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发展策略分析十篇

2024-05-10

企业战略发展策略分析 篇1

一、国际建筑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 在国际建筑市场中欧洲、亚太、北美和中东地区一直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占主要优势, 全球许多知名的国际承包商欧美日等国也在这些地区的建筑业务上一直形成垄断。目前的国际建筑市场已经基本是“群雄并起、欧美领先、中印土迎头赶上”的格局[1]。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 国际建筑市场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许多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本国建筑产业的竞争实力, 发展对外承包业务。随着国际建筑市场结构的变化, 现如今许多国家的建筑承包商为扩展其在世界各地承包工程的地缘优势, 积极谋求合作。国际建筑市场的这种发展趋势对发展中国家建筑企业实行国际化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不过, 近几年来, 随着发展中国家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的不断兴起, 强国建筑企业垄断的格局也正在逐步减弱。现阶段, 越来越多国家的建筑企业之间开始寻求在技术研发、工程施工等的合作, 已逐渐形成了全球技术共享、资源共享的新格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建筑企业的现代管理手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也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 缩短了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距离, 同时也为建筑企业加入全球化市场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二、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市场优势分析

1. 技术优势

我国达到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 绝大多数都有雄厚的技术研发部门、高水平的高层管理队伍以及超强的施工队伍。我国一大批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工程如上海金茂大厦、杨浦大桥等都由这些企业施工完成, 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已具备承建国际市场大型工程的能力。另外, 我国建筑企业具有独特的专业特点及优势, 可以承接的项目种类繁多, 从交通项目、能源工程、市政工程到商业设施住宅等都具有承建施工的经验, 且许多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

2. 投入成本优势

我国人口资源丰富, 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以上, 从事建筑业的人数也占世界建筑从业人数的大部分。而对于建筑业中劳动密集型的工程项目, 往往人工成本就占据了工程总造价的绝大部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并有强大的劳动力输出潜力, 可为我国建筑企业提供足量、低廉的劳动力, 间接降低了工程的总造价。这为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同欧美等发达国家竞争创造了先天的价格优势。

三、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工程承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资金短缺和融资能力弱

对于大型国际项目的承揽, 建筑企业是否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及较强的融资能力是能否赢得项目的重要因素。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上往往资金不足, 缺乏国际融资经验, 且在融资上面临融资渠道窄、担保难、成本高等问题[2]。长久以来, 由于国内建筑企业普遍较弱的融资能力, 这已成为我国企业承接国际项目的最大瓶颈。

2. 企业管理粗放

近些年来, 虽然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发展中已有了一席之地, 但仍有许多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最普遍的问题是国内建筑企业缺乏国际化的管理人才, 管理效率低下, 企业的管理目标与理念能与国际化市场的要求不一致。我国建筑企业也往往缺乏国际市场操作规范、市场运作规则以及国际项目管理相关经验的各类人才。这也是我国建筑企业要想与其它国际一流企业缩小竞争压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3. 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相比国际大型建筑承包商, 我国建筑企业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相对落后。企业若能合理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 就可以监测国际市场的动态、了解市场规则, 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招标、方案设计、工程进度、预算、质量等过程提供一系列便捷的帮助, 这对于国内建筑企业快速应对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我国建筑企业深入国际市场的建议

首先, 建筑企业自身要制定长远的国际市场发展战略。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应积极实时的了解国际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以根据企业自身状况做出顺应市场的战略, 保证企业在国际市场长久的竞争力。其次, 企业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不仅依赖企业自身优势项目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 也要扩大企业的其它业务, 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时分散企业的市场风险。另外, 企业要储备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因为无论是国际市场的开拓还是工程项目的实施, 都需要依赖高素质人才。企业应积极招募更多专业过硬、业务熟练的人才, 并利用企业现有项目培养人才, 这将有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长久发展。

五、小结

我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位, 就必须了解国际市场的现状, 结合我国建筑企业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及时调整企业战略, 制定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措施, 以提高我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实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道金.中国建筑企业深入国际化探讨[D].天津大学, 2013.

[2]徐跃刚.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5.

企业战略发展策略分析 篇2

连锁零售企业主要是靠规模在市场当中获胜,企业的规模和自身资源与能力相比之下较为匹配。但是,近些年,因为经济市场的不断改变以及连锁零售企业的持续快速扩张,大规模跨地区开店,盲目追求扩张现象为企业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伴随着连锁零售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自身必须认识到所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困境的形成原因设计针对性破解方式,以此保障连锁零售企业在市场中长远发展。

二、连锁零售企业发展之困境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进度放缓,连锁零售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从近些年连锁零售企业的实际情况也直观体现了连锁零售企业所遭遇的困境。例如近些年前百强企业门店的扩张速度、销售额增长速度、销售额占市场消费总额比例均有直观体现。2010年,前百强连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约为1.8万亿元,同比整张保持在10%以上。在2013年,百强连锁零售企业的销售规模约为2.0万亿元,同比增长不足10%,销售增幅是连锁零售企业在我国十多年的发展中首次出现个位数整幅,也是自统计以来首次创增幅最低。2014年,百强连锁零售企业得到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整体销售中总额的8%,不断降低。自从2010年以来,连锁零售企业的门店就在以飞速的扩张,销售增幅与销售额占比却一直下滑,这也说明连锁零售企业近些年并不景气,处在明显的困境之中。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2014年我国零售百强企业实现销售额33741.0亿元,同比增长26.2%,增速较上年加快6.4个百分点,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4.2个百分点。但是,到2016年,总额增速不高于10个百分点,这一特点说明伴随着连锁零售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增,零售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且合理的结构。

1. 经营模式滞后

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仍然是以产品为核心,这一种经营模式在零售市场资源稀缺的环境下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如今的零售市场中,零售服务企业越来越多,原本的卖方市场逐渐成为买方市场,连锁零售企业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市场占有率,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客户的参与积极性成为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挑战之一,必须针对性转变经营模式。于此同时,某些连锁零售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经营模式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但是在具体的实施操作以及营销理念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仍需改进。

2. 人力资源应用与管理存在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一旦存在问题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形成较大的威胁,在连锁零售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将会直接导致销售业务无法长远发展,对连锁零售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显著的制约性。就目前而言,连锁零售企业的参与人数并不少,至少有几百万人,但是其中能够真正推动企业发展的人数并不多。销售业务普遍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时间,这对于销售人员的考验非常明显,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挑战,当前许多连锁零售企业都会选择在同行业中挖掘成熟人才作为人才引进措施,进而忽略员工的培养工作,导致销售业务工作人员无“新血液”。与此同时,许多销售业务人员都是从信贷员调过来的,其对销售业务的整体掌握能力并不高,业务方面的创新并不足,这对于销售业务的长远发展也有明显的影响。

3. 连锁零售企业内部结构存在问题

连锁零售企业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单部门、单职位的,会涉及到许多部门和相应的职能,新门店的开设问题较多并且约束条件非常多。这一种内部组织结构的繁琐性、复杂性也会导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足,工作效率较低,促使客户选择更加高效、顺畅的网络零售服务,最终导致连锁零售企业失去市场份额、流失对公客户。

三、连锁零售企业发展困境的破解策略

1. 创新经营模式,改变经营理念

将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应用科学的经营理念以及完善的营销流程,认真分析客户对零售行业的需求以及期望。在调查市场中客户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并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针对性服务产品和营销渠道,合理的定位产品价格,在营销策略完成之后开展回访工作,并按照回访信息对经营模式和产品内容进行合理调整。统计并整合城市综合性连锁零售企业经营、销售方式,了解客户需求和分布状况,按照实际状况明确清晰销售内容与业务。只有通过这样的改变,才能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明确客户的需求,完善产品的信息,优化经营、营销手段,保障销售业务在连锁零售企业中的发展质量。

首先需要做好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方式创新,在流通领域中,某些基础性的产业需要考虑为交换而并不是主导生产,也不是现生产后交换。传统的营销方式主要是以4P理论为主,现在逐渐转变为4C理论。所谓的4P理论就是市场营销当中的价格、渠道、促销以及生产手段,而4C理论则是先不考虑生产,先针对客户的需求,先不计算产品的价格,先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先不考虑销售渠道,先考虑如何为客户创造便利。这一种方式与营销策略和手段并不相同,这一点更加注重市场的反馈和客户的需求。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好20%顾客的服务工作,并借助这20%带动其余80%的客户。充分尊重消费者,开设会员制,并且是开设等级式的会员制,不仅需要将客户当做是经济收益的来源,还需要真正将客户当做是家人,让他们习惯在连锁零售企业总消费。再例如,推动五个零销售活动,也就是顾客与企业零距离,销售与供应中间零环节,消费行为零风险,消费之后零遗憾,对客户零歧视。只有在连锁零售企业真正为客户着想的时候才能真正接近商业的成功,掌握市场中大多数客户。

营销模式的转变必须要求连锁企业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真正从客户的需求为思考角度,满足客户的各种实际需求,商业是城市的核心,社区的连锁零售企业便是其中的创新方式之一,其是否能够最大程度的方便消费者,便是该连锁行业是否长存的关键。

2. 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优化门店开发

为了连锁零售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构建相应的培训机制,力求培养业务能力充足、营销策略新颖的销售业务人员团队以及新门店的服务团队。首先,可以定期开展销售业务的相关信息分析和教育,提升销售业务人员对销售业务专业知识的掌握全面性。其次,完善奖励机制,在销售业务人员获得相应绩效的情况时,必须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也需要建立明确的考核制度,提升考核的指向性,考核不仅仅是短期的考核,也有质、量、长期的综合性考核。与此同时,还可以构建业务人员难度考核评价档案,实行分级评级,对表现不足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对于表现优秀的人员需要给予提升与鼓励。培训工作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培训机制,同时也可以定期开展技能比赛和优秀服务评选等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强化员工的内在潜力,优化业务能力。与此同时,为了规避人才被其他机构挖走,必须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对于优秀人员给予充足的生活补助和精神奖励,同时还可以挖掘其他部门的优秀人才。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二八定律,将80%的精力和空间放在20%优秀员工上进行针对性培养,并借助这20%的员工推动门店发展的80%。相对应的,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必然需要集中优秀的工作人员,并集中配置人力资源,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3. 连锁零售企业建立全新营销方式,做好线上线下内外关系,协调自身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多个方便:(1)做好连锁零售企业与连锁业之间的内外关系。充分体现和应用营销学的二八定律。例如为供应商创造80%的利润,团结供应商,注重与处理20%的干部管理问题,并通过这20%带动80%的员工主动、积极工作。20%的商品营销利润,80%的商品低价甚至平价,应用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将利益偏向于民众。首先,必须要协调自身状况,不能盲目的开设新门店,必须按照实际的利润增长状况为基础,新门店周边消费者购物需求为根据,综合性考虑开设新门店,并在开设新门店时充分考虑资源、货物的配送成分和供应能力。除此之外,连锁零售企业必须主动追求占领空白的经营领域,尤其是当前电子商务没有占领的空间,这一点对于开设新门店而言更加重要。其次,即使是在竞争当中也需要考虑服务的差异型与产品的特点,因为市场是无限的,想要在竞争当中寻求差异性和经营特色,必须遵从有情、有信、有心、有客和有特的原则;(2)连锁零售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根据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合理的分析未来的局部情况,尤其是当前的90后与80后,这一群人在不久之后就会成为消费的主流群体,根据这类人群的喜好特点,在网络上开创开放式的信息交流平台,借助移动网络终端和现代化通信工具,应用品牌、网络、呼叫中心、会员制争取更多的主流消费群体。连锁零售与与电子商务本质上并不冲突,而是一种互补的联系,电子是一种方式和手段,能够促使传统的商业模式变得更加现代化,体现连锁行业的配送优势与品牌忒单,结合网上网下,实现虚拟、显示一体化经营销售模式。除此之外,还应当做好电子商务的调整,不能因为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否定传统连锁零售方式的存在意义,也不能因为电子商务的短板固步自封。应当正确的认识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之间的关系,将电子作为手段,连锁作为模式,体现两者的优势,创建全新的手段与模式;(3)注重细节与客户体验。最大程度展现连锁优势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经营成本。不断的推动服务与产品优化,为消费者提供快捷、便利、是会的生活方式,满足他们对零售行业的实际需求。例如,近些年社会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婚礼会馆,主要是将举办婚礼作为消费者的关注重点,满足许多人的现实需求,现在仍然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在扩展过程中,连锁零售企业必须同时发展实体店的经营与虚拟化网络经营,有效的结合线上线下,实现资源的合理应用,降低成本。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着电子商务与移动终端支付交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连锁零售企业必然会发生彻底性的改变。连锁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连锁,不再仅仅是实体门店,也需要包含线上线下的结合,并作为一种实体商业模式,这一种商业魅力并不应当跟随人们的消费方式而改变。相反,假设连锁企业能跟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使用更加多元化、多层面的经营模式,不断控制运营成本,体现连锁的品牌优势以及供应链优势,必然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确保连锁零售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连锁零售企业在近些年发展速度非常快,主要是因为快速复制、连锁布局经营、产品标准性高、品牌优势以及统一管理等特点。但是因为零售危机的影响,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相应的困境,这为连锁零售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对此,为了确保连锁零售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本文详细分析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的困境以及相应的破解策略。

关键词:连锁零售企业,发挥困境,破解策略

参考文献

[1]周素伟.连锁零售企业发展之困境及其破解[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4,1(3):88-91.

[2]王忆南.连锁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探析——以浙江为例[J].江苏商论,2011,1(12):29-31.

企业战略发展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 竞争态势 发展策略 果汁饮料

一、我国饮料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这些年我国饮料工业增长快速,截至2005年底我国饮料总产量为3380.4万吨,企业总数3332家,资产总额3381.82亿元,销售收入3036.4亿元,利润总额217.3亿元。不难发现,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中国饮料市场呈现持续的繁荣景象。

尽管如此,中国饮料市场的发展状况与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世界软饮料人均消费水平为54L/a,而我国仅为22.4 L/a,特别是我国果汁饮料人均消费仅为1.5kg/a,与世界人均消费7kg/a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饮料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巨大。尤其是履行加入WTO承诺带来的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内外饮料企业纷纷抢占中国饮料市场。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饮料总产量仍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估计到2010年将到达4000万吨以上。

二、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1.当前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特点

(1)果汁饮料市场呈现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05年,果汁饮料市场渗透率达36.5%,居饮料行业第四位。同年底,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果汁饮品销售统计,以市场综合占有率为依据,排名前三的依次为统一、汇源、康师傅。根据波士顿顾问公司提出的“三四律”的规则:在一个稳定的竞争市场中,有影响力的竞争者数量绝不会超过三个。其中,最有实力的竞争者的市场分额又不会超过最小者的四倍。

(2)企业品牌形象建设难度大,广告边际效应递减。随着果汁饮料商家和饮料种类的繁多,广告邊际效应递减,消费逐渐趋于理性。消费者选择范围大,品牌忠诚度较低。企业需要在品牌运作及市场推广上整合丰富的营销手段传播自身品牌价值,提高品牌忠诚度。

2.果汁饮料市场的竞争态势

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陆续出现过果汁饮料品牌,但大多由于市场培育及自身经营等方面的不足而退出市场,或是局限在某个区域市场内,基本没有力量发动全国的市场攻势。直到2001年统一推出PET包装的“鲜橙多”取得成功后,可口可乐、康师傅、养生堂等国内外品牌纷纷跟进,呈现多家品牌抢占果汁饮料市场的竞争格局。

(1)整体竞争格局分析

①三股竞争力量相互牵制。第一是以“统一”和“康师傅”为代表的台资企业,在包装和口味上创新,配合较长的产品线;第二是汇源、养生堂等国内的知名企业,其优势在于具有地理优势和较高信誉度;第三是诸如从单一业务经营领域走向多元化经营领域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跨国公司。

②细分市场各自为王。果汁饮料市场的竞争体现在不同的细分子市场,第一类是果汁含量仅为5%~10%的低浓度果汁饮料。在这一阵营内,以统一“鲜橙多”、康师傅“鲜的每日C”为代表,这两者在细分市场上占据的份额较高,儿童果汁饮料细分市场则以可口可乐公司出品的“酷儿”为主。另一类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果汁浓度约30%的复合果汁市场,主要代表有屈臣氏的 “果汁先生”和养生堂的“农夫果园”,这类产品以其新颖的产品特征受到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追捧。

(2)细分市场竞争分析

①不同品牌具有不同细分市场结构。由于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定位不同,各品牌的饮用者各具特色。这说明果汁饮料产品市场跟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年龄、产品特征等不同诉求有很大关系。

②消费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果汁饮料消费区域差异性显著,南北方由于地理、口味、消费习惯的差异,各自选择的消费品牌不同。例如,生产基地在深圳的维他果汁饮料的投放比例大都集中在广州和深圳地区。在植物蛋白饮料中,“露露”的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更多人喜爱椰树牌椰汁。

三、果汁饮料企业的发展策略分析

针对上述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态势的分析,笔者认为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显现在品牌建设、资本运作等发展策略的成功运用上。

1.品牌建设

当今企业的竞争早已从产品的竞争上升到企业形象的竞争,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成功品牌的建立是体现企业形象的有力表现,果汁饮料市场中企业的成功不单单是产品的营销,更重要的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体现,以及品牌文化创造和传播的过程。

“统一鲜橙多,多喝多漂亮”成功把目标消费群体定位在追求健康与漂亮心理的年轻时尚女性。除了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外,更重要是把“鲜橙多”的品牌文化带进目标消费者心中,在品牌建设中强调品牌延伸,紧随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心理,快速推出相关饮品。从长远来看,统一追求的是以自己的一套文化与主张来保持品牌持久的竞争力,并且让消费者认同公司的品牌理念,这是企业成熟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企业打造品牌的核心。

品牌建设的局限性:品牌建设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品牌可以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无数忠实的消费者。果汁饮料起步较晚,在果汁饮料市场上品牌建设的最大局限性在于市场上没有一个绝对优势品牌。另外目前市场上饮料种类繁多,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这也给果汁企业品牌建设造成困难。“两乐”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沉淀发展起来的品牌,然后凭借雄厚的品牌优势走多元化经营路线。而对于统一、康师傅等企业来说果汁饮料只是其一个细分领域,消费者难以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品牌认知。从事专业化果汁生产的汇源,其品牌建设在国人心中是比较成功的,但其困境在于像百事可乐收购的康纳等国际专业化果汁品牌也悄然进入中国市场,汇源如何巩固、强化自身品牌来抗衡外来企业,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是其值得思考的。

2.资本运作

资本经营是以资本效益为核心的经营活动,为了实现资本经营效应最大化,现代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考虑现实环境的变化以及经营战略的调整,精心选择有效的资本运作方式,运用股票上市、并购、联合、重组、参股控股等方法,促使现代企业资本经营活动步入良性循环。有效的资本运作可以使得企业短时间内做大做强、提高自身国际竞争能力,这些对于当今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2004年1月,朝日啤酒株式会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联合宣布与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结成战略联盟。随后2005年,汇源集团分拆其果汁产品业务,统一集团斥资3030万美元,双方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中国汇源果汁控股”。业界这两次大的资本运作,传递的信号值得关注,说明了有实力的企业将在果汁饮料市场上进行更深入的市场开拓与发展。

资本运作的局限性: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合作双方在技术、信息管理、企业理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矛盾应该如何调和是众多企业需要思考的。伴随高昂的资金投入、巨大的风险,资本运作可以给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很难界定,如果资本运作操作不当,带给企业则不是价值最大化,而是一场灾难。

四、结语

果汁饮料市场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为果汁饮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良性的竞争是促进果汁饮料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果汁饮料企业要善于把握机会,在竞争中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以及对市场竞争态势合理分析,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行业经济概况[J].中国经济景气日报,2006,71(02):112~114

[2]汤天曙:中国食品学报2004年的中国饮料工业[J].中国食品学报,2005(增刊):67~71

[3]张金泽文剑曾明等:2008奥运会对我国饮料市场的影响[J].饮料研究,2005,31(5):120

[4]周妮江胜霍美丽:果饮热潮—— NO.4 登陆[J].品牌与营销,2006,(38):27

[5]薛冰: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十二月销售排行榜 果汁饮料[J].质量报告专刊,2006,(03):38

[6]陈凌云:世界上最有效的营销法则[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99

关于煤矿企业发展策略的分析思考 篇4

找文章到更多原创-()

“安全、发展、生活”是集团公司今年发展的主题,如何跟上集团公司的发展步伐,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从现实可能性的角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一初步分析。

我们企业 年 月建矿,年 月依据国家政策破产重组,破产后,从实际出发,科学地确立了企业发展重点。经过近一年半的“大建设”该矿先后完成了二水平生产系统改造、矿井通风系统改造、矿井提升系统改造、运输系统改造、井下供电系统改造、二水平北部治水、储装运系统等六大工程。通过“大建设”使矿井解决了接续问题,优化了生产布局,实现了合理配采,生产能力由一个靠落后的生产工艺勉强维持的小井群,一跃成为了年产80万吨的中型矿井。XX年至XX年全矿产量猛增,年产量均达到了100万吨以上,但掘进增长速度却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XX年全矿采掘出现严重失调。xxx年原煤产量完成xx万吨,比考核计划减产xxx万吨,亏损xxx万元。xxx年全矿在生产布局上仍是南北两翼开采,两个采区,两个∏放面。123采面开采北部区三水平15#层左一段,月产xxx万吨/月;478采面没有大的接续块段,开采30#层旧区或阶段小煤柱,30#层储量小、煤层薄、旧区 复采、小煤柱回收,工作面单产低,月产计划xxx万吨/月,年产x吨,两区合计xx万吨。从xx年1—9月份生产情况看:1-2月份两个采面同时生产正常,能保证计划指标,3--9月份两个采面只有一个面保证计划指标任务,另一个面配采,且采面搬家频繁,影响全矿计划指标的完成。虽然矿井三水平可采储量丰富,储量为xxxx万吨,服务年限可达xxx年,但由于投入不足,出现采掘不平衡现象,按当前的施工掘进速度计算,三水平形成出煤系统大约需要为x个月,矿井将出现x个月无面可采的局面,面对矿井生产形势出现的新变化,矿领导一班人,对xxxx面临的形势进行了重新审视,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慎重而深入的思考。为此,他们确定了精细管理,安全稳定、加快建设、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发展战略:三年三步走,一年一个新台阶。

第一步:加快建设,夯实基础。即XX年,进一步加快三水平建设速度,所有岩巷工程在x月份全部完工,优化资源配置,煤炭生产完成xx万吨以上,进一步改善职工生活水平。

第二步:调整规范,整体推进。即xxxx年,煤炭产量达到xxx万吨,完善、规范运行机制,推进全矿生产经营工作向效益最大化目标迈进,企业经营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第三步:效益经营,创新发展。即xxxx年对矿井再进一步改造,南北两翼厚煤层中布置两个工作面,追求先进的技术,上一个轻放,改箕斗提升为皮带提升,年产提高到80万吨,改变排列顺序企业是集团公司最小矿的历史。

发展目标:加快建设步伐、夯实达标基础、提高管理水平

加快建设步伐。生产准备问题是煤炭生产的战略性问题,特别是针对我矿准备工作相对滞后的问题,要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生产准备作为战略性的任务来抓。企业三水平延深工程原计划岩巷部分XX年末交工,XX年8月份首采区投产。为了保证矿井持续发展、职工生活正常,我们及时进行战略调整,确定了“开拓掘进年,XX年三水平确保投产”的规划。岩巷XX年三季度末移交、设备安装和煤巷部分四季度末完成,XX年1月1日三水平正式投产。为了实现这个规划,我们在三水平工作面摆步上主要分两部分:一是风井部分。总工程量为xxxx米,在工作面摆步上由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工程队进行施工,月保证进尺100米,由梭车或箕斗进行提岩。二是三水平延深部分。XX年三水平延深工程总工程量为xxx米,有四个作业队,确保xxx年岩巷工程全部移交,为xxx年1月份形成出煤系统做好准备。①41#开拓队:施工三水平南大巷、三水平变电所,总工程量:440米,月进60米,XX年9月份完工。②41-1#开拓队:施工三 水平井底车场、三水平18#层机道下山、三水平面8#层机道XX,总工程量760米,月进70米,XX年9月份完工。③42#开拓队:施工三水平皮带下山、清理斜下,总工程量400米,月进50米,XX年9月份完工。④43#开拓队:施工三水平面8#层回风巷、轨道下山、回风上山,总工程量520米,月进60米,XX年9月份完工。在保证XX年三水平首采区投产的基础上,加快矿井技术改造,生产准备适应煤炭生产需要。优化生产布局,不断挖掘生产潜力,确保全矿煤炭产量逐年提高。

夯实达标基础。安全是煤矿的头等大事,质量达标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可靠基础和保证。今年我们要以“两个建设”为重点,强化基础工作,狠抓达标提级,促进矿井和谐发展。一是在井下建设方面,要以学新岭创建样板区为切入点,重点开展三个会战活动。①以打击违章抓、蹬车矿车为重点,开展运输治乱会战,重点解决扒蹬矿车,屡禁不止问题,乘人车秩序混乱问题。人车、矿车、机车不完好,带病运行问题,绞车大绳超限问题,地轮缺少或灵活,人车轨道不达标等问题。②以消除隐患为重点,开展“一通三防”会战,重点检查局部通风量、通风设施的管理,瓦斯检测设备的使用、便携、自救器的携带和使用,双风机、双电源,三专两闭锁等,杜绝瓦斯超限作业、微风作业。③以设备防爆为重点,开展机电会战,重点对井下所有在用设备的电气进行大检 查,消灭失爆现象,完好率达到90%以上,保护要齐全并坚持正确使用,定期维修,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二是在井上建设方面。从基础工作抓起,大搞地面环境建设,按照标准合理规划,利用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卫生会战,并根据各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了卫生责任区,矿集体公司对五层区周边进行了砌围墙,初步完成了封闭,改变工业广场四通八达、闲散人员随着入矿,偷盗现象时有发生的状态,为矿井全面开展地面环境建设打下良好基

企业战略发展策略分析 篇5

一、当前的管理情况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

(一) 企业存在着模糊的长期发展战略, 不协调的情况存在于成本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中

在企业整体发展目标上, 长期的、系统的规划在其中还比较缺乏。上级任命制是中小型国有企业最高领导的任命方式, 一般在职5年, 这样不同的成本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就会存在于每一届最高领导人员身上, 在任职了之后, 尽管会详细的了解企业的各种情况, 并将自己工作时间内的企业规划制定出来。这样就很难确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 这样就会有一定的不协调性存在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中。

(二) 分割形式的信息管理条块, 这样合理的成本管理是难以进行的

现阶段, 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中小型国有制造企业中还比较缺乏, 很多的中小型国有企业对于自身的信息平台还没有系统的建立起来, 信息孤立的情况还时常的存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 对信息很难去共享。这样对成本管理上必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 片面的制造管理成本方式

以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内容上出发进行分析, 尽管一些企业将成本管理的工作放在了重要位置上来对待, 但是, 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上却没有重视起来, 以经营的过程入手分析, 企业在成本管理中, 只是将生产过程的管理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对成本在设计阶段的管理上却很少顾及;从空间的角度上入手分析, 很多企业将内部价值链的制造成本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相反, 对于顾客和供应商成本的管理上却忽视了。一些中小型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 过多的在乎眼前的利益, 对于长远的发展上没有做出细致的规划, 对战术型的企业成本片面的去追求, 对战略型成本管理上却忽略了。

(四) 落后的成本管理方法

生产的粗放式, 进而造成简单化的情况会出现在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上。现阶段我国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都对分步法和品种法上进行了利用, 在现代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普遍采用高度的自动化形式, 不断的降低了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 同时与自动化生产联系密切的动力费用和机器折旧费等需要将不同产品的间接费用分配计入进去, 这样就会大大提升间接的费用, 这样相关性在其发生额和产品生产中就会逐渐的消失, 面对如此情况, 一旦还对以前的制造成本计算的方法上进行使用, 这样严重失真的情况就会出现在产品的成本当中, 这样就很难控制管理成本, 也不利于产品销售价格的合理判定。

二、利用现代的方式, 提升中小型制造业国企成本管理

(一) 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制系

现阶段的中小型国有企业都在非常严峻的环境中生存着, 对简单的成本管理模型进行套用或是对于某种管理方法单一的去套用是绝对不符合标准和规定的, 要在对企业的基础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各种成本管理的方式上进行使用, 确保能够有更加合理的成本核算。

首先, 对企业的成本问题, 用战略成本从宏观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要确保有明确的战略定位, 是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 如此一来, 管理成本时才能够符合标准, 才能够有明确的标准会存在于成本的控制当中。成本管理的方式要同企业的发展目标上相协调, 对战略性成本管理策略上进行使用, 对企业的战略目标上可以很好的予以进行完善, 确保企业能够始终向着大的发展方向前进。

其次, 进行成本的SWOT分析, 通过对企业的资源、能力、管理队伍、行业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掌握企业产品成本的优劣势, 挖掘机遇, 降低风险, 以强化成本领先的核心竞争力。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理念, 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跳出产品的生产过程, 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发展态势以及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等方面。

(二) 对各种成本管理的方法进行综合应用

运用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控制的技术, 以提高成本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针对现代化制造企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状况, 引发了作业成本法的普遍应用。作业成本法以价值链为中心, 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流程再造, 强调各环节的关系, 消除一切不能增值的作业, 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的状态, 更合理的对产品成本进行分配, 大大提高了产品成本信息的真实性。

成本管理除了作业成本法外, 更有作业成本管理、成本预警系统、平衡计分卡、目标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等方法和分析工具, 通过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应用从而保证成本水平得到持续的控制和降低。

(三) 将员工素质提升上来, 对成本文化上进行培养

组织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组织的效率。所以, 对具有成本意识的企业文化发展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在提升成本管理中, 成本文化在其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员工要不断的进行培训和教育, 在成本管理的工作中, 确保人人都能够加入进来, 对于成本管理上要时刻的注意, 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带来推动作用:首先, 提升了员工的素质, 能够将组织的管理幅度予以扩大;其次, 制造部门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提升了, 他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就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而着想, 为企业的盈利而努力。

(四) 合理控制人力成本

因为国有企业同其他的所有制企业不同, 相对来说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比较定式, 灵活性比较缺乏, 尤其是在人力成本中, 要多下功夫, 在人力成本同收入重量相差不大的时候, 可以对较高技术水平的人员进行聘用, 而且, 利用这部分人还能够将一批新的技术骨干孵化出来。并且对员工的录用、安置、选拔、解聘等方面都要合理的进行。

(五) 合理解决负担成本

和其它的企业进行比较, 国有企业还负担一部分社会成本, 这样既有正面的影响, 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具体的工作中, 要将积极的作用继续发扬, 同时还要学会正确的剥离社会负担, 对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离, 还比如对后勤服务部门和行政职能部门的分离等, 确保能够将资金正确的用到需要帮助的地方, 尽可能的做到节省。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 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不断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出成绩。在中小型国有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它们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 不但要对自身的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强化, 同时, 对于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也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成本管理在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对于企业的整体效益上会带来非常直接的影响。但是现阶段, 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 在成本管理中还经常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 中小型国企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将正确的解决对策制定出来, 这是企业发展中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芦洁.中小型制造国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理论广角, 2013 (07) .

[2]孙军艳.基于现代成本管理理论的中小型制造国企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成本管理研究, 2011 (06) .

[3]杨晟.浅析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J].科学咨询 (决策管理) , 2010 (01) .

企业战略发展策略分析 篇6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SWOT分析方法研究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1.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优势

(1) 产品价格低、产品线丰富、上市周期短、市场反应迅速

国内中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平板电脑产品价格相对较低, 价格主要集中在500—1500元, 同时产品的种类上也非常丰富, 从5寸至10.1寸几乎都有产品分布。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生产一直以消费者为核心, 市场反应迅速, 新品上市周期非常的短, 令一线品牌厂商也望尘莫及。

(2) 成熟的整体方案, 开放的软件平台, 功能多样, 应用丰富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硬件都是采用的上游芯片厂商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 操作系统主要采用的是谷歌的安卓系统, 安卓平台上丰富的应用, 能充分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市场定位准确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产品市场定位准确, 主要面对的客户群是对平板电脑有需求且预算相对较低消费者, 这些消费者对品牌诉求较低, 对价格相对敏感, 更注重功能和外形的因素。

2.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劣势

(1) 质量低劣, 售后服务难以保证

国内中小平板厂商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没有严格的标准, 虽然相对低廉, 但整体质量上相对低劣, 同时大多数厂商都没有固定的维修中心, 或者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少数几个维修中心, 这根本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

(2) 缺少核心能力, 自主研发能力较差

限于资金和研发成本等因素, 国内中小平板厂商一般采用的是上游硬件厂商提供的整体解决方案, 尽在外观或者系统上进行一些改动, 在平板电脑的核心技术方面基本无自主研发能力, 不能针对特定的市场需求自主开发新产品, 产品同质化严重。

(3) 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

由于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在开发新品的时候往往会高度模仿市场上已成功的知名品牌的产品, 这个过程就会涉及到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国际大厂就曾多次针对外观专利方面的问题起诉中国的相关企业。

3.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机会 (1) 市场规模大、产业链成熟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 以及早期用户的宣传, 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都会对平板电脑有需求。平板电脑生产销售模式相对比较成熟, 一般由专业的芯片公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平板电脑公司进行外观的设计及产品的组装, 然后由分销渠道进行销售, 这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对企业非常的有利。

(2) 一线品牌未大规模进入低端市场、网络渠道对销量的促进作用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主要针对低端市场, 这个市场的潜在用户多, 价格敏感度高, 一线品牌尚未大规模进入这个市场, 消费者的品牌偏好较低, 这些条件都为国内中小平板但那厂商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由于网络销售渠道的日益完善,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平板电脑, 这也极大的促进了平板电脑的销量。

4.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产商的威胁 (1) 一线品牌对低端市场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一线平板电脑厂商渐渐意识到了低端市场的重要性, 对这个市场也投入了一定的关注, 譬如联想电脑公司就推出几款千元价位的平板电脑, 并获得了不错的销量。一线品牌大厂研发能力较强, 产品质量高, 售后服务有保证, 这些对中小平板电脑厂商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2) 大屏幕智能手机对平板电脑的替代作用

智能手机逐渐的朝大屏幕发展, 市场上主流的智能手机的屏幕大小都在3.7寸---4.5寸之间, 三星电子近日甚至推出了一款5.3寸的智能手机, 这些大屏幕智能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平板电脑的市场造成冲击。

(3) 潜在进入者多, 市场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

低端平板电脑的开发在技术上没有较大的难度, 市场门槛相对较低,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期望进入这个市场, 而现有市场品牌认知低, 产品同质化严重, 竞争日趋激烈。

二、国内中小平板电脑生产企业的发展策略的研究

国内中小平板电脑生产企业针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以及外界环境的机会和威胁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争得一席之地, 而不被市场所淘汰, 可以有以下几个策略:

1. 采用精品策略, 缩小产品线, 专心做好一到二款精品, 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纵观国内中小平板电脑生产企业的产品会发现一个特点, 就是产品非常的丰富, 从5寸到10.1寸各个尺寸的机器都有分布, 产品和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甚至自己企业的几款产品都会产生竞争, 与其他厂商的产品相比, 更是同质化严重, 无法让消费者形成对该品牌的认知和偏好。这局面既是威胁, 又给予国内中小平板电脑生产企业以机会。

2.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首先, 加强技术研发是未来竞争的需要。一直以来, 一线平板企业依靠其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 很大程度上占据了平板电脑中的高端市场, 而且随着低端市场需求增大, 一线平板电脑企业进入低端市场只是时间问题, 要改变这种窘境,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技术研发, 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 加强技术研发也是国内中小平板电脑生产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摘要: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研究国内中小平板电脑厂商的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 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平板电脑,SWOT分析

参考文献

[1]刘兰剑, 司春林.低端市场破坏:关于山寨手机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3) :46-49.[1]刘兰剑, 司春林.低端市场破坏:关于山寨手机的案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3) :46-49.

[2]董科.“山寨手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 2010 (8) :60-65.[2]董科.“山寨手机”对中国制造业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 2010 (8) :60-65.

浅析我国企业在发展策略 篇7

由于缺乏长期战略眼光, 对创新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 企业不愿为研究开发投入经费。企业不重视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消化。我国企业对技术的重视远不及跨国公司。一直以来, 大部分厂商关注的仅仅是扩大规模, 而不是通过获得核心技术从而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各个产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惊人的相似:产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 (产品价值链中最赚钱的部分) 基本都依赖进口, 在缺乏核心技术和部件的情况下, 许多产业的进入壁垒和行业集中度比较低, 企业赢利能力高度依赖于销售能力和通路, 盈利水平容易受外部经营环境的影响, 起伏很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技术瓶颈问题越来越严重。技术垄断则是指跨国公司为维护和巩固其技术领先优势而对先进技术、核心技术等所进行保密、封锁和控制。垄断缘于竞争, 在竞争的过程中产生并凌驾于竞争之上。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 只有垄断才有竞争力, 当然这种垄断是通过竞争产生的。技术创新竞争是为了形成技术垄断, 技术的垄断是为了控制和巩固竞争地位, 是为了获得实现长期的控制市场从而技术垄断利润的最大化。跨国公司对市场垄断程度越高, 就越不愿意将技术转移到东道国, 以免在东道国市场上培育出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在制造业转移的基础上, 跨国公司加快了研发本土化的战略调整, 将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作为其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使中国成为其地区研发中心或全球研发基地。随着中国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 跨国公司投资必然要考虑产品技术升级和产业水平提高, 从而适应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水平提高的发展趋势。通过整合外部技术与企业所拥有的技术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由于我国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比较薄弱, 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可以把对外投资的重点放在发展利用国外的技术和人才上, 采取收购整合国外的高科技企业, 收购国外高科技品牌、研发机构或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技术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形的技术能力, 表现为创新主体技术存量水平的增加;二是隐含的技术能力, 表现为创新主体的成员所拥有的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组织经验等。由于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 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在所有技术开发领域均保持国际领先优势。因此技术引进, 尤其是我国许多仍处于落后状态的传统产业技术发展从模仿向独创转变的重要策略。

中小企业的发展策略探析 篇8

[关键词] 改革开放;中小企业;生产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91-1

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运行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改革进程中异军突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并不说明它不存在矛盾和困难。事实上,乡镇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就伴生着政企不分、布局分散、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发展失衡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政策或体制造成,有的是乡镇企业本身问题所致。这些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已经成为我市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产权制度存在缺陷。1.从产权制度来看,现在中小企业主要有集体经营、承包经营,以及股份合作制。前面两种形式的产权关系模糊,名义上财产归集体所有,而实际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乡村群众并没有对财产的支配权、处置权,真正拥有财产支配权和处置权的是乡村行政组织和领导。2.而对于股份合作制的中小企业,很多发展还不成熟,企业的经营者只简单的把它看做是一个融资的渠道,并没有把推行股份合作制看作是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的重大变革,是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内部管理制度比较落后。1.长久以来,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始终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大多数中小企业存在着任人唯亲,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从而导致家族式的管理方式。2.在对待企业员工上,企业管理者忽视了企业员工既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的现实。企业员工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而且还有社交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很多企业缺乏激励机制。

(三)缺乏资金供应。从生产要素来看,资金缺乏仍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从农村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利润,很少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和帮助,因此并无稳定的资金来源。

(四)缺乏技术创新。中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那些科学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低水平产业,产品生产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品的低成本,因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缺乏人才和劳动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和高技术人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吸收和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

(六)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针对中小企业较强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镇企业法》及刚实行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在金融信贷、税收、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以及限制行业垄断等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致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自身应采取的措施。1.企业应有灵活的发展和营销机制。2.积极汲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认真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及时总结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特别是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它们在企业管理的某些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3.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尽量采用适合中小企业当前情况的先进适用技术,要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强化政府激励技术创新的手段。4.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一方面,立足培养是开发中小企业人才的战略基点,开发企业现有人才资源和本乡镇的后备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5.依靠政府政策,从宏观上调整中小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变,中小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1.直接资助政策。政府应该对中小企业给予直接资助,以地级城市为基础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2.贷款利率、税收方面优惠政策。建议政府采取鼓励贷款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本性投资。3.创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所需的社会化服务系统。4.理顺企业工作体系要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实现从以政府为主向社会为主、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以操作为主向监督为主的转变,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

三、结束语

总之,我市和全国各地一样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发展成为了唯一的主题。本着让企业长久发展的目的,来调整政府对中小企业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对中小企业宏观上更加合理的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扶持,从而使中小企业有力的发展,健康的发展。

中牟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篇9

教学点:郑州广播电视大学中牟县分校 专

业:乡镇企业管理 年

级:12秋 学

号: 姓

名:陈镇云

指导教师:李玉枝

称:中级

间:2014年5月30日

论中牟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内容提要

中牟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东接古都开封,西邻省会郑州,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中牟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中小企业是在我国农村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小企业以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和顽强的生命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本文主要是通过从企业内部和政府两方面的分析,作者认为中小企业自身应从完善发展机制、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增强实力,政府则应在政策优惠、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适当扶持。只有这样我县中小企业才能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小企业

生产问题

解决方法

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运行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全国其他地方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在改革进程中异军突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困难和矛盾。实际上,乡镇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就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如政企不分、布局分散、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发展失衡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政策、体制造成,有的是乡镇企业本身问题所致。这些问题已经日趋严重,已经阻碍了我县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

(一)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1.从产权制度来看,现在中小企业主要有集体经营、承包经营,以及股份合作制。前面两种形式的产权关系模糊,名义上财产归集体所有,而 实际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乡村群众对此并没有支配权、处置权,但是真正拥有财产支配权和处置权的是乡村行政组织和领导。

2.而对于股份合作制的中小企业,但是其发展道路还不够成熟,企业的经营者只简单的把它看做是一个融资的渠道,并没有把推行股份合作制看作是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的重大变革,只是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内部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1.长久以来,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始终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有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的裙带关系等现象,缺乏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才选拔机制,从而导致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产生严重的问题。

2.在对待企业员工上,企业管理者忽视了企业员工既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的现实。企业员工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而且还有社交的需要、尊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很多企业缺乏激励机制;在员工培训方面,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甚至不进行培训,很多中小企业为了企业短期经济目标的是实现,往往只对企业员工进行一般职业技能的掌握,而且时间较短,制约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缺乏技术创新

中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那些科学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低水平产业,产品生产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片面追求产品的低成本,因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四)缺乏资金供应

从生产要素来看,资金缺乏仍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难题。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从农村的集体企业发展起来的,其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的经营利润,很少享受到国家的补贴和帮助,因此并无稳定的资金来源。当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时,企业很容易因为缺乏外部资金支持而处于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五)缺乏人才和劳动力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的,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和高技术人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展,关键在如何吸收和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城市会吸引农业剩余的劳动力,这些农业劳动力以“民工潮”的形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的工业或服务业,使得中小企业缺乏基本的劳动力,处于对外吸引不了人才,对内留不住的尴尬局面。

(六)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针对中小企业较强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镇企业法》及刚实行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前两部法规是按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的组织形式分类立法的,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导致不同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组织形式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地位和权利上的不平衡发展与不规范运行,而后一部法律,还缺乏实施的相应配套措施。同时,在金融信贷、税收、技术开发、人才培训以及限制行业垄断等方面,更是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保护法规,致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

二、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一)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1.企业应有灵活的发展和营销机制。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始终依赖于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积极汲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认真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及时总结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国内外的先进企业,特别是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企业,它们在企业管理的某些方面,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3.加快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新,永远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从总体而言,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的思路应是:首先,尽量采用适合中小企业当前情况的先进适用技术。中小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很不平衡,采用 4 技术应因地制宜,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应区别对待;其次,搞好规划,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尽管技术创新主要还是市场行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中小企业,但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县及乡镇级政府和中小企业领导都要有技术创新意识,要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强化政府激励技术创新的手段。

4.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一方面,立足培养是开发中小企业人才的战略基点。中小企业培养本地的技术人才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各种灵活的培训方法,开发企业现有人才资源和本乡镇的后备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积极引进急需的人才,尤其是技术骨干和专业带头人,在这一点上,应该大胆引进,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不惜花大代价;更要建立好自身的企业文化和人力管理制度,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

5.依靠政府政策,从宏观上调整中小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为了适应市场的多变,中小企业应采取多元化的经营战略。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应该是在充分考量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同时考虑本地区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及文化资源的特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经营领域。同时,中小企业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灵活多变的经营战略,既有别于国有企业单一化的生产经营现状,又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方式。改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能否建立一套灵活有效的经营机制,是中小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二)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直接资助政策。政府应该对中小企业给予直接资助,以地级城市为基础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创业资助、中小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和城乡待业人员就业的奖励。这样,等于失业救济金转为生产资金,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浙江省已经实行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资助政策,使一些中小科技企业得到了较好发展。

2.贷款利率、税收方面优惠政策。建议政府采取鼓励贷款的激励机制,5 可采取无息、贴息、低息等各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开业,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特别是信用保证贷款的利率幅度应该下浮,要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和条件,允许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鼓励社会各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本性投资,企业和个人以固定资产投资入股开办中小企业的,以及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产品生产、挽救古老手工技艺的生产等,应在一定期限内减税或免税;对于应纳税但暂时有困难的,可以缓交。

3.创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所需的社会化服务系统。社会化服务系统的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它可以完成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系,以及企业行为的日常监督等职能。我县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对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小企业来说,健全的社会化服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可以创办中小企业联合会、企业服务中心和企业网络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技术、出口、人才、协作等信息,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理财、投资、工程设计、会计和税务代理以及广告等咨询和服务,并负责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政策制定。

4.理顺企业工作体系要结合实际情况。理顺中小企业工作体系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尽快改变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方式和体系,取消现有的按所有制、行业和地域管理中小企业的政府部门,逐步实现从以政府为主向社会为主、以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以操作为主向监督为主的转变,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

三、结束语

综上所知,我县和全国各地具有类似之处,在面临着巨大的机遇的同时需要面对极大的挑战,但是发展成为了各地区唯一的主题。乡镇企业有很多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不同的中小企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需要加强在技术改造和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并且结合当地的特色资源,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形成 6 自己的特色。只有“做强”、“做优”,走“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小而强”的路子,才能真正走好、走远。

政府要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需要本着让企业长久发展为目的,来调整政府对中小企业宏观管理体制,形成对中小企业宏观上更加合理的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扶持,从而使中小企业有力的发展,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论个人外贸企业的发展策略 篇10

1.1 第一阶段 (1949-1978年) :高度垄断时期

改革开放前, 中国基本上属于封闭内向型经济。外贸经营主体是国营 (国有) 对外贸易企业——专业外贸总公司, 一切对外贸易活动均处于国家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之下。外贸经营主体一元化主要表现在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化, 所有对外贸易企业均为单一国家所有制企业, 从而保证了国家对对外贸易统治的彻底性。在具体业务实践中, 各个专业外贸总公司负责统一对外谈判、签约、落实货源、组织运输以及交货等所有环节。出口采用收购制 (买断制) , 进口采用调拨制。

1.2 第二阶段 (1979-1991年) :适应改革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我国在初步放开经营, 打破原有经营体制的基础上, 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工贸结合试点, 组织了一些以生产企业和企业联合体为经营实体的试点。随后在一些工业部门成立外贸公司, 试图解决外贸同生产的问题。然而实践证明, 这只是外贸公司隶属关系的改变, 并没有使外贸公司同生产企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此后, 又探索外贸企业向生产企业投资参股, 或实行其他形式的工贸联营, 批准一些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业务。这样, 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联合, 在局部范围内解决了工贸 (技贸、农贸) 之间结合的问题, 外贸出口企业的队伍也因此得到壮大。

1.3 第三阶段 (1992年-2001年) :深化改革时期

从1992年开始, 中国贸易政策体系的改革已经不限于贸易权和外贸企业等内容。在1992年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允许国有生产性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 第一次打破外贸专营这一传统的经营体制。1994年12月31日, 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家综合商社试点。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 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正式授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 私营企业开始登上外贸舞台。在1999年1月4日, 20家私营生产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 标志着我国外贸经营权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己基本形成。

1.4 第四阶段 (2002年至今) :完全开放时期

入世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一章第八条中明确规定:“个人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后可以成为对外贸易经营者, 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贸易”。这表明个人可以开办个人独资企业或以个体工商户的身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针对新外贸法各个领域的配套措施将新贸易法构建成完整的体系:自然人和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工作当中融资小额贷款、公共关系发展、培训、咨询等方面的问题, 政府部门都提供了服务和帮助。我国外贸经营主体的日益多元化, 形成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企业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

2 个人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

新《对外贸易法》取消对个人从事外贸的限制, 意味着外贸已经从一个“特殊行业”变为“普通行业”。新《对外贸易法》的实施使个人进入外贸领域的门槛越来越低, 但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

2.1 财产风险

在我国2000年1月1日颁布的《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一章第二条和1987年1月1日颁布的《民法通则》第二章第二十九条中都有关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 要承担无限责任的规定。这就意味着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 如果合同条款选择不当、责任承担过大, 一旦经营失败, 不但个人的经营财产有损失, 而且家庭财产也会负连带责任。面对如此规定很多人宁愿注册一家公司, 以外贸公司的形式从事外贸经营活动, 承担有限责任, 或挂靠在有外贸经营权的专业外贸公司。

2.2 政策风险

新的《外贸法》确定的只是大的方向和原则, 相关的问题尚在计划之中。例如, 第八条规定如果以个人身份从事对外贸易, 需要首先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 但怎样注册、需要哪些手续等一些具体问题, 尚未明确规定。2004年7月1日, 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处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必须一年内实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 或者“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 方可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也就是说, 如达不到上述条件, 就无法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 因此, 他们不得不通过大外贸公司代理, 这不仅凭空增加了一道环节, 也增加了他的成本 (1%的手续费) 。而且, 外贸代理还要在出口退税上“分掉一杯羹”。

2.3 信用风险

个人信誉是自然人从事外贸活动的一个门槛。国际贸易中, 很容易产生商业欺诈行为, 稍有不慎, 就会上当受骗, 甚至使经营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个人做外贸不需要设备, 也没有固定办公地点, 一旦发生了变故, 很可能连人也找不到, 外商对个人的信用问题存在质疑, 因此仅凭个人信誉和专业外贸公司进行竞争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 具备自营进出口资格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 其对产品和技术的熟悉程度往往是个人不能比的。

3 个人外贸公司发展的对策

新《对外贸易法》的出台及其配套《办法》的实施, 是我国对外贸易之路上一个里程碑。然而在为之欢呼时, 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 是否选择个人外贸之路, 个人外贸路平不平坦以及个人外贸能否赢利, 最终还得取决于个人的理性投资选择, 以及国内相关配套措施制度的完善和到位。

3.1 寻找合适的个人外贸项目, 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

2004年7月1号开始实施《对外贸易法》中允许个人从事外贸, 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限制。所以大家不能一哄而上, 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进行市场定位, 找准自己的位置。当然, 外贸公司还应结合公司的内外环境和发展趋势, 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 针对公司的核心能力做出恰当的定位。

3.2 积极参与网络贸易, 加强对外开放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由于个人外贸公司资源短缺、人员有限、资金贫乏等原因, 在推出新产品、创立品牌、开发市场等方面受到制约, 网络贸易就可弥补这一不足。近年来, 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正在全球范围逐渐兴起, 发达国家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尤为迅猛。因此, 应加快实现国内和国外、政府和企业的联网, 为企业提供广泛的外经贸政策法规信息、商情信息和投资环境信息, 做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共用, 积极运用国际电子商务开展外经贸活动, 增强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3.3 强化服务功能, 提高服务质量

个人外贸公司应以服务来赢取市场, 通过娴熟的业务技巧以及熟悉国家对外贸易各项程序等优势, 为客户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各种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岩.论个人从事对外贸易的风险和防范[J].商场现代化, 2005, (07) .

[2]卓凤莉.初探开禁后的个人外贸路[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4, (09) .

上一篇:历史结构下一篇:幼儿安全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