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格发育指标七篇

2024-06-02

体格发育指标 篇1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云南省汉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和纳西族7个民族23 003名(男生11 494名,女生11 509名)7~18岁学生调研数据。现场检测工作严格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开展,数据审核将M±3s之外的检测值视为可疑值予以删除。

1. 2方法

应用LMS法,选择适宜L(Box-Cox转换值)、M(中位数)、S(变异系数)的自由度值(e.d.f)及其他相关参数拟合百分位标准曲线,各百分位数值按公式:C=M×(1+L×S×Z)1/L计算,其中Z代表与百分位数对应的Z分值。百分位标准曲线拟合过程通过LMS Chart Maker Light软件实现[6,7]。以身高低于性别—年龄组身高标准第5百分位数(<P5)为生长迟滞;性别—年龄组P85≤BMI<P95为超重,BMI≥P95为肥胖的筛查标准[8,9,10],进行生长迟滞和超重、肥胖的筛查以及评估学生营养健康状况,通过SPSS 21.0软件实现。

2 结果

2. 1 百分位标准曲线与百分位数参考值

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曲线( 以P50为例) 拟合值与测量值误差范围分别在-0.26~0.34、-0.43~0.20和-0.47~0.19之间,误差较小;所拟合的百分位曲线与实际百分位曲线接近且趋势一致。见表1~3。

2.2身高发育水平与营养健康状况评价

以18岁身高P50为标准评价身高发育水平。在本研究中白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最高(P50分别为172.14,159.17 cm),佤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最低(P50分别为163.21,151.82 cm),两个民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分别相差8.93 cm与7.35 cm。

本研究中7个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总检出率为2.01%,其中傣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最高,为2.40%;纳西族最低,为0.49%。学生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8.51%和4.31%,较采用“1985年身高标准体重”标准检出率(9.28%与5.99%)低(P值均<0.01)。汉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最高(9.14%与4.99%)。见表4。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3 讨论

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涉及年龄、性别、种族、地区、时代变迁和遗传背景等诸多因素,采用的评价标准既要反映出近期的生长方式,又要体现其遗传种族特征,而建立地区性的评价标准可灵敏反映本地区内不同社会特征群体间的差异和不同年代间的变化趋势[1]。云南省自1975 年以来开展的10 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是监测与评价云南省青少年生长发育较为全面、并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研究,历年的学生体质调研以“1985 年身高标准体重”作为学生体格发育水平与营养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受上述因素影响,已无法客观地反映当前云南省各民族围青春期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与营养健康状况。

本次研究采用国际上公认的生长曲线与标准制定方法—LMS法,建立的云南多民族围青春期学生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的参考值相较于“1985 年身高标准体重”,在身高P5,P50与体重、BMI P85,P95等百分位数评价界值均有所提高; 相较于全国统一标准,基于本地区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所建立的评价标准,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云南省各民族学生的体格发育水平与营养健康状况,为今后云南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评价研究提供了区域标准的参考,也利于区域客观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COLE TJ,BELLIZZI MC,FLEGAL KM,et al.Establishing a standard definition for chil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orldwide:International survey[J].BMJ,2000,320(7244):1240-1243.

[2]KUCZMARSKI RJ,OGDEN CL,GUO SS,et al.2000 CDC Growth Charts for the United States:Methods and development[J].Vital Health Stat,2002(24 6):1-190.

[3]ONIS M,ONYANGO AW,BORGHI E,et al.Development of a WHO growth reference for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07,85(9):660-667.

[4]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5]季成叶.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ORGANIZATION WH.WHO child growth standards:Length/heightfor-age,weight-for-age,weight-for-length,weight-for-h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 for-age:Methods and development[M].WHO,2006.

[7]蒋一方,林钟芳.有关LMS软件程序应用介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4):363-364.

[8]李辉,季成叶,宗心南,等.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487-492.

[9]宗心南,李辉.生长曲线的拟合方法及营养评价界值点的选择[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2):153-157.

体格发育指标 篇2

关键词:儿童,体格发育,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儿童的生活环境和营养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 及时掌握影响儿童健康的危险因素, 制定相应的科学育儿措施, 为此, 我们于2009年3-6月对我院辖区内3390名儿童进行体格发育检查及营养发育性情况的调查, 有针对性地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情况, 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提供依据。现将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2009年3-6月我院辖区儿童健康体检儿童, 共3390人。

1.2 方法体格测量:由专人对每个儿童进行体重、身高或身长:头围、胸围的测量。体格发育采用95年全国参数, 进行标准分析, 按离差分级法以WZR-ET型儿童保健电脑六分法进行, 在检查过程中抽取3%的人进行复测, 复测误差率为5%, 绝对允许误差, 身高为0.5厘米, 体重为100g。同时, 用WHO标准作营养不良的分类诊断。1.3评价诊断标准:均值上:测量值≥评价标准的平均值;下等:测量值<x-2SD, 低体重:年龄的体重<WHOX-2SD;发育迟缓:年龄的身长<WHOX-2SD;消瘦:身长的体重<WHOX-2SD;以上三种情况同时存在的, 诊断为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2 结果

2.1 城区受检儿童3390人, 采用九市城区体重, 身高标准进行评价。体重均值上1514人, 占44.60%;体重下等75人, 占2.2%。身长均值上1392人, 占41.06%;身长下等158人占4.66%。见表1:

2.2 营养不良:用WHO标准作营养不良评价。其结果:营养不良187人, 患病率5.52%, 分类评价:低体重59例, 患病率1.74%;发育迟缓130例, 患病率3.83%;消瘦31例, 患病率0.91%, 严重营养不良1例, 患病率0.03%。见表2。

3 讨论

3.1 体格发育是儿童时期主要生命现象, 亦是该时期最主要的特征, 营养状况与体格发育密切相关。从体检结果看, 即体重均值上达44.66%, 身长均值上达41.06%, 均未达到50%, 这表明我市儿童体格发育的总体水平偏低于全国水平, 这与营养、遗传、民族、疾病、环境、内分泌及生活有一定关系。

3.2 儿童的生长发育潜力从根本上说是由内在因素决定的, 生长发育潜力的发挥主要决定于外部因素, 如营养、疾病、理化因素, 以及儿童的周围环境等。随着我市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 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减弱, 营养成为影响对儿童的体格发育的最主要因素。本此调查用WHO为标准诊断营养不良来看, 营养不良患病率5.52%, 分类评价以发育迟缓为多, 占3.83%, 低体重次之, 占1.74%, 消瘦占0.91.严重营养不良占0.03%。与全国29省市自治区所作的调查 (发育迟缓35.73%、低体重16.81%、消瘦4.55%) 在顺位上是一致的。基本上反映了我市城区儿童营养不良的情况。所以, 降低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病率,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是我们的主要目标。3.3从评价结果看, 体格发育均偏低, 达均值上的百分比为41.06%以下, 从优生优育的观点出发, 生长发育的优劣将一代影响一代。父母身体素质影响子女素质, 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又很多, 要分解每个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困难, 只有允许发挥当地的优势, 提高保健水平, 减少低体重儿的发生率, 促进每个儿童赶上生长, 才能提高整个人群的发育水平, 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云南省0-6岁儿童身高体重调查分析, 内部资料.

[2]林良明.WHO标准参照人群及标准参照曲线。中华儿童保健杂志, 1996.4 (2) 、103-104.

[3]刘湘云, 陈荣华主编.儿童保健学[M].第3板,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74.

儿童体格发育城乡差距缩小等 篇3

国家卫生部2006年底发布2005年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显示: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近10年来有显著提高,并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城乡儿童生长发育差距逐渐缩小,主要城市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

本次是继1975年以来第四次发布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福州、广州、昆明9城市儿童身高和体重有显著增长,以6岁组为例,男童平均身高从1975年的112.3厘米,增长到2005年的118.7厘米;平均体重由18.7公斤增长到21.7公斤。女童平均身高从1975年的111.5厘米,增长到2005年的117.7厘米;平均体重由18.1公斤增长到20.8公斤。城乡6岁儿童平均身高的差距,由4.9厘米缩小到2005年的2.6厘米。

国家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指出,此次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农村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仍低于城市儿童;在中西部地区部分农村,营养不良仍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主要原因;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呈快速上升趋势。

9岁男孩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近日,一名年仅9岁的儿童,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南京东南大学中大医院成功接受了外科微创手术。据了解,患儿的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能当一名运动员,在他7岁时就找了专业教练,训练其打排球。三个月前,孩子突然感到腰痛,但教练以为孩子偷懒,要求其持续蛙跳10圈。活动后孩子感到腰痛严重,但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直到孩子病情加重,腰部几乎不能动弹时,才到医院就诊。经核磁共振检查,孩子第4、5腰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产生压迫,导致左侧腰腿剧烈疼痛。

中大医院吴小涛教授说:腰椎间盘突出一般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年龄小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果一味增加运动量,超出身体承受能力,身体就会遭到伤害。

北京协和医院要打“鬼”

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于1921年,在我国人民心目中声名斐然。但近年来,全国各地“协和”医院遍地开花。仅用百度搜索引擎就能搜出50余家“协和”,上海、桂林、榆林、任丘……其中一些“协和医院”在宣传中暗示与北京协和医院有联系,甚至打着北京协和医院的旗号推销贩卖药品,导致大量不明真相的患者上当受骗。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声明,北京协和医院和全国各地冠以“协和”二字的医疗机构,没有所谓“技术协作、业务支持、分院或连锁医院”的关系。

目前,我国历史悠久的协和医院只有3家。除北京协和医院外,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以上卫文供稿)

快乐心情远离感冒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科研人员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称,保持快乐心情的人,其每年患感冒的次数要低于其他人。

新近发表在美《心理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文章称,情绪乐观的人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防御能力。研究人员对193名成年受试者进行了实验。受试者中既有情绪乐观、积极的,也有情绪消沉的。研究人员采用鼻滴的方式给受试者接种流感病毒,使所有受试者患感冒。在接下来的6天中,研究人员记录了受试者的感冒症状,如头痛、疼痛、打喷嚏、流鼻涕等。研究结果表明,与情绪消沉的受试者相比,情绪乐观者感冒症状要轻得多,而且病程也短。研究人员推测,心情乐观的人,其免疫系统的能力也强,这可能是少患感冒的原因之一。看来,要远离感冒,你还得有一个良好的心情。

少吃红肉可预防患乳腺癌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最新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妇女(尤其是中老年妇女)日常饮食中如大量食用红肉,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明显高于其他人。 研究人员称,减少红肉的摄入量,或许是降低乳腺癌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红肉通常是指牛肉和羊肉。美国癌症协会公布的健康指南已经建议,为了预防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人们应当减少红肉的摄入。研究发现,红肉在烧、烤等烹调时,会产生致癌物。另外,红肉本身含有大量的脂肪,也会增加患癌危险。 研究人员对9100名年龄为26~46岁的注册护士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定期收集受试者的饮食资料,重点是肉及肉制品(包括牛、羊、猪肉,以及汉堡、热狗等)的摄入情况。在随后12年的跟踪研究中,有1021名受试者患了乳腺癌。研究发现,与每周仅食用3份红肉的受试者相比,每天食用1.5份红肉的,其患乳腺癌的几率是前者的两倍。不过,研究人员同时发现,这种现象仅发生在体内具有雌性激素(ER+)受体和孕激素(PR+)受体的受试者中,如果体内没有这两种受体,多吃红肉与乳腺癌之间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以上杨光平编译)

“将军肚”与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密切相关

从2002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南宁市、钦州市、贺州市、河池市为城市调查点,以靖西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忻城县为农村调查点,先后对4572名18岁以上的广西居民进行了身体测量观察。调查结果显示,85厘米~89厘米的腰围对30岁以上男性来说,是一个糖尿病的“黄牌尺寸”,其糖尿病患病率高达8.9%;男性腰围在85~89厘米和大于90厘米时,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8%和41.2%;女性腰圍在75~79厘米和大于80厘米时,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6%和37.8%。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向心性肥胖者的特征是体型最粗部分在腰腹部,腰围往往大于臀围,也就是通常说的“水桶腰”、“将军肚”。大量事实证明,“水桶腰”“将军肚”不仅是人们优美体态的障碍,更是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警示信号”。

青少年被动吸烟易长“将军肚”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称,青少年暴露在吸烟环境下会导致患新陈代谢症的几率上升。新陈代谢症是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疾病,而肥胖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发现,未暴露于吸烟环境中的青少年,只有1%染上新陈代谢症,而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下和主动吸烟的青少年,患这种疾病的比率分别为5%和9%。研究人员在比较了肥胖或存在肥胖危险的青少年后,发现吸烟的影响甚至更加明显:在未暴露于吸烟环境下的此类青少年中,6%患有新陈代谢症;而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下和主动吸烟的此类青少年,患这种疾病的比率高达20%和24%!领导此项研究的美国儿科学会儿童健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迈克尔·魏茨曼表示:“研究表明,如果青少年体重超重,并且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下,那么他们患新陈代谢症的概率十分高。”

维生素B6降低帕金森症患病几率

荷兰科学家研究发现,大量摄入维生素B6可以降低患帕金森病的几率。此前已经有研究表明,人体内高半胱氨酸会对脑细胞造成损伤,而维生素B6和叶酸低,是血液高半胱氨酸最常见的原因。 科学家跟踪研究了5289名55岁和55岁以上并未患该病者,结果发现,维生素B12或叶酸与患帕金森病并没有必然关系。但维生素B6的摄入却对此影响很大。人们摄入的维生素B6越多,患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就越小。在5000多名被研究者中,那些维生素B6摄入量最多的人患帕金森病的几率,只有那些摄入量最少的人一半。

全世界每年有6万人死于阳光照射过度

人类需要紫外线激活体内产生的维生素D,预防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但紫外线也能引发癌症和免疫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称,每年有多达6万人死于过多的阳光照射,主要死因是其导致的恶性皮肤癌。

调查人员发现,每年有4.8万人死于恶性黑素瘤,还有1.2万人死于其他种类的皮肤癌。在这些皮肤癌中,大约90%是由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引起的。太阳辐射也会引起严重的晒斑、皮肤老化、白内障、翼状胬肉(从眼睛内角的结膜生出一块不正常的块状组织,往角膜上生长时引起视觉障碍)和其他一些疾病。

报告建议人们,夏季要尽量寻找遮光物,使用防晒系数至少为15的防晒霜,不要参加把皮肤晒成古铜色的组织。使用防晒霜并非意味着你可以延长暴露在太阳下的时间。而是当你不得不暴露在太阳下时,可以用它来保护皮肤。

体格发育指标 篇4

体 重

体重是作为衡量小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也是西医学计算药量的根据。 小儿初生体重平均约3kg,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700g,7个月到1岁平均每月增长500g,2岁时体重为12kg,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2kg。以下公式通常用于粗略估计小儿体重。

┌ 1~6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

1周岁内 ┤ 7~12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6×0.7+(月龄-6)×0.5

└ 2~12岁 体重(kg)=年龄×2+8

身 长(高)

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身长的显著异常是疾病的表现,如身长低于正常的30%以上,要考虑侏儒症、营养不良等。身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上采用立位,要求足跟、臀、两肩部及枕后同时紧靠立柱。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50cm,出生后第1年增长25cm。2岁后用下列公式推算: 身长(cm)=75+5×年龄。 此外,还有上部量、下部量的测定。

头 围

头围:用软卷尺齐双眉上缘,后经枕骨结节,左右对称环绕一周。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 ,前半年约增加8~10cm,后半年约增加2~4cm,2岁时达48cm;第二年仅增加2cm,5岁时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过小见于脑发育不全及小头畸形。

胸 围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出生时胸围平均32cm,小于头围1~2cm。1岁~1岁半时头围与胸围相等,以后胸围逐渐大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cm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佝偻病和营养不良则胸围较小。

囟 门

囟门: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后囟则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后囟至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部分出生时已闭合)。前囟出生时大小约1.5~2cm,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岁~1岁半时闭合。前囟检查对儿科临证很重要,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或过大见于佝楼病、克汀病或脑积水;前囟饱满常见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前囟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牙 齿

牙齿:牙齿可分为乳牙及恒牙两种。约自6个月起(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可视为异常,最晚2岁半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6。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17~30岁恒牙出齐 ,共28~32个。

呼吸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1~3个月每分钟约45~40次,4~6个月每分钟约40~35次,6~12个月每分钟约35~30次,1~3岁每分钟约30~25次。

脉 搏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愈快。新生儿~1岁每分钟160~120次,1~3岁每分钟120~100次,3~5岁每分钟110~90次,5~7岁每分钟100~80次,7~12岁每分钟90~70次。

血 压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一般收缩压不得低于9.9~10.7kpa(75~80mmhg),不能超过16.0kpa(120mmhg),舒张压不得超过10.7kpa(80mmhg)。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比上肢血压约高2.7~5.3kpa(20~40mmhg),各年龄期小儿的正常血压,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收缩压(kpa)=10.7+0.27×年龄

舒张压(kpa)=收缩压×(1/2~2/3)

体格发育指标 篇5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2009年重庆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根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3], 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以重庆市城市及乡村54所普通中小学校55 939名6~18岁汉族中小学生作为监测对象。对象中剔除6~7岁小学生3 218名, 原因是这些低年龄中的“视力不良”者中大量混杂有生理性远视, “重度视力不良者”较少, 不能满足对统计样本的基本需求[4]。实际调查中小学生52 721名。

1.2 方法

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2]中视力检查方法,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 由专业人员对每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诊断标准:双眼裸眼视力≥5.0为正常, 裸眼视力<5.0为视力不良。视力不良程度划分为轻度 (4.9) 、中度 (4.6~4.8) 、重度 (≤4.5) 。统计以人为单位, 两眼视力不平衡者以视力不良程度高者为准[3]。将各年龄组男、女学生 (城乡合并) 按重度视力不良、中度视力不良、轻度视力不良和视力正常分成4组, 比较身高 (cm) 、BMI均值 (kg/m2) , 同时采用SPSS 10.0进行F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视力不良与视力正常学生身高比较

见表1~2。

表1, 2显示, 无论男、女学生, 视力不良和身高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 主要表现有2点:①各视力不良组学生平均身高都超过正常视力者,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②各组视力不良者中, 程度越重者身高比视力正常组的优势越明显, 即同一年龄组身高呈现重度视力不良>中度视力不良>轻度视力不良>视力正常的关系。不过, 以上2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男生8~17岁、女生8~14岁, 即青春期发育旺盛阶段。在男18岁、女15岁后, 视力不良及其程度与身高间的伴随关系不再显现。

2.2 视力不良学生BMI与视力正常学生比较

表3, 4显示, 男生8~17岁、女生8~14岁, 视力不良学生BMI均值都高于视力正常组。

3 讨论

近视是我国学生检出率最高的常见病。近视导致儿童青少年注意力深度、广度受限, 辨认远处和精细目标能力下降, 对学习和体质健康均有不良影响[3]。1992年颁布的“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规划”将其列为六大需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之一, 2008年9月4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由此可见, 学生视力不良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 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5]。长期以来, 国内外对学生视力水平和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做过大量的探索研究[6,7,8], 所以对学生视力不良研究对学生身心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生各年龄段视力不良组的身高都超过正常视力;同一年龄组身高比较, 视力不良程度和身高变化趋势一样。男生8~17岁、女生8~14岁, 3类不同视力不良者的人体质量指数都高于视力正常组, 同年龄段内视力不良严重程度越高、BMI越大的关系没有身高明显, 尤其是女生。由此可见, 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越高、速度越快, 越要注意防治视力不良。针对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防止视力不良发生、发展的最主要方式[9], 良好正确的“读、写、坐”姿势对防治学生视力不良有良好作用[10,11], 应根据学生身高的变化及时调整课桌椅高度。陈国民等[12]报道, 阅读姿势不正确 (主要为弯腰低头) , 患视力不良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提示在今后制定近视干预方案中应把读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列为干预的重点[13]。

体格发育指标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兰州市某小学1~6年级的1 385名学生进行调查,本调查有效样本1 374名,其中男生714名(52%),女生660名(48%)。所有调查对象从出生到调查时均在兰州市生活或就读。排除资料不全、发育障碍、残疾和慢性病者[1]。

1.2 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调查工作开始前对所有调查员进行集中的系统培训,测量调查对象的身高(cm)、体重(kg),计算体质指数(BMI),所有测量均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调查表的回收由专人负责审核、检查,如果发现缺、误、疑数据,应及时进行查缺补漏,确保数据无缺、无误和无疑;检查记录、书写方法是否合乎规定,字迹是否清楚,对不符合规定之处及时向调查人员提出,使其立即改正;重点检查核实受测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等是否填写正确,若以上某一项数据缺失或可疑,则视为无效样本,作剔除处理。整个调查过程均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按照《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实施,现场质量控制符合下面参考标准的要求[1]。参考标准:采用WHO新参照值,以“年龄的身高”(界值点﹤-2Z;Z为性别—年龄组身高中位数Z分布的-2S)筛查“生长迟滞”;以“年龄的BMI”(界值点﹤P5;P5为性别—年龄组BMI第5百分位数)筛查“消瘦”[1,2,3,4];分别计算两类营养不良检出率。超重、肥胖的筛查按照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筛查[5]。

1.3 数据分析

采用visual Foxpro 7.0和Microsoft Excel 2003录入数据,核查并纠错,借助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经正态性检验,各项数据指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组间比较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身高、体重和BMI分布情况

调查的男女生身高、体重和BMI值随着年龄的增大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7]。且各年龄组身高、体重和BMI值均为男生高于女生,说明男生体格发育状况优于女生,表现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见表1。

2.2 调查对象身高、体重和BMI与2005年全国调查水平比较

身高:调查对象中男生各年龄组均高于该数据,女生除9岁组、12~13组略低外,其余各年龄组均高于该数据。体重:男生除7岁组略低外,其余各年龄组均高于该数据,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增幅越来越明显。女生除11岁组略高外,其余各年龄组水平基本与该数据持平。BMI值:男生7岁组以前低于该数据,8岁组与该数据出现交叉,9岁组开始高于该数据,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增幅越来越明显。女生除8岁组和9岁组高于该数据外,其余各年龄组均低于该数据。见图1、图2和图3。

2.3 调查对象营养不良检出率

调查对象总营养不良检出率为7.64%,其中男女生分别为6.02%和9.39%,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x2=5.52,P=0.019)。以消瘦、生长迟缓和“生长迟缓+消瘦”作为营养不良分类,男女生各年龄组均以消瘦为主,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x2=5.14,P=0.023)。生长迟缓和“生长迟缓+消瘦”检出率均较低。见表2。

2.4 调查对象营养过剩检出率

调查对象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P=0.00),超重检出率高于肥胖检出率,且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19.11,P=0.00;x2=33.12,P=0.00);6~13岁男生组和女生组超重检出率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36,P=0.00;x2=5.87,P=0.02),男生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2,P=0.00),女生各年龄组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1,P=0.97)。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男女生身高、体重和BMI值随着年龄的增大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7],其整体发育水平优于2005年全国调查水平。但营养不良问题依然存在,消瘦与超重、肥胖现象并存,超重检出率高于肥胖检出率和营养不良检出率。其中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2005年全国调查结果,而女生检出率均低于2005年全国调查结果。男女生各种营养不良构成相似,以消瘦最为突出,且营养不良检出率男女生均低于2005年全国调查结果。同时发现该人群身高、体重和BMI值男生均高于女生,说明男生体格发育状况优于女生。

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学龄期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素需求量较多,而由于学校和家庭的平衡膳食、均衡营养理念及相关知识缺乏和给予的重视不够,且部分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挑食和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部分学生体格发育出现了消瘦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有所改善,但学校、社会对学龄儿童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超重和肥胖现象,即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并存[8]。提示我们在注重营养不良问题改善的同时,应高度关注营养过剩的体格发育障碍问题,学校与家庭要着力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膳食营养均衡和适当增加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同时强化社会性健康教育,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方面关注学生成长。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兰州市某小学学生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方法 分别依照年龄的身高、年龄的体质指数(BMI)筛查调查人群消瘦与超重、肥胖所占比例,并与2005年全国调查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调查的男女生身高、体重和BMI值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其整体体格发育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且超重检出率高于肥胖检出率(P﹤0.05)。其中超重在男女生中的比例分别为16.11%和8.33%,肥胖在男女生中的比例分别为12.32%和3.79%,男生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0.05)。但营养不良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消瘦,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P﹤0.05)。结论 该小学学生营养不良主要是消瘦和超重、肥胖并存。提示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和社会应重视儿童体格发育,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户外体育锻炼,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提醒家庭积极改善学生的营养供给,在膳食中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平衡营养,合理膳食。

关键词:体格发育,营养状况,小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2.

[2]季成叶.中国乡村学生群体营养不良流行状况20年动态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1):11-14.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child growth standards:methods and development[R].Departm ent of Nutrition for Health and Development,WHO,Geneva:Switzerland,2007:93-166.

[4]Wang YF,Moreno LA,Caballero B,et al.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rowth references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Food and Nutrition Bulletin,2006,27(4):175-188.

[5]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6]李辉.中国儿童生长状况:营养和发育变化趋势[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5):405-410.

[7]张迎修.中国沿海11省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J].人类学学报,2004,23(2):159-163.

体格发育指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制定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要求,对北京市体质调研选取的6个区县的监测点校以年级分层,以班为单位进行随机整群抽样,选取北京市城乡汉族男生11~18岁,女生8~18岁中小学生5 079名为对象,其中城区男生1 118名,城区女生1 483名;乡区男生1 008名,乡区女生1 470名。

1.2 方法

对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体质健康调研项目中体格发育项目: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肩胛下角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BMI、腰臀比、体脂百分率、瘦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指标均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工作手册》[5]进行测量、录入。

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状况由内科医师询问。女医师询问月经初潮,男医师询问首次遗精。询问对象分别为9~18岁女生和11~18岁男生。只询问“已”、“未”,不问具体日期。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性发育年龄状况

采用Binary Logist Regression 统计法,计算得出北京市男生首次遗精的半数年龄为13.48岁,女生月经初潮的半数年龄为12.05岁;城区男生首次遗精的半数年龄为13.23岁,女生月经初潮的半数年龄为12.00岁;乡区男生首次遗精的半数年龄为13.76岁,女生月经初潮的半数年龄为12.07岁。男、女生间的性成熟年龄存在明显性别差异,男生性成熟年龄明显晚于女生。

由表1可见,城乡男生均在11岁出现遗精,城区遗精率明显大于乡区;城乡女生均在9岁出现月经来潮,来潮率均较低,差别较小。在开始询问初潮、遗精状况的年龄即有初潮(1.1%)、遗精(11.5%)的发生。女生最迟来潮年龄城区为17岁、乡区为15岁;男生最迟遗精年龄乡区为17岁,城区在调查对象中直至18岁仍有未遗精者。

2.2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

为消除年龄对形态指标的影响,根据表1选取遗精率、来潮率为50%左右的年龄组,故城区男生选取13岁组,乡区男生选取13~14岁组,城区女生选取11~12岁组,乡区女生选取12岁组,进行不同性发育状况间体格特征水平比较。

由表2可见,城、乡间已遗精与未遗精学生组体格发育存在差异。城区已遗精学生组在身高、腰围、瘦体重上高于未遗精学生组,其他项则低于未遗精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乡区已遗精学生组在身高、体重、胸围、瘦体重上显著高于未遗精学生组,在腰围、肩胛下角皮褶厚度、BMI上高于未遗精学生组,在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腰臀比、皮脂百分率上低于未遗精学生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由表3可见,城、乡间已来潮与未来潮学生组体格发育差异较为一致。城、乡已来潮学生组均在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坐高、肩胛下角皮褶厚度、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皮脂百分率、瘦体重显著高于未来潮学生组;城区已来潮组腰臀比显著低于未来潮组,而乡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注:()内数字为报告率/%。

注:**P<0.01。

注:**P<0.01。

3 讨论

北京市城区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比女生初潮年龄晚1.23岁,乡区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比女生初潮年龄晚0.69岁,男生的性成熟年龄明显晚于女生。城区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比乡区早0.53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城区比乡区早0.07岁,可见城乡男生首次遗精的年龄存在一定差异,城乡女生间几乎不存在差异。最早首次遗精年龄城、乡均为11岁,最早月经初潮年龄城、乡均为9岁,但这可能与开始统计是否来潮、遗精的年龄分别在9岁和11岁有关。为统计计算的准确性,确定是否男生10岁、女生8岁已有遗精或初潮的发生很有意义,故对初潮、遗精的询问应适当提前一定的年龄。最迟来潮年龄城区为17岁,乡区为15岁;最迟遗精年龄乡区为17岁,城区在调查对象中直至18岁仍有未遗精者,很可能由于此项询问受学生自主回答的影响所致。

遗精与未遗精男生体质特征差异不明显,与以往研究[6]不太一样。可能的原因为:本研究已遗精组与未遗精组间体质特征比较集中在一、两个年龄组,排除了年龄因素对差异比较的影响;采用回顾性调查确定是否遗精的数据,易受被测群体年龄构成、回忆误差及配合程度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来潮与未来潮女生体质特征差异则十分明显,可能是由于男、女生性发育特点不同。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如能较快贮备脂肪,蓄积一定量的体脂,则可以为提前进入性成熟期做好准备,所以已来潮组的女生形态发育要好于未来潮组女生。

目前各国青少年性活跃年龄趋于越来越早,因此性教育要赶在青少年性活跃之前加以实施,这也意味着性教育必须在13,14岁就开始。目前,全球健康的首要目标就是预防疾病,而青春期性教育又是实现目标的最基本的一步[7]。为此,笔者建议如下。

3.1 青春期性发育状况要重视城乡差异

有研究表明,月经初潮与内分泌机制、遗传、社会经济水平、营养状况有关[8]。首次遗精年龄受许多综合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营养、受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等自身因素,也包括地域、种族、本地文化水平等社会环境因素带来的饮食结构改变以及影视媒体等[9]。这也证实了城乡性发育的差异,虽然这种差异在进一步缩小,但仍需重视外环境对性发育的影响。

3.2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发育类型适时适量进行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

提供青春期教育和性教育的时间,最好在刚开始出现月经初潮及首次遗精的年龄段进行。由于人体内激素水平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在青春突增期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故应以明确学生的发育类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为前提通过学校提供的系统的青春期性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青春期卫生问题。同时,要动员家长参与其中,注重膳食营养、体育锻炼,为迎接青春期突增打下物质基础[10]。

3.3 采取更全面、更科学的方式测定性发育

青春期性发育检查和评价包括对生殖器官的形态变化、功能发育、第二性征发育等内容。一般检查和评价的方法包括生殖器官检查、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年龄、第二性征发育检查、性发育单项指标评价、性发育综合评价。体质调研由于时间、任务等特点,一般采用回顾法询问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年龄,易受误差影响,可考虑采用骨龄作为青春期发育标志,对了解青春期学生体质状况和发育规律可能更为准确。

3.4 青春期教育中融入心理卫生教育与辅导

青春期学生经历着身心各方面的急剧变化,这个时期的心理健康是其今后一生健康的基础。有研究表明,提高学生心理社会能力的生活技能教育,对提高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技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1]。故应从性情感和性意识的形式、发展和变化及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顺利度过青春期,正确对待性成熟。

参考文献

[1]叶恭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9-10.

[2]叶广俊,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3-25.

[3]麦明章.广州市学生首次遗精和月经初潮年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校医,2002,16(3):208-209.

[4]聂四平.谈我国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标准.中国学校卫生,2001,22(5):456.

[5]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2010.

[6]王化玲,阎自安,欧萍,等.郑州铁路地区中小学生青春期发育水平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77-78.

[7]SHORT RV.青春期性教育.生殖医学杂志,1999,8(4):203.

[8]高宇,张树成,贺斌,等.我国男性首次遗精年龄影响因素的文献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1:653-657.

[9]宋逸,马军,胡佩瑾,等.中国9~18岁少数民族女生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131-133.

上一篇:A股熔断机制实践分析下一篇:会展业转型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