修指挥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馈线自动化、配变电量采集等应用系统交换信息。

3.1 关键技术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关键技术如下所示:

(1) 统一数据采集平台:使用同一套前置采集系统, 接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配电线路馈线自动化和配变电量采集系统的实时数据和遥控操作, 成本低、易维护、数据一致性好。

(2) 与配网GIS相配合, 在配网GIS维护的地理图、单线图的基础上, 使用自动成图工具, 自动生成调度用的系统联络图 (需要进行适量的手工布局调整) , 提供基于地理图、单线图和系统图等多种粒度的可视化调度界面, 全面满足调度员对各种图形的需要。

(3) 各项调度应用基于配网高级分析, 其中状态估计能够充分利用变电站和10 k V配变的量测、计算整个配网的负荷和电压分布, 实现对全网的可观测性, 减少对线路上自动化装置的依赖程度, 体现系统的智能化, 并且为进一步升级到智能电网的优化运行和控制奠定基础。

(4) 通过基于IEC 61968的信息交换总线和配网生产管理、停电和抢修指挥系统等进行数据和流程的交换, 实现生产、营销和调度各专业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例如停电申请单的生产申报、调度审批、营销客服发布的流程。

3.2 网络和计算机配置

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 (包含配网GIS和生产系统) 分为3个网段, 数据采集网段、实时调度网段、调度管理和生产管理信息网段。其中, 数据采集网段和实时调度网段位于安全Ⅰ区, 调度管理和生产管理信息网段位于安全Ⅲ区, 通过正向和反向物理隔离装置进行间接通信。

4 对GIS系统应用的几点感受

配网GIS系统 (地理信息、自动成图和设备管理) 为配网的运行管理提供一个具有地理环境信息的网络模型, 通过维护流程进行电子化的管理, 为调配一体化系统、配网高级应用软件、配网生产管理等提供网络拓扑、图形等的数据支持。因此, 配网GIS系统的建设和实用化程度, 对整个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配网自动化系统成功应用于工作中, 针对配网GIS系统提出如下几点感受:

(1) GIS的核心价值是建立面向电气连接的图形、数据一体化的网络拓扑和数据模型, 需要支持自动成图、网络拓扑、潮流计算、停电分析、电网规划等高级应用功能, 从基础上保证应用的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

建议不要把GIS系统作为“图资管理系统”来看待, 而是应看作“电网资源管理系统”, 其核心价值是建立面向电气连接的图形、数据一体化的网络拓扑和数据模型, 而不是使用ArcInfo、Smallworld或者Intergraph软件。

GIS系统的数据模型定义了设备之间的关系, 包括电气连接关系、设备所属或安装关系、测控信息关系等。该模型必须是基于CIM的拓扑模型, 使网络拓扑分析等高级分析软件可以直接使用该数据模型。系统中, 无论是SCADA还是GIS, 其底层的核心都是基于该数据模型的网络拓扑以及在此之上的潮流计算, 这就从技术架构上保证了真正的一体化。正因为有了面向电网拓扑的数据模型, GIS、电网高级分析、生产管理才能共用相同的电网数据库, 使GIS成为整个电网运行管理系统不可或缺的基础。

(2) 在应用模式上, 由配网生产和管理一线的技术人员来维护GIS中的数据, 系统需要能够进行企业规模的分布式、协同工作, 同时支持上百个并发编辑用户。

一般的供电公司配电网络都是由多个位于供电班组来运行和维护。建议为每个这样的班组配置建模工作站, 由最了解现场情况的一线技术人员来维护GIS中的数据, 并且制订和执行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这样才能确保GIS中的数据技术更新, 准确地反映现场情况。

这种应用模式要求系统能够通过分布式协同工作的建模工具和工程设计模块, 以一线班组为源头建立数据更新的闭环流程。系统的建模工具提供了较好的分布式协同工作能力, 具有对象级的锁定功能或者版本编辑功能, 允许这些班组同时并发工作, 对各自管理范围内的线路和设备数据进行录入和修改, 实现了“在数据源头维护、在全公司范围共享”。

(3) 在维护工具的功能上, 提供方便、快捷、实用的建模工具, 采取图模库一体化技术, 快速建立基础资料库。

为了能够给一线班组人员使用, 系统的建模工具一方面要求功能很强大, 另一方面要求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好用。普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后, 就能够非常快的把复杂的管线网络录入到系统中去, 修改起来也很方便。分布式的协同工作环境和建模工具相配合, 系统能够让用户快速有效的建立和维护基础资料库。

(4) 结合配网线路工程初步设计模块, 建立数据更新的闭环流程, 实现了“在数据源头维护、在全公司范围共享”。

系统需要建立覆盖配网线路工程的初步设计模块, 实现了数据更新的闭环流程。所有改变网络结构的业扩、网改、基建等工程项目都要经过这个闭环的流程。在项目立项之后、施工之前, 基层班组在GIS的设计层中完成新建/改造线路的路径设计和设备基本参数的填写, 通过管理部门审批, 交给建设单位施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基层班组定期跟踪工程进度, 相应的把设计层的内容转化到施工层, 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在施工层中修改、填写线路和设备数据。工程竣工后, 基层班组在指定时间内把施工层的内容合并到运行层, 完成对GIS的修改。管理部门制订和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定期考核基层班组的工程竣工及时性和数据准确性, 确保GIS中的数据及时更新, 准确地反映现场的情况。

进一步调配一体化系统, 能够根据设计图 (施工图或者竣工图) 生成线路投产日的系统图, 为新设备投产做好准备。

(5) 必须具备实用化的配电单线图和配电系统图的自动生成和增量更新, 从而降低人工绘制的工作量、提高图纸更新效率、减少出错环节, 有助于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单线图和系统图作为配电运行、管理最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 传统上, 一直采取利用Auto CAD绘图的方式来维护, 通过局域网上的文件共享、下载等方式来发布。这种模式下, 随着配电网络的改接, 单线图的修改和发布的工作量比较大, 容易产生单线图和现场情况不一致, 导致安全隐患。

系统能够自动从建模工具维护的地理图中, 抽取电网电气拓扑结构, 自动生成单线图和系统图。生成之后的图, 还能够随着地理图的修改, 相应的进行自动更新, 大大简化了人工绘制的工作量、提高了图纸更新效率、减少了出错环节。

单线图是对单条线路的逻辑展开, 系统从地理图中根据分支的层次关系和电气连接关系, 搜索线路所属设备, 并根据横平竖直、空间不重叠的原则确定相对位置关系。GIS图修改之后, 通过拓扑搜索和对比, 在单线图中进行相应的删除和新增操作, 调整删除和新增设备前后的距离, 使之保持美观。

上一篇:人体目标论文下一篇:始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