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记忆十篇

2024-09-05

有趣的记忆 篇1

一、口译的记忆机制

口译是一项即时性强、专业性强、信息密度大的脑力劳动, 一种缺乏语境、意象的双语转换活动, 一个复杂的心理思维过程。口译由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并不是一条直线, 而是借助认知知识听辨语言、分析、综合、推断、理解、意义产生、记忆和表达的过程。记忆是口译的关键环节, 也是困扰口译活动的主要“瓶颈”, 因为记忆在保持信息的同时, 遗忘便也开始。

认知心理学认为,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是一个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系统。口译记忆不同于一般记忆, 是一项准确性要求更高、记忆强度更大的记忆活动。即在识记阶段听辨和解码、保持阶段贮存原语信息及再认阶段编码和输出译语。当译员大脑的语言区受到刺激, 会借助大脑已有的相关信息对语音进行识辨、理解、分析和推理, 并将结果以目的语形式存贮起来, 在短时间内完成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

从记忆心理学看, 在口译过程中存在三种记忆系统, 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在口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瞬时记忆, 又称“感觉贮存”, 感知记录原语信息, 是所有信息进入大脑的第一通道, 是对外界刺激的真实拷贝或转录。但它保持时间非常短, 仅为±0.25~2秒。瞬时记忆是信息之源, 也是口译的前提。短时记忆是连接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纽带。一方面, 将经瞬时记忆筛选后传送的言语信息分析、组织、储存在人脑的海马区;另一方面, 参照长时记忆储存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处理。记忆容量有限, 约为7±2个单位模块, 信息保持时间约为±1分钟, 且容易受干扰和遗忘。Atkinson和Shiffrin认为, 短期记忆的信息存储在槽道里。当槽道被信息全部占据后, 新的信息就很难进入, 或者新输入的信息就有可能挤掉最先进入槽道的信息, 信息不断输入, 这种替换就不断发生。短时记忆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发挥了中央处理器的功能。长时记忆如一个经验知识库, 保存了人们已经贮存在大脑里的知识和经验, 其记忆容量是无限的。它为短时记忆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语义、语篇等非言语信息, 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但长时记忆中所贮存的旧信息需被激活才能被提取到短时记忆中参与对新信息的加工。

三种记忆系统相互作用, 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归纳, 帮助译员找到与源语对应的目标语, 有效完成译语输出。当言语链发布时, 大脑会迅速激活长时记忆, 提取以前存储的相关知识, 并启动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对现场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 充分理解言语所承载的意义, 从而使交际有效地进行。口译三种记忆机制之间的关系可用加工流程图 (图1) 来表示。

从该图我们可以发现, 信息的处理需要不同层次记忆的参与。如果译员能充分利用三种记忆系统的相互联系和工作记忆的特点来加工并贮存所接收的信息, 那么口译记忆就有了保障。

二、口译记忆心理策略

口译记忆机制表明, 短时记忆给译员提供了语言知识, 长时记忆中贮存着非言语知识, 译者通过调动语言外知识与语言知识在大脑中结合, 完成重构字词意义和表达源语信息的任务。这为口译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译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记忆能力, 就必须采用一套符合口译记忆特点的策略来尽量减少记忆的负荷, 准确、有效地储存信息。

(一) 短期记忆策略

根据短期记忆信息容量有限性和可扩充性的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将记忆材料意义化、形象化, 进行“组块”加工, 集中精力保持关键性信息以相应延长信息保持的时间和质量。

1.使记忆材料意义化、形象化

记忆容量随着材料的意义而变化。如果材料富有意义, 记忆容量增大, 反之则减小。在记忆源语讲话内容信息时, 如果我们能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使材料内容富有意义, 减少所记忆材料的符号, 使较少的符号承载较多的信息量, 就能减少记忆负荷, 增大记忆容量, 从而更充分地贮存信息和加工信息。借用Daniel Gile的口译认知负荷模型来解释, 即在减少记忆负荷的同时, 相应增大了可用于口译其他作业的加工能量, 如言语产出, 这样口译的正常进行也有了相应的保证。

记忆与识记材料的形象性成正比。心理试验表明, 生动的材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空洞的材料容易让人遗忘。如果译员能把源语话语信息以某种形象贮存, 将话语内容转化为各种形象化的结构、图式或画面, 对语篇所描述的世界建起了一个情景模型, 而不是记住其词语, 就能有效地减少所记忆材料的符号, 使较少的符号或意象承载相对多的信息量。具体方法就是通过源语内容激活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知识图式, 使其与短期记忆中所接收到的新信息相互作用, 整理、类化并组织信息, 以达到理解和记忆的目的。

2.对材料进行“组块”加工

意义编码是译员具有超常记忆能力的基础。组块是将若干小单位联合为大单位的信息加工活动。加工方式“组块”化就是以话语所呈现的信息单位, 如字词、短语、句子、篇章等为基础, 分清信息主次, 结合逻辑推理, 将信息单位按主次关系逻辑性地组合成更大的信息单位, “在语义变为语篇意义的瞬间以树状形式记忆理解的内容”。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译者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 扩充组块内容, 将零碎的、片段的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意义链, 作为整合信息成分来储存。

3.集中精力保持要点

译员要充分利用主题和语篇结构, 将源语内容当作提纲或框架来处理, 集中精力保持要点, 把握源语材料的主要意义及其联系, 利用新信息去激活长时记忆里的相关信息, 可以达到较为完整地归纳其他次要意义在内的全部意义的目的。

(二) 长期记忆策略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根据长期记忆容量无限化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扩充外部信息激发大脑中“知识图式”, 组织和唤起大脑中的长期记忆, 降低分析、分割信息所耗费的精力和减轻记忆负荷。

“知识图式” (Skeme) 的概念是由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首先提出的。他认为, 知识图式是人脑对过去反应和经验的积极构建, 是大脑中连接新知识和背景知识的框架。当大脑受到新信息刺激的时候, 相关领域的信息框架, 即一定的知识图示就被激活, 把大脑中的有关旧信息和新信息联系起来, 帮助完成对新信息的理解。在口译过程中, 译员大脑中的已有图式就成为了译者的背景知识, 它可以帮助译员快速、准确地理解说话人说的意思, 及时有效地完成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 从而有利于记忆的进行。如果大脑中已有的相关图式完整、清晰, 则译者所需的将新信息与已有图式结合的努力就要小得多, 记忆负担就越轻。相反, 如果进入大脑的信息属全新范畴, 译员一般来说很难理解和记忆这些材料了。

参考文献

[1]McCarthy, M.and Carter, R.Languag as Discourse: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 1994.

[2]柴明熲.口译的专业化道路: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3]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4]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5]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有趣的记忆 篇2

二(3)班巢荔楠

奶奶说

一根呀

作用可真大

一棵呀

很快会长高

我说

一支呀

可以写秘密

数字2

二(3)班袁文艳

一群

嘎嘎嘎

嘎嘎嘎

在水里

游啊游啊

河水就写了

一排

又一排

黑黑的“2”

数字3

二(1)班薛雨如

小妹妹

最喜欢摸着

软软的小

这里面

藏了好多个3

妈妈笑

摸了摸自己的

这里面

藏的3

一定比你多

数字6

二(1)班薛雨如

妈妈说

提了的我

是个

在黑夜里

跑来跑去

我说

我是数字6呀

提着亮亮的

到处去照亮

数字6

二(3)班孙晨

歌唱家说

6是我的

体育老师说

6是我的

厨房里的妈妈

指指

指指

觉得6是她的好帮手

有趣的记忆 篇3

其实,动物们在记忆方面还有很多有趣的事。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每天上午9时至11时,定时用糖浆喂养蜜蜂,其他时间盘子是空的。过了几天,即使盘子内没有糖浆,蜜蜂也会按时飞来光顾。可见,蜜蜂的记忆力可以保持好几天时间。

章鱼的记忆力又比蜜蜂更胜一筹。有个试验员在水池中扔了一个大牡蛎,章鱼想吃里面的肉,结果摆弄来摆弄去,费了几个小时也打不开外壳。过了7天,试验员又将一个大牡蛎扔进去,章鱼看了一眼就不再理睬了。这表明:一周前的事,它还记忆犹新。

当然,不同的动物,记忆力不一样,记忆的特点和方式也有区别。

狗用路边撒尿的方法记忆经过的路线,回返时再用嗅觉分辨路径。因此,狗无论走多远,总能平平安安回家,绝不会迷路。

非洲的银粉蛇外出觅食时,把身上的银色粉末抖落在路上,等到吃饱喝足后,再沿银粉标记回洞睡觉。

斑头雁的脑袋上长着一个精巧的记忆装置,它对经过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河流,甚至每一个村庄,都有着惊人的记忆。冬去春来,斑头雁都能准确地长途往返,不会有误。

骆驼和大象如果受到了虐待,不管对方逃到何处,过了多长时间,它总会设法找到对方,报它的“一箭之仇”。

有趣的记忆课作文 篇4

这个星期六,我上了一堂有趣的记忆课。给我们上课的`是光辉老师,她有一头浅棕色的长发,穿一件大红色的夹克衫,脸上总是笑眯眯的,很和蔼。

这次记忆课可谓是收获颇多。上课前,光辉老师打开PPT,上面写满了整整一页的词语,看得我眼花缭乱。过了一会儿,光辉老师突然说到:“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把上面的词语都背下来。”我吓了一跳,禁不住喊道:“不可能,老师我放弃!”光辉老师没说话,只是笑了笑,对我摆了摆手示意我继续背。2分钟马上就过去了,我只记住了2行词语,只见光辉老师切换了ppt,上面写着:联结记忆法。她走到我们面前,温柔地对我们说:“把你们要背的词语连成一个故事试一试吧。”我一试,天哪!我竟然用了2分钟不到就背出了词语,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激动地差点从位子上跳起来。

谁知光辉老师又出难题了,她慢慢地说道:“人们都说倒背如流,我相信,大家用了老师提供的方法之后一定能轻而易举地倒背刚才的词语。周奕杨,你上来,背一遍吧。”不,为什么是我?竟然要倒背,我惨了,哦不。我在心里抱怨到。可是,我还是逃不出光辉老师的“魔爪”,她让我背,我又能怎么办呢?还是开始吧。“森林、毒蛇、书包…”我的声音颤抖着,心像在坐过山车一般,仿佛下一秒就要跳出来了。但是到后来奇迹发生了,我竟变得越来越自信,恐惧也减少了不少,背词语的声音铿锵有力,流利地背完了所有词语。

下课后,光辉老师叫住我,“奕杨,不要轻易放弃啊,刚刚不是背得很好吗?要有自信呀!”我开心地点点头,高高兴兴地和老师到别,回到了家中。

有趣的地名 篇5

以花果树木为首的地名:兰溪、梨树、桃源、荔枝、榆次、莲花、梅县、柳州、桐庐等。

以动物为首的地名:龙泉、虎林、鹿港、鹰潭、狼山、鸡西、鹤岗等。

以矿产为首的地名:金华、银川、玉门、铜陵、铁岭、煤山、铅山、石城等。

以颜色为首的地名:黄岩、青岛、蓝田、紫阳、白城、黑山、红安、赤峰、乌江等。

以方位为首的地名:东阳、南昌、西安、北京、上海、中卫、下关、左权、右江等。

有趣的动物“联盟” 篇6

蜜獾与响蜜鴷

非洲蜜獾以昆虫、小型齿类动物为食, 尤其喜食蜂蜜。它们是一种孤独的动物, 但却同一种褐色的小鸟——响蜜鴷结下了“甜蜜的友谊”。

非洲的很多蜜蜂在地上营巢。响蜜鴷一旦发现蜂巢, 就会向蜜獾的洞飞去, 发出一系列特殊的叫声。蜜獾听到这种呼叫信号, 便会立即钻出洞来, 跟着响蜜鴷向蜂巢跑去。由于蜜獾的毛又密又厚, 不怕蜂螫, 可以大胆地把蜂巢挖开, 大口大口地将蜜和蜜蜂的幼虫吃掉, 然后只把空蜂房留下, 而响蜜鴷想要吃的正是空蜂房——蜂蜡。原来, 响蜜鴷的体内有许多共生菌和酵母菌能分解蜂蜡, 把它变成脂肪, 从而使机体吸收。

文鸟与黄蜂

在中美洲有一种灵巧的小鸟——文鸟, 它们会编织很复杂的巢, 巢的样子就像一个罐子挂在树枝上。在热带地区, 猴子、野猫、蜥蜴、蛇等许多动物都爱找鸟蛋吃, 而且它们都善于爬树, 所以鸟类的后代常常遭到侵害。可是这些“入侵者”却不敢冒犯文鸟的“罐子”, 因为聪明的文鸟总是把巢搭建在黄蜂巢的旁边, 正是黄蜂巢——这个可怕的大球在护卫着小鸟。有趣的是, 黄蜂从不得罪自己的小鸟邻居, 而对侵犯小鸟的敌人却毫不留情。

海参与隐鱼

有趣的成语游戏 篇7

【修改稿】

今天上作文课的时候, 老师教我们玩成语游戏, 男生向女生挑战。当老师一声令下, 大家急急忙忙地查词典、看课本, 还有发挥自己想象的。

第一回合比的是一三字相同的成语, 例如:畏首畏尾、不知不觉、有条有理……我们男生输了, 但是我们并不灰心。

第二回合比的是前面两个字相同的成语。老师一说完, 大家忙着抢答。女生刚说“多多益善”, 我们马上以“人人有责”相对。就这样一来一往, 真是有趣呀!大家拼命地想, 有人紧张得已经汗流浃背了。

第二回合男生又输了。老师说:“别泄气, 还有第三回合。”

第三回合比的是含有植物或动物的成语。大家可紧张了, 女同学的脑子里像安装了电脑程序:“人面桃花、鸟语花香、打草惊蛇……”成语接二连三地从她们嘴里蹦出来, 而我们男生却是一个也答不出来。

最后, 老师宣布男生惨败。女生大声欢呼, 而男生却个个面红耳赤, 垂头丧气。

这个游戏既好玩儿, 又使我学到许多成语, 真是一举两得!

阅读提示:

小作者将第三回合变略写为详写, 使全文场面描写更为生动、活泼。

民国那些有趣的考试 篇8

后来, 钱先生到燕京大学兼课, 如法炮制, 凡是考卷, 就交与学校。学校退回, 钱先生仍然不看, 也退回。学校要依法制裁, 说如不判卷, 将扣发薪金等。钱先生作复, 并附钞票一包, 说:薪金全数退回, 判卷恕不从命。

相比而言, 林语堂的考试更绝, 是以“相面打分”。每当学期结束, 评定学生成绩时, 他便坐在讲台上, 拿出学生名册一一点名, 被点到的学生, 依次站起, 他如相面先生一般, 略看一看站起的学生, 便定下分数。对没有十分把握的学生, 他就请对方到讲台前, 略微谈上几句, 然后定分。

对此, 他解释说:“叫我出十个考题给他们, 而凭这十个考题, 就定他们及格不及格, 打死我也不做!”他凭着超强的记忆力, 几节课后, 便能直呼学生的姓名。因此, 还未到学期结束之时, 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程度, 他心里早已有数, 这就是他敢于“相面打分”的秘诀。据学生回忆说:“林教授 (相面) 打下的分数, 其公正程度, 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 所以在同学们心中, 无不佩服。”

史学大师蒙文通晚年任教于四川大学。他考试, 不是老师出题考学生, 而是学生出题问老师。考场也不在教室, 而在茶铺里。考试那天, 学生按指定分组去陪蒙先生喝茶, 喝茶之际, 学生提问, 蒙先生回答。他根据学生提问的水平, 判定学生的专业水准。所以, 往往学生的题目一出口, 他即能考出学生的学识程度。这种考试方式, 对老师的学问和临场发挥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1948年, 梁思成在北大讲中国建筑史。最后一节课讲完了, 梁先生就说:“课讲完了, 为了应酬公事, 还得考一考吧?诸位说说怎么考好?”讲台下坐着的20多位学生, 没有一个人答话。梁先生又说:“反正是应酬公事, 怎么都可以, 说说吧。”还是没有人答话。梁先生像是恍然大悟, 于是说:“那就看看有几位是选课的吧。请选课的举手。”还是没有一个人举手。梁先生笑了, 说:“啊, 原来诸位都是旁听的, 谢谢诸位捧场。”说着, 向讲台下作了一个大揖, 飘然而去。听课的人报之以微笑, 然后散了。

民国这些考试, 真是异彩纷呈, 那是老师对自己学问的高度自信, 也是对学生素质的真实体现。想想看, 今天还有哪一所大学里的哪位老师能这样考试?

有趣的声现象 篇9

另外, 据资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纳粹德国海军与盟国海军在大西洋上进行过一场激烈的海战。为了达到既能炸毁敌军舰艇, 又确保德军舰艇安全的目的, 德国海军在一些重要航道旁, 布设了大量新发明的“音响水雷”。这种水雷比磁性水雷灵敏得多, 它能在对方舰艇音响的诱导下自动爆炸, 从而使盟军舰艇在接近德军舰艇之前就被消灭。正当德军自以为得计时, 这些音响水雷却在盟军舰艇尚未来到时, 接二连三地自动爆炸, 连一条盟军舰艇也未炸沉, 这件事让德国人百思不得其解。若干年后, 经水声学家和海洋生物学家的研究发现, 在德国海军布设水雷的海域里, 生活着一种小虾, 它们能发出某些频率的音响。这些音响与舰艇音响的频率一致, 于是大量小虾发出的巨大音响, 诱爆了德军的“音响水雷”, 使他们想依靠这种新式武器打击盟军舰艇的希望成了泡影。

上面这几个声现象是不是很有趣呢?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 请看:

1.响水不开, 开水不响。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经验:烧开水时, 水壶内哧哧作响, 是水还没有烧开, 过了一会儿声音小了, 水反而烧开了。这是因为刚烧水时靠近壶底的水先变热, 溶在其中的空气被释放出来并上升, 而这时其他地方水温还比较低, 由于热胀冷缩, 气泡上升时体积越来越小, 并受到水的阻力, 在水流扰动下就能振动发声。当水温达到沸点后, 水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了剧烈的汽化。水中释放的气泡上升时, 有不断汽化的水蒸气加入, 因而气泡不断变大, 受到水的阻力也变大, 就不容易振动发声了。

2.热水瓶里的声音。在向热水瓶中灌开水时, 瓶中会有嗡嗡的声音发出, 而且水灌得越多, 音调也越高。因此, 人们可以从音调的高低大致判断出瓶中水位的高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 向瓶中灌水时, 瓶中空气由于水流激荡而发生振动, 开始时空气柱较长, 振动频率低, 所以发出的声音音调低;水灌得越多, 空气柱越短, 振动频率越高, 发出声音的音调也就越高了。

3.开水落地的声音。不小心把开水倒在地上, 发出低沉的噗噗声, 而冷水倒在地上, 声音却比较清脆。这是因为开水汽化快, 周围总被一层厚厚的“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液滴) 包住。开水倒在地上时, 这些“白气”就起了缓冲作用, 因此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而冷水落地是直接和地面碰撞, 所以声音比较清脆, 振动的频率高, 音调就高。

4.铁锅里的声音。铁锅可以烧水, 但是随着铁锅温度的不同, 在其中滴入少量的水, 也会有不同的现象产生。把铁锅放在火上微烤一会儿, 滴入少量水后, 水很快扩展开并冒出“白气”, 直至水干。如果再烤一会儿后滴入水, 会发现水中不断有气泡在滚动, 同时发出哧哧响, 这实际上是水滴已沸腾, 由于水少, 放出的气泡直接在锅的表面振动并破裂, 因而发声。如果当铁锅烧红后再滴入水, 可以看到水滴在锅内滚来滚去, 这是水滴表面的水急剧汽化, 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把水滴托起, 在锅内滚动并振动, 由于水滴直接振动, 发出的声音音调也较高。

5.雷声是怎样产生的。在雷雨天, 巨大的雷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也有许多同学有着小时候怕“雷声”的经历, 那么雷声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质就是发生放电现象时, 强大的电流使得空气急剧膨胀, 发生振动而产生的。

以上这些有趣的声现象都蕴含着声学知识, 同学们只要认真思考, 仔细观察, 就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它。

同学们都很喜欢俄罗期歌手VITAS的海豚音, 那么高的音很少有人飙得上去, 这里的“高”指的就是音调, 它和响度是不同的。音调高也既是声带振动的频率高, 而“引吭高歌”里的“高”指的却是响度, 两者不一样,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区分。另外, 生活中很多人们总结的谚语也包含着丰富的声现象知识:

1.掩耳盗铃———在人耳处减弱声音;

2.悬丝诊脉———固体可以传声;

3.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声音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4.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鼓面的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5.长啸一声, 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 声音通过多次反射, 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 经久不息, 似乎山在狂呼, 谷在回应;

6.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同的人音色是不同的;

7.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既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 也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8.若言声在琴弦上, 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问君何不指上听。———揭示了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9.“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和“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能分清蛙声和钟声的依据就是不同的声音音色不同。

有趣的“西天取经”游戏 篇10

我们先选四位同学组成取经队。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角色, 最终班里德高望重的班长当选唐僧, 瘦猴似的我当选孙悟空, 贪吃特胖的马子恺当选猪八戒, 老实憨厚的崔洪林当选沙僧。唐僧双手合十口念紧箍咒, 大师兄手搭凉棚望着远方, 二师兄手扛铁耙憨态可掬, 沙僧肩挑重担一路前行。师徒四人全都是单脚站立的姿势。同时还选了四位同学组成妖怪队。妖怪队不断地向师徒四人做鬼脸, 其余的同学一起喊:“取经路上妖怪多, 师徒四人斗妖魔!”就这样, 看谁能坚持到底。如果另一只腿也着地, 失去平衡就算输了。同学们兴奋地说着:“取经路上妖怪多, 师徒四人斗妖魔。取经路上……”小妖们也不断地做着怪样, 有的张牙舞爪, 凶相毕露, 有的蹦蹦跳跳, 耍两下把式, 真是使尽浑身解数。只见师徒四人就是不理妖怪, 唐僧干脆闭上了眼睛。我左看看, 右瞧瞧, 一不小心, 摔到地上了, 只好认输。我看到沙僧金鸡独立的姿势真不好做, 简直就像个不倒翁。终于, 贪吃特胖的“猪八戒”也坚持不住了, 双腿着地了, 最后只剩下“唐僧”稳如泰山, 大家欢呼雀跃着, “唐僧取胜, 班长取胜”的声音在操场上飘荡。

“西天取经”的游戏激起了我们对古典名著的热爱, 在游戏中我们争先恐后地争当里面的角色, 乐此不疲, 从中我们还明白了, 坚持就是胜利!

用游戏的口号导入文章, 引起读者的兴趣, 同时点明了游戏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小作者把游戏的过程叙述得很清楚。

游戏的场面有点有面, 用词准确生动。

游戏中要加入自己的感受, 与大家一起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

上一篇:鼠标模式下一篇:计算机测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