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雕刻三篇

2024-07-10

家具雕刻 篇1

红木雕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从表面来看人们对其的接受度已经很高, 但是人们对其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红木雕刻艺术受到了冷漠, 忽视了红木雕刻艺术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 只将其视为一种普通的工匠技艺, 因此, 对于它的研究较少。

一、红木雕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红木雕刻物品在历史的熏陶下会更显端正和沉稳。明清两代是红木雕刻艺术盛行的期, 红木雕刻物品也深受宫廷官员的喜爱。据史料记载, 我国木雕艺术传承悠久, 我国考古学家在对浙江佘桃河姆渡村考古时发现了大量的木雕物品, 包括木匠、圆雕等, 木雕艺术在唐朝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一套完成的制作工艺和较高水准, 当时唐朝的宗教十分发达, 因此, 在那一时期木雕艺术品主要跟宗教有关, 例如佛像、菩萨等, 到宋元时期, 随着社会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木雕艺术强调写实性, 注重表现物品的生动性和生态特征, 明清时期是我国木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不管是在技法上或写实性, 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显示出了极高的价值, 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出现各种流派。红木具有其他木材所无法具备的纹理和质地, 是人们首选的雕刻原料, 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作为流行。在近代雕刻大师陆涵生等雕刻艺术前辈的引领下, 我国的红木雕刻技艺取得了质的超越, 不管是雕刻的艺术表现手段还是题材内容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艺术感, 同时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间特点更加表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一些优秀的作品如陆涵生的“荷叶树根几”“五龙欢玉环”等被各博物馆珍藏, 随着我国红木雕刻技艺的不断提升, 以及人们对美的需求的增加, 红木雕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二、结构和表现手法

红木雕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从表面来看人们对其的接受度已经很高, 但是人们对其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红木雕刻艺术受到了冷漠, 忽视了红木雕刻艺术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 只将其视为一种普通的工匠技艺, 因此, 对于它的研究较少。

在古代红木雕刻技艺被人们视为一种极具专业性的手工技艺, 并成为了雕刻工匠的谋生手段, 在工艺传承方面设有严格的制度, 一般情况下只有本家族或本家庭才可以对雕刻技艺进行传承。例如, 拜师者必须要先通过一定程序完成拜师, 之后才可以跟随师傅进行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 学徒并不可以直接学习相关的技艺, 而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取得了师傅信任以后才可能对其进行真正技艺的传授。徒弟学成出师以后, 需要举办隆重的满师仪式, 师徒之间互赠礼品, 所有满师程序完成以后, 徒弟才可以进行独立地操作。从古代木雕技艺传承的相关仪式来看, 充分地说明了我国尊师爱徒的良好传统以及对木雕工艺的重视程度。根据早期红木雕刻工匠所处的环境来看, 雕刻工匠不仅是红木雕刻的设计者同时又充当了红木雕刻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角色。这些工匠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因此具有浓厚的情感和朴素的自然美。人的创作意识和理念和人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自然资源存在很大的关联, 红木雕刻也是如此, 以上海的红木雕刻技艺为例, 上海的港口交通十分发达,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对上海红木雕刻制品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此外, 一些无形和有形的文化都在对红木雕刻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并红木雕刻制品中表现了出来。

先前几百年, 红木雕刻技艺都是通过世代传承以及师徒传授等方式沿袭至今, 随着时代的变迁, 红木雕刻技艺也更加完善, 但,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 红木雕刻技法都无法背离以手工雕刻为主的制作方式, 手工雕刻技艺是红木雕刻制作的所无法摈弃的关键因素和特征。而从更高意义层面而言, 红木雕刻技艺是不同时代木雕前辈对木雕技艺的不断创新和提炼的产物, 这些技法的形成不仅充分展示了民间纯朴的性情, 同时也具有其一定的哲理性。红木雕刻从技艺流程到审美视角都具有其完备的规则, 这些雕刻技艺的学习者而言具有很强的学习价值和运用价值。红木雕刻技艺在技法上和创作过程上都需要严格按照雕刻创作的相关程序和工艺流程, 只有按照特定规范创作出来的红木雕刻品才能够体现出红木雕刻艺术品的真正价值。

三、红木雕刻艺术的创新

红木雕刻创作必须要具有缜密的构思和精湛的创作技艺, 同时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机融入现代审美的特点和传统艺术内涵,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红木雕刻艺术的高雅品位和艺术内涵。红木雕刻艺术的风格变化是创作者思想和情感最为直接的体现, 从而使得创作的艺术品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理性本质和艺术情境。灵感是艺术创新的主要来源也也是一个艺术品价值的所在, 而创作者灵感源于丰富的创作素材和个人阅历, 是创作者在经过系统地构思以及对创作技法不断追求的过程中而获取的。红木雕刻的艺术创新, 是创作者对红木雕刻艺术生命力的探寻, 通过不断地努力打破艺术发展的瓶颈, 红木雕刻艺术的创新需要在对传统优秀技艺充分吸收的基础上,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艺术涵养和雕刻技法水平, 将现代创作手段和传统技艺有机地融合起来, 探寻出一条更具现代适用性的红木雕刻艺术发展之路, 进一步提升红木雕刻艺术的发展空间和艺术涵养。

摘要:红木雕刻物品在历史的熏陶下会更显端正和沉稳。明清两代是红木雕刻艺术盛行的期, 红木雕刻物品也深受宫廷官员的喜爱。据史料记载, 我国木雕艺术传承悠久, 我国考古学家在对浙江佘桃河姆渡村考古时发现了大量的木雕物品, 包括木匠、圆雕等, 木雕艺术在唐朝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一套完成的制作工艺和较高水准。基于此, 本文以红木雕刻手法为研究对象, 就红木雕刻写实手法的应用,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红木家具,雕刻,写实手法,应用

参考文献

[1]靳朝晖.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J].大众文艺.2011 (08) .

[2]金柏松.东阳木雕雕刻技法之探讨[J].浙江工艺美术.2009 (01) .

[3]罗子婷, 罗易扉.中国艺术市场木雕市场巡礼之入藏正逢时投资需谨慎——徽州木雕鉴赏技巧与市场投资[J].艺术市场.2010 (07) .

家具雕刻家 篇2

他的作品,颠覆了北欧的简约与大众化传统,作品以有机线条、制作困难、产量稀少著称,被誉为“家具雕刻家”。

忠诚于艺术自诩是“家具设计师”的建筑师

1912 年 1 月 30 日这天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西兰岛北部的一个郡里,20世纪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芬·居尔诞生了。童年时期的芬·居尔并没有立志成为建筑师或家具设计师,而是渴望成为一位艺术史学家。为了这个目标,他的确身体力行,想要找到年轻居尔的身影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不是在丹麦国家美术馆(Statens Museum for Kunst)就是在新嘉士伯博物馆(Ny Carlsberg Glyptotek),即使他当时没有达到借书的年纪。新嘉士伯博物馆更因为感动于他对艺术求知若渴的态度,特许他从图书馆借阅书籍。然而芬·居尔并未因此踏上艺术家之路,由于父亲的反对,他最终进入丹麦皇家建筑艺术学院(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 School of Architecture)就读。芬·居尔虽然没有受过任何工业或家具设计的训练,但他却自诩是个“家具设计师”而非“建筑师”。

带着艺术的灵魂去创新

艺术的本质是思考的、批判的、实验的、面对自我的。1934年毕业后,居尔随即进入劳瑞森(Vihelm Lauritzen)的建筑事务所工作,专业的设计建筑基础加上从小日积月累的艺术能量,居尔的天才气质开始真正显露。

当时,整个北欧建筑进入历史转型时期,朝向当代极简的风格前进。然而在家具设计上却依旧是传统的、厚重的、追求装饰的。芬·居尔觉得既然建筑形态已经开始改变,难道家具设计还要继续墨守成规吗?北欧无可取代的就是木匠的精湛技术,站在如此丰厚的基础上,深受抽象派和立体派影响的芬·居尔更认为木匠工艺的再挑战、从设计上赋予其艺术性,才是他所认为的家具设计。北欧拥有无可替代的精湛木匠技术,站在如此坚实基石上的创新突破,对于居尔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但是深受抽象派和立体派影响的他,丝毫没有畏惧这次挑战,而是极尽所能的实现创新之路。

居尔设计人生轨迹

居尔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在劳瑞森(Vihelm Lauritzen)设计事务所工作了10年,在此期间,芬·居尔充分发挥建筑所学,负责丹麦国家广播电台的大型建筑案,还在在此时结识了著名家具制作者尼尔斯·沃戈尔(Niels Vodder),设计制作了一大批家具作品。其椅子设计中雕塑般的构件造型,材料的精心选用及搭配组合,明显地区别于柯林特及其追随者们所倡导的在优秀传统家具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设计模式,从而开启了丹麦设计学派中“向有机形式靠拢”的新设计理念。

1937年,芬·居尔开始积极参与哥本哈根匠师展(Cabinetmakers' Guild Exhibitions),并开启了与 Vodder 长达 23 年充满实验性的合作。哥本哈根匠师展对于当时的新锐设计师来说,不仅是重新定义丹麦设计的最佳途径,因为当时全世界追求着量产,然而哥本哈根匠师展却着重在工匠的艺术性上,因而往往能看见年轻设计师们的丰沛创意。

1942年,他为自己设计的房子获得了奖项,他的房子被形容为充满了有机的线条,舒适的空间并且非常友好的使用性。而他原本的单品便具有简单流畅的曲线,在这个房子中总会在不预期的空间里感受到平静欲是溢满缤纷色彩的氛围。可移动的储藏箱看似简单的放置在外头,开放的抽屉就像是彩虹流露着七色的光芒,就像同时代著名的创作,总是希望家具同时兼具舒适性和实用性。

1945年居尔离开事务所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尽管他一头就栽进了家具设计的世界,但他从未放弃建筑背景。事实上,他更结合了两项的天赋使他在丹麦设计历史中如此闻名。当他想到合适的沙发造型时就会动手设计,他打破传统将他独特的设计理念带到作品里,他使在丹麦的设计独树一帜,在脱离事务所之前,其实他的概念就已受到注目。他专注于设计家具,以雕塑式的造型手法,以实木为主体的构架材料,配合皮革的应用,设计了大量的桌、椅、沙发等休闲类家具。同年居尔就开始担任丹麦技术学院室内设计系的学术带头人,多年在这一关键位置的工作,使他对丹麦设计的发展方向起着很大程度的主导作用。居尔的作品被称为优雅的艺术创造。

从1954年到1957年的米兰国际博览会上,居尔曾获得六次金牌奖;而在哥本哈根木工行业组织的丹麦现代家具设计年展上,他的作品曾获14次大奖,成为丹麦木制家具最重要的旗手之一。

芬·居尔以其高超的设计工艺水平而在全球声名大噪。在 50 年代间,居尔设计范畴开始大幅跨向各领域,包括:Scandinavian Airlines 的 Ticket Offices、Georg Jensen 位于多伦多和伦敦的店面、华盛顿的丹麦大使馆室内设计以及纽约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会议厅等等。 1989 年逝世之后,他的家(Finn Juhl's House)在 2008 年为 Ordrupgaard Art Museum 接管,并于周末开放参观,让所有北欧迷真实的体验大师的世界。

实木家具雕刻机简介 篇3

如今的木雕都是用木门制作的新宠——快刻木工雕刻机完成了。

首先,作为机械化设备上要比人工制作效率高,而且不良率极低。木工雕刻机大都采用龙门式的结构,可调节最大限度的满足进料的限度。钢结构的重型床身,保证机器的整体稳定性。导轨采用圆形导轨或方形导轨,支撑面稳定。齿条传动,传动平稳,保证长时间高速运行不变形,不抖动。这样在雕刻精细木门的时候可以保证雕刻的精确度与美观,从而大大提高木门制作的效率。

无论加工区域如何复杂,以等量切削技术为基础的CNC雕刻工艺--小刀具高速雕刻的强力支持等量切削是小刀具高速雕刻的CAM专业技术。该技术可确保生成具有恒定的切削量、并规划合理的雕刻路径,只有等量切削加工方式才干在技术上保证小刀具高效雕刻。单次吃刀资料去除量小,稳定的CNC控制技术--小刀具高效雕刻的基本保证CNC雕刻使用小刀具加工。为提高加工效率就必需提高进刀平均速度,并可稳定地快速回头。浮雕雕刻机精雕数控系统的稳定CNC控制技术,确保小刀具在雕刻中承受稳定的切削力和坚持较高且稳定的进给平均速度,从而使小刀具加工的高效率才有可能实现。

运动导轨直接安装在稳定的结构体上,稳定的机械结构--小刀具高速雕刻的坚实平台雕刻机的机械结构为整体铸件结构。高精度的机加零件和精细的装配工艺共同保证下,确保墓碑雕刻机加工运动稳定性好、运动噪音低、为小刀具高速加工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平台,为“高速进给、快速回头”运动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上一篇:水稻穗颈瘟防治警报下一篇:模糊变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