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磨削术论文

2024-07-01

微晶磨削术论文 篇1

关键词:微晶磨削术,浅表凹陷性瘢痕,治疗效果

皮肤浅表凹陷性瘢痕是皮肤因痤疮、烧伤或创伤等因素所导致的皮肤瘢痕、色素沉着性疾病, 本病常可影响患者的美观,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均可造成较大的影响[1]。目前本病患者对于改善临床症状, 恢复原貌及功能的要求较为强烈[2]。目前治疗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 各种治疗方法间疗效也存在差异, 本文对我科营养微晶磨削术治疗浅表凹陷性瘢痕的疗效进行总结, 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将120例浅表凹陷性瘢痕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 每组患者60例。所有患者皮肤均存在有浅表凹陷性瘢痕, 并除外存在其他皮肤疾病、活动性结核及无法耐受治疗者。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 年龄19岁~52岁, 平均 (38.17±8.36) 岁;病程1~17年, 平均 (8.36±3.89) 年;因痤疮所致者20例, 因外伤所致者19例, 因手术缝线所致18例, 其他原因所致者3例。观察组, 年龄18岁~53岁, 平均 (38.96±8.71) 岁;病程1~1年, 平均 (8.57±3.79) 年;因痤疮所致者21例, 因外伤所致者20例, 因手术缝线所致17例, 其他原因所致者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致病原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点阵CO2激光治疗, 每4周治疗1次, 每次治疗前均给予治疗局部利多卡因麻醉, 应用10.6μm波长, 以10~160m J作为输出能量, 对面部进行扫描治疗, 并且于治疗后冰敷30min。观察组给予微晶磨削治疗, 每4周治疗1次, 每次治疗前给予治疗局部皮肤消毒, 应用低档出晶, 轻压至皮肤, 按瘢痕边缘-瘢痕中心-瘢痕边缘顺序移动, 以皮肤微红为度, 治疗后同样予冰敷30min。两组患者均治疗3次后评价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于患者接受治疗3次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以治疗后术后肉眼瘢痕平整, 局部皮肤色素消失超过80%者为显效;以术后肉眼瘢痕疾病平整, 局部皮肤色素消失50~80%者为有效:以未达到以上治疗标准者为无效。同时对患者在接受治疗3次的时间内, 患者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 对比两组在治疗3次时间内所发生的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 19.0分析, 所得数据以百分率表示, 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当P<0.05为存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66%, 观察组则为98.34%,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χ2=0.3419, P=0.5587) 。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2治疗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共发生7例治疗相关并发症, 观察组共发生9例治疗相关并发症, 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 (χ2=0.2885, P=0.5912) 。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微晶磨削术是应用于皮肤科治疗的新技术, 其是通过应用压缩空气将微小的三氧化二铝经喷头喷出, 使三氧化二铝撞击在瘢痕面上, 通过物理作用以达到平整瘢痕的作用[3]。本治疗方式可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皮肤内胶原蛋白重组, 增加弹性蛋白含量[4]。此外本治疗方式还有着改建正常皮肤胶原结构方向、防止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作用[5]。相对于化学治疗方式, 本治疗方式有着易于控制及快速恢复表皮修复功能的优点。因此我科近年来将微晶磨削术应用于浅表凹陷性瘢痕的治疗中, 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66%, 观察组则为98.34%, 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对照组共发生7例治疗相关并发症, 观察组共发生9例治疗相关并发症, 两组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可见, 微晶磨削术与点阵CO2激光治疗相比, 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浅表凹陷性瘢痕患者应用微晶磨削术治疗同样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且可安全应用。

参考文献

[1]Coleman WP, 姚培元, 李德淳, 译.医学美容换肤术[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2000:85-87.

[2]彭友林.体表软组织损伤的美容修复[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5 (11) :982.

[3]张燕, 龙福泉.微晶磨削术治疗面部瘢痕的疗效观察[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 22 (2) :133-134.

[4]杨峥, 惠俐, 曾淑娟, 等.微晶削磨术后瘢痕组织的形态学观察[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4, 20 (12) :2339-2341.

微晶磨削术论文 篇2

关键词 鼻甲黏膜下磨削术 慢性肥厚性鼻炎 显微电动吸切器

资料与方法

2006年3月以来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5~62岁,病程1~20年,其中慢性肥厚性鼻炎伴下鼻甲骨质增生14例,不伴下鼻甲骨质增生22例,同时合并鼻中隔偏曲8例。选择手术病例原则为用1%麻黄素收缩欠佳,反复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或经冷冻、激光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者。

方法:鼻内镜下用耳鼻喉动力系统加显微电动吸切器行双下鼻甲黏膜下磨削术。患者仰卧位,鼻腔黏膜用1%丁卡因棉片表麻2次,每次间隔5分钟,下鼻甲由前向后端黏膜下注射1%利多卡因注射液3ml。伴鼻中隔偏曲者先行鼻中隔矯正术,在鼻内镜直视下,显微电动吸切器头前端紧紧压住下鼻甲骨,然后刺入黏膜,在完成此项步骤时不需要动力,然后利用刀头在黏膜下前后上下分离形成黏膜下囊袋。当合适的囊袋被做好后,用耳鼻喉动力系统切吸除黏膜下组织,动力系统速度定位往复6000转/分。将刀头的切割面朝向外侧方,前后移动用力如同脂肪吸切手术,再将刀头转向中隔继续前后移动吸切黏膜下组织,这时黏膜层将被吸成塌陷状。如下鼻甲骨质肥大,可用鼻中隔钻头磨削下鼻甲骨,至下甲大小合适的程度,注意刀头切割面朝向黏膜时应最大限度地预防黏膜层被切割穿透,检查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空间合适。术毕,双侧鼻腔碘仿油纱条填塞,48小时取出填塞物。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鼻腔通气良好,停用减充血剂,下鼻甲与鼻中隔间距在3mm以上,中鼻甲可见。②改善:鼻通气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偶用减充血剂,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间距在3mm以下,中鼻甲尚可见,显效和改善合计为有效。③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1~6个月以上,显效35例,改善1例,总有效率100%。术后患者均不再使用减充血剂,术中出血少于10ml,术后未发现干燥性鼻炎及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

讨 论

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磨削术有以下优点:①保留下甲黏膜:切吸黏膜下组织,保留下甲功能。②无热损伤:磨削术不是通过热来切除肥厚的黏膜,避免了无法预料的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和烧灼法、射频、微波、激光等通过直接对黏膜表面进行局部凝固、气化、烧灼等,使下甲瘢痕性缩小,这种方法以破坏局部黏膜功能为代价,并可能致黏膜萎缩、结痂、坏死脱落,可引起萎缩性鼻炎等并发症。③术后结痂少:以往传统手术结痂可达2周以上需定期清理,而此手术结痂少,术后7天鼻腔几乎不需清理,减少患者痛苦。④不需填塞或少填塞:24~48小时可取出填塞物,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48~72小时方可取出。⑤出血少:出血量10~20ml,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出血量多。⑥鼻内镜直视下精确处理下鼻甲后端。⑦显效快,恢复快,下鼻甲体积减少的量是可控制的,而且立竿见影,术后7天基本正常,不像其他方法,需术后瘢痕收缩2周或更长时间恢复。

上一篇:医学问题下一篇:家庭情感电视剧

热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