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灯三篇

2024-07-23

用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灯 篇1

小花的信念

顾城

在山石组成的路上

浮起一片小花

它们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它们相信

最后,石头也会发芽

也会粗糙地微笑

在阳光和树影间

露出善良的牙齿

【选文缘由】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想,教育也应该是个诗意栖居的地方。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速,在这样一个有些浮躁的年代,静下心来读一读诗,让生活多一些诗意,多一些美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童要读诗吗?毋庸置疑,答案是肯定的。

选择这首诗源于我校开展的晨诵课,我们选取古今中外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小诗介绍给学生,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外延,为学生打开一扇大语文的门,于是就有了这首《小花的信念》。它选自顾城的诗集。这是一首温暖的诗,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对于石头的冷漠,小花没有抱怨,没有仇恨,黑暗没有荫蔽它充满阳光的心灵,它始终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头的冷遇。至真至诚的坚定信念终将使得石头发芽,露出善良的牙齿!这种善良、宽容、坚定、执着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吗?

这首诗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读这样的诗,学生们发现了:金黄的小花、湛蓝的天空、粗糙的石头……他们会明白:“美”,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诗人想象奇特,读着读着,学生的想象会天马行空起来,情怀也会变得浪漫起来。在成人看来冰冷的石头,在学生的眼里却是有生命的,它会发芽,会露出善良的牙齿;风会唱歌,花会微笑,种子拱出地面会尖叫……

诗人修辞使用巧妙,溢满童真童趣,学生容易模仿创作,他们也能写出自己的作品,享受创作的乐趣。

诗歌内涵丰富,善良、宽容、坚定、有信念……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元素滋润着学生健康成长!读这样的诗,学生的精神世界会变得丰盈,内心也会变得强大!

我们还会把更多优秀的诗歌推荐给学生,希望能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播下诗意生活的种子,用诗歌点亮学生的心灯,正如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备课构想】

《小花的信念》这首诗短小精练,但构思精巧,内涵丰富,适合高年级学生读。怎样引领学生进入意境,体会诗歌情感,内化诗歌语言,获得心灵的感悟呢?创设情境,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诗歌真正走入学生的世界,融入学生的灵魂。

本课教学主要分四个板块进行:

一、初读诗歌,读好节奏

读正确、流利,读好节奏,这是诗歌朗读的最基本要求,是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打下基础。

二、再读诗歌,感受意境,感悟形象

我初读《小花的信念》时,眼前一亮,被这首诗吸引。再读,越来越被它感染,不知不觉眼前出现了一片金黄色的小花。这究竟是什么样的小花?诗人仅仅是在写花吗?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小花”吗?我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小花,先是盛开“一朵”,然后是“几朵”,最后是“一片”,想象自己所受到的冷遇,感受遭到冷遇时的心情。学生的读诗随着“小花的开放”变化,从“个别读”到“几个学生齐读”,最后“全班一起读”,所有学生参与角色变化,有所感受和体验。这样一点一点地读诗,一点一点地进入情境,一点一点地感悟,金黄的、温暖的、宽容的、善良的、有信念的小花形象就会清晰地浮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就会一步一步地走进小花的内心世界。在层层推进的情境创设和朗读中,学生读诗、悟诗,想象被激活了,思维被点燃了,情感被激发了。

三、补白作诗,学习表达,感悟信念

诗歌的语言精练优美,想象奇特。学生可以模仿甚至创作儿童诗。在学习第3小节诗时,我没有完整呈现,只是出示:

紧接着,我问:“石头会怎样呢?放飞自己的想象,在作业纸上写一写。”

留白的诗句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写完后把自己写的诗和原诗进行对照比较,极具冲击力,更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此时教师适时总结,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四、回归整体,感情朗读,读出自我,点亮心灯

回归整体这一环节仍离不开“读”: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把诗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然后由“花”及“人”,联想生活中像小花一样的人,再读。课到此处,学生对“小花”的认识已经不是浮在浅处——“金黄的小花”不仅仅是花,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美德。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个丰盈的精神世界,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读诗,不仅是在读别人,也是在读自己。教学最后,我设计“让学生直面内心”的环节,让学生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遇到冷遇,我会怎么做?我会是那朵金黄的小花吗?我把诗中的“小花”换成“我们”,学生带着自我的体验读诗。是啊,做一朵温暖别人的小花,是多么美好啊!在这种反复的读诗中,真、善、美的种子已经悄悄地播在了学生的心中,诗点亮了学生的心灯,成为成长的助力。

【课例呈现】

一、课前热身,放飞想象

师:(出示图片)新课之前,老师考考你们的想象力。电线杆上停着几只燕子,像什么?金色的向日葵像什么?翩翩起舞的蝴蝶像什么?

(生说。略。)

师:这节课,让我们放飞想象,踏上诗歌之旅。

二、认识诗人,导入新课

师:他,叫顾城(出示顾城肖像图),是一个很可爱的人。他总是戴着一顶帽子,他的帽子很像从牛仔裤上剪下来的一截裤腿。所以大家问他:“你干嘛戴这么一顶帽子?”你猜他怎么说?他说:“这是我的家,我老待在家里很安全。”有时候又说:“我生气的时候,这是烟囱。”还有呢,“今天,要是谁乐意往里面放钱,也并不太坏。”是不是很有趣,很有想象力呀?他被人们称为用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他写的童话般的诗——《小花的信念》。

(师板书课题)

三、创设情境,入境朗读,走近“小花”

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的第1、2小节,读的时候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正确流利,读两遍。(出示诗的第1、2小节)

(生自由读诗。师指名读,师生评价。生齐读。)

师: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小花为什么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生:小花的信念是什么?

师: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有了问题,用什么办法解决?

生:多读几遍诗。

师:对,深入文字去读、去思考是最好的办法。读读看,诗中写了哪两种事物?

生:小花。

生:石头。

师:诗中的花是什么样的花?

生:金黄的、美丽的。

生:花瓣小小的……

师:“金黄的”“小小的”,多么美丽又多么柔弱的小花呀!来,把这两个词送回诗里,读读这两节诗。

(生读诗)

师:不管是美丽的花,还是小小的花,它们既没有长在雍容华贵的皇家园林,也没有长在喧嚣热闹的街心花园,甚至都没有长在肥沃一点的泥土里。它们只盛开在山石组成的路上,和它们朝夕相伴的只有石头。这是怎样的石头?

生:坚硬的。

生:冷漠的。

生:无情的。

师:哪个词告诉了你?

生:冷遇。

师:对,读诗也要抓关键词。

师:“小花”可能会受到“石头”怎样的冷遇呢?闭上眼睛,尽情想象。

(播放音乐)

师:(采访学生)现在你就是这朵小花。春天来了,你第一个睁开眼睛,绽开了金黄的笑脸,本以为身边的石头朋友会和你一起欢笑,可没想到它对你怎样?

生:它冷若冰霜,嘲笑我,说没见过我这样丑的花。

师:你是什么心情?

生:我很伤心,很难过。

师:可是,你还是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头的冷遇。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注意红色的词语。(出示。师把原诗中的“一片”改为“一朵”,把“它们”改为“它”,生有感情地朗读改动后的诗。)

小花的信念

在山石组成的路上

浮起一朵小花

它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师:还有哪些同学想成为这样的小花?请起立。(一部分学生起立)

师:(采访站起来的学生)金黄的小花们,石头的冷漠也阻止不了你们的开放。你们看,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马上暴风雨就要来了,你们多想到这些石头下避风躲雨呀,可是,石头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生:石头说:“去去,一边去,我可不想看见你。”

生:它不让我避风躲雨。

生:它用棱角划伤我。

师:你们是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好无助。

生:我浑身疼痛,伤心地想哭。

生:我很难过,我想也许是石头遇上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才这样对我的。

师:即便这样,你们仍然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头的冷遇。请你们一起读——(师把“一片”改为“几朵”,站立的“小花儿”们动情地朗读。师指导、评价。)

小花的信念

在山石组成的路上

浮起几朵小花

它们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师:石头虐花千百遍,花待石头如初见。不论石头如何冷漠,小花始终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头的冷遇。这样的小花该有何等的胸怀呀!全班一起读——(师出示原诗的第1、2小节,生读。)

小花的信念

在山石组成的路上

浮起一片小花

它们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师:或许,小花也曾委屈,也曾痛苦,也曾流泪,然而,它把泪水化为力量,把微笑写在脸上,最终开出了自己的花,温暖着石头。这样的小花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生:善良。

生:无私。

生:坚强。

生:宽容。

四、补白作诗,学习表达,感悟“信念”

师:回到前面的问题,石头这样冷酷无情地对待小花,小花为什么还要用金黄的微笑回报它,为什么不放弃呢?我们来听听小花的心声。(师出示留白的第3小节诗句)

它们相信_

最后,石头也会_

也会_

在阳光和树影间

_

师:石头会怎样呢?放飞自己的想象,在作业纸上写一写。

(生写诗,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写的?请读一读。

(生读自己写的诗)

师:诗人是怎样写的呢?

(师出示原诗,生把自己写的诗和原诗作比较,和同学交流。)

师:石头发芽是诗人把石头当作植物来写的,石头微笑是诗人把石头当作人来写的。你看,诗人的修辞用得多么巧妙,想象多么奇特,就像诗人戴的那顶帽子,在他的眼中也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找到了“想象”和“修辞”这两个写作密码,你们也能写出与众不同的诗。

师:知道小花为什么不放弃了吗?因为它们相信——

生:(读)最后,石头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和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

师:读到这儿,你发现这还是什么样的小花?

生:遇到困难决不退缩的小花。

生: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小花。

生:有坚定信念的小花。

师:受到冷遇,用微笑来回报,一次也许很容易做到,可是每次都这样却很难。这需要坚持,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任凭黄沙漫天,环境恶劣,任凭你石头铁石心肠,我依然微笑,我依然阳光,我依然善良,这种向美、向善、始终如一的品质也许真能使得云开雾散,盼来春风化雨,守得石头发芽。一起读——

(生读诗)

师:读好“相信”,读出“坚定”。再读——

(生神情坚定地读诗)

师:石头会怎样对待自己今后的人生呢?

生:石头再也不会嘲笑小花了,刮风下雨的时候它会保护小花。

生:石头不再冷漠了,它和小花成了最好的朋友。

师:真为石头感到高兴。

师:柔弱的小花和坚硬的石头,你觉得它们谁更强大呢?为什么?

生:小花。因为小花有坚定的信念,它用温暖感动了石头,改变了石头。

师: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英国作家白哲特说——(课件出示白哲特的话)

生:(齐)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五、回归整体,读出自我,点亮心灯

师:谁来读读整首诗?

(生配乐齐读诗歌,背诵诗歌。)

师:在诗人的笔下,这一片金黄的小花是有生命的,有信念的。生活中,你见过像小花一样的人吗?

(生举例)

师:这位老师叫丁立芹,(出示图片)她身患癌症,仍坚守讲台,挽救了一个又一个迷途的学生。因为她坚信,爱能感化所有的学生。她就是那朵金黄的小花啊!

(师继续举例)

师:读诗,不仅是在读别人,也是在读自己。问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遭到冷遇,我会怎么做?我会是那朵金黄的小花吗?记住这首诗吧,一起读——(出示。师把诗中的“它们”改成了“我们”。)

小花的信念

在山石组成的路上

浮起一片小花

我们用金黄的微笑

来回报石头的冷遇

我们相信

最后,石头也会发芽

也会粗糙地微笑

在阳光和树影间

露出善良的牙齿

师:记住,这是你们对自己的一份承诺。今天,我们一点一点地读诗,一点一点地悟诗,真不简单。最为可贵的是我们学会了思考。有了思考,读诗就会有价值,我们的心也会被诗点亮。以后,同学们要多读读这样的好诗,也可以自己创作诗歌,老师期待着!

【课例评析】

章老师的《小花的信念》教学,是她在沪、皖、苏、浙长三角地区上的一节交流课。没有任何教学参考资料,磨课过程中,几次试教,几易其稿,最终我们看到的是情味浓浓,诗意浓浓,语文味浓浓的课。

整节课脉络十分清晰,从“读诗”到“写诗”,从“感悟形象”到“走入内心”,从“小花”到“自我”,从“诗歌”到“生活”,章老师引领学生朗读诗歌,品味诗歌,想象写诗,一步一步走进小花的世界,感受小花的信念,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成长的力量!

一、读诗——让学生融入诗歌

文字进入灵魂的唯一方式就是“读”,章老师深谙其道。这节课,“读”占鳌头,层层深入推进教学,“读”贯穿始终。

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课始,教师出示诗歌,让学生自由读诗,读好节奏,读正确流利。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敏锐地抓住关键词“金黄的”和“小花”,指导学生读出花的美丽,花的柔弱。这样的设计独具匠心:突出“小花”,是为了和下文中坚硬的石头作对比;突出“金黄的”,是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金黄”不仅仅是小花形象上的美,其真善美的心更是熠熠闪光。

在感受小花形象、感悟小花信念的环节,朗读层次非常清晰,指导不露痕迹。一读,教师把原诗的第1、2小节中的“一片”改为“一朵”,“它们”改为“它”,请最先绽放的“那朵小花”读;二读,教师把原诗第1、2小节中的“一片”改为“几朵”,站立的“小花儿”们齐读;三读,师出示原诗的第1、2小节,全班齐读。小花的绽放从“一朵”到“几朵”再到“一片”,越来越多,在层层递进的朗读中,小花形象清晰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回归整体时,学生有感情地配乐读、背诵。整节课,学生充分地读诗、悟诗,在读诗中学会了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没有停留在浅处,而是一步步走向深入——由“花”及“人”,再由“人”及“我”。学生联系生活,直面自我:如果有一天,我遭到冷遇,我会怎么做?我会是那朵金黄的小花吗?教师把诗中的“它们”改成“我们”,让学生朗读整首诗,“小花的信念”由此植入学生灵魂深处,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他们。

二、品诗——让学生走入意境

课标指出,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可是,很多时候,诗歌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让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很难落实。本课教学中,章老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利用音乐渲染,变换角色,把学生当成小花,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小花遭到的冷遇,体会小花的情感。教师采访小花:春天来了,你第一个睁开眼睛,绽开了金黄的笑脸,本以为身边的石头朋友会和你一起欢笑,可没想到它对你怎样?你是什么心情?学生畅所欲言。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成为小花开放的时候,教师接着采访:金黄的小花们,石头的冷漠也阻止不了你们的开放。你们看,刚刚还是晴空万里,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马上暴风雨就要来了,你们多想到这些石头下避风躲雨呀,可是,石头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你们是什么心情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说出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不同情境中,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有感情朗读。这样,学生真实地走进小花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情感共鸣,自己也成了小花。小花那至真至诚的坚定信念深深种植在学生的心中,品味诗歌落到了实处。

此外,教师抓住诗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石头会怎样对待自己今后的人生。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激活了,想象也再一次被激发,在“小花”和“石头”的对比中,学生体会到信念的力量,真、善、美的力量!

三、写诗——让学生学会表达

诗歌离不开想象,章老师写诗环节的设计非常巧妙。在学习第3小节诗时章老师设疑:石头这样冷酷无情地对待小花,小花为什么还要用金黄的微笑回报它,为什么不放弃呢?教师不揭开谜底,而是呈现留白的诗句,让学生补白。留白的诗句给学生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因为之前学生已经进入小花的角色,感同身受,情动而辞发,因此学生写出了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精彩纷呈。

学生写好后,再出示诗人的诗句,朗读、对比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领悟作者巧妙的修辞,发现写诗的秘密,习得写作的方法。

四、悟诗——点亮学生心灯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还肩负着促进学生精神人格成长的任务。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由“花”及“人”,列举身边的“小花”,让学生明白:原来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小花,“花”不仅仅是花,更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教学并不就此结束,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如果有一天,我受到冷遇,我会怎么做?我会是那朵金黄的小花吗?接着教师把诗中的“它们”改成“我们”,学生再读,把诗牢记在心间。读诗,也能够解决我们自身可能遇到的困境。

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把小花的信念融入学生的血液,融入学生的灵魂,点亮学生的心灯,这就是诗歌的力量!

用爱心点亮聋哑孩子的心灯 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爱心;自身素质;心灯

上帝总是要和人们开玩笑,所以世界上才会有一些残疾孩子。这些孩子的成长是家长最大的心愿,他们如果能真正融入社会中,成为一名能够自食其力的人,是特殊教育机构的责任,也是使命,让这些先天缺陷的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成为社会上的一分子,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下面就谈谈特殊教育工作的体会和思考。

一、拥有一颗爱心

对正常而健康的孩子实施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心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优化教育模式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对于一群聋哑学生的教育,实施起来不知要比正常孩子的教育难上多少倍。但是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我坚信只要拥有一颗爱心,就会收获丰硕的成果。而在实际工作中,也验证了我的这个结论。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心智不高,智商不高,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也缺乏。对于一般孩子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在聋哑孩子的身上都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教师的爱心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不能很好地和别人交流,他们听不到声音,他们的世界是静静无声的。我们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能够站在聋哑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尽量将他们的生活贴近正常的学生,和健康的人一样去工作和生活。

二、提高自身素质

光有爱心,对于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不够的,还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这种本领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手语水平,更主要的是职业道德。对于聋哑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耐心。因此,教师要苦练基本功,提高自己的手语水平,具备一定的手语水平便于和学生交流,也便于教育学生。对聋哑学生的教育,既要有文化知识的教育,也要有生活能力培养的教育,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在短期内形成较强的能力、知识建构和生活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这样一群特殊的学生,教师更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给家长一个希望,给孩子一个天地,给社会一个和谐,这是我们做特殊教育工作的天职。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的聋哑学生,因此也需要教师给予特殊的关照。而在工作中,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自己的爱心去点亮孩子心理的灯盏,为孩子未来的人生之路指明一个方向。这也是为残疾孩子家长带去希望的途径,为减轻社会负担而做出的努力。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温馨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黎小夏.谈谈低年级聋班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体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

[2]姜雪.探究多元智能理论在培智学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5(22).

用赞扬的语言来点亮学生的心灯 篇3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扬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

赞扬是一种鼓励,赞扬是一种肯定,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赞扬可以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赞扬可以把人世间不协调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赞扬可以激发人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也许一次小小的赞扬,就能改变人的一生。

‚责难伴随孩子,他自惭形秽;激励伴随孩子,他信心倍增;宽容伴随孩子,他坚忍不拔;赞扬伴随孩子,他堂堂有方。‛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表扬,特别是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更是百倍珍惜。表扬会对一个孩子甚至他的一生产生影响。及时表扬能让学生多一份成功的快乐和一份挑战的自信,并得以固化。

我带的班上有一位女生,学习反映慢不说,作业也不能及时上交,上课还不敢举手发言,不和同学交往。经过了解,我发现她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对自己想做的事也缩手缩脚。

一天,我正在讲课时,发现她在做小动作,我准备严厉批评她。但是,我知道这种做法只会增加她的无助,结果只能是她会更加自卑,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拒绝老师的教育。如果变一种办法处理她,她是否会表现的更好?我没有批评她,只是让她朗读一段所学课文内容,并针对优点评析,并在全班面前表扬了她。第二部分的继续朗读,使全班同学感到诧异:她的朗读迅速超出了她自己刚才的水平。想不到几句表扬的话竟收到了最佳的效果。过了一段时间,她在日记中写到:‚老师的赞扬使我感到多么幸福和自豪‛。她的话在我耳边回响,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多年来,我充当了警察的角色,对学生的优良行为往往视而不见,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认为‚学生都是轻骨头,一表扬就要飘起来‛。如果学生出现一些小问题,偏要‚以小见大‛,严厉批评,甚至把那些经常讲话、做小动作、捣蛋的学生安排在前面就坐,置于自己的严厉控制之下,非常吝啬地使用微笑、赞语,更谈不上公开的表扬与奖励了。教育的方法那么多,我们针对学生的不足和问题,仅仅只采用批评是多么狭隘啊!小孩子喜欢听表扬这是很自然的,为什么老师不能顺着孩子的心理来教她呢?于是,我改变了教育方法,对学生的表扬逐渐多了。为此我给自己定下原则;绝不吝啬表扬。但要要让表扬起到切实的作用,我也把握住了四点:一是表扬要真心实意。有时我想,老师批评起学生来往往觉得越狠而有力越过瘾,直到学生哭了,才觉得学生已经刻骨铭心。表扬为什么不能多用点心思,而达到彻骨的程度使之上升为赞扬呢?于是我要求自己表扬学生时要动真情,语言上要火辣辣的,时间上也不要过分顾惜,直到学生笑了,脸兴奋得红了,其它同学都羡慕了为止,这样的表扬可能会影响学生终生。二是要多种多样的表扬形式。表扬往往只限于口头,这太单调。可以是热烈的掌声,老师与被表扬者亲切地握手,甚至有时抱一抱小孩子表示衷心感谢,请小组同学帮助找优点.三是要有真切的表示。多次的口头表扬,会让人感觉空洞,激励短暂,所以还要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奖励,时时鼓励。四是要重视差生表扬。经常受表扬的往往是学习中上的学生,差生听起来没有刺激,要抓住点滴机会真诚表扬,要格外重视。

期中考试就要到了,那天我上完课后,做完了手头的工作,随手翻阅学生交上来的日记,无意中看到这样的题目:惊喜!我想这么紧张的学习气氛还有什么‚惊喜‛可言?于是就认真读起这篇日记,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日记是这样写得:‚常言到‘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有,这看似碰巧的事终于让我给碰上了,看来,老祖宗传下来的佳话不信不行啊!我刚用这个本子记日记时许多同学得 ‚优+‛,不知道我有多羡慕多嫉妒!我认为这是无尚的光荣,于是拼了老命写好日记,可是每次只是优。我想,还是算了吧,也许‚优+‛只是为某个同学准备的,我天生写不出那么好的日记。这以后,我也不太在乎优+是否光临寒‚本‛了,但是 ‚优‛这位朋友从不嫌弃我,还是常来,这我也就满足了,不再为‚优+‛伤心劳神了。今天打开日记一看,又是‚优‛,刚要扣上日记本,忽然发现这个‚优‛有点怪异!后面好像多了一个尾巴!我仔细一看:天呀,我得了‚优+‛了呀!我等你等的太久了,你终于来了!我就象干渴的稻田忽然遇到降临的雨水一样,心里不知道有多甜了!真是太高兴了!‛

这篇日记是刘某写的,这个学生,聪明好学,只是字写得不太被大家认可,做事情大大咧咧,没想到竟然能为得到一个‚优+‛欣喜若狂!

看到这篇日记后,我一直在反思: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缺点,缺点越挖越多;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优点也越挖越多。我们经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孩子是一颗颗稚嫩的幼苗,是一个个纯洁的灵魂,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鼓舞学生的自信!

我们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代人的风貌,学生们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活泼的灵性、开朗的性格等等,都是由于父母和老师经常采取表扬、赞扬、宽容的教育方式才能得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则。

美国教育心里学家盖杰和林伯纳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对于教师来说,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式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伴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他们还说:‚我们的教师忘记了他们对学生的夸奖是多么得重要,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从不对学生说一句好话,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的!‛我想,这不是对教育警察角色的人的最好的忠告吗?

作为老师来说,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当好学生成长中的引路人,那就要欣赏他,放大学生的长处,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赞扬。激励性的赞扬语言如果运用得当,能够很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他们快乐的学习。表扬要适当,不要一好遮百丑,表扬的是孩子的具体表现,不是孩子整个人,也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有的老师怕学生自满,一面称赞一面告诉他你的某某方面还做得不好。这样会让学生觉得扫兴,觉得有压力和负担;表扬要真诚,看着被表扬的学生,面带笑容告诉他或其他同学因什么被表扬,老师为他感到自豪。表扬要巧妙,不要笼统。如一个积极发言的学生,你经常表扬他踊跃还不如表扬他一个精彩的回答。爱因斯坦这样说过:别人赞扬他思维能力强,有创新精神,他一点都不激动,他作为大科学家听这类话听腻了,但如果谁赞扬他小提琴拉得棒,他一定会兴高采烈。表扬要新颖,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平常大家不注意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反而更好。精心设计、有针对性、适时适量的赞扬更能使因人而异,自然贴切,这样会事半功倍的。

对学生的真诚的表扬,就会真正地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期待和鼓励。那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能让学生如沐春风,真正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和理解,能从心底激发学生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情。

上一篇:加强煤矿班组建设下一篇:防止夏季猪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