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高校分类三篇

2024-09-12

欧洲高校分类 篇1

一、产生: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和影响

大学图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项目的理论基础,将与高等学校有着直接和本质联系的学生、高校、工商业界、政府和研究人员确定为高等教育利益主体,他们以组织或者代表的形式参与了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大学图的形成经历了五个步骤:确定分类范围,即独立的合法的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确定分类维度,即学科专业、学生、科学研究、知识转化、教育国际化、地方服务;确定各维度的分类指标,并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参考国家数据库和问卷调查检测数据可靠性和即时性;通过分类工具绘制和比较各高等教育机构的现状。利益主体从不同程度上参与了设计,尤其是最核心的确定分类维度和指标部分,主要包括:

(1)利益主体小组讨论例会,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分类理念和途径选择等重要事项并提出意见;

(2)咨询委员会例会,对有关项目的重要事项进行审议;

(3)100所欧洲高校参与了分类草案的测评和个案研究,反馈了分类维度和指标的有效性、已有数据的可靠性和收集数据的便利性等信息;

(4)建立网络平台,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对商业参与、改革创新、地区和文化参与、终身学习观点等项目相关内容提出意见建议;

(5)建立长效咨询机制(如利益团队和咨询委员会),保证项目组和利益主体间的信息和观点的日常交流,与各大学、学生联盟、就业单位、国家和欧洲政策制定者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利益主体在分类设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图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吸收利益主体的观点和意见,使分类更加贴近社会,并得到最广泛的接受。

二、核心:多维度多指标分类标准

大学图没有按照常规方法将大学简单地分成几大类型,而是确定了一个由6个维度23个指标组成的分类标准(见表1),使用者可以从不同视角分别或综合地对高校进行考量[1]26。它遵循的原则是对高校进行客观的描述,而非说明。

由于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大学图更加注重学校对社会现实需要的满足程度,增加了如地方服务能力、教育国际化等相关维度和学位项目、开设公司、文化活动、本地生源学生数和毕业生本地就业人数等指标来衡量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三、实践:在线工具多彩呈现高校发展图景

为了便于呈现和比较,大学图采取了统计学的四分位法,从问卷中提取所需的数据,根据表1得到统一的标准数值,在每个指标轴上依据分位表(见表2)确定指标分位[1]33-34,如果指标数值在第一分位内,就覆盖第一分位,以此类推。

大学图分位值域是根据现有大学的指标数值确定的,每个指标都处于一个相对位置,随着更多大学的参与,分位范围会有所调整。指标分位确定完成后,一所大学的基本概况通过发现工具(finder)呈现,通过比较工具(viewer)可以选取若干所大学对各指标进行各种比较和分析[2]。图1是从大学图网站上随机选取的三所大学,分类工具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维度(本文通过不同图形来显示),每个三角形代表不同指标,23个指标顺时针排列,处于第一分位指标为最短的指标条,第四分位最长,使用者选中指标条即可以查看该指标的具体数据,这种呈现方式丰富具体,令人耳目一新。

目前,大学图已经收集了67个高等教育机构的数据,并一再强调自己分类的原则是以真实、可靠的数据建立一个不分等级、不作说明的描述性呈现,通过大学图,人们可以认识欧洲各所大学的大概面貌,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了解。

四、启示

在对大学图项目的不断了解和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着很多与我国相似的问题,如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如何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如何对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问题、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如何促进机构多样化发展的问题等。当然,高等学校分类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但是通过对分类理念和分类方法的探索和改善,可以引导高等教育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关于高等学校分类的研究已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研究成果很多,但总跳不出几种已有分类的框架,从大学图中,我们却能找到一些理念和实践上的不同之处。

(一)高等学校分类理论的“利益”视角

大学图认为,现阶段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在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就业竞争力;第二,在终身学习理念的号召下,有着不同的生活和教育背景、个性特长、知识水平和期望的人需要更具个性化的高等教育服务;第三,大学与工商业界开展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为他们提供合格劳动力,另一方面要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革新理念;第四,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分配方式、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其他政策对高校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等学校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受到社会的关注,承载了更多的期盼和责任。因此,大学图提出,高等学校分类的目的首先在于在社会和大学间建立顺畅的联系,形成共同发展的局面。要保证高校多样化发展,需要用社会需求的新视角来构建兼顾各方利益的分类体系,去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高等学校履行不同的责任和使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各种需求和期望。大学图围绕着利益主体完成了项目的设计和实践,它通过呈现高等学校发展的现实图景,帮助和引导社会和高校本身对各高校进行深入了解和认同,使高等学校分类体系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二)高等学校分类指标的“社会”属性

随着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大学早已不是仅研究高深学问的象牙塔,它正在从社会边缘走向中心,成为重要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大学分类大都以学校基础设施指标、人才培养指标和科学研究指标作为分类的主要维度,导致各高校不再坚守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办学模式、学科专业设置、发展战略逐渐趋同于研究型大学[3],千校一面的情况初见端倪,社会对高校的认识逐渐模糊,认可度逐渐降低,这与国外高等教育鼓励高等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背景有相同之处。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大学图不仅将传统的教学和科研作为分类维度,还采用了更多的“社会性”维度和指标,比如将地方服务作为独立的评价维度,以毕业生本地就业人数、本地生源学生数、地方来源收入三项指标作为衡量学校与地方的联系和参与地方发展的程度。如果这一分类维度运用到我国,不但可以为地方性院校的发展拓展空间、有利于他们争取更多的资源,还可以引导地方院校与地方协同发展,真正发挥高校为地方服务的作用。而在欧洲高等教育广开大门的背景下,大学图通过教育国际化维度引导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对外开放,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指标引导高等学校发展跨越了小范围的社会面向全球这一大社会服务。同时,大学图中知识转化的相关指标是对大学文化引领和创新职能发挥的途径和贡献进行的探索和评价,体现了大学分类的新的导向和趋势。由于多元利益主体的参与,大学图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属性,这与我国目前主要通过学位授予权、项目课题论文成绩等指标对高等院校进行分类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三)高等学校分类结果的“自然”呈现

大学图没有按照传统的分类模式将所有高校分成哪些类型,一方面由于这一分类实践仍处于探索和最初的运用阶段,另一方面也遵循了在项目设计之初就定下的“本分类是不分等级、不作说明、不增加高校负担的描述性呈现”原则。目前,大学图的主要作用是呈现各个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面貌,通过太阳型的分类工具,各利益相关者可以了解各自感兴趣的信息和内容。这一方法更趋自然和独立,没有强制性地将一部分院校归为某类型,没有将风格和特色完全不同的院校分成三六九等、一决高下。在存在即是合理的理念指引下,大学图建立了一个相互理解和了解的平台,试图为每所学校绘制一幅彩图,让我们了解每所学校的擅长和发展重点,让每所学校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特色和差异化发展,这也许能为我国高校分类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总之,大学图因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而起,按照不同利益主体的“受益点”设计了多维度多指标的分类标准,最后服务于利益相关者,体现了高校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辩证关系,展现了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的新趋势和动向,从中我们拓宽了对高校分类的方法和理念的认识,也可以为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寻求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Vught F A,Kaiser F,File J M,Gaethgens C,Perer R,Westerheijden D F.The European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Education Institutions[R].CHEPS:Enschede,2010.

[2]U-Map.Finder&Viewer[EB/OL].http://www.u-map.eu/finder.shtml.2010-04-14.

欧洲高校分类 篇2

[关键词] 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61-03

在“博洛尼亚进程”和《里斯本战略》的推动下,为了尽快实现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和欧洲研究区这两大目标,欧盟委员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欧洲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的研究[1]。希望设计一种全新的分类工具,应用一系列的维度及指标对欧洲的高等学校进行描述性分类,比较其差异性来充分理解并利用欧洲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2]。U-map作为一个当今世界高等学校分类实践中比较完整的分类框架之一,科学合理的维度与指标体系是支持它的核心,也是它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3]。

一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主要从6个维度共23个指标对欧洲的高等学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维度一:教学情况

教学与学位授予作为欧洲高等学校最核心的职能其包括以下4个指标。

1 学位层次集中度

学位层次集中度主要依照各学位授予数占该学校学位授予总数的百分比来进行指标定义,可以分为4类学校:博士集中型、硕士集中型、学士集中型、副学士集中型。院校可以同时具有多个特征。

2 学科覆盖面积

这个指标主要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97)”的学科标准来统计该校授予学位的学科数量来进行分类,表现了院校活动领域的宽广程度。其主要涉及了9大学科领域:教育、工程、社会科学、商学和法律、个人服务、自然科学和数学、人文和艺术、健康和社会服务、农学等。根据学校覆盖的学科领域数量可将学校分为3种类型:专业型院校(3个以下)、广博型院校(3~6个)、综合型院校(5个以上)。

3 教学支出

该指标主要根据相关年度院校用于教学活动的支出占该院校总支出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分类。

4 学位导向

该指标分为两个部分:传统型及通识性课程导向以及专业性及职业性课程导向。主要依据学校中某类专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多少来进行分类,被同时归为两类或以上的院校则属于混合型院校。

维度二:学生情况

该维度主要依据院校内学生的情况分为以下四个指标:

1 成年学生比例

以在校生中30岁或30岁以上学生的数量所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为分类依据,这个指标可以很好地测量院校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参与情况。

2 非全日制学生比例

以在校生中非全日制学生数量所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为指标。

3 远程教育学生比例

以在校生中远程教育学生数量所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4 在校生规模

以在该院校注册的所有在校生总数为依据对院校进行划分,以0.5万人、1.5万人、3万人为界限。

维度三:研究活动

该维度主要以运用科学方法产生新知识以及其他发展、发现和解释科学研究结果的活动为分类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指标。

1 同行评议出版物

用同行评议的出版物和其他同行评议的研究产出总数与专职学术人员总数的比值来表示。

2 研究支出

以相关年度院校用于研究活动的支出占该院校总支出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分类。

3 博士教育产出

以该院校相关年度授予的博士学位总分数与该院校专职学术人员总数的比值为分类指标。

维度四:地区参与

根据院校的地区属性以三个指标对院校进行分类。

1 在本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比例

根据前两年中留在本地工作的毕业生数量占全部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分类。其比值越高则证明院校与地区的关系越密切。

2 本地籍新生比例

根据本地生源新生数量占全部新生总数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划分,生源的确定以学生的家庭住址为判断依据。

3 本地/区域性来源收入比例

以本地/区域性来源收入占该院校总收入的比例划分院校,比例越高的院校与所在区域的关系越紧密。

维度五:知识交换活动

知识交换活动致力于组织、创造、获得或传播知识,并保证这些知识活动能为使用者所使用[4]。这个维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指标。

1 高校衍生公司情况

该指标是指每千名专职学术人员创建的新兴公司的数量,其中新兴公司是指近3年来院校因技术批准和转换的需要而创建的公司,衍生公司也包含其中。该指标数值越大则表示该院校在知识转换方面做得越好。

2 专利申请情况

这一指标是指每千名专职学术人员所拥有的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专利是指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由所在国的州政府或专利申请机构受理。

3 文化活动

这一指标用院校每千名专职学术人员拥有的文化活动数量来表示,文化活动主要指由院校独立或与其他机构合作组织的、面向普通民众开放的正式展览会、音乐会和演出活动[5]。

4 知识转化所得收入

该指标是指私人研究合同、继续专业教育培训及版权产品方面的收入占院校总收入的百分比,其比值越高则表示该院校在知识交换活动上表现得越好。

维度六:国际化导向

在U-map中主要以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相关方面来表现这个维度,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指标。

1 接收国际交换生的比例

指该院校接收的国际交换生数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其比值越高则证明该学校国际化程度越高。

2 派出国际交换生的比例

指该院校派出国际交换生数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其值越高则表示该校国际化导向程度越强。

3 攻读学位的外国学生比例

指标表示该院校中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数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其比值越大则表示该院校对国外学生吸引力越大。

4 非本国学术人员比例

指非本国学术人员占全校学术人员总数的百分比,其比值越高则院校国际化导向越强。

5 国际性来源收入比例

主要指国际性来源收入占该院校总收入的比例,比值越高则国际化导向越强。

二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的发展

1 欧洲高等学校的产生

欧洲大陆在经历了中世纪大学的辉煌之后连续遭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二战后,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加之欧洲国家语言等方面的影响,高等教育重心开始向美国转移。尽管欧洲高等教育在经过大力恢复与发展后,仍以高质量著称于世,但其国际声誉与吸引力,已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所超越[6]。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同化与压抑共存的时代,蛮族入侵罗马帝国之后,希腊、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文化相互碰撞并且逐渐开始融合。中世纪以封建制度发展、兴盛以及衰落解体为主线,格言法语作为无上权利的象征,所以个人必须服从群组,理想观念也是融合于制度中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文化的碰撞才酝酿出了近代文明的种子。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帝国、教会、教皇制、教会学校以及许多其他中世纪时代制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中世纪初期,欧洲的教育史为教会所垄断的,教会为了培育神职人员而在各区设立主教学校。11世纪西欧城市逐渐兴起,教会的僧院学校所提供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于是城市学校逐渐兴起,中世纪大学也在此基础上开始萌芽。

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其中萨勒诺大学作为当时医学研究的中心点,是诸多大学中相对古老的一所,主要在于编译医学著作与教学。而在这之后博洛尼亚大学则注重于法律的研究,后也增设了医学与神学的课程,逐渐与随后诞生的巴黎大学成为各大学的鼻祖。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起初是一种学生团体的联合,后来逐渐发展为师生合一的大学形式。在南方,新兴的学校大多数以博洛尼亚大学为模板,被称为“学生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是由诺丹大礼拜堂学校(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出来的,其分为神、医、法、文4个系。由于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巴黎大学的行政权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这就导致了北方的新兴学校大多数以巴黎大学为模板,被称为“先生大学”,这与博洛尼亚大学不尽相同。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在当初西欧新兴城市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所以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类:一类为按照教授的科目进行分类;一类为根据学校的组织形式进行分类。中世纪大学经历了整整5个世纪(12~17世纪),它的结构变化幅度较小,类型也相对稳定,是西方现代大学的雏形。

2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研究进程

二战结束后,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欧盟国家日益认识到提高欧洲高等教育整体竞争力的必要性,并在一些《宣言》和《公报》中表达了再度寻觅中世纪大学辉煌的理想追求,这一号召得到了欧洲国家的积极响应[7]。

1998年由德国、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的教育部长签署了《索邦宣言》(全称为《建设和谐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联合宣言》),这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索邦宣言》为欧洲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规划了长远且明确的目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999年在意大利正式签订了《博洛尼亚宣言》(全称为《欧洲高等教育区:欧洲教育部长在博洛尼亚会议上的联合宣言》),明确的提出了“要在2010年前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是对《索邦宣言》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由此“博洛尼亚进程”正式启动。

2005年,欧盟资助启动了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项目(U-map)。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欧洲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个包含4000余所高校、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高等教育体系[8],U-map应运而生。

罗伯特·伯恩鲍姆和杰克滨·哈斯曼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为7种:系统多样性、结构多样性、专业多样性、方式多样性、声誉多样性、构成多样性以及价值与氛围多样性。根据这个分类理论,欧洲高等学校分类指标体系则体现了除声誉多样性之外的其他6种多样性[9]。多样化作为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的灵魂,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项目组提出了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的总体原则,也为这一分类框架阐述了初衷、视角、性质、方法及特点[10]。

二 对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启示

高等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人才培养,随着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显著,所以就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对各类高等学校进行分类整理,这样不仅可以使高等教育系统和高等学校状况系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还可以迅速地找出教育体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与完善,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

由于各个国家与地区高等教育历史文化、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其对于高等学校分类的目的、方法、标准和结果也不相同,所以分类维度是对各类高等学校进行分组的决定性因素。

欧洲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在世界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中来说是比较完善的,在进行描述性分组之后比较了各高校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充分体现了欧洲高等教育的多元性。欧洲高等学校分类框架(U-map)对高等学校进行多维度多指标的描述性分类对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1 多角度论述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从6个维度23个指标对欧洲的高等学校进行了系统的多角度的分类,多重形式的分类维度不仅考虑到了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职能,还考虑到了社会服务的职能,国际化导向也响应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政策号召。其整个建构过程涉及了高校投入、过程、产出和影响的各个环节,对我国的高校建设提供了思路。

2 高等学校分类的透明化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的推广使欧洲错综复杂的高等学校分类更加透明化。U-map向大众展示了各大欧洲院校的详细信息,这不仅为学生选择高校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还为各大高校找准自己的定位提供了比对资料,更为工商界寻找自己心仪的投资大学提供了帮助。对于我国来说,高等学校分类的透明化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为广大的使用者提供参考比对的平台,更使政府参与对高校的建设变得更有目的性。透明化可以更好地吸取多方意见,为整体的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3 多元的民主参与与分类的动态性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中并没有在每个指标后都给出明确的分类名称,所以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给高校定义,这一点充分体现了U-map多元民主参与的特征。根据用户对U-map的反馈,项目组对框架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改正,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对分类再进行细化。而我国大多数分类方式都是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分类的标准略显死板,在分类的科学性上略有不足。

总之,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在建构方式、分类角度、民众参与性等特征上都为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建构提供了一定参考,对我国建构属于自己的分类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亚兰,刘莉,刘念才.多样性:欧洲高校分类的灵魂[J].比较教育研究,2010(4).

[2]Frans A van Vught(Ed).Mapp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Towards a European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M].Dordrecht:Springer,2009.

[3]吴岩,王楠,国兆亮.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的维度与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

[4][5]雷家彬,沈红.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框架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1(7).

[6]俞可.欧洲高等教育: 蹒跚走向一体化[J] . 上海教育,2003(9).

[7]旭辉.“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历程及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8]曹燕南,张男星. 欧美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变迁及启示[J].大学(学术版),2013(11).

[9]谢亚兰,刘莉,刘念才.多样性:欧洲高校分类的灵魂[J]. 比较教育研究,2010(4).

欧洲高校分类 篇3

大部分欧洲国家对于留学生都提供了宽松的留学政策以及优厚的福利待遇,因此非常受到中国学生的青睐和追捧。近年来,去欧洲留学的学生数量快速增加,成为热门留学目的地之一。而很多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转学去欧洲留学,这样可以缩短留学时间,降低留学费用。育路留学小编为您介绍一下热门欧洲留学国家的转学信息供学生参考。

法国

法国对于留学生提供了非常优厚的留学政策。外国留学生与法国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外国留学生如果在法国公立高校就读,免交学费,并且享受交通和房屋补助。因此法国是很多学生向往的理想留学国家。

学生如果想通过转学去法国留学深造,最好在大一进行。这是因为法国大学学制为三年,学校不接受大

一、大二在读学生学分转换,因此国内大一大二在读生到达法国后,绝大部分需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读起,部分院校可以接受读完大二的学生插入本科第二年。德国

德国教学严谨,教学水平高,学历获得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到德国留学深造。德国对于外国留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国际留学生想转学去德国留学的难度很大。转学制虽然是不被禁止的,但是转学制可能会给留学生带来一些风险,比如说奖学金等教育资金方面可能会因此受到损失,因此,德国大学的有关部门警告留学生转学制时要慎重。

意大利

最为欧洲乃至世界艺术中心,意大利每年都吸引大批的艺术生前往留学。意大利留学费用在众多欧洲国家中费用最低,因此也是工薪阶层学生的理想选择。学生在意大利留学转学,应掌握以下几点。选好学校和专业;在学校官网找到转学方面的规定。找到后仔细研究,不放心的话再跟秘书处核实一遍。然后就是着手准备考试了。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意义下一篇: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