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适宜性十篇

2024-08-02

建设适宜性 篇1

1 工况概述

本文所研究的水库工程, 地处贵州平坝县辖区, 处于贵州省第二批整装勘查项目“贵州省贵阳市地热水资源整装勘查”范围, 是该县的中型水库, 而且是唯一的一个该类型水库, 库区的范围非常的广, 库区以及水库枢纽和相应的配套输水管线占地2.3km2。该水库的回水长度可达6.8km, 其正常情况下的可蓄水水位在1284m左右, 库容量超过990m3;该水库的校核洪水位在1286.75m左右, 总库容为1279万m3。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60.9km2, 多年平均径流量10530万m3, 多年平均流量3.33m3/s。坝型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其长度为146m, 其中该坝的最高点距地面37m。该水库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城镇居民生活供水, 同时还兼顾周边农村饮水和农田灌溉。

2 水库地质条件与矿产资源分布

2.1 评价区地层与构造

从评估区的底层现状来看, 出露地层的岩石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大冶组和安顺组、第四系, 主要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

2.2 评价区煤矿资源概况

评估区煤矿资源主要为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中的某煤矿。该煤矿的总体走向9km, 宽度一般在0.6km-2.0km之间, 整个矿区的面积大约有11.7039km3, 其中开采的有效深度可达1360m, 已经查明的矿产资源至少有4212万t。对于该矿而言, 其属于井工煤矿, 可生产能力0.45Mt/a。在开采过程中, 可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 并且利用全部垮落法对顶板进行处理。矿区内可采煤层主要有两层, 即M9、M7号煤层。对于M9号煤层而言, 其地处龙潭组中部位置, 厚度在1.6 m-1.8m之间, 整个煤层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而且没有夹杂矸石, 大部是直接可以可采掘的, 属于较为稳定的煤层结构类型。对于M7号煤层而言, 其地处龙潭组中上部位置, 与M9号煤层之间相距26m-48m, 以其底部燧石灰岩为标志层, 全区煤层厚为0.60m-1.40m, 煤层结构复杂, 含夹矸1层~5层, 夹矸厚度0.24m-0.91m, 局部可采, 可采边界不规则, 属不稳定煤层。

3 水库建设项目压覆煤矿资源评估

3.1 压覆煤矿资源的评估方法

3.1.1 压覆矿层资源评估范围的确定

将水库回水淹没范围展绘到资源量估算图上, 将其校正洪水淹没范围 (高程+1286.75m) 。根据用地范围外平推20m作围护带, 再根据计算的安全深度及防水安全煤岩柱垂高, 矿层埋深大于安全深度的地带不作压覆矿产处理, 在小于安全深度的地带沿围护带外边缘线用“垂直剖面法”移动角留设保护矿柱范围, 也就是压覆煤矿资源的估算面积。

3.1.2 压覆煤矿资源的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主要是根据2000年5月原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颁发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 (简称“三下”采煤规程) 中垂直剖面法留设保护煤柱[4]。评价区煤矿覆岩主要为炭质泥岩、页岩、灰岩、砂岩等, 故岩层移动角按中等坚硬覆岩类型选取。保护煤柱是以水库建设用地范围边界外延20m作围护带, 在围护带外边界线上按70°投下山移动角和走向移动角, 上山方向则根据勘探线上煤层倾角 (9°-15°) , 按60°-65°投移动角, 移动角与最下部煤层底板的交点反投影至剖面地形线上, 即可得到保护煤柱的边界。以评价区中A—A'剖面为例, 留设保护煤柱图如图1所示。

3.2 估算压覆煤矿资源量

将保护煤柱范围在煤矿储量计算图上按勘探工程控制程度、资源量类别分别划分块段。利用计算出的面积, 与煤层厚度以及煤层容重相乘, 得到的乘积便是该水库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煤矿资源量[5], 如下表所示。

3.3 压覆煤矿资源国民经济评价

根据有关压覆煤矿资源的经济评估要求, 本次对压覆煤矿资源的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影子价格计算法[6,7]。其公式为:

式中:P为建设工程压覆煤矿资源量的机会成本 (人民币:元) , p为当前矿山售煤的综合价格 (元/t) , s为采矿成本 (元/t) , i为折现率, Q为压覆煤矿资源量, E为可信度 (%) , r为回采率 (%) , n为压覆煤矿资源的服务年限 (年) 。

本文中水库建设项目压覆煤矿资源量Q=187.2万t, 其中, 332资源量15.4万t, 333资源量171.8万t。根据该矿实际情况知, E取值如下:332资源量的可信度取60%、333资源量的可信度取50%, r=75%, p=400元/t, s=370元/t, i=8%, n=3.5年。将各数值代入计算公式 (1) 中求得P=18103783元≈1810万元。

4 水库建设项目适宜性评价

本文中水库建设项目压覆的煤炭资源大约有187.2万t之多, 占整个煤矿已查明煤矿资源总量的4.4%左右, 可见, 该水库建设工程压覆的煤矿资源量较少。基于社会经济学、社会效益学的考察视角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水库工程项目能够解决缺水城镇大约9万人的日常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同时, 还可以向水库的下游供应农田灌溉用水, 能够满足大约5100亩的基本农田灌溉用水需求, 在保证当地生产生活基本用水的情况下, 促进农村建设、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从而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所以这是一项支农惠农的有益工程。

5 结论

对于该水库工程项目而言, 其压覆的煤矿资源量达到了187.2万t, 在已经查明的资源总量中占比为4.4%, 其建筑的机会成本约为1810万元;然而, 该水库压覆资源潜在经济价值与水库建设项目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相比较其影响较小, 该水库工程适宜建设。

摘要:为达到煤矿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双赢, 有必要对煤矿资源区工程建设项目的适宜性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煤矿资源区水库建设项目为例, 运用垂直剖面法对压覆煤矿资源范围进行确定, 运用AUTOCAD得出压覆煤矿资源量, 采用影子价格计算法对压覆资源的机会成本进行求解, 从经济、社会效益角度进行了水库建设项目的适宜性评价。

关键词:压覆煤矿资源,建设项目,资源评估,水库,适宜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士虎.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方法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2, 26 (3) .

[2]岳雪波, 等.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方法探讨[J].人民长江, 2013, 6.

[3]何国清, 等.矿山开采沉陷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4.

[4]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0.

[5]徐平, 等.压覆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要点与程序设计[J].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3, 33 (1) .

[6]谢佳春.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的机会成本测算[J].矿产保护与和用, 2009, 4.

建设适宜性 篇2

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重大影响。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对地下空间开发的设计、施工及工程造价有直接影响。我国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探索, 北京工业大学建议以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施工技术难度、环境影响程度、地域重要程度和综合效益水平等六项影响因素来评估地下空间资源质量[1];清华大学在北京中心城地区和青岛市也进行了一些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研究[2]。基于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竖向层次位置, 本文对厦门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进行了探讨, 成果可供厦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建设参考。

2 工程适宜性影响分析

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影响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竖向层次位置等三大要素;工程地质方面, 主要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特性等;水文地质方面主要有地下水位埋深、岩土体的渗透性、含水性、迳流以及腐蚀性等。

2.1 岩土体影响分析

岩土体直接影响地下空间的开发难度, 对施工技术、建造成本、建设工期及后期维护, 起决定作用。下面以厦门为例, 做岩土体对地下空间的影响分析。

2.1.1 土层的影响

(1) 厦门土层分布及性质

在厦门岛内外广泛覆盖有台地冲洪、残积粘性土和砾、砂土, 滩涂海积淤泥及人工填土:

1) 山坡表层和台地地区, 主要分布有残坡积土, 常见砾、砂质粘性土和砾、砂土土层。其承载力较高, 一般在200Kpa~250Kpa。但局部区域残积层厚度变化较大, 基岩风化不均匀, 遇水易软化、崩解, 强度急剧降低, 且常含有大量似串珠状、大小不一的"孤石"。

2) 沿河流和沟谷的平原地区, 分布有第四系冲洪积层, 由粘土、中细砂、粗砂、砾石及淤泥质粘土等组成。承载力一般在200kPa~350kPa, 压缩模量较大。此类土层的局部地段含有中细砂透镜体或软土, 存在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

3) 临海地区分布有第四系海积层, 主要由淤泥、中粗砂、砂质粘土, 或淤泥质粘土、细粉砂等组成, 海积层之下往往是残积土层。淤泥层厚可达20m以上, 常夹有多层1 cm~3cm厚粉、细砂[3]。淤泥的承载力较低, 一般在40~50kPa, 压缩模量小, 压缩性高, 存在软土震陷;细粉砂层存在砂土液化。

4) 厦门本岛西北部和东北部有面积相当大的人工填土, 其下多为淤泥层。部分海湾有大量的新近吹填区。成分比较复杂, 吹填区下层含淤泥, 土体承载力低, 压缩性大, 且不均匀, 作为地基易产生不均匀沉降。

(2) 各类土层对地下空间适宜性影响见表1。

2.1.2 基岩的影响

(1) 分布和性质

厦门本岛南部低山和中部丘陵, 岛外北部中低山、丘陵区, 是裸露基岩分布区, 主要是燕山期、晚侏罗世的花岗岩类及凝灰岩类[4]。覆盖层下基岩埋藏大多小于50m, 最深达90m。

(2) 基岩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

对基岩的评价采用岩石强度、岩体结构两个工程性质指标。岩石的强度大, 完整性好, 稳定性好, 支护可以较为简单, 但开挖难度大;岩体破碎程度大, 风化严重时, 稳定性差, 支护难度高。

按岩体完整程度进行划分, 厦门地区基岩对地下工程适宜性影响见表2

2.2 断裂构造的影响

(1) 厦门市断裂构造分布

厦门主要发育有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等多组断裂构造。北东向断裂是区内最发育的一组断裂。北西向断裂分布较普遍, 东西向断裂零星分布 [4]。

(2) 断裂构造对地下空间适宜性的影响

断裂构造为地层内地下水和有害气体的运动提供了通道, 地下水量较大, 可造成多种危害, 如应力场改变, 风化加剧, 基础腐蚀, 塌方、突涌等。另外, 断裂构造还可能致使场地局部强度弱化, 造成地基强度不均。若存在活动断裂构造, 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更大。活断层地面错动和附近岩土体变形, 会直接损害跨断层修建或建于其附近的建筑物与地下工程。活动断裂还可能诱发地震, 因此一般采取回避策略。

2.3 水文地质条件影响分析

2.3.1 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地下水的埋深、类型、分布、流向、岩土体渗透性和腐蚀性对地下空间的布局和开发利用有重要影响。大型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改变地下水的一系列特性, 有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破坏水的自然循环和流动, 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及可持续性。

(1) 土层中地下水

土层地下水的水位、水动力特性、渗透性、水质、补给情况等都会对地下工程的施工和使用产生影响, 也影响工期和造价。厦门地区大部分区域地下水位高, 一般埋深0.5m~5m, 侧向水压力大, 设计和施工难度增大, 当地下水与海水有水力联系时, 地下工程施工难度也更大, 常需辅以降水或隔水等措施, 还须解决抗浮问题。当发育有砂层承压水时, 尚需考虑施工安全措施, 防止突涌。在厦门地区, 淤泥、冲积或残积粘性土层渗透性较小, 水量不大;而卵砾石、砂层, 其渗透性强, 水量较大, 对地下空间开挖施工影响大。

在滨海地带, 其地下水常具腐蚀性, 需采取防腐措施。

(2) 基岩地下水

完整性好的基岩透水性很差, 几乎不必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但当基岩破碎、裂隙发育时, 往往水量大, 且具承压性, 开发地下空间难度将会增大。厦门地区基岩地下水大多无腐蚀性, 在地下空间开发中, 可以不予考虑。

2.3.2 水文地质与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关系

水文地质与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关系见表3和表4。

2.4 竖向深度对地下空间的影响

地下空间可按竖向深度位置划分为浅层 (0~地下10m) 、次浅层 (地下10m~地下30m) 、次深层 (地下30m~地下50m) 和深层 (地下50米~100米) 等4个层次。各层次与地表距离不同, 在开发难度和使用上差异明显。与更深层次地下空间相比, 浅层地下空间有如下优点:

(1) 距离地面较近, 采用明挖法施工, 比暗挖法施工的成本低, 进度快;

(2)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勘查方便, 数据准确, 地质条件简单;

(3) 土方、机械的运输方便;

(4) 有利于引入地面的自然光线和自然景观, 使内部环境更接近自然;

(5) 地面人流进入方便, 地下空间的经济效益较高。

随着深度的增加, 土压力和水压力增大,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勘查困难, 土方、机械的运输难度加大, 使得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成本大幅度提高, 经济效益降低。根据竖向层次对地下空间开发的有利程度, 进行影响等级划分, 划分结果见表5。

3 厦门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评估

3.1 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评估数学模型

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评估, 主要是针对施工、风险、结构、维护方面的成本投入、技术复杂程度进行分级,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地下空间开发的工程总投入特征。

基于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竖向层次位置三大要素的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评估分项指标体系见表6。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工程难度, 一般是三者共同作用的效果, 但很难简单用固定公式描述。为了综合反映三者在工程难度上的总体作用程度, 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多因素权重指标函数法, 建立了地下空间工程难度评估模型[2], 其基本表达关系式为:

式中I1为工程难度的评估指标及分数, ai为各评估因子取值, wi为各评估因子的权重取值。

评估值I1得分越高, 表示该地下空间工程难度越低。

3.2评估指标权重和标度

难度评估因子的权重根据影响因素客观分析确定。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 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一般要比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更重要, 因此, 工程地质因素权重/水文地质因素权重浅层取为4/1, 次浅层取为2/1。

在确定深度变化对权重值影响时采用了以下原则: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要素对浅层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程度小于深层地下空间开发, 故权重分配按地层分层深度分别赋值,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要素在浅层的权重比在深层的权重取值低。最终采用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难度评估因子使用的权重赋值见表7。

3.3评估指标取值

(1) 工程地质条件评估指标 (a1) 取值

根据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和地质构造对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影响情况确定, 取值见表8。当残坡积土含有孤石时, 开发难度增加评估指标取值适当降低

(2) 水文地质条件评估指标 (a2) 取值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的三个分项描述指标确定, 即地下水含水岩土层与埋深指标a21, 地下水富水程度指标a22, 地下水水质指标a23;分项指标权重分别为: (0.5, 0.4, 0.1) , 综合评价指标 (2) 取值为:

具体取值见表9、表10。

(3) 竖向深度评估指标 (a3) 取值 (见表11)

3.4工程难度评估等级与标度 (见表12)

3.5厦门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评估结果

平面单元划分一般采用自然屏障界线、行政区界限、地质构造界线分区等办法, 本文按行政区界限进行评估计算, 评估结果见表13, 表14。

4小结

(1) 本文采用宏观层次分析法, 分析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竖向层次位置对厦门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的影响。厦门地形地貌和岩土体复杂, 残积土中孤石发育, 地质构造较发育, 断裂破碎带较多, 地下水位埋藏较浅, 在沿海地带常与海水连通, 且局部存在着砂层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承压水。总体上, 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工期较长、开发成本也较高。

(2) 在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层次分析法的多因素权重指标函数法, 建立了地下空间工程难度评估模型, 并基于这一模型, 对厦门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进行等级划分。

(3) 厦门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为:在浅层 (表13) , 一级占58.0%, 二级占29.0%, 三级占13.0%, 工程适宜性比较好;在次浅层 (表14) , 一级占0.0%, 二级占32.5%, 三级占33.5%, 四级占24.4%, 五级占9.6%, 工程适宜性比较差。

摘要:本文采用宏观层次分析法, 分析了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竖向层次位置对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多因素权重指标函数法, 建立了地下空间工程难度评估模型, 并利用这一模型, 对厦门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进行等级划分。通过评估可知, 厦门浅层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比较好;次浅层工程适宜性比较差。分析和评估结果可供厦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城市建设参考。

关键词:地下空间,工程适宜性,评价模型,初探

参考文献

[1]黄玉田, 张欣喜, 孙家乐.北京市中心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估探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1995, 21 (2) .

[2]祝文君.北京旧城区浅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利用研究[D].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2.

[3]黄建南.浅谈厦门岛深层降水的环境负效应[C].第五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探寻适宜性课程建设之路 篇3

课程建设应立足本土文化

“我们不能随意地漫步在世界教育制度之林,就像小孩逛花园一样,从一堆灌木丛中摘一朵花,再从另一堆中采一些叶子,然后指望将这些采集的东西移植到家里的土壤中,便会拥有一个有生命的植物。”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霍力岩说。

在霍力岩看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历经两次大规模向国外学习的浪潮,分别是向苏联学习直接教学的集体主义教育模式,向欧美学习活动教学的自由主义教育模式,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是曲折前行和渐进发展的有机统一。

“应该让中国课程服务本土化并东风西渐。”霍力岩表示,在今天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学前教育应该尽快形成具有原创意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走出一条全球化时代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民族化道路。

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广西师范大学教授侯莉敏认为,文化与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课程緣起于文化传承的需要,没有文化便没有课程,因此,儿童在课程中学习也就是在文化中学习。“然而,近几年来,幼儿园的课程越来越趋同,教师在相互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丢弃与自己本土文化相关联的内容与知识,造成儿童对自己本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

“前年到一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调研,正赶上朱老师在教大班幼儿认识‘高高的水杉树,只见十多名幼儿围坐在老师身旁,眼睛看着前面黑板上贴着的水杉树图片,听老师讲述树的结构、用途等。”侯莉敏讲起曾经看到的一幕,事后她和朱老师交流,问起“为何不带孩子认识幼儿园里有的树木呢”,朱老师说教材上没有安排认识这些树,至于能不能把水杉树换成园里的桂花树,朱老师表示没有想过。

基于何种文化的课程才是适宜幼儿园的?对此,侯莉敏认为,不同幼儿园由于处于不同的地域文化,课程内容的构建和课程资源的选择上就应该有所不同。“儿童的发展是建立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向外扩展的,学习就应该首先从本土文化到地域文化,再走向多元文化的融合。”(纪秀君)

建设适宜性 篇4

摘要:哈尔滨市松北区不仅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焦点地段,同时也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对哈尔滨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就影响工程建设适宜性的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地下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地形坡度与排水条件四个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对松北区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

关键词: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排水条件;场地适宜性评价

1场地稳定性分析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JJ57-94)附录C,将场地稳定性分为四类,稳定、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和不稳定。依据分类标准,松北区场地稳定性分析从区域地壳稳定性和不良地质作用的危险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1.1区域地壳稳定性

根据区域地壳稳定性分级标准,工作区可分为稳定区和较稳定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哈尔滨是松北区活动性以稳定为主,局部地区为较不稳定,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和呼兰河流域一带。

1.2不良地质作用危险性

松北区南临松花江,东靠呼兰河,地貌单元主要为一级阶地。根据对松北区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松北区内不具备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条件。现状条件下,松北区内存在的不良地质作用为活动断裂和砂土液化。(1)活动断裂:松北区是一个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地区,很少有第四纪构造变形,亦无浅源强震发生。主要受呼兰河断裂的影响,该断裂位于松北区的东部,NNW向分布。未来1内,目标区以及目标区内单条断裂发震概率较低,未来发生4.0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2)砂土液化:本次假设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与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均为甲级的条件下,采用饱和土标准贯入锺击数来判别液化砂土。评价结果表明,该区震动液化指数变化范围较大,其数值介于0-24.66之间,液化分级存在不液化,轻微液化,中等液化,严重液化四级。其中严重液化区分布在哈尔滨蓄牧局奶牛场、松北镇吴镰刀村一带,呈圆点状,面积不大;中等液化区环绕在严重液化区周边,呈条带状,面积较大;轻微液化区面积最大,广泛分布于兴隆村、万宝镇、十二户村一带;余者为不液化区。若按乙级、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与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来评判,不液化区面积较现有评价结果大。

2地基稳定性分析

地基土的结构类型、承载力和压缩性往往反映了地基土土质的均匀程度及地基的稳定性,因此地基均匀稳定性通过地基土结构类型、承载力和压缩模量三个方面来评价。

2.1土体结构

松北区地基土的结构类型多样,主要为多层结构,其次为双层结构,个别地段为单一非粘性土结构分区。双层结构分布于呼兰河西侧一级阶地之上,呈条带状。顶部为中厚层粘性土;多层结构主要分布于万宝镇与松北镇一带,顶部为中厚层粘性土。

2.2地基土承载力

松北区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普遍偏不高,粘性土多在130-150kPa之间,非粘性土层承载力一般在160-180kPa之间。松北区规划以中-低层建筑物为主,基础埋置深度或基础桩端持力层多小于35m。、本次调查评价工作对35m以上地基土承载力特征,采用加权平均值进行分区。

2.3压缩模量

土的压缩模量数值越小,土体的压缩性越高。另外如果同一岩土体在不同地点的压缩模量不尽相同,那么压缩模量值小的地段,基础沉降量会高于压缩模量数值高的地段。该地基之上的建筑物会产生不均匀沉降。表明该地基是不均匀的。对35m以上地基土压缩模量进行计算,同样采用加权平均值分区。结果表明,松北区地基土均为中等压缩性。

3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地下水条件主要考虑地下水水位埋深情况和地下水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影响。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有关条文进行评价,该区域地下水PH值一般在6.6-7.0之间,工作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长期浸水)无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和钢结构的有弱腐蚀性。

4地形坡度与排水条件分析

地形条件决定了场地排水条件。本次研究主要考虑地表的坡度。根据工程建设场地的划分,把地形坡度小于20°的区域作为地形平坦区,地形坡度在20°-35°之间的作为地形起伏较大区域,而地形坡度超过35°的作为地形起伏大的区域。从松北区地面高程计算来看,坡降1‰-5‰,地势相对平坦,属场地地形平坦区。因此场地排水条件良好。

5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权值0.5)、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权值0.3)、水文条件(权值0.1)和地形排水条件(权值0.1),采用多因素叠加法进行分区评价。结果表明,松北区区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可划分为工程建设适宜性Ⅰ、Ⅱ、Ⅲ三类分区.

5.1工程建设适宜性Ⅰ区

主要位于呼兰河西岸与松花江北岸的部分地区,呈条带状分布。位于较稳定区,地下水位埋藏深度浅,地表平坦,承载力特征值低,表层为薄层粘性土,下部为砂土,处于中等-严重液化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差,岩土工程问题多而复杂,仅适宜布置中、低层建筑物。由于该范围内存在液化砂土等,因此在工程勘察中,要对场地的液化问题进行判别。

5.2工程建设适宜性Ⅱ区

位于工作区西部的霍家窝棚、万宝镇、胡家街等地,面积大。地表较平坦,排水条件好,砂土液化等级为轻微或不液化,处于稳定区,承载力特征值较高,压缩模量中等,可以直接作为一般建筑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基坑开挖深度大于3m时,需要进行护坡,避免边坡失稳问题。

5.3工程建设适宜性Ⅲ区

主要位于工作区西北部的姜家村、匡家村、对青山镇一带,地貌单元为高平原或一级阶地。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地下水位埋藏深,对工程建筑影响小,是工程建设的良好地段。

参考文献:

[1]GJJ57-94,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

例谈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 篇5

一、投放能恰当提升幼儿制作技能的材料

在大班区域活动“变废为宝”中,大一班一次性投放了黄瓜、萝卜、瓜子、旧丝袜、果冻盒、线、火柴、废纸、蚕豆、胶水、剪刀等材料让幼儿制作昆虫。面对众多的材料,幼儿不知如何下手。幼儿有的往丝袜里塞废纸,有的将瓜子粘在果冻盒上,有的在萝卜上插了两根火柴……但难以制作出成形的昆虫作品。而大三班先投放了纸杯、毛线、亮纸、彩纸、胶水、剪刀、布等材料,幼儿利用毛线、彩纸等辅助材料在纸杯上进行装饰和粘贴,制作各种各样的纸杯娃娃。后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投放了各种塑料瓶,幼儿利用纸杯、饮料瓶等材料自主创作娃娃。有的幼儿直接用饮料瓶做娃娃,用布包住瓶子下半部做娃娃的衣服;有的幼儿用纸杯做瓶娃娃的帽子,用毛线做成娃娃的头发、辫子;有的幼儿将彩纸折成长条形制作出瓶娃娃的手臂,亮纸装饰瓶娃娃的头发、腰带……从而制作出造型各不相同,童趣盎然的瓶娃娃。

从以上两个班级投放的活动材料和幼儿活动情况来看,大一班投放的材料主次不分、难易程度不分,幼儿面对多而杂的材料难以入手。而且幼儿对昆虫这一概念把握不准,因而难以制作出成形的昆虫作品。显然,大一班投放的材料既难以恰当提升幼儿的制作技能,又难以达成让幼儿制作昆虫的教学目标。而大三班分两次由易到难地投放了主材料,让幼儿制作娃娃。由于幼儿对制作对象非常熟悉,且主材料由易到难,因而大三班投放的材料能恰当提升幼儿的制作技能。

二、投放能弥补幼儿能力发展不足的材料

在中班数学活动“认识图形”中,中一班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美术能力偏低的特点,投放了信封、画有老虎面部轮廓的纸、记号笔、油画棒以及半圆形、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彩色图形片等材料,让幼儿制作老虎。在制作老虎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美术能力,也自然地巩固了所学图形。中二班幼儿的科学认知能力不足,但中二班教师只是投放了和认识图形有关的材料,并未投放利用该活动弥补本班幼儿科学认知能力不足的材料。

从以上两个班级投放的操作材料来看,中一班教师注重在活动中投放弥补本班能力发展不足的材料,而中二班教师则未予考虑。其实,教师要善于发现本班幼儿能力发展中的不足,并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采用适宜的形式予以弥补,从而确保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投放便于幼儿理解和操作的材料

在小班“按序排列”区域活动中,小三班投放了泥工板、黄蓝棋、泡沫纸剪成的形状片等材料。幼儿在泥工板上将黄蓝棋或形状片进行排列,教师的要求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但只有少数几名幼儿能按这一要求进行操作,大多幼儿只是将棋摊在了泥工板上。而小四班所投放的材料是画有蜗牛头及蜗牛头后连着涡形线条的纸板、雪花片。在操作时幼儿沿着线条交替排列着雪花片,如按一红一绿、两红一绿等规律排列。花片排列好后,幼儿能看到一只美丽的小蜗牛。

建设适宜性 篇6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颁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经过几年时间的实施和实际经验的积累, 2001年, 建设部对该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颁布了《建设部关于修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的决定》, 提出了在进行地下空间开发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和地质条件, 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指导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1992年, 清华大学的祝文君教授指导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对城市宏观层次的地下空间资源调查———“北京旧城区浅层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利用研究”, 本次研究建立了地下空间的初步模型和资源调查的基本概念体系, 首次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分层调查的方法, 建立了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的评估指标体系和结构模型。对于石家庄地区, 2005年,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进行了石家庄市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建立了石家庄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和BP神经网络模型, 为石家庄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支持。

1 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根据评价体系分析, 按不同性质把各影响因素分类并建立层次关系。对某一层次的元素来说, 它既受上一层次的元素支配, 又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到支配作用, 全部因素组成层层联系的递阶结构[1] (见表1) 。

各个层次的含义如下:

目标层:为解决问题的目标, 层次分析需满足总目标要求。

准则层:通过采取某种措施来使预定总目标所涉及中间环节得以实现。

指标层:为要解决问题, 所需选取的各类措施等。

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的检验

2.1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AHP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建立评价模型后, 根据评价结构的层次, 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每个层次的影响因素两两比较, 根据重要性等级的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在复杂系统研究中, 针对层次结构中的某元素而言, 引入合理度量标准, 判断该层次中各有关元素相对重要性程度。最后, 求出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及它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 就是每个因素在整个多因素综合层次评价结构中的权重。

本节根据评价指标对目标的重要程度建立评判矩阵:

其中, aij就是两个指标相比, 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比例标度。

判断矩阵A有如下性质:。因此判断矩阵A又叫做正互反判断矩阵。根据矩阵的互反性, 对于一个由n个元素构成的判断矩阵只需给出上三角或下三角矩阵, 就能计算出判断矩阵的特征根[4]。

根据调查的地质数据资料, 利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张建华教授的Yaahp0.4.1软件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 也就是各因素的权重大小, 计算出各个影响因素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过程中的权重。

2.2 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是经过咨询相关专家, 两两比较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等级建立的, 较客观地反映出两个影响因素影响力的差别, 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 但是综合全部比较结果时, 受到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不同专家所作判断矩阵一致性是不能确定的。在构造判断矩阵时, 不允许判断偏离一致性过大[2]。因此, 应该查看关于判断性矩阵是否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若随机一致性比率CR满足下式:

则称其具有满意一致性。在公式中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CI表示一致性指标, CI= (λmax-n) / (n-1) , 由表2查出。

当n=1, 2, 3, …, 9时, T.L.Satty教授给出RI值。

根据中间层与指标层的权重比例, 计算随机的一致性比例为CR, 当CR<0.10时, 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被接受的, 不满足CR<0.10的条件时, 则需调整本层次的各判断矩阵, 也就是调整各个影响因素重要性比较等级, 直至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满足平均随机一致性比例CR<0.10为止[3] (见表3) 。

3 12 m基坑工程支护形式

中层0 m~12 m基坑开挖, 根据石家庄的工程地质条件特征, 一般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形式。土钉墙是由原位土体、土钉群、防水系统及喷射混凝土面层等组成。土钉则是在土中钻孔后, 植入带肋钢筋、变形钢筋等后注浆而成。土钉主要依靠其与土体的摩擦力或粘聚力同周围土体紧密连接成一个稳定的整体, 形成一个近似重力式挡土墙的整体结构, 抵抗墙后土压力, 保证开挖面稳定、安全。土钉主要对土体起到加固和约束的作用, 除此之外, 土钉亦可以采用钢管、角钢等直接击入的方法植入土中。

土钉墙属于土体加筋技术, 与加筋挡土墙相似, 但又有所区别。土钉墙是在原状土中加筋, 加筋挡土墙则是填土时加筋。土钉墙受力最大的土钉位于中部, 底部土钉受力最小。土钉墙是一种复合结构, 土钉的作用是弥补土体强度不足, 提高原状土体整体的抗拉、抗剪强度。通过与原状土体的相互作用, 对边坡的变形、破坏形态进行了改变, 显著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并改善了其承受超载的能力, 同时因为土体变形小, 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亦较小。

4 12 m基坑工程适宜性分区

0 m~12 m基坑工程适宜性计算成果见图1, 适宜性评价分区见图2。

5 结语

0 m~12 m基坑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工程适宜性评价:

1) 基坑工程适宜区分布范围。

分布于市区大部、东部新区中部以及正定新区大部;分区特征:无软土、湿陷性土分布, 围岩整体稳固, 土体粘聚力高, 基坑支护一般采用土钉墙支护形式。

2) 基坑工程比较适宜区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部产业区东南部以及老城区东北角;分区特征: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 地下水位埋藏较深, 基坑开挖支护措施费用较高。

3) 基坑工程适宜度较差分布范围。

分布于东部产业区西北部、老城区西北及西南角成点、块状分布;分区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条件较复杂, 有少量软土分布, 软土厚度一般小于3 m。

4) 基坑工程适宜度差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三环大郭村、康庄一带和正定县城西部;分区特征:工程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条件很复杂, 围岩整体稳固性差, 基坑开挖施工困难, 需要特殊的支护措施。

在这个灰色综合评估模型的基础上, 对石家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等级进行了划分。石家庄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综合评价结果为:适宜占55%, 比较适宜占20%, 适宜性较差占15%, 适宜性差10%。总体上, 石家庄大部分地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较好, 比较适宜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孔令曦.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及对策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6.

[2]马仕.上海城市发展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求预测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7.

[3]唐福祥.东莞市地下空间开发需求预测及岩土技术初探[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 2007.

建设适宜性 篇7

该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发展适宜性实践的界定, 共包括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历史发展、主要观点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并指出了一些对于发展适宜性实践的错误理解, 如认为发展适宜性实践是一种单一的课程模式、只需特定种类的玩具和材料就能进行发展适宜性实践等。基于游戏在发展适宜性实践中所占据的核心地位, 本书的第二章介绍了与游戏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创设支持游戏的环境和条件, 强调了游戏对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章主要探讨了设计发展适宜性课程时应遵循的一般性原则, 如教师在设计发展适宜性课程时应进行一系列循环活动, 即通过观察、记录来了解儿童个体和集体, 评价儿童达到有关预定目标和目的的程度, 观察了解儿童感兴趣的主题, 发现支持儿童进步的策略、材料和经验, 观察评价方案的效果。

第二、第三和第四部分分别探讨了发展适宜性的物质环境、发展适宜性的社会/情感环境以及发展适宜性的认知/语言/读写环境的设计。每一部分!都根据儿童成长的时间顺序, 按照婴儿期 (0岁~1!岁) 、学步儿期 (1岁~3岁) 、学前期 (3岁~6岁) 和学!!龄期 (6岁~8岁) 这四个发展阶段分章节进行了探!讨。第二部分 (第四至第七章) 分别论述了对于这四!!个年龄段的儿童而言, 发展适宜性的物质环境是什!么样的。第三部分 (第八至第十一章) 对各个年龄段!!儿童发展适宜性的社会/情感环境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 (第十二至十五章) 则讨论了发展适宜性的!认知/语言/读写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均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应也具有不同的发展需求, 这就要求成人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特点为其提供不同的支持和帮助。这!三部分在详细论述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 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创设适宜性的物!!质环境、社会/情感环境以及认知/语言/读写环境的!方法和策略, 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和借鉴性。!!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如何帮助教师、家庭和社区!理解并实施发展适宜性实践, 如何对现有课程模式!进行变革, 使之更为适宜儿童发展。最后一章对几!!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并被广泛使用的课!程模式进行了讨论, 包括蒙台梭利课程、银行街课!!程、瑞吉欧课程、高瞻课程以及创造性课程, 让大家!思考这几种课程模式与发展适宜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关注幼儿绘画活动选材的适宜性 篇8

笔者执教的大班美术活动“跳舞的小人”属于人物动态画教学的一个范畴,因此,我从幼儿学习特点及美术领域人物动态画学习的角度对活动内容选择的适宜性进行反思其一是选材对活动主体的适宜性,其二是选材对绘画教学的适宜性。

一、选材对活动主体的适宜性

1 适宜幼儿的兴趣

幼儿绘画是幼儿反映自身生活的主题性表现活动,如果没有产生强烈的表现自身生活的欲望,也就激发不了幼儿创作的欲望。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情感、理解和想象。在此次活动前,笔者发现本班幼儿非常喜欢跳舞,已具有了表达与表现的欲望,此时选择与此相关的“跳舞的小人”作为美术教学内容十分适宜幼儿的兴趣,这样才有了幼儿与老师课堂的积极互动、开心表现。

2 适宜幼儿绘画发展的年龄特点

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发展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是由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的。因此,绘画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适宜幼儿的年龄特点,才有促进幼儿发展的意义。

大班幼儿的绘画大多已进入“图示期”,开始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是儿童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此时他们的人物画已有了身体,手臂通常是从身体部位伸出来,而再也不是从头部伸出来,而且人物有了许多细节特征,如头上有了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和耳朵、头发等。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已有了表现人物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可以选择人物画作为美术教学内容。

3 适宜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虽然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发展方面都有着大致相同的年龄特点,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幼儿园、不同的幼儿身上,因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笔者观察到,本班幼儿平时自由画人物时,虽能画出人物的基本特征,但动作简单、单调,姿态总是站立、手平举或上举,很难表现出人物的丰富动态。在对本班幼儿人物绘画发展水平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我选择了“跳舞的小人”这一绘画内容,目的是让幼儿“跳起来摘果子”,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各种跳舞的人,有较强的教学针对性。

二、选材对绘画教学的适宜性

幼儿绘画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和使用、绘画的形式语言、绘画的题材。教师在选择绘画教学内容时,不但要遵循幼儿教育的原则选择题材,还要选择合适的绘画形式语言(包括点、线、面、形状、色彩、构图等)。

1 适宜让幼儿创造性地表达与表现

幼儿绘画活动作为一种自主性绘画,是指教师引导幼儿依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选择的绘画方式主动地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绘画活动。因此,教师选择的具体教学内容在题材上要适宜幼儿创造性地表达与表现。

自主性是艺术创新的灵魂。幼儿美术活动题材要适于幼儿创造性地表达与表现,就必须尊重幼儿艺术创新的自主性,也就是说创新活动要基于幼儿自身的内在要求,出于自发的行为倾向,不受教师的强制。“跳舞的小人”就是来源于幼儿生活,基于幼儿的内在要求所选择的,而且适合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幼儿既可根据老师的引导表现不同的跳舞的人的动作,又可根据自己想法表现不同性别的人及其不同发型等。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开心快乐地参与,大胆地进行表现。

2 适宜人物画教学的技能要求,

自主性绘画与传统的模仿画不同,正如《纲要i在内容和要求所说,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应“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而笔者选择“跳舞的小人”这一题材虽然有一点手工的内容,但其是起辅助作用的,此教学内容还是属于幼儿绘画教学命题画中人物画教学这一范畴,也就需要遵循人物画教学的特点。

“跳舞的小人”作为命题画教学中人物画的内容,它在美术技能方面是以帮助幼儿学习人物造型这一形式语言为主要目的。而作为美术领域的人物画教学,它应该有一系列课题来帮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描绘人物的不同造型特征,以便于幼儿在绘画时根据情节的需要来表现物体的形态,使画面生动,促进主题的表现。例如,可以先让幼儿欣赏有各种表情、脸型、发型、装束、姿态等的绘画作品,然后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依次创作“不同脸型的人”“发型设计师”“我是小小服装设计师”“快乐你我他(画不同动作)”等系列课题。这样有了造型的基础,幼儿在下一步情节画(命题画分为物体画和情节画)创作中就游刃有余了。

笔者从人物画教学来分析,将“跳舞的小人”活动内容定位于“表现跳舞的人物动态”,要求作品中人物的头、身子、四肢都要动起来。但这要大班上学期的孩子们在一个活动中习得是有较大的困难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选择了“布料”这种材料加入到这个活动中,希望通过用布料制作人物的身体,利用其色彩鲜艳、质地柔软、可以随意弯曲的材质特点,只让幼儿添画人物的头部和手、腿,降低画人物动态的难度,让幼儿感受跳舞的人动作的优美,掌握人物部分动态的表现方法;同时,又让幼儿学习了一种新的综合材料的表现方法。因此幼儿在此美术活动中兴致高昂、参与积极,人物动态的表现方法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习得,这为以后创作人物的全身动态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可见,只有教师对幼儿美术的本体语言有深刻的认识,确定适宜幼儿人物画教学技能要求的内容,才能促进幼儿美术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的适宜性研究 篇9

昌邑二园

陈畅

一、调查目的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教学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内容

(一)教师的指导水平

1、教学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3、教师组织幼儿教学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5个班的教学活动。同时,还对20多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1、实地观察教学活动。

2、访谈。

3、查阅资料。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从教师及园长访谈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教学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研训,幼儿园对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教学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调查显示,目前我园幼儿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三)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差异较大。

1、教学活动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但班级之间存在差异。自主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一大特色,它体现在幼儿对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活动材料等方面的自由选择。调查统计发现,在参加活动的500位幼儿中,能自主选择游戏的占92、9,这一数据表明,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孩子,他们都能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游戏活动,这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意愿的尊重,符合新《纲要》的精神。但由于硬件、师资指导水平和幼儿的发展规律等因素,各年龄班幼儿的自主行为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2、幼儿社会性发展情况一般。教学活动有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在开放的环境中增加了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等互动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3、幼儿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们从“变换玩法”“重复操作”“无目的操作”等三方面来观察幼儿的创新性,在创新方面幼儿间存在很大差异。幼儿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五、结论与思考:

(一)强化理论学习。《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教学活动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领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教师互助学习研究的热情,并在共同研究区域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师幼群体共同成长。

建设适宜性 篇10

1 调查研究概况

1.1 调查研究区域

2009年, 上海怡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引进一批湿地松小苗, 高20~30 cm, 种植在黄浦江上游区域苗圃内, 至2010年秋, 平均胸径2.5 cm, 树高1.8 m, 最大株高已达2.5 m, 时至今日, 湿地松生长良好, 充分反映出它对上海土壤环境、气候特点的适应性, 是上海地区极有发展前途的造林树种之一。2013年9月6日, 对湿地松苗木的生长量等各项指标进行了调查, 主要进行了苗木分级、苗木质量的分析和圃地产量的推算, 分析了苗木的生长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以期为湿地松苗木的经营管理和在上海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标准地法, 在不同的地块,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标准地。选取标准为不能跨越林分、河流、道路, 地块边缘离林缘至少20 m, 还要有足够的林木株数。本次调查标准地边界大小为:10 m×10 m (100 m2) , 闭合差不超过1:200, 四角要埋设界桩, 逐一将界外的树干打上彩色记号, 以使整个样地的边界明确。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 每木检尺:用胸径尺测定标准地内每株树木的地径或胸径, 用塔尺测量树高, 记录于每木调查表上。

(2) 苗木分级:通过地径标准差的计算, 按地径制定苗木的分级标准, 对苗木进行分级, 分析圃地苗木的质量, 推算圃地苗木的产量。

(3) 土壤养分测定:使用p H计、EC计和TFW系列土壤分析仪, 测定土壤的酸碱度、含盐量和N, P, K的含量, 了解圃地的养分和p H值的变化, 提出具体的改良方法。

2 结果分析

2.1 地径调查

在研究区圃地中共设立了9块标准地, 对其中的标准地号F、B、C进行了地径调查, 计算标准地中的树木的D (地径) 、H (苗高) 和Sd (地径标准差) 、Sh (苗高标准差) 及立地指数。表1为标准地地径调查的基本统计数据, 其中D均各标准地调查样本地径D的平均值, 苗高H均为标准地内样本苗高H的平均值。显然, 调查样地的地径均值为7.62 cm, 苗高平均为3.8 m, 立地指数处于中等水平, 为4.9。F样地的D均、H均、Sd、Sh及立地指数均是最高的, 即F样地苗木的生长状况最好, 其次为C样地, 最差的为B样地。

按地径标准差制定了苗木分级标准, 对圃地苗木进行了分级 (表2) 。可见, 401株苗木中, 有17株为特级苗, 比例为4.24%;有233株为一级苗, 比例为58.1%, 是各苗木等级中比例最大的;比例最小的为三级苗, 仅占3.99%。这表明研究圃地基本为二级苗以上的优良苗种, 比例达96.01%, 其中一级苗以上占62.34%, 是主体。横向比较F、B和C样地, 可发现F样地的特级苗最多, C样地的三级苗最多, 而B样地的3级苗最多。

2.2 解析木

在标准地中选取了具有平均胸径与平均树高的树木作为标准木, 从不同高度截取圆盘, 如图1所示。

测量相关林木参数生长量数据 (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以及材积生长量) , 进行解析木分析, 并绘制相关图表。

2.2.1 解析木胸径生长量

由表3和图2可知, 林木在前两年的树高未达1.3 m, 故无法测定林木胸径, 在第3年后胸径才有明显生长, 总生长量每年稳定上升, 增幅最大, 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基本持平, 无明显变化, 但连年生长量增加速度稍快于平均生长量。

2.2.2 解析木树高生长量

由表4和图3可知, 树高总生长量在幼年生长较慢, 第3年开始每年迅速增加, 增幅远大于连年和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在第4年时达到高峰, 比平均生长量达高峰要早, 两者欲在第5~6年相交于1.0 m, 说明树高生长速度减缓。

2.2.3 解析木材积生长量

由表5和图4可知, 材积总生长量在幼年生长较慢, 第3年开始每年迅速增加, 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亦在幼年上升缓慢, 之后较快, 但连年生长量增加速度较快, 两者没有相交趋势, 说明林分数量尚未达到成熟。

2.3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对采集的9块标准地的土壤p H值及N、P、K营养成分进行了化验。该地区属黄浦江上游, 地下水位高, 从表6的土壤分析中可以看出, 除标准地A1外, 大部分地块的PH值在6.0~6.5, 土壤偏弱酸性, 说明湿地松对土壤有酸化作用, 使原来土壤的p H值从7.2下降到现在的水平。从EC值来看, 整体数值偏低, 说明土壤养分不足, 尤其氮肥与磷肥, 数值太低, 正常数值应在700 mg/L以上, 需要在秋冬季节加施基肥, 以有机肥为佳, 以利翌年生长[4,5]。

2.4 圃地产量推算

该苗圃地总面积253 460 m2, 标准地F、B、C面积共计300 m2, 合计株数401株, 推算圃地湿地松共计约338 792株, 总蓄积为20.2768 m3。特级苗占4.24%, 14 365株;一级苗占58.1%, 196 838株;二级苗占33.67%, 114 071株;三级苗占3.99%, 13 518株, 苗圃湿地松产量一般。

3 讨论与分析

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幼龄阶段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但连年生长量增加快, 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早于平均生长量, 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 与连年生长量值相等, 这时的年龄称成熟年龄, 在森林经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后, 连年生长量恒小于平均生长量。

从以上各项调查数据显示, 各块标准地整体情况一致, 但也存在个别差异, 如标准地A2的土壤化验显示P和N含量较低, 仅为均值一半, K含量较高, 其树木平均地径为10.84 cm, 平均树高为3.57 m, 可以看出该块标准地种植密度较大, 致使树高生长量偏小, 尖削度增大。通过解析木与标准地推算出圃地共计树木约338 792株, 总蓄积为20.2 768 m3, 特级苗占4.24%, 一级苗占58.1%, 二级苗占33.67%, 三级苗占3.99%, 苗圃湿地松产量一般, 按照国家苗木标准规定, 三级苗不准出圃。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 林分中下层过密, 调查人员不易进入测量, 因为湿地松是针叶树种, 其下枝枯黄后并不会自然整枝, 需人工剪除, 湿地松幼龄期 (10年前) 修枝强度以修至树高的1/3为适宜, 间隔3~5 a后进行第2次修枝, 强度为树高的1/2。修枝后的林分胸高形数、形率均优于原来的林分, 提高了树干圆满度, 促进林木材积生长。在培育大径级建筑用材时, 可推广这一技术[6,7]。

根据湿地松解析木的胸径与树高的生长量分析, 林分树木的胸径与树高生长已呈下降趋势, 说明林分密度过大和林地营养不足所致, 要对林分进行改良, 林业上常采用间伐措施, 第1次间伐强度应不低于25%, 但不超过30%, 基本上砍去了不合格木, 在一个轮伐期内可进行2~3次, 培育大径级材最终保留600~680株/hm2。间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6~0.7之间[7]。公司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 有计划地进行抽稀, 代替间伐, 但要注意保留树木的间距与林地土壤的保护。

4 小结与建议

湿地松为我国南方绿化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 尤其在营造沿海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 分布于北纬28~35°地带, 上海位于北纬31°14′, 地理位置属东部北亚热带, 适合湿地松的生长[8]。

根据次此的调查结果显示湿地松平均胸径5.8 cm, 平均高4.8 m, 作为速生树种林木生长并不十分理想,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种植密度不合理, 应该再适当稀疏, 建议苗地的合理密度:300~600株/667m2, 株行距1 m×1 m~1 m×2 m。

据相关资料显示, 舟山湿地松林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相交于0.92 m, 低于本次调查的解析木值, 说明上海本地培育的湿地松树高成熟值较高, 长势较好, 在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未相交之前应加强抚育管理及土壤改良, 提高林分蓄积。

湿地松生态适应性强, 但是在造林时, 土壤水分是影响其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合理施肥, 立地条件优越, 土壤质地良好均能提高湿地松的成活率及树高、地径的生长量, 如条件允许, 可施基肥改善林地土壤营养状况。造林后, 1~5年生是幼树生长的旺盛阶段, 及时松土除草抚育, 除去杂灌竞争, 改善土壤条件, 促进幼树正常生长。湿地松能耐土壤瘠薄, 对土壤要求不高, 但是立地条件越好, 其生长量就越高。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林分胸径和树高影响显著, 这是由于气候极大地影响着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林地年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和无霜期等条件, 土壤类型极大地影响着与林木生长密切相关的林地土壤肥力, 两者均通过影响林木生长的快慢来影响木材的密度、尺寸稳定性和力学强度[6]。因此在营造湿地松林时应选择适合湿地松生长的造林地, 且壮苗造林是提高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基础。

湿地松是高大乔木, 强阳性树种, 高可达36 m, 密度过大会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及树高和直径的生长, 以至降低树木产量, 这就需要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及适当的抚育间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无需对林地进行清理和烧荒, 保持了林地有机物积累, 对改良土壤和改善立地条件具有重要意义[5];抚育间伐目的是提高林分生长量, 由于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内的通风透光条件, 消除了被压木和病死木, 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 增加了林分的稳定性, 从而促进了保留木的生长和林分的丰产。在这点上, 圃地管理者应加强枯枝的修剪工作。并适当砍伐一些树木以稀疏林分。

摘要:湿地松 (Pinus elliottii Engelm) 作为南方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 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木质好、富含松脂等特点。通过对位于上海黄浦江上游的湿地松林圃地调查, 经各项数据比较, 分析其在上海的生长规律, 总结育苗技术, 以期对今后的育苗造林工作和湿地松在上海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湿地松,胸径,解析木,密度,上海

参考文献

[1]蒋妙定, 高智慧, 等.亚热带沿海基岩海岸湿地松营造技术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6, 16 (3) :1-6.

[2]潘志刚, 游应天.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引种栽培[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6-67.

[3]郭怀让, 彭庆光, 等. (GB/T 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S].

[4]潘寅辉, 盛方清.不同造林因子对湿地松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 2006, 11:6.

[5]胡理芬, 刘海仓.国外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初步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1 (4) :77-78.

[6]王水英, 陈少杰, 林秀芳, 等.气候和土壤类型对湿地松人工林生长和材质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 5:3-5.

[7]邵锦锋, 魏柏松.湿地松林抚育间伐与修枝技术[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29-30.

上一篇:关于品社的下一篇:中国八大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