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八篇

2024-07-22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篇1

一、走近家乡民风民俗, 增进学生的社会体验

慈溪市新浦人, 传承并创造着民俗文化。在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情趣习惯和各种礼仪规矩等方面, 都有着显著的特点。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 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也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极佳土壤。五年级学生开展了“亲近家乡民俗”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生活经验入手, 引领学生走入社会, 走近社会成员, 感受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民间传说、古老童谣、风味小吃等, 无一不让学生体验到本土文化的独特气息和价值。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开展“集民间故事、讲民间故事”活动。学生们在课外倾听老人们讲述《三八廿八虾仔一铜勺》《泥螺告状》等一个个美丽又神奇的故事, 充分感受到富有韵味的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把各种有趣的民间传说整理成文字, 开展讲故事比赛, 然后把收集的故事组织成一本民间故事集, 在班级甚至是全校传阅, 以活动促学习, 以学习促活动, 增强了学生对传统乡土文化的兴趣。

二、利用本土环境资源,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 环境问题每时每刻无声无息地教育、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校外环境资源是最直观的教材。例如, 在六年级组织开展的“我爱家乡——新浦”环保专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们了解到新浦的环境现状, 纷纷献计献策, 愿为新浦的环保出一份力。活动过程中, 环保志愿者去公园、路边、河边、车站等公共场地清理垃圾, 收集废电池, 回收废纸、牛奶盒等, 拓展了学生的活动领域,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利用校外环境教育资源, 使学生更加自觉形成环保意识,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借助家乡名优特产, 培养学生家乡自豪感

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作为长期居住的乡土, 对学生发展具有优先、深厚的影响。学生的衣食住行都带有本土特色, 利用本土名优特产,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自豪感, 是方便有效的题材。

新浦镇地处慈溪北部、杭州湾南岸, 有1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 海涂资源极为丰富, 有各种鱼类、虾类、蟹类, 还有蛤蜊、泥螺、海瓜子……共100多种海鲜珍品, 闻名省内外, 上海、杭州、宁波客人都喜欢新浦海鲜。我校五 (2) 班开展“我爱家乡的海鲜”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们通过访问、调查、品尝、记录、整理, 对家乡海产品的种类、形状、味道、价格、作用及其捕捞方法、人工养殖技术、经济效益等全方面进行了研究, 收获颇大。

除了海鲜, 新浦土特产也很有名, 如海地棉花、咸地西瓜、四角红菱、浙货麦冬、浙药白术等, 其中影响最大、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是新浦的丝瓜和胜北黎阳的葡萄。2006年“黎阳”牌葡萄成为宁波市名优特产, 获浙江省农优特产“金奖”, 同年12月, 黎阳葡萄种植基地还被命名为“慈溪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正是基于这些资源优势, 我们学校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开展的“走进田野”家乡名优特产调查研究和“感受葡萄村”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便应运而生了。学生们在活动中热情高涨, 并在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照一照、记一记中认识了家乡的名优特产, 培养了家乡自豪感。

四、依托家乡特色企业,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新浦是慈溪市工业重镇,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工业企业呈块状发展, 现已有近三千家私企在运作。新浦镇工业企业有三大主要支柱产业:一是水表水暖五金件行业, 二是婴童用品行业, 三是家用电器行业。这些企业在优秀企业家的带领下, 励精图治、开拓创新, 为新浦的振兴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 浪木集团饮水机、佳星公司取暖器、辰佳公司洗衣机分别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和宁波市名牌产品, 神马、赛亿、心连心等公司商标相继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为此, 我校六年级学生开展了“迈入企业”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们走出学校, 融入社会, 访问身边的工人, 采访企业领导, 参观工业园区, 了解家乡企业的发展历程, 感受家乡人创业的艰辛, 学习他们的拼搏精神、创新精神, 从而立志建设家乡、回报家乡。

五、传承父辈创业精神, 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学生生活的家乡——新浦, 已从海隅一村发展成为杭州湾畔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兴城镇。这里农产品丰富, 工业经济发达,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派繁荣兴旺景象,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和杭州湾新区的开发建设, 新浦也已成为一方发展的热土, 学生都引以为荣, 而这份殊荣, 离不开父辈们的艰苦创业。我们以此为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确立了《理想放飞在家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把学生小组或师生共同确定的活动主题立为子课题, 进行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 认识现在, 展望未来, 不断激发创造精神, 逐渐增强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 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 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 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富有开放性和可选择性, 强调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开发利用上进行大胆实践与探索, 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继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开发,利用,发展

参考文献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篇2

一、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的研究背景

1. 校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校外教育信息化不仅仅在于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而在于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促进校外教育的发展。校外教育相较于学校教育而言,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校外教育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视野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信息技术和经济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传统的校外教育需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2. 电子学生证的深度使用

基于电子学生证的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数据的采集,就是将学生在校外所从事的任何实践活动、课程、竞赛等都进行系统的记录,为学生对自我特长和需求的认识提供一个可视的参考。电子学生证自2012年开发使用以来,数据信息包括学生所在区域、学校名称、学生姓名、身份证号、活动时间、活动项目等多项内容。只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就能知道这个学生在哪个时间,参与过哪些课外活动,每一项活动都清清楚楚地记录在案。基于电子学生证,在闵行区校外实践活动管理平台上,我们对于学生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各类课程和各类竞赛中的情况一目了然。

3.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数据的补充

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是我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一场变革,采集的数据包括学业进步、成长体验等各个方面,学生的成长数据不再以单一的学业成绩为主。在校内,学生的日常行为数据可以被动态记录,然而校外的学生生活、体验、学习就成了“数据盲区”。缺失学生的校外教育数据就无法真实、完整地体现学生的成长状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电子学生证的校外实践活动数据就显得弥足珍贵。

二、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的现状和研究意义

1. 校外实践活动数据从零散型分布走向集中型

本研究中的“校外实践活动”所指的是闵行区政府投资,区教育局领导下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区教育局挂牌的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提供的教育活动。在学生校外活动实践管理平台建设前,校外活动的数据都是呈零散分布状的,很多教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对于在校外活动都仅仅是“个别点记忆”。但是,有了这个平台后,我们就能将学生校外教育综合活动记录在案。目前,我们记录的主要是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举办的比赛、综合实践活动、公益活动、校外教育培训等。学生校外活动的数据正逐步走向相对集中型。

2. 使传统校外活动描述具象化

基于电子学生证的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会为传统校外教育插上信息化发展的“翅膀”。基于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可以将学生校外活动描述具象化。目前,该平台中已经有将近二十多万条数据,正在形成一个校外教育数库,并会逐步丰富和扩大。这个校外教育数据库中记录着学生的校外发展轨迹,便于教师发现学生某些方面特长或不足,只有拥有实证的基础,实施个别化教育干预和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 为闵行学生成长数据作有力补充

我区学生成长数据中包括身心健康、学业水平、个性技能与成长体验。如果说学生在校主要以学业水平为数据来源,那么学生思维个性与成长体验两个维度的数据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外实践活动的数据。只有校外与校内数据的“双轨”同行,才能全面、客观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

三、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的实施与探索

学生校外实践活动信息纷繁复杂,采集什么样的信息最能反映学生校外成长的真实状态?目前,学校保存与采集的比较少的学生成长信息中就有学生校外实践活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参考国家有关标准、上海市教委各项教育改革政策,围绕我区教育局“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结合区域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从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教育发展导向出发,对于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主要参考区内相关内容及规范。

1. 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标准

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的标准主要分为平台数据建设和数据源参考标准。教育部出版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一书中所列的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是整个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将来实现全国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因此,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相关的国家标准代码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相关的教育部使用的代码都是我区校外实践活动数据的参考之一。

目前,校外实践活动数据主要以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承担的校外教育活动数据为主,以期能最大程度地将学生校外的各种活动系统地反映出来。在参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和《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稿)》说明之后,我们结合区电子学生成长档案相关的内容,参考了区级标准《闵行区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闵行区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学习领域分类》,统一了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标准,更便于校外实践活动数据与校内学生其他数据的统一对接。

2. 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内容

校外实践活动数据主要是采集学生在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参加各类课程、实践活动、各级竞赛的数据。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的各类课程共有语言、数学、社会、科学、技术、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等八大类,这是与区电子学生成长档案中校内课程的分类相吻合的。课程分类相同便于校内外数据的互通融合,促进了校外教育教学与校内教育教学这对“孪生兄弟”的协同发展。目前,主要数据采集中心已开发了可以在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内使用的区域校本课程信息。校外的许多特色活动已经走向课程化,科学、规范地将学生活动有效整合并形成课程。

学生竞赛所采集的数据内容是由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学生参加的区级及以上活动。数据主要采集七个方面的内容,根据获奖的范围、类型及等第进行不同的数据字段的设计,基本参照我区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中的相关内容,因而与之匹配度比较高。还有一类是区教育局挂牌的社会实践基地的相关数据,目前作为校外活动实践活动数据的一个大类,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学习单、任务单作为过程性数据的反馈内容,同时将活动频次、学生互动等也纳入其中。我们主要是将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学习反馈单、互动体会等内容,作为过程性数据。

3. 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路径

我区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主要是以电子学生证的采集为主。在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门口有一个刷卡机,凡是来中心参加活动或者参与课程的学生都要先用电子学生证“刷卡”。随后,学生在这里的任何一个活动都会有所记录。为了保证刷卡机器的正常使用,我们还有一个移动刷卡机配合使用,基本上能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对于未入学的学龄前儿童,我们还做了一张“临时卡”以代替电子学生证,功能基本能满足数据录入的需要。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完整性,我们目前还保留着人工录入的方式,以便在发生特殊情况时进行补录。

我区电子学生证的课程类数据采集的具体规则如下:K+学校代码(四位)+学段代码(一位)+流水号(三位)。其中,K代表课程,流水号为自主拓展型课程(从001开始编写)、探究型课程主题单元(从501开始编写)、学生社团(从701开始编写),编排时我们会尽量按学习领域归类。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的标准与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基本一致。这也为学校参与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各类竞赛提供了便捷。例如,对于学生所参加的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类展示、竞赛、评比所获奖励,或由上海市教委以及市教委教研室等主要行政处室及业务部门下发或组织的相关竞赛、评比等,电子学生证上都会有所记录。对于这方面的记录,比赛名称是指比赛、竞赛、评优、评比等项目的实际名称,而获奖名称、获奖级别、获奖等级及颁奖单位则根据区级标准视具体情况而定,获奖类型主要分语言类、数学类、社会类、科学类、技术类、艺术类、体育类、综合类,获奖类别分为个人、集体两类。

四、校外实践活动数据采集的启发与思考

学生校外成长信息原本就比较难以记录及保存,但是,通过校外社会实践管理平台的建设,我们已经能够采集学生在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各类数据,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更多类型的校外数据的采集奠定了基础。从2013学年至今,我们平台共采集了近二十万条数据,并针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评估,期望能通过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发现学生学习的一定规律,进而进行预测。

在学生(家长)层面,电子学生证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更能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个性技能、爱好特长及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导航的“舵手”是家长,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为重要。在低年级段,当发现学生在艺术类方面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其他方面的学习涉及较少时,家长可以注意平衡校外学生学习领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相关的校外实践活动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未来的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学生星空间”中有个性化的校外实践活动供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可以与同学、家长、教师等交流,提供给了学生更大的互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学生能不断地认识与了解自我,同时也为家长了解孩子的喜好与潜能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参考。

在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管理层面,透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区学生参加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各类活动、课程的主要情况。如上图所示,我们发现艺术类课程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也为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课程开设以及特色课程的均衡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根据参与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课程和活动的各年龄段学生报名人数的比例来看,学生集中在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段。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参加的校外实践活动也随之减少,学生的校外活动逐渐变成了学校作业、学科内容的延伸。基于此,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我的天地我做主”综合实践体验类课程面对全区五年级学生开放,结合学校“快乐活动日”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可自主选择的套餐式活动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安排体验路线。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民族文化制作、攀岩、互动设施体验、航天模拟、天象馆体验等,融德育、艺术、科技、体育等为一体,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满足了学生丰富、多元、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进而从区域层面将“年级越高参与校外活动实践越少”这一现象进行扭转。“我的天地我做主”闵行区小学生综合实践体验型课程在我区教育局和各所学校的通力合作下,成为了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实践的品牌活动,受到了全区学生的喜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校外资源初探 篇3

综合实践校外资源生活化多元化一、职业体验,使校外活动更加生活化

实践性学习是指要求学生参与到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域之中,就是真正的参与,真正的活动,成为某一社会活动中的一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

近年来,在微信里经常看到朋友们在双休日带孩子外出活动的照片,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省里“当当城儿童职业体验馆”。在这里,孩子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划分活动区域。照片里,孩子们有的戴厨师帽在坊间做蛋糕、有的“小医生”给病人看病、女孩儿们一袭红色职业装,体验做空姐、男生当消防员……,我也希望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为学生们创造职业体验的机会。

于是,我设计了《我是潜水员》主题活动。课上,学生提出各种子课题方案:“我想介绍潜水员的潜水衣”“我想介绍潜水员的工作”“我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潜水员?”“我想知道在海底潜水的感觉是怎样的?”在活动实施阶段,我请班主任联系学生家长,在双休日带领小组成员去海洋馆,采访潜水员的海底生活;另一个小组,家长联系教练员一对一跟随学生潜水!在成果展示的时候,我们观看了潜水活动小组录制的视频,发言员讲解:“您会惊奇地发现您正轻松地扇动脚蹼,自如地悬浮于水中,体会水中世界的奇妙、浪漫、自在、开心……”,有的学生意犹未尽,提到未来的理想,也要当一名潜水员,这次校外活动经历,令其他小组同学羡慕不已。

本学期,我在六年级开展了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我眼中的职业”,职业观察活动需要校外资源的支持。学生比较方便观察的职业包括教师职业、公共职业(警察、保安、促销员、收银员、餐厅服务员等)。首先,我组织前期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知道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比如,我的职业是教师。那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职业是什么吗?工作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就这两个问题回家去问问父母,也可以问问你身边熟悉的人,例如,爸爸的职业是医生,他天天在医院给病人看病开药,有的时候还要加班做手术等。同时,还鼓励学生把其他人的职业情况也记录下来,留作课上一并讨论交流。课上,学生根据前期调查记录,进行交流汇报。活动最后,家长们在双休日带孩子去长春市“当当城儿童职业体验馆”,孩子玩得意犹未尽,还想去体验更多的工作。

在活动中,学生观察到多样化的职业,澄清了职业无贵贱之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点。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可帮助孩子理解家长职业,感受到家长工作辛苦,促进亲子关系。

二、传统民俗,使校外活动更加多元化

家乡传统的民风民俗,也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素材。2015年度,吉林市教育学院综合实践教研员吴立凡老师组织备课时,要求全地区统一内容,中心是“走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开学初,我进行了一次选题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学生对生活意识淡薄以及不了解节日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意义和民族特色,也不知道一些传统食品的含义。因此,决定以“满族文化”“月圆中秋”“重阳老人节”作为主题,引导学生多接触校外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践行,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能更有效地采取多元化的活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学生的表现欲得到充分释放,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在一次次活动收获中受到鼓舞。

三、参与公益,使校外活动更具实效性

目前,前所未有的严重雾霾天气,让我们认识到,现代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认识不够,保护措施不力,生活中的垃圾随处可见,人们在所谓方便自己的前提下,不经意地污染了我们的环境。我在《关注垃圾践行环保》主题研究中,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而校外环境资源是最直观的教材。

课上,我给学生观看“笔芯哥的故事”:“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2.9亿学生,仅按每人每周用一支中性笔芯来算,一年就要使用151亿支。这些笔芯首尾相接,可绕地球45圈。如果随意将这些笔芯扔掉,那么会对土壤造成巨大的污染。”一次性笔产生的塑料垃圾,正成为继塑料袋、废旧电池之后的又一大社会公害。

活动中,我和学生们采取不同形式宣传环保知识,指出乱扔笔芯的危害,号召同学们把废弃笔芯收集起来,用废旧笔芯做工艺品,写倡议书,在周末参加志愿者活动。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加环保公益社团在市文化广场举办的“珍惜地球资源”环保体验与宣传活动。在孩子们的宣传与倡导中“环保离你我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环保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不仅仅是一次环保的公益行动,更是一次关爱地球的爱心奉献,我们将让小小的笔芯得到最完美的变身,细微处尽力,我们将还地球妈妈一个最美的拥抱!”我相信将有更多的社会公民行动起来,环保的接力也将在此刻开始。

学生们还小,回收旧笔芯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可以从理念上激起他们的环境意识,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拓展了学生的活动领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利用校外环境教育资源,使学生更加自觉形成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资源,既丰富了教育内容,又扩大了教育范围,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继而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与深入。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与课外、校外活动的关系 篇4

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校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国家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

纲要》,规定了不同学段学生要达到基本教育目标,是每个3~9年级学生必修的课程;而课外、校外活动是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际开设的,有一定的随意性,从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划分应属于校本课程,也不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

2、从两者追求的目标来看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课外、校外活动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特色来开设的,是以发展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目标的。

3、从课程的类型及开发的内容来看

二者都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以活动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二者内容有交叉之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还包括班团体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而课外、校外活动的很多内容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开展的。

4、从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来看。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篇5

一、校外科技活动在发掘青少年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能力之于民族进步非常重要,可以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驱动力。当今社会竞争日渐激烈,与其说是人才之间的个体竞争,不如说是整体民族创新能力的比较和竞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明的真正财富将越来越表现为人的创造性。在21世纪初,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就制定并颁布了《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水平越来越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这也取决于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迅速提高。”可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教育,尤其是想方设法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意义。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到21世纪中叶,即建国100年之际,我国要想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成为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下的青少年作为这一宏伟的“中国梦”的缔造者,必须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二、校外科技活动区别于课堂教学的特点

第一,校外科技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青少年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校外科技活动不受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的限制,给了他们更多创造的自由,让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吸收课堂上没有或很少涉及的信息。这样,青少年不仅能对已有知识加深理解并巩固记忆,而且还能拓宽视野,增长见闻。

第二,校外科技活动以兴趣为基点,对青少年因材施教,探索个性成长。课堂教学是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向固定学生群体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因而具有較强的局限性。校外科技活动内容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多变,场地可以自选,师生能够自主安排时间,在差异化中满足不同学生对于知识获取的不同需求,使需求各异的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在更多的体验式学习中获得知识。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有助于任课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因材施教。

第三,校外科技活动对于学生智力、创造力、协作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促进作用。众所周知,校外进行的科技活动其主要实现形式是学生的亲自实践,从活动筹备到进行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最终通过发挥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来完成特定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要经受脑力和体力的各种锻炼,而且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等都将得到提高。

三、校外科技活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制度缺陷

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传统“八股教育现代版”,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新八股”。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试教育模式为国家建设和改革培养了很多人才,但它的弊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显现。首先,应试教育的评价指标是静态的,在静态指标下,通过标准性、具有规范性答案的试卷来统一考核教师和学生,一把尺子量到底,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都只能体现为静态水平,主观能动性强、创造力活跃的教师和学生却无用武之地,渐渐地“泯然众人矣”。其次,在灌输式的课堂上,教师只顾在黑板上忙着写,学生只顾在座位上埋头记,师生之间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课堂氛围沉闷。再次,“读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方式磨灭了青少年的创造力,学生对课堂和书本内容的学习和消化方式只是单纯性记忆,创新性思维严重不足。最后,学生在校期间很少和社会接触,知识和实践从一开始就脱节了。总之,应试教育模式不但加剧了“千军万马挤独桥”的残酷升学竞争,更造成了青年学生创造性和团队精神的缺失。

(二)校外科技项目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目前,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项目以知识型项目和技能型项目为主,而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性的整合型项目较为缺乏,体现时代特征的具有高科技知识的研究型项目更加稀缺。

四、寻找有效切入点,通过校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校外科技活动属于实践教学的范畴。就当前人才培养的总体趋势和最终目标而言,教育者应当把校外科技教育与学校课堂教育相衔接,建立起校外科技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相通的有效管道,开展“拓展型”“研究型”的青少年科技课程和项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科技活动也要强调个性化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区别于他人的特殊的社会存在。从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上来说,个性化可以说是创造性的同义词,没有个性化,就无法创造。这也提示我们,要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应当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的习惯。

要想使科技活动体现个性化,广大教师首先就要解放思想,要正确理解“全面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全面发展本身与个性发展并无矛盾,也要改变对“教育平等”概念的误读,承认差异,鼓励竞争。其次,不能抑制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勇敢质疑。第三,因材施教的原则永不会过时,教育者应当正确而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依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等具体情况实行差异化教育,鼓励学生在争论中领会并把握新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而不是直接把钥匙交到学生手中。

(二)引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科技活动

团队协作,顾名思义,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既与其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又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发挥着巨大作用,团队协作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要想在现代社会中有所创新,有所建树,未来的年轻人必须学会共享、交流与协作。创造性既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育者从小就要培养他们乐观的性格和自信的人格,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之道。在科技活动中,我们应该努力让青少年学会在一个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集体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造。

(三)凸显科技信息的前沿性

校外科技活动受教学大纲的约束较少,指导教师能够更多地了解青少年的活动状态,并能够及时地将前沿的科技信息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时得到补充和完善。并且,校外科技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亦是大势所趋,有利于多渠道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

(四)校外科技活动亦须“两手抓”

校外教育实践活动计划 篇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综合实践课应运而生,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我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特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的指导思想:

实践课应本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各种生活必备的技能和基本能力,掌握在小学阶段应具备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的动手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

低年级阶段:

低年级阶段因为儿童动手能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要是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学生日常的穿衣、叠被、系鞋带等日常生活技能;学习简单的折纸、剪纸、撕纸、粘贴等简单的手工技能;学会以6-8人为小组做游戏,合作讨论简单问题;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等一系列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

高年级阶段:

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教育 篇7

各位班主任老师、同学们:

今天学校将组织全校同学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到慈溪达彭山春游。在出发之前,褚老师要对大家提出八个字要求“守纪、安全、文明、愉快”。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的就是严明的纪律保证,守纪和安全是两个关系非常密切的词,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不能遵纪守法有关。

1、活动中同学们一切行动必须统一听从班主任和带队老师的安排。按照要求必须遵守游玩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指定地点。无论是路途中还是在景点,都必须以班为单位排着队伍前进,同学们要做到团结协作。如果同学们有事要离开队伍,必须征得老师的同意。

2、不参与不适合学生的活动例如下水、划船或参与其它危险性的游戏,活动期间禁止使用明火。

3、学生在车上听从老师统一指挥,不允许开窗、向外抛杂物;严禁将手、头伸出窗外,禁止在车内大声喧哗、离开座位,打闹影响司机驾车,也不要在车内吃东西,有些零食有刺激性气味,让车厢内的人产生不适感。吃零食的同学自身也容易呕吐。注意交通安全,如有意外事故发生,要听老师统一指挥,不许随便离开车辆。

4、上车前以班级为单位集中点名,各班级按照车辆编排站位。排队上车,严禁拥挤。活动结束后统一安排上车,请班主任和带队老师注意清点人数。

5、返校归来时,各位同学必须回到教室,听从学校统一安排,做好反馈工作后方可离开,严禁私自半路离校。

其次,说说文明礼仪。按照要求统一穿校服、运动鞋。无论在校外校内都要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我们对同学们春游中的文明礼仪也有明确要求:

1、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注重自身形象,做到文明参观、游玩,举止高雅,遵守景点、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做一个文明人。

2、爱护公共设施,注意公共场所卫生保洁。能够自觉的维护景点的环境卫生,不让垃圾污染我们的视线。建议每位同学手中自备小垃圾袋,将食品包装物及时放入小袋中,由班级统一放至垃圾箱内。特别是用中餐的过程中,班级各小队的小队长务必监督好自己小队的成员,不随地乱丢食品包装袋。

3、在活动中我们要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同学之间有困难要做到互谦、互让、互助。晕车的同学上车前半小时服用晕车药,并尽量坐在较为靠前的位置。

幼儿园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8

一、我植树我快乐,小树伴我一起长

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井然有序地排队领取树苗、水桶、铁锹,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植树活动。挖坑,扶正树苗,浇水等每一个环节孩子们都能认真地体验着,他们那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每一个小树苗,还不忘在小树上挂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爱护小树的爱心卡,久久不愿离开。孩子们都纷纷表示,一定要定期回来看望自己种植的小树,让小树和自己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参观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了解健康食品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重视,饮食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障。在基地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参观了现代化大棚蔬菜水果,参观了西红柿、圣女果的生长,同时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新鲜水果。

在基地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孩子们了解了绿色纯天然的蔬菜水果才是最健康的,多吃水果蔬菜对身体发育有很大的好处。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就连平时不爱蔬菜水果的孩子都大口大口地品尝着专门为我们提供的西红柿和圣女果。

三、参观奶牛养殖基地,了解牛奶的加工过程,品尝香甜美味营养丰富的牛奶

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奶制品对我们的帮助。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参观了奶牛养殖基地,观看了奶牛的生长环境和饮食材料,参观了挤奶、分装的现代化挤奶设备。孩子们感受到了奶牛的辛苦与不易,觉得奶牛为了人类的健康真的是很辛苦。

在品尝牛奶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喝牛,更多的是舍不得喝牛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们才肯举起手中的奶杯大口大口地喝着香甜可口的鲜牛奶。宝贝们说,我们一定要多多地喝牛奶,让身体更强壮,让我们健康地快快长大,和爸爸妈妈、老师一起建设我们的祖国。

上一篇:热泵干燥技术论文下一篇:用户深度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