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十篇

2024-05-30

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 篇1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化,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

自动控制原理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专业主干课程, 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自动控制原理也称为古典控制理论, 是控制理论的基础, 理论成熟, 应用广泛, 广泛地应用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 课程以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 重点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的三大分析方法, 即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和频域法及系统设计等。近年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该课程内容发生了变化, 由过去的只重视理论知识, 过渡到理论和实际结合, 注重学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智能建筑技术特色的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智能建筑技术的核心是自动控制技术, 在智能建筑中, 空调控制系统、给排水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楼宇监控系统都离不开控制技术。因此,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一、建设高素质的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重要保证。我校是全国最早开展建筑智能化教学和科研的高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2001年被评为建设部优秀课、2003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课, 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精品课程。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中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师资培训规划, 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学术梯队, 以老带新, 形成了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成果显著、相对稳定的热心教育事业精干教学队伍。重视学科组成员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素质。本学科组成员参研率达到100%。近年来, 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委重中之重产业工程项目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 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一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并在工程上得到成功的应用。获国家、省部奖励10余项。科研水平、实践能力的提高, 有利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引进科研最新成果和学科前沿的最新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不仅学到书本上的知识, 而且受到实践锻炼。

二、优化课程体系, 体现智能建筑专业特色

1. 自动控制原理与控制类相关课程有机衔接。

我校是建筑类院校,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以智能建筑技术为专业特色,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智能建筑技术发展, 智能建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智能建筑技术人才的培养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 必须加快对建筑类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科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成立控制理论教研小组, 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为主线, 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等相关课程纳入控制理论系列课建设, 使控制理论与控制应用课程有机的结合, 完善了控制理论系列课建设, 优化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体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核心课程知识模块图, 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理论、信息技术、电气技术和建筑智能化技术四个知识模块, 其中自动控制原理后三个知识模块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教学计划中, 我们既要考虑到自动控制原理和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 课程的整体性和合理性, 又注重体现智能建筑专业特色。自动控制原理课是控制理论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现代控制理论, 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的后续课程, 必须处理好该课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使后续课程能很好的衔接。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讲授中, 增加智能建筑设备控制系统实例分析, 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并增加了智能建筑技术综合课程设计环节, 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充实教学内容,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课程内容的改革应体现实时性、先进性和专业特色。我们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和学科前沿知识研讨会。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中将建筑设备控制实例引入自动控制原理教学, 通过对建筑设备控制的实例分析,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为了充实教学内容, 并要求至少讲授2学时的本课程学科前沿知识。

三、强化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 重视实验教学。

自控原理实验室隶属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中心, 在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在设备管理, 材料管理, 教学管理等方面逐步实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也瞄准了先进国家的发展方向, 使我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课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讲教师亲自主持自控原理实践教学, 实验教师不仅给学生上实验课, 还指导学生科技实践活动, 在实验教学和创新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实验室对全院师生开放, 为全院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本学科组教师在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提高上狠下工夫, 利用学生科技实验室, 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 重视产学研相结合。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与东北建筑设计院、辽宁省建筑设计院、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电梯厂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信息学院聘请在智能建筑技术领域有较深造诣, 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 定期为学生作报告、讲学、指导学生科技实践。由于我们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经常接触实际, 在校期间得到实际工程技术知识的训练, 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 受到了社会普遍欢迎。

3. 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重视实验室建设, 搞好实验教学改革。信心与控制实验中心和智能建筑技术系统实验中心承担信息学院和学院公共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工作, 学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使实验室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为学生的实验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抓好实验教学改革, 以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为改革试点, 以点带面, 取得了良好效果。自编了实验指导书, 对原有的实验进行了完善和更新, 由过去的验证性、单元性实验, 逐步向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过渡,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占总实验学时的80%;增加学生自动控制原理课实验自选题目和自拟题目实验比例, 让学生独立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师资队伍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的重要保证, 实践实验环境是课程建设的重要条件,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前提。自动控制原理建设要根据当前形势发展, 不断的改革, 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界家, 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 :8-11.

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 篇2

锅炉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锅炉是一种热力设备,它将工业生产中的余热或燃料燃烧产生的热传递给容器中预先放置好的水,使水变成所需温度的热水甚至变成具有所需压力的蒸汽。锅炉由3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锅”,即锅炉本身水压部分;第二部分为“炉”,即燃烧设备部分;第三部分为附属部件,即附件仪表及附属设备。3个部分共同构成锅炉这个复杂的动力系统。

锅炉按照用途,可分为电站锅炉、机车锅炉、船用锅炉以及工业锅炉;按照烟气和水的路径,可分为水管锅炉、火管锅炉和火筒锅炉;按照出口压力,可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亚临界及超临界压力等锅炉;按照循环方式不同,可分为强制循环锅炉、复合循环锅炉以及直流锅炉;按照燃烧方式不同,可分为室燃炉、沸腾炉、层燃炉。

锅炉的动力在“锅”与“炉”同时工作时才能产生,首先将水放入锅炉,然后在汽水系统中锅炉受热,并且将吸收的热量通过介质传递给水,把水加热成为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热水或者水蒸气,然后被引出使用。在燃烧设备部分,不断地投放燃料燃烧,发出热量,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使锅炉受热面温度升高,同时本身温度降低,最终通过烟筒排出。

温度和压力是锅炉蒸汽的2个参数,一般是指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出口处的过热蒸汽温度和压力,但是对于没有过热器和再热器的锅炉,这2个参数就是指锅炉出口处的蒸汽温度和压力。锅炉给水温度即省煤器中的水温,若没有省煤器,那么就是指进水温度。

2 锅炉辅助设备的系统构成

锅炉的辅助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辅助系统构成:(1)上煤系统:电磁振动给料机、犁式卸料机、悬挂式电磁除铁器、平皮带输送机。(2)点火系统:负责锅炉的点火以及保护控制。(3)水循环系统:包括二次网热水循环泵和锅炉给水泵。(4)水处理系统:氨计量泵、除氧泵、搅拌电机、磷酸盐计量泵、加药装置。(5)燃煤系统:重型框链除渣机和炉排电动机。(6)补水系统:二次网补水和凝结水回收泵。(7)送风系统:鼓风机、除灰机、引风机。(8)潜污系统:渣浆泵。

3 锅炉自动化控制的电气设计原则

在进行锅炉自动化控制的电气设计时,为满足锅炉工作要求、便于管理人员管理要求及安全要求,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锅炉设备的电气设施可以通过锅炉自动控制中心进行统一集中控制,也可以在工作现场进行手动控制。(2)在设计的电路系统中,安全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锅炉电路系统电压较高,如果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在设计时尤其要注重配电回路的电气保护措施,其必须满足系统安全运行的要求。(3)锅炉房内必定高温、潮湿,灰尘也比较多,所以设计的电气系统必须能够适应在高温、高湿、多尘的环境中工作。在进行设计前,选材需要由工作人员认真确定,以防设计的系统不能正常使用。

4 锅炉自动化控制的电气设计步骤

本文以一个35 t锅炉为例,对其锅炉房的自动化控制电气系统设计进行研究,阐述自动化电气设计的步骤及细节。

4.1 配电设计

电气系统的供电必须满足锅炉所有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需求。本文第2节已经提到除锅炉外的多个辅助系统20余种设备,供电系统的设计需要根据这些设备的用电和锅炉本身的用电来确定。通过研究发现,本文中锅炉相关低压配电系统属于二级负荷,采用两路380/220 V的三相四线制电源TN-C系统配电。同时考虑到本文中启动锅炉的蒸汽蒸发量>6 t/h,所以在进行自动化控制电气设计时需要专门设计低压配电室。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照明系统和动力提供系统共用一条母线进行接线。自动化控制下的辅助设备呈放射状散布在控制系统下方,所以在对辅助设备进行电气设计时也遵循放射状配电原则,而与此类辅助设备平行的照明系统则采用树干式配电方式。配电柜的选型要求相当严格,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MNS交流低压配电柜,因为锅炉辅助设备较多,按照功能不同需要不同的功率,所以不同的辅助设备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由不同的配电柜进行配电,能够满足个性化需要。

4.2 导线的选择和铺设

自动化控制系统所选择的导线必须能够满足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用电总和的要求,在所有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会因电流或负荷过大而损毁。如果导线选择不当,则很容易发生危险,如电流过大导线承受不了最终引发火灾等事故就时有发生。本文通过细致研究,根据锅炉房内的具体环境及所需要的敷设方式,确定了采用YJV-1 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作为锅炉自动化控制下辅助设备电气系统的用电干线,采用BV-500 V铜芯塑料线作为普通照明系统的用电干线,并且穿钢管敷设,最后应急疏散照明采用NHBV-450/750 V耐火铜芯导线穿钢管敷设。

4.3 导线截面的选择

锅炉房内的电气设备需要长期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持续大电流工作,考虑到电压损失、导线穿管及敷设情况、导线发热问题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载流量、热阻系数等选择导线截面积,然后再留有一定的余量。

4.4 导线的敷设

自动化控制系统下的导线敷设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以满足整个系统集中控制所有锅炉电气设备的需要。本文综合锅炉房所有设备及其工艺、地沟及设备布置情况等,将导线的敷设方式设计为:(1)从配电室靠水处理水泵间方向引出一个电缆沟到除渣间前地沟,并引出桥架明敷上墙至水处理水泵间尽头。(2)根据实际情况从配电室做两路桥架,一路直接引上墙明敷架设4.2 m平面,另外一路引上5 m平面至电机控制室。(3)在所有电气设备和配电室之间铺设管道。(4)所有电气设备的电力均通过配电室直接铺设管道输送。

由于锅炉房的特殊环境,在进行导线敷设时还应注意以下要求:(1)铺设自动化控制电路时要避开可能使自身受到损伤的机械区域,对于高温、高湿地带也要尽量避开,但如果不能避开、必须在这些区域铺设时,需要在铺设过程中采取其他保护和控制措施。(2)配电室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前均铺设有导线管道,在铺设管道时需要穿透墙壁或某些固体障碍物,所以肯定会在墙上留下空洞,铺设完毕后必须将这些空洞进行封堵,采用的材料为非燃性材料。(3)电气线路上不可避免地会有线路接口,应尽量将这些接口布置到干燥处,并用接线盒做好密封防尘工作。

4.5 照明系统设计

自动化控制下的照明系统设计主要涉及配电室、电机控制室及其他各辅助设备所在房间。在进行照明设计时,应尽量遵循节能减排原则。本文配电室及电机控制室采用照度为300 lx的设计,并配备蓄电池,在发生停电事故时可持续工作180 min。辅助设备房间照明和疏散照明均采用防水防尘防震灯具,并自带蓄电池,发生停电事故时可持续供电180 min。

4.6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自动化控制下的锅炉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用电系统,所以必须做好防雷接地工作。本设计中,在正常运行环境下锅炉房中不带电的低压设备均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中压设备均采用中性点低电阻接地。该防雷系统自然接地体采用基础钢筋,与在电源进户处设置的MEB及金属设备外壳进行紧密连接。

5 结语

锅炉作为重要的工业设备、生活设备已经深深地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本文对锅炉自动化控制的电气设计进行了研究,从配电选型到最后的接地防雷设计,详细地介绍了整个流程,使人们对锅炉的了解更深一层,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高立群.浅谈电锅炉房的电气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14)

[2]赵忠瑞.大型锅炉房电气控制设计探讨[J].中州煤炭,2001(3)

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 篇3

【关键词】高职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4-03

随着当前工业自动化集成度越来越高,管控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在高职自动化类专业中的开设,并将其作为专业骨干课程,但各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过程中对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别。笔者根据多年来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设计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此与大家进行探讨,共同推动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该课程标准展示如下。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获取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基本要求,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编程、变频调速系统安装调试与运行维护等,后续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第二,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第三,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第四,以相关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车间监控中心控制系统设计、开关量组态工程设计、模拟量组态工程设计、铝加工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四个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南南铝业模拟铝挤压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6个情境。

第五,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三、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学习,学生掌握组态软件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并具备工业自控系统组态、控制软件编程、参数设置调整能力,为从事电气工程师等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并注重职业素养和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3.素质目标。(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具备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情境、要求以及对应的学时数,如表1所示。

五、课程实施的建议

(一)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选用不同特点的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二)教学评价

课程考核与评价采取笔试、口试、实操、作业展示、项目总结等多种方式,学生自评、小组评分、教师评分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注重能力和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占总成绩60%,结果考核占总成绩40%,如表3所示。

(三)师资条件

组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兼比例合理的课程教学“双师”结构师资队伍。主讲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能综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较好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新知识新技能,并具有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动手能力强;辅助教师由企业兼职教师担任,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学条件

1.教学场地条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要求配备有电脑、组态王软件、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并且配备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和白板,方便开展一体化教学。

2.实训设施、仪器配备要求。学生每人一台电脑,4人为一个小组,需要配备PLC、板卡、智能仪表等设备;组态王6.55网络版软件(50用户)一套。

(五)其他说明

1.由于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对实践经验及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应由专业技能熟练的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按照“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实施。

2.同时组态软件控制技术应用性强,应重视现场教学,通过认识企业生产流程,掌握组态软件控制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六、小结

组态软件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在自动化类专业中经过多年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良好。当然,该课程标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软件的更新换代和功能提升,教学方式多元化发展,需要不断修改课程标准来适应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将来课程标准会得到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佐芳.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2]王雨华.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1(5)

[3]钟建珍,李桂霞.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转变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2(3)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课题(2014JGZ159)

【作者简介】覃贵礼(1976— ),男,广西鹿寨人,工学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与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 篇4

专业题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什么是电力系统?

答: 把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备及相应的辅助系统组成的电能生产、输送、分配、使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2、什么叫电气和电器,两者区别是?

答:电气:电气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电气设备指的是使用强电的设备,电子设备指的是使用弱电的设备。)电器:凡是根据外界特定的信号和要求,自动或手动接通或断开电路,继续或连续地改变电路参数,实现对电路的切换、控制、保护、检测及调节的电气设备均称为电器。电器的范围要狭隘一些,而电气更为宽泛,与电有关的一切相关事物都可用电气表述,而电器一般是指保证用电设备与电网接通或关断的开关。(电器侧重于个体,是元件和设备,而电气则涉及到整个系统或者系统集成。电气是广义词, 指一种行业,一种专业,不具体指某种产品。)

3、标准的低压范围为:

答:额定电压交流不超过1000V,频率不超过1000Hz;额定电压直流不超过1500V。

4、你熟悉的那些低压电器厂,谈谈自己对熟悉厂家的一些看法?

答:ABB、SIEMENS、施耐德、TCL、江苏梅兰日兰电气、上海人民电器厂、北京人民电器厂、正泰、德力西、常熟开关厂、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等。看法略。

5、按用途或控制对象分类,常用低压电器分为哪两种?其用途是?有哪些代表性的产品? 答:分为:配电电器、控制电器。

(1)配电电器:主要用于低压配电系统中。要求系统发生故障时准确动作、可靠工作,在规定条件下具有相应的动稳定性与热稳定性,使电器不会被损坏。常用的配电电器有刀开关、转换开关、熔断器、断路器等。

(2)控制电器:主要用于电气传动系统中。要求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且动作迅速、准确、可靠。常用的控制电器有接触器、继电器、起动器、主令电器、电磁铁等。

6、低压电器的主要种类及用途:

答:(1)断路器 ACB、MCCB、MCB。(主要用于电路的过负荷保护、短路、欠电压、漏电压保护,也可用于不频繁接通和断开的电路。)

(2)刀开关 主要用于电路的隔离,有时也能分断负荷。

(3)转换开关(组合开关)主要用于电源切换,也可用于负荷通断或电路的切换。

(4)主令电器(按钮)主要用于发布命令或程序控制。

(5)接触器 交流接触器 主要用于远距离频繁控制负荷,切断带负荷电路

(6)起动器 磁力起动器 主要用于电动机的起动

(7)控制器 凸轮控制器 主要用于控制回路的切换

(8)继电器 电流继电器 主要用于控制电路中,将被控量转换成控制电路所需电量或开关信号;电压继电器 主要用于电力拖动系统的电压保护和控制。热继电器 主要用于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负载的过载保护。

(9)熔断器 有填料熔断器 主要用于电路短路保护,也用于电路的过载保护

(10)电磁铁 制动电磁铁 主要用于起重、牵引、制动等地方

7、低压断路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触头系统、灭弧系统、各种脱扣器、开关机构、外壳、附件等。

8、低压断路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哪些?

答: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短路分断能力、额定短路接通能力、额定短时耐受电流。

9、什么叫额定短路分断能力?分为哪两种?每种的试验程序为?

答:额定短路分断电流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分断短路预期电流的能力。

它又分为:额定极限短路分断电流(Icu)和额定运行短路分断电流(Ics)。

Icu试验程序为:O—t—CO;Ics试验程序为:O—t—CO—t—CO。(其中O表示分断动作,CO表示接通操作后紧接着分断操作,t表示二个相继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10、开关电器中电弧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具体是如何产生的?

答:电弧形成的四个因素:强电场发射、热电子发射、碰撞游离、热游离。

开关电器断开过程中电弧是这样形成的:触头刚分离时突然解除接触压力,阴极表面立即出现高温炽热点,产生热电子发射;同时,由于触头的间隙很小,使得电压强度很高,产生强电场发射。从阴极表面逸出的电子在强电场作用下,加速向阳极运动,发生碰撞游离,导致触头间隙中带电质点急剧增加,温度骤然升高,产生热游离并且成为游离的主要因素,此时,在外加电压作用下,间隙被击穿,形成电弧。

11、开关电器中电弧熄灭常用哪些方法?

答:(1)利用气体或油熄灭电弧。(纵吹和横吹)

(2)采用多断口。(高压断路器常制成每相有两个或多个串联的断口,使加于每个断口的电压降低,电弧易于熄灭。)

(3)断路器断口加装并联电阻。

(4)采用新介质。(利用灭弧性能优越的新介质,例如SF6(六氟化硫)断路器和真空断路器等。

(5)利用金属灭弧栅熄灭电弧。(这种灭弧方法在低压开关中用得很多)

12、交流灭弧与直流灭弧的区别?

答:交流是交变的,每个周期电流有过零点,在过零点容易熄弧,因此,相对而言对灭弧的要求较低;直流电流始终都是平稳的(电流没有过零点),平均功率比交流大得多,所以对灭弧的要求要高得多。

13、低压电器的产品试验分哪两种?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型式试验(其中某些试验具有破坏性)和检查试验(出厂试验)。

区别:检查试验仅做型式试验中的一部分,没有破坏性试验项目。

14、一般工业用低压电器的试验有哪些项目?

答:一般检查(外观、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触头开距、超行程、压力、电器操作力等的检查),电压降测定,温升试验,绝缘电阻与耐压试验,额定接通与分断能力试验,短路接通与分断能力试验,短时耐受电流能力试验,动作特性试验,寿命试验,抗扰度试验。

15、什么叫温升?

答:是指电子电气设备中的各个部件高出环境的温度。

16、什么叫三相发电机、三相电源、三相电路、线电压、相电压?

答:能产生幅值相等、频率相等、相位互差120°电势的发电机称为三相发电机。

以三相发电机作为电源,称为三相电源。

以三相电源供电的电路,称为三相电路。

U、V、W称为三相,相与相之间的电压是线电压,电压为380V。

相与中心线之间称为相电压,电压是220V。

17、什么是自由脱扣?

答:断路器在合闸过程中的任何时刻,若保护动作接通跳闸回路,断路器能可靠地断开,这就叫自由脱扣。

18、中性点与零点,零线有何区别?

答:凡三相绕组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连接点,称电源中性点。当电源的中性点与接地装置有良好的连接时,该中性点便称为零点;而由零点引出的导线,则称为零线。

19、断路器的固有合闸时间是指?

答:从合闸线圈带电起到触头接通为止的一段时间。

20、海拔超过多少米的地区称高原地区?

浅析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 篇5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 电气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系统, 对于维持建筑日常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 能够有效简化建筑电气系统操作步骤, 因此, 加强建筑工程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物内各项资源、设备的利用效率十分关键。

2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2.1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分析

现如今, 在建筑行业中, 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在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包含很多环节, 每个环节对于自动化控制系统都至关重要, 如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 都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出现问题。另外,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分复杂, 甚至有些环节需要进行人工实际操作, 因此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对系统中手动部分和自动部分实现自由转换。为了保证电气工程质量, 施工人员需要对各个环节实行实时监控, 对设备中出现的数据进行分析, 保证工程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 针对施工中出现的突发状况, 应该及时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保证后续的工程能够正常开展。

2.2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特征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建筑工程中必然存在的部分, 它对于实现现代化建筑事业以及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推动作用。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了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特征, 即控制对象少、信息量少、操作频率低、可靠性高、操作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特征。另外, 在具体的应用中由于连锁保护很多, 因而能够提高电气设备整体的功能稳定性, 保证其正常运行。

3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优势

3.1 提高建筑电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运用的是现代化网络技术, 在信息处理和收集上而更加准确、科学, 一旦建筑电气发生故障问题, 自动化监控设备可以随时报警, 当建筑物内部发生火灾时, 可以启动消防设备, 进行预警, 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疏散人群, 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提高智能建筑的安全性。

3.2 提高建筑电气智能化水平

在现代建筑中运用电气自动化, 可以提供设备智能化水平, 从而在应用上更加方便。例如:电梯是每个高层建筑中的基础设备, 通过自动化技术, 电梯能够协助其他设备进行调控运转, 如果电梯发生故障, 可以和其他的设备进行隔离运行, 不会妨碍其他公用设备的正常运转。当电梯和报警系统连接后, 发生故障时, 能够及时提醒工作人员, 进行维修处理。另外, 建筑物中的排水、照明、配电等系统, 这些设备都是与用户生活密切相关的系统, 运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这些常用设备的运行效率。

3.3 节约人力资源和能源损耗

在传统的建筑安保系统中, 需要大量的安保人员对建筑的每个角落进行监控、巡逻, 但是无法保证每一个角落都能被监控到, 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运用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建筑内部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控管理记录, 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建筑的各个角落的情况, 发生事故时, 可以及时处理, 出现火灾等异常时, 监控系统还能进行报警, 不需要大量的人力, 从而节约了人力资源。很多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 都会出现能源损耗, 例如:楼道中的照明灯, 24h照明, 损耗了不少的电力能源, 运用声控光控照明灯后, 只有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照明, 节约了大量的电力能源。

4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

4.1 电气接地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建筑电气系统设计中, 需要运用电气接地技术, 通过电气接地, 促使供电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证。现阶段, 一般将TN-S和, TN-C-S系统运用过来。TN-S系统有机结合了二相四线和PE线, 如果采用的是普通电子设备, 则大部分建筑都会运用电气接地方式。中性线N带电, PE线不带电。如果变电器中性点共同接地, 这两条线会有接触, 在其他情况下, 不会发生电气连接两条线的状况。现代建筑物的照明一般采用的是荧光灯, 在荧光灯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二次谐波, 如果在N线上叠加, 那么N线电流量就会增大, 在设备上连接N线, 就出现故障。如果在设备上连接N线和PE线, 会产生更大的危险。因此, 就需要将直流接地、安全保护接地、防雷接地等设置于现代建筑电气设备中。TN-C-S电气接地系统则综合了TN-C系统和, TN-S系统, 两种系统的差别主要是分别在进户前和进户后运用。通过共同使用两种系统, 供电系统能够更加安全稳定地运行, 电气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可以得到降低, 建筑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4.2 电气保护技术的应用

交流工程接地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中性线N线, 为保证设备使用安全需要科学选择材料, 通常情况下会选择铜芯绝缘体。在配电方面时, 需要将等电位的接线端子放置在箱内, 为避免出现混合其他接地系统的情况, 严禁出现放置在外面的情况, 也不能与PE线出现接触;为保证使用安全性能需要科学的选择接地方式, 需要充分考虑高低压系统之间的差别。

4.3 建筑电气监视功能的应用

在当前的建筑当中, 监控设备是保证建筑安全的主要保障, 在现代的建筑中应用监控设备, 不仅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力, 还可以对建筑周围进行监控, 保证周围的安全。人员的检测总会有失误的时候, 电气监控设备可以根据独有的讯号来对周围进行实时的监控。与传统的人工监听相比, 电气监听更加的方便。建筑电气监控的范围比较宽广, 监视的更加的全面、细致, 可以更好的保证建筑安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现代建筑中, 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也可以让人们对居住环境安全问题更加放心。通过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使我国的建筑安全更加的有保障。

4.4 安全系统的应用

在现代建筑物中, 电气系统的复杂程度比较高, 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物中应用电气自动化可以远程监控电气设备系统, 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而且还能够给建筑内民众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比如, 建筑中常用的防盗门报警及消防报警系统, 这两个系统是最为常见的安全措施, 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实现上述两种功能。

4.5 电气测控功能的应用

建筑电气自动化的重要功能是测量功能和控制功能, 安全防控系统、消防安全系统、排水系统、空调系统等都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讲系统、出入口监控系统、闭路消防系统等则构成了安全防范控制系统, 在电气建筑中实现这两种功能, 建筑电气的自动化程度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4.6 通信系统的应用

建筑要想实现智能化, 必须保障通信系统的科学、合理。因此在智能建筑中, 可以把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通信系统中, 在建筑物内部建立局域网, 将各个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连接, 实现资源共享。同时, 在通信系统中可以运用卫星通信技术, 让通信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突破信息交流手段, 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 满足建筑物内部居民的上网需求。

5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民用建筑中应用方法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 如图1所示。

5.1 做好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书的审图工作

设计单位将完整的设计文件递交给建筑单位, 然后建筑单位与施工单位同时认真地对图纸中设备的布置方式、设计方案等进行审核。初步的审图要从方案的完整性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入手, 确保图纸没有较大的问题, 避免因后期修改而造成建成后的再次整改施工, 避免产生资源的严重浪费。接下来的工作便是举行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会议, 该会议需要设计单位向建设单位和施工方做图纸的详细解释。其中, 对电气部分审图的要求是:确定图纸中的管线布局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配管线设计的合理性;设备型号规格符合要求等。

5.2 落实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选型工作

在民用建筑中,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备选型多由设计单位根据建筑电气设计进行确定, 然后施工方根据设计要求, 向相关生产厂家订购, 并确保产品符合使用要求。其中, 材料、元件和设备的质量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品质, 电气设备的相关负责人必须对产品的性能和材料质量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由于材料设备品质关乎到系统的整体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设备和材料进行检查, 并在设备进场后, 客观准确地填写“工程材料报验单”的内容, 并附上相关设备材料的清单和证明报告, 并及时上报建设单位与监理现场检验, 在必要的情况下, 还需对所进材料进行现场抽样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质量检测。

5.3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安装工艺

5.3.1 控制PC即中央控制主机 (上位机)

上位机是整个BAS的核心, 一般采用工作稳定性比较高的工控机 (IPC) 做为其控制主机, 民用建筑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其实就是对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实施大规模监控。由于楼层的控制系统和各个重构的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是公开的, 中央控制主机可以使用相同线路中的不同处理器来组成一个控制系统, 以达到对整个建筑电气设备全面准确的远程监控。

5.3.2 通信网络

中央管理计算机与DDC之间的信息传送, 由数据传输线路 (通信网络) 实现, 较小规模的BAS系统可以简单地使用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5.3.3 DDC (下位机)

DDC即直接数字控制器 (Direct Digital Controller) , 是整个BAS的关键, 如图2所示, DDC作为上位机与现场设备的双方接口, 通过系统末端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安装在被控设备的传感元件和执行元件上, 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流电压转换器、液位检测器、水流开关等, 来收集来自被控设备的信息, 将现场检测到的模拟量信号或数字量信号并通过数据传输线路输入至DDC, 中央控制主机控制DDC则输出控制信号传送给继电器、调节器等执行元件, 对现场被控设备进行控制。从而使被控设备与中央监控室的中央管理监控计算机保持通信联系, 实现独立监控有关被控设备, 使控制中心统一控制与优化管理。DDC控制功能强、可靠性高、可编写程序等, 相当于一台小型计算机, 既能独立监控有关设备, 又可接受来自中央主机的统一控制与管理。

5.4 民用建筑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总线布置

BAS系统一般采用的布线原则为:弱电线路不得与强电线路同槽同管布线, 而在布线完成后, 需要检查之前所布设的线路和接口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检测一些线路专用的导线, 比如温度传感器线路、通信线路、火灾应急线路、视频线路、广播背景音乐线路等, 这些线路一般还要使用设置专门的信号屏蔽线;此外, 设备元件的部分接地端也必须连接在建筑物接地干线上, 例如DDC、计算机、网关、室外监控设备等。由于民用建筑中还分布有其他电子设备, 这些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工作频率等各不相同, 所以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接地。在屋面控制设备中还需装设专用防雷浪涌保护器防止雷击。

5.5 输入设备安装

输入设备应当位于可以能够满足其功能需要的位置, 且便于工作人员日常的维护和调试工作。类型不同的传感器应该按照其设计要求、使用规则并结合施工现场确定其位置: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应当避免出风口以及蒸汽放空口处;流量计、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阀门等不能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并且以上传感器的按照必须与工艺管道的安装同时进行。

5.6 输出设备安装

输入设备在安装前必须通过模拟动作进行测试;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使风阀、电动阀门的剪头与实际运行的水流方向以及开闭状态保持一致;当电动阀门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 应当采取渐缩管件并进行多次试验, 在计算和测试后, 确保其满足设计要求时才可进行安装;电动和电磁调节阀通常安装在回水管上。

6 结语

总而言之, 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现如今, 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 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被逐渐应用于建筑通信、安全、监控方面。本文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探究, 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优势明显, 有利于推动建筑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媛.浅析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18) :187.

[2]毕雪松.浅析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5) :214.

如何创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 篇6

1 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根据对我国目前应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我们发现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安全和稳定的运行, 并且结合智能化的技术的应用, 已经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尤其是达到了各个电气系统中的设备的运行状况的智能监控。

2 创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2.1 计算机监控系统

目前我国的工厂监控系统大部分都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 不仅可以同时监控各种大型设备的运行状况, 还可以监控技术员的操作情况, 避免违规操作。将计算机监控系统同网络光纤相连, 可以随时切换监控的位置和画面, 也可以滚动播放或者固定播放相关画面, 完全根据工厂的车间和控制室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所谓创新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就是要尽量实践监控的全自动化, 传统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虽然大大的便利了厂房和控制室的监控, 但是还需要相关的值班人员的监管。而全自动化的计算机监控就是克服了这一点的“无人值班”的计算机监控运行方式。这种新型的计算机监控技术采用的是触摸屏与PLC之间采用标准、开放、快速的现场总线技术。这种计算机监控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通讯速率相较于传统的计算机监控技术大幅度提高, 最大可达12Mbps, 而传统的计算机监控技术的最佳运行水平下通讯速率不超过10Mbps。另外, 新型的自动化的计算机监控技术具有硬盘拓展功能, 可以根据操作需要灵活调节。

2.2 数字化电气信息量监控

现行的厂用电保护装置和MCC、PC控制装置已能满足当下的企业内的通讯的需求。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一般都会采用局域网的形式管理电气控制系统, 因为这样比较便于电气信息量的监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 即可以抵抗厂周的其他大型信号设备的运行中的信号干扰。所以, 经实践检验, 适应电站的现场环境。所谓电气信息量监控上的创新就是通过对局域网的信息的数字化处理达到更好的信息量的管理, 一般情况下的做法是将局域网的系统进行数据升级, 使其在进行电气信息量的监控的过程中, 可以将信息直接转换成便于对比和分析的数据, 可以大大提高信息量管理的效率。数字化的管理是未来的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特别是对于企业来说, 管理庞大和驳杂的生产事物, 以及设备运行状况, 需要依靠一个运行稳定, 信息存取便利的局域网管理方式。

2.3 系统的数据采集

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 必须要做到各个运行数据的随时搜集, 并及时存入相应的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包括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摆度、振动幅度、相关压力值、运行温度以及超声波等参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搜集和存库, 可以做到实时的系统监控, 并且可以检测电气系统的运行水平。另外, 信息入库的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提高系统故障的预防水平, 因为通过对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可以及时发现系统运行中的异常, 并且可以在故障发生之时, 准确的找到故障的发生位置, 便于排查。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数据是系统的整体状况的反应, 也是对其各方面指标对比和评估的主要依据, 所以, 做好系统运行的数据采集是非常重要的, 管理人员要在采集数据后针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做好资料的管理工作, 以便随时提取。

2.4 全开放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监控方式

全开放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区别于传统的运行系统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它采用智能I/O模件作为仪表上网的桥梁, 同时节省成本, 使用现场总线网络适应分布式、开放式的发展趋势, 开放性无疑是新一代控制系统的重要特征, 也是未来的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使用开放式的控制器硬件及开放式的组态软件代替DCS中专用的控制器, 数据连接能力和硬、软件可移植性的组合, 保留DCS的冗余技术及组态技术等优点, 以太网和OPC是数据连接能力的典型例子, PC则是开放的硬、软件平台的成功案例。系统控制的开放性和标准性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开放基于标准, 标准驱动开放性。具体的解释为, 开放性控制要建立在系统的标准和设置和运行的基础上, 只有符合标准的开放性才是有意义的;而标准性会反作用于开放性, 即越标准的系统控制和监督方式的开放程度越高, 所以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例如:超声波饮料瓶盖自动铆合焊接机是一种全新的瓶盖焊接机型、它的特点是整机一体, 这种设计形式不仅加强了稳固机构, 也符合脉冲式线路的设计理念, 从而能在焊接的过程中提供换能器能量稳定输出, 是一种将瓶盖焊接技术的执行标准的创新应用, 也是符合全开放式运行的一个成功案例。该超声波饮料瓶盖的自动铆合焊接机的现场总线具有数字化、开放性、分散性、互操作性与互换性及对现场环境的适应性等诸多运行优点, 也正是它的一系列优点, 使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 从而使得软件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3 控制技术发展潮流———有线与无线的融合

控制信息的传输是实现自动化系统控制的关键, 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工厂、实现“一网到底”的控制技术, 需要建立一个通畅可靠的信息传输渠道, 有线系统往往需要较大的投资, 无线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无线系统的信息传输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要弱于有线系统。随着无线技术的逐渐成熟应用, 有线与无线的融合正成为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潮流, 这种融合不仅弥补了二者的功能上的不足, 可以同时发挥它们的运行优势, 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 因为这种混合使用的造价相对于全套的有线传输的成本要低。可见, 工业自动化仪表的数字化、网络化, 能够将模拟技术转化为数字技术, 并且数字技术中的技术含量更高, 数字化互感器和光纤的应用, 在市场中占有更大的比例, 具有良好的平衡性, 明确的定位性, 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综上所述, 工业智能化电气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 并且普遍应用于工厂综合自动化系统中, 工业电气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前端设备现场总线的监控方式已成为今后工厂电气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这种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还减轻了劳动强度, 达到减人增效的直接经济效益, 为企业的优化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 由于该系统具备现场总线简单、可靠、经济实用等一系列突出的优点, 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化是发展的大趋势, 现场总线技术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有待我们在今后各工程设计中不断创新实践、总结并将之升华。

参考文献

[1]尹鹏,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06) :165.

[2]石磊、李国栋,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0) :75.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能探究 篇7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策略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很多事业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伴随着各行业需求的增加, 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对于生产条件的改善、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还可以确保生产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还对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同时, 人们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质量也要求更高。因此, 安全、稳定、高效的电气自动化设备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的重要意义

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特征上来看, 最主要的就是安全性和经济性。从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上来看, 经济型的产品能够获取较多的效益, 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 安全性能是电气自动化产品更为重要的特征, 只有安全性能越来越高, 产品的质量才会越来越高, 这样自动化控制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就会降低, 同时也会使得自动化设备的维修几率减少, 维修成本降低。

此外, 促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的提升可以使其各种性能都可以更加稳定、可靠,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进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安全性能的提升就是产品质量的提升, 产品质量较高就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 安全性能如果不能保证就得不得客户的认可, 尤其是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来说, 产品的安全性更加的重要。因此作为一个想在市场当中让自己的产品占有一席之地, 就要重视产品性能的提升, 进而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2 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能发展状况

从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安全性能发展情况来看, 其安全性能主要是由设备的元器件质量所决定的, 如果元器件的质量降低就会造成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和安全性能降低。但是从当前市场中的元器件生产商家来看, 数量越来越多, 因此所生产的产品质量也是不尽相同, 甚至相差较大。所以, 假如要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能稳定、安全运行, 就应该购置那些符合标准的质量合格的元器件。所以, 在购置元器件时, 企业应该对其进行检测, 做好元器件购买的质量关, 这样才能够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安全。

3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能影响的因素分析

3.1 所购买的元器件质量差别较大

因为生产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有较多的厂家, 因此所生产的元器件质量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部分规模较小的生产商家没有制定完善的监督和质量监管机制, 不能保证所生产的元器件质量如何。此外, 还存在部分商家过度关注经济效益, 对于设备的可靠性不加注意, 一旦设备长期使用, 就很容易产生各种安全隐患。

3.2 电磁波给设备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造成影响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电磁干扰。一般来看,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周围环境中会受到各个角度的电磁波干扰, 导致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进而给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带来影响。

3.3 气候情况的影响

受到温度、气压、湿度以及大气污染等气候环境的影响, 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运行当中可能会发生结构受到破坏、运行不够稳定, 灵活性过大、温度较高等现象, 严重的可能导致设备处于瘫痪不能正常运转。

3.4 机械作用力造成设备的损坏

在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运输的途中, 假如没有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很可能使得控制设备受到震荡、冲击以及离心加速力等方面的机械作用力, 导致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中的内部元器件出现变形或是断裂, 甚至造成相关技术参数出现改变, 或是导致元器件出现疲劳损坏。

4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提升应采取的策略

4.1 强化对产品的安全检查和设备的故障排除

要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安全性, 首先要强化对产品的安全检查。在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设计的初步时期, 操作人员应该仔细调查和研究自动化控制设备的零部件, 不但要检查零部件, 同时也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检查。当检查结束后, 要分析产品的设计参数, 确保能够正常使用产品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科学研究。这时, 要将产品的结构和类型作为标准, 根据产品的质量对其进行设计, 在满足产品设计的需求时, 还应该综合考虑产品的经济合理性、购买的原材料和元器件的成本等。

此外, 要做好设备故障排除。要促进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的提升, 必须对设备的故障及时的进行排查。首先, 要通过听、闻、摸、看等方式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查看其是否出现异味、声响声响以及设备过热等问题, 假如不能利用眼睛看将故障发现, 就要对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内部结构进行全面的了解, 杜绝检查的随意性。其次, 要在对设备故障进行排查时, 对电动装置与主电路进行仔细的查看, 看设备熔断路器以及触头运行是否正常。假如未出现问题, 要根据控制电流和主电路间的联系进一步对线路的自锁触点、连锁触点以及电磁线图等进行排查。再次, 当已经明确了故障问题后, 要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故障及时进行排除。最后, 要对设备进行检测, 保证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4.2 对设备操作人员加强培训

要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 不仅要使自动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处在一个可靠的环境当中, 使得设备内部元件等故障被排除, 还应该重视对设备进行操作的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的提升。对于操作人员来说, 他们是对设备进行控制的主要参与者, 如果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或是不当的现象, 很可能给设备的可靠性造成影响。所以, 应该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促进其知识、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并让他们尽可能的掌握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修常识, 避免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的设备可靠性出现问题, 降低工作中事故的出现几率, 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安全和可靠性。

4.3 重视对购买的电子元器件质量的选择

在对电子元器件进行选择时, 应该结合电气自动化设备所处的环境, 其内部元件的质量级别以及技术性能等方面的需求来进行选择。要对具有标准化的电子元器件进行优先选取, 这样可以确保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里可以有较多的元器件来更换, 另外, 在电子选件的选取上, 要选取那些件散热性能较好, 尤其是对那些功率很大的电子元件来说, 由于温度条件对电子元件的工作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散热性能必须是较好的状态。

4.4 重视环境对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影响, 做好防护工作

环境如何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运行具有直接的影响, 会给其共组偶读状态带来干扰。所以,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的过程中, 要重视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 做好防护工作。其中, 温度和湿度是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影响比较大的因素。例如, 潮湿空气还可能慢慢的导致自动化控制设备表面的保护膜出现脱落, 导致其绝缘性降低;而湿度在低温条件下非常容易处于饱和状态, 使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表面形成凝露, 长期以往导致设备内部的零件出现腐蚀, 造成漏电事故的产生。所以, 假如对这些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 就会给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期限带来巨大的影响。另外, 还应该对自动化设备的散热功能引起重视, 保证其能够运行顺利、可靠、安全。

5 结束语

总之, 从上面可以看出, 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安全性能对于设备本身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 同时还会给其他特征带来影响, 对于自动化设备质量的提升, 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直接的影响, 所以要重视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安全性能的提升, 确保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在安全、可靠、经济的状态下运行。这不仅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还能够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进而从根本上确保相关企业运行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侯卫钢.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安全性能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 2015 (29) .

[2]肖慧婷, 陈博, 高金良.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安全性分析[J].民营科技, 2015 (04) .

[3]黄国华.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 (29) .

浅谈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教学改革 电气自动化 课程整合

一、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整合

专业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专业素质课,以岗位需求为原则进行整合,基础理论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如:《C语言》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都学习C语言部分内容,但一般单学C语言偏重于计算机编程,与单片机所用的C51有所不同,造成C语言课程中学过的很多东西在单片机C语言编程过程中用不上,而单片机编程过程中所用到的C语言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又没有。造成该学的内容没有学到,不该学的内容却学了很多。为了改变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中出现的重复、无用及过多问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经教研会讨论,决定整合C语言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两门课程,方法如下:

(1)去掉C语言课程的教学任务。

(2)改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由一学期为两学期课程。

(3)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选教材时选择C51单片机类教材。

另外,又将《电机拖动》和《机床电气控制》整合为《电机与电气控制》,《工程制图》和《计算机绘图》整合为《电气CAD》等,教学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在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中,我们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掌握最新技术的生产一线人才为目标,近年来,学院先后建成了PLC实验室、中级维修电工实验实训室、高级维修电工实验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实验实训室等实践基地。在同类学校中实训基地处于先进水平。

充分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加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可直接上岗,缩短了磨合期。

通过上述基地建设,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教师工程实践水平的提高都有明显的效果。

3、完善教学计划

随着专业技术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需求,教学计划做到一年一修订。2005年以来不断对教学计划作出改革。逐渐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的实习、实训,课程设计,主要专业课的实际现场教学实习等。真正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且较前沿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能力,学而有用。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展,专业还适当开设了选修课供学生修读。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有效设计“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强化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PLC原理及应用》、《自动检测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等专业课程,均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教学法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接受与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专业大部分专业课都安排在专业教室和实训室上课,学生评价良好。

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本专业积极推行教学手段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广泛采用“启发式”、“互动式”、“项目驱动式”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上,采用“案例式”、“模拟式”、“项目驱动式”。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的黑板教学变为使用先进的投影仪和视频展示台,并配以白板相辅助,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教学效果更加生动化、逼真化、形象化。另外,每学期开展多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节数大于10节/学期。通过以上方式使专业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积极推行过程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法的改革

本专业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推行过程性评价方法。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考核方式,改革以往大部分以闭卷的笔试考试为主的形式,增加实际动手操作内容。目前,部分课程已由项目操作成绩(阶段性考核成绩)、笔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三个方面来裁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评定人员也由原来教师一人评定改为教师和学生小组评定相结合。同时,对专业《电工实训》、《电气控制综合实训》、《维修电工中级证》、《维修电工高级证》等课程采用教考分离、以证代考。

4、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全面推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院近3年投入大量的经费,增设了多个多媒体教室和移动多媒体,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使用多媒体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学院要求所有教师上课都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学,增强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全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心得 篇9

培训心得

随着科学飞速发展,电气自动化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电子的高度集成、电气设备的飞速更新,使得我在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很难跟上科技的步伐,通过黑龙江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的培训学习的不同课程,使我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的以解决,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电气自动化对人类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中我所体会的心得如下:

20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至如今已经涌现出众多新兴科学技术分支:计算机和信息论;如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激光技术和光导纤维;宇航科技等等。它们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各方面产生深刻的变化。它不仅冲击着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和农民,而且冲击着企业、事业、政府机关,甚至家庭主妇。这些变革来得如此之快,致使对社会现象最为敏感的社会学家也感到愕然:这个社会将去向何处?从科学意义上来看,人类社会无一不是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的有机组合,当我们详尽地了解了人类社会各种具体的特殊规律之后,都可以用具有这两种功能的机器来完成,这便是自动化技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动化就是现代化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断言,人类社会历经原始的人力时代,走过精密的机械时代,如今正处于一个新的变革时期,而这次变革的终点便是振奋人心的自动化时代。之所以说 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它“振奋人心”,是因为在自动化时代里,几乎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可以用机器来完成,人类劳动生产率将得到大大的提高,社会财富将极大丰富。只有在此时,人类才能摆脱为了糊口而不得不从事的强迫劳动,生产力得到全面的解放,使实现共产主义真正成为可能。

我国古代的指南车、木牛流马、铜壶滴漏,欧洲的钟表报时装置和一些手工机械,无一不反映人民的聪明智慧,多少都带有一些“自动”的味道。但真正刻意设计出来取代或增强人的智能功能,从而能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保证实现预定目标的自动装置最早应属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上的离心调速器。它自觉地运用了反馈原理,从而能在锅炉压力和负荷变化的条件下把转速保持在一定的范围。

20世纪是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个世纪,这与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它作为自动化技术的理论基础,在20世纪经历了若干重要的发展时期:如20世纪初的Lyapunov稳定理论和PID控制律概念;20年代的反馈放大器;30年代的Nyquist与Bode图;40年代维纳的控制论;50年代贝尔曼动态理论和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60年代卡尔曼滤波器、系统状态空间法、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70年代的自校正控制和自适应控制;80年代针对系统不确定状况的鲁棒控制;90年代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智能控制理论等。除此以外,电子信息科学,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无疑为自动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舞台。例如,20世纪20年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信号处理的各种强有力手段,使得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技术有了一个飞跃性的进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自动化。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到了五六十年代,数字计算机日益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进行复杂数值计算和简单逻辑判断的能力,从而特别适合于实现基于精确数学模型具有明确算法的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问题。使得自动化技术真正应用到了从工业生产到航空航天的各个领域。但由于当时的“老式”计算机功能还很不够,所以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七八十年代以来,各种新型计算机相继出现,这些计算机拥有了更加全面的功能:可以高速地对图象、声音等各种信息进行存取和运算,可以对数据和符号进行定性、模糊的推理和判断,可以容许局部出现错误或故障而保持整体的优良性能。人们可以在这些计算机中存入“专家知识”,从而使它更善于处理未曾遇到过的局势,从而满足自动化技术的更高要求。

总之,自动化技术在本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其它一些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下,在20世纪开始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可以看出这种发展势头至如今仍没有一点放缓的迹象。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动化技术会在不久的将来从众多新兴学科中脱颖而出,从而更好地改进人类的生产结构体系,成为未来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技术科学。随着科学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发展,现如今这些技术以普遍的深入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机器人是一类特殊的自动化机器,它具有与人的四肢相比拟的运动机构,可接受视觉、听觉、触觉等传感信息,在处理器的指挥下完成各种机器操作功能。机器人不仅可以把人类从恶劣条件、繁重单调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而 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且在力量、精度和速度,以及在特殊环境下生存和工作能力各方面都有人类无法替代的优点。正因如此,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并且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发展,从而使它成为现代自动化学科中一个活跃而富有魅力的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是如何用机器模仿人类智能活动的某些方面,延伸人脑功能的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重大进步,已经对控制和系统科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自动化控制理论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传统控制理论在解决一些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构建精确数学模型、复杂多变的问题上遇到了不少难题。这就需要建造出这样的机器,使它能够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能够实时应变,进行灵活判断、决策以实现更高层次的自动化系统智能控制。简单地说,自动控制的出路之一就是实现控制系统的智能化。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前沿科学,发展极为迅速,最具影响力的分支有基于“知识表达”的专家系统和“简单处理器的复杂系统”——人工神经元网络。这些领域不仅具有深刻的认识论意义,对许多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自动控制、信息处理以及将计算机用于判断决策和问题求解的应用领域里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开始于对它的了解,但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当真正了解一门学科之后,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去进入它、去学习它。

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其学习方法 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与纯理论知识和纯实践技术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那么究竟该如何学习自动化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1、数学,作为几乎一切工科知识的必备理论工具,应该首先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个数学好的人不一定专业知识也那么出众,但一个专业强的人必定拥有扎实的数学功底。道理很简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个电工没有必要的仪表如何能完成一个电路检测的工作?一位医生没有必要的医药材料,如何能治愈奄奄一息的病人?静坐湖边的老者若没有手中的鱼杆、鱼钩、鱼线,如何能钓起湖中的游鱼?同样,一个没有扎实数学功底的人,如何能够学好自动化专业呢? 因此,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应该把数学的学习放在首位。

2、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深厚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就不可能在本专业方向有所成就。牛顿为什么会成为数学家、物理学家而非“自动化学家”呢?就是由他的专业理论知识所决定的。其次,自动化学科内容繁多,对于更高层次学习之前,应该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一个大致的规划设想。不求面面俱到,而应有所突破;不求泛泛而谈,而应深刻领会,使自己对于专业知识不仅“广博”而且“精专”。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人才战场上得到一个较好的军衔。

3、实践自动化专业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更是一门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技术,因此理论实践对于自动化的学习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门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显现出其本来的面貌。对于自动化而言,专业的学习最终是指向工作的,因此,在学习阶段就加强理论的实践环节,无疑对以后工作有百益而无一害。黑龙江省2011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心得

电气自动化,作为新兴的前沿学科,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真正要学好电气自动化专业,最起码得保证自己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进程。对于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要保持高度的敏锐感和终生学习的基本素质。“活到老学到老”不应仅仅是一句漂亮的口号,作为我们学习电气自动化的人而言,应该真真正正将其溶进自己的血液里,始终以饱满的热忱迎接新思想的冲击。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 篇10

1.1 电气控制系统相对热机设备而言控制信息采集量小、对象少, 操作频率低, 但强调快速性、准确性;

1.2 电气设备保护自动装置要求可靠性高, 动作速度快;同时对抗干扰要求较高。

1.3 热力系统控制处理信息量大, 系统复杂, 以过程控制为主;电气控制系统 (ECS) 主要以数据采集系统和顺序控制为主, 联锁保护较多。

2 常规ECS系统的实现水平

目前, 大多数电厂和DCS厂家所实现的ECS控制功能主要局限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监视部分

发电机--变压器组系统, 励磁系统, 高、低压厂用电系统及备用电源系统, 220V直流系统和UPS电源系统, 电气公用系统, 所控电气设备开关、闸刀的状态监视;中央信号及事故报警, 事故记录及追忆功能。

2.2 控制部分

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电气一次设备的控制、联锁, 发电机程序起停, ASS的投切;厂用工作电源, 高、低压厂变与高、低压备变之间的正常切换操作;电气接地系统管理;220k 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

应该说在传统的DCS系统中对电气量的监视、控制非常有限, 尤其是对电气专用智能设备信息的采集更是少之又少, 致使这些设备各自为政, 对运行人员来说, 无法在操作员站的监视器上了解相关信息。有时不得不采用大量的电流、电压变速器将部分模拟量采集进DCS系统;或者采用硬接线的方式接入DCS系统, 使系统复杂、投资增加和资源浪费。

近几年, 电气专用设备朝智能化、小型化、多功能、信息量大的方向发展。电气专用设备制造厂家, 如国电南瑞、国电南自、北京四方、许继电气、东大金智等厂家, 纷纷推出了双CPU (或三CPU) 、智能型、带现场总线接口的高可靠性能的产品。加之这些厂家也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 使ECS功能扩展, 实现电气综合自动化, 同时保证电气系统的相对独立性的条件已经成熟。只保留极少量的硬接线, 全部采用通讯方式连接的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

3 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根据单元机组的运行和电气控制的特点, 应将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和厂用电源等电气系统的控制都纳入ECS监控。其基本功能为:

3.1 发变组出口220k V/500k V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控制及操作。

3.2 发变组保护、厂高变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3.3 发电机励磁系统。包括启励、灭磁操作, 控制方式切换, 增磁、减磁操作, PSS (电力系统稳定器) 的投退。

3.4 220k V/500k V开关自动同期并网及手动同期并网。

3.5 6k V高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厂用电压快切装置的状态监视、投退、手动启动等。

3.6 380V低压厂用电源监视、操作、低压备自投装置控制。

3.7 高压启/备变压器控制和操作 (2台机共用) 。

3.8 柴油发电机组和保安电源控制和操作。

3.9 直流系统和LPS系统的监视。

对于发变组保护等主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因其设备已经很成熟而且要求全部在DCS中实现其功能尚有一定难度, 可能增加相当大的费用, 故可以保留。但是它们与DCS间要口求接, 控制采用硬接线, 利用通讯方式传输自动装置信息, 并可以通过DCS进行事故追忆。

4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集中监控方式

这种监控方式优点是运行维护方便, 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不高, 系统设计容易。但由于集中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 处理器的任务相当繁重, 处理速度受到影响。由于电气设备全部进入监控, 伴随着监控对象的大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数量增加, 投资加大, 长距离电缆引入的干扰也可能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同时, 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采用硬接线, 由于隔离刀闸的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 造成设备无法操作。这种接线的二次接线复杂, 查线不方便, 大大增加了维护量, 还存在由于查线或传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误操作的可能性。

4.2 远程监控方式

远程监控方式具有节约大量电缆、节省安装费用、, 节约材料、可靠性高、组态灵活等优点。由于各种现场总线 (如Lonworks总线, CAN总线等) 的通讯速度不是很高, 而电厂电气部分通讯量相对又比较大, 所有这种方式适合于小系统监控, 而不适应于全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

4.3 现场总线监控方式

目前, 对于以太网 (Ethernet) 、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 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 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场总线监控方式使系统设计更加有针对性, 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有不同的功能, 这样可以根据间隔的情况进行设计。采用这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全部优点外, 还可以减少大量的隔离设备、端子柜、I/0卡件、模拟量变送器等, 而且智能设备就地安装, 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 可以节省大量控制电缆, 节约很多投资和安装维护工作量, 从而降低成本。另外, 各装置的功能相对独立, 装置之间仅通过网络连接, 网络组态灵活, 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任一装置故障仅影响相应的元件, 不会导致系统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

5 探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OPC (OIJEfor Process Control) 技术的出现, IEC61131的颁布, 以及Microsoft的Windows平台的广泛应用, 使得未来的电气技术的结合, 计算机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IEC61131已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标准, 正被各大控制系统厂商广泛采纳。

Pc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以太网和Internet技术引发了电气自动化的一次又一次革命。正是市场的需求驱动着自动化和IT平台的融和, 电子商务的普及将加速着这一过程。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自动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企业的管理层利用标准的浏览器可以存取企业的财务、人事等管理数据, 也可以对当前生产过程的动态画面进行监控, 在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和准确的生产信息。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应用, 将对未来的自动化产品, 如人机界面和设备维护系统的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相对应的软件结构、通讯能力及易于使用和统一的组态环境变得重要了。软件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这种趋势正从单一的设备转向集成的系统。

参考文献

[1]薛葵.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 电力系统装备.2002 (1) :72-73.

[2]蒙宁海.火电厂厂用电系统监控方案的探讨.广西电力, 2003, 26 (2) :44-47.

[3]林跃, 秦岭.纳雍发电总厂ECS方案解决方法的探讨.贵州电力技术, 2003, 6 (7) :3-5.

上一篇:发展概论下一篇:整车道路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