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上皮性癌四篇

2024-09-11

卵巢上皮性癌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复发卵巢癌患者34例 (均进行过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 仔细阅读患者的入院记录、手术记录、病理报告、化疗情况及随访记录等病历资料, 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诊断标准

文献报道卵巢上皮性癌复发时间多在术后18~28个月内。中华医学会规定:卵巢癌患者经过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正规、足量的化疗, 在停止化疗6个月后, 再次出现卵巢癌的证据, 包括: (1) 肿瘤标记物升高; (2) 出现胸腹水; (3) 身体检查发现肿块; (4) 影像学检查发现肿块; (5) 发生不明原因肠梗阻。以上各项中存在2项, 即可诊断为肿瘤复发。而证明复发的证据获得则要依靠首次治疗后即对患者进行随诊和监测血清CA125水平、盆腔检查、超声检查、CT、MRI甚至PET-CT等项目而完成。

治疗原则:一旦发现肿瘤复发, 治疗的总原则与首次手术治疗不尽相同, 以姑息、缓解症状为目的, 尤其关注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2]。

1.3 方法

对已确诊的复发性病人分别采取2种治疗方案, 其中接受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的19例, 接受紫杉醇与异环磷酰胺联合用药治疗的15例。

1.3.1 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方法

第1天用紫杉醇130mg/m2静脉点滴于3h内输完;第2天用奥沙利铂150mg/m2, 于3h内输完;完成1个疗程, 隔3周重复以上治疗, 至少4个疗程。使用紫杉醇前12h和6h分别给予口服地塞米松15mg, 前30min给予苯海拉明25mg肌内注射, 西米替丁300mg静脉注射, 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紫杉醇滴注开始后每30分钟测血压、心率、呼吸1次;化疗前、后均静脉注射格拉斯8mg。观察用药后血液系统、非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至少完成4个疗程观察疗效。

1.3.2 紫杉醇与异环磷酰胺联合用药治疗方法

第1天用紫杉醇剂量为130mg/m2静脉点滴3h内输完;第2天用异环磷酰胺150mg/m2静脉点滴。第1天用紫杉醇前12h和6h分别给予口服地塞米松15mg, 用药前30min静注苯海拉明25mg肌内注射, 西米替丁300mg静脉注射, 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紫杉醇滴注开始后每30分钟测血压、心率、呼吸1次;化疗前、后均静脉注射格拉斯8mg。观察用药后血液系统、非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至少完成4个疗程观察疗效[3]。

1.4 观察项目

治疗前1周内完成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并CT测定肿瘤大小;治疗中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必要时增加检查次数;每疗程结束后复查全套指标以及肿瘤标记物CA125, 并再次CT测定肿瘤大小变化以进行疗效的评价。至少进行4个疗程。

1.5 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CT、妇科检查及测定血CA125值, 按WHO疗效标准评定[3], 以完全缓解 (CR) 和部分缓解 (PR) 为有效。CR:治疗前见到病灶完全消失, 且持续4周以上, 无新病灶出现;PR:病灶已经缩小到治疗前的50%以上, 持续4周以上;SD (微效) :病灶无明显变化, 包括病灶缩小不到50%或增大不超过25%;PD (进展) :病灶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毒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 分为Ⅰ~Ⅳ级。

2 结果

完成化疗疗程后3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34例共完成138.04个疗程, 平均每例4.06个疗程。其中3个疗程以下5例, 3~6个疗程25例, 6个疗程以上4例。PR+CR的17例患者中血清CA125均下降至正常, 其中6例下降至10U/mL以下。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高于紫杉醇与异环磷酰胺联合用药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后半年生存率50% (17/34) , 1年生存率23.52% (8/34) 。生存期最长1例达25个月, 见表1、2。

3 讨论

对于铂敏感患给予紫杉醇药物治疗能够取得一定较好的临床疗效。联合用药的不同可导致复发上皮性癌的总有效率的不同。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高于紫杉醇与异环磷酰胺联合用药治疗方法, 这可能与患者一线化疗使用药物的不同与个体耐药性的区别有关。2种治疗方案的预后情况无明显差别, 主要为化疗的副作用, 临床表现不集中, 多数可随疗程减轻。

摘要:目的 探索对复发卵巢上皮性癌有效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发卵巢上皮性癌预后的辅助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复发卵巢癌患者34例 (均进行过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 , 对铂敏感患者给予二线化疗, 比较分析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与紫杉醇与异环磷酰胺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结果 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高于紫杉醇与异环磷酰胺联合用药治疗方法, 预后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 根据病人一线化疗方案及复发临床特点进行二次化疗方案选择, 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方法和紫杉醇与异环磷酰胺联合用药治疗方法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前者总有效率略高。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癌,治疗,预后

参考文献

[1]车志丹, 岳瑛, 陈琨.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治疗进展[J].吉林医学, 2010, 25:672~673.

[2]张汉英, 陈心秋, 张桂丽.紫杉醇与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24 (2) :105~106.

卵巢上皮性癌 篇2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992年10月22日至2009年12月30日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初治卵巢上皮性癌,除外复发、转移癌后经规范手术加铂类化疗的患者534例,所有病例均记录完整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中位数年龄46岁(15~80岁),年龄≥50岁231例,<50岁303例;FIGO分期为Ⅰ~Ⅱ期215例,Ⅲ~Ⅳ期319例;病理类型及分级根据WHO标准:浆液性癌388例,黏液性癌102例,子宫内膜样癌33例,其他(透明细胞癌、移行细胞癌)11例;组织学分级:G1 90例,G2 74例,G3 370例。

1.2治疗情况534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均行全面分期手术[全子宫、附件、肿物、大网膜、盆腔淋巴结和(或)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阑尾切除]或卵巢恶性肿瘤细胞减灭手术[全子宫、附件、肿物、大网膜、盆腔淋巴结和(或)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阑尾、盆腹腔转移灶切除,部分患者切除了肠管、脾、肝、膈肌]。术后均采用以铂类为主的辅助化疗,其中接受TC(紫杉醇175 mg/m2+ 卡铂AUC5)209例,TP (紫杉醇175 mg/m2+ 顺铂70mg/m2)210例,PC(顺铂70 mg/m2+ 环磷酰胺700mg/m2)115例,化疗期间予止吐、水化等对症处理,常规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胃肠反应及心电图, 化疗疗程<6疗程120例,≥6疗程414例。

1.3随访情况全部病例均进行随访。失访38例, 失访率7.1%。534例中死亡290例,截尾数据(截止、失访、死于其他原因)244例。中位随访时间54月(1~230月)。

1.4影响因素分析对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 组织学分级、肿瘤细胞减瘤理想程度、大网膜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及转移、受累肠切除、膈肌受累、阑尾切除、 化疗方案、化疗疗程、新辅助化疗等因素进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比较单因素不同水平生存时间的差异,其差异性经Log-rank test进行检验,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2结果

2.1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生存情况534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累积生存率:1年、2年、3年、4年、5年、 1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5%、55%、46%、42%、 40%、18%,中位生存期是42.5月。

2.2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情况用Kaplan-Meier法对影响卵巢癌中位OS及中位PFS的因素进行分析,其差异性经Log-rank test进行检验,见表1。534例患者中<50岁者和≥50岁者,单因素分析示其中位OS及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病理分期Ⅰ期患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Ⅱ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理类型的中位OS及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织学分级高分化癌患者中位OS及中位PFS均高于中、低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中分化与低分化患者中位OS及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否理想、腹膜后淋巴结是否切除、淋巴结是否转移、受累肠管是否切除的患者的中位OS、中位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方案TC及TP有相似的疗效(P>0.05),TC及TP化疗组的中位OS及中位PFS均高于PC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疗程<6次组其中位OS及中位PFS低于化疗疗程≥6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未观察到。

2.3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手术加铂类药物治疗疗效临床因素的中位OS及中位PFS情况用Kaplan- Meier法对影响卵巢癌手术加铂类药物治疗疗效的中位OS及中位PFS的因素分层分析,其差异性经Log-rank test进行检验。手术病理分期Ⅲ期患者中, 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患者的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未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患者(P<0.01),大网膜切除患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未切除患者(P< 0.05);达到理想减瘤患者中,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患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未切除患者(P<0.01),腹膜后淋巴结未转移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淋巴结转移者(P<0.01),大网膜切除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未切除者(P<0.01),受累肠未切除者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切除者(P<0.05),横膈未受累患者的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横膈受累者(P< 0.05);不理想减瘤患者行大网膜切除中位OS及中位PFS高于未行大网膜切除者(P<0.05)。见表2。

2.4影响卵巢上皮性癌手术加铂类药物治疗疗效的多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手术相关因素进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以0.1为检验水平,结果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细胞减瘤理想程度、大网膜切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见表3。

1 为中位 OS 比较 P 值 ; 2 为中位 PFS 比较 P 值

3讨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 肿瘤细胞减灭术理想程度、肿瘤组织学分级、化疗疗程、不同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等相关因素是影响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但是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还包括手术时机、病变累及程度及手术切除范围的选择。

3.1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中位OS及中位PFS情况大量多因素分析的研究中均证实FIGO分期是卵巢上皮性癌非常有意义的预后因素,早期患者在预后方面明显优于晚期患者[3]。我们的研究亦提示期别越早,预后越好;并发现卵巢高分化癌患者的中位OS及中位PFS均高于中、低分化患者,而中、低分化癌患者的预后比较无差别,与Mura- ji[4]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生存率及其重要;组织学分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类型与其预后相关,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癌,其恶性程度不同,并且对预后的影响也有所不同[5]。但是也有部分研究报道二者无关,我们的研究结果同样显示不同病理类型对患者预后影响无差别,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浆液性癌患者所占比例较大(72.7%)。卵巢癌的首选化疗方案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化疗疗程及化疗方案的不同对预后亦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化疗方案TC及TP有相似的疗效,而TC及TP化疗组的中位OS及中位PFS均高于PC化疗组,化疗疗程<6次组其OS及PFS低于化疗疗程≥6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手术疗效临床因素的中位OS及中位PFS情况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达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患者预后明显优于未达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患者,这与Elstrand[6]等及刘建琴等[7]研究结果一致: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理想程度是卵巢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目前淋巴结切除对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论[8,9]。根据分层分析我们发现卵巢癌Ⅲ期患者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的预后明显好于未行切除患者;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要有较好的预后只有在达到理想减瘤患者中进行才有效。Mahdi等[10]研究发现对于 ⅢC期及Ⅳ期患者,淋巴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又一个独立因素,尤其是对于那些腹腔内无肉眼肿瘤的患者。 我们的研究也表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比腹膜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在不理想减瘤患者中,淋巴结是否转移与患者预后无差别,但是在理想减瘤患者中淋巴转移患者的预后显著差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不管是否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大网膜切除患者其预后优于大网膜未切除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上腹腔转移灶的存在如饼状大网膜、肝、 膈下及肠道转移灶是目前影响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主要因素,行大网膜切除能够减小肿瘤负荷,改善预后。大部分学者认为,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行肠切除手术,能够提高患者的理想减瘤率,并且在达到理想减瘤术的患者中可以让中位PFS增高,改善短期生存率的趋势,只是对于长期生存率的影响尚有争议。邵婷等[11]研究认为在肿瘤细胞减灭术中应尽量采取转移肠道切除术。我们发现在未达到理想减瘤时,肠切除与否跟其预后无明显差异,然而对于那些达到理想减瘤患者,肠道未切除患者的预后优于肠道切除者,可能原因是需要行肠部分切除的患者,其卵巢病变程度及肠道受累程度可能更严重,并且潜在的肉眼观察不到的转移灶可能更多,因此即使切除了肠道,其预后仍较未切除肠道患者差。新辅助化疗亦不能延长患者的中位OS及中位PFS[12]。部分学者认为:卵巢癌早期是不会发生阑尾的转移,一般常见于晚期(Ⅲ、Ⅳ期)患者,因此,在肿瘤细胞减灭术中不适合不分期别的切除阑尾。可是Rose等研究者认为, 卵巢癌中癌细胞转移至阑尾与盆腔淋巴结、大网膜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转移类似,故主张早期卵巢癌就应将阑尾切除。FIGO也强调对于黏液性卵巢癌应切除阑尾。我们的研究发现Ⅲ、Ⅳ期的患者阑尾切除与否并不改善其预后。对于不同理想减瘤程度的患者中,切除阑尾与否其预后亦无差别。Chéreau等[13]发现膈肌手术组5年生存率是明显高于膈肌未手术组。 我们研究也提示横膈受累与否虽然对于未达理想减瘤的患者预后没有影响,但对于达到理想减瘤患者, 横膈无转移患者其预后明显优于有转移者。故即使是小的横膈转移灶也应该尽可能的清除干净。

卵巢上皮性癌 篇3

关键词 卵巢肿瘤 VEGF

资料与方法

一般材料:选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及陕西省纺织医院2000~2005年手术切除的卵巢组织标本63例。病理组织学诊断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4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1例,正常卵巢7例。患者年龄32~74岁,平均52.3岁。标本经10%甲醛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4 μm。所有标本均常规HE染色复检。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均未接受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按WHO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组织学分型: G1级10例,G2级21例,G3级14例。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 1985年统一制定的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Ⅰ期12例,Ⅱ期8例,Ⅲ期18例,Ⅳ期7例。

实验方法:所有标本经10%甲醛常规固定,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为美国产品。免疫组化SP试剂盒及DAB显色试剂盒均购自北京。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组织切片常规二甲苯脱蜡,乙醇梯度水化,过氧化动物血清封闭组织内非特异抗原,室温孵育10分钟;加入一抗,4℃冰箱过夜;加入二抗,37℃恒温箱中孵育30分钟;加入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溶液,37℃恒温箱中孵育30分钟;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质量控制:每个染色流程均设对照作为质量控制标准,阳性对照采用已知的阳性组织切片,阴性对照采用PBS代替一抗。

判定标准: VEGF蛋白阳性产物定位于细胞浆。将阳性细胞按其染色数量和显色程度分为四级。在高倍镜下随机选取10个视野,分别计数100个肿瘤细胞,将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数:≤5%、5%~35%、36%~65%、≥65%分别评为0、1、2、3分;根据细胞内出现黄色的深浅将无显色、浅黄色、桔黄色、棕黄色分别计为0、1、2、3分。两项相加除以2,作为该切片的最终评分,将0、1、1.5~2、2.5~3分别评为-、+、++、+++[1]。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样本率的比较用 X2 检验,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rs表示相关度,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VEGF特异地定位于肿瘤细胞的细胞浆中,表现为棕黄色阳性颗粒。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见表1,恶性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组(P=0.021)和对照组。

P值被估计: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VEGF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VEGF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见表2。VEGF在45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s=0.396),且有显著性差异(P=0.007);VEGF表达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371);与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及病理学分级间无相关性(P>0.05)。

讨 论

本研究表明,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表达率为77.8%,与盆腔淋巴结的转移呈正相关,提示在肿瘤生长过程中,VEGF表达增加,导致血管形成加快,出现大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肿瘤血管,形成转移,这与Erik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研究发现交界性卵巢肿瘤出现镜下微浸润时,VEGF浓度是该组中位数的10倍,并且出现不良结局。在研究VEGF的表达与卵巢上皮癌临床分期的关系时,Shen等发现, 在卵巢肿瘤的各期中均有VEGF 表达, 但表达的程度有显著差异。Brustmann 等也有类似的报道, 同时, 其阳性表达率还与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活性呈正相关。故可将VEGF 作为一个反映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本实验VEGF在中、低分化及Ⅲ、Ⅵ期的卵巢上皮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在高分化及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但无统计学差异,这或许与各期病例较少有关。VEGF表达与病理类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

总之,VEGF及其受体是卵巢肿瘤生长和转移中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但不是唯一的,所以其与其他相关因子之间的作用及其与VEGF系统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卵巢上皮性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卵巢上皮性癌病例共112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首次接受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2)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3)一般状况尚可,预计可存活3个月以上;(4)化疗前经检查,骨髓、心、肺、肝、肾等功能基本正常。(5)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2)主要器官功能衰竭或合并严重的感染、糖尿病、心脏病等;(3)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坚持化疗者。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49.5岁。所有病例均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0年制订的手术及病理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Ⅱ期22例,Ⅲ期75例,Ⅳ期15例;黏液性囊腺癌24例,浆液性囊腺癌73例,子宫内膜样癌11例,透明细胞癌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TP组(41例)给予紫杉醇、顺铂联合化疗;TC组(45例)给予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PC组(26例)使用顺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三组患者年龄、肿瘤类型以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透明细胞癌例数少,与子宫内膜样癌合并分析

1.2 治疗方法

TP组:顺铂60 mg/m2腹腔灌注同时行水化5 d,于水化结束后第1天静脉滴注紫杉醇,150~180 mg/m2溶于生理盐水500 ml中3 h完毕,在给药前12 h和6 h分别口服地塞米松20 mg,给药前30 min肌注苯海拉明50 mg,静脉注射西米替丁50 mg预防过敏反应。TC组:紫杉醇用药同上组,第2天给予卡铂剂量为350 mg/m2,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PC组:环磷酰胺600~800 mg/m2静脉推注,顺铂70~75 mg/m2静脉滴注。以上三组7~8 d为1个疗程,平均间隔4~5周开始下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化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2]。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持续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体积缩小>50%,无新的病灶出现;病情稳定(SD):瘤体积缩小<50%,或增大<25%,无新的病灶出现;病情进展(PD):肿瘤体积增大>25%,或出现其他部位的新病灶。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治疗有效。

1.3.2 不良反应

按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类标准判定[3]分为4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采用χ2分割检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近期疗效比较

三组患者坚持化疗2~6个疗程,PT、TC和PC组完成2~3个疗程分别为22、27和15例;完成4~6个疗程分别为19、18和11例。各疗程疗效见表2。

由表2可见,三组完成2~3个疗程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完成4~6个疗程患者三组间TC组有效率最高,与P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8,P=0.011),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注:与PC组相比,*P=0.011

2.2 三组不良反应比较

三组均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Ⅲ度以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PC组最高,与T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1,P=0.003)。而TP组血液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PC组(χ2=6.417,P=0.012)。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治疗后5年生存率较低,经典的顺铂加环磷酰胺(PC方案)曾作为一线化疗方案,但效果并不理想。紫杉醇由于其独有的药理作用辅助以铂类作为一线化疗药物治疗卵巢癌取得很好疗效,已成为最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之一[4]。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出的四环二萜类化合物,特异性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前期(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促使与肿瘤细胞形成稳定的微管聚合物,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而死亡,与铂类药物同时使用,5年生存率现已由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30%左右上升为50%。有25%~35%可获得长期缓解[5]。国外研究表明,癌细胞减灭术+紫杉醇/卡铂联合化疗(TC)是目前晚期卵巢癌标准治疗方案,但国内由于患者经济情况限制,也常将环磷酰胺加铂类(CP)作为首选。本研究对三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进行比较,以期获得更佳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中随即对照试验三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除此之外,各组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化疗前1 d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透,并签化疗和激素用药知情同意书。本次紫杉醇用量为150~180 mg/m2,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的剂量大体一致,但总有效率不低于国内外报道[6,7,8]。3个疗程以内,TC方案疗效最佳,TP次之,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物统计学意义。经4个疗程以上治疗后,TC组有效率达到了66.7%,有效率显著高于PC组(χ2=6.428,P=0.011),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方案与TP疗效大体相近,但优于PC方案,且随着完成疗程次数增加,疗效愈好。因此,规范、足量的术后TC方案效果优于其他两者。从三组不良反应来看,3种治疗方案均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其次为造血系统不良反应。TP方案的造血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4%,高于其他两组,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白细胞减少、CD4+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下降;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PC方案为重,显著高于TP和PC组。肝肾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和尿素氮升高,TP组发生率最高,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鲨肝醇100 mg、维生素B420 mg、肌酐片400 mg和维生素C 100 mg联合应用,每日3次口服,以纠正白细胞减少。对神经末梢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肌肉、关节痛,使用维生素B1、神经生长因子辅助以肢端按摩加以控制。脱发、便秘、腹泻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本次未见心脏不良反应。

注:与PC组相比,χ2=6.417,*P=0.012;χ2=8.841,#P=0.003

综上所述,TC方案总有效率高于PC方案,TP方案造血系统不良反应严重,PC方案具有明显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TC方案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

参考文献

[1]连丽娟,刘彤华,刘炽明,等.林巧稚妇科肿瘤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03-406.

[2]Rustin GJ,Quinn M,Thigpen T,et al.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ovarian cancer)[J].J Natl CancerInst,2004,15(96):487-488.

[3]吴继海.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8):186-187.

[4]Szantho PA,Mayer A.Experience in first line chemotherapy with pacli-taxel for 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carcimomas[J].Orv Hetil,2003,144(19):919-924.

[5]Jemal AR,Siegel E.Cancer statistics 2007,CA Cancer[J].Clin,2007,57(1):43-66.

[6]文晓燕,校勤,蔺小贤.紫杉醇为主腹腔灌注和静脉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9):1137-1138.

[7]肖琳琪.卵巢癌术后患者用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7):71.

上一篇:儿科留置针下一篇:施工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