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控制乡镇财政

2024-08-08

有效控制乡镇财政 篇1

一、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定义及范围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 乡镇财政保障能力是指在一个预算年度内, 乡镇政府所有可用财力保障其基本财政支出以及支持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出所需的能力。根据当前经济发展状况, 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只是一种基本的保障能力, 就是“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 具体来说乡镇财政保障的范围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民生支出以及其他必要支出。

二、乡镇财政保障能力的现状与成因

乡镇财政是基层政府执政的重要基础和财力保障, 也是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来乡镇财力不足, 财政保障能力偏弱的状况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以笔者所在的震泽镇2011年财政收支状况为例, 一般预算收入37590万元, 占当年全口径财政收入比率为52.1%;镇级本级财力占当年全口径财政收入比率为25.3%;镇级本级财力占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的比率为48.5%。增值税全口径收入31532万元, 乡镇只分享到1608万元;所得税全口径收入18176万元, 乡镇只分享到3054万元。

财政保障能力偏弱的问题现已成为我国财政制度设计上的“短板”以及财政运行的薄弱环节。究其成因:

一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受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甚合理的影响, 乡镇财政保障能力不足。中央、省分成财力过多, 导致乡镇财力相对偏少。目前中央分享增值税的75%、所得税的60%。分税制改革以来, 经过市县的分成, 乡镇能分享增值税的5.1%, 所得税的16.8%, 为上级政府所作贡献较大, 自身所分成的财力较少, 从而影响了财政保障能力的提高, 制约了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是支出压力过大。2011年笔者所在的镇财政本级预算支出为24025万元, 比上一年度减少10%。“吃饭财政”压力沉重, 近50%的财力必须用于人员开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合计9183万元, 占总支出的38.2%;教育支出5593万元, 占总支出的23.28%。从上述可知实际用于经济调控的财力相当有限, 但乡镇政府的事权领域不断拓展, 财政承担的法定支出负担过重, 财政配套项目不断蔓延, 农业、水利建设项目、经济政策都要求镇级财政落实配套资金, 由于财力限制, 一些配套支出难以得到保证。

三、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的对策与举措

(一)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提高保障能力

建议及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 合理划分税收收入, 根据税种属性并兼顾地方积极性, 合理确定各级财力, 逐步确立乡镇主体税种, 提高共享税中县乡的分成比例, 使乡镇收入保持相对稳定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建议科学界定事权范围, 乡镇财政主要承担本级政府管辖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具体支出事务, 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支出, 如教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等, 应作为中央、省和市县乡镇的共同职责, 以确保公民所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不因所在地政府的财力影响而有所差异, 以体现公共财政的公平原则。要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对乡镇的转移支付, 可确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的模式, 以保证基层财政具备基本的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各级政府的分配关系, 合理分配财力, 确保乡镇财力能够持续、稳定增长, 为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 积极开拓财源, 增加财政收入

要以吴江“西大门”的定位来推进城市化进程, 在支持经济发展和财源培植上, 要强化财政政策导向,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实现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用, 积极发挥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加快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后劲较强、能够适应市场变化, 可持续发展的财源体系。

1、以招商引资为龙头, 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拓地方财源。围绕亚麻、丝绸、光电缆等产业发展, 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 实施项目招商, 以拉动社会性投资, 大力支持税源经济发展, 特别是扶持科技含量高、利税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努力培植一批对全镇财政收入起主导作用的支柱财源, 力争全镇纳税大户和重点企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大幅增长, 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稳定的后续财源。

2、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我镇拥有历史悠久的旅游资源, 以师俭堂和慈云寺等为重点旅游景点, 要以旅游业为重点,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 改善交通条件创特色饮食文化, 吸引更多的游人来我镇旅游及消费, 通过旅游业及饮食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经济的发展, 从而增加我镇地税收入, 达到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实现各项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

、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 提高国有资产收益, 增加财政收入。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对土地、房屋等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和资源进行盘活, 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的变现工作,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增加财政收入。

4、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争取更多政策性资金的支持。要加强与农林水利、旅游、文化、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取得上级部门对我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最大限度地为我镇争取政策倾斜, 为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 严格预算管理, 优化支出结构

在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上要做到精打细算, 贯彻厉行节约, 杜绝浪费, 要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规范开支项目和开支标准, 努力实现在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 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要严格预算管理, 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和“雪中送炭”的原则, 统筹安排财政资金, 确保教育、卫生、社保等各项民生支出需要;二是要严格公用支出管理, 严格控制会议及活动, 从严控制会议数量、会期、规模, 节约会务费用, 严格控制公务用车, 降低交通费用;严格执行公务员规范收入和事业绩效工资制度, 严禁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目发放国家规定之外的个人奖金、补助和其他福利;三是要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 认真审查, 堵塞漏洞, 严肃查处违反收支两条线政策、隐匿、截留财政收入、私设小金库的行为, 坚决杜绝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的发生;四是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 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加大政府采购的宣传力度扩大政府采购项目, 落实好规定的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加油的采购程序, 厉行节约, 控制非生产性的招待费、会议费、公务用车等支出。要进一步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 加强公用经费管理, 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完善预算管理, 满足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健全财政预算制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财政收支预算, 切实保障乡镇党政机构行政和社会管理等基本运转的支出需要。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努力满足农村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强化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 严格控制预算追加调整行为, 切实增强预算的约束力。规范财政预算执行, 稳步推进财政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 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加强和规范农村收费管理, 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 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四) 深化财政改革, 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管理和财政监督“四位一体”的要求, 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 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完善预算改革, 实行综合预算, 将乡镇一般预算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管理范围, 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和统筹力度, 切实提高乡镇财力完整性, 预算编制的可靠性。要进一步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切实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及有效性。

二是强化绩效管理, 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对重大项目进行评审论证, 注重“关口前移”, 实现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一体化, 切实提高项目支出效益;推进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工作, 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机制。不断创新财政监督工作模式, 提高监督效能, 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 对发现的问题, 追根溯源, 从源头规范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建立法律监督、上级政府监督、财政内部监督以及人大、审计、监察等部门监督、社会监督相互补充协调的全方位监督机制。

四是建立乡镇财政运行动态监控机制。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 发挥财政广域网的优势, 从财政供养人员、重点税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安排、支出执行等方面实行动态监控, 实现财政信息资源的“上下对称”、“真实透明”。

参考文献

[1]陈先森.提高县乡财政保障能力研究.安徽省财政厅网站, 2010-7-7

有效控制乡镇财政论文 篇2

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执行不严格。乡镇在财务审批、财务监督、财务公开方面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引发了群众和干部之间的矛盾,成为影响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财务审批没有“联审联签”。通过实际调查发现,部分支出票据只有“一把手”的签字。其次是财务监督不规范。部分原始凭证上只有自己的签名,没有主管领导的签字;甚至没有第三人佐证。最后是财务公开不规范。主要表现为公开内容不详细,透明度不高;公开的数据与代理核算中心的数据相脱节,部分财务公开仅根据报账员的流水账公开,没有根据代理核算中心核算后的数据进行公开;财务公开栏设置不规范等。

二、有效控制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措施

1.顺应经济发展,抓好增收工作

强化市场经济意识,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多种经济。巩固城镇建设、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等渠道扩大经济含量,培植主体财源。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和提升基础财源。结合自身潜力,做好品牌效应,提高经济附加值,同时向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升值,不断壮大群体财源。

2.加强预算,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年初预算时,要明确具体收支项目、划清收支范围。同时对税款及时、足额的收取,以发挥预算的统驭功能;严格按照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和变化,以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和法制化;乡镇财政要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全过程的监督约束机制,做好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工作,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按照工程管理法规要求,规范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工程管理法规的要求,规范工程建设领域的每个环节,包括招投标、签订合同、组织施工、竣工验收、结算审计等方面,并严格遵循相关规章流程,规范工程建设档案。工程项目资金管理部门严格履行报账程序,规范审核制度,在拨付工程款时提供中标书、合同文件、竣工验收手续等相关资料,并对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对不合规的票据和依据不充分的发票,坚决不予报怅结算。通过对工程款项的管理约束,促进工程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建设单位和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在严格执行工程管理和基建财务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明确工程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审核人员的职责,对违反相关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工程规范、透明。

4.加强标后项目监督

针对部分投资少、数量多的标后项目,考虑到是国有资金投资建设,有关部门和乡镇领导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监管不力。但笔者认为乡镇工程项目事关国有资金绩效和地区社会稳定,对违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促进和规范建设市场。同时监管主体在工程交易、审核过程中,要严格审查程序是否合规,注重内容真实性,对违规操作的应该终止合同履行,收回中标书,重新组织发标,让挂靠、转包失去滋生的土壤。监管和监督部门要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或制度为标准,查处违规行为,提升制度执行力。

5.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量化财务管理指标,农业、民政部门及乡镇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经常性检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财政、审计等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督,发挥专业优势,尽责尽职,帮助乡镇财务搞好整改,规范乡镇财务管理行为。对招待费、小车费、招商引资等一些较混乱、难检查、无参考依据的支出项目进行量化,制定合法合规的费用限额和标准,科学考核,规范管理。完善乡镇部门内控制度,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强化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定期盘点现金,及时结算业务,依法理财、依法用财、依法聚财,坚持政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对严重违反乡镇财务制度的人员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对不按财经法律、法规办事和违反财经法规的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并作为考核、干部提升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6.规范考评体系建设,重视经济责任审计

坚持乡镇党政“一把手”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乡镇部门目标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评体系的建立、经济责任的划分,促进乡镇进一步规范财政财务收支,促进乡镇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为组织部门任用领导干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三、结语

上一篇:正面典型人物下一篇:高职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