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十篇

2024-08-01

高一年级 篇1

一、创设情境,理解算理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课上我尽量让学生动手,学数“几”就让学生摆几个小棒、积木、小型玩具等学生随手就能拿到的东西。

二、归纳类型,掌握方法

一年级的计算类型可以归纳为: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其中1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掌握得最好,最为熟悉的一类,属于基础中的基础。2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往往在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错误率较高,至于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是建立在两类的基础上拓展的内容。由于小学生容易遗忘,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要经常讲,每天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如果学生是方法错误,要进行个别辅导。

三、口算为首,重点训练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想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因此我在每堂课前安排口算训练,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利用3至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我相信只要长期进行、持之以恒,一定能有良好的收效的。

四、错题记录,个别辅导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发现有的孩子常常错同一题或同一类型,如,有的学生总喜欢算6+8=15,这种情况我经常是把学生会错的题记录下来,在课间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时单独与有关学生交流一下,多进行几次,学生就能够记牢了。

五、培养习惯,严格训练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能力、性格的发展。平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训练。

1.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完成作业。鼓励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不潦草,保持作业整齐美观。对于书写认真、字迹清晰的孩子要进行表扬和全班展示,以先进促后进。

2.“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认真计算习惯。

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的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所以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习惯。经常提醒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好习惯,做到数字、符号不抄错,不漏写。看到题目,学会认真审题,在明确题目要求后选择合适的的运算方法。

3. 认真检查的习惯。

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数字看错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高一年级 篇2

由于时尚文化的影响,民族文化受到强烈冲击,大量的青少年深深迷恋流行文化,盲目崇拜大牌明星,却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这客观上造成了传统文化追随者的大量流失和传统艺术欣赏水平的不断下降。如此,课改的发展目标与学生的认知情志形成极大的落差,作为育人主流机构的学校教育,开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寻找民族艺术教育的载体,以此为抓手来弘扬民族艺术文化已成为当今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

[问题提出]

民族艺术的教育历来是艺术教育的难点,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民族文化太老土、太陈旧,甚至已经过时,继而会消亡。这种观念上的偏差以及行为上的抵触,势必造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感知、鉴赏、表现与创造等能力上的知识断层。以戏曲为例,他们会好奇于与流行音乐形成极大反差的戏曲古韵,却对戏曲“唱念做打”的常识茫然不知,而对于需要互动体验的戏曲表演与创造更是手足无措。作为艺术教师,选择一个贴近地域文化的教学内容和适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方法,已成为民族艺术教学的必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教师演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并请学生思考:这是哪个剧种?

设计意图:以“唱戏”揭开戏曲学习的序幕,不仅符合听觉切入的认知心理,造成先声夺人之效果,而且可以第一时间展现教师的戏曲基本功。

(二)艺术教室(认知)

引导学生了解越剧的发展历史。

1. 萌芽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教师边放电影《舞台姐妹》片段边开始越剧史的讲解:越剧起源于1906年浙江嵊县的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因为演出时是走街串巷流动于农村集镇,被称为“草台班戏”,该戏种无论是演出条件还是演唱技术都透出一种浓郁的草根味,被公认为是越剧的萌芽期。

设计意图:了解越剧的人文历史是本节课的首要教学内容,“艺术教室”的认知应从越剧的萌芽期开始,纵贯发展期和创新期,这既是越剧的发展脉络,也应成为认知环节的基本流程。

(1)认知——代表作《九斤姑娘》赏析

追根溯源,欣赏萌芽时期的越剧代表作《九斤姑娘》请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欣赏。

放《九斤姑娘》片段1,提问:戏中人物的头面装饰、舞台场景与传统戏曲是否相似?扮演者的性别是什么?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头面装饰沿袭了传统戏曲的旦角头饰;舞台场景则承接了传统戏曲的虚拟场面;而这位貌似女性的演员其实是男的,因为早期的越剧都是由男子来担纲的,叫“男班”。

放《九斤姑娘》片段2,提问:这段表演的语言应用、唱腔伴奏有何特点?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对白是非常纯正的嵊县方言土语(示范),它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唱腔的旋律是带有衬词的跟腔伴唱(示范),叫做“呤哦调”,它是一种随性的民间小调;伴奏则非常简单地运用了笃鼓与尺板,由于演员的出场与演唱均需在板鼓的“的笃”声中完成,这些乐器就叫“的笃板”,而这种戏班子就叫做“的笃班”,后因浙江嵊县属于古代越国的复兴之地,才正式冠名为“越剧”。

设计意图:戏曲的构成元素是综合艺术教学的极佳载体,因此对戏曲艺术的鉴赏、戏曲文化的了解应最大限度地拓展到音乐、美术、戏剧、影视、服饰等相关领域。本节课的赏析部分均以戏曲元素的提问作为任务驱动,鉴于学生对戏曲知识的缺乏,“人物造型”的提法简化成“头面装饰”,“舞台美术”的提法改换为“舞台场景”。

(2)实践——体验“的笃伴奏”与“呤哦跟腔”

引导学生体验萌芽时期的“的笃伴奏”与“呤哦跟腔”:看《九斤姑娘》视频,男生用打击乐器练打“的笃伴奏”,女生练唱“呤哦跟腔”,教师以念白“阿爹”引出与学生的合作。

设计意图:为了知识的及时消化,认知与实践必须并驾齐驱。实践的含义多种多样,萌芽期的实践应以浅显的唱奏体验为主。

2. 发展期(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

(1)认知——代表作《梁祝》赏析

下面我们就来观赏《梁祝》里面的经典唱段“楼台会”。这次想请你们自己发现一些问题。教师播放《梁祝》之“楼台会”,提问:这段表演里有哪些戏曲元素起了变化(化妆、舞台美术、语言、伴奏、唱腔)?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同样是戏曲元素的提问,萌芽期是封闭式(即教师给定内容)的思考,而发展期是开放式的思考,一来可以体现思考的坡度,二来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

该段表演在头面装饰、舞台场景、语言应用、乐队伴奏、表演制度以及声腔旋律方面起了明显的变化。头面装饰上,卸下了沉重的头面,换成了轻盈的头饰,还原了生活的本真;舞台场景则汲收了话剧中写实的布景、灯光与道具,由虚拟走向写实;对白启用南方官话,富有音韵;伴奏方面,引进了乐队与技师,从此摆脱了纯打击乐伴奏的“的笃”声;表演制度上,废除了即兴的幕表制,倡导规范的导演制;而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就,则是产生了两个新的声腔,一个是尺调腔,由袁雪芬首创,还有一个是弦下腔,由范瑞娟首创。

设计意图:开放性思考的答案是多元的、发散的,在有限的时间中,一句“老师跟你们想得差不多”将学生的生成性答案与教师的预设性内容自然嫁接,体现教学内容的民主与集中、教学节奏的张弛与收放。

教师播放“山伯临终”并提问:这段表演与“楼台会”相比有何情感上的区别?并以此进行尺调腔与弦下腔的其他对比。尺调腔凄美,弦下腔凄凉,而这种细腻的情感在萌芽期是绝对表现不出来的。除了情感,两个唱腔还存在更多的区别。尺调腔旋律平稳,情绪抒情明快,速度中等偏快;弦下腔旋律起伏,情绪哀怨激越,速度中等偏慢。

(2)实践——听辨尺调腔与弦下腔

在了解了尺调腔和弦下腔的区别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听辨一下这两种声腔——看“十八相送”之“书房门前”和“楼台会”之电影版,请学生分别辨别是什么声腔。

设计意图:发展期的实践活动选择声腔听辨,不仅与萌芽期的敲打、哼唱可以形成对比,也凸显了这一时期声腔在戏曲元素中的重要地位。

3. 创新期(新中国成立至2000年以后)

(1)认知——代表作《祥林嫂》《红楼梦》《西厢记》赏析

这个阶段请学生通过选择性学习自己来探究问题,请三组学生自选一个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祥林嫂》《西厢记》《红楼梦》)进行观看,并且思考所选作品在哪些方面具有重大突破?比如内容题材、人物造型、舞台美术、音乐创作等。三组学生分别交流学习成果,并将思考答案对接于大屏幕。教师点评,并简要归纳如下。

《祥林嫂》的编剧内容取材于经典文学作品(鲁迅的《祝福》);人物造型除了外貌特征外,更加注重性格刻画。

《西厢记》的编剧内容取材于古典同名文学名著;舞台美术写实华丽,具有现气场;声腔旋律悠扬悦耳、新颖别致。

《红楼梦》的编剧内容取材于古典同名文学名著;舞台美术写意华美,伴奏乐器音色丰富,具有戏剧性和表现力。

设计意图:为体现教学节奏的高潮,第三时期的认知由教师讲解转为学生自学,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要体现师生互动,更是为了让这种“动”由肢体上升为思维,从而实现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跨越。另外,这个环节的信息同步可以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2)实践——尝试念白“又是一年了……长啊”

先视听原作,再教师范讲,最后学生学讲。

设计意图:经历了前期的敲打、哼唱与听辨的互动,念白也有实践的必要。

(三)艺术舞台(实践)

1. 观看:“十八相送”。

2.“我教你学”:学演梁祝与书童的分解动作。

3. 操练:主演外出穿衣操练(教师提醒学生可以自己添加动作);全班跟教师学唱“十八相送”。

4. 四个主演着装进行情景表演(全班伴唱,或全班边唱边做)。

5. 点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只是体验,精准的表演或创造性表演则是需要大家日积月累的刻苦磨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设计意图:作为表演艺术,了解人文历史与学习表演技能是缺一不可的,本环节试图让学生在对越剧的文化历史有了初步了解后,略微尝试其表演招式,既做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也做到认知与实践的统一。

(四)结语

(略)

[自我反思]

1. 应发扬之举——科研引领实践,教学科学严谨

高中艺术是人文教育而非技能教学,越剧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其各发展阶段的综合艺术特征,故本节课运用了体现人文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示导”。“实践”是学生主题性的体验、表现或创造,它通常可以是讲、唱、奏、跳的动态行为,也可以是思考、答疑等静态思维。“示导”是教师对学生“实践”所进行的补充、点评以及对作品进行的示范讲解。以上模式在呈现其方法的同时,也展示了教学的流程,它板块清晰、结构合理、夹叙夹议、呈现高潮,极其符合人文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

2. 拟改进之处——提问趋于开放,思维趋向发散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越剧的发展历史和越剧的舞台表现特征,文化的定势性与知识的唯一性决定了答案的封闭性。如何让这种“死”的知识“复活”?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在提问文化现象的时候,追加一个“为什么”“怎么会”是不是会引起学生对文化现象“根”与“源”的深层次思考?如果冲破40分钟的时间桎梏,让学生把学习开放到课外、校外,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是否发挥得更畅然?由此可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永远是教师们应该深思的两个维度。

[专家点评]

艺术学科是教育发展中孕育的新课程,它充满着未知与挑战。如何把艺术学科的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这是许多教师着力研究的课题。而孙丹青老师的这堂艺术课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迪。

启迪一,艺术教学必须以艺术为本体。这节课以中国传统艺术——戏曲中的越剧为教学内容,以越剧的百年历程为脉络,选取了《梁祝》等经典作品与唱段,把越剧的唯美特征逐一展示,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有了认同感。由此可见,艺术本身有着沁人心脾的无限魅力。而艺术课必须把艺术审美特征、表现手法、文化背景、发展脉络以及审美价值、艺术内涵等信息较为清晰地传递给学生,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启迪二,艺术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如何理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进行实实在在的、基于学生实际水平与可接受程度的艺术教学,让学生从不知到有所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越剧是学生颇为陌生的剧种,然而它是本土文化,必须有所了解。因此,在这节课中,教师适当降低起点,从零开始,把学生领进越剧领域,从而在美的感知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启迪三,艺术教学必须以课堂作为重要的载体。艺术传播渠道众多,然而课堂教学是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在这节课中,充足的信息量、缜密的流程、规范的演示、经典作品的赏析,使课堂充满了艺术气息。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传播了民族传统文化,选取了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程资源,从而增强了教学目标的适切度。同时,频繁的师生互动也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启迪四,艺术教学必须融认知与实践于一体。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任何艺术能力都必须在实践中获得。在这节课中,教师在每个环节中都设置了实践活动,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而教师与学生又在互动中教学相长,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共同体。

高一年级 篇3

为此,我们开始思考能否把德育与教学结合起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思考的结论是:班级文化建设是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是目标,二者应该是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绝不能造成“两张皮”的尴尬局面。我们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发现,在学生平时点点滴滴的表现中,都闪烁着一些亮点,尤其是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之后,亮点越来越多了。既然我们此前一直强调尊重与激励,那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亮点发掘并收集起来,通过正向激励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抑恶扬善、摒弃消极、努力向上呢?而且,高中课程评价中也要求模块成绩能够体现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于是,我们将二者做了结合,在设计评价标准时力求发现、收集并记录下学生的点滴表现,为评价提供客观有力的依据,同时实现正向引导,我们将其称为“学生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体系是将诸多评价标准全面、有机整合而形成的一项综合制度,它既要满足课改和学校的各项要求,又要能够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同,促进学生开拓思维、张扬个性,具有可操作性强、标准易于理解、合理可量化等特点。年级组如果能建立这样一套体系并确保有效执行落实,也等于在有效贯彻国家课改和学校的各项教育要求,同时也能促进年级工作趋于体系化和精细化,让教学与德育工作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因此,构建学生评价体系的意义十分重大。

鉴于上述理解,高一年级组各位老师群策群力,在学年初即开始分析策划,结合学生现状和现象来想点子、找方法,并探讨完善。而此时学校在德育和教学两个方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给我们的行动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为学生评价体系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了这项工作的长足进展。在第二学期,年级进行了积极探索,提炼出一系列重要和必要的指标,整合成一套可操作的体系,并在执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以下是人大附中第二分校高一年级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日常行为评价

1.日常行为评价制度

第二学期开学伊始,年级组在班主任会上草拟了《高一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合作奖惩制度》,随后召开了讨论会,征求教师的意见,并向各班下发了《高一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合作奖惩制度讨论稿》,征求学生的意见。在师生的认真讨论下作了相应的修改,取得了师生的认同,最终确立了《高一年级班级文化建设小组合作奖惩制度》:从作业、考勤、课堂、仪表、眼保健操、课间操、卫生等七个方面对学生确立了日常行为规范的评价标准(各班根据班情可做适当的调整)。

具体实施过程:各班各部委每天认真进行记录,每周统计一次,每月表彰一次,评选出每月的优秀小组。

实施难点:工作繁琐,必须持之以恒;记录琐碎,要求班主任认真负责。

工作成效:通常情况,学生只做老师要求的事情。上述七个评价点的提出,引导并强化了学生的关注点,同时量化评分树立了可信度和权威性,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执行标准深入人心。

2.优秀小组长评选办法

2014年5月,德育处要求年级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小组长,优秀小组较为简单,只要取2至4月小组总分的前几名即可;优秀小组长的评选则让人颇费脑筋,既要公平选出认真负责起带头作用的小组长,又要让所有学生认可,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激励的作用。经过班主任的商讨,年级最终确定了优秀小组长评选办法:个人2至4月综合评比(换算成100分制)个人分数占30%;对组长的履行职责情况(100分制)占30%;小组2至4月总评成绩(换算成100分制)占40%。

年级经过商讨设计了“组长履行职责情况评价表(100分)”,让各小组成员以不记名的方式对组长履职情况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见表1)

A符合;B比较符合;C基本符合;D不太符合

事后年级就评选办法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发现,学生非常认可这个评选办法,认为它公正、客观,这大大增强了年级组的信心。

3.年级榜样评选规则

2014年6月,德育处要求年级评选出年级的校级榜样。有了优秀小组长的评选办法做铺垫,年级根据榜样的标准(德智体全面发展),商讨确定了年级榜样评选规则:期中考试成绩(平均分)占30%;日常综合评比(3、4、5月平均分)占40%;师生选票每票赋值3分(累加总分)占30%。

特别说明:一是班级一、二项总分前15名的同学有资格参加第三项的评选;二是第3项评选前,得分前15名的同学要简单述职,总结开学以来自己为班级、年级、学校所做的贡献;三是师生投票要分地点同时开始;四是事后年级又发动各班同学为榜样们写颁奖词,并召开“追求卓越品质,彰显优秀魅力”的主题表彰会。

4.三好生评选探索

三好生的评选一直是师生诟病的话题,以往评选是先看体育成绩和学业成绩,成绩够的就有参评的资格,然后全班选举,可结果往往是有的三好生就是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表现平平;有的学生全面发展却因人际关系评选不上;有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为学校、班级做了许多事,却因成绩不靠前而与三好生失之交臂……总之,评选不尽人意,掩盖了很多我们原本应该彰显的亮点。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学生只追求学习成绩,家长不让、学生自己也不愿参加活动或担任班干部。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一直是我们年级思考的问题。优秀小组长和榜样的评选办法给了年级很大的启示,年级决定把日常行为评价加入到三好生的评选中来,这样既显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又能把德育与教学连接起来。但是三好生的评选是个大事,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年级决定对三好生的评选进行大胆的改革。经过年级商讨,确定三好生评选办法如下。

第一,班级算出2至6月份的学生日常评价总分,并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第二,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由高到低排序。

第三,选出个人评价和期中考试成绩都名列前20名的学生作为候选人,人数不限。

第四,候选人简单述职,总结开学以来自己为班级、年级、学校所做的贡献。

第五,期末考试成绩及学期总评成绩出来后淘汰成绩不合格者,然后全班选举。

事后调查发现,学生对这种评选办法持支持的态度,大家都认为这样评选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三好生。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督促学生,使学生能发展得更加优秀。

二、收获与思考

高一年级经过上面的探索,取得的成效比较显著,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有效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小组合作的魅力就在于以小组之间的评比来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个人日常评比与各项评优挂钩又调动了学生自我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在为小组荣誉的竞争中学习,同时又利用各种加分制度来调动学生自身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我发展意识被调动起来后,其力量是强大的,例如我们年级的各项评比总分都在全校前三名,尤其是课间操,学生不仅集合速度快,而且做操动作认真,多次受到体育老师的表扬。年级学生阳光、自信、积极上进,在上学期期末的优秀班集体评选中两个班都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发现,学生内驱力之所以能被调动,是因为我们在体系设计上有意识地强化了对学生纵向自我表现的评价。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动力来源于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而不是横向比较和教师的要求,前者的动力源于内心,后者的结果是造成压力和逆反。

2.促进同伴之间的教育

学生的成长仅靠家长、教师的教育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同伴之间的教育可能比教师、家长或各种规章制度更有效。高一年级2班学生林某生性多动,上课基本静不下心来,作业基本不能按时上交,家长为之焦头烂额,班主任、科任老师隔三差五就跟他谈心交流,但收效甚微。有一次我跟他父亲交流,他父亲说:“老师,我觉得你们这个小组合作很好,因为我发现孩子最近回家做作业了,我侧面了解发现他因为不交作业给组里扣分,组长都急得哭了,组员及以前的同学都在批评他,他觉得这样很丢人……”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但哪一种更有效呢?老师的苦口婆心也许还比不上同伴们的嘿嘿一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想到了两个词:换位思考和顺势而为。换位思考其实是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具备的意识,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耐心地尊重学生,才有可能与学生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顺势而为是指教育方法的灵活性,每个孩子的性格、内心需求与背景都不尽相同,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有可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动力,同时也能够促进我们教师自身的成长和提升。

3.日常评价促进学生学习

日常评价在短时间内对提高学生成绩的帮助可能不是很突出,但从长远看,如果我们认认真真去做这件小事,会发现它的作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一个学生能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演讲、每一次背诵……养成这样优秀的习惯,那他就可以做到步步为营。只要过程(不管是学校管理过程还是学生自我管理过程)管控到位了,那结果好就是必然的,以后的路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高一年级 篇4

同学们,本学期的两次月考、一次期中考试都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即将到来的是市级化学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和期末考试,我这么一说,可能让许多刚刚喘过气来的同学,一口气又被提上来了。高中三年是决定你们前途命运的三年,而高一又是最为重要的一年。高一的学习尤其以初中进入高中的起始阶段,对后续的学习起着一个关键的奠基作用。高一的课堂教学对学习能力培养起着“打基础、导方向、得方法”的重要作用。今天在座的同学是我们这个年级的优秀生,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或问题,如:我现在是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希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辜负父母、老师对我的期待。可是,为什么我已经这么努力了,成绩还是提高不上去,反而比上一次更退了一点呢?有的同学告诉我,我初中时就是这么学的,到了高中怎么成绩就不行了呢?还有的同学反映在学习中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的情况,这些都使同学们产生不同程度失落感。产生这种失落感我想这很自然,因为我们进人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新的学习目标,在大家面前设下一道道难关。我们今天的讲座就是想帮同学们分析一下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了解高中学习生活 1.初高中的学习特点:

(1)在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上,高中内容比初中急剧增加。即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因此,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

(2)在教材语言的叙述上,语言的抽象程度发生了突变,尤其是数理化等学科,初中教材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述的,并且学生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作基础,而高中教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更高。

(3)思维方式上,由模式化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了学生将各种问题建立了统一思维模式,对各种问题经过简单重复多次练习,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生习惯了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习题虽会做,但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4)教学方法上,由初中阶段形象性、直观性、多次重复性教学到高中教学中强调逻辑推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高一学生会感到有些“不适应”。因高中阶段内容多、时间少等客观原因,缺少反复讲解,使不少学业生感到听不懂、理解不了、导致进入高一不久就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5)学习习惯上,因在初中每节课都是老师的“讲练课”,老师盯得紧、查得严,因而形成了学习上严重依赖心理,到了高中,因为课程内容多,知识密集,很少有自习,很少有任课老师的全过程跟踪、督察,给学生造成一种管理不严的“轻松感”,有的同学自控能力又差,就不知如何安排学习。2.进入高中后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从以往情况来看,有不少初三学生进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的学习。主要表现为:

一是被动学习。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二是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本学科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是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在常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总的说来,初中时老师是“牵着走”,而到了高中,老师往往就是“放手走”。因此高中生也要“与时俱进”,改进、创新学习方法,在预习、听课、记笔记、写作业、复习、提出与解决问题、应试、总结归纳、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等各个细节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尤其是课堂45分钟的吸收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座的各位同学可能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但我想结合我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把我总结的一些方法给你们进行归纳介绍,希望你们能结合自己的情况善加利用,取得最好的效果。

二、掌握高中学习方法 1.不断培养或提高自学的能力

在新课程方案的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学能力是这一能力的基础,培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入高中后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督促检查明显减少,而代之的是学法的指导。这就需要同学们自觉加强自学的能力。第一,自学需要坚强的毅力为后盾。学习过程中第一遍看不懂时,就要想想看不懂的原因。若是由于以前学过的知识没有掌握牢固就要复习回顾一下,再看第二遍,直到看懂为止,学习没有坚强毅力是不行的;第二,要边看书边动笔,该圈的圈,该点的点,该记的记。这样既能防止你走神又能强制你积极思维寻找重点难点,从而提高看书的效率;第三,要善于归纳总结,把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方法列出纲来,使记忆条理;第四,要善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主要是做题,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加深理解。我想我们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产生矛盾--再认识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2.要学会高效地听课

第一,要在自学(或预习)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来听课,在急于想找到问题答案的欲望的驱使下你的听课效率一定会很高;第二,就是你感到上课之前这节课的内容都会了也要认真听,听老师是怎样对这些问题描述的、解释的,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的,你不认为老师那简洁准确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严密的推理不正是你所缺乏的吗?这样下来你一定会感到这节课的确受益匪浅。第三,注意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免上课时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不能平静下来。第四,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心到、眼到、手到、嘴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心到:每个同学都明白上课要注意听讲。注意听讲的标准是什么?-----与老师同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听过程------学会分析,听方法-------提高能力,听总结----明确注意事项,使用范围,如何使用等。眼到:上课要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听讲,与教师讲课产生共鸣,融入老师讲课之中,让自己作为主体去参与,去交流。手到:课堂上记好笔记很重要,课堂做笔记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一点不记呆听傻看,这样的后果是要么睡觉要么走神;第二是将老师讲的例题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同时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笔记是要记的,但记什么?我认为(1)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2)记典型的例题和重要的思想方法;(3)记教师上课拓展的内容;(4)当时没理解的问题,有疑问,做下标记,切勿因一处没听懂影响后面的听课,课后立即拿着笔记找老师询问清楚;(5)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之后,要去归纳、总结。总之把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嘴到:勤与任课教师沟通,一节课结束后要及时找老师将没听懂的问题弄清楚。这有三个好处:加深印象,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回答具有针对性;对你的学习情况了解更全面。问问题时要有充分的准备,要善于交流,每个人存在的问题因人而异,需主动,不能等着老师找你,不能自以为是,对知识的掌握要经历懂、会、对、熟、巧五个过程,不能以懂代会、以会代对,将熟能生巧落实到行动上。

3.重视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听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时间是在自习课上或饭前饭后,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回顾一下课上学习的内容。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分析例题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2)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把小节写在卡片上,以便带在身上随时随地的复习。

(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①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②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③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4.学会做作业

做作业之前-----先复习,复习应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听课内容、翻阅笔记,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疑问。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找出重点、关键,形成一个知识系统。作业书写规范,力求简洁完整,并且进行回顾,检查答案是否正确、合理、详尽,是否可以改进,结论是否可推广,养成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的好习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写作业的模式-------考试。同学们要想在高考中获胜,就需要独立思考,平时作业就要注意解题速度、规范性、正确率。作业保质保量的同时,及时建立错题库,把平时作业、考试中做错的题及时整理到错题本上,以备复习。写作业的时间-----自习课,自习课需要静,自习课同学之间不准问问题。议论----讨论----争论,弊大于利。同时加强学习计划性,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5.掌握记忆规律

记忆的诀窍其实就是反复。常听到有的同学说,我真的记了呀,可就是记不牢。谈到记忆,最著名的是一条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有些同学可能听到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885年,以自己为测试对象做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记忆实验而得出的关于记忆的一些科学结论。从这条曲线中,我们不难发现遗忘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最后,记住了的材料,记忆的内容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发生遗忘,这就是遗忘发展的规律。我们平时的学习,其实可以根据这条遗忘规律,科学地进行安排。

6.关于做计划

计划一定要有,有长计划,还必须有短安排。当你从一生、十年、五年的角度来观察眼前的一天时,就不由自主地增强了紧迫感,即使个别得过且过的同学,也会变得严肃认真起来,更珍惜时间,更注意改变犹豫、拖拉的不良习惯,以挤出更多时间学习。那么怎样做计划呢?(1)要结合自己的实际,(2)要有具体目标,(3)要注意任务的轻重缓急。防止每天都做,每天都不能完成的现象。抓落实要记账。你的学习一定要有一本帐,你什么时候做得好记下来,什么时候错了题也要记下来(注:帐本上只记“今天错题为《备忘录》××页×题”)。课下几时做了哪一学科还要记下。把你生活中锻炼、学习的分分秒秒正确、错误都记录在你的帐本上,这样记下来,在校生活中,每天约有一页32开纸的记录量,不在校时可能有两页32开纸的记录量。在星期和假期里千万不能间断。把你的帐一天天积累起来,这就是你所走过的人生之路。如果大家都这样去做,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

同学们,不断地去体会上述方法吧,只要你大胆地转变观念,不断努力,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用心去体会,你一定会重塑辉煌。

三、培养高的情商

一位哲人说,成功等于努力加时间再加正确的方法与方向。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成功的四大因素。社会上普遍认为:对于学生,只要成绩好,就是成功。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践证明,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成功,并不取决于成绩的好坏,而取决于综合素质的高低。换句话说,决定成功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商而非智商。所以,教育家说,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不能仅以成绩论优劣,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比一个无德无才的人更危险,更具潜在的破坏性。可见情商的培养多么重要!因此我想仅就情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1.常立志不如立长志

毋庸质疑,人生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锲而不舍。心理学上这样定义“幸福”: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所做努力的过程体验。能否能达到目标不要紧,关键是我们要努力,这样你才不会回首往事而懊悔不已;你才不会碌碌无为,虚度光阴。这样你会发现你过得很充实,你是一个幸福的人。当然我们可以把远大目标分成若干个阶段,逐步实现。在中学阶段,就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保证自己顺利完成学业。不管你基础如何,你都不能对自己放弃。“人必自弃,然后人弃之”啊!你们才十五、六岁,今后的路还长着呢,凭什么现在就自暴自弃呢? 2.珍惜时间

现在你们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精力充沛,记忆力好,虚度光阴实在可惜!古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中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诗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说的都是要珍惜时间。以我为例,我现在工作这么忙,上午在党校上课,下午回到学校处理一些事宜, 很少有整块时间看书,看书学习的时间都挤在在晚上。现在社会发展这么快,教育中的变革每天都有新花样,不学习不行,不学习就跟不上形势,就会落伍,就会被社会淘汰。我真的很羡慕你们:每天吃了饭就可以坐在教室学习,没有任何干扰因素,我现在最想当的是学生,学习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同学们,只争朝夕,抓紧一分一秒努力学习吧,“学会武艺儿不压身”,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当你想偷懒的时候不妨背一背《明日歌》、《今日歌》、朱自清的《匆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你就会劲头十足,信心倍增。一天24小时,对每个同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些同学成绩提高那么快,而有些同学就慢呢?除了效率,最主要就是时间了。而整块时间是一样多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要学会利用零碎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挤,总还是会有的”,鲁迅说:“我只是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写作罢了”。算一算,我们每天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早晨起床后、上学路上、课间、睡觉前等等„„。每当看到有些同学在上课前就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喋喋不休、课间大吵大闹、睡前侃天论地,我真是很痛心,为这些同学惋惜。算一算吧,如果每天早上记两个单词,一年就近700个,三年后你就比别人多记2000多个。我有这样的习惯:书和报刊杂志在我家里的床头柜上、书房里、卫生间里随处可见,便于我随时抄起来看一段,展卷有益嘛。我希望同学们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我顺便想说,大家要多背点警句名言,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先哲们为我们留下了多少精神食粮!凡课文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名篇中的名篇,精品中的精品,背下来,输入大脑,写文章时就可以妙笔生花,文不加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内存”中这么多材料,写作文时你再也不会抓耳挠腮,搜肠刮肚了。背诵名篇还有一个重要功用常被我们忽视,先哲们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体验、经验总结记录在文章中,所以我们在读这些文章时要用心体会、揣摩,用它指导我们的行动,提高我们的修养,这样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就会少走弯路。(高一年级有读书活动)

3.学习要投入,用心要专一

我们可能都听到过这样的典故:爱因斯坦蓬头垢面走在大街上被人误认为疯子;陈景润走路时撞在了树上还说谁撞了他;朱德元帅吃饭时竟用馒头蘸了墨水吃到嘴里„„。为什么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会做出这样在常人看来很“出格”的举动呢?因为他们用心太专一了,事业太投入了。他们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还在想着刚才未做完的工作。所以荀子在《劝学》中说:“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毛泽东读书,闹市取静,孔子读书,下帷绝编,三月不知肉味,你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吗?“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啊,耳朵里塞着耳机,边听歌边看书,能有效率吗?做一件事,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只有专注,心无旁骛才能做成。4.尊重理解老师

我不敢说我们的老师教学水平都是第一流的,但我敢断言我们的老师是最敬业的。看看吧:早自习,课间操、午自习、小晚自习,哪一时间段没有老师的身影?有哪个学校的老师像我们学校的老师这样“侍候”着你?可能有些老师的课你不太满意,可能老师的管理你一时难以理解,但你一定要相信,老师是为你好,老师永远不会故意去整你,和你过不去。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只要你用心听,每节课你都能学有所获。千万不要走入这样的误区(许多同学常犯这样的错误):“恨屋及乌”:不喜欢某老师,就不学老师所教的这一学科。那样的话,倒霉的是你自己。我所说的老师不仅仅指我们高一年级教你课的老师,也包括其它年级的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作为一个受教育者,时刻都要服从教育者的管理,特别是班主任、直接任课教师和宿舍管理员。我曾提出服从寝室管理员的管理要贯彻“尊重、理解、支持、配合”的八字方针。有意见时要对话,而不能对抗,更不能出言不逊,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把矛盾升级。要学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化干戈为玉帛。

5.要抛弃依赖思想增强责任感

可能大家从小就养成了事事依靠父母,上学依靠老师的习惯,在初中时只要有不会的问题就去问老师,你至今不能忘记老师那耐心细致的认真讲解,而对她那种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感到敬佩。可这也种下了你不善于独立钻研的种子,养成了学不好就怨老师教的不好的观点。你不可能永远在别人的呵护下生活、做事,要知道你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就象宇宙中的一个弃儿,除了自己没有任何指望。不要一遇到问题就去问别人,要自己想想再想想,你会发现你的大部分问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解决的。真想不出了再去问。要树立学习不好是我自己的责任的意识。

6.择友而交

同学们都处在十五六岁的年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尚未成熟。这个时期,思维活跃,动荡不定。别人的一句话、经历的一件事,就可能改变你的思想。影响你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一定要谨慎交友,要择友而交。多与品德高尚、思想正派的人在一起,远离社会上的“小混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庖鱼之肆,久居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游必就士,居必择乡”。我在5月5日的今晚报21版上看到一篇文章《你和谁混在一起》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推荐同学们读一读这篇文章。

7.学思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相比之下,我认为思考更重要,思考的过程实际上是整理提高的过程,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老师传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而许多同学不会思考不善思考,天天只知道机械地做题,简直成了做题的机器!作业做完了,就万事大吉了,不知道总结、梳理、思考、感悟。且简单地把学习与看书划等号,认为只有看书才是学习。看看现状吧:正在看书,教室突然停了电,便喧闹不止;出了教室门,就大吵大闹,把刚才学的知识忘到了九霄云外,如此学习,有何效率可言?难道不看书就不能学习了吗?看书受时间、场地的限制,而思考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走廊上、做操前、路上(当然要注意安全)、睡觉前„„。前面提到的大人物就是因为思考才“出格”的嘛,所以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要不是睡觉,任何时候都可以思考。科学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人类大脑的开发利用率仅有10%左右,越勤于思考,脑回沟越深,大脑利用率越高,大脑就活泼,你就越聪明。8.直面挫折、正视惩罚

人生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就是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曲折。“温室里长不出栋梁材”,受挫愈多,成熟愈快。受到挫折不要紧,要紧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调整心态,走出阴影,愈挫愈奋,百折不挠。同学们在学校受教育,可能会因为行为不规范,受到各种惩罚,这是正常的。“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孩提时代,你因为触摸了刚拿出火炉的铁条,而被烫伤,至今想起,你还心有余悸,从此再也不敢摸那东西!这叫自然处罚。你犯了错误,老师罚你,是为了让你产生深刻的印象,以后不至于重蹈覆辙,这样想,你就不会有抵触情绪了,你就会和老师积极配合了,就不会记恨老师了。9.关于课堂纪律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同学学习知识的神圣殿堂,所以要始终保持严肃活泼的局面,绝不能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说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话,既扰乱课堂秩序、影响老师情绪又自损人格,是不自重的表现,“人必自尊,然后人尊之”啊!时间长了,你会变成别人揶揄的对象,变成我们常说的“笑话”,到那时你想树立形象也树立不起来。学习是用来武装自己、提高自身修养的,不是用来卖弄的,所以课堂上一定要三思而后言,积极与老师配合。用自己的行动,调动、激发老师的讲课激情,受益的是你自己。10.寄语后进生

不要说自己笨,不要说是自己是“差生”,学生只有学优生与学困生之别,我的字典中从来没有“差生”这个词,老师也不会因为你成绩不好而鄙视你(我相信所有的有责任的老师都会持这样的观点),我一贯认为,因为个人的基础不同,决不能仅以成绩优劣来评价一个同学,要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只要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刻苦努力,尊敬老师,遵守校纪,就是好同学。科学实验证明,除了万分之几智力特高的神童外,大多数人的智力相差无几,能否成功,关键看后天是否努力。爱因斯坦说,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大家都学过王安石的《伤仲永》,方仲永可谓神童,起初“指物作诗立就”,后来因“不使学”,“泯然众人矣”。神童尚且如此,何况我等常人呢?可见后天的努力多么重要。你看到别人学起来轻松自如,那时因为人家在小学、初中时用功多,有深厚的知识积淀,而你学起来很吃力,是因为欠账太多,知识漏洞太多,所以你现在要少玩多学,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其实初中的知识与高中虽有联系,但联系不大,不管你中招分数多少,进入高中后,大家基本上在同一起跑线上,谁先适应、刻苦努力、学法得当,谁就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不要急于事功,“欲速则不达”嘛,默默无闻地努力学习,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已不是原来的你了,你已摆脱了困境,走在了前面。从哲学的角度讲,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的飞跃。要加速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还要勤总结,勤思考,要相信自己。

高一年级 篇5

1.教材分析

三角形是贯穿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几何课程内容,三角形知识和几何思维水平都是螺旋上升的。在学生初中学习过解直角三角形知识,高中学习过三角变换知识的基础上,正弦定理探索任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之间的定量联系。之后,随着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的继续研究,可以处理三角形中的范围与最值问题。可见,正弦定理承前启后,是对初中三角形和圆的知识的又一次应用,也是坐标法作用的一次体现。其实,利用三角变换知识,可以证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等价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作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代数表达,沟通了代数和几何这两大数学分支的联系,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计算优势,尽享不作或少作辅助线之便捷。它既是对初中解直角三角形内容的延伸,也是解决测量、航行、几何及工业问题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正弦定理的实质是揭示了三角形对边和对角正弦的数量关系。正弦定理是解三角形基本的、有力的工具,也是几何计算的基础。

沪教版教材中正弦定理的证明主要有作高法、等面积法和外接圆法,囿于教材编写的顺序,向量方法不可用。

2.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较高,数学基础较好,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从教育价值角度看,实验归纳和逻辑推理都重要,让学生经历“直观感知、特例猜想、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的理性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正弦定理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参与结论生成的全过程,加强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

[问题提出]

本文拟结合沪教版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材中《正弦定理(1)》的教学设计,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两边夹角表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懂得三角形任一边与其对角正弦比值的几何意义,初步运用正弦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掌握推导正弦定理的方法。

3.感受几何、三角、代数的多样统一,欣赏正弦定理的对称、美好、和谐,体验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正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猜想和求证;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角时,解的个数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正弦定理教学的流程为:从实际问题懂得引进正弦定理的必要性→抽象概括出解三角形问题内涵及符号表征→猜想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正弦定理→证明正弦定理→欣赏正弦定理→典型问题求解→反思总结,形成体系。在教学设计前,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需要知道什么?需要教师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教师准备给学生哪些观点?培养学生哪些几何思维能力?正弦定理的教学始于观察,基于试验,成于逻辑推理,升华于数学审美。

活动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滴水湖是圆形人工湖,为测量该湖的半径,测量小组的学生沿湖边依次选取A、B、C三根标杆,测得AB=200m,并用测角仪测得∠BAC=5°,∠BCA=4°,不作辅助线,请你帮他们求出:(1) AC;(2)滴水湖的直径(精确到1m)。测量滴水湖的直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天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取经历和体验,激发学习动机,引起探究的欲望。强调不作辅助线,原有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不够用了,自然需要寻找新的工具。

为了研究方便,抽象出数学模型,在ΔABC中,AB=200,∠BAC=5°,∠BCA=4°,求:(1)AC;(2)ΔABC的外接圆的直径2R。

设计意图: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你没办法教人思考,你只能教那些供人思考的东西。问题引领,思维就有方向了。

一般化:在Δ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三角形的边与角的三角比有什么关系?

a与A——对应,比过去的BC与∠A的对应更为方便、精确、简便,并且在思想上、时间上或论述的篇幅上都更为经济。

我们把三角形的三边和它们的对角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设计意图:三角形作为平面几何最基本图形,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抽象概括。在繁杂和简约之间,我们选择简约,作图标量简洁。符号化、形式化,这部分细小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的求简思想。

提问:填写左下表,请你提出三角形任一条边及该边对角三角比关系的一个新结论。(说明:表格中的数据来源于课本70页的例1。)

设计意图:寻找一种能够自然地发现正弦定理的方法是困难的,过度引导和过度放手都不可取。我选择上述有一点测量误差的表格数据,只限于加减乘除运算和角的正弦,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让学生去体验、去经历、去猜测、去交流,再去验证。学生想知道的不仅仅是已知的标准结果。教师若把猜想的部分隐瞒了,其实是把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

活动2:特例引路,大胆猜想,“画板”支撑

提问:我们遇到一般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

先从特殊事例入手,寻求答案或发现解法。先特殊、后一般是数学研究,也几乎是所有科学研究的规律,也是公民的重要素养之一。研究数学问题的程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从直角三角形入手分析,我借助《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数学实验(略)。设计意图:通过动态的几何图形演示,眼见为实,心悦诚服。在测量误差的范围内,让学生直观感受、、的不变性,延伸了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思维保持积极探究的状态,丰富了学习方式,用较少的时间达到了相信猜想成立的效果。

活动3:言必有据,小心求证,滴水不漏

预案1:作高法

回归初中,从高入手,化“斜”为“直”,“高算”两次,分类讨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个击破。这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

预案2:等面积法

提问:如果不用三角形的高,还能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吗?

在预案1中稍作变化,即得三角形面积公式。传统方法证明也需分类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角和距离比较容易直接测量,借助笛卡尔坐标来计算比较方便。把三角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里去研究,面积公式证明有统一的坐标法(坐标法来源于三角比的坐标定义,不受三角形形状的限制,可作为普遍方法去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去想这个事情了没有。学生想出来更好,想不出来只要经历了、做过了也行。自然生成这一方法,需要复习任意角的概念,需要回忆研究方法的变化——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研究,选用几何代数化的方法。思维的起点是坐标,借助坐标表示高和面积,是对简洁美的追求。坐标法是一种几何意识,考虑角度不同,统一而灵活。学生想不出来,教师可直接给出坐标法。这是建构这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坐标法推导的统一模型。多年教学实践表明,此时的学生们几何知识结构单一,虽然已经学了很多三角知识,但往往受困于三角公式繁多,想不到用坐标法统一证明三角形面积公式,需要教师采用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

预案3:外接圆法

圆是最完美的平面图形。把三角形放到它的外接圆内来考察,三角形的边长成了弦长,三角形的内角转化成了圆周角,探究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成了探索三角形外接圆中弦长与圆周角的关系,不难得出,并且也需分类讨论;揭示了两者比值不仅相等,而且为2R,指出了正弦定理为什么不取这一更简洁形式的原因。

提问:如何命名这一定理?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能真正理解正弦定理及证明方法,就掌握了三角形边角转化的方法,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几何、代数、三角知识结构的能力。在这里多花一些教学时间是值得的。

活动4:欣赏定理,运用定理,升华认识

文字语言:三角形中的任意一条边长与对角正弦的比值为常数2R。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略。

有边又有角,要么边化角,要么角化边。边角转换借半径,正弦定理的有用变形如下。

品味三角形各边与其对角的正弦严格对应,上下对称,体现了对称美、和谐美。正弦定理的建构,既是审美的过程,也是塑造美的过程。

设计意图:正弦定理体现了混乱中见有序,复杂中见简洁,多样中见统一的美感。边与角是辩证统一的,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和谐性、统一性,欣赏正弦定理成了一种享受。

课堂练习:在Δ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1).若∠A=45°,∠B=75°,b=8,求a;(2)若BC=12,∠A=60°,∠B=45。,求AC;(3)若a=3,,∠A=60。,求∠B。

由,知:①在已知两角(可知三个角)一边的情况下必选择正弦定理:②在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的情况下,可选择正弦定理,再根据角A的范围或A+B+C=π确定角A;③。

活动5:学生先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后传授治学经验

今天我们研究了三角形中一类边角等量关系。

我们是如何研究的?

研究结果有什么用?

还有其他的变式关系吗?

一个定理,两种应用,三种证法。

正弦定理角边齐,角边转换借半径。

两角一边用正弦,两角对边慎处理。

体验:几何法化斜为直,分类作高法——辛苦;解析法事半功倍,统一坐标法——美妙。

设计意图:作为数学教师,课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思想、感情,锤炼学生喜爱的教学语言。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最重要的。

[自我反思]

今天认识正弦定理的一小步是明天提升几何思维能力的一大步,况且这一小步包含了众多的方法论内涵。“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是由教学方法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这一双重特性所决定的。每次教学正弦定理,我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有新的感悟。本课借用滴水湖问题宣情泄绪,效果较好。面对课堂教学实际,猜测这个正弦定理结论的开放度还不够高。现代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探究与建构,表现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理性思维和情感体验。教师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关注和过程评价。巧妙创设情景,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关注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实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专家点评]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研究,曹东辉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有着比较丰厚的理论支撑,教学结构具有相当强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以学生思维为主线,层分缕析、抽丝剥茧,充分体现出了体验与感悟。

三角形是数学学科中的基本图形,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研究纵贯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学,横穿代数几何,既是核心概念知识,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这一课例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为标题,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有“以小见大”的立意,也有“从小到大”的发展。

高一作文教学初探 篇6

一、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1. 作文教学无计划, 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有人慨叹, 最难教的是作文, 最好教的也是作文。最难教是因为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 没有系统的作文方法和技巧, 没有固定的作文课时, 即没有一套完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写作的权威依据。每个语文老师的作文课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语文素养密切相连, 如爱好写作的老师多讲一些, 写作一般的老师讲得比较少。自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最难教还因为教育对象虽然是一群十六七岁的鲜活的生命, 他们意气风发, 情感丰沛, 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渴望理解和交流, 个性张扬, 对未来充满向往。但是高中各科沉重的学习任务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家———学校, 两点一线, 读书———吃饭———睡, 三位一体的生活抑制了他们原始的创作冲动, 以致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理科上, 在书山题海中寻求一时的满足和快感, 于是开始漠视语文, 尤其是写作。最好教是因为作文教学在很多人看来不需要备课, 写一个作文题目在黑板上就可以混一节课, 主管部门也无话可说, 加上批改作文时给学生一个好分数, 评讲作文时把写得好的念给大家听。这样课前无计划, 无目标, 课后无反思, 无总结, 长此以往, 写作水平自然无法提高。

2. 中学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强。

近年来, 全国高考作文的大趋势是变话题为材料作文, 因此从高一就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 做各种各样的材料作文, 即使学生对材料茫然不知也要亦步亦趋。老师一边从引———议———联———结四个环节给学生讲材料作文的技法, 一边让学生读相关的材料范文, 把他们训练成考试的机器。这样能提高作文分数, 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提高学校、社会对老师的满意度和美誉度。殊不知, 训练的结果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的作文不是“我手写我心”, 心有戚戚焉, 并一吐为快, 而是挤牙膏皮, 凑字数, 应付交差。

二、有效增强高一作文教学效果的建议

怎样改变作文教学现状,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1. 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 激活学生的记忆, 唤醒学生沉睡的激情, 激发学生创作的冲动。

这个工作必须从高一抓起, 把每周的晚自习上成作文课在课时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抛开一切作文之外的附加条件, 潜心于本真的作文教学。

面对高一新生, 为了走近他们, 了解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让他们自由作文, 结果多半以亲情和友情为主题。概括起来表现亲情的经典题材是下雪天送棉衣, 下雨天送伞, 半夜生病送医院, 深夜灯下缝补衣服等, 千人一面, 大同小异。表现友谊的是同学帮我打饭, 灌开水, 早上像爸妈那样提醒起床生病时自掏腰包给我买药等。可见学生的作文不但素材陈旧, 枯燥, 脱离生活实际, 而且思想浅薄, 缺乏境界。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死记硬背, 生拉活扯, 移花接木不是作文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是我以亲情为话题进行的实战指导。

我开始讲故事, 现身说法, 第一个故事是:“我最难忘的一节课”:“那是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 因为做错事被妈妈打了 (在灶里烤木材, 没把火埋好, 材烧毁了, 还殃及了一些家什固发现及时, 没有酿成火灾) , 一气之下没吃早饭就去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也等于是负气离家出走, 心里很委屈地想, 饿死算了。一到学校见了自己的伙伴, 早就把这些倒霉事给忘了, 只是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 有点头昏脑涨的感觉。那个时候, 我没有零花钱, 即使有, 学校也没吃的东西卖, 有点后悔, 不该任性, 但还是强打着精神上课。大概是第三节课, 杨老师的几何, 我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一心只想吃东西。这时我听到同学们小声的说话声, 有的还不停地朝教室后面看, 我转过头去一眼就瞥见了我的妈妈, 她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惊恐、拘束地站在教室后面, 面对讲得很投入的老师她不知该怎么办。我赶紧给老师告了假, 拉着妈妈走出了教室。我流泪了说不清是惊喜, 还是羞涩, 总之, 满腹的委屈烟消云散。从此我不再与妈妈赌气, 做事更谨慎小心。但今天想起这事仍然倍觉温馨。”听了我的叙述,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有几个女同学甚至热泪盈眶。

第二个故事是“拐弯处的爱”:“一个小男孩对父亲的严厉、父亲的呵斥耿耿于怀, 认为父亲不爱他, 很郁闷!一天, 小男孩与同学上学, 父亲跟他们同行了一段路, 在岔路口分手了, 小男孩不停地数落父亲的不是, 他的同学跟他打赌说:‘你信不信, 你的爸爸会在路口的拐弯处回过头来看我们。’小男孩说:‘除非太阳从西边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还是把头将信将疑地扭了过去, 正在那一瞬间他爸爸也正回头朝他们望, 无言的对视融化了小男孩心中的坚冰, 小男孩释然地笑了, 很轻松地奔向了学校!”

第三个故事:“一个边远山村的女孩, 高考前几天回家调整, 相依为命的妈妈很疼爱女儿, 为了慰劳女儿高考复习的辛苦, 为了减轻女儿暑天的酷热, 妈妈跑几十里赶集买了个西瓜回来切成块状叫女儿吃, 每次女儿也叫妈妈吃一块, 妈妈都找各种理由推辞说不喜欢这玩意儿, 女儿信以为真, 把所有的西瓜都吃了, 可不经意间她发现妈妈收拾桌子时, 在啃她没啃干净的西瓜皮, 而且津津有味。她一下子恍然大悟, 内心除了甜蜜, 更多的是酸楚, 眼泪涌出来了, 但她不能让妈妈发现, 就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在高考的考场上正是以这则真实的故事, 用一颗赤子之心作文, 打动了改卷老师, 获得了作文满分!”

孩子们, 亲情是无处不在的, 虽然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没有高低之别, 关键是我们是否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洞察这一切, 是否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

教室里开始不平静了, 孩子们若有所思, 若有所悟, 凝重的表情舒展开来了, 一个个跃跃欲试, 都好像有话要说。

我趁热打铁, 发下作文纸叫学生二度作文, 重写亲情话题。这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内容丰富, 风景各异, 一篇篇都是父爱母爱的颂歌, 一段段都是孩子内心真情的倾诉, 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一改第一次作文华而不实的作风。

其中一个孩子写她寄住在姨妈家, 尽管衣食无忧, 但看到姨妈与表妹的黏糊劲, 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酸溜溜的, 很想妈妈。

另一个孩子写在万家团圆之时, 她和奶奶、妹妹在家过年, 十分冷清, 没有年味, 此时她没有怨恨妈妈不陪伴自己, 而是担心妈妈, 含辛茹苦, 只身在外, 有家不能回, 妈妈你的年是怎么过的?瞬间我觉得他们长大了, 从依赖变得自立自强, 有一种强烈的责任自觉。

二度作文让我明白, 孩子们是多情的, 老师要创设写作的情境, 激活他们的记忆, 激起他们沉睡的热情, 从而形成创作的冲动, 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他们就会一吐为快, 不愁写不出好作文。

有了丰富生动的内容, 再谈作文思想的锤炼, 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2. 及时批改作文、评讲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批改要快, 而且必须写评语, 这是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不但可以就写作谈写作, 还可以进行心灵的交流, 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亲其师, 信其道。

评讲作文, 朗读, 贴墙, 交流, 多种方式并举, 对于有特点的在班级朗读, 比较优秀的贴墙, 并拿到其他班级交流, 语言和立意俱佳的推荐报刊发表。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都有成就感, 从而形成比、学、赶、帮争先恐后的写作局面。

高一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篇7

一、学习方法不当

有些学生, 在初中一直名列前茅, 所以总感觉自己很有优越感。但自从上高中以后, 发现高中学习内容比初中要多许多, 知识的难度也明显增大。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变高, 相应的学习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 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仍然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就导致了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并且高中多了很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 甚至学习成绩超过自己, 有些学生便自暴自弃, 失去学习的动力,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再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 会感觉现在比初三时还要累, 几乎天天都在不停地做作业, 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 内心就会莫名地烦躁, 严重感到压力太大。面对这一系列变化, 学生内心的恐惧会开始加剧, 压力曾大, 如果不能及时适应这一变化, 会导致内心的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的情绪出现。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的中学生最容易冲动, 犯错行为频繁出现, 教师要提前做好了解的功课, 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 然后对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从而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 给学生指明方向。不能因学生一时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学生思想变坏、不思进取或品德低下, 更不能对学生冷眼相待, 全部否定。

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及时有效地改变学习方法, 以适应现在的学习任务。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时间, 注意劳逸结合, 及时舒缓自己的心理压力, 并且根据课时要求制定合乎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 有效安排时间。当面对考试成绩的时候, 要戒骄戒躁, 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 心理压力和焦虑都会有所缓解, 从而为今后从容面对高中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盲目从众

美国学者詹姆斯·瑟伯曾有一段十分传神的文字, 描述人的盲目从众心理:

突然, 大街上一个人跑了起来。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 现在已经过时很久了。不管他想起了什么, 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 向东边跑去。另一个人也跟着跑了起来, 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小报童。第三个人, 一个有急事的胖绅士, 也小跑了起来……几分钟之后, 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嘈杂的声音很快清晰了, 可以听到“大堤”这个词。“决堤了!”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汽车上一位老妇人喊的, 或许是一个警察说的, 也可能是一个女孩子说的。没有人知道是谁说的, 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两千多人都突然奔逃起来。“向东边!”人群喊了起来。东边远离大河, 东边安全。“向东跑!向东跑”……这充分表明了从众的现象。而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 由于和初中同学共同相处了三年, 有自己熟悉的同学和好朋友, 可是来到高中之后, 由于同学比较多, 再加上学业比较重, 大家彼此虽然已经在一个班级共处很长时间了, 但和有些同学不熟悉, 彼此也不来往, 交流沟通的人也不多, 能说知心话的朋友就更少。高一学生来到新的环境, 没有了以往的好朋友相伴, 内心感到十分空虚和寂寞, 因此在这个时期他们就特别需要建立新的情意。尤其是住宿生, 都是第一次离家独自生活, 平时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以及对自己的监督突然减少了, 就产生了孤独感、失落感甚至是恐惧感, 他们在内心里更希望尽快融入到新集体当中去, 为避免受到其他同学排挤, 即使明知不对, 他们也会去随大流, 比如说吸烟、看小说、说脏话、攀比名牌服装等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所以, 从众心理尤其在住读生中表现突出。从众行为好似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 竞争过程的挫折、失落, 很容易引发大学生精神压力过大, 心理状况失衡。

教师面对这种现象, 就要及时进行心理教育, 告诉学生从众心理人皆有之, 但要用明辨而独立的思想主动融入到集体当中去, 这样, 才会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被动地去从众, 必然会导致失去自我的个性。懂得向别人学习是好的方面, 但是要学会取长补短, 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我, 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三、陷入早恋

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 感情世界的变化、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对异性好感的产生, 再加上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自学校的严格管理和家长过高的期望、新环境的陌生感对他们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 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 心里感到极大的空虚和寂寞, 有一种被架空的感觉, 严重缺乏安全感, 渴望得到他人的温暖。而异性的关心正好弥补了他们受伤的心, 有很多学生便选择了早恋。他们想用这种途径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有些学生是因为看到自己的同伴交上了异性朋友, 认为自己如果没有找到一个, 就显得自己没有魅力, 丢面子, 所以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也谈起了恋爱。

高一年级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 成绩偏低 原因 对策

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偏低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力薄弱

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进心不强,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反映缓慢,作业拖拉,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无动于衷。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高一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在初中与高中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弱,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的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一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明显增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正常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于高中数学学习要求

高中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高一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另一个因素则是教师还没有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它通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学习兴趣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向学生展示数学美。对众多的概念、公式或理论,如果能用一种更高层次的概念、公式、理论统一起来,就会使人们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总是希望较高程度的抽象,以使有更大的概括面和更广的使用范围。如正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积公式可以统一为S =12(c+c′)h,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为V =13(S+SS′+ S′)h。

(2)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练习中,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分层练习,课堂上设计的练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如讲《对数的运算》一节时,设计了以下层次的练习:

①用 lgx,lgy,lgz表示下列各式:lg(xyz); lg(x2y)。

②求下列各式的值:log3(27╳32); lg1002。

③求下列各式的值:lg5 + lg2; log35 - log315。

④利用对数的换底公式化简下列各式:

log23·log34·log45·log52;(log43+log83)(log32+log92)。

对基础一般的同学要求必做 ①② 题,尝试做 ③④ 题,而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要求四道题都必做。各层次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完成相关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收到了人人都能从课堂中获得成功体验的效果。

(3)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讲解《对数的概念》一节内容时,教师问,大家能回答本小节开始提出的问题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由y=1.01x的图像可否求出当y=1813;2013;3013时,相应的 x的值,即从1813=1.01x ;2013=1.01x;3013=1.01x中解出 x的值,并概括出问题的实质:已知底数和幂如何求指数x。从而导入新课,引出对数的概念。

(4)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之火。例如,在讲授对数方程应用的时候,可以先提问: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 0.083×2×2×2=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拨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5)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例如,某一证明题的推理比较枯燥,但是教师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如果我要证明……只需证明……也就是……如果能……那该多好。这样美好的景象不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吗?通过采取上面的表述就把要证明的抽象思维具体化、形象化了。

2.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的主要表现。教师要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总体上提出“预习要求”“上课要求”和“做作业的要求”,具体指导学生怎样上好课?怎样做作业?怎样预习、复习?怎样归纳?怎样看书?怎样看待测试?尤其对一些成绩偏低的学生,更要积极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3.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学困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跟不上高中数学学习需要的问题,从高一数学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高一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个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体会到某科任课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喜爱而心情愉悦,充满信心并加倍努力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努力提高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高一年级班级公约 篇9

班风:严谨,求实,友善,团结,进取,创优。

班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班级宣言:我为高-〈1〉自豪,高-〈1〉因我而骄傲。

班级目标:每天表现勤一点,每天表扬多一点,每天力量大一点。

个人目标: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有笑容。

班级精神:全班一心,团结协作,以诚相待,敢于争先。

班级要求:

一、班级成员人人平等,人人享有班级权利和无条件履行班级义务。

1.进校: 穿戴整洁重仪表,危险物品莫带来;进校说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

2.集队:出操集队快齐静,升旗仪式要庄重,行为规范要遵守。

3.锻炼:课间活动要参加,动作规范要做好;持之以恒是关键,体魄健壮素质好。

4.学习:上课专心勤思考,作业按时交;各种课程都重要, 学会学习讲方法。

5.课间:课间休息不打闹,文明礼貌要做到;上下楼梯要小心,课间安全最重要。晚间:夜自习禁止交头接耳离位置,讨论问题要小声。

7.公物:班级财产要爱护,如有损坏要赔偿;校园花草勤护理,靖中建设靠大家。

8.生活:按时进餐讲卫生;准时作息精神好,预防疾病身体棒。

9.离班:值日卫生勤打扫,离班熄灯关门窗;高兴来教室,平安回宿舍。

10.宿舍:宿舍是我家,整洁有序靠大家.二、教师敬业,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坚决拥护和理解老师的决定。

三、同学间相互尊重,关心集体,以做班级活雷锋为荣,以破坏班级荣誉为耻,为班级的腾飞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四、勤学好问,积极进取,上课认真听讲,不打瞌睡,不做小动作。

五、讲文明,懂礼貌,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

六、保持公共环境整洁,从我做起,不乱扔纸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树立班级优秀形象.七、我是我,培养个性,发挥特长,展现青春风采。

八、头脑清醒,保持理智,作出决定之前深思熟虑,决定以后决不后悔。

九、诚实勇敢,正直友好,树立志向,引人尊敬,做时代有为青年。

十、班级公约大家定,行为习惯常对照;同学之间常勉励,遵纪守法班风好。

注:

1、班级公约为全班同学依据班级情况制订,对班级成员具有绝对的约束力,每个同学必须严格遵守;

2、班干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

3、为使班级公约有效落实,班级选定委员作为班级公约的监督人,来监督公约的执行情况。

4、违反公约的同学必须向同学道歉,并接受班级规定的适当处罚。

5、所有同学必须明白:公约是为了创造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而制定,只有大家一起遵守,班级才可能为每个个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6、以遵守班级公约为荣,以违反班级公约为耻。

高一年级学生评语 篇10

2. 刘奇峰:无论于何时何地,遇到老师时,你总是亲呢地叫一声:“老师,您好!”你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嘹亮动听的歌声让大家就记住了你,你是我们班的骄傲。如果在学习上你也投入像学音乐般的热情,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3. 蔡小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了恒心与毅力。,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希望你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用勤奋是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创出质的飞跃。

4. 你为人热心,做事认真负责,最难能可贵的是你良好的学习心态,胜不骄败不馁,但学习上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偏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的进步!

5. 你是走读生中离学校最远的男孩,每个大清早都能看到你匆匆向学校奔跑的身影,正因为执着常常是比寄宿生还到教室得早。你有着良好的品德,善良纯朴,毫不做作,虽然今天的成绩对你来说并不理想,但是你已经努力了,坚持吧,相信你的努力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6. 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努力的必要性。老师希望你能提高上课的注意力,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相信,只要你肯努力,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的,期待着下学期你的进步!

7. 贺新强让老师高兴的是,你的学习态度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好转,变得懂事、踏实多了。老师知道你渴望学习成绩的进步,但又缺乏顽强拼搏、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要灰心,通过不断努力,让无数次失败奠定成功的基石,你终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8. 贺烨:你是一个可爱但不懂事的学生,你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成绩不够理想,要给自己定个目标,痛下决心,付诸行动,要想到没有汗水,就不会有收获,你最大的缺点是:做事没有条理。希望你在今后能下决心克服这个缺点,养成好习惯,打好基础,做个积极上进的好学生。

9. 刘阳:你应该感到庆幸,你的父母非常关心你的学习和进步,有你父母的配合,老师始终对你有信心,这一学期,你真的长大了,进步很大。当然,取得好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必须有信心、决心、恒心,老师相信新的一年你一定能展现新的风采

10. 你乐观开朗,端庄大方;尊敬师长,友爱同窗;爱好广泛,身体健康。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在学习中表现一定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供挖掘。

11. 你是一个有着较大潜能的学生,反映快,思路清晰,也是一位心地善良,纪律观念较强的学生.遵规守纪,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学习上,能及时完成作业,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你有着优良的读书潜质,可一直以来,你并未能很好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注重学习方法,讲究学习时效,一定会学有所成的。

12. 你的性格有点内向,与教师的沟通太少,你的有些想法老师是不知道的;你的各项表现还是不错的,是值得肯定的,特别是你的学习成绩,但还不够稳定。希望你能认识自己的不足,在下学期努力加以改正,争取做一个全面的人。

13. 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你,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积极进取,待人真诚,思想品德好。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成绩良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劳动态度端正,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14. 你恬静、柔和,富有才气;你刻苦、勤奋、富有进取心。不论在哪个方面,你都具有巨大的潜能。现在你已经在许多方面崭露头角:文学才华令大伙刮目相看,艺术才华令人耳目一新……才华需要展现,只有在展现中,才能得到进一步锻炼,在锻炼中才能更成熟。

15. 你给老师的印象是比较忠厚老实的,平时基本能遵守班级纪律,与同学相处的还是不错的;但是你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你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望今后要改正自己的不足,

16. 李健鹏:老师对你最满意的是,你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尽管你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我相信,凭着你的聪明,凭着你“想学”的信念,终有一天你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17. 你是班上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有着为祖国富强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你思想表现优秀,乐观开朗,稳重大方;尊敬师长,富有爱心;爱好广泛,身体健康。你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能力,每次的校运会你都能为班级积分的上涨添砖加瓦。你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在学习中表现较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创造了班级第一不倒的神话,是名符其实的学习标兵,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奋斗吧,你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18. 你对班集体很关心,很愿意为班级做点贡献,这你也做到了,老师很感激你;你的学习态度很好,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望你能继续保持;常规考核不错,但你有时不能控制自己,喜欢与他人讲话,老师没说错吧。

19. 作为班级的班长,你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你的学习态度是大家共知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是大家看得到的。作为班级优秀班干是大家的共同推荐。希望在工作中要多想办法(你的很多想法是值得实施的),使整个班级成为天印中学最优秀的班级,这需要你的努力,当然也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上一篇:剧院舞台下一篇:安全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