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化十篇

2024-08-18

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化 篇1

关键词:课堂模式,优化,有效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的化学课程在知识点的设置上比较繁复, 不易于学生记忆, 题海战术对新的高中化学教材已经很不合时宜, 那么要怎样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呢?笔者从几个方面出发, 谈一谈如何有效地促进高中化学的开展。

一、“优化教学”下班级的制度构建

班级制度的构建, 指的是以优化教学为目标, 在班级中进行改革, 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化学学习的教学环境, 这是从客观的角度进行思考, 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谈到这里, 可能有人会问, 班级还能怎样变化啊?无非是桌椅板凳加黑板, 现在的学生课业压力这么大, 哪有精力去做一些无用功?其实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但是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 首先主体性就有了一定的混淆, 班级是由学生构成的, 学生理应为班级的主体, 班级中的设施、人员编制应该为主体———学生来服务。化学的学习比较枯燥, 这点不可否认, 但是怎样让化学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活跃呢?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一个化学角, 将常用的工具书、习题册等放置在化学交流角中, 学生有什么需要就会自己主动去找。高中化学新教材内容有着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普遍不足, 在化学反应原理中, 增加了焙变、墒变、电离度等知识点, 这些对学生来讲, 难度很大, 很多的化学实验都是需要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

二、“优化教学”下教师的观念改革

优化高中化学的课堂模式, 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改革。笔者从教的过程中, 有着这样的感悟, 课堂的气氛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教师教学的时候, 要注意的是课程与实际的结合, 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就是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尊重, 就是我们讲的教育性原则———学生从课堂中学习化学知识, 又能够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这就是教师观念的一个重大改变,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学。好的课堂气氛少不了和谐平等的师生交流, 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教学语言精准, 书写规范, 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教学内容,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的开展。

三、“优化教学”下课堂模式的变革

(一) 利用教学资源, 开展案例式教学

高中的化学课程中涉及大量的化学实验,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会有一些困扰, 就是学生没有办法真正地看见实验的效果, 笔者在实验教学中, 运用案例式教学法,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进行金属离子化合性的实验教学时, 就运用了案例式教学的方法, 充分利用了我校的教学资源来完成这一课时。首先, 我在PPT上给学生呈现了几个经典的化学事故的案例, 比如震惊全国的乌江化工爆炸案、长江金属桶危机等, 这样的化学事故场面很震撼, 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化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一定要认真对待。在PPT的放映中, 笔者进行提示, 比如, 水面的白色烟雾是什么?为什么救援人员不能直接将有化学物质的桶拉出来?是什么在与水化和后释放大量的热量?等等。

(二) 布置前置性作业, 提升课堂效率

优化课堂模式的一个前提, 就是教师要以生为本, 充分考虑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 来设置合理的前置性作业, 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如“醇的性质”的教学, 从近些年的高考题型的变化来讲, 不同类型间化合物的转化问题是有机体的问题, 这个知识点的时间跨度比较大, 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有涉及, 学生的记忆不清晰, 所以, 在课程开始前, 我给学生布置了醇的性质的前置性作业, 由学习小组来共同完成, 小组负责人进行实验记录。在课堂互动环节, 我让几个小组分别出示不同的记录数据, 做出分析比对。这样进行课程设置的课堂效率很高, 达到了优化课堂的目的。

(三)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从上而下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 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较差。在新课改背景下,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丰富课堂教学的容量, 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

四、总结

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要从教师的教学观念、班级的建制方式着手,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化学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 创造条件开拓学生的视野, 合理的运用案例式教学方式, 开展教学前置学习的工作, 教师和学生一起, 优化课堂模式, 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登霞.试论高中化学目的性教学的有效策略[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 2012 (12) .

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化 篇2

一、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模式的重要功能。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 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 是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重视追求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化学教学课堂模式的优化具有以下两个功能。

1.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教学模式是一种模式化教学法体系, 来源于对各种教学经验的优选、概括和加工, 能为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可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在教师和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比抽象理论更具体的程序性的教学实施程序, 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一些抽象、复杂的化学知识。

2.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模式的研究, 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可以指导化学教师从教材、课堂及学生等方面综合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 用动态的观点去掌握教学过程的规律和本质, 并促进教学研究、教学设计的优化组合, 增强教学活动的特色及可操作性。

二、优化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直以来, 教师片面强调消化和理解所讲授的内容, 不善于利用实验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来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致使学生不爱问、不想问、不敢问或不懂得问。在《新课程标准》付诸实施的今天,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著手, 从而使教学模式达到一个良好的优化效果。

1.优化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系列教学活动, 从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综合的心理状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里, 教师在讲授化学课程时, 往往只强调学生注意听和记, 缺少一种良性的互动, 致使课堂气氛极为消极。要想优化课堂气氛, 必须增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学风格及教学水平, 改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焦虑状态要善于控制,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索欲。例如, 在做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试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步骤、实验现象, 并鼓励讨论分析。通过实践性操作和探究性讨论, 增加师生互动, 优化课堂氛围。当然, 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因成绩有优劣、兴趣有差异, 教师要尽可能面面俱到, 投入自己的热情、诚心, 保障师生交流的通畅性、和谐性, 这样才能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

2.优化教学观念

新课标确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 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自然也应随之而变, 改变传统化学教学课堂模式中以教为主、以学为辅, 把学生当作灌输对象的教学观念, 注重智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心理、体质等全方位的发展,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发挥着指导作用, 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 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现代化教学课堂模式, 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 让高中化学的教与学更具鲜活性和亲切感, 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提升其科学和人文素养。

3.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和组织形式, 灵活运用讲授式、谈话式、讨论式、探究式、归纳式、实践活动式、重难点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 为学生营造参与探究的机会, 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时机和条件。如在演示“氨的性质”时, 要想做氨的喷泉实验, 首先要讲授教材, 继而进行实践活动, 再提出一些相关问题, 如“为什么氨会形成喷泉, 说明氨有什么性质?”“喷泉为什么会出现红色, 那CO2可否喷出无色喷泉?”通过与学生讨论, 讲授该实验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同时,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的提倡, 可在教学中通过PPT课件,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课程内容, 并注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自我反省,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和探究。最后, 要注意因人施教,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项课堂教学活动。

三、结束语

在高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对课堂氛围的掌控能力, 不断地改善和提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模式的优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仅从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分析, 希望对高中化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模式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对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极大。本文结合高中化学的教学实际, 略谈优化课堂模式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模式,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建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3, (1-2) .

[2]田现波.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新西部, 2010, (06) .

高中化学教学的优化 篇3

1.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新教材对知识呈现方式作了较大的变革,特别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苏教版”《化学1》安排了近30个实验,其中将近一半以“观察与思考”栏目出现,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另一半实验则以“活动与探究”栏目呈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在教材和教学中安排实验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或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我认为,实验探究重在带领学生围绕实验问题和现象积极展开化学思维,从中领悟新的化学知识,揭示化学规律。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并不断尝试采用“实验导学法”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化学实验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获取证据)—科学结论—交流解释与应用。新教材在一些章节中增加了边讲边实验的内容,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则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也改为边讲边实验,并以“实验导学法”的模式开展教学。例如《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一节,学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时,我以实验导学模式展开教学。当学生通过自已做实验,看到镁条与盐酸反应使温度计水银柱升高,粉末状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使小烧杯和玻璃片间的水结冰时,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感受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知识更加浅显易懂。

2. 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过程

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之一。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求异精神,是当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结合新教材增设的“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信息提示”等栏目,我积极探索并尝试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该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题。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在复习了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后,提出问题:“用四种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分析Fe2O3+3CO=2Fe+ 3CO2属于哪种类型的反应?”让学生意识到初中的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用物质是否得氧和失氧的分类方法分析,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是否仅仅属于还原反应?”从批判性思维角度设计,让学生从新的高度,新的起点看初中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定义后,再提出问题:“以氢气和氧化铜的反应为例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分析得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有密切关系,让学生讨论并提出:“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的转移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本质的定义。通过对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的分析、讨论、归纳,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实现知识的迁移。

问题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相互启发激励,让创造性设想产生连锁反应,产生共振,从而启迪出更多的创造性设想。

3. 活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已成为获取、传授、运用知识的重要媒介。CAI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集成化的表现手法和展示方式可将教学内容化长为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教学内容。同时使每位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有效地交流,把握各个环节的动态信息,及时传递出自己的信息,形成一个交互的学习氛围,方便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例如,在《化学2》专题1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教学中,利用电脑模拟电子的转移情况,介绍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生动。在讲《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时,通过动画模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变抽象为具体,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探索 篇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实现途径,化学实验中蕴含着化学原理、化学反应现象和化学探索思考基本点。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优化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主动完成化学知识体系建构。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学多注重教师讲授,实验仅作为教师讲授的辅助活动,而非学生化学学习的主要途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要进行不断的优化设计,努力打造高效率、高收获的化学课堂。本文将针对高中化学学习的初步、中级、高等及提升整合阶段的不同特征,探索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设计方案。

一、培养良好习惯,巩固实验基础

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具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作用。在高中化学学习的初步阶段,学生刚进入高中化学的情境,对于高中化学深奥知识感觉陌生,高中化学实验更是云里雾里。而高中化学实验只有在严密的实验过程和明确的实验目标指导下才能发挥出其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初步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实验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实验器材、整洁有序的实验美德,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化学必修一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实验流程有清晰明确的理解。教师在此章的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使学生认知试管、烧杯、烧瓶、各种试剂瓶、量筒、酒精灯等基本常用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制取蒸馏水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实验的先后顺序要清晰、步骤不能缺失,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和实验平台。只有实验的步骤正确、条理清晰,才能为更深入的观察实验、探究实验准备条件。

二、注重动手操作,提升实验能力

经过初步阶段的培养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实验素质和基础实验知识,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在随后的中级阶段,教师首先要清楚认识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状态后进行实验教学优化设计。从以前的演示实验为主,转变为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为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实验的引导者和指点者,将化学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实验能力。

例如在“铁离子、亚铁离子氢氧化物的制取”实验中,教师将Fe(OH)2的制备实验设计为小组实验,合理安排实验小组成员和分工,每组配备好实验用品。实验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最初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但白色絮状物氧化太快,没有观察到其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过程。于是学生们动手进行实验改进,进过大量的实验后,将实验过程改进如下:首先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加热煮沸后分别装在两只试管中进行保存,用一较长的胶头滴管吸一满滴管的煮沸过的NaOH溶液;完成后把还原铁粉加入到另一只试管之中,再迅速加入稀H2SO4,同时在溶液中滴入部分植物油将其封存好,然后把准备好的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底部,再挤出氢氧化钠溶液。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油封能使反应在相对密闭的体系中进行,白色沉淀现象比较难以消失。学生在实际动手实验中不仅彰显了细微的现象使得学生印象深刻,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真正实现了实验能力的提升。

三、增加设计实验,实现能力飞跃

教师在优化设计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初步和中级阶段的严格训练,实验能力得到了切实提升。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阶段,进入高等阶段后教师要不断改善化学实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通过实验教学,巩固深化基础理论知识。高中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素养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高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捷径。例如“铜与浓稀硝酸”的实验,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产物NO2可直接被NaOH溶液吸收,即2NO2+2NaOHNaNO2+NaNO3+H2O,从而避免了室内空气的污染,而铜与稀硝酸反应所产生的NO,不是成盐氧化物,是不可以直接被NaOH溶液吸收,必将逸出造成室内环境污染,且无法避免装置中的残留空气对反应生成NO的干扰,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设计改进实验。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设计方案,大部分学生从生成物的性质入手:既然NO为非成盐氧化物,NaOH溶液不能直接吸收,不过可以按照NO+NO2+2NaOH2NaNO2+H2O和2NO2+2NaOHNaNO2+NaNO3+H2O实现绿色化设计。学生通过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设的过程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实现了能力的飞跃式发展。

四、全开放实验室,助力主动学习

经过初步、中等、高级三个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优化后,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已经进入质的飞跃阶段。但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验,课下实验室的封闭性使得学生无法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贯彻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师可以全面开放学生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余实验条件,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开放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一个学生验证问题的场所,学生对于课堂上的困惑,可以在实验室里得到验证,并且学生自己去探寻答案要比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的学习效果还要好。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优化 篇5

一、补充一些有趣实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 力求参加该活动, 并且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里倾向。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 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 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 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 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引入一些有趣的实验, 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三的第一节化学课上, 本人安排了如下两个实验:邀请三位学生, 其中一位学生拿毛笔蘸氢氧化钠溶液在白纸上随便涂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字或画, (当然其余同学看不见纸上画的是什么) , 同学们踊跃猜想这位学生涂鸦的是什么呢?接着另一位学生均匀的向纸上喷无色酚酞试液, 此时红色的涂鸦作品跃然纸上, 当同学们还在为自己的猜想结果是否正确而雀跃不已时, 还有一位学生已向纸上喷洒稀盐酸, 结果红色作品又消失了。如变魔术般, 学生兴奋的表情一览无遗。趁热打铁, 师生又合作完成了另一个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即取一块棉手帕浸入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中, 然后取出手帕, 用镊子夹住手帕的两个角, 点燃手帕, 手帕烧得很旺, 其间可轻轻抖动手帕, 等到燃烧结束时, 却发现手帕完好无损。此时学生非常感兴趣也很惊奇于化学魔术, 处于一个“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状态, 学习化学的热情已不言而喻。

二、放手学生实验, 增加学生动手机会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学时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用发现法学习。”即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从已知的教材中概括出应有的规律, 进行大胆猜想, 产生新的观念和方法, 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归纳和思考, 更养成了一种用实践来检验观点的科学习惯。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材中把老教材中的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了“活动与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要墨守成规, 对这些实验还是一味地自已演示, 学生观察, 应给学生自已动手的机会。当然, 在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但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帮助学生设计方案, 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建议他们对某些问题进行解释或讨论, 或变换实验方法, 把实验探究做得更深入些, 并指导学生用文字或图表表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让学生在动手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探究的水平。

例在讲“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时, 本人边讲解实验室制CO2的药品、原理, 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与实验室制O2的药品、原理进行对比,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制CO2的装置能否与用高锰酸钾制O2的装置一样?如果不一样该如何连接?学生们随即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分组实验, 结果学生们设计出的装置不下十几套, 本人及时肯定所有学生的设计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对合理的设计加以赞扬并分析其选用的仪器及安装的周密性。通过分析, 使考虑不周密的学生也能找出自已设计的不足, 接着还评出了最佳小组 (即连接的装置既合理又多) , 最后选择几套有代表性的装置加药品让其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在实验结束后, 通过学生们自已的归纳、总结, 他们能很轻松地掌握: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应考虑两个因素, 即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实践证明, 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 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细致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单纯由教师演示实验的效果好得多。

三、增设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 可增设一些探究性实验, 如实验现象探索、实验结果探索、实验方案探索等, 让学生自主动手完成实验, 包括仪器、药品的准备, 实验方案的设计, 并且针对同一问题要求同学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把教师的“教”, 更多地转变为学生的“学”, 把以教师为中心, 转变 (下转第50页) 没有比形象的表演更直观了。几分钟的表演, 再现了现实生活, 学生涌动的灵气被完全激发了出来。

(5) 全班动员, 评议相长法———教师把点评权交给学生

学生当堂完成作文, 一般要等到老师批阅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作文情况。可从写作到反馈, 其时间之长。等到老师评讲, 学生对于自己写作的内容差不多已忘记了, 单凭老师说得眉飞色舞, 而学生却闲云野鹤、似听非听着。这种评讲的效果, 事倍功半。

笔者主张作文课选用的是连续的两节课, 其中一节是学生作文, 另一节是学生交流评讲。有道是:“作文大家评, 好文大家赏”。我常常把学生分成4人一小组, 交换阅读, 并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技巧等方面互写评语, 最后推出一代表, 就本组的作文情况进行评价。

巴金曾说过:“写吧, 写吧, 只有写你才会写。”我们套用一下“评吧, 评吧, 只有评你才会写。”惟有把写作的评改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自抒心志, 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感悟出作文的得失。

最后、教师掌舵, 不误方向

把课堂还给学生, 不是说教师可以游离课堂之外。相反, “让学生享受语文”, 真正走进课堂, 还离不开老师的掌舵。

(上接第54页)

为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例如将CO2通入装有Na 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不到任何现象, 那么如何证明两者确实是发生了反应呢?针对这个问题, 本人先组织学生思考:如果两者反应将生成什么?如果是在密闭装置中反应, 压强会如何?学生分组讨论后, 随即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根据方案, 准备药品、装置, 再进行实验操作, 验证是否可行, 学生们设计的方案很多, 归纳一下有两个方向:1、证明有Na2CO3生成, 2、证明密闭装置中压强减小。针对第二类方案, 本人又引导学生反思该方案是否严密, 为什么?又可增设什么实验使它变得严密?利用现有的药品、仪器进一步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这样, 实验的开放性增加了, 学生的自主性也增强了, 经过同学们动手动脑, 创新设计, 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在引导、设问、讲解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一味灌输, 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四、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创新欲望

创新是一种理念, 需要在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激励下才能逐步养成和确立, 教师要善于从课堂内外, 联系生活实际, 多方位、多层次、多反馈地创设, “从生活中来, 到教学中去”, 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巩固创新动机, 锻炼创新意志, 培养与提高创新的综合能力, 并进行总结评比, 从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提高创新素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材中增设了一些家庭小实验,

教师掌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老师要加强备课的深度与广度, 所背文本能烂熟于心, 对于学生声东击西的质疑, 才能做到稳坐“钓鱼台”。2、老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尽可能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中。3、确需教师提问, 则应把住重点、难点、疑点, 提出一个问题, 要具备“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4、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有争议的问题上, 某种错误的观点居然被多数学生认同, 此时则需要教师凭自己扎实的知识功底和高超的临场应变能力去拨正学生思维的航向。 (如无把握, 则搁置问题, 留待以后讨论解决亦可)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6

一、化学实验的作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以趣味实验开头, 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 良好的学习兴趣, 是求知欲的源泉, 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 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 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

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 在化学实验课上, 做“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 适时点拨, 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到本质,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 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的作用。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 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感知是第一要素, 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 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 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 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

二、如何优化初中化学实验

实践证明, 增加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通过实验现象把学生带入全新的科学世界, 就要精心设计实验, 做好课前准备。增加演示实验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要对学生有启发作用, 对突破重难点有帮助;其二是不要离学生的认知太远;其三要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奥妙。例如, 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时, 在集满CO2的集气瓶中, 注入Nao H溶液, 迅速将一个煮熟去壳的鸡蛋放在瓶口, 可看到鸡蛋会被逐渐“吞”进瓶内。演示“魔棒点灯”的实验时, 在蒸发器中倒入少量的KMn O4, 再滴几滴浓H2SO4, 用玻璃棒搅拌后蘸取少量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酒精灯立刻被点着。这样既增添了课堂效果, 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1. 调整教学结构。

通常情况下, 化学教学在上课第一周就开始一些实验基本操作, 而此刻学生只停留在对仪器的认识阶段,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阶段特点, 调整教学结构, 而不急于转入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在教学中, 可将下册教材中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实验进行演示。先提示学生复习解答一组问题:怎样取用固态粉末?怎样固定试管?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怎样使用酒精灯?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装置图, 观察后解决第二组问题:整个装置有何特点?如何将它们组装起来?第三步:提出具体要求, 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 并指导学生做实验结束工作。

2. 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 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氢气的燃烧实验, 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 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 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 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 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 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 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 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 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 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 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 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 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 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 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 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 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 现象非常明显。

3. 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 面对仪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根据学校实验室条件可以把实验所用仪器分类陈列好。在仪器陈列的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实验的重要程度和有利于学生实验两方面提出主导性意见, 帮助仪器管理员把仪器陈列得合理和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 开放时要在教师的组织下, 以班级为单位, 每人带足学习用具集体到实验室, 然后根据各人的复习计划, 选好复习内容对照实验仪器, 复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 有必要时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

4.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一般内容集约化。

初中化学实验内容比较多, 为了实现全面复习, 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唤起学生对具体实验的回忆和再认识。为此, 可采取两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是从网上搜集一些初中化学实验实况, 根据复习需要进行剪辑、组合, 用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另一方面, 集中平时教学中的实验内容的幻灯片, 针对复习内容适时集中播放。在播放过程中, 教师可以对某些画面定格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就防止了“看热闹”“走过场”等消极被动复习的局面, 加深了全体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5. 指导学生走向社会, 进行社会调查。

兴趣的激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4爱护水资源时, 要求学生调查了解: (1) 你生活周围有哪些水的污染源?提出防止的设想或者建议。 (2) 最近一个月你家的用水量是多少?设想还有哪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 提出具体建议并动员全家共同实施, 到下个月再查一下水表, 计算出你家的节水成果, 然后写调查报告, 和同学进行交流。还有学习燃烧和缓慢氧化时, 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 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开辟“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 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以上优化实验教学的几点策略只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经验, 有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探索。作为化学工作者,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 使化学实验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展示其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吴焕云.《谈中学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1991 (2) .

[2].程名荣.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材书《化学》.人民教学出版社, 1999年10月第一版.

高中数学课堂管理与教学的优化 篇7

一、教育对象的学习心理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智力活动及推动和调控这种智力活动的动力因素完成的。在数学学习中, 一些学生不仅表现得聪明, 而且整个学习活动富有进取性, 最后能取得优秀成绩;一些学生聪明程度一般, 但学习有毅力, 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 对学习充满热情, 结果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一些学生头脑灵活, 但学习热情低落, 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很好地克服遇到的困难, 学习效果不理想。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培养学生个性与自信心的阵地。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 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 学习成就感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 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 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 随之而来的学习的积极性会渐渐提高, 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 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 就会产生消极影响。这表明我们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是不够的, 还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 通过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系统, 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发挥, 能力得到发展, 学习有成效。

二、课堂教学与管理的策略

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的高效来完成。对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良好的数学课堂管理应包括以下三个策略。

1. 数学问题、方法与思想的准备:

教师要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 需要用到的数学方法, 蕴含的数学思想有假设和预见的能力。

2. 适当的课堂容量和教学进度:保持一定的容量和进度是教学任务的要求。

3. 积极的交流与良性互动:

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要素之一,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必须为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服务。

4. 课堂意外情形的及时处理。

三、数学课堂的高效提问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 也是师生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 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真正理解, 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愿望。教师仅知道要在教学中提问学生, 而不考虑如何有效提问, 显然会使课堂教学僵化和低效。

1. 提问的意义。

提问本身不是目的, 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必然为教学目标服务。 (1) 提问能帮助教师正确评价学生, 了解学生对所学任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提问能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集中精神, 积极应用思维的技能解决问题; (3) 提问能使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 提供即时的反馈。

2. 高效的提问机制。

优化的课堂具有“开放”的特征, 课堂上的提问应该是开放的。教师的注意力应多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的思维过程, 而非问题的答案。如果提问的答案仅仅用“是”或“否”就可以表达, 那么学生的思维过程就大打折扣, 甚至还可能完全不动脑筋。在这一点上, 提问要注意两个条件: (1) 问题的可能答案的宽阔度, 对起步的问题给予宽广的范围。如对函数的定义的认识, 可以问“你是如何理解定义的?”或“你觉得定义强调了哪些条件?”而不是问“你怎样理解‘A集合中每一个元素’与‘B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与之对应’这两个条件的?”学生在回答开放性问题时, 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们在理解问题上的智力水平如何。 (2) 目的性提问本身是教师期望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什么, 尽管问题是开放的, 也希望学生的回答具备“具体、正确和完整”的特质。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48-01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和谐高效的课堂。所以笔者认为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明确目的、任务具体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的教学成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注重教学目标的优化设计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目标只注重知识的传承和知识的架构,把化学知识目标的达成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要对课堂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和优化,就要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主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疏漏。

二、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注重课堂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死”的,而教师的教法确实“活”的。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就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盐类的水解这一节的越弱越水解内容时,学生就不太容易接受了。此时,教师就可以换种说法,比如HAc酸性很弱,说明H+和Ac-不愿意分开。那么,有人硬要把他们分开了,有一天它俩又遇上了容不容易重新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得出结论了。又如,教师在讲课时提问某物质能不能与另一种物质反应,可改为某物质愿不愿意或想不想与另一物质反应。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有通俗幽默,易于接受,备课室必须追求“精心设计”,而讲课则要做到“声情并茂”。“教有通则而教无定法”,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艺术。

所以,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

三、结合课程特点,选择适当方法

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使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技巧转向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优良个性品质。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现行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四、重视探究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化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篇9

2.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通常来说,情景教学和探究学习共同应用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创立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求知欲的推动下进行探究并获得属于自己的答案。高中学生在语文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情景教学可以让高中生更好的发挥自身能力,并在与同学的相互学习中获得进步。通过情景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在这种自主探究合作的氛围中,可以更加深入的发现文字所蕴含的美感,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优化。

3.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对课文实现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再提炼课堂的教学目标,从而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结合,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和相应课时数。这种要求放在高中语文情景教学目标设计上同样适用,教研组应该深入讨论,对课时进行合理安排,情景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长来实现,这对教师时间掌控能力提出要求。所以,制订适合的教学目标极其重要。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还应注意要尽可能的详细具体。

4.多媒体情景丰富教学。当前,多媒体设备广泛应用于高中教学之中。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传统课堂下,学生面对的只有课本和教师,更多要依靠教师的描述来进行发散思考,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受到了限制。但是多媒体制造的情景中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强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在多媒体营造的教学情景当中,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能感受到语文更大的魅力,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多项综合能力。

5.优化教学过程。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情景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景教学本就是以美和情感作为基础和手段的教学方式,重视审美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在情景教学当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推进教学效果的迁移,在语文情景教学当中,要将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结合设立适当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授“黛玉进贾府”的课文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段,并且進行一定的语言解说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的融入情景。从而对当时林黛玉这一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动作语言有更深刻的体会。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的优化教学 篇10

一、优化教学理念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高中地理的教学不再只是为了让学生应对他们面前的考试而去记忆一些知识点,掌握几个图该怎么画,在新时代的地理教学环境下,我们应该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地理知识水平的全面提高为目标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讲综合题时,如本市一次高三检测卷第26题,图15为欧洲部分区域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A、B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A、B两城市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说出原因。(6分)

对于这道题目,笔者把学生写出的答案在电脑上展示,让其他同学分析,让他们来评分,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不但帮他人分析失分的原因(读图不仔细,忽视纵坐标的降水数值大小,这是思维惯性造成的),还不断挑战,试着完善答题(A城市降水多于B城市,A城市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比B城市明显),最后总结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构建答题模式。学生们将考点与课本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大胆尝试,努力实践,敢于向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挑战,就能不断求证和积累知识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是失去了根本。给学生一个空间,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去激发他们心底深处潜在求知欲望,他们就会有鲜活资源涌出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就要老师大胆放手,学生大胆下水,让学生“说”出来,就是让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看法,主动参与,我的课堂,我做主。可见优化教学理念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在多媒体技术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的同时,我们应该更为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学进行辅导,以达到利用这些现代的教学手段来实现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的目标。在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所拥有的PPT课件、投影、电子白板、录音、视频、计算机等因素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以其直观化、可视化、动态生成的特征来进行教学辅助,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的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例如,在学习选修一的第一章《宇宙探索》的时候,这一章的内容很多都涉及到了我们地球以外的天体,这些物理知识都是我们的科学家、物理学家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发现的,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灵活地运用PPT课件、flash动画、纪录片、某些相关的图片等等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我们星球以外的广阔的宇宙和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扩大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也大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外延。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优化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只要是优化我们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尝试的。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优化地理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地理的课前准备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更好地利用它们,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经验和学生在生活中新的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作为我们的教材内容的补充,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探讨中来。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达到优化地理教学内容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的有关雪线的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利用自己在家乡拍的雪景照片,那是学校房屋的屋顶上堆满了厚厚的白雪。

思考:(1)为什么在西北面与东南面堆积厚度不一样?(2)某同学发现天晴了,屋顶西北面和东南面的融化速度也有很大差异,哪个融化快点?为什么?

建模: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

雪线高低(温度、降水等)阴坡,温度低,雪线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让生逆向思维总结分析雪线高的原因。

讨论:(1)喜马拉雅山脉雪线南北坡高度为什么不同?(2)天山雪线南北坡高度为什么不同?

经过以上训练,学生结合身边实例,由近到远,有易到难,由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达到优化地理教学内容的效果。这就要我们老师善于发现地理事象和生活实践的结合点,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捕捉生活实例,可以通过写日记、拍照片、收集网络信息等记录下来,来优化自己的教学。

在深化课改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各种因素的优化最终达到对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敢于发现,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优化教学,总结经验,才能在新课改中如鱼得水,充分达到教改的预期效果。

摘要:本文从优化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对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如何进行优化处理提出自己的建议。

上一篇:总统和总统丈夫下一篇:应用题教学中的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