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三篇

2024-09-11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篇1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病例组为2009年3月到2010年10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心理卫生科就诊的儿童。入选标准: ( 1) 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手册第10版 ( ICD -10) 中有关ADHD的诊断标准[3]; ( 2) 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广泛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精神病性障碍或其他原发的精神障碍导致的多动或注意缺陷; ( 3) 取得患儿家长同意; ( 4) 入组儿童为初次诊断, 未进行治疗。其中8 ~14岁ADHD儿童共60名, 其中男童50名, 女童10名; 平均年龄 ( 9. 78±1. 86) 岁。

对照组为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60名, 来自青岛市某小学三 ~ 六年级, 男童50名, 女童10名; 年龄8 ~13岁, 平均年龄 ( 9. 47±1. 78) 岁。取得家长同意后入组。

1. 2采用苏林雁等修订的Piers - Harris儿童方法自我意识量表 ( PHCSS) [4], 分为6个分量表, 即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量表共含80题, 采用统一指导语, 由儿童自评完成。本量表为正性记分, 得分高者表明该分量表评价好, 自我意识强。根据中国常模的评分标准, 以低于P30 ( 总分 <47分) 判断为低自我意识水平, 以高于P70 ( 总分 >58分) 判断为高自我意识水平。重测信度间隔2周为0. 81, 间隔3个月为0. 74; Cronbachα系数为0.61, 各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 大部分项目与分量表的一致性较好。所有测验由2名经过统一培训的心理治疗师完成。病例组儿童所有测验项目均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理卫生科心理测验室完成, 对照组由心理治疗师到所调查的学校集体完成。测试前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及注意事项, 在确认被试理解后开始施测。问卷当场发放收回。

1. 3采用SPSS 13. 0进行统计分析处统计学分析理。统计方法主要为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 1 ADHD组与对照组自我意识量表评定结果比较ADHD组在自我意识量表的行为、智力与学校、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5个分量表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 ( P值均 <0. 05) 。而躯体外貌分量表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2 ADHD组与对照组自我意识水平评定结果比较低自我意识者ADHD组为45% ( 27/60) , 而对照组仅为20% ( 12/60) ; 高自我意识者ADHD组为18% ( 11/60) , 对照组为43% ( 26 /6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11. 85, P < 0. 05) 。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与正常儿童相比, ADHD组儿童存在自我意识普遍偏低, 对自身的评价以及对行为、智力、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自我评价过低。ADHD组儿童自我意识低者达45. 00% , 与国内外的部分研究一致[5,6,7,8,9,10]。由于ADHD儿童往往较多动、冲动, 执行能力欠佳, 因此其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11]。同时经常受到他人的指责, 长此以往, 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较低的评价。有研究显示, ADHD患儿智商多在正常范围或处于边缘水平, 智商平均分低于对照组[12], 导致学业成绩不佳, 影响其对自身智力和学校表现的评价。ADHD儿童情绪的控制能力差, 焦虑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儿童[13], 同时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因为自身的特点经常受到挫折, 因此对自身的情绪评价和交往评价都低于正常儿童, 由于生活的诸多方面受到ADHD的影响, 导致对生活幸福度的评价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ADHD儿童对躯体外貌的自我意识与正常儿童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可能是因为ADHD对儿童的外貌没有特别的影响的原因。因此, 对ADHD儿童进行干预时, 除了个体化的临床治疗外, 还需要父母和教师的参与, 在帮助儿童改善各方面表现的同时, 强化教育, 多理解多鼓励儿童, 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

学校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 篇2

关键词:自我意识;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50-01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者另一个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儿童时期是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一些研究表明,早期行为、性格发展不良的儿童,在学龄阶段更难适应学校生活,交往困难,厌学、逃学,纪律问题和少年犯罪率更高;成年时期更容易出现情绪、交往障碍和行为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的歧途。所以在儿童时期,必须认识到学校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一、教师的教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老师逐渐成了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对儿童的学习、情感和行为等进行评价,在互动中形成重要的情感联系。学生倾向于接受教师的批评,并且按照老师的期望学习,因此老师的看法对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具有明显的向师性特点,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的态度、个性的形成和习惯等都具有显著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积极的平等合作师生关系可以让儿童感到愉快、轻松和安静,充满自信,儿童多热情、开朗、勇敢、学生合作主动性强。反之,紧张疏远的师生关系会让儿童感到焦虑和不安,内向、冷漠、胆小、意志薄弱、自卑、主动性差。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与教师对学生的爱。

二、学习成绩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

学习成绩是学龄期儿童取得社会认可、获得自尊和发展健康积极自我意识的重要来源。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习,通过前人的研究发现,不同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高,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面对的是众人的称赞和期望,从而可能获得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发展。优良的学习成绩可以刺激儿童的自我知觉能力。相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贬低和轻视,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也就较低,容易产生负面自我评价,在学习和生活中较多的呈现出消极的态度和不自信的情绪,从而阻碍了学生知识能力的学习,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儿童后期的生活质量。

三、儿童与同伴的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作用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社会中、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儿童心理社会化过程中受到两种人际交往:一种是儿童与父母、老师等成人的交往,它是以单项服从为主要特征的。另一种是儿童与同伴的交往,它是以合作为特征的平等关系,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增强,与同伴交往的需要越来越强烈,同伴交往成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因。

儿童与同伴之间是他们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儿童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自己怎样才能被他人感知的信息,通过同伴的看法和反映重新定义自己,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据研究发现,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跟是否被同伴认可紧密相关,儿童交往过程中与同伴关系好,愿意和他交往,能得到同伴的关心和尊敬,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容易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相反,儿童与同伴不友好、被同伴排斥,儿童容易对自己产生消极地评价,降低自尊,自我意识则向消极方向发展。

四、小结

自我意识在儿童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慢慢形成,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家庭、学校和社会不仅要简单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做,更要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才是青春、人生的主人。少提出“你要”的要求,多灌输“我要”的思想,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应该怎么做,并将想法付诸实践。综上可知,教师对学生的热情、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为培养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未来教育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给予展望。

参考文献:

[1] 顾勇.给老师的健康枕边书[M].青岛出版社.2009:P112

[2] 华国栋.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P45-51.P165-168

[3] 吴怀能.学龄期儿童自我意识及其影响因素[D].浙江: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5:P1-5.P27.P29-30.P32-33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篇3

儿童自我意识反映了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儿童从婴儿期起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至青春期渐趋成熟。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出现不良倾向,则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和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使儿童的人格发生偏异。

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 self-concept Scale)是美国心理学家DBEV及Piers 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4年修订的儿童自评量表。主要用于评价儿童自我意识的状况,分为六个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来评价儿童的自我意识。该量表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信度与效度较好。据心理测量年鉴第九版(MMY-9)统计1978-1986年收录的引用文献最多的50个测验中,该量表排在第33位。

我们于1990年在湖南省城乡取样864例,将此量表进行标准化。以各年龄组分量表的粗分及总分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布制定常模。各分量表粗分的均数和标准差分布为:行为11.97±2.97,智力与学校情况8.8913.27,躯体外貌与属性6.40±2.81,焦虑9.35±2.85,合群8.49±2.20,幸福与满足7.12±1.98,总分51.66±11.47。比较男女性别各分量表得分,发现“行为”及“合群”分量表女孩得分高于男孩,“焦虑”分量表男孩高于女孩,提示男孩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女孩存在较多的情绪问题,答合心理学一般规律;

各分量表及总分城市均高于农村,与Hawkins报道高社会经济阶层的儿童自我意识高于低社会经济阶层的看法一致,提示环境因素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影响,在应用时应考虑城乡差异。

(二)适用范围 本量表适用于8-16岁儿童。可用于临床对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儿童自我意识的评价、治疗追踪,也可作为筛查工具用于流行学调查。

(三)信度和效度 信度:重测信度间隔2周为0.81,间隔三个月为0.74;

Cronhach的α系数为0.61(合群)-0.75(行为),各因子内部一致性较好;

大部分项目与分量表分的一致性较好,仅少数项目与总分的一致性较差,例如:我在“音乐方面不错”、“我是一个幻想家”、“我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做事”等,可能与文化背景及社会赞许性有关。

效度:本量表与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教师报告表、智商、学习成绩均有较好的相关,临床应用对行为障碍、情绪障碍、单纯性肥胖、躯体疾病儿童有鉴别作用。

(四)量表的内容及实施方法 量表含80项是或否选择型测题(见附件),采用统一指导语,由儿童根据问卷自己在答卷上填写(小学1-2年级的学生及识字不多者,可以由主试者读给他听)。要求受试儿童逐一在“是”、“否”上划圈。可以个别进行,也可以团体进行。

(五)记分方法和解释 第一项均规定了答“是”或“否”的标准答案,凡规定答“是”,受试者在“是”上划了圈便记一分,如划了“否”则不记分;

同理,如规定答“否”,受试者在“否”上划了圈便记一分,如划了“是”则不记分。主试者根据记分键计分。本量表为正性记分,凡得分高者表明该分量表评价好,即无此类问题,如:“行为”得分高,表明该儿童行为较适当,“焦虑”得分高,表明该儿童情绪好,不焦虑,总分得分高则表明该儿童自我意识水平高。

各分量表组成如下:

行为:12 13 14 21 22 25 34 35 38 45 48 56 59 62 78 80 智力与学校情况:5 7 9 12 16 17 21 26 27 30 31 33 42 49 53 66 70 躯体外貌与属性:5 8 15 29 33 41 49 54 57 60 63 69 73 焦虑:4 6 7 8 10 20 28 37 39 40 43 50 74 79 合群:1 3 6 11 40 46 49 51 58 65 69 77 幸福与满足:2 8 36 39 43 50 52 60 67 80 总分:从1到80相加 划界分:按原量表规定,总分得分在第30百分位一第70百分位之间为正常范围;

得分低于第3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46)为自我意识水平偏低,提示该儿童可能存在某些情绪或行为问题或社会适应不良,有自信心不足、自我贬低或自暴自弃倾向;

得分高于第70百分位(相当于粗分58)为自我意识水平过高,提示该儿童可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于求全或存在焦虑情绪,对挫折的耐受能力不足(具体尚需结合临床来综合评价)。某一分量表得分低,表明存在这方面问题,例如:“行为”得分低,提示该儿童认为自己的行为不得当,智力与学校情况得分低,提示该儿童有学习方面的困难,“焦虑”得分低,提示该儿童有情绪问题。也可用常模的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作为划界分。

儿童自我意识量表 指导语下面有80个问题,是了解你是怎样看待你自己的。请你决定哪些问题符合你的实际情况,哪些问题不符合你的实际情况。如果你认为某一个问题符合或基本符合你的实际情况,就在答卷纸上相应的题号后的“是”字上划圈,如果不符合或基本不符合你的实际情况,就在答卷纸上相应的题号后的“否”字上划圈。对于每一个问题你只能作一种回答,并且每个问题都应该回答。请注意,这里要回答的是你实际上认为你怎样,而不是回答你认为你应该怎样。填时请不要在表上涂改,填完后连同本表一同交回。

上一篇:诗歌教学的意象拓展下一篇:一次美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