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实践活动十篇

2024-08-11

小学英语实践活动 篇1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活动教学是根本形式。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课程中, 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 提高语言能力, 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 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 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 设计以运用英语为真实目的的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 从而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然而在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有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够透彻, 活动流于形式, 形式大于内容。如何能够把握住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活动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 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1.1以真实有趣的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英语活动教学是寓教于乐的教学过程。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源泉。因此,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产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1) 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词汇

我们在叫词汇我们可以把词汇学习融于游戏中去, 如:what’s missing?Play the dial, brainstorm, find the card, pat the pictures, spell the bees, bingo等都是学习词汇的有效方法。有的老师在教季节时, 给学生的奖励就是季节的图片, 如果回答对了, 就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季节贴画, 等到课结束时, 老师们会让学生把自己得到的贴画贴在黑板上的季节树下面, 看看哪个组贴的贴画多。如图片是“We are playing tennis”, 就可以拼读出“we, tennis, play”等。这把词汇学习融入于情境中, 学生的学习会变得积极主动。

2) 在唱、做中学习语句

“唱”指唱歌或是chant, “做”指做动作。“唱”是为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和记忆语言, 而不再是仅仅通过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来学习语言;“做”则是通过学生的动作、表情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在《小学英语》教材中, 每单元都会出现一首根据本单元句型而编的歌曲。如在PEP三年级第四单元We love animal中“What’s this/that?It’s a______.”的句子时, 我就根据这个句型编出了以下歌曲:

What’s this?It’s a panda.What’s that?It’s a bird.

What’s this?It’s a dog.What’s that?It’s a monkey.

What’s this?It’s a bear.What’s that?It’s a tiger.

What’s this?It’s a duck.What’s that?It’s an elephant.

这个chant简单易读, 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加深记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 这些说说、唱唱、做做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在学生学习时, 调动他们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 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3) 在角色扮演中运用语言

我撰写了一篇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课题:外研安徽版小学英语第七册第六单元第三课Fun reading and writing

本节课主要学习谈论自己的邻里, 以及如何问路和指路。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并且具有初步的英语短文阅读体验。为使学生逐渐适应较长语篇的阅读, 我探索进行任务型设计, 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

Step1.Pre-reading

Show a picture and have students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picture, such as, what is your English name?What is your telephone number?Who is your favorite superstar?

Teach the new word:movie studio. (见图1)

(教学目的:通过mind map代替传统的Greeting,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新词。营造民主, 和谐, 互动的课堂氛围, mind map让学生猜的内容基于生活实际, 学生也比较熟悉。)

在阅读前,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任务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同时扫除语言障碍, 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 要让学生能学习、理解与传递必要的信息。

Step 2.While-reading

1.Scanning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quickly for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text.

(2)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and answer the three questions below the passage.

2.Sequencing

(1) Jigsaw reading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six groups.Appoint each part of the text to each group, have them read the text and judge the sentences true or false.Then give each student a number, the number from one to six in repetition.Ask all the same number of students sit together.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six new different groups.Ask each member of the group to talk about the main ideas of the part which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previous part.Then rearrange the whole text.

(Jigsaw reading叫作“互补式阅读”。把阅读的语篇材料分解成若干个零散的片段, 每段有一个关于场所的方位介绍。随机将这些片段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阅读片段并加以推理分析, 然后与他人进行沟通询问, 形成小组进行讨论, 从而对信息进行符合逻辑的整合, 把文章复原完整。最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语篇的理解, 提高阅读的能力。)

(2) Act and let the students say the body part of the passage.

3.Filling the blanks

(1)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again quickly and let students fill the blanks by themselves.

(2) Play the record of the whole story.

(教学目的:通过四次不同方式的略读、细读分层次阅读让学生逐步了解课文内容, 并通过完成难度逐步加大的任务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先略读, 知道文章的大概意思;再读, 回答有关文章内容的几个问题;三读文章, 重新排列文章内容, 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 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最后设计了一个稍微难的任务, 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填空。学生在一个个任务的驱使下一遍遍阅读, 享受了成功并获得快乐的同时, 也增强了自信。)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由易及难的层次递进的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寻找信息, 从而达到对阅读文章的理解。从最简单的学生粗略浏览一遍就可以找到答案的任务开始, 逐步增加难度。比如:联系上下文猜几个生词的词义;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选择答案完成句子;回答与语篇相关的几个问题;填表;填空;排序等。

Step 3.Post-reading

Show some short passages, have students read by themselves and guess:where is the neighborhood?Give students a passage about neighborhood, then ask them try to design their neighborhood, and write a passage about it. (见图2)

This is my neighborhood.There is a school.The post office is next to the school.I like movies.There is a movie theater, too.I sometimes go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in the supermarket.The supermarket is near my home.I like my neighborhood.Welcome to my neighborhood.

(教学目的: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的活动, 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社区, 进行描述并开展写作, 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也锻炼了写作能力。)

Step 4.Homework

1.Retell the story

2.Make a poster for your neighborhood

通过让学生制作小区海报的课后作业, 上网去查查还有哪些有关小区的场所的单词, 将学生的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根据课标的要求,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源”于课内, “流”向课外。即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展开外延性拓展, 通过经常性的阅读积累、巩固, 扩大词汇量,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 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以及阅读习惯和能力。

英语阅读课教学从热身活动到巩固练习环节, 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而设计。各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层次清晰, 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重点突出。课堂上主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1.2以目标明确的活动培养自主能力

目标明确的活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是学生学习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形式。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应明确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从而设计各种有趣多样的活动, 如语音课, 学习ee和ea的发音时, 我引入了以下的chant:

I like to read.

I like to eat.

I like to drink tea.

I like to repeat.

我鼓励学生进行改编。学生们都很积极, 还想出了我都没有想到的单词。

比如阅读课上,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上说到的是中秋节的故事。文章有这样一句:F is for family, A is for autumn, M is for moon.I is for I, L is for love, Y is for you.我让学生自己改编, 让他们大胆表达, 错了没关系。有的学生说:F is for father, A is for and, M is for mother.I is for I, L is for love, Y is for you, 或者是F is for friend, A is for and, M is for Miss He.I is for I, L is for love, Y is for you.学生们的思维被打开了, 说什么的都有, 课堂上很是热闹。

2小学英语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活动教学中, 要使活动真正有效,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还在于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

1) 活动流于形式, 缺乏有效性

我们常常会见到有些课堂, 表面上气氛热烈, 但是形式过于花哨, 缺乏有效性。怎样使活动能够突出其有效性, 还要从其设计的意图出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支配、控制和调节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要考虑到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考虑到活动是否生动有趣, 是否能够吸引学生,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是否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语言技能, 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

例如, 不少老师在导入环节都喜欢使用与学生交谈对话的活动, 这种活动易于拉近师生距离, 使学生很快融入课堂学习。但是很多老师在和学生交谈时总是使用“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等类似的语句, 这种活动就没有考虑到导入环节的意义, 成为无效活动。然而我们完全可以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 对导入环节的对话活动进行设计, 使之成为有效活动。在第四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上, 林丽老师的一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丽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jobs, 但是她并没有以jobs这一话题作为课堂导入。因为这是一节全国小学英语的观摩研讨课, 是借班上课, 林丽老师首先考虑的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 与不熟悉的学生拉近距离, 尽快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因此林丽老师首先就与学生们打招呼, 同时了解学生们的英语名字, 然后向学生们提问:Do you know my English name?由此引出第一个rhyme, 向孩子们介绍自己, 让他们了解自己, 同时还练习了because, exciting, I like...because...等词句。对孩子们来说这个rhyme既让他们了解了新老师的名字, 爱好及职业, 也是为新语言的学习做了铺垫和热身, 更重要的是林丽老师由rhyme中的最后一句关于职业的句子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jobs的教学。林丽老师对这节课的课堂导入活动的巧妙处理, 注重其有效性, 在有限的课堂导入的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为新课做好铺垫, 并且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中。在林丽老师这节课中, 导入可能是不起眼的一个环节, 但却包含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 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

2) 活动设计不够合理, 缺乏主体性

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 往往只考虑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忽略了活动的主体——学生。因此, 课堂上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 参与的只是少数学生或者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 而多数学生或者英语相对较弱的学生则成为陪衬。抑或出现教师开展一个课堂活动,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 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在无意义地进行着活动, 而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则因为不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无法参与活动。

这样的活动就是失败的活动, 因为它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突出学生主体, 尊重个体差异。教师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任务。我们可以在活动过程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鼓励他们去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目标。同时也可以将活动设计得更加多样, 兼顾每个学生。如将师生问答改为问答接龙, 将学生个体的比赛改为小组竞赛, 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充分参与,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

3) 活动内容单一, 缺乏层次性

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水平受学生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的限制。活动的设计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那样学生会失去兴趣, 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和提高。就一节课中的活动来说, 我们应该将活动设计得具有梯度和层次性。如在复习和授新课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活动方式, 如分组朗读单词, 跟读对话句型, 分角色朗读等。在操练和巩固阶段, 就可以将活动的难度提高一个层次, 如设计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 让学生分组去完成。最后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的活动。这样的设计使整节课的活动具有一个梯度, 层次分明, 学生学习起来会有成就感,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语言技能和各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4) 活动过于局限, 缺乏创造性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只是照搬大家常用的活动, 如每次教授单词都用同样的猜单词的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内容和学生特点对活动进行改造或创新。如自编chant, 将学生常玩的游戏用于课堂, 使学生易学、乐学。

例如, 在教授球类的词汇时, 我编了以下的chant并且加了动作:

Soccer, soccer, I like soccer.

Baseball, baseball, I like baseball.

Basketball, basketball, I like basketball.

Badminton, badminton, I like badminton.

在教授食物的词汇时, 我们用Bingo的游戏让学生更加熟悉各种食物。在学习数字时, 出示一张写有数字的图, 每个数字使用了不同的颜色, 教师报出颜色, 学生迅速报出相对应的数字。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如何带给学生具有新意且有趣味性的活动, 需要我们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

3结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是实现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创设情境, 设计活动,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的精神, 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培养起自主学习, 团结协作, 不断创新的能力和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鲁子问.小学英语活动设计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王电建, 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小学英语实践活动 篇2

1.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最重要的性质, 每个人

在学习语文课文时都会对文章有一定的品评, 在过去的教学中, 只要是涉及到问题就会让文章失去美感, 所以我们在学校开展各种语文活动, 让每位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活动项目, 从而品评成果。

2. 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 以前老师或

学生是靠自己设计问题, 用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这一目标时, 从中得到的体会是仅有个别的几个同学参与, 学习的面积都很狭小, 学生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 学习的能力也自然不会得到提高, 同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课堂教学效率却很低。这是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假如让课堂的主要形式变为语文活动, 这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而且在每一节语文课中语文活动都能起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

3. 天真活泼是学生们的天性, 孩子们也喜欢在愉快的气氛中

学习, 学生们普遍不喜欢以往的教学模式, 原因是以往的教学主要是理性的剖析文章, 解读文章, 我们所提倡的语文活动是和这大不相同的, 我认为学生们一定喜欢参与这样的活动, 如果参与了这样的活动, 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会随之有所提高。老师设计语文活动时要比设计有预设性的问题灵活机动得多, 而且也比较容易掌握, 同时学生们也会参与设计, 大大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项目

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朗读、故事比赛、导游、演讲、表演课本剧、游戏、名人访谈, 习作品评、书法品评等许多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老师也用过这种教学方法, 但都是短时间的几分钟或者偶尔用一回这个方法, 而现在我们整个语文课堂都贯穿着这种教学方式。比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 在实际教学中, 第一节课我们要用写悼词纪念周总理为语文活动的开始, 可以让同学们扮演不同的人向周总理告别, 之后我们再由老师和同学们朗读文章, 这时就不需要老师讲解太多, 学生已经能够了解课文的内容以及人物的心情。而且学生还能够说出这篇文章作者哪里写得好, 这是因为学生们有心理上的体会。大家一直在说优秀的文章可以让读者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语文课堂的这种设计正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够产生共鸣的舞台, 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 有所收获。可以想象, 这样的方式不管是从认字、书写、写作方面还是从读文言文方面都会让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时间长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怎样更好的开展语文活动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 我曾经上过一堂“趣味识字课”, 办法是让孩子布置教室, 之后让他们在精心布置的教室里找自己喜欢的文字, 全班同学找到了几百个字, 除去以前学过认识的字对于学生而言, 还有很多是陌生的字, 这时我利用画水果等方法, 帮助学生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或者是让他们根据字做各种各样的动作, 让他们猜是什么字, 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字, 而且还会组词。

在上《雨铃铛》这一课时, 我采用的方法是诗歌朗诵比赛, 学生朗诵的有动作, 有感情, 而且记得还非常牢固。诗歌所体现的意境已经全部展现出来, 也用不着老师过多的去分析讲解, 在结尾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们再续写诗歌, 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同样写的很好, 同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方法不仅应用在诗歌、识字等简单内容教学方面, 而且还可以运用到阅读、习作等方面的教学中, 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讲到《草原》一文时, 我们可以让学生当导游, 虽然时间紧, 效果不尽如人意, 但同学们却找到了草原的很多特点, 而且好多同学在写文章时不自觉的就利用上了这些特点。甚至有的学生能写出导游诗, 这是给学生最大的收益了。

语文教学活动运用到阅读教学中确实有文章分析不透, 蜻蜓点水点物, 但同时值得我们一提的是以前我们把文章分析的很透, 学生依然不会读, 不会写, 不会用, 如果是这样我们就把过去的指导方法彻底的放下, 让学生的思维从束缚中解脱出来, 让语文教学活动彻底成为写作能力提高的工具, 成为扩展知识范畴的工具。

总之, 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 不断充实其语言库存, 并从积累中进一步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特别是对相同主旨, 相同事物的不同表达形式, 更能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把握能力。我们一直在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 除了思想上存在着惰性之外, 还有就是, 在心理上没人去用我们也不敢尝试。既然教学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平台, 我们为什么不大胆尝试呢?以上是我的一种设想, 希望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摘要:如今的语文教改强调生成性, 在设计方法上要求设计能够有生成性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活动, 我发现多数生成性问题 (能够引发学生讨论的问题) 设计起来很难。既然我们想让学生的生成性畅所欲言, 为什么不再进行更大胆地变革, 彻底摒弃过去设计问题学生探讨的教学模式, 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创造生成语文教学情境, 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场呢?

小学英语实践活动 篇3

关键词:英语实践活动;教材;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58-1

一、脚踏实地,基于教材的英语实践活动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色彩鲜艳,图文并茂,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其题材结合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另外,这套教材框架脉络比较清晰,提供了丰富的情景设置,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根据教材上提供的情景,开展英语实践活动。

牛津小学英语5B《Unit6 A PE lesson》A部分的语篇,它的话题是通过一堂体育课引出“按指令做动作”这一语言项目。此话题是以一堂体育课为背景的,通过不断的尝试对比,我发现这一部分的内容应该以在学生学习基础的命令用语后,把课堂从教室移到操场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模仿教材上的情景,开展英语实践活动,将教材上的基本用语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理解和充分的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书本上的指令“Stand in a line, please.”“Put your feet together.”等的意义了解得更准确了,对Touch... with...这一句型中触摸的对象与使用的对象也不再混淆了,为学生对这一重点句型的理解上有了更深的实践体验。在实践中,我还发现,学生们不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这些固有的指令,他们还会不由自主地说出一些新的指令,也会向我求教一些新的句型,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开始有意识地想尝试用英语说更多的指令,表达更多的意思,这就是学生们自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

二、有效拓展,源于教学的英语实践活动

新课标给了我们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权利,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以开放的视野,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资源的拓展,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实现课程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拓展,让拓展成为一种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拓展活动中充分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

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B《Unit9 The English Club》A部分语篇教学时,想以一个拓展内容结束语篇教学。课结束前,我出示了一则新闻: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决定开设以下几个俱乐,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到俱乐部中,在俱乐部里一展自己的才华。现开设的俱乐部有以下几个:1.Music Club 2.Book Club. 3.Sports Club 4.Art Club. 5.Science Club.6.Dance Club.请同学们填写好一份报名表,然后通过报名表说一段自我介绍,就可以加入该俱乐部了,赶快行动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写表格,然后用一段流利地话语来介绍。该片段的设计能够利用“学校新闻”这一方式,用有效的拓展,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感知和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实践者,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真正使课堂构建成为连接课文和生活的桥梁,真正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沟通。

三、创新自主,成于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

1.根据节日,自行组织派对活动。

牛津小学英语5A《Unit4 Halloween》这一课文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往往想要了解西方的这个神秘的节日,也想要过一个这样的节日。于是我让孩子们提早做好这方面的准备,调查该节日的来历,风俗,搜索一些图片,制作成英语资料,然后在活动的同时贴在教室内,作为渲染气氛用,让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去安排好这次活动,教师只做指导调配工作。曾有一届的学生把这一派对安排成了三方面的内容: Kown time——用英语介绍该节日的由来,同时配以图片说明。Show time——学生自行设计该节日的服装,来了次服装秀。Game time——学生在游戏中流利地表达了We need... What do you like? I like...同时还学会了玩传统游戏“trick or treat?”孩子们在这样一种自主创新的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根据话题,自行组织演讲活动。

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话题内容开始丰富起来,小短文也逐步出现,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往往会感到有话想说,有话题想表达,所以他们也有这样一种意愿——开展英语演讲活动。在牛津小学英语5A阶段,学生们在学期末利用闲暇时间自行组织了一次演讲活动“Talk about our masks”,学生们一方面欣赏大家制作的各种各样的面具,另一方面也在互相学习,谁能把自己的面具的特点说得更好,谁的英语表达能力更强。

3.根据学习,自行组织竞赛活动。

学生大多有较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所以在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中,以竞赛式的活动较多。如有情景表演活动,大家分组出情景题,学生分组抽签表演,最后请小评委们评出最佳表演奖与最佳话语奖。

当然,学生们自行组织的活动还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形式,教师在孩子组织的活动中要帮学生考虑活动的可行性、实效性等因素,才能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挥大家的创新自主能力,让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英语学习上最大的成功。

基于教材,脚踏实地;源于教学,有效拓展;成于学生,创新自主。通过这三种方式来开展优化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让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增强。由此可见,多方式的开展英语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的英语从课堂用语不断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译林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5A、5B、6A、6B[T].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小学英语实践活动 篇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话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手抄报

感人的故事

你在想什么

小学 《难忘的小学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指导老师:番禺区洛浦沙溪小学黄红芳高丽华 卢照坤一.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既是我们对跨世纪教育发展的积极应答,也是我国跨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沙溪小学只有走特色化办学的道路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我校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提出: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一体两翼”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为两翼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品牌的形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小学阶段马上就要过去了。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讲,小学生活是令人怀念的。为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让同学们回忆在校六年的快乐时光,激发同学对老师、同学、母校的感恩之心。而在前几次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这次活动是学生小学生活的真实记录,他们对活动的过程会更感兴趣,会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

(二)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1.回忆小学阶段美好的时光,写写难忘的老师,同学,或难忘的母校,谈自己成长的故事,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做班级纪念册。2.为老师,同学,母校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点事,写写给母校的建议书,倡议书。3.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阅读,交流,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美好时光.再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激发感恩的心。2.在活动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怀念之情。2.表达对老师,同学,母校的感恩之心,并立下美好志向。(三)活动方案设计总体设计:本次活动在六年级开展,全班同学都参加活动,指导老师有六年级的四位老师,分别是黄红芳、卢照坤、高丽华、梁燕萍,从2010年4月14日到5月28日,共需要17课时,其中课内8课时,课外9课时,主要在学校和家里进行活动。单元与课型设计开展主题活动由这些活动内容组成:开题活动,实践活动,交流评价活动,资料整理,成果展示活动.第一阶段:开题活动.课堂1课时,是开题课,组织学生定好活动计划,课余1课时,完善计划。第二阶段:学习活动.课堂3课时,课余3课时,是方法指导课和问题探究课.主要完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的活动内容,包括写写难忘的老师,同学,母校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点事,写写给母校的建议书和倡议书,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第三阶段:交流评价和资料整理活动.交流评价课,课堂1课时,课余1课时,整理资料课,课堂1课时,课后自己安排。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活动,策划成果展示活动,课堂1课时,课后准备展示活动的时间约3课时,各班级成果展示课1课时,级组的成果展示课课1课时。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开展活动(2010年4月14日)1.回味,唤起眷恋之情:我们小学的学业即将完成,即将离开熟悉的校园,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去开始自己新的学习生活。此时此刻,你能说说自己的心情吗?还记得六年前,我们第一次来到校园的情景吗?那时你有多高?是谁陪着来的?还记得那时的样子吗?老师、同学、母校给你什么深刻的印象呢?(让学生在一串问号中勾起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2.展示,激发任务驱动:我们,几十个成员,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团结奋进,我们互相帮助,我们在这儿留下欢笑,我们在这儿流过汗水。大家请看——展示以往活动剪影,班级在学校中获得的奖状、证书,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其实,值得说的、值得回忆的太多太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活动,好不好?3.制定并填写计划活动阶段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召集人开题活动浏览建议、制定计划收集整理实物、图片、资料成长足迹阅读别人回忆小学生活的作品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讲讲与老师、同学、母校难忘的事。制作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阅读课内材料写临别赠言为母校做些事小组自定内容写一份倡议书写一份建议书整理资料整理关于师生情、同学情、母校情的有代表性的资料策划展示活动展示活动指导老师在展示以往活动剪影,激发学生追忆往事的愿望指导老师在指导同学们指定活动计划小组长汇报各组想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学习活动。(2010年4月18日到5月18日)在成长的足迹这一活动中,以阅读别人的美好回忆,勾起对小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讲讲与老师、同学、母校难忘的事,制作班级纪念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讲出与老师、同学、母校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诉说他们的感恩之心。有同学回忆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有感而发写下的文段“她高高的个子,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双似乎要洞察一切的慧眼,还有那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她就是我们的英语老师高老师了。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善于启发学生进行丰富想象,学生经常收到她的爱心糖果。在高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这是许嘉敏同学在作业本中摘抄老师的话语“别紧张,别害怕,放开胆子尽情地说!”“观察得多仔细,描写得多形象呀!人物的心理描写多细腻呀!”“你的文章打动了读者的心。”“很高兴你能运用课文里的表达方法。”“你没有认真审题,书写马虎,重做一遍!”“这道题讲解两遍了,你在想什么,快更正!”“你要加油,让你的成绩赶上来,我对你有信心。”“只要你能在学习中寻找快乐,你就是学习的主人了。”她一边做动作一边学着老师的嗓音说着这些话,仿佛一个样。最后她深情地说:“无论是对同学的表扬还是批评,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对同学的爱!”同学听完都热情地鼓掌了。这不正是对老师的感恩之心的表现吗?还有许多同学互相帮助、团结合作、争吵打骂等难忘的事情,并把许多感人的故事编辑在班级的纪念册中,永久珍藏,细细品味。在依依惜别的着一活动中,我们通过阅读课内材料来感受其他人对师友和母校的的不舍之情和了解表达感恩之心的方法后,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要为老师、同学、母校写毕业赠言。同学们的赠言流露出他们真挚的感情,例如有学生给老师的赠言:“一句轻柔得表扬,心里那么甘甜;一句亲切的鼓励,浑身充满了力量,至今铭记的不仅仅是老师无意间说的话,没有您的话语不会有我今天的收获。黄老师,谢谢您!”一字一句都载满了同学对老师的欣赏和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六(1)班一同学送给对方的赠言:“洁雯同学,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撒满了我俩的欢声笑语;在教室跳动的音符里都记载着我俩的可爱笑容。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笑容,也永远不会忘记你!”“认识你是我的欢乐,离开你是我的痛苦对于即将的离别,支持着我的是重逢的盼望。”多纯真的友谊呀!这是同学写给母校的“还记得,刚踏进沙小大门的时候,我还这么矮,现在已经这么高了。沙溪小学,是我这颗种子发育成苗的大花园,沙溪小学,是我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地方。啊!我的母校,我爱你!”“我们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欢声笑语荡漾在操场上。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我们的记忆,美好的记忆如一篇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字里行间写满了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恩之情。为了表达对母校的谢意,同学积极参加“添绿活动”,为学校捧来一盆盆翠绿的植物;开展“弯弯腰”活动,见到校园内有垃圾就自觉弯腰捡起,保持校园的洁净;写下地份份建议书和倡议书,为母校出谋划策,有的还投放在校长信箱里。第三阶段:交流评价和资料整理活动。(2010年5月19日到5月21日)各小组同学把早段时间写下的内容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把比较好的材料编辑在班级纪念册中。老师指导同学对纪念册中的资料作修改和补充。对各组员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表扬先进,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各小组在讨论设计他们的展示活动计划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活动。(2010年5月21日到5月23日)同学们的展示内容包括:

1、手抄报展示。

2、表演小品。

3、快板。

4、班级纪念册。

5、照片集。

6、“光荣的童年”幻灯片。

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 篇5

一、实践活动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 又将应用于生活, 这说明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应当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进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 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 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 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 即首先根据数学知识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 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 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 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要想使小学实践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促进学生运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就不能使实践活动脱离教材内容, 否则学生将不会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用途, 因此, 数学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前, 要将活动的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使实践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比如, 小学数学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内容都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此外, 需要我们教师注意的是,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 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以及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 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谋划者。教师在活动前, 应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 在活动方案中, 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 活动前知识技能的铺垫, 实践活动工具的准备, 活动开展的步骤, 活动后科学、合理的评价等。

其次, 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指导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 特别是长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应融入到其中, 不时地给学生拨正方向, 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在学生活动取得一定成绩后, 及时鼓励、表扬,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 教师要经常和学生交流, 生成新的问题, 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最后, 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总结者。每次活动后, 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取得的活动成果要给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如评选最佳活动小组, 最佳活动个人, 最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者等,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多开展开放性的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 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 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其学习方式、活动过程和结果、评价均具有开放性。因此, 一次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首先, 时间是开放的, 根据内容的需要, 可以是一节课, 也可以将时间安排为一周、几周, 甚至一个月。其次, 空间是开放的, 不一定必须在教室完成, 可以将活动的范围扩展到校园、家庭、社区……再次, 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开放的, 学生可以上网搜索资料, 在家里或社区调查数据, 可以实验、计算, 可以画, 可以写, 可以宣传, 可以设计……可以在活动中不断生成。

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活动结果的不可预见性, 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学科教学的素质要求。所以,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更多的是活动实施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 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探究、发现性学习, 保护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共事的态度和技巧, 努力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从而将有效指导、平等参与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实践才能出真知”。总之, 让实践活动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才能把枯燥、单一、被动的学习变为有趣、丰富、主动的学习, 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理解书本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数学实践活动是我们教师新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反思、新的教学感悟, 我们要更新观念, 不断摸索、创新实践活动, 给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侯乐斌.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小学, 2012 (8) .

[2]姚兴明.谈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25) .

[3]陈永红, 何小荣.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9) .

别开生面的小学语文实践活动 篇6

一、小学低年级

“识字剧场”是针对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而设计的一项趣味游戏活动。它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 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 引导学生感悟识字的, 从而有效地扩大了识字量, 改变了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识字剧场”, 一般采取表演的方式来学习。通常是由学生来扮演某个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例如一名学生戴上“氵”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氵”, 其他的学生可以戴上如“主”、“永”、“吉”等的偏旁, 两组同学蹦蹦跳跳结合在一起, 让其他同学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再如, 由一名同学扮演偏旁如“圭”, 其他同学扮演部首如“女”、“虫”、“氵”等, 根据不同的组合, 让其他同学来识字。教师在课前可以和学生共同虚构一个故事, 通过故事把这些字串起来, 在故事中强调构字及字的读音。这个过程既是游戏的过程, 又是识字的过程。在游戏中识字, 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而且记忆深刻。

二、小学中年级

看说写”首先是看什么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千万不要给学生限定看的范围。这有两个原因:第一, 限定看的范围, 会抑制小学生参与“看说写”活动的兴趣;第二, 到了中年级, 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 教师应当有意发展学生这种自我做主的意识, 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独立的选择, 让学生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明确“看说写”的要求, 如“看”要有顺序, 要细致, 要有重点;“说”要有条理, 要用词准确, 句子通顺;“写”要字迹工整, 不写错别字等等。另外, 教师可以在观察的方法上、在口头表达的上、在写作的技巧上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三、小学高年级

“辩论会”的目的是砥砺学生的思维, 锤炼学生的快速表达能力。人讲究谨言慎行, 这一点在孩子的身上也有所表现。国外的孩子个性张扬, 自我表现的意识极为强烈, 而中国孩子大多“讷于言”。

为了让孩子敢于开口说话, 开口辩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们经常开展各种话题的“辩论会”。“辩论会”之前先让同学们自己确定话题, 然后定出正方反方, 两方各自搜集材料。辩论会上, 正方和反方唇枪舌剑, 互不相让, 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总而言之, 开展这些活动的初衷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但经过几年的实践, 我们发现它们的效益是综合的, 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此看来, 21世纪应当注重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整合, 应当让学生在各种综合性的活动中全面吸取营养。

小学英语实践活动 篇7

关键词:《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实践活动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的教学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新课程英语教学建议运用任务型性模式,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学习,特别是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真切感受英语、理解英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能够懂得运用英语,懂得与他人交流,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技能。

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体验过程

笔者在近几年的新课程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就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可以这么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升华体现。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一方面,符合新课程英语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增强他们的体验过程的理念,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和全面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

笔者认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体验过程,主要体现在:(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习惯,鼓励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2)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思维模式参与课堂教学,以激活他们的学习内驱动力;(3)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养成合作探究技能;(4)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创新,以培养他们的拓展延伸和发展创新精神。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 7B Unit 1“Dream Homes”的“Reading:Homes around the World”教学中,笔者就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1)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心中“My dream home”,并能够在学习小组中进行交流;(2)要求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进入到文章中的Stephen, Madee, Neil, Anna同学家做客,并就他们的房屋作简单的介绍;(3)建议学生通过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理想之家,并能够运用英语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4)鼓励学生在上述交流体体味中写出“This is my favourite dream home.”。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而且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了体验,提高了语言综合运用技能。

2. 注重文章内容的情景再现,提高语言运用技能

文本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更需要学生在理解感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再现,以此来展现他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感悟技能水平。笔者认为,注重文章内容的情景再现,一方面,是学生展示自身学习才华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便于他们深入理解和感知文章内容,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为充分地发挥英语交际性的功能。

笔者认为,注重文章内容的情景再现,提高语言运用技能,主要表现在:(1)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思维模式来表现文章内容,从而外化学习内容;(2)鼓励学生对文章表达方式予以创新,鼓励学生运用对话、小品表演等形式予以呈现,以此帮助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注重学生的学习理解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再现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3的“Reading:A Lucky Escape”教学中,笔者就文章内容的再现作了如下的运用:(1)要求学生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文章的内容;(2)建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角色进行朗读:分别扮演Characters, Paul, Justin, Policeman等角色,并进行互相朗读对话;(3)建议学生通过小品再现的方式来表现本文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兴趣,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初中学生在语言学习上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兴趣,特别是对一些新鲜的事物较为感兴趣。现行的《牛津初中英语》在教材编写上体现了生活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语言学习,进行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内涵,另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主要有如下途径:(1)利用班级教室资源,创设英语角、英语墙报、成果展示等栏目,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激情;(2)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鼓励学生就与文本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帮助他们积累更为丰富的知识和技能;(3)鼓励学生就文章的学习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如辩论赛、朗诵、演讲等形式。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他们拓宽了知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学科综合素养。

综上所言,《牛津初中英语》的实践活动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感知英语,深化对英语语言感悟,同时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这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不可缺少的,更是他们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5.

[2]Catherine Dawson.牛津初中英语 (教材) [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2005.7.

[3]薛丽.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有感[J].考试周刊, 2007, (12) .

[4]顾玲花.关于《牛津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解读[J].考试周刊, 2008, (21)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反思 篇8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从性质上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从具体实施来说,它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性课程,要求由學生自主进行,但需要教师的切实指导。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课程特征。

通常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四个板块,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个板块既不相互割裂也不相互对立,而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虽说综合性很强,但仍以注重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为显著特征。

二、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表面上已经与传统的春、秋游有所区别,不再是简单的放松,而是代之以有主题的活动,但具体操作模式依旧:先是每班或年级撰写活动计划及方案,指导老师事前布置观察或活动任务,然后是学生带好笔记本去活动,在活动中做好笔记、记录,回来后每人写一篇游记或者观察作文。可以说,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关注的只是与课本内容有关的东西,而没有给课程留出更广的拓展与发散的空间。而各校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通常也都是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担任,这些老师由于平时的工作任务已经很是繁重,本身就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不高,加上不能得到及时的专业引领,因而活动的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细究起来,各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及时制订有关的激励政策,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真正有效的管理,如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队伍、教师工作量计算标准与考核等;二是学校没有健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机制,综合实践活动课被挤占的现象在各校普遍存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对该课程都不够重视;三是各地教研部门中极少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职教研员,因此全国上下普遍欠缺对该项课程扎实、深入的研究,也因此不能对学校、教师形成有效的专业引领,致使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十分缓慢;四是多数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活动类型等缺乏整体的规划设计,学科化严重,导致学生活动的主题及活动类型等单一而教条,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成;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在配备与安排上都不合理,基本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因而缺乏对该课程的整体研究,难以形成协同教学的氛围;六是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也缺乏研究及思考意识,基本是凭个人经验与直觉“指导”活动,导致活动实施过程盲目而随意,课程目标出现偏差;七是很多指导教师对目前我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以及发展现状等信息缺乏基本的了解,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简单地包办代替学生活动的情况,不能突出学生活动主体、体验主体的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进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设计的课程,要求从小学至高中均予设置与设计,而且是“必修”课程,所以课程的开展是必须要坚持的。但凡课程,而且是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要开设的课程,其必须自成体系,必须在每个年段都要设定好适合本年段特点的课程目标及相应的课程管理条例,评价体系的建立及活动效度的评估也要跟上。总之,必须逐步完善这些相关内容,才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长期发展。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列入校本课程,交由学校予以开发与实施,要求学校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针对具体的活动内容来预设活动目标、方式方法、基本流程,并实施针对性的评价等;同时要求学校在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任务交给学校,学校负责设计及落实实效,从何着手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实践和探索:

nlc202309051634

1.建立并完善课程制度,这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关键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文件形式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制度及方案;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评价制度,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中考升学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③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导制度,规范、监督教师的指导行为;④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制度,使之与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评优评先等相关联;⑤建立学校、社会(社区、场馆)两位一体互通、协调制度。

2.营造师生共同践行课程的氛围,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与学习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里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要以自我或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仅仅是听取指导或者听凭教师全面安排;我们所说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教师“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并以此引导学生及家长提高认识,维护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指导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方案及操作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一样,非常强调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亲历、体验和感悟。对任何年龄段的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需要遵循某些内在的逻辑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它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学生为核心,努力实现三种关系的均衡与整合,最终目标是学生个性健全地发展。

该课程的操作设计及实施方案很重要,让学生在未实施活动之前就已经在心中有了明确的可操作的实施步骤及过程,便于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操作设计包括各年段的活动目标的确定及主题内容的选择。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主体,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特色开发,具体设定1—6年级各年段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这里所说的目标设定,指的是大方向、大范围。在同年段相同的目标、相同的实践内容中,学生都可以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选定自己研究的具体内容及方式。学生所选的主题,只要符合學生自己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及能力水平,能充分地利用本地(本校)资源,参与兴趣高,有利于其个性特长的发挥,就可以认定为好的主题。

学校在指导学生选择主题的过程中,要体现“小而实”,做到以下五点。第一是“五忌”:一忌“主题太大”,二忌“脱离实际”,三忌“没有兴趣”,四忌“学科延伸”,五忌“综合度低”。第二是指导分组及小组活动的有效方式,包括选派小组长、做好角色分工、适当提供材料、适当指导学生寻找活动资源的渠道等。第三是指导学生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收集、整理、辩论、劳动实践等。第四是帮助学生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包括地点选择、交通方式、费用、意外应急预案等。第五是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和平台,帮助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交流及选择呈现方式等;指导学生选择成果呈现方式要鼓励多样化及方式得当,如小制作、小论文、物品使用说明书、创新观点交流会、手抄报、研讨沙龙、辩论会、实验操作、绘画作品、表演等,同时强化学生情感的体悟及表述,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发展报告册或体验记录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使之善于思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完善多元、激励性的科学评价,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续进行的保障

首先是制定促进教师发展的多元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这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多元评价要求做到以下几点:把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质性评价;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侧重过程性评价;以评价促课程,引导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次是完善学生活动的评价体系,重点放在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上。过程和体验比结果重要,方式应尽量多样,且做到师生、生生、家校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自我的健康成长。

5.强化师资培训,形式要多样

学校领导要创造机会和平台给任课教师更多的知识与业务“大餐”,让他们通过自我学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反思实践、观摩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实现专业化成长;要特别重视“整合各科教师资源”,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骨干教师,并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四、学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如何因地制宜,合理挖掘当地的教育资源?

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立足本班、本校、本地实际,合理选择目标和内容,不能事事统一;要利用多种方式开发当地资源优势,为学生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2.“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指定的四个领域内容如何有效融合?

虽然《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提示了这四个活动领域,却并不意味着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而且它们在逻辑上也不是并列或相互割裂的关系。“研究性学习”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渗透到很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中,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探究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很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人际交往活动、心理健康领域等。

3.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三线索之一“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各校还很少涉猎,如何具体实施?

4.在引导评价的过程中,如何强化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综合素质评价?

5.如何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外出安全保障机制?

……

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活动层面依然有不少的问题要解决,在课程层面依然有许多内容有待明确和完善,但毕竟已经有了可喜的变化,它的发展空间无限广大。

(责编 白聪敏)

实践活动小学作文 篇9

在看惯了以前跟爸爸、妈妈早就到过的润扬公园和在三年级就看过的消防表演,一点多提不起精神。当老师把我们带到了手工制作课堂时,我的眼睛一亮。当老师把制作材料发下来的时候,我更是迫不及待的拉开包装纸,阅读起制作说明书。第一个项目是制作风力小赛车,制作材料真多啊!有两个大轮子、两个小轮子、一个绿颜色的前轮车架和一个后轮车架、还有连杆、小电机和电池组。首先,我将小车轮插在连杆上,再把它装在前轮支架上,在连杆上绑上电池组,后轮插在后轮支架上,并与连杆相连。在电池盒中按上电池,小电机上装上配套的风扇,打开开关随着风扇顺时针旋转,小车向着反方向运动。调换一下电池的位置,随着风扇逆时针旋转,小车却向着正方向运动。老师说:这是物理现象,叫空气动力学原理。这个时后我突然想起了我们家电风扇,当电风扇两级搞错时,我在下面只看见电风扇在哗哗的转,却一点风也没有,将两根线重接后,才感到哗哗的风。我今天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类真聪明可以根据风扇的旋转的不同的方向来选择物体的运动方向。

第二个项目是制作蝴蝶小跳灯。材料有一块木板、导线、磁控器、电池、电池盒和带有磁铁的小蝴蝶。这个制作很简单,只要将导线、灯泡、磁控器和电池盒固定在木板上。将带有磁铁的小蝴蝶往上一放,灯泡就亮了。这说明磁控器在没有磁场的情况下是不通电的而受到磁场作用下,磁控器就会导电。我这时想到了,能不能在高压电传输过程中,控制电房中安装这种磁控开关,当高压电力线发生事故时,我只要消除掉开关上的磁性,整个电路不就断电了吗?如果人直接去拉闸刀,肯定会产生电弧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

小学英语实践活动 篇10

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 决定了在我国课程改革中,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要求执教者要更新教学理念, 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 而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

说到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 很多教师拿着课本一筹莫展, 不知该从何下手。笔者认为, 只要教师像平时教学生写文章那样, 处处留心, 时时思索, 很多有价值的题材就会跃然纸上。只要教师善于开发并利用好这些题材,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会变得轻而易举。以下是笔者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探索。

一、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程, 又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和社会等科目并行设置的综合性课程。俗话说:“小学教师是‘甘草’, 一身都是‘无形刀’。”那我们就应该把每一把刀都磨锋利些, 让它们有用武之地。

1.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如, 第九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遨游汉字王国》中第一部分内容是《有趣的汉字》。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猜字谜”、“有趣的谐音歇后语”、“字的来历”等材料中去体会字的“趣味”。课改呼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更呼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新的教学方式去正确引导学生。所以, 在此单元的教学中, 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把“要我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总之, 只要当个有心的教师, 敢于去实践, 才能发现学生有很多令人难以至信的天赋, 才能发现学生的可爱之处。

2. 在科学教学中融入实践活动。新课程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综合实践活动是实现其方式的最佳手段, 它能突破时间、空间, 教学方式不局限于课堂形式, 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性学习。如, 在教学《观察蜗牛》时, 笔者打破常规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因地制宜, 利用学校内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笔者先让学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 再讲清楚在活动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和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接下来带领学生开始了解小蜗牛的活动。草丛中、大树下、小池塘旁都有学生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有时弯腰寻找, 有时低声交流, 有时认真思考、分析判断, 有的还认真地做记录。之后, 笔者再组织学生坐在草地上汇报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大胆质疑, 各抒已见, 个个兴趣盎然, 收获丰硕。

其实, 不管教师任教的是哪一门学科, 只要教师心中有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就一定会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有模有样。

二、在活动中培养良好习惯

现代教育呼吁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何为素质教育?用特级教师高林生的话来说, 让学生把好的习惯养成了就是高素质教育。每个人的习惯来自他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所以, 教育必须植根于生活, 表现并服务于生活, 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架能让教育通往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比如, 针对社会上有些人不爱护动物的不良习惯, 笔者设计了一个“争当文明小公民”实践活动。首先, 先收集一些相关内容的图片和视频, 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观看, 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动物带来的影响。然后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不文明行为, 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此的看法。在此活动过程中, 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目的达到了, 笔者便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争当“文明小公民”, 努力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 笔者发现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这种改变是以往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所不能比拟的。可见, 让学生亲眼所见, 亲身所感所悟的情境教育, 是一种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上一篇:自动作业系统下一篇:外墙防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