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管理理念十篇

2024-08-08

ISO管理理念 篇1

毕业论文 (设计) 是大学本科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般都安排最后一个学期去实施。绝大部分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后走向社会, 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 并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 可以说毕业论文 (设计) 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前, 科研、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 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是学生从学校学习到工作岗位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个环节的实施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环节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1) 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2) 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3) 能够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4) 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

然而, 近年来我国本科生毕业 (设计) 论文质量严重滑坡, 这个环节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科学研究的作用大打折扣。2004年3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涂艳国在《北京青年报》撰文提出, 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 不如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之后, 关于是否应该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的争论颇为激烈, 赞同“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 (设计) ”的呼声较高。很显然, 这种“取消论”是消极的。同时也凸显了在互联网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对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迷茫。笔者认为本科生毕业 (设计) 论文教学环节不仅不应该被取消, 反而应该加以完善, 使之成为本科生参与、学习科研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方式。为便于表述, 以下将本科生毕业 (设计) 论文简称“论文”。

二、建立“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既然“论文”质量严重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该教学活动又是必须的, 我们应该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出现“论文”质量严重滑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高校的“论文”教学管理体制严重僵滞所造成的。在环境因素中高校的不断扩招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用对该环节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最大。首先, 高校的不断扩招对“论文”教学环节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对学校来讲:1) 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 而师资建设未能保持同步。扩招后学生人数骤增, 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量太多, 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致使教师对“论文”教学投入的精力不足、在学生写作“论文”的过程工作中“指导”作用发挥不够;另一方面, 部分高校的教师力量薄弱或缺少科研、实验和工程实践的经历。2) “论文”教学环节经费不足。这导致“论文”教学环节的工作条件还不完善, 具体表现为有的高校图书、期刊等资料较少, 可供毕业设计使用的场地紧张, 计算机、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对学生来讲, 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使众多的学生必须考虑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论文”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大四, 大四毕业生必然要投入部分的精力去找工作、考研、咨询出国事项和参加各类资格考试, 还有一些学生还要补修课程来满足毕业要求。师、生精力投入的减少必然导致论文质量的下降。其次,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的使用在给学生写作“论文”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使抄袭成为可能。如果教学单位对“论文”教学环节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相关的过程管理作保障必然导致“论文”的写作流于形式、“论文”出现抄袭的现象。某教师在其所指导的学生中调查[2]发现:从标题到参考文献全文照抄的占26.32%, 从内容摘要到前言和问题分析到对策分析虽来自于三篇不同的文章但整篇照抄的占10.53%, 部分内容照搬的占52.62%, 只有10.53%的学生写出了原创性的学士论文。反观我国高校的“论文”教学的管理活动, 仍然沿袭着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教育模式。该模式的具体表现是[2]:一是“统一立法”薄弱。主要表现为部门立法, 政出多门。常常是规章制度由职能部门从本部门的工作角度考虑, 自己制定, 缺少相关部门的沟通和确认, 造成这些规章制度或先天不足——不够科学和规范;或缺乏可操作性——给执行带来困难。这主要反映了管理意识上缺乏系统观念。二是过程管理薄弱。各校大多积累了一定办学的经验, 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普遍着重于对结果的评估和处理, 往往缺乏过程管理的特性——缺乏可控性、缺少对过程的监控。三是工作接口缺少明确的规定。工作接口不明, 责任不清, 必然导致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四是监控机制薄弱。大部分规章制度没有规定监督检查的方式和设立责任部门, 缺乏监控机制和监控手段, 导致有章不循, 违章不纠的事屡屡发生, 直接影响到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五是对“论文”的质量把关不严, 主要表现有答辩及评审走过场, 评分标准偏低等。总之没有一个完整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该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进行精英教育, 问题不太突出。但教育环境的改变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只有改进管理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思想可以作为我们借鉴的对象以加强该环节上的管理。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质量形成于生产过程, 必须使影响产品质量的全部因素在生产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它强调采用“过程管理”的手段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管理方法;它体现了现代管理的思想与原则:1) 尊重所有受益方意愿的原则;2) 策划的原则;3) 控制的原则;4) 规范管理的原则;5) 自我证实的原则;6) 自我完善与持续改进的思想;7) 以预防为主的思想。8) 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 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必须具有文件化、程序化、可控性、可追溯性的特征。对于“论文”教学来讲, 文件化既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活动的内容、标准、要求都是有据可查的, 都明确规定达到要求的途径和方法, 使每一个涉及活动的人员对照文件就能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标准、用什么手段检测等等。程序性既是任何教学活动必须按学校规定的工作流程运行, 不得超前、也不能滞后、更不能流于形式;所有程序都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准确地加以阐述, 使相关人员看得懂。可控性既是该环节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处于受控状态的;对学生、师资、教学活动、文件、设备、资料、学生管理等各个与教学质量有关的活动都必须始终受到控制, 使无章可循, 有章不循, 人为的随意性受到控制, 以达到最终教学目标的要求。可追溯性既是如果需要可以查出任何一篇论文在完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活动细节。因此笔者认为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 根据“论文”教学的特点建立“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三、“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有效的质量管理必须建立一个适合学校自身特点和“论文”教学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 我们在建立“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根据“论文”教学的特点、学校的实际设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定文件内容, 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真正成为学校“论文”教学质量管理的标准和指南。

“论文”教学有如下的特点:从工作层面来看涉及学校、学院、系、专业、教师、学生六个不同层次的工作, 具有工作多层次性;从工作性质来看涉及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个不同主体的工作, 有主体多元性;“论文”教学工作是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统一进行组织、实施, 具有工作过程的程序性;“论文”本身不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 而是要将学生在大学期间已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要突破和创新, 具有成果的创新性;对“论文”教学活动和成果的评价大多依靠主观评价, 具有评价的主观性;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规定数量的论文, 具有 (产出) 批量性。由此, “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考虑的“论文”教学的工作多层次性、主体多元性、工作过程的程序性和成果的创新性、评价的主观性和 (产出) 批量性的特点。

根据“论文”教学的特点和ISO9000质量管理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可由三个层次的文件构成基本结构:

第一层次文件为“论文”质量管理手册 (以下简称质量手册) 。它是描述“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小宪法。它主要阐述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方针;并对管理体系的文件, 影响质量的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进行描述。正确编制质量手册并实施质量手册可以达到贯彻学校的办学方针、目标的要求: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更好的控制方法, 促进质量保证活动;提供质量体系审核依据文件;质量体系情况改变时, 保证质量体系及其要求的连续性;按质量体系要求和相应方法培训人员;对外介绍其质量管理体系;证明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质量标准的目的。学校质量手册一般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 前言。介绍学校概况和质量手册的说明。2) 质量手册的管理。指出质量手册管理部门及手册的发放、修改、变更、换版的原因及程序。3) 定义 (需要时) 。学校使用的有特殊含义的术语应给出定义。4) 质量方针。明确本学校及其管理者对质量的承诺, 概述质量目标。5) 组织机构。明确学校内部的机构设置和部门的隶属关系, 一般用组织系统图表示。6) 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职责。7) 管理评审。明确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职责、评审内容、评审频次。8) 程序文件。确定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程序文件。

第二层次文件为程序文件, 是对那些影响“论文”质量的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策划和管理所用的基本文件, 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和程序性文件。它详细描述了实施各种活动的方式、方法、职责、接口、各个配合部门的工作关系。主要是涉及学校、学院、系、专业对“论文”教学工作的制度、组织、资源对保障“论文”教学工作的文件。这些文件从行政层次上来划分应包括学校制定的关于“论文”工作的工作条例, 学院制定的“论文”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或工作方案, 系或专业制定的符合“论文”教学要求的各专业的具体规范标准。从内容上应包括组织保障 (如各级工作领导机构、业务机构的设立) 、教学资源保障 (如学时安排、经费支出、实验实习条件、图书资料等对完成“论文”教学环节的支撑) 、工作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的保持与持续的改进和自我完善机制、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审核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如:“论文”教学活动的流程、“论文”工作条例、学生在校外单位进行“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论文”工作计划进度安排、“论文”教学大纲、指导教师的资格的审定要求、学生开题与答辩资格的审定要求、“论文”评阅与答辩的要求、“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论文”答辩指导、“论文”文件和资料管理办法、年度“论文”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年度“论文”工作的改进措施的规定等。在编制该层次的文件过程中应该注意在具体方法上要符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且具备:系统性、协调性、法规性、唯一性、可操作性。该写的要写到、写到的一定要做到的原则。

第三层次文件主要是作业指导书和各项记录表格。它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是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实施具体作业的作业指导、作业标准和记录的标准。对所有的工作活动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记录在规范的表格上以便随时检查、审核, 从而使实施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处于受控状态。“论文”教学可以分解设计为以下流程:选题、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学生撰写论文、论文答辩。根据该流程第三层次文件可以包括以下的指导书和记录表格: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与审题表和填写要求、指导教师的资格的审定表、学生开题与答辩资格的审定表、毕业设计 (论文) 任务书和填写要求、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和填写要求、外文资料翻译格式和要求、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指导记录表、毕业设计说明书 (论文) 的基本构成及其表述和装订形式、指导老师评阅表、评阅教师评阅表、答辩记录表、答辩小组评阅表、毕业设计 (论文) 成绩统计表、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及成绩分析表、优秀毕业设计一览表、年度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年度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改进计划等表格等。在编制该层次的文件过程中要注意:对于作业指导书要求表述清晰、没有歧义;对于表格的设计应该考虑尽可能减少填写表格人员的工作量、主观随意性。

“论文”教学活动的结果是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合格的论文。为确保该目标的实现, “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选择要素进行过程控制, 可供选择的要素有:1) “论文”教学工作的策划。这个要素要求我们对“论文”教学工作要作计划并明确划分工作的阶段, 规定每阶段的工作内容及完成时间, 明确各阶段中有关人员的资格、质量责任、权限;同时, 在每两个阶段之间设置评审 (验证) 点, 实施分阶段质量控制。2) 组织接口。对各职能部门的接口做出规定、加以控制, 确保相互之间的吻合。对所涉及的各部门的相互关系、接口、有关责任、权限也要加以规定, 并能对其进行协调和控制。3) 输入。对“论文”任务书的控制。4) 输出。应明确规定不同类型的“论文”题目要输出哪些图纸、文件、实物, 要求设计输出满足输入的要求。5) 评审。按照策划中规定的不同的阶段做出评审计划, 同时规定参加评审的人员、资格及质量责任、权限, 严格执行并作记录。

“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能够有效运行的特征:1) 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充分展开, “论文”教学活动的质量力针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论文”总体质量稳定, 杜绝抄袭现象;2) 学校的人力资源、教学设施、工作环境满足要求, “论文”教学的主要过程处于受控状态;3) 学生、指导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 物质消耗降低;4) 质量管理体系的保持与持续的改进和自我完善机制健全, 能够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和内部质量审核, 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5) 学生、指导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申诉和抱怨减少。

四、“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建立和运行“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1)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 保证工作效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实施、保持要靠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但在建立、运行体系时应该尽量考虑降低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实际上各校大多积累了一定办学的经验, 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只是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因此只要对照标准查遗补缺即可;在表格的设计上要充分发挥使用计算机、校园网络的便利, 降低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在执行体系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消耗、降低管理成本, 使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论文的质量上去。事实上, 人员工作过程的便捷、高效率和提高“论文”的质量是“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得以贯彻、执行的内在动力。如果只图形式, 不图实效必然导致“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实际运作过程严重脱节, 也就是说实际运作过程不是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导致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两张皮”现象。

2) 严格实施过程管理。“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一项工作都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程序, 编制了严密的管理体系文件, 制订了恰当的工作质量标准。这就要求一切活动严格按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去做, 使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目标明确, 职责清楚, 逐级负责;在活动过程中坚持质量记录使每个人在自己岗位上的行为活动在规定的表格上留有记录以便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使影响质量的所有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同时, 严格执行为履行体系而建立的检查考核制度, 对违反程序的人和事、任何的随意和虚假记录不留情面地进行处罚。

3) 坚持质量审核以保持“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高等学校建立“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教育领域的一次改革和突破, 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尚无成熟的经验可借鉴。质量审核是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主要手段, 必须始终坚持。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 从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入手, 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由管结果变成管原因, 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因此, 只要坚持做好内审, 才能保持体系长期有效的运行。管理评审的内容应包含对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评审;对内审中纠正预防措施效果的评审;对体系文件改进的评审;对组织结构及资源是否适应当前教学发展要求的评审;对各方主体的抱怨和满意度的评审。通过评审, 做出重大决策、形成决议、制定纠正和预防的措施对体系进行改进以保持“论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4) 各级领导以身作则。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与领导的重视和决心至关重要, 但是保持体系长期有效地运行, 领导的态度与行动更是关键。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认识上统一, 态度上明确, 讲起来重要, 行动起来坚决, 执行起来以身作则, 实施起来要求严格。

上接第201页

多媒体授课过程中何时采用讲授法、何时对学生进行提问, 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设计好, 使多媒体教学在最佳时机、最佳方式达到最佳效果, 帮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知获得理性的认知,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听与讲结合, 问与答平衡, 讲与练配合, 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是多媒体教学提高质量需待解决的问题。

4.3制作水平与教学质量的矛盾

ISO管理理念 篇2

ISO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一族标准, 也是该组织发布的最早的管理性标准, 因该标准对企业质量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而广泛被各国采纳, 成为风靡世界的“ISO9000现象”。从最初的1996年版到2000年版再到现在的2008年版, ISO9000系列标准不断吸收全球最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及理论, 不仅成为质量管理方面的教科书, 也为企业管理带来不少启示, 是一门管理哲学。根据多年的实践, 文章就企业在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时要充分认识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 充分重视规章制度的作用

标准中讲:“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 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就是要建立一个产权清晰、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企业。我国企业管理长期以来都是经验式的管理, 长官意志, 由于责权利不明确, 企业决策变成了负责人一人说了算的一言堂。企业管理不讲科学, 管理上随意性强, 今天这个样, 明天那个样。当然这里面的原因很多, 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一个透明的管理机制。这个透明的管理机制就是要用科学的管理制度、企业标准等去规范、约束。这些制度、标准在ISO9000系列标准中统称为文件, 并且认为“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 “文件的形成本身并不是目的, 它应是一项增值的活动”。也就是文件可以提供一种改进的机会, 使企业能够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所以把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通过整理提升加工形成文件, 成为企业共同执行的规章、规定, 接受实践的考验, 并且在实际运用当中不断的丰富完善。因此ISO9000标准认为文件应是一种高增值的活动, 它是企业前进的基石, 是企业改进管理的起点和终点。

2 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运行机制

现代企业直接面对的是市场, 这就要求企业有一个市场定位问题。企业的实力、能力, 企业以及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 面对的是哪类顾客群, 这些顾客的特点、消费趋向、消费能力是怎样的, 必须事先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和把握, 然后围绕着顾客的需求进行决策, 确定产品的质量档次、产品的产量、产品的价位水平。

企业市场定位的准确度往往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当然企业建立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运行机制还意味着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是如何把握顾客的要求。标准中要求企业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 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企业应树立顾客满意是企业最大目标的观念。要达到顾客满意, 应该确定顾客要求 (包括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 , 将顾客要求转化为产品要求、工艺要求, 生产出成品, 并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 (顾客抱怨、顾客反馈) , 再改进。这里未来的需求包含两层意思:一种是顾客能意识到 (或者说是明确的, 可以通过调查得出来的) , 只是受现在生活条件、购买能力所限, 或科技、工艺手段所限, 将来才能满足和达到的。另外一层意思是顾客意识不到, 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意识到, 需要开发的顾客需求。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是去适应、满足顾客的要求, 不论这种要求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而一个伟大的企业是去引导或者说是开发顾客需求, 引导消费。所以有人说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了、被击垮了, 不应该说是他的竞争对手挤垮的, 而应该说是他没有很好地把握和满足顾客的需求, 是被他的顾客抛弃了。

3 重视对人的管理, 建立人员再教育机制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质量的竞争, 归根结底又是人才的竞争, 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 怎样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的潜能, 是管理者必须意识到的。标准中讲“组织应当识别人员在得到承认、工作满意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对他们的这种关心有助于确保最大程度地调动其人员的参与意识和能动性。”微软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建立了一个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企业分配机制, 建立了一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 从而满足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思洛“需要层次论”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高层次的需求。同时微软公司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 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因此成为微软公司的一员是许许多多高技术人才的梦想。

另外企业在降低质量成本, 提高企业利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人员教育的重要性。企业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失败成本, 其比例关系为1∶10∶100 (员工教育成本是预防成本, 质量检验成本是鉴定成本, 不合格品费用是失败成本) 。以上比例意味着投入1元钱做人员质量教育成本, 将减少10元的检验费用, 减少100元不合格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从而建立更稳定的质量保证基础而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失败成本, 创造企业最大利润。

4 建立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机制, 这种持续改进包括渐进式的改进和突破式的改进

ISO管理理念 篇3

一、培训制度体系的框架与内容

沈飞集团公司经过近三年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培训制度体系建设初具雏形。它主要包括:职责范围、岗位标准、岗位单元标准、管理规章、管理程序等五部分。

1、职责范围。是对公司培训各部门工作职能的规定,是培训管理职能从横向和纵向上在各部门之间的划分,是各职能部门实施培训管理、开展培训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包括培训相关部门职责的引用标准、隶属关系、主要职责、权限、工作程序等内容。

2、岗位标准。是依据公司培训工作分工和协作的客观要求制定的,是规范每个培训岗位人员的责任,权限、必备素质和相关考核要求的管理文件,是员工达到从岗资格的标准。它包括任职条件、岗位职责与权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检查与考核等四项主要内容。

3、岗位单元标准。是岗位标准的细化,是对每个岗位单元工作项目、内容、依据、要求、使用表格、时限、流程、审核与批准等内容具体操作的描述。如培训主管科培训员的岗位单元标准,其工作项目分为培训实施管理、培训项目策划与设计、基础管理、培训教学等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含有若干个培训内容。如培训实施管理包括六项工作内容,即年度与专项培训计划的拟订、培训项目实施、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过程监控、人员资格控制、现场即时培训。岗位单元标准是规范岗位单元工作的“桌面文件”,应力求做到全面、细致、具有操作性,达到即使一个不熟悉岗位单元工作的人,只要按本岗位单元标准的要求与流程去做,也会规范的完成此项工作任务。

4、管理规章与规则。培训规章是公司各级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所必须遵循的规范,以及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培训的法律、法规、指令等,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做出的具体规定。它包括培训的组织机构与职责、公司与职工的责任和义务、培训保障、培训对象及规定。培训规则是建立培训过程必须遵守的原则规定与要求。它主要包括培训过程的建立,培训子过程的基本控制要求和支持本规则所必须建立的工作程序等章节。如民机培训规则中“培训过程的建立”一章,就规定了沈飞集团公司按IS010015的要求,把培训过程设定为五项子过程。即确定培训需求、设计与策划培训项目、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培训过程监视。“培训子过程的基本控制要求”一章,明确规定了培训各个子过程的实施要素。如培训需求确定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1)过程使命。主要确定现有与要求能力之间的差距,确定由于员工现有能力与要求能力不匹配所需要的培训;将规定的培训形成文件输出。(2)输入与启动的要点。一是公司发展与改进的需求;二是人员的需求能力;三是评价现有人员能力的标准,四是上一轮培训过程中培训效果评价形成的输出要求等。 (3)本次活动的目的。确定和分析能力需求,评审能力、

确定能力差距、识别解决弥补能力差距的办法;编制培训需求说明。 (4)制定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并指定部门维护。(5)管理程序。是管理规章、管理规则的支持性文件,是对完成某项培训职能的工作内容、依据、职责、规定、要求、工作流程、实现工作目标全过程的综合描述,它是实现培训运作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必然要求。沈飞公司培训管理程序分为两类。一类是按国际、国家、行业和公司质量体系标准要求编制的,称为通用程序;另一类是按国际、国家和军民机质量体系标准及客户的特殊要求编制的,称为专用程序。如民机培训管理程序共有七项,即《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设计与策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过程控制》、《现场即时培训》、《人员资格授证》。它就是根据2000版IS09000系列标准对人力资源的要求,IS010015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对培训过程的规定和客户、产品规范标准对人员资格的特殊要求,及沈飞集团公司对人员培训的规定而制定的。它的创新在以下5点:(1)通过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策划和培训全过程的主持人管理,首次在培训中引入并实施了项目管理方法;(2)通过分阶段的全程的培训过程监督与控制,体现了以质量为核心的培训管理,确保了下道工序培训质量符合程序与规范、标准要求,达到了事前预防,即时改进的目的;(3)强调了培训过程理念,注重了培训循环四个子过程的输入、输出和过程转换中的信息增值以及培训的绩效测量;(4)通过突出由客户对受训者从岗后行为与态度的测量与效果评价,体现了“客户满意持续改进”的培训质量方针;(5)以培训需求确定作为培训过程的切入点和方向标,有利于提高培训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制度体系是沈飞集团公司为开展培训活动而指定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需要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它是职工培训有效运作的法规和保证。目前沈飞集团公司已完成了培训系统岗位职责范围11个、岗位标准135个、岗位单元标准95个、培训规章(规则)2个,培训管理程序18个(见附图一)。培训制度体系的建立,保证了培训工作责权明确,运作规范,管理科学,形成了完整、有效的培训质量保证法规和机制。

二、培训制度体系的特点

1、全面的培训管理

一是建立完善了满足现代企业和国际、国内质量认证体系要求的从人到岗,从基层单位到公司管理部门全面、系统的企业培训规章制度体系;二是职工培训形成了公司——专业系统——厂、站、科室的三级办学管理责任体制。确定了职工培训责任体系的构成,规定,完善了以各级组织、机构的职责和岗位标准为依据的培训责任网络,保证培训工作体制精干、责权明晰、管理到位、运转协调。三是规范了各专业委员会的职责、要求、权限,为从岗资格人员培训考核工作的认定、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权威保证。

2、全过程的培训质量控制

依据《培训过程监控》的要求,通过培训主管科培训员与承办培训单位相关人员的磋商、现场观察和资料收集,对培训四个子过程——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设计与策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价,分阶段实施责任到岗,管理到位的培训全过程质量监督和控制,获取满足程序要求的有效证据和预防、纠正培训过程的违规问题,从而保证培训每一个子过程输入与输出的信息质量和绩效,达到了培训过程按相关程序规定规范实施的目的。

3、全方位的培训效果跟踪和评价

围绕着受训者能否达到培训目标和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制定了《培训效果评价》程序,设计了全程、全方位的培训效果评价过程。它按培训过程要点分为四个环节。即培训实施过程评价、培训考试考核评价、培训结果评价、培训结果持续评价,包括了各生产厂、专业厂和职能科处主管领导、检验室、经管室领导、受训者的直接领导、授课教师、主管培训员对受训者培训近、远期效果的评价和受训者对培训组织者、培训教师的评价。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为改进培训工作提供了事实依据。特别是评价以受训者满足从岗要求为重点,评价的第一责任人是受训者的直接领导,更加突出了职工培训直接有效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和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使培训效果的认定更加直接、贴切。

4、全层面的职工培训需求确定

建立了“公司——单位个人”全层面的培训需求确定程序,形成了“个人——单位——公司”至下而上的培训需求确定渠道,通过跟踪公司科研生产进度计划,确定项目培训的同步需求;根

据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岗位要求,制定岗位培训与考核大纲、教材;通过调研技术等级培训需求,尝试开设可供工人自主选择的培训课程,达到培训与个人的学习需求统一,通过培训效果评价,获取改进培训工作的依据,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建立职工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逐步探索可供职工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培训课程、计划,努力实现建立满足职工个人学习需求的自主开放的职工培训体系的目标。

5、信息化的培训管理和程序化的培训运作

职工培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通过建立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和在管理程序、岗位标准中规范程序化的工作流程,为培训制度体系实施的现代化、程序化,提供了一个科学、准确、便捷的平台。目前,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中,只要输入相关数据,可自动生成培训管理程序规定的各类表格、报表;通过对资格证有效期、失效期、生效期等信息的监控,实现了对各类人员专业(工种)资格证、上岗证的动态管理,只要输入人员编号,数秒钟就能查出其自然状况和培训经历;只需数秒钟就可完成对培训班数、人数,培训面向的产品、人员资格证的有效期等10余个结果的统计,并完成报表。在18个管理程序中完全实现了程序化管理。即在每一个程序中都有一个必备部分叫工作程序,它以流程图的形式,将一项培训活动从输入、到输出或过程转换,每一环节中涉及的单位、人员的职责、要求、工作标准、时间接点及信息资料和档案的处理与保存都描述的非常清楚,相关人员只要按流程图,即可工作。

曰作者单位:沈P日飞机工业 (集团)有限公司

ISO管理理念 篇4

摘要:借鉴和运用ISO9000标准管理理念——领导的重视、强调过程的监控、全员参与及运用PDCA循环改良机制,可以持续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

关键词:ISO9000标准;高职;专业建设

高职 教育 的培养目标是依据社会的需求与人才市场的导向,为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培养、输送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专业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结合点,专业建设水平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引擎。

ISO9000标准是运用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等最新科技理论成果和现代管理方法提升组织竞争力的质量管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领导的重视、强调过程的监控、全员参与及运用PDCA循环改良机制,不断循环,不断提升以完善组织的质量水平。继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所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高校后,许多高职院校也相继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实践证明,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高职院校管理更趋规范,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 发展 与专业建设水平的持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笔者认为,一所高职院校能否采纳ISO9000质量体系和能否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不是提升高职专业建设水平的关键,关键是借鉴和运用ISO9000管理理念,并将其彻头彻尾地贯彻于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中。

搞好专业建设关键在领导

领导重视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高职院校的领导应紧紧把握市场脉搏,准确把握学校在当地 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本地区、本行业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设置和建设专业,才能确保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专业设置不能盲目跟风与众多高职院校进行低水平竞争,要依靠办学特色和质量,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提高就业竞争力,要注重专业特色的挖掘与创新,以专业建设的发展带动高职学院的进步。

高职院校要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牵头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规划、开发、改造与建设,审议教务处组织制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各专业负责人制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及专业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并进行教学效果跟踪检查。

要实行专业负责人责任制,由专业负责人负责主持拟定专业建设目标、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落实专业建设方案与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师资、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保证达到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

加强全过程监控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催化剂

ISO9000族标准是建立在“所有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当一个组织为了实施质量体系而进行质量体系策划时,首先要结合本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应包括哪些过程,然后分析每一个过程需要开展的质量活动,确定应采取的有效控制措施与方法。高职教育虽然有其自身的发展 规律,但高职教育管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学校教学管理与具体教学工作是由一系列过程构成的:(1)市场调查与岗位分析;(2)培养目标的确立与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的确定;(3)人才培养方案设计;(4)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设计;(5)教学组织;(6)学生就业;(7)毕业生跟踪调查。对教学过程的具体分析见下图。

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调研在准确地确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要做好专业调研,开发专业,防止盲目跟风以致设置的专业不符合地方经济的人才需求,不适合市场需要,毕业生就业困难。专业设置一要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二要体现行业发展的要求,三要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人才培养规格与方案的设计要在校企联合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咨询的基础上,确保人才培养规格的设计满足 企业 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规格不能只强调专业素质,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生源的质量要建立生源监控与评价机制,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学校生源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为各类学生服务。

ISO管理理念 篇5

ISO 50001标准将为公共和私营行业组织提供能源管理战略,以增加能效,降低价格,改进能源绩效。

组织不能控制能源的价格、政府的政策或全球经济,但他们能改进管理能源的方式。通过能源和能源相关资产利用的最大化提高能源绩效,将为组织带来快速的效益,这既降低了能源价格又降低了能源消费,同时,组织也将为“全球变暖”做出积极的贡献。

ISO管理理念 篇6

GMP,于1963年诞生于美国,1969年由WHO向全球推广。透过硬件、软件、人员的具体要求体现质量的预防管理理念。对企业生产药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厂房、设备、卫生和人员的培训等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是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减少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最重要的措施,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吸取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结合现代管理理念进行归纳、补充、完善而形成的,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两方面的质量体系标准。强调的是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售后等整个的环节建立的质量体系。通过完善、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运作达成质量管理,最终确保质量。从1987年发布以来,在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和良好效应,已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接受。

1. GMP与ISO9000相同点

1.1 GMP与ISO9000的目的都是保证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达到一定要求:

都是通过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实施控制来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都强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防为主,实施工序控制,变管结果为管因素;都是对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而且标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1.2 都基于全员参与、注重预防和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两者均强调以产品和客户为中心,确保客户的安全和利益;注重培训、预防控制和持续改进,达到企业的质量目标。

1.3 质量合格不仅是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过程也应符合规定:

在GMP中严格规定,产品的最终合格放行,必须是全过程和最终产品均符合规定,才允许产品放行。同样产品质量来源于设计和生产,过程操作及其最终结果合格,这种质量评定思想也贯穿ISO9000的始终。

1.4 对文件的要求相同:

一个组织的体系文件应该是为该组织给出一个符合作业实际的规范。无论是药品GMP还是ISO9000其文件体系都重视把产品/服务等有关活动所必须的必要规定,纳入文件的编制范围,以确保过程有效运作和控制的需要,且这些文件不论是GMP还是ISO9000均需经过审批并正式颁布,成为该组织的法规。

1.5 二者均是一个体系的认证而非某个具体的产品的认证:

GMP与ISO9000都做为评价一个体系,虽然存在专业和通用的差异,但均适合对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作评价,证实其具备生产某种产品的基本能力。它们对管理体系提出要求,认为这是实现产品技术要求的可靠支撑。

2. GMP与ISO9000差异

2.1 首先,GMP是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通用准则,是行业标准。

ISO9000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体系,是通用标准。

2.2 标准的性质不同:

药品的GMP是一个管理规范,是专用性、强制性标准,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GMP具有法律效力,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其所规定内容不得增删。换句话说,是药品生产的门槛。而ISO9000的推进、贯彻、实施是建立在企业自愿基础上的,可进行选择、删除或补充某些要素。ISO9000为推荐标准,实施与否取决于企业的自身要求。

2.3 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药品GMP则对厂房、设备等硬件都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甚至规定了具体技术参数和指标。对组织的质量方针目标、设计开发不做要求,GMP强调药品生产过程的控制。ISO9000标准给出了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整体框架,无任何具体指标,是原则要求。ISO9000标准要求组织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强调领导的作用,强调产品质量是从设计开始的,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强调通过数据分析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而这些都是GMP所没有的。

2.4 体系文件结构和作用不同:

药品GMP文件和ISO9000文件的作用在多处是相同的,但也存在着差异。药品GMP文件作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内部文件,蕴含相关药品的配套法规与知识产权,对文件的体系结构无层次要求,编制时不考虑对外。而ISO9000对体系文件有层次结构要求,要求企业制定"质量手册", 作为质量工作的大纲。"质量手册"可作为质量保证书递交外部顾客。

2.5 认证管理程序不同:

药品GMP认证由国家和地方药监局认证中心统一承办。GMP证书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颁发,证书5年有效,每2年进行追踪检查。ISO9000认证是第三方认证。由获中国质量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注册的认证机构都可以进行认证。各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同时负责对认证单位的年度审计。

2.6 适用范围不同:

GMP具有区域性,多数由各国结合本国国情制定本国的GMP,仅适用于药品生产行业。ISO9000质量体系是国际性的质量体系,不仅适用于生产行业,也适用于服务、经营、金融等行业,因而更具广泛性。

3. 实施GMP可借鉴ISO9000标准

首先,可以促使企业着眼于长远与全局,制定质量方针、目标,全面考虑企业所有的质量活动,重视持续改进,提高市场竞争力;其二,提升企业质量体系的管理水平,明确职责、合理分配适用资源,利于指挥调度,提升管理质量和工作质量水平;其三,人员设置上借鉴ISO9000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与新版GMP质量受权人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能做到质量受权,有能起到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其四,改善文件系统的条理性,明确文件结构和相容性的关系,有助于体系文件的建立、简化、管理和控制;最后同时运用管理评审与内部质量审核,健全和强化GMP的"自查",持续质量改进同时也是对GMP的贯彻和有效提升,切实保证了企业的规范化运作,为企业良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GMP是药品生产企业应达到的一个最低标准,药品生产企业仅仅贯彻GMP是不够的,而应在GMP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体系,以保证GMP的真正落实。对于有实力的企业来说应该在实施GMP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编制企业自己的文件系统时,能吸收ISO9000国际标准"营养成分",充实本企业实施GMP的实质,才能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更好地参与国际间的竞争。

摘要:通过对药品GMP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9000标准比较。使制药企业在实施GMP过程中自愿地引入ISO9000的思想和办法。在保证达到GMP要求的基础上, 进一步吸收ISO9000有关内容形成一个更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GMP,ISO9000,药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9号, 1998.

[2]陈松.ISO9001, ISO14001和GMP管理体系文件的整合, 医药质量管理2005, 14 (9) :13-14.

ISO管理理念 篇7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 一些具有前瞻理念的学校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成熟的需求, 适时引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这必将要把“依法治校, 依法治教, 以人为本, 持续改进”落到实处。将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方法提升为对教育过程、教育目的有效、科学、细化的管理, 从而能够按标准严格衡量教育质量, 使教育程序有章可循, 更加制度化。

二、学校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可实施性与先进性

从已经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学校来看, 质量管理水平有了提升, 科学的管理经验在逐步的深化, 其主要表现:

1、质量意识深入全员, 增强全员参与意识。

质量意识是一个学校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教职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广泛开展质量意识活动, 在学校教职工中牢牢树立爱岗敬业, 钻研教育, 最大追求顾客满意度的服务精神;认识到顾客是关注的焦点, 学校的学生就是我们最广泛最忠诚的顾客, 我们的教育教学直接服务于学生, 并要始终坚守我们以人为本的质量方针。学校把质量意识寓教育中, 培植学校文化, 增强教职员工的团队精神。

2、质量目标的制定要量化和可测量。

ISO9000标准定义了一系列的绩效指标, 为质量目标的量化提供了基础。学校为确保质量目标忠实的实现, 就要根据学校的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客观的质量目标, 把质量目标分解到组织中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职能部门及层次中, 要求相关职能和层次的员工都应把质量目标转化或展开为各自的工作任务, 以增加质量目标的可操作性, 使得质量目标更便于具体落实和实现。

3、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在质量管理的推行和实施中, 建立文件体系是重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学校各部门的部门工作手册都是约束行为规范的制度和标准, 使得学校的制度文件化, 测量和控制便有据可寻, 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文件在实际运行中也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以更加适宜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同时,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于质量管理的另一重要要求是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学校在这方面要严格要求相关部门定期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 以确定本部门质量管理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并识别可以实施的改进。

4、科学方法的推广和深入人心。

学校要实现目标管理, 就要遵循ISO9000标准中提出的坚持质量改进的科学要求。质量改进的科学步骤是一个PDCA的循环, 即计划 (Plan) , 实施 (Do) , 检查 (Check) 和处置 (Action) 。另一方面, 学校还应坚持ISO9000科学的管理原则即5W1H原则, 这是What、Who、When、Where、Why、How六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的简写形式。它是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最基本的设计思路, 是我们工作中、记录中所要采用的科学原则。

三、学校贯彻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的成效和意义

学校取得ISO9001质量认证, 将意味着学校已在管理、教学、服务、与顾客沟通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与外审, 及时发现工作、教育中的问题, 加以预防和改进, 使学校建立自我完善与自我改进的机制。它将引领我们探索建立一个理性的、科学的、完善的、系统的现代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使学校的办学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以系统、高效、准确、优质的服务全面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ISO管理理念 篇8

一、煤炭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价高、数量多、种类繁、年代不一,占用资金较大。2、使用环境差,使用强度和频率高,操作使用人员护理设备意识不高。3、维修保养人员不齐、业务素质不高,设备检查和维保工作不到位。4、设备管理混乱,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和调配,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造成出现问题后无从考核。5、设备管理人员建制不足,缺乏统一管理,且不重视日常培训。6、企业内长久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管理习惯,造成设备管理松散,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直接导致账目处理不及时、不准确,账账或账物不符。

二、ISO9001质量标准对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

在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中设备设施管理属于条款6.3基础设施。其目的是组织实现产品符合性的物质保证,为确保组织提供的产品能满足要求,组织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并对这些基础设施给予维修和保养。因此,确保各项设备设施的完好使用是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对设备设施管理的要求。

煤炭企业设备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初期投资的固定设备设施,属于基础设施中的固定资产;另一部分是属于用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对于第一部分不常更新和流动的设备设施益采用固定台账管理,而对于第二部分经常更新、维修、流动性强的设备益采用流动台账管理。在设备管理中要真正做到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切实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三、在设备管理中贯彻ISO9001质量标准的方法

贯彻质量标准就是要解决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各企业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和设备特点,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各种程序文件和管理文件。下面列举几项重要的设备管理方法。

(一)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完善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成立直属于整个煤炭企业的设备设施归口管理部门,统筹全企业的设备管理。这样既可把住入口关,也能把住出口关。并在下属各单位成立各自的设备管理部门或设备管理员。日常要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领导要重视保管员的基础工作,各部门应该指定一名专职管理员从事设备台账管理工作,避免人员调换频繁,以免影响工作的连贯性。每当购置一台新设备后,管理员应该认真地阅读说明书、操作使用手册、发票等材料,以便从中获取信息来填写设备数据项,保证账卡物相符。

同时完善设备设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如采购、验收、入库、入账等制度程序。有了程序文件、规章制度,就可以为设备管理正规化提供有力的保证。未进行质量贯标时,有些部门之间不经设备管理部门同意就随意调拨设备;或者为了短期效益,对所用设备未按期按要求进行保养;调拨或退库设备不经验证,部门把设备用坏了就退库等原因导致设备老化严重,性能迅速下降。对各部门使用的设备实行有偿调拨,使设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租金直接进人成本,考核各单位经济效益,退库或调拨的设备要经过设备部鉴定验证,以保证调拨设备的完好性;退库设备不能超过正常磨损范围,鉴定结果超出正常磨损而损坏的,要追究使用单位的责任并进行一定的罚款,由于设备的使用和部门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这样使得各部门对设备管理的责任心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整体设备管理日趋程序化、规范化。

(二)抓好设备台账建设,规范台账管理人员的工作 台账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由既具备电脑专业知识又熟悉设备管理工作的人员来担任。设备台账的管理不仅包括上、销账目,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台账有效地运转,以保证为其他工作提供服务。所以说,台账管理也是一件系统化的工作。

对企业的全部设备要进行资产核查,建立设备设施台账,规范设备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管理,及时输入新数据,更新旧数据,定期把机内台账打印出来交给设备管理员核对,从而保证账卡相符,并编出统计报表,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应用计算机管理设备不仅可以使账务处理提高效率,增强准确性、及时性,还可以把基础台账和流动台账合二为一,避免书面形式的版面限制,使台账管理更为系统化,并且可以节约管理成本。

设备台账要做到即时性。基础台账需要变动的情况包括:购入、调入新设备的入账,报废、调拨、让售、借用等设备的销账。这些情况下的账目变动应在该过程完成后立即完成,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管理前期工作的到位。如是变动不及时,将不能为之后的设备管理以乃至企业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流动台账账目的变动包括:新账目的增加和减少设备的删减,除此之外,还有设备在服役过程中因移交、调剂、修理等情况引起的账目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设备管理人员应在设备转化的当天将账目变更完毕,以保证账目的可追溯性,为设备的动态管理提供保证。

账目的准确性关系到企业固定资产的受控程度,以至于关系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按照财务管理规定及设备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设备管理部门、使用保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定期组成设备清查小组,对设备进行现场清点,以达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对不符合的,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和预防,提出盈亏报告。

建立与企业设备台账管理工作对应的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账务处理人员之外,设备管理部门应设定账务监督考核人员,对账务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定期或随机的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应一追到底,查明根源所在。

(三)规范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保制度,切实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制定了主要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保养制度,规范设备设施的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报修、报废等程序要求。按IS09001标准要求在设备的调拨、使用、保养、维修和退库等方面严格把关,特别是强化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要求设备使用人员,严格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保养规程进行保养,严格执行“十字”作业的要求(即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部门设备管理员要组织人员对设备定期检修,发生故障及时维修,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特别是加强设备的按期检修,合理安排修理,提高设备的修理技术水平。凡到维修期的设备,要求各部门根据设备性能状况及时编制出修理计划。对已达到大修期的设备,由设备部根据大修计划,及时安排设备的大修,并严抓大修质量。大修的设备要经过大修竣工验收后方可出厂,并填写“大修完工报告”。

四、贯彻ISO9001质量标准管理设备的优点

ISO9001质量管理格言 篇9

1.铸造辉煌,唯有质量。

2.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来自至高的品质境界。

3.质量——带给您看得见的未来,说不尽的精彩。

4.质量就是效益。

5.品质第一,客户至上;相辅相成,共创繁荣。

6.顾客至上,改革求实,以为人本,团结进取。

7.贯彻ISO9001标准,树企业新形象。

8.实施ISO9001标准,规范企业管理行为。

9.发挥ISO9001科学效应,促进企业走上新台阶。

10.建有质量文化的质量体系,创造有魅力、有灵魂的质量。

11.开展体系认证,塑一流企业。

12.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13.百分之一的失误,百分之百的损失。

14.贯标认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

15.创质量第一,让顾客满意。

16.5S不是“全员参与”,而是“全员实行”。

17.产品原料不放松,后道工序才轻松。

18.预防为主,未雨绸缪;工序把关,避免错检。

19.质检好比守门员,把关职能记周全。

ISO管理理念 篇10

一、高等教育具有特殊的管理属性

高等教育管理同企业管理二者虽然同属于管理学的范畴,但是毕竟分属不同的部门,高等教育属于公共部门,事业单位,而企业属于市场单位。因此,高等教育的管理要带有公共部门的若干特点,不能和企业管理完全一致,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高等教育生产的“原材料与产品”具有特殊性。

企业是通过对一组性质类似的原材料加工后,几乎完全按照生产者的意志输出同类产品的。而高等教育中学生作为这个特殊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既是高等教育提供各种知识的接受者,又是服务的对象(客户),因而在影响这个生产过程中输出的产品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特征及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同样是接受一堂课,不同背景、经历、智商、心向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服务效果。这种生产过程输出的产品特征有较大个体差别。无法按照统一模式进行完全合乎一定质量规格来进行生产。

2. 高等教育生产过程具有特殊性。

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输出的因素相对较少,可以把人的主观意志对产品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可控限度。而高等教育的生产过程主要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的教学活动,对这一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很多,如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材难易程度的选择、教学设施与仪器的使用情况、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程度等。而同时学生的吸收、消化、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等也会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这些无法也不能做到标准化的“精细”控制的[1]。

3. 高等教育产品质量标准也具有特殊性。

企业向社会输出的是性质相对不变的产品,其价值相对较容易量化,产品质量标准也相对稳定,产品的特性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测准度”很高,评判产品质量的标准是看它是否达到既定统一的规格。而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内隐性”的特征,即作为主要体现教育质量的要素的受教育者的身心变化是内化在其能力、品德、性格等心理因素之中的,受教育者身心素质的提高,主要是一种精神的或者内在的改变。虽然它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工具来测量,但是许多心理因素的潜在特性是无法用物化的工具测量的,毕竟大量的质量特性是不能用工具准确测出的。更何况,受教育者的素质结构或质量特性本身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的,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清晰的、绝对的、理想化的质量标准作为检查验证教育质量的工具。这种“内隐性”的特点,使得我们在对学生的质量进行评价时始终存在一种“测不准”的现象。

二、ISO9000族标准与教育活动本身的特点存在冲突

高质量的教育不是“标准化”的、统一规格的,个性与多样性是教育活动的生命所在;“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文为本”是教育活动的活的灵魂;过分推崇ISO9000族标准往往容易取消个性,陷入纯“理性主义”,且压制了教育活动的人文性、开放性、多元性。

1. 标准化与个性、多样性的冲突。

ISO9000系列是将具体的标准制定出来并付诸文本形式,这些标准就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前提。在引进到高等教育管理中时,虽然做了一些改进,例如取消或用其他表述方法替代了一些针对制造业的特定要求,并采用了灵活应用的方法,减少了指令性文件要求,更强调使用文件的有效性等[2]。但“标准化”是ISO9000系列的核心思想之一,这些改进只是对标准化的缓冲而非消除,如果没有了严格的文本化的标准,ISO9000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但是,标准化的解释违背了人才多样化的要求。教育是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个性与多样性是教育活动的生命所在”[3]。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个性和多样性无论对个人、学校还是整个教育的发展都是重要的。对于个人来说,个性和多样性展现了人的生命的意义。个人只有充分发挥个性和多样性,教育活动才会富有创造性,教育才是一件生机勃勃的事情。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个性和多样性就是教育质量,就是生命,学校只有审时度势定好方位,办出个性,办出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展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淋漓尽致地表现教育的多样性,才能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从这个角度上看,教育质量管理引用ISO9000族标准不利于展现教育主体的“个性”,甚至压制和取消了“个性”,这对教育发展是不利的。

2. 以“文”为本与以“人”为本的冲突。

如果学校将引入的ISO9000族标准当成教育活动的纲领,无时无刻都将标准的实现作为活动的目标,根据标准中明文规定的条款来判断和处理问题,这种教育活动实际上是以“文”为本的教育活动。它容易削弱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容易养成人对标准的依附,容易压抑教师的积极性,容易束缚学校领导者的思维,使人们养成求静畏动、求同避异、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惰性。“教育上的求同伐异,则会压抑受教育者丰富生动的个性的发展。”[4]

高等教育的管理是育人事业的管理,以“人”为本才是教育活动的灵魂。人是教育活动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任何教育活动忽略了人的因素都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注重人的感情、重视人的潜力、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是现代教育能取得成功的基础。教育突出“柔性”特征,对象是“文化人”,而企业管理的制度管理,突出“刚性”特点,ISO9000族标准是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的。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一对对立的教育思潮。现代教育的科学主义倾向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受现代科学和工业生产的驱动,教育本身也被工业化和技术化,其特征是重视和强调统一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性。然而科学主义在教育中的蔓延使教育发生了严重的异化,教育培养出的人是不关心世界的价值和意义的人。种种现象引起人们对教育中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重新反思,从而发出了让人文主义回归教育的呼唤,注重人文价值的取向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5]。因此,高等教育不应该是“技术工匠”的加工厂,而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色彩的技术专家。简单地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引人高校的教育管理中有可能造成高校管理的“工业化和技术化”,将会违背现代教育的人文取向。如果教育质量管理事必依“纲”,行必效“法”,必然会扼杀人性中丰富的创造精神,这与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3. ISO9000族标准的质量检验证据与高校科研特点的冲突。

ISO9000质量认证要求组织能够提供质量证据,以检验活动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但是科研的质量证据是很难提供的。首先,科研质量证据的识别很困难,科研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一项正在进行的研究,不管进行到什么程度,没有到最后的成果时期,都不能知道它是否达标。而且科研有时候并不是完全按照步骤来操作,经常会有意外的情况出现,这些意外也有可能是重大发现。其次,即使是那些按照标准步骤进行的科研活动,其质量证据的采集也很困难。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国外“没有一个学院、一个大学或者学校系统已经全面执行ISO9000。”[6]引进ISO9000的大学,只是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辅助领域,比如教务管理、招生程序、后勤工作等方面。

三、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在运用ISO9000族标准中面临的难题

ISO9000族标准在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遇到了不少难题。这些难题是阻碍教育界推广使用族标准的重要原因。结合引入ISO9000族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学校的实践笔者将这些学校遇到的难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本化”“的难题。

“文本化”是教育界使用ISO9000族标准遇到的最大难题。ISO9000族标准是一套体系化、书面化、文本化的标准。ISO9000族标准追求标准化、规范化,组织从事每一样活动,从活动的开始到活动的结束,都需要进行严密的策划和安排,活动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规范化的文件来进行,且要将实施的整个过程都记录在案,从而为下次活动收集经验、提供实施方案。根据一定标准、规范来实施活动,能够较好地对活动的环节进行安排,防止计划不周密、协调不到位的现象的发生,在提高活动的系统性、规范性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对教育活动来说,样样活动、每个细节都根据一定的文本来进行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很大程度上会遏制教育主体的创造性,调动不了教育主体的主动性。教育是一件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育主体需要根据特殊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和安排,“以文为本”将会逐渐抹杀教育的创造性、灵活性,导致教育活动僵化板滞、索然无味。

2.“ISO9000标准不够具体”的难题。

ISO9000族标准是一组通用标准,不是仅限于某个特殊领域、特殊行业的操作标准,不是对产品、服务、过程的具体标准,没有给生产部门、服务部门提供数据式的参照标准。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管理有八项要素要求,虽然每个要素有明确的考查点,但应用到具体实际中,考查点对应的具体标准并不是统一一致的。学校在采用该标准时,必须要深刻理解、领悟的内涵,根据教育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进行合理的剪裁与变通,将其通用的质量体系要求转化为适应学校特点的质量活动体系。但是如何“转化”、“剪裁”、“变通”目前是困扰教育界的一大难题。所以,“ISO9000标准不够具体”难题主要表现在,学校在ISO9000族标准中找不到一项直接反映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矢量标准,无法用ISO9000族标准衡量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ISO9000族标准仅是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描述性的语言容易导致主体间理解的差异。对于教育质量管理者来说,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理解的方式,理解的不一致容易导致意见分歧和活动效率的降低,最终影响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

3.“ISO9000标准不易转换”的难题。

对于企业来说,ISO9000族标准条款的要素转换较为容易,因为企业的生产活动非常明确,它具有物化的产品,从产品的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可以进行严密的监控管理,可以用精确的数据来计量产品的质量,因此可以将ISO9000族标准描述性的质量要求转换成精确的产品质量标准。但是教育的情况却大不相同由于教育活动和企业生产活动教育质量和企业产品质量之间有很多差异,教育质量管理活动极端复杂,在制定具体质量方针、质量标准的问题上,管理者通常感到难以入手,此外,教育界人士对ISO9000族标准还比较陌生,很多员工无法理解ISO9000族标准的具体内容。当成员无法理解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时,这些误解就变成了障碍。总的来说是加工“人”与加工“物”的差异,所以教育质量管理者难以将的ISO9000族标准的条款转换成确定的、可计量的要素。对学校来说,由于转换ISO9000族标准的要素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它们经常会出现机械照搬企业做法的情况,实际上是用企业刚性的尺子来量弹性的教育,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

事实上,无论是物质生产还是人才培养,都有各自的目标,有目标就有过程。学校确实不同于企业的特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高等学校的管理相对于企业要复杂得多,质量控制的因素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不能生硬的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照搬到高等学校的管理中来。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教育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不管是在理论探讨还是实践操作中,高校引用ISO9000族标准进行质量管理开始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认为在移植ISO9000族标准时必须考虑教育领域的特点,正视ISO9000族标准与教育活动的特点存在的冲突,遵循教育发生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ISO9000,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特殊性

参考文献

[1]赵中建.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适用于学校教育吗[J].上海教育,2001,(2).

[2]徐磊.对ISO9000系列标准导入教育领域可行性论证中的几个敏感问题分析[J].成人高教学刊,2005,(3).

[3]陈玉琨.ISO9000中小学不宜[N].文汇报,2002-02-04.

[4]刘智元.ISO认证: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新思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6).

上一篇:词向量转换下一篇:劳动保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