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六篇

2024-07-28

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 篇1

一、教师自身观念的反思

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要转变和提升自身观念,我们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看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教学规律和理论,等等。对自身的反思,能使我们发现自身观念与行为的不合理性,改变已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及时将新方法、新思想吸收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来,建立与时代相符的正确教育教学理念。

二、教学对象的反思

当今社会,多数教学都是通过与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来激发、支持和推动学习内部的有效发生和学习结果的达成过程。因此,教学必须围绕学习展开,教应该为学服务。可见,要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必须对我们的教学对象有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情绪感受以及所掌握的相关信息资源。了解学生,才能为学习而设计教学,了解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师在对所教的内容进行加工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首先要考虑如何选择、加工、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应考虑如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系列的问题连接,让知识学习的过程变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起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产生更多、更深刻的问题来。最后还要考虑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四、教学方式方法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需要我们教师反思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究竟获得了什么?他们的行为会发生哪些变化?或他们从实际的活动当中发现了什么新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 篇2

一、建立制度

(一) 抓好机制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不应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而是建立完善的机制和体系, 并认真贯彻执行。一要贯彻师德“一票否决制”。认真执行《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八条》等 法律和规范约束教师的行为。二要建立教师学习体系。加强学习是教师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通过不断的学习, 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 同时也包括师德方面的学习, 应该把师德放在首位进行强化。三要建立师德评价体系。把师德方面的表现纳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并占有相应的分数, 让师德建设与人事制度结合起来, 作为工作安排和提拔领导干部的基本依据。教师师德建设的同时, 还要建立学生评价教师、家长评价体系。

(二) 加强常规管理

教育教学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主要是常规管理的效果, 同样师德建设也是在学校常规管理之中。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做细, 就必须将师德工作进行常规管理, 深入研究, 提升实效。

首先, 摒弃重智轻德的旧作风:只重视教学质量, 而不重视师德建设;只重考试成绩, 忽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师德建设工作, 还有部分学校认识不够, 管理不科学, 阻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效率提升。

其次, 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监督。教师的何种行为是违规的, 我们没有明确告知学生、家长和社会, 因此社会各界对教学的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可以利用校讯通或开家长会时利用学校广播告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让社会各界来监督教师。

再次, 做好教师的学习、反思、修身工作。由于缺乏学习, 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要鼓励教师学习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 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法。提升教师的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 尊重学生人格, 不体罚、伤害学生。

最后, 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适量的工作量, 可以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 来完成自身的学习, 提升教师的素养和素质。创造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 一个身处快乐中的人更容易关爱他人, 乐于给他人带来快乐, 这是师爱的温床。

(三) 建立监管机制

各学校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师德监控网, 对教师的师德情况进行监控。畅通渠道, 让社会参与到学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中来。学生会、家长会, 向学生和家长公布师德师风举报内容、举报电话, 并要定期开展跟踪督办检查工作。同时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 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

二、坚定信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意味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已经不只是个人的意愿、个人的行为, 而是全社会对教师的共同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这已经是教师群体的共同意志。

(一) 注重学习和实践

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各项方针政策,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遵守法律法规, 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处处以大局为重。学习身边教师的典型事迹。“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先进事迹, 充分展示了一名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人民教师的神圣和伟大, 诠释了人间大爱精神, 更是我们教师学习的典范。

(二) 实际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

始终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 每天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 把自己看作既是普通人, 又是教育者。待人接物讲究文明礼貌, 与同事和睦相处, 积极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 以德育人, 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三、争做表率

在实际工作中, 爱岗敬业, 树立远大职业理想。教师只有把职业提升为事业, 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 才会在平凡而崇高的教书育人中取得非凡的成就。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 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和职业责任的具体体现, 也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 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可靠的途径。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要争做表率, 才能算是爱岗敬业, 实现自己的价值。

表率之一主要是表现外在的美。教师的穿着打扮要朴实、大方。教师的外表影响学生的审美观点,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和穿着习惯。教师的言谈举止要机智、灵活、稳重、幽默, 给学生留下美好形象,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表率之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内在的素养。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一直是学生的榜样, 教师的素养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德行。教师的内在素养的表率作用包括:在知识方面, 做为学生求知、进步的榜样;在生活和习惯方面, 教师是学生的方向和指南;在为人处世方面, 教师是学生良师益友和知己。教师只有尊重学生, 充分了解学生, 才能走进学生, 和学生成为真心的朋友, 这样才能利于教学的实施。

四、心系学生

对学生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为他们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是新时期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 这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 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 学会做人。

开展形式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 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设广阔平台。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 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载体。结合学生年龄小、行为控制力差的特点, 每周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在学校做一件好事或帮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课外活动,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 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 以及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深入学生生活, 了解学生, 亲近学生, 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行为并给予纠正、引导。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帮助指导, 当他偏离道德准则时及时把他拉回来, 引导他走入正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做一个细心人, 深入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 关心学生, 积极开展个别谈话, 用“因材施教”的方法, 重视做好转化工作, 变简单灌输为启发引导, 变消极约束、看管为积极自我激励、自我管束。工作中, 对纪律散漫、上课迟到、时间观念较差的学生, 要及时发现并找他们单独谈话, 注意自己工作的方式方法, 并不直接指出他们的错误, 而是讲珍惜时间、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以避免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同时对这些学生采取“跟踪关注”的方式, 对于他们的优秀表现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助其在集体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增强自信心。

五、加强学习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队伍, 其中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加强自我思想、道德的建设。教师在工作的同时, 通过不断的学习、改进, 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 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敢于进行教育改革, 站在教学的最前沿, 才能不断创新, 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 终身学习, 开拓创新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教书育人是一个全面的范畴, 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而且也包括道德教育。教师这个职业需要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要想把学生教育好, 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才有可能让学生得到一碗水。教师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 在课余时间要经常反思我们的教学, 包括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自身的不足都要进行反思,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专家型”的教师十分重要, 但是现阶段的情况下, 教师要具有独特的创新思维, 不能只运用前人的理念和方法, 应该通过学习发展自己的领域, 丰富知识;教师还应多反思, 勤积累, 深入研究, 形成自己教学理念和技能。只有将创新思想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并落实, 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 增强涵养, 提升魅力

作为教师, 不仅要对学生负责, 更要对社会负责。教师一直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因此教师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 明确自己价值和行为规范, 应注意以怎样的德行去影响学生。教师要用自身的魅力真正地为学生做出表率, 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 并利用自己的方式去践行。利用自己的人格和教学魅力去征服学生。教师的素养和魅力无不体现在忠于教育事业, 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 把教育事业和学生看成是自己的生命的组成部分, 以高度的热情去关爱、指导学生, 用良好的师德去净化学生, 这样才有可能做到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终身‘粉墨生涯’, 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 篇3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思考不足之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处的“意外”。它随着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不同的处理方法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从而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及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课堂主宰者”,而是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具有更宽容的心胸接受失误,容纳不足,进一步把握其中的生成资源,通过回顾、梳理、分析、研究、修正和完善,将失误生成为成功,把不足转化为精彩,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也为开创教学途径提供了帮助。

2.总结成功之举。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面对禀赋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环境及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虽有几多遗憾,但必定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如教师的创造性教法的使用,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和谐统一,引起了师生情感共鸣的做法,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分析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达到预设目标的策略,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的措施,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学法指导等。回顾、整理这些闪光点和成功之举,不仅对今后的课堂教学具有借鉴和启迪作用,而且丰富了教学资源。

3.整理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技能技巧的完成,以及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因素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火花和突发灵感常常出现时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能及时进行反思捕捉,便会避免时过境迁,烟消云散。因此,及时整理这些令人感动的瞬间,不断积累和及时完善,能使其生成更多的精彩,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使新的教育资源为今后的教育更好地服务。

4.分析学生困惑。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对所学内容理解不透,表达不清,分析问题思维不畅等情况,教师若把教学中产生的这些问题以及学生作业中出现的迷惑点、错误的形式、性质记录下来,结合教学进行广泛反思,对于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要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方法需求、学习策略等,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反思后的做法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坚持反思的良好习惯,给自己时间留出从容地整理教学思路,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失,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写教学后记。教学后记可记录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教师突发的想法,精彩的插曲或一时令人拍案叫绝的灵感以及学生智慧的火花等。为教学反思提供资料,从而从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修正完善,提升自我。

2.观摩他人教学。通过对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观摩,教师在学习中体会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风格。观摩活动为学习、交流、比较教学提供了渠道,也达到了交流经验、自我反省的目的。通过交流反思,教师在梳理自己知识缺陷的同时,进一步充实新的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与其他教师达到对教学反思成果的共识、共享、共进,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带着困惑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和教学经验的不断变化,教师还会遇到许多困惑。因此,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才能提升教育理念,促进观念更新,紧跟现代教育改革趋势与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做一名合格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加强学科间的知识学习,接受更多的新知识,加深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好地进行综合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便利的服务,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次具有理论深度的教学反思,不仅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深入剖析、实践经验的提高和教育理论的提升,更是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整合,这些都离不开先进教育理论的支撑。教育理论不仅是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也是增强发现需要反思事件的敏锐性的需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能深层次地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应学会教学反思(精选) 篇4

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教学关系与教学理论,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向度。

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技术与实践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实践内容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活动所关涉的内容本身进行反省,因为任何内容都是在抽象了具体现象和对象的基础上编制的,在不同时间、对象、场景面前,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重组、改造、增添或删减,这是教师课程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的责任和权利。实践技术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的适切程度的总结检讨,其目的在于对自己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实践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角度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自己角度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受益状况,后者要考察教师在确定价值取向、实施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过程中自己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状况、对个人经验的提升状况、对教学理念和理论的促进状况。

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从而获得提升。如果教师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学反思的判断、反省与批判的权限,教师的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也不一定与教师个人的独特经验成正比。如果不对其进行反思,那么这些经历将一直是懵懵懂懂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断地经历着,又不断地忘却这些经历,致使教师的经验系统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归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独特经验,从而使得教师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经历失去了应有意义。可见,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他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每一个对艺术作品有经验的人无疑都把这种经验整个地纳入到他自身中,也就是说,纳入到他的整个自我理解中,只有在这种自我理解中,这种经验才对他有某种意义。”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出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的解读,只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经验形成过程的同时应该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重新阅读经验的过程也仍然是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常读常新,每一次的阅读过程就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创造的过程。

通常在教学反思实践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到对具体事务的反思上,而不可见的关系在反思活动中经常被忽视。从关涉的人的角度,需要反思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当前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的关系、教师本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从关涉的教学要素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关系;从关涉的教学支持系统的角度,需要思考教师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课程与教学改革、时代精神与理念等的关系;等等。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在教学反思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

解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反思什么 篇5

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应思什么呢?笔者以为当学生解完一道题后,教师应抓住机会,一方面引导学生反思一下解题的整个过程是否合理完整,结论是否正确,解题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对解题思路做进一步的梳理、归纳,或探索其他解法,或总结解题规律,或对原题进行引申和拓展等。用足、用活习题,训练学生严密、深刻、灵活的思维品质,从而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责任感。下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谈一些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 引导学生反思算式是否符合题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责任意识

事实证明,很多学生解错题,并不是不会,而是没有认真审题的结果,要么对条件的关键字眼视而不见,要么对问题的关键字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的一种审题习惯,使学生对解题缺乏责任意识。因此,学生解完题后,首先应引导他们反思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题意,答案是否正确。通过反思学生就容易发现问题,查处错因,确保结果正确,同时积累反思错解的经验,不仅起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更培养了学生解题责任意识。如,用边长8分米的方砖铺一间排练厅,需要方砖125块;如果改用边长10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有的学生列式是:8×125÷10=100(块)。针对学生的错解,笔者不急于判定错误,而是引导学生反思:8×125表示什么?学生说8×125表示边长乘块数,那边长乘块数的结果表示什么呢?你能画图看看吗?学生一画图,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误把边长当面积,找到了错误的根源,列出了正确的算式:8×8×125÷(10×10)=80(块)。接着让学生说说错解带来的启示:有的学生说要读清条件,不要被表面的数所迷惑;有的学生说解决这类题最好先画个图试试看,这样不致于把边长当面积;有的学生说,解完题之后,要自我检验,确保答案正确……要养成解题后的反思习惯,需要做个有心的教师,引领学生经常性地积淀。

二、 引导学生反思是否可以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对于解决一道题,很多学生列出一种解法后,极少去考虑是否还有其他解法,除非题目有要求。其实不少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如,一本故事书共300页,淘气前5天看了总页数的■,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故事书还要多少天?很多学生是这样列式的:300×■=100(页),100÷5=20(页),300÷20=15(天),15-5=10(天)。笔者对学生的解法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你们用了四步解决了这道题,想一想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呢?可以通过画图试试看。通过画图,有的学生发现了5天的对应分率就是■,用5÷■=15(天),就是看完这本书的总天数,再用15-5=10(天),求出剩下的书还要看多少天。列式:5÷■-5=10(天);有的学生说,用■÷5=■,求出1天看了全书的■,再用单位“1”除以■,求出看完全书要用15天,列式是:1÷(÷5)-5=10(天)。经过比较,大家都认为解法2、解法3都比解法1简洁。而为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解法1呢?有的学生说,受要用尽全部条件的影响;有的学生说,这道题总页数300可用可不用,不用300页解法更简洁。因此,引导学生反思是否可以一题多解,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积累解题技能。

三、 引导学生反思是否蕴含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

同类题目总是蕴含着相同的解题规律。在解完题后,引导学生寻找解答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如,笑笑看一本200页的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为了使学生在解完题后,能掌握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笔者将问题隐去,改成先提问题,再列式解答。经过交流,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第一天看了多少页?列式:200×。

2.第二天看了多少页?列式:200×。

3.两天共看了多少页?列式:200×(+)。

4.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多少页?列式:200×()。5.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列式:200×(1--)。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这五道算式,说说它们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蕴含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经过反思,有的学生说,五个算式的列式都是依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有的学生说,都是根据“单位‘1’的量×问题的对应分率”列式;有的学生说,解决这类问题,只要找准单位“1”的量以及所求问题的对应分率,再根据“单位‘1’的量×问题的对应分率”,即可解决问题。在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中,水到渠成地揭示此类题的解题规律。

四、 引导学生反思是否可以一题多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是学生应用意识的体现。解完题后,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改变原题的结构,使一题变成多题,便于观察、比较。这样,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可以防止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720千米的A、B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经过4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待学生列出720-(80+70)×4算式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原题的第一个条件进行延伸。

1.如果把“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720千米的A、B两地相向开出”中的“相向”改成“相背”,问题如何解决?经过画图分析,列式为:720+(80+70)×4。

2.如果把“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720千米的A、B两地相向开出”中的“相向”改成“同向”,问题如何解决?经过画图分析,本题有两种可能,如果是甲车追乙车,列式为:720-(80-70)×4;如果是乙车追甲车,列式为:720+(80-70)×4。

3.如果把“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720千米的A、B两地相向开出”中的“相向”去掉,问题如何解决?把条件中的“相向”这个关键词去掉,使一道封闭题变成了开放题。学生在解答之前先要考虑甲、乙两车的行驶方向,可能是相向而行、也可能是相背而行、还可能是同向而行,其中同向而行又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甲车追乙车,另一种是乙车追甲车。把学生容易混淆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三种情况放到一起研究,不仅起到了有效比较、澄清模糊的作用,更是起到了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强化思维密度和增大思维广度的效果。

引导学生解题后的反思,并不是每一道题都要引导学生反思,而是要抓住机会,或根据题目的特殊性,或根据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视具体情况而定。

教师应加强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通过不同程度的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进而改善教学实践的一系列活动,课题研究加强英语教学反思,提升教师教学智慧。

二、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与整合的技能,要求教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教育环境中实践和探索,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成为反思实践者。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人民教育家傅任敢先生也提到了“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特级教师袁王�指出,如果说有什么“秘诀”,那就是勇于实践,勤于总结。即上完一节课或教完一篇课文之后,应该坐下来回想一下,写点教后感,写一得之见,记下疏漏之处。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一得之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突发奇想,迸发灵感,使得教学效果出奇地好。这些瞬间的灵感往往是在特定状态下产生的,并非备课时预设的,它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及时反思并记录下来,以便下节课借鉴。作为教师,总会有或多或少地有自己满意的地方,把它记下来,这就是教学一得。如我在教单词时,发现学生单词记不住,一个单词记十多遍,好不容易记住了,第二天又忘记了,学生渐渐对英语失去兴趣了,尤其是理科班的一些男生。课间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着迷,于是我就尝试用歌词做例句,来激发学生“我爱记单词”如教单词ugly时,我举了一句歌词的例句,Iam ugly but I am gentle.(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学生很快记住了ugly 和gentle两个单词。再如,在教whatever 时,我唱了一句《right here waiting》---此情可待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waiting foryou,(无论你去哪,无论你在做什么,我都在这儿等你)学生也很快掌握了whatever的用法,起到了“唱的比说的好听”的效果.学生感到听得愉快,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2. 反思疏漏之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一堂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造成美中不足。如有时教材内容处理不妥,有时教学方法选用不当,有时师生活动不协调,有时教学效果不明显。如果不及时查漏补缺,就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在每堂课后都能反思找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多积累“病因”和“病例”,同时对症下药地积极摸索,寻找疗法,就会收到“吃一堑,长一智”的效果。如我在教高二英语选修六第一单元语法虚拟语气时,我按照教师讲解概念、用法,学生做题巩固,教师总结规律的模式,整堂课看似进行的很顺利,但通过测试一检测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呢?我课后认真进行反思,我总结出虚拟语气是高中教学语法中的一个难点,老师自己可以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整节课教师用课前设计的教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关注了语法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消极地配合老师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堂课堂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后我觉得教学步骤应改为教师创设语言情景引出虚拟语气,引导学生用虚拟语气进行造句、提供练习让学生模拟操练,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启发诱导、学生感悟、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

3.反思学生机智

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有创意的问题,给课堂增色添彩;有时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答案,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加强英语教学反思,提升教师教学智慧》。学生难能可贵的见解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如在教多个形容词同时修饰一个名词时该如何排序,我总结不出好的规律来提供学生,只能让他们多做题目,多记例句。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他在一本参考书里看到有人用一句口诀就记住了:“县官行令宴国材。”分别指代限定词、冠词,形状,年龄,颜色,国家,材料。例如一座小的白色的木头房子a small white wooden house.而在在正式的语法书中,若有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则一般排序如下:限定词(the,a, an)+ 描绘性形容词(fine,beautiful)+ size(大小)+ shape(形状、圆形、方形)+age(时间、年龄)+ colour(颜色)+ origin(国籍、来源)+ material(材料、材质)+purpose(目的、用途)+名词。我觉得这位学生的方法简单实用,给予了他热情地表扬和鼓励。我在另一个班级授课时,我就采取了这一方法,效果很好。

二、教学反思的方式

1.与同事之间要精诚合作(要摒弃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陋习)相互交流,分享和多讨论。可以采取集体备课(教师间通过交流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相互学习优秀的处理方法和策略)说课、相互听课(观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特点)交流心得、名师指点等方式共同探讨,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思想的激荡可以喷薄出智慧的火花,名师的指点让人获得智慧并可能产生新的智慧。

2.坚持写教学反思日记。教师要把自己教学中成功的做法、灵感、学生机智、疏漏之处及时记录下来,同时,也要把参考资料、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体会记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吸收、消化。还可以把教学反思日记发布到自己的博客里,供网上的其他教师探讨,自己从中得到启发。这是一个大范围的讨论,可以听到不同领域、不同流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等的意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网络的兴起提供了新型的现代化的反思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思路。

3.大量阅读教育教学文献、教育名著、英文报刊杂志和科普读物,做到博览群书,熟读精思。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英语教师的学习表现为工作性,是在工作中,为了工作的学习,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自己的实践智慧。通过阅读本专业教学刊物上的文章,了解其他教师对于教育前沿问题的思考,推动自身的思考与探索。作为一名追求教学智慧的教师,要随时注意敏感地捕捉和科学地确认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4.撰写教学案例。在案例撰写的过程中可以使教师关注,分析,判断,选择,重新评价当前的问题,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思熟虑,可以更清楚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一般要交代案例背景,为读者提供事件发生的前因;叙述案例事件,向读者展现出明显的矛盾冲突,讲明问题是如何发生,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原因有哪些,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等;加强对案例进行反思,找出问题中的利弊得失及今后的启示。

五、教学反思的智慧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英语教师教学智慧。教学反思不仅像操作性教学一样,发展学生,而且全面发展教师。因为当教师全面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他会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环节获得经验,使自己变得更成熟起来。因此教学反思是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与要求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的教学。舍恩说,反思是“专业人士”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素质。换言之,反思是“专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过程的,教师只有坚持积极的自我反思,以主体身份参与、投入其中,逐步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才能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来做个有心人,培养教学反思意识,勤于观察,乐于记录,以记促思,敏于反思,以思促教。只有这样,英语教师才有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成为一名智慧型名师。

上一篇:心境状态下一篇:大型立车工作台